第10章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

Circulatory system

四川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循环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管系统两部分心脏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

动脉静脉淋巴管

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

(物质交换的场所)(回收组织液)

功能

心血管系统:将营养物质和氧气送到组织细胞,保障其生长发育和生理活动的

需要;同时将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

物运输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淋巴管系统:回收部分组织液,最终又送

回心血管系统。

结构

除毛细血管外,心血管系统的其它器官的壁都由三层构成。

内膜tunica intima

中膜tunica media

外膜tunica adventitia

一、中动脉(肌性动脉)

medium-sized artery

除大动脉外,其余在解剖学上有名字的均属中动脉。其管壁由内、中、外三层膜构成。

内膜中膜外膜

1. 内膜tunica intima

(1)内皮

(2)内皮下层:薄层LCT

(3)内弹性膜:由弹性蛋白构成,

膜上有许多孔。

2. 中膜tunica media

是最厚的一层,由20~30层环行平滑肌细胞组成,其间有少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此层内不含成纤维细胞,其平滑肌细胞具有产生结缔组织纤维和基质的能力。

3. 外膜tunica adventitia

与中膜厚度相近,由LCT构成。在与中膜的交界处,有由密集的弹性纤维组成的外弹性膜。

中动脉的结构特点:

(1)中膜主要由大量环行平滑肌细胞组成(2)内外弹性膜明显

(3)三层膜分界清楚

功能特性:

中膜平滑肌的收缩可调节管径大小,

从而调节到各器官的血流量。

二、小动脉small artery

管径小于1mm的动脉叫小动脉,也属肌性动脉。

功能:小动脉管壁平滑肌的收缩,可改变血管管径,增加血管阻力,对血流量和血压的调节有重要作用,故又叫外周阻力血管。

三、大动脉(弹性动脉)large artery

与心脏相连的动脉属大动脉。

结构特点:

1. 中膜主要由大量(40~70层)弹性膜构

成,其间有少量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

平滑肌纤维。

2. 内、外弹性膜与中膜无明显分界,故三

层膜分界不清。

3. 外膜较薄,为较致密的CT

内膜中膜外膜

弹性膜

第十章循环系统

第十章循环系统 一、试题部分 (一)、填空题 1.心血管系统包括( ) 、( ) 、( ) 和( ) ;而循环系统,除此之外,还包括( ) 。 2.毛细血管管壁主要由一层( )和( )组成。 3.在电镜下,根据内皮细胞和基膜的结构特点,可将毛细血管分为( )、( )和( )三种类型。 4.基膜完整的毛细血管是( )和( )。 5. ( ) 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中吞饮小泡最多,后者的作用是( ) 。 6.与动脉管壁相比,静脉壁的( ) 膜和( ) 膜较薄,( )膜较厚,有些静脉管腔内还可见( ) ,其作用是( ) 。 7.中动脉管壁的中膜富含( ) ,呈( )分布,故又称( )动脉。 8.大动脉的内皮下层( ) ,中膜有40~70层( ) ,故又称( )动脉。 9.与伴行动脉相比,静脉管壁( ) ,管腔( ) ,形状( ) ,三层分界( ) 。 10.组成心脏传导系统的心肌纤维有三种类型的细胞.( )、( )和( )。 (二)、单选题 1.内皮外无基膜的毛细血管是( ) A.肌组织的毛细血管 B.肝血窦 C.胃肠粘膜的毛细血管 D.脾血窦 E.肾血管球 2.影响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因素,哪项错误( )

A.内皮细胞的吞饮能力 B.内皮细胞是否有小孔 C.内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的多少 D.基膜有无及厚薄 E.细胞间隙的宽窄和有无特殊连接 3.毛细血管易于进行物质交换的原因哪项错误( ) A.管壁薄 B.分布广 C.分支连成网,表面积大 D.血流较动脉快 E.与周围组织细胞相距较近 4.关于有孔毛细血管的分布,哪项错误( ) A.胃肠粘膜 B.甲状腺 C.肌组织 D.肾血管球 E.甲状旁腺 5.关于连续毛细血管的分布,哪项错误( ) A.肾血管球 B.脑组织 C.结缔组织 D.心肌

第10章 循环系统

第十章循环系统 一、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血管壁的一般组织结构、心壁的组 织结构,掌握毛细血管的分类、结构特点、 分布和功能;熟悉大、中、小动脉的结构特 点及其与功能的关系,熟悉微循环的定义和 基本组成成分;了解心脏传导系统的组成、 心瓣膜的功能意义及静脉壁的结构特点。 二、试题部分 (一)、填空题 1.心血管系统包括、、 和;而循环系统,除此之外, 还包括。 2.毛细血管管壁主要由一层( )和( ) 组成。3.在电镜下,根据内皮细胞和基膜的 结构特点,可将毛细血管分为( )、( )和( ) 三种类型。 4.基膜完整的毛细血管是( )和( )。 5. 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中吞饮 小泡最多,后者的作用是。 6.与动脉管壁相比,静脉壁的膜 和膜较薄,膜较厚,有些静 脉管腔内还可见,其作用 是。 7.中动脉管壁的中膜富含,呈 分布,故又称动脉。 8.大动脉的内皮下层,中膜有 40~70层,故又称动脉。 9.与伴行动脉相比,静脉管壁, 管腔,形状,三层分 界。 10.组成心脏传导系统的心肌纤维有三 种类型的细胞.( )、( )和( ) 。 (二) 、单选题 1.内皮外无基膜的毛细血管是( ) A.肌组织的毛细血管 B. 肝血窦 C.胃肠粘膜的毛细血管 D.脾血窦 E. 肾血管球 2.影响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因素,哪项错 误( ) A.内皮细胞的吞饮能力 B. 内皮细胞是否有小孔 C.内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的多少 D. 基膜有无及厚薄 E. 细胞间隙的宽窄和有无特殊连接 3.毛细血管易于进行物质交换的原因哪 项错误( ) A.管壁薄 B.分布广 C. 分支连成网,表面积大 D.血流较动脉快 E. 与周围组织细胞相距较近 4.关于有孔毛细血管的分布,哪项错误 ( ) A.胃肠粘膜 B.甲状腺 C. 肌组织 D.肾血管球 E. 甲状旁腺 5.关于连续毛细血管的分布,哪项错误 ( ) A.肾血管球 B.脑组织 C. 结缔组织

