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风险管理》实验报告

《信用风险管理》实验报告
《信用风险管理》实验报告

ST亚太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实验报告

2015年6月19日

基于亚太公司的财务数据以及市场交易信息数据,通过计算其信用评分或违约概率,客观评价ST亚太公司的信用风险状况。

(1)基于ST亚太公司财务报表信息计算该公司改进的沃尔比重得分;

(2)基于ST亚太公司财务数据,根据Altman(1968)Z评分模型判断公司信用风险状况;

(3)基于ST亚太公司近一年股票交易数据以及当前财务报表数据,使用KMV 模型计算违约概率;

(4)基于公司所在行业数据,使用logit模型估计该公司的违约率。

Excel软件与Stata软件

(1)沃尔比重分析:其基准为该行业同类公司平均值。

(2)KMV模型:根据方程组方法计算企业资产价值和波动率,估计资产增长率miu(可以用近年账面资产增速估算)。

(3)Logit模型:首先要估计出解释变量的系数,然后带入该公司的数据,计算得到该公司的违约率。

实验报告正文

一、样本公司简介(10分)

ST亚太公司公司名称:海南亚太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地域海南省,所属行业:房地产—房地产开发,曾用名:寰岛实业->ST寰岛->*ST寰岛->ST寰岛->ST联油->*ST联油->*ST亚太->亚太实业,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与销售。控股股东为兰州亚太工贸集团有限公司(持有海南亚太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比例:15.23%)。截止2016年3月31日,ST亚太营业收入301.0737万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8.0996万元,较去年同比减少2442.6096%,基本每股收益0.0046元。

海南亚太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酒精及其副产品的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公司现已拥有海南国际五星级酒店----寰岛大酒店股权;并拥有亚龙湾海底观光项目股份.公司还经营电子、电器产品,电子原器件、家用电器、计算机终端设备、通讯设备的生产、销售等.目前,公司处于资产重组阶段,公司董事会提出拟进行棕榈油贸易业务,并对相关资产进行剥离.由于公司唯一控股子公司只有兰州同创嘉业,所以其地产开发主营业务为公司目前的主营业务。

近三个月内,没有机构对其发表评级分析,关注度较低,请投资者谨慎处理。该股票受机构关注度很低,没有足够的研报支持评级,请投资者谨慎处理,可适当进行波段操作。

本次实验报告将以ST亚太2014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

二、沃尔比重分析法

(一)简单沃尔比重分析(10分)

我们可以参考财政部《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中的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指标和各评价指标的权数,如下图所示:

当差,投资者应

(二)改进沃尔比重分析(10分)

三、Altman(1968)Z评分模型(10分)

阿尔特曼经过统计分析和计算最后确定了借款人违约的临界值Z=2.675,如果

Z<2.675,借款人被划入违约组;反之,如果Z≥2.675,则借款人被划为非违约组。当1.81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其中,X1:流动资本/总资产(WC/TA)=2.85亿/3.5亿=0.81

X2:留存收益/总资产(RE/TA)=0

X3:息前、税前收益/总资产(EBIT/TA)=1313万/3.5亿=0.0375

X4:股权市值/总负债帐面值(MVE/TL)=2.5亿/3.5亿=0.7142

X5:销售收入/总资产(S/TA)=1313万/3.5亿=0.0375

Z=0.012*0.81+0.014*0+0.033*0.0375+0.006*0.7142+0.999*0.0375=0.0527

经计算,ST亚太上市公司的Z值为0.0527,Z<2.675,ST亚太被划入违约组,且Z 值偏小,属于非常有违约可能的公司。

四、KMV模型的理论EDF(20分)

由于distance to default=—1.1358,所以KMV模型的DD值为1.1358,由此计算出KMV模型的EDF即违约概率为87.1974%,

说明:参照最近的一次作业。

五、Logit模型(30分)

说明:使用该公司所在行业的样本数据,包含st公司和非st公司,使用stata 软件估计系数,反求该st公司的违约概率p。提供必要的估计结果table表。并做解释。

ST亚太公司为房地产行业,因此用房地产业数据进行logit模型求解。

(一)估计结果

logit原始回归结果(图1)

Odds几率比估算结果(图2)

由上图logit原始回归结果可知,y=﹣5.874514+3.950364X1﹣7.471684X2﹣46.87052X3﹣1.748869X4﹣12.50254X5

由于公式选用的指标分别为: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总资产增长率,所以:

X1=52.69% X2=11.65% X3=-12.43% X4=-0.0648 X5=20.29%

所以将上述指标带入公式:y=﹣5.874514+3.950364*0.5269﹣

7.471684*0.1165+46.87052*0.1243+1.748869*0.0648﹣

12.50254*0.2029=75.99%

因此用logit模型估算出的ST亚太公司的违约概率为75.99%,极有可能违约。

六、结论(10)

通过如上分析,我们得到如下结论:

通过以上多种对ST亚太的违约状况和财务经营状况进行预测分析,我们发现ST公司的财务状况以及财务成果都十分令人担忧,在所运用的四种信用风险分析方法之中,每一种的结果都表明ST亚太的经营状况出现了非常大困难,具有相当高的违约概率。

基本结论

通过计算,我们得到如下结论:

通过以上计算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在沃尔比重分析法中,ST亚太得分为-3.51,在Zeta模型中我们得到其Z值为0.0527,处于极易违约的状态,在KMV 模型预测中,我们得到其违约概率为87.1974%,在logit模型中我们得到其违约概率为75.99%。四种分析方法结果均证实了ST亚太公司在房地产行业违约概率较高,有极大的违约风险,投资收益较少甚至亏本,其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较差,请投资者谨慎投资。

一个公司,要想获得持续经营能力,必须保证足够的营业收入,没有收入的公司,将不能给投资者投资信心,无异于空壳,因此ST亚太必须尽快扭转亏损状态,才能挽救公司。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97692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教务处排课系统分析 实验学时:18 学时 姓名: 学号: 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 实验时间: _______ 实验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北财经大学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

沟通能力,养成对问题全面分析、思考和严谨认真的态度,增强创新意识五、教师评语 签名: 日期: 管理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小组成员: 实验对象:教务处排课信息系统 实验对象背景介绍:教务管理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包括: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排课 系统、教师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系统、系统设置、班级信息系统、教学培养计划管理系统、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招生系统教务信息发布系统和事务处理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教务系统管理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络B/S 管理信息模式,以网络为平台,为各个学校教务系统的管理提供一个平台,帮助学校管理教务系统,用一个帐号解决学校教务教学管理,并且学校可以自由选择学校需要的教务管理系统,灵活地定制符合学校自己实际情况的教务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内部子系统多样庞杂, 今天我们主要讨论的研究对象是排课管理信息系统。 排课管理系统是每个学校必不可少的内容,它的优劣直接学校教学工作质量和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秩序。随着现在生源数量的不断增长以及各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满足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各大高校都在尽自己努力,以本校现状及需求作为基础,以科技发展进步作为依托,发展完善一个功能完整,操作简单快捷,高效率,与本校其他教务管理系统良好适应的排课系统与之配套,使教师等教学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为学生提供优良的教育环境。因此,东北财经大学作为一个知名的财经类高校, 要达到适应教育现状及 提高自身教育层次的目标,完善教务排课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系统功能简述排课管理系统需要合理调配各个班级专业所需的专业课程选修必修课程,相应教师,教师及上课班级,尽可能全面的考虑到教师的身体状况,工作条件,家庭状况甚至与学校距离,教师及学生时间,各种课程按重要程度以及学生兴奋点和接受能力合理排序,教师的容量用途,学校集体活动或教师会议等多方面因素,以计算机安排为主,手工调整为辅的方式做出各个院系各个专业各个班级的课程安排。 排课管理系统的目标不仅是对于原有系统进行改进提高,还使课程管理科学化系统化准确化,减少手工录入的误差可能性,方便操作者的随时添加、查询、修改,是统计表格格式规范化统一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处理数据能力与速度,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学校教务管理系统,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与可能性。 系统分析(1)系统分析任务:根据系统设计任务书所确定的范围,并在充分认识原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通过问题识别、可行性分析、详细调查、系统化分析,进而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结构,最后完成新系统的逻辑方案设计。 (2)可行性分析和详细调查概述:由于实验的限制,假定建立排课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上、技术上、经 济上都是可行的。而详细调查采用一定的调查方法发现了现行系统有以下优缺点: 现有系统优缺点分析 1. 选课分为预选、正选、补退选,一定程度上完善了选课系统。 2. 在选课中,按年级差异区分次序,一定程度上缓解短时间内系统压力,保证了高年级学生顺利完成课业。 3. 学生面临选课时,具有多重选择性,使学生有机会挑选感兴趣的课程,更加人性化设置。 4. 正选是以随机抽选的形式来的话,会更具有公平性。 5?学生可以自主跨专业选择自己喜欢的课,使选课更具有自主性。 6?在登录选课系统时,需要学生输入个人账号信息,保证了学生信息隐私,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一认识计算机硬件和网络结构 一、实验题目 认识计算机硬件和网络结构。 二、实验课时 2课时。 三、实验目的 认识计算机的主要构成部件、功能、型号、在计算机机箱内的位置、网络结构等。 四、实验内容和要求 1、利用多媒体演示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件:机箱、主板、CPU、内存条、硬盘、软驱、光驱、插槽、BUS总线、串行接口、并行接口、USB接口等; 2、打开机箱,实物展示并讲解个部件的功能及其连接; 3、机箱、主板、CPU、CPU风扇、内存条、显卡、网卡等分别如下所示。 机箱主板

内存条显卡网卡无线网卡 CPU CPU风扇硬盘 机箱背面并行接口串行接口USB接口 4、观察每个部件在机箱的位置,并掌握每个部件的功能和基本知识。 5、观察实验室网络结构图。 6、结合某网吧的例子更好地理解网络结构。 Parallel port Serial port USB port Keyboard and mouse ports

7、独立完成上述内容,并提交书面实验报告。 五、实验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计算机的各种硬件和网络结构。知道了各种硬件的形状、功能、特征等。还知道了网络结构的流程、大体构造。这使我对计算机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以后更进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方便。 1、cpu——中央处理器,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 2、硬盘——是电脑的主要存储媒介之一。 3、主板——又叫主机板、系统板或母板,安装在机箱内,是微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4、机箱——作为电脑配件的一部分,它起的主要作用是放置和固定各电脑配件,起到一个承托和保护作 用。 5、内存条——是连接CPU和其他设备的通道,起到缓冲和数据交换作用。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基本信号的产生 二、实验目的:I 利用MATLAB 产生连续信号并作图 II 利用MATLAB 产生离散序列并作图 III 利用MATLAB 进行噪声处理 三、 实验内容: I 利用MATLAB 产生下列连续信号并作图 ①X(t)=-2u(t-1),-1=0); plot(t,x); 图形如右: ② X(t)=-(e^-0.1t)*sin(2/3*t),0

