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诊断学基础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诊断学基础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诊断学基础

诊断学第一单元症状学

热型

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

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见于布鲁菌病

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三单元检体诊断

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

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

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

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

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

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

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

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

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

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

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

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

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

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

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

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

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

心脏:

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

1、二尖瓣狭窄: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

2、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3、主动脉瓣狭窄: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主动脉瓣区收缩期震颤;心尖部S1减弱,A2减弱或消失,可听到高调、粗糙的递增-递减型收缩期杂音,向颈部传导。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颜面较苍白,颈动脉搏动明显,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且范围较广,呈抬举性,可见点头运动及毛细血管搏动征;有水冲脉;心腰明显呈靴形;

心尖部S1减弱,A2减弱或消失,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叹气样递减型舒张期杂音,可向心尖部传导。

第四单元实验室诊断

一、血常规

(一)红细胞与血红蛋白

1、减少――贫血

2、绝对性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二)白细胞中性粒0.5-0.7;嗜酸粒0.005-0.05;嗜碱粒0-0.1;淋巴0.2-0.4;单核0.03-0.08

1、中性粒(1)增多: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大出血、溶血;中毒(酮症酸中毒),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应用某些药物如激素等。

异常增生性粒细胞增多――多见于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

(2)减少:病毒感染;伤寒、疟疾;再障贫,粒细胞缺乏症及恶性组织细胞病;X线及放射性核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疮);脾亢(肝硬化、班替综合征)。

(3)核象:核左移――感染、大出血、大面积烧伤、大手术、恶性肿瘤

核右移(常伴白细胞减少)――骨骼造血功能减退或缺乏造血物质(巨幼贫,恶性贫血)

2、嗜酸粒(1)增多:变态反应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皮肤病)寄生虫病;

血液病(慢粒白血病、嗜酸粒细胞白血病)

(2)减少:伤寒、副伤寒、应激状态

3、嗜碱粒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4、淋巴细胞(1)增多:病毒感染性疾病(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杆菌感染(结核,百日咳)某些血液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2)减少:应用激素、烷化剂,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

5、单核细胞增多:生理性;某些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活动性结核病,疟疾及急性感染的恢复期);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

(三)网织红细胞

成人:0.005-0.015,绝对值24-84;新生儿:0.03-0.06

1、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

2、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再障贫,白血病)

意义:贫血疗效观察;骨髓造血功能状态。

(四)红细胞沉降率(血沉)

1、生理性:妇女月经期,妊娠,老年人

2、病理性:(1)各种炎症(细菌性急性炎症,风湿热,结核病活动)(2)损伤及坏死,心梗(3)恶性肿瘤(4)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感染性心内膜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肝硬化)(5)贫血

二、骨髓检查

判断骨髓增生程度的主要标准:成熟红细胞/有核细胞

血涂片发现大量原始细胞,提示:急性白血病

骨髓增生程度低下的疾病:再障贫(外周血涂片幼稚细胞)

三、血小板

1、减少:再障,急性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亢

2、增多:反应性:脾摘除术后,急性大失血及溶血之后。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四、肝脏病检查

1、转氨酶ALT是反映肝的最敏感指标

(1)肝病:

急性病毒性肝炎:ALT与AST均↑↑,以ALT升高明显

慢性病毒性肝炎:轻度上升或正常

肝硬化(终末期):正常或降低

肝内外胆法淤积:正常或轻度上升

(2)心梗:6-8小时AST增高

2、碱性磷酸酶(ALP)

增高:胆道阻塞,急慢性肝炎,肝胆系统以外疾病(纤维性骨炎,佝偻病,骨软化症,成骨细胞瘤)

3、Υ-谷氨酰转移酶(Υ-GT)

增高:肝癌;胆道阻塞;肝病(急性肝炎,急慢性酒精肝)

4、乳酸脱氢酶(LDH)

增高:肝病(急性肝炎和中度慢性肝炎,转移性肝癌)急性心梗;溶血性疾病,恶性肿瘤,白血病

五、肾功能

(一)肾小球功能

1、血清尿素氮(BUN) 3.2-7.1mmol/l

意义: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但不是肾功能损害的特异性指标

2、血肌酐(Cr)88-177

意义:反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3、内生肌酐清除率(Ccr)80-120

意义:判断肾小球损害的敏感指标。

(二)肾小管功能

1、浓缩稀释试验――主要是测定远端肾单位功能。

反映肾功能受损程度的指标――低比重尿

2、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22-31

降低: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

增高: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

六、生化检查

血清总胆固醇(TC) 2.9-6.0

血清甘油三酯(TG)男0.44-1.76;女0.39-1.49

血钾 3.5-5.1血钠136-146

血氯98-106血钙 2.25-2.75

七、免疫学检查

(一)免疫球蛋白

IgM单独明显增高――巨球蛋白血症

(二)补体C3

增高:各种急性炎症,传染病早期,某些恶性肿瘤(肝癌)

减低――可作为肾脏病诊断与鉴别的诊断依据

(三)感染免疫检测

1、抗链O (ASO)

增高:提示曾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不一定是近期感染的指标

2、伤寒与副伤寒检查早期诊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四)自身抗体检测类风湿固子检查

――可作为病变活动及药物治疗后疗效的评价

(五)肿瘤标志物检测

1、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

(1)原发性肝癌――AFP是诊断肝癌最特异的标志物

(2)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若见AFP增高,提示坏死的肝细胞再生。反之,提示肝细胞大量坏死。(3)妊娠异常升高可能为胎儿神经管畸形

2、癌胚抗原(CEA)

(1)消化器官癌症的诊断

(2)鉴别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转移性升高

八、尿液检查

(一)颜色和透明度

1、血尿――泌尿系炎症、结核、结石、肿瘤及出血性疾病

2、血红蛋白尿(酱油色)――蚕豆病、阵皮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及恶性疟疾

3、深黄色(胆红素尿)――肝细胞性黄疸及阻塞性黄疸

4、乳糜尿(乳白色)――丝虫病

5、脓尿和菌尿――泌尿系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

6、盐类结晶尿

(二)比重――取决于肾小管的浓缩稀释功能增高――急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蛋白尿,失水

减低――尿崩症,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衰,肾小管间质病

固定(等张尿)-肾实质严重损害

(三)蛋白尿肾脏疾病,继发性肾损害(糖尿病肾病,狼疮肾);肾外疾病(发热、高血压、妊娠、中毒、心功能不全)