循环系统叙述

第一节概述 一、组成和主要功能:循环系统是人体内执行运输功能的相互连续的管道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是由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的一套密闭的管道系统,内有血液循环流动。主要功能将消化管吸收的营养物质、肺吸入的氧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运送到全身各器官、组织和细胞;同时又将它们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运送到肺、肾、皮肤等器官排出体外,以保证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1、心:heart心血管系统的动力器官,并具内分泌功能. 2、动脉:artery运送血出心的管道,管壁厚,弹性好,逐渐分支; 3、静脉:vein引导血回心的管道,管壁薄,弹性差,容量大,逐渐接受属支; 4、毛细血管:capillary连接动、静脉末梢之间管道,彼此吻合成网,数量多,管壁簿,血流缓慢。 (二)淋巴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简单介绍): 二、血液循环途径:(体循环和肺循环,注意叙述起止点的问题。) 三、血管吻合及测支循环: 1、动脉间吻合:动脉环(如:脑底动脉Willis环)、动脉网(如:肩关节网、肘、膝关节网)、动脉弓(如:掌浅、深弓),缩短循环时间调节血流量。 2、静脉间吻合:除与动脉相似的吻合形式外还有静脉丛(如:食管丛、直肠丛、子宫阴道丛),保证在脏器扩大或腔壁受压时血流通畅。 3、动静脉吻合:小动、静脉间借血管支直接通连,缩短循环途径,调节局部血流量和体温。 4、侧支吻合:发自主干近侧端的侧副管,又汇合于主干的远侧端,称侧支吻合,当主干阻塞时通过侧支建立的循环叫侧支循环。保证器官病理状态下的血供。 第二节心血管系统 一、心 一)心的外形:了解心的解剖学知识对于医学生至关重要。它是理解心生理、病理的基础。 心外形:心近似倒置、前后略扁的圆锥体,大小似本人拳头。可分为一尖、一底、两面、三缘,表面有三条浅沟。

自然循环原理及计算

第九章 自然循环原理及计算 第一节 自然循环的基本原理 一、自然循环概述 由汽包、下降管、联箱、上升管等组成的循环回路中,上升管在炉内受热,管内的水被加热到饱和温度并产生部分蒸汽;而下降管在炉外不受热,管内为饱和水或未饱和水。因此,上升管中汽水混合物的密度小于下降管中水的密度,在下联箱中心两侧将产生液柱的重位差,此压差推动汽水混合物沿上升管向上流动,水沿下降管向下流动。工质在沿汽包、下降管、下联箱、上升管、上联箱、连接管道再到汽包这样的回路中的运动是由其密度差造成的,而没有任何外来推动力。因此将这种工质的循环流动称为自然循环。 二、自然循环回路的总压差 画出简单循环回路示意图。下联箱中心截面A-A 两侧将受到不同的压力。截面左侧管内工质作用在截面A-A 的静压为: gh P P xj ρ+=01 a P ( 9-1) 截面右侧管内汽水混合物作用在截面A-A 的静压为: gh P P ss ρ+=02 a P (9-2) 从式(9-1)和式(9-2)可以看出,由于ss xj ρρ?,所以静压21P P ?,表示截面A-A 两侧所受压力是不同的,此压力差将推动联箱内工质由左向右移动。 循环回路中,工质流动时要克服磨擦阻力和局部阻力。现根据流体流动的基本原理分析,流动状态下联箱中心处的压力: 1、下降管系统作用在联箱中心处的压力 在流动时,下降管系统有流动阻力损失xj P ?,水向下流动时在联箱中心处的实际压力1P 要比静压小xj P ?,即 xj xj P gh P P ?-+=ρ01 a P (9-3) 2、上升管系统作用在联箱中心处的压力 由于上升管内工质流动是由下向上流动,联箱中心处的压力P 2应能克服上升管系统的总流动阻力ss P 和重位压差,才能使工质进入汽包,因此

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功能

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功能 淋巴管、淋巴器 官 鸡体内的淋巴 管最大者为左 右胸导管,沿腹 腔脊椎两侧前 行,开口入前腔 静脉。鸡的淋巴 器官据其在免 疫活动中的作 用,从形态学角 度,可分为两 类:一类是初级 淋巴器官或中 枢淋巴器官如 胸腺和腔上囊;另一类是次级淋巴器官或周围淋巴器官如脾脏。鸡无淋巴结,鸭等水禽有数量不多的淋巴结。淋巴器官的功能是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 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功能 神经系统是指挥和协调禽体生命活动的中心,它通过各种反射活动,使禽体各部分生理功能与外界环境条件相适应,禽的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外周神经、植物性神经和感觉器官组成。 (一)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不如晡乳动物发达,可分为大脑、小脑和延脑三部分,禽类无明显的脑桥。大脑由两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之后为小脑,大脑是体内各部分活动的总指挥,小脑维持平衡,延脑协调呼吸、消化和血液循环。禽类脊髓细长,从枕大孔与延髓连接处起向后延伸,其后端不形成马尾。 (二)外周神经系统 禽的外周神经系统与猪、牛相似,脑神经有12对,脊神经有39~41对,其中最大的为坐骨神经。 (三)植物性神经 植物性神经分两类: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分布于身体各部分,副交感神经主要分布于与胸腔、腹腔。

心脏 家禽的心脏是圆锥形的,外覆有心包。鸡心脏位于体腔前部稍偏于右,夹在肝的左右叶间,可分为两心房和两心室,心房与心室间有房室口相通连,左右心室内有动脉起始部开口,称动脉口,有特殊瓣膜,防血液倒流,心脏的左右两瓣膜有中隔,互不相通,左右心房与心室间分别有房间隔和室间隔。鸡心脏搏动比较迅速,每分钟约150~200次。 血管 鸡的血管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其主要功能是输送血液,进行物质交换 血液中细胞的分类及各自的作用 血液中有红细胞、白细胞和凝血细胞,禽的红细胞有一个较大的核,而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无核。白细胞据其细胞质内有无颗粒分为无颗粒白细胞和颗粒白细胞。无颗粒白细胞有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有颗粒白细胞据颗粒的着色性质不同分为嗜酸性白细胞、嗜碱性白细胞和异嗜性白细胞。淋巴细胞能固定毒物,产生免疫抗体。单核细胞有趋化性和一定的吞噬能力,可形成巨噬细胞。异嗜性粒细胞有明显的吞噬能力。禽的凝血细胞相当于哺乳动物的血小板,参与凝血过程。

