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习作教学设计:水果选美大赛。

1.激情引趣,自由表达

1.1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两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

(1)黄铃铛,没声响,闻一闻,喷喷香,剥开里面瞧一瞧,住着一群小月亮。(橘子)

(2) 生的儿子多,各个黑脸膛,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西瓜)

1.2 引出课题。今天,老师和同学们玩一个与水果有关的游戏。板书:水果选美大赛(教师板书写艺术字,更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美”)。

1.3 要求:要想玩好这个游戏,同学们必须多发现水果身上的美。

评析: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用游戏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点,巧妙地把“观察、发现”引入到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发展了能力。

2.自主创新,丰富语言

给大家展示美的机会:你喜欢哪一种水果,发现了哪些美?

可以用水果自述的形式,可以自由结组以水果家族表演的形式(如相声、广告等)展示,可以编成小诗或儿歌,还可以编写小童话等。总之,鼓励同学大胆创新,只要语言生动,能够展示出水果的美就是成功。

全班交流,自由展示。

大赛结束,根据学生的表现集体讨论,评出特色奖、美味奖、创意奖等。鼓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师总结:同学们的表现真棒。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有我们不断细心地观察、发现,才会伴随收获的喜悦;只有勤奋的人,才会不断品尝到丰收的硕果。老师希望同学们多细心观察,勤动笔。有这样一句话“常写手能顺,多写笔生花”,老师相信每一个同学都能写好作文。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论文摘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论文关键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 数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数学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构成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即具有适应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包括数学意识、数学思考、数学交流、数学应用以及数学人文精神等方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是提高民族素质、丰富人才资源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阐述数学教育的作用时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深知数学素养的培养又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积极参与了国家级课题“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研究”,在小学阶段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课题研究中,我注重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情境和模拟现实情境中逐步培养、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合理改编教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加工,有创造的设计教学过程。”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例如:苏教版三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一课,教材呈现的主题图是一个长方形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适当改编了一下教材,采用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兔子和乌龟今天又要进行一场比赛。这一次要比谁跑的路程长。小兔子绕长方形花坛跑一圈,乌龟绕正方形花坛跑一圈(依次出示花坛及相关数字)。你能猜一猜谁跑的路程长吗?”学生争论不休,意见各异。有的说兔子跑的路程长,有的说乌龟跑的路程长,有的还说一样长。这时教师再顺水推舟,“究竟谁猜的对呢?要解决这个问题,谁有好办法?”从而很自然的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这样稍做改变,就把教材主题图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创造生活情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数学品质 我们知道发现一个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特别注意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思考:这个情境存在怎样的数学问题,发现这些问题,并能提出问题,然后自主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如在教学苏教版四下《找规律》一课时,课前,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最近几个周,有十个同学表现特别优秀。到底是谁呢?我要和他们握手。”于是,我走下讲台,和他们握了10次手。“大家知道他们是谁了吗?”学生愕然,欲言又止。“你想说什么?”一个同学起立:“老师,你没跟10个同学握手啊!”“我明明握了10次呀!”“老师,你跟有些同学握了一次手,跟有些同学握了两次手,都握乱了。应该有顺序地每人握一次手。”问题在意料之中出来了!我顺水推舟,“看来要进行‘有序’排列啊!这节课我们就来寻找有序排列的规律。”接着出示三个木偶和三顶帽子,提出要求:每个木偶配一顶帽子,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学生愉快地开始了自主探究活动。 三、续编生活故事,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素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合