(四)管型1、透明管型――肾实质病

2、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肾小球疾病

白细胞管型――肾实质有活动性感染(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

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肾小管有病变。

3、颗粒管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肾盂肾炎,肾小管损伤

4、脂肪管型――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中毒性肾病

5、蜡样管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慢性肾衰,肾淀粉样变

十、痰液

红色或红棕色――肺结核,支氯管扩张,肺癌

粉红色泡沫痰――急性肺水肿

铁锈色痰――肺炎链球菌肺炎,肺梗死

棕褐色痰――肺阿米巴脓肿

黄色脓性痰――呼吸系统有化脓性感染

黑色痰――矽肺

第五单元心电图诊断

常规导联

aVR导联反映右心室的电位变化,余肢导反映左心室

V1、V2反映右心室的电位变化

V3、V4反映室间隔及其附近的左、右心室的电位变化

V5、V6反映左心室的电位变化

二、正常心电图

正常心电轴:0-+90之间

心电轴轻中度右偏:婴儿,垂位心,肺气肿,轻度右室肥大

心电轴显蓍右偏:右室肥大,左束支后分支传导阻滞

电轴轻中度左偏:妊娠,肥胖,腹水,横位心,轻度左室肥大

电轴显著左偏:左室肥大,左束支前分支传导阻滞

三、心房肥大

(一)右心房肥大

1、P波高尖,电压>0.25mV,在II、III、aVF导联最突出

2、V1导联上,P波前部高尖

(二)左心房肥大

1、P波增宽>0.11s,常呈前低后高的双峰型(I、II、aVL)

2、V1导联上P波终末部的负向波变深变宽

(三)双房肥大――异常高大明显增宽呈双峰型的P波

四、心室肥大

(一)左室肥大

1、左室电压增高:RV5>2.5或RV5+SV1>3.5(女)-4.0(男)

2、心电轴左偏

3、QRS波群时间延长:达0.1-0.11s

4、在以R波这主的导联中,ST段下移>0.05,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二)右室肥大

1、QRS波群电压改变:RV1>1.0,RV1+SV5>1.2,RaVR>0.5

2、QRS波群形态改变

3、心电轴右偏

4、QRS波群时间并不延长

5、V1或V3 R等右胸导联S-T段下移>0.05,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五、心梗

1、缺血型T波改变:两支对称的尖深倒置T波

2、损伤型ST段移位:S-T段抬高

3、坏死型Q波改变

六、心绞痛

1、典型:S-T段水平型或下垂型压低>0.1,T波倒置低平或双向

2、变异型:S-T段抬高,常伴T波高耸,对导联同表现为S-T段压低

七、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1、S-T段压低(除aVR导联):水平型、下垂型ST段下移

2、T波改变:低平、双向或倒置

八、心律失常

(一)早搏

1、室早:提早出现的QRS-T波群,宽大畸形;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2、房早:提早出现的房性P’波,形态与P波不同;P’-R新时期>0.12;房性P波后有正常形态的QRS;房性早挖墙脚后的代偿间歇不完全。

3、交界性早搏:提早出现的QRS,形态基本正常;其前或后可有逆行P’波;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二)异位性心动过速

1、阵发性室上性心速:频率快,节律规则

2、室性心速:R-R相等,室律可略有不齐;QRS波畸形、增宽,时间延长,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P与QRS无固定关系

(三)房颤

1、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等间距不均、形态各异f波;

2、R-R间距绝对不匀齐,即心室率完全不规则;

3、QRS形态一般与正常窦性相同。

(四)室扑:一过性。QRS-T波消失,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振幅的心室扑动。

(五)室颤:QRS-T波完全消失,代之以形状不一、大小不等、极不规则的心室颤动波。

(六)房室传导阻滞

1、I度房室传导阻滞

窦性P波之后均伴随QRS波

P-R新时期延长>0.21(老年人>0.22)

2、II度房室传导阻滞

II度I型:P波规律出现;P-R间期呈进行性延长

II度II型:P波规律出现;QRS波成比例脱漏,形态一般正常或增宽畸形。

3、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P波与QRS波无固定关系,P-P与R-R间距各有其固定的规律性

心房率>心室率,即P波频率高于QRS波频率

QRS波形态正常或宽大畸形。

第六单元影像诊断

一、基础:X线摄影检查主要应用:X线的感光效应

X线透视检查主要应用:X线的荧光效应

二、肺与纵隔

正常胸膜X线表现:不显影

肺纹理主要成分:肺动脉和肺静脉分支

肺门阴影的主要组成部分:肺动脉、肺静脉和支气管

3、肺炎

(1大叶性肺炎典型X线表现是在实变期。

(2)支气管肺炎:(渗出)两肺下野的中内带肺纹理增粗,有散在多数密度不均匀的边界模糊的小斑片状致密阴影。小儿表现为两肺中下部内、外带,沿肺纹理分布的病变。

(3)间质性肺炎:以中下肺野肺纹理增粗模糊

4、肺结核

(1)原发型(I型):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及肺门淋巴结炎组成的哑铃状影――原发综合征早期为渗出性病变。(2)血行播散型(II型):

急性粟粒型:两肺广泛而均匀的粟粒样阴影,边界清楚。

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病灶数目较多,大小不等,新旧不一。

(3)浸润型:病变大多在肺尖或锁骨下区,很快干酪化。

(4)胸膜炎

干性结胸:无异常表现或有膈肌运动受限

渗出性结胸:多为一侧

5、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X线:在相应部位反复发作、吸收缓慢的炎性实变。

CT:中央型:支气管腔狭窄;肺门肿块;侵犯纵隔;纵隔淋巴结转移。(最早出现的征象――肺门阴影增浓)

周围型:肿块边缘可有分叶,伴或无毛刺,密度均匀。(肿瘤发生在肺段以下细支气管)

三、心脏与大血管

(一)基础

观察主动脉全貌的位置:左前斜位。

心包积液的最佳投照位置心脏立、卧位像

肺门截断征见于――肺动脉高压

在正常胸部正位片上

组成老年人右心缘上部的是:升主动脉

组成青年儿童右心缘上部的是:上腔静脉

在后前位片上右心缘的下部是:右心房

在心脏左前斜位片上右心缘的下部是:右心室

(二)病变

1、左室增大:

左心室段延长、圆隆并向左扩展;

左前斜位,左心室仍与脊柱重叠,室间沟向前下移位,在心脏后下缘明显凸出;

左侧位,心后间隙变窄甚至消失,心后下缘的食管前间隙消失。

2、右室增大:心脏呈二尖瓣型;心腰变为平直或膨起;右前斜位,左心室段前缘呈弧形前突,心前间隙变窄。

3、左心房增大:食管受压向后移位;

心右缘双弧影,心底部双心房影;

心左缘可见左心耳突出。

早期增大的观察位置:右前斜位像

左前斜位:心后缘上段向上增大,左主支气管抬高,气管分叉角度增大。

4、缩窄型心包炎:心包钙化

四、消化系统

(一)基础

食管静脉曲张最常用的X线方法:食管吞钡造影

口服胆囊造影的造影剂:碘番酸

静脉胆道造影的造影剂:30%或50%胆影葡胺

消化道X线诊断目前常用的最佳方法:钡剂双重对比造影

(二)疾病

1、食管癌:粘膜皱襞消失、中断、破坏,形成表面杂乱不规则影像;管腔狭窄;月初八内充盈缺损。

2、胃溃疡:龛影,多见于胃小弯、胃窦部。

3、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球部;激惹征

4、胃癌:充盈缺损;龛影。好发于胃窦部幽门前区。

5、溃疡性结肠炎:多见于远侧结肠(如直肠和乙状结肠)结肠有痉挛,可见向心性狭窄肠袋变浅,肠壁见小毛刺状凸出龛影。

6、结肠癌:结肠局限性不规则充盈缺损,结肠袋消失,管腔变窄,与正常肠壁分界清楚。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

