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Unit1TheKingsnewclothes第二课时教案

六上Unit1TheKingsnewclothes第二课时教案
六上Unit1TheKingsnewclothes第二课时教案

1 / 5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Grammar time& Fun time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理解并能表演故事:The king's new clothes.

2.学生能理解并会听、会说、会读和会写动词的过去式。

3.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一般过去时的语法规则。

4.通过故事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学生能理解并能表演故事:The king's new clothes.

2.学生能理解并会听、会说、会读和会写动词的过去式。

3.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一般过去时的语法规则。

教学难点:

1.学生能理解并能表演故事:The king's new clothes.

2.学生能熟练书写动词的过去式。

教学准备:

单词卡片,PPT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 up 1. Greeting

2 / 5

T: Today we'll continue to learn Unit 1 (和学生一起读出课题:The king's new clothes )Let's review the story .复述课文,出示上一节课的板书。

Step 2 Presentation

巩固教学单词:clever, foolish, laugh, point at , shout

1. T:From the story we know the foolish king and a clever boy.出示图片教学foolish和clever拼读单词,组词:foolish people , clever people

放在句子中练一练:The two men said : Foolish people…

Clever people…让学生补充完整。

2. T: Thekingwalkedthroughthecityinhisnewclothes. Peoplelookedat himandshouted:What beautiful clothes !出示图片shout ( That means speak loudly )读一读:

sh + outshout

T: But at that time a little boy pointed at the king and laughed : (让学生说) Ha ! Ha! The kingisn't wearing any clothes!

出示图片point at指着,学一学。

看句子读一读并翻译:

My sister pointed at the boat on the river and said,“Let's go boating!”

Mr Smith pointed at the dog over there and laughed,“What a funny dog!”

3.出示图片laugh并读一读。把laughed , pointed , shouted几个过去式认真读一读。

Step 3 Grammar time

1.说一说laughed , pointed , shouted几个过去式的特点:直接加ed

3 / 5

2.看着黑板上的板书或书上,把其中的过去式找出来读一读,注意把动词原形写出来。

3.找出直接加ed的过去式:looked. walked , showed , visited,还有几个过去式有哪些特点?

4.直接加d的:lived , liked

5.两个特殊的:was , were

6.总结动词过去式变化规则:

1)一般在动词末尾加-ed,如:look - looked 2)结尾是e加d,如:live - lived 3)不规则变化,如:am, is–wasare–were

注意过去式的读音:清辅音后面加d或ed读/ t /,浊辅音和元音后面加d或ed读/ d /,本身/ t /或/ d /后面的读/ id /

7. T: When do we use the past form ? 讲解什么是一般过去时:一般过去时表示过去某个时间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常和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连用。一般过去时也表示过去经常或反复发生的动作。

8.练一练

1)写出下列动词的过去式

is\am_____________ plant____________ are

____________play___________ dance__________ask

___________pass____________

2)用be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让学生注意观察这些句子末尾的过去的时间状语,初步接触了解)

a.I _______ at school just now.

4 / 5

b.He ________ at the camp last week. c.We ________ students two years ago. d.They ________ on the farm a moment ago. e.Yang Ling ________ eleven years old last year. f.There ________ an apple on the plate yesterday. g. Long long ago, there ________ a king . Step 4 Fun time

T:We know the story very much. Now , it's your show time. Are you ready?

S:Yes.

学生分小组活动,进行角色扮演,参考Funtime中的表演稿。学生可以在原表演稿的基础上增加自己的内容,使表演更丰富。Say and act

King: I like new clothes. Who can make…for me?

Man 1: My king, we can make new clothes for you. Man 2: Clever people…Foolish people…

King: Make the clothes for me. Man 1: My king, please…

Man 2: Do they fit? King: Oh yes. They fit well.