联系生活实际 促进读写教学

联系生活实际促进读写教学 语文教学应该改变灌输与机械训练的方法,应该由学生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要关注学生原有的经验,注意丰富学生的经历。要开发、建设、利用校园与社会的语文课程资源,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而社会生活,正是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源泉。 叶圣陶指出,语文是“生活上的一种必要工具”,语言文字的运用,如果脱离了生活,便成为了文字游戏,便成了空洞的东西。如果我们能够联系生活,那么,就会使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与生活联系呢?下面,结全教学实践,谈谈个人肤浅的看法: 一、联系生活,读懂文章,学会表达 我们所阅读的材料,无论是课内教材,还是课外资料,无一不是文字的集合。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这才是真正的读懂了作者。作者在创作时决不是随便选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一起。作者着手创作,必然对于人生先有所见、所感。学生鉴赏作品时,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这就需要学生发挥想像和联想,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想像作者创作的生活环境,去体会他的感受。 古文教学,学生一般兴趣不大,字词理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高质量地理解课文呢?这就需要教师备好学生,要求学生联系自己,联系社会,深入思考,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我在教《期行》时,导入问学生:“老师与朋友约定下午5:00在校门口见面,然后一起去爬山,可是到了5:00,朋友还没来,我该怎么办?”有的学生说再等等,有的说打电话,有的说去找找,有的说一个人一走了之,有的指责朋友不守信用……学生热绪高涨,很快地融入到新课学习中,试读,品读,学生理解了内容,懂得了道理。我问学生:你认为哪一个词表现了元方的天真烂漫?文章中就这样一个字,能绘声绘色传其神,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多注意观察,在作文中灵活运用。长期这样训练下去,由文字到生活,由生活到文字,既学会了理解文意,又能用文字表达自己所观察的生活。 二、联系生活,深层理解主旨,学会审题立意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倒箧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必须驱遣我们的想像,才能够领会。”在学习《孔乙己》时,引导学生进行探讨: 人们为什么要笑孔乙己“当真认识字么?”“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没捞着?”孔乙己为什么又出现颓废的神情?孔乙己的一生应有许多方面的事情,为什么要定这一方面的事呢?让学生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当时封建复古的逆流很猖獗,已

从生活大课堂中学数学

从生活大课堂中学数学 摘要:从生活大课堂中学好数学,一要结合生活实际学数学,这样可提高学生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要从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三是从生活现场中学数学,这样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生活实际;实践活动;生活现场 如何使学生从生活大课堂中学习数学?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把教材合理地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围绕“圆”这一主题,带学生在全校找出圆的物体,结合实际例子要学生思考这些物体换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等形状行不行。学生一看,圆的换成方形的,看上去很不舒服,显得别扭,还是圆形好看。讲“圆的周长”计算时,先要学生去量一量学校树干有多粗,哪棵树树干最粗等等。在量的过程中,学生想,这怎么量呀,总不能把树砍倒再量吧,怎么办呢?在矛盾中,学生就会从实际中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东西,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使学生发现了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了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

的能力。 二、把数学带入到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比例尺“这一课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学生去测量树的高度,先测量矮小的树的高度,学生一下就测出来了,感觉很容易,接着要学生测量高大的树,学生就为难了,怎么办?谁有这么高呀?也没有这么高的梯子呀?老师要学生自己想办法。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利用同时同地影长与物体高度成正比例可以量出高大的树的高度。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联系起来。 三、把数学带入生活现场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之后,可以出一道这样的题目:学校带钱去采购课桌椅,带的钱如果只买椅子,恰好能买40张,如果只买桌子,恰好能买60张,那么带的钱能买几套桌椅?这道题目与常规“分数应用题”的命题方式不同,增加了命题的趣味性、生活性和灵活性,学生在思考这类问题的时候,就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学数学,使学生的思考不脱离生

