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水质指标(终审稿)

发电厂水质指标(终审稿)
发电厂水质指标(终审稿)

发电厂水质指标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一、给水控制指标:

1、PH值:8.5~9.2

2、硬度≤5umol/L

3、NH≤2mg/L

4、电导率≤0.2μS/cm

5、SiO≤20μg/L

6、铁≤30μg/L

7、铜≤15μg/L

8、溶解氧≤15μg/L

二、炉水控制指标:

1、外状:澄清

2、PH值:9~10.5

3、碱度≤2mmol/L

4、磷酸根:5~15mg/L

5、电导率≤200μS/cm

6、Cl-≤4mg/L

7、SiO≤20μg/L

三、除氧器控制指标:

1、溶解氧≤15μg/L

2、硬度≤5umol/L

四、主蒸汽控制指标:

1、SiO≤20μg/L

3、铁≤50μg/L

4、铜≤15μg/L

五、凝结水控制指标:

1、外观透明澄清

2、硬度≤15umol/L

六、疏水控制指标:

1、硬度≤5umol/L

2、铁≤50μg/L

七、循环水控制指标

1、PH值:8~9.2

2、Cl-≤1000mg/L

3、SDI≤4μg/L

4、残余氯≤0.5mg/L

八、多介质过滤器产水控制指标

1、外状:澄清透明

2、压差≤0.1Mpa

3、SDI≤4μg/L

4、残余氯≤0.5mg/L

九、RO进水指标控制

1、水温:20~25℃

2、PH值:4~11

3、浊度≤1度

5、残余氯≤0.5mg/L

6、回收率:72~75%

7、脱盐率:98%

十、活性炭产水指标

1、外状:澄清透明

2、SDI≤4μg/L

3、残余氯≤0.5mg/L

十一、混床出水控制指标

1、电导率≤0.2μS/cm

2、Na+≤10μg/L

3、SiO≤20μg/L

十二、除盐水控制指标

1、Na+≤10μg/L

2、SiO≤20μg/L

3、电导率≤0.2μS/cm

4、PH值>6

DB157电厂循环冷却水水质

ICS 13.060.01 Z 23 备案号: DB37 电厂循环冷却水水质 Quality of 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used in power plant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水质要求 (2) 5 检验方法 (4) 附录A 稳定系数 (4)

前言 为了有效监控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结垢和腐蚀,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推进节能降耗,加强电厂循环水水质控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结合《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和国内外水处理发展趋势,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淄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淄博分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文辉、刘秀华、刘建文、张光建。

电厂循环冷却水水质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厂循环冷却水水质要求、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以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为水源的电厂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 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 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601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 603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T 6903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通则 GB/T 6904工业循环冷却水及锅炉用水中pH的测定 GB/T 6907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水样的采集方法 GB/T 6909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硬度的测定 GB/T 6910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钙的测定络合滴定法 GB/T 6913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磷酸盐的测定 GB/T 7488 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 GB 11901 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 GB 11906 水质锰的测定高锰酸钾分光光度法 GB/T 12999 水质采集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GB/T 12146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氨的测定苯酚法 GB/T 12149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锅炉用水中硅的测定 GB/T 12151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浊度的测定(福马肼浊度) GB/T 12152锅炉用水和冷却水中油含量的测定 GB/T 13689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锅炉用水中铜的测定 GB/T 14415 工业循环水和锅炉用水中固体物质的测定 GB/T 14420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化学耗氧量的测定重铬酸钾快速法 GB/T 14424工业循环冷却水中余氯的测定 GB/T 14427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铁的测定 GB/T 14637工业循环冷却水及水垢中铜、锌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14642工业循环冷却水及锅炉水中氟、氯、磷酸根、亚硝酸根、硝酸根和硫酸根的测定离子色谱法GB/T 14643.1工业循环冷却水中菌藻的测定方法黏液形成菌的测定平皿计数法 GB/T 14643.3工业循环冷却水中菌藻的测定方法黏泥真菌的测定平皿计数法 GB/T 15451工业循环冷却水总碱及酚酞碱度的测定 GB/T 15453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锅炉用水中氯离子的测定 DL/T 502.1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方法第一部分:总则 HG/T 2160 冷却水动态模拟试验方法

水质分析化学期末小结[1]

水质分析化学期末小结 第一章绪论 了解水质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天然水中杂质的分类,常见的水质指标以及不同水体的布点方法。 掌握水质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重点掌握滴定分析法概论,滴定分析中常用的名词,滴定分析法分类及四种主要的滴定方式,基准物质具备的条件,标准溶液浓度表示法及互相换算,滴定分析的计算。 定量分析误差中了解产生误差的原因及减免方法,重点掌握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概念、意义、二者的区别、表示方法及计算,偶然误差中需掌握偶然误差出现的规律、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以及偶然误差的区间分布规律所表示的意义。 第二章水样的物理性质及其测定 了解水样的物理性质及色度、浊度、水中固体物质及其测定方法。 第三章酸碱滴定法 了解活度及活度系数的意义。 掌握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的定义,酸碱反应的实质,离解常数的意义以及酸与其共轭碱离解常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掌握分析浓度、平衡浓度以及分布系数的关系及各种型体的平衡浓度计算。 重点掌握水溶液中三种酸碱平衡的处理方法,特别是质子平衡方程。 重点掌握酸碱溶液中PH值的计算公式,包括一元和多元酸碱近似式和最简式以及最简式适用条件的判断,两性物质只需掌握最简式,但要判断最简式的适用条件,缓冲溶液掌握最简式,影响缓冲容量的因数。 了解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及影响变色范围的因素,掌握其理论变色点、变色范围及以及常用的甲基橙、甲基红和酚酞的变色范围。 掌握一元酸碱滴定突跃变化时PH值的计算以及弱酸被准确滴定的判断式,多元酸碱被准确分步滴定的判断式以及化学计量点PH值的计算。了解影响滴定的因素及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掌握一元酸碱滴定误差的计算。 掌握碱度及其测定方法,了解酸度及其测定。 第四章络合滴定 了解EDTA络合剂的性质及其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的性质。 掌握络合物的稳定常数、累积稳定常数及影响络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水质中常用的指标有哪些

