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9-17儿童哮喘是早期诊断-赵京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 2016年3月 中华儿科杂志,第54卷第3期第167页-第181页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20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990年全国城市14岁以下儿童哮喘的累积患病率为1.09%,2000年为1.97%,2010年为3.02%[1,2,3]。哮喘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目前我国儿童哮喘的总体控制水平尚不理想[4],这与哮喘儿童家长对疾病的认知不足、临床医师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关[5]。众多研究证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和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控制疾病,改善预后。2008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和防治指南》[6]充分体现了循证医学原则,对提高我国儿童哮喘的防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自2008年以来儿童哮喘的研究又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指南在2008年指南的基础上,参照近年来国外发表的哮喘防治指南[7,8,9,10,11]以及国内的哮喘诊治共识[12,13,14,15,16],汲取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同时结合国内防治儿童哮喘的重要临床经验进行修订,使其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呼吸道症状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 【诊断】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等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哮喘的诊断思路及其具体检测方法也有所差异。 一、儿童哮喘的临床特点 1.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儿童期非特异性的呼吸道症状,可见于哮喘和非哮喘性疾病。典型哮喘的呼吸道症状具有以下特征:(1)诱因多样性: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变应原暴露、剧烈运动、大笑、哭闹、气候变化等诱因;(2)反复发作性:当遇到诱因时突然发作或呈发作性加重;(3)时间节律性: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4)季节性:常在秋冬季节或换季时发作或加重;(5)可逆性:平喘药通常能够缓解症状,可有明显的缓解期。认识这些特征,有利于哮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湿疹、变应性鼻炎等其他过敏性疾病病史,或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增加哮喘诊断的可能性。 3.哮喘患儿最常见异常体征为呼气相哮鸣音,但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患儿可能没有异常体征。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时,由于气道阻塞严重,呼吸音可明显减弱,哮鸣音反而减弱甚至消失("沉默肺"),此时通常存在呼吸衰竭的其他相关体征,甚至危及生命。 4.哮喘患儿肺功能变化具有明显的特征,即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和气道反应性增加,前者主要表现在肺功能变化幅度超过正常人群,不同患儿的肺功能变异度很大,同一患儿的肺功能随时间变化亦不同。如患儿肺功能检查出现以上特点,结合病史,可协助明确诊断。 二、<6岁儿童喘息的特点 喘息是学龄前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临床表现,非哮喘的学龄前儿童也可能会发生反复喘息。目前学龄前儿童喘息主要有以下两种表型分类方法。 1.按症状表现形式分为: (1)发作性喘息:喘息呈发作性,常与上呼吸道感染相关,发作控制后症状可完全缓解,发作间歇期无症状。(2)多诱因性喘息:喘息呈发作性,可由多种触发因素诱发,喘息发作的间歇期也有症状(如夜间睡眠过程中、运动、大笑或哭闹时)。临床上这两种喘息表现形式可相互转化。 2.按病程演变趋势分为: (1)早期一过性喘息:多见于早产和父母吸烟者,主要是环境因素导致的肺发育延迟所致,年龄的增长使肺的发育逐渐成熟,大多数患儿在生后3岁之内喘息逐渐消失。(2)早期起病的持续性喘息(指3岁前起病):患儿主要表现为与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相关的反复喘息,本人无特应征表现,也无家族过敏性疾病史。喘息症状一般持续至学龄期,部分患儿在12岁时仍然有症状。小于2岁的儿童,喘息发作的原因通常与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染有关,2岁以上的儿童,往往与鼻病毒等其他病毒感染有关。(3)迟发性喘息/哮喘:患儿有典型的特应征背景,往往伴有湿疹和变应性鼻炎,哮喘症状常迁延持续至成人期,气道有典型的哮喘病理特征。 但是应该注意,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上述表型分类方法通常无法实时、可靠地将患儿归入具体表型中,因此这些表型分类的临床指导意义尚待探讨[17]。 三、哮喘诊断标准

儿童哮喘诊治流程

儿童哮喘诊疗流程 一、5岁以上儿童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下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的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支气管舒张剂对上述症状和体征的治疗有显著效果。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对于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患儿,同时在肺部可闻及哮鸣音的,可酌情采用以下任何一项支气管舒张实验协助诊断。①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或以0.1%肾上腺素0.01ml/Kg皮下注射(最大量不超过0.3ml)后15~30min内喘息明显缓解,哮鸣音明显减少者为阳性。5岁以上患儿可测定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5%为阳性。如果肺部未闻及哮鸣音,且FEV1/FVC>75%者,可做支气管激发实验②)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符合第1~4条或第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5岁以下儿童喘息的特点 1.一过性喘息:出生后2~3年发生喘息,但3岁后不再出现喘息。 2.非特应性喘息:主要由病毒感染诱发,,本人无特应症表现,也无家族过敏性疾病史。多于3岁前起病,喘息症状一般持续至学龄期,部分患儿在12岁时仍然有症状。小于2岁的儿童,喘息发作的原因通常与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染有关,2岁以上的儿童,往往与鼻病毒等其他病毒感染有关。 *以上两种类型只适合于回顾性鉴别。 3.持续哮喘: ○1有特应症临床表现(湿疹、过敏性鼻炎及结膜炎、食物过敏),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或/和总IgE升高。 ○2婴儿阶段及幼童阶段有特异性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后出现常见吸入变应原过敏。 ○33岁以前出现吸入变应原过敏,尤其对某些室内常年性变应原过敏并由高水平暴露 ○4父母有哮喘病史。

