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库,免疫细胞与干细胞的区别

干细胞库,免疫细胞与干细胞的区别
干细胞库,免疫细胞与干细胞的区别

什么是干细胞库,干细胞实体库,干细胞资料库?

干细胞库是在约为-℃液氮中(深低温)储存干细胞或相关资料的场所。一个完善的干细胞库应具备随时随地将健康干细胞提供临床使用的能力。按所储存的干细胞来源和采集方式,干细胞库分为脐血干细胞库、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库。

脐血干细胞库所做的工作是将新生儿的脐血采集后经过分离冷冻并储存起来。在每份脐血中,大约含数百万个干细胞,足够供一个幼儿或少年患者使用。如果是在成年后发病,一份脐血所提供的干细胞数量就不够用了,但是将来可以通过干细胞的扩增技术得到解决。

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库可分为资料库和实物库。资料库所做的工作是将健康者提供的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进行HLA配型和资料登记,待需要时再采集其骨髓。实物库则是在进行细胞配型和资料登记的同时,采集和储存健康提供者可供移植用的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

干细胞库按提供方式又分为公共库和自体库。公共库所储存的干细胞是他人的干细胞,以满足需要移植但自体干细胞没有被保存的病人的需求。自体库则是储存在自己出生或健康时采集的部分干细胞,以备自己生病时用。目前,自体脐血储存多由父母为子女来做。

目前我国的干细胞库主要有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和脐血库。这两类干细胞库的不同在于,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是中国红十字会发起建立的,主要对自愿捐献者进行白细胞抗原配型和资料登记,将来需要时再采集骨髓,是一种资料库。脐血库是实物库,即通过对新生儿脐血进行配型和资料登记,同时采集储存可供移植用的干细胞,一旦需要,这些干细胞即可用于临床移植。

资料库的建库方法,主要是对捐献者进行白细胞抗原配型,HLA抗原(白细胞抗原)是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抗原。它们与同种异体移植中的排斥反应有密切关系。HLA是由 HLA基因复合体所编码的产物,HLA复合体是人类中最复杂的基因复合体,其遗传主要特点是共显性复等位基因遗传,是调节人体免疫反应和异体移植排斥作用的一组基因,位于第六号染色体的短臂上。每个座位上的HLA基因均可编码一种特异性抗原,主要表达在细胞膜上,或以游离状态存在于血液和体液中。

HLA抗原可根据不同基因位点的产物和它们的功能加以分类。目前研究较充分的有HLA-A,B,C,D,DR,DQ和DP七个位点。每个位点上均有很多等位基因,为共显性复等位基因。目前已确定HLA复合体共有1028种等位基因。其中,HLA-A、B、C座位上的基因编码的抗原成分称为 I类抗原。I类抗原是一种膜糖蛋白,存在于所有有核细胞的膜上,以淋巴细胞上的密度最大。 II类抗原是由 HLA-D、

DR、DQ、DP座位基因所编码的抗原。它是由两条糖基化的跨膜多肽链构成,分别称为α链和β链,其抗原特异性主要与β链有关;主要表达在 B细胞、巨噬细胞和其他抗原递呈细胞上。

第一类抗原: HLA-A,HLA-B,HLA-C

第二类抗原: HLA-D,HLA-DR,HLA-DQ,HLA-DP

第三类抗原: C4A,C4B,C2,Bf等补体成分

通过遗传,人每套染色体有两条,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每个位点含有两个等位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两个等位基因是相互独立的,既一个基因不能抑制另一个基因的表达。某一个体,如果一个位点的两个基因是不同的,称为杂合子基因;如同一位点具有同样的等位基因,称为纯合子基因。HLA位点具有众多的等位基因,造成HLA的极端多态性。

HLA分型方法包括血清学分型、细胞学分型和基因分型。血清学和细胞学分型技术主要侧重于分析HLA抗原的特异性,基因分型方法则侧重于分析基因本身的多态性。细胞学分型技术由于分型标准细胞来源困难,且方法繁琐,不适于常规检测使用,正渐被淘汰。

一、 HLA血清学分型方法

(一)淋巴细胞分离

淋巴细胞分离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直接沉淀法、密度梯度分离法、细胞分离器法和免疫磁珠法等。现国大多数实验室多采用密度梯度法,而有条件的实验室已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淋巴细胞。

免疫磁珠法分离T、B淋巴细胞,FluoroBeads?是一种可荧光染色的免疫磁珠,由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和可磁化的金属颗粒结合而成。磁珠磁化后,受磁力的吸引可被分离。当磁力移开后,磁珠不会带有磁力但可被反复磁化。已和磁珠结合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和相应的淋巴细胞结合,既可分离淋巴细胞。

(二)微量淋巴细胞毒实验

这是一种补体依赖性淋巴细胞毒实验。该方法目前仅用一微升抗体、一微升细胞、一微升补体,孵育一小时。即抗原+抗体+补体结合。故称快速微量淋巴细胞毒实验方法。

淋巴细胞具有HLA抗原,在补体存在的情况下,HLA细胞毒抗体(IgG,IgM)能够结合到带有相应抗原的活淋巴细胞膜上,并在膜上打洞致淋巴细胞死亡。如淋巴细胞不带有相应的抗原,则无此作用。死细胞可用数种方法观察到,最简单的方法是染色法。染色液可通过死细胞膜进入细胞,以便细胞着色。目前常用的染料为荧光液和曙红(CFDA和EB)。在荧光显微镜下,活细胞呈绿色(CFDA与细胞膜结合),死细胞呈红色(EB可通过被破坏的细胞膜进入细胞与DNA结合);在相差显微镜下,活细胞因不被着色而明亮,死细胞由于曙红进入细胞而色暗无光。

估计死细胞占全部细胞的百分比,可以反映出抗原与抗体反应的强度。目前,国际通用的判断方法为NIH计分法。

在T和B淋巴细胞上都存在HLA-A,B,C抗原,因此检测这些抗原一般可直接用淋巴细胞。但是某些HLA-A,B,C分型血清中同时存在DR抗体,所以,为了避免DR抗体可能造成的干扰,通常用T淋巴细胞做ABC分型。近几年,HLA 单克隆抗体的出现,可避免DR抗体的影响,而可用总淋巴细胞检测HLA-A,B,C分型。HLA-DR,DQ抗原存在于B淋巴细胞上。所以,测定HLA-DR,DQ抗原时,需从总淋巴细胞中分离出B淋巴细胞进行测定。

(三)HLA抗原血清学分型现状

血清学分型技术创立30多年,在研究HLA的多态性及其功能意义,器官移植组织配型,尤其是筛选异基因骨髓移植无关供体,建立“骨髓库”等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同时,血清学分型技术本身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1.分型技术微量化一微升抗体,一微升细胞,一微升补体,成为国际通用的标准技术。

2.交流标准细胞株和交换标准抗血清的国际大协作,基本上满足了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人群HLA分型的要求。HLA领域的国际大协作是迄今为止各类技术合作中最有效、最成功的典。

3.分型技术与方法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如:

1)1994年美国加州大学组织配型中心建立了单克隆抗体技术用于标准抗血清的筛选,大大提高了标准抗体的特异性,简化了抗血清筛选的程序。同时,采用单克隆抗体干板代替血清板,更利于运输和保存。

2)同期建立的免疫磁珠淋巴细胞分离技术,使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分离简捷、快速,特异性更强。

