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3001-2017两化融合贯标全套程序文件与表格模板

GBT23001-2017两化融合贯标全套程序文件与表格模板
GBT23001-2017两化融合贯标全套程序文件与表格模板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

GBT 23001-2017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可持续竞争优势、领导作用、策划、支持、实施与运行、评测、改进的通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有下列需求的(各类)组织:

a)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应用和持续改进,打造信息化坏境下的新型能力;并且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b)通过内部或外部(包括评定机构)评定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证实其在信息化环境下具有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版本使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3000-2017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23020-2013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23000-2017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可持续竞争优势

4.1总则

组织应深刻认识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内外部坏境变化,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打造信息化坏境下的新型能力,获取与组织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4.2识别组织的内外部坏境

组织应识别与其战略、可持续竞争优势有关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组织应对这些外部和内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确定。

注1:这些因素可能包括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以及数字化、网路化、智能化所带来的影响。

注2:外部坏境相关的因素可能包括国内外文化、法律法规、政策、客户需求、合作伙伴、市场态势、竞争对手、行业标杆、技术发展趋势等。

注3:内部环境相关的因素可能包括组织的愿景、使命、价值观、现状等。

4.3以获取与组织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

4.3.1识别和确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要

组织应将两化融合作为贯穿战略始终的重要内容。

组织应围绕其战略,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按照所形成的规定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进行识别、调整、评审和确定,并保留文件化信息。

组织确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应与其战略相匹配。

4.3.2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

组织应按照所确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对信息化的新型能力进行策划、实施、运行、评测与改进,确保获取与组织的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4.4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4.4.1确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确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确定其范围,并通过文件化信息予以明确。

在确定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a)内外部环境,见4.2;

b)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见4.3.1;

c)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及其所涉及的业务流程、组织单元和区域等。

4.4.2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组织应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包括所需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当组织确定需要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进行变更时应考虑:

a)变革目的及其潜在后果;

b)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c)资源的可获得性;

d)职责和权限的分配或再分配。

4.4.3文件化信息

4.4.3.1 总则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化信息应包括:

a)两化融合管理手册,包括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表述,以及文件化信息的查询途径;

b)两化融合方针;

c)可持续竞争优势;

d)新型能力及其目标;

e)本标准所要求的文件化信息;

f)组织确定的为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效性所需的文件化信息。

4.4.3.2文件化信息的创建与更新

在创建和更新文件化信息时,组织应确保必要的;

a)标识和说明(如:标题、日期、作者、索引等);

b)格式(如:语音、软件版本、图示)和载体(如:纸质、电子);

c)评审和批准,以确保适宜性和充分性。

4.4.3.3文件化信息的控制

组织应对本标准所要求的及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所需的内外部文件化信息予以识别、保护和控制,并得到有效使用。

为控制相关的内外部文件化信息,必要时,组织应进行下列活动:

a)分发、访问、检索和使用;

b)存储和防护,包括保持可读性;

c)更改控制(如:版本控制);

d)保留和处置。

5领导作用

5.1最高领导者

最高管理者应承诺建立,实施和保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通过以下活动予以落实:

a)在组织的战略层而统筹推进两化融合,向全员传达本组织推进两化融合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b)制定两化融合方针,确保有效获取与组织的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c)在组织的决策层中任命两化融合管理者代表,并进行充分授权,以确保其有效发挥组织协调、统筹落实的领导作用;

d)推动并支持其他相关管理者在其职责范围内有效发挥领导作用;

e)建立健全职责与协调沟通机制;

f)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及其过程融入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

g)组织管理评审,推动持续改进;

h)确保支持条件和资源保障到位。

5.2两化融合方针

两化融合方针是组织推进两化融合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宗旨,应:

a)适应组织的战略;

b)包括对可持续发展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

c)遵循GB/T23000-2017中3.2.2所述的原则,充分体现基于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四要素互动创新和持续化的发展模式;

d)在持续适宜性发面得到评审;

e)在组织内得到全面沟通和理解,获得员工普遍认可。

5.3管理者代表

两化融合管理者代表应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得以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通过以下活动予以落实;

a)提出本组织的两化融合相关决策建议;

b)组织识别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及其目标;

c)统筹落实信息化环境下能力的策划、打造、保持、持续改进的过程,以确保

其有效性;

d)应用信息通信技术推动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优化、创新和变革,持续提升数据开发利用能力;

e)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建议;

f)提升组织全员对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意识。

5.4职责与协调沟通

5.4.1职责与权限

组织应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相关角色(包括高层管理者在内的所有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得到合理划分、规定、沟通和理解,并得到有效执行。

5.4.2协调与沟通

组织应确保;

a)建立适当的协调机制,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进行协调;

b)在组织的内部和外部建立适当的沟通机制,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

行沟通。

6策划

6.1新型能力的识别与确定

组织应围绕可持续竞争优势需求,按照所形成的规定对拟打造的新型能力及其关键指标进行识别、调整、评审和确定,并保留文件化信息。

组织确定的新型能力,应能够有效支撑其获取预期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为充分、稳定获取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组织宜规划并形成系统性的新型能力体系。

6.2新型能力目标的确定

组织应根据拟打造的新型能力,建立新型能力目标,并按照所形成的规定进行调整、评审和确定。目标应是具体的、可测量的、可实现的且有时间要求的。

6.3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的策划

63.1总则

组织应围绕拟打造的新型能力策划两化融合实施方案,明确数据、技术、业

务流程、组织结构互相创新和持续优化的需求和实现方法,以有效实现预期目标。

组织应形成策划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的规定,包括确定策划的方法与过程、责任人和参与人的职责和权限等。

6.3.2策划的输入

策划的输入应包括但不限于:

a)组织的内外部环境;

b)业务需要;

c)拟打造的新型能力及其目标;

d)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现状;

e)支持条件和资源现状。

6.3.3策划的输出

策划的输出应包括但不限于:

a)确定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的优化需求;

b)确定技术实现的需求;

c)确定数据开发利用的需求;

d)确定支持条件和资源的需求;

e)明确两化融合实施的职责、方法和进度等。

组织应根据策划的输入和输出形成两化融合实施方案。

6.3.4评审、批准、更改与控制

组织应按照所形成的规定,对两化融合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并得到相关管理者的批准。

