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展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会展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会展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会展产业发展研究

一、会展产业概述

(一)会展产业的定义

会展产业是通过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和展览,来带动当地的旅游、交通运输、饭店及相关服务业的一种新兴产业。

(二)会展产业的作用

会展产业涉及工业、农业、商贸业等诸多产业,对结构调整、开拓市场、促进消费、加强合作交流、扩大产品出口、推动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等发挥重要作用,在城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构建中显示出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并日益显现出来。具体体现在:第一,能产生强大的互动共赢效应。会展业不仅能带来场租费、搭建费等直接收入,而且还能拉动或间接带动数十个行业的发展,直接创造商业购物、餐饮、住宿、娱乐、交通、通讯、广告、旅游、印刷、房地产等相关收入;不仅能集聚人气,而且能促进各大产业的发展,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大影响和催化作用。据有关统计表明,一个好的会展对经济拉动效应能达到1:9甚至更高。

第二,能获得优质资源。会展业汇聚巨大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意味着各行业在开放潮中,在产品、技术、生产、营销等诸方面获取比较优势,优化配臵资源,增强综合竞争力。博鳌效应就是会展业创造出的一个典型的“神话”,穷乡僻壤的博鳌建成国

际会议中心后,以其良好的生态、人文、治安环境,吸引了海内外众多会议组

织者、参会者、旅游者等。

第三,能提升支持力度。各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制造业要生存和提升竞争力,需要相关服务行业的协作,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建设,更离不开会展业的支持和助

力。其中会展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服务内容,作为特殊的服务行业,会展经济能服务于和增强城市面向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第四,能增加就业机会。随着近年来办展活动的增多,会展业不仅能提供就业机会,而且还能拉动和促进就业。

第五,能成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会展紧扣经济,展示经济发展成果,会展经济的发展将直接刺激贸易、旅游、宾馆、交通、运输、金融、房地产、零售等行业的市场景气,大型和专业性会展往往是产品或技术市场占有率及盈利前景的晴雨表,推动商品贸易、投资合作、服务贸易、高层论坛、文化交流等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

(三)会展业发展必备条件

会展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与展会城市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是密不分的。

1、优越的区位条件

优越的区位是会展业迅速发展的基本条件。主要体现在举办城市的地理位臵、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上。一般来说,沿江沿海、地形平坦、气候宜人的城市会展业发展的快,例如德国会展中心城市汉诺威,位于北德平原和中德山地的交汇处,濒临中德运河,属于温带海洋性

气候,气候温和、宜人,优越的区位条件为汉诺威会展业水平的提高贡献了最基本的力量。

2、良好的城市环境

会展业的发展要求会展城市必须具备完善的交通网络,过硬的基础设施,良好的城市环境,以及较高的城市知名度。其中交通是城市对外交流必不可少的条件,便

捷的交通是会展业发展的保障;会展的发展不但要有一定规模和数量的展馆,还必须有完善的供水、供电、通信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环境要清新优美,环境污染少;城市知名度高自然会拉动会展业的发展。例如,德国会展中心城市汉诺威地处德国南北和东西铁路的交叉路口,濒临运河,是水陆辐射的交通枢纽,同时它是一个历史悠久、工业高度发达的城市,在世界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3、强大的经济实力

会展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强大支持,经济越发达,会展业发展壮大得越快。

城市经济主要体现在它的二、三产业上,拥有的经济部门越多、第三产业越发达越能促进会展业的发展。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对外商吸引力越强,经济增长得也越快。德国会展中心城市汉诺威重工业发达,制造业突出,有德国最大的轮胎厂、电子技术工业发达、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欧洲最大的旅游社组织的TUI总部就设在这里。这些为汉诺威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4、健全的行业体系

会展业的发展必不可少的还有人力、品牌、行业协会和法律体系的支撑。人

才是会展业发展的推动力;品牌是会展业生命力的体现;

