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详细教案

《杨梅》详细教案
《杨梅》详细教案

我爱故乡的杨梅

一、导入

1.同学们,现在呀炎热的夏季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在夏天里,好多同学愿意吃各种

各样的水果来消暑降温,能不能告诉我们,你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

2.这么多呀,是呀,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盛产许多有特色的水果,比如我们知

道的:河北的鸭梨,新疆的葡萄、哈密瓜,海南岛的椰子、香蕉,相信这些水果都是同学们的最爱。那同学们知道吗?在那风景如诗如画的江南,还有这样一种水果,它被誉为“江南奇珍、百果之王”,你认识它吗?(出图:杨梅,板书:杨梅)

3.谁见过、吃过杨梅,能给我们讲讲这种水果吗?

4.的确,杨梅色鲜、味美,有许多人对它爱不释手。有一位出生于江南的作家王鲁彦,他

就对杨梅情有独钟,还特地写了一篇以杨梅为题的文章——《我爱故乡的杨梅》(把课题补充完整),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有关杨梅的课文。齐读课题。想一想课题中哪个字能体现作者对故乡杨梅的感情?(“爱”字带点)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小小的杨梅到底有何魅力能让作者如此喜爱呢?我们还是来读读课文吧!请大家打开书

本,翻到141页。轻轻地读一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字词多读几遍,并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段序。

2. 哪位小老师愿意教同学们读好生字新词?

3. 认读小黑板。

4. 练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这一次要读得更流利。

5. 我们来接读课文,到了你喜欢的段落就举手示意老师。

三、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读的真好,作家笔下的小杨梅被你们读得那么可爱。请大家浏览课文,看看作家的文章中哪些自然段介绍的是杨梅果?分别介绍了杨梅果的什么?

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吗?(板书:形状、颜色、味道)

2.作者只介绍了杨梅果吗?还介绍了什么?在第几自然段?(出图:树)

3.同学们想先学什么?

四、研读课文

1.第四自然段

⑴指名读,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圆、小刺)看实物、读句子。

⑵刺是扎人的吗?你从哪句话中知道的?

⑶原来是这样,我们一起再往下读,看看你还能从哪个词中看出杨梅的刺软了,平了?

(光滑、细腻(精细、光滑)、柔软(软))

⑷齐读,脑子里勾画出杨梅果的形状。

2.第五自然段

⑴脑子里杨梅果的形状有了,就好像画画用铅笔把画的外形勾了出来。接下来就该是填

颜色了,自由读第五自然段,看看在这样形状里面我们都该填哪些颜色?

⑵你想给杨梅填什么颜色?为什么会有三种答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什么时候是淡红的、深红、黑的?(出图:3个)

⑶齐读,在脑子里把杨梅果的颜色填上。

3.第六自然段

⑴这么漂亮的果子放在你面前,你想吃吗?它是什么味的呢?自由读第六段。

⑵杨梅果什么味?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你说得我都流口水了。

⑶想不想亲口尝一尝?(熟的:甜不甜?怎样的甜?甜津津(甜的有滋味)

酸的:不能再偷吃了,否则和作者小时候一样了。读)

⑷作者为什么写小时候吃杨梅果的样子?对呀,否则真的连豆腐也咬不动了。

⑸贪吃的男孩子们齐读

4.小结:作者通过描写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个新鲜杨梅果。5.认知杨梅树,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杨梅果又好看又好吃,那它是在哪儿长的呀?(树上)你怎么知道的?

小杨梅长在杨梅树上,谁愿意来读读第二段描写杨梅树的段落。

⑵(挂出第二自然段)女生齐读,你觉得这一段话中哪个词用的好,哪句话写得美,就

好好读一读?(指名读)为什么?

⑶在如丝的细雨中,一颗颗杨梅树贪婪的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孕育着那美味的杨梅

果,齐读这段话,把你对杨梅树的感情融进去。

四、总结写法,

1、感情朗读:品读了课文,我们发现整篇课文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让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情意读一读整篇课文。

2、作者是怎么把杨梅树写的这么美,把杨梅果写的这样好的呢?你能按照顺序说一说作者

的写作思路吗?(按照板书,理清思路。)作者按一定的顺序,抓住杨梅的特点,通过用眼观察,用手触摸、用嘴品尝等方法向我们介绍了他最爱的杨梅,这样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3、学完课文我们发现课文写的是杨梅,那么课题该叫《我爱杨梅》而课文却以《我爱故乡

的杨梅》为题,再读读课题你有新的体会吗?(体会作者爱故乡的感情)

五、指导写作

有自己特别喜欢吃的水果吗?想不想把自己喜欢吃的水果介绍给大家吗?