People: Look at the king's new clothes. They're…

Boy: Ha! Ha! The king isn't…

5 / 5

Step 5 Homework

1.背诵story time中的新单词和词语,准备默写。

2.预习Checkout time和Culture time。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六单元检测卷 时间: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任选其中6句,不得多选) ①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②____________________,可爱者甚蕃。(周敦颐《爱莲说》) ③微动涟漪,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采桑子》) ④馨香盈怀袖,____________________。(《庭中有奇树》) ⑤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____________________。(朱敦儒《相见欢》) ⑥__________________,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⑦腾蛇乘雾,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龟虽寿》) ⑧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杜甫的《春望》的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9分)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pàn,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lǒnɡ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翻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漫溯.()泽pàn()lǒnɡ()亩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2分) (3)选段中“谄媚”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仿写选段中画线的句子。(2分) 楚大夫沉吟泽pàn,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昆虫记》中蟹蛛爱吃() A.蜜蜂B.蝎子C.蝴蝶 (2)《海底两万里》是一部出色的悬念小说。小说从海面上“怪兽”出没开始,到____________(潜艇名)被大西洋漩涡吞噬结束,悬念迭出,环环相扣,读者始终想解开一个

将相和教案设计带设计意图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叶老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是阅读和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方法。 “将相和”巧妙地把“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连成了一个整体,揭示了文章的思路,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本设计引导学生从课题“将相和”读开去,体现了篇章的整体性,突出了课文的重点,尤其与文路相合,相机再交流“廉颇、蔺相如各是怎样的人”这一学习方案,旨在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实现对“将”、“相”的深度认识。 【教学背景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根据《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记叙“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这三个小故事,写出了蔺相如在秦赵两国矛盾冲突中为赵国立下的功劳,以及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的过程。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全大局的品质,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从而凸显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美德。在塑造人物形象中,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侧面描写秦王蛮横与无奈等手段,鲜明生动地表现了人物品质。 本文的结构很独特,三个故事,各有完整的情节,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结果,都可独立成篇,而三个故事之间又有因果循环、紧密相连,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全文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大故事。而这样复杂的关系,作者只是通过几个极简单的过渡句“过了几年”、“职位比廉颇高”,就将它们上下勾连,合成一个大故事,构思非常巧妙。 读懂课题“将相和”的含义,体会廉颇和蔺相如各是怎样的人是教学的重点。 学生情况分析: 本文结构清晰,引导学生理清脉络不难;虽然学生已具备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但是准确、完整、简洁地归纳每个小故事的内容不容易;本文事件历史久远,课前搜集一定的背景资料来帮助读懂文本相当重要;评价人物是本课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虽然六年级学生阅读过不少写人的文章,但是实现立足每个小故事基础上的立足篇章整体来评价人物有一定的难度。 课前预习作业: 1.自学本课生字词; 2.朗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3.查找与文章相关的资料;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百分数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关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本单元内容的引入与展开都力求来源于实际生活,充分体现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折扣、成数、税率和利率等一些运用百分数来解决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教学活动的探究,使学生体会到百分数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百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这一单元还特别安排了活动课“生活与百分数”,促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在此之前就已经学过“百分数的意义”“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百分数的简单应用”“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等相关内容。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定的关于运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经验。这些都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的相关内容奠定了基础。 1. 解决“打折”等实际问题,沟通各类百分数问题的联系。 2. 体验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在交流、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树立依法纳税和科学理财的意识。 3. 在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4. 感受百分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对周围环境中与百分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1. 加强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本单元解决的百分数问题,虽然都是两步计算的,但是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如“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为学生列式提供了知识基础,分数两步计算的问题为百分数两步计算提供了思路上的经验。所以教学活动中,要抓住核心知识,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在用已有知识尝试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百分数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尤其是打折、成数、税率、利率等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都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所以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在理解相关“术语”的含义后,通过自主计算来解决,感受知识间的联系,经历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如利息的算法:利息=本金×利率×时间。首先,要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其次,要知道一般情况下利息是按年利率计算的,是求本金的百分之几;如果存期超过一年,还要用年利息乘时间。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求得利息,使学生对利息的算法有进一步的体验。 2. 突出教材内容的现实性,发展应用意识。“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课程标准》中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具体要求。教学时,一方面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作为数学学习的素材。另一方面,要特别选择现实生活中真实事物和数据,使学生感受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在解决求利息的问题时,让学生“按现实的利率”计算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六单元 21课《孟子》两章 《富贵不能淫》 1.文学常识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注: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针对景春所谓的“大丈夫”形象,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倡导儒家的仁义礼智。 3.重点字词 衍(yǎn)丈夫之冠(guàn)淫(yín) 通假字 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古今异义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古义:真正,确实:今义:诚实) 父命之(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

