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经济发展概况相关资料

2012年山东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

2012年,山东省经济总量达到50013.24亿,全省人均GDP51897.10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各地级市来看,青岛、烟台和济南GDP继续领先;从人均GDP来看,东营人均GDP达到23422.71美元,青岛、威海、烟台、淄博和济南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山东目前仅有菏泽、临沂、聊城三市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菏泽人均GDP最低,为3431.10美元。2012年山东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

排名地级市GDP总量2011年人口人均GDP元人均GDP美元人均排名

1 青岛7302.11亿871.51万83786.88 13330.18 2

2 烟台5281.38亿696.82万75792.60 12058.32 4

3 济南4812.68亿688.51万69899.93 11120.82 6

4 潍坊4012.43亿915.53万43826.31 6972.60 12

5 淄博3557.2亿477.31万74525.99 11856.81 5

6 济宁3189.37亿808.19万39463.12 6278.44 14

7 临沂3012.8亿1080.95万27871.78 4434.30 16

8 东营3000.66亿203.53万147430.85 23455.71 1

9 泰安2547亿549.42万46357.98 7375.38 11

10 威海2337.86亿280.48万83352.11 13261.02 3

11 德州2230.56亿556.82万40058.91 6373.23 13

12 聊城2145.65亿578.99万37058.50 5895.87 15

13 滨州1987.73亿374.85万53027.34 8436.46 7

14 菏泽1787.36亿828.78万21566.16 3431.10 17

15 枣庄1749.08亿372.93万46901.03 7461.78 10

16 日照1352.57亿280.11万48287.10 7682.30 9

17 莱芜630亿129.85万48517.52 7718.96 8

2013年1-4月山东德州经济运行概况分析

一、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工业用电量降幅收窄

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440.7亿元,同比增长15.2%,高于全省增速3.7个百分点,列全省第4位。重工业累计增速比轻工业高1.52个百分点,比全市规上企业高0.71个百分点,轻重工业比重为47:53。增长面继续扩大。33种行业大类中,31个行业增加值呈正增长趋势,其中有20个行业增速超出全市平均水平。装备制造业累计实现增加值99.03亿元,同比增长18.61%,增速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出3.41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48亿千瓦时,增长-1.7%,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4个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技改投资增速加快

1-4月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6.7亿元,同比增长21.7%,高于全省增速1.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较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7.97亿元,同比增长90.1%;第二产业投资完成193.52亿元,增长14.7%;第三产业投资完成145.25亿元,增长31.3%。第三产业投资增速高于全市投资增速9.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2.3:55.8:41.9,第三产业投资所占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速环比提高,技改投资增长加快。

工业投资完成189.24亿元,同比增长14.9%,其中技改完成投资113.1亿元,同比增长15.1%,增幅分别比1-2月份、一季度提高24.0、7.6个百分点。

三、消费需求继续放缓,对外贸易有所好转

1-4月份,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145.35亿元,同比增长14.7%,增速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回落2.9个百分点。1-4月份,全市进出口总值为9.86亿元,同比增长12.9%,增幅比一季度提高3.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进口3.81亿元,增长30.2%;出口6.05亿元,增长4.2%。

四、财政收入增幅回落,税收占比有所提高

1-4月份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4.12亿元,可比增长15.7%,增幅高于全省3.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较一季度回落12.9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32.33亿元,可比增长25.3%,增幅高于全省9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比为73.3%,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

五、金融市场运行稳健,中长期贷款份额提高

4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842.05亿元,比年初增

加205.14亿元,同比多增82.2亿元。单位存款占比提高。单位存款余额571.2亿元,比年初增加86.5亿元,占全部新增存款的比重为42.2%,比一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

4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188.02亿元,比年初增加73.14亿元,同比多增5.81亿元。中长期贷款份额提高。境内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29.96亿元,同比多增28.8亿元;新增中长期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为41%,比一季度提高6个百分点。

六、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平稳,工业生产者价格持续低走

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4%,涨幅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5%,非食品价格上涨1.9%;消费品价格上涨1.9%。前4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2.5%,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高0.1、0.4个百分点。

工业出厂和购进价格一降一升。4月份出厂价格100.7%,环比下降0.1%;购进价格99.9%,环比上升0.6%。

德州市的金融工作

2012年,全市新增贷款和直接融资406.5亿元,同比多增165.7亿元;其中市内银行新增贷款176亿元,同比增长58.7%,增幅居全省第4位;市外银行新增贷款80.5亿元,同比增长46%;直接融资150亿元;金融机构实现税收13.3亿元;金融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新增各类金融机构45家,交通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和威海商行相继入驻德州;不良贷款率从年初的7.05%降至4.69%,化解不良贷款45.7亿元,不良贷款下降额和下降率均居全省首位;20家企业引进私募,31家企业完成股改,8家企业辅导报会,6家企业间接上市,22家企业场外挂牌,挂牌企业数居全省第二位;保险机构保费收入53亿元,累计赔付12亿元。

2013年一季度,德州市新增信贷投入93.39亿元,其中市内银行新增贷款64.2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28.42%;市外银行新增贷款29.1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27.78%。德州市直接融资49.52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25.39%。年度新增各类金融机构14家,完成全年计划的28%,全市各类金融机构达到252家,现代金融体系初步建立,且呈现多业态发展局面。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民间融资得到规范发展。

