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物性学习题(附答案)

食品物性学习题(附答案)
食品物性学习题(附答案)

一、名词

1. 触变性:指当液体在振动、搅拌、摇动时粘性减少,流动性增加,但静置一段时间后,又变得不易流动的现象(45页)。

2. 应力松弛:指试样瞬时变形后,在变形不变情况下,试样内部的应力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的过程(72页)。

3. 蠕变:把一定大小的应力施加于粘弹性体时,物体的变形随时间的变化而逐渐增加的现象(72页)。

4. 食品感官检验:以心理学、生理学、统计学为基础,依靠人的感觉(视、听、触、味、嗅觉)对食品进行评价、测定或检验的方法(106页)。

5. 散粒体的离析:粒径差值大且重度不同的散粒混合物料,在给料、排料或振动时,粗粒和细料以及密度大和密度小的会产生分离,这种现象称为离析(171页)。

7. 假塑性流动:非牛顿流体表观粘度随着剪切应力或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少的流动(42页)。

8. 塑性流体:当作用在物质上的剪切应力大于极限值时,物质开始流动,否则,物质就保持即时形状并停止流动,具有这种性质的流体称为塑性流体(44页)。

9. 分辨阈:指感觉上能够分辨出刺激量的最小变化量(110页)。

10. 刺激阈:指能够分辨出感觉的最小刺激量(110页)。

11. 食品分散体系:(32页)

第二章食品的主要形态与物理性质

1. 构成物质的分子内原子之间的几何排列称为分子结构,分子之间的几何排列称为聚集态结构。(4页)

2. 食品材料的质构和流变性是其内部分子和原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宏观表现。键合原子间的吸收力有键合力;非键合原子间、基团间和分子间的吸收力有范德华力、氢键和其它作用力。(5页)

3. 键合力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在食品中主要是共价键和离子键。(5页)

4. 蛋白质构象容易发生变化,是由于连接氨基酸的肽键键能较高。

5.范德华力包括静电力、诱导力和色散力。永远存在于一切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静电力:极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由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引起。

诱导力:当极性分子与其它分子相互作用时,其它分子产生诱导偶极。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与其它分子的诱导偶极之间的作用力称为诱导力。

色散力:瞬间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色散力。色散力存在于一切极性和非极性分子中。

6. 氢键:极性很强的X -H 键上的氢原子与另一个键上电负性很大的Y 原子之间相互吸引而形成的。氢键既有饱和性又有方向性。

7. 高分子链之间之所以具有柔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它含有许多可以内旋转的 σ单键 。 如果高分子主链上没有单键,则分子中所有原子在空间的排布是确定的,即只存在一种构象,这种分子就是 刚性分子 。(9页)

8. 链段(9页)

9. 在极端情况下,如果高分子链上每个键都能完全自由地内旋转,即所有键之间都是自由连接的,那么链段的长度就等于 键长 ,这种高分子是理想的 柔性 链。相反,如果高分子链上所有的键都不允许内旋转,则这种高分子便是绝对的刚性分子,其链段的长度就等于 整个分子链 的长度。(10页)

10. 液晶态有 热致型 和 溶致型 两种。

热致型液晶是温度变化时形成的液晶;溶致型液晶是当浓度达到某一值时形成的液晶。 液晶有四种类型: 层状液晶 、 线状液晶 、 胆固醇液晶 和 碟状液晶 。(16页) 17页图2-17描述的内容

11. 玻璃态与液态的异同点:玻璃态是一种近程有序、远程无序的分子分布状态,液态非常相似,但与液体相比,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脆性,黏度远远大于液体。(18页)

玻璃态形成机理:当材料温度低于某一值时,自由体积显著减少,分子或者分子链段没有足够的空间,其运动受到极大的限制甚至被冻结,在宏观上表现为很高的硬脆性,即为玻璃态。

当材料温度高于某一值时,分子或者分子链段有足够的能量和自由体积空间用于构象调整甚至移动,在宏观上表现为很高的弹性,称为橡胶态。

由玻璃态转变为橡胶态所对应的温度称为玻璃化转变温度。(19页)

12. 水具有低粘度和较好流动性的根本原因:水分子由氢键形成各种不同结构和大小的分子团,这是一种多孔隙的动态结构,每个水分子在结构中稳定的时间极短。在极短时间内,水分子在其平衡位置振动和排列,并不断有水分子脱离和加入分子团。(30页) 69 最后,果胶发生去甲酯化作用,生成果胶酸,果胶酸不会形成凝胶,果实变成软溏状态。

随着成熟的进程,原果胶水解成水溶性果胶,

溶入细胞液内,使果实组织变软而有弹性。 未成熟的果实细胞间含有大量原果胶,它不溶于水,与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组成坚固的细胞壁,组织坚硬。

13. 分散体系 (32页)

14. 乳胶体:(34页)

举出O/W 型和W/O 型的实例。 15. 肌肉的结构:图2-46 宏观的结构单位,微观的结构单位(35页) 69

最后,果胶发生去甲酯化作用,生成果胶酸,果胶酸不会形成凝胶,果实变成软溏状态。

随着成熟的进程,原果胶水解成水溶性果胶,

溶入细胞液内,使果实组织变软而有弹性。

69 最后,果胶发生去甲酯化作用,生成果胶酸,果胶酸不会形成凝胶,果实变成软溏状态。 随着成熟的进程,原果胶水解成水溶性果胶,溶入细胞液内,使果实组织变软而有弹性。

第三章 黏性食品的流变特性

1. 流变学:研究物质的流动和变形的科学,主要研究作用于物体上的应力和由此产生的应变的规律,是力、变形和时间的函数。40页

2. 流变学是 力 、 变形 和 时间 的函数。

3. 应变速率:应变大小与应变所需时间之比。

4. 牛顿黏性定律: 流体流动时剪切速率与剪切应力成正比关系 。比例系数称为 黏度

5. 牛顿流体的特征: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成正比,黏度不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而变化。

属于牛顿流体实例:最典型的是水,另外还有糖水、低浓度牛乳、油及其它透明稀溶液。(41页)

6. 非牛顿流体: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关系不符合牛顿黏性定律,且流体的黏度不是常数,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流体称为非牛顿流体。(41页)

7. 假塑性流动:表观黏度随着剪切应力或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少的流动。也称为剪切稀化流动。

8. 对剪切稀化现象的解释:(43页)

固形物在液体中悬浮或者在低速流体中流动时往往会发生絮凝和缠绕,增加固形物与流体之间的阻力,表现为高黏度性质。当流速增加,速度梯度增大,剪切力随之增大时,缠绕在一起的固形物或者聚集在一起的固形物会发生解体或者变形,从而降低流动阻力,表现出剪切稀化现象。

假塑性流体实例:酱油、菜汤、番茄汁、浓糖水、淀粉糊、苹果酱

9. 胀塑性流动:随着剪切应力或剪切速率的增大,表观黏度逐渐增大,也称为剪切增稠流动。比较典型的为生淀粉糊。

10. 对剪切增稠现象的解释

具有剪切增稠现象的液体的胶体粒子一般处于致密充填状态,是糊状液体。作为分散介质的水,充满在致密排列的粒子间隙中。当施加应力较小,缓慢流动时,由于水的滑动与流动作用,胶体糊表现出较小的黏性阻力。当用力搅动,致密排列的粒子就会一下子被搅乱,

成为多孔隙的疏松排列的构造。这时由于原来的水分再也不能填满粒子之间的间隙,粒子与粒子无水层的滑润作用,黏性阻力会骤然增加,甚至失去流动性质。(44页)