五、泌尿系统

观察肾的分泌排泄功能的检查:静脉肾盂造影

静脉肾盂造影合用的造影剂:60%或76%的泛影葡胺

泌尿系统结石首选的检查:腹平片

1、慢性肾盂肾炎:肾影变小,表面呈波浪状,多累及双肾。

2、肾癌:肾轮廓局限性外突。

3、肾结核:自截肾

六、骨与关节

X线平片不能显示正常骨骼的:骨膜

X线透视仅用于:骨髓炎

退行性骨关节病早期病变在:关节软骨

骨肉瘤好发于:长骨干骺端

骨巨细胞瘤好发于:长骨骨端

骨软骨瘤好发于:长骨干骺端

掌骨趾骨骨折需拍:正斜位片

类风湿性关节炎周围型需拍:双手正位片包括腕关节

(一)关节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关节肿胀,关节破坏,关节退行性变,关节骨性强直及关节脱位。

(二)疾病

1、骨质疏松:骨质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粗糙,网状结构空隙增大,骨皮质变薄。

2、骨质软化:骨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粗糙,长骨弯曲变形

3、骨质破坏:局部骨密度减低。发生在骨松质时,骨小梁模糊和消失;发生在骨皮质时,骨皮质缺损或完全消失。

4、脊椎结核:椎旁冷脓肿

5、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出现在发病2周后。骨质破坏。病变区骨膜反应重

6、骨肉瘤:多见于长骨的干骺端。有瘤骨形成。表现疼痛肿块。

中医诊断学三基本

《中医诊断学》 1.中医诊断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什么? (1)整体审察:人体局部与整体、内脏与官窍、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人体内外环境不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的和谐统一,便可能发生疾病。因此,在对疾病进行诊察时,不要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要从整体上综合审察。 (2)诊法合参:由于疾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临床表现可体现于多个方面,因而为详尽地获取临床资料,必须把望、闻、问、切四诊从不同角度收集到的病理信息进行综合,互参互校,四诊之间只能相互补充,不可相互取代。四诊合参,方可为正确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3)病证结合:中医对每一疾病的诊断,包括病名诊断和证候辨识两方面。病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高度病理概括,而证是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的病因、病性、病位等所作的病理概括。故辨病有利于从疾病全过程、特征上认识疾病的本质,辨证则重在从疾病当前的表现中判断病位与性质,抓住当前的主要矛盾,所以中医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从而有利于对疾病本质的全面认识。 2.问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一般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否、民族、籍贯、工作单位、家庭住址、就诊日期、病史陈述者、发病季节等。 (2)主诉:是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如“发热恶寒三天”。主诉一般不使用病证名称。如“发热恶寒三天”,不能记为“感冒三天”。若病情复杂,其主诉中包括前后不同时间出现的几组主要症状,则应按其出现的顺序排列,如“心慌、气喘四年,下肢浮肿十天”等。 (3)现病史:是指主诉所述的疾病,从起病到此次就诊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的全过程。包括发病情况、演变过程、诊治经过和现在症状四个部分。 (4)既往史:是指除主诉所述疾病以外的患病或健康情况。包括问过去一般健康情况、传染病史和预防接种史及其他病史。 (5)个人史:是指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等方面的情况。主要包括出生地、居住地及经历地;工作性质、劳逸起居;性情、饮食习惯;婚姻生育史等。 (6)家族史:是指询问病人直系亲属的健康和患病情况。主要询问与病人长期生活相处的父母、兄弟、姐妹、配偶、子女等的情况。 3.恶寒、恶风、畏寒各自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有哪些? (1)恶寒:以无风自冷,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不缓解为特征。多为寒邪外袭,腠理密闭,卫阳遏郁而不达,皮毛失其温煦所致。恶寒常见于外感病初期,是表证的主要症状之一。 (2)恶风:以遇风觉冷,避风可缓为特征,较恶寒为轻,一般为外感风邪所致。因风性开泄,腠理疏松,故微有冷感而避风可缓。在内伤病中,也可见恶风,多为肺卫气虚,卫表不固所致。由于恶风主要以腠理不固密为病理基础,故常与汗出同时存在。 (3)畏寒:以经常自觉怕冷,加衣被或近火取暖,可以缓解为特征。多属阳气虚于内,机体失却阳气的温煦,故时感怕冷,而加衣被可防止阳气耗散,近火取暖可资助阳气,故畏寒可缓。 4.临床常见的寒热类型有哪些? (1)恶寒发热:即恶寒与发热并见。其原因是由于外邪袭表,卫阳抗邪,正邪相争于肌表,致卫阳之气不得宣发,肌表失却温煦则恶寒,卫阳郁遏则发热。寒与热并见有轻重的区别。恶寒重发热轻者,主表寒证,是外感寒邪所致。发热重恶寒轻者,主表热证,是外感热邪所致。发热轻而恶风者,主太阳中风证,是外感风邪所致。

2019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伤寒论》试题及答案(卷一)

2019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伤寒论》试题及答案(卷一) 一、A1 1、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宜选用 A、半夏厚朴汤 B、竹叶石膏汤 C、半夏泻心汤 D、藿香正气散 E、理中丸 2、竹叶石膏汤主治 A、余热未清,肝胃不和正 B、中焦虚寒,肝脾失调证 C、余热未清,气阴两伤证 D、余热未清,脾胃虚寒证 E、中焦虚寒,脾虚湿盛证 3、瘥后劳复证的治法为 A、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B、清热解毒,和胃降逆 C、清肝泻火,降逆止呕 D、益气和胃,降逆止呕 E、清热和胃,益气生津 4、下列不属于竹叶石膏汤药物组成的是 A、竹叶

B、生姜 C、麦冬 D、半夏 E、粳米 5、竹叶石膏汤中既能和胃降逆止呕,又能防止补药之滞的药物为 A、竹叶 B、生姜 C、麦冬 D、半夏 E、粳米 6、下列各项中,竹叶石膏汤药物的配伍意义正确的是 A、人参、麦冬益气生津、滋液润燥 B、竹叶、石膏甘寒清热除烦 C、甘草、粳米补中益气养胃 D、半夏既能和胃降逆止呕,又能防止补药之滞 E、以上都是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

之。 2、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竹叶石膏汤证论述了病后余热未清,气阴两伤的证治。 3、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瘥后劳复证即竹叶石膏汤证,论述了病后余热未清,气阴两伤的证治。治宜清热和胃,益气生津。方用竹叶石膏汤。 4、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竹叶石膏汤【厦门人煮食干净米】竹叶、石膏、半夏、麦冬、人参、甘草、粳米。 5、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竹叶石膏汤中竹叶、石膏甘寒清热除烦;人参、麦冬益气生津、滋液润燥;甘草、粳米补中益气养胃;半夏既能和胃降逆止呕,又能防止补药之滞,用意尤妙。全方相合,既清其余热,又益其气阴,更有和胃降逆之功,故为清热滋阴和胃之佳方。 6、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竹叶石膏汤中竹叶、石膏甘寒清热除烦;人参、麦

