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农业革命道路和美国农业革命道路进程以及特点的比较

普鲁士农业革命道路和美国农业革命道路进程以及特点的比较
普鲁士农业革命道路和美国农业革命道路进程以及特点的比较

普鲁士农业革命道路和美国农业革命道路进程以及特点的比较

论文撰写者:10经济学(3)班陈旭

摘要古往今来,世界各国的历史变迁往往伴随着各式各样的革命活动和改革措施的颁布和施行。根据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新制度代替旧制度,新的生产方式取代旧的生产方式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农业的发展历史也不外如此,纵观十八世纪以前的欧洲,封建的农奴制度以及旧式的农业生产方式极大地阻碍了欧洲农业的发展,由于封建剥削的日趋严重,农民生活苦不堪言,亟待社会革命产生新的生产关系来解放封建制度压迫下的广大农民,以及随之衍生的先进农业生产方式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十七世纪由开拓者和冒险家建立的美国也正在落后的奴隶庄园制束缚下挣扎前行,奴隶贸易和封建生产方式严重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内战由此爆发,南北战争的胜利为美国农业发展创造了条件,由政府引导的“西进运动”是美国农业革命的主旋律。“美国式道路”在十八世纪的美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力地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西进运动农业革命普鲁士道路美国式道路

一引言

公元十八世纪的欧洲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大变革给欧洲社会带来的不仅仅有战争和死亡,当然还有变化和进步,大变则大治乃亘古不变的真理。其中,法国拿破仑征服德国之后,为了便于统治,利用武力扫除了许多封建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1848—19世纪70年代,普鲁士农业革命道路取得了全面胜利。1865年,普鲁士有1.3万户大农和101万户小农办完了赎买的手续,变成了他们土地的主人。在其它邦国,农民对地主的封建义务也进行了类似的赎买,到19世纪70年代,农奴制在德国的大部分农村消失了。而同时期的美国已经通过独立战争建立了资本主义政权,时代变革背景下发生了著名的“西进运动”。一些破产农民、失业工人和生活困苦、不堪压迫的人民成群结队地背井离乡,拖家带口向资源丰富土地富饶的西部地区迁徙的西进运动的过程中,通过对西部土著印地安人的屠杀、驱逐和讹诈,攫取到大片土地,由政府以低价大面积出售给移民垦殖,从而使农民的独立经营在西部也得到了普遍的发展,进而产生出大量的资本主义农场。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另一种典型模式——美国式道路,也在独立后的美国取得成功。

二普鲁士道路发展进程以及特点

1 拿破仑战争和拿破仑改革

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革命浪潮席卷整个欧洲。普鲁士联合沙皇俄国、奥地利等国进行武装干涉。

法国革命军在拿破仑指挥下多次击溃普鲁士、奥地利和俄国的联军,并于1803年消灭了德国西南部112个封建邦国。1806年,法军继续向东推进,重创普鲁士军。1807年.拿破仑迫使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1797—1840在位)签订“梯尔西特和约”(Friede von Tilsit),普鲁士失去易北河以西所有领土,井支付巨额战争赔款。

拿破仑征服德国之后,为了便于统治,利用武力扫除许多封建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1)首先废除贵族的特权;

(2)废除农民对地主的徭役和地租义务;

(3)没收和拍卖教会和流亡者土地;推行新的资产阶级民法;

(4)重划各邦的界限,把180个小邦合并成为39个邦,消灭了许多方圆只有数英里的骑士采邑。

2 普鲁士的改革

拿破仑的入侵,也激起了德国的民族意识,普鲁士政府开始自上而下地改革农业中的封建制度,

1807年普鲁士首相斯太因颁布了关于解放农奴人身依附关系、停止徭役的“十月赦令”、“农奴解放令”,开始了德国社会向资本主义的演进。

1811年9月14日颁布《调整法令》第一条中有:“迄今还没有归转农民的自由产业,应按本规定的条件和章程转归农民所有。即农民可以通过赎买来解出封建义务。但赎买的条件很苛刻,农民必须向地主交纳相当于常年地租25倍的赎金才能摆脱封建义务成为自己份地的所有者。

1816年普鲁士政府规定只有至少拥有一辆双套马车,而且两三代以来一直占有份地的农户,才能按1811年9月14日颁布《调整法令》赎买封建义务

1816年—1848年,普鲁士有35万农民通过赎买封建义务,成为份地的所有者。仍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小农户没有能力进行赎买。

3普鲁士式道路的特点

①由贵族地主阶级通过自上而下地实行一系列的农业改革而实现。

②在长达大半个世纪的进程中,农奴制地主庄园演变成资本主义农场,容克地主逐渐资产阶级化,广大农奴则变成贫农和雇工。

③容克地主土地所有制不是一下子被消灭掉,而是慢慢地适应资本主义,因此资本主义长时间保存着半封建的特征。

普鲁士道路是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农奴制残余的基础上,政府通过颁布了一系列法令,规定富裕农民可以交纳赎金免封建义务,成为自己份地的所有者。地主阶级逐渐采用雇佣劳动,按照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组织资本主义农场。从而把封建领主制经济缓慢地转化为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容克地主经济。