水质中常用的指标有哪些? 1、有机化学指标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简称DO)指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O2),简称DO)。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与大气压、水温及含盐量等因素有关。大气压力下降、水温升高、含盐量增加,都会导致溶解氧含量减 低。一般清洁的河流,DO可接近其温度的饱和值,当有大量藻类繁殖时,溶解氧可能过饱和;当水体受到有机物质、无机还原物质污染时,会使溶解氧含 量降低,甚至趋于零,此时厌氧细菌繁殖活跃,水质恶化。水中溶解氧低于3~4mg/L时,许多鱼类呼吸困难,窒息死亡。溶解氧是表示水污染状态的重 要指标之一。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简称COD)化学需氧量是指以重铬酸钾(K2Cr2O7)或高锰酸钾(KMnO4)为氧化剂,氧化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所消耗氧化剂的量,结果折算成氧的量(以mg/L计)。水中还原性物质包括有机物和亚硝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无机物。化学需氧量反应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基于水体被有机物污染是很普遍的现象,该指标也作为有机物相对含量的综合指标之一,在与水质有关的各种法令中均采用它作为控制项目。注:我国颁布的环境地面水质标准(1988年)中,规定了以酸性重铬酸钾法测得的COD值称为化学需氧量,(简称CODCr),而将高锰酸钾法测得的COD值称为高锰酸盐指数,(简称CODMn)。高锰酸盐指数,耗氧量(CODMn)高锰酸盐指数,又称为耗氧量,是反映水体中有机及无机可氧化物质污染的常用指标。定义为:在一定条件下,用高锰酸钾氧化水样中的某些有机物及无机还原性物质,由消耗的高锰酸钾量计算相当的氧量。它反映了水中悬浮和溶解的可被高锰酸钾氧化的那一部分无机物和有机物的量。高锰酸盐指数在以往的水质监测分析中,亦有被称为化学需氧量的高锰酸钾法。但是,由于这种方法在规定条件下,水中有机物只能部分被氧化,并不是理论上的需氧量,也不是反映水体中总有机物含量的尺度,因此,用高锰酸盐

生活饮用水部分水质指标的危害

BOD5是一种用微生物代谢作用所消耗的溶解氧量来间接表示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定义是:在有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单位体积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游离氧的数量,表示单位为氧的毫克/升(mg/L)。主要用于监测水体中有机物的污染状况。一般有机物都可以被微生物所分解,但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化合物时需要消耗氧,如果水中的溶解氧不足以供给微生物的需要,水体就处于污染状态。 水中铁的危害 地下水中的铁常以二价铁的形式存在,由于二价铁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刚从含水层中抽出来的含铁地下水仍然清澈透明,但一经与空气接触,水中的二价铁便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难溶于水的三价铁的氢氧化物而由水中析出。因此,地下水中的铁虽然对人的健康无影响,但也不能超过一定含量。如水中的含铁量大于0.3mg/l时水便变浑,超过1mg/l时,水具有铁腥味。特别是水中含有过量的铁,在洗涤的衣物上能生成锈色斑点;在光洁的卫生用具上,以至与水接触的墙壁和地板上,都能着上黄褐色锈斑,给生活应用带来许多不便。 水中锰的危害 地下水中的锰也常以二价锰的形式存在。二价锰被水中溶解氧化的速度非常缓慢,所以一般并不使水迅速变浑,但它产生沉淀后,能使水的色度增大,其着色能力比铁高出数倍,对衣物和卫生器皿的污染能力很强,当锰的含量超过0.3mg/l时,能使水产生异味。

水中的铁锰含量过大时,不仅会给生活带来不便,还会给工业生产带来许多问题。例如,铁锰在锅炉用水中是生成水垢的成分之一。在冷却用水中,铁附着于加热管壁上,会降低管壁的传热系数,甚至会堵塞冷却水管。此外,铁锰细菌不断滋生还会加速金属管道的腐蚀。 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的来源 (1)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机物受微生物作用的分解产物,以及农田排水。城市生活污水中的食品残渣等含氮有机物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产生氨氮, 还有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以及氮肥的使用也会产生氨氮,并随着污水排入城市的污水处理厂或直接排入水体中。 (2)氨和亚硝酸盐可以互相转化水中的氨在氧的作用下可以生成亚硝酸盐,并进一步形成硝酸盐。同时水中的亚硝酸盐也可以在厌氧条件下受微生物作用转化为氨。 (3)某些工业废水,如焦化废水和合成氨化肥厂废水等。化肥厂、发电厂、水泥厂等化工厂向环境中排放含氨的气体、粉尘和烟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家车也越来越多,大量的自用轿车和各种型号的货车等交通工具也向环境空气排放一定量含氨的汽车尾气。这些气体中的氨溶于水中,形成氨氮,污染了水体。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水中的氨氮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亚硝酸盐,如果长期饮用,水中的亚硝酸盐将和蛋白质结合形成亚硝胺,这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质检测九项指标简介

水质检测九项指标简介 人类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都离不开水,生活饮用水水质的优劣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饮用水的水质要求不断提高,饮用水水质标准也相应地不断发展和完善。由于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制定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文化、经济条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水资源及其水质现状等多种因素有关,不仅各国之间,而且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之间,对饮用水水质的要求都存在着差异。? 在这我介绍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九项检测,让大家对水质有着进一步的了解: 1、色度:饮用水的色度如大于15度时多数人即可察觉,大于30度时人感到厌恶。标准中规定饮用水的色度不应超过15度。 2、浑浊度:为水样光学性质的一种表达语,用以表示水的清澈和浑浊的程度,是衡量水质良好程度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考核水处理设备净化效率和评价水处理技术状态的重要依据。浑浊度的降低就意味着水体中的有机物、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含量减少,这不仅可提高消毒杀菌效果,又利于降低卤化有机物的生成量。 3、臭和味:水臭的产生主要是有机物的存在,可能是生物活性增加的表现或工业污染所致。公共供水正常臭味的改变可能是原水水质改变或水处理不充分的信号。