-1.5-1 -0.5 0.5 1 1.5 2 II 利用MATLAB 产生下列离散序列并作图 ① X(t)=1,-5<=t<=5 else 0,-15<=t<=15 MATLAB 程序如下: k= -15: 15; x=[zeros(1,10),ones(1,11),zeros(1,10)]; stem(k,x) 图形如下: ② X(t)=0.9^k*(cos(0.25*pi*k)+sin(0.25*pi*p),-20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 (理工类) 课程名称:数字信号处理专业班级:通信(4)班学生学号:学生姓名: 所属院部:网络与通信工程学院指导教师: 20 16 ——20 17 学年第一学期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实验报告原则上要求学生手写,要求书写工整。若因课程特点需打印的,要遵照以下字体、字号、间距等的具体要求。纸张一律采用A4的纸张。 实验报告书写说明 实验报告中一至四项内容为必填项,包括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仪器和设备;实验内容与过程;实验结果与分析。各院部可根据学科特点和实验具体要求增加项目。 填写注意事项 (1)细致观察,及时、准确、如实记录。 (2)准确说明,层次清晰。 (3)尽量采用专用术语来说明事物。 (4)外文、符号、公式要准确,应使用统一规定的名词和符号。 (5)应独立完成实验报告的书写,严禁抄袭、复印,一经发现,以零分论处。 实验报告批改说明 实验报告的批改要及时、认真、仔细,一律用红色笔批改。实验报告的批改成绩采用百分制,具体评分标准由各院部自行制定。 实验报告装订要求 实验批改完毕后,任课老师将每门课程的每个实验项目的实验报告以自然班为单位、按学号升序排列,装订成册,并附上一份该门课程的实验大纲。

实验项目名称:MATLAB语言工作环境和基本操作实验学时: 同组学生姓名:实验地点:工科楼A205 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批改教师:批改时间: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目的: 1.初步了解MATLAB开发环境和常用菜单的使用方法; 2.熟悉MATLAB常用窗口,包括命令窗口、历史窗口、当前工作窗口、工作空间浏览器窗口、数组编辑器窗口和M文件编辑/调试窗口等; 3.了解MATLAB的命令格式; 4.熟悉MATLAB的帮助系统。 要求: 1. 简述实验原理及目的。 2. 记录调试运行情况及所遇问题的解决方法。 3. 简要回答思考题。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微型计算机、Matlab6.5以上版本的编程环境。 三、实验过程 命令窗口(Command Window): (1) 用于执行MATLAB命令,正常情况下提示符为“>>”,表示MATLAB进入工作状态。 (2) 在提示符后输入运算指令和函数调用等命令(不带“;”),MATLAB将迅速显示出结果并 再次进入准备工作状态。 (3) 若命令后带有“;”,MATLAB执行命令后不显示结果。 (4) 在准备工作状态下,如果按上下键,MATLAB会按顺序依次显示以前输入的命令,若要执 行它,则直接回车即可。 工作空间(Workspace): (1) 显示计算机内存中现有变量的名称、类型、结构及其占用子节数等。 (2) 如果直接双击某变量,则弹出Array Editor窗口供用户查看及修改变量内容。 (3) 该窗口上有工具条支持用户将某变量存储到文件中或者从文件中载入某变量。 命令历史记录(Command History): (1) 保存并显示用户在命令窗口中输入过的命令,以及每次启动MATLAB的时间等信息 (2) 若双击某条命令记录,则MATLAB会再次执行该命令。 当前路径窗口(Current Directory):

实验报告管理系统报告

实验报告管理系统报告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软件项目设计报告 实验报告管理系统 所在班级12计卓 小组成员 江灵瞳201印海平201钱晨晨 学院名称信电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指导教师胡局新 起止日期 2015年1月15日 目录

1 绪论 开发背景 实验教学是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实验报告管理水平也反映了实验教学管理水平。目前,大部分学校所提交的实验报告大多还停留在以纸为介质的方式上,这将严重制约着实验教学的开展。首先,很多课程的实验结果在纸质实验报告中不能表现或不能完全表现,其次纸质实验报告的批改和分析也是实验授课老师的一个很重负担,如何提高学生实验报告的表象能力,提高教师批改实验报告的效率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实验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是许多课程实验授课教师所面对的一个难题。 本次设计完成的工作 老师登录该系统可以上传、下载实验报告、查看学生做的实验报告并给学生打分、老师可以查看实验验课程、实验课程列表、查看实验提交情况等。 学生登录该系统可以上传、下载实验报告、查看实验课程和实验课程列表。 任务分工 组织结构:为了完成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项目开发,班级组成了一个项目团队,人员分工:为了明确项目团队中每个人的任务分工,现制定人员分工,如下表所示: 任务 我们三个人各自分工完成自己的模块内容,首先,江灵瞳构造整个系统的框架,然后印海平设计数据库,在我们一起先设计前台界面,之后我们就各自实现各自模块的功能。

