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九运与中国历史大事纪年

三元九运与中国历史大事纪年
三元九运与中国历史大事纪年

三元九运与中国历史大事纪年(隋到民国)

三元九运是以一个花甲子一元,第一个花甲子为上元,第二个花甲子为中元,第三个花甲子为下元。三元共计180年,为一个大周天。这180年按八卦的九个宫,每个宫管20年。每一个卦管一宫。中宫无卦,该宫前10年寄巽宫,后10年寄乾宫。九宫为一坎宫.二坤宫.三震宫.四巽宫.五中宫.六乾宫.七兑宫.八艮宫.九离宫。每隔60年为两个相同的干支纪年。每隔180年为两个卦宫相同,干支也相同的的纪年。因此,古人认为180年为一个轮回。三元九运就这样周而复始不停的运转,每当运转至某一宫时,在此20年内这一卦气最旺。如2004至2023年,这20年为下元第八运,艮宫主运。在此20年间艮卦气旺,五行之中,土旺。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兴衰,如果和三元九运结合起来,会发现一些神秘的规律。当某一朝代兴起时,大多是体卦和九宫卦气相符或五行之气相辅助,衰亡时,则为相克。以下从隋朝开始,分析一下朝代兴衰与三元九运的关系。

下元三宫

七兑544——563

八艮564——583

九离584——603 581年,辛丑年,杨坚即位,隋朝建立。隋卦象,火天大有,6爻动,克体之卦,凶。不再看互.变卦。大有上下卦总数4。隋存在38年。体卦为金。故隋朝逢土.金之年吉.逢火.木年凶.589年,己未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上元三宫

一坎604——623 604年,甲子年,隋炀帝杀父登位。

605年,乙丑年,开凿大运河。

616年,丙子年,瓦岗军起义。

617年,丁丑年,李渊太原起兵。

618年,戊寅年,乾金对应天干庚金,庚绝在寅(十天干生旺死绝表)。隋炀帝被杀,隋朝亡。李渊该年建立唐朝,唐朝卦象火山旅,4爻动爻。互卦泽风大过,变卦艮为山。三卦总数31,唐朝经历290年。唐体卦为土,故逢火.土之年吉,逢金.木之年凶。

二坤624——643 626年,丙戌年,玄武门之变。

627年,丁亥年,李渊让位,李世民即位。627——629年,贞观之治。

三震644 ——663 653年,陈厉贞起义。

中元三宫

四巽664——683 683年,癸未年,武则天临朝称制。

五中684——703 690年,庚寅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

六乾704——723 705年,乙丑年,中宗李显复唐国号。

712年,壬子年,唐玄宗即位。713——741年,开元之治。

下元三宫

七兑724——743 743年,癸未年,鉴真东渡到达日本。

八艮744——763 755至763年,乙未年,安史之乱。

九离764——783

上元三宫

一坎784——803

二坤804——823

三震824——843

中元三宫

四巽844——863

五中864——883 874年,甲午年,王仙芝,黄巢起义。

六乾884——903 884年,甲辰年,黄巢战败自杀。

下元三宫

七兑904——923 904年,甲子年,唐体卦为土,戊土绝在亥,己土绝在子。该年朱全忠杀唐昭宗,唐朝名存实亡。907年,丁卯年,朱全忠逼迫唐哀宗向朱全忠“禅位”。唐朝灭亡。朱全忠称帝,改国号为梁。五代十国大分裂开始。

907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后改为辽。

923年,癸未年,后唐灭后梁。

八艮924——943 936年,石敬瑭灭后唐,建后晋。

九离944——963 947年,丁未年,刘知远建后汉。

951年,辛亥年,郭威灭后汉建后周。

960年,庚申年,陈桥兵变,赵匡胤建立宋朝。宋,火雷筮磕,互卦水山蹇,变卦火地晋。三卦总数31,宋朝经历320年。宋,体卦为火,故宋逢火.木之年吉,逢水,土之年凶。

上元三宫

一坎964——983 973年,癸酉年,宋太祖统一南方。

979年,己卯年,高梁河之战。

二坤984——1003 993年,癸巳年,王小波,李顺起义。

三震1004——1023 1005年,乙巳年,宋辽颤渊之盟。

中元三宫

四巽1024——1043 1038年,戊寅年,李元昊建西夏。

1041年,辛巳年,好水川之战,西夏胜。

五中1044——1063

六乾1064——1083 1069年,己酉年,王安石变法。

下元三宫

七兑1084——1103

八艮1104——1123 1115年,乙未年,完顔阿骨打建金。

1120年,庚子年,方腊起义,宋江起义。

九离1124——1143 1125年,乙巳年,金灭辽。

1127年,丁未年,丁未纳音五行为天河水,金灭北宋,南宋开始。

上元三宫

一坎1144——1163 1153年,癸酉年,金迁都燕京。

1161年,辛巳年,采石之战,金败。

二坤1164——1183

三震1184——1203

中元三宫

四巽1204——1223 1206年,丙寅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

五中1224——1243 1227年,丁卯年,蒙古灭西夏。

1234年,甲戌年,蒙古联宋灭金。

六乾1244——1263 1259年,己未年,蒙哥进攻四川。

1260年,庚申年,忽必烈称汗,建元“中统”。

下元三宫

七兑1264——1283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元,兑为泽,4爻动,互卦风火家人,变卦水泽节。主卦数加互卦上卦巽数为9,下卦,变卦为克体,不再计。元存在98年,若从元灭南宋至明灭元则为90年。兑为金,也为泽水,故元逢金水之年吉,逢火.木之年凶。