4、余氯:余氯是指水经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余留在水中的氯量。在水中具有持续的杀菌能力可防止供水管道的自身污染,保证供水水质。 5、化学需氧量:是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氧量。化学耗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水中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的排放、动植物腐烂分解后流入水体产生的。 6、细菌总数:水中含有的细菌,来源于空气、土壤、污水、垃圾和动植物的尸体,水中细菌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其包括病原菌。 7、总大肠菌群:是一个粪便污染的指标菌,从中检出的情况可以表示水中有否粪便污染及其污染程度。在水的净化过程中,通过消毒处理后,总大肠菌群指数如能达到饮用水标准的要求,说明其他病原体原菌也基本被杀灭。标准是在检测中不超过3个/L。 8、耐热大肠菌群:它比大肠菌群更贴切地反应食品受人和动物粪便污染的程度,也是水体粪便污染的指示菌。 9、大肠埃希氏菌:大肠细菌(E.?coli)为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代表菌。一般多不致病,为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肠道外感染。某些血清型菌株的致病性强,引起腹泻,统称病致病大肠杆菌。肠道杆菌是一群生物学性状相似的G-杆菌,多寄居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埃希菌属(Escherichia)是其中一类,?包括多种细菌,临床上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大肠埃希菌()通称大肠杆菌,是所有哺乳动物大肠中的正常寄生菌,一方面

发电厂水质指标精选文档

发电厂水质指标精选文 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一、给水控制指标: 1、PH值:~ 2、硬度≤5umol/L 3、NH3≤2mg/L 4、电导率≤μS/cm 5、SiO?≤20μg/L 6、铁≤30μg/L 7、铜≤15μg/L 8、溶解氧≤15μg/L 二、炉水控制指标: 1、外状:澄清 2、PH值:9~ 3、碱度≤2mmol/L 4、磷酸根:5~15 mg/L 5、电导率≤200μS/cm 6、Cl-≤4 mg/L 7、SiO?≤20μg/L 三、除氧器控制指标: 1、溶解氧≤15μg/L 2、硬度≤5umol/L 四、主蒸汽控制指标: 1、SiO?≤20μg/L

2、Na+≤15μg/L 3、铁≤50μg/L 4、铜≤15μg/L 五、凝结水控制指标: 1、外观透明澄清 2、硬度≤15umol/L 六、疏水控制指标: 1、硬度≤5umol/L 2、铁≤50μg/L 七、循环水控制指标 1、PH值:8~ 2、Cl-≤1000 mg/L 3、SDI≤4μg/L 4、残余氯≤ mg/L 八、多介质过滤器产水控制指标 1、外状:澄清透明 2、压差≤ Mpa 3、SDI≤4μg/L 4、残余氯≤ mg/L 九、RO进水指标控制 1、水温:20~25℃ 2、PH值:4~11

3、浊度≤1度 4、SOD≤μg/L 5、残余氯≤ mg/L 6、回收率:72~75% 7、脱盐率:98% 十、活性炭产水指标 1、外状:澄清透明 2、SDI≤4μg/L 3、残余氯≤ mg/L 十一、混床出水控制指标 1、电导率≤μS/cm 2、Na+≤10μg/L 3、SiO?≤20μg/L 十二、除盐水控制指标 1、Na+≤10μg/L 2、SiO?≤20μg/L 3、电导率≤μS/cm 4、PH值>6

最新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

1 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 2 1、有机化学指标 3 4 溶解氧 (Dissolved oxygen简称DO) 5 指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O2),简称DO)。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与大气压、水6 温及含盐量等因素有关。大气压力下降、水温升高、含盐量增加,都会导致溶7 解氧含量减低。 8 一般清洁的河流,DO可接近其温度的饱和值,当有大量藻类繁殖时,溶解9 氧可能过饱和;当水体受到有机物质、无机还原物质污染时,会使溶解氧含量降10 低,甚至趋于零,此时厌氧细菌繁殖活跃,水质恶化。水中溶解氧低于3~4mg/L 11 时,许多鱼类呼吸困难,窒息死亡。溶解氧是表示水污染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12 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简称COD) 13 化学需氧量是指以重铬酸钾(K2Cr2O7)或高锰酸钾(KMnO4)为氧化剂,氧化14 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所消耗氧化剂的量,结果折算成氧的量(以mg/L计)。水中15 还原性物质包括有机物和亚xiao 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无机物。化学需氧量16 反应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基于水体被有机物污染是很普遍的现象,17 该指标也作为有机物相对含量的综合指标之一,在与水质有关的各种法令中均18 采用它作为控制项目。 19 注:我国颁布的环境地面水质标准(1988年)中,规定了以酸性重铬酸钾法20 测得的COD值称为化学需氧量,(简称CODCr),而将高锰酸钾法测得的COD值21 称为高锰酸盐指数,(简称CODMn)。 22 高锰酸盐指数,耗氧量(CODMn)

23 高锰酸盐指数,又称为耗氧量,是反映水体中有机及无机可氧化物质污染24 的常用指标。定义为:在一定条件下,用高锰酸钾氧化水样中的某些有机物及25 无机还原性物质,由消耗的高锰酸钾量计算相当的氧量。它反映了水中悬浮和26 溶解的可被高锰酸钾氧化的那一部分无机物和有机物的量。 27 高锰酸盐指数在以往的水质监测分析中,亦有被称为化学需氧量的高锰28 酸钾法。但是,由于这种方法在规定条件下,水中有机物只能部分被氧化,并29 不是理论上的需氧量,也不是反映水体中总有机物含量的尺度,因此,用高锰酸30 盐指数这一术语作为水质的一项指标,以有别于重铬酸钾法的化学需氧量,更31 符合于客观实际。 32 CODcr一般为CODMn的2到5倍,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得到的数据基本上都在33 这个范围 34 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BOD) 35 生化需氧量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36 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同时亦包括如硫化物、亚铁等还原性无37 机物质氧化所消耗的氧量,但这部分通常占很小比例。 38 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好氧分解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 39 1)含碳物质氧化阶段,主要是含碳有机物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40 2)硝化阶段,主要是含氮有机化合物在硝化菌的作用下分解为亚xiao 酸盐41 和xiao 酸盐。约在5-7日后才显著进行。故目前常用的20℃五天培养法(BOD5 42 法)测定BOD值一般不包括硝化阶段。 43 BOD是反映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也是研究废水的可生化降解44 性和生化处理效果,以及生化处理废水工艺设计和动力学研究中的重要参数。