三美国式道路的发展进程以及特点

1 美国式道路的形成

(1)自由占地运动——殖民地时期

由于美国在殖民地时期,农业中不存在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因此,资本主义农业能够在没有封建势力严重阻碍的条件下迅速发展。

最初,殖民者妄图在北美13块殖民地上建立封建秩序,但是,大量未开垦的土地存在和劳动力缺乏,使殖民者试图实行严格人身依附关系的奴隶劳动的封建庄园制的梦想破灭,劳动者可轻而易举地逃往未开垦的土地安家落户,不会受人为干扰。

这个发现来源于对一个叫皮尔资本家的考察。皮尔先生非常有远见,他把价值5万英镑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从英国带到新荷兰(澳大利亚)的斯旺河去,并带去了3000名男、女工和童工,企图在那里赚取剩余价值。可是英国工人一到物产丰富、极易谋生的澳大利亚,就纷纷离开了,结果,皮尔先生竟连一个替他铺床或到河边打水的仆人也没有了。

(2)国有土地私有化——独立后(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布,宣布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尽一切可能扩张领土,并把新攫取来的领土一律宣布为国有,是当时世界上拥有国有土地最多的国家。到19世纪60年代初,美国国有土地的面积继续增加,达到10亿多英亩。

从1803年美国政府趁拿破仑忙于应付欧战之机,以每英亩不到3美分的价格,从法国手

中购买了路易斯安那,使领土扩大了一倍有余。到1867年购买阿拉斯加地区,在短短的几十年间,美国的领土从230万平方公里迅速增加到930万平方公里,而付出的代价累计只有5,555万美元。

(3)美国农业资本主义化

①有偿分配国有土地与农业资本主义产生

②无偿分配国有土地与小农土地所有制

③小农转变为农场主和雇佣劳动者三个阶段。

(4)雇佣制大农场

小农经济本身是不稳定的,在经历大生产排挤小生产、兼并、破产之后,土地集中的趋势日益加剧。土地集中的结果,一方面是大农场数目增加,一方面是小农迅速地失去土地沦为佃农和农业工人。

1860-1916年间,美国农场的数量从204多万个增加到近640万个。在同一时期农场总面积从4.07亿亩增加到18.79亿亩。出现了一些大型农场。1880年拥有1000英亩以上的农户2900个,到1900年,拥有1000英亩以上的农户增加到5万多个,占农户总数0.80%,拥有1.67亿英亩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9%。全国农业雇佣工人1900年达到200万人。

2 美国式农业道路的特点

与普鲁士式道路相对。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废除封建制生产关系,建立农民个体经济,然后通过小农经济的两极分化而自发产生出资本主义农业的道路。主经济已不存在,农民在普遍建立小农经济的基础上,通过自由竞争和分化,产生雇佣制的大农场。

四普鲁士农业道路和美国式农业道路的比较

1相同点:

(1)都是利用政治力量进行的改革

普鲁士——是国家与地主阶级联手用暴力掠夺农民来完成“地主资本主义”发展。

美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废除封建制生产关系,建立土地国有制

(2)通过小农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分化→资本主义农业

2 区别

(1)美国式道路的土地国有化特征,普鲁士道路的土地权贵私有化特征。

(2)普鲁士道路是在私有化的基础上把农奴主-地主经济容克-资产级经济美国式道路”是通过国有土地私有化→小自耕农经济的普遍出现→资本主义雇佣

制农场

(3)普鲁士道路——改良主义的道路、不彻底

美国式道路——革命道路、彻底

(4)普鲁士道路——缓慢

美国式道路——迅速

五.从两种革命道路比较中所获得的感悟

通过对两种革命道路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在两种不同的政治环境下发生的土地革命都毫无二致地体现了政治力量对于农业生产关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进而反观中国的农业改革道路,无论是解放前的土改还是解放后的农业合作社以及延续至今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无不体现了政治力量甚至是军事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农业生产关系改革的决定作用。所以无论是农业还是其他产业生产关系的改革往往都会掺杂很多政治军事以及经济因素,也正是如此,很多的改革都会存在不彻底性,以至于为以后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改善留下遗毒。

而生产关系的改革对原有利益所有者的既得利益造成的损害也正是诸多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的改革总是面临重重困难的原因。所以,如果没有有力的政治武器作为矛,也就很难攻破旧有秩序外表坚固内里损腐的盾壳,柔性的改革措施和手段往往没有足够的冲击力对旧有的秩序造成有力打击。因此我们得出这样的简单结论:没有政治或者军事力量作为支撑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改革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浅谈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理解