11. 塑性流体:当作用在物质上的剪切应力大于极限值时,物质开始流动,否则物质就保持即时形状并停止流动。

屈服应力:指使物体发生流动的最小应力。

宾汉流动:当应力超过屈服应力时,流动特性符合牛顿流动规律的

非宾汉流动:当应力超过屈服应力时,不符合牛顿流动规律的流动。

12. 触变性:(45页)

13. 触变性流体一定是假塑性流体,而假塑性流体不一定都具有触变性。

第41-44页:图3-2、图3-4、图3-6、图3-8,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及所代表的流体。14. 常用黏度计:

(1) 毛细管黏度计:奥氏黏度计、乌氏黏度计

(2) 旋转圆筒黏度计

(3) 锥板式黏度计

(4) 平行板式黏度计

(5) 落球黏度计

(6) 转子黏度计

第四章黏弹性食品的流变特性

1. 黏弹性食品:指既具有固体的弹性又具有液体的黏性这两种特性的食品。

2. 根据图4-1 说明弹性物体、黏性体与黏弹性体受力后的变化特点或异同点(67页)

3. 应力应变曲线通过原点,并呈直线关系,说明物体是弹性材料,其应力应变符合虎克定律。应力与应变的比值称为弹性模量,其值大小反映物体变形的难易程度。(68页)

4. 69页图4-4:σL称为,σY称为,是食品流变学中重要参数之一,它反映材料的微观结构变化信息,是材料的弹性属性向塑性属性转变的应力点。有些材料表现不明显,往往采用方法辅助确定。

图4-5:σM 称为 ,B 点对应的应力称为 。

5. γεσG G ==,其中σ称为剪切应力,ε称为剪切应变,比例系数G 称为 剪切 模量,反映材料 受力弯曲或者扭曲 的难易程度,物理意义为 单位剪切变形所需要的剪切应力 。(70页)

6. 棒状试样拉伸时,1εμε?-=t ,ε1为轴向发生拉伸应变,εt 为横向压缩应变,比例系数μ称为泊松比。在位伸或压缩面团、凝胶等食品的过程中,物体的体积不发生变化,则μ = ;海绵状食品(如面包),在压缩的垂直方向没有明显的变形,则μ = 。 (70页)

7. 应力松弛发生的原理:

应力松弛实际上是材料内部的黏性流动导致能量耗散,也就是说,材料在保持这种变形的过程中,一些高分子链或者链段在构象和空间位置上进行调整,以适应这种变形。链段调整意味着转动或者移动,由此产生黏性阻力,部分应力转变成不可回收的热量耗散到环境,使应力下降。(72页)

8.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撤去外力后恢复原来状态的性质称为弹性。撤去外力

后形变立即完全消失的弹性称为完全弹性。

9. 麦克斯韦模型是由一个弹簧和一个粘壶串联组成的。

10. 伏格特-开尔芬模型是由一个弹簧和一个粘壶并联组成。

11. 液体又可分为两大类。符合牛顿粘性定律的液体称之为牛顿流体;不符合牛顿豁性

定律的液体称之为非牛顿流体。

22. 在测量粘弹性体的流变时,常用流变仪进行一些静态测定。

13. 图4-31:穿孔实验操作的正误判断,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第五章食品质构

1. 食品的质构:(ISO规定)用力学的、触觉的、可能的话包括视觉的、听觉的方法能够感知

的食品的流变学特性的综合感觉。(99页)

2. 食品的质构是与食品的组织结构及状态有关的物理性质。它表示两种意思:第一,

表示作为摄食主体的人所感知的和表现的内容;第二,表示食品本身的性质。(99

页)

3. 1963年,Szczsniak博士首先把食品的感觉特性分解为客观上能够测定的因素,对质构进

行分类。即把食品质构的感觉特性分成机械特性、几何特性和其它特性三种。(101

页)

4. 食品的质构主要是人通过接触而感觉到的主观感知。但为了揭示质构的本质以及更准确地描述和控制食品质构,可以通过仪器和生理学方法测定质构特性。

5. 食品加工过程就是改善原料质构的固有性和原始性,增加其实用性、商品性和感官性。

6. 食品质构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感官检验和仪器测定两种方法。

7. 食品的感官检验,就是以心理学、生理学、统计学为基础,依靠人的感觉(视、听、触、味、嗅觉)对食品进行评价、测定或检验的方法。

8. 食品感官检验的方法分为分析型感官检验和嗜好型感官检验两种:分析型感官检验是把人的感觉作为测定仪器,测定食品的特性或差别;嗜好型感官检验—根据消费者的嗜好程度评定食品特性的方法。(106页)

9. 质构仪是模拟人的触觉,分析检测触觉中的物理特征。

10. 质构分析检测结果与试验方法有密切关系,首先,样品大小、传感器型号和移动速度都应该一致,否则,试验数据没有可比性。

11. 食品质构的生理学方法检测,是把传感器贴在口腔中的不同部位,测定口腔中的牙、舌、上颧等部位所受的力或变形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利用肌电图或用下颧运动测定仪等手段对人们的咀嚼和吞咽过程进行运动分析,从而得到能够表达质构的客观数据。(133页) 12. 食品硬度越大,咀嚼肌的活动量则越大,而相同硬度的食品,应变越大咀嚼活动量则越大。

第六章颗粒食品的物理特征与流动特性

1. 有时人们用食品与农产品凸起部分的尺寸来表示其大小,所用三维尺寸分别为大直径、中径和小直径。大直径是最大凸起区域的最长尺寸,小直径是最小凸起区域的最短直径,中径是最大凸起区域的最小直径。

2. 可以用测微器或测径器测量三维尺寸,前者专门用于较硬物质的测量;后者一般用于测量较软的果蔬,但注意避免测径器刀口损伤果蔬表面。

3. 类球体的__圆度_____是表示其棱角锐利程度的一个参数;而__球度_____是表示其球形程度的参数。

4. 通过测定气体或液体的排出量测定颗粒体积的方法包括:密度瓶法、台秤称量法、气体排出法。(149-150页)

5. 表面积测量方法:(151页)

(1) 对于果蔬和鸡蛋等大体积产品来说,用剥皮法或涂膜剥皮结合法测量。

(2) 对于小体积物质,采用表面涂金属粉法测量。

6. 对于不规则形状的较大体积的食品,其表面积可以用投影法____计算出来。(152页)

7. 表观密度:指材料质量与包含所有孔隙的材料体积之比。(154页)

8. 堆积密度:也称容积密度,指散粒体在自然堆放情况下的质量与体积之比。(155页)

9. 如何评价粉末食品的复水性?(160页)

答:评价复水性优劣往往采用可湿性、下沉性、可分散性和可溶性。

(1) 可湿性是复水的第一步,是颗粒表面吸附水分的能力,与颗粒大小和表面性质有关。颗粒越小,表面积越大,表层湿润越快。颗粒表层存在疏水性物质,可湿性越差。

(2) 下沉性是颗粒在水中的沉降能力,密度越大,颗粒越大,下沉性越好。对于多孔和超细粉末,下沉性较差。

(3) 可分散性是单体颗粒在水的整个表面或者整个容器内的分散速度和均匀性。颗粒结块降低可分散性,而下沉性好的粉末,可分散性也好。

(4) 可溶性是粉末颗粒与水的溶解能力,与粉末食品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状态有关。

10. 摩擦角反映散粒物料的摩擦性质,可用以表示散粒物料静止或运动时的力学特性。散粒物料的摩擦角一般有四种,即休止角、内摩擦角、壁面摩擦角和滑动角。

休止角和内摩擦角表示物料本身内在的摩擦性质,而壁面摩擦角和滑动角表示物料与接触的固体表面间的摩擦性质。(166页)

