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 练习卷 - 答案

伯牙鼓琴 练习卷 - 答案
伯牙鼓琴 练习卷 - 答案

《伯牙鼓琴》练习题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由(吕不韦)及其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二、词语解释

1、志:心志,情志。

2、太山:泛指大山,高山。

3、善哉:好啊。

4、巍巍乎若太山:(伯牙的琴声)像大山一样高峻。

5、巍巍:高大的样子。

6、若:像。

7、少选:一会儿,不久。

8:汤汤乎若流水:(伯牙的琴声)像流水一样浩荡。

9: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10、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三、句子翻译

1、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俞伯牙在弹琴,锺子期听他弹奏。

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伯牙)刚开始弹琴的时候,(琴声)表达出意在高山的心志。

3、“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琴弹得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

4、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不久,(琴声)表达出意在流水的心志。

5、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琴弹得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

6、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锺子期去世,俞伯牙砸破琴弄断弦,终身不再弹琴。

7、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三、文章理解

1、文中正面写伯牙鼓琴之妙的句子是志在高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流水______。

2、文中侧面写伯牙鼓琴之妙的句子是__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___ _________,_______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__________。4、“知音”的本义是(通晓音律),现在一般用来指(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5、本文衍生出的成语是(高山流水),指( 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伯牙善鼓琴》《董源善画》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伯牙善鼓琴》《董源善画》,完成6-9题。(16分) 【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乙】董源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其后建业僧巨然祖述源法,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如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此妙处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注】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②巨然:建业(今南京)僧人,五代宋初画家,师承董源。 ③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④粲:鲜明。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卒逢暴雨卒: (2)伯牙乃舍琴而叹曰舍: (3)皆宜远观宜:(4)悉是晚景悉: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B.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C.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D.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2分) (2)近视之几不类物象。(2分) 9.伯牙“善”琴,甲文主要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他琴音的高妙?董源“善”画,乙文怎样介绍他画作的奇妙?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 (二)(16分) 6.(4分)(1)突然(通“猝”) (2)放弃(放下,丢开) (3)合适(应当) (4)全(都) 7.(3分)C 8.(4分)(1)(伯牙)每次弹奏曲子,钟子期就能说尽它的旨趣(情趣)。 (2)近看画几乎不像任何事物的形象。 9.(5分)第一问:侧面描写,通过钟子期的“善听”来表现。第二问:先写董源的画“宜远观”,然后写“远观”和“近视”效果不同,再以《落照图》为例加以说明。 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伯牙善鼓琴》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伯牙善鼓琴》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伯牙善鼓琴》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10分).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②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 子期曰:“善哉,洋洋③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 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 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⑤,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选 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志:志趣、心意。②峨峨:高耸的样子。 ③洋洋:宽广的样子。④卒:通“猝”,突然。⑤操: 琴曲。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伯牙善鼓琴善: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 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 鼓之。

3.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 4.“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 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 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3分) 译文参考: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 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 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 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 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 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 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从哪里让 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答案参考:1.(1)擅长(2)好(2分。每空1分) 2.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 悲/乃援琴而鼓之。(每错、加、漏一处就扣1分,扣完为止) 3.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2

伯牙善鼓琴练习题

伯牙善鼓琴 文学常识及注释: 本文选自《》,相传为时期所着。 伯牙善鼓琴 ..() 志在登高山(),志.() 峨峨 ..兮若江河()..兮若泰山()洋洋 伯牙所念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卒.逢暴雨()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 ..(),操.() ....(),霖雨 钟子期辄穷其趣 ...()穷.()趣.() 伯牙乃舍琴 ..() 吾于何逃声 ..哉(),逃.() 理解题: 1.本文言简意丰,结构紧凑,请分析文章开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内容上写出了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的特点。结构上是全文的总纲,领起下文对二人善谈善听的具体描写。 2.伯牙是当时着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既是弹琴高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文中伯牙的“善弹琴”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方面伯牙能把自己的情怀准确地寄托于琴音中,大雨,山崩的声音十分传神,琴技炉火纯青。另一方面钟子期能准确的了解伯牙心意,除了因为钟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外,同时也能看出伯牙的琴技高超。 3.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可见知音难觅,知己难求。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当伯牙终于遇到能真正听懂他琴声的钟子期时有何表现 伯牙停止弹琴慨叹道:“好啊,好啊,你所听到的心意,想象到的就如同我心里所想到的一样。我到哪里隐藏自己的琴声呢” 4.言为心声,曲亦传情。请说说伯牙“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的原因。并谈谈伯牙所说的“吾于何逃声哉”的言外之意是什