第10章循环系统

第10 章循环系统 一、选择题(单选题) 1?关于连续毛细血管结构特征哪项错误?E A内皮细胞是连续的B胞质内含吞饮小泡多C相邻细胞间有10-2Onm的间隙D 内皮间隙常有紧密连接圭寸闭E内皮基底面有薄层不连续基膜 2?有孔毛细血管与连续毛细血管的主要区别是E A内皮细胞为连续的E内皮细胞薄,有许多小孔C基膜薄而连续 D胞质内含吞饮小泡E内皮外周细胞少 3?关于血窦的结构特点哪项错误?E A腔大壁薄E形状不规则C内皮细胞间有较大间隙 D基膜可为不连续的E内皮细胞有吞噬功能 4.心传导系统是E A 交感神经纤维在心内的分支 B 副交感神经纤维在心内的分支 C肽能神经纤维在心内的分支D躯体神经纤维在心内的分支 E 特殊的心肌纤维 5.连续毛细血管分布于D A胰岛B肾小体C肝脏D肌肉E胃肠粘膜 6.下列哪个器官无血窦?A A淋巴结B脾脏C肝脏D肾上腺E骨髓 7.在整个循环管道的管壁内恒定存在的结构是 E A内弹性膜B成纤维细胞C平滑肌细胞D内皮和基膜E内皮8?有孔毛细血管分布于E

A肺B结缔组织C肌组织D中枢神经E胰岛 8.毛细血管横断面的一般结构是C A 1?2层内皮细胞附在基膜上,基膜外有外膜细胞。 B 1?2层内皮细胞附在基膜上,基膜外有周细胞。 C 1?3个内皮细胞附在基膜上,基膜与内皮细胞间有周细胞。 D 1?3 个内皮细胞附在基膜上,外包有卫星细胞。 E 内皮细胞和周细胞相间排列,附着于基膜上。 9.下列哪些部位的毛细血管无基膜?B A心肌B肝血窦C胃肠粘膜D脾血窦E肾血管球 10.无毛细血管分布的组织是B A 骨骼肌 B 软骨组织 C 平滑肌 D 肌腱 E 韧带 11.毛细血管丰富的组织是B A平滑肌B心肌C硬脑膜D肌腱E骨组织 12.血管壁的一般结构可分为E A内皮、中膜、外膜E内膜、中膜、外膜C内弹性膜、中膜、外膜D内皮、内弹性膜、外膜E内膜、中膜、外弹性膜 13.关于动脉内弹性膜的特征哪项错误?C A为内膜与中膜的分界E横断面常呈波浪状C为胶原蛋白组成 D其上有许多小孔E中动脉的内弹性膜较发达 14?中动脉的内膜组成依次为A A内皮、内皮下层、内弹性膜E内皮、内膜下层、内弹性膜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呢 导语: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血液对人体的重要性,很多朋友因为失血过多就会导致丧失生命所以血液循环就是让人们能更好地获得血液的营养供给同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血液对人体的重要性,很多朋友因为失血过多就会导致丧失生命. 所以血液循环就是让人们能更好地获得血液的营养供给. 同时也是维持我们正常的生命体征,因此血液循环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那么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呢?面对这个疑问,接下来的时间就请朋友们和我一起去看看下面的内容.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1)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叫做体循环。在体循环中,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舒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不仅把运来的营养物质输送给细胞,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而且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把它所结合的氧气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这样血液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2)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在体循环进行的同时,肺循环也在进行着。肺循环以右心室为起点,静脉血射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在这里,肺泡和毛细血管中的静脉血进行了气体交换,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到肺泡中,氧气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里的血液中。这样,原来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的动脉血。动脉血经肺静脉流同左心房,完成了肺循环。

智慧树知到《循环系统功能与疾病基础》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循环系统功能与疾病基础》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循环系统是分布于全身各部的连续封闭管道系统,它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A:对 B:错 答案: 对 2、循环系统、脉管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是不同学科对一个系统的不同侧重的描述。 A:对 B:错 答案: 对 第二章 1、有关下肢浅静脉的描述,错误的是 A:大隐静脉是全身最长的浅静脉 B:大隐静脉行经内踝的前方 C:大隐静脉与隐神经伴行 D:小隐静脉行经外踝的前方 答案: 小隐静脉行经外踝的前方 2、不属于肝门静脉属支的是 A:肝静脉 B:胃左静脉 C:脾静脉 D:肠系膜上静脉

答案: 肝静脉 3、行经三角胸大肌间沟的上肢浅静脉是 A:头静脉 B:贵要静脉 C:肘正中静脉 D:肱静脉 答案: 头静脉 4、关于中动脉哪项是错误的? A:内弹性膜不明显 B:中膜无弹性膜 C:管径约为1~10mm D:可调节到各器官的血流量 E:又称肌性动脉 答案: 内弹性膜不明显 5、电镜下毛细血管可分为 A: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血窦 B: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真毛细血管 C: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直接通路 D:连续毛细血管,血窦和真毛细血管 E:窦状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和直接通路 答案: 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血窦 6、下列各项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HDL B:LDL C:VLDL D:TG 答案: LDL 7、下列哪项不是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的? A:肺动脉 B:主动脉 C:冠状动脉 D:脑动脉 答案: 肺动脉 8、颅脑动脉粥样硬化不会直接导致 A:脑供血不足 B:脑栓塞 C:脑萎缩 D:血管性痴呆 E:脑水肿 答案: 脑水肿 9、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病变多位于主动脉各分支开口处 B:可引起夹层动脉瘤 C:胸主动脉病变最严重