3)快速荧光染色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读板成为可能。

4.自动化程序提高目前从加样到读板均已实行自动化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大批量样本的HLA分型成为可能。如UCLA配型中心周处理样本量可达到数千份到10000份。这是其他HLA分型技术难以做到的。

HLA血清学分型技术成熟,操作简捷、快速,标准化和自动化,对HLA-Ⅰ类A、B抗原分型结果基本可靠,仍然是目前HLA分型,尤其是HLA-Ⅰ类抗原分型技术的主要方法之一。

(四)血清学分型技术的局限性

尽管血清学技术对HLA-Ⅰ类抗原分型结果有较高的准确性,提供了组织配型的基本手段,并有力推动了HLA研究的发展。但血清学方法也存在诸多的限制。

1.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HLA分子结构与核苷酸序列分析研究的深入,每年都有许多新的等位基因特异性被发现和确定。血清学方法已经无法获

得能够分辨出所有特异性的标准抗血清。

2.HLA等位基因序列的高度同源性,使血清学出现较多、较强的交叉反应,影响了分型结果的准确性,并使亚型的进一步确定带来困难。如B40、B48同时存在时,确定B60、B61、B48较为困难,常常只能根据不同人群种族与地域的抗原频率分布高低来判断。存在B62时,B71就难以分辨出来。A19分裂子的判断也常常出现误差。

3.分型血清本身的问题:①Ⅱ类分型血清一般比较弱,容易出现假阴性反应;②相当多的Ⅱ类分型血清是用血小板吸收去除Ⅰ类抗体的方法得到的,可能造成抗体效价的下降,同时残留的Ⅰ类抗体也可以干扰分型结果。

4.HLA-C抗原血清学分型,至今缺乏理想的单特异性的抗血清。

5.血清学方法检测的是淋巴细胞膜表面的HLA表现型。血清学的表型相同,DNA核苷酸序列不一定完全相同。HLA的个体遗传学差异的本质不是在血清学方法所检测的基因产物上,而是在编码基因产物的DNA水平上。

6.淋巴细胞膜抗原的表达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干扰。最近的研究显示:膜上的HLA抗原有可能被遮盖或表达能力下降。如HLA-C抗原等位基因序列目前血清学尚不能分辨,淋巴细胞膜表面C抗原表达只有A抗原或B抗原的10%。

7.HLA-Ⅱ类抗原主要在B淋巴细胞表达,血清学分型较Ⅰ类A、B抗原误差率更高。

8.目前用于血清学分型的抗血清或单克隆抗体,主要依据白种人群的HLA 背景与频率分布特点而定,中国人的标准抗血清很少。因此,源于白种人群的血清学分型用于非白种人群的检测,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误差。

9.标准抗血清或单克隆抗体的筛选技术复杂,难度大,试剂来源受到限制。

10.血清学需要活的淋巴细胞,对于特定条件下的尸体移植,样本的来源受到一定的限制。

综合DNA分型与血清学分型结果,结合我国器官移植的实际情况,

1)HLA-I类A、B抗原分型仍以血清学方法为主,尤其是大样本量的检测,如建立“骨髓库”,更适用于血清学分型作为初步筛选。对于血清学分型困难、空白或交叉反应明显,影响亚型确定者,有必要采用DNA分型作进一步确认。

2)HLA-II类抗原尤其是DR抗原分型,推荐采用DNA分型技术取代血清学方法。

二、HLA基因分型方法

HLA基因分型是在编码基因产物的DNA水平上,因此自90年代以来,DNA 水平的HLA分型研究,尤其是HLA II类抗原的DNA分型研究,发展十分迅速,并在临床器官移植的组织配型中得到实际应用。

HLA的DNA分型方法很多,各有其特点。目前常用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五大类。

(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RFLP方法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是根据HLA(主要是II类抗原)的核苷酸序列,在不同部位存在多个不同的酶切位点,利用核酸切特异性消化和切割这些位点,形成各种大小不等的DNA片段,经电泳分离再转移到硝酸纤维素滤膜(NC膜)上,与cDNA探针杂交,采用放射性自显影技术观察分型结果。

PCR-RFLP技术进行HLA分型,大大提高了分型方法的敏感性和精确性,并缩短了检测时间。但复杂的分型方法学和复杂的结果判断程序,限制了PCR-RFLP 技术的广泛应用。

(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CR-SSCP系Drita等1989年首先提出,其方法原理可概括为:在不含变性剂的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电泳时,单链DNA因碱基序列不同所形成的构象不同,泳动速度也不同。通过PCR扩增包括发生单个碱基置换部位及两侧DNA片段,变性后进行SSCP分析,可分辨出单个碱基的改变,有效地检出点突变和DNA的多态性。主要步骤包括PCR扩增,产物酶消化切割,热变性为单链DNA,电泳后染色观察结果。主要应用于检测癌基因的突变和HLA多态性。在要求精确配型的异基因骨髓移植中,PCR-SSCP已初步显示出优越性。但在实质性器官移植的临床配型中,如同RELP一样,构象分析的主要问题也是检测技术与结果的判断程序太复杂,影响了该项技术的实际应用。

(三)聚合酶链反应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方法

PCR-SSO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的DNA分型技术之一。主要技术包括提取模板DNA,以位点间或组间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其产物转移到NC膜上,再与数十个寡核苷酸特异性探针杂交,从而分辨出等位基因的特异性。 SSO分型除存在杂交污染外,与SSCP一样,并不能对所有等位基因多态性均作出精确的分辨。(四)DNA序列测定

采用自动测序仪对HLA分子的核苷酸碱基序列测定是目前HLA分型最直接、最精确、最可靠的方法。常用于对新发现的HLA特异性进行DNA序列分析。但所需设备昂贵,检测时间长,即使采用全自动测序仪,目前每天也只能完成5份样本的HLA-I类、II类分型。

(五)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根据HLA 抗原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出一系列针对各亚型的顺序特异引物,通过PCR扩增各等位基因的型别特异性DNA片段;扩增产物借助常规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即可根据是否存在特异性扩增产物的电泳条带直接进行分型。该方法已被大多数HLA实验室所采用。

PCR-SSP技术的显著特点是结果容易判断、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分辨度水平、分型速度快,特别适用于尸体移植。

(六)应用寡核苷酸芯片技术进行HLA I、II类抗原的分型

HLA I类、II类抗原中的A、B、DR、DQ等位点是器官移植中主要应用的免疫排斥相关的配型位点,以往对I类抗原分型主要是血清学分型,成本高,存在交叉反应;对二类抗原主要是用PCR-SSP方法,一次需进行十几管或几十管PCR 反应,操作复杂且易产生假阳性和假阴性,影响结果判断的可靠性。基因芯片由于其本身的技术特点,一次可以在芯片上放上成千上万的不同的基因片段,因此一次可以检测多种突变位点,对于HLA来说,理论上可以实现在一块芯片上同时探测A、B、DR、DQ等所有已知的多态位点,是一种理想的高效的检测配型手段,在方法学上具有不可替代性。

三、HLA交叉反应组 (CREG)

目前,临床HLA配型常规检测的HLA抗原有100种左右。在这100种抗原中,供者与受者HLA抗原相同的机率很低。然而,许多HLA抗原在分子结构上具有相同部分,称为公共抗原决定族。既某些抗原因为分子结构接近,而发生与某一抗体的交叉反应。这些抗原被称为交叉反应组(Cross Reactive Group,CREG)。根据CREG的不同,可将目前常规检测的100种HLA抗原分为10个CREG。

