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报》审稿意见与作者回应

《心理学报》审稿意见与作者回应
《心理学报》审稿意见与作者回应

《心理学报》审稿意见与作者回应

题目:认知诊断评价中测验结构的优化设计

作者:彭亚风;罗照盛;喻晓锋;高椿雷;李喻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轮

审稿人1意见:

意见1:在测验编制上有一定实践价值;

回应:感谢审稿专家的肯定。

意见2:国内学者如涂东波、蔡艳、颜远海、丁树良等人在这个方面有一定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中没有体现出来;

回应:已补充,并增加引述了Liu, Huggins-Manley 和Bradshaw 新近发表的文章(详见前言的第5-6段蓝色字体部分)。

意见3:文中关于不同属性层级模型的PMR 的差异和之前研究结论不一致,DINA 模型本身不考虑属性间层级关系,应对此“迟钝”;

回应:颜远海,丁树良和汪文义(2011)中指出DINA 模型对属性层级关系“迟钝”,具体表现在计算了每个属性的判准率后,发现当属性层级结构紧密的情况下,父节点的判准率会低于子节点的判准率。但是本研究是以模式判准率为评价指标,没有细致到每个属性上的判准。并且在模式判准率上的研究结论与蔡艳, 涂冬波和丁树良(2013)以及颜远海等人(2011)的研究结果一致。

意见4:由于认知诊断测验多出现在单元测试中,在Q 中加入多个R ,意味着在这种单元测试中,重复出现多组类似题目,在测验编制实践中,这种做法并不常见;

回应:本研究的目的是从理论比较六种属性层级关系下的不同测验设计方案,找出针对每种属性层级关系的测验结构设计的优化方案,为实际的测验编制提供一般性的设计准则。在实际的测验编制情境中,考虑测验编制的难易程度,可以藉由当前的研究结果为编制者选择合适的测验编制方案提供较为妥当的参考意见。

意见5:文中提到的奇数定律,一般的表述是,只要Q 中有R ,题目并不是越多越好。奇数定律如果成立,可能的理论解释是什么。

回应:得到奇数规律的结果后,我们对奇数规律的成立进行了讨论,在对被试作答数据进行分析时,发现当测验Q 矩阵仅由偶数个R*构成时,R*中的每种项目考核模式会出现偶数次,会有被试在某种考核模式上做对一半做错一半,这类被试在AMP 被判错的被试群体中所占比例较高。由此推论奇数规律成立的可能的原因是:以5个属性独立型20个项目为例,当测验仅有4个R*构成时,项目考核模式为[1 0 0 0 0]会出现四次,假设这4个项目对应的项目参数分别为:()41和 =j g s j j 。对于掌握和未掌握该项目考核模式所考察的属性的被试来

说,被试在这4个项目上作答的似然函数分别为:()j j x i x j s s L -=∏=141j 1-1、()∏=--=41101j x j x j j

j g g L

被试在这4个项目上的作答有以下几种情况:答对4题、答对3题答错1题、答对2题答错2题、答对1题答错3题以及答错4题。当出现答对两题和打错两题(假定答对前两题)时,()()43211-1-1s s s s L =,()()43210-1-1g g g g L =。在项目质量比较均匀的情况下,此时1L 与0L 之间的差异很小,无法区分出被试的作答是基于掌握了该属性还是未掌握,而测验中又没有其他考察第1个属性的项目,这就无法为被试在第1个属性上的诊断提供信息。当测验包含最大奇数个R*时,并不会出现上述作答情况。以上是关于奇数规律成立的可能的解释,后续需要对奇数规律成立的原因进行系统的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稿人2意见:本研究讨论Q 矩阵中测验长度、类R 阵的个数以及类R 阵外项目的属性个数对认知诊断测验效果的影响,研究的问题有价值,研究方法也比较妥当。但是,总的来看,研究的设计还可以更加丰富、写作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具体意见如下:

意见1:对于Q 矩阵以及可达矩阵的相关研究搜集和回顾的不够,特别是国内有关学者的工作,不宜忽略。

回应:已补充,并增补了1篇2016年发表的外文文献。(详见前言的第5-6段蓝色字体部分)

意见2:该研究以PMR 均值和标准差作为诊断效果的唯一评价,需要对PMR 参数给予足够的介绍、说明;作者在说明时又给出了APM 值,却没有再对APM 给予任何解释。

回应:PMR 是指所有属性都判准的被试比例,PMR 越大,表明分类准确性越高。已在文中对PMR 进行解释。非常抱歉,APM 为笔误,应该为AMP ,已更正。

意见3:当前的实验设计中每个测验的类R 阵为单一一种属性层级关系,但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多种并存,是否可以在仿真实验中也考虑并存的情况。

回应:经审稿专家提醒,在模拟实验的部分增加了一种多种属性层级关系并存的“混合型”属性层级关系,并于文末附上了对应的属性层级关系示意图。

意见4:文章的整体写作更像是个实验报告,而非适合于《心理学报》发表的论文;没有必要在每一个小节开始处都写研究目的(实验目的);特别是讨论部分缺少与已有研究成果的比较。

回应:已做对应的修改。

意见5:在当前的“讨论”一节中,声称发现了分类准确性呈现奇数规律,但仅在如此有限的仿真结果下得此结论是否过于武断;同时对结果的分析和讨论,还忽视了不同层级关系结果的比较。

回应:为了提高实验结论的说服力,我们采纳审稿专家的意见,对实验条件进行了扩充,增加了属性个数、项目质量这两个自变量,并设定了不同的水平,以模拟更加复杂的测验情景。结果显示,奇数规律仍能成立。在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中,增加了不同层级关系结果的比较。