最新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我老有一种感觉:我们的学生被分裂在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中,在一个世界里,学生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被动地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学生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学到的和做到的完全是两码事。我们的课堂中充满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学习,它像一个过滤器,使学生如标准件一样同一化,那个富有个性、活生生的孩子渐渐变得呆巴巴、冷冰冰、毫无生活的活力。 我的这种感觉又找到了一点理论依据,我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上看到这样一段话:课程不是孤立的而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课程不能把学生与生活割裂开来,而应使学生与生活有机融合,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在习得书本知识的同时,形成对待生活世界中各种问题的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陶行知说:教学本来就是为学生服务的。 “课堂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个教学理念提出的很及时。 贴近学生生活的,学生都爱听。《核舟记》中“虞山王毅叔远甫刻”一句中的“甫”字通“父”,是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于字之后,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我就用班里同学的姓名举例,如:“李凯甫”、“高峰甫”、“海林甫”等,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哈哈大笑。由于“甫”是专对男子的美称,我又用一些女同学的姓名作比,学生顿时笑得前俯后仰。同学们不仅理解了“甫”字的含义与用法,也从枯燥的文言文学习中感受到了一点乐趣。这一课中提到陪同苏东坡游赤壁的有一个和尚佛印,提到佛印,我给学生讲了个故事:苏东坡喜欢和怫印斗嘴。一天,他对怫印说:“和尚,我看你一身黄袈裟,越看越像一泡屎!”说完以后,哈哈大笑。佛印听了,不但不生气,反而乐呵呵地回答:“施主,我看你倒是越看越像一尊佛呀!”苏东坡乐坏了,以为斗嘴赢了,回家后告诉妹妹。苏小妹一听,肚子都笑痛了:“哥呀,你上当了,人家佛印是心中有佛,满目是佛,看什么都是佛。而你心中有屎,所以满目是屎,看什么都是屎!”我问大家:咱们应该心中有佛还是心中有屎?学生齐答:心中有佛!接着,我说: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朝气蓬勃,情趣高雅,追求真善美。而有的同学的言谈举止却却没有体现出真善美,他心里装的是什么,那就难说了。这仅仅是一个小插曲,却贴近学生生活,起到了育人的作用。 朱自清的《背影》抒发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念之情。要想让学生理解感受文中的深情,获得人生的启示,就必须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他们的共鸣。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我想应该有这样一个原则:课堂要顺应学生的情感脉络,贴近学生的生活。依据这样一个原则,我有以下几点考虑:1、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亲情方面的名言名句,鼓励大家声情并茂地在课堂上展示。2、课堂中留有空余时间给学生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中,父亲对于自己的深情和关爱并讲给大家听。要想达到那种预想的效果,要靠个别程度好的同学的带动,教师也要有点煽情的本领。3、让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再现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环节,帮助大家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4、满文军的那首《懂你》饱含深情,很多同学都喜欢,可能会感染一些同学,触动他们心灵中最柔软的那部分吧。 教师应绷紧这根弦——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学要为学生服务。因为,学习本来是源于生活而又回归生活的。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更真实,更具活力;我们的学生才更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发表时间:2015-05-11T13:26:16.567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5年第3期供稿作者:王伟 [导读] 数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数学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 王伟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郑山街道中心小学? ?276700 摘要数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数学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构成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即具有适应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包括数学意识、数学思考、数学交流、数学应用以及数学人文精神等方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是提高民族素质、丰富人才资源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阐述数学教育的作用时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素养生活兴趣 深知数学素养的培养又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积极参与了国家级课题“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研究”,在小学阶段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课题研究中,我注重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情境和模拟现实情境中逐步培养、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合理改编教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加工,有创造的设计教学过程。”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例如:苏教版三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一课,教材呈现的主题图是一个长方形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适当改编了一下教材,采用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兔子和乌龟今天又要进行一场比赛。这一次要比谁跑的路程长。小兔子绕长方形花坛跑一圈,乌龟绕正方形花坛跑一圈(依次出示花坛及相关数字)。你能猜一猜谁跑的路程长吗?”学生争论不休,意见各异。有的说兔子跑的路程长,有的说乌龟跑的路程长,有的还说一样长。这时教师再顺水推舟,“究竟谁猜的对呢?要解决这个问题,谁有好办法?”从而很自然的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这样稍做改变,就把教材主题图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创造生活情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数学品质 我们知道发现一个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特别注意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思考:这个情境存在怎样的数学问题,发现这些问题,并能提出问题,然后自主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如在教学苏教版四下《找规律》一课时,课前,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最近几个周,有十个同学表现特别优秀。到底是谁呢?我要和他们握手。”于是,我走下讲台,和他们握了10次手。“大家知道他们是谁了吗?”学生愕然,欲言又止。“你想说什么?”一个同学起立:“老师,你没跟10个同学握手啊!”“我明明握了10次呀!”“老师,你跟有些同学握了一次手,跟有些同学握了两次手,都握乱了。应该有顺序地每人握一次手。”问题在意料之中出来了!我顺水推舟,“看来要进行‘有序’排列啊!这节课我们就来寻找有序排列的规律。”接着出示三个木偶和三顶帽子,提出要求:每个木偶配一顶帽子,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学生愉快地开始了自主探究活动。 三、续编生活故事,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素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恰当地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打造学生喜欢的熟悉的生活课堂。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续编、交流,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素养。例如:在进行《年、月、日》教学后,我讲了一样一个生活故事:爸爸去外地出差了,小玲在家一天天地数日子,等着他快点回来,两个月后,爸爸回来了,猜猜小玲一共数了多少天?这里要结合生活实际,考虑到邻近两个月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答案也是多样化。学生首先要考虑到爸爸出差跨了哪两个月,再考虑每月的天数,如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和十二月十31天;四月、六月、九月和十一月十30天;平年二月二十八天,润年二月二十九天。最后再进行合理计算。学生意犹未尽,我顺势抛出新的问题:请仿照刚才的题目,以小组为单位,继续续编故事。看谁的故事最精彩,解决得最巧妙。各小组迅速开始分工:续编的、记录的、计算的、监督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听、说、读、算方面尽情发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交流素养。 四、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素养 弗赖登塔尔提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教学中,我们提倡学生“做数学、用数学”,就是为学生提供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开展操作实验、猜想验证、合作探究、共享交流、尝试修正等一系列探索性数学活动,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在经历与体验中逐步形成数学观点、数学思想方法,形成理解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策略,促进数学素养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超市去参观,并以自己的人民币票样或压岁钱为例,设计“小小商店”等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模拟购物,进一步体会人民的有关知识:人民币的认识、元、角、分之间的互换、正确付钱、找钱等。再如:在学习了《厘米的认识》一课后,学生已经认识了1厘米,了解了1厘米大约有多长,在安排学生课下找一找、看一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这样一来,可以培养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解决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将数学知识回归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中,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活动中,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得到巩固,在“做”中学会应用,在“做”中学会创造,在“做”中得到发展。 数学素养的形成与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的问题很多,不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也可以结合其他的途径进行培养。我们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为有意识的教学活动,切实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