儿童哮喘

儿童哮喘 【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呼吸道症状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 【诊断】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等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哮喘的诊断思路及其具体检测方法也有所差异。 一、儿童哮喘的临床特点 1.典型哮喘的呼吸道症状具有以下特征:(1)诱因多样性: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变应原暴露、剧烈运动、大笑、哭闹、气候变化等诱因;(2)反复发作性:当遇到诱因时突然发作或呈发作性加重;(3)时间节律性: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4)季节性:常在秋冬季节或换季时发作或加重;(5)可逆性:平喘药通常能够缓解症状,可有明显的缓解期。 2.湿疹、变应性鼻炎等其他过敏性疾病病史,或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 3.哮喘患儿最常见异常体征为呼气相哮鸣音,但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患儿可能没有异常体征。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时,由于气道阻塞严重,呼吸音可明显减弱,哮鸣音反而减弱甚至消失("沉默肺"),此时通常存在呼吸衰竭的其他相关体征,甚至危及生命。 4.哮喘患儿肺功能变化具有明显的特征,即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和气道反应性增加,前者主要表现在肺功能变化幅度超过正常人群,不同患儿的肺功能变异度很大,同一患儿的肺功能随时间变化亦不同。如患儿肺功能检查出现以上特点,结合病史,可协助明确诊断。 二、<6 岁儿童喘息的特点 目前学龄前儿童喘息主要有以下两种表型分类方法。 1.按症状表现形式分为: (1)发作性喘息:喘息呈发作性,常与上呼吸道感染相关,发作控制后症状可完全缓解,发作间歇期无症状。(2)多诱因性喘息:喘息呈发作性,可由多种触发因素诱发,喘息发作的间歇期也有症状(如夜间睡眠过程中、运动、大笑或哭闹时)。临床上这两种喘息表现形式可相互转化。 2.按病程演变趋势分为: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

精品文档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 2016年3月 中华儿科杂志,第54卷第3期第167页-第181页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20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 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990年全国城市14岁以下儿童哮喘的累积患病率为1.09%,2000年为1.97%,2010年为3.02%[1,2,3]。哮喘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 神和经济负担。目前我国儿童哮喘的总体控制水平尚不理想[4],这与哮喘儿童家长对疾病的认 知不足、临床医师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关[5]。众多研究证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和 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控制疾病,改善预后。2008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和防治指南》[6]充分体现了循证医学原则,对提高我国儿童哮喘的防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自2008年以来儿童哮喘的研究又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指南在2008年指南的基础上,参照近年来国外发表的哮喘防治指南[7,8,9,10,11]以及国内的哮喘诊治共识[12,13,14,15,16],汲取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同时结合国内防治儿童哮喘的重要临床经验进行修订,使其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呼吸道症状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 【诊断】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等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哮喘的诊断思路及其具体检测方法也有所差异。 一、儿童哮喘的临床特点 1.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儿童期非特异性的呼吸道症状,可见于哮喘和非哮喘性疾病。典型哮喘的呼吸道症状具有以下特征:(1)诱因多样性: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变应原暴露、剧烈运动、大笑、哭闹、气候变化等诱因;(2)反复发作性:当遇到诱因时突然发作或呈发作性加重;(3)时间节律性: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4)季节性:常在秋冬季节或换季时发作或加重;(5) 可逆性:平喘药通常能够缓解症状,可有明显的缓解期。认识这些特征,有利于哮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湿疹、变应性鼻炎等其他过敏性疾病病史,或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增加哮喘诊断的可能性。 3.哮喘患儿最常见异常体征为呼气相哮鸣音,但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患儿可能没有异常体征。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时,由于气道阻塞严重,呼吸音可明显减弱,哮鸣音反而减弱甚至消失尨沉默肺),此时通常存在呼吸衰竭的其他相关体征,甚至危及生命。 4.哮喘患儿肺功能变化具有明显的特征,即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和气道反应性增加,前者主要表现在肺功能变化幅度超过正常人群,不同患儿的肺功能变异度很大,同一患儿的肺功能随时间变化亦不同。如患儿肺功能检查出现以上特点,结合病史,可协助明确诊断。 二、<6岁儿童喘息的特点 喘息是学龄前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临床表现,非哮喘的学龄前儿童也可能会发生反复喘息。目前学龄前儿童喘息主要有以下两种表型分类方法。

《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建议(2020年版)要点

《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建议(2020年版)要点 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国内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疾病负担严重。《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建议(2020年版)》,结合国内儿童哮喘的临床诊治经验及研究数据,对儿童哮喘规范化诊治提出建议,有助于提高哮喘的临床管理水平。关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长期治疗和急性发作期的治疗,该建议主要提出以下内容。 长期治疗方案 1. 常用治疗药物: 治疗哮喘的药物主要分为缓解药物、控制药物和附加药物3大类: (1)缓解药物用于快速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症状,常用的有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吸入短效抗胆碱药物等。代表药物为吸入型SABA,在出现哮喘症状时按需使用,不宜单用。其代表药物沙丁胺醇能快速、强效舒张支气管,有效改善气道阻塞,缓解患儿症状。左旋沙丁胺醇是其发挥药物疗效的主要成分,疗效更好,不良反应更小,用药剂量更少。 (2)控制药物通过抗炎作用达到控制哮喘的目的,需每日用药并长期使用,主要包括吸入糖皮质激素(ICS)、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