意见6:文中的图1、图2、图4均使用颜色区分不同的测验长度、层级关系,但使用黑白打印机打出后,很难分辨清楚。

回应:已修改

意见7:英文摘要部分的问题:一是出现了对文献的引用,一般而言摘要是自己研究的目的、

过程和结果,没有引用别人的原话的必要;二是存在很多中式英语,如论文接收,可考虑请专业翻译公司润色。

回应:已修改

意见8:文中还有一些次要的问题,如对于半角和全角的括号没有有效区分,大量混用;Chiu, Douglas & LI的引用时,Li的I应为小写;第1节中说到Chiu、Madison的研究时,未使用正确的引用格式

回应:已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轮

审稿人1意见:

意见1:基本上已经回答上次所提问题。所探讨内容对属性诊断测验的编制有实际意义,方法适当,结论基本可靠,建议发表。

回应:感谢审稿专家的肯定与支持。

审稿人2意见:本文作者对论文进行了认真的修改,特别是增加了实验条件,使得论文的质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基本达到了发表的要求。还希望作者能做出以下修改:

意见1:文章摘要部分声称“根据实验结果,本研究提出了进行诊断评价时Q矩阵优化设计的一些基本准则”,但在讨论等部分并没有看见明显的准则内容;另外,通过一篇实验研究提出准则是否言语表达的过于强烈,改为提出建议更为合适。

回应:已根据审稿专家的意见进行相应的修改。在讨论部分阐述了在不同属性层级关系下,测验Q矩阵优化设计的一些建议。

意见2:尽可能减少口语化的表达,而使用学术语言,特别是在讨论部分;另外,仔细检查文中的错别字。

回应:我们对全文进行了反复通读,尽可能的使用学术语言进行表达,并认真的检查了文章的错别字。对于存在的错别字,作者为自己的粗心表示歉意。

意见3:英文摘要还可以进一步扩充,将讨论部分的关键内容翻译为英文,放在其中,对于国外学者了解我们的研究很有价值。

回应:已根据审稿专家的意见,将讨论部分的关键内容翻译成英文放入英文摘要中。

审稿意见该怎么写

一般审稿意见至少要包含三条: (1)简要描述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并作出评价。对于其比较好的部分,要给于肯定。(2)针对文章中的内容和结果,指出其具体的不足之处,并谈谈你的看法。文章的不足之处有三种层次:第一,论文结果不正确或有重大失误;第二,论文缺乏重要的结果;第三,论文的结果不够完善。 (3)最后,给出你的综合评价,接受,修改,还是拒收。 根据以上三点,你可以适当发挥。 提起审稿,许多人认为所谓的审稿就是受期刊编辑的委托,对一篇论文作出正确的评价。这一点大凡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呢?许多博友可能都不同程度地参与过审稿工作而已。那么,期刊编辑如何选择审稿专家,专家如何审阅稿件,即如何正确评价一篇论文,专家的审稿意见是否会被编辑所采纳。我想这是广大博友十分关心的一个话题。 编辑如何选择审稿专家 对于每一份专业的科技期刊(或称学术期刊),其编辑部都会设立一个庞大的编辑委员会,编委会主任一般都由在本行业(或专业)有一定知 名度的专家、学者担任,编委会成员由一大批本行业(或专业)的知各专家、教授或学者担任,在编委中,一般都要考虑到各大专院校相关专 业、相关科研院所及地域间的名额平衡问题,期刊主办单位和北京地区的名额相应会多一些,而一些省市的名额可能只有一个,有些经济和文 化相对落后的省区可能还没有编委。这种情况造成了一些编委天生地就只能是挂名或名誉的。有时一些编委几年都审不了一篇稿件,这种情况 是十分正常的。为什么呢?因为在编委会下,编辑部还会有一个审稿专家的名单,这个审稿专家名单是不公开的,这个审稿名单里的专家一般 都是处于年富力强、正在一线从事科研工作的专家学者。同时,有时编辑部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聘请部分两院院士作为学术顾问,对一些对行业 有重大影响的稿件进行必要的审查。从而形成了编委不审稿、审稿专家不是编委的状况。 编辑选择审稿专家的原则,首先,是专家的经历和学历,特别是专家的经历是最重要的。每年编辑部都要发表格给专家,让专家填写工作经历, 即专家系统数据库的刷新,通过“刷新”编辑会得到专家最新的研究动向和科学前沿,在编辑请专家审阅某一篇论文时,编辑就会“心中有数” 从而不会出现选择审稿专家时的“偏差”。当然高学历的专家也是编辑首选的目标。其次,是专家对审稿工作的认真负责态度。有些专家喜欢 做一些文字工作,而有些专家学者并不善于从事审稿工作。有些专家对待审稿工作競競业业,从标题到标点,从字词到结构,从正文到参考文 献等通篇都进行了修正,并做出全面而客观的评价意见,最后得出了采用与否的建议,这样的审稿专家从编辑的角度来说,是十分喜欢的。而 一些专家的审稿意见则是“不用”或“建议录用”几个字了事,对于不用的稿件,无论是编辑还是审稿专家,都应该明明白白地告诉作者不用 的理由,而简单的“不用”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作者理解的!如果审稿专家的长期这么简单的处理稿件,必将导致编辑对其的“淡化”。同时 对于由于繁忙而经常拖着不及时审阅的论文,编辑也会在以后的审稿安排中,少给这些“比较忙”的专家们审稿,有时可能就会在无声无息中 取消了这些专家的审稿资格。我接触过几位审稿专家,对论文的审稿意见竟多达三页纸(有

一些英文审稿意见及回复的模板

最近在审一篇英文稿,第一次做这个工作,还有点不知如何表达。幸亏遇上我的处女审稿,我想不会枪毙它的,给他一个major revision后接收吧。呵呵 网上找来一些零碎的资料参考参考。 +++++++++++++++++++++++++++++++ 1、目标和结果不清晰。 It is noted that your manuscript needs careful editing by someone with expertise in technical English editing pay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English grammar, spelling, and sentence structure so that the goals and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clear to the reader. 2、未解释研究方法或解释不充分。 In general, there is a lack of explanation of replicates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used in the study. Furthermore, an explanation of why the authors did these various experiments should be provided. 3、对于研究设计的rationale: Also, there are few explanations of the rationale for the study design. 4、夸张地陈述结论/夸大成果/不严谨: The conclusions are overstated. For example, the study did not show if the side effects from initial copper burst can be avoid with the polymer formulation.