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b8836204.html,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作者:张德军 来源:《新教育时代》2014年第29期 摘要:我校处于市区南段,属于城乡结合部。教师队伍客观上存在着年龄老化、知识陈旧、管理能力差等实际问题。学生主要是舒兰街煤矿矿工、个体商贩和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相当一部分是留守儿童。通过学生家庭状况摸底调查显示:我校现有1008名学生中,特殊学生(单无亲、留守儿童,思想偏激儿童等)达421人;家庭月收入不足千元的达530人;学生父母文化程度均达到高中以上的只有31人。家庭教育跟不上,家庭收入低。在城区学校表现为个性的现象,在我校则为共性。这些给我校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同时也给我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贴近实际生活学生 开展德育工作思路主要是: 一、贴近实际,夯实学校德育工作基础 1.加强德育领导队伍建设。要想把德育管理工作做好,必须有一批懂德育、讲方法、敬业奉献的领导队伍。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校长负责制”,建立了年级组长、班主任,政治教师、骨干教师为主的德育工作队伍,实行主管领导、政教处、年级领导、班主任“四级管理”负责制,定期分析研究德育工作,适时布置阶段性任务,并负责检查考核。 2.培养精干的班主任队伍。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是班级德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实施者,是实施德育工作的主力军。班主任的认识水平和育人能力直接关系到学校德育教育的成败。建立了班主任选拔任用、岗位培训、在岗监督、评价激励等制度,紧紧依靠班主任做好德育工作。 ——在岗位培训上,坚持班主任的周例会制度。在会议上主要解决的问题:一是每周班级工作的总结和下一周部署和要求;二是通过班主任例会,为班主任提供交流与研讨的平台(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及个案分析);三是有计划地、有针对地开展班主任理论培训工作。我校为每一名班主任购买了《班主任工作漫谈》、《爱心与教育》、《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途径》,组织班主任进行学习,开展“特殊学生”教育案例经验交流会,班主任技能大奖赛,切实提高班主任队伍管理水平和育人技巧。 3.把德育工作融合到各项工作中。积极落实、践行“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大德育观,使各项评价体系都含有德育的丰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德育目标,在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中真正做到以育人为本,教师在给学生提供各项服务的过程中作好表率,给学生