德州银行

德州银行原名德州市商业银行,成立于2004年12月7日,是中国银监会成立后获准开业的首家城市商业银行,2010年4月26日,经中国银监会批准,更名德州银行。

2012年底全行资产总额达到251亿元,较上年增加44亿元,增长21.30%,其中:各项贷款余额133亿元,增加19亿元,增长16.54%,市政府投放计划完成率接近108%;各项存款余额249亿元,增加29亿元,增长17.97%。全年实现拨备前利润73548万元,其中:提取拨备30000万元,纯益31106万元。全行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指标分别为1.36%和16.16%;不良贷款率1.65%,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截止目前,共设有1个总行营业部,在德州市县设立37家支行。

德州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德州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1 引言 城市空间形态客观的反映了城市各功能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工过程和自然过程之间的空间关系,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空间物化形态。城市地区的地形特征、自然环境特点等从外部限定城市结构形态的特性;而社会经济活动则以内力的作用促使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正是这种自然力与非自然力的作用促使城市形成一定的形态,并遵循一定的规律动态的变化和发展着[1]。 古代城市经济水平有限,居民的出行受到交通工具简陋的影响,活动范围被限制在狭小的区域内,城市空间规模较小,城市间的联系与交流受到很大影响和制约,城市整体集中发展。当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交通系统的的日益完善,使得城市不断向外扩张,城市的空间结构、规模、产业布局、城市形态都发生较大的改变。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城市形态演变过程,分析各种引导因素,探讨未来的演变趋势,以实现城市空间合理有序的增长成为重要问题。 德州市位于黄河下游北岸,山东省西北部,地处平原。北依北京、天津,南邻省会济南,西接河北及山西煤炭基地,东连胜利油田及胶东半岛,是联系华东、华北的重要交通枢纽,自古有“九达天衡,神京门户”之美誉。德州是一个因交通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古运河、津浦铁路、京沪高速公路对德州城市发展具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其城市形态上留下了清晰可见的印迹。交通的发展带动经济的进步,益成为影响工业生产布局的重要因素。从明清时期运河航运的鼎盛到21世纪高速公路的拉动和引导,德州城市用地空间的拓展基本上遵循着轴线推进、环状填充、圈层扩展、跳跃式发展等几种基本方式,在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同时或交替出现。因此,德州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富有鲜明的特征模式,探寻其发展规律,不仅对于指导德州城市今后的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启示作用,而且对解决中国同类城市的用地布局优化问题具有重要理论及实践指导价值。 2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理论 2.1城市空间形态的定义 城市形态是指某一时间内,城市在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互动

山东省经济发展状况

山东省经济发展状况(2010年) 近年来,山东省经济发展迅速,许多领域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1)名列前茅的经济指标 山东经济主要指标居全国前列,成为中国东部经济大省,2004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5490.7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全省人均生产总值16925亿元。农林牧渔产业总产值3453.2亿元,居全国第一位。进出口总额突破600亿美元。 (2)日趋优化的工业体系 山东工业发展迅速,基本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机械、纺织、食品等支柱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全省有大中型工业企业2628家,省重点企业集团136个,例如山东电力集团,齐鲁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浪潮集团,济南钢铁集团,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海尔集团,海信集团,兖矿集团等。 (3)蓬勃发展的金融体系 山东金融与保险业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央行,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发展的金融体系。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4514.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1782.8亿元。全省设立分支机构的保险公司共18家,全年保费收入817.2亿元。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4)全面发展的农业经济 山东省一直把农业作为发展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产值居全国第一。山东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棉花产区,还是全国最大的花生产区,花生出口量占全国一半以上。近年来,山东省的蔬菜生产成为农业中第二主导产业,被称为全国最大的“菜篮子”,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蔬菜市场的主要供货地之一。山东是著名的“水果之乡”,主要生产高品质的苹果、梨、桃、杏、枣、葡萄、西瓜等,产量居全国第一。

(5)日渐崛起的民族经济 近年来,山东的民营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全省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已达193.6万户,从业人员734.7万人,注册资本达到3503.1亿元。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31.6%;实交税金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20.2%,山东省百强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占31家。南山集团,金锣集团2004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 山东的旅游业发展(2010年) 山东省的旅游业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健康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实施,国内打开了,引发了“外国人看中国”的入境旅游热。山东旅游业步入快车道,是在“九五”期间。人民生活的富裕给旅游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给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在国际旅游继续向前发展的同时,国内旅游渐成规模。近年来,山东省旅游业又有突破性发展,主要指标开始进入全国行列,接待国内游客跃居全国第三位,接待入境游客上升到第七位。新世纪前3年,旅游总收入从307亿元增长到610亿元,年均增长100亿元,高出全国同期年增长14个百分点。2003年,由于“非典”的影响,全省旅游总收入只达到上一年的94%,高出全国6个百分点。2004年,山东省旅游总收入814.7亿元,比上年增长42.1%。2005年更是突破100亿元。旅游业成为山东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正向主导产业的地位迈进。 截止到2004年年底,全省有12个优秀旅游城市,1A~4A级旅游风景区(点)114家,国家和省级旅游度假区16家,星级饭店500余家,旅行社1373家,其中国际旅行社64家。2002年,我省旅游整体形象确定为“走近孔子,扬帆青岛”。山东省旅游业发展要从打造整体形象入手,主推“山水圣人”和“黄金海岸”两大品牌,进而带动激活全省旅游大市场。