么 伯牙到泰山游玩时,突遇暴雨,不禁心中失落悲伤。所以“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言外之意是赞叹钟子期善听,自己弹奏的乐曲都不能逃过他的耳朵。 5.常言道:千金易得,知己难求。因此“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仍然被传为佳话。读了本文,你认为哪些地方表现了钟子期不愧为伯牙的“知音” 伯牙弹琴时,心中想着高山与流水,钟子期就能听出高山的巍峨和江河的浩荡。伯牙心中悲叹,弹奏霖雨与崩山之音时,钟子期也能穷尽其中之意。 6.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知音”一词的理解。伯牙所想到的,钟子期一定能准确领会。真正的知音就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7.这篇古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⑴文中表现钟子期善听的句子是:【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高山流水】 ⑵“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些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⑶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伯牙善鼓琴》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10分).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②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③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⑤,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志:志趣、心意。②峨峨:高耸的样子。③洋洋:宽广的样子。④卒:通猝,突然。⑤操:琴曲。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伯牙善鼓琴善: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 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3.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 4.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 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3分) 译文参考: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答案参考:1.(1)擅长(2)好(2分。每空1分) 5.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每错、加、漏一 处就扣1分,扣完为止) 6.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2分。意思对即可) 7.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3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意思对即可)

《伯牙鼓琴》习题

《伯牙鼓琴》习题 一、选择加粗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 绝:①断绝②穷尽③走不通的④独一无二的⑤极、最 伯牙绝琴()斩尽杀绝()绝处逢生() 美妙绝伦()绝大多数()悬崖绝壁()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词的意思。 1、志在太山: 2、巍巍乎若泰山: 3、少选之间: 4、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三、阅读下列问题,选择正确的答案。 1、伯牙“终身不复鼓”的原因是()。 A、因为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 B、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 C、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已经没有配得上听他的琴的人了。 D、因为他太悲伤了,每次弹琴都控制不住自己 2、下面诗句中不能表现友情的一句是()。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请。 3、对“知音”一词理解正确的是()。 A、能弹出美妙音韵的人。 B、理解自己的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C、能听懂别人弹琴的人。 D、对音律有研究的人。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句子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句子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word版)伯牙善鼓琴对比阅读

【甲】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乙】 匏巴①鼓琴而鸟舞鱼跃,郑师文闻之,弃家从师襄游。柱指②钧③弦,三年不成章。师襄曰:“子可以归矣。” 师文舍其琴,叹曰:“文非弦之不能钩,非章之不能成。文所存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声。内不得于心,外不应于器,故不敢发手而动弦。且小④假之,以观其所。” 无几何,复见师襄。师襄曰:“子之琴何如?” 师文曰:“得之矣。请尝试之。” 将终,命宫而总四弦,则景风翔,庆云浮,甘露降,澧泉涌。 师襄乃抚心高蹈曰:“微矣子之弹也!虽师旷之清角⑤,邹衍之吹律,亡以加之。彼将挟琴执管而从子之后耳。”(选自《列子汤问》,有删改)【注释】①匏(pao)巴:古代传说中善鼓琴者。②柱指:在琴的柱弦上用手指确定音位。 ③钧:通“均”,均衡,调谐。④小:通“少”稍稍。⑤清角:用角音独奏的乐曲。⑥吹律:用管乐吹奏的乐曲。 1、下面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子可以 ..归矣可以 ..一战(《曹刿论战》) B、得之矣,请尝.试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C、将终.,命宫而总四弦终.不肯俯(《强项令》) D、虽.师旷之清角虽.有千里之能(《马说》)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师文舍其琴,叹曰:“文非弦之不能钩,非章之不能成。 (2)彼将挟琴执管而从子之后耳。 3、请用“/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内不得于心外不应于器故不敢发手而动弦 4、【甲】【乙】两文的相同之处在于都表现了人物高超的音乐造诣,但也存在不同,【甲】文侧重于写伯牙、子期两人,而【乙】文侧重于表现师文。(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4分)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及答案-《伯牙鼓琴》.doc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及答案-《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善哉 ..() 巍巍 ..()乎 汤汤 ..()乎 少.()选之间 2、用“/”画出朗读停顿。 巍巍乎若太山。 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4、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伯牙鼓琴。 鼓: ②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汤汤: 5、当读到“巍巍乎”,我的脑海中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等四字词语;当读到“汤汤乎”,我的脑海中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等四字词语。 6、这个故事赞扬了( )。 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 B.伯牙精湛的琴技和锺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力。 C.伯牙和锺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 D.伯牙和锺子期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7、从哪里可以看出伯牙鼓琴,锺子期能听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伯牙能将心里想的弹奏出来,而锺子期却听不出来。 B.伯牙和锺子期能够一起游山玩水,互相交流观点。 C.伯牙将心里所想的弹奏出来之后,锺子期都能听出来,并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这说明他们彼此心意相通。 D.伯牙对大自然的美景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而锺子期却不明白他心里所想。

