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

马彦锴

地形:景洪市在横断山系纵谷区南端,地处澜沧江大断裂带两侧,具山原地形,北高南低,两侧高,中部低,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最高海拔2196.8米,最低海拔485米。市府所在地海拔552.7米。

水系:境内江河共71条,属澜沧江水系,澜沧江从西北部思茅市入景洪,从市境东南经勐腊流入缅甸,市内流程150公里。全市水资源拥有量为33.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0.25亿立方米。

气候:属北热带和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干湿季分明,兼有大陆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优点而无其缺点,日温差大,年温差小,静风少寒,基本无霜。年平均气温在18.6°----21.9°之间。全年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年平时日照1800---2300小时,太阳辐射总量120----136千卡/年,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86之间。风向多为东南风和西南风,年平均风速0.5--1.5米/秒,静风频率71%。

土壤:在热带、亚热带生物气候和不同地形的条件下,土壤的发育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区域性特性。共有6个土类、13个亚类、36个土属、65个土种。以赤红壤、砖红壤为主,土层深厚,自然肥力高。是全国第二大黑土区,已利用土地面积956.94万亩,占总面积的92.9%。

自然资源:西双版纳有高等植物5000余种,陆生脊椎动物500多种,绝大部分在景洪有分布。是著名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有动物1861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1种。有高等植物3890种,珍贵树种340种。珍贵植物有云南石梓、羯布罗香,山桂花、黑黄檀、红椿、铁力木、美登木、普文楠等。珍稀动物有亚洲象、印支虎、印度野牛、恒沙猴、犀鸟、绿孔雀、原鸡等。水资源也很丰富,主要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191.1万千瓦。

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市境内有3片,共计13.03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0%。

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与泰国、越南近邻,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国境线长966公里。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澜沧江纵贯南北,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老、泰、柬、越5国后汇入太平洋,誉称为"东方多瑙河"。因此,西双版纳既是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西双版纳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和11个国营农场,总人口近84万人。这里聚居着傣、哈尼、拉祜、布朗、基诺等13个少数民族,占全州人口的74%。长期以来,他们就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为开发祖国的疆土,缔造祖国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西双版纳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沿,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阳光充足,湿润多雨,是地球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唯一的一块绿州,是中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地区,也是当今地球上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被誉为地球的一大自然奇观。境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60万亩,至今仍有70万亩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在这块土地上生长着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约5000种,占全国的1/6;栖息着539种陆栖脊椎动物,占全国的75%;鸟类429种,占全国的36%;两栖动物47种,爬行动物68种,占全国的20%以上;鱼类100种。其中亚州象、兀鹰、白腹黑啄木鸟、印支虎属世界性保护动物。所以西双版纳在国内外享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药物王国"的美誉。1986年成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3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接纳为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1995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个自然生态平衡的生态州。

饮食文化

云南傣族有108.47万人(1996年统计),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和孟连傣族拉祜族自治县,同源于古代的“百越”。

远古傣族的先民就生息在云南、广西的大部分地区。傣族地区山川秀丽,资源丰富,到处是绮丽迷人的热带致和亚热带风光,茂密的原始森林分布广泛,是天然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珍禽异兽繁多。

在江河之畔,有许多富饶美丽的坝子,傣族人民世代聚居在这里。村寨临江河湖畔,翠竹成林,景色清幽,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全年无四季之分,只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宜于种植水稻和多种经济作物。傣族是最早栽培稻谷和最早进行犁耕的民族,西双版纳有“滇南谷仓”的美称。“芒市谷子遮放米”也为云南人民所称誉。傣族人民在优越的自然环境中,以特有的原料形成了风味独特的傣味。其烹调技法受佛教寺院菜和汉族菜肴的影响较深,制作方法亦趋于成熟。主食以大米为主,喜食酸、辣、麻及烘烤食品,嗜酒。喜嚼槟榔。

云南的傣族虽有居住内地和边疆之别,水傣、旱傣之分,但在饮食习俗方面却大同小异,都喜食糯米饭,与他们世代沿袭的生产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关。因为他们经常到远离村寨的野外从事劳动,回来吃饭不便,常在野外就餐。另外,他们吃饭不善于用筷子,而惯于用手捏饭吃。因此糯米饭正适合于他们的要求。与野外就餐应运而生的菜肴,如酸肉、烧鸡、喃咪、青苔松、干鳝鱼、竹筒饭等,可以在家做好或野外生火不用锅便可制作,佐餐十分方便。又由于常吃糯食,不易消化,吃酸性食物能助消化,难怪其他族称他们为“酸傣族”。傣族人认为,糯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昧。他们在远古年代就学会了水碓舂米。由于与居住的环境有关,傣族人食蚂蚁、蜂蛹、酸笋、火雀和腥味食品(如鱼、鳝鱼、螺、青苔、牛肉),反映了他们适应环境就地取材的聪明才智。

饮食以大米为主,德宏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爱食糯米。喜酸味及烘烤水产食品,嗜酒,喜嚼摈榔。

到过西双版纳的人,如果只迷恋于那旖旎的热带风光,却没有去品尝一桌傣家风味的宴席,还算不上领略了孔雀之乡的美丽风情,谙熟了傣族文化独一的特色。

到了黎明之城允景洪,沿油棕成盖的大道转向去曼听公园的路,在曼景兰一带,装饰别致的竹楼式餐厅一座接一座。楼上楼下,面带微笑,绰约多姿的小卜少,正恭候着您的到来。

入乡随俗。当你步上竹楼,殷勤的小卜少便端来一盆清凉洁净的水,让你先把手洗净——别以为这是一般的饭前洗手的卫生习惯,到吃饭的时候,非刚洗过的手是不能抓饭的。傣家人多傍水而居,喜欢干净,因此,对水有一种虔敬的感情,一年一度的新年被称为“泼水节”就是绝好的例证。也许是当地水土的关系,你洗过的手还有一股幽微的香气呢!落座后,小卜少又款款地送上一杯糯米香茶。版纳本是我国一大茶园,茶叶片大而味醇,再加进几片酥香的糯米茶叶,更是清香醇甜。这傣茶,包含了傣家人特有的神韵——清雅、随和、洁身自好而又彬彬有礼……

停杯举箸,面对满桌佳肴,竟有无从下手之感。桌上有鱼肉而不觉荤腥,有鸡鸭而不见油腻,有冷盘而不见寒气,有热菜又不觉烫口,有红绿却不显浓烈。真可谓叹为观止,众家全无,一家独有,表现出傣家人那种诚实而又灵巧、富厚而又洒脱,勤奋而又聪睿的风格。你若是一位营养学家,定会断言:“这是最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多维生素食品。”你若是一位画家定会称赞:“这是极富现代气息的色彩和线条。”你若是一位民俗学者,定会引起考据的兴趣:“香茅草系在鱼身上与氏族图腾有什么关系?”你若是一位博采众家的烹任师,不禁会脱口发誓:“我也要开个傣味

餐厅……”