夏津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文本

夏津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划是夏津县域及夏津城市规划区内各项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凡在夏津县域及夏津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二条凡在夏津县域及夏津城市规划区内因建设需要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其它专项规划均应遵照本规划要求进行。 第三条本次规划期限 近期:2004-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第四条本次城市规划区范围 西至西张官屯西、许堤东、营子西一线,北至横河,东至朱庙东、八里庄西一线,南至宋香路,总面积为。 第五条本次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3. 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标准》(GBJ137-90); 4. 国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5. 国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6. 国标《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7.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8. 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9. 建设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 10. 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 11.《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2.《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初稿)》(2004-2020年); 13.《夏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 14.《夏津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5.《夏津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1996-2010)》; 16. 国家、山东省、德州市其它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的法规与条例。 第六条本次规划指导思想 以全面的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坚持“五个统筹”,遵循国家、山东省、德州市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的方针、政策,在充分考虑夏津县经济社会现状及其发展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夏津城市的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合理规划,优化环境,以历史的和发展的观点对夏津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进行合理定位,科学安排县域城镇体系,强化城市布局形态及其运行机制的合理性与适应性,综合部署各项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引领夏津城乡经济、社会、环境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第七条本次规划原则 1. 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原则 以促进夏津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五个统筹”为首要任务,综合规划县域城乡居民点、人口分布、土地利用、产业布局、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增强城区的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城乡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保证城乡共享共建、协调发展。立足于夏津自身的资源与条件,建立有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县域城镇体系,为夏津城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优化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平台。 2. 以人为本、最优人居环境原则 以满足群众需要、维护公众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把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放在战略位置,科学、合理地确定夏津城市规模,综合分析青银高速路、

广东省惠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惠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要] 本文通过对广东惠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的深入调查,在分析惠州市旅游收入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业经营现状和旅游业发展的有利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关于惠州市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惠州市旅游业现状发展战略 The Developing Actuality and Advice of Tourism of Huizhou [Abstract] Based on going deep into investigating of the developing actuality of tourism of Huizhou in Guangdong Province,and analysing the status of revenue,facilities,management of Huizhou ,the article explains some advice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of Huizhou。 [Keywords]Huizhou,Tourism,Actuality,developing stratagem 目前,世界旅游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虽然关于旅游业的负面影响的报道日渐增多,但是,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却是有目共睹。据统计,“二战”结束以来,世界旅游业的总收入以年均10%的速度递增,超过汽车,钢铁、石油等传统产业,旅游业总收入和从业人员已分别占到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和世界就业总人口的10%以上,成为最具活力、最有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1]。 1、惠州市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1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自1988年地改市以来,惠州市第三产业在总体上发展较快,第三产业在国民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由1988年建市时的23.0%增长到2003年的27.9%,提高4.9个百分点。而1988年全国第三产业占国民国内生产总值的30.2%,到2003年发展为32.3%,增长2.1个百分点(具体见表1)。由此可知,虽然惠州市第三产业产值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但是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仍有待提高,即产业结构调整需进一步深化。 表1 1988、2000—2003惠州市三大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

德州市中心城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德州市中心城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试行) 德州市人民政府文件德政发〔2011〕22号关于印发《德州市中心城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德州市中心城区城... 德州市人民政府文件 德政发〔2011〕22号 关于印发《德州市中心城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德州市中心城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第5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德州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德州市中心城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征收使用管理,促进中心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根据《山东省物业管理条例》、《山东省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和《政府性 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是政府性基金,分为综合配套费和专项配套费两部分。 综合配套费由政府统筹使用,用于建设项目规划红线外城市道路以及与道路有关的排水、绿化、环卫、路灯、交通信号灯和综合布线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专项配套费由专业经营单位(供水、供气、供热等单位,下同)统筹使用,用于供水、供气、供热等相关设施设备的配套建设。 将城市建设综合开发费和供水、供气、供热等企事业单位收取的增容费、初装费、开口费等收费项目,调整归并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集中收取,统一管理。 征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后,有关单位收取的供水、供气、供热的增容费、初装费、开口费(配套建设范围内的项目)等不得再另行征收。 第三条凡中心城区规划区范围内批准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各类建设项目,均应按本办法规定缴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建设项目暂不具备供水、供气、供热等配套条件的,以及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