2 系统分析 需求分析 1)实验课程设置,设置课程编号、课程名、时间、次数、老师编号、老师名、实验班级; 2)实验列表设置,设置实验编号、实验名、班级、学生学号、学生名、老师名、实验路径、提交状态、分数; 3)树型类别设置,设置编号、名字、路径、学生名、老师名、树的状态。 可行性分析 编写目的: 背景: 徐州工程学院是一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普通高等学院。为了完善管理学校实验报告太多没有地方保存了,经决定开发实验报告管理系统。 要求: 实验报告系统必须提供学生信息和教师信息的基础设置;提供强大的条件搜索功能个实验课程查询、实验列表出现等管理功能;可以分不同权限、不同用户对该系统进行操作。另外,该系统还必须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目标: 实验报告管理系统的目标是实现学生的纸质的实验报告太多没有地方长期保存,这样用一个系统可以将一个课程所有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管理方便存放。 条件、假定和限制: 时间的限制,我们必须在两周的时间里完成项目,在这期间系统分析员需要整理好分析结果,分配各组员的任务,每天需要人员跟踪记录整理文档。程序开发人员须在5天的时间里进行系统设计、程序编码、系统测试、程序调试。期间,还包括一个双休日假期。 根据上面的分析,在技术上不会存在什么问题,因此项目延期的可能性很小。只要在分配的时间里都能顺利地完成任务,再加上团队的凝聚力齐心协力,相信在这两周内会获得一个满意的结果。 用例图 图用例图

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第一题 如何用计算机模拟一个随机事件,并估计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以计算圆周率π。 解: (一)蒙特卡洛方法可用于近似计算圆周率:让计算机每次随机生成两个0到1之间的数,看以这两个实数为横纵坐标的点是否在单位圆内。生成一系列随机点,统计单位圆内的点数与总点数,(圆面积和外切正方形面积之比为π:4),当随机点取得越多时,其结果越接近于圆周率。 代码: N=100000000; x=rand(N,1); y=rand(N,1); count=0; for i=1:N if (x(i)^2+y(i)^2<=1) count=count+1; end end PI=vpa(4*count/N,10) PI = 3.1420384

蒙特卡洛法实验结果与试验次数相关,试验次数增加,结果更接近理论值 (二)18世纪,法国数学家布丰和勒可莱尔提出的“投针问题”,记载于布丰1777年出版的著作中:“在平面上画有一组间距为d的平行线,将一根长度为l (l

视频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 实验报告(实验一) 实验名称 JM代码编译与编解码参数配置 课程名称视频信号处理 姓名:杨慧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电子信息工程1301班学号: 0903130117 日期: 2016.6.10 地点:综合实验楼 备注:

1.实验目的 1)掌握常用的编解码器参数及其用法,实现测试序列的编解码 2)初步了解H.264视频编解码的基本原理、熟开发工具的使用 3)学会使用相关的开发工具修改、调试参考软件,掌握使用相应软件实现视频编解码的经验与技巧,锻炼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调试、编译好相应的实验程序,正确配置测试参数,能预计可能出现的结果2.实验环境(软件、硬件及条件) Windows 7 3.实验方法 1)JM工作目录与文件设置 ①下载并解压JM源代码。 ②在源代码根目录下的bin文件夹中新建backup文件夹,将bin文件夹中所有文件移入该文件夹做备份。 ③在源代码根目录下新建encodtest文件夹,作为编码使用。将编码过程所需要的文件,例如:编码配置文件(encoder_baseline.cfg)、待编码视频序列文件(foreman_part_qcif.yuv,对应为编码配置文件中InputFile参数的值)复制到该文件夹中。 ④在源代码根目录下新建decodtest文件夹,作为解码使用。将解码过程所需要的文件,例如:解码配置文件(decoder.cfg)复制到该文件夹中。 ⑤检查实验用机安装的MS Visual C++版本,根据表3,本实验打开jm_vc10.sln 解决方案。

2)配置、编译、测试编码项目——lencod ①选中lencod项目,打开主菜单“项目——属性”,将所有配置(Debug、Release)和所有平台(Win32、x64)“常规”选项中的“输出目录”设置为 “.\bin\$(Configuration)_$(Platform)\”;将“调试”选项中“工作目录”设置为“.\encodtest”,在“命令参数”中设置要使用的解码配置文件,例如:“-d encoder_baseline.cfg”,然后确定修改。 ②选中lencod工程,选择鼠标右键菜单“设为启动项目”。 ③打开主菜单“生成--批生成”,勾选所有的lencod项目,点击生成后,将会在主目录bin文件夹的Debug_Win32/x64文件夹及Release_Win32/x64文件夹下生成Win32/x64平台的调试版(运行速度慢)和发行版(运行速度快)编码器程序lencod.exe。打开主菜单“生成--配置管理器”,将活动解决方案配置和平台分别设置为Release何Win32,执行调试完成编码。此时会在源代码根目录下的encodtest文件夹中生成几个新文件,其中test.264(对应编码配置文件中OutputFile参数的值)即为压缩码流文件。 3)配置、编译、测试解码项目--ldecod ①选中ldecod项目,打开主菜单“项目——属性”,将所有配置(Debug、Release)和所有平台(Win32、x64)“常规”选项中的“输出目录”设置为 “.\bin\$(Configuration)_$(Platform)\”;将“调试”选项中“工作目录”设置为“.\decodtest”,在“命令参数”中设置要使用的解码配置文件,例如:“ decoder.cfg”,然后确定修改。 ②将编码生成的压缩码流文件test.24复制到decodtest文件夹中。 ③选中lencod工程,选择鼠标右键菜单“设为启动项目”。 ④打开主菜单“生成--批生成”,勾选所有的ldecod项目,点击生成后,将会在主目录bin文件夹的Debug_Win32/x64文件夹及Release_Win32/x64文件夹下生成Win32/x64平台的调试版(运行速度慢)和发行版(运行速度快)编码器程序ldecod.exe。打开主菜单“生成--配置管理器”,将活动解决方案配置和平台分别设置为Release何Win32,执行调试完成编码。此时会在源代码根目录下的decodtest文件夹中生成几个新文件,其中test_dec.yuv(对应解码配置文