还是让我们来观摩一下这傣族饮食文化的珍品吧。这一桌子上有的是烤、炸、煎、炒、煮、凉、蒸;鸡、鸭、鱼、肉。草、果、菜,可谓囊括烹任全法,包揽山珍海味。

烤菜有鸡、牛肉丸子和牛肉松、猪肉、鲤鱼和鳝鱼,全用一种清香宜人的山茅草包裹,内加各种香料蔬菜烤熟,味鲜,肉嫩,易嚼,营养成分基本上保留下来。特别是鳝鱼划成薄薄的小片,牛肉丸子插上坚韧的草根,让人不知何物,忘记了血腥,愉快地品尝。

炸菜最奇最怪的要算青苔片、苦凉菜、酸芭蕉片、牛皮胶条,这是满汉全席;川粤苏闽莱里绝无的东西。青苔片用冷油炸制,颜色碧翠,味道清冽微寒。酸芭蕉生吃无法进口,又涩又硬,经油一炸,松软柔和,酸甜相宜。牛皮胶是用黄牛皮熬制而成,炸前颜色是半透明的琉璃色,炸好后莹白油亮,脆泡香酥,拈一条沾上一种名叫“南咪”的番茄青椒芫荽酱送入口中,真有香而不操,脆中有软之感,酸辣香甜咸五味俱全。

煎的也奇:青椒包肉。将油腻包藏在肥硕青葱的辣椒肚里,叫人食而知其味而不知其质,这大概利用形式文饰了内容,造成直观的美感,一下就博得人们的青睐。炒的是臭蒸鸡蛋,名臭实香,香中微有苦凉气,令人回味再三。

煮的是酸笋鸡。版纳满坡遍野翠竹青青,傣家人将嫩竹笋沤酸后用来煮鸡,别有一番“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风味。而且版纳的鸡多是乌鸡,体瘦长,绝少肥胖,肉又香又醇,配上酸笋一煮,真是色香味俱全,古朴、清淡、鲜香。

还有白斩鸡。当然是和郭沫若先生最喜嗜的四川白斩鸡同宗不同味,没有咸、麻、辣的浓烈气息,有的是清淡鲜香的傣家特色,这大概是傣家人不囿于传统,取他人之优,融己之。长,革新创造的一大杰作吧。确实,傣族同胞聚居在中、老。缅三国交界之处,又毗邻泰国、印度。东南亚一带的文化历史,风情民俗,以至宗教习惯对其影响不小,傣族又很开放自由,善于汲取他人之长,于是博采众家,融汇贯通,自成一体。

傣族人民的宗教信仰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内地傣族崇拜“龙神”、“龙树”,有宗教职业者“波勐”和“师娘”,代人占卜治病。在景谷等地区,也有信仰佛教的。

在德宏、西双版纳等边疆傣族地区,群众驾债小乘佛教。它对傣族社会中政低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都有其深刻而巨大的影响。

小乘佛教是佛教的正统派。佛教的创始人释边牟尼于公元前四八五年逝世后,以大边时为首的五百教徒,涌出各人所闻,规定为佛说;以富娄为首的五百教徒,也定自己所闻诸法为佛说。至此分裂为名位高、固守旧说的上座(后流为小乘部)和名位低、修改旧说的大众(后流为大乘部)两部。后小乘佛教沿着南传路线,从恒河流域中心地区迅速向印度南部传播,并把佛教的“三藏”用巴利文记录下来,成为正式小乘佛经。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印度高僧摩晒陀王子就到斯里兰卡传教。当时斯里兰卡维阂耶王朝国王帝抄大力支持,为其修建精舍,招收教徒,弘杨佛学,成为向东南亚各国传播小乘佛教的中心地。公元前后,又相继传人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家。

小乘佛教何时传人我国西双版纳等傣族地区?过去由于汉文文献记载阕略,因而众说纷坛,尚

未定论。据新近发现的傣文史料记载,小乘佛教于公元前一世纪左右就由缅甸通过大勋龙传人西双版纳。佛历六三零年(公元七六年),西双版纳首领叭格那派十二个僧侣前往印度取经,后到斯里兰卡佛寺学习了六年,期满升为佛爷后,带着《维乃》、《书典大》、《阿皮堂玛》、《诺贺被坦》(《本生经》)等佛经,取道泰国、缅甸勐阮(景栋),经过励龙回到景洪。后相继传至勐海、勐腊各地。

云南傣族地区所信仰的小乘佛教,在教义上主张一切都是空,宣传人空、生空和我空。认为人生所经历的生、老、病、死都不外是苦。因而,在社会实践中主张自我解脱和自我拯救。为了达到此目的,提倡逃避现实,脱离现实的阶级斗争,消极隐居,过寂静的生活。通过“阽”,积善行,修来世,最终达到涅磐。否则来世将受到打入地狱、转生为饿鬼和畜生的三恶惩罚。小乘佛教的佛经总称为三藏:其一是经藏,主要宣传定,即防止静心的散乱;其二是律藏,主要宣传戒律,以约束信徒的言行;其三是论藏,主要是宣传慧,即宣传佛教的理论。由于小乘佛教主张男子在一生中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才能除苦积善,成为受教化的新人,因而农民都以遣送子弟入佛寺当僧侣为最大的光荣,成年后才有社会地位。在西双版纳,僧侣被分为八个等级,最高等级为“松榴,阿嘎牟尼”,其下为“山卡拉扎”、“沙弥”、“枯巴”、“都意”、“都”、“帕”和“和勇”。枯巴级以上各级僧侣的加封撤换,需经傣族召片领批准;“松溜、阿嘎牟尼”一般只能由召片领和召勋的亲属充任,召片领也被称作“至尊佛主”。封建领主常在宗教节日里亲临佛寺,以佛的名义加封头人。群众的斋僧蹦佛活动极为频繁,且很虞诚。由于村寨各户有共同负担寺院开支和僧侣生活的义务,加上其他宗教活动经费,约占农户农业收入的五分之一,成为农民的沉重负担。此外,还要向召片领、召励等各级封建领主奉献金钱、鸡、茶及其他供物,以示赎罪,并服宗教节日性质的劳役。

傣族历史悠久,在近年发现的傣文史籍中,记述着远古时期傣族先民购有关史迹。公元前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明确记载。汉代称为“滇越”、“掸”,唐代称为“金齿”、“银齿”、“黑齿”、“自衣”,宋代沿称“金齿”、“白衣”,元、明写作“白夷”或“焚夷”,清代以来则多称为“摆夷”。但上述都是他称,至于傣族自称,则一直作“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了民族压迫制度,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傣族”。

