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题的评估与诊断(1)

心理问题的评估与诊断(1)
心理问题的评估与诊断(1)

心理问题的评估与诊断

要对有心理困扰并要求接受帮助的来访者进行干预处理,必需首先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评估(assessment)及诊断(diagnosis)。评估有别于诊断,评估是对来访者整体、全面的了解,是诊断工作的基础,而诊断则是根据精神医学的分类标准对于病人的心理障碍进行归类和判断。评估是一个过程,并非都能在初次接触谈话后都能完成,有的需要经过多次交流沟通才能做到广泛全面的评估。

评估一般可以从自我功能评估、境遇问题评估、来访动机评估、紧急状况和危机评估、处理方法评估等五方面进行。

一、自我功能评估

根据来访者提供的信息对来访者的人格结构、行为方式、情绪状态、思维模式做出评估。

(一) 功能的评估指标评估一个人的自我功能即评估其自我发展的状况,通常可以从以下10个方面来体现自我功能的健全程度:1.能善待自己和善待别人,对他人具有爱心,能和别人建立稳定持久的良好人际关系。

2.能敏锐地感受自己喜怒哀乐的情绪状态并能贴切地表达这些感受。

3.能认识和维护自己合理权益。

4.能确定自己持续努力的目标,在达到目标后能获得一定的满足感。

5.能做到在工作中持之以恒,克服困难,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尽心尽力。

6.能合理安排时间,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

7.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同时又有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不良环境的想法和行动。

8.能做到自我控制,对己既不放纵也不过于苛刻。

9.能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及决定,并能对所作决定的结果承担责任。

10.能合情合理第评价环境、自己及未来。

(二)自我功能评估的实施

全科医生可以参考以上10个方面来衡量一个人的自我功能健全的程度,同时也需要考虑通过哪些方法,从哪些方面着手实施对来访者的自我功能的评估。评估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施。

1.环境适应从对来访者生活经历,工作状态,学习成绩及与外界的接触能力去了解他们对所处环境的适应程度。

2.人际关系对于来访者人际关系的评估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了解他们与别人相处的能力、效果、维持时间、关系的深度以及在建立人际关系方面的困难、挫折等情况。另一方面是评估来访者与医生建立关系的情况,如是否能对医生接纳,信任与合作。有否关系方面的阻抗或是从交谈的气氛中观察医患关系的和谐程度,3.成熟程度评估成熟程度可以从来访者对事物的认真态度、判断能力、个人主见及自我激励等情况进行观察。如果来访者的表现

与其年龄不符,显得不成熟,全科医生就应对此情况有所估计,对于某些重要的信息应考虑由父母或亲属来补充提供,以求更全面的了解。而对于那些给人表面印象十分老练,十分成熟,表现似乎远远超过实际的年龄。对于这种“小大人”医生也应十分关注和认真对待,因为正是这份成熟,在提供信息方面会有掩饰的可能。

4.应对能力从对于有压力的生活事件的态度和处理方法上能体现一个人的应对能力。如果当某些需求一时无法得以满足时是表现为沮丧、失望、消极、退缩还是能正确对待挫折,不气馁,不自责,能想方设法改善不利条件,努力克服困难,度过艰难的阶段。

5.自我认同自我认同是指自己对自我的了解程度,明确自己的向往和追求,满意自己的形象,也清楚自己的不足和困扰等。全科医师对于来访者自我认同的评估最好的方法是要求来访者细细地描述一下对自己的看法,无论是正面的描述还是谈自己负面的看法,如缺点、失望等实际上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他的自我认同的程度。

总之,为心理健康问题来求助的来访者每一位都有自己各自的人格特点,所以全科医生不能一概而论,而是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了解他们的能力、资源、弱点、内在动力及协同性等,以便对来访者的整体功能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估。

二、境遇问题评估

此评估的目的是了解来访者所遇到的社会生活事件,出现的问题及如何构成心理压力和困扰。当面对相同的事件每个人做出的反应是不同的,有人可以看得轻描淡写,有的人确认为是大难临头。所以只

有当医生对于来访者本人及境遇有整体的了解,才能产生同感,构成有深度的评估。

在通常的会谈中来访者一般都倾向于表述自己境遇的过程,倾吐自己情绪和看法,但不等于就能向医生谈出真正的问题。这里涉及到一个对医生的信任问题。如果没有附加条件来访者初次接触医生时的信任程度并不是都很充分,只有到来访者确认医生十分可靠以后才会流露真情,才开始谈论到一些涉及到个人隐私的实际问题。所以此时医生才能发现某些导致来访者心理困扰或障碍的核心问题,为以后制定干预的方案打下基础。

在构成心理问题的众多因素中医生应对以下几个问题尤需加以关注:①引起来访者心理困扰的引发因素或事件;②产生心理问题的程度;③在各种压力下来访者自我功能损害的程度。只有对这些问题有全面的了解和审视,才能有的放矢地去考虑来访者的实际困难,才能有针对性地去寻求来访者内在的资源和动力。

对于来访者境遇问题的评估有一个过程,不是通过一次谈话就能了如指掌,而需要在多次谈话中,从不同的角度收集信息,才能由表及里地完善评估。在临床过程中评估问题也会出现许多复杂的情况,有人在初次接触中的叙述内容十分凌乱,在以后的谈话中却能相当有条理地反映出自己深层次的心理问题。但有的来访者开始时似乎表现出对自己的问题十分明白,侃侃而谈,但在以后的谈话中却变得杂乱无章,内容松散。这些情况的出现往往与来访者的求助动机有关,与医患关系的初建状态有关。需要注意的是医生对当来访者的问题尚未

有明确的评估之前,来访者就认为他的问题已解决,无需再深入交谈,这种现象的出现多半是可能出现阻抗,也有可能是医患关系受损,来访者已缺乏对医生解能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三、来访动机评估

这是对来访者求助愿望强烈程度、对领悟自我问题的能力及能否与全科医师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可能性进行评估。