哈尔滨工程大学 语音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实 验 报 告 实验课程名称: 语音信号处理实验 姓名: 班级: 20120811 学号: 指导教师 张磊 实验教室 21B#293 实验时间 2015年4月12日 实验成绩 实验序号 实验名称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实验成绩 实验一 语音信号的端点检测 实验二 语音信号的特征提取 实验三 语音信号的基频提取

实验一 语音信号的端点检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短时能量的求解方法 2、掌握短时平均过零率的求解方法 3、掌握利用短时平均过零率和短时能量等特征,对输入的语音信号进行端点检测。 二、实验设备 HP 计算机、Matlab 软件 三、实验原理 1、短时能量 语音信号的短时能量分析给出了反应这些幅度变化的一个合适的描述方法。对于信号)}({n x ,短时能量的定义如下: ∑ ∑∞ -∞ =∞ -∞ =*=-= -= m m n n h n x m n h m x m n w m x E )()()()()]()([222 2、短时平均过零率 短时平均过零率是指每帧内信号通过零值的次数。对于连续语音信号,可以 考察其时域波形通过时间轴的情况。对于离散信号,实质上就是信号采样点符号变化的次数。过零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频率的信息。短时平均过零率的公式为: ∑∑-+=∞ -∞=--= ---=1)] 1(sgn[)](sgn[2 1 ) ()]1(sgn[)](sgn[21N n n m w w m n m x m x m n w m x m x Z 其中,sgn[.]是符号函数,即 ? ? ?<-≥=0)(10)(1 )](sgn[n x n x n x

信号检测论有无法实验报告剖析

------------------------------------------------------------------------------- 实验报告信息栏 系别心理系年级 13级2班姓名魏晓芹同组成员杨思琪、张彤、韩永超 实验日期 2016年4月学号 120105510215 教师评定 ------------------------------------------------------------------------------- 信号检测论有无法实验报告 摘要本次实验采用信号检测论中的有无法,测定被试在不同先定概率下对呈现信号和刺激的击中率与虚报率,计算其辨别力d′和判定标准β,并绘制出ROC 曲线;检验信号呈现的先定概率发生变化时,被试的击中率、虚报率、辨别力d′和判定标准β是否会受到影响。结果显示:(1)被试在先定概率为0.2、0.5、0.8的条件下,击中率分别为0.8、0.92、0.8625,虚报率分别为0.5125、0.56、0.75,辨别力d′分别为0.592、1.254、0.406,判定标准β分别为0.70、0.38、0.71。 关键词信号检测论;有无法;先定概率;辨别力d′;判定标准β 1引言 传统心理物理学对阈限的理解是有限的,不能将个体客观的感受性和主观的动机、反应偏好等加以区分,从而使研究者渐渐陷入到了由阈限概念本身所引发的僵局之中。而在1954年,坦纳和斯韦茨等人首次应用的信号检测论,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信号检测论的研究对象是信息传播系统中信号的接收问题。在心理学中,它是借助于数学的形式描述“接收者”在某一观察时间内将掺有噪音的信号从噪音中辨别出来。 信号检测论应用于心理学中的基本原理是:将人的感官、中枢分析综合过程看作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应用信号检测论中的一些概念、原理对它进行分析。信号检测论在心理学中具体应用时,常把刺激变量当作信号,把对刺激变量起干扰作用的因素当作噪音,这样就可以把人接收外界刺激时的分辨问题等效于一个在噪音中检测信号的问题,从而便可以应用信号检测论来处理心理学中的实验结果。 信号检测论的理论基础是统计决策。信号检测论本身就是一个以统计判定为根据的理论。它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某一观察到的事件,从两个可选择的方面选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软件项目管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实验项目一:可行性分析报告 1.实验目的:根据理论课程所学内容,针对某一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训练 2.实验原理:从理论课的学习中掌握规范的可行性分析技术,通过编写报告的形 式得到练习。 3.实验器材:Microsoft Office 4.实验步骤:(1)参照理论学习的内容进行阅读思考;(2)针对某一软件项目, 着手编写;(3)提交。 实验一: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A1、引言 学校的不断发展,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不断剧增,有关学生的各种信息也成倍增长。面对庞大的数据信息,有一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管理的工作的效率,还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做到信息的规范管理、科学统计和快速查询,从而减少管理方面的工作量。 A1.1 编写目的 学校的不断发展,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不断剧增,有关学生的各种信息也成倍增长。面对庞大的数据信息,有一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管理的工作的效率,还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做到信息的规范管理、科学统计和快速查询,从而减少管理方面的工作量. A1.2 项目背景 开发软件名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项目任务提出者: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项目开发者:学生组 用户:管理员、老师和学生 A1.3 定义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SMIS):学生管理系统是帮助教学人员、行政人员和人事人员的管理软件,使用HTML5语言编写,独立完成其功能。 SQL语言:SQL全称是“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是一个非过程化的语言。 A1.4参考资料 [1].<软件项目管理> 覃征徐文华翰毅唐晶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0 [2].<软件工程> 钱乐秋赵文耘牛军钰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08 A2 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A2.1 要求 (1)主要功能:本系统应该实现学生信息的管理与查询,具体包括学生信息查询,同时可以对信息进行修改,删除和添加,以及各种信息统计,学籍管理,新生注册等功能。 (2)性能要求:查询效率尽可能做到精准,保持全校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实时性,信息维护功能做到简单易用。 (3)输入要求:查询效率尽可能做到精准,保持全校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实时性,信息维护功能做到简单易用。 (4)输出要求:学生基本信息和学籍各种处理的结果表格文档形式 安全与保密要求:对该软件系统设置不同级别的访问权限,通过对不同权限的管理,实现对学生学籍的管理的安全性与保密方面的要求. (5)完成期限:2015年12月11日到 2016年1月10日