浅谈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理解 我们知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20世纪继俄国十月革命社会主义以后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历史事件,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 然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诞生源于中国共产党人数十年来对于中国前路的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自创立到1926年前后,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包括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以及关于统一战线、工农联盟、无产阶级领导权等思想。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其条件,总结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提出中国革命应当先占乡村、后取城市的战略,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点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民主革命道路理论初步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经过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失败,也经过了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遵义会议以后,中国民主革命开始再次走向新的胜利,党对中国革命的认识逐步成熟。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多方面得到展开,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抗日战争胜利后,围绕着在中国需要建立一个什么样国家的问题,代表中国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同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利益的共产党展开了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战略决战,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进行了激烈的较量。这场较量以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而告结束。党和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新的经验,提出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以及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土改总路线,提出了"两个务必"以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新中

美国农业概况-精选.doc

美国农业概况 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北邻加拿大,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湾。本土介于北纬30490 之间。国土面积937 万平方公里。1994 年全国总人口 2.6 亿,占世界人口的 4.63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7.7 人。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之,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5%以上,因此农村就更显得地广人稀。美国的务农人口在1870 年占52%,1910 年为32%,1994 年已经下降到了2%。 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本土为北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佛罗里达南端属热带气候,阿拉斯加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夏威夷则是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国 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年降雨量为760 毫米。土地、草原和森林资源 的拥有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土质肥沃,海拔500 米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美国的耕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0%,为18817 万公顷,人均接近0.8 公顷。美国还有永久性草地 2.4 亿公顷,森林和林地 2.65 亿公顷。美国农业也有些不利的条件,如山脉多是南北走向,北方的寒流可以长驱直入,影响南部地区作物的 生长。美国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与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驰名于世,其总面积有24.5 平方公里。 1. 种植业 在很长段时期,美国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从80 年代初期起,其粮 食产量被我国超过,从而退居为世界第二大产粮国。1994 年,美国的谷物总产量为 3.57 亿万吨,人均占有量1370 公斤,名列世界第。美国拥有巨大的粮食储备,谷物的结转库存 占世界第,近年来大致接近世界库存总量的V3。大米从 1.8 %下降到 1.6 %;另外,大豆从64%下降到51%。 美国种植业主要靠几个重要的种植带。下面是几个最重要的农业种植带的情况简介。 (1)东北部和“新英格兰”的牧草和乳牛带。这个农业带是指西弗吉尼亚以东的州,共计 12 个。这个地区的特点是雨量充足,但是气温较低,土壤也欠肥沃,比较适合于青贮玉米 和牧草的生长。本地区的个优势是消费市场集中,拥有美国工业最为集中的大城市群,因此有利于奶牛业的发展。本地区的马铃薯、苹果、葡萄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的位置。 (2)中北部玉米带。美国农业分区中所指的“中北部”是指大湖区附近的8 个州,东起俄 亥俄州、密执安州,西北到明尼苏达州,西南到密苏里州。这是美国最著名的作物生产带,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区,因此有“玉米带”之称。这8 个州大豆、小麦的生产在美国也占有重要地位,大豆农场占全国总数的54%。1994 年,衣阿华和伊利诺两州的玉米产 量分别为4902 万吨和4536 万吨,占全美产量的36.8 %。玉米生产比较重要的州还有内布 拉斯加。1975 年以来,美国的玉米面积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产量增加了3/4;在这20 年里,单产从每公顷5460 公斤上升到8830 公斤。美国的玉米产量占全部粗粮的90%,每年产值达220 亿美元。 (3)大平原小麦带。位于美国中部和北部地区,北从与加拿大接攘的北达科他州、蒙大拿 州往南直到俄克拉荷马州以及得克萨斯州的北部,共9 个州。这是个海拔500 米以下的高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通称“大平原”。这个地区的小麦播种面积通常占全国的70%,但近年来其比重有所下降。北部冬季寒冷而漫长,只宜春小麦生长,北达科他州及其邻近的 3 个州所产的硬粒红春小麦占全部小麦产量的24%,其蛋白质含量高达12%-18%。硬粒红冬小麦主产于堪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和得克萨斯州的北部,占全部产量的41%,其蛋 白质含量在9%-14%之间。 (4)南部棉花带。传统的棉区东起大西洋沿岸,西至得克萨斯州东部。二次大战以后,棉 花生产逐步向西发展。这里所说的棉花带位于平原地区,主要有在北纬36 以南、密西西比

第三次农业革命

第三次农业革命 新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农业。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这场革命可以被称为第一次农业革命。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观察和熟悉了某些植物的生长规律,慢慢懂得了如何栽培农作物。世界各地区的人民,在采集经济的基础上,积累了经验,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农业。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差异,农业出现的时间很不一致,大约为从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积累和进步,地球上人口数量越来越大,人类开始使用工具、运用科技开始了第二次农业革命。这一次农业革命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逐步发展的,这使得农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投入农业的人力大大减少,使得农业可以支撑起人类数量的急剧膨胀。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已经完成,绝大部分的人口生活在了现代都市中,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弊端也开始越来越凸显。现代农业已经不再是原始时期伐木毁林的水平,未来农业的走势将决定未来人类的生存方式。所以如何改进传统农业、增加食品生产成为一个摆在人类面前的重要议题。在现今的技术水平下,要满足70亿人的粮食需求,我们需要像南美那样大面积的耕地。到了2050年,地球上将会增加30亿人,那时,我们又将需要另外的一块像巴西那样大的土地