丈夫之冠也(古义:成年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 一词多义 戒:戒之曰(告诫);必敬必戒(谨慎) 之:往之女家(动词,到);妾妇之道(助词,的);与民由之(代词,指正道) 词类活用 威武不能屈(使动用法,使屈服。)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形容词使动用法;苦:使……痛苦;劳:使……劳累;饿:使……饥饿;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从卑微到显贵的事例和有关道理,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 2.重点字词 舜(shùn)畎(quǎn)亩胶鬲(gé)曾(zēng)益拂(bì)士 通假字: 所以动心忍性(忍,通“韧”,坚韧) 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

《将相和》参考教案

6 将相和 一、教材分析 《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历史故事。课文围绕着“将相和”这个题目,通过记叙“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个既独立完整又紧密相联的故事,通过简洁而又巧妙的过渡,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大故事。正是由于完璧归赵,蔺相如做了上大夫,才有了渑池之会上蔺相如的大义凛然的表现,才有了他上卿的地位,正是这官职的提升,才招来廉颇的不服气,最终又成就了负荆请罪,塑造了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人物形象以及将相之间“和——不和——和”的过程。赞扬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先国后私的品质,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从而凸显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家国情怀。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通过预习独立学习生字、新词;通过初读感知,基本能够读懂故事的意思;借助课后习题,能理清文章结构,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但是要深刻领悟主要人物蔺相如在国家大义前的“勇敢机智”尚有难度,因此,根据课文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这节课将教学重难点定位于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升华对蔺相如在国家大义前“勇敢机智”的人物形象的理解与感悟,扎实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锻炼思维能力,培养鉴赏能力,提升核心素养。本单元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做到连词成句,不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2.认识“璧、臣、蔺”等16个生字,会写“献、臣、典、荆”等12个字。正确读写“胆怯、推辞、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词语。在具体语境中辨识多音字“相、强、划”。 3.学习作者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历史故事,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过了100多年,西汉的司马迁在他的著作《史记》中记载了这个故事,(板书:《史记》)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而来。 2. 这个故事就是——将相和。板书课题,齐读。 “将”和“相”都是多音字,要读准,再读课题。文中的“将”

2019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1】

电子备课教案 ( 2014年----2015年学年度第二学期) 第二单元:百分数(2) 第1 课时 教学课题百分数:折扣 教学内容第8页“折扣”、做一做及练习二第1至3题。 教学目标 知识 与 技能 明确折扣的含义,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过程 与 方法 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 度与 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引导交流,合作探究教学准备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圣诞节期间各商家搞了哪些促销活动?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进行促销的? 二、新课讲授 1、理解“折扣”的含义。 (1)刚才大家调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个商业用语,那么你所调查到的打折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打“七折”,你怎么理解? (2)你们举的例子都很好,老师也搜集到某商场打七折的售价标签。(课件出示) (3)引导提问:如果原价是10元的铅笔盒,打七折,猜一猜现价会是多少?如果原价是1元的橡皮,打七折,现价又是多少? (4)仔细观察,商品在打七折时,原价与现价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5)学生动手操作、计算、讨论,找出规律: 原价乘以70%恰好是标签的售价或现价除以原价大约都是70%。 (6)归纳定义。 通俗来讲,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如八五折就是85%,九折就是90%。 2、解决实际问题。 (1)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①导学生分析题意:打八五折怎么理解?是以谁为单位“1”? ②先让学生找出单位“1”,然后再找出数量关系式:原价×85%=实际售价 ③学生独立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与人的品格、志趣、情怀、抱负有关。它们或以睿智雄辩论述人生理想与担当,或以奇特想象寄寓不凡的追求,或以生动事迹彰显人物品格,或以诗意语言抒写人生感悟与思考。阅读这些经典作品,感受古人的智慧与胸襟,潜移默化,形成自己的品格。 其中,《〈孟子〉三章》展现了孟子的品格和志趣,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愚公移山》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终于感动了天帝,“移山”成功的故事。我们从中能够感受到愚公的聪明智慧,坚忍执着。《周亚夫军细柳》叙述汉文帝在霸上、棘门、细柳三处军营劳军的故事,刻画出了一个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诗词五首》分别表现了陶渊明、杜甫、李贺、杜牧和李清照不同的志趣、情怀,展现了他们对人生命运的感悟和思考。 教学不同体裁的古代诗文名篇,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从而提升学生的精神品格。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预习,落实预习中提出的要求,包括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大意、查找相关资料等;重视诵读,把诵读作为整个教学的核心环节;重视古今的沟通,让学生明确诗文传达出的思想与精神。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重视课外古诗词的积累与运用。 教学写作部分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在不同的场合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写作中能够做到语言表达得体。 教学综合性学习部分时,要带领学生了解文化遗产的有关内容,并关注身边的文化遗产,以此展开活动。让同学们既有思想认识的提升,又有语文素养的多方面训练。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 课文22.《孟子》三章 3 1.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文章 的大意,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 2.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阅读古诗文的方法,反 复诵读品味,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23.愚公移山 2 24.周亚夫军细柳 2 25.诗词五首 3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将相和教案