对于那些有不同程度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来找全科医生帮助的来访者或病人,他们会有自己各自的动机。有的有强烈的求助动机,能与医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也能摆正求助者的角色,有配合医生共同努力解决问题的愿望和行动。这正是说明他们的动机明确,是能接纳他们给予支持和帮助的适宜对象。有的来访者其主要目的是希望改变引起自己心理问题的客观因素,对于如何改变自己的动机却十分微弱。医生应充分估计到对于这类来访者进行干预其实效性十分有限。有些来访者对他人戒心很重、敌意很强、支配性很高,认为医生也不可能帮上多少忙。即使是面对这样的来访者,全科医生也不能即时排斥,应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的机会,多观察和交谈几次,以确定是否是因心理防御机制过强而表现出的一时假象。此外,如果有的来访者是被亲朋好友硬逼着来,很勉强地作为给家人面子而来“完成任务”,那说明本人缺乏求助的动机。医生应仔细考虑来访者动机不强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同时也应观察来访者是否真正具有自知力,而不要轻易地接纳为自己的工作对象,进入到干预的阶段。对于真正缺乏自知力的来访者,不能排除有精神分裂症的可能,这就需要及时转介到精神

科专科医院进行诊治。

四、紧急状况和危机评估

紧急情况和危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全科医师只有确切地理解这两个概念才能对于两种情况做到恰如其分的评估。紧急情况是指一种突如其来的、出人意料的情境和事件,并需要立即对此作出应对。危机在临床心理学中则是指来访者在自己的生活中面临重大转变或挫折,失去心理平衡的状态,急需得到强有力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对于紧急情况的共识似乎无可非议,但在临床工作有些情况是否属于真正的紧急情况需要进行客观的评估。虽然有些情况十分明了,如误服危险药品,车祸意外,家人患急病等。但有些情况却需要进一步判断才能分辨。例如有位来访者匆匆赶来,说自己已经不行,表现为强烈的恐惧,伴脸色苍白,大汗淋漓,心悸震颤,过度换气,手足无措,有濒死感和失控感等,但经各种检查均无明显阳性指标,不能以躯体疾病解释。所以来访者自认为的“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实际上并非真正的紧急,而仅仅是惊恐发作的临床表现,只需适当处理即能很快缓解。由此可见在判断紧急情况时需要明确了解来访者困扰的内容,发生的时间,情境的经过,以往类似的经历,该人应对的方法,处理后的效果等等信息。由此判断来访者所出的境遇是否属于紧急情况。另外,来访者的理性思考能力,应变的态度和勇气,能否配合医生协助处理紧急情况,这也是十分重要的评估方面。

对于心理危机的判断一般比较明确,只要来访者遭受重大挫折,心理创伤严重,急需心理支持。悲观绝望,自杀行为,无制约地泄愤,

情绪失控等都属于心理危机。心理危机的情况也比较繁复,但危机干预却是十分紧迫的事,需要认真果断地处理。

在对紧急状况和危机进行评估时全科医生应评估来访者的反应方式,应考虑他们如果被转介可能出现的情绪反应,同时也应使自己保持沉着和冷静,客观地进行评价,避免因个人的情绪化而影响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处理方法评估

能否给来访者作心理咨询?是否能让来访者接受某些短程心理治疗或是药物治疗?还是转介到综合性医院或专科医院接受诊疗?全科医生对这些处理方法问题应进行明确的评估。

评估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如何采取处理方法进行评估。通常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做相应的心理测验。通过心理测验可以从中获得许多信息和定量的指标,因此全科医师可以运用一些易操作的常用量表对来访者做一些相关的症状评定。对于焦虑可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贝克焦虑量表(BAI)、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等。对于抑郁可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贝克抑郁量表(BDI)、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等。但对于一些来访者的人格问题或者儿童和青少年的智力问题等,由于所采用的测量工具和技术要求比较高,如常用的Minnesota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Wechsler 智力量表等。一般全科医生没有工具和条件实施这类测验,因此需要考虑转介到有条件的综合性医

院或专科医院的有关科室去做。

2.做医学方面的有关检查。对于来访者诉说的某些症状,如头痛,头晕,心悸,胸痛,恶心,腹痛,腰痛,乏力,咽部梗塞感,尿频,大便次数增多,颤抖,食欲下降,明显消瘦等等在判断是由于心理因素或心理压力所构成的躯体化症状之前必需对他们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排除存在各种器质性疾病的可能。有些大项目检查,如CT,核磁共振及一些特殊的血液和其他检查,就需要转介到二级或三级医院进行检查和诊断。

3.转介给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作进一步评估及心理治疗。当全科医师认为自己对于来访者难以作出确切的评估或认为该来访者已存在心理障碍需要接受系统的心理治疗,同时来访者也有接受心理治疗的要求。全科医生可将来访者向有关专业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转介。对于转介的问题,全科医生除了考虑转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之外,还必需对来访者在转介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反应要有所估计,也要给予关心。即使来访者对于所转介的心理医生不满意或不适应,也应让他们给予反馈,以便再次考虑新的选择和转介方案。

4.环境方面的调整。如果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与所出的客观环境有密切的联系,受环境的影响特别严重,如果环境的调整能够有效地缓解来访者的心理反应和应激反应,全科医师可以帮助来访者从环境的调整方面作一些努力,以求解除环境的压力。

5.自己实施心理咨询或短程心理治疗。有的来访者有强烈的动机要求接受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同时对全科医生十分信任,有安全

感,相信全科医师能直接有效地帮助他。如果全科医生对自己所掌握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技术有一定的把握,同时认为来访者有接受自己心理咨询或短程心理治疗的适应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与来访者讨论如何进行心理干预的实施意向和计划。

六、心理问题的全科医学分类及诊断

全科医学的分类诊断,不是一个独立的概念,它是临床心理分类诊断和精神医学分类诊断的一种结合。关于精神疾病的分类,在国际上使用的是“精神和行为障碍”的分类系统。其中有两大分类系统,一个是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1990),另一个是美国的《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 -IV,1994)。我国经过多年的使用和修订出版了《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1994)。最近又出了新版(CCMD-3,2000)。

根据我国的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心理障碍可以分为两大范围。

(一)精神病性障碍临床中表现为严重精神疾病的症状,如有妄想、幻觉,情感淡漠或不协调,意志障碍和行为严重反常,没有自知力等。主要的疾病有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情感性精神障碍等。

(二)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不具备精神病性症状,而是出现焦虑、紧张、恐惧、抑郁、强迫、疑病等症状或有人格方面的改变。起病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病人能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患病情