来满足人类的粮食需要。可是我们不可能拥有那么多的耕地。现在地球上的可耕地已经有80%被人类使用,而人类的农业行为是伴随着巨大的代价的。我们用尽了70%的淡水资源以及20%的化石燃料来生产作物。此外,我们还大量的使用化肥、杀虫剂以及除草剂,其直接后果是土壤本身的肥料随径流而流失,并因此而产生了许多的不可耕地。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灭杀了原先生长在那些地方的植被,这也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为何新奥尔良地区在过去短短的几十年之内会三次遭遇“千年一遇”的洪灾。 当传统的土地已经难以挖掘更多潜力时,人们不由得将目光对准了空中。有科学家提出,可以将庄稼种到空中去——建造摩天大楼,令其变身为垂直农场。 第三次农业革命--垂直农业概念是有哥伦比亚大学的迪克森·戴斯珀米尔教授提出的,并在2009年TED大会时发表演讲,阐述了“垂直农业”的概念。戴斯珀米尔提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构想,“假如我们可以实现无土栽培呢?”。我们现在其实已经懂得这样的技术,那就是应用溶液培养法、气栽法以及滴灌技术。在二战的时候,我们就是用这样的办法在南太平洋种植作物的。可是,打那以后我们似乎忽然间完全忘记了这一技术。戴斯珀米尔希望能够投资2亿美元,建造一座30层楼高的摩天大楼,种植和饲养足够5万人食用

美国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美国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美国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班级: 姓名: 摘要:本文对美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行了研究,综述了美国在农业发展方面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美国农业发展的经验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业经济 Abstract:This paper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of the American agriculture,review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Based on this, analyse the reference of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Keyword:Agricultural economy

目录 一、美国农业经济发展概况 (4) 二、美国农业经济发展特点 (4) (一)完备的农业教育体系 (5) (二)健全的农业科研与推广体系 (5) (三)完善的农业支持服务体系 (6) (四)规范的农场管理 (6) (五)成熟的市场机制 (7) 1、土地资源的市场化 (7) 2、劳动力资源的市场化 (7) 3、生产资料和工具的市场化 (7) 4、农产品销售的市场化 (8) 三、美国农业经济发展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8) (一)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8) 1、农业问题 (8) 2、农村问题 (9) 3、农民问题 (9) (二)启示 (9)

一、美国农业经济发展概况 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北邻加拿大,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湾。本土介于北纬30490之间。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1994年全国总人口2.6亿,占世界人口的4.6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7.7人。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5%以上,因此农村就更显得地广人稀。美国的务农人口在1870年占52%,1910年为32%,1994年已经下降到了2%。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劳动生产率、国民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长期高居世界首位。本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达到了1795美元(1967年不变价格),1993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24740美元。 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本土为北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佛罗里达南端属热带气候,阿拉斯加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夏威夷则是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国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年降雨量为760毫米。土地、草原和森林资源的拥有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土质肥沃,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美国的耕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0%,为18817万公顷,人均接近0.8公顷。美国还有永久性草地2.4亿公顷,森林和林地2.65亿公顷。美国农业也有些不利的条件,如山脉多是南北走向,北方的寒流可以长驱直入,影响南部地区作物的生长。美国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与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驰名于世,其总面积有24.5平方公里。 二、美国农业经济发展特点 美国自独立以来,短短200多年,把一个原来落后的农业国建成了世界上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1870年,美国农业人口比重为52%,1910年降为32%,1990年降至2%,现在的美国农业人口约占美国总人口的1.8%。美国农业生产效率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1个美国农民可以养活98个本国人和34个其他国家的人。