期刊论文审稿意见怎么写

期刊论文审稿意见怎么写 期刊论文审稿意见,从功能角度讲,它是一个能让学者检讨文章、加深研究、开拓思路的好机会,所以审稿意见的好坏也关乎论文质量的高低,那么期刊论文审稿意见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期刊论文审稿方向。 1.政治性审查:国家领土和主权问题;民族尊严问题;党的方政治性审查针、政策问题;涉外问题;宗教问题;历史问题;保密问题;其他政治问题。 2.原创性、创新性、先进性: 检索网络文献数据库、二次文摘或文题文献、主要专业期刊等,查阅同类主题已有哪些研究、是否重复、有无抄袭等。 3.科学性审查:即审查论文是否符合科学原理。主要包括真实性、客观性、准确性、 严密性、科学性审查、等5个方面。 其次、期刊论文审稿主要内容形式。 (1)对稿件最终处理意见的初步看法,即接受还是退稿; (2)在做出上述决定之前,你认为需要采取的措施有哪些,例如,一篇论文探讨的 问题是令人关注的课题,想法也令人很感兴趣,但其科学性不够强,那么你就要提出如何改进其科学性的建议。你可以提出正反两方面的看法,供编辑决定是否录用时参考。决定是否接受还要考虑到期刊的发表率。在很多情况下,审稿人的建议是“待定”,等待作者对提出的问题给予答复。对于可能存在严重缺点的稿件,要特别注意给作者答复的机会;有时他们会很快将问题解决,有时问题并不一定能解决。撰写审稿意见审稿意见要用文字描述,不能只打勾。 给编者的话(致编辑)包括3个部分,文字要精炼,一般不超过二三百字: (1)概要,用三四句话说明研究的主题、基本方法、主要发现,解读(释义)作者 的主要结论。这对于梳理审稿人的思路很重要,同时也让编辑能够更好地了解以下2部 分提出的意见。 (2)主要评价和问题。 (3)建议,例如: 本文提出了什么新的观点、有何新的发现、值得进一步修改,等等。

SCI修改稿回答审稿人意见规范文本材料模板全集

SCI修改稿回答審稿人意見範文模板大全 修改稿回答審稿人の意見(最重要の部分) List of Responses Dear Editors and Reviewers: Thank you for your letter and for the reviewers’comments concerning our manuscript entitled “Paper Title”(ID: 文章稿號). Those comments are all valuable and very helpful for revising and improving our paper, as well as the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our researches. We have studied comments carefully and have made correction which we hope meet with approval. Revised portion are marked in red in the paper. The main corr ections in the paper and the responds to the reviewer’s comments are as flowing: Responds to the reviewer’s comments: Reviewer #1: 1. Response to comment: (……簡要列出意見……) Response: ×××××× 2. Response to comment: (……簡要列出意見……) Response: ×××××× 。。。。。。 逐條意見回答,切忌一定不能有遺漏 針對不同の問題有下列幾個禮貌術語可適當用用: We are very sorry for our negligence of ……... We are very sorry for our incorrect writing ……...

英文审稿意见

在比较高级别的会议、期刊等,评审系统中包括给编辑的和给作者的评审意见。本文就这两部分评审以及进行汇总 第一部分:给作者的审稿意见 1、目标和结果不清晰。 It is noted that your manuscript needs careful editing by someone with expertise in technical English editing pay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English grammar, spelling, and sentence structure so that the goals and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clear to the reader. 2、未解释研究方法或解释不充分。 ◆In general, there is a lack of explanation of replicates and statistical me thods used in the study. ◆Furthermore, an explanation of why the authors did these various experiments should be provided. 3、对于研究设计的rationale: Also, there are few explanations of the rationale for the study design. 4、夸张地陈述结论/夸大成果/不严谨: The conclusions are overstated. For example, the study did not show

SCI修改稿回答审稿人意见范文模板大全

SCI修改稿回答审稿人意见范文模板大全 修改稿回答审稿人的意见(最重要的部分) List of Responses Dear Editors and Reviewers: Thank you for your letter and for the reviewers’comments concerning our manuscript entitled “Paper Title”(ID: 文章稿号). Those comments are all valuable and very helpful for revising and improving our paper, as well as the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our researches. We have studied comments carefully and have made correction which we hope meet with approval. Revised portion are marked in red in the paper. The main corr ections in the paper and the responds to the reviewer’s comments are as flowing: Responds to the reviewer’s comments: Reviewer #1: 1. Response to comment: (……简要列出意见……) Response: ×××××× 2. Response to comment: (……简要列出意见……) Response: ×××××× 。。。。。。 逐条意见回答,切忌一定不能有遗漏 针对不同的问题有下列几个礼貌术语可适当用用: We are very sorry for our negligence of ……... We are very sorry for our incorrect writing ……...