评审的参加者应包括与两化融合实施有关的专家和职能的代表。

组织应对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的执行进行动态控制,必要时进行更改,并对更改进行评审和批准。更改、评审、批准和必要措施应保留文件化信息。

7支持

7.1总则

组织应识别两化融化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所需要的内外部支持条件和资源,并围绕新型能力的打造进行统筹配置、评估、维护和优化。

为确保支持条件和资源的持续提供,组织应评估其适应性和有效性,并寻找改进机会。

7.2资金投入

组织应按照所形成的规定,围绕新型能力的打造、保持、持续改进对相关资金投入与使用进行统筹安排和优化调整,确保资金投入使用的合理性、适度性和及时性。

组织应保留资金投入与使用的文件化信息。

7.3人才保障

组织应:

a)确保员工理解其职责和活动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的意义及作用,以及如何为实现新型能力目标作出贡献;

b)建立、保持和改进相应机制,确保员工充分参与;

c)确定从事两化融合工作的员工所需的能力;

d)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帮助员工获得所需的能力;

e)基于对员工在两化融合工作中的绩效,建立适当的激励制度;

f)必要时,雇佣外部专业人员;

g)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组织应保留培训、激励以及所采取其他措施的文件化信息。

7.4设备设施

组织应按照所形成的规定,明确设备设施相关方的责任和权限,统筹安排设备设施的提供、维护和升级改造,并形成文件化信息,以确保:

a)设备设施的自动化、数字化、网路化和职能化水平与新型能力目标相适宜;b)设备设施的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完整性;

c)设备设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组织应识别和评价与设备设施相关的风险,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必要时制定应急预案。

7.5信息资源

组织应将信息资源作为战略性基础资源予以管理。

组织应建立机制,以确保:

a)不断推进信息资源的标准化;

b)识别、采集、获取和存储数据、信息和知识,并确保其准确性和实效性;c)持续提高信息资源的传递和共享水平;

d)适宜时,统一管理数据,并挖掘、提炼信息和知识;

e)信息资源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

7.6信息安全

组织应:

a)采取适当措施,确保全员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b)确立信息安全责任制,完善管理和防范机制;

c)提供必要的技术条件和设备实施保障;

d)识别可能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进行持续性管理,确保信息安全事件得到有效处理。

8实施与运行

8.1总则

组织应围绕拟打造的新型能力,根据两化融合实施方案,主动管理实施与运行过程,推动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以确保稳定获取预期目标。

组织应确保:

a)实施与运行过程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b)实施与运行过程持续受控;

c)员工充分参与;

d)与供方建立以有效实现预期目标为导向的沟通合作机制。

8.2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

8.2.1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方案

组织应制定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方案,方案应:

a)明确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的实施主体及相关方的责任和权限,并制定计划;

b)确保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的需求得到有效安排和沟通;

c)确保拟打造新型能力涉及的业务流程职责、部门职责与岗位职责得到合理划分、规定和沟通,并建立职责协同机制;

d)按照所形成的规定进行沟通和确认(包括与技术实现、数据开发利用相关的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和确认),并得到相关管理者的批准。

8.2.2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的执行。

组织应按照所形成的规定,管理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的执行过程,并保留文件化信息。在保证总体利益的前提下,组织应确保:

a)兼顾相关职能和层次的利益;

b)与相关方进行充分沟通,达成共识。

8.2.3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的监督与控制

组织应在受控条件下进行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受控条件应包括但不限于:

a)确保获得优化过程中的动态信息;

b)制定应对措施,确保优化过程中的冲突和风险得到有效预防和处理。

组织应保留监督与控制的文件化信息。

8.3技术实现

8.3.1技术方案

组织应制定技术方案,方案应:

a)明确技术实现的主体及相关方的责任和权限,并制定计划;

b)确保技术实现的需求得到有效安排和沟通;

c)按照所形成的规定进行沟通和确认(包括与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数据开发利用相关的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和确认),并得到相关管理者的批准。

8.3.2技术获取

组织应按照所形成的规定,根据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方案和技术方案,管理技术获取过程,并保留文件化信息,确保:

a)必要基础资源的数字化和标准化;

b)所获取的技术的有效性;

c)技术知识向应用主体有效转移。

注:技术获取方式包括自主开发,共同开发、外包、外购、租用等。

8.3.3技术实现的监督与控制

组织应在受控条件下进行技术实现。受控条件应包括但不限于:

a)获得技术实现过程中的动态信息;

b)必要时,对技术实现过程实施监视和测量;

c)制定适宜的措施,有效防范技术风险。

组织应保留监督与控制的文件化信息。

8.4数据开发利用

8.4.1数据开发利用方案

组织应采取适当措施,确保对数据开发利用的价值形成共识。

组织应制定数据开发利用方案,方案应;

a)明确数据开发利用的主体及相关方的责任和权限,并制定计划;

b)确保数据开发利用的需求得到有效安排的沟通;

c)按照所形成的规定进行沟通和确认(包括与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技术实现相关的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和确认),并得到相关管理者的批准。

8.4.2数据的开发利用

组织应按照所形成的规定,有效地开发利用数据,加速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同步创新和持续优化,并保留文件化信息。

适用时,组织应:

a)选择所需的数据,进行跨时间、跨职能、跨层次的累积、清理和重构;

b)建立适用的数据应用模型,并进行评审和批准;

c)在业务系统中部署相应的数据应用模型。

适宜时,组织应;

a)利用外部的数据服务:

b)开发内部的数据,为外部提供服务。

8.4.3数据开发利用的监督与控制

组织应在受控条件下进行数据开发利用。受控条件应包括但不限于:

a)确保获得数据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动态信息;

b)制定适宜的措施,有效防范数据开发利用风险。

组织应保留监督与控制的文件化信息。

8.5匹配与规范

8.5.1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匹配性调整

组织应:

a)明确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组织开展试运行;

b)必要时,开展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的优化调整;

c)必要时,开展技术实现的优化调整;

d)必要时,开展数据开发利用的优化调整;

e)确保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实现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有效匹配。组织应保留匹配性调整的文件化信息。