大量临床数据表明,在同一CREG中,即便供者和受者的抗原不同,其发生移植后免疫排斥的机率明显低于非同一CREG中的HLA抗原错配。而器官移植存活率也明显高于随机HLA抗原错配的患者。因此,有人称此为可接受错配。例如,供者的HLA-A位点的抗原为A3,受者HLA-A位点的抗原为A11。由于A3和A11均属于CREG分类中的A01C,所以供者对受者无异体的CREG。其移植存活率虽不如A3与A3,或A11与A11的配型关系,但可明显高于非同一CREG的错配。

免疫细胞和干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免疫细胞是指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相关的细胞。免疫细胞是白细胞的俗称,包括淋巴细胞和各种吞噬细胞等,也特指能识别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等。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基本成分,在体分布很广泛,主要是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而被活化,分裂增殖、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除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外,还有K淋巴细胞和NK淋巴细胞,共四种类型。T淋巴细胞是一个多功能的细胞群。除淋巴细胞外,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还有浆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抗原呈递细胞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细胞。

T细胞即胸腺依赖淋巴细胞。亦可简称T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胚胎期则来源于卵黄囊和肝)。目前认为,在人体胚胎期和初生期,骨髓中的一部分多能干细胞或前T细胞迁移到胸腺,在胸腺激素的诱导下分化成熟,成为具有免疫活性的T细胞。成熟的T细胞经血流分布至外周免疫器官的胸腺依赖区定居,并可经淋巴管、外周血和组织液等进行再循环,发挥细胞免疫及免疫调节等功能。T细胞的再循环有利于广泛接触进入体的抗原物质,加强免疫应答,较长期保持

干细胞研究的意义

干细胞研究的意义 干细胞工程是在细胞培养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细胞工程。它是利用干细 胞的增殖特性,多分化潜能及其增殖分化的高度有序性,通过体外培养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或利用转基因技术处理干细胞以改变其特性的方法,以达到利用干细胞为人类服务的目的。 其主要研究内容一方面是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如建立ES细胞系并利用ES细胞的发育多能性即环境因素对细胞分化发育的影响,定向诱导细胞分化为特定的细胞如肌细胞、神经细胞等作为细胞移植的新来源。另一方面成体干细胞的研究主要包括成体组织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体内和植入体内,更新机体病变的组织器官恢复正常功能;并用干细胞作为基因治疗的靶细胞;研究体内有效活化组织干细胞的方法,增强其功能。 生物学上,通俗的讲:利用干细胞可以用来制造人身体上的一些器官,比如在一个人因为一种什么原因而失去心脏功能,那么就可以用他自己的干细胞来制造一个新的心脏,最重要的是这个新的心脏不会受到自身免疫系统的攻击。 目前,生命科学领域内对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仅仅是一种尝试,应用干细胞技术治疗疾病至少还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把一种组织的成体干细胞直接移植给相应组织坏损的病人以治疗疾病。 第二阶段,如果掌握了干细胞向某种组织细胞分化的条件,就可以在体外对干细胞进行诱导使之“定向”分化成所需的细胞。对于某些遗传性疾病,还可对干细胞进行基因修饰。对经过“定向分化”或“基因修饰”后的干细胞进行筛选后,把“合格”的细胞移植给病人。 第三阶段,在体外进行“器官克隆”以供病人移植。不久前有人把从脊髓中提取的干细胞注射到一批瘫痪大鼠身上,经过六个月的治疗后,75%的瘫痪大鼠恢复了身上的肌肉,它们的肢体重新获得力量,可以四处跑动了。这是个好消息,说明尽管在体外培养一个具有正常生理功能和结构的人体器官,还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已经不是遥不可及。

干细胞中心建设项目申报书

目录 内容提要 第1章总论....................................................... 11 §1.1 项目背景 ................................................ 11 §1.1.1 项目名称........................................... 11 §1.1.2 项目出资方及资本结构............................... 11 §1.1.3 项目拟建地点....................................... 11 §1.1.4 立项依据........................................... 11 §1.2 可行性研究结论 .......................................... 22 §1.2.1 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22 §1.2.2 公用系统供应.. (2) §1.2.3 项目地址 (102) §1.2.4 环境保护 (102) §1.2.5 组织及劳动定员 (113) §1.2.6 项目建设进度 (114) §1.2.7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14) §1.2.8 项目财务和经济评价 (124) §1.2.9 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126) 第2章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137)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137) §2.1.1 国家及行业发展规划 (137) §2.1.2 项目发起人和发起原因 (7) §2.2 项目发展概况 (148) §2.3 投资的必要性 (15) 第3章市场分析与营销方案 (1710) §3.1 市场调查 (1710) §3.2 市场预测 (11)

生物制品

附录3: 生物制品 第一章 范围 第一条 生物制品的制备方法是控制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采用下列制备方法的生物制品属本附录适用的范围: (一)微生物和细胞培养,包括DNA重组或杂交瘤技术; (二)生物组织提取; (三)通过胚胎或动物体内的活生物体繁殖。 第二条 本附录所指生物制品包括:细菌类疫苗(含类毒素)、病毒类疫苗、抗毒素及抗血清、血液制品、细胞因子、生长因子、酶、按药品管理的体内及体外诊断制品,以及其它生物活性制剂,如毒素、抗原、变态反应原、单克隆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调节剂及微生态制剂等。 第三条 生物制品的生产和质量控制应当符合本附录要求和国家相关规定。 第二章 原则 第四条 生物制品具有以下特殊性,应当对生物制品的生产过程和中间产品的检验进行特殊控制: (一)生物制品的生产涉及生物过程和生物材料,如细胞培养、活生物体材料提取等。这些生产过程存在固有的可变性,因而其副产物的范围和特性也存在可变性,甚至培养过程中所用的物料也是污染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培养基。 (二)生物制品质量控制所使用的生物学分析技术通常比理化测定具有更大的可变性。 (三)为提高产品效价(免疫原性)或维持生物活性,常需在成品中加入佐剂或保护剂,致使部分检验项目不能在制成成品后进行。 第三章 人员 第五条 从事生物制品生产、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及其他相关人员(包括清洁、维修人员)均应根据其生产的制品和所从事的生产操作进行专业知识和安全防护要求的培训。 第六条 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和质量受权人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微生物学、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生物制品学等),并能够在生产、质量管理中履行职责。 第七条 应当对所生产品种的生物安全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生产、维修、检验、动物饲养的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接种相应的疫苗,并定期体检。 第八条 患有传染病、皮肤病以及皮肤有伤口者、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有潜在不利影响的人员,均不得进入生产区进行操作或质量检验。 未经批准的人员不得进入生产操作区。 第九条 从事卡介苗或结核菌素生产的人员应当定期进行肺部X光透视或其它相关项目健康状况检查。 第十条 生产期间,未采用规定的去污染措施,员工不得从接触活有机体或动物体的区域穿越到生产其它产品或处理不同有机体的区域中去。 第十一条 从事生产操作的人员应当与动物饲养人员分开,不得兼任。 第四章 厂房与设备 第十二条 生物制品生产环境的空气洁净度级别应当与产品和生产操作相适应,厂房与设施不应对原料、中间体和成品造成污染。 第十三条 生产过程中涉及高危因子的操作,其空气净化系统等设施还应当符合特殊要求。 第十四条 生物制品的生产操作应当在符合下表中规定的相应级别的洁净区内进行,未列出的操作可参照下表在适当级别的洁净区内进行:

国内外干细胞研究进展

国内外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摘要:干细胞研究是近年来生物医学领域的热门方向之一,干细胞产业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市场前景,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和中国在干细胞领域投入重金支持基础和临床研究,大力推动干细胞产业化发展。本文通过对比世界干细胞研究的热点领域,分析了中国在该学科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差距,进一步提出了针对中国干细胞研究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干细胞,研究现状,前景与展望 Abstract: Stem cell research is one of the hot research fields in biomedicine nowada ys. Many countries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stem cell industry because of the great s ocial benefits and market potential. USA,EU,Japan,Korea and China have increased the input of capital dramatically to promote the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f stem cel l as well as stem cell industry. By comparing the situation of stem cell research at ho me and abroad,we found that,in recent years,an obvious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stem cell research, however, the gap between China andthe developed countries still exists. And further puts forward the policy sugges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em c ell research in China. Key words:stem cells,research status,prospect 1、前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细胞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及体外分离、培养人胚胎干细胞的成功,干细胞经适当诱导分化可发育为不同类型的细胞、组织和器官,成为移植供体的新来源,作为“种子细胞”的干细胞可以通过细胞工程的方法在体外发育为各种特异性的细胞供移植和细胞替代所需,并可作为基因疗法的靶细胞用于治疗和研究。由于干细胞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它已成为近年来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干细胞(stem cells)是人体及其各种组织细胞的最初来源,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教育现状是怎么样的?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教育改革取得了些什么成绩?中国教育的未来是什么?中国思想文化的方向在哪里?从胎教、幼教到早教,似乎孩子们已经就被有条件或无条件地捆绑在教育的马车上,从此以后,孩子们分秒必争地努力学习,从小学升中学,从中考到高考,不仅仅是孩子,连同大人父辈和教师们一起陷入一种最清楚而又难以逃避的困惑——努力读书,出人头地,升官发财,似乎就是隐藏在这种现象后面的源动力——而其它的一切都似乎是冠冕堂皇的说辞。 中国的教育简史说起教育,不能不说说中国的教育史。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伏羲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足见则教育是根据现实需要而变化的。而且教育应当是普及的,大众化的,教民育人是维持整个部族群体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关乎族群生死存亡的大事情。 到了奴隶社会时期,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奴隶贵族政治,垄断了文化教育,学在府,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也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会目的是维持社会统治职能。礼不下庶人,教育出现阶级性和等级分化,而对于奴隶,则是几乎不需要专门的教育的。而奴隶的生活技能几乎是在生活中相互交流学习、口授传播或家传的。这时谈教育,我们是站在那种角度谈呢?对于历史过去,我们无可厚非薄是。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

也是教育剧变的时代。传统贵族秩序完全被打乱,官学教育体制被打破,学术逐渐扩散到民间,出现了一个掌握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特殊群体——士人群体的扩散,学术思想和教育活动又是统治者需要和重用的基础,为求生存和扩,各国统治者极力网罗和重用这些贤士。于是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站在不同的阶级或阶层的立场上,各抒己见,相互辩驳,相互争鸣,而又相互吸收、补充,使得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终究在中国思想文化历史上出现了各种文化思想交相辉映,百家争鸣的奇特文化盛况,也由此开创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为丰富多彩,最为璀璨的一页。而这个时期创办私学最为杰出的代表是孔子,他实行有教无类(最早的教育公平提法),主有所为有所不为,创立了儒家学说,奠定了教育理论体系,对中国古代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论语》、《礼记》,尤其是其中《大学》、《中庸》更是儒家教育理论的力作,这以至于影响到了后来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的发展。这里还有一个重要学派——法家,这是以法治为思想核心的治国之术,其思想先驱可追溯到春秋时的子产,实际创始者是战国前期的悝(约前455~前395)、商鞅、慎到、申不害等。战国末期非子成为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完整的法治理论和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治理论系统化。他主加强君主集权,剪除私门势力,以法为教,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在历史观方面,他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观点,而商鞅则将其应用自如,在国实施变法图强,进行封建