况,有求医的愿望。主要疾病有神经症、饮食障碍、睡眠与觉醒障碍、心因性性功能障碍、人格障碍等。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全科医生还是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人员,如果过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来访者或病人进行客观化的疾病归类,常常会忽视人性层面的内容。因此全科医生既要把医学的诊断标准作为重要的临床参考依据,同时也应充分了解来访者的个体特性,不要把所有的来访者都用看待病人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对于全科医生的专业要求不同于职业心理医生及精神科医生。所以一般不主张在工作中完全套用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可以就社区人群最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归类,可以分为神经症、青少年发展和适应问题、行为异常问题、急性境遇适应问题、边缘性人格问题及精神分裂症等,这样的归类便于全科医生对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处理。

1.神经症神经症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很普遍。患者的最大特征是自我结构是健全的。意识一般都清楚,表现条理分明,有责任感,举止合宜,与外界能保持接触,有要求诊治的主观愿望。神经症的起病与个性和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可有精神及躯体症状的体验却得不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的阳性指标。神经症包括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癔症等。

2.青少年发展和适应问题这不是病理心理的专业名词,它只是指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和社会适应方面表现出的挫折和阻滞状态。青少年可以因此而表现为与家人的沟通不良、人际关系不好、学习困难、失恋等。

3.行为异常问题患者有某些难以自控的习惯行为,往往是一种环境适应不良的表现。常常可伴有反社会倾向、酗酒、药瘾等。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表现不以为然,也很少有不安和罪恶感。他们的求助动机一般较弱,即使有也不会持久。

4.急性境遇适应问题由于突如其来的社会生活事件,如车祸、被强暴、丢失大量钱财、查出恶病等,一时承受不住重大压力而产生的暂时的精神崩溃。如果原来心理素质较差,就有可能引发神经症或其他心理障碍。

5.边缘性人格问题边缘性(bordline)在临床中是不易被确切归类的含义,并非是指已濒临精神异常。它也不同与神经症,主要是由于自幼成长过程中自我功能发展受阻在往后心态方面的异常表现。患者表面上如同常人,但与其广泛接触后会发现其不成熟、肤浅、不稳定和退缩。他们对于现实的评价在认知方面存在较多的曲解,以致往往是某些歪道邪说的心服者。在与他们的早期接触中似乎他们也能表现出合作信任的关系,但他们的内心深处却蕴藏着抵触和愤怒。对于这些患者的药物治疗的疗效有限,而用心理分析治疗和认知治疗能达到一定的疗效。

6.精神分裂症这是常见的精神疾病。由于病人思维紊乱、感知障碍、情绪异常,伴有意志行为障碍,又无自知力,所以在发病期间应即时转介到精神病医院,运用药物进行治疗。在精神分裂症的缓解期,在有充分适应证的情况下也可转介给心理医生接受系统的心理治疗。

关键词

评估assessment

诊断diagnosis

宣泄acting out

边缘性bordline

神经症neurosis

精神异常psychoses

动机motivation

紧急事件emergency

危机crisis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一般心理问题诊断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1 、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后悔、自责、紧张、焦虑) 2 、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1 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是效率有所下降。 4 、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引发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1、求助者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性刺激,而引起的心理冲突,是属于现实意义(有明显的道德性质),求助者体验到痛苦情绪(如悔恨、失落、恼怒、悲哀等) 2、痛苦的情绪体验持续时间在2 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难以解脱。 4、痛苦情绪泛化到生活的其它方面。5 、多次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是:第一,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不同原因引起的心理障碍,求助者分别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如悔恨、冤屈、失落、恼怒、悲哀等);第二,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第三,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以逐渐减弱,但是,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 ,却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

一定程度的影响。第四,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也就说,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神经症的评分标准是什么? 1、病程:不到3 个月为短程,评分1 ;3 个月到1 年为中程,评分为2 ; 1 年以上为长程,评分为3 。 2、精神痛苦的程度:轻度者病人自己可以主动设法摆脱,评分为1 ;中度者 病人自己摆脱不了,需借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评分为2 ;重度者病人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安慰开导他或陪他娱乐或易地休养也无济于事,评分3 。 3、社会功能:能照常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者,评分为1 ;中 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评分为2 ;重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病假或退学,或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评分为3

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分析

学生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分析 一、学生问题行为的表现与类别 (一)品德性问题行为 品德性问题行为主要指由品德问题引起的不良行为,主要表现有: 1、逃学、离家出走 2、撒谎 3、偷窃 4、攻击性行为 5、抽烟、喝酒 6、参加不良组织 (二)心理性问题行为 心理性问题行为主要指由心理原因导致的情绪或行为的异常,主要表现有: 1、一般适应性问题 主要指学生在适应学校和家庭环境、或在适应自身身心变化的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的情绪和行为的紊乱或失调。其主要表现包括: (1)自我概念欠佳 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导致情绪的低落、消沉、自卑,以及行为的退缩、自暴自弃等。 (2)人际关系不良 学生不能很好地与他人交往,出现人际关系的紧张或敏感,导致情绪的孤独、压抑和无助,并出现行为的离群、孤僻等。 (3)性偏差行为 学生不能很好地面对自身的性生理的发展与成熟,导致性心理和行为的偏差,如性别角色紊乱、性意识困惑、过度手淫,以及其他不良的性行为等。 (4)性格和行为习惯不良 学生在个性发展中出现的性格缺陷,例如偏执、攻击、依赖、孤僻、胆怯、嫉妒、多疑等;以及学生的某些不良行为习惯,如刻板行为,吸吮手指,习惯性抽动,遗尿等。 2、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指学生在遭受强烈的精神刺激或承受较长时间的压力、挫折或矛盾冲突下,出现的明显的情绪和行为的异常。主要表现有: (1)神经官能症 包括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抑郁症、癔病等。 (2)变态人格 包括偏执型、分裂型、戏剧型、反社会型、回避型、自恋型、被动攻击型等变态人格。(3)心身疾病 指那些心理因素在疾病起因中起重要作用的疾病,如偏头痛、支气管哮喘、心脏神经症、胃肠神经症、神经性皮炎等。 3、其他 属于重度心理障碍或严重的行为问题,主要有: (1)精神病