8.5.2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规范化与制度化

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机构匹配调整后,组织应:

a)确立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制度规范;

b)按照所形成的规定,沟通、确认和批准这些制度规范。

8.6运行控制

组织应采取适宜的措施确保8.5.2确立的制度、规范得以有效执行。

适用时,组织应形成适宜的规定,确保正式运行的风险得以有效防范。

组织应保留运行控制的文件化信息。

9评测

9.1总则

组织应策划以下方面所需的评测过程,并加以实施;

a)通过两化融合所形成的新型能力以及所获取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b)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符合性;

c)持续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效性。

两化融合管理手册教程文件

两化融合管理手册

两化融合管理手册 编号: 版本: 编制: 审核: 批准: X年X月X日起实施 XXXXXX股份有限公司 受控状态:受控

目录0.1企业简介 0.2发布令 0.3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0.4两化融合方针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可持续竞争优势 5领导作用 6策划 7支持 8实施与运行 9评测 10改进 附录1组织结构图 附录2职能分配表

0.1企业简介

0.2发布令 公司各部门: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主要依据《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和修订,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是本公司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总纲要,既适用于本公司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保持,也适用于本公司向第三方申请认证注册的依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已经批准,现发布实施,全体员工均须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并追求持续改进得稳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确保在市场竞争中持续胜出。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的管理执行本公司《文件控制程序》的规定。 总经理: 日期:

0.3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为建立、实施和保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不断打造公司信息化环境下的公司新型能力,实现公司持续稳定的竞争优势。经公司高层研究决定,任命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并授予以下职责和权限: 1、按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全面负责公司两化融合日常管理工作,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得以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 2、提出两化融合相关的决策建议。 3、组织识别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及其目标。 4、统筹落实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策划、打造、保持、持续改进的过程,以确保其有效性。 5、应用信息通信技术推动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优化、创新和变革,持续提升数据的开发利用能力。 6、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建议。 7、提升公司全员对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意识。 总经理: 日期:

01两化融合文件控制程序

xxxxxxx 两化融合 文件控制程序 编号:HL/GX/B/01-2014 版本:第一版,第0次修改1.范围 本控制程序规定了xxxxxxxx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工作中,各部门的职责以及主要工作流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控制程序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控制程序。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控制程序。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控制程序。 文件:指信息及其承载的媒体,女口:过程记录、规范、程序文件、图样、报告、标准。媒体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它电子媒体,图片或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等的展现方式。 4.职责 4.1.两化融合联合工作组 ――统一指导和协调文件管理工作,对重要文件进行审查。 4.2.企管部 ――负责文件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 --- 负责建立并保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清单; ――负责管理体系文件的档案管理; --- 负责建立公司规章制度体系并保持公司规章制度清单。

ff ――负责外来标准的收集、发放,负责管理类体系文件的归口审核、抽查监督。 43公司各部门 ——负责本部门职能范围内文件的编制、送审、监督检查执行。 5.管理活动的内容与方法 5.1.总体要求 5.1.1目的 文件控制是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制定、标识、修订、审批、发布、存储、查询、重用、归档、作废等整个生命周期的控制管理。通过建立文件控制程序,保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的可用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5.1.2相关要求 (1)文件在发布前均应经过批准,以确保文件的充分性和适宜性。 (2)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和更新,并重新批准。 (3)确保文件的名称、版本、编号、受控性质、和最新修改状态等得到有效的标识。 (4)确保在各工作场所,能从内网查阅或获得纸质的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5)确保文件保持完好、清晰,易于识别。 (6)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策划、运行所需的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对其发放予以控制。 (7)作废文件均应撤出使用场所和现行有效文件数据库,如因其他目的而保留,应对其进行适当标识,防止误用。 52业务描述

培训表格模板

附件 1: 职工内培申请表 申请单位:培训员 :编号 : 培训项目.办班形式()脱产()半脱产()不脱产培训地点计划属性()一级计划()二级计划培训对象培训人数 拟聘教师课时培训时间培训内容简介 职务/ 职称 姓名工作时间业余时间 培训目标 考核方式 单位培训主管 领导意见 员工培训中心 运行室意见 员工培训中心 意见 备注 注: 1、培训目标要量化,具有可考核性。 2、“考核方式”栏要注明是否进行理论或者技能操作考试,是否培训取证。

附件 2: 培训记录表(二级培训) 单位:培训项目名称: 序号培训内 培训培训培训培训教师 注容 学时教师 备 日期单位 1 2 3 4 5 6 7 培训员:员工培训中心项目负责人:注:此表由培训员填写,作为二级培训资料留存。

附件 3: 职工内培月份费用核销审批表 申报单位:培训员:培训项目培训时间 培训教师基本情况培训内容、课时及费用 姓名职称工资账号是否为领导 培训内容 工作时间课业余时间培训费或专家时( H)课时( H)用(元) 费用合计(元) 基层单位培训 运行室意见主管领导意见 员工培训中心意见 备注 注: 1、“备注”栏中要注明培训教师中为领导、专家人员或非本单位培训教师必须注明所在单位; 2、此表于每月 20 日之前上报培训中心运行室。

培训调整通知单 单位:培训员:申报日期:计划培训项目 计划要求时间建议调整时间 调整原因: 单位主管培训领导(签字): 审核意见: 员工培训中心运行室(签字):审批意见: 员工培训中心领导(签字):

培训检查考核表 培训单位:检查日期:年月日 培训项目 应到人数 实到人数 策划书执 行情况 学员出勤率 培训内容及 培训教师 培训的管理、参训学员的 表现 培训教师备课、讲课情 况 考核合格率 受训者评 价总分 培训项目考 核结果 备注 培训地点 计划时间计划学时 实际时间实际学时 严格按策划书执行()基本上能按策划书执行( )没有按策划书执行( ) 准备充分,组织管理到位,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准备较充分,组织管理基本到位,学员基本能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准备不充分,组织管理无序,学员不能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备课充分,能严格按要求学时上课。() 备课较充分,基本能严格按要求学时上课。() 备课不充分,不能按要求学时上课。() 运行室项目负责人:基层单位培训主管领导:注: 1、此表由基层单位作为二级培训资料留存; 2、“受训者评价总分”栏为培训效果满意度平均分。