杭州城市性质与文化特色

杭州城市性质与文化特色 杭州文化特色 1、杭州文化特色的表述 杭州城市文化经过千百年的积累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在国内外,人们提到杭州,往往首先想到西湖,西湖作为杭州的象征,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杭州城市文化的特色。围绕西湖产生的丰富文化内涵影响并渗透到整个杭州城市的文化生活之中。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把杭州的城市文化形象地称之为“西湖文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历史悠久,底蕴深厚;(2)开放兼容,形态丰富;(3)雅俗相融,自然和谐;(4)优美秀丽,现代风范。 2、杭州文化特色的论证 (1)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杭州的历史,据考古记载已有10万年以上。自秦建县,杭州已有2200年历史,自隋置州有1400年历史,自元为省会已有700多年历史,其中吴越和南宋定都杭州,历时230多年。杭州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后期的良渚文化开始,已有五千年历史,在当时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春秋时期,杭州的物质文化,尤其在青铜冶炼、造船、航海、纺织等方面都较先进。五代至宋元,为杭州文化的鼎盛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都居全国领先地位,号称“东南第一都会”成为当时东南沿海的文化中心之一。至明清,“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杭州文化发展在全国已是首屈一指。到近现代,作为国务院首批确认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风景旅游城市之一的杭州,不仅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其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也占有重要一席。 杭州文化,历史的沉淀非常丰厚,古迹繁多,文物丰盛,人文渊薮,人才辈出,素有“人物都会”、“文献之邦”、“文物之地”、“宗教圣地”、“东南诗国”、“书画之邦”等许多美誉。 “人物都会”。杭州历来人才荟萃,特别自宋以来,杭州籍文化名人辈出,如沈括、毕升、喻皓等,更有许多非杭州籍的名人如苏东坡、岳飞、于谦以及章太炎、张苍水、马一浮、李叔同、潘天寿等在杭从政、居住和活动。 “文献之邦”。杭州是我国古代印刷业最发达的地方之一,南宋和元时为全国最大刻书中心,出版印刷为全国之冠。杭州又是著名藏书家和藏书楼集中之地。至明清时,杭州著名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介

20年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情况简介 香精产业情况: 1988年,岭秀瑶族乡在长洞村和大兴村交界地落富坳首次建成香精生产加工厂,年生产量高峰时期达到200多吨,也实现过产值上百万的辉煌业绩,其山苍籽精油加工曾一度享誉省内外,前来交易香精的客商云集。90年代是岭秀乡乃至全县鼎鼎有名的加工厂,同时,岭秀香精厂也大大提高了瑶乡人民的人均收入。 油茶产业基地情况: 岭秀乡油茶种植基地在省市县三级的支持和引导下,利用当地土地、气候等资源优势,抢抓黄金时节,积极引导农村技术能人、产业大户实施山地开发。广泛发动农户以家庭或联营等形式整理改造林地,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同时鼓励农户以“山地入股、集体开发”的形式,推进规模经营,实现农民增收。全乡上下掀起种植油茶的热潮。 徐金凡承包了近500亩荒山种植油茶。承包协议签定后,每户村民不仅获得山地租金,而且参与整地、种植、管理,还可得到可观的劳务收入,村民们种植油茶积极性空前高涨。投资20万元开发高产优质油茶,三到四年挂果,预计年产值将达到100万元。

2010年全乡油茶林种植基地面积已达到3000亩,油茶基地的建设将积极推进岭秀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山区综合开发和农民增收致富。 程控电话站情况: 岭秀瑶族乡程控电话站于1996年立项建设,建成后健全了通讯网络,可覆盖8个村,程控电话用户一直上升到1300多户。2000年以后,先后建成了移动、联通基站8个,手机信号覆盖全部行政村;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和80%的自然村通电话,大大方便了瑶乡居民的生产生活。 岭秀至黄草公路砂改砼情况: 为加快与东江旅游的衔接效率,更便捷地服务漂流游客从岭秀进入黄草,发挥岭秀岭秀旅游的服务功能,带动本地旅游业的发展。2008年,岭秀瑶族乡主动进行跨县合作,向上争取资金110万元,立项加宽和改砼了岭秀至黄草的县级公路,公路全长35公路,岭秀境内6公里。改造后,公路由原来的4.5米加宽到了5.5米,改砼后从岭秀到黄草的行程将缩小到一小时以内。 教育发展情况: 岭秀瑶族乡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大力实施了“一乡一校”学校布局调整,成功撤并了长洞、大兴、古桥等十所小学。2006年乡政府投入10余万元,新建了学校围墙、厕所、球场,添置了课桌。2007年启动了投资50余万元的岭秀中学教学楼建设项目,其中争取中国青少年基会投资20万元。2008年全年投入资金4万余元,用于奖励教师、校舍建设及教学设备购置,稳步提高了教育质量。2009年乡学校中考取得了优异成绩。全校共有103个初中毕业生,其中毕业保送生7人,在全县排名第四。19人考取汝城一中公费生,占总人数的20%,同比

2011年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德州市统计局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继承创新、跨越发展为主基调,以打造区域文化高地为奋斗目标,以建设幸福德州为新追求,全力推进思想大解放、项目大建设、全民大创业、对外大开放、民生大改善、作风大转变,积极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攻坚克难、创新实干,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50.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9.57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1059.8亿元,增长13.8%;第三产业增加值661.34亿元,增长11.7%。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2.7:54.3:33.0调整为11.8:54.3:33.9。 图1 2006-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5.2%,其中,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讯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居住类分别上涨12.6%、3.5%、3.3%、2.4%、1.6%、0.5%、0.3%和3.2%。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升5.3%。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9.7%,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4%。 全市拥有各类职业介绍机构112处;完成各类就业培训8.1万人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低于3.8%的控制目标。全市在岗职工38.5万人,城镇新增再就业人员7.4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7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8万人。 全市民营经济户数、从业人员、注册资金为14.41万户、56.74万人和622.7亿元,分别增长14.0%、14.1%和26.0%。民营经济总收入达到6500.41亿元,增长24.6%,上缴税金 81.15亿元,增长24.3%。 二、农林牧渔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475.85亿元,增长2.4%(可比价,下同)。其中,农业产值251.06亿元,增长0.6%;林业产值11.43亿元,增长6.79%;牧业产值180.79亿元,增长4.63%;渔业产值11.90亿元,增长3.79%。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676.41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380.27万亩,棉花种植面积153.47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26.53万亩。 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735.0万吨,增长4.4%,棉花产量14.31万吨,增长1.3%,蔬菜产量450.2万吨,与上年持平。 全市肉类产量65.65万吨,增长10.7%,生猪年末存栏369.96万头,增长11.4,羊年末存栏185.64万只,增长0.2%。 全市造林面积2.6万公顷;植树6949万株。年末实有林木折实面积31.3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0.5%。 全市水产品养殖面积1.1万公顷,同比增长27.1%;水产品产量8.9万吨,增长9.9%。 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362.69万千瓦,增长4.6%。其中,排灌动力机械302万千瓦,拖拉机25.33万台,联合收割机23222台。农村用电量7.83亿千瓦时,塑料薄膜使用量2.5