石油钻井连续循环系统

---------------------------------------------------------------最新资料推荐------------------------------------------------------ 石油钻井连续循环系统 连续循环系统是在钻井过程中,起下钻或接单根时,可以不停泵而保持井眼处于连续循环状态的系统,它以钻台为基础,适用于任何带有顶部驱动钻井装置的井架。 该系统主要包括连续循环连接器、钻井液分流及输送装置、顶部驱动连接工具、控制系统和液压动力系统。 常规钻井过程中,钻杆上卸扣时 IJ一由于泥浆循环通道中断,被迫停止泥浆的循环. 造成不利影响: 一是造成环空中产生动态压差,导致泥浆循环漏失。 二是造成井底压力下降,有时会引起井涌。 三是循环恢复时井底压力剧增对敏感性地层可能引起循环漏失。 四是钻屑的沉降会减小有效井径并增加钻柱的扭矩和阻力。 五是欠平衡钻井时气体连续循环,会导致环空内的压力极不稳定。 上述影响会产生诸如井眼不稳定、井壁坍塌、卡钻、地层裂缝以及泥浆漏失等问题。 严重时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 而采用连续循环系统,以上的问题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连续循环系统解决了井底压力控制、孔隙压力与破裂压力窄小、井眼鼓胀、油气意外入侵井眼等问题。 主要是在保持钻井液连续循环和压井的条件下,使井下由于泥 1 / 5

浆的中断而产生的许多问题得到解决。 ,连续衙环系统的纰成与原理连续循环系统是 sheIuK、 BP、Siafoll、 BG、 TOIa 以及 En 共同合作开发的。 首台连续循环系统在意大利和埃及海上已成功地完成 2 次独立的钻井作业。 在 2005年的海洋技术会议上,介绍了连续循环系统(获世界石油杂志 2004 年新视野奖)商业性应用情况。 迄今为止,该系统在钻进和起下钻过程中已在 600 次连接中保持连续循环。 这项新技术是谢非尔公司与 BP 公司、英国天然气公司、壳牌商业公司和道达尔公司合资开发的。 连续循环系统把 3 个闸板防喷器与类似于铁钻工的设备和整体钻杆卡瓦结合在一起,在接单根时保持连续循环。 该系统利用光导纤维在系统内传递信号并带有操作者控制的触感屏幕用户界面。 在接单根期间,连续循环系统不用停泵来保持恒压。 这就使我们很容易地在孔隙压力与破裂压力窗口很窄的条件下钻进,而在此之前在这些地区钻进是困难的或用常规钻井技术是无法钻进的。 连续循环系统还减少了卡钻事故。 连续循环减轻了井眼的鼓胀效应并可避免油气意外侵入井眼的可能性。

人体血液和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人体血液和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五、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由淋巴管、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组成。它与血液循环系统相互沟通。关系密切。淋巴管主要功能是运输全身淋巴液入静脉.是静脉回流的辅助装置。淋巴器官能生成淋巴细胞、清除体内的微生物等有害物和生成抗体等作用。 (一)淋巴液的形成 血液流经毛细血管动脉端的时候,血浆中的物质,如水、葡萄糖、无机盐等,可以透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间隙中,形成组织液,完成物质交换。血液流到毛细血管静脉端的时候,因血压下降,大部分组织液又会回到毛细血管里,只有小部分组织液会渗透到一端为盲管的细小管道——毛 细淋巴管里,形成为淋巴液。毛细淋巴管也分布在全身各处。 (二)淋巴管 由毛细淋巴管开始,经过由小而大的各级淋巴管,最后汇合成两条最大的淋巴管: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再流人静脉。 各级淋巴管可分为深浅两类淋巴管。浅淋巴管跟随浅静脉一起走,主要是收集皮肤的淋巴液。深淋巴管跟随深静脉一起走,主要是收集肌肉和内脏的淋巴液。淋巴管内有

很多瓣膜,可以防止淋巴液流倒胸导管是全身最粗最长的淋巴管,开始于上腹部,沿脊柱上行,最后进人左锁骨下静脉。胸导管收集左侧上半身和整个下半身的淋巴液,即收集全身四分之三的淋巴液。右淋巴导管位于右侧颈部,很短,仅长1~2厘米,它收集右侧上半身的淋巴液。 (三)淋巴器官 1.淋巴结淋臣结是淋巴管行程上无数大小不一的形如蚕豆的小体。我们的颈部、腋窝、腹股沟(大腿根)等处,淋巴结最多,并集结成群。淋巴结果存在着具有吞噬作用的细胞,能把侵人人体的病菌吞掉,对人体有保护作用。淋巴结跟病菌斗争时,本身有时发生显著的变化,如肿大、疼痛、甚至化脓、溃烂。人体各处的淋巴结群分别接受身体一定区域或器官的淋巴回流。某处淋巴结群肿大,往往是由于它所属的区域或器官出现了一定的病变,如炎症。因此,观察淋巴结群的肿大情况,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例如: (1)头颈部:颌下淋巴结位于下颌骨下方,如有肿大则表示口腔或乳房有病变。 (2)上肢部:腋淋巴结位于腋窝深处,如有肿大则表示上肢或乳房有病变。 (3)下肢部:股沟淋巴结腹股沟处,如有肿大则表示下肢或外阴部有病变。 (4)锁骨上部:锁骨上淋巴结在锁骨上凹内,如有肿大则

最新1-1-1-1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工作原理及系统形式

项目一:室内热水供暖工程施工 模块一:识读、绘制室内热水供暖系统施工图 单元1 热水供暖系统形式 1-1-1-1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工作原理及系统形式 1.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 图 1-1-1为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图中假设系统有一个加热中心(锅炉)和一个冷却中心(散热器),用供、回水管路把散热器和锅炉连接起来。在系统的最高处连接一个膨胀水箱,用来容纳水受热膨胀而增加的体积。 运行前,先将系统内充满水,水在锅炉中被加热后,密度减小,水向上浮升,经供水管道流入散热器。在散热器内热水被冷却,密度增加,水再沿回水管道返回锅炉。 在水的循环流动过程中,供水和回水由于温度差的存在,产生了密度差,系统就是靠供、回水的密度差作为循环动力的。这种系统称为自然(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图1-1-1 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工作原理图 1-热水锅炉 2-供水管路 3-膨胀水箱 4-散热器 5-回水管路 2.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形式特点 图1-1-2是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两种主要形式,左侧立管为双管上供下回式系统;右侧立管为单管上供下回式(顺流式)系统。上供下回式系统的供水干管敷设在所有散热器之上,回水干管敷设在所有散热器之下。