傣族和同一语族的壮族、侗族、水族、布依族、黎族等有着密切的历史关系,同源于古代的“百越”(“百粤”)。据《史记》、《汉书》等史籍记载,在先秦以前“百越”族群分布于自长江东南沿海即今浙江、福建、两广以西,直至今云南、东南亚北部的广阔地带。他们以“文身断鬃”为共同习俗,而又相互杂处,“各有种姓”。“掸”是“越人”的西部一支,又称“滇越”,当在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其西南地区。建国以来,据考古工作者在云南省滇池、景洪、勐腊、孟连等地和其他省、区发掘出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堆积,以及近年来在泰国班清、北碧、黎府等地出士的大量石器、青铜器等历史文物证明,远古傣语各族的先民就生息在川南、黔西南、桂、滇东以西至伊洛瓦底江上游,沿至印度曼尼坡广阔的弧形地带,即我国云南、广西大部,四川、贵州一部和老挝、泰国北部、缅甸、印度阿萨姆广大区域,后渐向西南迁徒。他们是最早栽培稻谷和使用犁耕的民族。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概况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概况 版纳风情 一、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况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老、缅、泰四国毗邻地区的北部,云南省的南端。西双版纳有996公里的国境线分别与老挝、缅甸接壤,与泰国邻近,具有面临南亚的区位口岸优势。现有磨憨、景洪两个国家级口岩和打洛省级口岸。又有澜沧江-湄公河与老、缅、泰、越、柬水路相连,是打开南门、面向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澜沧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澜沧江-湄公河被美誉为"东方多瑙河",是条经济贸易的黄金水道,地理优势、自然优势得天独厚。 西双版纳是世界北回归线上仅存的一片绿洲,境内保持完好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举世闻名。是中国唯一保存的一块热带森林区。境内植物密度大,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63.2%,其中药用植物1724种,珍稀、濒临灭绝的植物有50种,橡胶园150万亩,陆栖脊椎动物539种,鸟类429种,鱼类100种,素有“植物王国”与“动物王国”之称。 西双版纳全州面积19125平方公里,世居傣族、哈尼族、汉族、布朗族、彝族、基诺族、瑶族等13个少数民族,西双版纳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神奇的热带雨林、独具特色的民俗民风、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艳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和丰富奇异的餐饮,使之成为世界上少数具有神奇色彩的地区之一。州内奇异的热带雨林风光与浓郁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千姿百态,绚丽多姿。现有景点140多个,是重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富有吸引力,这就决定了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可发展成为一大骨干经济产业。旅游业是一种跨行业的综合性产业。决定旅游事业能否发展的首要条件是旅游资源,这是发展旅游资源的物质基础。旅游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旅游资源,即自然风光,是大自然的杰作,一类是人文资源,即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结晶。西双版纳具有这种资源系统,它以绮丽的热带、亚热带风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野生动物,各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融为一体,具有鲜明的特色。 二、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特点 1、自然资源基本概况 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位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距昆明740公里。景区包括景洪县风景片区、勐海县风景片区、勐腊县风景片区三大块。每一块内又有若干景区,共有19个风景区,800多个景点,总面积1202.13平方公里。西双版纳作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在地区文化、民族风情、热带雨林、观赏植物、野生动物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等各个方面别具特色,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中国的西南边疆。 2、地理位置、面积、人口构成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在北纬21°08′~22°36′,东经99°56′~101°50′之间。土地面积为19124.5平方公里。西双版纳为云南省少数民族种类较多的地区。至2002年总人口数达到86.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74.86%,人口密度为37.6人/km 。 3、历史沿革 “西双版纳”一词系傣语,意为“十二个田赋单位”。“西双版纳” 这个名称始于明朝穆宗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1950年2月17日全境解放,普洱专员公署分别在车里、佛海、南峤、镇越四个县成立了人民政府。1953年1月23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成立,辖区除四个县外,还将整董乡、普文、象明、

西双版纳少数民族风情

西双版纳少数民族风情 西双版纳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多民族和睦共处。傣、汉、哈尼、彝、拉祜、布朗、基诺、瑶、苗、回、佤、壮、景颇等13个世居民族,世世代代劳作耕耘,生活不断向前延伸。他们依托勤劳、智慧,在莽莽苍苍的热带雨林中,拓展了色调斑斓的生活空间,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直到今天还保留着极具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为美丽的西双版纳勾勒了七彩绚丽的图景。 西双版纳各民族节日是这个大花园里的一朵奇葩,它蕴涵了各民族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和情感寄托,是展示民族文化的汇集地、多棱镜和万花筒,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平台。傣族泼水节中荡漾出的晶莹剔透、幸福吉祥的水花,哈尼族嘎汤帕节跳竹筒舞飞散出的欢乐激情、动人场景,拉祜族拉祜扩节“三跺脚”展现出的豪迈奔放、自由洒脱,布朗族年节热闹富有特色的赶摆场面,基诺族“特懋克”节那震撼山谷的雄壮鼓点,瑶族盘王节时唱盘王歌、跳盘王舞时狂歌劲舞中的挥洒自如,彝族“百诗佳”节活动的欢乐和动人……。西双版纳各民族风情犹如一幅画,色彩绚丽,多彩迷人;犹如一首诗,意境深邃;犹如百年老酒,甘美醇厚,回味无穷。 凤尾竹掩映的傣家竹楼上传来的悠扬赞哈声,赶摆场上小卜哨(少女)舞姿优美的孔雀舞;高山茶地里采茶哈尼族阿布(少女)婉转动人的山歌;各民族各具特色的婚恋习俗;射弩、荡秋千、打陀螺等特色活动呈现的欢快场景;质朴率真、粗旷豪放、热情真诚的待客礼节……平静、祥和、快乐地生活在西双版纳这片热土上的各民族群众,本身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多彩的民族服饰】 西双版纳的各少数民族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得到自然界的慷慨恩惠与有益启示,从而唤起丰富的幻想与惊人的灵感。他们就地取材,因材施艺,设计出适合自己生活环境的各种服装。 居住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的基诺族妇女所戴的三角形尖顶帽来自于创世神话史诗。传说天地混沌之时,水中浮出一头戴白色尖顶帽,身穿素白衣裙的世间万物的创世女神。于是基诺族奉她为始祖母。因为基诺族崇拜太阳,所以妇女喜欢在胸前颈上挂块绣有“太阳”花纹的小肚兜。男子穿背部中间绣着圆形太阳花纹图案的自织麻布“砍刀布”做的紧身短褂。 勐腊县瑶族妇女的挑花服饰在衣襟两边钉着两条红线,象征瑶族崇拜的盘瓠,在狩猎时坠崖而死,从其口中流出鲜血的情景,表示后人不忘前人的丰功伟绩,反映其与宗教信仰,图腾崇拜的密切关系。 景颇族妇女的衣服用黑色丝绒布缝成,胸前、背后镶钉着大大小小的银泡。小而半圆形的银泡代表星星,大而扁圆的代表太阳和月亮,太阳、月亮、星星融合为一体,不相分离。下身穿妇女们自己纺线编织的大红色筒裙,筒裙由羊毛线织成。民谚中说,妇女筒裙上织着天下的事,那是祖先写下的字。裙上绣着“蕨菜纹”,传说蕨菜曾养活过景颇族祖先。 哈尼族崇尚黑色,在他们的创世古歌里就有黑色是大地之色的说法,寓示着吉祥。 傣族女子绦带上绣着孔雀翎羽图案,孔雀被傣族视为美丽、吉祥和善良的象征。花腰彝族妇女的刺绣服饰以马樱花纹最为典型。 把马樱花纹绣在服饰上最醒目的位置,马樱花自古以来被视为彝族同胞的吉祥物,彝族以马樱花为美、为贵。 【傣族风情】 西双版纳是一个以傣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目前生活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口约