审稿意见回复模板,中文

审稿意见回复模板,中文 篇一:审稿意见模板 如何学习审稿 专家学者为什么愿意拿出大量的时间审稿呢?为期刊审稿是义务,也是一份荣耀,更是自我价值的实现,那就是为进步做出了一份贡献。审稿人都是志愿提供服务而不计报酬。当然,通过审稿还会得到其他好处,(1)首先是精神上的收获,能够增加科学知识,体验科学交流和论争的乐趣;(2)最新的研究进展在发表之前就有机会看到(不亦快哉!);(3)通过对照其他审稿人的评论和编辑的稿件处理意见,可提高自己的审稿技能;(4)通过发现论文中的错误,可以学习如何写出更有竞争力的稿件;(5)会得到编辑的尊敬,甚或有机会被邀请加入学会或编委会;例如美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AJRCCM)编委会的任命,就是完全根据审稿人的审稿是否中肯、严谨、及时。 一个优秀的审稿人又有什么特征呢? Black等曾对英国杂志(BMJ)的审稿人进行过评价,其目的是想明确高水平审稿人的特征,特别是在审稿花费时间和审回时间方面。他们对BMJ的420份稿件的审稿人进行了调查,2位编辑和稿件的责任作者对审稿质量进行独立评估。结果编辑和论文作者的评估都显示,经过流行病学或统计学培训是提供高质量

评阅的审稿人的唯一显著性相关因素。在编辑的质量评估中,年轻是高质量评阅的独立预测因素。评审花费的时间与审稿质量的提高相关,但超过3小时则无更大意义。通常认为,正在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员、拥有学术职位者、科研资助团体成员,应该会提供更高质量的审稿,但令人意外的是,这项研究并没有发现审稿质量与上述特征相关。这一结果对于编辑的意义是,要发现优秀的审稿人,只有不断试用新人,评估他们的表现,然后决定是否继续用他们。建议征集接受过流行病学和统计学训练的、年龄在40岁左右的审稿人。 那么年轻学者如何学习、提高审稿技能呢?最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提高,就是通过审稿提高审稿水平。认真研读自己投稿得回的评审意见,以学习他人是如何审稿的。再就是比较同一稿件自己的审稿意见和其他审稿人的意见,发现新的视角,得到有益反馈。对于有条件的年轻学者,可以替自己的上级(例如老师、上级医师等)草拟审稿意见,由此可得到更为全面的训练和提高。 做好审稿工作需要什么?第一是能动性。对同行要有绝对的责任感,坚信通过同行评阅认定的高水准的文献,对科学进步是至关重要的。要珍惜这样的机会,审阅一篇好文章,即得到知识,又得到乐趣,不亚于参加一场研讨会。审稿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感染力,可影响到作者的学术态度和学术行

同行评议过程中审稿人编辑及作者的互动

同行评议过程中审稿人、编辑及作者的互动 通常情况下,审稿人之间没有沟通,相互间不知道彼此的身份和评审意见,这与陪审团的运作有根本的不同。不同审稿人的意见不一致时,编辑通常寻求一位或多位仲裁,有时也会邀请作者申辩,甚至请审稿人答复。事实上,一篇论文能否发表不仅取决于其学术质量,同时也是作者、编辑和审稿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某些专业性学术期刊来说,由于编辑们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特别是某一狭窄领域的知识),因而常将本属于自己的责任推委给审稿人(或编委),甚至不适当地要求作者满足所有审稿人的意见。鉴此,Lawrence (2003)在Nature上撰文提醒编辑“应该充分意识到:与署名作者不同的是,审稿人不会为自己的错误负责”;并建议编辑“应该始终牢记:审稿人的作用是向编辑提出建议,而不是获得对作者论文的控制权”。实例统计也表明,大约有25%的审稿意见对编辑和作者没有什么帮助,其中约有一半是审稿人不甚了解稿件的主题,另一半是审稿人对作者所报道的成果缺乏共感。为有效地与编辑和审稿人沟通、维护自己的学术观点,作者在处理审稿意见时应尽量注意以下几点:(1)作者无需为了使论文得到发表而过于屈从审稿人的意见,对于不合理或难以认同的建议,在稿件的修改中可不予接受,但一

定要向编辑和审稿人说明理由。(2)如果审稿意见中的批评源于误解,也不要将误解归罪于审稿人的无知、粗心和恶意;相反,作者应反思自己如何更清楚地表达,以免其他的读者再发生类似的误解。对于偶尔收到的粗心或不合适的评议,要尽量避免言辞过激的回应(即使这种辩护是有理的)。(3)尽量逐条回复审稿人的意见。如果审稿意见没有按条目列出,就先按条目将其分开并加注序号,然后再分别回答。如果有认识或观点上的分歧,应尽可能地使用学术探讨性的证据和语言来解释审稿人的错误(尽管有时审稿人并不是这样),以便编辑在必要的时候将其转达给原审稿人或另请他人进一步评议。(4)寄回修改稿时,应将有显示修改标记的原稿附上,以便编辑容易地识别出作者是如何参照审者的意见修改的。此外,应附寄一份修改说明,按条目列出审稿意见和作者的修改情况,以便编辑处理或再次送审。对于某些“改后再审”的稿件,有时编辑根据作者的答复或说明就可以立即做出能否录用的决定。尽量避免只是简单地在修改说明中声明“修改稿中充分考虑了审稿人的所有意见”(All the criticisms have been adequately addressed in the revision)。编辑通常不检查作者做了哪些具体的修改,于是便将修改稿和说明信转给审稿人再审,而审稿人有可能难以认同作者的这种态度,从而影响对稿件的及时处理,甚至有可能请作者再次修改或