20两化融合管理评审控制程序文件.doc

1.围 本控制程序规定了红领集团(以下简称“公司”)两化融合管理 体系管理评审的职责、管理活动的容和方法、检查与考核、报告与记 录等要求。 本控制程序适用于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活动。 2.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控制程序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控制程序。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控制程序。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控制程序。 管理评审:为了确定管理事项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 4.职责 4.1. 两化融合联合工作组 ——主持管理评审活动,批准评审计划和评审报告。 4.2. 企管部 ——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汇集评审所需资料;——负责报告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状况;——负责起草管理评审报告,评价改进 措施的效果;——负责报告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组织实施管理评 审计划及评审后改进措施效果的跟踪检查。

4.3. 公司各部门 ——负责提供评审所需资料,并实施本单位改进措施。 5.管理活动的容与方法 5.1. 总体要求 5.1.1目的 通过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进行定期评审,确保其适宜性、充分性及有效性,并评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调整的必要性。 5.1.2相关要求 ——管理评审基于两化融合管理评估与诊断结果、监视与测量结果、前期管理评审结果及改进措施执行情况,结合公司控制程序及相关标准要求开展,应充分考虑到可能影响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外部环境变化。 ——管理评审时要考虑是否需要对两化融合管理方针和目标进 行修正。 ——管理评审要关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过程绩效。 ——管理评审要关注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 5.2. 业务描述 5.2.1 评审准备 5.2.1.1 评审计划 根据两化融合联合工作组的指示,企管部在管理评审实施前两周拟定“管理评审计划”(见附录A),经企管部领导审核后,报两化融合工作领导小组批准。

安全培训记录表格模板

一、幼儿意外事故的预防 1.加强教师安全知识技能的培训 对于保教人员而言,加强安全知识技能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一是培养教职工的安全意识,培养他们的工作责任心,时时处处做有心人,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不安全因素。二是要求教职工了解幼儿园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不随心所欲。三是要求教职工掌握基本的安全操作规范,掌握发生意外事故时的现场处理办法,做到遇事不乱,应对有方。 2.经常平整场地,做到无坑、无砖、无松动、无积水、无突起物等,及时清除院落中影响幼儿活动的障碍物,随时检查大型玩具有无螺丝松动、铁皮外露、踏板裂缝、绳网断落等不安全因素。 3.经常检查幼儿有无携带有碍安全的危险品,如尖锐利器、打火机、玻璃球等危险物,并经常对幼儿进行安全常识教育,提高幼儿自身的安全意识。 4.组织幼儿外出活动时,要制定详细周密的活动计划,遇到发生意外事故时要立即拨打110报警电话。 5.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前要仔细清点人数,并坚持对幼儿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避免幼儿在活动时发生相互碰撞、推搡、争抢打闹等危险动作。行进中随时提醒幼儿注意脚下安全,不随便用脚踢踹砖块等。活动结束后及时清点人数,以防幼儿走失现象的发生。 6.药品要放在幼儿触摸不到的地方,药品袋上要标明幼儿姓名和服用方法,有详细的服药登记记录,以免发生误食误服药品的人身伤害事故。 7.严格幼儿接送卡制度,无卡者不得擅自将幼儿接出园外,避免拐骗幼儿的事件发生。 8.各种物品的摆放位置要恰当、稳固,以不妨碍幼儿活动为前提。 9.妥善保管洗涤消毒类物品,设置专用放置地点,避免幼儿误食事件的发生。 10.不带幼儿去伙房、水房、洗衣房等地方,饭菜粥汤的温度要适中,避免烧烫伤事故的发生。 11.开水壶、汤桶等要放置在离幼儿较远的安全地带,窗台上不宜放置花盆、鱼缸等物品,避免幼儿不慎将其打翻发生砸伤事件。 12.提饭菜时要防止粥汤撒地滑倒幼儿。为幼儿分发饭菜时注意不要盛得太满,不能从幼儿头上传递饭菜,避免造成烫伤。 13.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常规,提醒其不在进餐时说话玩耍、嬉笑打闹,以免不小心让食物噎住或卡住气管。 14.体育课及游戏活动前,要检查活动场地有无砖头瓦块、树枝绳索等妨碍幼儿活动的障碍物。检查幼儿的鞋帽衣着穿戴是否整齐,避免因鞋带散开发生绊倒、磕伤现象。 要对幼儿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和游戏规则,幼儿要在教师的视线之内进行活动,便于教师观察指导。运动中要随时注意观察幼儿有无出现异常表现,如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神情恍惚、过度紧张、呼吸困难、焦虑郁闷、精神不振等,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和调整活动量。 15.组织幼儿进入大型玩具场地活动时,要对幼儿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和规则,活动中教师加强巡视指导,及时制止幼儿相互推拉扯拽、奔跑打闹,阻止幼儿从高处往下蹦跳,避免发生摔碰伤事件。 16.为防止幼儿触电,所有的电源插座都应该安装在幼儿触摸不到的地方,并教育幼儿不要将铅笔、小棍、橡皮等物放入插座孔内玩耍。

两化融合匹配与规范控制程序

两化融合匹配与规范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通过匹配性调整实现技术、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的相互融合和动态匹配,并在公司建立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等文件的规范化与制度化机制,以确保匹配后的相关成果得以固化。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在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技术实现后相互间的静态和动态的调整及规范化和制度化确立和运行。 3 术语和定义 匹配与规范:指公司对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匹配性调整,以及有效匹配后,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规范化与制度化。 4 职责 4.1两化融合领导小组 负责两化融合实施过程匹配与规范阶段重大事项的协调与决策。 4.2信息中心 两化融合匹配与规范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编制并保持《两化融合匹配与规范控制程序》;负责两化融合匹配与规范过程中的优化调整方案的论证评审、及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工作。 4.3各部门 参与试运行工作;负责试运行期间的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技术实现优化调整方案的提出,以及参与方案论证和实施工作。