美国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

美国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 美国是当今世界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20世纪40年代后,美国农业已实现了机械化、现代化,创造了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美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务农人口占2%,但农业及其为农业服务的相关产业所创造的产值占美国GDP的17%,一个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可供养的人数达到125人。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和出口国,粮食年产量超过3亿吨,其中玉米占2亿吨,小麦6000万吨~7000万吨,大豆年产5000万吨~6000万吨,猪、牛、羊等畜产品产量约两千万吨。每年出口的农牧产品价值300多亿美元,其中粮食约占世界粮食市场的40%~50%。作为典型的现代化农业美国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是: 一、更注重农业立法 1776年美国独立后,农业立法工作开始提上议事日程。美国农业立法史几乎同美国历史一样长。建国初期,美国制定了有关旨在出售和开发土地的法律,不仅为政府提供了大量的财源,而且促进了美国西部农业的开发。1862年美国国会颁布《摩里尔赠地学院法》,由国家划出大片土地,在每个州各建立一所赠地学院,为农村培养农业和农机专门人才。1887年颁布《汉奇农业试验站法》,规定在赠地大学建立试验站,开展农业科研。1925年颁布《帕内尔法》规定增加联邦对州农业试验站的拨款,并扩大试验站的研究领域。1933年颁布《农业调整法》,确定了土地休耕制度和以农产品价格支持计划为中心的农业保护政策。 1995年WTO农业协定开始实施后,美国也开始调整国内农业政策法规,这主要体现在1996年农业法中,该法放弃了60多年来政府的价格和收入支持政策,将农业的国内价格支持转变为对农民的直接固定收入支持。2002年,美国新的农业法《2002年农业安全与农村投资法案》,其主要内容就是维持对农业的大力补贴,加大农业产品和价格的补贴。 总之,美国的农业法对于促进农业产品市场机制,保护美国农业,使农业走向法制化道路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二、更注重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 美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健全,形成了教育、研究、推广“三位一体”的推广网络,是美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经验。农业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是美国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 美国的农业推广以州立大学为核心,实行教育、科研、推广紧密结合,这种形式是依据美国的《摩里尔赠地学院法》、《汉奇农业试验站法》、《史密斯,里沃,合作推广法》三部法律规定逐步形成的,三个法案是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农业发展需要提出的,它奠定了美国农业发展的基础。农业推广以州立大学为中心虽然有其历史特殊性,但创造的教学、科研、推广紧密结合的成功经验,则有普遍意义。这个推广体系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州立大学设立农业推广站和农业实验站,在各县设立县级农业推广站。广泛的推广内容。美国的农业推广涉及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农业和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等。有科学的推广方式。利用各种传媒直接传播农业技术;接受电话咨询和访问农户;建立专家推广队伍,研究解决直接来自于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发展等各方面问题。 三、更注重农业高强度投入

美国农业概况及其特点修订稿

美国农业概况及其特点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美国农业概况及其特点 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北邻加拿大,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湾。本土介于北纬30-49度之间。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总计为亿,其中白人约占84 %,黑人约占13 %,亚裔 % ,华人约160多万,多已入美国籍。通用英语。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5 %以上,因此农村就更显得地广人稀。美国的务农人口在1870年占52 %,1910年为32 %,2001年已经下降到了%。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劳动生产率、国民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长期高居世界首位。本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达到了1795美元(1967年不变价格),200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 .62万美元。 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本土为北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佛罗里达南端属热带气候,阿拉斯加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夏威夷则是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国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年降雨量为760毫米。土地、草原和森林资源的拥有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土质肥沃,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 %,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2000年美国农业用地为亿公顷,其中耕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

的19 %,为亿公顷,人均为公顷。美国还有永久性草地亿公顷,森林和林地亿公顷。美国农业也有些不利的条件,如山脉多是南北走向,北方的寒流可以长驱直入,影响南部地区作物的生长。美国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与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驰名于世,其总面积有平方公里。 美国农业有以下特点: 1.“以农立国”的传统美国虽然作为移民国家,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是由于有着“以农立国”的传统,历来注重农业科技的应用,又依仗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农业一直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但政府对农业采取了支持和保护的政策,这使美国农业在世界上依然具有最大的竞争力。 2.以高度商业化的家庭农场为基础美国1826年制定了“宅地法”,奠定了家庭农场的基础。小型家庭农场(销售额小于25万美元)分5类:(1)资源有限型农场,(2)退休休闲型农场,(3)居住生活型农场,(4)低销售额的耕种型农场,(5)高销售额的耕种型农场。大型农场分3类:(1)大型家庭农场,(2)超大型家庭农场,(3)非家庭农场。小型农场的数量超过90%,占整个农业资产的70%。美国有204万个农场,其平均规模为公顷;农业劳动力有200多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2 %左右。现在“公司农场”的数量在不断上升,大约有7万多个,虽然数量不大,但其面积和销售额在美国农场中所占的比例却较大。但是,公司农场的基