ICS-长效β2 受体激动剂(LABA)复合制剂等。ICS是哮喘控制治疗的优选药物,但是长期使用时要注意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LTRA可有效抑制半胱氨酰白三烯,改善呼吸道炎症,是儿童哮喘控制治疗的备选一线药物。我国仅有孟鲁司特可应用于儿科临床,LTRA 单药治疗方案适用于轻度儿童哮喘的控制治疗,该药也可与ICS 联合应用于中、重度儿童哮喘的治疗。 (3)附加药物主要以抗IgE单克隆抗体(奥马珠单抗)为代表的生物制剂、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如噻托溴铵等,主要应用于难治和重症哮喘。此类药物作为前述控制药物的附加治疗,不单独使用。 近年来生物制剂的研发和临床应用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奥马珠单抗已在我国儿科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抗白细胞介素5抗体(美泊利单抗)也已在国外被批准用于6岁及以上严重嗜酸粒细胞性哮喘儿童。 2. ≥6 岁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 分为5级,通过对儿童哮喘症状控制水平及急性发作次数和严重度的综合评估,考虑适时升级或降级治疗。初始治疗1~3个月后,根据症

哮喘急性发作的处理

哮喘急性发作的处理方案 危及生命, 青少年, 发病率, 过敏性, 儿童 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哮喘是一种过敏性的气道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在一些沿海地区和一些潮湿的地区,发病率增加尤为明显。此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它严重影响了病人的正常生活。如果能够将哮喘急性发作处理的好的话,哮喘可以得到比较好的临床控制,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一、哮喘的急性发作与引诱 (一)哮喘急性发作 急性发作是指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其程度轻重不一,病情加重,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即危及生命。一个哮喘病人可以平常没有什么症状,跟正常人一样,但是由于接触到某种原因,有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也可能是嗅闻到特殊气味,突然出现的一种喘息、胸闷、气急的症状。通常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急性发作。或者有的病人,平常有一些轻微的症状,比如咳嗽、轻微的胸闷,但不明显,也是接触到类似的诱因以后,病情突然 加重,这也称之为急性发作。 (二)急性发作主要诱因 最常见的就是接触变应原或称之为过敏原,比如说特殊的气味,花粉甚至冷空气都可以诱使患者急性发作。另外常见的原因就是上呼吸道感染。比如说感冒、气管炎,甚至肺炎等,也可以诱发一些病人发生急性发作。尤其在一些年龄比较大,抵抗力比较低的病人。哮喘急性发作的持续时间有长有短。多数时间比较短,起病很急。但很多病人在几分钟或半个小时甚至几个小时之内,经过药物治疗,甚至有些病人不经过治疗,也能够自行缓解。但有些病人可以比较重,急性发作的状态持续24小时以上称之为哮喘急性持续状态。这时表明症状比较重,甚至有的病人还会因为 急性发作而死亡。 二、急性发作的处理原则与方案 (一)普通社区门诊或急诊病人的处理原则与治疗 在门诊或急诊遇到急性发作的病人,应该如何处理呢?原则上有以下几点。首先应该判断一下病人的严重程度。哮喘严重程度的判断标准有很多。有在病情稳定期的严重程度的分级,也有在急性发作期的分级。下面主要讲在急性发作期的分级。它分级的判断标准,主要是根据病人生命体征辅以少量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比如一般可根据病人气短、体位、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值等,可以将病人的急性发作病情分为轻、中、重、危重四个状态。明确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两个意义。第一,它可以帮助我们选用不同级别的治疗药物。第二,使医生对这个病人的病情有初步的印象,对预后有初步的判断,以便更好地在接下来工作中对病人进行更加合适的诊断和治

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建议(2020完整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建议(2020完整版)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近期国内成人哮喘问卷调查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现患率已达4.2%,远超以往预估值。据此推测,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情况有可能高于目前的预期水平。当前我国儿科哮喘的诊治虽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仍有约30%的城市儿童哮喘未能得到及时诊断,并有20%以上的儿童哮喘未达到良好控制。早期诊断、规范化管理和早期干预是提高儿童哮喘控制水平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因此,如何提高哮喘诊断和规范化管理水平,已成为广大医师及卫生管理相关人员关注的重点。 鉴于此,参照近年来国内外最新发表的哮喘诊治指南及共识,纳入近期循证医学证据,结合国内儿童哮喘的临床诊治经验及研究数据,在"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以下简称指南)的基础上,对儿童哮喘规范化诊治提出建议,以期为临床医生更好地管理儿童哮喘提供帮助。本建议重点列出了需与儿童哮喘鉴别的常见疾病特点;对指南中哮喘诊断和监测的客观指标评估给出了更具体的建议;增加了难治性和重症哮喘的诊治流程;以列表的形式细化了哮喘分级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降级治疗的具体路径;进一步强调了医患沟通和患儿教育的重要性。真诚希望广大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多积累经验,针对本建议的内容、形式、指导性、实用性等方面积极反馈建议和意见,为未来编写出更适用于我国临床实践