喜欢写作的你,学着课文的样写一写你最爱的水果。

北师大版倍的认识教案

快乐的动物教案 鹿鸣小学王秀利〖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6-47页。 〖教材分析〗 在认识平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本节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学习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事实上,“倍”是一个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材没有给它下定义,而是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这些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在自主操作、交流后,学生真正体会了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这时用除法表示和计算“谁是谁的几倍”就水到渠成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进一步理解等分和除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感受“倍”的含义,使学生逐步体会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②会用图示或除法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2、技能目标:在具体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除法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倍”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感受“倍”的含义。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在碧绿的草地上,青青的湖水边,来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呀!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各有多少只?我们比一比谁数的最认真。 二、探究活动 (一)统计。 1、数一数图上各种动物分别有多少只,并填在表格里。 2、汇报。指名学生说说每种动物的只数。(要求学生说完整的话。)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方格里. 小鸭□只小松鼠□只孔雀□只 小猴□只小鸟□只小鸡□只 (二)认识倍的意义。 1.、摆一摆,圈一圈(猴子和鸭子),认识“倍”。 师:小鸭和小猴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向大家打招呼,咱们也向他们挥挥手好么? 师:你能说说小鸭和小猴的只数有什么关系么?大家不忙回答,请你用手中圆片摆一摆,第一排摆小猴,摆几个?(3个)第二排摆小鸭,摆几个?(6个) (老师边说边在黑板上贴圆片) 师:大家看,你摆的和老师摆的一样么? 生:······ 师:现在,你能说说小鸭和小猴的只数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小鸭有6只,小猴有3只,小鸭比小猴的只数多。。

三年级语文上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语文A版

我爱故乡的杨梅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理解“贪婪”、“吮吸”、“细腻”、“故乡”等词语的意思。 4、模仿课文练说一段话。 二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把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具体写出来的。 三教学难点 了解杨梅树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王鲁彦的资料。 多媒体 甜津津 甜丝丝 甜蜜蜜 酸溜溜 辣丝丝 香喷喷 美滋滋 辣乎乎 辣酥酥 咸津津 甜津津甜丝丝甜蜜蜜酸溜溜辣丝丝香喷喷美滋滋辣乎乎辣酥酥咸津津香馥馥臭烘烘 苦涩涩香喷喷臭烘烘酸辣辣苦飕飕甜滋滋香飘飘甜津津甜丝丝甜蜜蜜酸溜溜辣丝丝香喷喷美滋滋辣乎乎辣酥酥咸津津香馥馥臭烘烘苦涩涩,酸溜溜,香香甜甜,甜丝丝,酸酸甜甜,麻辣辣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题,简介作者。 1、出示杨梅图,问瞧,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板书:杨梅)喜欢吗?你能说一句自己喜欢它的话吗? (板书:我爱)齐读“我爱杨梅。”这是个完整的句子吗? 有位作家也很喜欢杨梅,为此他还写了篇文章。(板书:故乡的)一起读读课题吧! 这个课题是个完整的句子吗? 此时你有问题吗? (预设: 1、为什么作者要在杨梅前加上“故乡的”? 2、作者的故乡在哪里?)“故乡”是指出生或长期生活过的地方;“家乡”是自家世代居住的地方。用上“故乡”,你觉得作者还 王鲁彦

初曾在北京大学旁听鲁迅的《中国小说史》课程,大受裨益,开始创作时遂用笔名“鲁彦”以表达对鲁迅的仰慕之情。 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已经有十六七年没有尝到故乡的杨梅了,因为工作的原因他很少回老家,偶而回到故乡,不是在严寒的冬天,便是在酷热的夏天,或者杨梅还未成熟,或者杨梅已经落完了。这中间,曾经有两次,在异地见到过杨梅,比故乡的小,比故乡的酸,颜色又不及故乡的红。品尝后总觉得没有故乡的杨梅味浓。 此时,你知道作者问什么要在杨梅前加个“故乡”了吗? 理解了课题后,你认为课题该怎么读呢? 如果这篇文章叫你来写,你会写些什么呢? (大小、形状3(看摸)、颜色4(看)、味道5(尝)) 咱们在家预习过,文中有写到这些吗? 二感知全文,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写杨梅形状、颜色、味道的部分分别在哪个小节? 三逐段品读 1.学习第四自然段 我请一位同学来读这段,其余同学思考:作者喜爱它的形状吗?你从哪句话体会出来?请用括号表示出来,并用波浪线划出重点词语。 预设: 师:作者是如何描写杨梅的形状的?请读句子:(出示两个句子) 1.杨梅是圆的,生着小刺。 2.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师:读完后大家一定发现了,第一句简单些,第二句具体些。你能比较一下,第二句具体在什么地方吗? 师:再读读句子,看看从这个词你还可以体会出什么别的东西来?(生再读,体会) (还可以体会到这些杨梅果特别可爱,作者特别喜欢它们。) 师:用了重叠词,不仅写出了杨梅果的形状,还能表现出作者对果子的喜爱之情。同学们试着读读这一句话,读出杨梅果的可爱。(生练习朗读) 师:杨梅果形状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它全身长满了小刺。) 师:请大家读一读具体写小刺的句子,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小刺的。(生齐读) 出示句子: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软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柔软。 你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通过用手摸感受了刺会随着杨梅的渐渐成熟而变软;通过品尝让人感受到小刺的细腻和柔软。体会到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随机解释:细腻,查字典理解腻的意思。 【释义】①食物中脂肪过多,让人不愿意吃:油腻|肥肉腻人。②因次数过多而感觉厌烦:腻味|腻烦|吃腻了。③积在人身上或物体上的脏东西:尘腻|垢腻。④细致;光润:细腻。你认为在此处应该选择哪一种解释? 你觉得奶奶的手和婴儿的手做比较的话,谁的手细腻?我们班谁的皮肤特别细腻? 细腻而柔软的小刺你喜欢吗?你能用朗读让大家感受到你对杨梅的喜爱之情吗? 作者为什么能这么生动地写出杨梅的特点呢?他是怎样观察的?(看、摸、尝) 师:对!正是因为作者对杨梅进行了十分细致的观察,才能这么生动地写出了杨梅的特点。3.学习五自然段:

17 莲叶青青_教案

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 单元:17 莲叶青青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设计重视学生的阅读感悟和体验,力求以生为本,以读为本,读思结合,情智并重,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通过品味语句、朗读训练,抓住关键词语体会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受到爱的熏陶。 2.通过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交流、探究讨论,使更多精彩的、经典的语言从学生口中汩汩流出,让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在思维的变换中得以集中培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祖母把心爱的荷叶送给孩子治疮的做法,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3.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4.会认“莲、玄、驳、雇、藕、肘、疮”7个生字,会写“玄、斑、驳、缸、肘、孙、疮、替、剪”9个生字,掌握“斑驳陆离、一缸、胳膊肘、念念有词”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课文的5~7自然段,结合重点词句,体会祖母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1.课件。 2.教学挂图。 3.学生搜集关于荷花荷叶的诗句。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一)炎炎夏日,莲叶亭亭地舒展开来,看着这一池的田田莲叶,你想到哪些和莲叶有关的好词佳句?(展示课件第三屏) (二)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整体感知 (一)轻声读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三)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词语:玄武湖斑驳陆离一缸胳膊肘孙子生疮代替剪刀 (展示课件第四屏)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指名分段读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师生共同梳理归纳出重点问题。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课文主要写了祖母的哪几件事?(种荷;送荷)开头和结尾又分别写了些什么呢? (二)生自由读文,同桌交流; (三)汇报交流结果,教师适时板书,引导分段。(展示课件第五屏步骤一至四) 四、指导写字 (一)自读,指名读。 (二)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 (三)针对重点字“疮、缸、斑”,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听写词语。 (二)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写了祖母 鼓励学生积累词句,不拘于形式,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和思考。 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概括文章的结构,能使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写作脉络,以便于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 让学生主动识字,掌握记字方法,是课改新课堂的追求。

小学体育教案全册

小学体育教案全册(精选) 教学目标:(水平目标二) 1.运动技能:能试做出后滚翻动作,能模仿做出动作全过程 2.心理健康:对学习后滚翻感兴趣,乐于重复练习 教学重点:团身要紧 教学器材:海绵块若干块体操垫 教学过程: 一、基础性诊断练习 1.问题(1):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的设计师把车轮设计成圆形而不是其他形状? 学生:(因为圆形好看、圆形物体滚动的快……) 问题(2):同学们让我们先来做个实验,我们拿一块砖头和一只篮球来实验,老师用力把砖头和篮球向前滚去,看看哪一个滚动的远……结果很显然是篮球,大家可以从这个实验中得到什么? 学生:球形物体滚动时的摩擦力比较小,所以滚得远 师:我们在练习后滚翻时一定要使身体团得像球一样,只有这样才能把动作做好,练习时大家可以好好的体会一下。 2.提出问题:在后滚翻练习中怎样使身体团紧? 二、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让学生提出方案 教师提供器材 2. 3.分组进行练习得出可操作性的办法 三、优化评讲 1.各组推荐一名学生将本组的练习方法展示给其他小组观看 2.教师提出要求:(1)安全性;(2)可操作性;(3)简便易练性。 3.从中可以得到几种最理想的练习手法: (1)利用海绵块分别夹在下颚、两膝之间、两踝之间 (2)利用红领巾将膝盖、两踝捆绑起来(合作学习) (3)双手抱膝连续团身起练习 四、学生自我诊断与矫治 1.分组练习体会这两种方法究竟是否合适 2.相互帮助 3.得出结论:这三种方法都很适合与团身练习 五、发展性诊断练习 1.讲解:我们光学会了团身练习还不够,这只是后滚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我们还要借助推手翻掌贴肩等辅助动作。 2.教师示范着重让学生看清预备姿势(两脚两膝要并拢,低头含胸必须要) 3.学生尝试性的进行练习。 4.教师巡回指导。 六、自主性学习诊断(课堂小结) 师:在今天的练习中大家得到哪些东西?