第八章-第十章

1.. α、β、γ射线及中子射线、原子射线、电子射线、紫外线等都属于射线类,当这些射线穿过食品或农产品时,会对分子起到离子化作用,这种现象叫做电离辐射。(219页)

2. 食品工业中利用材料对电磁波的吸收进行加热,除了红外线加热外,还有高频波和微波。(224页)

3. 微波加热原理是利用水分子在微波场中的快速旋转而产生的摩擦热从而给食品加热。高频波加热原理与微波相同,这两种加热也称为介电感应加热。(224页)

4. 反射光提供了食品的表面特征信息,如颜色、表面缺陷、病变和损伤等,而光的吸收和透射则是食品内部结构组成、内部颜色和缺陷等信息的载体。(237页)

5. 光波投到一般物体表面(非光学表面)时,由于物体的线度远大于光波的波长,因而产生漫射。(242页)

6. 分光光度计(spectrophotometer)就是以光透过度为测量基础的光谱分析仪器。(247页)

7. 在用光照激励食品之前,首先需将物料在暗室中放置一段时间,我们把这段时间称作暗期。(254页)

三、简答与论述

1. 为什么陈酒的口感好? (32页)

答:陈酿的酒在杯中显得“粘”,酒精挥发也慢一些,这可以认为,酒在长期存放中,水分子与乙醇分子形成了疏水性的水合结构。因此,陈放的酒口感也比较温和,没有即时调制的酒那么“辣”。

2. 阐述食品流变学研究目的。

答:食品流变学的研究目的有以下四种。

(1)食品流变学实验可用于鉴别食品的原材料、中间产品,也可用于控制生产过程。

(2)用食品流变仪测定法来代替感官评定法,定量地评定食品的品质、鉴定和预测顾客对某种食品是否满意。

(3)用流变学理论可以解释食品在加工过程中所发生的组织结构变化。

(4)流变学理论己经广泛应用于有关的工艺设计和设备设计。

3. 影响液态食品粘度的因素有哪些?各有怎样的影响?

答:(1)温度的影响:液体的粘度是温度的函数。在一般情况下,温度每上升1℃,粘度减小5%-l0%。

(2)分散相的影响:分散相的影响因素有分散相的浓度、粘度及形状。

(3)分散介质的影响:对乳浊液粘度影响最大的是分散介质本身的粘度。与分散介质本身粘度有关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其本身的流变性质化学组成、极性、pH以及电解质浓度等。(4)乳化剂的影响:乳化剂对乳浊液粘度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化学成分,它影响到粒子间的位能;

②乳化剂浓度及其对分散粒子分散程度(溶解度)的影响。它还影响到乳浊液的状态;

③粒子吸附乳化剂形成的膜厚及其对粒子流变性质、粒子间流动的影响;

⑤稳定剂的影响。

4. 对于流动性非常低的黏弹性体采用静态测定的方法包括哪些?(92页)

答:(1) 双重剪切测定;

(2) 拉力试验;

(3) 套筒流动;

(4) 平行板塑性计。

5. 食品质构有何特点?(99页)

答:食品质构有如下特点:

(1)质构是由食品的成分和组织结构决定的物理性质;

(2)质构属于机械的和流变学的物理性质;

(3)质构不是单一性质,而是属于多因素决定的复合性质;

(4)质构主要由食品与口腔、手等人体部位的接触而感觉的;

(5)质构与气味、风味等性质无关;

(6)质构的客观测定结果用力、变形和时间的函数来表示。

6. 研究食品质构的目的是什么?(100页)

答:研究食品的质构有以下几个目的:

(1)解释食品的组织结构特性;

(2)解释食品在加工和烹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性变化;

(3)提高食品的品质及嗜好特性;

(4)为生产功能性好的食品提供理论依据;

(5)明确食品物性的仪器测定和感官检验的关系。

7. 食品质构的感官检验与仪器测定有何区别与联系?(127页)

答:仪器测定的特点是结果再现性好,具于易操作、误差小等优点。而感官检验结果的个体差异大、再现性差等缺点。此外,仪器测定的物性参数有时与感官给出的特性不同。

8. 食品质构的生理学方法检测有何优点?(133页)

答:生理学方法检测有以下优点:

(l)可识别个体差异:即使是同年龄层、同性的被调查人员咀嚼同样的食品时,他们间的咀嚼时间和咀嚼压可能有数倍之差,说明质构的口腔感觉个体差异很大。

(2)可实现易食性的数字化:对易食性、咀嚼性、易吞性等感觉性质,其差别可用生理学方法检测的数据来表示。

(3)可观察摄食过程中的变化:不同食品在咀嚼初期用生理学方法检测的质构差别较大,但越到后期差别越小。

9. 散料体产生自动分级现象的原因是什么?(172页)

答:产生自动分级的原因主要有:

①散粒体具有液体的性质,对分散在散粒体中的颗粒有浮力作用,促使相对密度小的颗粒上浮;

②散粒体在受扰时较松散,使小颗粒能往下运动以填补空隙;

③表面光滑的球形颗粒,在散粒体中所受阻力较小,容易向下运动,而粗糙颗粒或片状粒受阻大而留于上层。

10. 许多含水量较高的食品放在冰箱里被冻结以后其品质会下降,解释其原因。

答:对于含水分多的食品材料被冻结时体积将会膨胀。由于冻结过程是从表面逐渐向中心发展的,即表面水分首先冻结;而当内部的水分因冻结而膨胀时就会受到外表面层的阻挡,于是产生很高的内压(被称为冻结膨胀压),此压力可使外层破裂或食品内部龟裂,或使细胞破坏,细胞质流出,食品品质下降。

11. 电离辐射对农产品和食品的影响有哪些?(220页)

答:(1)生物学效应:生物学效应有杀菌、杀虫作用,使果树生长发育异常化,抑制马铃薯、洋葱、大蒜、地瓜等生根发芽,防止蘑菇开伞,延缓香蕉、番茄后熟,促进桃子、柿子成熟等。

(2)化学效应:化学效应有增加干制食品的复水性能,提高小麦面粉加工面包的性能,改进酒的品质,促使蛋白质、淀粉等的变性,提高发酵饲料中各种酶类的分解能力等。

第九章

12. 利用透光测定法是检测食品性质的前提是什么?有哪些典型的应用?(249页)

答:应用透光测定法的前提是,食品中与光透过有关的物质或色素,必须和食品的品质指标有好的相关性。

食品无损检测的一种常用方法,比较典型的应用有:果蔬成熟度的检测、谷类水分含量测定,玉米霉变损伤检测、碎米程度、食品颜色、鸡蛋内血丝混入的检测等。

应力松弛试验基本方法

进行应力松弛试验时,首先要找出试样的应力与应变的线性关系范围,然后在这一范围内使试样达到并保持某一变形,测定其应力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根据测定结果绘制松弛曲线并建立其流变学模型。

蠕变试验是给试样施加恒定应力,测定应变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概率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概率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要调查现在人们在数学化时代的生活方式,宜采用普查方式 B.一组数据3,4,4,6,8,5的中位数是4 C.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00%,随机事件的概率大于0而小于1 D.若甲组数据的方差2s甲=0.128,乙组数据的方差2s乙=0.036,则甲组数据更稳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概率的意义以及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意义、中位数、方差的意义分别分析得出答案. 【详解】 A、要调查现在人们在数学化时代的生活方式,宜采用抽查的方式,故原说法错误; B、一组数据3,4,4,6,8,5的中位数是4.5,故此选项错误; C、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00%,随机事件的概率大于0而小于1,正确; D、若甲组数据的方差s甲2=0.128,乙组数据的方差s乙2=0.036,则乙组数据更稳定,故原说法错误;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概率的意义,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意义、中位数、方差的意义,正确掌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 2.学校新开设了航模、彩绘、泥塑三个社团,如果征征、舟舟两名同学每人随机选择参加其中一个社团,那么征征和舟舟选到同一社团的概率是() A.2 3 B. 1 2 C. 1 3 D. 1 4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用数组(X,Y)中的X表示征征选择的社团,Y表示舟舟选择的社团.A,B,C分别表示航模、彩绘、泥塑三个社团, 于是可得到(A,A),(A,B),(A,C),(B,A),(B,B),(B,C),(C,A),(C,B),(C,C),共9中不同的选择结果,而征征和舟舟选到同一社团的只有(A,A),(B,B),(C,C)三种, 所以,所求概率为31 93 ,故选C.