特点的儿童哮喘诊疗指南提供参考,共同推进儿科医疗服务体系的规范化建设。 一、概述 1.定义 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呼吸道症状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逆性呼气气流受限和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2.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 哮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主要认为,免疫机制、神经调节机制和遗传机制等多种机制共同参与了气道炎症的启动、慢性炎症持续过程及气道重塑。影响儿童哮喘发生、发展和发作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较为复杂(表1)。在众多危险因素中,要进一步关注环境污染物,尤其是细颗粒物(particular matter,PM)2.5对儿童呼吸健康的多重负面影响,环境污染物可加重哮喘儿童症状,增加哮喘急性发作和住院风险。有研究指出,全球13%儿童哮喘的发生可能与交通相关的空气污染有关。一项Meta分析的结果表明,肥胖可能是儿童哮喘和喘息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儿童哮喘规范化管理中的护理配合

儿童哮喘规范化管理中的护理配合 发表时间:2015-10-20T15:08:00.3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2期供稿作者:翟晓燕 [导读]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儿科采用SPSSl3.0统计分析软件,管理干预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 翟晓燕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儿科 214400) 【摘要】目的:在儿童哮喘治疗中推行哮喘规范化管理,并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提高管理效果。方法:选取年龄>5岁,根据GINA 哮喘控制水平分类属于未控制的哮喘患儿60例,进行规范化管理治疗及护理干预,每个月复诊1次,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分别进行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pred%)检测及填写C-ACT量表并比较。结果:经过规范化管理及护理干预,患儿PEFpred%值明显上升 (P<0.05),C-ACT评分明显增加(P<0.05)(见表1),并且PEFpred%值与C-ACT评分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结论:在儿童哮喘诊治中,采取及时有效正确的护理干预,并且尽早应用ACT病情自评估并结合PEF监测进行规范化治疗管理非常重要。 【关键词】哮喘;PEF;哮喘控制测试;护理干预;儿童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2-0266-02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本文对60例哮喘儿童治疗过程中联合监测PEF和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并给予正确、耐心的护理干预,现将管理效果和护理干预方法总结如下。 1.研究对象 我科2012年0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儿童60例,年龄5~14岁,平均8.4岁,男性35例,女性25例。所有病例的诊断均符合200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关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1],并排除心脏、气道、消化系统的器质性疾病。 2.方法 2.1 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量表(C-ACT) 应用葛兰素史克公司提供的C-ACT量表(见图1),由专科医生向患儿及家长解释问卷中每句话的含义,然后请患儿和家长分别回答各自的问题,回顾过去四周哮喘控制情况,回答ACT问卷中5个问题,计算得分,<20分为哮喘未控制;20~24分为哮喘良好控制;25分为完全控制。 2.2 PEF检测 用科卡峰速仪进行最大呼气流量的测量,分别于晨起和晚睡前进行,并将PEF值、PEF变异率、PEFpred%值记录在“哮喘日记”上(见图2)。PEFpred%≥个人预计值80%、PEF变异率<20%为哮喘控制;PEFpred%<个人预计值80%、PEF变异率>20%为哮喘未控制。 2.3 规范化治疗和管理 建立个人哮喘档案,即哮喘日记(见图3)。 2.4 随诊复查 治疗3个月后,收集患儿哮喘日记,并使用肺功能仪再次检测肺功能,记录治疗后的PEF%预计值,再次填写C-ACT量表,得出治疗后的C-ACT评分。 3.护理干预 3.1 吸入方法指导 吸入方法根据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指导。加压定量气雾剂吸入器(MDI)在临床上最常用,使用时面罩应罩住患儿口鼻,储雾罐中的瓣膜随呼吸运动开启和闭合,喷药后吸入时间不少于1min。年长儿使用干粉吸入器(DPI)时,应耐心示范吸入方法,避免吸入药物过量或浪费。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时,耐心解释,消除家长对激素的恐惧心理,用后应立即漱口或帮助清洗口腔,以防止药物经口腔黏膜吸收引起全身副作用和口腔霉菌感染。注意提醒家长,密切观察患儿心率、呼吸、面色等情况,吸入时呼吸应缓慢而规律,治疗完毕.观察患儿喘息有无减轻和呼吸困难有无改善,安静休息,并观察片刻无不适才可离开。 3.2 心理干预 对患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干预,尤其对于年长儿,可告知其哮喘是可以控制和缓解的,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及时了解其心理及行为问题,积极给予疏导。同时指导家庭成员进行正确的养育方式,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使患儿及家长心情舒畅,保持健康和乐观情绪,以减少哮喘发作次数。 3.3 健康宣教 定期举行哮喘之家联谊会、哮喘夏令营等活动,在欢快轻松的氛围中向患儿及家长讲解哮喘发病机理,介绍药物治疗方法,与患儿及家长形成互动。对不同疾病阶段、不同文化层次的患儿及家长,还可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的方法[2]。 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l3.0统计分析软件,管理干预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 5.结果 经过规范化管理及护理干预,患儿PEFpred%值较之前明显上升(P<0.05),C-ACT评分明显增加(P<0.05),并且PEFpred%值与C-ACT 评分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 6.讨论 早期规范化治疗能有效避免哮喘患儿气道重塑,有利于肺功能的完全恢复,达到很少或不使用缓解药物,减少哮喘严重发作几率,从而增加完全控制的机会,提高生活质量。长期监测PEF及PEF变异率、PEFpred%值有助于了解患儿气道高反应性和气流受限程度,动态反映哮喘患儿的病情,有利于儿童哮喘的分级诊断和治疗[3]。而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 在2006年被GINA推荐使用。C-ACT是以问卷的方法评定哮喘控制情况,问卷包括7项内容(详见图1),在国外已广泛应用,可信度及操作性高,被认为是监测和评估哮喘病情简单安