图1-1-2 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1-回水立管 2-散热器回水支管 3-膨胀水箱连接管 4-供水干管 5-散热器供水支管 6-供水立管 7-回水干管 8-充水管(接上水管) 9-止回阀 10-泄水管(接下水道) 11-总立管 (1)自然循环双管上供下回式系统,其特点是:各层散热器都并联在供、回水立管上,热水直接流经供水干管、立管进入各层散热器,冷却后的回水经回水立管、干管直接流回锅炉,如果不考虑水在管道中的冷却,则进入各层散热器的水温相同。分析该系统循环作用压力时,因假设锅炉是加热中心,散热器是冷却中心,可以忽略水在管路中流动时管壁散热产生的水冷却,认为水温只是在锅炉和散热器处发生变化。 (2)自然循环单管上供下回式系统,其特点是:热水进入立管后,由上向下顺序流过各层散热器,水温逐层降低,各组散热器串联在立管上。每根立管(包括立管上各组散热器)与锅炉、供回水干管形成一个循环环路,各立管环路是并联关系。 3. 热水供暖系统的排空气问题 无论是自然循环还是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都应考虑系统充水时,如果未能将空气完全排净,随着水温的升高或水在流动中压力的降低,水中溶解的空气会逐渐析出,空气会在管道的某些高点处形成气塞,阻碍水的循环流动。空气如果积存于散热器中,散热器就会不热。另外,氧气还会加剧管路系统的腐蚀。所以,热水供暖系统应考虑排空气的问题。 4. 自然循环上供下回式热水供暖系统排空气及供回水干管的坡度设置 在自然循环系统中,水的循环作用压力较小,流速较低,水平干管中水的流速小于0.2m /s,而干管中空气气泡的浮升速度为0.1~0.2 m/ s ,立管中约为0.25 m / s ,一般超过了水的流动速度。此外,自然循环上供下回式热水供暖系统的供水干管应设沿水流方向下降的坡度,坡度值为0.5%~1.0%。散热器支管也应沿水流方向设下降坡度,坡度值为1%,因此空气能够逆着水流方向向高处聚集。自然循环上供下回式热水供暖系统可通过设在供水总 立管最上部的膨胀水箱排空气。

第10章 循环系统

第10章循环系统 一、选择题(单选题) 1.关于连续毛细血管结构特征哪项错误?E A内皮细胞是连续的B胞质内含吞饮小泡多C相邻细胞间有10-20nm的间隙D内皮间隙常有紧密连接封闭E内皮基底面有薄层不连续基膜 2.有孔毛细血管与连续毛细血管的主要区别是B A内皮细胞为连续的B内皮细胞薄,有许多小孔C基膜薄而连续 D胞质内含吞饮小泡E内皮外周细胞少 3.关于血窦的结构特点哪项错误?E A腔大壁薄B形状不规则C内皮细胞间有较大间隙 D基膜可为不连续的E内皮细胞有吞噬功能 4.心传导系统是E A交感神经纤维在心内的分支B副交感神经纤维在心内的分支 C肽能神经纤维在心内的分支D躯体神经纤维在心内的分支 E特殊的心肌纤维 5.连续毛细血管分布于D A胰岛B肾小体C肝脏D肌肉E胃肠粘膜 6.下列哪个器官无血窦?A A淋巴结B脾脏C肝脏D肾上腺E骨髓 7.在整个循环管道的管壁内恒定存在的结构是E

A内弹性膜B成纤维细胞C平滑肌细胞D内皮和基膜E内皮8.有孔毛细血管分布于E A肺B结缔组织C肌组织D中枢神经E胰岛 8.毛细血管横断面的一般结构是C A 1~2层内皮细胞附在基膜上,基膜外有外膜细胞。 B 1~2层内皮细胞附在基膜上,基膜外有周细胞。 C 1~3个内皮细胞附在基膜上,基膜与内皮细胞间有周细胞。 D 1~3个内皮细胞附在基膜上,外包有卫星细胞。 E内皮细胞和周细胞相间排列,附着于基膜上。 9.下列哪些部位的毛细血管无基膜?B A心肌B肝血窦C胃肠粘膜D脾血窦E肾血管球 10.无毛细血管分布的组织是B A骨骼肌B软骨组织C平滑肌D肌腱E韧带 11.毛细血管丰富的组织是B A平滑肌B心肌C硬脑膜D肌腱E骨组织 12.血管壁的一般结构可分为B A内皮、中膜、外膜B内膜、中膜、外膜C内弹性膜、中膜、外膜D内皮、内弹性膜、外膜E内膜、中膜、外弹性膜 13.关于动脉内弹性膜的特征哪项错误?C A为内膜与中膜的分界B横断面常呈波浪状C为胶原蛋白组成 D其上有许多小孔E中动脉的内弹性膜较发达

第9章 循环系统

第10章循环系统[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蒲肯野纤维位于 A.心室的内皮下层 B.心室的心内膜下层 C.心房的心肌层浅部 D.心肌层深部 E.心房的心内膜下层 2、心脏传导系统的细胞实际上是 A.感觉上皮细胞 B.特殊的心肌细胞 C.特殊的神经细胞 D.特殊的运动神经元 E.神经胶质细胞 3、随动脉管腔逐渐减少,管壁各层中变化最大的是 A.内膜 B.中膜 C.内皮下层 D.内弹性膜 E.外膜 4、弹性动脉是指 A.大动脉 B.中动脉 C.小动脉 D.微动脉 E.以上均不是 5、大动脉管壁的主要结构特点是 A.弹性膜和弹性软骨多 B.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多 C.弹性膜和弹性纤维多 D.弹性膜和平滑肌纤维多 E.弹性纤维多 6、毛细血管的构成是 A.内膜、中膜和外膜 B.内皮、基膜和1~2层平滑肌 C.内皮和基膜 D.内皮、基膜和少量周细胞 E.内皮和少量结绨组织 7、有孔毛细血管存在于 A.肌组织 B.中枢神经系统