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数学

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数学 皮亚杰认为:教育的最高要求应该使儿童具有逻辑推理能力以及掌握复杂抽象概念的能力,智慧训练的目的是形成智慧,而不是贮存记忆,是培养出智慧的探索者,而不仅仅是博学多才。我们应顺应社会需要,使孩子习得初步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会用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日常生活和游戏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以与孩子年龄相适应的生活化的具有童趣的方式表现教育内容,使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活动中、游戏中学习数学,掌握数学。 一、转变观念,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的内涵 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中到处是数,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学”的世界中。在孩子的一日生活里,也到处充满数学:早上按时上幼儿园(时间);来了几个、缺席几个孩子(数量、统计);玩什么样的玩具(形状)等等。在窗台上的自然角中,孩子们把上面的东西分为:种植区、饲养区、果实区等;在观察葱、大蒜、小白菜等植物生长情况的同时,又在不经意中比较高低、长短。 对此,我们完全可以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确立整合的教育观,根据孩子生成问题中的求知解惑、学习及发展等需要,将相应的有关数、量、形、时空等方面的数学内容较自然地与主题、与其他教学领域、与孩子的一日生活相整合,促进孩子多方面的发展。 二、根据孩子的生成预设活动,有机地整合数经验 大班孩子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比较强,教师应抓住孩子的生成问题、现象进行讨论交流或预设活动,使我们的数教育也能关注孩子的基本经验、兴趣需要和他们当前关注的热点问题,让活动更有价值。旅游节的开幕,国庆节又将至,孩子们从花车巡游到F1赛车中国站的比赛,无不津津乐道。在逛街时,他们看到清河路上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而相对来说城区中心广场——博乐广场倒是有点冷清,毫无节日气氛。孩子们发现了这一问题,说“如果多放一些花花草草就好看了,心情也会舒服的”。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说明他们对周围事物开始关注,也能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了,于是我就预设了数活动《摆花盆》,整合数的排序经验和社会性情感,通过个体习得的排序经验,享用共同的经验,并加以拓展运用,同时也激发了积极的情感。这种整合是非常地自然。 三、在数活动中激发孩子美好的情感,体现德育教育 在《我是中国娃》主题中,一开学就碰到了许多节日,10月22日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也是敬老节。孩子们去年也参观过嘉定社会福利院,大家通过照片对此还是记忆犹新,表示我们今年还要去。 在《纲要》第三部分中有一条内容与要求:“有同情心,乐于关心和帮助老人、残疾人和有困难的人”。《指南》中也要求老师拓展了孩子学习的空间,为孩子的体验性、探索性学习创造了条件。结合我园的办园目标,《我为爷爷奶奶准备礼物》就这样出炉了,“注重情感的培养,并运用已有的数经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我此次活动的目的。大家通过小组活动给礼物分类、讨论“怎么样让爷爷奶奶都得到礼物”和实践操作,自主表达、积极思索,给予他们完整的情感体验,爱心充分得到了放大,我想这对他们终生发展是有利的。

数学(心得)之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数学论文之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并最终又运用于实践,因此,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学生是非常乐意的,这也是教学所必须的。因此,我们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不断拓宽学生的生活空间,让学生到课外广阔的天地去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并学会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现实,努力提高综合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提供自由探究机会,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学生经过课堂学习,虽然也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这些实际问题都是已经过加工并处理过的问题,只有真正把这些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去,才能真正达到内化。如在教学“四则运算的顺序”时,我进行了如下下设计:为了满足班级活动需要,学校总务科决定购一些器材:35元的足球,12元的羽毛球拍,20元的小篮球,2元的跳绳,15元的乒乓球板,2元的象棋……请你帮助总务科计划一下,该怎么买?并算出总共需要多少钱?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生活经历,能够得出结论,他们得到自主探究的机会,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如有的同学说买足球2只、跳绳20根,就列式35×2+2×20,我则稍加以点拨: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学生说出了计算结果,我再加以适当占据,学生就已完全明白此种四则运算的顺序。学生通过这样的自主探究,不仅享受到了乐趣,而且探究到了规律。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优化教学过程,积极提供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机会,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体现教学的自主性。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并且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从而增强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提高了学生用数学的观点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开展生活研究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意识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社会实践对教学的要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从小教会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本领。例如在数学课外活动时,我要求学生对于分别使用“液化气”和“电”哪个