最新各项指标对水质的影响资料

ph对水质的影响 南美白对虾适宜的ph值为7.8—8.5。ph值低可使养殖虾血液中的ph值下降,削弱其血液载氧能力,尽管水中的溶解氧较高,还是要造成鱼、虾生理缺氧症,经常浮头,且生长受阻或患病。ph过高会增加氨氮的毒性。ph下降是水质变坏、溶解氧降低的表现,同时,可使有毒的硫化氢含量增加。氨氮、硫化氢含量的增加都可以抑制对虾的生长。ph 值过高则可能腐蚀鱼虾鳃部组织,使粘液凝固,严重时体粘液成丝状,使虾等失去呼吸能力而大批死亡。ph过高的水体中易形成蓝绿藻水华和形成难溶的磷酸三钙,从而导致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能量循环减缓。另外,水中的ph值过高或过低,均会造成水中的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不易分解。 ph值是养殖水体的一个综合指标,它主要与水体中的co32--hco3--co2缓冲体系及ca2+-caco3固体缓冲系统有密切关系,并与有机酸、腐殖质缓冲系统有一定相关性。因此,水体中的ph值会随着水的硬度和co2的增减而变动。池塘中ph值通常随着日出逐渐上升,至下午16:30-17:30(也有在13:00左右)达到最大值,接着开始持续下降,直至翌日日出前降至最小值,如此循环反复。池塘中ph值的日正常变化范围为1-2,当水体中ph值过高、过低或变化幅度过大,都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 ph值在养殖中的变化规律 1.养殖全过程ph值的变化规律:从对虾养殖整个过程来看,放苗前肥水阶段ph 值最高,有时可超过9.6,随后会不断下降,到中后期甚至降到7.0以下,如果水质不加以调节,则ph值就会不断发生变化。 2.一天中的ph值变化规律:水中生物的光合、呼吸作用和各种化学变化均能引起ph值的变化。因此,白天光合作用越强,光照时间越长ph值就会越高;晚上光合作用

发电厂水质指标

发电厂水质指标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一、给水控制指标: 1、PH值:~ 2、硬度≤5umol/L 3、NH≤2mg/L 4、电导率≤μS/cm 5、SiO≤20μg/L 6、铁≤30μg/L 7、铜≤15μg/L 8、溶解氧≤15μg/L 二、炉水控制指标: 1、外状:澄清 2、PH值:9~ 3、碱度≤2mmol/L 4、磷酸根:5~15 mg/L 5、电导率≤200μS/cm 6、Cl-≤4 mg/L 7、SiO≤20μg/L 三、除氧器控制指标: 1、溶解氧≤15μg/L 2、硬度≤5umol/L 四、主蒸汽控制指标:

1、SiO≤20μg/L 2、Na+≤15μg/L 3、铁≤50μg/L 4、铜≤15μg/L 五、凝结水控制指标: 1、外观透明澄清 2、硬度≤15umol/L 六、疏水控制指标: 1、硬度≤5umol/L 2、铁≤50μg/L 七、循环水控制指标 1、PH值:8~ 2、Cl-≤1000 mg/L 3、SDI≤4μg/L 4、残余氯≤ mg/L 八、多介质过滤器产水控制指标 1、外状:澄清透明 2、压差≤ Mpa 3、SDI≤4μg/L 4、残余氯≤ mg/L 九、RO进水指标控制 1、水温:20~25℃

2、PH值:4~11 3、浊度≤1度 4、SOD≤μg/L 5、残余氯≤ mg/L 6、回收率:72~75% 7、脱盐率:98% 十、活性炭产水指标 1、外状:澄清透明 2、SDI≤4μg/L 3、残余氯≤ mg/L 十一、混床出水控制指标 1、电导率≤μS/cm 2、Na+≤10μg/L 3、SiO≤20μg/L 十二、除盐水控制指标 1、Na+≤10μg/L 2、SiO≤20μg/L 3、电导率≤μS/cm 4、PH值>6

水分析化学复习重点

知识点 [1] 水分析化学的地位及作用 [2] 水分析化学分析方法的分类 1.水中污染物包括 无机:金属离子Ca2+、Mg2+ + 重金属离子:Pb2+、Fe3+、Mn2+、Cd2+、Hg2+等有机:酚、农药、洗涤剂等 以上污染物都需要水分析方法去定量 2.分析方法包括 ①重量分析——称重的办法 用途:残渣分析 ②化学分析——借助化学反应 a.酸碱滴定——质子传递(最基础的滴定分析) 用途:检验碱度、酸度 b.络合滴定——络合反应M+Y → MY 用途:测定 Ca2+、Mg2+、Fe3+、Al3+ 另外,络合反应可用于掩蔽技术,消除非测定离子的干扰 c.沉淀分析——沉淀反应Ag++Cl-→AgCl 用途:测定水中Cl- d.氧化还原滴定——氧化还原反应(特点:电子转移) 用途:测COD等有机污染指标 氧化还原反应也用于废水的化学处理,(如脱CN-,CN-+ClO2→N2) ③仪器分析 a.吸收光谱法用途:分析有机分子、无机离子 b.色谱法:气相色谱用途:如氯仿测定 液相色谱用途:如多环芳烃测定 离子色谱用途:如阴离子测定