小学三年级数学《倍的认识》教案及案例分析

小学三年级数学《倍的认识》教案及案例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课本第76页例2、例3,课本第76页“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题,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是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完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掌握了“倍”知识,为今后利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等数学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3、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能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投影仪、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同学们认识,它就是小狗菲菲。这节课,我们的新朋友菲菲将和同学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同学们愿意吗? 2、学生活动。 师:上课前,老师请一些学生上来。 师叫3个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个男同学站在第二排(3个3个地站在一起)。 师: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3个) 第二排有几个3?(2个3)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象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1)教学3倍

带着学生摆圆片。 第一行摆2个圆片。 学生边摆边说:第一行有()个圆片。 再在第二行摆6个圆片,(2个2个地摆)。 边摆边说:第二行有()个2。 师:我们就说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3个2也可以说成2的3倍。 (2)用同样的方法教学2倍、5倍、1倍。 (3)让学生观察、比较前面摆的圆片,在小组中讨论: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应该怎样想? 学生讨论后,每组请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应分两步思考:一是先看第一行的几个?二是看第二行有几个第一行的数量,就是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2、巩固“倍”的概念。 判断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学生解答时,教师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1) (2) 3、教学例3。 (1)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行有2个圆片,第二行有3个2,那么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 (2)师:如果只告诉我们第一行有2个圆片,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那么第二行有几个2?同学们会摆吗?下面,同学们自己动手摆摆看。 (3)小组讨论:要求第二行有几个圆片,应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 (4)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课本第76页:“做一做”练习。 先让让学生弄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地操作学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列式计算。 2、课本第78页第1题。 学生练习时,多举一些实例,结合操作学具,让学生明白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道理。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教学设计(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了解作者从杨梅树和杨梅果来写故乡的杨梅。 2、研读杨梅果的句子,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细腻、甜津津”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领悟写法,感受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3、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多感官地去感受水果的观察方法,并能模仿写枇杷。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把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具体写出来的。 【教学难点】 了解杨梅树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杨梅,认识吗?吃过吗?喜欢吗? 生:杨梅。吃过。喜欢、不喜欢。 2、关于杨梅,你都了解些什么?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鲁彦先生写的一篇有关于杨梅的文章。板题、读题。 【设计意图】学习应基于学生的经验之上,让学生交流对杨梅的了解,既是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唤醒与提取,为了解本文写杨梅与众不同埋下伏笔,并随即提出疑问,则意在引发学生的好奇之心,激起学生的阅读心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写了杨梅的哪些方面? 交流,板书:杨梅树成熟季节形色味 【设计意图】教学时,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提出让学生在读中思考:作者是从几方面来写杨梅的?孩子们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师生交流中梳理文章脉络。 三、品读课文,领悟写法 (一)研读第4自然段 1.自己默读第4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在旁写出你喜欢的理由或感受。 句子一: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出示)杨梅圆圆的,遍身生着小刺。 比较这两个句子,哪个好?(课文句子好)想想好在哪?(板书:对比)指导朗读。 句子二: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 说说你喜欢的理由,你见过什么刺,被刺时什么感觉?图片出示杨梅的刺,感受可爱,我们一齐读读这一句。 句子三: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你感受到了什么?你在生活中吃过什么东西是细腻的?这些东西看上就很光滑,吃起来也口感细腻。可杨梅看上去粗糙,吃在嘴里却是细腻柔软!多与众

四年级语文下册《萧山杨梅》教案分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萧山杨梅》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 学习文中的生字、新词。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熟读课文,感受作者对金老师的感激、怀念之情。 教学准备 简单的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18萧山杨梅,齐读课题。 “萧山”是杭州的一个地方,杨梅是什么,谁知道? 二、依据预习提纲展示交流,并指导书写。 初读了课文后,知道课文是写什么的?写的是谁? 这是一篇借物写人的,作者借萧山杨梅回忆了小学时代的语文老师——金老师。知道的作者是谁吗? 文中的生字认得怎么样?考考你! 这些生词谁来读读?这些词你有不理解的吗?文中还有那些词不理解?我们在学文中继续理解。 生字组词、词语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指导书写。 四、检测反馈

听写词语 阅读书籍兼管初中宝库沧桑 根据意思写词语 漫游,游历。满意,称心,舒服。 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 五、再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读得流利,字音准确,不添字丢字。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你知道作者借萧山杨梅回忆了金老师什么? 作者借萧山杨梅回忆了金老师的外貌和他鼓励指导我们课外阅读,请我们吃杨梅这两件事。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向老师这样将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遍? 介绍作者。 六、学习最后一自然段和自然段。 1、作家袁鹰在写这篇回忆时,已经离开金老师四十多年了,但他依然记着金老师。这是一份怎样的情感啊!让我们读课文最后一段,来感受这份深情。 作者袁鹰对金老师的想念常常因为什么而想起?读课文的自然段。 出示句子:“我常常想起萧山杨梅。”“常常”可以换成什么词? 在众多的杭州水果中,我常常想到萧山杨梅,为什么?