【2019年整理】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诊断学基础知识点

诊断学基础 1、血清病-**反应 2、弛张热39以上24小时波动超过2度败血症风湿热结核化脓 3、稽留热39度以上24小时不超过1度肺炎链球菌伤寒 4、呕血与黑边最常见于消化性溃疡 5、心梗发热为吸收热急性胆囊炎多发热并寒战 6、癫痫抽搐前有先兆 7、实质性器官被寒气组织覆盖-浊音 8、甲低-粘液水肿貌 9、皮肤色素沉着——阿迪森病 10、支气管呼吸音——胸骨上窝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胸骨角附近 11、主动脉第二听诊区舒张期杂音——动脉导管未闭 12、心前区隆起常见于先心病心包摩擦感——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13、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两个半月瓣关闭的震动 14、二尖瓣狭窄-心尖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舒张期震颤左侧卧位明显主动脉瓣狭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血流加速 15梨形心——左房增大肺动脉段膨出 16、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右心功能不全——肺淤血减轻 17、腹水大于1000ml出现移动性浊音大量腹水肝脏触诊——冲击触诊法 18、上腔静脉受阻向下下腔静脉向上(曲张) 门静脉高压脐上向上脐下向下 19、周围性面瘫——同侧面肌麻痹中枢性瘫痪——病理反射阳性 20、肌力:0瘫痪1内缩无动2水平3无抵抗4抵抗差5正常 21、肝昏迷——扑翼样震颤 22、共济失调——美尼尔 23、匙状甲——贫血风湿热甲癣 24、锥体外系——铅管样强直 25、吗啡中毒——呼吸过缓瞳孔缩小肺炎——呼吸过快 26、大量胸腔积液-呼吸音消失 27、亚急性心内膜炎——结膜散在出血点

28、维生素A缺乏-角膜软化 39、上颌窦——颧部压痛 40、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 41、凯尔尼格征-病变累及脑膜 42、流行性腮腺炎淋巴细胞绝对值增高寄生虫-嗜酸僧高 43、溶血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升高或用铁剂治疗一周血小板升高 44、系统性红斑狼疮——白细胞降低 45、再生障碍性贫血不会出现幼稚红细胞 47、2500ml多尿100ml无尿 48、心衰尿中可出现管型肾衰——蜡样管型 49、内生肌酐清除率反应肾小管的滤过功能 50二氧化碳结合律降低——代谢性酸中毒 51、AFP——肝癌支气管哮喘IgM明显升高急性炎症血清补体升高 52、棕褐色痰——阿米巴脓肿尿比重尿量升高——糖尿病 53、狂犬病——中性粒细胞升高 54、正常心电轴0-90度QRS心室肌除极 55、前间壁心梗V1V2 56、X线自然对比对明显的是胸部胸膜粘连最常见部位——肋膈角 57、大叶性肺炎实变期会出现典型X线表现 58、原发综合症——原发病灶肺门淋巴结及结核性淋巴管炎组成的哑铃状影 59、血播性肺结核——2型肺结核-粟粒性肺结核 60、回盲部检查-全消化道造影 61、头颅外伤首选——CT纵膈肿物首选CT 62、肾功能不全——病理生理诊断 传染病 1、传染病原体免疫流行 2、潜伏性感染:病原——免疫低——发病相对状态无症状不排病原 3、熟悉潜伏期是为了确定检疫期 4、主动免疫:菌苗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5、构成感染的三大因素:人体病原体外环境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总结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单元阴阳五行学说 细目一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并含有对立统一的内涵。 阴和阳,既可以代表自然界相互对立的事物和势力,又可以代表和用以分析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要点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脏为阴,腑为阳 肺—阳中之阴,心—阳中之阳 肝—阴中之阳,肾—阴中之阴 脾—阴中之至阴 背为阳,腹为阴 要点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人体阴阳二气交感相错,相互作用,推动着人体内物质与物质、物质与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推动和调控着人体的生命过程。 要点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六淫属阳邪;饮食居处、情志失调等属阴邪。 风邪、暑邪、火(热)邪属阳;寒邪、湿邪属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要点四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用于诊断 色泽鲜明者属阳,晦暗者属阴;脉浮、数、洪、滑等属阳,沉、迟、细、涩等属阴。 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阳证可概括热证、实证、表证,阴证可概括寒证、虚证、里证。 2.用于治疗 (1)确定治疗原则 凡阴胜的实寒证,用“寒者热之”的治则;阳胜的实热证,用“热者寒之”的治则。 凡阴虚(虚热证)宜用补阴。“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阳虚(虚寒证)宜用补阳。“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2)药物性能 药性有寒、热、温、凉“四气”。其中寒、凉属阴,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热、温属阳,能减轻或消除寒证。 药味主要有酸、苦、甘、辛、咸“五味”,还有淡味。其中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的趋向。升浮之药属阳,沉降之药属阴。 细目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 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关知识点回顾

中医诊断学

二、中医诊断学 (一)绪论 1.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四诊、辨证、辨病、病案书写。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 3.中医诊断的基本法则:整体审察、四诊合参、辨病与辨证相 结合。 4.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二)望诊 1.望诊的概念和原理。 2.望神:得神、少神,失神、假神及神乱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3.望色:常色和病色的概念,面部的脏腑分属部位,五色的主病,望色十法的内容。 4.望形体:强、弱、胖、瘦及常见畸形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5.望姿态:常见异常姿态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6.望头面五官:头面与发、目、鼻、耳、口与唇,齿龈及咽喉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7.望躯体:颈项、胸胁、腹、背部、腰部及四肢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8.望二阴:前阴、后阴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9.望皮肤:全身皮肤色泽变化及斑疹、白(疒咅)、痈、疽、疔、疖等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10.望排出物:痰涎、呕吐物、大便、小便等色、质、量变化的内容与临床意义。 11.望小儿食指络脉:望食指络脉的方法及常见食指络脉变化的临床意义。 12.望舌:舌诊的原理;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舌诊的内容,正常舌象的特征及其生理变异,望舌体(舌神、舌色、舌形、舌态及舌下络脉)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望舌苔(苔质、苔色)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的临床意义,危重舌象诊法。 (三)闻诊 1.听声音:语声、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息、喷嚏、呵欠和肠鸣等声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2.嗅气味:病体与病室异常气味的临床意义。 (四)问诊 1.问诊的一般内容:问一般情况、问生活史、问家族病史、问既往病史、问起病及现在症状。 2.问现在症状 (1)问寒热:寒、热的基本概念,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的概念、表现类型及临床意义。 (2)问汗 表证辨汗:无汗与有汗的产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里证辨汗:自汗、盗汗、大汗、战汗、黄汗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局部辨汗: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阴汗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3)问疼痛 问疼痛的性质:胀痛、刺痛、走窜痛、固定痛、冷痛、灼痛、绞痛、隐痛、重痛、疫痛、掣痛和空痛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问疼痛的部位: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背痛、腰痛、四肢痛和周身疼痛的类型及其表现。 (4)问头身胸腹不适:头晕、胸闷、心悸、胁胀、脘痞、腹胀、身重、麻木和乏力等症状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5)问耳目:耳鸣、耳聋、目痛、目眩、目昏和雀盲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6)问睡眠:失眠的概念及常见原因,嗜睡的概念及常见原因。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之诊断学基础