18将相和 知识与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大局和大将军廉颇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3.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 学习重难点 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走进古典名著,了解名著内容 1.导入:你一定听过或读过唐僧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它们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是什么?(《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 我国的文学、历史名著浩如烟海,除了“四大名著”,你还知道哪些名著?(《三言二拍》《资治通鉴》等)名著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在我国汉代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叫司马迁,他出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史记》,请同学们翻开教材,读一读“资料袋”。(生读) 2.破题、解题。题目中“将”指谁?“相”又是指谁?“和”的意思呢? 二、走进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中心 1.听课文配音朗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个故事?指名说后再让学生上台板书。(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 2.学生自读课文,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当场交流解决。 3.指名接力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自然段讲“完璧归赵”?哪些自然段讲“渑池之会”?哪些自然段讲“负荆请罪”? 读后反馈、明确:第1~10自然段讲“完璧归赵”;第11~14自然段讲“渑池之会”;第15~18自然段讲“负荆请罪”。) 4.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 (1)指名读课文第1~10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再提出几个感兴趣或不理解的问题。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阅读方法”为主题,包括《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习作:____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本单元所选的3篇课文都是要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找到恰当的阅读方法去解决阅读问题。教学本单元课文时,要指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理清学习任务,学习不同的阅读方法,并根据阅读任务有针对性地运用阅读方法。写事物时,注重融入情感,表达看法,本单元的习作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要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点滴事物,在习作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语文园地”则是通过系统性地总结、语用练习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9 竹节人 教学目标: 1.会写“豁、凛”等14个生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疲倦”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快速浏览课文。 3.通过文中表达竹节人给作者带来乐趣的语句,感受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 4.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重点 体会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 难点 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豁、凛”等14个生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疲倦”等17个词语。 2.朗读课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梳理文章脉络,明确阅读任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竹节人”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玩具吗?你们小时候最爱玩什么玩具?有动手制作过玩具吗?(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2.今天,咱们要回到20世纪,去看看那时候的小朋友爱玩什么样的玩具。 (板书课题:竹节人) 3.生读课题。 4.读了课题,你们有疑问浮现出来吗? 预设1:什么是竹节人? 预设2:竹节人怎么玩? 5.课件出示: 师:竹节人是怎么做的?又是怎样玩的?围绕竹节人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个究竟吧! 【设计意图】 课堂伊始,通过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共鸣,围绕题目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既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最快地接触到文本的核心。 二、初步感知,完成阅读任务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完成阅读任务单。 课件出示: 2.在读课文之前,咱们先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出示课件,介绍范锡林。 课件出示: 范锡林,江苏无锡人,1950年一月出生于江苏无锡,1968年赴靖江市靖南村插队务农,后历任靖江团结中学教师,靖江中学教师,靖江市文联副主席,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二级。江苏省第八届人大代表。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睁开吧,长长睫毛的眼睛》获《少年文艺》好作品奖,中篇小说《秘道》获上海市首届巨人优秀作品奖。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第二单元:百分数(二) 第一课时折扣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题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商品打折销售的情境中理解“折扣”的意义。 2.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百分数。 3.正确解决有关折扣的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折扣”的意义并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年圣诞节的时候,商场都会举行小各种促销活动,你们知道商家为了招揽顾客,会采取哪些促销手段? 学生汇报:买一百送二十,打折等。 师:很好,有些同学提到了打折,那么我们去购买打折的商品,是比原来便宜了还是贵了? 学生交流。 看样子同学们对打折有了一定的了解。商家有时候降价出售商品,就叫打折扣销售,俗称打折。(板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问题-----折扣。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理解折扣, 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商品促销主题图。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里“电器九折”是什么意思?其他 商品八五折有事什么意思? 学生小组汇报。 教师点评总结:九折就是按原价的90%出售,那八五折就是 按原价的85%出售。 商品打几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出 售。(课件出示题目) 2.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例题,请大家阅读题目并思考 师:第一题的打八五折是什么意思?打了八五折时候价格 变成多少呢?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180×85%=153(元) 请同学们再算一算,爸爸买这辆自行车少花了多少元?买 这辆自行车,爸爸实际只花了多少钱?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汇报。 接下来请大家阅读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指名汇报。 板书:(2)160×(1-90%)=16(元) 3.归纳总结。通过刚才解决的折扣问题,你能总结出与折