行业协会是会展业规范发展的指示标;法律是会展业发展的可靠保障。

二、我国会展产业基本格局

我国会展产业经过10多年以来的快速发展,基本格局已初步形成。不同划分

标准下有不同的会展产业格局。

(一)按照会展业自身发展特点划分的会展产业格局

以会展业起步早晚、发展速度快慢和自身发展特点为依据,可将我国会展产业带分为北、东、南三个产业带。其中北产业带是以北京为中心,以天津、青岛、大

连、沈阳、长春为重点。东产业带是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宁波、义乌、常州、绍兴、海宁、永康等城市为依托的新兴会展产业带。南产业带是以广州、香港地区为中心,以广交会为助推器,以深圳、珠海、厦门、汕头、东莞、顺德等城市群的兴起而形成的国际化和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珠江三角洲会展产业带。

(二)以各大会展中心为据点进行分类的会展产业格局

以各大会展中心为据点进行分类,可将我国会展产业带分为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唐会展产业带、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产业带、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产业带、以大连为龙头的东北会展产业带和以成都、昆明为中心的西部会展产业带。

(三)按照城市经济总量来划分的会展产业格局

按城市经济总量来划分会展产业格局,可将我国会展产业划分为一线会展城市会展产业和二线会展城市会展产业。本文即是按照此种划分标准,分别研究我国一线会展城市和二线会展城市的会展产业。原因在于即使是在同一个会展产业带中仍存在发展不平衡的地区,因此笼统的进行比较不利于制定合理的会展政策。本文以2010 年经济总量为主要划分标准将我国会展城市分为一线会展城市和二线会展

城市。具体划分依据:经济总量在万亿元以上的城市为一线会展城市,经济总量在万亿元以下的为二线会展城市,2010 年,经济总量排在前三位的城市分别是上海(16872.4亿元)、北京(13777.9 亿元)、广州(10604 亿元),而排在第四位的深圳市经济总量为 9510.9 亿元。

一线会展城市上海、北京、广州主要是受改革开放的影响,政府支持力度大,会展产业发展时间早,起点高,规划布局相对合理,规模大、数量多,贸易色彩浓厚和区位优势明显而独具特色。其专业化、国际化程度高、门类齐全、知名品牌会展集中和辐射范围广,因此位居全国会展业的龙头地位。北京的国际汽车展、印刷展、上海的华交会、广州的广交会等,都已被世界知晓。二线会展城市主要包括沈阳、

长春、大连、青岛、宁波、西安、南京、昆明、武汉、重庆、桂林和成都等等。此地带在交通上不及一线会展城市便利,经济上也逊色于一线会展城市,在人力、财力等诸多方面也都比不上一线会展城市。但它却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发展的势头和发展空间要大于一线会展城市。其中长春的汽博会、沈阳国际流体机械设备展览会、昆明的

世界园艺博览会、重庆的高交会、桂林的旅游节等也都是相对具有代表性的展会。

三、我国会展产业发展特点

(一)展会规模不断扩大,展览数量不断增多

展会规模的扩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展馆建设异军突起,全国遍地开花。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大城市都把会展业的发展列入城市规划的重要部分,因此在各地掀起建设展览场馆的热潮,尤其是近十年以来,据统计,中国共有展览场馆317个,这些展馆主要集中在江苏、广东、北京、上海、安徽、山东、辽宁等省区,约占总馆数的64%,如表1我国主要省份和地区展馆数量一览。二是展馆面积不断扩大。“九五”期间,全国展馆总面积不足 80万平方米,“十五”期间,可用于展览的总面积就高达 537万平方米。截止2010年底,全国可用的展馆总面积更是早已突破千万平米,达到5050万平方米(表2 列出了近八年来我国部分城市的主要会展场馆的面积对比数据)。

会展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前,全国展览项目数量不到 1000个,2000年接近1700个,2001年达到2000个,2007 年为4100个,到2010年,全国各地举办展会数量有增无减,达到5040个。在展览数量上,中国仅次于美国,居亚洲第一。