例一般心理问题的个案分析报告

一例高中生学校适应不良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 单位:姓名: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例高一男生学校适应不良的心理咨询案例。通过对来访者问题的分析、评估与诊断, 确定为一般心理问题, 属于新生学校适应不良问题。与来访者沟通协商后, 确定了咨询方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咨询技术, 使其改变了绝对化认知倾向, 消除了仅凭两次考试成绩未达到预期目标就认为自己是个没用的人等不合理认知和对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经常走神的过度焦虑状态。经过六次咨询, 引导来访者建立了合理认知, 增强了自信心与社会适应能力, 改善了不良心理状态, 咨询效果良好。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行为认知疗法,学校适应不良 一、一般资料 (一)基本情况 李某,男,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从小学习比较刻苦,成绩优异,被学校免学费录取。性格内向,父母均为农民,家庭经济情况一般。身高大约1.65米左右,体态正常,无器质性疾病。根据最近一次学校体检,未发现躯体疾病,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二)个人成长史 李某出生在农村家庭,是家中长子,还有一个妹妹。自幼懂事,帮助父母料理家务,照顾妹妹。学习努力刻苦,成绩优异,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高中入学时,因中考成绩优秀被免费录取。性格内向、好强,做事认真仔细。 (三)精神和身体状态 意识清醒,略微有点焦虑,人格较稳定。近两周注意力不集中,睡眠较差。 (四)心理测验结果

SCL-90 测试结果:焦虑,抑郁:,测验结果显示焦虑、抑郁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其余结果在正常范围。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一)主诉 以优异的成绩被高中免费录取,但第一次月考却没能进年级前10名,老师也没有给予任何鼓励,觉得自己很失败,担心自己再也不会考好,得不到老师的赞赏,感觉对不起父母,最近两周头昏脑胀,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没有信心,内心又非常着急,故而前来寻求帮助。 (二)个人陈述 因家境不好,觉得父母不容易,从懂事起就帮着父母照顾妹妹,上学后想通过取得好成绩使父母感到欣慰。从小成绩就很好,深得老师和家长喜欢。升高中时,以优异的成绩被学校免费录取。可是入校第一次月考却没能进入年级前十名,老师也没有给予任何鼓励,非常失落,担心自己再也考试不好了,得不到老师的表扬。感觉对不起父母。月考后两周一直头昏脑胀,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都不好,对学习没有信心,内心又非常着急。求助者渴望咨询师帮助自己,尽快摆脱这种现状,把成绩提上去,但又对高中的学习又无能为力的感觉,以前的学习方法已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但现在又没有合适的方法。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来访者说话清晰有条理,语速稍快,情绪略显焦虑。无躯体症状,自知力完整,无幻想、妄想。有迫切的求助要求。同学反映,李某平时学习认真刻苦,性格内向,自从月考完显得心事重重,情绪低落。 三、评估与诊断

心理评估--诊断报告

心理评估—诊断报告 班级:心理咨询一班姓名:李彤学号:0921043107 【内容摘要】:求助者是一名46岁的徐女士,因丧夫而导致敏感、情绪不稳定三个多月,睡眠出现障碍,通过对来访者问题描述进行分析,并对其家人和朋友进行了访问调查,进一步了解了来访者的实际状况,经过分析,作出诊断,以上症状和行为表现主要来自于其本人的一些不合理的认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在和求助者商议后,征得来访者的同意,根据其个性特征和问题的特点采用了认知疗法、家庭疗法。经过咨询,求助者重新回到家庭生活中,其情绪也基本稳定,咨询效果良好。 【关键字】:成人中期;焦虑情绪;认知疗法;家庭疗法; 一、一般资料 人口学资料:徐女士,女,46岁,已婚,育有一女,某职业院校后勤老师,现在家待岗。 个人成长史:四兄弟排行老二,无姊妹,身体健康,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史,学历中专,从小父母很少管教,性格开朗,为人善良,交友广泛。 精神状态:感知觉、记忆及思维未见异常,情绪不稳定、稍低落,出现焦虑情绪。 身体状态:轻度睡眠障碍,食欲不振,医学检查躯体正常。 社会功能:影响正常生活。 心理测验结果:没有做心理测试。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敏感多疑,情绪不稳定、稍低落,出现焦虑情绪。轻度睡眠障碍,食欲不振。 个人陈诉:因丈夫意外发生车祸,生活被迫打乱,女儿在外上学,无依无靠。 丈夫发生意外后,丈夫的家人及朋友对母女二人态度异常冷漠,甚者不闻不问,说风凉话。丈夫外边有钱财,但是无人归还,证据不足。因为身边的朋友出现类似状况,造成子女心理问题,生活困难,他人抢夺属于自己的财产,所以担心自己的女儿会出现心理问题,母女二人的生活会发生改变,会影响女儿一生的幸福。所以身边的家人及朋友问起家庭经济状况时,会产生多疑,担心有人来抢夺属于女儿的财产。晚上不敢睡觉,总是提高警惕担心意外发生。不敢单独过马路,担心自己发生意外,不希望女儿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觉得自己孤独、害怕。出现轻微的焦虑,想要离开现在熟悉的环境,找一个无人认识自己的地方和女儿重新开始生活。多疑的对象只限于家人,没有泛化。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1)病程:1-2个月;(2)精神痛苦程度:内心感到痛苦,但生活与工作都能正常进行;(3)社会功能受损程度:社会功能未见明显受损,心理冲突未泛化。综上所述,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1)病程:2-6个月;(2)精神痛苦程度:自我感到十分痛苦,自我不能自行化解,心理问题已明显泛化,但心理冲突依然是常形,具有现实意义和道德色彩;(3)社会功能受损程度:社会功能部分受损,部分社交活动回避,工作效率有所下降。综上所述,该求助者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可疑神经症的诊断模板: 根据许又新教授神经症诊断“三标准”:(1)病程:X某已痛苦_月有余,_分。(2)精神痛苦程度:X某可自己主动设法摆脱,1分/X某可需借助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2分/X某几乎完全无法摆脱,3分。(3)社会功能受损程度:X某社会功能未见明显受损,工作、学习、社交活动均能照常进行,1分/X某社会功能呢个部分受损,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部分社交活动开始主动回避,2分。/X某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完全不能工作学习,完全回避必要的社交活动,3分。综上所述,X某总分为3分,神经症诊断不成立。/X某总分已超过6分,可疑神经症初步诊断成立。/X某总分4-6分,该求助者发病已3月有余,可初步诊断为可疑神经症。 神经症诊断的基本程序如下: 第一,病程。不到3个月为短程,评分1;3个月到1年为中程,评分2;1年以上为长程,评分3。 第二,精神痛苦的程度。轻度者病人自己可以主动设法摆脱,评分1;中毒者病人自己摆脱不了,需借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评分2;重度着病人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安慰开导他或陪他娱乐或异地休养也无济于事,评分3。 第三,社会功能。能照常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者,评分1;中度社会功能受损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评分2;重度社会功能受损者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病假或退学,或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评分3。 如果总分为3,还不能诊断为神经症。如果总分小于6,神经症的诊断是可以成立的。4-5分为可疑病例,需进一步观察确诊。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才行。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程序: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从这里入手: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冲突是常形的,并由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能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程序如下:1、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对当事人来讲是生活大事件。在不同的刺激作用下,求助者会体验到不同的痛苦情绪。2、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3、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4、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1)