山东德州市河东新区中心区详细规划

德州市河东新区中心区详细规划 一、现状概况与背景 河东新区是山东省德州市向东发展的新区,与铁西区、市中区共同构成德州市的三大功能区。 河东新区的用地面积为1397.3公顷,是本次规划研究范围; 中心区用地面积为524.8公顷,为本次规划重点。 规划范围内用地平坦、交通便捷,具有建设成为德州未来的城市中心区的有利条件,规划初期用地中农田、村庄和空地所占比重较大,仅有一些零星的开发建设集中在已建成的东风路两侧。 二、规划构思与策略 河东区相对偏离德州建成区,新城区的建设也无法一蹴而就。如何利用优势条件,抓住发展机遇,为新区的发展寻找新的动力,营建富有活力与魅力的城市中心,是本次总体规划重点解决的问题。针对此目标提出三个规划策略。 (1)把握整体结构 建立强而有力的联系来达到对整体结构的把握,包括河东新区与市中区之间的联系、新区内部功能区的联系等。 (2)着眼于功能布局、土地价值的提升与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 规划应着眼于功能布局、土地价值的提升与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以获得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平衡。 (3)实施有效可行的规划管制 规划目标的贯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效可行的规划管制,本项规划拟采取更为综合的体系,包括一般地段的开发控制和重点地段的城市设计导引二个层面。 三、规划主要内容 1、规划目标 (1)营建富有魅力的城市中心

突出河东区作为德州新城市中心的地位,构建行政中心、金融会展中心、文化中心、商业中心的集聚格局,提升东风路的品质,营建富有魅力的城市中心,由此带动城市向东发展,并以新区建设为契机,疏解旧城,促进城市用地结构的整体优化。 (2)塑造独特和谐的城市形象 河东区有岔河蜿蜒流过,具有较好的自然环境资源。规划通过构建以岔河绿带、大型公共公园、中央轴线、东风路绿带为主导的公共开放空间体系,来塑造独特和谐的城市形象,提升与优化环境品质。 (3)提供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 在一个新的空间应提供必要的城市设施与空间,适应市民多样化活动的需要,使其各得其所,从而塑造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 2、功能结构 中心区的功能结构可以概括为“一轴一带一园”。 (1)一轴 新区市级公共设施发展轴,由行政中心、金融会展中心、文化中心、商业中心、医疗中心5个功能单元组成。 行政中心:行政中心兼具行政办公与城市公园的功能,北为行政办公区域,南为以大面积的水景为特色,穿插布置广场和绿地的开放空间。 金融会展中心:为会议展示、金融商业办公和相关活动提供空间,与行政中心在功能上相互补充。 文化中心:为市民提供表演艺术中心、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图书馆等多种文化和设施。 商业中心:为市级商业设施,以步行街的形式,提供零售、餐饮、娱乐、宾馆、停车等功能。 医疗中心:市级医疗服务中心。 (2)一带 指沿东风路发展带。为保证东风路的交通顺畅,沿东风路两侧的商业业态定位为办公、大型商业贸易中心和物流中心。 (3)一园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结合在大学城地区建设一批集科普教育、知识传播和文化娱乐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文化设施,将提升南方新城作为城市文化中心的功能;完善陈江和惠阳副中心文化设施,全面推进社区文化站网点规划建设。 199江北中心区将建设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科技馆、展览馆、图书馆和青少年宫。长远来看,计划在南部新城中心区增加一些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大型文化娱乐设施,特别是扩大大型会展设施,提高惠州会展、文化、商业交流的能力和水平。 建立和完善市、区、街(镇)、社区四级群众文化设施,形成布局均衡、功能齐全的文化设施网络 加强文化保护单位和历史街区、特色村落和特色民居的保护和修缮,挖掘其文化和旅游内涵,依托重点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分布广泛的“小而精”主题博物馆和展览馆等。,做好四东地区文物古迹保护规划,弘扬地方精神,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第八十四条在体育 199南部新城组团北侧规划一个市级体育中心,可举办综合性体育赛事和国际大型单项体育赛事,包括体育场、辅助训练场及配套管理设施用地、体育学校和省级以上有影响力的专项体育训练基地。结合周边地形条件,建设大型体育公园。保护江北中心区现有的体育中心计划在惠阳和陈江各增加一个体育中心。惠阳体育设施集中在棕榈岛高尔夫球场附近的滨水区和新桥区西部。陈江体育设施 集中在陈江中心区南部,与集团文化中心相结合。按照“两个运动会、