(二)内容多元化、展会集聚化

我国会展产业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规模和数量上,其内容的多样化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在我国举行的各类综合性、专业性展览会和交易会数量超过 4100个,会展内容也涉及到各行各业,包括第一产业农、林、牧、渔;电子、机械、汽车、冶金、矿产、石油、化工、服装等第二产业;还包括科技、物流、运输、通信、旅游等第三产业,共涉及 70 多个行业。其中以机械加工、电子通信、建筑装潢、化工、食品展会居多,工业、机械、加工大约占到了 20%,展会内容多元化日益明显。

我国会展业在内容上得到丰富的同时,在会展举办地点上也体现出集聚化的趋势。目前,我国已经形成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和中西部五大会展经济产业带,其中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这些地带,尤其是沿海地区,区位优势明显、城市设施完备,给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也符合世界会展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如果以省份为单位,展会主要集中在江苏省、广东省、河北省、浙江省、山东省和辽宁省。以地区为单位,北京、上海、广州举办展会最多,特别是上海市,2009 年,上海共举办展会 369 场,北京 253 场,广州 215 场,上海在三地中占有 44%的份额。从以上数据我们能看到,我国展会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会展的这种集聚化现象特别明显。

(三)国际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程度逐渐提高,发展步伐加快,作为服务贸易的会展经济也加入到了国际会展业的竞争与合作之中,整个会展业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主要表现在

两方面:一是在自身定位上,大多数会展中心和展会在名称上都冠以“国

际”“世界”的字样,体现了与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愿望。在全国317个展览场馆中,有120个会展中心带有“国际”、“世贸”、“世界”的字样,约占总数的 38%。二是在积极引进国外会展品牌项目上,聚集国际资源,扩大国际影响。迄今我国已在世界各国和地区举办了大大小小的展会近1000多个,组织外商来华参展的各种展览会近1000多场,积极走国际化路线,与国际接轨。在会展业国际化快速推进的同时,

我国会展业也呈现出专业化的特点。起初的一些综合性的展会越办越少,专业展览越来越多。吸引前来参展的展商也越来越多,专业观众也越来越多。

(四)经济效益显著

一方面,会展业是一个高盈利的行业,其利润率一般在20%一25%。2001年我

国会展业总产值近40 亿元人民币,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8.9万亿元人民币的

0.044%。2005年会展总产值约100亿元人民币,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07%。2007年会展收入达180亿元, 2010年我国会展业总收入超 200 亿元。

另一方面,展览会作为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窗口,可以促进中外技术合作和商贸

往来,推动巨额价值的交易。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我国通过展览实现外贸出口成交额达 340 多亿美元,内贸交易120多亿人民币。有“中国第一展”美誉的广交会,每年两届的出口成交额相当于全国一年出口额的1/3左右。再者,会展业产业带动效益也相当明显,对会展举办地交通、旅游、通讯、广告等相关产业的带动性较强,既有利于整合产业资源,又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更促

进了城市建设,提升了城市竞争力。例如重庆,2010年共举办展会405场,由

其带来的直接收入为25.3亿元,拉动相关行业的消费达214.3亿元。显著的经济效益以及潜在的联动效应使得会展业成为我国多个城市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也使得会展建设成为我国城市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国际会展产业发展趋势

(一)国际化趋势

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及会展市场的壮大,会展业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首先,参与者国际化。大多数展会的举办不会仅局限于当地及国内,而是放眼于世界。其次,举办地域国际化。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会展市场也不断壮大,一些国际知名展会在本国内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大的国际市场的要求,急需要在海

外开展展会,设立展览分公司。德国汉诺威展览集团就是国际化的典型代表,在世界60多个国家设立了分公司或代表处。该公司也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展览公司之一。最后,举办团队国际化。上点档次的展会都会聘请国际知名的团队和人才来规划及组织这次展会活动。这样既提高了展会的质量,也提升了展会的知名度,保证了展会与国际接轨。

(二)品牌化趋势

依托产业和区位优势,进行差异化竞争,打造品牌会展,目前已成为国际会展业的趋势,这是因为能加快提升会展业的竞争力和国内外影响力,提高会展的服务化水平。会展的品牌化主要体现在举办城