1276年,丙子年,子水灭火,离火与丁火相对应,丁绝在子,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俘虏了谢太后.恭帝。

1279年,己卯年,涯山决战,南宋灭亡。

八艮1284——1303

九离1304——1323 1314年,甲寅年,开始实行科举。

上元三宫

一坎1324——1343

二坤1344——1363 1351年,辛卯年,红巾军起义爆发。

1352年,壬辰年,朱元璋参加起义。

1363年,癸卯年,鄱阳湖大战,朱元璋胜。

三震1364——1383 1368年,戊申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元朝灭亡。元体卦为兑,兑为泽,泽为水,癸水死在申。明卦象,震为雷,2爻动,互卦水山蹇,变卦雷泽归妹。三卦总数27.明朝经276年。明体卦为木,故明朝逢木.水之年吉,逢金.火之年凶。

中元三宫

四巽1384——1403 1399年,己卯年,燕王“靖难”。

1402年,壬午年,燕王进南京。

1403年——1424年,永乐盛世。

五中1404——1423 1405年,乙酉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

1409年,设置努尔干都司。

1421年,辛丑年,迁都北京。

六乾1424——1443 1433年,癸丑年,郑和七下西洋结束。

下元三宫

七兑1444——1463 1448年,邓茂七起义。

1449年,己巳年,土木之变,英宗被俘。

1357年,丁丑年,夺门之变,英宗复辟。

八艮1464——1483

九离1484——1503

上元三宫

一坎1504——1523

二坤1524——1543

三震1544——1563 1550年,庚戌年,“庚戌之变”。

1556年,丙辰年,戚继光抗倭。

1562年,壬戌年,严嵩罢官。

中元三宫

四巽1504——1583 1567年,丁卯年,张居正入阁。

1571年,辛未年,俺答通贡。

1581年,通行一条鞭法。

1583年,癸未年,努尔哈赤起兵。

五中1584——1603 1592年,壬辰年,日本侵略朝鲜,明军援朝。

六乾1604——1623 1616年,丙辰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19年,己未年,萨尔浒之战,明军败。

1622年,壬戌年,徐鸿儒起义。

下元三宫

七兑1624——1643 1625年,乙丑年,后金迁都沈阳。

1626年,丙寅年,宁远之战,努尔哈赤死,皇太极即位。

1636年,丙子年,皇太极称帝,改金为清。清卦象,火地晋,5爻动,互卦水山蹇,变卦天地否。三卦总数33.清朝经历276年。清体卦为土,故逢火.土之年吉,逢木.金.水之年凶。

1642年,壬午年,李自成于襄阳称新顺王。

1643年,癸未年,张献忠攻克武昌,称大西王。

八艮1644——1663 1644年,甲申年,正月,李自成以西安为西京,建国号顺。顺卦象火天大有,5爻动,克体,凶。

1644年,皇太极死,福临即位,多尔衮当上摄政王。

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自杀,明朝亡。明体卦为震,对应天干为甲,甲绝在申。一月后李自成兵败,清军入关。

1644年10月,清朝迁都北京。

1661年,辛丑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62——1759年,康乾盛世。

九离1664——1683 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

上元三宫

一坎1684——1703

二坤1704——1723

三震1724——1743 1724年,甲辰年,雍正实行“摊丁入亩”制。

中国古代史重要事件年表(上)

原始社会: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80万年前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 约20--7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000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5000--7000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时期 奴隶社会: 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 约公元前21世纪禹传子启夏朝建立 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 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 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元年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 公元前771年犬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封建社会: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1718年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魏国建立 221年蜀国建立