5 工作流程 6 过程方法及要求 6.1试运行 项目责任单位负责试运行的准备和相关工作,包括: a) 制定试运行策略方案,以及静态与动态数据的初始化准备等; b) 全面、有效收集各方反馈意见,识别问题或缺陷,并采取适宜的措施,确保其得到及时解决; c) 必要时,开展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和技术实现的优化调整,确保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实现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有效匹配; d) 应通过培训、人员调岗等措施,确保员工满足新的岗位能力要求。 信息中心对试运行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注:项目责任单位是指在项目立项前确定的项目建设单位。 6.2 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调整 试运行期间发现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与信息系统和技术不匹配时,项目责任单位负责协调项目组进行梳理和论证分析,必要时提出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调整的方案,调整方案应按照《两化融合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控制程序》执行。 信息中心对优化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6.3 技术实现优化调整 试运行期间有技术实现优化的调整需求时,项目责任单位负责协调项目组梳理系统优化需求,必要时提出技术实现优化调整方案,详细说明需要增加的系统需求或需优化的系统功能,在进行技术优化方案实施前,应按项目要求履行变更管理的申请和审批流程,经评审、批准后方可进行实施。优化方案编制完成后,应报送信息中心。 信息中心依据项目组提出的优化方案组织相关部门对优化调整方案进行分析论证和审批,调整方案获批后,由项目组组织实施。 6.4 岗位变更后能力匹配 试运行前,项目责任单位负责协调项目组对系统关键用户进行操作培训,并编制用户操作手册、系统配置及运维文档等,以确保岗位变更后职责与能力相匹配。 6.5 确立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文件规范 项目责任单位组织项目组将业务流程、组织结构、技术实现优化过程中需求调研、优化方案、实施结果、培训记录等按照规范的文件形式进行固化,按照纸质文档与电子文档相结合的方式,制定文件的标准格式及编号,并指导编制人员进行规范填写。 7 相关文件 无 8 相关记录 无

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策划控制程序

安徽**食品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ZY-IP-11 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策划控制程序 编制: 审核: 批准: 版本: A/0 2019年10月25日发布 2019年10月25日实施

1 目的 本程序制定目的是在两化融合实施策划过程中,明确界定两化融合需求和目标,充分考虑技术的基础性作用,制定实施方法和框架,使策划与两化融合方针保持一致,策划输出为《两化融合实施方案》。 2 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两化融合实施策划(中长期规划)的策划过程,定义了策划的方法、输入、输出、评审与批准、维护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GB/T23001-2017 《两化融合方针和目标》 4 管理职责 4.1两化融合领导小组:组织策划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活动,负责评审《两化融 合实施方案》; 4.2行政部:组织编制《两化融合实施方案》文件; 4.3管理者代表:审核并批准《两化融合实施方案》文件;审核并批准《两化 融合实施方案》文件的变更;策划具体工作的执行、监督和协调。 5管理程序 5.2策划准备 5.2.1策划组织 两化融合领导小组启动策划工作,管理者代表作为负责人组织并领导策划,规划未来中长期的两化融合实施。两化融合推进办公室人员,业务部门人员参与策划具体工作。 5.3策划输入 各业务部门应提供策划输入内容,作为策划的输入,提交人确保提供的内容完整性和准确性。策划输入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两化融合的方针和目标(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b)市场环境分析结果; c)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d)可持续竞争优势获取对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要求; e)外部技术发展趋势; f)业务需求和目标; g)技术、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现状; h)数据开发利用现状; i)基础条件和资源现状。

两化融合管理手册

两化融合管理手册 编号: 版本: 编制: 审核: 批准: X年X月X日起实施 XXXXXX股份有限公司 受控状态:受控

目录0.1企业简介 0.2发布令 0.3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0.4两化融合方针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可持续竞争优势 5领导作用 6策划 7支持 8实施与运行 9评测 10改进 附录1组织结构图 附录2职能分配表

0.1企业简介

0.2发布令 公司各部门: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主要依据《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和修订,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是本公司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总纲要,既适用于本公司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保持,也适用于本公司向第三方申请认证注册的依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已经批准,现发布实施,全体员工均须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并追求持续改进得稳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确保在市场竞争中持续胜出。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的管理执行本公司《文件控制程序》的规定。 总经理: 日期:

0.3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为建立、实施和保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不断打造公司信息化环境下的公司新型能力,实现公司持续稳定的竞争优势。经公司高层研究决定,任命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并授予以下职责和权限: 1、按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全面负责公司两化融合日常管理工作,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得以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 2、提出两化融合相关的决策建议。 3、组织识别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及其目标。 4、统筹落实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策划、打造、保持、持续改进的过程,以确保其有效性。 5、应用信息通信技术推动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优化、创新和变革,持续提升数据的开发利用能力。 6、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建议。 7、提升公司全员对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意识。 总经理: 日期:

16两化融合评估与诊断管理程序教程文件

16两化融合评估与诊 断管理程序 1.范围 本控制程序规定了青岛红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两化融合实施评估与诊断工作中.各部门的职责以及主要工作流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控制程序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控制程序。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控制程序。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控制程序。 评估与诊断:企业按照GB/T 23020-2013的相关要求,制定两化融合自评估体 系,并按照策划的周期开展整体性评估、分析、诊断的过程。 4.职责 4.1.两化融合联合工作组 负贵审核两化融合实施评估与诊断工作。 4. 2?企管部

负贵制定两化融合实施评估与诊断工作计划; 负贵组织开展两化融合实施评估与诊断工作。 4. 3?公司各部门 配合完成两化融合实施评估与诊断工作。 5.管理活动的内容与方法 5.1?总体要求 5.1.1目的 通过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进行定期评估与诊断,旨在评价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用于识别问题、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工作。 5.1.2相关要求 评估与诊断原则如下: 确保评估与诊断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评估与诊断工作由公司内部人员或公司聘请外部人员来进行。 5. 2?业务描述 5.2.1完善自评估体系 结合各部门意见和建议,企管部组织人员完善两化融合实施前制定的自评估体系,在保持评估框架总体不变的前提下,对三级指标及采集项进行细化完善, 每年确定两化融合管理评估与诊断年度工作计划。 5. 2.2问卷填报 信息中心组织指导各部门进行两化融合实施评估与诊断问卷填报,并对出现的各类问题和疑问进行集中讨论解决,确保填报数据全面、准确、真实。 5.2.3诊断分析 各部门根据两化融合实施自评结果,对照实施前的自评结果,从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及其相互匹配等方面,对两化融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