《倍的认识》 教案

《倍的认识》教案 (一)复习导入,旧知回顾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瓜果飘香,蔬菜满仓。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先后出示)1.先观察再说一说。(1)先出示第1幅图(2个辣椒),依次出示第2,第 3、第4幅图。 问题:先摆了几个2?又摆几个2?现在有几个2?(2)出示玉米图(3个一组)问题:几根玉米为一组?有几组?可以说是几个几?(3)出示紫薯图(5个一组)2.让学生看图表述(用“几个几”)说出图中的物品:4个 2、5个 3、3个5。3.思考:(1)5个3,从哪里体现出“5”,又从哪里体现出“3”呢?(2)3个5,从哪里体现出“3”,又从哪里体现出“5”呢?(3)3个5与5个3有什么不同? (二)探究新知。师:在丰收的季节里,勤劳的小兔子也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2.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1)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2)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你能把红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 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板书:3个23.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征。(1)红萝卜的根数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呈现更简单的表述方法:“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

倍”。板书:的根数是的3倍。指名说,再集体说。师:还可以说成几是几的3倍呢?(2)自主说一说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及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白萝卜有5个2。)集体数一数。如果有5个2呢?(就是2的5倍。)10个2呢?(2的10倍。)师:你发现了什么?(有几个2就是2的几倍。)如果有几个3呢?(就是3的几倍。)有几个4呢?(4的几倍。)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几个几就是几的几倍。)板书:几个几几的几倍(3)讨论:师:刚才大家说的都是谁是胡萝卜的几倍。是把胡萝卜看成一份的标准。我们称之为“标准量”,及时板书。(4)即时练习:圈一圈,填一填(课件出示)从图中看出,()的只数是()只数的()倍,()是一份的量(标准量)4.动手摆一摆,体会“倍”的关系。(课件出示)(1)教师在黑板第一行摆5根小棒,出示小精灵的要求,请学生在第二行中摆出的小棒数是第一行的4倍。(指名上黑板摆,其他同学在课桌上操作。)(2)评价。用笔圈一圈是不是4个5,说一说这是以什么为标准量。(3)变式练习。提问:如果要使第二行的小棒数是第一行的3倍,应该摆几个几?5倍呢?……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1.圈一圈说一说。课件出示师:还可以怎么说?(是的2倍)思考:是的2倍,是的2倍,都是2倍,为什么和的数量不一样呢?(标准量不一样。)2.想一想,说一说相同的图形没有放在一起,你还能看出它们的

小学四年级语文《我爱故乡的杨梅》

小学四年级语文《我爱故乡的xx》 教案范本五篇《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选学课文。这是一篇状物的文章,写了杨梅树和杨梅果,重点写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热爱故乡杨梅的思想感情。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词。 2、了解杨梅的可爱特点,学习作者把事物观察仔细、把事物写细致的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描写杨梅树、果的特点的方法。 教学时数预计:二教时 第一教时 学习内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程序: 一、板书课题 1、读题,想:你是怎么理解题目中“爱”字的意思的?(引导学生用“爱”字组出适合题目的词语) 2、议论: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汇报后,教师作小结。 二、引入新课,初读课文 1、听录音朗读(或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哪些内容给你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说说写的是什么?)

(2)点画课文的生字词语。 (3)遇到不懂问题在书中打上“?”,或学习课文还想知道什么或解决什么问题。2、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学习体会。 3、指名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教师小结后指导学习课文生字。 三、齐读课文,巩固认知,指导学生解决下面问题: 1、哪一节写的是杨梅树?哪几节写的是杨梅果? 2、课文重点写的是什么?(指导学生认识课文详写的是什么?) △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学习心得后作汇报。 四、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情况后,进行语言文字巩固训练。 1、你对课文内容了解了什么? 2、组词练习、读读写写重点词语。 3、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教时 学习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程序: 一、简述上节的学习内容,点明本节的学习要求。 二、学习第一节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讨论:这节告诉了我们什么?(或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回答后,教师作小结,投影开头的方法和作用。 三、学习第二节

《萧山杨梅》(教案) (S版四年级下册)

《萧山杨梅》(教案) (S版四年级下册)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作者按杨梅的生长过程特点,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十分精练、简洁,朴实、亲切。作者采用拟人手法及细腻的描写手法,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 选编这篇课文是学习作者通过“眼看、手摸、嘴尝”进行观察的方法,体会作者抓住特点,通过优美的语言文字表达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是理解、体会杨梅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教学难点是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喜爱故乡杨梅之情。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狭长、桂圆、柔软、平滑、嘴唇、汁水、甜津津、豆腐、虽然、酸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感情朗读、背诵,体会作者爱故乡,爱杨梅的情感,积累语言。 4.学习按一定顺序、抓特点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三、教学建议 1.有条件的地方,让学生把杨梅带到课堂上来。边观察实物,边上课。如果没有,可用图片代替。 2.这篇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教师可在学生预习和初读课文之后,检查自学生字的情况,还可让他们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杨梅的可爱的。 3.课文讲杨梅可爱的部分是教学的重点。要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了解每个自然段分别说了什么,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可爱”这个意思,抓住杨梅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写具体的,从而了解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要使学生懂得,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亲切、朴实、感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对杨梅留心观察,不仅观察了事物的静态,而且留心事物的发展变化;不仅用眼看、用手摸,而且用嘴品尝了;不仅有对景物的描述,而且表达了内心的感受。 4.这篇课文语言文字非常优美、简洁,适合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教师要注重以读为本,采用各种读的方式读出作者喜爱杨梅的情感。如,美读第二自然段,采用删词、换词法体会句子的优美。 可启发学生对最后一段质疑、讨论,从中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如,“为什么要写小时候因吃杨梅,牙齿被酸倒的事?”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练习朗读。 5.本课中的生字,注意引导学生读准翘舌音:“吮、触、唇、汁”。“刺”,左半边是“”,不要写成“束”。“唇”与“晨”区别字形。