一、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1)有因:一般心理问题由现实因素激发。 (2)有时:一般心理问题不间断持续一个月,间断持续二个月。 (3)有度:一般心理问题情绪反应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不泛化。 二、严重心理问题: (1)有因:严重心理问题由现实的刺激(强烈、对个体威胁较大)激发。 (2)有时:严重心理问题间断或不间断持续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有度:严重心理问题痛苦难以自行解脱,社会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反应对象被泛化。 三、神经症的诊断标准:许又新三标准 四、神经病的诊断标准:郭念峰的病与非病三原则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3)人格稳定性原则。 五、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生物学因素、社会学因素、心理因素 六、如何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 七、商定咨询方案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咨询目标。2、双方各自特定的责任、权利、义务。 3、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 4、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5、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 6、咨询的费用。 7、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 八、系统脱敏法的原理:沃尔普的电击猫实验。原理是交互抑制,让一个原可引起微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引起焦虑的作用。 九、使用面质技术的注意事项:1、以事实根据为前提。2、避免个人发泄。3、避免无情攻击。 4、要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基础。 5、可用尝试性面质。 十、求助者中心疗法对人性的看法:1、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2、人拥有有机体的评价过程。 3、人是可以信任的。 十一、求助者中心疗法坦诚交流(促进设身处地理解的技术/坦诚交流/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包括哪些(艾根,二册,101页):1、不固定角色。2、自发性。3、无防御反应。4、一致性。5、自我的交流。 十二、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七个阶段:第一阶段:求助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求助者不愿主动寻求治疗和帮助。第二阶段:求助者开始“有所动”阶段。第三阶段:求助者能够较为流畅的、自由的表达客观的自我。第四阶段:求助者能够更加自由的表达个人感情,但在表

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以及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区分原则

心理问题的划分及鉴别标准 需要区分的是: 1、重性精神病与神经症、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区分的重点——自知力、求医行为。 2、神经症与一般、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 区分的重点——心理冲突的性质。 2.1心理冲突有常形与变形两种。 2.2常形与变形的区分有两个标准:是否具有道德性质(是否能区分开道德与不道德)、是否与现实有直接联系。如出现第三者后,在离婚与不离婚中矛盾,这就与现实事件直接联系,并能区分开道德与非道德性质。这就是常形。如一个人整天想着是该吃饭还是不吃饭,与现实事件无直接联系,并且无法区分开道德与非道德性质。这就是变形。 2.3心理冲突如是常形,就可能是一般、严重心理问题,最多是心理障碍 2.4心理冲突如是变形,就可能是神经症。 3、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 3.1一般心理问题:符合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持续一个月或间断持续两个月)、 情绪反应仍在理智控制之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效率下降)、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状态。 3.2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刺激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靠自然发展和非专业干预难以解脱)、持续时间长久(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4、在心理诊断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词: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 4.1 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即是指:除了重性精神病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包括: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4.2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又被称为可疑神经症:第三种类型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有时,我们也把有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的人格缺点者(如均衡性较差的人格)列入这一类。 4.3因此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以总结为:可疑神经症,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

如何判断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如何判断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对照症状学标准: 1、 一般心理问题:由现实生活、工作压力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引起的不良情绪反应,有现实意义且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 严重心理问题:是较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引起心理障碍,体验着痛苦情绪; 2、 一般心理问题:求助者的情绪体验持续时间未超过2个月; 严重心理问题:超过2个月,未超过半年,不能自行化解; 3、 一般心理问题:不良情绪反应在理智控制下,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社会交往,但效率下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影响; 严重心理问题:遭受的刺激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失去理智控制,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影响; 4、 一般心理问题:情绪反应的内容没有泛化; 严重心理问题:反应对象被泛化。 心理诊断技能听课记录 心理正常包括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心理不健康包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部分可疑神经症。心理正常是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心理不正常含变态人格,确诊的神经症,其他各类精神障碍。心理不正常是精神科的工作范围。 但是根据中国目前的国情,神经症是可以做心理咨询的,精神障碍的康复期也是可以做心理咨询的。 一般心理问题的特点。(有因,有度,有时) 一般心理问题是指在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这类心理问题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心理咨询有较好的效果 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强烈的现实性的刺激。 ?二个月以上半年以内。 ?泛化。 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郭念峰)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同一)性原则。 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知情意统一,高兴的说不开心的事不统一) 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心理问题 "诊断为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 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情绪反应尚未泛化。 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 神经症的定义(许又新教授的定义):持久的心理冲突,当事人能体验到这种冲突并感到痛苦,影响其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但没有器质性的病变作基础。 1.时间上持久,常以年计,最少三个月。 2.心理冲突指两种观念,欲望,行为倾向,价值观等互相对立,当事人无法使其协调。有常形和变形之分,常形冲突是大家能理解,现实中存在的,冲突的一方和另外一方具有明显的道德区别。变形冲突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不带什么明显的道德色彩,是神经症性的。 3.神经症的病人感到精神痛苦,有症状自知力。