一个游泳池、一个博物馆”的标准,将设立一个体育活动中心,每个规划用地面积不少于8公顷。该规划强调配合区内公共服务分中心的建设,并设置游泳场馆、网球场、篮球排球场等体育设施,以满足市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各类学校和大型工矿企业的体育设施提倡社会化使用,避免资源浪费。第八十五条医疗卫生 将全面提高全市医疗服务水平。在XXXX,保健服务的现代化将基本实现,XXXX的病床总数将在xxxx达到一家医院。保留惠阳区2个市级和1个慢性病防治机构,将惠城区慢性病防治机构改为惠城区医疗机构。取消市、区卫生防疫站,设立市卫生监督办公室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中心),每组设立卫生监督办公室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中心)。市、区两级设立 个妇幼保健机构。惠城区和惠阳区各保留一所妇幼保健院,并设立一所市级妇幼保健院。在城市保留一个健康教育机构,在惠阳-大亚湾保留一个健康教育机构,在陈江-仲恺保留一个健康教育机构。保留一所市级卫生学校,新建一所“1XXXX年人口规模及相关标准安排的敬老院”,逐步建立市、区、社区(村)三级养老服务设施第八十七条农村配套设施 增加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医疗、教育、生活用品供应等)建设投资。)在农村居民点,提供有效的市场信息和 农业生产资料支持,改善农村综合发展环境第十四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第八十八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原则 (1)文物的维护必须遵循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原则,严格保护其原貌、

2018年德州市专业技术人员公共科目(诚信建设)70分答案

2018年德州市专业技术人员公共科目(诚信建设)考试时间:90 分钟 全卷题数:50 道题 卷面总分:100 分 一、单选题(共20道题,下列各题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信用中国”网站主要是由哪个部委支持下建设的?(2 分) A. 国家发展改革委 B. 中国人民银行 C. 工业和信息化部 D. 国家工商总局 A B C D 2.江苏省公共信用信息中心成立于哪一年?(2 分) A. 2004年 B. 2006年 C. 2008年 D. 2010年 A B C D 3.社会信用代码最后一位是什么代码?(2 分)

A B C D E A B C D 5.2012年,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把信用管理专业正 A B C D A. 2012年

A B C D 7.《关于实施优秀青年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加快推进青年信用体系建设的行动 A B C D 8.团中央最早与哪个航空公司合作实施针对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诚信机票”计 A B C D A. 最高人民法院 B. 最高人民检察院

A B C D 10.“建立国家信用管理体系”课题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哪个研究所承担的? A B C D A B C D A. 7个 B. 9个 C. 11个

A B C D A B C D 14.《关于全面加强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由多少个部委联合印 A B C D

A B C D 16.2016年10月,有多少个部委联合签署了《关于对严重质量违法失信行为当 A B C D A B C A B C D 19.大数据(Big Data)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哪个公司提出来的?(2 分)

德州经济发展论文

青岛大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教学论文 论文或调研报告名称德州市的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 作者姓名 年级、专业______ 家乡所在地_____________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2012年9月

一、基本情况

二、论文正文 德州北依北京、天津,南靠济南,东连胶东半岛沿海开放城市,西接山西能源基地;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很重要,可是经济发展相对于山东省其他城市发展缓慢,经济发展水平低。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成为大趋势,经济要素在全球流动,跨国公司在全球调动资源。区域经济一体化也成为了我国区域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在90年代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相继提出了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环渤海湾经济区,发展到现在已颇具影响,并正在酝酿着新一轮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就德州区域经济意义一体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德州市经济发展现状 当前,德州经济的发展面临众多机遇和挑战,近几年全市围绕建设“城郊型农业、商贸型城市和能源、化工、纺织基地”的目标,大力实施工贸和开放带动战略,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工业和商贸流通突飞猛进,两大“天字号”工程强势推进,民营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十大支柱产业销售收入、利税和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80%。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产业化进一步提高,“围绕新能源和生物技术两大低碳产业”的一批大项目、大企业的迅速成长,促进了德州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华北物流城的建设又将给德州经济发展提供契机。 德州经济分析:德州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能源充足;工业门类齐全、商贸流通活跃、公用事业齐全完备。德州市大力推进以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发展,通过加快产业结构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演进,新能源产业拉动效应日益凸显。 在经济总量上虽然增量较大,但从总体上看,产业发展仍不成熟,存在很多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人口多、比重大,“三农”问题集中突出,作为山东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面临着发展基础条件薄弱、地方种粮积极性不高和地方政府财政负担过重、负债过大的问题。 (二)工业化进程滞后,非国有经济发展水平面偏低,农村劳动力转移量偏少。(三)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偏低,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力度不够,经济效益低,受制于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水平,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甚至失衡。 二、实现经济一体化的条件 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区,能够实施统一的经济政策和措施,消除商品、要素、金融等的人为分割和限制,同时以分工为基础提高经济效率,获得更大经济效果,有实现经济一体化的优势。 1、地理位置毗邻德州北依京津,南靠济南,西接石家庄,东连渤海湾,处在渤海湾经济圈之内,是华东、华北两大经济区的连接带,有着“南北借力、东西逢源”的地缘优势。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在德州所有县(市)中,齐河距德州最远,却与济南近在咫尺。济南都市圈的规划出台后,齐河着力打造德州“南融”的“桥头堡”,济南“北跨”的后花园。地处省界边际的德州,属典型的临边城市,处于多个经济节点间。 2、交通便利京沪、德石、济邯和京沪高速铁路、德烟铁路在此交汇,京福、济聊、青银高速公路穿境而过,5条国道、14条省道纵横交错,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交通的畅达,省会城市圈的推出,尤其是天津滨海新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德州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利用与周边经济高地的落差,加快融入国家和省的经济发展战略布局,在合作中谋求发展,提升自己。 3、经济同型德州农产品(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化学工业、新能源(节