伯牙善鼓琴练习题

《伯牙善鼓琴》练习题 1、本文主题:由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说明只有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才能被称为“知音”,同时也表现出知音的难求。 2、本文的结构有何特 点? 总分结构;分述部分第一层侧重“善听”,第二层侧重“善鼓琴”。(“伯牙善鼓琴,子期善听。”的作用是什么?答:总领全文,引

起下文。) 3、哪些地方能够表现 “伯牙善鼓琴”“子 期善听”? 4、“伯牙善鼓琴”,伯牙 琴技高超的内因是什 么? 内因是他有着高尚的情操,只有有着高尚情操的人才可能这样投入,全身心地融入大自然中,这样才能把琴技提升到登峰造极的境界。

5、“善哉!峨峨兮若泰 山!”“善哉!洋洋兮 若江河!”有何作用?这句话既表明钟子期有着高超的音乐鉴赏力,也从侧面表现出俞伯牙高超的琴技。 6、“善哉,善哉,子之 听夫!志想象犹吾心 也。吾于何逃声哉?” 这句语言描写有何作 用? 这句话是俞伯牙对钟子期音乐鉴赏力的高度赞扬,

也表现出俞伯牙对有此“知音”的喜悦之情。7、伯牙子期的故事包含 了什么文化精神? 包含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文化精神。 8、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9、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10、“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文中的那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

称伯牙的“知音”?并结合文义,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心中所想,子期必得之而赞之。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子期都能深解其意,这才是正真的知音。 11、文中反复出现“善”,那么“善琴鼓”“善听”中的

伯牙善鼓琴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伯牙善鼓琴阅读练习及答 案附译文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10分).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②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③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⑤,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志:志趣、心意。②峨峨:高耸的样子。③洋洋:宽广的样子。④卒:通猝,突然。⑤操:琴曲。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伯牙善鼓琴善: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 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3.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 4.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 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3分) 译文参考: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答案参考:1.(1)擅长(2)好(2分。每空1分) 5.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每错、 加、漏一处就扣1分,扣完为止) 6.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2分。意思对即可) 7.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鼓琴》教案 同步练习

伯牙鼓琴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 绝:①断绝②穷尽③走不通的④独一无二的⑤极、最伯牙绝琴()斩尽杀绝()绝处逢生()美妙绝伦()绝大多数()悬崖绝壁()2、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 ①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②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③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④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①句子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句子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几句表现交友的名言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①②③④⑤① 2.② 3.(1)善哉,峨峨兮若泰山!①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②巍峨的泰山。 1/ 2

伯牙善鼓琴练习测试题

伯牙善鼓琴练习测试题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伯牙善鼓琴 文学常识及注释: 本文选自《》,相传为时期所着。 伯牙善鼓琴.. () 志在登高山(),志. () 峨峨..兮若泰山()洋洋.. 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 卒.逢暴雨()乃援. 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霖雨..(),操. () 钟子期辄穷其趣...()穷.()趣. () 伯牙乃舍琴.. () 吾于何逃声..哉(),逃. () 理解题: 1.本文言简意丰,结构紧凑,请分析文章开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内容上写出了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的特点。结构上是全文的总纲,领起下文对二人善谈善听的具体描写。 2.伯牙是当时着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既是弹琴高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文中伯牙的“善弹琴”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方面伯牙能把自己的情怀准确地寄托于琴音中,大雨,山崩的声音十分传神,琴技炉火纯青。另一方面钟子期能准确的了解伯牙心意,除了因为钟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外,同时也能看出伯牙的琴技高超。 3.“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可见知音难觅,知己难求。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当伯牙终于遇到能真正听懂他琴声的钟子期时有何表现?