C.肺 D.胃肠粘膜 E.肝 8、周细胞主要分布在 A.微动脉内皮外 B.小动脉内皮与基膜间 C.微静脉内皮外 D.小静脉内皮与基膜间 E.毛细血管内皮与基膜间 9、大动脉中膜基质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A.胶原蛋白 B.弹性蛋白 C.硫酸软骨素 D.硫酸角质素 E.肝素 10、心脏窦房结位于 A.左心房心外膜 B.右心房心外膜深部 C.右心房心内膜下层 D.左心房心内膜下层 E.左心房心外膜深部 11、心血管系统各段管壁共有的成分 A.内皮 B.内弹性膜 C.外弹性膜 D.平滑肌 E.间皮 12、中动脉调节血流量的主要结构基础 A.内弹性膜发达 B.内弹性膜明显 C.中膜弹性纤维发达 D.中膜平滑肌发达 E.外膜胶原纤维丰富 13、以下哪一种器官或组织的毛细血管网较稀疏 A.肾 B.肺 C.肝 D.内分泌腺 E.肌腱 二、判断题 1、分布在心脏腔面和外表面的上皮均为单层扁平上皮 2、心脏传导系统的细胞均属心肌细胞 3、紧接毛细血管的微静脉称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其管壁结构与毛细血管相似,但管径

血液循环系统

血液循环系统 人体共有八大系统,它们分别是: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这些系统使得我们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今天,我们来了解血液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是分布于全身各部的连续封闭管道系统,它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循环流动的是血液。淋巴系统内流动的是淋巴液。淋巴液沿着一系列的淋巴管道向心流动,最终汇入静脉,因此淋巴系统也可认为是静脉系统的辅助部分。 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管道系统,由心脏和血管所组成。 1、心脏

心脏的内部有四个腔,分别是左心室、左心房、右心室、右心房、同心房和心室相通,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之间是互相隔开的。 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室连肺动脉;左心房连肺静脉,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由此可见,心室与动脉相连,心房与静脉相连。在心房和心室之同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有瓣膜,控制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血管和心脏的结地点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 2、血管

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3、人体的血液循环

心脏不停地跳动,促使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网中 循环流动,这程就是血液循环。 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组成,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等。 根据人体血液循环路径的不同,可以将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 肺循环两部分。 血液由左心室进人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流入右心房的循环称为体循环; 血液由右心室进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最后由 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称为肺循环。

循环系统

1~2共用题干 林某,女,32岁,患风湿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10年,出现慢性房颤3年。长期服用洋地黄、利尿剂,等药物治疗,现心律骤然转为绝对规则,心率46次/分。视物模糊,黄视。 1、该病人首先考虑(D) A、转复为窦性心率 B、已洋地黄化 C、转为心房扑动2:1传导 D、洋地黄中毒 E、脑栓塞 2、该病人的治疗措施应考虑(E) A、加用氯化钾 B、继续洋地黄维持量治疗 C、减少洋地黄用量 D、同步直流电复律 E、停用洋地黄,按洋地黄中毒处理 3~5共用题干 李某,男,40岁。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Ⅳ级。长期接受“地高辛,氢氯噻嗪、氯沙坦钾”治疗,现出现畏食、乏力、腹胀、心慌等症状,腹部听诊肠鸣音减弱,心电图见明显U波。 3、病人可能发生了(A) A、低钾血症 B、高钾血症 C、低钠血症 D、高钠血症 E、洋低黄中度 4、首先考虑进行下列哪项检查帮助确诊(A) A、抽血查电解质 B、抽血查地高辛浓度 C、动态心电图 D、腹部平片 E、超声心动图 5、正确的处理措施是(C) A、加大地高辛用量 B、静脉注射呋塞米 C、补钾 D、停用地高辛 E、静脉滴注碳酸氢钠 6~9共用题干 张某,女,58岁,反复胸闷气急5年,加重伴下肢水肿3天,既往有“游走神经节炎”病史,身体评估;体温38度,脉搏84次/分,呼吸26次/分,血压100/65mmHg,两肺底可闻及散在湿罗音,心率110次/分,律不齐,S1强弱不等,心尖部可闻及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和开瓣音。 6、该病人最可能的病理解剖诊断是(A) A、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B、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 C、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 D、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E、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 7、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应首先考虑的检查是(C) A、胸片 B、心电图 C、超声心动图 D、心电图运动试验 E、心肌标记物检查 8、初步判断该病人合并的心律失常是(C) A、房性期前收缩 B、室性期前收缩 C、心房颤动 D、房室传导阻滞 E、室上性心动过速 9、目前该病人的护理诊断不包括(E) A、气体交欢受损与肺循环淤血有关 B、体液过多与水钠潴留有关 C、活动无耐力与心理衰竭有关 D、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E、知识缺乏缺乏疾病及饮食、治疗相关知识 10~12共用题干 张某,女,56岁。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理衰竭。自诉休息时无症状,穿衣、洗漱、进食、行走等日常活动后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10、病人出现呼吸困难的原因是(A) A、肺淤血 B、体循环淤血 C、肺部感染 D、呼吸衰竭 E、胸腔积液 11、目前该病人的心功能状态是(C) A、心功能1级 B、心功能2级 C、心功能3级 D、心功能4级 E、心功能5级 12、该病人的活动原则是(C) A、不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 B、适当限制体力活动,增加午睡时间,不影响体力劳动 C、可以完全生活自理,适当参与劳务劳动 D、以卧床休息为主,可以在助下完成基本的日常生活活动 E、严格卧床休息,日常生活由他人照顾 13~15共用题干 李某,男,40岁,因发作性心悸3年入院,每次心悸发作均突发停止,持续约5~15分钟不等,有时做屏气动作即可停止。不发作时心电图示:P-R间期0.10秒,QRS波群0.14秒,QRS波群起始部分粗顿,终末部分正常: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13、该病人的诊断(D) A、房性期前收缩 B、室性期前收缩 C、心房扑动