贴近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张俊陈福满贴近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万方 3000 摘要: 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数学的学习的过程和现实生活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已经提出了数学学习要做到从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们能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这样才能把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关键字:数学学习;生活实际;抽象;问题 正文: 新课程标准对于当前我国数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这就要求当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做好学生学习空间的扩展工作。对于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让学生们能够做到运用自身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通过现实的生活场景、活动场景等形式来实现学习素材,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知识的空间。 一、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生体验,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选择学生熟悉的例子。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吸引并引进具有时

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内容。例如,我们学校举行公开课“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老师根据生活中经常做的买菜呀、做饭、打扫卫生等具体情况,设计了一系列方程应用题:如何统筹女排买菜做饭的时间、买菜的时候用同样的钱可以买哪些小同的菜……这样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再例如在教学“两步加减应用题”时,可首先播放一段生活录象:一辆公交车上有28人,到了第一站下来15人,又上来9人,车上共有几个人?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这样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离小开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结合当前生活的实际解决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具体化。 解决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数学教学的归宿,通过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技能的训练,数学方法的练习,归根结底是要解决数学问题,数学计算、数学推理、数学思维方法等都为解决问题服务,而问题的解决不是独立于生活之上的,而是融入生活实际当中,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总结方法,提升能力。例如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面对相对、相向等许多名词,学生很难一下找准对策,我们可以把课堂搬到运动场上,采取比赛、演示等方式,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理解相关问题,找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化解难点。 三、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问题分析,简化数学问题 分析问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所在,有效的分析能帮助学生找准

联系生活实际 巧妙进行概念教学

联系生活实际巧妙进行概念教学 马山口镇马山小学赵岩 二00七年五月二十日

联系生活实际巧妙进行概念教学 内乡县马山口镇马山小学赵岩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大多用语较严密精练,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能力低,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而许多教师在新概念刚给出后,让学生齐读一遍或抽象的讲解就转入概念的运用。这样做,学生实际上对概念还没有透彻理解,势必影响对概念的掌握运用。笔者就如何进行概念教学谈些粗浅认识。 一、“引”: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概念 根据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成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数学教学中若能联系学生日常生活,选用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件,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实例相联系,逐步引入新概念,有利于激发思维的积极性和探求新知的欲望。 例如,在教《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分数的意义我是这样引入的:“幼儿园阿姨分饼给小朋友,把2个同样大的圆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么?又把8块同样大的饼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学生运用整数除法的知识,很快就回答出来了。接着又问:“阿姨把1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把1个饼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这些来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大都亲身经历或看见过,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要回答教师的提问,却还找不到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这时他们已明显地感觉到,靠原先学过的知识无法回答老师的提问,顿

时产生渴望求知识的心理,见时机已到,我揭示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分数。” 再例如,我在教学“自然数”这一概念时,对“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叫做自然数”,这句话不是具体讲,而是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一些东西,如一摞练习本、一杯米、一捆小棒……数它们的数目。数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数的?从几开始?按怎样的顺序数?每次多少个?最多可能有多少个?有不同的数法吗?发现了什么?同学们说他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发现后一个总比前一个多1,还发现自然数中最小的数是1,没有最大的数,它们的基本单位是1等等,并进一步发现自然包括奇数、偶数、合数等各种有趣的数。这种有意识的操作,使学生对自然数的本质特征有了一个准确清晰的理解。这样引入概念,自然顺畅,使学生能更加认真地投入到概念的学习。 二、“讲”: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讲解概念 在学生获得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后,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等思维活动,剔除非本质特征,抽取本质属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清晰的概念。 例如减法性质:a-b-c=a-(b+c),内容抽象算理难懂,为突破这一难点,我按照教材内在联系和学生生活实际重新组织教材进行如下教学:小华去文具店买一支铅笔和一把小刀,一支铅笔的价钱是2角5分,一把小刀的价钱是2角。小