96例儿童哮喘的规范化管理回顾分析

96例儿童哮喘的规范化管理回顾分析 目的:探讨哮喘的规范化管理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对96例哮喘儿童实施规范化管理。结果:患儿经1~2年的规范化管理,哮喘控制75例,部分控制18例,未控制3例。结论:对哮喘儿童实行规范化管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值得基层医院儿科推广使用。 标签:儿童哮喘;规范化管;临床控制 儿童支气管哮喘是近年来十分引人关注的全球公共健康问题,中国儿童的病率显著上升,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制订合理的儿童哮喘规范化管理,用尽可能少的药物达到治疗目的,使这一慢性的身心疾病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本院自2009年3月对于哮喘儿童规范化管理,现对96例哮喘儿童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儿科门诊诊断支气管哮喘96例,均符合《褚福棠实用儿科学》中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其中男56例,女40例,年龄3~14岁。根据患儿有无日间症状,有无日常活动和活动受限,有无夜间症状或因哮喘发作而憋醒,有无需接受缓解药物治疗,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有无哮喘急性加重,将哮喘分为控制、部分控制、未控制。96例患儿根据初次诊断分为控制35例,部分控制40例,未控制21例。 1.2 方法 哮喘治疗方案是在以患者哮喘控制水平为主导的一个持续循环过程中进行的。每三月复查1次,根据哮喘控制水平修改治疗方案,最终达到临床控制。如果目前治疗方案不能使哮喘达到控制,治疗升级直至达到哮喘控制。当患儿达到哮喘控制后(须经过3个月才可确认)并至少维持3个月以上,考虑减量治疗。如果患者在最低剂量控制药物治疗下仍能维持哮喘控制,而无哮喘症状复发至少1年,才考虑停用药物治疗。 建立患儿哮喘档案,教会患儿掌握简单的自我管理方法。给家长发放“儿童哮喘控制测试”,根据分值评价近段时间哮喘控制水平。督促患儿使用简易峰流速仪,根据测定的最大呼气峰流速监测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就诊或升级治疗,控制病情,减少哮喘急性发作,避免住院治疗。 对哮喘儿童及家长进行哮喘知识普及。儿科医护人员对患儿家长进行哮喘知识普及,鼓励其参加患儿的治疗方案制订。使之对哮喘这个慢性疾病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如病因、病情严重程度、危害、预后以及坚持治疗的益处。消除患

儿童哮喘详解

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 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 ( 或) 凌晨发作或加剧。呼吸道症状的具 体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 诊断】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等特点 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哮喘的诊断思路及其具体检测方法也有所差异。 、儿童哮喘的临床特点 1.典型哮喘的呼吸道症状具有以下特征: (1) 诱因多样性: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变应原暴 露、剧烈运动、大笑、哭闹、气候变化等诱因; (2) 反复发作性:当遇到诱因时突然发作或呈 发作性加重; (3) 时间节律性: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 (4) 季节性:常在秋冬季节或换季 时发作或加重; (5) 可逆性:平喘药 通常能够缓解症状,可有明显的缓解期。 2.湿疹、变应性鼻炎等其他过敏性疾病病史,或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 3.哮喘患儿最常见异常体征为呼气相哮鸣音,但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患儿可能没有 异常体征。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时,由于气道阻塞严重,呼吸音可明显减弱,哮鸣音反而减弱甚 至消失(" 沉默肺 ") ,此时通常存在呼吸衰竭的其他相关体征,甚至危及生命。 4.哮喘患儿肺功能变化具有明显的特征,即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和气道反应性增加,前 者主要表现在肺功能变化幅度超过正常人群, 不同患儿的肺功能变异度很大, 同一患儿的肺功 能随时间变化亦不同。如患儿肺功能检查出现以上特点,结合病史,可协助明确诊断。 二、 <6 岁儿童喘息的特点 目前学龄前儿童喘息主要有以下两种表型分类方法。 1.按症状表现形式分为: (1) 发作性喘息:喘息呈发作性,常与上呼吸道感染相关,发作控制后症状可完全缓解,发 作间歇期无症状。 (2) 多诱因性喘息:喘息呈发作性,可由多种触发因素诱发,喘息发作的间 歇期也有症状 (如夜间睡眠过程中、 运动、大笑或哭闹时 ) 。临床上这两种喘息表现形式可相互 转化。 2.按病程演变趋势分为: 儿童哮喘 以反复发作的