第10章循环系统

第十章循环系统一、A型题 1.血管内皮细胞胞质内的质膜小泡的主要作用是 A.分泌产物 B.贮存物质 C.传递信息 D.物质转运 E.质膜储备 2.血管内皮下层含有以下成分,哪一项除外 A.少许平滑肌纤维 B.少许营养血管 C.少量胶原纤维 D.少量弹性纤维 E.基质 3.大动脉最主要的特点是 A.管径粗 B.管壁厚 C.有弹性 D.营养血管多 E.神经末梢多 4.动脉中膜内不含有 A.成纤维细胞 B.平滑肌 C.营养血管 D.胶原纤维 E.弹性纤维 5.与大动脉功能密切相关的结构成分的 A.内弹性膜 B.外弹性膜 C.中膜的弹性膜 D.平滑肌 E.胶原纤维 6.血窦存在于

A.肝 B.脾 C.骨髓 D.某些内分泌腺 E.以上都有 7.有孔毛细血管存在于 A.肌组织 B.中枢神经系统 C.肺 D.胃肠粘膜 E.以上均对 8.周细胞存在于 A.小动脉内皮与基膜间 B.微动脉内皮和基膜间 C.毛细血管内皮和基膜间 D.毛细血管基膜外 E.毛细淋巴管内皮和基膜间 9.与动脉相比,静脉的特点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三层膜分界明显 B.血容量比动脉大 C.管壁较薄,弹性较小 D.血液回流主要靠管道内的压力差 E.管壁结构差异较大 10.心脏房室束及其分支位于 A.内皮下层 B.心内膜下层 C.心肌层浅部 D.心肌层深部 E.心外膜 11.心脏窦房结位于 A.右心室心外膜 B.左心房心内膜下层 C.左心房心外膜 D.右心房心内膜下层 E.右心房心外膜

12.关于蒲肯野纤维以下哪一项是错误是 A.是特殊的心肌纤维 B.无闰盘 C.与房室结相连 D.含肌原纤维较少 E.比一般心肌纤维短而粗 13.以下哪一种组织或器官的毛细血管网较稀疏 A.骨骼肌 B.心肌 C.脑 D.肌腱 E.腺 14.静脉瓣 A.内皮凸入褶叠而成,见于全部静脉 B.内皮凸入褶叠而成,见于中静脉和大静脉 C.内膜凸入褶叠而成,见于全部静脉 D.内膜凸入褶叠而成,仅见于大静脉 E.内膜凸入褶叠而成,见于中静脉和大静脉 二、X型题 1.小动脉 A.管径在0.3mm以下 B.管壁可分三层 C.有几层环行平滑肌 D.可有内弹性膜 E.有外弹性膜 2.动脉管壁的结构和功能 A.大动脉的弹性使血流保持连续性 B.中动脉管壁舒缩可调节各器官血流量 C.小动脉舒缩影响血流外周阻力和血压变化 D.中间微动脉介于小动脉和微动脉之间 E.微动脉起控制微循环总闸门的作用 3.毛细血管 A.连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有紧密连接 B.有孔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与基膜均有孔

第10章第2节血液循环第1课时(教案)

第二节血液循环 (第一课时血管和心脏) 一、知识目标: 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血管图片,形成比较学习的方法 2、通过观察心脏的外形,形成相应的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心脏结构的了解,认识心脏病的危害,形成宣传意识 2、通过小组观察心脏结构,培养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五、教学设计: 引入: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联系到血液,进而引出新问题。 现象一: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在无意间把皮肤蹭破了,这个时候会怎样? 现象二: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变好了,许多人家都买了小汽车,车多了,交通事故也多了。交通事故最明显的现象是什么? 复习血液,引出课题。 问题:1、人类要与生存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需要血液来运输,运输需要管道和动力,你知道运输血液的管道和动力是什么吗? 2、你知道血管有哪几种吗? 3、能不能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这几种血管的? 讲述: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 新课教学: 阅读:什么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图片:媒体展示血管模式图,并指导学生观察。 讲述结合课件,说明三种血管的特点,同时展示血管结构图,以供学生参考。 小结:通过刚才的几幅图,我们可以发现,各种血管都有其特定的作用,接下来我们列一个表来归纳一下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与作

练习:接下来,我们来看几个图,大家来识别一下,图中的血管是什么血管,为什么?(课件展示,简单讲评) 过渡:同学们,血液在血管中不停地流动,给我们的身体运输氧气、养料和代谢废物,那么,是谁为血液的流动提供了动力呢? 阅读:心脏的位置、大小、结构、功能等。 观察:心脏结构模型。 提示:1、心脏有几个腔室?各与那些血管相连? 2、心脏各腔室壁的厚度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3、心脏内的血流怎样? 4、心脏内有什么特殊的结构? 活动:把手放在胸前感受心跳的位置。 位置:位于胸腔的中部偏左下方,形状像倒置的梨。 大小:约与本人的拳头相近。 作用:不停收缩和舒张地搏动,使血液在体内不停地循环流动,为身体运输营养物质和氧,运走代谢废物。 课件展示:心脏的形态、解剖结构和血液方向。 说明:血液方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 练习:(课件展示,简单讲评,结合练习,总结内容) 课堂回顾,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完成课堂练习。

主管护师资格考试- 第十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基础知识

2019基础知识- 第十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A1 1、差异性紫绀见于哪种先天性心脏病 A、房间隔缺损 B、动脉导管未闭 C、法洛四联征 D、室间隔缺损 E、肺动脉狭窄 2、多数小儿动脉导管解剖闭合的年龄是 A、2个月 B、3个月 C、5个月 D、12个月 E、2岁 3、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支气管肺炎 B、感染性心内膜炎 C、脑栓塞 D、脑脓肿 E、心力衰竭 4、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儿生长发育落后是由于 A、肺动脉高压 B、肺循环血量增加 C、肺循环血量减少 D、体循环血量增加 E、体循环血量减少 5、先天性心脏病右向左分流型最明显的外观特征是 A、心脏杂音 B、发育迟缓 C、持续发绀(青紫) D、心前区隆起 E、活动耐力下降 6、听诊肺动脉第二音(P2)减弱的先天性心脏病是 A、房间隔缺损 B、室间隔缺损 C、动脉导管未闭 D、法洛四联症 E、右位心 7、对法洛四联症病情轻重起决定作用的病变是 A、室间隔缺损