让数学教学走向生活化 蒙洪才

让数学教学走向生活化蒙洪才 发表时间:2012-09-29T14:15:38.920Z 来源:《学习方法报·语数教研周刊》2012年第52期供稿作者:蒙洪才 [导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八一实验学校蒙洪才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的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同时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用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为此,我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一、例题生活化,体验、感受数学 儿童身体亲自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儿童的直接经验。这直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且要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是儿童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数学教学中,我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人教版第四册学习两步计算应用题例3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新学期开始了,小芳准备添一些学习用品,带了50元来到商店,请你们帮助小芳出一出金点子,要买些什么学习用品呢? 学生甲:我买一盒水彩笔和一块磁性画板,再买一本笔记本8元。 18+24=42(元); 42+8=50(元) 学生乙:我买一个书包和一个转笔刀。 30+17=47(元) 50-47=3(元) 学生丙:我买一个文具盒、一盒水彩笔、一本笔记本。 12+18+8=38(元) 50-38=12(元) 学生丁:我先买一支自动铅笔、一个文具盒。再买一本笔记本、一盒水彩笔。 2+12=14(元) 8+18=26(元) 50-14-26=10(元) …… 无论学生用哪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都应该给予肯定、表扬,不能强求学生使用统一的方法解决同样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学生自身的生活需要,设计问题,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相互学习,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从而学会解决数学问题。 二、导入生活化,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观给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把握好新旧知识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我在教学“角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时,先用投影片出示,平时见到的扇子、书、红领巾、皮球等实物,然后抽去实物,留下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几何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三、练习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例如,学习“长方形面积”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求出面积,再测量一下一块地砖的长和宽和面积,最后算一算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12元,一共需要多少元?但更重要的是把课内外紧紧结合起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法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即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贴近生活实际 积累习作素材

贴近生活实际积累习作素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农村学生视野狭窄,语言表达能力差,大部分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农村作文教学中,学生埋怨作文难写,为之头痛;教师感慨作文难教,为之困惑。究其原因,主要是作文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致使学生缺乏习作素材。那么,怎样贴近生活实际,积累习作素材呢? 一、走进自然积累素材 农村学生的生活范围狭窄,如果只是闷在教室里,坐井观天,冥思苦想,就很难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农村学生虽然生活范围狭窄,但农村连绵的群山,广阔的田野,弯弯的河流,清澈的小溪;蓝天中飞翔的小鸟,水中嬉戏的鱼虾,草地上肥壮的牛羊……这一切都为农村学生的习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美丽的大自然不但给学生带来了美的享受,陶冶了学生高尚的情操,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我在指导学生完成《春天来了》习作时,我先带领学生走进春天的原野里,让学生身临其境。然后把所见所闻和感想写下来。学生走出

了校园,感受到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为学生的习作积累素材。有的学生写道:“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藏在花蕾里。”有的学生写道:“春暖花开,争奇斗艳,好像飞舞的彩蝶。”学生亲身感受到春暖花开、花红柳绿、草长莺飞、五彩缤纷的春天,把春天写得精彩纷呈。 二、参加活动积累素材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参加各种活动。教师可根据儿童节、新年等重大节日,开展文艺演出活动,为学生搭建施展才艺的舞台;利用国庆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利用教师节、中秋节等节日开展有意义的主题班队会;利用植树节、重阳节等节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既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又为学生积累了习作素材。也可以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和竞赛,如拔河、登山、书画、歌咏等竞赛活动。还可以组织一些简单有趣的游戏,如老“老鹰捉小鸡”、“盲人摸象”、捉迷藏等游戏,并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寓教于乐。我在指导学生完成《记一次有趣的活动》习作时,先带领学生做了一个有趣的活动——“贴鼻子”游戏。在“贴鼻子”游戏中,调皮的学生把鼻子贴到额头上,滑稽搞笑的样子,逗得全班同学笑得前仰后合。在这欢快的气氛中,我引导学生把这有趣的活动记录下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既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又为学生提供了习作素材。大部学生的习作写得都真实生动、富有情趣。

