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标准范本

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标准范本
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16850

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标准范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标准范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编制目的

本措施适用于xxx输电线路工程监理部对现场全面监督管理。为认真贯彻执行强制性条文,确保xxx 输电线路工程的建设质量,实现“达标投产”、“创优工程”目标,特制定本措施。

2.编制依据

(1)《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 Q/GDW2482008)

(2)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家电网基建[2011]146号)

(3)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的通知(基建质量[2010]19号)

(4)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监理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家电网基建[2010]166号

(5)《国家电网公司基建质量管理规定》(国家电网基建[2011] 1759号;

(6)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直流线路工程创优总体策划(试行)》的通知(直流线路[2012] 210号)

(7)关于强化输变电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数码照片采集与管理的工作要求(基建质量【2010】322号)

(8)经批准的监理规划、细则、设计文件等

3.组织管理

3.1.工程建设监理部

(l)制定本工程监理部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2)应依据本措施,审查施工单位提供的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施工组织设计)、重要施工技术方案,提出具体要求和监控措施,并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将工程结构质量、使用功能作为监理工作的控制重点,并列入《专业监理实施细则》中。

(3)审核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质量检验项目划分表》,并约定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点w点、H 点、s点。

(4)应将通病防治列入工程检查验收内容,认真做好隐蔽工程和工序质量的验收,工序质量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行下道工序。

(5)按有关规定做好旁站监理和见证取样工作,

特别是要做好原材料进场、基础砼浇制、接地焊接与敷设、导地线压接等检查工作。

(6)配备常规的便携式检测仪器,加强对工程质量的巡视和平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工程完工后,应编制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总结,并纳入工程质量评估报告中。

3.2.设计单位

(l)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规定,强化各专业协调配合,对容易产生质量通病的部位和环节,进行深入细致的设计;在工程设计中应当按本措施落实相应的设计措施。

(2)将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和技术要求向相关单位进行设计交底。

(3)结构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必须有足够的可靠性,地基基础应满足承载力稳定性要求,地基变

形应满足规范规定的允许值。桩基及处理后的地基应进行承载力的检验。

3.3.施工单位

(l)在图纸会审时应将不符合本措施的情况及时告知设计单位,由设计单位进行变更。

(2)针对工程实际情况,施工单位应认真做好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施工组织设计),落实设计图纸会审中保证施工质量的技术措施,对容易产生质量通病的部位提出并采取相应的技术保障措施,必须将本措施规定的内容纳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施工组织设计),经监理部审查、业主项目部批准后实施。

(3)做好原材料、构配件和工序质量的报验工作。在采用新材料时,除应有产品合格证、有效的新材料鉴定证书外,还应进行必要检测。

(4)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记录、收集和整理

质量通通防治的相关资料,认真编写《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内容总结报告》。

4.路径复测质量通病防治的控制措施

(l)杆(塔)位置的复核应符合和满足设计施工图的平、断面要求。复核重要跨越物间的安全距离,对新增加的跨越物应及时做好详细记录,报监理并通知设计单位校核,予以更证。

(2)线路方向桩、转角桩、杆塔中心桩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防止丢失和移动,以便后期供验收时使用。

(3)线路途经山区时,应校核边导线在风偏状态下对山体的距离,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5.基础分坑、开挖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l)遇特殊地质条件(如:流沙、泥水、稻田、山地等),开挖前应将杆塔中心桩引出。辅助桩

应采取可靠保护措施,并做好详细的平面位移图,待基础浇制完成后,必须恢复塔位中心桩。

(2)拉线(杆)基础分坑时应以中心桩高程为准,其主杆、拉线坑埋深应符合设计要求。

(3)基坑开挖时应设专人检查基础坑的深度,及时测量根开、对角线,防止出现超深或欠挖以及控制好各部位几何尺寸,以免返工。

(4)掏挖基础如需放炮时,应编制好专项施工措施,采用多点放小炮的方式,严禁放大炮爆破,避免破坏原地质结构。

(5)基坑开挖完成后要及时进行下道工序验收上道工序,上道工序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当温度降至0°C以下时应采取防冻措施,严禁坑底受冻。雨、雪天气后,必须把坑积水(雪)和淤泥清理干净方可进行后续施工。

6.基础位移、扭转质量通病防治的控制措施

(l)基坑开挖前要对基础中心桩进行二次复核,并设置稳固的辅助桩位,确认桩位及各个基础腿的方位准确。

(2)基础支模后、浇制前和浇制中要多次核对基础模板、地脚螺栓或插入角钢的方位,保证其准确性,浇制前施工单位要通知监理人员现场复核、确认,签字后方可进行浇制施工。

(3)当基坑有积水时,回填前应先将水排完,报现场监理确认、签字,然后四周均匀填土、夯实,并随时检查基础是否位移。

7.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控制措施

(l)混凝土施工前应取得有资质的试验室出具的设计配合比(附有试配强度报告)。进入冬期施工或更换添加剂时,应根据规范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设

计配比开工前应报监理部审查、核实。

(2)基础试块养护条件应与基础养护条件相同。记录试块养护期的日平均温度,当等效养护龄期逐日温度累计达到600°C.d时方可送检,O°C及以下的龄期不计入,等效养护龄期不应小于14d,也不宜大于60d,监理随行参加送样检查。

(3)基础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平整度,应对其支撑强度和稳定性进行计算。基础模板应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和侧压力,防止出现基础立柱几何变形;模板接缝处应采取粘贴胶带等措施,防止出现跑浆、漏浆现象。

(4)浇制中设专人控制混凝土的搅拌和振捣,现场质检人员要随时检查混凝土的搅拌和振捣过程,防止出现振捣不均匀或振捣过度造成的离析。

(5)混凝土垂直自由下落高度不得超过2m,超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