农业资本主义演进的_英国式道路_及其新发展_张新光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6期马克思和列宁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如何占领农村这一重大历史变革过程时,分别把三种不同的农业资本主义演进形式称之为“英国式道路”、“美国式道路”和“普鲁士式道路”。但长期以来,理论界和学术界不断地对由大土地所有者、租佃资本家、农业雇佣工人构成的英国式“资本主义雇佣制大农场”的普世价值提出质疑,进而否定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科学性和普适性。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德国和俄国社会民主党内部就曾有人提出:“用不着有丝毫怀疑,农业的每一部门在中小生产内就如同在大生产内一样可以同样合理地经营,而且甚至和工业的发展相反,农业中集约耕作就使小经营较大经营有极大的优越性。……在农业的发展中并没有走向大生产的倾向,恰恰相反,在农业发展的范围以内,大生产并不常是较高的生 产形式。”[1](p14) 他们由此认定: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积累 规律的理论“对于工业的发展是毫无疑义的,但对于农业的发展就不然”。[1](p15)这场争论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西方经济史学界展开了两次国际性的学 术大讨论,被称之为“布伦纳辩论”。[2](p47-63)我国也有不少 学者认为:“英国式道路是以圈地为主要形式,以暴力手段剥夺农民为主要特征。它不顾以往的成规而牺牲自耕农的利益,甚至超越自由农民的土地占有制而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势必伴随着大批农民被排挤、被驱逐的暴力史和农民日益走向贫困化的血泪史。” [3] 其实,这种认识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农业资本主 义发展规律的科学论述,也不符合当代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事实。本文试图重新认识和把握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英国式道路”的实质内涵及其新的变化, [摘要]改造小农经济是世界各国在转型期共同面对的一个实践难题。英国作为世界上最早确立农业 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行国,自耕农的消亡是一个受到多种综合因素作用的经济淘汰和转化过程,除了圈地运动之外,囤购土地、国家立法、对外战争、大工业的冲击、人口结构以及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等因素也都产生过重要影响。英国农业革命的成功得益于土地所有权的重大变革,“圈地运动”的实质是把分散的地块合并起来,并把公有的田地分为彼此完全独立的密集大地产,而以资本主义雇佣制大农场为主要特征的“英国式道路”则是通过资本的集中进行的。当代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是自营农场占主导地位,农业的资本化、企业化经营势必造成大农场排挤小农场的现象,农业资本参与利润率平均化的规律与国家保护农业政策是并行不悖的。[关键词]农业资本主义;英国式道路;小农制;现代农业;雇佣制大农场;自营农场[中图分类号]D0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79(2008)06-0075-04 (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科学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张新光 收稿日期:2008-07-05 作者简介:张新光(1964-),男,河南邓州人,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资 本论》和“三农”问题研究。 农业资本主义演进的“英国式道路”及其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选择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选择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主的人民民主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一、历史条件 1、国际环境 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世界已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 2、经济条件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欧美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互相厮杀无暇顾及中国,且欧战各国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3、政治条件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及欧战结束后的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到了五四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4、思想条件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民主主义思想的深入;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深入传播。 二、指导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地回答了中国革命的性质问题,以独创性的内容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三、革命历程

1、第一阶段(1919~1927)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并直接促成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拥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此后,中国共产党不断发起工人暴动,反抗北洋政府统治。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国民党与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促成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1927年,在国民党右派的破坏和中共内部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下,接连出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宣告失败。 2、第二阶段(1927~1937) 这一阶段被称为“土地革命”时期。由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开始,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打响了武装反抗反动派的第一枪。1933年由于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影响,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开始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1936年三大主力会师陕北,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结局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3、第三阶段(1937~1945) 这一阶段被称为“抗日战争”时期。以“七七事变”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艰苦卓绝的八年全面抗战时期。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代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4、第四阶段(1945~1949) 这一阶段被称为“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共进行重庆谈判,签订关于和平建国问题的协定。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内战。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解放战争最终获得胜利。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四、革命性质 无产阶级领导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无产阶级将“三民主义”取代的革命斗争,也是中国社会制度进步的象征。 五、革命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其中,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是最主要的革命对象。官僚资本指四大家族及军阀控制的资本。

美国农业概况

美国农业概况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美国农业概况 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北邻加拿大,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湾。本土介于北纬30490之间。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1994年全国总人口亿,占世界人口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人。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5%以上,因此农村就更显得地广人稀。美国的务农人口在1870年占52%,1910年为32%,1994年已经下降到了2%。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劳动生产率、国民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长期高居世界首位。本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达到了1795美元(1967年不变价格),1993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24740美元。 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本土为北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佛罗里达南端属热带气候,阿拉斯加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夏威夷则是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国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年降雨量为760毫米。土地、草原和森林资源的拥有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土质肥沃,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美国的耕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0%,为18817万公顷,人均接近公顷。美国还有永久性草地亿公顷,森林和林地亿公顷。美国农业也有些不利的条件,如山脉多是南北走向,北方的寒流可以长驱直入,影响南部地区作物的生长。美国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与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驰名于世,其总面积有平方公里。

一、农业发展的特点 1.“以农立国” 有悠久历史和传统美国作为移民国家,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其农业部在比62年成立的时候,就在其部徽上写着,“农业是制造业和商业的基础”。美国方面依仗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另方面注重农业科技的作用,农业直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但政府对农业采取了支持和保护的政策,使农业成为美国在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 2.以高度商业化的家庭农场为基础美国1826年制定了“宅地法”,奠定了家庭农场的基础。1994年,美国有204万个农场,其平均规模为公顷;农业劳动力有252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2%。现在“公司农场”的数量在不断上升,大约有7万个,所占农地的面积和销售额都占有较大的比重。但是,公司农场的基础仍然是家庭农场。美国农业是高度商业化的农业,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很大。其粮食生产能力超过了亿吨,但由于生产过剩,政府实行限产措施(根据政府与农场主签订的合同,1995年休耕农田的总面积为1474万公顷),加上天气的影响,有的年景不足3亿吨。 3.农业专业化程度很高美国形成了些着名的生产带,如玉米带、小麦带、棉花带等。早在1914年,美国农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种植专业化,这种格局保持至今。这种区域分工使美国各个地区能充分地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通畅的水陆运输网的建立更进步促进了区域分工专业化生产,而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也有力地推动了附近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实践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选择