页面功能【字体:】【】【】 第一单元常见症状 细目一:发热 要点: 1.发热的病因 2.发热的临床表现 细目二:胸痛 要点: 1.胸痛的病因 2.胸痛的问诊要点 3.胸痛的体格检查要点 细目三:腹痛 要点: 1.腹痛的原因 2.腹痛的问诊要点 细目四:咳嗽与咯痰 要点: 1.咳嗽的病因 2.咳嗽与咯痰的问诊要点 细目五:咯血 要点: 1.咯血的概念

2.咯血的病因 3.咯血的问诊要点 4.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细目六:呼吸困难 要点: 1.呼吸困难的概念 2.呼吸困难的病因医学.教育网整理 3.肺源性呼吸困难与心源性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 4.呼吸困难的伴随症状 细目七:呕血与黑便 要点: 1.呕血与黑便的概念 2.呕血与黑便的病因 3.呕血与黑便的问诊要点 细目八:黄疸 要点: 1.黄疸的概念 2.各型黄疸的病因及其临床表现 细目九:抽搐 要点: 1.抽搐的概念 2.抽搐的病因 细目十:昏迷

1.昏迷的概念 2.昏迷的病因 第二单元问诊 要点: 问诊的内容 第三单元检体诊断 细目一:基本检查法 要点: 1.视诊的适用范围 2.触诊的方法及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3.叩诊的方法 4.五种叩诊音的特征及出现部位 5.听诊的注意事项 6.嗅诊时常见异常气味的临床意义 医学教育,网整理 细目二:全身状态检查 要点: 1.体温测量的方法、正常值 2.脉搏检查法、脉率的正常值及变异的临床意义 3.血压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及变异的临床意义 4.发育、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与步态的检查细目三:皮肤检查

1.皮肤颜色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2.皮疹、皮下出血、蜘蛛痣、皮下结节、水肿的临床意义细目四:淋巴结检查 要点: 浅表淋巴结的检查方法及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细目五:头部检查 要点: 1.头颅大小和形态异常的临床意义 2.眼睑、结膜、巩膜、角膜的一般检查 3.瞳孔及瞳孔反射的一般检查 4.外耳、乳突的一般检查 5.鼻外形及鼻窦的一般检查 6.口腔的一般检查 细目六:颈部检查 要点: 1.颈部血管的检查医学教育网整理 2.甲状腺、气管位置的检查法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细目七:胸部检查 要点: 1.胸部体表标志 2.常见异常胸廓的类型及临床意义 细目八:肺和胸膜检查

(精)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基础习题:实验室诊断

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基础习题:实验室诊断 一、A1 1、下列可见到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疾病是 A、脾功能亢进 B、急性心肌梗死后1?2天 C、急性溶血 D肺吸虫病 E、急性细菌性肺炎 2、原发性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绝对性增多,见于 A、居高原的初期 B、新生儿 C、剧烈的体力劳动后 D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E、严重的心肺疾患 3、中性粒细胞异常增生性增多见于 A、恶性组织细胞病 B、急性失血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4、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常见于 A、急性化脓性感染 B、肝硬化 C、伤寒 D副伤寒 E、系统性红斑狼疮 5、网织红细胞计数减少见于 A、慢性白血病 B、急性失血性贫血 C、急性白血病 D溶血性贫血 E、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6、许多疾病均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但除了 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B、类风湿关节炎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肺炎 E、急性心肌梗死 7、某成年男性,血沉加快,则其血沉测定值可能为 A、13mm/L B、8mm/L

C、15mm/L D、17mm/L E、5mm/L 8、淋巴细胞绝对减少见于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某些病毒感染,如流行性腮腺炎 C、血管神经性水肿 D结核病 E、长期接触放射线 9、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增多见于 A、麻疹 B、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脾功能亢进 E、伤寒 10、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A、副伤寒 B、感染早期 C、寄生虫疾病 D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E、X 线照射后 11、下列可引起淋巴细胞绝对值增多的疾病是 A、流行性腮腺炎

B、猩红热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docx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题 1.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理论,研究 诊察病情 , 判断病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和技能的学科。 2.主诉——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 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3.壮热——病人高热不退,但恶热不恶寒,多见于里热证极期阶段。 4.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 潮汐之有定时。 5.气虚发热——长期低热,烦劳则甚,兼 见少气自汗,倦怠乏力,因脾虚气陷,郁而 发热。 6.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见 于半表半里证或疟疾病。 7.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者,多见于气虚、阳虚。

8.盗汗——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多 见于阴虚内热证。 9.战汗——病势沉重时,先见全身战栗抖 动,而后汗出者,是邪正相争,病变发展的 转折点。 10.消谷善饥——食欲过于旺盛,多食而易 饥,是胃火炽盛所致。 11.除中——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 食,甚至暴食,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 12.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 门重坠,便出不爽,是湿热痢疾主症。 13.癃闭——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 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统称癃闭。 14.崩漏——不在经期,突然阴道大量出血, 或持续淋漓不断出血者。 15.得神——人之两目灵活,面色荣润,表 情自然,体态自如,言语清晰,意识清楚者,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16.失神——病人目光呆滞,面色晦暗,神 情萎糜,身重迟钝,语声断续,意识朦胧者,是精衰气脱神亡的表现。 17.主色——凡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颜色。 18.善色——病色有光泽者,称为善色,说 明精气未衰,胃气尚荣,预后较好。 19.戴阳——久病重病,面色苍白,但时泛 红如妆者,是阴盛格阳之假热证候。 20.萎黄——病人面色淡黄,枯槁无华者, 是脾虚精亏的表现。 21.阴黄——面色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因寒 湿内停,困扰脾阳所致。 22.瘿瘤——颈前颌下喉结之处,有肿物如 瘤,或大或小,可随吞咽上下移动,多因肝 郁气结痰凝所致。 23.瘰疬——颈侧皮里膜外肿起结核,形状 累累如珠,历历可数者,多因肺肾阴虚,虚 火灼痰,结于颈项。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方剂考试大纲

