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桂历史回顾》

《容桂历史回顾》
《容桂历史回顾》

《容桂历史回顾》

(2006-08-31 11:07:51)

回首峥嵘岁月,再谱明日辉煌

——容桂历史回顾

文/实习记者邓慧琨

发表于《羊城晚报?顺德新闻/容桂专刊》2006年8月30日E2版(创刊号) 日出东方红胜火,千百年来,人们都在同一缕阳光的照耀下,在德胜河畔的同一片土地上,勇敢开拓,务实进取,用汗水浇灌着同一个梦想。

就是他们,凭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把这个平凡的鱼米之乡打造成名震中华的家电之都;就是他们,刻苦耐劳积极创新,奏响了乡镇企业发展的历史强音;就是他们,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开创了一条容桂人的致富之路~

早在在19世纪初期,便捷的水运,使容桂成为珠三角巢丝集散地,史书中就有“一船巢丝去,一船白银回”的记载。光绪年间,实业救国的理念已在容桂人的心中萌芽,容奇永昌成缫丝厂的开办使容桂人初尝振兴工业的甜头。至20世纪20年代,该厂已发展为全省最大的机器缫丝厂,使容桂人的目光从农业转向工业。就是这样历史悠久的商业氛围,造就了容桂人强烈的经济意识,为此后容桂的飞跃式发展埋下了伏笔。

新中国成立后,容桂人把握机遇,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大胆创新。1978年开办当时全国最早的“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料装配和补偿贸易)企业——容奇大进制衣厂。1982年,桂洲第一风扇厂生产的吊式风扇取得美国UL公司标准注册认可,成为全国率先进入美国市场的国产电风扇产品。次年,容声家用电器厂(原广东珠江冰箱厂)试制成功国内第一台双门电冰箱。同年一月,《南方日报》发表了“桂洲公社被评为全国最富裕公社”的报道。1987年,容奇新港建成,开

始与香港通航。加之广珠公路穿境而过,使容桂成为珠江三角洲重要水陆交通枢纽。

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精神文明的建设也毫不落后。1984年容奇何婉薇的《村居》获第六届芬兰国际青少年画展金牌奖。省内有名的群众文化团体——容奇画会,1989年更荣获广东最高文艺殊荣“鲁迅文艺基金奖”美术一等奖。

同年,容奇镇被评为广东省“两个文明建设先进镇”和“全国村镇建设文明集镇”,次年,更荣获国家建设部授予的“村镇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与此同时,工业发展十分迅猛,至1991年,桂洲镇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达38家,其中电饭锅厂、畜产集团公司产值超亿元。桂洲、容奇工业产值分别为15亿元和13.22亿元。容桂这个小小的城镇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工业化革命,“容桂制造”开始驰名国内外。

城市化革命的号角在这里吹起,2000年,容桂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里程碑——区域整合。容奇、桂洲这两颗明珠熠熠生辉,相互映照,强强联合合并为容桂后,辉煌不断,经济发展年年攀升,其经济总量占了顺德的1/4至1/3。格兰仕、科龙、万和、顺德海尔、松下、环球制药、华润涂料、北电、安普等知名企业纷纷问鼎容桂,使智能家电、信息电子、医药保健、化工涂料四大支柱产业日渐形成。

道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凤翔路、振华路、桂洲大道、容奇大道等主轴线商家林立,特别是天佑城的建成使用,哥顿酒店、君豪酒店的开业,乐购、易初莲花、苏宁、国美的进驻,增强了商业气氛,使容桂的城市品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4亿元,上缴税收24.1亿元,“天下第一镇”的称号名副其实~文化的脉络也一直传承至今,近年来,容桂荣获“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曲艺之乡”、“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广东省集邮示范乡镇”、“广东省镇级文学创作先进单位”等光荣

称号。容桂盆景协会、国标舞协会、曲协等参加省、市、区各级大型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人们三三两两,或漫步于德胜河畔,或徜徉于闹市之中。公园内小孩的嬉戏欢笑声,中老年人的舞蹈节拍声,为容桂的夜色添上一抹迷人的光彩~

明天,和煦的阳光依旧照耀着这片土地。

明天,容桂人又将一如既往地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奇迹。

明天,又是崭新的一天~

容桂历史渊源

明景泰三年(1452年)顺德建县后,建制为都、堡、图、村四级。全县分东涌、马宁、景安、西淋四都,分统38堡,303村。其后,鼎安并入西淋都。东涌都管辖大良、伦教、黄连、容奇、桂洲等12个堡。容桂堡辖4图2村,桂洲堡辖5图3村。

清代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两广形势紧张,朝廷下令各县复办团防,顺德设十团。翌年中法战争结束,撤团防,而建制相沿,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颁布城区秀自治章程,仍按团防建制划分自治区域,全县共分十区,217村。容桂被编为第十区,下辖4村。

民国初年,沿袭清未建制。民国十七年(1928年),第十区分为容奇等6乡。顺德县在1946年起实行撤乡并区,把容奇等三个乡并为容奇镇。那时第十区管辖容奇镇、桂洲里村等3乡。区公所设在容奇镇。

1950年10月容奇镇从第十镇分出列为与十镇平级,并与第十镇实行合署办公。

1951年1月,第十区权先将容奇镇与容里乡划分新的镇域。容奇镇管辖北潮、圩头、桂新三个街镇。

1956年4月,第十区易名为桂洲镇。1958年2月,全县撤销镇级建制,划分为15个大乡,桂洲镇改为桂洲乡。

1958年2月,全县撤销区级建制,划分为15个大乡,桂洲镇改为桂洲乡。

1958年10月,公社化时期,容奇镇与桂洲乡合并成立容桂人民公社。

1959年6月,撤销容桂人民公社,分别成立容奇人民公社和桂洲人民公社。

1961年5月,全县10个农村人民公社调整10个镇。容奇恢复为镇级镇,桂洲镇管辖4个公社。

1963年1月撤销区建制,桂洲镇改为桂洲人民公社。

1983年11月,桂洲人民公社改为桂洲镇。桂洲镇划出容山、振华两个乡归德胜开发区管辖。

1986年将德胜开发区之容山、振华、南江划归容奇镇管辖。

1988年8月,设立容奇镇、桂洲镇。

2000年2月2日,撤销容奇镇、桂洲镇,成立容桂镇。

2002年2月,撤消容桂镇,成立容桂区。

2003年1月8日,顺德区容桂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运作。

文章引用自:发表于《羊城晚报?顺德新闻/容桂专刊》2006年8月30日E2版(创刊号)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