中文审稿意见怎么写

中文审稿意见怎么写 篇一:审稿意见例文(化学)】 整篇文中思路清晰,所列数据能够很好的支持相应问题。建议修改后同意接收。 篇二:审稿意见模板】 如何学习审稿 专家学者为什么愿意拿出大量的时间审稿呢? 为期刊审稿是义务,也是一份荣耀,更是自我价值的实现,那就是为进步做出了一份贡献。审稿人都是志愿提供服务而不计报酬。当然,通过审稿还会得到其他好处,(1)首先是精神上的收获,能够增加科学知识,体验科学交流和论争的乐趣;(2)最新的研究进展在发表之前就有机会看到(不亦快哉!);( 3 )通过对照其他审稿人的评论和编辑的稿件处理意见,可提高自己的审稿技能;(4)通过发现论文中的错误,可以学习如何写出更有竞争力的稿件;(5)会得到编辑的尊敬,甚或有机会被邀请加入学会或编委会;例如美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ajrccm )编委会的任命,就是完全根据审稿人的审稿是否中肯、严谨、及时。 一个优秀的审稿人又有什么特征呢? black 等曾对英国杂志(bmj )的审稿人进行过评价,其目的是想明确高水平审稿人的特征,特别是在审稿花费时间和审回时间方面。他们对bmj 的420 份稿件的审稿人进行了调查, 2 位编辑和稿件的责任作者对审稿质量进行独立评估。结果编辑和论文作者的评估都显示,经过流行病学或统计学培训是提供高质量评阅的审稿人的唯一显著性相关因素。在编辑的质量评估中,年轻是高质量评阅的独立预测因素。评审花费的时间与审稿质量的提高相关,但超过 3 小时则无更大意义。通常认为,正在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员、拥有学术职位者、科研资助团体成员,应该会提供更高质量的审稿,但令人意外的是,这项研究并没有发现审稿质量与上述特征相关。这一结果对于编辑的意义是,要发现优秀的审稿人,只有不断试用新人,评估他们的表现,然后决定是否继续用他们。建议征集接受过流行病学和统计学训练的、年龄在40 岁左右的审稿人。 那么年轻学者如何学习、提高审稿技能呢?最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提高,就是通过审稿提高审稿水平。认真研读自己投稿得回的评审意见,以学习他人是如何审稿的。再就是比较同一稿件自己的审稿意见和其他审稿人的意见,发现新的视角,得到有益反馈。对于有条件的年轻学者,可以替自己的上级(例如老师、上级医师等)草拟审稿意见,由此可得到更为全面的训练和提

SCI论文投稿状态解析、修稿处理、拒稿后对策及接受后总结等全程荟萃

(一)投稿前准备工作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投稿过程相关经验总结 投稿前准备工作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总结提示语:1)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区别: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通常是实际统筹处理投稿和承担答复审稿意见等工作的主导者,也常是稿件所涉及研究工作的负责人。 通信作者的姓名多位列于论文作者名单的最后(使用符号来标识说明是Corresponding author),但其贡献不亚于论文的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往往指课题的总负责人,负责与编辑部的一切通信联系和接受读者的咨询等。 文章的成果是属于通讯作者的,说明思路是通讯作者的,而不是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仅代表是你做的,且是最主要的参与者! 通信作者标注名称:Corresponding author,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或The person to whom inquiries regarding the paper should be addressed

若两个以上的作者在地位上是相同的,可以采取“共同第一作者”(joint first author)的署名方式,并说明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e work。 2)作者地址的标署: 尽可能地给出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有二位或多位作者,则每一不同的地址应按之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列出,并以相应上标符号的形式列出与相应作者的关系。 如果第一作者不是通讯作者,作者应该按期刊的相关规定表达,并提前告诉编辑。期刊大部分以星号(*)、脚注或者致谢形式标注通讯联系人。 3)挑选审稿人的几个途径: 很多SCI杂志都需要作者自己提出该篇论文的和您研究领域相关的审稿人,比较常见的是三名左右,也有的杂志要求5-8人。介绍几个方法: ①利用SCI、SSCI、A&HCI、ISTP检索和您研究相关的科学家; ②文章中的参考文献; ③相关期刊编委或学术会议的主席、委员;

(完整版)SCI审稿意见回复模板

List of Responses Dear Editors and Reviewers: Thank you for your letter and for the reviewers’ comments concerning our manuscript entitled “Paper Title” (ID: 文章稿号). Those comments are all valuable and very helpful for revising and improving our paper, as well as the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our researches. We have studied comments carefully and have made correction which we hope meet with approval. Revised portion are marked in red in the paper. The main corrections in the paper and the responds to the reviewer’s comments are as flowing: Responds to the reviewer’s comments: Reviewer #1: 1. Response to comment: (……简要列出意见……) Response: ×××××× 2. Response to comment: (……简要列出意见……) Response: ×××××× ...... 逐条意见回答,切忌一定不能有遗漏 针对不同的问题有下列几个礼貌术语可适当用用: We are very sorry for our negligence of ……... We are very sorry for our incorrect writing ……... It is really true as Reviewer suggested that…… We have made correction according to the Reviewer’s comments. We have re-written this part according to the Reviewer’s suggestion As Reviewer suggested that…… Considering the Reviewer’s suggestion, we have …… 最后特意感谢一下这个审稿人的意见: Special thanks to you for your good comments. Reviewer #2: 同上述 Reviewer #3: ×××××× Other changes: 1. Line 60-61, the statements of “……” were corrected as “…………” 2. Line 107, “……” was added 3. Line 129, “……” was deleted ×××××× We tried our best to improve the manuscript and made some changes in the manuscript. These changes will not influence the content and framework of the paper. And here we did not list the changes but marked in red in revised paper. We appreciate for Editors/Reviewers’ warm work earnestly, and hope that the correction will meet with approval. Once again,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论文审稿意见如何写