方剂学 第一单元总论 细目一:方剂学发展简史 要点:历代有代表性医籍的成书年代、作者、载方量及其在方剂学发展史中的意义。 细目二:方剂与治法 要点: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常用治法2-1 八法的涵义2-2 八法的适用范围2-3 八法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三:方剂的组成与变化要点:1.方剂配伍的目的 2.方剂的基本结构2-1 君臣佐使的涵义 3.方剂的变化形式3-1 各种变化形式的涵义3-2 各种变化形式对功能的影响 细目四:常用剂型要点:1.汤、丸、散、膏、酒、丹剂的特点2.汤、丸、散、膏、酒、丹剂的临床意义细目五:煎服法要点:1.煎法2.服法2-1 服药时间2-2 服药方法 第二单元解表剂 细目一:概述要点:1.解表剂的适用范围2.解表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辛温解表要点:1.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止嗽散、香苏散的组成 2.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止嗽散、香苏散的功用 3.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止嗽散、香苏散的主治证候 4.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止嗽散的配伍意义 5.麻黄汤与大青龙汤的鉴别 6.桂枝汤的用法 7.麻黄汤与桂枝汤的鉴别 8.桂枝汤中桂枝与芍药的用量比例 细目三:辛凉解表要点:1.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柴葛解肌汤的组成 2.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柴葛解肌汤的功用 3.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柴葛解肌汤的主治证候 4.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柴葛解肌汤的配伍意义 5.银翘散与桑菊饮的鉴别 6.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中麻黄与石膏的用量比例 细目四:扶正解表 要点:1.败毒散、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葳蕤汤的组成 2.败毒散、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葳蕤汤的功用 3.败毒散、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葳蕤汤的主治证候 4.败毒散的配伍意义 第三单元泻下剂 细目一:概述要点:1.泻下剂的适用范围 2.泻下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寒下要点:1.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的组成 2.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的功用 3.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的主治证候 4.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的配伍意义 5.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的鉴别 细目三:温下要点:1.温脾汤、大黄附子汤的组成 2.温脾汤、大黄附子汤的功用 3.温脾汤、大黄附子汤的主治证候 4.温脾汤的配伍意义 细目四:润下要点:1.麻子仁丸、济川煎的组成 2.麻子仁丸、济川煎的功用 3.麻子仁丸、济川煎的主治证候 4.麻子仁丸、济川煎的配伍意义 细目五:逐水要点:1.十枣汤的组成 2.十枣汤的功用 3.十枣汤的主治证候 4.十枣汤的用法 5.十枣汤的配伍意义 6.十枣汤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六:攻补兼施要点:1.黄龙汤的组成 2.黄龙汤的功用3.黄龙汤的主治证候 4.黄龙汤的配伍意义第四单元和解剂 细目一:概述要点:1.和解剂的适用范围 2.和解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和解少阳要点:1.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的组成 2.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的功用 3.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的主治证候 4.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的配伍意义 5.小柴胡汤与蒿芩清胆汤的鉴别 6.小柴胡汤与大柴胡汤的鉴别细目三:调和肝脾要点:1.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的组成 2.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的功用 3.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的主治证候 4.逍遥散、痛泻要方的配伍意义 5.逍遥散与加味逍遥散的鉴别 6.逍遥散与黑逍遥散的鉴别 细目四:调和肠胃 要点:1.半夏泻心汤的组成 2.半夏泻心汤的功用3.半夏泻心汤的主治证候 4.半夏泻心汤的配伍意义 5.半夏泻心汤与生姜泻心汤的鉴别 6.半夏泻心汤与甘草泻心汤的鉴别 第五单元清热剂 细目一:概述要点:1.清热剂的适用范围 2.清热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精)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脉诊

(精)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脉诊 脉诊,是医生用手切按患者动脉,根据脉象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 脉学著作主要有:晋代王叔和著《脉经》,确定了二十四脉,是最早的脉学专著。张景岳著《景岳全书》,祥论脉神、正脉十六部、脉之常变、脉症从舍等。李时珍著《濒湖脉学》,载二十六脉。李士材著《诊家正眼》,增定二十八脉。 第一节诊脉概述 一、脉诊原理 脉象是指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的产生与心脏搏动、心气盛衰、脉道通利和气血盈亏直接有关。 (一)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心脏搏动是形成脉象的动力,脉象的至数与心的搏动频率、节律相应。脉为气血运行之通道,并有约束和推进血流的作用,直接影响脉象。 (二)气学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血充盈于脉道,直接关系到脉象的大小;气是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心的搏动也靠气的调节,因此,气与血是脉象形成的物质基础。 (三)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

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有助于血的运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统血而控制血液在脉中运行;肝藏血,贮血和调节血液,肝又能调畅气机;肾藏精,为元气之根,这些因素均与脉象的形成有关。 一、诊脉部位 (一)三部九候诊法 《素问》三部九候诊法,又称遍诊法。分为上(头)、中(手)、下(足)三部,每部又分天、地、人三候,合称三部九候。 (二)人迎寸口诊法 人迎寸口诊法见于《内经》,是通过诊人迎、寸口两部脉象并互相参照,进行分析的一种诊法。人迎主要反映体表的情况,寸口主要反映内脏的情况。 (三)仲景三部诊法 仲景三部诊法,指诊寸口脉候脏腑,诊趺阳脉候胃气,诊太溪脉候肾气的诊法。 (四)寸口诊法 1.寸口部位:是手腕部挠骨茎突内侧的一段动脉(挠动脉),又称气口、脉口。 2.独取寸口脉诊病的原理:一是寸口位于手太阴肺经的原穴部位,是脉之大会,肺经起于中焦,可以反映胃气的强弱。二是肺朝百脉,脏腑气血变化能通过肺经反映于寸口。三是寸口处部位固定且诊脉方便。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中医基础理论考点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中医基础理论考点

《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原文》考点精要总结 考点经典原文历年真题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四变之 动,脉与之上下。”“春日浮,如鱼 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 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 在骨,蛰虫周密。”人体的脉象可随 季节气候的变化而有相应的春弦、 夏洪、秋毛、冬石的规律性变化。 -1天人相应,四时脉象的变化, 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春 日浮”,则可见:【如鱼之游在波】《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夫 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 夜甚……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 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 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 故加;夜半人气入藏,邪气独居于 身,故甚也。”中午之前,人身阳气 随自然界阳气的渐生而渐旺,故病 -1《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说:“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是因为: 【人气始生,病气衰】

较轻;午后至夜晚,人身阳气又随自然界阳气的渐退而渐衰,故病较重。 阴阳的基本概 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地者, 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 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 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 物之能始也。” -73 《内经》所谓“阴阳之征兆”, 是指:【水火】 -74 《内经》所谓“阴阳之道路”, 是指:【左右】 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昼为阳,夜为阴;上午为阳中之 阳,下午为阳中之阴;前半夜为阴 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 《素问·金匮真言论》:“背为阳, 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 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 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 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71以时间划分阴阳,则子时至卯 时属:【阴中之阳】 -72以脏腑部分划分阴阳,则肾 属:【阴中之阴】 阴阳对立制约的含义张景岳《类经附翼·医易》:“动极 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 -1/ -1/1997-1/1992-2 “动极者, 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 明了阴阳之间的什么关系:【阴阳制