生物制品试题

生物制品:利用微生物、寄生虫及其组分或代谢产物或免疫应答产物制备的一类物 质,用于传染病或其他有关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生物制剂。疫苗:凡接种动 物后能产生自动免疫和预防疾病的一类生物制剂均称为疫苗,包含细菌性菌苗、病 毒性疫苗和寄生虫性虫苗。单价疫苗:利用同一种微生物菌(毒)株或同一种微生 物的单一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制备的疫苗称为单价疫苗。多价疫苗:指 用同一种微生物中若干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物制备的疫苗。多价疫苗能使免疫 动物获得完全的保护力,且可在不同地区使用。8、类毒素:细菌的外毒素经甲醛 处理后,失去毒性而仍保留其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的制剂。免疫: 机体识别自我与非自我的过程。排除异己,维护自身稳定的生理反应。抗原:凡能 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 或体外发生反应的物质。也可称为免疫原。抗原决定簇:抗原的分子结构十分复杂, 但抗原分子的活性和特异性只决定于其一小部分抗原区域。抗原分子表面具有特殊 立体构型和免疫活性的化学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由于其通常位于抗原分子表面, 因而又称为抗原表位。灭活: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活性物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 物、激素、酶、血清因子和补体等)丧失活力过程。佐剂:凡是能增强抗原特异性 免疫应答的物质均称为佐剂生物制品学:系指研究各类生物制品的来源、结构特点、 应用、生产工艺、原理、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前景等诸多方面知识的一门科学。 基因工程疫苗:狭义的疫苗被称做传统疫苗,即完整的病原体为主制成的疫苗;而 基因工程疫苗则属于新一代疫苗或高技术疫苗范畴。灭活疫苗:又称死疫苗,是指 利用加热或甲醛等理化方法将人工大量培养的完整的病原微生物杀死,使其丧失感 染性和毒性而保持其免疫原性,并结合相应的佐剂而制成的疫苗。减毒活疫苗:又 称弱毒疫苗,是指将微生物的自然强毒株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方法,连续传 代,使其对原宿主丧失致病力,或只引起亚临床感染,但仍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 遗传特性,用这种毒株制备的疫苗就亚单位疫苗:是指提取或合成细菌、病毒外壳 的特殊蛋白结构,即抗原决定簇制成的疫苗,这类疫苗不是完整的病毒,是病毒的 一部分物质,故称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也称遗传工程疫苗,指使用重组DNA技术克隆并表达保护性抗原基因,利用表达的抗原产物,或重组体本身制成的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主要是指将基因工程表达的蛋白抗原纯化后制成的疫 苗。抗体:指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基因治疗:就是 向有功能缺陷的细胞补充相应功能基因,以纠正或补偿其基因缺陷,从而达到治疗 的目的。1生物制品:疫苗、免疫血清、诊断制剂2根据疫苗抗原的性质和制备工艺, 疫苗又分为活疫苗、死疫苗和基因疫苗三类3按疫苗抗原种类和数量,疫苗又可分 为单价疫苗、多价疫苗和多联疫苗。按疫苗病原菌(毒)株的来源,疫苗又可分为 同源疫苗和异源疫苗4免疫就是机体对外源性或内源性异物进行识别、清除、排斥 的过程7 依据化学结构和抗原性差异,Ig可分为IgG、IgM、IgA、IgE和1gD五类。 12免疫应答的表现形式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分别由B、T细胞介导。13免疫应答具有一是特异性;二是具有一定的免疫期;三是具有免疫记忆三大特点。15常用的灭活剂为甲醛16保护剂根据作用机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渗透剂,另一类为非渗透剂17佐剂的作用机理为1.抗原递呈,2.抗原寻的,3.免疫调节18对天然强毒株进行毒力的人工致弱是培育弱毒菌毒种的主要方法,采用的途径主要有物理途径、化学途径和生物学途径,这些途径可以联合使用1细菌进行生长繁殖需要合适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营养、温度、酸碱度(pH)、渗压和气体等2与细菌生长繁殖有关的气体主要是CO2和O2,根据细菌对O2的需求,可将其分为4种类型,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专性厌氧菌。5病毒的增殖过程包括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和释放六个阶段6病毒是专性细胞的内寄生物,自身无完整的酶系统,不能进行独立的物质代谢,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提供能量、原料和场所才能进行增殖,其增殖方式为核酸复制1、生物制品学的研究内容:是研究各类生物制品的结构、功能、制备工艺、开发现状与发展战略等内容4、血浆中除含有大量的水分以外,还含有血浆蛋白等溶质。7、传统疫苗是用人工变异或从自然界筛选获得的减毒或无毒的活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的制剂或者用理化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死制备的生物制剂,用于人工自动免疫以保护人或动物产生免疫力,这些制剂被称为疫苗(多用于预防),即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8、基因工程疫苗主要包括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基因缺失活疫苗、蛋白工程疫苗等等,广义的还包括遗传重组疫苗、合成肽疫苗、抗独特型抗体疫苗以及微胶囊可控缓释疫苗等。免疫的特性1. 识别自身与非自身(Recognition of self and nonself):机体的淋巴细胞能识别自身与非自身的大分子物质,结合抗原表位(epitope),这种识别非常精细,可识别异种动物之间的大分子或同种动物之间的大分子。2. 特异性(Specificity):机体的免疫应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只能对某一种抗原物质产生应答。如接种痘疫苗只会产生抗痘病毒的抗体,防止痘的发生。3. 免疫记忆(Immunological memory):免疫具有记忆功能,机体初次接触抗原后会激活B淋巴细胞和致敏淋巴细胞,同时产生免疫记忆,对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物质会产生更快更强烈的反应,免疫期更长。免疫的功能1. 抵抗感染(Defense):机体能抵抗病原微生物侵袭的能力。又称免疫防御。抗菌、抗病毒、抗真菌、抗寄生虫免疫2. 自身稳定(Homeostasis):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衰老死亡细胞,免疫的第二个功能就是清除这些细胞,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3. 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机体细胞会因物理、化学和病毒等生物因素的影响,使细胞发生癌变,形成肿瘤等,机体可识别、清除这些细胞,这是免疫系统的第三个功能。当这个功能低下或失调时,会导致肿瘤或癌症。构成抗原的条件1.异源性:机体免疫细胞能识别自身和异己物质,只有外源性的物质才具有免疫原性,产生免疫反应。2.分子大小:抗原物质的免疫原性与其分子大小有直接关系,在一定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免疫原性良好的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一般都在10000以上,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000的物质其免疫原性较弱。3.化学组成、分子结构与立体构象的复杂性4.物理状态:不同物理状态的抗原物质其免疫原性也有差异。颗粒性抗原的免疫原性通常比可溶性抗原强,可溶性抗原分子聚合后或吸附在颗粒表面可增强其免疫原性,免疫原性弱的蛋白质如果吸附在氢氧化铝胶、脂质体等大分子颗粒上可增强其抗原性。免疫应答的过程免疫应答程可人为地划分为致敏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1. 致敏阶段又称感应阶段,是抗原物质进入体内,抗原递呈细胞对其识别、捕获、加工处理和递呈,以及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T、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阶段。2. 反应阶段又称增殖与分化阶段,此阶段是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进行增殖与分化,以及产生效应性淋巴细胞和效应分子的过程。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淋巴母细胞,最终成为效应性淋巴细胞,并产生多种细胞因子;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一部分T、B细胞淋巴细胞在分化的过程中变为记忆性细胞(Tm和Bm)。这个阶段有多种细胞间的协作和多种细胞因子的参加。3. 效应阶段此阶段是由活化的效应性细胞CTL(细胞毒性T细胞)与TD(迟发型变态反应性T细胞)细胞和效应分子(抗体与细胞因子)发挥细胞免疫效应和体液免疫效应的过程,这些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共同作用清除抗原物质。影响抗体产生的因素1. 抗原方面 A. 抗原的性质B. 抗原的物理状态C. 抗原用量、接种次数与时间间隔D. 接种途径E.佐剂作用2. 机体方面 A. 遗传因素 B.年龄幼龄、青壮年、老龄动物等。 C.其他因素营养、应激、健康状况等。9、简述制备高免血清的免疫程序及免疫方法免疫程序分为两个阶段(一)基础免疫先用疫苗按预防量作第一次免疫,1~3周再用较大剂量的灭活菌或活菌或特制的灭活抗原再免疫1~3次。(二)高度免疫,一般在基础免疫后2~4周开始进行,注射的抗原为强度,免疫剂量逐渐增加,每次注射抗原时间间隔为3~10天,高免得注射次数要视血清抗体效价而定。(三)免疫途径皮下、肌肉,多部位注射法问答题1死疫苗与活疫苗的优缺点①活疫苗可以在免疫动物体内繁殖;能刺激机体产生全面的系统免疫反应和局部免疫反应。优点:免疫力持久,有利于清除野毒;产量高,产品成本低。缺点:疫苗残毒在自然界动物群体内持续传递后有毒力增强和返祖危险;有不同抗原的干扰现象;要求在低温、冷暗条件下运输和储存。 ②死疫苗不能再动物体内繁殖的疫苗。优点:比较安全,不发生全身性副作用, 无毒力返祖现象;有利于制备多价或多联等混合疫苗;制品稳定,受外界环境影响 小,有利于保存运输。缺点:死疫苗免疫剂量大,生产成本高,需多次免疫。该类 疫苗一般只能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免疫记忆,故常需要用佐剂或携带系统来增 强其免疫效果。2、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为例,简述卵黄抗体的制备1. 