实践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选择; 一.中国近代基本国情 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其中有几个关键点: 1840年鸦片战争和其后的《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点。 1856年开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随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快了中国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演进的历史进程。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和随后的《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次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 (2)在这一屈辱的历史过程之中,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野蛮的武力侵略和战争威胁,强迫中国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两方面的变化: 一方面,随着外国列强侵略的一步步加深,中国由一个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变成一个形式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另一方面,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重大的解体作用,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发展,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为有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3)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形态。它的主要社会特点是: 第一,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是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 第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的、文化的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是,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是很软弱的,它的大部分是对于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的。 第三,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在沦陷区,则是日本帝国主义及其傀儡的统治。 第四,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的力量。在沦陷区,则一切被日本帝国主义所独占。 第五,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和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毛概2018版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1)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历史产物。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革命时代。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 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2)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与传播; 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 了思想理论条件。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5)毛泽东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个人因素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必不可少的主观 条件。 ●如何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理论观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 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 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 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它们有 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 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如何科学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章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一、1948 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 容,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 命。 (2)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 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3)由于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 妥协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新民主 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必须由无产阶级充当领导者。 (4)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只有在其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30题+4题(带答案)

第五章中国革命新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 1.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形式上完成统一的标志是()。 A.1927年七一五政变 B.宁汉合流 C.国民大会召开 D.东北易帜 2.1928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其性质是()。 A.地主阶级政权 B.官僚资产阶级政权 C.资产阶级政权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 3.与孙中山领导的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相比北伐战争的一个显着特点是()。 A.依靠“新军”反对北洋军阀 B.依靠革命武装反对北洋军阀 C.依靠会党反对北洋军阀 D.依靠地方军阀反对北洋军阀 4.官僚资本开始在国民经济中占统治地位是在()。 A.洋务运动期间 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5.官僚资本的根本特征是()。 A.凭借国家权力实行强制掠夺 B.通过币制改革控制金融 C.在工业领域实行垄断 D.推行商业专卖政策以获取巨额利润断的有决定意义的步骤是()。 6.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一个纲领,它使北洋政府时期在形式上存在的议会制度被彻底废除了。这个纲领是()。 A.《宪政纲领》 B.《训政纲领》 C.《建国大纲》 D.《军政纲领》 7.“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是毛泽东在( )中提出的。 A.《井冈山的斗争》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反对本本主义》 D.《实践论》 8.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 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是土地革命战争开始的标志 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9.1927年8月7日的八七会议在选出了以()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A.毛泽东 B.周恩来 C.瞿秋白 D.陈独秀 10.八七会议前后中共发动的几次大规模武装起义均以夺取大城市为目标这种情况表明()。 A.我党在城市拥有相对强大的革命力量 B.敌人在某些大城市力量不足 C.我党的革命道路脱离实际 D.我党尚未充分认识到农民是革命的动力 11.“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幕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毛泽东1927年一首词这首词赞颂的是()。 A.上海工人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1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得出的深刻教训是()。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必须建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必须建立新型的人民军队 D.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13.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都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这两次错误路线产生的根源在于()。 A.共产国际错误指导 B.错误领导人排挤毛泽东 C.中共处于幼年时期理论思想尚不成熟 D.国民党分化破坏活动 14.1927年下半年中国革命呈现出的根本趋势是()。 A.中共的工作重心开始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B.中共发动武装起义夺取城市 C.中共发动了一系列罢工反对国民党统治 D.中共党内出现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 15.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主要取决于()。 A.中国农民人口多 B.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势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D.敌人在农村力量薄弱 16.下列毛泽东的著作中主要论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 A.《井冈山的斗争》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论持久战》 D.《论联合政府》 17.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土地法是()。