中国历史上的几种纪年法

中国历史上的几种纪年法 历史学科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时序性,没有时间作维度就无法对历史作准确记载,因此记时间的方法对历史的记录至关重要。中学七年年级岳麓版历史教材第五课介绍了今天世界大多数国家使用的源自于西方的“公元纪年法”(又叫西元纪年法)。作为有四五千年悠久文明的中国,历史上曾经使用过多种纪年方法,本文就五种常见纪年法向大家作简介。 一、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是我国现在仍然使用的一种古老的纪年方法。 干即天干,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汉字符号。 支即地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汉字符号,在民俗中十二地支和十二生肖一一相对应。 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组合起来。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就得到六十个新的符号,称六十干支。 干支据说出自黄帝时期的大挠氏,唐代刘恕在《通鉴外纪》中引古书说:“(黄帝)其师大挠,始作甲子。”大挠作甲子虽是传说,但从商朝的王名字叫天乙(即商汤),盘庚,武丁,受辛(即纣王)等来看,干支的来历必早于商朝,即在三千六百年之前便已出现了。 商周时期,干支仅是用来纪日的,如《左传·肴之战》就有“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肴”的记载。干支用来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后来,又发展到用来纪月、纪时。民间所谓生辰八字即是指人出生的时间,即年、月、日、时,用干支分别来表示。如公元2011年10月16日(农历九月二十)中午12时,用干支来表示就是辛卯年、戊戌月、甲辰日、庚午时。当然,影响最大的还是用来纪年。中国近代史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 干支纪年的不足之处在于只用六十个符号,周而复始,循环不已,这样,就有重复。如2011年是辛卯年,1951年也是辛卯年,二千年来就有三十多个辛卯年,容易造成混淆,后来干支纪年常与年号纪年并用。 二、帝王谥号纪年 谥号是在我国古代,统治者或有地位的王公贵族、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综合评价,或褒或贬或同情。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如周“厉”王、齐“桓”公、晋“愍”帝、欧阳“文忠”公、曾“文正”公等。 帝王的谥号制度形成于西周,在西周、东周时期与西汉初年,我国是以君主谥号纪年,即以君主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史记·周本纪》:“(周)桓王三年,郑庄公朝,桓王不礼。”《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左传·骰之战》:“(鲁僖公)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 后来秦始皇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曾经一度把谥号废除。西汉建立之后才又恢复。但由于正在在位的帝王没有谥号(如《史记》记载汉武帝刘彻的事迹,是用“今上”代替),加上后来帝王谥号日趋复杂(如唐太宗谥号有七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康熙谥号更多达二十一字:“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以及有了新的纪年方法,谥号就不再用来纪年。 三、年号纪年 年号是指古代帝王颁布的专门用于纪年的名号。

历史必背口诀

历史必背口诀一 巧记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 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性质的突出表现,它们对中国近代史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是高考常考的重点。但这些条约的内容易混难记,更易遗忘。为此,笔者在实践中采用缩记法、字头法、谐音法、排比法等方法多管齐下,生动形象,好记难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割地、赔款、开口岸、协税”。方法2,用字头法结和谐音法记为“哥哥赔五(双)鞋”,解释:“哥哥”──谐“割”音,指割地;“赔”──赔款;“五”──五口通商;“(双)”──辅助记忆,无实义,下同;“鞋”──谐“协”音,指协定关税。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名称的记忆。方法1,用字头法记为“广、厦、福、宁、上”。方法2,用谐音法记为“光(广)下(厦)不(福)能(宁)上”。 二、1858年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主要内容:①外国公使常驻北京。②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④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⑤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公使驻京、开十口、外国船、外国人、赔款”。方法2,用数字排比法记为“一开二赔三外”,解释:“一开”──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二赔”──军费、商损两种赔款,即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三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船(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三、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⑤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 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认天约、开天津、割九龙、准华工、增赔款”。方法2,用字头法结和谐音法记为“准(许)天天陪酒”,解释:“准”──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天天”──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陪”──谐“赔”音,指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酒”──谐“九”音,指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四、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1)中国割让台湾及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割地(辽、台、澎)、赔款(军费2亿两)、开口岸(沙、重、苏、杭)、设厂免税(口岸设厂,内销免税)” 。方法2,用字头法结合谐音法记为“哥哥开厂赔两亿两”,解释:“哥哥”──谐“割”音,指割地;“开”──开放四处通商口岸;“厂”──口岸设厂,内销免税;“赔两亿两”──赔款两亿两。 五、1901年清政府与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十一国《辛丑条约》主要内容:(1)中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折合九亿八千多万两。(2)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界内由各国驻兵保护,中国人概不准居住。(3)拆毁北京至大沽的所有炮台,准许外国军队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立即革职,永不叙用。(5)改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6)修订商约。清政府同意将各条约中通商行船的内容加以修订,以便利帝国主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赔款、划界、拆炮兵、惩官民、改总理、修商约”。方法2,用字头法结合谐音法记为“修使馆赔炮兵,改总理惩官民”。解释:“修”──修订商约;“使馆”──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界内由各国驻兵保护,中国人概不准居住;“赔”──中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折合九亿八千多万两;“炮兵”──拆毁北京至大沽的所有炮台,准许外国军队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改总理”──改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惩官民”──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立即革职,永不叙用。 六、1915年中日“二十一条"主要内容:第一号共四条,要求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并加以扩大。第二号共七条,要求承认日本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的特殊权利。日本租借旅顺、大连及南满、安奉两铁路期限均延长至99年。第三号共两条,要求把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中国不得自行处理。第四号一条,要求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割让给他国。第五号共七条,要求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用字头法结合谐音法记为“内东顾问焊警械、舅舅不让借钢铁”。解释:“内东”──承认日本在内蒙东部、东北南部的特权,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的特权;“顾问”──聘日本人为军、政、财顾问;“焊警械”──中日合办汉(焊)冶萍公司、警政及军械厂;“不让借”──中国沿海的港湾、岛屿不租借或割让他国;“舅舅钢铁”──“舅舅”谐“99年”,“钢”谐“港”,“铁”指“铁路”,即日本延长两港口(旅顺、大连)两铁路(安奉、南满)的租期为99年。 历史必背口诀二 历史知识巧记速记法 准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是第一步,但对于没有入门的同学来说,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 简直无从下手。其实这里边是有很多巧法的,用后可以既记得准、又记得狠。笔者总结了几种方法,如果 学会用活,做到举一反三,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字头法。抽出核心字(多为首字),串在一起,押韵更好,然后多念几遍即可。