当代文学题库附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赵满囤是()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2、《“锻炼锻炼”》中两个落后的劳动妇女的名字分别是()和()。 3、()在195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 4、《》是赵树理响应我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而创作的短篇小说。 5、1962年,西戎的短篇小说《》曾引起过广泛的争论。 6、马多寿是赵树理的小说《》中的人物。 7、小飞蛾是赵树理的小说《》中的人物。 8、老秦是赵树理的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9、马烽、西戎解放前曾合写过长篇章回体小说《》。 10、短篇小说集《我的第一个上级》的作者是()。 11、短篇小说《山地回忆》的作者是()。 12、孙犁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 13、蒋俗儿是孙犁的小说《》中的人物。 14、孙犁的《风云初记》中女性知识分子革命者是()。 15、《芸斋小说》的作者是()。 16、孙犁在建国后最早结集的小说散文集是《》。 17、妞儿是孙犁的短篇小说《》中的人物。 18、小满儿是孙犁的小说《》中的人物。 19、茹志鹃的小说成名作是《》。 20、()称誉茹志鹃的小说风格是“清新俊逸”。 21、()在五六十年代被人称为写“家务事,儿女情”的作家。 22、茹志鹃的小说《》在新时期曾开反思文学风气之先。 23、“双百”方针是由()在()年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来的。 24、中宣部部长()1956年向文化界和科学界作了题为《》的报告,阐述了“双百”方针的政策。 25、1956年在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申明新中国的知识分子已经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26、()在“百花”时期率先质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发表著名论文《》。 27、王蒙的小说成名作是《》。 28、陆文夫的小说成名作是《》。 29、宗璞的小说成名作是《》。 30、邓友梅的小说成名作是《》。 31、前苏联“特写”作家()的创作对我国的“百花文学”具有重大影响。 32、“百花文学”在新时期曾结集为《》公开出版。 33、柳青在解放前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 34、徐改霞是长篇小说《》中的人物。 35、柳青建国后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是《》。 36、《创业史》发表后,率先对梁生宝形象表示质疑的文学评论家是()。 37、周立波写“土改”的长篇小说是《》,写“合作化”的长篇小说是《》。 38、浩然在“文革”中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

统计概率经典例题(含(答案)和解析)

统计与概率经典例题(含答案及解析) 1.(本题8分)为了解学区九年级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在一次数学检测中,从学区2000名九年级考生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图表: ⑴表中a和b所表示的数分别为:a= .,b= .; ⑵请在图中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⑶如果把成绩在70分以上(含70分)定为合格,那么该学区2000名九年级考生数学成绩为合格的学生约有多少名? 2.为鼓励创业,市政府制定了小型企业的优惠政策,许多小型企业应运而生,某镇统 计了该镇1﹣5月新注册小型企业的数量,并将结果绘制成如下两种不完整的统计图: (1)某镇今年1﹣5月新注册小型企业一共有家.请将折线统计图补充完整; (2)该镇今年3月新注册的小型企业中,只有2家是餐饮企业,现从3月新注册的小 型企业中随机抽取2家企业了解其经营状况,请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出所抽取的 2家企业恰好都是餐饮企业的概率. 3.(12分)一个不透明的口袋装有若干个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小球,小球除颜 色外完全相同,为估计该口袋中四种颜色的小球数量,每次从口袋中随机摸出一球记下 颜色并放回,重复多次试验,汇总实验结果绘制如图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求实验总次数,并补全条形统计图; (2)扇形统计图中,摸到黄色小球次数所在扇形的圆心角度数为多少度? (3)已知该口袋中有10个红球,请你根据实验结果估计口袋中绿球的数量.4.(本题10分)某校为了解2014年八年级学生课外书籍借阅情况,从中随机抽取了40名学生课外书籍借阅情况,将统计结果列出如下的表格,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其中科普类册数占这40名学生借阅总册数的40%. 类别科普类教辅类文艺类其他册数(本)128 80 m 48 (1)求表格中字母m的值及扇形统计图中“教辅类”所对应的圆心角a的度数; (2)该校2014年八年级有500名学生,请你估计该年级学生共借阅教辅类书籍约多少本? 5.(10分)将如图所示的版面数字分别是1,2,3,4的四张扑克牌背面朝上,洗匀后放在桌面上(“A”看做是“1”)。 (1)从中随机抽出一张牌,牌面数字是偶数的概率是;(3分) (2)从中随机抽出两张牌,两张牌面数字的和是5的概率是;(3分)(3)先从中随机抽出一张牌,将牌面数字作为十位上的数字,然后将该牌放回并重新洗匀,再随机抽取一张,将牌面数字作为个位上的数字,请用画树形图的方法求组成的

当代文学试题与答案

一、填空题 1、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文学新的纪元的开始,一般称为当代文学。 2、从50年代初期起,以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等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是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3、50年代初期,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以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 4、50年代中期,由于一批“干预生活”以及描写爱情的作品相受到批判,现实题材的作品一度受到冷落,许多作家纷纷转向历史题材。 5、50年代中期,在历史题材方面是最先取得重大成就的是老舍的话剧《茶馆》,而后有田汉的话剧《关汉卿》、雪垠的长篇小说《自成》(第一卷)。 6、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以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为题材的一大批长篇小说相继涌现,形成了当代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高潮,作家作品有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吴强的《红日》、德英的《苦菜花》、梁斌的《红旗谱》、欧阳山的《三家巷》以及稍后出现的罗广斌益言的《红日》等。 7、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诗歌的代表诗人是:__梁斌、郭小川、闻捷和瑛等。 8、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散文作家以白羽、、牧、吴伯箫等人的成就最高。 19、自1976 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文学又迎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新时期文学。 10、双百方针指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王蒙在百花文学时期因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而成名也因此被划为“右派”。 11、郭小川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战士诗人”,他在“文革”期间的绝唱是《祝酒歌》。 12、《百合花》描述了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前沿包扎所里发生的故事。 13、《青春之歌》是建国后第一部以青年知识分子成长史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14、50年代前期,文艺界发生了大规模的文艺思想斗争,主要有关于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15、1956年5月2日,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

动态规划讲解大全(含例题及答案)