首先、期刊论文审稿方向。 1.政治性审查:国家领土和主权问题;民族尊严问题;党的方政治性审查针、政策问题;涉外问题;宗教问题;历史问题;保密问题;其他政治问题。 2.原创性、创新性、先进性: 检索网络文献数据库、二次文摘或文题文献、主要专业期刊等,查阅同类主题已有哪些 研究、是否重复、有无抄袭等。 3.科学性审查:即审查论文是否符合科学原理。主要包括真实性、客观性、准确性、严 密性、科学性审查、等5个方面。 其次、期刊论文审稿主要内容形式。 (1)对稿件最终处理意见的初步看法,即接受还是退稿; (2)在做出上述决定之前,你认为需要采取的措施有哪些,例如,一篇论文探讨的问 题是令人关注的课题,想法也令人很感兴趣,但其科学性不够强,那么你就要提出如何改进 其科学性的建议。你可以提出正反两方面的看法,供编辑决定是否录用时参考。决定是否接 受还要考虑到期刊的发表率。在很多情况下,审稿人的建议是“待定”等待作者对提出的问题 给予答复。对于可能存在严重缺点的稿件,要特别注意给作者答复的机会;有时他们会很快 将问题解决,有时问题并不一定能解决。撰写审稿意见审稿意见要用文字描述,不能只打勾。 给编者的话(致编辑)包括3个部分,文字要精炼,一般不超过二三百字: (1)概要,用三四句话说明研究的主题、基本方法、主要发现,解读(释义)作者的 主要结论。这对于梳理审稿人的思路很重要,同时也让编辑能够更好地了解以下2部分提出 的意见。 (2)主要评价和问题。 (3)建议,例如: 本文提出了什么新的观点、有何新的发现、值得进一步修改,等等。 给作者的意见(致作者)要更加具体,字数更多一些。基本原则是,审稿人发现的问题,必须对作者说清楚;不要给予表扬,因为稿件能被接受,作者就够高兴的了;避免指责,这 完全没有必要,作者反而会认为审稿人轻视别人、失礼。 最后,期刊论文审稿大体框架。 (1)简要描述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并作出评价。对于其比较好的部分,要给于肯定。 (2)针对文章中的内容和结果,指出其具体的不足之处,并谈谈你的看法。文章的不 足之处有三种层次:第一,论文结果不正确或有重大失误;第二,论文缺乏重要的结果;第三,论文的结果不够完善。 (3)最后,给出你的综合评价,接受,修改,还是拒收。

审稿结果和作者校样的处理

审稿review结果和作者校样proofreading的处理 对于中国大多数作者而言,很少重视校样proofreading这一过程,相对而言,对于稿件的审稿review意见,还是相当重视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的目标主要是投中稿件,让他们接受。 审稿结果的处理 大多数期刊会尽量在收到稿件的6-8周内形成一个是否录用的决定, 如果有一些另外的原因要耽搁更长的时间, 编辑会给作者一些解释. 如果作者在投稿2个月后仍没有收到有关稿件处理的信息, 发E-mail或打电话询问一下编辑也没有什么不妥当. 投出的稿件不外乎有3种结局: 录用、退改、退稿. 稿件不做任何修改即被录用的情况通常是很少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作者收到的可能是改后录用、改后再审或退稿的决定. 如果收到的是一封退改信, 那么首先要仔细阅读审稿人的修改意见, 并决定是否按照审稿人的意见进行修改. 如果只需要进行较少或较小的修改, 就应该马上认真修改后再投寄出去. 如果建议进行较大的修改, 就应该静下心来对文章和所提建议进行全面认真的考虑. 一般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审稿人发现稿件中存在有严重的问题, 并且审稿人的意见是正确的, 就应该遵循审稿人的意见, 并对稿件做出相应的修改. (2) 审稿人或编辑也有可能对稿件产生严重的误解. 如果作者认为审稿人的批评意见是完全错误的, 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案. 其一是把稿件投向另一刊物, 以期望能得到公正合理的评审; 其二是再次投稿给该刊, 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材料或论据, 对审稿人的意见进行逐项详尽的申辩(一定不要使用带有敌对情绪的词语), 以期望稿件能送交给其他审稿人进行再次评审.如果有两位审稿人同时误解作者的表述, 作者就需要细心地找出问题或误解产生的原因并进行修改, 然后再寄给该刊或其他刊物. 一定要认真对待审稿人或编辑提出的修改意见, 在返回修改稿的同时附寄一份修改信, 修改信中要对审稿人或编辑提出的所有问题逐条回答; 对于审稿人推荐的文献一定要引用(这些文献的作者很有可能就是审稿人), 并且要讨论透彻; 作者如果认为审稿人或编辑的修改建议不合理, 就一定要可坚持己见, 不必妥协, 但一定要有充足的理由.如果作者收到的是一封退稿信, 应该仔细阅读退稿信并决定采取何种处理措施. (1) 完全性退稿(即编辑不会再对稿件予以考虑). 在这种情况下再次投稿给同一家刊物或进行申辩都是毫无意义的. 如果稿件中的确存在严重问题, 最好不要把它改投给其他的刊物, 以免影响作者本人的声誉. 如果稿件中还有值得保留的内容, 可以将其改写成一篇全新的文章, 然后再尝试重新投稿. (2) 稿件包含一些有用的信息, 但有些资料有误. 首先要仔细阅读稿件和审稿意见, 以确认数据是否有严重的错误. 若的确是有很大的缺陷, 应该认真弥补这个缺陷(如修正错误, 补充广泛而有力的证据以及清晰的结论), 然后再重新投稿. 如果认为是审稿有误, 那么, 除非能对编辑进行有说服力的证明, 否则最好不要将稿件再投给同一家刊物, 最好考虑另投其他类似的刊物. (3) 除了所做的实验有一些缺陷外, 稿件基本上是可以被接受的. 作者可以按照审稿人的意见进行必要的修正, 然后再次投稿给这家刊物. 如果按照审稿人的意见作了重要修改(或重写了某一部分), 该修改稿是有可能被重新送审甚至接受的. 如果再次投稿给同一家刊物, 一定不要超过规定的期限, 否则作者的修改稿或再投稿有可能会被当成新投稿来对待. 作者校样的处理 绝大多数期刊都需要作者对期刊重新排版的打印稿进行校核. 校核的目的是排除各种错误, 以使最后发表出来的论文尽量完美无瑕. 作者一定要仔细阅改校样, 因为稿件经过文字编辑和按期刊的特定体例排版, 难免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错误. 如果登出来的论文有严重的错误, 不仅作者的声誉会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 而且各种想像不到的问题也会接踵而来. 很多看似微小的错误, 有时即使一个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或拼错的单词, 都可能会引起严重的误解, 甚至会使整篇论文都失去价值. 校核时应注意的问题: (1) 首先以正常速度通读文稿, 检查内容有无遗漏, 然后放慢速度, 逐字检查, 最好另请他人一同校对, 以避免作者的习惯性错误. (2) 对于专业术语、表格中数据以及图片等要特别注意, 因为只有作者才有可能对其中的错误最为敏感. (3) 在错误之处的旁边做标记, 同时在距改正目标较近的页边空白处(左侧或右侧)也做出注记; 对于易与英