中国历史年表记忆口诀,最好用的历史朝代顺序表和年表!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五胡十六国口诀 前后南三燕,西秦南凉鲜卑建; 前西二凉和北燕,政权仍为汉族建; 前赵北凉夏匈奴;前秦后凉汉(成汉)氐建; 羯后赵,羌后秦,十六小国长混战。 用口诀法记忆中国历史朝代 盘古三皇五帝更, 夏商周(西周、东周)秦两汉(西汉、东汉)成, 蜀魏吴争晋(西晋、东晋)南北(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 注:三皇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用口诀法记忆五代十国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可记作: 梁唐晋汉周, 前边都有后。 十国——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又称南平、前蜀、后蜀、北汉,可记作:前后蜀,南北汉, 南唐、南平曾为伴, 吴越、吴、闽、楚十国, 割据混战中原乱。 用口诀法记忆南北朝国名 南朝:宋齐梁陈相交替。 北朝:北魏分东西(东魏、西魏),北周灭北齐。 用口诀法记忆 道家、儒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孔孟儒,行“仁政”; 道“无为”,老庄兴; 子墨子,讲“非攻”; 韩非子,“法治”行。 用口诀法记忆安史之乱起止年代 公元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公元763年被唐军打败,历时8年。叛 乱的起止年,代可用口诀来记:

安禄山,史思明, 骑胡虎(755),溜山城(763)。 用口诀法记忆太平天国起义的主要内容 1857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以拜上帝教统一思想,1853年3月,洪秀全定都南京,改南京为天京。这些内容可用口诀记作: 洪秀全,拜上帝, 太平天国大起义; 秀全要把古扇扇(1853年3月), 南京定都换了天。 地球的形状口诀 赤道鼓,两极扁; 北极长,南极短。 中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另记)口诀 辽吉黑,云贵川, 陕西青藏(陕西、广西、青海、西藏)浙福甘, 二江二湖二河山, 安宁古广(安徽、宁夏、内蒙古、广东)新海湾。 与中国接壤的15个国家名称口诀 月娥姑娘(越南、俄罗斯)很腼腆(缅甸) 蒙着布单披仨毯(蒙古、不丹、哈萨克、塔吉克、吉尔吉斯斯坦) 度过稀泥(印度、老挝、锡金、尼泊尔)去朝鲜 吧叽吧叽一身汗(巴基斯坦、阿富汗) 唐尧虞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历 史 大 事 纪 年 表

历史大事纪年表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前594年鲁国初税亩 前506 年克里斯提尼改革(陶片) 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中期《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赵魏楚齐燕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3世纪罗马万民法 11世纪中期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651年英《航海条例》 1380年朱元璋撤丞相 1487年葡萄牙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 1497年达迦马(葡)到达印度 1519-1522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 1553年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清(1636年到1911年)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40年英国革命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英国《权利法案》1771年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1787年美国宪法 18世纪中期英国责任内阁制 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改革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1853年永安建制《天朝田亩制度》 1856年天京变乱 1859年《资政新篇》 1856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俄美英法《天津条约》英法俄《北京条约》烧圆明园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 1875年法国民主共和制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洋务运动普鲁士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德国七十年代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八十年代初中国铁路诞生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859年《物种起源》出版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67年诺贝尔炸药 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3.28巴黎公社 1872年《申报》 1873年国人创办第一份报纸《昭闻新报》 1894年孙中山兴中会 1894年-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898年戊戌变法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建立 20世纪初中国出现汽车 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略中国量子论诞生(普朗克)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05年《定军山》中国电影起步中国同盟会成立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 1909年中国第一架飞机 1911年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 民国(1912年到1949年) 1912.1.1 中华民国建立 1915年新文化运动 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广义相对论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

中国历史年表+口诀

一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80万年前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 约20--7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000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5000--7000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时期 二奴隶社会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470年)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启称夏后建国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商(554年) 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21年) 西周(275年)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秦襄公带领军队救援周王朝,并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因护送有功,襄公被封诸侯,秦才成为诸侯国。 春秋(294年)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阶段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雒邑,东周开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天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即春秋五霸)。 三封建社会 (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战国(254年)

(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魏国李悝将变法首次付诸实践。 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第一次)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 公元前350年,商鞅第二次变法。 封建帝制社会 (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840年) 秦(15年) (公元前220年到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帝制国家——秦朝)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209年) (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同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分别率精兵出击匈奴,大败匈奴,经过此次漠北之战,匈奴无力与汉朝对抗。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东汉(195年) (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 三国(60年) (220年到280年) 220年曹魏建立皇帝曹丕魏文帝 221年蜀汉建立皇帝刘备汉昭烈帝