2020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题 测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检 [ 时间:45 分钟总分:100 分] 识(8 分,每小题2分) 一、文言基础知 1.下列短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的一项是() A.丈夫之冠.(guàn) 荷.担者三夫(hè) B.无穷匮.也(ku ì) 一.厝朔东(cu ò) C.军士吏被.甲(bèi)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y ī) D.可得而犯邪.(y é) 折.戟沉沙铁未销(j ǐ)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行拂乱其所为 B.入则无法家拂士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命:教导,训诲 B.人恒.过,然后能改恒:一直 C.聚室.而谋曰室:家,全家 D.军细柳,以备.胡备:防备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不得志,独行.其道 行.拂乱其所为 B.曾不若.孀妻弱子 1

.儿戏耳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也 其将固.可袭而虏 D.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先驱曰:“天子且.至。” 阅读(32 分) 二、古诗词赏析与文言文 ( 一)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4 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惊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簪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2 分) 6.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2 分) ( 二)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7、8 题。(4 分) 如梦令

李清照 。争渡,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7.请赏析词中“惊起一滩鸥鹭”中“惊”字的妙处。(2 分) 8.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 分) ( 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4 分,选择题每小题2 分)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 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 胡 。 ,以备 . 而之.细.柳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 .,.彀.弓.弩.,.持.满军.,.军.士.吏.被.甲 .,.锐.兵.刃 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 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 ,军 属车骑曰:“将军约 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 胄 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 劳 帝敬 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 谢:“皇 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 者 善 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称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一、复习旧知,提出问题。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将相和》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三个小故事(学生齐读板书: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我们还学习了第三个故事,明白了蔺相如是一个顾全大局,胸怀宽广的人(板书:顾全大局、胸怀宽广),所以负荆请罪的结果是——将相和好了,蔺相如和廉颇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2、既然有“和”,就说明他们曾经“不和”,为什么“不和”呢? 指名读第16自然段,明白廉颇认为蔺相如就凭一张嘴升了官,他不服气。 讨论“嘴”指什么?(板书:嘴) (廉颇看不起蔺相如,认为他只是靠嘴巴说说,没有其他本领。) 3、推出研究问题:蔺相如是不是只凭一张嘴,没有其他能耐呢? 蔺相如帮赵王解决了许多难题,比如“完璧归赵”(出示贴图)这个故事就是一个例子。 我们就来听一听,在这个故事中,赵王面临着怎样的难题? 二、深入阅读,研讨材料。(完璧归赵) ㈠第2~3自然段

1、听2~3自然段录音,说一说:赵王遇上了什么麻烦事?(秦王知道赵王得了个无价之宝——和氏璧,就写信说愿意拿十五个城换这块璧。) 2、赵王接到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赵王为什么如此着急? (引读):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打。 3、到底要不要把和氏璧送去呢?“送”如何?“不送”又如何?能否用上“如果……就……;如果……就……”用自己的话说说赵王为什么而着急? (赵王深深地知道秦国并无诚意以城换璧,如果如信上所说把和氏璧送去给秦王,秦王当然不会如约交付城池,赵王就只能白白吃亏,让秦王轻易地占到便宜;如果不按照秦王的话做,只怕秦王会以此为借口,发兵进攻,到时候遭秧的就是赵国。) ㈡第4~7自然段 1、正当群臣无策,赵王左右为难之时,有人向他推荐了勇敢机智的蔺相如。(板书:勇敢机智) 听4~7自然段录音 2、我们来看看,所谓“机智勇敢”的蔺相如是怎么给赵王出主意的。 (生齐读第6自然段)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这块和氏璧到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拿十五个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个城,我一定把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9、穷人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3.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穷人》的故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穷人》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读过他写的什么文章?读过他写的《跳水) 2.《穷人》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两三句话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说?(请两三个学生说说,大概意思正确就行。) 3.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三、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开火车朗读课文(按座位顺序每人朗读一段)。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2.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可以分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j讲渔大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从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是第二段,讲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从第十二自然段到结束是第三段,讲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四、按分成的三段朗读课文 1.同座互相练习朗读。 2.指名分段朗读。 五、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词 六、布置作业:根据课后“思考·练习”第一、二题,进一步自学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课文第一~三段。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2020060707363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 点汇总 第六单元 1课《孟子》两 《富贵不能淫》 文学常识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 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大 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思想内容 本文针对景春所谓的“大丈夫”形象,提出了真正的大 丈夫之道,倡导儒家的仁义礼智。 重点字词 衍丈夫之冠淫 通假字 往之女家 古今异义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父命之