市的品牌、展览公司的品牌、展出产品的品牌上。纵观世界,会展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几乎都有自己的知名展会,如海南的“亚洲博鳌论坛”,提到海南,无一不知晓“博鳌”,所以是城市成就了品牌,品牌也提升了城市。品牌展会需要知名的展览公司的规划。例如拥有世界最大展览场馆的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每年举办逾50场专业贸易展览,其中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是世界最大的展览会。最后必须要有品牌的产品,因为社会更倾向于品牌,更相信品牌的魅力与效应。

(三)专业化趋势

会展产业只有实现专业化才能突出个性、扩大规模、形成品牌。现在国际上大而全的展会几乎看不到了,大部分展会都是专业展会。展览内容更集中,更有针对性,以此来吸引更多参展商和专业观众,扩大影响力,塑造会展品牌。如汉诺威的工业博览会;杜塞尔多夫的国际印刷、包装展;旅游城市纽伦堡的玩具展;香港珠宝、玩具展;意大利米兰的国际服装展等。专业化是展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只有具有明确的展览主题和市场定位,展览会才对参展商或与会者有足够的吸引力。对于参展商来讲,专业展会设备更专业,节省了很多选择的时间;开销更小;展会同期的一些论坛也更有针对性;招商效果更好,因为观展者大都带有购买意向。对于观展者来说,专业展会的服务更优质;产品更专业;更有利于进行同类产品之间的选择。基于

参展商和参展者的共同目的,国际上出现了专门从事此行业的专业团队和专业人才,从展会的前期策划到整体促销再到场馆的布臵,最

后到配套服务,专业的展览公司利用他们专业的才能和对展会的高度敏感性,使得组展过程呈现专业化、高水平的特点。

(四)信息化趋势

会展产业信息化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会展本身所涵盖的信息、科技成果、行业最新动态等;二是辅助会展发展的各种信息技术、网络平台等,例如电子商务的应用。最早时兴电子商务的国家是美国,国际上也在不断地效仿,如我国的阿里巴巴推出的淘宝网,其实就类似于一个大而全的展会。

(五)生态化趋势

随着会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高利益的驱使下,会展业无节制、无规划的发展,已给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会展业已不再是“无烟产业”,同其他行业一样,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因此,会展业发达的国家早已意识到了这一点,落实方针政策,提出发展生态会展。推广“绿色环保”的理念,使绿色环保贴近人的生活是国际会展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例如,加拿大制定了非常详尽的绿色会展指南,2006 年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的第三届世界城市论坛就是根据加拿大环境事务部的《绿色会议指南(2005)》实施的绿色会议计划。会展的生态化主要体现在展品的生态化和展馆设施的生态化。展品的生态化主要是指无公害、无污染、绿色健康的产品。展馆的生态化主要体现在会展场地的选址、建筑材料的选择以及展后物品的后期处理上。

五、我国会展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会展业一线和二线城市起步时间、发展速度、发展水平等的差异,导致会展业在我国发展不平衡,各自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存在的问题也不相同。

根据各自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找到适宜的发展道路。下面将分别阐述我国一、二线会展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一线会展城市会展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一线会展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利用各自的区位优势、经济优势、政治优势,在国际上取得了一定的地位,但与世界上会展业最发达的德国的会展中心城市相比,我国一线会展城市在许多方面还存在差距和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会展场馆及配套设施不够先进

首先体现在展馆面积上。表3列举了德国三大会展中心城市的三个展览场馆面积和我国最大的展览场馆面积,从对比中,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差距所在。

德国会展中心城市的展览面积是我们一线会展城市展览面积的

2倍甚至3倍多。德国有10座室内展览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的展馆,而我们国家偌大的国土面积只有4座超过10万平方米的展馆,其中北京、上海各一座,广州两座。除这四座展馆外,我国一线会展城市其他的展馆面积都在1—3万平方米,举办特大型展览难度较大。

其次体现在配套设施上。德国会展中心城市会展场馆都配有各种先进的设备和功能齐全的大型会议中心。交通设施也非常完备,不仅有公交、地铁等直通会展中心,而且有的场馆如汉诺威展览中心还设有专门的客运火车站和专用货运站,多条火车支线直通各展览大厅,