选择健康无 病的产蛋鸡群,开产前或开产后,以免疫原性良好的IBD油佐剂灭活疫苗肌肉注射 2ml每只。2. 7~10d后,重复注射一次,7~10d后再注射一次。油佐剂剂量适度递增。3. 免疫后定期检测卵黄抗体水平,琼扩达1:128时开始收集,琼扩降到1:64时停止。4. 对高免蛋进行灭菌,打开收集卵黄,加入生理盐水进行稀释,稀释后的卵黄抗体琼扩效价不低于1:16~1:32,加青链霉素和硫柳汞充分搅拌后分装4 ℃保存。4、研制菌苗的新方法①对细菌感染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及涉及许多病原体毒力决定簇如粘附素、侵袭素、荚膜多糖、脂多糖、毒素等编码基因及其产物的结构与功能的分析与鉴定,是不断设计和研制新型疫苗的重要基础。②针对不同病原体致病特点和毒力决定簇的特点,发展和产生了不同的菌苗研制方法,得到不同类型的菌苗。5、理想菌苗的条件①安全,遗传性状稳定,无毒性,无致癌性,无致畸变或致流产性。②结构简单清楚,可生物降解,有生物相容性,与组织抗原无免疫学交叉反应。③对各年龄组人群均有长时间的免疫保护作用。④多价,有更大的覆盖面,最好一次性免疫。⑤能口服,能有效诱导粘膜免疫。⑥易于生产,储存及服务,不需冷藏。10、抗体的治疗机制①中和作用:用于感染性疾病,使病原体或其产生的毒素丧失致病力。②示踪或导向作用:使与其相连的功能性分子特异性地激活或封闭、破坏靶细胞或靶分子。③竞争性抑制作用/拮抗作用:与体内产生或体外进入的物质结合,阻止其与靶分子作用产生毒性损害。④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及补体依赖性细胞溶解作用。⑤通过内影像作用模拟抗原,使疫苗更具安全性及广泛性。2、传统疫苗与新型疫苗的区别:传统疫苗:①疫苗的研制则主要是通过人体实验从经验与失败中获得。②20世纪以来,随着病原学、流行病学、免疫学,特别是病毒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大量传统疫苗相继问世。③免疫学的进展,使人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中和抗体判定疫苗成功与否。几乎所有免疫保护机制明确,可以产生中和抗体,又易于培养的疫苗都已获得成功。甚至一些新出现的疾病,主要具备上述特点,也可使用传统疫苗技术迅速研制成功。④对于免疫保护机制不明确,有潜在致癌性或免疫病理作用,以及病原不能或难于培养的疫苗,使用传统疫苗技术就很难研制成功。新型疫苗:①新型疫苗则是在分子生物、分子免疫学、蛋白化学以及相应的生物高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②重组DNA技术包括促进了疫苗生产技术的发展。③从现代的观点来看,我们可以把疫苗定义为:一种使用抗原通过诱发机体产生特异免疫反应以预防和治疗疾病或达到特定医学目的的生物制剂。 ④目前新型疫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进传统疫苗和研制传统技术不能解决的新疫苗两个方面,包括肿瘤疫苗、避孕疫苗及其它非感染性疾病疫苗的研究,其中发展治疗性疫苗已成为新型疫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单选题10、冷冻干燥的优点是(ABCDE )A、可避免药品因高热而分解变质B、产品剂量准确,外观优良C、所得产品质地疏松,加水后迅速溶解恢复药液原有的特性D、含水量低,一般为1%~3%。干燥在真空中进行,不易氧化,有利于产品长期储存E、产品中微粒物质比用其他方法生产时少,因为污染机会相对减少。 1、构成抗原的基本条件:异物性、一定的理化特性、特异性。 2、蛋白质根据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有:盐析法、有机溶剂法层析法、等电点层、疏水析法;根据分子大小、形状和密度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有:凝胶过滤层析法、透析法、过滤和超过滤法、离心和超离心法等;根据电性不同:离子交换层析法、等电点沉淀法、电泳和等电聚焦电泳等;根据立体结构中的特定电位与某种特定配体的特异亲和力进行分离,叫亲和层析法。 3、生物反应器的类型有:搅拌式生物反应器、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固定床式生物反应器、流化床式生物反应器、袋式或膜式生物反应器、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以及可同时制备巨载体和微囊等的固定化培养的生物反应器等。 4、新型疫苗包括:工程基因疫苗、遗传重组疫苗、合成肽疫苗、抗独特型抗体疫苗、微胶囊疫苗。 5、破碎细胞的方法有:高压匀浆法、高速珠磨法、超声振动破碎法、压力法、反复冻融法、化学渗透法、酶溶破碎法。 6、细菌外毒素的特征:毒性强、具有亲组织性、具有抗原性、是一种双组分结构蛋白质。 7、用生物反应器进行细胞培养过程中需检测的物化参数有:温度、pH、溶氧、搅拌、进出液流量。7、生物制品的质量鉴定包括:理化鉴定、安全鉴定、效力鉴定、其中理化鉴定包括:外观、真空度、溶解时间、化学鉴定(蛋白质含量测定、防腐剂含量测定、纯度测定、其他)安全鉴定包括:一般安全性鉴定(异常毒性试验、无毒实验、热原试验)杀毒、灭活和脱毒情况的检查(活毒检查、解毒检查、残余毒力试验)外源性污染检查(野毒检查、支原体检查、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和爱滋抗体的检查、残余细胞DNA检查)过敏性物质检查(过敏性试验、血型物质的检测)效力鉴定包括动物保护性试验、活菌数和活病毒滴定测定、抗毒素和类毒素的单位测定、血清学试验 请简述生物制品分包装的作用?(1)保护内装物:防止劣化变质,防止破损,防止侵入或泄漏(2)方便使用:单元化包装,多剂量包装,组合包装(3)构成商品,促进销售:一个独立的包装,都有具体的品名、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以及生产厂家的封口保证。(4)物流合理化生物制品理想的效力检定应具备的条件是哪些?(1)试验方法具最佳代表性(2)试验方法应简便易行,重复性好(3)结果应明显(4)所用试验动物应标准化(5)试验结果要能与流行病学调查基本取得一致灭活疫苗的优点与不足?优点:1.较为安全 2.能制备多价混合疫苗 3.稳定、耐热性相对较好.不足:1.一般需多次接种及加强没有 2.不能诱生局部抗体,一般无细菌没有作用3.需要病毒抗原高浓度请简述生物制品的分装过程(一)分装容器的准备(1)清洗1)玻璃容器的清洗:60℃热水清洗三次,清洗水源为纯化水,最后一次需用无热源注射用水冲洗。2)橡胶塞的清洗:用0.1mol/L氢氧化钠液煮沸,反复搓洗干净,随后用0.1mol/L盐酸水溶液煮沸30min至1h,再用饮用水洗净,最后用注射用水冲洗。3)将洗净的玻璃容器倒置于洁净的盒内,并将盒加盖密封。(2)干燥灭菌耐高温的玻璃容器、铝盖等包装材料用180℃干热灭菌2h,以彻底破坏热原,橡胶塞用高压蒸汽灭菌法(121℃,30min)灭菌,灭菌好的空瓶存放于有空气净化装置的柜子内,瓶子存放时间最好不超过24h。(二)灌装和封口灌装必须在100级的净化室中无菌条件下进行。药液灌装要准确,药液不沾瓶壁,不受污染,注入容器的量比标示量多。封口要严密不漏气。安瓿颈端应圆整光滑,无尖头和小泡。搅拌式生物反应器有哪些基本构件?各部件的功能?(1)罐体功能:防止高速搅拌时,形成湍流(2)搅拌系统功能:使细胞在培养基中均匀分布,使养分能充分地被细胞利用,同时还可使气体分散成较小的气泡,增大气液界面,有利于氧的传递。(3)加温和冷却系统功能:满足不同微生物和动植物细胞生长对温度的要求。(4)进出气系统功能:满足不同微生物和动植物细胞生长对氧的要求。(5)进出液系统功能:方便反应物的收集和控制,提高反应器的生产效率。(6)检测和控制系统功能:保证生物反应器的物化参数处在微生物或细胞生长的最佳条件。(7)管线和接头功能:可直接用火焰消毒以防止连接时污染。请简述类毒素的生产过程(1)产毒生产毒素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菌种、产毒培养基、培养方法。(2)脱毒影响脱毒的几个因素有:温度、pH、甲醛浓度、毒素。(3)精制精制条件要温和,避免对抗原性有任何损伤。多糖类制品纯化的方法有哪些?(1)沉淀法(2)盐析法(3)季铵盐沉淀法(4)纤维素柱层析法5)离子交换法6)金属配合物法论述题冷冻干燥的工艺过程1、冻结制品在干燥之前必须进行预冻,预冻方法有速冻法和慢冻法。速冻法是在产品进箱之前,先把冻干箱温度降到-45℃以下,再将制品装入箱内,这样急速冷冻,形成细微冰晶,制得产品疏松易洗。此法不易引起蛋白质变性,对于酶类活菌活病毒的保存有利。慢冻法可使溶液形成大冰晶,使溶液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受到应力,延长了共熔混合物中盐对生物活性物质的作用时间,从而增加了分子聚合的机会,导致变性。此法适合细菌或细胞制品。2 第一次干燥第一次干燥的目的主要是除去大量的游离水及部分中间型结合水。在这一程序中,冻干物质的温度应始终低于共熔点,否则它将溶解产生气泡,造成变性,甚至引起分子结构的变化。若冻干物质在4%左右的残余水分下能稳定,即可终止冻干,进行封口包装,否则要进行第二次干燥。3/第二次干燥第二次干燥的目的主要是去除残余的中间型结合水,但要注意不要除去结构型结合水,否则蛋白质会发生氧化作用,也会破坏蛋白质的三级和四级结构,使生物活性物质变性失活。4/封口干燥完毕后应及时封口,封口前可抽真空或充氮,避免干燥物质暴露于氧气中。试论述基因工程疫苗的表达系统和其生产工艺过程基因工程的表达系统主要有酵母表达系统和CHO表达系统.酵母表达系统:它将酵母作为表达系统来生产乙肝表面抗原。其基因构建是:用内切酶先将HBV的S基因切出,前面加上甘油醛磷酸脱氢酶作为启动子,后加上ADH-1 作为中止物形成一个基因盒,与PBR-322质粒重组,再与酵母的2 μDNA复制起点构成穿梭质粒转化入酵母细胞。一般用于生产的酵母重组细胞HBsAg的表达量多于5μg/ml,但不能分泌到细胞外,必须将细胞破碎后才能得到HBsAg。生产工艺:工程菌(酵母)大罐发酵,收集菌体→菌体破碎,收集抗原→硅胶对抗原吸附(粗提)→过疏水层吸住(精纯)→甲醛灭活→稀释加佐剂→分装→成品及检定。CHO表达系统:我国构建的CHO表达细胞为C28株。生产工艺:CHO表达细胞株→转瓶细胞培养,表达HBsAg →收集分泌出的抗原→溴化钾超离心→硫酸铵沉淀(粗提)→超滤→疏水层析或凝胶过滤(精纯)→甲醛灭活,除菌过滤→稀释加佐剂→分装→成品及检定。GMP 大题涉及三方面:(1)人员高素质的人员是推行实施GMP的重要保证(2)硬件符合要求的硬件是实施GMP的先决条件(3)软件即组织、制度、工艺、操作、卫生标准、记录、教育等管理规定。GMP的作用和特点:1、GMP实施涉及两方面:政府药政部门从管理角度出发,把GMP看成是政府对药厂提出的最低要求,并作为药品质量监督员检查药品质量和药厂的的依据;对制药单位来说,应把GMP 视为本厂所必须具备的技术水平,即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和质量监测应达到的必需水平。2、GMP是根据通用的原则性规定,针对本国所有药厂而制定,各药厂应按GMP要求,制定更具体的实施实例3、GMP是防患于未然。应该把重点放在生产过程,通过对生产过程的严格控制来保证生产出安全有效的药品。4、GMP强调有效性的证实。5、在管理系统上,GMP要求有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两权分立的特点,在组织上两者的地位是平行的,在人事两部门的负责人不能互相兼任。 6、GMP强调人员素质、卫生要求、无菌要求、核对制度以及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实施GMP意义:1、实施GMP是我国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先决条件。2、实施GMP是企业及其产品增加竞争力的重要保证。3、实施GMP,才能是药品质量得到最大限量的保证,才能保障人民安全用药,这是企业对人民安全与健康高度负责精神的具体体现。