动态规划讲解大全 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是求解决策过程(decision process)最优化的数学方法。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数学家R.E.Bellman等人在研究多阶段决策过程(multistep decision process)的优化问题时,提出了著名的最优化原理(principle of optimality),把多阶段过程转化为一系列单阶段问题,逐个求解,创立了解决这类过程优化问题的新方法——动态规划。1957年出版了他的名著Dynamic Programming,这是该领域的第一本著作。 动态规划问世以来,在经济管理、生产调度、工程技术和最优控制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最短路线、库存管理、资源分配、设备更新、排序、装载等问题,用动态规划方法比用其它方法求解更为方便。 虽然动态规划主要用于求解以时间划分阶段的动态过程的优化问题,但是一些与时间无关的静态规划(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只要人为地引进时间因素,把它视为多阶段决策过程,也可以用动态规划方法方便地求解。 动态规划程序设计是对解最优化问题的一种途径、一种方法,而不是一种特殊算法。不象前面所述的那些搜索或数值计算那样,具有一个标准的数学表达式和明确清晰的解题方法。动态规划程序设计往往是针对一种最优化问题,由于各种问题的性质不同,确定最优解的条件也互不相同,因而动态规划的设计方法对不同的问题,有各具特色的解题方法,而不存在一种万能的动态规划算法,可以解决各类最优化问题。因此读者在学习时,除了要对基本概念和方法正确理解外,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处理,以丰富的想象力去建立模型,用创造性的技巧去求解。我们也可以通过对若干有代表性的问题的动态规划算法进行分析、讨论,逐渐学会并掌握这一设计方法。 基本模型 多阶段决策过程的最优化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类活动的过程,由于它的特殊性,可将过程分成若干个互相联系的阶段,在它的每一阶段都需要作出决策,从而使整个过程达到最好的活动效果。当然,各个阶段决策的选取不是任意确定的,它依赖于当前面临的状态,又影响以后的发展,当各个阶段决策确定后,就组成一个决策序列,因而也就确定了整个过程的一条活动路线,如图所示:(看词条图) 这种把一个问题看作是一个前后关联具有链状结构的多阶段过程就称为多阶段决策过程,这种问题就称为多阶段决策问题。 记忆化搜索 给你一个数字三角形, 形式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找出从第一层到最后一层的一条路,使得所经过的权值之和最小或者最大. 无论对与新手还是老手,这都是再熟悉不过的题了,很容易地,我们写出状态转移方程:f(i, j)=a[i, j] + min{f(i+1, j),f(i+1, j + 1)} 对于动态规划算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根据状态转移方程和状态转移方向,比较容易地写出动态规划的循环表示方法。但是,当状态和转移非常复杂的时候,也许写出循环式的动态规划就不是那么

概率经典例题及解析、近年高考题50道带答案【精选】

【经典例题】 【例1】(2012湖北)如图,在圆心角为直角的扇形OAB 中,分别以OA ,OB 为直径作两个半圆.在扇形OAB 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阴影部分的概率是 A .1- 2π B . 12 - 1π C . 2π D . 1π 【答案】A 【解析】令OA=1,扇形OAB 为对称图形,ACBD 围成面积为S 1,围成OC 为S 2,作对称轴OD ,则过C 点.S 2即为以OA 为直径的半圆面积减去三角形OAC 的面积,S 2= π2 ( 12 )2- 12 × 12 × 12 = π-28 .在扇形OAD 中 S 12 为扇形面积减去三角形OAC 面积和 S 22 , S 12 = 18 π×12- 18 - S 22 = π-216 ,S 1+S 2= π-24 ,扇形OAB 面积S= π4 ,选A . 【例2】(2013湖北)如图所示,将一个各面都涂了油漆的正方体,切割为125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经过搅拌后, 从中随机取一个小正方体,记它的涂漆面数为X ,则X 的均值E(X)=( ) A. 126125 B. 65 C. 168125 D. 75 【答案】B 【解析】X 的取值为0,1,2,3且P(X =0)=27125,P(X =1)=54125,P(X =2)=36125,P(X =3)=8125,故E(X)=0× 27 125+1×54125+2×36125+3×8125=6 5 ,选B. 【例3】(2012四川)节日前夕,小李在家门前的树上挂了两串彩灯,这两串彩灯的第一次闪亮相互独立,且都在通电后的4秒内任一时刻等可能发生,然后每串彩灯以4秒为间隔闪亮,那么这两串彩灯同时通电后,它们第一次闪亮的时刻相差不超过2秒的概率是( ) A. 14 B. 12 C. 34 D. 78 【答案】C 【解析】设第一串彩灯在通电后第x 秒闪亮,第二串彩灯在通电后第y 秒闪亮,由题意? ????0≤x≤4, 0≤y≤4,满足条件的关系式 为-2≤x-y≤2.

市场法习题附答案

精品 《房地产评估》市场比较法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某成交实例成交总价24万元,分三期付款,首期付8万元,6个月后支付8万元,余额于一年后付清,假设年利率为5%,则该实例的实际价格是()。 A、24 B、23.42 C、23.43 D、22.86 2、在进行房地产状况修正时,应注意可比实例的房地产状况是()的房地产状况。A.估价时点B.搜集该可比实例时C.进行房地产状况修正时D.成交价格所反映 3、比准价格是一种( )。 A.公平市价B.评估价格C.市场价格D.理论价格 4.比较法的理论依据是( )。 A.预期原理B.替代原理C.生产费用价值论D.最高最佳使用原则 5.不适宜用比较法评估的房地产是( )。 A.商品住宅B.写字楼C.纪念馆D.标准工业厂房 6.运用市场比较法评估,选取的可比实例数量宜为( )个。 A.1~3 B.1~5 C.3~5 D.3~10 7.对交易实例进行区域因素修正是因为( ) A.交易实例房地产与待评估房地产是处于同一地区,区位条件相似 B.交易实例房地产与待评估房地产不是处于同一地区,区位因素存在差别 C.交易实例房地产交易之后该类房地产价格上涨 D.交易实例房地产交易之后该类房地产价格下降 8.下列( )情况会导致房地产价格偏高。 A.卖方不了解行情B.政府协议出让C.购买相邻房地产D.设立抵押的房地产9.可比实例是相邻房地产的合并交易,则算出来的比准价格往往比实际正常价格( )。A.高B.低C.相等D.不可比 10.卖方不了解市场行情,这种情况下房地产成交价格往往会比正常价格偏( )。A.高B.低C.不高不低D.无法确定 11.采用比较法估价时得出四个估价结果,220元/m2,240元/m2,280元/m2,230元/m2。若求其中位数,则为( )元/m2。 A.230 B.242.5 C.235 D.240 12.为评估某住宅2004年10月1日的正常市场价格,在其附近收集的某可比实例的有关资料如下:成交价格为4000元/m2,成交日期为2004年5月1日,成交价格比正常价格低2%,房地产状况调整系数为1.087,已知从2004年5月1日到10月1日该类住宅价格平均每月比上月上涨1%,则对该可比实例成交价格进行校正、调整得到的价格最接近于()m2。 A.3790元/m2 B.4238元/m2 C.4658元/m2 D.4663元/m2 13.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可比实例在成交日期时的价格×(1+价格变动率)期数=在估价时点的价格 B.可比实例在成交日期时的价格×(1+价格变动率×期数)=在估价时点的价格 C.可比实例与估价对象房地产价格类型必须相同D.可比实例必须是正常交易