心理评估与诊断

心理评估与诊断案例分析 患者姓名:樊某某,性别女,年龄21岁,汉族,某职高院校大三学生。 社会史:①家庭背景:出生于农村家庭,父母中学文化,以务农为生,勤劳忠厚,养有三个子女。最小,父母,哥姐。尤其是母亲对她疼爱有加。家庭条件在农村属中等,家人身体健康,家庭关系较为和谐。②基本情况:平时性格比较活泼,为人直率,善言辞,学习刻苦,人际关系比较融洽。他人对她评价较好,自实习回来看到有关失眠引起神经衰弱,最后发展为精神分裂的报道,就联想到自己将来可能也会这样。马上就要毕业找工作了。 既往经历的应激水平:成长背景:自幼身体柔弱,聪明懂事,很依赖。母亲总说“你体弱瘦小,如果考不上大学在,在农村婆家都不好找”负面事件:当年高考紧张,发挥失利,没有考上如意的大学,无奈之下就上了高职院校。 精神状态:症状表现:心情不好,注意力不集中,对生活提不起兴趣,害怕、紧张。脑子里胡思乱想。失眠两个多月,伴食欲不振。自我评价降低。 性格特点:依赖 初步诊断:1、患者由于高考紧张而发挥失利,没有考上心中理想的大学,所以上了高职院校后感到了很失落。来到大学校园,有了城市里来的学生,虽然患者的家庭条件在农村属中等,但是相比之下

患者认为自己的经济条件和成长环境与城市学生差别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感到自卑。 2、自幼身体柔弱,聪明懂事,学习好,倍受家人呵护,对家人很依赖。家人的过分关心和评价,使该生从小就对自己的身体和长相比较敏感。尤其是母亲总说“你体弱瘦小,如果考不上大学,在农村连婆家都不好找”这样的话,对该患者的自我长相评价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从小就认为自己长的不好,对别人的评价很在意。在这种认知框架下,对自己开始没有信心。 3、在实习期间,患者心情不好,注意力不集中,对生活提不起兴趣,害怕、紧张。脑子里胡思乱想。失眠两个多月,伴食欲不振。自我评价降低。在这样的内心环境里导致自己的自卑加剧,自信心丧失严重。 诱发原因:报纸上偏颇的信息报道又直接诱发了她脆弱敏感的神经,使她本来苦闷烦恼的心里“雪上加霜”。在心理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的情况下,又转向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由自己的失眠联想到神经衰弱,再联想到精神分裂症。心理和生理的问题犹如两条绳索在不断地缠绕着她,而且越来越紧,使她挣脱不开。神经衰弱症状仅仅是表层现象,失眠和神经衰弱,都是由严重心理问题引发而导致了目前不良的精神状况。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依 据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1)病程:1-2个月;(2)精神痛苦程度:内心感到痛苦,但生活与工作都能正常进行;(3)社会功能受损程度:社会功能未见明显受损,心理冲突未泛化。综上所述,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1)病程:2-6个月;(2)精神痛苦程度:自我感到十分痛苦,自我不能自行化解,心理问题已明显泛化,但心理冲突依然是常形,具有现实意义和道德色彩;(3)社会功能受损程度:社会功能部分受损,部分社交活动回避,工作效率有所下降。综上所述,该求助者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可疑神经症的诊断模板: 根据许又新教授神经症诊断“三标准”:(1)病程:X某已痛苦_月有余,_分。(2)精神痛苦程度:X某可自己主动设法摆脱,1分/X某可需借助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2分/X某几乎完全无法摆脱,3分。(3)社会功能受损程度:X某社会功能未见明显受损,工作、学习、社交活动均能照常进行,1分/X某社会功能呢个部分受损,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着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部分社交活动开始主动回避,2分。/X某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完全不能工作学习,完全回避必要的社交活动,3分。综上所述,X某总分为3分,神经症诊断不成立。/X某总分已超过6分,可疑神经症初步诊断成立。/X某总分4-6分,该求助者发病已3月有余,可初步诊断为可疑神经症。 神经症诊断的基本程序如下: 第一,病程。不到3个月为短程,评分1;3个月到1年为中程,评分2;1年以上为长程,评分3。 第二,精神痛苦的程度。轻度者病人自己可以主动设法摆脱,评分1;中毒者病人自己摆脱不了,需借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评分2; 重度着病人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安慰开导他或陪他娱乐或异地 休养也无济于事,评分3。 第三,社会功能。能照常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者,评分1; 中度社会功能受损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着下降,不得不减轻工 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评分 2;重度社会功能受损者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病假或退学,或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评分3。 如果总分为3,还不能诊断为神经症。如果总分小于6,神经症的诊断是可以成立的。4-5分为可疑病例,需进一步观察确诊。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才行。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程序: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从这里入手: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冲突是常形的,并由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能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心理问题的评估与诊断

心理问题的评估与诊断 要对有心理困扰并要求接受帮助的来访者进行干预处理,必需首先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评估(assessment)及诊断(diagnosis)。评估有别于诊断,评估是对来访者整体、全面的了解,是诊断工作的基础,而诊断则是根据精神医学的分类标准对于病人的心理障碍进行归类和判断。评估是一个过程,并非都能在初次接触谈话后都能完成,有的需要经过多次交流沟通才能做到广泛全面的评估。 评估一般可以从自我功能评估、境遇问题评估、来访动机评估、紧急状况和危机评估、处理方法评估等五方面进行。 一、自我功能评估 根据来访者提供的信息对来访者的人格结构、行为方式、情绪状态、思维模式做出评估。 (一) 功能的评估指标评估一个人的自我功能即评估其自我发展的状况,通常可以从以下10个方面来体现自我功能的健全程度:1.能善待自己和善待别人,对他人具有爱心,能和别人建立稳定持久的良好人际关系。 2.能敏锐地感受自己喜怒哀乐的情绪状态并能贴切地表达这些感受。 3.能认识和维护自己合理权益。 4.能确定自己持续努力的目标,在达到目标后能获得一定的满足感。 5.能做到在工作中持之以恒,克服困难,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尽心尽力。 6.能合理安排时间,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 7.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同时又有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不良环境的想法和行动。 8.能做到自我控制,对己既不放纵也不过于苛刻。 9.能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及决定,并能对所作决定的结果承担责任。 10.能合情合理第评价环境、自己及未来。 (二)自我功能评估的实施 全科医生可以参考以上10个方面来衡量一个人的自我功能健全的程度,同时也需要考虑通过哪些方法,从哪些方面着手实施对来访者的自我功能的评估。评估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施。 1.环境适应从对来访者生活经历,工作状态,学习成绩及与外界的接触能力去了解他们对所处环境的适应程度。 2.人际关系对于来访者人际关系的评估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了解他们与别人相处的能力、效果、维持时间、关系的深度以及在建立人际关系方面的困难、挫折等情况。另一方面是评估来访者与医生建立关系的情况,如是否能对医生接纳,信任与合作。有否关系方面的阻抗或是从交谈的气氛中观察医患关系的和谐程度,3.成熟程度评估成熟程度可以从来访者对事物的认真态度、判断能力、个人主见及自我激励等情况进行观察。如果来访者的表现与其年龄不符,显得不成熟,全科医生就应对此情况有所估计,对于