解读 2012 年儿童哮喘国际共识

解读2012 年儿童哮喘国际共识 2014-05-26 11:06 来源: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作者:向莉字体大小-|+ 来自于欧洲变态反应和临床免疫学会(EAAcI)、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和免疫学会(AAAAI)、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和免疫学院(AcAAI) 以及世界变念反应组织(wAO) 的专家组成的哮喘变态反应和免疫国际联合会(IcAALL) 于20l2 年 6 月发表儿童哮喘国际共识(IcoN)。ICAAELL 的委员对:2006 年以来修订或颁布的国际代表性或区域性儿童哮喘指南分析比较,这些指南文件包括澳大利亚哮喘管理手册2006 版、哮喘管理和预防的全球策略20l1 年更新版、5 岁以下儿童哮喘诊断与管理的全球策略2009 年版、日本儿童哮喘指南2008 版、美国心肺血液研究所关于国家哮喘教育和预防计划的专家组报告一3 的2007 年版、儿童哮喘诊断和治疗的pRAcTALL 共识报告2008 年版、英国哮喘管理指南2011 年修订版(sIGN)。 IcON 强调了以上各项指南关于儿童哮喘管理理念的共同点一一哮喘治疗目标为疾病控制,达到哮喘控制的目标需要将教育患儿及其父母与卫生服务的专业人士的教育共同结合起来。应规律进行评估和监测以便精细调整治疗方案。大多数儿童经合理的药物治疗能控制症状和减少未来患病风险。表型特异性哮喘治疗是未来发展趋势。 1 哮喘的定义和分类 通过比较不同指南文件在定义哮喘的差异性和共性,指出在慢性炎症这一病理本质上已经达成共识。并在使用描述性定义中,不同程度地涵盖了症状、表现类型和潜在机制。但由于迄今为止,有关慢性呼吸道炎症、支气管高反应性、症状三者之问的关系仍小清楚,因此,IcON 认为在哮喘的定义中增加更加细化的描述,例如细胞类型、症状时程、可逆性及其触发因素,并不能增加在哮喘认知方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因此住临床应用中,使用一个简化的哮喘的工作定义更为实用,即哮喘是与多变的气流阻塞和支气管高反应性相关的慢性炎症病变。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已有哮喘的分类体系包括年龄、严重度和持续性、控制、表型,基本反映了对哮喘分类体系的发展需求。南于按照严重性/持续性进行分类的方法不能区分以下原因:是由于疾病固有的严重程度抑或由于治疗抵抗性及其他因素(如治疗依从性) 导致严重度的差异,所以正在被动态评估“控制”这一分类体系所取代,成为指导治疗的依据。 早在2009 年更新的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 指南中,已经指出用轻度间歇、轻度持续、中度持续和重度持续这种分类体系不能体现哮喘严重程度存在可变性的特征,也不能反映对治疗的反应程度如何,建议哮喘严重度分级水平应以达到哮喘控制所需的治疗程发来进行分级。 与我们当前应用的中国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和治疗所不同的是,在控制评估上,Ic0N 列举了没有疾病活动的状态所谓“完全控制”的概念,以及控制评估的 2 个维度,一个维度是当前损害(评估条目 5 项即日间症状、夜间症状、缓解药糊的使用、活动受限、5 岁以上儿童肺功能),另一个维度是未来风险(评估条目2 项即哮喘急性加重频次、药物不良反应)。而在对于完全控制的定义上,各维度的各条目均为“零”门槛和正常肺功能,较之于原有的“控制”级明星提升,可谓控制级的最高水平。 对哮喘进行表型分类是一种指导疾病个体化管理的新理念,但其临床应用价值仍在研究中。根据确切的触发因素提出的表型分类方法(病毒诱发,运动诱发,变应原诱发,未确定因素) 提供了一种简单的表型分类系统,用于指导治疗策略,但这仅仅是表型分类体系的一个代表,更加精确的关于反映确切病理生理机制的内表型体系和表型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的深入研究将更适宜于临床实践。 2 诊断流程和鉴别诊断

2020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建议(完整版)

2020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建议(完整版)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近期国内成人哮喘问卷调查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现患率已达4.2%,远超以往预估值。据此推测,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情况有可能高于目前的预期水平。当前我国儿科哮喘的诊治虽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仍有约30%的城市儿童哮喘未能得到及时诊断,并有20%以上的儿童哮喘未达到良好控制。早期诊断、规范化管理和早期干预是提高儿童哮喘控制水平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因此,如何提高哮喘诊断和规范化管理水平,已成为广大医师及卫生管理相关人员关注的重点。 鉴于此,参照近年来国内外最新发表的哮喘诊治指南及共识,纳入近期循证医学证据,结合国内儿童哮喘的临床诊治经验及研究数据,在"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以下简称指南)的基础上,对儿童哮喘规范化诊治提出建议,以期为临床医生更好地管理儿童哮喘提供帮助。本建议重点列出了需与儿童哮喘鉴别的常见疾病特点;对指南中哮喘诊断和监测的客观指标评估给出了更具体的建议;增加了难治性和重症哮喘的诊治流程;以列表的形式细化了哮喘分级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降级治疗的具体路径;进一步强调了医患沟通和患儿教育的重要性。真诚希望广大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多积累经验,针对本建议的内容、形式、指导性、实用性等方面积极反馈建议和意见,为未来编写出更适用于我国临床实践特点的儿童哮喘诊疗指南提供参考,共同推进儿科医疗服务体系的规范化建设。