小学一年级上册体育全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体育全 册教案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一年级体育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体育课堂常识教育,编排队列。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体育的目的任务和介绍室外体育课的环境特点,使儿童理解必须遵守常规要求的简单道理。 2、结合上课、下课要求进行站队、解散练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熟悉队形;为今后的体育课及各类活动的组织打好基础。 3、引导学生认识、遵守交通规则,知道路上安全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述体育的目的、任务及意义。(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目的: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使他们在学校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将来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保卫祖国服务。 意义:体育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的兴旺,人民的素质,政治面貌以及经济地位,是不可缺少的一项运动;体育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体育课常规意识的建立和习惯的养成(体育课上要求) 1、上课站队要到指定位置站队,动作要快,队伍要安静整齐。 2.体育课要穿适合体育课的服装、鞋,小组长应负责本组同学的检查。 3、课上不允许携带危险性小物品(如小刀、钉子等) 4、坚持有病或有事请假制度。(体育课出勤和纪律表现是成绩考核的内容之一)。 5、上课一切行动听从指挥。 四、讲述本学期学习的内容和考核项目: 本学期开始首先学习广播操,然后学习简单的走、跑、跳跃、攀登、爬越、平衡以及技巧和基本体操的正确的动作方法,以便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为以后学习和各种动作技术,促进身心全面发展打好基础。本学期考核项目是: (1)立定跳远(2)跳短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l、站队、解散、集合、稍息、踏步走、报数;2、韵律活动。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稍息、立正、解散、集合等队列动作的基本做法,培养迅速站队的能力。 2、使学生按照音乐的节奏和动作的要求进行练习,提高自我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开始准备部分: 一、宣布上课,师生问好。 二、宣布本课内容。 1、基本队列动作; 2、韵律活动。

《倍的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名师优质资料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PPT课件,小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拍手游戏: 师:上课之前,咱们一起玩个拍手游戏,谁愿意到前面来和老师一起玩?(找一学生) 1、我先拍,听,我拍了几下?(让学生说出是2下) 请你拍3个2下,其他同学听他拍得是不是3个2下? (1)生会拍:你是怎么拍的? (2)生连续拍6下:谁有好办法让我们一听就知道是3个2下? 就用他教我们的好方法试试看,(就是刚才这道题,全班共同拍3个2)预备:(师做好示范的动作)开始!(师边拍边数1、2;空一小会儿,再1、2;再空一小会儿,1、2) 2、再听老师拍了几下?(3下) 请你们拍2个3下。预备,心里数,开始!(老师带全班学生共同拍,师口型数数,不出声音) 3、刚才咱们合作做了个小游戏,现在哪两个同学愿意到前边玩?你们俩分分工,谁先拍,谁后拍?开始吧! 4、你们想玩吗?两人一组,每人玩一次。 5、我们看这组同学是怎样玩的? 指其中的一个人:他给你出题了,你来拍,大家一起来猜他(指出题人)出的是什么题目?大家猜完后反问:你出的是 ?(换另一个学生拍)师:课下同学们可以两人一组,继续玩,现在我们开始上课,看谁最精神!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 41、我爱故乡的杨梅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过程中正确认读本课的“甘、桂、软、滑、唇、酸、津、味、饱”9个生字;书写“桂、软、滑、唇、酸、饱”6个生字。理解“甘露、平滑、甜津津”3个词语;积累“狭长、平滑、柔然”的反义词;。 2、能找到描写杨梅树的句子,并能简单说说自己喜欢这些话的理由。能说出作者是从外形、颜色、味道三个方面来写杨梅果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喜欢杨梅,借杨梅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描写杨梅树和杨梅果的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从形状、颜色和味道三个方面描写水果的方法。 2、体会作者喜欢杨梅,借杨梅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 杨梅和杨梅叶实物ppt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学习第一小节。 1、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一些有特色的水果,河北有苹果、鸭梨,新疆有葡萄、哈密瓜,海南岛有香蕉和椰子,在我们江南地区最有名的水果要数杨梅了,长江以南的地区就称为江南。杨梅有帮助消化、增加食欲、止泻消炎、美容养颜、防癌抗癌的作用,所以杨梅被称为“江南奇珍、百果之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杨梅的课文——41、我爱故乡的杨梅。(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师:我把题目换成“我爱杨梅”好不好? 预设:不好,因为作者爱的是故乡的杨梅,不仅爱杨梅,也爱自己的故乡。 3、出示第一小节: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师:这是整篇文章的——中心句。课文中所有的文字都在告诉我们作者——爱杨梅,也爱故乡。 二、整体感知,学习第二小节。 1、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故乡的杨梅?请小朋友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答案。 2、学生交流。(板书:杨梅树杨梅果) 3、学习第二小节。 ①师:课文的第几小节介绍了杨梅树?指名读。(出示第二小节) ②学生字“甘”,书空;理解“甘露”的意思。 ③师:春雨中的杨梅树是什么样的呢?自由读,用直线划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指导朗读。 预设: 我喜欢“细雨如丝”这个词语。因为它告诉我们春天的雨细细的,密密的,像丝线一样。我喜欢“四季常绿”这个词语。很多树都可以用上“四季常绿”来形容。(板书:枝条四季常绿) 我喜欢第一句话。一棵棵杨梅树就像一个个小娃娃,张大了嘴巴拼命喝着春雨。