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2月25日市十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批准) 惠州市人民政府

目录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1) 第一节发展基础 (1) 第二节发展环境 (9) (一)宏观背景 (9) (二)发展机遇 (11) (三)面临挑战 (12)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4) 第一节指导思想 (14) 第二节发展目标 (14) 第三章主要任务 (19)

第一节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努力让惠州人民 生活更加幸福........................................................ .19(一)提高教育惠民能力. (19) (二)积极扩大就业促进创业 (22) (三)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23) (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24) (五)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26) (六)提升人口管理和服务水平 (30) (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31) (八)保障公共安全 (31) 第二节以建设八大基地为重点,努力提升产业

竞争力 (34) (一)建设八大基地 (34) (二)提升产业竞争力 (42) 第三节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努力建设创新 惠州 (44) (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45) (二)完善创新发展环 境………….…….…..............47(三)加强创新 型人才队伍建设 (48) 第四节以扩大内需和转变外经贸发展方式为重点,积极 调整优化需求结构 (49) (一)切实促进居民消费 (49) (二)积极开拓内销市场 (50) (三)有效扩大投资需

德州市城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

德州市城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 德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4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规范户外广告设置活动,美化城市环境,维护户外广告经营者及其相关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山东省实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办法》和《山东省户外广告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德州市城市规划区内设置户外广告,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户外广告设置分为户外商业广告设置和户外招牌广告设置。 本办法所称户外商业广告设置,是指在公共、自有或他有的建筑物、构筑物、市政公用设施及其他户外场所的城市空间,利用路牌、霓虹灯、灯箱、电子屏幕、橱窗、布幅、绘画和实物造型设施等形式设置、张贴、书写、喷绘、悬挂直接或间接地介绍商品或服务的广告行为。 本办法所称户外招牌广告设置,是指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在其经营或办公场所或建筑物控制范围内,设置与其企业注册登记名称相符的标牌、匾额、指示牌等广告设施的行为。 用于表明建筑物名称的属于招牌,其他设于楼体的非建筑物名称的标志物属于商业广告范畴,纳入户外商业广告设置管理。 第四条德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是市政府负责城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广告设置行政主管部门)。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户外广告内容的审查、登记及监督管理。大型户外广告的设置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第五条设置制作户外广告应当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与设置技术标准,与城市区域规划功能相适应,合理布局、规范设置,符合美化市容的要求。大型户外广告设施,应先规划后设置。 户外广告设施的设计风格、造型、色调、数量、体量、形式、位置、朝向、高度、材质应当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第六条户外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健康、文明,不得以任何形式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户外广告设施设计、制作和安装应当符合有关的技术、质量、安全标准。 第七条依法批准设置的户外广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侵害。 第二章户外商业广告设置与管理 第八条单位或个人设置户外商业广告,应向广告设置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广告设置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取得户外广告设置权。 第九条设置申请人或广告经营者申请设置户外商业广告,须提交下列证件资料: (一)申请报告; (二)广告经营许可证件或其他有关批准文件; (三)户外商业广告设置位置图片和平面配置图、立面图、剖面图; (四)制作说明; (五)设置户外广告的场地所有权、使用权证明文件,或者与有关所有权、使用权单位签订的使用协议等; (六)其他证件材料。 第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设置户外商业广告: (一)利用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的; (二)影响市政公共设施、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使用的; (三)妨碍生产或人民生活,损害市容市貌或建筑物形象的; (四)利用行道树或损毁绿地的; (五)利用违章建筑、禁止使用的危险房屋及其他可能危及安全的建筑物和设施的; (六)在国家机关、文物保护单位、优秀近代建筑和名胜风景点的建筑控制地带设置的;

2015年德州陵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德州市陵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统计公报 德州市陵城区统计局 2016年月日 2015年,面对宏观经济下行的不利影响,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紧紧围绕“3453”的工作思路,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团结一心,顽强拼搏,砥砺奋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百舸争流、扬帆竞发的良好势头。 一、综合 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初步核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228.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78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01.02亿元,同比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96.62亿元,同比增长9.5%。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3.5:44.2:42.3。人均生产总值38657元。 民营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区民营经济户数已达21500户,吸纳从业人员13万人,注册资金64亿元,上缴税金8.25亿元。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平稳发展。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现行价格)688059万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农业总产值371828万元,比上年增长11.13%;林业总产值13444万元,比上年增长1.79%;畜牧业总产值232312万元,比上年增长0.37%;渔业总产值32045万元,比上年增长21.75%;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38430万元,比上年增加9.52%。 主要农牧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农作物播种面积207.74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93.46万亩,棉花种植面积6.8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7.40万亩,油料种植面积0.002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3.01万吨,增长0.09%,实现“十三连增”;棉花产量0.64万吨,下降30.70%;蔬菜产量23.41万吨,下降3.63%,油料产量0.0006万吨,增长33.33%。肉类产量8.23万吨,下降3.33%;生猪年末存栏39.28万头,下降6.25%;牛年末存栏20.13万头,下降7.13%;羊年末存栏26.13万只,增长3.43%;家禽年末存栏661.53万只,下降0.99%。 表1主要农牧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征求意见草稿