伯牙停止弹琴慨叹道:“好啊,好啊,你所听到的心意,想象到的就如同我心里所想到的一样。我到哪里隐藏自己的琴声呢?” 4.言为心声,曲亦传情。请说说伯牙“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的原因。并谈谈伯牙所说的“吾于何逃声哉”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伯牙到泰山游玩时,突遇暴雨,不禁心中失落悲伤。所以“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言外之意是赞叹钟子期善听,自己弹奏的乐曲都不能逃过他的耳朵。 5.常言道:千金易得,知己难求。因此“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仍然被传为佳话。读了本文,你认为哪些地方表现了钟子期不愧为伯牙的“知音” 伯牙弹琴时,心中想着高山与流水,钟子期就能听出高山的巍峨和江河的浩荡。伯牙心中悲叹,弹奏霖雨与崩山之音时,钟子期也能穷尽其中之意。 6.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知音”一词的理解。 伯牙所想到的,钟子期一定能准确领会。真正的知音就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7.这篇古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原文及翻译_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阅读答案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原文及翻译_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 听阅读答案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出自《伯牙与钟子期》,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注释】鼓:弹志:心意哉:语气词,表示感叹峨峨:高兮: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洋洋:广大善:语气助词,相当于“好”念:心里所想的得之:知道阴:北面。又,《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东流;其阴,济水东流。”卒:同“猝”,猝然,突然操:曲调造:奏辄:就逃:逃避穷其趣:彻底理解他的志趣【翻译】伯牙是一位有名的琴师,他的琴术很高明,钟子期则善于欣赏音乐。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高山。钟子期高兴地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有一次,他们两人一起去泰山的北面游玩,游兴正浓的时候,突然天空下起了暴雨,于是他们来到一块大岩石下面

避雨,伯牙心里突然感到很悲伤,于是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琴弹起来。开始弹连绵细雨的声音,后来又弹大山崩裂的声音。每次弹的时候,钟子期都能听出琴声中所表达的含义。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能想象出我弹琴时所想的意境,我的琴声无论如何也逃不掉你的听力!”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阅读训练

伯牙鼓琴 《吕氏春秋》 【甲】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薛谭学讴 《列子汤问》 【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讴:唱歌;②于:向;③穷:尽,完;④遂辞归:于是就告辞回家;⑤弗止:没有劝阻;⑥饯行于郊衢: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⑦抚节:打着拍节;⑧遏:阻止; ⑨谢:道歉。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⑵薛谭乃射求反. — 2.解释下面所给的句子。 ⑴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⑵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3.钟子期死了之后,伯牙为什么要“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4.这两篇选文都是关于音乐的,【甲】文是从什么角度写音乐的【乙】又是从什么角度写音乐的 伯牙鼓琴 ) 《吕氏春秋》 【甲】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曲高和寡 宋玉 【乙】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征,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注释】①客:外地人。郢:楚国的都城。②《下里》《巴人》:楚国当时流行的民间歌曲。③国:都城。④属:连接。⑤《阳河》、《薤露》:都是楚国当时的歌曲,不如《下里》《巴人》流行,唱歌难度比较大。⑥《阳春白雪》:楚国的高雅歌曲。⑦引商刻羽:我国古代音乐中,宫商角征羽,分别代表5个依次升高的音调,称为5音或5声,相当现代C D E F A。⑧引:延长刻:削减。⑨杂:穿插。⑩流征:指变征之调,是一种难度极高的唱法。

伯牙善鼓琴练习题1

一、(16分)【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乙】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注释】子猷,是王羲之的第三个儿子即王徽之,.子敬,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即王献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何以都不闻.消息一老河兵闻.之 B、钟子期必得.之果得.于数里外 C、人琴俱亡.河曲智叟亡.以应 D、月余亦卒.卒.逢暴雨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2)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3、用“/”给划线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4、古人常常用琴来抒发情感,寄托理想。【甲】【乙】两文分别借琴抒发了什么感情?(4分) 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伯牙乃舍琴而叹曰舍琴 .. (2)伯牙善鼓琴鼓琴 .. (3)吾于何逃声哉?逃声 ..

二、【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乙】荀勖善解音声,时论谓之暗解①。遂调律吕,正雅乐②。每至正会,殿庭作乐自调宫商无不谐韵。阮咸妙赏,时谓神解③。每公会作乐,而心谓之不调。既无一言直勖,意忌之,遂出阮为始平太守④。后有一田父耕于野,得周时玉尺,便是天下正尺。荀试以校己所治钟鼓、金石、丝竹,皆觉短一黍,于是伏阮神识⑤。 【注释】①荀勖(xù):晋代初年任中书监、侍中。曾经掌管音乐,校正音律。暗解:自然领会;说不出道理的领会。②律吕:音律。雅乐:古代帝王用于祭祀、朝贺、宴享等大典的乐曲,要求中正和平、典雅纯正,故称雅乐。按:汉未纷乱,雅乐亡失。荀勖重新制作正音的律管,但因为古今尺寸长短不同,所以不易和古律相应。 ③阮咸:阮咸曾任散骑侍郎,妙解音律,善弹琵琶。荀勖每逢和他谈论音律,都自以为远远比不上他。阮咸认为荀勖所作新律声高,高则悲,不合护和。神解:融会贯通的领会。④直:使之直、正确;纠正。⑤黍:黄米。按:古代把一百粒黍排列起来的长度认做一尺,用这个标佳尺寸来制律管。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伯牙善鼓.琴可以调.素琴 B、而心谓.之不调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C、每至.正会至.石之半 D、卒.逢暴雨卒.于官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荀勖善解音声,时论谓之暗解① (2)荀试以校己所治钟鼓、金石、丝竹,皆觉短一黍, 3、用“/”给划线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殿庭作乐自调宫商无不谐韵。 4、请分别用【甲】【乙】两文中的一个双音节词语来评价钟子期和阮咸两人的音乐造诣。(4分)