小学体育全套的教案

第一周第1课I 教 材 理论课 任务1、使学生了解本学期的要求。 2、进一步强调秋冬季体育课注意事项。 3、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如何锻炼身体。 内容课的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 间 力 量 次 数 准备部分课堂常规(略) 宣布本课内容 点名 教师宣布本课内容 点名 1、学生听 5 弱 1 基本部分体育锻炼对身体的作用 提高运动系统的功能 能够促进呼吸和循环 系统功能 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功 能 二、怎样科学锻炼身体 1、教师讲解、回答问题。 2、用讲故事的方式讲给 学生,并用鼓励的语言 让学生多提问,激发学 生的思维 1、学生听,并可 以提问 30 中 中 1 1 1 结束部分总结 下课 1、教师指出本课优点与 缺点 2、师生再见 1、学生听 2、师生再见 2 弱 1

第一周第2课 教材一、跳跃:蹲踞式跳远 二、队列:行进间三种转法 任务1、通过本课使学生逐步掌握跳跃的基本技能、技巧。 2、养学生正确的走姿,进一步熟练行进间三种转法的动作技巧。 3、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 内容课的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 间 力 量 次 数 准备部分一、课堂常规(略) 二、准备部分 1、队列、慢跑 2、徒手操、伸展运动 3、专门性练习 1、体委组织整队 2、教师宣布本课内容, 任务 3、教师指挥,口令 4、组织:四列横队 1、学生听口令站 队 2、学生听口令练 习、模仿 5 弱 1 基本部分一、跳跃:蹲踞式跳远 重点:动作协调、蹬跳 有力。 难点:助跑、踏跳、腾 空、落地 二、队列:行进间三种 转法 重点:注意力集中。 难点:动令予令要分 清。 1、教师讲解动作要领、示 范 2、组织学生练习 3、巡视指导,纠正错误动 作。 4、组织:分组轮换 1、教师讲解动作要领、示 范 2、织学生练习 3、巡视指导,纠正错误动 作。 1、学生听 2、学生练习 3、纠正错误 1、学生听 2、学生练习 3、纠正错误 30 2 中 中 弱 1 1 1 1 结束部分一、放松活动 二、总结 三、下课 1、教师组织领做 2、指出本课优点与缺点 3、组织:四列横队 1、学生模仿 2、学生听,提问

人教版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1、教学内容的地位:《倍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 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承接了二年级对乘除法的学习, 并为后续倍的进一步认识做了铺垫。“倍”在学生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本节知识内容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 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2、学情分析: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相关的概念,所以“倍” 的概念对于学生应该并不陌生。而经过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对乘法 的应用比较熟练,也了解几个几代表的含义,所以这节课的内容对 学生来说较为简单,只需多加练习,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总结出“倍”的含义,加深对倍的认识。 3、设计理念:根据课程基本理念中“课程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体 验和理解、思考与探索??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 和《课标》中的教学建议“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 机会获得直接经验”的要求,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轻松 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4、基本思路:本节课我直接利用书中学生熟悉的小白兔吃胡萝 卜的情景,将胡萝卜直观现实的摆在黑板上,并运用小棒让每人都 能动手操作,积极参与。等学生基本掌握了倍的概念,再让部分学 生上台演示检查掌握情况。为了避免场景过多引发思维混乱,所以 直接利用胡萝卜的增减继续学习。做题练习后,再次用拍手游戏巩 固知识,做到寓教于乐。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后,出示最后一道思考题,检验学生是否融会贯通,并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0页《倍的认识》例 1及做一做和P53-练习十一第1题 教材分析:二年级教材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的意义及相关计算,为本单元“倍的认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倍的认识” 也是对乘法和除法的拓展应用,进一步为第六单元多位数乘法做了 铺垫。本单元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学好本单元也为提高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教学目标: 1.充分认识“倍”的概念。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并会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经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 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逐步养成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具准备:胡萝卜贴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老师拍了多少下手,你们就拍多少下,从第一组开始,看哪个组拍的又对又齐。(教师拍两下,每组学生拍两下。) 通过体验一个两下与四个两下的关系,引出倍的概念。 师:像今天这样,我们就说你们拍的数是老师的四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倍”的知识。(板书课题)