c.原子吸收法用途:金属元素测定 d.电化学分析法用途:pH值的测定 [3]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1.水质指标 物理 化学 微生物学 一、物理指标(特点:不涉及化学反应,参数测定后水样不发生变化) ①水温②臭味(臭阈值)文字描述 ③色度: 表色(悬浮性物质、胶体核溶解性物质共同引起,定性描述) 真色(胶体和溶解性物质引起,定量测量) 色度的测定方法:标准比色法(目视比色法) a.用具塞比色管配制标准色阶 (Pt—Co色阶,K2PtCl6+CoCl2,稳定性高,1mgPt/L定义为1度) b. 未知水样置于同规格比色管中(如混浊先静置澄清),俯视与标准色阶对比 ④浊度:由悬浮物及胶体物质引起的水样的浑浊程度,是混凝工艺重要的控制指标。 浊度的测定方法 a.目视比浊法:用具塞比色管配制标准浊度阶,1mg漂白土/L定义为1度,水样俯视对比 b.分光光度法:680nm分光光度计测定 标准浊度单位(硫酸肼/L和六次甲基四胺/L形成甲聚合物为1度,测定结果单位FTU) c.散射法,浊度仪(也以甲聚合物为标准浊度单位,测定结果单位NTU) ⑤残渣(总残渣=可滤残渣 + 不可滤残渣),重量法测定 ⑥电导率,电导率仪测定 ⑦UVA254:反映水中有机物含量

电厂用水的类别及水质指标

电厂用水的类别及水质指标 一、火力发电厂用水的分类 由于水在火力发电厂水汽循环系统中所经历的过程不同,其水质常有较大的差别,热力设备用水大致可分为:原水、补给水、给水、锅炉水、排污水、凝结水、疏水、返回凝结水、冷却水等。 1、原水:原水是未经任何处理的天然水(如江河水、湖水、地下水等)。在火力发电厂中,原水是制取补给水的水源,也可以用来冲灰渣或作为消防用水。一般取自自备水源(地表水或地下水)或城市供水网。 2、补给水:原水经过各种水处理工艺处理后,成为用来补充火力发电厂汽水损失的锅炉补给水。锅炉补给水按其净化处理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软化水、蒸馏水或除盐水等。 3、给水:经过各种水处理工艺处理后送进锅炉的水成为给水。凝汽式发电厂的给水主要由汽轮机凝结水、补给水和各种疏水组成;热电厂的给水中还包括返回凝结水。 4、锅炉水:在锅炉本体的蒸发系统中流动着的水称为锅炉水。 5、排污水:为了防止锅炉结垢和改善蒸汽汽质,用排污的方法排出一部分含盐量高的锅炉水,这部分排出的锅炉水称为排污水。 6、凝结水:锅炉产生的蒸汽在汽轮机内做功后,经冷却水冷凝成的水称为凝结水。这部分水又重新进入热力系统,成为锅炉给水的主要部分。 7、疏水:在热力系统中,进入加热器的蒸汽将给水加热后,由这部分蒸汽冷凝下来的水,以及在停机过程中,蒸汽系统中的蒸汽冷凝下来的水都称为疏水。所有疏水经疏水器汇集到疏水箱,符合水质要求的,作为锅炉给水的一部分返回热力系统。由于火力发电厂(尤其是热电厂)的疏水系统比较复杂,一般在水汽循环的主要系统中不表示出来,另行阐述。 8、返回凝结水:热力发电厂向热用户供热后,回收的蒸汽凝结成水,称为返回凝结水(也

发电厂水质指标

发电厂水质指标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给水控制指标: 1、PH值:~ 2、硬度≤5umol/L 3、NH3≤2mg/L 4、电导率≤μS/cm 5、SiO≤20μg/L 6、铁≤30μg/L 7、铜≤15μg/L 8、溶解氧≤15μg/L 二、炉水控制指标: 1、外状:澄清 2、PH值:9~ 3、碱度≤2mmol/L 4、磷酸根:5~15 mg/L 5、电导率≤200μS/cm 6、Cl-≤4 mg/L 7、SiO≤20μg/L 三、除氧器控制指标: 1、溶解氧≤15μg/L 2、硬度≤5umol/L 四、主蒸汽控制指标: 1、SiO≤20μg/L

2、Na+≤15μg/L 3、铁≤50μg/L 4、铜≤15μg/L 五、凝结水控制指标: 1、外观透明澄清 2、硬度≤15umol/L 六、疏水控制指标: 1、硬度≤5umol/L 2、铁≤50μg/L 七、循环水控制指标 1、PH值:8~ 2、Cl-≤1000 mg/L 3、SDI≤4μg/L 4、残余氯≤ mg/L 八、多介质过滤器产水控制指标 1、外状:澄清透明 2、压差≤ Mpa 3、SDI≤4μg/L 4、残余氯≤ mg/L 九、RO进水指标控制 1、水温:20~25℃ 2、PH值:4~11

3、浊度≤1度 4、SOD≤μg/L 5、残余氯≤ mg/L 6、回收率:72~75% 7、脱盐率:98% 十、活性炭产水指标 1、外状:澄清透明 2、SDI≤4μg/L 3、残余氯≤ mg/L 十一、混床出水控制指标 1、电导率≤μS/cm 2、Na+≤10μg/L 3、SiO≤20μg/L 十二、除盐水控制指标 1、Na+≤10μg/L 2、SiO≤20μg/L 3、电导率≤μS/cm 4、PH值>6

水分析化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知识点 [1] 水分析化学的地位及作用 [2] 水分析化学分析方法的分类 1.水中污染物包括 无机:金属离子Ca2+、Mg2+ + 重金属离子:Pb2+、Fe3+、Mn2+、Cd2+、Hg2+等有机:酚、农药、洗涤剂等 以上污染物都需要水分析方法去定量 2.分析方法包括 ①重量分析——称重的办法 用途:残渣分析 ②化学分析——借助化学反应 a.酸碱滴定——质子传递(最基础的滴定分析) 用途:检验碱度、酸度 b.络合滴定——络合反应M+Y → MY 用途:测定 Ca2+、Mg2+、Fe3+、Al3+ 另外,络合反应可用于掩蔽技术,消除非测定离子的干扰 c.沉淀分析——沉淀反应Ag++Cl-→AgCl 用途:测定水中Cl- d.氧化还原滴定——氧化还原反应(特点:电子转移) 用途:测COD等有机污染指标 氧化还原反应也用于废水的化学处理,(如脱CN-,CN-+ClO2→N2) ③仪器分析 a.吸收光谱法用途:分析有机分子、无机离子 b.色谱法:气相色谱用途:如氯仿测定