(完整word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废名的第一部小说集是他于 1929年年在北大外文系任教时出版的 2.四铭是鲁迅小说中的主人公。 3-曾文清这个人物形象出自曹禺的《》 4.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指《秋收》和《残冬》 5.周作人的小品文多以“言志”为主。早期“浮躁凌厉”的作品;多收《》、《谈虎集》中。 6.鲁迅一生中只出版过三部小说集。即〈呐喊〉、《彷隍》和 7.穆旦是现代以来中国最杰出的诗人和翻译家之一,解放后;,穆但的名字逐渐被翻家的名字所取代。 8.对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家除了通俗作家张恨水以外。还有也带有通俗倾向的“新文学”作家 9.关于“京派”的命名,与30年代初发生在上海与北京两个城市作家之间的一场论争有 关,当时论争的主要人物是北京的沈从文和上海的——,后来又加入了鲁迅等人。 10.新文学以来最令人遗憾的是“没有描写广阔气魄深厚的作品”,而最能弥补这一缺憾 的杰出代表作家是——· 11.曾以一部《女神》开中国现代诗歌浪漫主义先河的郭沫若,So年代以后诗风大变,从一 位旧时代的诅咒者变成了新时代的热情歌手,但他这时的诗歌多为应制之作,艺术上已不足 观,但也以惊世骇俗的新观点创作了两部历史剧《蔡文姬》和《——》o 12.在“五四”初期,缜密漂亮风格的散文广受欢迎,尤其可以——与朱自清为代表。 13.鲁迅多次在他的小说写到群众蜂拥观看杀人场面的情景,除了小说《示众》以外,还有 他以华老栓为主人公的第三篇小说《——》。 14.“语丝派”集中了鲁迅和周作人等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散文大家,是现代文学史上的 重要的散文流派,它得名于——年成立的语丝社:和他们创办的《语丝》周刊。 15.“九叶诗派’’的诗人曾创办过两个诗刊,一是《诗创造》,一是《中国新诗》,所以,这个诗 派又被称为“——派”。 16.最早对老舍的创作进行评论,并肯定其创作具有现代品质的是——的《(老 张的哲学)与<赵子曰>》. 17.在“革命文学,,e

概率经典例题与解析、近年高考题50道带答案

【经典例题】 【例1】(2012)如图,在圆心角为直角的扇形OAB 中,分别以OA ,OB 为直径作两个半圆.在扇形OAB 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阴影部分的概率是 A .1- 2π B . 12 - 1π C . 2π D . 1π 【答案】A 【解析】令OA=1,扇形OAB 为对称图形,ACBD 围成面积为S 1,围成OC 为S 2,作对称轴OD ,则过C 点.S 2 即为以OA 为直径的半圆面积减去三角形OAC 的面积,S 2= π2 ( 1 2 )2- 12 × 12 × 12 = π-28 .在扇形OAD 中 S 12 为 扇形面积减去三角形OAC 面积和 S 22 , S 12 = 18 π×12- 18 - S 22 = π-216 ,S 1+S 2= π-24 ,扇形OAB 面积S= π4 ,选 A . 【例2】(2013)如图所示,将一个各面都涂了油漆的正方体,切割为125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经过搅拌后,从中随机取一个小正方体,记它的涂漆面数为X ,则X 的均值E(X)=( ) A. 126125 B. 65 C. 168125 D. 75 【答案】B 【解析】X 的取值为0,1,2,3且P(X =0)=27125,P(X =1)=54125,P(X =2)=36125,P(X =3)=8125,故E(X)=0× 27 125+1×54125+2×36125+3×8125=6 5 ,选B. 【例3】(2012)节日前夕,小在家门前的树上挂了两串彩灯,这两串彩灯的第一次闪亮相互独立,且都在通电后的 4秒任一时刻等可能发生,然后每串彩灯以4秒为间隔闪亮,那么这两串彩灯同时通电后,它们第一次闪亮的时刻相差不超过2秒的概率是( ) A. 14 B. 12 C. 34 D. 78 【答案】C 【解析】设第一串彩灯在通电后第x 秒闪亮,第二串彩灯在通电后第y 秒闪亮,由题意? ??0≤x ≤4, 0≤y ≤4,满足条件的关系 式为-2≤x -y ≤2. 根据几何概型可知,事件全体的测度(面积)为16平方单位,而满足条件的事件测度(阴影部分面积)为12平方单位,

资产评价习题及答案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 )。 1.下列各项中属于不可确指资产的有 专利权BA.商标. .商誉DC.著作权 2.无形资产的经济寿命受到技术进步、市场变化等外在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更大,这体。现了无形资产的特点中的( ).垄断性.非实体性BA价值的较大不确定性 D.C.经营效益性。( ) 3.一项无形资产的寿命期,主要取决于它的 .损耗程度.重置成本BA.使用价值DC.机会成本。.在进行无形资产评估时,应该确定无形资产评估的前提,即它的( ) 4.成熟时期BA.有效期限能产生超额收益. C.重置成本D。.在无形资产转让价格评估中,转让价格的计算公式可以是( ) 5 .销售利润×销售收入分成率.销售利润×销售利润率AB.销售收入×销售利润分成率C.销售利润×销售利润分成率D 6.用成本法评估某项专利技术,已经在开发该专利的过程中耗费的材料费用20万元,工资费用30万元,管理费用5万元,专用设备费10万元,营销费用5万元,咨询鉴定费5万元,( )。其直接成本为A.75 B. 50 C. D. 20 65 7.同一内容的技术发明只授予一次专利,对于已取得专利权的技术,任何人未经许可不。 ( )得进行营利性实施。这是专利权的.专有性B.独占性A. .不可转让性DC.时间性。( ).专利的成本费用与专利可以带来的额外收益之间 8 .没有多大联系A.有必然联系B.有一些联系C.没有必然联系D)。 9.商标的评估对象是(.商标注册时所花费的费用.商标所带来的总体收益BA.商标所带来的额外收益DC.商标产品的价格。( ) 10.决定商标权价值高低的因素为 .商标所能带来的效益.商标的基本构成和设计BA.商标所能发挥的作用及具有的特点DC.商标具有法律保护的专用权。( ) 11.商誉评估值指的是企业超额收益的 .重置成本价格BA.本金化价格.最高收益值.变现价值DC 12.某企业外购一项无形资产,法定年限为15年,现已使用了3年,经评估其重置成本。万元,则此项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净值为( )全价为100万元80万元B.A.75万元.万元D85C.82)。 13.对无形资产评估时(.收益法、市场法、成本法都可采用A.收益法是唯一的方法B.只能采用收益法和成本法DC.只能采用收益法和市场法 14.某企业的预期收益额为16万元,该企业的各但单项资产的重估价值和为60万元,)。,以此作为适用本金化率计算出的商誉价值为(企业所在行业的平均收益率为20%万元20B.A.10万元万元.40C.30万元D)。.对同一专利权来讲,其价值最高许可使用形式为为( 15排他使用许可.A.普通使用许可B 独占使用许可.D.交互使用许可C. 二、多项选择题 1.无形资产是指由特定主体控制的不具有独立实体,而对生产经营长期持续发挥作用并。( )能带来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与有形资产有很大的不同。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价值形成的积累性. A.非实体性B不可确指性.C.开发成本界定的复杂性 D.不确定性E。.下列无形资产中属于法定无形资产的有( ) 2.非专利技术BA.专利权土地使用权 C.商标权D..著作权E 3.进行无形资产评估,应首先明确影响无形资产评估价值的因素。一般来讲,影响无形)。资产评估价值的因素包括(B.国内外无形资产的发展趋势,更新换代情况.无形资产的成本A和速度.使用期限及技术成熟程度CD.市场供需状况.机会成本和效益因素E 4.专利权是国家专利机关依法批准的发明人或其权利受让对其发明成果,在一定期间内)享有的独占权或专有权,特点是(

房地产评估习题(市场法和收益法)