英文论文审稿意见范文

This paper addresses an important and interesting problem -automatically identifying adult accounts on Sina Weibo. The authors propose two sets of behavior indicators for adult groups and accounts, and find that adult groups and accounts have different behavioral distributions with non-adult groups and accounts. Then a novel relation-based model, which considers the inter-relationships among groups, individual accounts and message sources, is applied to identify adult accoun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state-of-the-art methods,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adult account identification on Sina Weibo. Overall, the article is well organized and its presentation is good. However, some minor issues still need to be improved: (1) The authors should summarize the main contributions of this paper in Section 1. (2) In Section 4.2, the authors mentioned that “A group will attain a value very close to on GACS if all its accounts have entirely copied their own texts, images or contact information”. However, according to Equation 8, contact information is not considered when computing GACS. (3) In Algorithm 1 on Pg. 17, it seems that “t=t+1” should be added after line 6. (4) I suggest that the limitation of this work should be discussed in Section 9. (5) There are a few typos and grammar errors in this paper.

(完整word版)回复审稿人意见模板

如何回复SCI投稿审稿人意见(精典语句整理) 如何回复SCI投稿审稿人意见 1.所有问题必须逐条回答。 2.尽量满足意见中需要补充的实验。 3.满足不了的也不要回避,说明不能做的合理理由。 4.审稿人推荐的文献一定要引用,并讨论透彻。 以下是本人对审稿人意见的回复一例,仅供参考。 续两点经验: 1. 最重要的是逐条回答,即使你答不了,也要老实交代;不要太狡猾,以至于耽误事; 2. 绝大部分实验是不要真追加的,除非你受到启发,而想改投另外高档杂志----因为你既然已经写成文章,从逻辑上肯定是一个完整的“story” 了。 以上指国际杂志修稿。国内杂志太多,以至于稿源吃紧,基本没有退稿,所以你怎么修都是接受。 我的文章水平都不高,主要是没有明显的创新性,也很苦恼。但是除了开始几篇投在国内杂志外,其他都在国际杂志(也都是SCI)发表。以我了解的情况,我单位其他同志给国内杂志投稿,退稿的极少,只有一次被《某某科学进展》拒绝。究其原因,除了我上面说的,另外可能是我单位写稿子还是比较严肃,导师把关也比较严的缘故。 自我感觉总结(不一定对): 1)国内杂志审稿极慢(少数除外),但现在也有加快趋势; 2)国内杂志编辑人员认真负责的人不多,稿子寄去后,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多没有任何消息; 3)国内杂志要求修改的稿子,如果你自己不修,他最后也给你发; 4)国外杂志要求补充实验的,我均以解释而过关,原因见少帖)。还因为:很少杂志编辑把你的修改稿再寄给当初审稿人的,除非审稿人特别请求。编辑不一定懂你的东西,他只是看到你认真修改,回答疑问了,也就接受了(当然高档杂志可能不是这样,我的经验只限定一般杂志(影响因子1-5)。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我常用的回复格式: Dear reviewer: I am very grateful to your comments for the manuscript. According with your advice, we amended the relevant part in manuscript. Some of your questions were answered below. 1)