液相色谱用途:如多环芳烃测定 离子色谱用途:如阴离子测定 c.原子吸收法用途:金属元素测定 d.电化学分析法用途:pH值的测定 [3]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1.水质指标 物理 化学 微生物学 一、物理指标(特点:不涉及化学反应,参数测定后水样不发生变化) ①水温②臭味(臭阈值)文字描述 ③色度: 表色(悬浮性物质、胶体核溶解性物质共同引起,定性描述) 真色(胶体和溶解性物质引起,定量测量) 色度的测定方法:标准比色法(目视比色法) a.用具塞比色管配制标准色阶 (Pt—Co色阶,K2PtCl6+CoCl2,稳定性高,1mgPt/L定义为1度) b. 未知水样置于同规格比色管中(如混浊先静置澄清),俯视与标准色阶对比 ④浊度:由悬浮物及胶体物质引起的水样的浑浊程度,是混凝工艺重要的控制指标。 浊度的测定方法 a.目视比浊法:用具塞比色管配制标准浊度阶,1mg漂白土/L定义为1度,水样俯视对比 b.分光光度法:680nm分光光度计测定 标准浊度单位(硫酸肼/L和六次甲基四胺/L形成甲聚合物为1度,测定结果单位FTU) c.散射法,浊度仪(也以甲聚合物为标准浊度单位,测定结果单位NTU) ⑤残渣(总残渣=可滤残渣 + 不可滤残渣),重量法测定

水质常用检测指标

微生物指标: 1总大肠菌群:在饮用水的微生物安全监测中,普遍采用正常的肠道细菌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而不是直接测定肠道致病菌。 2耐热大肠菌群:作为一种卫生指标菌,耐热大肠菌群中很可能含有粪源微生物,因此耐热大肠菌群的存在表明可能受到了粪便污染,可能存在大肠杆菌。但是,耐热大肠菌群的存在并不代表对人有什么直接的危害。 3大肠埃希式杆菌:即大肠杆菌,正常栖居条件下不致病。但若进入胆囊、膀胱等处可引起炎症。若在水和食品中检出此菌,可认为是被粪便污染的指标,从而可能有肠道病原菌的存在。因此,大肠菌群数(或大肠菌值)常作为饮水和食物(或药物)的卫生学标准。(国家规定,每升饮用水中大肠杆菌数不应超过3个) 4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如培养基成分培养温度和时间、PH值、需氧性等)所取1ml(g)检样中所含菌落的总数。 主要作为判定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对食品被污染程序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在食品繁殖的动态,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 毒理指标: 1砷:砷化合物有剧毒,容易在人体内积累,造成慢性砷中毒。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水体中砷的最高饮用标准值为0.0lmg/L ,我国的最高饮用标准值为0.05mg/L 。饮水除砷是防治地方性砷中毒的关键措施。 2镉:毒性是潜在性的。即使饮用水中镉浓度低至0.1mg/L,也能在人体(特别是妇女)组织中积聚,潜伏期可长达十至三十年,且早期不易觉察。所以国家对镉的限制非常严格,饮用水控制在0.005mg/L以下。 3铬(六价):六价铬是一种常见的致癌物质,对人体和农作物均有毒害作用。它能降低生化过程的需氧量,从而发生内窒息,铬盐对肠胃均有剌激作用。铬的化合物在工业上应用较多,如电镀、化工、印染等行业都含有三价铬或六价铬的废水排出,使局部地区受到铬的污染。废水或者雨水等的冲刷,使铬侵入饮用水中,国家规定饮用水中含铬(六价)量不得超过0.05mg/L。 4铅:很多工业废水、粉尘、废渣中都含有铅及其化合物,进入饮用水可造成污染。铅可与体内的一系列蛋白质、酶、氨基酸的官能团相结合,干扰机体许多方面的生化和生理活动。世界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人体每人每周耐受量为0.3mg,研究表明,饮用水中铅含量为0.1mg/L时,可能引起血铅浓度超过30μg/100ml,这对儿童是过高的,成人每日摄入铅量大于230μg,则超过人体耐受量。我国规定饮用水中铅含量不得超过0.01mg/L。 5汞:人的中毒剂量为0.1~0.2g,致死量为0.3g。有机汞的毒性比无机汞大。饮水中的汞主要是无机汞,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有机汞,并可通过食物链在水生生物(如鱿、贝类等)体内富集,人食用后,可引起慢性中毒,损害神经和肾脏,如日本所称的“水俣病”。基于其毒理性和蓄积作用,标准限值为0.001mg/L。 6硒:水中硒除地质因素外,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硒是人体必备元素,对人体中辅酶Q的生物合成很重要,而辅酶Q存在于心肌,可防止血压的上升。硒的化合物对人和动物均有毒,有明显的蓄积作用,可引起急、慢性中毒,破坏一系列的生物酶系统,对肝、肾、骨骼和中枢神经系统有破坏作用。根据硒的生理作用及毒性,标准限值为0.01mg/L。 7氰化物:氰化物是剧毒物质,对人的致死剂量为1mg/kg,污染来源于电镀、炼金、热处理、煤气、有机玻璃、苯、照相及农业生产的废弃物中。氰化物进入人体,快速从黏膜吸收,在血液中生成血红蛋白而呈中毒症状,可引起细胞内知悉,组织缺氧,导致脑组织首先受损,而呼吸中枢麻痹常为其中毒的致死原因。动物实验表明:氰化物剂量为0.025mg/kg时,大