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数学

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数学 大梁王小学张军涛胡炳华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学生思想不够成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学习,一般而言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较多的学生对数学难以形成愉快的心理体验。在小学所学的科目中,数学常常是排在“最不喜欢的学科”的榜首。学生眼中的数学,好象是一个衣着朴素,表情严肃,显得有些高深莫测的哲人,可敬但不可亲;数学课显得非常的枯燥无味,很难掌握。如何改变这一现象,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呢?在新课程的教学探索中,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了努力,学生学习数学的快乐指数得到了很大提升。 一、做一个善于走进学生心灵的乐观型教师,让学生与你的相处愉悦 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不成熟,听课常常根据自己的喜恶来选择认真听还是不听。这就要求我们做老师的要有乐观的生活态度。有人说“选择了教师,就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乐观主义”,确实是这样。试想,如果做老师的自己生活得苦闷,悲观,学生在他的课上怎么开心得起来,人们都是喜欢那些能给他们带来快乐的人,学生也一样。乐观的生活态度会让教师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学中保持创造的激情和创造的快乐,会让学生因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会让那些年纪尚幼的孩子们把你当作他们成长中的精神食粮。 有的老师仅仅带着知识走进课堂,有的老师还把爱也带进了课堂,仅带知识走进课堂的老师,他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忘记,而把爱也

带进课堂的老师,他常常改写了学生的人生。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去热爱和尊重他们,数学知识不象语文知识那样很容易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组织老师与学生的活动,可以是数学知识的领悟、理解与总结,可以写学习数学的心得和困惑;可以向老师求助数学题的解答;可以向老师提出教学建议。每次的活动老师都可以从中体会到很多东西,学生也能更好的与老师交流。让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数学,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营造轻松、生活化的环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至纯至美 从表面上看,数学知识是一些纯理论的枯燥的演绎与推理。但是,如果把这些纯粹的理论与公式放到现实中的一个个活生生的时间和空间中去理解,就容易看清它的至纯与至美,而纯美的东西又恰恰是学生喜欢去追求的。 通过在课堂中设计贴近生活的问题,启发了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的实质。通过一些常见的问题,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培养数感,特别是针对一些比较常见的,能够经常接触到的,并且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 生活化的学习环境,结合师生间的信赖、思考、感悟,想象甚至热爱,能够让学生愉快地去探索数学规律,学习数学知识。 三、开展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学生并不是不喜欢数学知识,而是讨厌你给予他知识的这种方式”。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数学活动可以是课堂上的,也可以是

教学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教学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因此在数学教学教师应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内容与“数学现实”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境里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寻找数学问题,不断求异创新,不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如何让生活与数学“亲密接触”呢,我有以下看法: 一、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一提“数学”二字,人们总是认为数学最贴近我们的就是计算,却忽略了数学起始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作为一名21世纪的数学教师,要自觉地关注学生的生活,密切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帮助他们接触实际,了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例如,在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上,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都会哪些数学知识?”学生们有的说:“我会从1数到100。”有的说:“我会做一些加减法2+5=7 30+10=40 9-3=6 15-5=10 等。”“我还知道3-4=-1 4-7=-3。”……接着我又提出:“你一天

的生活能不能离开数学?”老师的发问引起学生们的争议。有的学生提出:“你做电梯不按数字能上、下楼吗?”“买东西花钱时,不用数学能行吗?”“你上学不看表能知道几点吗?”“妈妈给你买了5个苹果,吃了2个,还剩几个,你不用数学知识去算一算,怎能知道还剩几个?”……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议论了起来。通过议论,从中发现到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真切的感受到了周围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中间,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学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不仅激起了学生从小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而且使低年级的孩子们养成了自觉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二、创设生活情境来学习数学 既然数学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拉进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切感,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作为教师要设计更多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践及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增强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1、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来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根据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