中国历史记忆口诀

中国历史记忆口诀方法 归纳法记忆法例如: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 中国近代史(1840~1919)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可归纳为“五四三二一”来记忆。即:” 五次重大战争——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 争;”四个主要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二十一条》;” 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 命;” 两个阶级产生——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一次失败的变 法——戊戌变法。 谐音记忆法谐音记忆,是通过读音的相近或相同把所记内容与已经掌握的内容联系起来记忆。例如:用谐音法记忆历史年代(1)李渊618年建立唐朝,可记 作:“李渊见糖(建唐)搂一把(618)”。(2)清军入关是1644年,可记 作:“一溜死尸”。因为清军入关尸横遍野。” (3)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 年,可用谐音记作:“一拔就死” .联想法记忆法例如:魏、蜀、吴三国建国年代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定都于洛阳,需记的内容有:“220”、“曹丕”、“建魏”、“洛阳”等项,可用联想加串联法 记作:“曹丕喂(魏)洛羊(阳),一天二两(22)饼(0)”。同理可记:“刘 备守(蜀)成都,一天二两(22)药(1)”;“孙权建吴业(建业),养了 三只鸭(222)”。因为刘备建蜀时已风烛残年,故一天二两药;而孙权 的吴国在长江边上,故与养鸭联系。 串联记忆法例如:“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即:“近闻(晋文)齐桓采 松香(宋襄),锯断秦木(秦穆)留楚桩(楚庄)”。 例如:“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历史 上称为“战国七雄”,可用串联加谐音法记作:“七叔含烟找围巾” 口诀记忆法口诀记忆,是把记忆的内容编成口诀、顺口溜等来记忆。例如:中国历史朝代盘古三皇五帝更,夏商周(西周、东周)秦两汉(西汉、东汉)成,蜀 魏吴争晋(西晋、东晋)南北(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 (注: 三皇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歌诀记忆法如“商鞅变法”,可这样编:“孝公治国有心计,商鞅变法最有力。承认私人有土地,奖励耕战免徭役,废除贵族的权力,建立县制搞治理。经济得到 大发展,军队有了战斗力,战国后期秦最强,商鞅变法了不起。 简化记忆法《马关条约》的内容,可将其简化为“割三岛、赔两亿、开四口、设工厂” 记忆历史年代的几种方法: 一、抓住年代本身的特征记忆。 例如: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爆发的时间是1937年7月7日,三个七连在一起,便很容易记住;如蒙古灭金,1234年;再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结束的时间,1939年9 月1日和1945年9月2日,9月1日通常是新学期学生开学的第一天,9月2日是开学的第二天。 二、按重大历史事件的间隔记忆。如中国近代史1911年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1915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及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中国历史重要大事年表 原始社会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80万年前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 约20——7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000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5000——7000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时期 奴隶社会 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 约公元前21世纪禹传子启夏朝建立 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 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 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元年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 公元前771年犬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封建社会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17 18年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中国朝代顺序表、时间表

中国朝代顺序表、时间表 朝代起讫年代都城今地开国皇帝详细介绍夏约前2070-1600年安邑山西夏县禹夏朝历史>>商①约前1600-1046年亳河南商丘汤商朝历史>>周西周约前1046-771年②镐京陕西西安周文王姬发西周历史>>东周前770-256年洛邑河南洛阳周平王姬宜臼东周历史>>春秋前770-476年战国前475-221年战国历史>>秦朝前221-207年咸阳陕西咸阳始皇帝嬴政秦朝历史>>汉西汉前206-公元8年长安陕西西安汉高祖刘邦西汉历史>>新③9-23年王莽新朝历史>>东汉25-220年洛阳河南洛阳汉光武帝刘秀东汉历史>>三国魏220-265年洛阳河南洛阳魏文帝曹丕三国历史>>蜀汉221-263年成都四川成都汉昭烈帝刘备吴222-280年建业江苏南京吴大帝孙权晋西晋265-316洛阳河南洛阳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历史>>东晋317-420建康江苏南京晋元帝司马睿东晋历史>>五胡十六国④304-439南朝宋420-479建康江苏南京宋武帝刘裕南朝历史>>齐479-502建康江苏南京齐高帝萧道成梁502-557建康江苏南京梁武帝萧衍陈557-589建康江苏南京陈武帝陈霸先北朝北魏386-534平城山西大同魏道武帝拓跋珪北朝历史>>洛阳河南洛阳魏孝文帝拓跋宏东魏534-550邺河北临漳魏孝静帝元善见西魏535-556长安陕西西安魏文帝元宝炬北齐550-577邺河北临漳齐文宣帝高洋北周557-581长安陕西西安周孝闵帝宇文觉隋朝581-618大兴陕西西安隋文帝杨坚隋朝历史>>唐朝⑤618-907长安陕西西安唐高祖李渊唐朝历史>>五代十国⑥后梁907-923汴河南开封梁太祖朱晃后唐923-936洛阳河南洛