完整word版,《中医诊断学》知识精华汇总,推荐文档

1.中医诊断学:即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2 .病:是对该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即该疾病的代名词。 3. 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以及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概括。临床较为常见、典型、证名规范的证,可称为证型。 4. 症:是人体发生疾病后所反映的各种异常现象。其中病人自觉的痛苦与不适称为症状;通过检查而发现的病情征象称为体征。中医统称为症状。 5. 病、证、症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病”和“证” 是从不同侧面对疾病本质的抽象概括。“病”是对该病种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结论,“证”是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因病性与病位等所作的判断。同一疾病可有不同的证,相同的证可见于不同的病中,“症”是病、证表现出的各种异常现象,是诊病辨证的主要依据。中医诊病既重视疾病的变化规律和基本矛盾,又要抓住疾病当前的主要矛盾,才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立法依据和选方用药原则。所以中医学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只强调辨证而忽视辩病,或只辨病而不进行辨证,都是不恰当的。 二、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1 .诊法:即中医诊察、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2 .辨病:即对疾病的病种作出判断并确定病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3 .辨证:即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病人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当前的病位与病因病性等本质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4. 病案:又称医案,古称诊籍,现称病历,是临床诊疗过程的书面记录。 三、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 1 .司外揣内:源自《内经·灵枢·外揣》。即医生诊断疾病是通过观察外表的病理现象(症状、体征等),推测内脏的变化,从而认识疾病的内在本质。 2.见微知著:出自《医学心悟·医中百误歌》。即通过微小的、局部的外在变化,测知整体的、脏腑的内在病情。 3 .知常达变:即认识客观事物,必须通过观察比较,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太过、不及的异常变化,从而认识事物的性质及变动的程度。 四、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1. 整体审察:即在认识疾病时,不能只注意病变局部或病人个体,而应从整体观念出发,内外结合,全面诊察分析病情,综合识别判断病证。表现在各种诊法的综合运用及对病情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完美笔记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 中医内科学笔记 (完美排版) 第一单元肺系病症 一、感冒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病情轻者多为感受当令之气,称为伤风、冒风、冒寒;病情重者多为感受非时之邪,称为重伤风。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证候相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1. 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2. 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3. 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涎而言,为肺系的主要证候之一。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病位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辨证1辨外感内伤,2辨证候虚实。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咳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凉燥证—杏苏散加减) 4.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5.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 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7.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哮病 哮病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者不能平卧。病因是外邪侵袭,饮食不当,体虚病后三种。病机 病理因素以痰为主。总属邪实正虚。发时邪实,平时正虚。治则为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1. 发作期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6)喘脱危证,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

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基础考点习题及答案:恶心与呕吐

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基础考点习题及答案:恶心与呕吐 呕吐伴上腹节律性、周期性痛可见于 A.急性胃炎 B.慢性胃炎 C.消化性溃疡 D.胃癌 E.胃泌素瘤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伴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见于消化性溃疡。 呕吐大量隔夜宿食可见于 A.急性胃炎 B.慢性胃炎 C.消化性溃疡 D.急性肝炎 E.幽门梗阻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呕吐隔餐或隔日食物,并含腐酵气味,见于幽门梗阻。 呕血最常见的疾病是 A.消化性溃疡 B.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C.胃癌 D.急性胃粘膜病变 E.急性出血性胃炎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呕血最常见的原因是消化性溃疡。呕血是指 A.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 B.幽门以上的器官 C.十二指肠以上的消化器官 D.小肠以上的消化器官 E.结肠以上的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呕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呕血的颜色 A.出血量大时咖啡色 B.出血速度快时咖啡色 C.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时鲜红 D.出血量小时鲜红 E.出血速度慢时鲜红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呕血时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时鲜红。下列除哪项外,均可引起中枢性呕吐

A.耳源性眩晕 B.洋地黄中毒 C.尿毒症 D.胆囊炎 E.妊娠反应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引起中枢性呕吐的疾病有: 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疾病、肿瘤、外伤、偏头痛等)。 ②全身性疾病(如感染、内分泌与代谢紊乱等)。 ③药物反应与中毒药物(如洋地黄、吗啡中毒) 喷射性呕吐,可见于 A.耳源性眩晕 B.胃炎 C.肠梗阻 D.尿毒症 E.脑炎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喷射性呕吐常发生在患有脑部疾病时,如脑炎或脑部肿瘤,因颅内压增高而出现喷射性呕吐 呕吐与头部位置改变有密切关系的疾病是 A.脑炎 B.耳源性眩晕

2018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2018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2018年中医内科主治大纲-第一部分(基础知识)考 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 考 试 科 目 中 医基础理论一、阴阳五 行 学说 (一)阴 阳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 用 1.说明人体的组 织结构 1 2.说明人体的生 理功能 1 3.说明人体的病 理变化 1 4.用于疾病的诊 断和治疗 1 (二)五 行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 用 1.说明五脏生理 功能及相互关系 1 2.说明五脏病变 的相互影响 1 3.指导疾病的诊 断 1 4.指导疾病的治 1

疗 二、藏象(一)藏象 学说的概念 和特点 1.藏象的基本概 念 1 2.藏象学说的特 点 1 3.五脏、六腑、 奇恒之腑的功能 特点 1 (二)心 1.主要生理功能 1 2.生理特性 1 3.与形、窍、志、 液、时的关系 1 (三)肺 1.主要生理功能 1 2.生理特性 1 3.与形、窍、志、 液、时的关系 1 (四)脾 1.主要生理功能 1 2.生理特性 1 3.与形、窍、志、 液、时的关系 1 (五)肝1.主要生理功能 1

2.生理特性 1 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六)肾1.主要生理功能 1 2.生理特性 1 (六)肾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七)胆胆的生理功能 1 (八)胃胃的生理功能 1 (九)小肠小肠的生理功能 1 (十)大肠大肠的生理功能 1 (十一)膀 胱 膀胱的生理功能 1 (十二)三 焦 三焦的生理功能 1 (十三)脑脑的生理功能 1 (十四)女子胞女子胞的生理功 能 1 (十五)脏腑之间的关系1.脏与脏之间的 关系 1 2.腑与腑之间的 1

中医诊断学.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1.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2身热不扬:形容受湿邪阻遏的一种热象,其特点是体表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则觉灼手。 3.司外揣内:通过观察外表的病理现象,可以推测内在的病理变化,认识内在的病理本质,从而可解释显现于外的征象。 4.见微知著:是指机体的某些局部,常包含着整体的生理,病理信息,通过微小的变化,可以测知整体的情况。 5.以常衡变:通过从正常中发现异常,从对比中找出差别,进而认识到疾病的本质。 6.辨证:在望闻问切四诊所得基础上进行诊断的辩证思维。 7.假神:久病、重病患者,精气本以极度衰竭,而突然出现某些暂时“好转”的虚假表现。8.善色:指患者面色虽有异常,但仍光明润泽。 9.主色:指人生来就有,终生基本不变的面色,属个体素质,往往与种族和遗传有关。 10.阴黄:黄而晦暗如烟熏–寒湿郁阻 11.阳黄:黄而鲜明如橘子–湿热熏蒸 12.解颅:囟门迟闭。 13.囟填:囟门高突。 14.诊断:从医学角度对人们的精神和体质状态作出的判断。 15.诊病: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分析四诊资料,对疾病的病种做出判断,得出病名诊断的思维过程。 16.掣痛:指疼痛伴有掣牵引之感。 17.白蓓:皮肤出现白色小疱疹,晶莹如粟,高出皮肤,擦破流水,多发于颈胸部,四肢偶见,面部不发,多因外感湿热郁于肌表,汗出不彻而发,多见于湿温病。 18.滑苔:舌苔湿润而滑,伸舌欲滴者。 19.腻苔:苔质致密,颗粒细腻,舌边苔薄,舌中苔厚,刮之难去,如油腻覆盖舌面。 20.腐苔:苔质疏松,颗粒较大,舌边舌中皆厚,刮之易去,如豆腐渣堆积舌面。 21.剥苔:舌本有苔,忽然全部或部分剥脱。 22.透关射甲: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到指甲端者,提示病情危重。 23谵语: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者---热扰神明(实证) 24.郑声: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 ---心气大伤(虚证) 25.证: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盛衰等 方面的病理概括,是疾病本质的反映。 26.喘: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 实证:病邪壅塞肺气,气机不利 虚证:肺虚不能主气,肾虚不能纳气 哮:呼吸急促,喉间有哮鸣音,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27.症: 28.主诉:病人就诊时所陈述的最感痛苦的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 29.现病史:指从起病到此次就诊时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及诊治经过。 30.潮热:患者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有定时者。 31.寒热往来 : 恶寒发热交替而作,邪正分争在半表半里 32.自汗:经常清醒状态下汗出较多,活动尤甚者。 33.盗汗:入睡时汗出,醒则汗止者---阴虚或气阴两虚