工程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 2011-2012 学年 第二学期) 重庆理工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题目: 《工程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工程信号处理实验 课程类别 □学位课 非学位课 任课教师 谢明 所在学院 汽车学院 学科专业 机械设计及理念 姓名 李文中 学 号 50110802313 提交日期 2012年4月12日

工程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姓名:李文中学号:50110802313 实验报告一 实验名称:数据信号采集及采样参数选定 1实验目的 1.1了解信号采集系统的组成,初步掌握信号采集系统的使用。 1.2加深对采样定理的理解,掌握采样参数的选择方法 1.3了解信号采集在工程信号处理中的实际应用,及注意事项。 2 实验原理 2.1 模数转换及其控制 对模拟信号进行采集,就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即模/数(A/D)转换,然后送入计算机或专用设备进行处理。模数转换包括三个步骤:(1)采样,(2)量化,(3)编码。采样,是对已知的模拟信号按一定的间隔抽出一个样本数据。若间隔为一定时间 T,则称这种采样为等时间间隔采样。除特别注明外,一般都采用等时间间隔采样;量化,是一种用有限字长的数字量逼近模拟量的过程。编码,是将已经量化的数字量变为二进制数码,因为数字处理器只能接受有限长的二进制数。模拟信号经过这三步转换后,变成了时间上离散、幅值上量化的数字信号。A/D转换器是完成这三个步骤的主要器件。 在信号采集系统中,A/D 转换器与计算机联合使用完成模数转换。用计算机的时钟或用软件产生等间隔采样脉冲控制 A/D 转换器采样。A/D 转换器通过内部电路进行量化与编码,输出有限长的二进制代码。信号采集系统中,通常由以 A/D转换器为核心的接口电路及控制软件,进行信号采集控制。 *注这部分是由本实验所用的信号采集器自动完成的,以上也是实验器材-信号采集器的部分工作原理。以后实验中就不再赘述。 2.2 信号采集的参数选择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实验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大作业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学院名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数学大类2011级2班 学生姓名魏仿 学号 指导教师孙红梅 1

完成时间: 2013 年 5 月 29 日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1、编程目的 为方便学生信息的管理,特编写这个程序方便操作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学生姓名、学号、性别、成绩等信息的管理,可以实现学生的增加、删、查等多种功能的操作。 2、系统简介 本系统实现学生信息的管理,以动态链表、结构体数据类型来实现数据的存储与加工,利用链表来实现学生信息的插入、删除、查找功能。 主要分7个模块: 模块一: 结构体的定义,定义struct student{};struct date{};结构体struct student{};数据成员包括:int studentId; char name[20]; char sex[5]; struct date birthday; int score; struct student *next; 其中 struct date birthday;又借用struct date{};结构体的成员:int year; int month; int day;以此来实现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成绩等信息的存储于处理。

模块二: ListCreate函数,函数类型为:struct student 形参:struct student *();主函数,测试数据,测试链表各节点(学生基本信息)的输出、插入、删除、查找功能。 3、编程思路 一:数据类型: 1.考虑到学生个人信息包含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成绩等信息。因此采用结构体类型,定义学生个人信息结构体,并定义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成绩等数据成员。 2.考虑到要实现多个学生个人信息的管理,可采用结构体数组与链表。但是由于要对多个学生信息进行信息的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显然结构体数组很难实现以上操作,因此选用链表。 二:存储结构: 选用链表之后,考虑其存储结构,由于要实现信息的插入、删除、查找等功能,显然动态链表更适合。相应的以链式存储结构来存储数据。 三:功能的实现 学生信息的插入功能的实现:在动态链表中要实现节点数据的插入,只要灵活的改变头一个节点的next指针使它指向要插入节点的