中国历史常用的记忆口诀

中国历史常用的记忆口诀 中国历史常用的记忆口诀 1、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夏一统,商周继之,春秋战国乱之;秦一统,两汉继之,三国魏晋南北朝乱之;隋一统,大唐继之,五代十国宋辽金乱之;元一统,明清继之,民国乱之。 2、红颜祸水,倾国倾城: 夏亡于妹喜;商亡于妲己;西周亡于褒姒;吴亡于西施;秦以吕易嬴,赵姬之功;晋牛继马后,光姬之力;唐衰于杨玉环;明亡于陈圆圆;清败于太后慈禧。 3、历史有无数的选择,选择在某个人手里: 秦之李斯,助纣为虐,焚书坑儒;汉之王莽,书生治国,一塌糊涂;唐之安禄山,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宋之王安石,变法维新,由治而乱;明之吴三桂,一己之私,引狼入室;清之袁世凯,卖友求荣,反复无常。 4、内忧小人干政,外戚、宦官、后宫;中忧官场腐败,官逼必然民反;外忧民族矛盾,异族虎视耽耽: 历朝历代之灭亡,无不由此三者起。 5、胜者王侯败者贼,历史即是:为胜者歌功颂德、败者落井下石的虚假陈述: 胜即是刘邦,败即是项羽;胜即是李世民,败即是窦建德;胜即是朱元璋,败即是张士诚;胜是一国之君,败是流贼 草寇。 6、矫枉总是过正,其实过犹不及: 秦尚法,汉即尚儒;唐重武轻文,宋即重文轻武;唐宋尚诗词,明清即尚八股。

7、越是四分五裂,政治混乱,思想越光辉灿烂;越是大一统,政治稳定,思想越停滞不前。 前者如春秋战国之百家争鸣,魏晋南北朝之三教合融;后者如秦之焚书坑儒,汉之独尊儒术,明之八股,清之文字狱。 8、地域环境左右命运: 中国自古东临太平洋,北接荒芜人烟的西伯利亚,西北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南为喜马拉雅山,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之内生存,养成了国人含蓄内敛、保守中庸、消极忍耐的农耕性格。故历朝政府皆重农抑商,重伦理文采,轻科技实用;如夏政权在陕西、商政权在河南;西周政权在陕西、东周政权在河南;秦、西汉政权在陕西、东汉政权在河南;隋、唐政权在陕西、北宋政权在河南。五千年文明,有四千年历史皆在农耕最发达的中原地区上演,由此可见,中国一直都是以农耕为主的黄色文明。直到异族蒙古入主中原,定都北京,明清政权才随之坐落于此,中国的农耕地位才逐渐为之动摇。 当政权东西对峙时,西强而东弱;南北对峙时,北强而 南弱。原因也正是在于西和北更接近于游牧民族,两种文化的交融,自然比东南单纯的农耕文化多了一些强悍。然而,每一次异族依靠武力的入侵,又都会被汉文化迅速的同化。 9、朝代之初,君强臣强;朝代之中,君强臣弱,朝代之末,君弱臣强: 如唐之初,君有太宗,臣有房、杜;唐之中,君有玄宗,臣则为李林甫、杨国忠之流;唐末之君不足道也,臣却为虎狼之臣,如朱温之辈。历朝历代,莫不如此,岂有他哉!10、单以武治,刚且易折;单以文治,软弱可欺;文武结合,刚柔兼济,方能长治久安: 如秦、元所向披靡,却迅速灰飞湮灭,两宋文化鼎盛,却屡被异族欺凌。惟汉、唐重文韬武略,方绵延三四百载,号称盛世,今已不再矣。 中国古代史的学习方法 1.掌握一条朝代更替主线

中国历史年表+口诀

历史年表 所谓历史年表,就是将一切有关历史的资料依时间或年份先后排列。它们对于了解历史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历史年表记述了中国历史从先秦时期(秦始皇统一前)到新中国成立前的朝代变迁。 一原始社会 (距今约40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 距今约400万年前蝴蝶腊玛古猿已在云南元谋盆地生息 距今约200万年前巫山人已在川东生息 距今约170万年前元谋人已在云南元谋盆地生息,打制石器问世,先民已知用火 距今约100万年前蓝田人已在陕西蓝田地带生息 距今约70-20万年前北京人(燧人氏)已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生息,面貌上保留了猿类的某些特征,已经能够保存火种,并用火烧烤食物,手脚分工明确,过着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距今约20万年前金牛山人已在东北辽河流域生息,标志着人类开始由直立人向智人进化。 距今约15万年前丁村人已在山西南部生息 距今约10万年前许家窑人(伏羲氏)已在晋北古大同湖畔生息,飞石索已用于狩猎 距今约5万年前骨针在辽宁小孤山制成 距今约3万年前峙峪人已在晋北桑干河流域生息 距今约3万年前山顶洞人已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生息,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距今约3万年前下川文化在晋南形成 距今约1万年前(神农氏)原始农业在中华大地出现 约公元前6000年裴李岗文化在中原地带形成,龟甲占卜在中原出现,文字符号萌芽,骨笛制成,粟在黄河流域广泛种植,猪狗鸡在中原已家养 约公元前5850年大地湾文化在陇东形成,黍子、油菜已种植,原始混凝土制成 约公元前5000年河姆渡文化在长江下游形成,稻在长江流域广泛种植,骨耜已为稻作农具;半坡文化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仰韶文化在黄河中游形成,龙虎观念萌生,彩陶艺术出现,壁画出现母系氏族公社 约公元前4300年大汶口文化在黄河下游形成,酿酒器皿制成父系氏族公社 公元前3990年大溪文化在长江中游形成,男女合葬出现,动物殉葬风俗已见 约公元前3500年红山文化在内蒙古草原东部及辽西形成,玉猪龙崇拜形成,石砌祭坛出现 约公元前3300年马家窑文化在黄河上游形成,彩陶艺术进入盛世,青铜刀已用范铸;良渚文化在长江下游形成,天圆地方观念形成,原始混凝土已用于建造 约公元前3000年屈家岭文化在长江中游汉江地带形成,崇祖观念萌生,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筑成 约公元前2600年龙山文化在黄河下游形成,文字与文书出现,山东邹平丁公村古成筑成