甚至会展中心还专设一个直升机停机场。这些一流的会展场馆和配套设施为德国构建国际一流的会展中心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国一线会展城市在展会配套设施上就显得不够完善,仅交通拥挤的现象就非常严重,另外展览面积也有限。比如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从地铁出来在通往会展中心的路程中,交通拥堵就很严重、

路边的公共卫生设施较少,如公厕、垃圾桶、兑换外币的银行较少,外币兑换极不方便,等等诸多问题导致我们举办国际展会的实力有限。

2、国际品牌展会缺乏,国际地位较低

德国能够成为世界第一的会展强国,与它拥有众多的品牌展览会是分不开的。如:汉诺威是德国工业高度发达的城市,尤其是制造业最为突出,电子工业技术先进,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4%,其打造的一流国际品牌展会有汉诺威通信与信息技术博览会、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和汉诺威世界汽车及车载装备展等。其中,仅通信与信息技术博览会就有6000家展商和48万名观众参会,展出面积达 32万平方米。法兰克福是欧洲中部最重要的商业、贸易、交通和旅游中心,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3%,其打造的国际品牌展会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品博览会、世界一流的国际汽车及零配件展览会和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等。其中,每年的消费品博览会就有来自约90个国家的4500家展商和14万名专业观众参展,展出面积达19万平方米。这些国际一流的品牌展会极大地提升了德国会展中心城市的国际地位。而在我国一线会展城市,虽然依托城市经济基础,一线会展城市在品牌建设上已经创建了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展会,如北京的中国国际机床展、中国国际印刷技术展等;上海的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等;广州

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中国国际企业博览会等,但真正的世界级的品牌展会数量相对要少得多,而且国际展商和专业观众的比例很低。大多数展会在国际上都表现出地位和号召力不强的缺点,所以争取举办一些大的、国际性的展会的机会特别不容易。

3、展会服务水平低,国际型会展人才缺乏

德国会展中心城市不仅服务周到,而且会展产业也相当的成熟。许多著名的会展中心城市本身就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国际商贸中心,在展会开展的同时,也大大地拉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除此以外,在德国,上至政府、行业协会的管理,下到展览公司、参展商、观众之间的多方协调以及专业会展人才教育、媒体合作、国际

交流等外部支持,德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一整套功能完备、核心突出、配套齐全的会展产业体系。周到的服务和完备的产业链极大地推动了会展中心城市的发展。在德国,大专院校都设有展览专业,系统地向学员讲授展览理论知识。同时,更有一些行业组织积极参与到会展人才的培养中来。严格、系统的人才培训为展览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智力基础,使得德国在展览业的竞争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在展会服务水平方面,我国一线会展城市相对于德国会展中心城市来讲服务水平偏低。例如北京,在工商局注册的专门从事经营会展业务的公司有几千家,但真正能够做到精通会展业务、熟练展会策划、专业程度高、服务水平好的公司却很少。甚至还存在骗展等现象。北京现如今共拥有普通高等院校 82 所,其中被列入 985 工程的大学有8 所,列入 211 工程的大学 27 所。但开设会展专业的院校不及 6 所。据不完全统计,在会展业条件最好的上海市,会展业有经验的高级项目经理不足50

人,复合型会展人才全上海市未必能找到100个,而通常举办一个大型国际会展至少需专业人才80—90人,人才缺口极大。

4、企业实力不够雄厚,规模化、集团化程度低

规模化、集团化是当今会展业发展的趋势,那就必然要求会展中心城市要以会展企业为依托。德国大的展览市场被六大展览公司所垄断,其中汉诺威展览公司是世界展览企业的领头军,旗下设 60多家海外展览机构,杜塞尔多夫一家展览公司在世界108个国家设立了66个办事机构,充分显示了国际化的趋势。而我国一线会展城市北京、上海和广州,每个城市都有2000多家从事会展业务的企业,但真正能承办国际展览业务的企业却很少,普遍存在专业化程度低、对展会的策划与管理不精、服务水平低等现象。由于从事展览业务的企业过多,也导致了展会这个市场鱼龙混杂,随之而来的还出现一些不文明的社会问题,如欺展、骗展等现象。