干细胞免疫疗法是世界上的终端疗法

——干细胞免疫疗法是世界上的终端疗法 当年一个全民补钙的理念,今天“双青胶囊”使补骨髓成为现实,全民补骨髓的趋势刚刚兴起,将给人类带来健康活力。 树老干枯,人老髓衰,骨髓饱满疾病全无,骨髓流失器官衰老,骨髓免疫寿命延长,年轻的骨髓让生命返老还童!骨髓是干细胞的种子,免疫细胞的源泉,“双青胶囊”能透过骨髓滋养孔对骨髓进行全方位的滋养调理,三个月等同全新的骨髓再造,全新的骨髓能激活人体静止的干细胞,提高造血干细胞的数量,修复免疫系统,主动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根本改变人体内部环境,从而起到对疾病的治疗作用,这是医疗史上的一场革命,也是世界上的终端疗法——干细胞免疫疗法。 一、干细胞疗法——现今世界上的终端疗法 干细胞疗法也叫免疫疗法。它的基础概念是——骨髓干细胞。这种细胞通过分化再生各种不同的细胞。简单的说,人体内骨髓的增多,能使造血干细胞数量提高,因此骨髓的再生和增强对于维持人体生命和免疫力都十分重要。骨髓再生能整体调节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使这三大系统有效的增强调控能力。促使消化系统、循环系统、骨骼系统、呼吸系统、皮肤系统、生殖系统等六大系统自然恢复功能。均可使许多疾病不治自愈和内环境的稳定。使肌体健康生长和生存。干细胞作为一类未分化细胞和原始细胞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干细胞可以定向分化肌体内的功能细胞,形成任何类型的组织和器官具有可朔性。因此被称为源泉细胞、万能细胞,它能抑制细胞变异,并能修复、排除变异细胞、再生、分化新的细胞。 当骨髓生成神经干细胞时,它可以治疗帕金森氏病症、老年性痴呆症、脊柱侧弯硬化及外伤所致的脊柱损伤、中枢神经肿瘤等;生成胰腺干细胞可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及其它型糖尿病;生成肝脏造血干细胞时可治疗慢性肝炎肝腹水肝硬化;生成角膜干细胞时可以治疗各种眼病,能使眼角膜再生。干细胞疗法应用于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必将成为人类健康长寿的福音。 二、骨髓——免疫细胞的孵化器

国外干细胞研发企业及其相关产品(1)