培训记录表格模板

培训记录表格 1

安全生产管理台账 台账种类: 安全培训教育 单位名称: 台账编号: 03 说明 2

一、企业应严格执行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依据国家、地方及行业规定和岗位需要, 制定适宜的安全培训教育目标和要求, 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和培训目标, 定期修正安全培训教育需求, 制定并实施安全培训教育计划。企业应保证安全培训教育所需人员、资金和设施。企业应建立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档案。企业安全培训教育计划变更时, 应记录变更情况。企业安全培训教育主管部门应对培训教育效果进行评价。企业应确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和全员培训的目标, 对在岗的从业人员进行经常性安全培训教育。 二、管理人员培训教育: 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教育,经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 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 并按规定参加每年再培训。企业其它管理人员, 包括管理部门负责人和基层单位负责人、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由企业相关部门组织, 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三、从业人员培训教育: 企业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 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从业人员每年应再培训, 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学时。企业特种作业人员应按有关规定参加安全培训教育, 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 方可上岗作业, 并定期复审。企业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驾驶员、船员、押运人员必须 3

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交通部门考核合格( 船员经海事管理机构考核合格) , 取得从业资格证, 方可上岗作业。企业应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新产品投产前对有关人员进行专门培训, 经考核合格后, 方可上岗。 四、新从业人员培训教育: 企业应按有关规定对新从业人员, 进行厂级、车间( 工段) 级、班组级安全培训教育, 经考核合格后, 方可上岗。企业新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时间不得少于国家或当地政府规定学时( 危险化学品生产岗位的从业人员岗前培训不得少于72学时, 每年再培训不得少于20学时。其它从业人员岗前培训不得少于24学时) 。 五、其它人员培训教育: 企业从业人员转岗、脱离岗位一年以上( 含一年) 者, 应进行车间( 工段) 、班组级安全培训教育, 经考核合格后, 方可上岗。企业应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进行有关安全规定及安全注意事项的培训教育。企业应对承包商的作业人员进行入厂安全培训教育, 经考核合格发放入厂证, 保存安全培训教育记录。进入作业现场前, 作业现场所在基层单位应对施工单位的作业人员进行进入现场前安全培训教育, 保存安全培训教育记录。 六、日常安全教育: 企业管理部门、班组应按照月度安全活动计划开展安全活动和基本功训练。班组安全 4

GBT23001-2017两化融合贯标全套程序文件与表格模板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 GBT 23001-2017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可持续竞争优势、领导作用、策划、支持、实施与运行、评测、改进的通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有下列需求的(各类)组织: a)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应用和持续改进,打造信息化坏境下的新型能力;并且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b)通过内部或外部(包括评定机构)评定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证实其在信息化环境下具有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版本使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3000-2017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23020-2013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23000-2017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可持续竞争优势 4.1总则 组织应深刻认识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内外部坏境变化,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打造信息化坏境下的新型能力,获取与组织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4.2识别组织的内外部坏境 组织应识别与其战略、可持续竞争优势有关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组织应对这些外部和内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确定。 注1:这些因素可能包括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以及数字化、网路化、智能化所带来的影响。 注2:外部坏境相关的因素可能包括国内外文化、法律法规、政策、客户需求、合作伙伴、市场态势、竞争对手、行业标杆、技术发展趋势等。 注3:内部环境相关的因素可能包括组织的愿景、使命、价值观、现状等。

两化融合_匹配与规范控制程序v2.0_20150203

两化融合管理程序文件 匹配与规范控制程序 文件名称 管理单位文件编号文件版本A/00版文件管理员分管领导文件签发人 制/修订情况 制/修订次数制/修订主要内容发布日期实施日期A/00 首次建立 1 目的 对优化后的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技术实现要及时进行试运行,确保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实现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有效匹配,达到业务需求与既定目标的相关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匹配与规范过程的职责和步骤,适用于本管理体系内所有部门或单位。 3 术语 业务流程:企业(或企业的一部分)在追求给定目标过程中,为了实现某一期望的结果,所执行的企业活动的部分有序集。 组织结构: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安排。 4 职责

4.1 信息化领导委员会 4.1.1 负责审核信息化管理中心提出的《试运行技术调整方案》。 4.1.2 负责审核《试运行报告》。 4.1.3 负责审批《试运行方案》。 4.2 信息化管理中心 4.2.1 负责系统试运行期间部门的各项准备工作。 4.2.2 负责制定《试运行方案》。 4.2.3 负责涉及技术层面规范性文件的批准。 4.2.4 负责制定《试运行技术调整方案》。 4.3 项目组 4.3.1 负责制定培训计划。 4.3.2 负责实施培训。 4.3.3 负责编写和汇总《试运行评审报告》。 4.3.4 负责编写《试运行报告》。 4.4 项目领导小组 4.4.1 负责涉及组织结构方面规范性文件的批准。 4.5 相关部门 4.5.1 负责确认修订后的新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信息系统的规范性文件。 4.5.2 负责配合试运行的各项相关工作。 5 流程图

两化融合全套文件(手册+程序文件+表单)

两化融合全套文件(手册+程序文件+表单) 编号: 版本: 编制: 审核: 批准: X年X月X日起实施 XXXXXX股份有限公司 受控状态:受控

目录0.1企业简介 0.2发布令 0.3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0.4两化融合方针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可持续竞争优势 5领导作用 6策划 7支持 8实施与运行 9评测 10改进 附录1组织结构图 附录2职能分配表

0.1企业简介

0.2发布令 公司各部门: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主要依据《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和修订,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是本公司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总纲要,既适用于本公司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保持,也适用于本公司向第三方申请认证注册的依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已经批准,现发布实施,全体员工均须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并追求持续改进得稳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确保在市场竞争中持续胜出。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的管理执行本公司《文件控制程序》的规定。 总经理: 日期:

0.3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为建立、实施和保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不断打造公司信息化环境下的公司新型能力,实现公司持续稳定的竞争优势。经公司高层研究决定,任命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并授予以下职责和权限: 1、按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全面负责公司两化融合日常管理工作,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得以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 2、提出两化融合相关的决策建议。 3、组织识别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及其目标。 4、统筹落实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策划、打造、保持、持续改进的过程,以确保其有效性。 5、应用信息通信技术推动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优化、创新和变革,持续提升数据的开发利用能力。 6、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建议。 7、提升公司全员对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意识。 总经理: 日期:

01两化融合文件控制程序文件

1.围 本控制程序规定了xxxxxxxx集团(以下简称“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工作中,各部门的职责以及主要工作流程。 2.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控制程序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控制程序。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控制程序。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控制程序。 文件:指信息及其承载的媒体,如:过程记录、规、程序文件、图样、报告、标准。媒体可以是纸,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它电子媒体,图片或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等的展现方式。 4.职责 4.1.两化融合联合工作组 ——统一指导和协调文件管理工作,对重要文件进行审查。 4.2.企管部 ——负责文件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 ——负责建立并保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清单; ——负责管理体系文件的档案管理; ——负责建立公司规章制度体系并保持公司规章制度清单。 ff——负责外来标准的收集、发放,负责管理类体系文件的归口审核、抽查监督。