电厂化学汽水监督的指标及意义.doc

电厂化学汽水监督的指标及意义 蒸汽监督指标及意义 为了防止蒸汽通流部分,特别是汽轮机内积盐,必须对锅炉蒸汽汽质进行监督。 1、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应同时监督的原因是: ①便于检查蒸汽汽质劣化的原因。例如,饱和蒸汽汽质较好,而过热蒸汽汽质不良,表明蒸汽在减温器内被污染。 ②可以判断饱和蒸汽中的盐类在过热器内的沉积量。 2、由于钠盐和硅酸往往是蒸汽携带的主要杂质,所以对钠和硅含量的监测是监督蒸汽品质的主要指标。 3、电导率的测定,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因此高压以上的锅炉为了及时掌握蒸汽中的含盐量,常将蒸汽经冷凝后通过氢离子交换柱,连续测定其电导率的大小,从而反映出蒸汽含盐量的状况。采用氢离子交换后的电导率而不采用总电导率,是为了避免蒸汽中氨的干扰(对凝结水电导率测定也如此)。 给水监督指标及意义 为了防止锅炉及给水系统的腐蚀、结垢,并且在锅炉正常排污的情况下,能保证锅水水质量合格,必须对给水水质进行监督。

1、硬度。为防止锅炉及给水系统的结垢,避免锅水中产生过多的水渣,须严格控制给水硬度。 2、油。由于给水中若含有油质,将有可能造成炉管内和过热器内生成导热系数极少的附着物,危及锅炉安全运行;同时油质还易使锅水形成泡沫,劣化蒸汽品质,因此,须对给水中油质进行监督 3、溶解氧。为了防止系统发生氧腐蚀,监督除氧器的除氧效果而进行监测。 4、联氨。给水中加联氨时,应监督给水中的过剩的联氨,以确保除去残余的溶解氧,并消除因给水泵不严密等异常情况时偶然漏入的氧量。 5、pH值。为了防止给水系统腐蚀,给水pH值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若给水pH值在9.2以上,虽对防止钢材的腐蚀有利,但因为提高给水pH值通常是用加氨的方法,所以有时给水pH值过高意味着水汽系统中氨含量较高,有可能会引起铜部件的氨蚀。所以给水最佳pH值应以保证热力系统铁、铜腐蚀产物最少为原则。 6、铁和铜。为了防止炉中产生铁垢和铜垢,必严格监督给水中的铁和铜含量。另外,给水中铁和铜含量,还可作为评价热力系统金属腐蚀情况的依据之一。 7、硅、电导率。为了在锅炉排污率不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保证锅水中的硅、电导率不超过允许值,应监督和控制给水中的硅、电导率。 凝结水监督指标及意义

水质理化检验

水质理化检验 CHAPTER 1 1.水资源:全球水量中对人类生存、发展可用的水量,主要指逐年可以达到更新的淡水资源。 2.水环境:整个水圈+生存与水中的生物群落+与各种水体共存的底泥。 3.优先控制污染物:均具有毒性,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具有不可逆性;生物降解困难,在环境中有长效性;在水中含量低,多为ug/L 乃至ng/L水平。 4.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经过扩散、稀释、沉淀、氧化、微生物分解等作用,污染物逐渐降解或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经过一定时间水体基本恢复到原有状态,这个过程称为水体自净。水体所具有的这种自我调节、净化的能力,称为水体自净能力。 5.水环境容量:指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允许容纳污染物的最大量。 6.水质理化检验的任务:水质本底监测;水污染现状和趋势监测;污染源和污染程度监测;为污染预测和预报提供资料。 CHAPTER 2 水养的采集、保存与处理 1.采样点的设置 A. B. C. D. E.

2.原则? 3.水样保存方法 A.冷藏与冷冻:2~5℃;-20℃; B.过滤与离心分离; C.加生物抑制剂; D.加氧化剂或还原剂; E.调节pH值; F.选择合适的保存容器 4.用于水质理化检验的分离富集方法较常见的有:液液萃取、离子交换、吸附剂吸附、沉淀或共沉淀、泡沫浮选和气体发生等。 5.固相萃取(SPE):将样品溶液通过预先填充固定相调料的萃取柱,待测组分通过吸附、分配等形式被截留,然后用适当的溶剂洗脱,达到分离、净化和富集的目的。 操作步骤:萃取柱的预处理;上样富集;淋洗杂质;洗脱待测物。CHAPTER 3 一般理化检验指标 1.水温 水温计:水表层;-6~40℃ 深水温度计:水深<40m;-2~40℃ 颠倒温度计:水深>40m;主-2~32℃、辅-20~50℃ 2.臭和味 等级:0级无;1级微弱;2级弱;3级明显;4级强;5级极强 嗅阈值法(稀释倍数法)用无臭水将水样稀释至分析人员刚刚嗅到和尝到臭和味时的浓度,称为嗅阈浓度。水样稀释到嗅阈浓度时的稀释倍数,称为嗅阈值。 3.色度:指水中的溶解性物质或胶体状物质所呈现的米黄色乃至黄褐色的程度。由溶解性物质和不溶解性悬浮物质产生的颜色称为表色;仅由溶液状态的物质产生的颜色称为真色。