(二)我国二线会展城市会展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我国一线会展城市而言,我国二线会展城市发展水平、发展程度、国际化、市场化、品牌化等方面都要欠于一线会展城市。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导

致会展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从而出现诸多影响会展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大连,相对来讲,大连在二线会展城市中是发展得比较好的城市,但就是这样也与一线会展城市存在诸多差距。此处以大连市和上海市为例,阐述二线会展城市和一线会展城市之间的差距。

1、展会规模小,水平偏低

与上海相比,二线会展城市首先是展馆数量少、面积小。上海可使用展馆19座,其中最大的是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室内展出面积20万平方米,室外13万平方米。而大连可用于会展的地方有星海会展中心、世界博览广场和星海广场、现代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国际博览中心,共6座展馆,其中星海会展中心展馆扩建后总面积为 8.6万平方米,室内使用面积就更小。其次体现在办展规模上。2010 年,上海共举办国内、国际展览项目448个,总展出面积已达 800多万平方米,其中国际展227个,展出面积 580万平方米。2010年大连全年举办展会100个,规模在1万平

方米以上的占 35%,1万平方米以下的占65%,其中5000平方米以下的占19%(表

4,2010年大连展览会规模分布),由此可见,规模小的展会所占比例仍然很大,大连

会展业在规模建设上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另外,水平不高的消费品展会数量仍然不少,例如服装、食品、工艺品类的展会,不但规模小,而且办展目的不明确,使得假冒伪劣商品有机可得。

2、主题雷同现象严重,存在无序竞争

以大连为例,在2010年举办的100个展览中,房地产、建材类的展会占了12个,而且多数集中在同一季度;服装、纺织类占了12个,集中举行在8、9月份;举行轻工类的占了12个,展会内容雷同现象十分严重,重复办展数量多,参展商重复参展,甚至有些展会的主题完全相同,不仅让参展商迷茫,让观众也感到迷惑。只注重暂时的经济效益,缺乏行业协会的协调,这样势必会造成行业竞争激烈,导致经济效益低下,规模小,水平低。

3、缺少特色,难形成品牌,国际化程度低

全国举办的国际性的展会一线会展城市占到了70%以上,展馆供不应求,二线

会展城市展馆闲臵率很高,使用率不足30%,个别展馆甚至一年才有一次像样的展览,主要是因为缺乏地方特色,品牌展少。2010年大连全年展出面积101.62万平方米,共设展位39295个,其中境外参展展位3329个,占8.5%。共有25908家企业参展,

其中境外参展企业1984家,占7.7%。到会参展商95549人次,其中境外参展商7406人次,占7.8%。全年展会观众573万人次,其中境外观众21882人次,占0.4%。由国际展商和观众所占的比例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二线会展城市在国际上的地位仍然很低,很少能够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4、自身建设不足

目前我国一线会展城市正以较大步伐向国际会展城市迈进,会展配套设施相对比较齐全,而我国二线会展城市由于起步晚、发展慢,所以在会展行业发展上还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会展高级人才缺乏、会展人才贮备不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会展配套设施不完备、会展服务水平相对滞后、会展策划和管理体制不健全。

六、我国会展产业发展的策略

(一)我国一线会展城市发展会展产业的对策

我国一线会展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向国际会展中心城市进军,走国际化路线,成

为世界级的会展城市,其会展产业发展对策如下:

1、加快国际级别会展场馆等硬件设施建设

拥有大型会展场馆是进军国际会展中心城市的首要条件。展馆面积小致使一

些大的、国际性的展会难以举办,甚至影响了国外展商来华办展,直接减小了我们与国际接轨的机会。目前我国只有广州有一室内展览面积为25万平方米的展馆,北京和上海是10万平方米,较拥有49.8万平方米的汉诺威展览中心来讲相差甚远。而这直接阻碍了一线会展城市向国际展会城市进军的步伐,因此对现有展馆进行扩建