美国化肥使用概况

万方数据

2003正 第18卷第6期汤炎等美国化肥使用概况’73’ 磷的一个重要来源。美国的钾肥主要成分为氯化钾,硫酸钾仅用于忌氯植物。美国钾肥主要出产在新墨西哥州,现在90%的钾肥从加拿大进口oo。 复混肥在美国市场占有重要的地位。针对不同种类的作物,有不同配比的复混肥,如聚磷酸铵常与含氮溶液及氯化钾制氮磷钾复合肥料,微量元素与大量元素制成复混肥,便于机械化均匀施用。然而,总的来说,美国土壤肥力近年来一直在上升,在很多情况下,只需施用单一肥料,即可满足生产需要。单一肥料的施用量依然大于复混肥的施用量“j。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化肥用量快速增长,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肥料市场趋于稳定,每年的用量变幅在2%~3%(见图1)。近年来,氮肥的使用量仍在增加,磷肥和钾肥的施用量稍有下降。1999年的肥料施用总量按实物计达到4860万t口]。 图1美国历年肥料施用量 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一,1998~1999年度,农作物的施肥量占该年度肥料施用量的71.5%。四大农作物玉米、小麦、大豆和棉花的化肥施用量占农作物施肥量的9】%,其中,玉米占了57%。1999年主要作物的平均施肥量中,玉米的氮肥使用量远远超过其它作物,玉米、大豆和棉花的磷肥施用量较高。大豆施钾肥的比例最高,其次为玉米(见图2)。 图2主要作精1998一1999年度的施肥量 2施肥技术 刹土施肥是目前推荐肥料施用量的流行方法。美国几乎每个州立大学都设有一个土壤分析实验 室,其主要目的是为农民施肥提供依据。除此以外,很多商业分析实验室也提供类似的服务。据统计“3,美国每年土壤分析样品的分析量近250万个‘。。 土壤氮素的测定主要有2种方法:(1)无机氮测定;(2)土壤有效氮指数。前者为最常用的方法,通常是测定土壤中的硝态氨,后者只在某些地区用于预测土壤氨的矿化潜力。目前,41个大学土壤实验室提供硝态氨常规测定,12种不同离子强度溶液被用作提取剂,其中,KCI、水和CaSO。为各州最广泛使用的3种提取剂。硝态氮的测定今后将变得更为重要,除为了提高氮肥利用率,很大程度上在于其涉及到水的质量问题。 磷素的测定,尽管各大学使用的提取剂种类繁多,但中西部主要使用BrayP1法,东南部多使用Mehlich1法,而西部主要是Olsen法。近年来,Mehlich3法由于能同时提取多种元素,结合ICP多元素同步分析,节省了工作量,逐步流行起来。 钾素的测定中,交换性钾测定是经典的方法。然而,其它的提取剂也在使用。有些州为了简化提取测定,使用了提取磷的方法提取钾。目前,11所州立大学分析实验室中使用的提取剂中,9种可同时用来提取磷。 微量元素测定中,多元素的提取剂已广泛为人们接受。上述的Mehlich3法可用于酸性和中性土壤上。应用于pH值高的土壤DTPA—AB法也开始受到重视。另外,植株分析仍被用于微量元素的诊断。 各州及美国农业部的农业科研机构积累了大量的关于不同地区和作物,不同肥料使用方法的资料,这给农业推广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州的推,。中心到地区和县的推广站,建立了完整的土壤肥料服务系统,最新的研究成果,能很快传达到农场主手中,农场主主要根据推广部门的建议决定施肥的刚问和用量。 机械化施肥是美国肥料施用的特点。常用的方法是撒施。采用下落式施肥机、旋转盘施肥机和液体施肥机等。撒施的肥料通过耕作拌入土壤耕层,有时肥料留在土壤表面,通过雨水或灌溉水渗人土壤。撒施的方法在大面积上施用大量肥料时最经济,尽管在某些情况下会造成氮素损失,但仍乐于为农场主所采用。氮肥常使用液体形式与其它肥料或化学制品同时喷施。有灌溉的地方,液体肥料常随灌溉水施用,称为灌溉施肥。条播作物,基肥常施在行间。液体肥料常结台特殊器械注射至土壤lo~30CIil深 处,研究工作表明这种方法能减少氮素损失和提高 万方数据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 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国内阶级关系发生变化,这主要是指()。 A.国共对峙取代了南北对峙 B.国民党新军阀统治取代了北洋军阀统治 C.民族资产阶级成为革命的对象 D.封建军阀已经被打倒 2.“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总暴动……工人阶级应时刻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上述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决议表明()。 A.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 B.中国共产党正式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C.中国共产党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 D.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基础发生了根本变化 3.1927年南昌起义的最大意义在于()。 A.开始与国民党反动派武装对抗 B.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 D.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4.较之南昌起义,1927年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最明显的特征是()。 A.不再用国民革命军的名义,而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B.不以攻打中心城市为目标,而以建立农村根据地为目标 C.不仅是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而且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D.不再由国共两党合作领导,而是由共产党独立领导 5.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最重要的意义是()。 A.打响了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B.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C.中共开始有了独立武装力量 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6.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得出的深刻教训是()。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必须建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必须建立新型的人民军队 D.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7.下列事件中,没有共产国际代表直接参与的是()。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C.南昌起义 D.广州起义 8.八七会议前后,中共发动的几次大规模武装起义均以夺取大城市为目标,这种情况表明()。 A.我党在城市拥有相对强大的革命力量 B.敌人在某些大城市力量不足 C.我党的革命道路脱离实际 D.我党尚未充分认识到农民是革命的动力 9.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 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D.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开始标志 10.1927年下半年,中国革命呈现出的根本趋势是()。 A.中共的工作重心开始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B.中共发动武装起义夺取城市 C.中共发动了一系列罢工,反对国民党统治 D.中共党内出现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 1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主要取决于()。 A.中国农民人口多 B.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势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D.敌人在农村力量薄弱 1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