西双版纳勐泐大佛寺简介

昔时的傣王朝皇家寺院今日中国最大的南传佛寺 西双版纳勐泐大佛寺简介 ——与佛结缘和美一生 西双版纳勐泐大佛寺位于西双版纳州旅游度假区一号公路止点至南联山上,占地面积400亩,其规划轮廓与自然地貌巧合呈坐佛形,为国内外所独有,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总投资约人民币3.5亿元。按照国家AAAAA级景区标准打造,佛寺以弘扬“南传佛教文化”为主题,以现代的手法传承传统文化,满足现代游客对历史、佛教文化、地域文化等进行观赏体验的需求。 佛寺依山而建,落差达122.8米,从万佛塔前广场俯视景洪市区,旖旎的热带风光和独特的傣民族建筑尽收眼底。从景洪市区及周边向南望去,雄伟的大殿、佛像、大塔呈现在眼前。 从山门至万佛塔,主要以佛祖释迦牟尼的生平诞辰、出家、成佛、弘法到涅槃的80年中的主要佛事活动、佛教故事及传奇为主线,巧妙地注入到寺内的景区及建筑群体中,充分展示了佛陀伟大的一生,通过佛教吉祥数、壁画、雕塑、佛教植物等多层次渲染,使每个建筑物、每件装饰、每组台阶都有说法、故事,融知识性、互动性为一体,充分展示南传佛教的传统文化色彩。 佛寺于2005年开始恢复重建(其前身为傣王朝皇家寺院“景飘大佛寺”),2007年11月3日佛寺邀请海内外108位高僧为佛寺举行了盛大的开光大典,州内外参加大典的各民族信众达65万人次。 自2007年对外开放以来,共接待信众、游客752.25万人次,基

本实现了从建设期转向经营期、经营收益期的良性发展趋势。 西双版纳勐泐大佛寺前景广阔、社会、经济效益日益凸显,它的建成,真正为版纳30万信教群众提供了一个和谐有序的宗教活动场所,为促进版纳与东南亚各国加强睦领友好关系,进行平等的宗教文化交流,保护和发扬傣民族传统文化架起了联系的“桥梁”,西双版纳勐泐大佛寺必将成为南传佛教的圣地,世界南传佛教文化中心。

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

二、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状况SWOT分析 对西双版纳旅游业的自身状况和外部环境进行SWOT分析,即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面临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有助于政府部门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正确的旅游业发展战略。 (一)优势分析 1.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西双版纳有许多特有种群和古老的孑遗动物,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对象的有亚洲象、懒猴、长臂猿、云豹、野牛、赤颈鹤、犀牛等10种,二、三级保护动物30多种,未列入保护的上万种。所拥有的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和淡水鱼种类分别是全国已知种类的13.6%、15.6%、34.3%、18.9%和11.8%。西双版纳有地球北回归线上保存完好的一片原始热带雨林。原始森林面积大,其中以热带雨林为主。境内高等植物种类占全国的1/7,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2种。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将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评为中国最美的森林之一。云南省被称为我国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西双版纳则被誉为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皇冠上的明珠”。 2.立体的气候资源 西双版纳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其独特的气候条件——既不受寒潮直接威胁,也不受台风袭击。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干湿分明而四季不明显,年平均气温在21℃,最冷的1月的平均气温是16℃。降水丰富,在1200—2400mm之间,雨量多在5—10月,具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所以,反季节旅游资源占据极大优势,故西双版纳成为了很多人冬天避寒的圣地。 3.独特的民族风情 西双版纳民族文化艺术、节日、宗教活动色彩斑斓。傣族主要的节日有泼水节、开门节和关门节。此外。傣族和其它民族的婚姻、生活等习俗,傣族的艺术壁画、神话传说、音乐、舞蹈(孔雀舞、象脚鼓舞)等,都独具特色,很有魅力。另外,西双版纳还居住着14种少数民族。比如,西双版纳独有的基诺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哈尼族、布朗族等),其独具风格的民族风俗也十分绚丽。 4.当地的佛教文化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村中几乎有寨必有缅寺,佛教文化已经很好地融合到傣族文化当中,以景洪市为中心的西双版纳州的建筑风格都深刻体现着佛教文化与傣族文化的巧妙融合。2007年中国最大的南传上部座佛教寺院在西双版纳景洪曼弄枫落成。这为弘扬传统傣族文化。增加西双版纳新亮点发挥了新的品牌效应——“佛在西双版纳,福在西双版纳”。 5.普洱茶文化 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最大生产地区,著名的普洱茶六大茶山均在西双版纳境内,而且中国茶城坐落于普洱市,加之傣族传统的贝叶文化和古老的普洱茶文化,所以,茶马古道和澜沧江使得西双版纳与普洱市、临沧市的地域文化秉承相连,为三个地区能形成建立西双版纳——普洱——临沧旅游地区的旅游产业价值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6.区位优势 西双版纳与缅甸、老挝接壤,与泰国的优势距离、澜沧江——湄公河的丰富

西双版纳景点简介

勐仑植物园 国家级风景名胜景点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坐落在勐腊县勐仑镇的葫芦岛上。因它被澜沧江的支流罗梭江环绕着状如葫芦形,故得此名。 植物园是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于50年代带领一批年轻的植物科学工作者创立的。园林占地面积900公顷(13500亩),保留有大片原始森林,已引种栽培热带植物4000多种(其中的100多种是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各种植物分类集中养畜,组成错落有致的10多个植物专业区。小巧的兰花园,荟萃了热带、亚热带地生兰等附生兰优良品 种;碧潭映日的水生植物区内,睡莲、王莲争妍比美;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棕榈林中,有120多种棕榈科植物婀娜多姿;200多种粗细不等的秀竹,在百竹园中争荣竞艳。龙脑香林内、羯布罗香、版纳青梅、婆罗双等珍贵树种争相比高。药用芳香林中,有檀香、丁香、龙脑香……等香料植物吐露芬芳。苏铁、水杉、鸡毛松、肉托竹柏等稀有植物在裸子植物林区茁壮生长。珍稀濒危植物林区,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可见到板根大王四数木、林中巨人望天树、巨叶植物海芋、能够灼人的火麻以及老茎生花、树缠树等奇观。热带果木林中,有酸甜可口的当地名柚曼赛龙和勐仑早。林木中还有稀奇的神秘果、跳舞草和猪油瓜……因此,这所植物园荟萃了西双版纳众多的热带植物品种,是“绿色明珠”的巧妙缩影。 在各类植物竞相比美的园林内,建有科研大楼、植物标本馆、展览馆、蔡希陶纪念馆、蔡希陶塑像和民族度假村等人文景观和接待游人的各种服务设施。所以,这片佳木竞秀、繁花似锦的热土是集科学研究,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和开发利用、科学普及为一体的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勐仑植物园于1996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和科普教育基地。1999年又被省旅游局评选为全省10个名牌景点之一。 原始森林公园 “澜沧江边,莱阳河畔,一颗明珠,闪耀光芒,雨林青翠,泉水潺潺,一道风景天成自然……”在离景洪城8公里的昆洛公路旁,在一片热带雨林中,由浙江金洲集团投资8600万元人民币开发建设的综合性生态旅游景点——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已经建成营业。公园占地18.8平方公里。景区内融汇了独特的原始森林自然风光和迷人的民族风情。现已开发有热带沟谷雨林、孔雀繁殖基地、野生动物表演、傣家寨、哈尼寨、九龙飞瀑、曼双龙白塔、百米花岗石浮雕、金湖传说、阿拉维风味烧烤场等10大景区、50多个景点。 独特的热带沟谷雨林横亘整个公园区,美丽的莱阳河宛如一条金腰带,流淌在绿色的丛林之中,向游客充分展现了原始森林、野生动物、民俗风情三大主题,为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称的西双版纳镶上了一颗璀璨的明珠。