或改造是当务之急。展会的各种配套设施建设也必须达到国际标准,城市环境、城市建设必须达标,银行等各种服务业都要做到特别人性化,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2、扶植国际会展品牌,加大会展营销力度

走品牌化道路是我国一线会展城市进军国际会展中心城市的必然选择。首先要树立品牌化的信念,坚定走品牌化道路的决心,将现有的比较知名的会展品牌做强做大;其次加大海外宣传力度,积极推行“走出去,引进来”策略,勇于走出国门,开拓国外市场。例如位于北京的中国国际印刷技术展,如今在国际上已经小有名气,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保持展会的原有风格,在保质的基础上再慢慢达到量的要求,以此扩大国际影响力。

3、培养国际型会展人才

拥有一支高、精、尖的会展人才队伍是我国一线会展城市向国际会展中心城市进军的智慧保障。国际化会展人才必须具备下列素质:熟悉国际会展市场运作规律;拥有全球化的眼光;对会展有高度的敏感性;了解多国语言和文化;具有国际协调能力。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加强对会展人才的培养,组织有潜力的会展人员出国向国际会展中

心城市学习、借鉴人才培养经验。其次加强高校会展专业的建设。加大会展人才的储备力量。

4、增强会展企业实力

市场上的各类会展企业的存在直接导致会展市场的混乱和无序,这种状况也影响了会展企业本身的发展和壮大,导致具有国际实力的企业变得少之又少。解决这种现状的办法就是进行企业联合,强强联手,将会展业务做强做大。会展企业集团化、规模化也是大势所趋。要求政府也应积极配合,整顿和清理会展市场鱼龙混杂的现象,积极扶持一些发展得较好的企业,全面支持城市会展业的发展。

(二)我国二线会展城市发展会展产业的对策

我国二线会展城市对自身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要认清自身的发展实力并进行准确的评估,制定能够企及的目标。目前二线会展城市的发展方向是向一线会展城市看齐,以一线会展城市为标杆,学习和借鉴好的地方,积极弥补自己的不足。二线会展城市在展会规模和水平上、展会主题上、特色展会创建上和自身建设上应有待提高和加强。

1、严把展会质量关,提高展会水平

组织者应当转变观念,展会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代表一个城市会展业的真正发展水平,而展会的质量才能真正代表这个城市会展业的实际水平。我国二线会展城市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就是前期宣传得很大,结果一到场馆跟集市似的,鱼龙混杂,大部分参观者都很失落的离开。像这样的展会,如果照常发展下去,自然是走向灭亡。所以组织者不要只注重展会数量的提高,要真正把脉质量关,将展会质

量首先搞上去,只有这样,这个展会才有生命力,才能发展得越来越好。

2、制定行业规范,减少无序竞争

为了避免会展业间的恶性竞争,政府和行业协会之间应积极配合,制定合理的行业规则,对会展市场的准入制度应严格管理,制定详细的准入准则,必须严格按照准则办事,不能只说不做。所以要落实责任,实施领导负责制,并建立专门的机构对此进行监督和管理,违规操作严肃处理,一查到底。并要求企业自律,提高展览中心的利用率。

3、找准发展重心,利用优势,形成特色

会展产业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具备发展会展业的能力,所以决策者在决定建会展中心之前,应当对自身做出合理的评价,到底是发展成会议型城市还是展览型城市,或者两者条件都不具备,干脆不发展会展业为好,要通过谨

慎、细致的评估后做出合理的决定。以免造成展馆闲臵、会展疲软等现象的出现。在找到发展的重心后,我国二线会展城市要想会展业得到长足发展并不断壮大,不要盲目地照搬、模仿会展业发展得好的城市,而是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创办属于自己的展会。只有具备自己的特色才有可能发展成品牌,才会在会展业这块沃土上占有一席之地。

4、加强会展配套设施建设

我国二线会展城市会展产业要取得良性发展,除了要做好上面所要求的,更要得到会展业发展所需的各种配套设施的支持。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水、电、交通、通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提高城

市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会展业的发展;提升城市社会地位、增添城市魅力等都会对会展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