一、概述 1.定义: 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呼吸道症状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逆性呼气气流受限和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2.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 哮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主要认为,免疫机制、神经调节机制和遗传机制等多种机制共同参与了气道炎症的启动、慢性炎症持续过程及气道重塑。影响儿童哮喘发生、发展和发作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较为复杂(表1)。在众多危险因素中,要进一步关注环境污染物,尤其是细颗粒物(particular matter,PM)2.5对儿童呼吸健康的多重负面影响,环境污染物可加重哮喘儿童症状,增加哮喘急性发作和住院风险。有研究指出,全球13%儿童哮喘的发生可能与交通相关的空气污染有关。一项Meta分析的结果表明,肥胖可能是儿童哮喘和喘息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表1 影响儿童哮喘发生、发展和发作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 危险因素影响结果 存在个人过敏史增加哮喘发病风险 存在哮喘家族史增加哮喘发病风险 存在特应性皮炎和(或)过敏性鼻炎增加哮喘发病风险 有喘息史,IgE水平升高增加哮喘发病风险

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进展(最全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进展(最全版)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特应性疾病,其特点是慢性呼吸道炎症,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和不同时间出现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和咳嗽,伴有可逆性的呼气气流受限[1]。2010年国内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城区儿童哮喘总患病率为3.02%,比10年前上升了52.53%[2]。随着哮喘发病率的增高,国内外针对哮喘的诊治指南也有较快的更新。哮喘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哮喘急性发作的定义根据2017年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1]是指哮喘症状和肺功能急性或亚急性加重,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喘息、胸闷等症状加重及肺功能进行性下降。哮喘急性发作会导致患儿急诊就诊和住院,严重者甚至威胁生命。因此,急性发作期的有效治疗与哮喘缓解期的控制治疗同等重要。现主要比较不同指南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方面的异同,包括总体治疗原则、呼吸支持、抗哮喘药物等方面。 1 治疗原则 2016年版儿童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国内指南)[3]指出在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主要是根据年龄、急性发作的严重程度及诊疗条件选择治疗方案,连续评估治疗反应,在原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治疗。2017年版GINA与之相仿,并建议在哮喘急性发作期间及之后继续使用原控制治疗药物(D级)。 急性发作期治疗分为家庭管理、门诊急诊初级治疗、住院治疗及随访(2017年版GINA)。家庭管理时强调早期治疗,越早期的治疗干预越能有

效减轻或预防哮喘急性发作。(1)家庭管理:包括制定哮喘行动计划(何时及怎么应对哮喘急性发作),药物治疗有速效β2受体激动剂(short-acting beta 2 agonists,SABA)、口服糖皮质激素(GC)、吸入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联合福莫特罗单一制剂。(2)门诊急诊初级治疗:包括吸氧、SABA、GC、抗胆碱能药物等。对于中重度哮喘患儿低氧血症时予吸氧,SABA间歇或持续治疗,如对以上治疗效果欠佳,则加用全身GC。 (3)住院治疗:如初始治疗1 h肺功能未改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或呼气流量峰值(PEF)<40%],则建议住院治疗,采用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包括静脉滴注硫酸镁或氦氧吸入治疗。(4)随访:多个指南均建议任何一次哮喘急性发作控制后均要早期随访,病情控制后何时随访有少许差异,如2007年版美国国家哮喘教育和预防计划(National Asthma Education and Prevention Program,NAEPP)建议为3~5 d[4];2017年版GINA建议为2~7 d。随访内容根据2017年版GINA包括哮喘行动计划内容回顾,评估哮喘症状、危险因素、检查吸入装置、治疗依从性及肺功能,制定长期控制治疗方案并维持原控制剂量2~4周(D级),或考虑升级治疗。 2 呼吸支持 关于氧疗的氧饱和度每个指南有少许不同,2016年版国内指南建议存在低氧血症哮喘患儿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以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4%以上;2017年版GINA建议氧饱和度维持在93%~95%(6~11岁为94%~98%);2014年版英国哮喘指南(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s,SIGN)建议氧饱和度维持在94%~98%[5];2012年版儿童哮喘国际共识

《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建议(2020年版)》要点

《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建议(2020年版)》要点 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国内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疾病负担严重。《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建议(2020年版)》,结合国内儿童哮喘的临床诊治经验及研究数据,对儿童哮喘规范化诊治提出建议,有助于提高哮喘的临床管理水平。关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长期治疗和急性发作期的治疗,该建议主要提出以下内容。 长期治疗方案 1. 常用治疗药物: 治疗哮喘的药物主要分为缓解药物、控制药物和附加药物3大类: (1)缓解药物用于快速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症状,常用的有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吸入短效抗胆碱药物等。代表药物为吸入型SABA,在出现哮喘症状时按需使用,不宜单用。其代表药物沙丁胺醇能快速、强效舒张支气管,有效改善气道阻塞,缓解患儿症状。左旋沙丁胺醇是其发挥药物疗效的主要成分,疗效更好,不良反应更小,用药剂量更少。 (2)控制药物通过抗炎作用达到控制哮喘的目的,需每日用药并长期使用,主要包括吸入糖皮质激素(ICS)、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