4.3.公司各部门 ——负责本部门职能围文件的编制、送审、监督检查执行。 5.管理活动的容与方法 5.1.总体要求 5.1.1目的 文件控制是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制定、标识、修订、审批、发布、存储、查询、重用、归档、作废等整个生命周期的控制管理。通过建立文件控制程序,保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的可用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5.1.2相关要求 (1)文件在发布前均应经过批准,以确保文件的充分性和适宜性。(2)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和更新,并重新批准。 (3)确保文件的名称、版本、编号、受控性质、和最新修改状态等得到有效的标识。 (4)确保在各工作场所,能从网查阅或获得纸质的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 (5)确保文件保持完好、清晰,易于识别。 (6)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策划、运行所需的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对其发放予以控制。 (7)作废文件均应撤出使用场所和现行有效文件数据库,如因其他目的而保留,应对其进行适当标识,防止误用。 5.2.业务描述

01两化融合文件控制程序

01两化融合文件控制程序

xxxxxxx两化融合 文件控制程序 编号:HL/GX/B/01-2014 版本:第一版,第0次修改 1.范围 本控制程序规定了xxxxxxxx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工作中,各部门的职责以及主要工作流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控制程序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控制程序。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控制程序。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控制程序。 文件:指信息及其承载的媒体,如:过程记录、规范、程序文件、图样、报告、标准。媒体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它电子媒体,图片或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等的展现方式。 4.职责 4.1.两化融合联合工作组 ——统一指导和协调文件管理工作,对重要文件进行审查。4.2.企管部 ——负责文件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 ——负责建立并保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清单; ——负责管理体系文件的档案管理;

编号:HL/GX/B/01-2014版本:第1版,第0次修改——负责建立公司规章制度体系并保持公司规章制度清单。 ff——负责外来标准的收集、发放,负责管理类体系文件的归口审核、抽查监督。 4.3.公司各部门 ——负责本部门职能范围内文件的编制、送审、监督检查执行。 5.管理活动的内容与方法 5.1.总体要求 5.1.1目的 文件控制是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制定、标识、修订、审批、发布、存储、查询、重用、归档、作废等整个生命周期的控制管理。通过建立文件控制程序,保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的可用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5.1.2相关要求 (1)文件在发布前均应经过批准,以确保文件的充分性和适宜性。(2)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和更新,并重新批准。 (3)确保文件的名称、版本、编号、受控性质、和最新修改状态等得到有效的标识。 (4)确保在各工作场所,能从内网查阅或获得纸质的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 (5)确保文件保持完好、清晰,易于识别。 (6)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策划、运行所需的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对其发放予以控制。

培训报告表格模板

培训报告表格模板【一】:培训总结报告-模板 汤浅(天津)实业有限公司 外部培训总结报告 填写日期: 2011年03月25 日 审核报告人刘金涛 培训报告表格模板【二】:培训反馈表(模版) 培训反馈表 根据公司以及员工个人发展的希求,安排了该次培训。首先感谢您参加本次培训,为使将来举办的培训能更符合您的需求,特别采取了不实名制,希望您对此次培训提出宝贵意见,感谢您的配合!请您针对下表中各项对应位置划“√”。 培训类别Δ营销Δ服务Δ债权Δ常务Δ部门Δ分公司Δ其他 培训报告表格模板【三】:培训需求分析报告(范本) 中层管理人员技能培训需求分析报告 一、培训需求分析实施背景 ××××年××月,通过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年度培训需求调查,了解到企业现任的中层管理人员大部分在现任的管理岗位上任职时间较短,并大多是从基层管理职位或各部门的业务骨干中提拔上来的。 通过需求调查分析,把管理技能的提升列为中层管理人员需要培训的重点内容之一。二、调查对象 企业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共计40人)。三、调查方式及主要内容调查方式访谈、问卷调查 (1)访谈由人力资源部经理作为培训需求分析的主要负责人,同企业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共计40人)分别进行面谈,并与企业部分高层分别就这40人的工作表现进行沟通。 (2)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共发出40份,回收有效问卷35份。调查的主要内容及其分析 (1)岗位任职时间从表1-2可以看出,50%的中层管理者到现任职位的任职时间都不足

一年,这足以说明其管理经验尚待提高。 (2)管理幅度从表1-3中可以看出,20%的中层管理者的直接管理人员在10人及以上,40%的中层管理者的直接管理人员在4~6人。目前有8个管理者没有直接管理下属,但只是暂时的,因为企业对这部分业务正在进行调整或重组,所以管理者角色认知是其必备的管理知识之一。 (3)制订工作计划从在访谈及回收问卷中获得的信息来看,大多数中层管理者是以月或者季度作为制订计划的时间单位的,很少有制定长期规划的。从与他们访谈的信息中得 知,在具体制订计划的过程中,在如何围绕总目标制订具体的可行性计划、如何确保计划的实现等问题上,他们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因而制订工作计划是其所需的重要内容。 (4)有效授权与激励授权和激励是管理者的重要管理技能之一,根据培训需求调查的结果来看,35人都表示自己会授予下属一定的权限并激励员工,但在工作中具体如何操作,40%的人员表示希望得到此方面的培训。 (5)高效团队的建设团队作用发挥得好,就能产生1+1>2的效果,至于如何带领及组建一支高效的团队,60%的人员表明自己缺乏这方面的技巧。 (6)员工培训所有此次培训对象的管理者都会对员工进行培训,但只有10%的人员制订了员工培训计划且认真执行,10%的人员认为没有时间对下属进行培训。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大都意识到对下属进行培训的重要性,但真正能落实的人比较少,而且他们对于培训技巧还需要学习。 四、培训计划建议 (1)时间安排。培训时间××日至××日,共计××天。(2)课程设置安排(见表1-4)。 表1-4 中层管理人员培训课程安排一览表 销售人员培训需求分析报告 人力资源部对公司销售人员进行了培训需求问卷调查,收到有效问卷103份。经过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撰写此分析报告,以作为2008年度开展销售培训的参考和依据。 一、销售人员总体概况销售人员调查数据分析 从学历上看,本公司销售人员主要由大专毕业人员组成,约占公司销售人员的7 6%;从男女比例来看,公司男女比例较为不平衡,男女员工的比例约为2 8%∶7 2%,以女性为主;年龄层次上,19~28岁员工占8 4%,共90人,可以看出本公司销售人员以“八〇”后为主;在“在本公司任职时间”一栏内,5 4%的人任职未满一年,有约22%的员工仍在试用期;在“是否有销售经验”一栏中,3 6%的人回答从未做过销售;在回答“是否对销售有信心”时,