三年级语文我爱故乡的杨梅

爱故乡的杨梅 学习目的要求: 1.自学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 2.揣摩作者是怎样把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加以具体描述的。 3.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学习作者抓住特点仔细观察,按一定的顺序具体描述事物的写作方法,用一两段话写一种家乡的特产(水果或蔬菜)。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和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用具体的描述来表达思想感情的。 教学方法: 1.激励自学,掌握生字新词。 2.以段为训练重点,架起认识、思维的框架。 3.把读、品、议、谈贯穿于对语言文字的深入理解之中,步步渗透读书方法。 4.再次点明文章的中心。 5.读写结合,一文一写。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杨梅的产地很多,作者为什么在文题中强调“我爱故乡的杨梅”呢?听老师朗读全文。 (渗透题目与课文的联系。引导学生理解:“我爱故乡的杨梅”,此题目及课文中的第1句话都强调了“故乡”二字,其实就是开门见山地点明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爱出产杨梅的故乡。) 二、初知文章内容,给课文分段。 1.故乡的杨梅树是什么样的?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得是杨梅树?轻声自由读课文。(课文的第2自然段写得是杨梅树) 2.课文的3至6自然段写得是什么呢?轻声读。(因为三年级刚刚开始学习给课文分结构段,所以把写杨梅果特点的4个自然段合并起来设问,意在渗透分段方法。)(通过反复地读引导学生理解到:这四个自然段写得都是杨梅果的特点。) 3.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分段时应该怎样处理呢?(这一自然段既不是写杨梅树,也不是写杨梅果,而是概括地讲了作者的故乡在哪里,爱出产杨梅的故乡,分段时应该做为一个结构段。) 4.这篇课文正如你们理解的那样,从结构上先概括地叙述,然后再分别叙述,这样的文章结构叫什么式?(总分式) 三、细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设置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考虑到,扎实地落实年级的训练重点)。 1.默读全文,概括地说一说这篇课文总地写了什么,又分别描述了什么。(这篇课文

2020春语文S版语文四下第18课萧山杨梅教案

18 萧山杨梅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4.会认“杭、咖、啡、籍、遨、兼”等6个生字,会写“杭、咖、啡、阅、籍、兼、蝉、初、库、沧”等10个生字。掌握“杭州、咖啡、书籍、兼管、蝉鸣、初中、宝库、沧桑”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含义。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 2.找学习伙伴互相读一遍课文,尽量把课文读通顺。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放开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整体感受课文。] 二、质疑解难 1.简单介绍本文主人公——袁鹰。 他成长为作家,和他酷爱文学,从小大量阅读课外书有密切关系。 介绍“萧山杨梅” 2.借助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1)组词:籍()()初()() 阅()()兼()() (2)理解词语: 遨游:漫游,游历。 领略: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作者回忆他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护学生的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深切的怀念、感激之情。 三、浏览课文,观看插图,说说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1、注重鼓励我们课外阅读。 2、整理图书吃杨梅。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观察生字字形,记忆字形: “遨”:敖+走之旁 “兼”:笔画记忆 “初”:衣补旁 3.指导写字: “籍”:上下结构,左下“耒”,右下“昔” “兼”:笔顺是先写两竖再写撇捺。

小学体育全册教案

体育课堂常识教育,编排队列。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体育的目的任务和介绍室外体育课的环境特点,使儿童理解必须遵守常规要求的简单道理。 2、结合上课、下课要求进行站队、解散练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熟悉队形;为今后的体育课及各类活动的组织打好基础。 3、引导学生认识、遵守交通规则,知道路上安全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站队,队形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述体育的目的、任务及意义。(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目的: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使他们在学校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将来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保卫祖国服务。 意义:体育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的兴旺,人民的素质,政治面貌以及经济地位,是不可缺少的一项运动;体育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体育课常规意识的建立和习惯的养成(体育课上要求) 1、上课站队要到指定位置站队,动作要快,队伍要安静整齐。 2.体育课要穿适合体育课的服装、鞋,小组长应负责本组同学的检查。 3、课上不允许携带危险性小物品(如小刀、钉子等) 4、坚持有病或有事请假制度。(体育课出勤和纪律表现是成绩考核的内容之一)。 5、上课一切行动听从指挥。 四、讲述本学期学习的内容和考核项目: 本学期开始首先学习广播操,然后学习简单的走、跑、跳跃、攀登、爬越、平衡以及技巧和基本体操的正确的动作方法,以便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为以后学习和各种动作技术,促进身心全面发展打好基础。本学期考核项目是:

(1)立定跳远(2)跳短绳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l、站队、解散、集合、稍息、踏步走、报数;2、韵律活动。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稍息、立正、解散、集合等队列动作的基本做法,培养迅速站队的能力。 2、使学生按照音乐的节奏和动作的要求进行练习,提高自我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立正,解散 教学过程: (一)开始准备部分: 一、宣布上课,师生问好。 二、宣布本课内容。 1、基本队列动作; 2、韵律活动。 三、提出要求及注意事项。 组织:自然站立 1、用谈话式提示学生站好体育课队形; 2、提示和背诵课堂要求; 3、要求:集合快、静、齐,注意力集中。 组织:四列横队(密集) 队形: 1、检查服装、鞋、精神面貌。 2、学习正确的站姿,并找学生演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