房地产评估习题 1.有一待估宗地G需评估,现收集到与待估宗地条件类似的6宗地,具体情况如下: 上表中成交价的单位为:元 /平方米。该城市地价指数表为: 另据调查,该市此类用地容积率与地价的关系为:当容积率在之间时,容积率每增加,宗地单位地价比容积率为1时的地价增加5%;超过时,超出部分的容积率每增长,单位地价比容积率为1时的地价增加3%。对交易情况、区域因素、个别因素的修正,都是案例宗地与被估宗地比较,表中负号表示案例条件比待估宗地产差,正号表示案例宗地条件优于被估宗地,数值大小代表对宗地地价的修正幅度。试根据以上条件,评估该宗地 2005年的价值。 解:(1)根据题意建立容积率地价指数表(如下表) 容积率 低价指数100105110115120125=100+100 ×5%[/] 128=125+100 ×3%[ 评估价值=参照物价格×交易日期修正系数×交易情况修正系数×容积率修正系数×土地状况修正系数 A:680×112/110×100/101×105/115×100/101=620元/平方米 B:610×112/110×100/100×105/105×100/99=627元/平方米 C:700×112/107×100/105×105/120×100/98=623元/平方米 D:680×112/108×100/100×105/100×100/99=748元/平方米 E:750×112/107×100/99×105/128×100/102=638元/平方米 F:700×112/112×100/100×105/115×100/101=633元/平方米 (3)评估结果 案例D的值为异常值,应予剔除。其他结果较为接近,取其平均值作为评估结果。因此,待估宗地G的评估结果为:(620+627+623+638+633)÷5 =628(元/平方米) 2. 评估对象是一出租写字楼,土地总面积为5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建筑层数为18层,建筑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该写字楼的土地使用权于2000年4月1日以出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一) 一、填空题(20 分,每空 1 分) 1 、《红日》的作者是(吴强);《红旗谱》的作者是(梁斌);《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 言);《青春之歌》的作者是(杨沫)。 2 、八大样板戏中的京剧有(《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红灯记》)。 3 、《随想录》的作者是(巴金);《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回答》的作者是(北岛);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舒婷)。 4 、谢惠敏是小说《班主任》中的人物;丙崽是小说《爸爸爸》中的人物;印家厚是小说《烦恼人生》中 的人物。 5 、《山上的小屋》作者是(残雪);《一地鸡毛》的作者是(刘震云);《岗上的世纪》的作者是(王安忆)。 二、单项选择题(10 分,每题2 分) 1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就那么回事”的口头禅,主要说明他(C)。 A 、自信 B 、能力强 C 、自以为看穿世事,不思进取 D 、看不惯社会的许多现象 2 、重知识,重趣味,喜欢旁征博引、涉古论今的散文作家是(B )。 A 、杨朔 B 、秦牧 C 、刘白羽 D 、周涛 3 、1950 年以后,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征的作品是(A )。 A 、《“锻炼锻炼”》 B 、《小二黑结婚》 C 、《三里湾》 D 、《套不住的手》 4、对汪曾祺散文化小说创作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作家主要是(B)。 A 、鲁迅 B 、沈从文 C 、巴金 D 、老舍 5 、创作于“文革”时期,并曾以手抄本形式被秘密传诵的诗作是(D )。 A 、绿原的《重读< 圣经> 》 B 、公刘的《哎,大森林》 C 、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D 、郭路生的《相信未来》 三、名词解释(20 分,每小题5 分) 1 、“三突出”创作原则: 1 、“三突出”是“文革”中被推崇为“无产阶级创作必须遵行”的创作原 则。( 1 分)这一原则的规范性说法经姚文元修改定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 1 分)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 1 分);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1 分)。”“三突出”创作原则是新中国文艺极左倾向走向极致的产物。(1 分) 2 、伤痕文学:“伤痕文学”是经历了文革十年浩劫后最先出现的文学现象。伤痕文学的内容主要是写 社会伤痕和人们的心灵伤痕。十年动乱所造成的中国社会的悲剧,是一桩牵动亿万人心的巨大社会事件,不能不首先引起作家的深切关注;文革的切肤之痛,积郁十年的愤懑,人民所遭受的折磨和进行的痛苦挣扎,不能不要求文学优先表达。( 2 分)代表作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 伤痕文学意义在于对文革的整体否定,但作为刚刚摆脱文革僵死的创作模式的文学先声,伤痕文学也就十分明显的局限,那就是作品内涵不深,表现技法也比较幼稚。( 3 分) 3 、朦胧诗: 朦胧诗兴起于20 世纪70 年代末到80 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 的诗歌艺术潮流。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2 分)北岛、顾城、舒婷、梁晓斌、江河、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 1 分)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2 分) 4 、先锋文学、先锋文学是指在中国文坛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中,也被称为新潮小说或实验小说。( 2 分)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 1 分)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主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残雪的《山上的小屋》、格非的《迷舟》等.

动态规划习题

第七章动态规划 规划问题的最终目的就是确定各决策变量的取值,以使目标函数达到极大或极小。在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划中,决策变量都是以集合的形式被一次性处理的;然而,有时我们也会面对决策变量需分期、分批处理的多阶段决策问题。所谓多阶段决策问题是指这样一类活动过程:它可以分解为若干个互相联系的阶段,在每一阶段分别对应着一组可供选取的决策集合;即构成过程的每个阶段都需要进行一次决策的决策问题。将各个阶段的决策综合起来构成一个决策序列,称为一个策略。显然,由于各个阶段选取的决策不同,对应整个过程可以有一系列不同的策略。当过程采取某个具体策略时,相应可以得到一个确定的效果,采取不同的策略,就会得到不同的效果。多阶段的决策问题,就是要在所有可能采取的策略中选取一个最优的策略,以便得到最佳的效果。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同前面介绍过的各种优化方法不同,它不是一种算法,而是考察问题的一种途径。动态规划是一种求解多阶段决策问题的系统技术,可以说它横跨整个规划领域(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划)。当然,由于动态规划不是一种特定的算法,因而它不象线性规划那样有一个标准的数学表达式和明确定义的一组规则,动态规划必须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处理。在多阶段决策问题中,有些问题对阶段的划分具有明显的时序性,动态规划的“动态”二字也由此而得名。动态规划的主要创始人是美国数学家贝尔曼(Bellman)。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当时在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从事研究工作的贝尔曼首先提出了动态规划的概念。1957年贝尔曼发表了数篇研究论文,并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著作《动态规划》。该著作成为了当时唯一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动态规划的理论源泉。1961年贝尔曼出版了他的第二部著作,并于1962年同杜瑞佛思(Dreyfus)合作出版了第三部著作。在贝尔曼及其助手们致力于发展和推广这一技术的同时,其他一些学者也对动态规划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爱尔思(Aris)和梅特顿(Mitten)。爱尔思先后于1961年和1964年出版了两部关于动态规划的著作,并于1964年同尼母霍思尔(Nemhauser)、威尔德(Wild)一道创建了处理分枝、循环性多阶段决策系统的一般性理论。梅特顿提出了许多对动态规划后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基础性观点,并且对明晰动态规划路径的数学性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动态规划在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社会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获得了显著的效果。在经济管理方面,动态规划可以用来解决最优路径问题、资源分配问题、生产调度问题、库存管理问题、排序问题、设备更新问题以及生产过程最优控制问题等,是经济管理中一种重要的决策技术。许多规划问题用动态规划的方法来处理,常比线性规划或非线性规划更有效。特别是对于离散的问题,由于解析数学无法发挥作用,动态规划便成为了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 动态规划可以按照决策过程的演变是否确定分为确定性动态规划和随机性动态规划;也可以按照决策变量的取值是否连续分为连续性动态规划和离散性动态规划。本教材主要介绍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通过典型的案例说明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应用。 §7.1 动态规划的基本理论 1.1多阶段决策过程的数学描述 有这样一类活动过程,其整个过程可分为若干相互联系的阶段,每一阶段都要作出相应的决策,以使整个过程达到最佳的活动效果。任何一个阶段(stage,即决策点)都是由输入(input)、决策(decision)、状态转移律(transformation function)和输出(output)构成的,如图7-1(a)所示。其中输入和输出也称为状态(state),输入称为输入状态,输出称为输出状态。