丈夫之冠也 一词多义 戒:戒之曰;必敬必戒 之:往之女家;妾妇之道;与民由之 词类活用 威武不能屈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从卑微到显贵的事例和有关道理,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 重点字词 舜畎亩胶鬲曾益拂士 通假字: 所以动心忍性 入则无法家拂士 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古今异义词: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富贵不能淫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管夷吾举于士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讨伐) 征于色,发于声,面后喻 一词多义: 发:舜发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于:舜发于畎亩之中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拂: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士:管夷吾举于士 入则无法家拂士 重点语句翻译: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翻译: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体肤受饥饿,使他身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情不顺。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翻译: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并在声音上显露出来,然后人们才了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套教案(统编本)

第三单元 本单元以“阅读方法”为主题,包括《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习作:____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本单元所选的3篇课文都是要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找到恰当的阅读方法去解决阅读问题。教学本单元课文时,要指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理清学习任务,学习不同的阅读方法,并根据阅读任务有针对性地运用阅读方法。写事物时,注重融入情感,表达看法,本单元的习作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要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点滴事物,在习作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语文园地”则是通过系统性地总结、语用练习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9 竹节人 1.会写“豁、凛”等14个生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疲倦”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快速浏览课文。 3.通过文中表达竹节人给作者带来乐趣的语句,感受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 4.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重点

体会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 难点 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1.字词教学 本课14个生字,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结合词语和语段进行教学。可把本课的词语进行分类,分别有“跺脚”“大步流星”“轻手轻脚”这类跟动作有关的词,“疙瘩”“冰棍”这类名词,“别出心裁”“技高一筹”这类形容词,还有“沮丧”“忘乎所以”这类描绘神态的词语。不同类型的词语要有不同的学习策略,比如在学习“威风凛凛”的时候,注意前后鼻音的区别,体会竹节人有气势的样子。在识记“跺脚”“大步流星”“轻手轻脚”时可通过肢体动作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理解“别出心裁”中“裁”字的字义,积累“威风凛凛”“别出心裁”“技高一筹”这类四字词语并学会运用。 2.阅读理解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抓住文段中的关键词句进行阅读品析。阅读应该有更强的目的性,要与锻炼思维能力、阅读能力、阅读方法相整合。本课学习,要理清三个不同的阅读任务,通过快速浏览与精读相结合的方法精准找到与阅读任务密切关联的文段内容,并抓住重点的语句体会作者文字背后隐藏的思想情感,总结本文的表达方法。既重视对学生阅读分析与整合能力的训练,也重视对文本情感的体会,这是六年级语文学习的方向。 3.表达运用 学会多种形式的语言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之一,也是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表现。学生在学习文章后,能学会通过说明性、叙述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做到语言形式与表情达意的统一,实现了文本学习的迁移运用,把学习落实到语用上。 1.预习提纲 (1)通过朗读课文,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快速浏览课文,找到与三个阅读任务相对应的文本段落。 (3)用“______”画出你觉得有意思的语句,多读几遍并做批注,写写你的感受。 2.多媒体课件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百分数(二)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容是在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用分数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会解决一般性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六年级上册主要编排百分数的认识以及用百分数解决一般性问题,而本单元主要涉及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百分数的特殊应用。通过这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提升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单元的容是在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用分数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会解决一般性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进行相关计算。 2、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等活动,提高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经验,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会解答有关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百分数(二)——折扣………………………………………1课时 百分数(二)——成数………………………………………1课时 折扣与成数练习课………………………………………2课时 百分数(二)——税率………………………………………1课时