心理健康与调适第六讲 心理健康评估

心理健康与调适第六讲心理健康评估 今天我们讲心理健康与调适的第六章,心理健康的评估。心理健康的评估,最主要的有这样四个内容:第一,我们要去了解心理健康评估的任务是什么;第二,我们要去了解心理健康评定量表形式;第三,我们要去了解我们最常见的用于我们实际的一些心理健康评估的量表,我们要去了解;最后,我会在这里提供压力和抑郁这两个自我评估的量表给大家,大家可以现在就准备好空白的纸和铅笔,一会儿我们可以对着屏幕自我做一个评估,看看我究竟有没有压力,我的压力水平有太大,同时你可以去了解,我到底有没有抑郁,通过这样子的一种心理量表的测评,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心理健康评估的量表。 一、心理健康评估的任务 我们先来看心理健康评估的任务。心理健康评估的对象是人,这个人当然就包括了有病的人和没有病的健康人,所以心理健康评估是评估人的,但这个评估人,他可以是健康的,也可以是不健康的。 心理健康评估的任务里面,我们要去了解我们评估的任务是:第一,要描述个体和人群有关疾病的特征,要通过心理健康的评估的量表去描述一个人有病的时候有什么特征,有病的这一个群体在疾病的过程中间又有哪些特征;第二个,要去描述人体或人群的健康状况,当然这个健康更多的是指向心理健康;第三,评估日常的健康行为的习惯和日常功能的有效水平;第四,评估疾病发展过程中间的心理过程;第五,评估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自然愈合过程中间的作用;第六,评估个体对不同的应激刺激的反应,这是我们讲到的心理健康评估的任务的前半部分。 任务的后半部分还包括评估疾病康复过程中间各种心理治疗方法的效果及其与社会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个时候是指心理社会,其次是要评估生活方式对防止疾病和增进健康的影响,评估个体与人群的社会经济状况对健康的影响,评估各种生态学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工作程序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工作程序 1.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 2.与精神病性障碍相鉴别 3.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 4.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 5.形成初步诊断 一般心理问题特点 ?有因:由现实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有时: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间断地持续两个月; ?有度: 可控: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 社会功能: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未泛化: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四个条件: 第一,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冲突是常形的,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第二,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第三,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第四,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一般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工作程序 1.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 2.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 3.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 4.分析求助者情绪是否泛化 5.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 6.形成初步诊断 严重心理问题特点 ?有因: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体验着痛苦情绪 ?长时: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再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不可控: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 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四个条件:

(完整版)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的识别

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的识别 及心理危机干预 一、大学生常见心理异常的识别 (一)判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三原则 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无一明确的界限,正常人在某个时期也会有异常心理活动,精神病人哪怕是最严重时也有正常心理活动。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心理学家为正确地区分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制定了不少测验工具和量表,并应用现代化的仪器去处理数据,使心理测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简单的量表测得的结果只能是起参考作用,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异常及异常的程度,主要还靠认真观察。 1、主客观是否相一致。主要是观察其心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协调性。一个人正常的心理及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应与外界相协调,而不应发生矛盾和冲突,他们的言谈和举止行为,应该受到正常人的理解。比如说,一个同学在班级里唱一支一般化的歌曲,可引起大家的掌声,但如果在一个会议上突然引吭高歌,就会引起人们的惊讶。我们说前者为正常心理,后者为心理异常,因为和外界环境不协调。 2、知、情、意是否相统一。就是观察其心理活动与情感和行为的一致性。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应与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是一致的,人们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闷来肠愁睡

多;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都说明这种一致性。比如一个同学面带笑容地讲述他的不幸遭遇,我们说他对痛苦的事件缺乏相应的内心体验。知觉、情感、意向不协调,也是一种异常心理。 3、人格是否相对稳定。即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相对稳定性。一个人受遗传素质、家庭教育、环境影响,使他们对现实有个比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模式,这就是人的性格特点。它相对稳定,如果一个人几年来一直寡言少语,不明原因突然变得话多而爱交往,给人一种判若两人之感,这就说明心理异常了。 (二)高校常见异常精神障碍的识别 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大多是成长中的一般问题,通过自身的调节、朋友家长及老师的相助,一般都可以顺利度过。但也存在着极少数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是心理疾病。如神经症、人格障碍、精神病性精神疾病等,这些精神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严重阻碍了其成长成才和发展。特别是重性精神疾病,对自身和他人都存在着极大地破坏性,是校园潜在的危险和危机。作为学生工作者必须认识和学会识别这些精神疾病,做到及早识别,及早治疗,防患于未然。 1.精神分裂症

心理问题的诊断工作程序: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

心理问题的诊断工作程序: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 一、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1-1诊断程序 1、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 2、与精神病性障碍相鉴别; 3、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 4、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 5、形成初步诊断。 1-2一般心理问题特点: 1、有因:由现实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2、有时: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间断地持续两个月; 3、有度: (1)可控: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 (2)社会功能: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3)未泛化: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1-3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四个条件: 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冲突是常形的,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一般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二、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2-1诊断程序 1、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 2、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 3、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 4、分析求助者情绪是否泛化; 5、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 6、形成初步诊断。 2-2严重心理问题特点: 1、有因: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体验着痛苦情绪 2、长时: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再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一般心理问题诊断

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后悔、自责、紧张、焦虑) 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 1 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是效率有所下降。 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引发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 1、求助者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性刺激,而引起的心理冲突,是属于现实意义(有明显的道德性质),求助者体验到痛苦情绪(如悔恨、失落、恼怒、悲哀等) 2、痛苦的情绪体验持续时间在 2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难以解脱。 4、痛 苦情绪泛化到生活的其它方面。 5、多次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是:第一,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不同原因引起的心理障碍,求助者分别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如悔恨、冤屈、失落、恼怒、悲哀等); 第二,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第三,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以逐渐减弱,但是,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 ,却难以解脱;