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 花开四季,果结终年,西双版纳是个没有冬天的乐土,以其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穿越热带雨林上空,漫步千米原始森林,野象谷有成群大象出没,澜沧江纵贯南北翻腾着浪花。 一(1):大连到西双版纳独立成团游线路有5158起价,昆明、九乡、石林、大理、丽江、西双版纳4飞1卧8日游火车不走回头路,省时省力,更舒适;昆明省内环飞(昆明火车硬卧至大理,丽江飞版纳,版纳飞昆明),不走回头路;全程大连人成团。 (2):大连到西双版纳散客拼团旅游线路有4558起价,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尊贵4飞8日游全程纯玩无购物;昆明、楚雄、版纳四星酒店、丽江五星酒店;精华景点:石林、玉龙雪山、丽江古城、大理古城三塔、版纳风情。 (3):西双版纳内部交通简介 版纳-石林-大理-丽江-泸沽湖9晚10天游每天 1800元; 版纳-石林-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汽卧9晚10天游每天 1880元; 版纳-石林-大理-丽江汽卧7晚8天游每天 1580元; A17线:版纳-大理-丽江-泸沽湖(8晚9天汽车游)每天 1350元; 版纳-大理-丽江-泸沽湖豪华旅游大巴8晚9天游每天; A18线:版纳-大理-丽江-香格里拉(8晚9天汽车游)每天 1380元; 版纳-大理-丽江-香格里拉8晚9天豪华旅游大巴游每天 1380元; 版纳-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泸沽湖(10晚11天汽车游)每天 1650元; 版纳-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泸沽湖豪华旅游大巴10晚11天游每天 1650元; 版纳-大理-丽江(6晚7天游)每天 760元; 版纳-丽江三飞5日游每天 2050元; 二:西双版纳气候 一年四季皆可前往西双版纳旅游,西双版纳是云南省内为数不多的一个没有冬季的地方,在最冷的1月,这里的平均气温是16℃,而最热的时候,平均气温也只有28℃。西双版纳是从来没有降过雪的地方,也个是长时间处于阳光下面的地方。西双版纳一年只有旱季和雨季,所以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说法。1月至次年的4月到西双版纳旅行气温比较舒适,不冷不热。如果6-9月到西双版纳旅行,则当地的热带水果大量上市,可以尝遍新鲜的美味。5-10月是西双版纳的雨季,不过这里的公路路况较好,对旅游影响不大。西双版纳给人不同的感觉。 第一感觉是:满山遍野的绿色。花开四季,果结终年,秋天、冬天树木不落叶,只有在干季和雨季交替时,少许树木分批地换叶。 第二感觉是:气候温和,找不到“冬天”的踪迹。有一位气候学家曾经对春夏秋冬作过这样的划分:月平均温度低于10℃的为冬季,月平均温度高于22℃为夏季,月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的为春秋季。西双版纳低海拔地区的月平均温度都在15℃左右。因此,西双版纳被誉为“没有冬天的乐土”。12月至2月,正是祖国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时候,可是在西双版纳,人们还在澜沧江里游泳、捞青苔呢! 第三感觉是:湿度大。西双版纳的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至1900毫米之间,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2——85%之间。西双版纳因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属于气候学上的两季地区,北部边缘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山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终年温暖、阳光充足、热量丰富、湿润多雨,具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

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

二、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状况SWO分析 对西双版纳旅游业的自身状况和外部环境进行SWO分析,即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面临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有助于政府部门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正确的旅游业发展战略。 (一)优势分析 1.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西双版纳有许多特有种群和古老的孑遗动物,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对象的有亚洲象、懒猴、长臂猿、云豹、野牛、赤颈鹤、犀牛等10 种,二、三级保护动物30 多种,未列入保护的上万种。所拥有的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和淡水鱼种类分别是全国已知种类的13.6%、15.6%、34.3%、18.9%和11.8%。西双版纳有地球北回归线上保存完好的一片原始热带雨林。原始森林面积大,其中以热带雨林为主。境内高等植物种类占全国的1/7 ,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2 种。2005 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将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评为中国最美的森林之一。云南省被称为我国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 ,西双版纳则被誉为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皇冠上的明珠” 。 2.立体的气候资源 西双版纳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其独特的气候条件——既不受寒潮直接威胁,也不受台风袭击。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干湿分明而四季不明显,年平均气温在21C,最冷的1月的平均气温是16C。降水丰富,在1200—2400mn之间,雨量多在5—10月,具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所以,反季节旅游资源占据极大优势,故西双版纳成为了很多人冬天避寒的圣地。 3.独特的民族风情 西双版纳民族文化艺术、节日、宗教活动色彩斑斓。傣族主要的节日有泼水节、开门节和关门节。此外。傣族和其它民族的婚姻、生活等习俗,傣族的艺术壁画、神话传说、音乐、舞蹈(孔雀舞、象脚鼓舞)等,都独具特色,很有魅力。另外,西双版纳还居住着14种少数民族。比如,西双版纳独有的基诺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哈尼族、布朗族等),其独具风格的民族风俗也十分绚丽。4.当地的佛教文化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村中几乎有寨必有缅寺,佛教文化已经很好地融合到傣族文化当中,以景洪市为中心的西双版纳州的建筑风格都深刻体现着佛教文化与傣族文化的巧妙融合。2007 年中国最大的南传上部座佛教寺院在西双版纳景洪曼弄枫落成。这为弘扬传统傣族文化。增加西双版纳新亮点发挥了新的品牌效应——“佛在西双版纳,福在西双版纳” 。 5.普洱茶文化 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最大生产地区,著名的普洱茶六大茶山均在西双版纳境内,而且中国茶城坐落于普洱市,加之傣族传统的贝叶文化和古老的普洱茶文化,所以,茶马古道和澜沧江使得西双版纳与普洱市、临沧市的地域文化秉承相连,为三个地区能形成建立西双版纳——普洱——临沧旅游地区的旅游产业价值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6. 区位优势 西双版纳与缅甸、老挝接壤,与泰国的优势距离、澜沧江——湄公河的丰富水力资源等条件,以及拥有作为云南省第二大航空港的西双版纳国际机场和贯穿西双版纳的昆曼高速等便利的交通优势,拉近了西双版纳旅游市场的经济距离,同时也很好地为西双版纳发展多国民俗风情的旅游路线提供了较好的交通条件。

西双版纳的著名植物(1)

简介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的最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和泰国、越南近邻,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国境线长达966公里。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西南的边疆。澜沧江纵贯南北,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老、泰、柬、越5国后汇入太平洋,誉称为"东方多瑙河"。因此,西双版纳既是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西双版纳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和10个国营农场。这里聚居着傣、哈尼、拉祜、布朗、基诺、彝、瑶等13个少数民族,占全州人口的77.3%。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北纬21°08′~22°36′,东经99°56′~101°50′。属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湿润区。由于入射角高,冬至时分高度角最低为45°本区热量丰富,终年温暖,四季常青。一年分为两季,即雨季和旱季:雨季长达5个月(5月下旬—10月下旬),旱季长达7个月之久(10月下旬—次年5月下旬),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 名字由来 西双版纳这个名称,是明代隆庆四年(1570年),宣慰司(当地最高的行政长官)把辖区分十二个“版纳”(傣语“十二”“西双”“版纳”是一千亩之意,即一个版纳为一个征收赋役的单位)。从此便有了“西双版纳”这一傣语名称。