表示水质的各种指标—pH值悬浮物质

表示水质的各种指标—pH值、悬浮物质 1、水的pH值 水的pH值是表示水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表示为:pH=-lg[H+] pH值有时也称为氢离子指数。由水中氢离子的浓度可以知道水溶液是呈碱性、中性或是酸性。由于氢离子浓度的数值往往很小,在应用上很不方便,所以就用pH值,这一概念来作为水溶液酸、碱性的判断指标。而且,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值就恰能表现出酸性、碱性的变化幅度的数量及的大小,这样应用起来就十分方便。并因此得到: (1)中性水溶液,pH=-lg[H+]=-lg10-7=7; (2)酸性水溶液,pH<7,pH值越小,表示酸性越强; (3)碱性水溶液,pH>7,pH值越大,表示酸性越强; 如果按pH值(酸、碱性)将水质进一步详细分类,可以得到 (1) 强酸性水溶液,pH<5.0; (2) 强酸性水溶液,pH=5.0-6.4; (3) 中性水溶液,pH=6.5-8.0; (4) 弱碱性水溶液,pH=8.1-10.1; (5) 强碱性水溶液,pH>10.0; 2、水中的悬浮物质 水中的悬浮物质是微粒直径约在10-4mm以上的微粒,肉眼可见。这些微粒主要是由泥沙、粘土、原生动物、藻类、细菌、病毒以及高分子有机物等组成,常常悬浮在水流之中,产生水的混浊现象。这些微粒很不稳定,可以通过沉淀和过滤而除去。水在静置的时候,重的微粒(主要是沙子和粘土一类的无机物质)会沉下来。轻的微粒(主要是动植物和其残骸的一类的有机化合物)会浮于水面上,用过滤等分离的方法可以去除。悬浮物是造成混浊度、色度、气味的主要来源。它们在水中的含量也不稳定,往往随着季节、地区的不同而不同。 表示水质的各种指标—水的硬度 水中有些金属阳离子,同一些阴离子结合在一起,在水被加热的过程中,由于蒸发浓缩,容易形成水垢,随着在受热面上而影响热传导,我们把水中这些金属离子的总浓度称为水的硬度。如在天然水中最常见的金属离子是钙离子(Ca2+)和镁离子(Mg2+),它与水中的阴离子如碳酸根离子(Co32-)、碳酸氢根离子(HCO3-)、硫酸根离子(SO42-)、氯离子(Cl-)、以及硝酸根离子(NO3-)等结合在一起,形成钙镁的碳酸盐、碳酸氢盐、硫酸盐、氯化物、以及硝酸盐等硬度,水中的铁、锰、锌等金属离子也会形成硬度,但由于它们在天然水中的含量很少,可以略去不计。因此,通常就把Ca2+、Mg2+的总浓度看作水的硬度。 水的硬度对锅炉用水的影响很大,因此,应根据各种不同参数锅炉对水质的要求对水进行软化或除盐处理。 硬度的单位常用的有mmol/L或mg/L。过去常用的当量浓度N已停用。换算时,1N=0.5mol/L 由于硬度并非是由单一的金属离子或盐类形成的,因此,为了有一个统一的比较标准,有必要换算为另一种盐类。通常用Ca0或者是CaCO3的质量浓度来表示。当硬度为0.5mmol/L时,等于28mg/L的CaO,或等于50mg/L的CaCO3。此外,各国也有的用德国度、法国度来表示硬度。1德国度等于10mg/L的CaO,1法国度等于10mg/L的CaCO3。

热电厂锅炉用水分类及水质指标简析

热电厂锅炉用水分类及水质指标简析 一、热电厂用水的分类 由于水在发电厂水汽循环系统中所经历的过程不同,其水质常有较大的差别,热电厂锅炉软化水用水大致可分为:原水、补给水、给水、锅炉水、排污水、凝结水、疏水、返回凝结水、冷却水等。 1、原水:原水是未经任何处理的天然水(如江河水、湖水、地下水等)。在火力发电厂中,原水是制取补给水的水源,也可以用来冲灰渣或作为消防用水。一般取自自备水源(地表水或地下水)或城市供水网。 2、补给水:原水经过各种水处理工艺处理后,成为用来补充火力发电厂汽水损失的锅炉补给水。锅炉补给水按其净化处理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软化水、蒸馏水或除盐水等。 3、给水:经过各种水处理工艺处理后送进锅炉的水成为给水。凝汽式发电厂的给水主要由汽轮机凝结水、补给水和各种疏水组成;热电厂的给水中还包括返回凝结水。 4、锅炉水:在锅炉本体的蒸发系统中流动着的水称为锅炉水。 5、排污水:为了防止锅炉结垢和改善蒸汽汽质,用排污的方法排出一部分含盐量高的锅炉水,这部分排出的锅炉水称为排污水。 6、凝结水:锅炉产生的蒸汽在汽轮机内做功后,经冷却水冷凝成的水称为凝结水。这部分水又重新进入热力系统,成为锅炉给水的主要部分。 7、疏水:在热力系统中,进入加热器的蒸汽将给水加热后,由这部分蒸汽冷凝下来的水,以及在停机过程中,蒸汽系统中的蒸汽冷凝下来的水都称为疏水。所有疏水经疏水器汇集到疏水箱,符合水质要求的,作为锅炉给水的一部分返回热力系统。由于火力发电厂(尤其是热电厂)的疏水系统比较复杂,一般在水汽循环的主要系统中不表示出来,另行阐述。 8、返回凝结水:热力发电厂向热用户供热后,回收的蒸汽凝结成水,称为返回凝结水(也称返回水)。其中又有热网加热器凝结水和生产返回凝结水之分。 9、冷却水:蒸汽在汽轮机中做完功以后,通常通过水冷,闭式水系统的冷却通常也需要水冷,这两部分水称为冷却水。一般说的冷却水主要是指这两部分。 二、天然水中水中杂质(离子和主要化合物) 天然水中的杂质可按其分散颗粒的大小分为: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质。悬浮物是粒径10–4mm以上的粒子,它们在水中不稳定,可在重力或浮力的作用下去除,常为砂、粘土类化合物及动植物类的产物;胶体的粒径在10–6~10–4mm,常为不溶于水的分子所组成,胶体粒子比表面大、活性大并带有负电荷,它们常是铁、铝、硅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胶体,胶体可用混凝、澄清与过滤工艺去除;溶解物质是指粒径小于10–6mm的离子和一些溶解气体,采用离子交换、电渗析、反渗透的工艺可将其去除,水中的二氧化碳、氧气等溶解气体也是水处理工艺需除去的杂质。 1、水中的离子态杂质天然水中的离子按其含量而可为三类,其中含量最高的第I类离子是水处理过程中需要净化的主要对象。 2、水中的主要化合物 2.1 碳酸化合物在天然水中,含量最大的杂质常常是碳酸的盐类。碳酸是由二氧化碳与水作用而形成,在水中碳酸化合物可以四种形态存在:溶于水中的气体态(CO2)、碳酸的分子态(H2CO3)、碳酸氢根(HCO–3)和碳酸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