百分数(二)——利率………………………………………1课时 税率与利率练习课………………………………………2课时 第一课时:百分数:折扣 教学容:P8例题1,做一做,P13练习二1、2、3 教学目标: 1、明确折扣的含义,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2、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圣诞节期间各商家搞了哪些促销活动?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进行促销的? 二、新课讲授 1、理解“折扣”的含义。 (1)刚才大家调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个商业用语,那么你所调查到的打折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打“七折”,你怎么理解? (2)你们举的例子都很好,老师也搜集到某商场打七折的售价标签。(课件出示) (3)引导提问:如果原价是10元的铅笔盒,打七折,猜一猜现价会是多少?如果原价是1元的橡皮,打七折,现价又是多少? (4)仔细观察,商品在打七折时,原价与现价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六单元检测卷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畎.亩(quǎn)箕备折戟.(jǐ)丈夫之冠.(guān) B.孀.妻(shuāng) 按辔提携.(xié) 荷.担者三夫(hè) C.始龀.(chèn) 弓驽傅说.(yuè) 法家拂.士(fú) D.智叟.(sōu) 穷匮曾.益(zēnɡ) 一厝.朔东(xī) 2.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军士吏被甲 B.入则无法家拂士 C.丈夫之冠 D.往之女家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与民由.之____________ (2)惩.山北之塞____________ (3)以顺为正.者____________ (4)威武不能屈.____________ (5)曩.者霸上____________ (6)而后作.____________ (7)衡.于虑____________ (8)改容式.车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一怒/而诸侯惧 B.曾益/其所不能 C.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D.居/天下之广居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54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5~6题。(4分)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5.对本诗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诗的题目点明了诗作涉及的时间和地点。

B.前两句着重描写了江南水乡初春特有的美丽景色。 C.后两句写人,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的紧张繁忙。 D.本诗通过描写乡村四月的美景,表现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6.对诗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前两句诗以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B.此诗第二句运用比喻手法,将“雨”比作“烟”,绘出了雨的形态。 C.这首诗写景、叙事相结合,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D.本诗语言大气磅礴、豪迈粗犷,体现田园诗清新明快的风格。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7~8题。(4分) 对雪 杜甫 战哭①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②。 瓢③弃樽④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①战哭:指在战场上哭泣的士兵。②回风:旋风。③瓢:葫芦,古人诗文中习称为瓢,通常拿来盛茶酒。④樽:又作“尊”,似壶而口大,盛酒器。 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交代了写作此诗的背景,国家正处于动乱之中,战场上战斗异常惨烈。 B.颔联描写了傍晚浓云往低处移动,急雪在旋风中飞舞的情景。 C.颈联写诗人贫寒交困的境况,酒没有了,只有火炉中的火照得眼前一片通红。 D.全诗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亲人命运的深切关怀,但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8.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颔联借景抒情,表现了时局的混乱和危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B.“樽无绿”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樽无绿”中的“绿”比作酒。 C.全诗刻画了一个贫寒交困、孤苦伶仃、牵挂亲人、关心国事、愁苦无奈的形象。 D.题目中的“对”是“对着,向着”之意,暗示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4分)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吾与汝/毕力平险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1、学科:语文。 2、学段:小学五年级下半学期。 3、课时:共二课时,第二课时。 4、学习基础: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了生字新词,标注 了小标题,并且通过抓人物言行学习了“完璧归赵”这一部分内容。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叙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的经过。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在感受故事的曲折生动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同时还应就此生发出去,让学生去了解名著。 就学情来看,学生对历史题材的文章,尤其是英雄人物的,非常感兴趣。但学生对人物的评价趋于空洞,缺少自己独特的看法。 据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研读“渑池会见”和“负荆请罪”,感受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精神和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并且体会他们的爱国思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悟蔺相如、廉颇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 1、引入资料法。 2、读中感悟法。 3、创设情境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师:孩子们,还记得那个流传千古、令世人称颂的故事吗?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18课。 2、打开手中的课文,快速浏览并回忆一下,将相之间在什么情况下是和的,什么情况下是不和的呀? 【设计意图:回顾全文,梳理线索,进入情境。】 https://www.360docs.net/doc/6c10788394.html,/i?ct=201326592&cl=2&lm=-1&st=-1&tn=baiduimage&istype=2&fm=inde x&pv=&z=0&word=%BD%AB%CF%E0%BA%CD&s=0#pn=107 二、品人物言行,走进相如、廉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