贝叶树 贝叶树,常绿乔木,高达十多米,茎上有环纹,叶子大,掌状羽形分裂,花淡绿而带白色。只开一次花,结果后即死亡。叶子叫贝叶,可以做扇子,又可以代替纸来写字。也叫贝多。贝叶树植株高躯干粗壮笔直,不分枝长杈,叶片呈掌状展开,形如蒲,但叶片比葵叶更大、更长。具有长柄的贝叶,聚于树顶,形成一个半圆,其形欲如一把绿叶巨伞。 3形态特征 生物界中的植物,有一次花植物和多次花植物之分。一岁一枯荣的草本植物,属一次花植物;具有开花特性的多年生植物,属多次花植物。贝叶树具有开花结实的特性,并且是寿命长达数十年的多年生植物,可它却不能多次开花结果。贝叶树和其他植物不同,树势旺盛之时,只长叶长干,而不孕育花蕾。只有到了耄耋之年,方才开始萌生花芽,竭尽平生之力怒放一次花朵,在世间“萧洒”一遭,然后再结果实,留下传宗接代的子实,从此精疲力竭,渐渐枯萎倒地而亡。贝叶树就是这么奇怪,难得开花,并以开一次花结一次果来结束生命。 贝叶树在西双版纳广有栽培。从前多种在佛寺院仙,既作风景树,又供采叶当纸抄写经文。如今虽不缺书写纸张,但佛寺中的僧侣仍按古习,自采贝叶加工纸,用以抄写录佛经,装订成册,用匣子或布袋盛装保存。 西双版纳珍稀植物 望天树贝叶树,西双版纳西双版纳傣族称为“戈兰”,是一种棕榈科木 本植物。贝叶树之叶,是傣族古代的书写材料。傣家人在尚未掌握造纸技术、无纸书写以前,但以贝叶作纸刻写佛教经文。因此,傣族地区的佛经有贝叶之称。贝叶树,古代称为贝多罗树,是只能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生长的树种。段成式《酉阳杂俎?广动植之三》有记 贝叶树

西双版纳简介

西双版纳简介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最南端,是云南省下辖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地处北纬约21°10’,东经99°55’至101°50’之间,属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湿润区。东西面与江城县、普洱市相连;西北面与澜沧县为邻;东南部、南部和西南部分别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邻近泰国和越南,与泰国的直线距离仅200余公里。东距太平洋的北部湾400多公里,西距印度洋的孟加拉湾600余公里。边界线长达966.3公里,约等于云南省边境线总长的1/4。 “西双”是傣语“12”的意思,“版纳”是指比县小一些的行政区域,“西双版纳”意为“十二个行政区”。西双版纳,古代傣语为“勐巴拉娜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这里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是中国的热点旅游城市之一。每年的泼水节于4月13-15日举行,被誉为“东方狂欢节”。 西双版纳有中国唯一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气候温暖湿润,树木葱茏,蔓藤盘根错节,不少珍禽异兽,如亚洲象,犀鸟,孔雀,黑冠长臂猿都生活在这片热带丛林里。而西双版纳特有和稀有的植物中有望天树、红光树、云南肉豆蔻、四薮木、黄果木、胡桐、美登木、三尖杉等等。 旅游景点 原始森林公园 原始森林公园,是西双版纳最大的综合性生态旅游景点之一,公园融汇了独特的原始森林自然风光和迷人的民族风情。 勐仑植物园 西双版纳勐仑植物园全称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坐落在勐腊县勐仑镇。植物园被湄公河的支流罗梭江环绕着状如葫芦形。 植物园中设有植物标本馆,珍稀濒危植物种资源库和物技术实验室,已成为中国热带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重要研究中心。 野象谷 西双版纳野象谷位于景洪以北的勐养自然保护区内,地处东西两片林区结合部的河谷。 傣族园 位于西双版纳橄榄坝,景区内有中国保存最完好的五个傣族自然村寨,建成旅游景区大门楼、迎宾广场、老景区的包装、村寨旅游线路、江边活动区、旅游购物区、烧烤场、泼水广场、大型露天剧场。 橄榄坝 橄榄坝,在泰语中叫做“勐罕”,“罕”的意思是卷起来。 勐腊望天树 勐腊补蚌望天树空中走廓距景洪190多公里,距离勐腊县城18公里。 民族风情园 民族风情园位于景洪市城南、风景秀丽的流沙河畔,占地面积66.7万平方米。 合并图册 合并图册(2张) 热带花卉园 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建于1997年,占地面积1200亩,其前身为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的热作标本园。 曼听公园 曼听公园在允景洪城内的曼听寨边,千年以前是西双版纳如片领的御花园,傣语称其为"春欢"(魂园)。随着荒地开垦为花果园,来这儿居住的人增多,而成为如今的曼听寨。公园占

介绍西双版纳概况的导游词合集

介绍西双版纳概况的导游词合集 西双版纳的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那么怎么介绍呢?接下来小编搜集了西双版纳导游词,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西双版纳导游词1 亲爱的游客大家好: 欢迎来到美丽的西双版纳,我是"野象谷"的金牌导游。今天,我将全力带领大家游玩人称"热带雨林神奇秘境"的"野象谷",领略它的神秘,探索未知的一面,请大家跟我来吧! "野象谷"森林公园是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景洪市境内、勐养自然保护区南部,是野象活动最为集中、频繁的地方。沿途步行道旁的森林中,偶尔可见野象出没和活动的痕迹,幸运的游客或许还在傍晚或黎明之时看到林间漫游的野象群...... 说起野象,象肩高约2米,体重3~7吨。野象的食量很大,一头成年野象一天大约需要吃300千克的食物,它们主要是以树叶、果实、树枝、竹子等为主食。现在我们就乘坐国内最长的观光缆车参观野象活动的情景及美丽的热带雨林景观。

为了满足游客观看亚洲象的心愿,2000年,野象谷建立了我国唯一的一所大象训练学校。当地的少数民族非常喜爱大象表演,游客更是人人必看,大象每天表演好几场,还经常座无虚席。亚洲象长长的鼻子顶端有一个手指一样的突出物,非常灵巧,可以从地上捡起一片树叶,可以从人们手中接过各种东西。它们的智力也常常让人们吃惊:经过训练的大象居然能辨认面值不同的人民币!可以用鼻子把人高高举起,也可以让游人荡"秋千"。它们对人类非常友善,是人类的好朋友!可惜的是,亚洲野象已经是严重濒危的物种了,现在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对象。 亲爱的游客们,我们的旅途马上要结束了,大家玩得开心吗?虽然没能目睹森林中野象觅食的风姿,但是亚洲象的精彩表演一定会给您留下难忘的回忆。谢谢大家,再见。 西双版纳导游词2 每年4月中旬,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佳节--泼水节。节日期间,无论在竹楼、村寨里,还是在街道、公路上,也不论男女老少,过路行人,到处都是热闹的泼水活动,他们有的端着脸盆,有的提着水桶,互相用手泼水,每个人都是水淋淋的。按当地的习俗,这意味着用水冲洗掉身上的污垢,消除灾难,得到幸福。在过泼水节的日子里,人们还尽情地唱歌、跳舞,饮酒欢宴。去西双版纳参加泼水节,已成了一个十分吸引人的旅游节目