ICS-长效β2 受体激动剂(LABA)复合制剂等。ICS是哮喘控制治疗的优选药物,但是长期使用时要注意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LTRA可有效抑制半胱氨酰白三烯,改善呼吸道炎症,是儿童哮喘控制治疗的备选一线药物。我国仅有孟鲁司特可应用于儿科临床,LTRA 单药治疗方案适用于轻度儿童哮喘的控制治疗,该药也可与ICS 联合应用于中、重度儿童哮喘的治疗。 (3)附加药物主要以抗IgE单克隆抗体(奥马珠单抗)为代表的生物制剂、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如噻托溴铵等,主要应用于难治和重症哮喘。此类药物作为前述控制药物的附加治疗,不单独使用。 近年来生物制剂的研发和临床应用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奥马珠单抗已在我国儿科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抗白细胞介素5抗体(美泊利单抗)也已在国外被批准用于6岁及以上严重嗜酸粒细胞性哮喘儿童。 2. ≥6 岁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 分为5级,通过对儿童哮喘症状控制水平及急性发作次数和严重度的综合评估,考虑适时升级或降级治疗。初始治疗1~3个月后,根据症

儿童哮喘的诊断和治疗

儿童哮喘的诊断和治疗(一) 写在课前的话 儿童哮喘的诊断时至今日仍有难度。学员通过本课件的学习,要掌握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检查方及指标、病史询问、鉴别诊断;熟悉儿童哮喘诊断的临床表型及类型;掌握儿童哮喘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吸入治疗,及不同年龄段儿童哮喘治疗的策略和原则。 一.哮喘的诊断 哮喘的诊断对儿科医生仍是挑战,尤其对于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反复喘息和阵发性咳嗽的婴儿应考虑哮喘的可能。临床医生也需要考虑并询问潜在的触发因素,如被动吸烟、宠物、睡眠方式改变(包括惊醒、夜间咳嗽、呼吸暂停或过去一年内急性加重)。应评估患儿的鼻部症状如流涕、搔痒、喷嚏,尤其要注意鼻腔结构、患儿用力呼气时的听诊。 IgE 介导的过敏评估包括测试体内和体外过敏原, 也包括其它测试,如胸部 x 线、呼出气一氧化氮或呼 出气冷凝物,这些测试可以提示是否存在过敏性炎症。 推荐评估患者的肺功能或呼气流量,评估支气管舒张反应,使用β 2- 受体激动剂后气流受限的可逆性。 最后,哮喘的鉴别诊断必须排除其它儿童哮喘症状的可能病因,尤其存在并发症时可能加重病情。 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一)诊断标准 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发作时双肺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支气管舒张剂有显著疗效;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对于症状不典型的患儿,同时在肺部闻及哮鸣音者,可酌情采用以下任何 1 项支气管舒张试验协助诊断;如果肺部未闻及哮鸣音,且 FEV1 > 75% 者,可做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若阳性可诊断为哮喘。 (二)病史 对所有儿童应询问:是否有喘息、咳嗽症状;特殊的致敏源,如被动吸烟、宠物、潮湿、湿气、呼吸道感染、冷空气暴露、运动、大笑 / 哭叫后咳嗽;睡眠模式改变,夜间惊醒、夜间咳嗽、呼吸暂停;在过去一年中哮喘恶化;鼻部症状,流鼻涕、打喷嚏、鼻痒、鼻塞。 (三)临床检查方法 没有一种检查可确诊年幼儿童哮喘,下列检查可用于辅助诊断: 支气管舒张反应;胸部 X 线,eNO ,呼出气冷凝物,峰流速仪检测等;支气管激发实验;运动激发实验;特应性检查,体外检测抗原特异性 Ig E 抗体实验或皮肤点刺试验。 1.峰流速仪 2.肺功能相关指标 -FEV1 FEV1 是指第 1 秒最高呼气流速。正常人 FEV1 一般在预计值的 80% 以上,哮喘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3.肺功能相关指标 -PEF PEF 表示峰流速。肺功能指标之一,用于哮喘的诊断和鉴别。受试者从肺总量位开始用力呼气,最初 10 ms 内,所能达到的最高呼气流速。临床上可通过测定吸入 b 2 激动剂前后 PEF 的变化计算 PEF 改善率,如改善率 >15% ,则认为气道舒张试验阳性,支持哮喘的诊断。一般也认为 PEF>80% 预计值为正常。 肺功能的示范图表 (四)鉴别诊断 在最终确定哮喘诊断之前,必须考虑到其它可能引起喘息、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的病因,并予以排除。 5岁及以下儿童哮喘的鉴别诊断: 1.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鼻 - 鼻窦炎,肺结核。 2.先天性疾病:气管软化,肺囊性纤维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先天畸形引起的胸内气道狭窄,原发性纤毛不动综合征,免疫缺陷,先天性心脏病。 3.动力学疾病:异物吸入,胃食管返流。 二.儿童哮喘诊断的临床表型和指南中的哮喘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