市场法习题附答案

《房地产评估》市场比较法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某成交实例成交总价24万元,分三期付款,首期付8万元,6个月后支付8万元,余额于一年后付清,假设年利率为5%,则该实例的实际价格是()。 A、24 B、23.42 C、23.43 D、22.86 2、在进行房地产状况修正时,应注意可比实例的房地产状况是()的房地产状况。A.估价时点 B.搜集该可比实例时C.进行房地产状况修正时 D.成交价格所反映 3、比准价格是一种( )。 A.公平市价 B.评估价格 C.市场价格 D.理论价格 4.比较法的理论依据是( )。 A.预期原理 B.替代原理 C.生产费用价值论 D.最高最佳使用原则 5.不适宜用比较法评估的房地产是( )。 A.商品住宅 B.写字楼 C.纪念馆 D.标准工业厂房 6.运用市场比较法评估,选取的可比实例数量宜为( )个。 A.1~3 B.1~5 C.3~5 D.3~10 7.对交易实例进行区域因素修正是因为( ) A.交易实例房地产与待评估房地产是处于同一地区,区位条件相似 B.交易实例房地产与待评估房地产不是处于同一地区,区位因素存在差别 C.交易实例房地产交易之后该类房地产价格上涨 D.交易实例房地产交易之后该类房地产价格下降 8.下列( )情况会导致房地产价格偏高。 A.卖方不了解行情 B.政府协议出让 C.购买相邻房地产 D.设立抵押的房地产9.可比实例是相邻房地产的合并交易,则算出来的比准价格往往比实际正常价格( )。 A.高 B.低 C.相等 D.不可比 10.卖方不了解市场行情,这种情况下房地产成交价格往往会比正常价格偏( )。 A.高 B.低 C.不高不低 D.无法确定 11.采用比较法估价时得出四个估价结果,220元/m2,240元/m2,280元/m2,230元/m2。若求其中位数,则为( )元/m2。 A.230 B.242.5 C.235 D.240 12.为评估某住宅2004年10月1日的正常市场价格,在其附近收集的某可比实例的有关资料如下:成交价格为4000元/m2,成交日期为2004年5月1日,成交价格比正常价格低2%,房地产状况调整系数为1.087,已知从2004年5月1日到10月1日该类住宅价格平均每月比上月上涨1%,则对该可比实例成交价格进行校正、调整得到的价格最接近于()m2。A.3790元/m2 B.4238元/m2 C.4658元/m2 D.4663元/m2 13.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可比实例在成交日期时的价格×(1+价格变动率)期数=在估价时点的价格 B.可比实例在成交日期时的价格×(1+价格变动率×期数)=在估价时点的价格 C.可比实例与估价对象房地产价格类型必须相同 D.可比实例必须是正常交易14.某房地产在用比较法估价时得出三个估价结果:820元/m2、850元/m2、900元/m2,若赋予的权重分别是0.5、0.3、0.2,则该房地产的价格为( )元/m2。 A.850 B.845 C.869 D.857 二、计算题 1、某宗房地产的交易总价款为30万元,其中首付款为10万元,余款20万元于半年后一次付清。假设月利率为1%,则其在成交日期时一次付清的价格为多少? 2、某宗房地产的正常成交价格为2500元/m2,该地区房地产买卖中应由卖方缴纳的税费为正常成交价格的7%,买方应缴纳的税费为正常成交价格的5%,则成交该宗房地产卖方实际得到的价格是多少,买方实际付出的价格又是多少? 3、已知某地区某类房地产2003年4月至10月的价格指数分别为:79.6,74.7,76.7,85.0,89.2,92.5,98.1(以2002年1月为100)。此类房地产中的某宗房地产在2003年6月底的成交价格为1800元/m2,请对其进行交易日期修正,将其修正到2003年10月底时的价格应为多少? 5、某房地产估价所拟采用市场法评估某宗房地产价格,从众多交易实例中选取了甲、乙、丙 经调查得知:可比实例乙、丙的付款方式均为一次性付清;可比实例甲分期付款:首期付款96万元,第一年末付72万元,其间月利率为1%,第二年末又付款72万元,其间月利率为1.05%。又知2002年8月初美元与人民币的市场汇价为1:8.5。该地该类房地产的人民币价格2001年逐月下降0.8%。2002年内逐月上涨1.0%,2003年逐月上涨1.2%。并知1m2=10.764平方英尺。试根据上述资料,评估该宗房地产在2003年8月初的正常单价(若需计算平均值时,可采用简单算术平均值)。 6、某房地产估价所为评估某宗写字楼在2003年10月31日的正常市场价格,在该写字楼附近地区调查选取了A、B、C三宗类似写字楼的交易实例作为可比实例,其相关资料如下。成交价

(完整word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试题及答案(1/10)、试图呈现“河流上的人‘千年不变无可记载’的历史”的,是下面哪个作品? (2分) ?A、周作人《鬼的生长》 ?B、沈从文《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C、周作人《水里的东西》 ?D、郁达夫《雁荡山的秋月》 (2/10)、“可爱的灵魂都是倔强的独语者。”此话出自那篇文章? (2分) ?A、何其芳《独语》 ?B、沈从文《烛虚》 ?C、废名《三竿两竿》 ?D、周作人《鬼的生长》 (3/10)、周作人《水里的东西》的写作意图在于() (2分) ?A、引起人们关注社会人类学与民俗学 ?B、“文抄公体”的写作实验。 ?C、突出自己对于水的情分。 ?D、从另外的角度研究历史。 (4/10)、鲁迅《女吊》的主题是什么? (2分) ?A、复仇

?B、批判国民的劣根性 ?C、申冤 ?D、批判传统文化 (5/10)、“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句话出自哪个作品? (2分) ?A、胡适《追悼志摩》 ?B、周作人《鬼的生长》 ?C、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D、林语堂《忆狗肉将军》 (6/10)、鲁迅《死火》中,“死火”是怎样存在的? (2分) ?A、火中包含着冰 ?B、火把冰融化 ?C、冰冻住了火 ?D、冰把火冻灭 (7/10)、曹禺《北京人》中的曾思懿、曾文清是什么关系? (2分) ?A、父女 ?B、姐弟 ?C、夫妻 ?D、兄妹 (8/10)、闻一多《发现》的情感抒发之所以获得火山爆发般的效果,主要在于() (2分)

?A、直接从感情的爆发点开始。 ?B、每两句一韵,节奏明快。 ?C、以“血泪”和“不对”的否定开始。 ?D、每一句分成两个短句,节奏急促。 (9/10)、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所呈现的形式美在于() (2分) ?A、每节四句,结构齐整。 ?B、梦和现实的交织。 ?C、“依洄”吟唱的风格。 ?D、一句话反复呈现。 (10/10)、卞之琳《尺八》的抒情方式最为独特的是() (2分) ?A、诗中加插了括号中的注释文字。 ?B、历史感的营造 ?C、诗的小说化和戏剧化。 ?D、借物抒情。 (1/10)、鲁迅《影的告别》中,“影”就是要告别黑暗,投向光明。 (2分) ?A、正确 ?B、错误 (2/10)、鲁迅《铸剑》来源于古代小说《干将莫邪》。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