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基础重点:实验室检查

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基础重点:实验室检查 血液 1、血常规内容 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值测定和红细胞形态监测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值测定和血小板形态检测 ▲2,血液三大系例正常值: ? 血红蛋白测定:男:120~160g/l; 女:110~150 g/l; 新生儿:180~190 g/l 红细胞计数: 男:(4.0~5.5)x10^12/L(400万~500万/mm^3) 女(3.5~5.0) x10^12/L; 新生儿:(6.0~7.0) x10^12/L (两者临床意义基本相同,降低见于贫血,白血病等) ? 白细胞总数: 成人:(4~10)x10^9/L (4000~10000)/mm^3; 儿童:(5~12) x10^9/L 新生儿:(15~20) x10^9/L (伤寒病不引起白细胞总数增多) 白细胞分类计数:N中性粒细胞0.51~0.75(中性杆状核0.01~0.05,中性分叶核0.50~0.70); E嗜酸性粒细胞 0.005~0.05; B 嗜碱性粒细胞0~0.01; L淋巴细胞0.20~0.40; M单核细胞 0.03~0.08

? 血小板计数 PC/Plt : (100~300)x10^9/L (生成障碍见于急性白血病); 血小板平均容积MPV :7~11fl(减低见于白血病); 血小板分布宽度:15%~17%; 血小板粘附率PadT:62.5%+8.61%(降低见于急性白血病); 3、绝对性红细胞增多见于:慢阻肺;慢性肺心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肝细胞癌;肾癌等 4.碱性点彩红细胞的出现提示红细胞再生加速且紊乱,见于增生性贫血,骨纤维化,铅中毒等 ▲5. 中性粒细胞增减意义 A.中性粒细胞增多: ㈠.生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剧烈活动、饱餐、高温、严寒、) ㈡.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反应性增多与异常增生性增多。 ⑴反应性增多: §急性感染或炎性(常见原因,而化脓性感染为最常见原因) §广泛得组织损伤或坏死 §急性大出血.溶血(白细胞增多可作为早期诊断内出血的参考指标) §急性中毒,如有机磷农药中毒 §恶性肿瘤,如胃癌,肝癌等 §其他,如器官移植排拆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诊断学基础 资料整理

诊断学第一单元症状学 热型 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 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见于布鲁菌病 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三单元检体诊断 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 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 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 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 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 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 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 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 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 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 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 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 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 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 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 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 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 心脏: 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 1、二尖瓣狭窄: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 2、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3、主动脉瓣狭窄: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主动脉瓣区收缩期震颤;心尖部S1减弱,A2减弱或消失,可听到高调、粗糙的递增-递减型收缩期杂音,向颈部传导。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颜面较苍白,颈动脉搏动明显,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且范围较广,呈抬举性,可见点头运动及毛细血管搏动征;有水冲脉;心腰明显呈靴形; 心尖部S1减弱,A2减弱或消失,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叹气样递减型舒张期杂音,可向心尖部传导。第四单元实验室诊断 一、血常规

2019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试题及答案(卷一)

2019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试题及答案(卷一)常见急症 A型题 对酒精中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中度中毒以上者应严格限制活动,以免发生外伤 B.意识障碍者采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入气管 C.中毒严重,昏迷时间长者可用血液透析疗法 D.重度酒精中毒者应迅速进行催吐及洗胃 E.轻度表现为动作笨拙,步履蹒跚,语无伦次,甚至神志错乱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根据中毒轻重分为三度:轻度表现为目睛红赤,两颧潮红或苍白,眩晕,言语增多,易激动,举止失常;中度表现为动作笨拙,步履蹒跚,语无伦次,甚至神志错乱;重度表现为郑声独语,昏睡,皮肤湿冷,口周青紫,瞳仁散大,呼吸微弱,脉细数结代,甚至出现肢体瘫软、手撒肢冷、昏迷、二便自遗、脉沉缓或沉微等虚脱之象。 一氧化碳中毒特效的治疗方法为 A.高压氧治疗 B.利尿 C.血液净化 D.催吐 E.控制心衰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高压氧治疗是一氧化碳中毒的特效疗法。 下列哪项药物为正性肌力药物 A.多巴胺 B.地塞米松 C.山莨菪碱 D.硝酸甘油 E.多巴酚丁胺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心源性休克治疗: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常合并使用血管扩张药硝普钠、硝酸甘油、酚妥拉明等与多巴胺联合应用,缓慢静脉滴入。还可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如强心甙、多巴酚丁胺、安力农等。 下列除哪项症状外,均属于中间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A.睑下垂 B.眼外展障碍 C.面瘫 D.呼吸肌麻痹 E.四肢抽搐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中间综合征: 若患者在度过胆碱能危象的急性期,迟发性周围神经病发生之

前,出现一组以部分颅神经(以第九、十对神经为主)支配的肌肉、屈颈肌肉、肢体近端肌肉及呼吸肌的肌力减弱或麻痹的临床表现,称中间综合征。临床表现有睑下垂、眼外展障碍、面瘫,甚至呼吸肌麻痹。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较为公认的是神经肌肉接头障碍学说。治疗在解毒的基础上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直至自主呼吸恢复。同时注意防治并发症,补充热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急性一氧化碳严重中毒后,脑水肿发展到高峰的时间范围是 A.6~8小时 B.8~12小时 C.12~18小时 D.18~24小时 E.24~48小时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防治脑水肿: 严重中毒后,脑水肿可在24~48小时发展到高峰。脱水疗法很重要。目前最常用的是20%甘露醇,静脉快速滴注。也可注射呋塞米脱水。三磷腺苷、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也有助于缓解脑水肿。如有频繁抽搐,首选地西泮。 下列有关人工呼吸有效的判断标准,叙述错误的是 A.吹气时患者胸廓升高 B.不吹气时胸廓复原 C.吹气人感觉气道阻力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