审稿意见模板

如何学习审稿 专家学者为什么愿意拿出大量的时间审稿呢?为期刊审稿是义务,也是一份荣耀,更是自我价值的实现,那就是为进步做出了一份贡献。审稿人都是志愿提供服务而不计报酬。当然,通过审稿还会得到其他好处,(1)首先是精神上的收获,能够增加科学知识,体验科学交流和论争的乐趣;(2)最新的研究进展在发表之前就有机会看到(不亦快哉!);(3)通过对照其他审稿人的评论和编辑的稿件处理意见,可提高自己的审稿技能;(4)通过发现论文中的错误,可以学习如何写出更有竞争力的稿件;(5)会得到编辑的尊敬,甚或有机会被邀请加入学会或编委会;例如美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AJRCCM)编委会的任命,就是完全根据审稿人的审稿是否中肯、严谨、及时。 一个优秀的审稿人又有什么特征呢? Black等曾对英国杂志(BMJ)的审稿人进行过评价,其目的是想明确高水平审稿人的特征,特别是在审稿花费时间和审回时间方面。他们对BMJ的420份稿件的审稿人进行了调查,2位编辑和稿件的责任作者对审稿质量进行独立评估。结果编辑和论文作者的评估都显示,经过流行病学或统计学培训是提供高质量评阅的审稿人的唯一显著性相关因素。在编辑的质量评估中,年轻是高质量评阅的独立预测因素。评审花费的时间与审稿质量的提高相关,但超过3小时则无更大意义。通常认为,正在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员、拥有学术职位者、科研资助团体成员,应该会提供更高质量的审稿,但令人意外的是,这项研究并没有发现审稿质量与上述特征相关。这一结果对于编辑的意义是,要发现优秀的审稿人,只有不断试用新人,评估他们的表现,然后决定是否继续用他们。建议征集接受过流行病学和统计学训练的、年龄在40岁左右的审稿人。 那么年轻学者如何学习、提高审稿技能呢?最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提高,就是通过审稿提高审稿水平。认真研读自己投稿得回的评审意见,以学习他人是如何审稿的。再就是比较同一稿件自己的审稿意见和其他审稿人的意见,发现新的视角,得到有益反馈。对于有条件的年轻学者,可以替自己的上级(例如老师、上级医师等)草拟审稿意见,由此可得到更为全面的训练和提高。 做好审稿工作需要什么?第一是能动性。对同行要有绝对的责任感,坚信通过同行评阅认定的高水准的文献,对科学进步是至关重要的。要珍惜这样的机会,审阅一篇好文章,即得到知识,又得到乐趣,不亚于参加一场研讨会。审稿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感染力,可影响到作者的学术态度和学术行为。其次是要具备科学技能。审稿人面临的挑战是,要发现那些作者本人没有发现的东西。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两项科学技能,一是对文献有全面掌握,即熟悉进展,又熟悉经典;二是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能够将科理和科学发现应用到新的科学研究中。当然,审稿人也会碰到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这时可以向他人请教、学习,或者谢绝审稿,请编辑另找他人。第三要有乐于助人的态度。做好审稿工作需要相当大的智力投入,又不能很快得到审稿人所在学术机构或同行的认可。令作者满意的是文章被接受,而不是审稿质量。不满意的作者对审稿人会有一些负面看法:挑剔、草率、武断、教条、肤浅、傲慢、不公正、忌妒、自私自利。但是,一份中肯的、深入的、表达清楚的评审意见,能够提高稿件的科学性和易读性,能够增加作者的知识,提高作者从事和报道科学研究的能力。审稿时应该对作者及其工作充满敬意,要耐心、客观公正地阅读,对新观点新方法持开放态度,但又不能“放水”。提出的意见要有正当理由,观点表达清楚,让人看得懂;要提出明确的建议(但不一定明确是接受或拒绝)。最后,审稿当然需要时间。如果只读一遍,恐怕会错失重要的深入看法。在提出全面的、明确的观点之前,常常需要反复斟酌。不同稿件需要的时间可能不同,有的3个小时也不一定够。审稿给审稿人带来的好处,已如前述。但审稿肯定会与自己的工作、甚至生活发生冲突,看病、、科研、申请课题、休假等等,不一而足。

如何优雅的处理审稿意见

如何优雅的处理审稿意见? 一般而言,审稿人提出要补充的实验,如果不是非做不可的,还是可以进行解释。有时审稿人即使想接受你的文章,总还要提出一些不足之处。如果你真的不想补充实验或者补充很困难,可以合理的解释,一般没问题的。最重要的是逐条回答,老实交代。绝大部分实验是不要真追加的,除非你受到启发,而想该投另外高档杂志。 以下是我们整理的在处理审稿意见时的一些小思路。 如何回复审稿人意见 1. 所有问题必须逐条回答。 2. 尽量满足意见中需要补充的实验。 3. 满足不了的也不要回避,说明不能做的合理理由。 4. 审稿人推荐的文献一定要引用,并讨论透彻。 5. 修回后投稿一定要核对初稿中改正的地方:作者的一般信息和各种联系方式、标题、摘要、图片编号、数据值、cover letter 等。版权协议和利益冲突表格要谨慎填写。签名时尽量不要代签。 当审稿人要求增补实验怎么办 审稿人要求用其他细胞、造模方式、实验技术进一步验证的问题。 回复对策: 1. 如果实验难度不大,建议尽量补充。 2. 如果实验不可能重新再做一遍,不可能全部换个造模方式把动物再杀一道,经费和时间不允许重来..... 指出你文章中所用的细胞是本研究所主要关注的,目前已研内容可基本证明研究目的和问题所在,说明..... 如果找到相关的文献依据(近年份、分数稍高于你所投杂志)也只是用了某一种细胞,会更好。 务必十分感谢审稿人的意见,我们将遵从您的指导,在后继研究中继续探讨,用其他细胞进一步验证结论,并与目前的研究进行对比,继续投稿。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揣摩审稿人的态度强硬程度,其他审稿人的好评程度,编辑的倾向性。如果总体是好评,其他审稿人和编辑也倾向于修,那么尽量往小补实验 + 论辩思路走。 倘若审稿人主要是刁难,编辑也不太看好本文,那么还是要尽全力补充实验,毕竟补了后发表机会会更大些,人家审稿也会看你的修稿态度的。 关于版面费和彩图费问题 关于版面费,有的杂志可以在接收后申请减免,有的杂志必须在投稿时附信中即有希望能申请减免版面费的说明,如 EBM(experimental biology and medicine)杂志。 相当一部分杂志不收版面费,但是可能要收彩图费。文章投稿过程中用的彩图,accept 后转给出版商处理,会有邮件就发表相关事宜进行商量。如清样 proof 有无问题?彩图费多少及如何交付?是否需要将彩图转成黑白图?订购单行本 offpri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