《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公示 图为,《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一部分图示。 《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内容包括,规划期限与规划层次、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以及市域城镇体系、城市规模与布局结构、城市绿地水系、城市特色风貌与历史文化保护、旅游发展、城市综合交通、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城市环境保护、城市综合防灾、中心城区发展时序规划等规划。 据了解,《规划》自2009年开始编制,已经先后通过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行政审查,现已完成规划草案并进入上报审批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城乡规划法》对城市总体规划报批工作程序要求,现向社会公示。以下为公示的文字内容: 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简介 一、规划期限与规划层次 1、规划期限 近期:2011-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 远景:展望到2050年左右。 2、规划层次与范围 (1)市域:德州市行政区域,包含市区(德城区、经济开发区、运河开发区)、2个县级市(乐陵市、禹城市)、8个县(齐河、平原、夏津、武城、陵县、临邑、宁津、庆云),总面积为10356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德州市市区行政管辖范围(德城区、运河开发区和经济开发区),陵县边临镇(73平方公里)、丁庄镇(70平方公里)以及武城的四女寺镇(107平方公里),总面积789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即德州市城市建设用地范围,西起冀鲁省界,东至德州东环路,南起南外环,北至二屯工业园,总建设用地153.13平方公里。 二、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济南经济发展概况

济南经济发展概况 (一)经济发展概况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3910.80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5.17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637.45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2058.18亿元,增长14.9%。全市地域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1145.1亿元和266.1亿元,分别增长39.3%、26.6%。全部税收527.7亿元,增长21.2%;税收占生产总值比重13.5%,提高0.5个百分点。企业景气指数平均136.8点,提高14.7个点。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21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8903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3.1%。 (二)各行业的概况 ①工业 济南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在"工业立市"政策的指导下,已经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结构完整的工业体系。其中冶金、机械、轻纺、化工、电子、建材、医药、食品等行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市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25余家。主要产品有重型汽车、机床、大型压力机、实验机、洗衣机、电视机、电子衡器等4000余种。 ②农业 济南市有乡村人口357.8万人,耕地总资源356.8千公顷。济南市重视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2002年,蔬菜总产量633.7万吨,奶类总产量10.1万吨,禽蛋总产量45.1万吨,肉类总产量35.3万吨。其中明水香稻、龙山小米、章丘大葱、北园白莲藕、泰山小白梨、大货山楂、历城红玉杏、黄河鲤鱼、平阴玫瑰等以其品优质良而驰名中外,不仅占据了国内市场,而且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③金融 2002年济南市地域财政收入234.6亿元,其中,一般预算内地方财政收入66.25亿元。全市社会消费品总额达到446.5亿元,各行业零售额全面增长,批发零售贸易额293.6亿元,餐饮零售额61.3亿元,其他行业零售额91.6亿元。

齐河县总体规划说明书

齐河县总体规划说明书 1齐河县总体规划概况 1.1齐河县概况 1.1.1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区位 齐河县地处鲁西北平原,山东 省会济南市西,黄河左岸,属山东 省德州市。地理坐标在北纬 36°24′~37°00′、东经 116°23′~117°03′之间。西南 邻东阿、茌平两县,县城距东阿县 城68.5公里,距茌平县城50.5 公里。西北与高唐、禹城两县接壤, 距高唐县城40公里,距禹城县城 19公里。北界临邑县,距县城45.5公里。东北与济阳县毗连,距县城45.5公里。东南隔黄河与济南市郊区、长清区相望,距济南市28公里,距长清区城区26.5公里。县城距德州市区83公里,距北京市355公里。县境南北长73公里,东西宽22公里,西南东北向呈哑铃状。县域总面积1554.49平方公里。 京沪铁路、京沪高速铁路(规划)、济聊高速公路、京福高速公路、青银高速公路从县域中部穿过;干线公路有308、309国道及041省道,为二级路面,道路通畅,与济南联系除现有黄河公路桥外,还有三处较大型渡口,同时距济南遥墙机场不到到40公里,对外交通联系便捷。 齐河县城区位于齐河县中部,于1974年由齐河城搬迁至晏城镇。2002年底,县城建成区面积12.8平方公里。县域户籍人口60761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7194人,按非农业人口计算的城镇化水平为12.70%;全县城镇常驻人口16.4万人,按城镇常驻人口计算,城镇化水平27.00%左右。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交通中心。 2.经济区位 齐河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黄河沿县境的78.87公里河段,成为齐河南部天然县界。1949年以来,沿黄人民年年治黄引黄,黄河为发展齐河工农业提供了条件。齐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资源丰富。作为山东省城济南的西北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