旅游英语:景点介绍—西双版纳Xishuangbanna

美联英语提供:旅游英语:景点介绍—西双版纳Xishuangbanna 小编给你一个美联英语官方试听课申请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6b8739870.html,/?tid=16-73374-0 【简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古称勐巴拉娜西(意为理想而神奇的乐土),位于中国云南省最南端,是云南省下辖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这里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是中国的热点旅游城市。每年的泼水节于4月13-15日举行,被誉为“东方狂欢节”。其东西面与江城县、普洱市相连;西北面与澜沧县为邻;东南部、南部和西南部分别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邻近泰国和越南,与泰国的直线距离仅200余公里。东距太平洋的北部湾400多公里,西距印度洋的孟加拉湾600余公里。边界线长达966.3公里,约等于云南省边境线总长的1/4。这里有中国唯一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有亚洲象、犀鸟、孔雀、黑冠长臂猿等珍奇异兽,还有望天树、红光树、云南肉豆蔻、胡桐、三尖杉等珍稀植物。 xishuangbanna is the southernmost prefecture of yunnan province. the prefecture is nicknamed "aerial garden" for its luxuriant and multi-layered primitive woods and tropical rain forests,which are teeming with animals and plants. renowned as a huge natural zoo,xishuangbanna’s rain forest and monsoon jungles provide a

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 马彦锴 地形:景洪市在横断山系纵谷区南端,地处澜沧江大断裂带两侧,具山原地形,北高南低,两侧高,中部低,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最高海拔2196.8米,最低海拔485米。市府所在地海拔552.7米。 水系:境内江河共71条,属澜沧江水系,澜沧江从西北部思茅市入景洪,从市境东南经勐腊流入缅甸,市内流程150公里。全市水资源拥有量为33.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0.25亿立方米。 气候:属北热带和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干湿季分明,兼有大陆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优点而无其缺点,日温差大,年温差小,静风少寒,基本无霜。年平均气温在18.6°----21.9°之间。全年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年平时日照1800---2300小时,太阳辐射总量120----136千卡/年,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86之间。风向多为东南风和西南风,年平均风速0.5--1.5米/秒,静风频率71%。 土壤:在热带、亚热带生物气候和不同地形的条件下,土壤的发育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区域性特性。共有6个土类、13个亚类、36个土属、65个土种。以赤红壤、砖红壤为主,土层深厚,自然肥力高。是全国第二大黑土区,已利用土地面积956.94万亩,占总面积的92.9%。

自然资源:西双版纳有高等植物5000余种,陆生脊椎动物500多种,绝大部分在景洪有分布。是著名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有动物1861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1种。有高等植物3890种,珍贵树种340种。珍贵植物有云南石梓、羯布罗香,山桂花、黑黄檀、红椿、铁力木、美登木、普文楠等。珍稀动物有亚洲象、印支虎、印度野牛、恒沙猴、犀鸟、绿孔雀、原鸡等。水资源也很丰富,主要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191.1万千瓦。 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市境内有3片,共计13.03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0%。 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与泰国、越南近邻,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国境线长966公里。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澜沧江纵贯南北,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老、泰、柬、越5国后汇入太平洋,誉称为"东方多瑙河"。因此,西双版纳既是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西双版纳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和11个国营农场,总人口近84万人。这里聚居着傣、哈尼、拉祜、布朗、基诺等13个少数民族,占全州人口的74%。长期以来,他们就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为开发祖国的疆土,缔造祖国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西双版纳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沿,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阳光充足,湿润多雨,是地球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唯一的一块绿州,是中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地区,也是当今地球上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被誉为地球的一大自然奇观。境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60万亩,至今仍有70万亩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在这块土地上生长着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约5000种,占全国的1/6;栖息着539种陆栖脊椎动物,占全国的75%;鸟类429种,占全国的36%;两栖动物47种,爬行动物68种,占全国的20%以上;鱼类100种。其中亚州象、兀鹰、白腹黑啄木鸟、印支虎属世界性保护动物。所以西双版纳在国内外享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药物王国"的美誉。1986年成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3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接纳为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1995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个自然生态平衡的生态州。 饮食文化 云南傣族有108.47万人(1996年统计),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和孟连傣族拉祜族自治县,同源于古代的“百越”。

美丽的西双版纳

一、导入 同学们,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彩云在飘荡,提起神奇秀丽,风景如画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哪里有神秘的原始森林,优美的民歌,质朴的民风,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誉,现在,让我们随着这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音乐,一起走进这美丽而神秘的地方,二、西双版纳介绍?(幻灯二) 酉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是泰国、越南的近邻,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千米,边境线长966千米。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 西双版纳是地球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唯一的一块绿洲,是中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是典型、面积最大的地区也是当今地球上有的动植物基因库,被誉为地球的一大自然奇观。 三、出示目标 四、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西双版纳?用文中一个词语说说你浏览课文后的感受。 2、文章共写了哪五幅画面?? 明确,齐读小标题。小标题的作用:句式整齐,结构匀称,提示内容,醒目得体。 3、这五幅画面可以分为怎样的两大类?? 明确: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风俗民情。 五、体会美:漫游西双版纳? 过渡:文章表现了西双版纳的景美、人美,这些都通过作者优美的语言来体现。?? 1、挑选你喜欢的画面,试着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 2、试着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赏析语言:可参考下列句式,其他赏析方式亦可。 我很喜欢文中的,(词语,句子,片段皆可),因为我觉得。? 例:(1).“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彩云在飘荡。”提起神奇秀丽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 我很喜欢文中的“神奇秀丽”,我觉得作者用此词来概括了西双版纳的景物特征,文中的“心驰神往”写出了人们对西双版纳的神往。 (2).我很喜欢“热带雨林中,有很多藤状植物,像蛇一样缠在大树上。” 我觉得这句话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描述藤状植物的形状,给人以神秘感? 竹楼映蓝天:? 竹楼外形像一只孔雀,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遮掩于蓝天绿地之间。 (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竹楼的外形,点明了小标题,突出了竹楼“映蓝天”的特征。)? 悠悠野象谷: (野象谷:恐怖与大象表演:有趣(拟人)对比 妩媚傣寨水: (“打谷子”风情画: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喜爱对 “水中嬉戏”风情画:五彩斑斓,生活情趣——赞赏比) 笑对生与死: (“生即是死,死即是生”——对比,乐观的人生态度) ③学生独立找出文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全班交流,朗读,师生共同品味其中蕴涵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云南西双版纳概况分析