B、间隔缺损 C、主动脉骑跨 D、肺动脉狭窄 E、右心室肥厚 8、原始心脏开始形成的时间是 A、胚胎第2周 B、胚胎第3周 C、胚胎第4周 D、胚胎第5周 E、胚胎第6周 9、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 A、流感病毒 B、埃可病毒 C、轮状病毒 D、柯萨奇病毒 E、腺病毒 10、属于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的是 A、房间隔缺损 B、大血管错位 C、肺动脉狭窄 D、主动脉缩窄 E、法洛四联症 11、对2~5岁小儿进行心脏检查,其结果正常的是 A、左心界位于第四肋间左锁骨中线外1cm处 B、左心界位于第四肋间右锁骨中线外 C、左心界位于第五肋间隙 D、左心界位于锁骨中线上 E、左心界位于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0.5~1cm 12、X线检查心影呈“靴型”的先天性心脏病是指 A、动脉导管未闭 B、房间隔缺损 C、室间隔缺损 D、肺动脉狭窄 E、法洛四联征 13、1岁以内的婴儿收缩压为 A、50mmHg B、60mmHg C、65mmHg D、80mmHg E、90mmHg

血液循环系统

淋巴流入血液循环系统具有很重要的生理意义。①回收蛋白质。组织间液中的蛋白质分子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但比较容易透过毛细淋巴管壁而形成淋巴的组成部分。每天约有75~200克蛋白质由淋巴带回血液,使组织间液中蛋白质浓度保持在较低水平。②运输脂肪和其他营养物质。由肠道吸收的脂肪80%~90%是由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吸收。③调节血浆和组织间液的液体平衡。每天生成的淋巴约2~4升回到血浆,大致相当于全身的血浆量。④淋巴流动还可以清除因受伤出血而进入组织的红细胞和侵入机体的细菌,对动物机体起着防御作用。 ,这意味着组织间液静水压大于毛细血管血压,结果约90%的组织间液可渗回毛细血管,在此滤出和回渗过程中也就进行了物质交换。其余10%的组织间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经淋巴管流回静脉。 主要功能是滤过淋巴液,产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当局部感染时,细菌、病毒或癌细胞等可沿淋巴管侵入,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如该淋巴结不能阻止和消灭它们,则病变可沿淋巴管的流注方向扩散和转移。 ⑴过滤淋巴液:病原体侵入皮下或粘膜后,很容易进入毛细淋巴管回流入淋巴结。当淋巴缓慢地流经淋巴窦时,巨噬细胞可清除其中的异物,如对细菌的清除率可达99%,但对病毒及癌细胞的清除率常很低。清除率常与抗原的性质、毒力、数量以及机体的免疫状态等密切相关。 ⑵进行免疫应答:抗原进入淋巴结后,巨噬细胞和交错突细胞可捕获与处理抗原,使相应特异性受体的淋巴细胞发生转化。识别抗原与细胞间协作的部位在浅层皮质与深层皮质交界处。引起体液免疫应答时,淋巴小结增多增大,髓索内浆细胞增多。引起细胞免疫应答时,副皮质区明显扩大,效应T细胞输出增多。淋巴结内的T细胞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75%,B细胞占25%,大颗粒淋巴细胞极少或无,淋巴结内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常同时发生,以那一种为主视抗原性质而定。淋巴结实质内有许多神经末梢,但淋巴小结内尚未发现。淋巴细胞表面有多种神经递质受体,说明神经系统对淋巴结内的免疫应答有一定的调作用。

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第10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讲义)

第十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小儿循环解剖生理特点 一、心脏的胚胎发育 先天性心脏畸形形成:2~8周 二、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的改变

1.正常胎儿的血液循环 2.出生后循环的改变 ①左心房压力增高。 ②卵圆孔瓣膜功能上关闭(5~7个月)。 ③动脉导管壁闭塞,形成动脉韧带;若持续未闭,可认为有畸形的存在。 ④足月儿约80%在出生后24小时形成功能性关闭。

⑤约80%婴儿于生后3个月、95%婴儿生后一年内形成解剖上关闭。 ⑥脐血管血流停止6~8周后完全闭锁,形成韧带。 1.呼吸频率和节律(补充) 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婴幼儿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 年龄呼吸(次/分)脉搏(次/分)呼吸:脉搏 新生儿40~45 120~140 1:3 ~1岁30~40 110~130 1:3~1:4 ~3岁25~30 100~120 1:3~1:4 ~7岁20~25 80~100 1:4 ~14岁18~20 70~90 1:4 三、正常各年龄小儿心脏、心率、血压的特点 1.心脏特点 年龄重量容积(4腔)位置心尖心尖搏动左心界 新生儿 20~25g 20~22ml 较高横 位 右心 室 第四肋间锁骨中 线外 - 1岁2倍2倍 2岁- - 斜位 左心 室 第五肋间隙 第四肋间左锁骨中线外 1cm 2岁半- 3倍 5岁4倍- 7岁- 5倍 锁骨中线 9岁6倍- 12 - - 青春期 始 - 140ml 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 0.5~1cm

青春期 后 12~14倍成人水 平 12倍 2.血管特点 年龄动静脉内径比大血管毛细血管冠状动脉 新生儿1:1 10岁前 肺动脉直径较主动脉宽 特别粗大 肺、肾、肠及皮肤 较宽婴儿期- 10岁- - - 12岁- 12岁 肺动脉直径较主动脉窄 达成人水平 - - 青春期- - - 成人1:2 - - 3.心率特点 年龄心率脉搏 新生儿120~140次/分 极不稳定1岁以内110~130次/分 2~3岁100~120次/分 4~7岁80~100次/分 8~14岁70~90次/分 4.血压特点 年龄血压 1岁以内收缩压70~80mmHg(9.3~10.7kPa) 2岁以后年龄×2+80mmHg(年龄×0.27+10.67kPa) 小儿的舒张压=收缩压×2/3 1岁以上小儿,下肢比上肢高20mmHg(2.67kPa) 婴儿期,上肢血压比下肢血压略高 第二节先天性心脏病 一、先天性心脏病概述 ◆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导致的畸形。 ◆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 ◆发病率7‰~8‰;环境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①遗传因素,特别是染色体畸变; ②环境因素,宫内感染、孕母缺乏叶酸等。 分类说明 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 左、右心之间或与肺动脉之间具有异常通路,可出现暂时性青紫 常见房、室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 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最严重,静脉血流入右心后不能全部流入肺循环达到氧合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