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数字信号处理 第四次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离散系统的零极点与系统因果性能和稳定性的关系 2.观察离散系统零极点对系统冲激响应的影响 3.熟悉MATLAB 中进行离散系统零极点分析的常用子函数 4.加深对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基本概念的理解 5.了解离散系统的零极点与频响特性之间的关系 6.熟悉MATLAB 中进行离散系统分析频响特性的常用子函数,掌握离散系统幅频响应和相频响应的求解方法。 二、实验过程 9.2已知离散时间系统函数分别为 ) 7.05.0)(7.05.0(3 .0)(1j z j z z z H ++-+-= )1)(1(3 .0)() 8.06.0)(8.06.0(3 .0)(32j z j z z z H j z j z z z H ++-+-= ++-+-= 求这些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图以及系统的冲击响应,并判断系统因果稳定性。 %---------第一式-----------------------------------------------------------------------------% z1=[0.3,0]';p1=[-0.5+0.7j,-0.5-0.7j]';k=1; %z1零点向量矩阵,p1极点向量矩阵,k 系统增益系数---------------------------% [bl,al]=zp2tf(z1,p1,k); %将零极点增益函数转换为系统传递函数 subplot(3,2,1),zplane(bl,al); %zplane 显示离散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图 ylabel('极点在单位圆内'); subplot(3,2,2),impz(bl,al,20); %impz 绘制系统的冲激响应图 %---------第二式-----------------------------------------------------------------------------% z2=[0,3,0]';p2=[-0.6+0.8j,-0.6-0.8j]'; %z2零点向量矩阵,p2极点向量矩阵---------------------------------------------------% [b2,a2]=zp2tf(z2,p2,k); %将零极点增益函数转换为系统传递函数 subplot(3,2,3),zplane(b2,a2); %zplane 显示离散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图 ylabel('极点在单位圆上'); subplot(3,2,4),impz(b2,a2,20); %impz 绘制系统的冲激响应图 %---------第三式-----------------------------------------------------------------------------%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信号的表示 1.实现单位采样序列、单位阶跃序列、矩形序列程序及绘图1.1代码部分 subplot(3,1,1); n1=-5:10; y1=[zeros(1,5),1,zeros(1,10)]; stem(n1,y1) axis([-5,10,0,2]); title(' 单位采样序列 ') subplot(3,1,2); n2=-5:10; y2=[zeros(1,5),ones(1,5),zeros(1 ,6)]; stem(n2,y2) axis([-5,10,0,2]) title(' 矩形序列 ') subplot(3,1,3); n3=-5:10; y3=[zeros(1,5),ones(1,11)]; stem(n3,y3,'r') axis([-5,10,0,2]) title(' 单位阶跃序列 ') 1.2仿真结果 2.实现三角波、方波、锯齿波、sinc函数及绘图2.1代码部分 %三角波 subplot(4,1,1); x=0:0.001:0.05; y1=sawtooth(2*pi*50*x,0.5);

plot(x,y1) %锯齿波 subplot(4,1,2); x=0:0.001:0.05; y2=sawtooth(2*pi*50*x); plot(x,y2) %方波 subplot(4,1,3); x=0:0.001:0.05; y3=square(2*pi*50*x,50); plot(x,y3) %sinc函数 subplot(4,1,4); t=-5:0.1:5; y=sinc(t); plot(t,y); xlabel('时间t');ylabel('幅值A'); title('Sa函数') 2.2仿真结果 实验二:FFT频谱分析及应用 1.用FFT函数分析某信号的频率成分和功率谱密度并绘图1.1代码部分 t=0:0.001:0.8; x=sin(2*pi*50*t)+cos(2*pi*120*t) ; y=x+1.5*randn(1,length(t)); subplot(3,1,1); plot(t,x); subplot(3,1,2); plot(t,y); Y=fft(y,512); P=Y.*conj(Y)/512;

图书管理系统实验报告

上海电力学院 信息网络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图书馆借阅系统 姓名:白志强 学号:20111946 院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电子信息工程2011级

2014 年12月 5 日

●摘要 在大学生活中,图书馆是我们常去的一个地方,因而图书馆的管理无疑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现在很多学校图书馆的借阅工作部分还是手工管理,工作效率很低并且不能及时了解图书的种类和学生们比较需求的图书等,不能更好的适应当前学生的借阅要求。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有着存储量大,速度快等许多优点,提供给我们的处理信息及时快捷,因此利用计算机提供给我们的信息使学生们的借阅过程形成一整套动态的管理,能够极大提高图书馆理的效率,这也是学校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 图书借阅管理系统是一种信息管理系统,本系统采用数据库系统和VB平台,以https://www.360docs.net/doc/6c10087949.html, 为编程语言开发一个适合学校图书管理所需要的数据库管理软件。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数据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 ●实验目的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综合应用https://www.360docs.net/doc/6c10087949.html,软件以及SQL数据库设计实现图书借阅系统。 ●设计环境 软件:VS2008,SQL Server2008 ●设计内容 基本要求:通过编程软件使系统可以进行管理员模块和用户使用模块。 管理员模块:添加图书,查询图书,查询用户,添加用户。 使用者模块:借阅图书,归还图书。 ●设计流程图 图书管理系统 用户界面管理者界面

设计步骤 建立数据库,新建表如图所示 打开表如图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同名22433)

《数字信号处理》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字信号处理》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通信1502班 学生姓名:侯子强 学号:0905140322 指导教师:李宏 2017年5月28日