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第四,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也就说,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神经症的评分标准是什么? 1、病程:不到 3 个月为短程,评分 1;3 个月到 1 年为中程,评分为 2; 1 年以上为长程,评分为 3。 2、精神痛苦的程度:轻度者病人自己可以主动设法摆脱,评分为 1;中度者病人自己摆脱不了,需借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评分为 2;重度者病人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安慰开导他或陪他娱乐或易地休养也无济于事,评分 3。 3、社会功能:能照常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者,评分为 1;中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评分为2;重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病假或退学,或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评分为 3。

中科院官方题库-心理评估

【7】中科院官方题库-心理评估 【单项选择题】 1. 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交往距离应该属于()距离。 A. 公众 B. 个人 C. 社交 D. 亲密【答案】C 2. 为了避免在初诊接待中出现紧张情绪,心理咨询师应该在接诊前()。 A. 深入了解并记录求助者的人格特点 B. 掌握并能够熟练使用各种理论方法 C. 熟练掌握初诊接待的各项操作步骤 D. 熟练掌握各种临床心理测验的使用【答案】C 3. 对摄入性会谈正确的理解是()。 A. 不涉及咨询师初步观察到的疑点 B. 不能加入评价 C. 不涉及上级心理咨询师下达的目标 D. 不能加入提问【答案】B 4. 会谈中使用情感的反射时应该注意尽量()。 A. 不要体现咨询师情绪 B. 不要刺激求助者情绪 C. 不在初次会谈中使用 D. 不在后续治疗中使用【答案】C 5. 摄入性会谈中由于某种特殊原因,需要录音和录像,必须()。 A. 征得督导师同意 B. 符合求助者的利益 C. 征得求助者的同意 D. 符合咨询进程需要【答案】C 6. 20世纪20年代,临床心理学家将会谈法定义为()。 A. 有目的的交谈 B. 有结构的交谈 C. 有理论的交谈 D. 有价值的交谈【答案】A 7. 与求助者会谈时,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应该是()。 A. 积极 B. 非评判性 C. 顺从 D. 有指导性【答案】B 8. 了解求助者各方面情况的会谈是()会谈。 A. 摄入性 B. 治疗性 C. 鉴别性 D. 咨询性【答案】A 9. 以如何选择职业为主题的会谈是()。 .

A. 治疗性会谈 B. 咨询性会谈 C. 危机性会谈 D. 矫正性会谈【答案】B 10. 多重选择性问题是一种()。 A. 责备性问题 B. 修饰性反问 C. 开放式问题 D. 封闭式问题【答案】D 11. 以反问形式责备求助者的提问是()。 A. 修饰性反问 B. 解释性问题 C. 责备性问题 D. 反问性问题【答案】C 12. 心理咨询师的提问只是表达自己的看法,而非推动求助者的自我探索,这是()。 A. 表达性问题 B. 解释性问题 C. 修饰性反问 D. 责备雄问题【答案】B 13. 选择会谈的内容时,应该使之适合()。 A. 咨询师的职业兴趣 B. 咨询师的理论水平 C. 求助者的心理强度 D. 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答案】D 14. 在整理临床资料时,应该对来自求助者亲友和中介人的资料()。 A. 进行可靠性验证,并做必要的说明 B. 直接使用,并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C. 先行筛选,避免对求助者构成伤害 D. 注意排序,不对求助者形成暗示【答案】A 15. 归纳和解释临床资料的先决条件是()。 A. 资料的可靠性 B. 使用统计方法 C. 赋予恰当意义 D. 进行迹象分析【答案】A 16. 与求助者的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的因素就是引发临床表现的()。 A. 关键点 B. 主导症状 C. 参照点 D. 必要条件【答案】A 17. 心理咨询师在心理诊断中为避免“贴标签”,应该以()依据。 A. 现实的临床表现 B. 成熟的治疗理论 C. 丰富的临床经验 D. 异常行为的原因【答案】A 18. 对心理咨询的正确理解是()。 A. 心理咨询对某些问题是不一定能起作用 B. 与心理有关系的问题都应彻底解决 C. 心理咨询师要对解决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作承诺 .

心理问题诊断大全

各类心理问题全解析 1.心理诊断结果按严重程度分: 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 可疑似神经症---→神经症----→各种精神障碍---→精神病 2.心理咨询主要流派: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流派、人本主义等 3.心理咨询中常用专业心理测试: 智力测验(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RC)、联合型瑞文测验(CRT)、中国比内测验) 人格测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卡氏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心理与行为问题评估(90项症状清单(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 应激及相关问题评估(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应对方式问卷(CSQ)) 4.心理的总划分: 5.心理咨询师工作范围: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可疑似神经症、各种精神障碍以及精神病药物治疗恢复期。

6.判断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 (1)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统一性(有无自知力:知道自己哪些症状是不正常的,主动寻求帮助)有无自知力是精神病诊断指标 (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认知、情感、意志之间协调一致:如难过时就会哭、受不公平待遇会愤怒、害怕了就会逃避等等)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 如果完全背离了以上三点,并且出现了明显幻觉和妄想,初步可以判断为精神病。 7.心理问题的诊断 泛化指的是:引起求助者目前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的刺激事件不再是最初的事件,同最初刺激事件相类似、相关联的事件(已经泛化),甚至同最初刺激事件不类似、无关联的事件(完全泛化),也能引起这些心理和行为反应(症状表现)。 8.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心因性精神障碍,人格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致病主要因素,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质基础但非人格障碍;神经症是可逆的,外因压力大时加重,反之症状减轻或消失;社会功能相对良好,自知力充分。 神经症分为恐惧症(场所恐惧症、社交恐惧、单一恐惧症------特定恐惧症)、强迫症、焦虑症(急性焦虑------惊恐发作、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躯体形式障碍(疑病症)、神经衰落等。 神经症【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1项:①恐惧;②强迫症状;③惊恐发作;④焦虑;⑤躯体形式症状;⑥躯体化症状;⑦疑病症状;⑧神经衰弱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