中国历史纪年表

中国历史纪年表

五帝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夏世系 1、禹—— 2、启—— 3、太康—— 4、仲康—— 5、相—— 6、少康—— 7、杼—— 8、槐(芬)—— 9、芒(荒)—— 10、泄(世)—— 11、不降—— 12、扃(局、禺)—— 13、廑—— 14、孔甲——15、皋(吴、皋苟)—— 16、发(发惠)—— 17、桀( 履癸) [夏代君主于古籍中被称为后、夏后、夏后氏,亦有称之为帝者。自启至桀凡十三代,十六传,历四百七十二年(一说四百三十二年),

是为后人所推算] 商世系 1、天乙(汤、武汤、唐、大乙)—— 2、外丙—— 3、仲壬—— 4、太甲(祖甲、太宗)—— 5、沃丁—— 6、太庚—— 7、小甲—— 8、雍己—— 9、太戊——10、仲丁——11、外壬——12、河单甲—— 13、祖乙—— 14、祖辛—— 15、沃甲—— 16、祖丁—— 17、南庚—— 18、阳甲—— 19、盘庚—— 20、小辛——21、小乙——22、武丁—— 23、祖庚—— 24、祖甲—— 25、廪辛—— 26、康丁—— 27、武乙—— 28、太丁(文丁) —— 29、帝乙——30、帝辛(纣、受) [商(殷)代君主在古籍和甲骨人中被称为王。自汤(天乙)至纣凡十七代,三十传,历六百二十九年。一说商凡二十九王,历四百九十六年。传承制度前期以“兄终弟及”为主,后期以“父死子继”为主。国都屡迁,至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始定都] 西周世系 1、武王(姬姓、名发)—— 2、成王(诵)—— 3、康王(钊) —— 4、昭王(瑕)—— 5、穆王(满)—— 6、共王—— 7、懿王—— 8、孝王—— 9、夷王—— 10、厉王(胡)——[共和]( 庚申前841年)—— 11、宣王( 甲戌前827年)—— 12、幽王(庚申前781年) [周人原为古老部落,耕牧于渭水流域。始祖弃,被尊为农神,号称后稷。周人几经迁徙,至古公耽父,迁居于周原(今陕蚊椽山县),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 夏(前2070-前1600) 政治:禹-家天下(世袭制) 经济:大禹治水(水利建设);青铜出现 商(前1600-前1046) 政治:人牲,宗法制,神权王权相结合 经济:井田制,集体耕作;国有六职,青铜器大发展,陶到瓷过渡开始 文化:甲骨文,金文形成 西周(前1046-前771) 政治:分封制,宗法制(典型特征) 经济:青铜器作为礼制象征;“百工” 文化:诗经(西周到春秋中叶形成) 东周(前770-前256) 春秋(前770-前476) 经济:人工冶铁;私田出现 战国(前475-前221) 政治:出现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出现 经济:李冰都江堰,郑国郑国渠(秦),废井田土地私有, 炼钢和淬火工艺发展,出现铁 犁牛耕,出现商业中心和富商 文化:百家争鸣司南出现具备制作火药原料硫磺硝石知识楚辞 秦(前221-前206) 政治: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 皇帝制;朝议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征服百越修灵渠设四郡平西南夷开五尺道北击匈奴收河套筑长城修直道 经济: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文化:小篆形成(李斯)隶书出现 汉(前206-公元25) 政治:汉武帝时-[中朝,十三州部(刺史)] 郡国并行制;推恩令;七国之乱 经济:汉武帝时-[政府垄断盐铁等行业;出现工官;铁业官营制度]牛耕普及(曲柄锄,大镰); 关中井渠;出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田庄丝织品远销罗马;冶铁开始使用煤炭作燃料;市有 专门的管理机构 文化:汉武帝-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基本定型; 儒学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创建 太学; 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郡国学校; 察举制被确立为最主要的选官制度; 赋的创作走向全盛:扬雄,司马相如佛教传入;纸的发明 王莽新朝与东汉(25-220) 经济:以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商业中心形成;一牛挽犁王景治黄河杜 诗创水排出现青瓷器;陶到瓷过渡完成 文化: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蔡伦改良纸草书形成(怀素,张旭)楷书形成 大赋渐少小赋兴起:班固,张衡