实验一 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响应 一. 实验目的 1. 熟悉连续信号经理想采样前后的频谱变化关系,加深对时域采样定理的理解 2. 掌握时域离散系统的时域特性 3. 利用卷积方法观察分析系统的时域特性 4. 掌握序列傅里叶变换的计算机实现方法,利用序列的傅里叶变换对离散信号及系统响应进行频域分析 二、实验原理 1. 采样是连续信号数字化处理的第一个关键环节。对采样过程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采样前后信号时域和频域特性的变化以及信号信息不丢失的条件,而且可以加深对离散傅里叶变换、Z 变换和序列傅里叶变换之间关系式的理解。 对连续信号()a x t 以T 为采样间隔进行时域等间隔理想采样,形成采样信号: ?()()()a a x t x t p t = 式中()p t 为周期冲激脉冲,$()a x t 为()a x t 的理想采样。 ()a x t 的傅里叶变换为μ ()a X j Ω: 上式表明将连续信号()a x t 采样后其频谱将变为周期的,周期为Ωs=2π/T 。也即采样信 号的频谱μ()a X j Ω是原连续信号xa(t)的频谱Xa(jΩ)在频率轴上以Ωs 为周期,周期延拓而成 的。因此,若对连续信号()a x t 进行采样,要保证采样频率fs ≥2fm ,fm 为信号的最高频率,才可能由采样信号无失真地恢复出原模拟信号 计算机实现时,利用计算机计算上式并不方便,因此我们利用采样序列的傅里叶变换来实现,即 ()() n P t t nT δ∞ =-∞ = -∑μ1()()*() 21 ()n a a a s X j X j P j X j jn T π∞ =-∞ Ω=ΩΩ= Ω-Ω∑μ()()|j a T X j X e ωω=ΩΩ=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11通信1班 学号:20111334020 姓名:杨丹 指导教师:乔杰 2013/12/6

目录 实验一Matlab基本知识和信号处理工具箱 (3) 实验二离散信号的产生及分析 (5) 实验三离散傅立叶变换及分析 (8) 实验四IIR数字滤波器的分析与设计 (12) 实验五FIR数字滤波器的分析与设计 (14)

实验一 Matlab 基本知识和信号处理工具箱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Matlab 的基本操作 2、 了解Matlab 工具箱的函数 3、 正确使用Matlab 进行试验仿真 二、实验内容 (一)画出振荡曲线 和它的包络 程序如下: t=0:pi/20:4*pi; yy=exp(-t/3); y=exp(-t/3).*sin(3*t); plot(t,y,'-r'); hold on plot(t,yy,':b',t,-yy,':b'); grid on shg 实验结果: (二)sawtooth 产生锯齿波或三角波 在Matlab 命令窗口中输入以下命令,也可以用脚本文件来实现。 程序如下: t=-10:0.1:10; x=sawtooth(t); )3sin(3/t e y t -=3/t e yy -=

plot(t,x) grid on Shg 实验结果: 三、实验小结 在本次实验中,了解了Matlab的基本操作,基本了解了信号处理工具箱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波形绘制。对波形代码参量有了基本的识别能力。

实验二 离散信号的产生及分析 一、实验目的 利用函数、脚本文件或在主命令窗口中编写离散信号命令 二、实验内容 (一)生成离散信号 并画出复序列x(n)的实部,虚部,幅值和相位图。 程序如下: figure(1);clf n=-15:24;alpha=-0.3+j*0.5; x=exp(alpha.*n); subplot(221);stem(n,real(x));title('real part');xlabel('n'); subplot(222);stem(n,imag(x));title('imaginary part');xlabel('n'); subplot(223);stem(n,abs(x));title('magnitude part');xlabel('n'); subplot(224);stem(n,angle(x)*180/pi);title('phase part');xlabel('n'); 实验结果: (二)请给出离散系统 的单位抽样响应和单位阶跃响应 2415,)()5.03.0(<≤-=+-n e n x n j )2(2)()2(7.0)1(3.0)(-+=-+--n x n x n y n y n y

信息管理系统实验报告

信息管理系统实验报告 班级:09财务管理(3、4)班 成员:章雅青2009101238(三班) 温小美2009101253(四班) 高艺佳2009101284(三班) 温丽妮2009101302(四班) 指导老师:胡蓉 2012-4-26

食堂信息系统调查大纲 ?一、引言 ?二、系统需求分析 ?三、可行性分析 ?四、概念结构设计 ?五、逻辑结构设计 ?六、物理结构设计 ?七、数据库结构的实现 ?注:本设计暂只完成到第三步 一、引言 1.1 背景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也日益繁杂,许多大型高校拥有多个校区,这也要求食堂的规模不断扩大,这些食堂地理位置分散,又要实现统一协调管理,就不得不借助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网络管理模式。 1.2目的 学生信息量的成倍增长给食堂管理工作提出了巨大的考验。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以前手工作业的麻烦,使管理者能够准确,有效的管理餐饮,同时也让同学们有序文明的进餐,对学校食堂进行信息化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系统需求分析 信息管理系统是一门新兴的、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及计算机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研究的是信息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以便有效的管理信息,提供各类决策信息,辅助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它具备数据处理、计划、控制、预测和辅助决策功能,具体作用如下五点内容: ⑴用统一标准处理和提供信息,排除使用前后矛盾的不完整数据。 ⑵完整、及时提供在管理机决策中需要的数据。 ⑶利用指定的数据关系分析数据,客观预测未来。 ⑷向各级管理机构提供不同详细程度的报告,缩短分析和解释的时间。 ⑸用最低的费用最短的时间提供尽可能精确、可靠的信息,以便使决策者选择最佳的实 施方案,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