国外干细胞研发企业及其相关产品(一) 中国科学院上海科技查新咨询中心毛开云 关键字:干细胞 Osiris Therapeutics Inc StemCells Inc产品 1.Osiris Therapeutics公司 Osiris Therapeutics公司于1992年在美国马里兰州成立,其技术基础是凯斯西储大学Arnold Caplan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发的干细胞技术。Osiris公司主要从事从成人骨髓中获取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近年来,公司已经成长为一个国际领先的干细胞公司,专注于开发和销售用于炎症、整形外科和心血管领域应用的干细胞产品。目前,该公司的产品已经证实具有修复不同种类组织的能力,并为多种疾病,如炎症性疾病、心脏病、糖尿病和关节炎等的创新疗法的开发提供了机遇。 目前,Osiris公司已经开发出两种相对成熟的干细胞产品——Prochymal和Chondrogen,并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试验,并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Prochymal?是一种提取自骨髓的成体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控制炎症,促进组织再生并阻止疤痕形成的作用。目前Prochymal?在三种疾病治疗中,进入或已经完成了III期临床试验,包括类固醇难治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CD)新诊断的急性GvCD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同时,该药也能够用于心脏病发作后的心肌组织修复,保护患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细胞,以及为患有肺部疾病的病人进行肺部组织修复。这三个领域也都已经进入临床II期试验阶段。值得一提的是,Prochymal?在1型糖尿病治疗中的效果和安全性已经得到美国FDA的认可,2010年5月4日,FDA授权Prochymal?作为孤儿药,进入1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Osiris公司享有7年独家销售权。此外,Osiris公司还与Genzyme公司开展合作研究,使Prochymal能够用来应对核恐怖主义和其他与放射性物质相关的紧急事件,用于治疗这些事件引起的急性症状(图1)。 Chondrogen?主要用于治疗关节炎类疾病,目前,利用这种药物进行膝关节炎治疗的I期临床试验已经完成,临床II期试验病人的招募工作也已经结束。 Osiris公司生产的另外一种新产品Osteocel-XC,主要用于治疗病灶区骨再生,2010年初已经完成临床前试验。

临床级干细胞实验室建设标准中英文对照

临床级干细胞实验室建设标准Rating Scale Definitions

Assessment Objectives评估目标

1.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 and Methods 标准化操作规程(SOP)和方法 a.SOP in writing and available to approved personnel. SOP正确编写,并且对工作人员来说是切实可用的。 b.Personnel properly performing SOP as stated. 工作人员能够按照SOP正确操作。 c.Are current SOPs being implemented? 当前使用的SOP是有效的? https://www.360docs.net/doc/6b5609149.html,b Facilities and Environmental Control 实验室设施及环境控制 a.Facility of suitable size and properly maintained. 实验室设备的匹配性及恰当的维护。 b.Facility divided into separate or defined areas for each operation. 仪器设备分区放置及每项操作有专门的区域。 c.Does the facility maintain a proper access/egress? 实验室的出入口安排恰当。 d.Proper environmental control for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实验室环境控制安排合理性。 e.Facility restricted to authorized personnel. 出入实验室人员的权限。 3.Equipment Maintenance and Calibration 设备维护和校正 a.Equipment properly maintained. 仪器设备的正确维护。 b.Equipment of suitable design and use. 仪器设备合理匹配和使用。 c.Proper SOP established for the cleaning, maintenance, testing, calibration, use, and standardization of the equipment established. 建立正确的清洁、维护、测试、校准、使用设备的SOP。 4.Supplies and Reagents Management Control 耗材和试剂管理控制

生物制品与工艺习题(1)(精选.)

一、名词解释 生物制品:是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成,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GMP: 是英文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的缩写,中文的意思是“良好作业规范”,或是“优良制造标准”,是一种特别注重在生产过程中实施对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 疫苗:一切通过注射或黏膜途径接种,可以诱导机体产生针对特定致病原的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免疫,从而使机体获得保护或消灭该致病原能力的生物制品。 抗原:在机体内能刺激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诱导机体产生可与其起特异反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物质。 灭活疫苗:又称死疫苗,是指利用加热或甲醛等理化方法,将人工大量培养的完整的病原微生物杀死,使其丧失感染性和毒性而保持其免疫原性,并结合相应的佐剂而制成的疫苗。 减毒活疫苗:又称弱毒疫苗,是指将微生物的自然强毒株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方法,连续传代,使其对原宿主丧失致病力或只引起亚临床感染,但仍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遗传特性,由此制备的疫苗称为减毒活疫苗。 类毒素:细菌外毒素经甲醛作用及加温处理后可以除去毒性而保留其免疫原性。亚单位疫苗:指提取或合成细菌、病毒外壳的特殊蛋白结构及抗原决定簇制成的疫苗。因不是完整病毒而是病毒的一部分物质,故称亚单位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也称遗传工程疫苗,是指使用重组DNA技术克隆并表达保护性抗原基因,利用表达的抗原产物或重组体本身制成的疫苗。 抗原提呈细胞:指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能将抗原物质提呈给T细胞的一类辅佐细胞。 免疫佐剂:能非特异地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式与抗原结合而增强其特异免疫性的物质。 细菌类疫苗:用细菌、支原体、螺旋体或其衍生物制成,进入人体后使机体产生抵抗相应细菌能力的生物制品。 病毒类疫苗:用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或其衍生物制成,进入人体后使机体产生抵抗相应病毒能力的生物制品。 正常人免疫球蛋白:又称丙种球蛋白或多价免疫球蛋白,是采用低温乙醇蛋白分离法或经批准的其他蛋白质分离方法从健康人血浆中分离制得的免疫球蛋白浓缩剂。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是由对某些病原微生物具有高滴度抗体的血浆制备的特异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是一组由机体的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小分子或中等分子量的可溶性蛋白质(多肽)与糖蛋白。 血液制品:由健康人血浆或特异免疫人血浆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成的血浆蛋白组分或血细胞组分制品,可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被动免疫预防。基因治疗: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将外源正常基因直接导入患者病变部位的靶细胞,通过控制目的基因的表达、抑制、校正、替代或补偿缺陷或异常基因,从而恢复受体细胞、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 集落刺激因子(CSF):能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阶段的造血干细胞进行增殖分化, 并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相应的集落的细胞因子。 干扰素(IFN):机体在病毒感染时合成释放的,能干扰病毒DNA或RNA的复制,

干细胞研究进展综述

干细胞研究进展(综述)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f stem cells(LR) 【摘要】:干细胞是人体及其各种组织细胞的最初来源,具有高度自我复制、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干细胞技术是生物技术领域最具有发展前景和后劲的前沿技术,其已成为世界高新技术的新亮点,势将导致一场医学和生物学革命。干细胞研究正在向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各个领域交叉渗透,干细胞技术也从一种实验室概念逐渐转变成能够看得见的现实。干细胞研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成为生命科学中的热点。本文对近几年来国内外对干细胞的研究现况作一综述。 【关键词】:干细胞因子帕金森病神经干细胞糖尿病 ABSTRACT:Stem cells are the body and cells of various tissues of origin, has high self replication, high proliferation and multilineage 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 Stem cell technology is the field of biotechnology has the most development prospect and potential of cutting-edge technology, it has become a new bright spot in the world of high-tech, will lead to a revolution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The research of stem cell is to modern life science and medical fields intersection, stem cell technology from a laboratory concept gradually transformed to be able to see the reality. Stem cell research as a new discipline has become the hotspot of life science. Based on the domestic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on stem cell research summarizes. Keywords:Stem cell factor Parkinson disease Neural stem cells Diabetes mellitus 干细胞技术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能再造一种全新的、正常的甚至更年轻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由此人们可以用自身或他人的干细胞和干细胞衍生组织、器官替代病变或衰老的组织、器官,并可以广泛涉及用于治疗传统医学方法难以医治的多种顽症。 干细胞研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干细胞生物学研究与应用几乎涉及所有的生命科学和生物 医学领域。 一、目前干细胞的主要研究热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