一、云南西双版纳概况 一、基本概况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于1953年1月23日,是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成立最早的自治州。西双版纳为傣语地名,傣语音译“西双”即十二,“版纳”即千块田,意译为“向封建领主提供贡赋的十二个行政单位”。全州国土面积19125平方公里,下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共3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辖区内有10个县级国营农场和6个中央、省属科研单位,全州总人口106万人 位于云南省东端的西双版纳,古代傣语为“勐巴拉那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以其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闻名遐迩,名列我国十大名胜风景区之一。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在北纬21°08′~22°36′,东经99°56′~101°50′之间,系北回归线以南,亚洲大陆向东南亚半岛过渡地带。全州总面积19184.45平方公里,人口79.6万,下辖景洪市和猛海、猛腊两县。这里居住著傣、哈尼、布朗、基诺、拉祜、佤、瑶等十几个民族,其中傣族占1/3,汉族占1/3,其他民族占1/3。与老挝、缅甸接壤,国境线长1069公里。 西双版纳属热带雨林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一年内分干季和湿季,年平均气温在21℃。干季从11月至翌年4月,温季从5月至10月。终年无霜雪。年雾日达108—146天。景洪地区极端最高气温达41.1℃,极端最低气温2.7℃,常年适於旅游观光。 西双版纳的基本州情可以概括为: 一是以生物多样性为特点的自然资源富集。西双版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干湿两季分明,年降雨量1500-1800毫米、年平均日照1800-2400个小时、年平均气温18-20℃,是理想的避寒之地。热带、亚热带光热水土的丰厚条件造就了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的优势,作为全球北回归线附近保存最好的一块绿洲,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热带原始雨林。全州有林地面积113.7万公顷,占全州国土面积的71%,森林覆盖率67.69%,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6.8万公顷。在这片仅占全国1/500的国土上,有植物种类5000多种,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动物种类2000多种,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动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和“森林生态博物馆”,被列入联合国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圈,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作为中国第二大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现有胶园358万亩。是中国普洱茶的故乡,有世界最古老的野生茶树群落,境内六大古茶山有8万多亩上百年栽培型古茶园以及1700年树龄的野生型茶树,是大叶种茶的原生地。傣药南药资源富集,傣医药历史悠久,是我国四大民族传统医药之一。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热带雨林、避寒胜地、和谐家园、神秘风情”的旅游品牌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是北方人避寒过冬,东南亚傣民族寻根访源,海内外游客回归自然、享受天然氧吧、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二是以纯朴自然为特色的民族风情浓郁。世居着傣、汉、哈尼、拉祜、布朗、基诺、瑶等13种民族及尚未归类的空格人、补过人、克木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5.2%,其中:傣族是主体民族,有30.27万人,占总人口的34.4%,1979年我国最后确认的基诺族是西双版纳独有的少数民族,有2.02万人。解放以来,通过《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孔雀公主》、《澜沧江边蝴蝶会》等电影、歌曲、舞蹈、文学作品,以及周恩来、江泽民、胡锦涛、李鹏、朱镕基、温家宝等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视察和关怀,使西双版纳的神奇美丽逐渐为世人所知晓。西双版纳各民族独特的民居民俗,多彩的民族服饰,众多的民族节日,各民族的宗教文化、雨林文化、贝叶文化、茶叶文化以及舞蹈艺术、歌唱艺术、民间工艺等汇集成

西双版纳五星级酒店简介

西双版纳世纪金源大饭店有限公司简介:(由销售部提供) 西双版纳世纪金源大饭店(EMPARK GRAND HOTEL XISHUANGBANNA)是集“餐饮、娱乐、商务、会议、度假”于一体的高档五星级标准饭店。总投资超过10亿元,共拥有四星、五星和超五星三幢大楼,客房867间(套)。总建筑面积5.88万平米,位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沧江新区大沙坝,濒临湄公河畔,翘首澜沧江边,毗邻猴山,依山伴水,风光旖旎,距西双版纳机场仅10余分钟的车程,尤其适合避寒度假。 360度全景设计的酒店大楼点缀在风光怡人的度假庄园内,简约时尚的建筑风格,融合超凡脱俗的傣族园林风情,让酒店宛如婀娜多姿的飞天,处处洋溢着舒适恬静之感。登楼远眺,沧江美景,雨林风光、民俗风情,一览无余,赏心悦目,浪漫唯美,令人心旷神怡。 酒店共有 867 间(套)高级舒适优雅的客房,独有的玄关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宾客的私密性,客房数量及配套设施均为景洪之最,客房内提供国际、国内长途直拨电话、迷你酒吧、卫星电视、卫生间、独立浴室、房间保险箱、宽带上网等配套服务,完善的设施为商务休闲旅客提供最舒适、体贴、快捷的服务,使尊客在惬意的休闲度假中轻松掌握世界商业脉博,与世界随时随意连通,是您商务度假的尊荣首选。 高7.8米、面积1200 平方米的千人无柱独立式宴会厅及 27间中餐贵宾包房环境优雅,气度袭人,私密性与开放性完美融合,色、香、味、美俱全的中外南北佳肴让您大快朵颐,让你尽情品味博大精深的中外饮食文化。御景庭大堂酒廊、自助餐厅环境优雅,琴声曼妙,其乐融融,是您商务往来、亲朋好友小聚的绝佳选择。 大宴厅及大、中、小10 间会议室,均配备有高级影音设备和无线同声六国传译等系统,可承接各种国际型大、中、小会议和社交宴会、主题晚宴及婚宴等,其中,国际厅可容纳人同时开会。更为优雅的领导休息室、首长接见厅等附属设施一应俱全,让您的商务休闲倍感舒心。

西双版纳傣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西双版纳傣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目录 一、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综述 (1) (一)概念界定 (1) (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综述 (2) 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 (2) (一)特色性原则 (2) (二)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 (2) (三)因地制宜原则 (3) (四)可持续性原则 (3) (五)开发的经济效益原则 (3) (六)融合性原则 (3) 三、西双版纳傣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 (一)西双版纳傣族概括 (4) (二)西双版纳傣族文化资源概括 (5) (三)西双版纳傣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9) (四)西双版纳傣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措施 (10) 四、结语 (11) (一)结论 (11) (二)问题讨论 (12) 五、参考文献 (13) 六、致谢 (14)

摘要 作为云南的支柱产业旅游业,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省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傣族文化旅游资源是西双版纳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是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挖掘、开发傣族民族文化资源,将提升西双版纳的旅游品位,促进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本文围绕西双版纳傣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提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2.对西双版纳傣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3.提出对西双版纳傣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措施。做好傣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利于突出西双版纳的旅游特色,进而促进我省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傣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Abstract Tourism is the pillar industry of Yunnan. Yunnan minority cultural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Xishuangbanna Dai Autonomous region is one of the regions which is rich in national cultural resources, and Dai's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in Xishuangbanna Dai is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tourism resources.It is also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So excavating and developing tourism resources in Xishuangbanna resonably will enhance the tourism grade Xishuangbanna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Around the exploit of Dai's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 in Xishuangbanna, the paper makes the research of few aspects as following: 1.Put forward the exploit principles of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2. Analysis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the exploitation in Xishuangbanna .3.Make some suggest to the exploitation of Dai's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 in Xishuangbanna . Make the exploitation of the national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 of the Dai nationality better ,is favorable to stress the travel characteristic of Xishuangbanna,thereby promoting the province's tourism development. Keyword : Dai national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exploit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