(完整word版)10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控制程序

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控制程序 一目的 规范本公司两化融合体系实施过程策划工作,保证各部门各司其职,按流程工作。 二范围 本控制程序规定了公司两化融合体系策划工作中,各部门的职责以及主要工作流程。 三职责 3XXX部 负责召集部门的相关人员,讨论本企业如何建立、变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并确定本企业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包括管理体系的层级关系和文件构成。 3公司各部门 根据对两化融合管理要求的理解,提出对本企业如何建立、变更管理体系的建议,并确认本部门在管理体系中应建立的两化融合作业指导书、记录等各类文件的名称和要求。 四内容 4.1术语和定义 SMART原则:是确定战略目标时,战略目标应具备要求:S=specitfic-具体-不含糊;M=measurable-可计量-可以量化;A=attainable-可行-可以达到;R=relevant-相关-与使命相一致;T=time based-定时-有完成期限。 4.2总体要求 4.2.1 目的 识别或建立企业两化融合对应的过程,明确过程之间的关系、过程控制方法、过程运作所需资源以及评测与改进方法,并形成文件化的两化融合管理系统。 4.2.2相关要求 满足两化融合的目标以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总要求。 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策划和实施时,保持其连续性和完整性。 4.3体系的策划 4.3.1编制策划计划 公司高层管理者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策划的主要责任人,应指定专人编制两化融合策划的工作计划。工作计划至少应包括: a) 管理体系策划的相关人员(包括召集人和参与人); b) 策划工作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c) 策划工作的主要形式、关键里程碑; d) 策划工作开始前相关人员应进行的准备工作及提交成果; e) 策划工作过程和决策机制; f) 本次策划的预期成果。 4.3.2审议方针、能力和目标 公司高层管理者应根据两化融合策划计划,组织审议公司两化融合的方针、能力和目标,审议重点为: a)审议公司两化融合的方针是否从企业的愿景和使命出发,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围绕获取 b)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主题,兼顾利益相关方的诉求,既体现了公司领导层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 的期望和要求,又满足公司未来几年内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c)审议公司是否识别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一般为五年)最有可能或最有必要争取市场竞争优势的方

两化融合全套文件(手册+程序文件+表单)

两化融合全套文件(手册+程序文件+表单)

广东XXXX股份有限公司 两化融合管理手册 (第A/0版) 文件编号:FY/QM-2017 编制:两化融合工作小组 审核:郑X龙 批准:柯X龙 发布日期:2017年08月01日实施日期:2017年08月01日

目录 0前言 0.1颁布令 0.2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0.3引言 0.4公司概述 0.5两化融合方针 0.6两化融合目标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与定义 4 可持续竞争优势 4.1 总则 4.2 识别公司的内外部环境 4.3 以获取与公司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 4.3.1 识别和确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4.3.2 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 4.4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4.4.1 确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范围 4.4.2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4.4.3 文件化信息 5 领导作用 5.1 最高管理者 5.2 两化融合方针 5.3 管理者代表 5.4 职责与协调沟通 5.4.1 职责与权限5.4.2 协调与沟通 6 策划 6.1 新型能力的识别与确定 6.2 新型能力目标的确定 6.3 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的策划 6.3.1 总则 6.3.2 策划的输入 6.3.3 策划的输出 6.3.4 评审、批准、更改与控制 7 支持 7.1 总则 7.2 资金投入 7.3 人才保障 7.4 设备设施 7.5 信息资源 7.6 信息安全 8 实施与运行 8.1 总则 8.2 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 8.2.1 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方案 8.2.2 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的执行8.2.3 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的监督与控制 8.3 技术实现 8.3.1 技术方案 8.3.2 技术获取 8.3.3 技术实现的监督与控制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进一步加强对两化融合相关的设备设施的管控,满足公司新型能力提升的需求,确保设备设施安全可控,特制定本控制程序。 本程序适用于对两化融合设备设施管理过程进行控制。 2 引用文件 QB/LHCW01.01—2014《两化融合管理手册》 3 术语 3.1设备设施:设备设施是指工业通信网络设施、机电一体化和自动化生产线等加工设备、检测和监控设备,以及计算机、服务器等信息设备设施。 4 职责 4.1设备科负责组织制定公司年度固定资产(动能类、结转类)投资计划;负责零星设备(除信息化设备)的采购招标、技术协议及合同签订;负责维护和升级改造两化融合相关的工业控制设备设施;4.2企管部负责计算机和服务器等信息化设备设施的管理;负责编制年度信息类固定资产需求计划,负责维护和升级改造两化融合相关的设备设施;负责信息化维保服务的采购;

4.3 采购部门负责信息化设备采购招标及合同签订; 4.4各业务部门负责按照业务需要提出设备设施的需求,参与到设备设施维护和升级改造过程,监控设备设施日常运行状态,保障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5 内容和要求 5.1 工业设备设施管理 5.1.1 设备设施投资管理 5.1.1.1投资项目需求的识别 各业务部门根据生产管理的需要,识别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并编制次年度部门项目投资计划,提交设备科。 5.1.1.2投资项目的计划及目标制定 设备科在接到各业务单位次年度部门项目投资计划后,应组织编制公司《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并纳入固定资产项目管理范畴按照Q/ CWⅡ12 .04—2014《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进行控制。 5.1.1.3投资项目计划的评审及批准 设备科组织评审小组对《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进行评审,具体按照Q/ CWⅡ12 .04—2014《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要求执行。 5.1.1.4投资项目计划的实施 设备科按照通过评审、批准的投资计划,组织项目签批,并组织实施,具体按照Q/ CWⅡ12 .04—2014《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要求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