中国历史朝代-时间表(全)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 1、夏:约前22世纪末约至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 2、商: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 3、周:A.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 B.东周:前770——前256 春秋时代:前770——前476 战国时代:前475——前221① 4、秦:前221——前206 5、汉:A.西汉②:前206——公元25 B.东汉:25——220 6、三国:A.魏:220——265 B.蜀:221——263 C.吴:222——280 7、西晋:265——317 8、东晋/十六国:东晋:317——420 十六国③:304——439 9、南北朝:A.南朝:a.宋:420——479 b.齐:479——502 c.梁:502——557 d.陈:557——589 B.北朝:a.北魏:386——534 b.东魏:534——550 c.北齐:550——577 d.西魏:535——556 e.北周:557——581 10、隋:581——618 11、唐:618——907 12、五代:A.后梁:907——923 B.后唐:923——936 C.后晋:936——947 D.后汉:947——950 E.后周:951——960 13、十国④:902——979 14、宋:A.北宋:960——1127 B.南宋:1127——1279 15、辽:907——1125 16、西夏:1032——1227 17、金:1115——1234 18、元:1206——1368 19、明:1368——1644 20、清:1616——1911

21、中华民国:1912——1949 附注: ①这时期,主要有秦、魏、韩、赵、楚、燕、齐等国 ②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9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23年,新王莽王朝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 ③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 凉、后汉(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十六国”。 ④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 吴、前蜀、吴越、楚、闵、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十国”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声明:上面相关信息均来自《智趣多功能学生字典》2001年素质教育版田占山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P762——P763.

中国历史纪年表(中英对照)

中国历史纪年表 旧石器时代 The Paleolithic Period 约170万年前-约1万年前 (approx. 1,700,000-10,000 years ago) 新石器时代 The Neolithic Age 约1万年前-约4千年前 (approx. 10,000-4,000 years ago) 三皇五帝 3 Sovereigns and 5 Emperors 约前30世纪初-约前21世纪初 (approx. 30th-21st century B.C.) 夏 Xia Dynasty 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approx. 2070 B.C.-1600 B.C.) 商 Shang Dynasty 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046 (1600 B.C.-1046 B.C.) 周 (1046 B.C.-221 B.C.) 西周 Western Zhou Dynasty 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 (1046 B.C.-771 B.C.) 东周 Eastern Zhou Dynasty 春秋时代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战国时代① Warring States Period 前770-前256 (770 B.C.-256 B.C.) 前770-前476 (770 B.C.-476 B.C.) 前475-前221 (475 B.C.-221 B.C.) 秦 Qin Dynasty 前221-前206 (221 B.C.-206 B.C.) 汉 (206 B.C.-220 A.D.) 西汉② Western Han Dynasty 前206-公元23 (206 B.C.-25 A.D.) 东汉 Eastern Han Dynasty 25-220 (25-220) 三国 Three Kingdoms Period (220-280) 魏 Kingdom of Wei 220-280 蜀 Kingdom of Shu-Han 221-263 吴 Kingdom of Wu 222-280 西晋 Western Jin Dynasty 265-317 (265-420) 东晋十六国 东晋 Eastern Jin Dynasty 317-420 十六国③ 304-439 南北朝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386-589) 南朝 宋 Liu Song Dynasty 420-479 齐 Qi Dynasty 479-502 梁 Liang Dynasty 502-557 陈 Chen Dynasty 557-589 北朝 北魏 Northern Wei Dynasty 386-534 东魏 Eastern Wei Dynasty 北齐 Northern Qi Dynasty 534-550 550-577

中国历史的朝代大事年表 一

中国历史的朝代大事年表一 原始社会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80万年前; 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 约20--7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000年前; 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5000--7000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 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时期 奴隶社会 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 约公元前21世纪禹传子启夏朝建立 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 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 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元年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 公元前771年犬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封建社会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17 18年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魏国建立 221年蜀国建立 222年吴国建立 263年魏灭蜀 265年西晋建立魏亡 西晋(265年到316年) 280年西晋灭吴 316年匈奴兵攻占长安西晋结束 东晋(317年到420年) 317年东晋建立 383年淝水之战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南朝宋建立南朝的开始 485年北魏实行均田制 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隋(581年到618年) 581年隋朝建立北朝结束 589年隋统一南北方南朝结束 605年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隋末农民战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唐朝建立隋朝灭亡 627年--649年贞观之治 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8世纪前期粟末秣褐建立的政权以渤海为号同一时期南诏首领皮罗阁合并六诏为南诏 8世纪中期骨力裴罗统一回纥 713年--741年开元盛世 755年--763年安史之乱 780年实行两税法 875年--884年唐末农民战争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 权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北宋建立 979年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