伯牙鼓琴 练习卷 - 答案

《伯牙鼓琴》练习题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由(吕不韦)及其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二、词语解释 1、志:心志,情志。 2、太山:泛指大山,高山。 3、善哉:好啊。 4、巍巍乎若太山:(伯牙的琴声)像大山一样高峻。 5、巍巍:高大的样子。 6、若:像。 7、少选:一会儿,不久。 8:汤汤乎若流水:(伯牙的琴声)像流水一样浩荡。 9: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10、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三、句子翻译 1、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俞伯牙在弹琴,锺子期听他弹奏。 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伯牙)刚开始弹琴的时候,(琴声)表达出意在高山的心志。 3、“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琴弹得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

4、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不久,(琴声)表达出意在流水的心志。 5、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琴弹得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 6、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锺子期去世,俞伯牙砸破琴弄断弦,终身不再弹琴。 7、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三、文章理解 1、文中正面写伯牙鼓琴之妙的句子是志在高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流水______。 2、文中侧面写伯牙鼓琴之妙的句子是__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___ _________,_______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__________。4、“知音”的本义是(通晓音律),现在一般用来指(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5、本文衍生出的成语是(高山流水),指( 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伯牙善鼓琴》的阅读附答案

《伯牙善鼓琴》的阅读附答案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4分) ⑴伯牙善鼓琴()⑵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⑶更造崩山之音()⑷志想象犹吾心也() 2、下列加粗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伯牙善鼓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B、乃援琴而鼓之。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C、止于岩下。吾于何逃声哉。 D、钟子期必得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伯牙士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________,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翻译下列句子(3分)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听琴。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耸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宽广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想的,钟子期都能领会。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玩,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边停下;心中伤感,于是取过琴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我从哪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答案】 1、(1)弹(2)指山的北边,河流的南边(3)再,进一步(4)好像 2、B 3、高山流水,解释:比喻知己相赏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4、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伯牙善鼓琴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伯牙善鼓琴阅读练习及 答案附译文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10分).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②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③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⑤,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志:志趣、心意。②峨峨:高耸的样子。③洋洋:宽广的样子。④卒:通猝,突然。⑤操:琴曲。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伯牙善鼓琴善: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 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3.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 4.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 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3分) 译文参考: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答案参考:1.(1)擅长(2)好(2分。每空1分) 5.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每错、加、漏一 处就扣1分,扣完为止) 6.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2分。意思对即可) 7.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3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意思对即可)

伯牙善鼓琴复习题及答案

伯牙善鼓琴复习题及答 案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伯牙善鼓琴》复习题及答案 一、解释加点字: 1.伯牙善鼓琴 ?善:擅长 2.伯牙善鼓琴 ?鼓:敲击、弹奏 3.志在流水 ?志:志趣、心意。 4.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好 5.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峨峨:高耸的样子。 6.洋洋兮若江河 ?洋洋:宽广的样子。 7.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所念:想。 8.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得:领会,听得出。 9.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阴:山的北面。 10.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卒:通“猝”,突然。 11.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止:.停住不动 12. 乃援琴而鼓之 ?援:拿,拿过来。 13.初为霖雨之操 ?操:琴曲。

14.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舍:放下 15、更造《崩山》之音造:创作。 16、钟子期辄穷其趣。辄,就 17、穷其趣穷:穷尽。 18、吾于何逃声哉 ?逃声:逃:隐藏。 二、问答题 1、本文选自《列子》 2、伯牙是传说中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 高山流水,解释:比喻知己相赏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3、这篇古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4、“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2)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5、千百年来,有许多文人墨客也写下了许多关于友情的名言佳句,写出一句。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伯牙绝弦阅读整理及答案

伯牙善________,钟子期________。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________!”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伯牙所念, ________。子期死,伯牙谓________,乃________,终身不复鼓。 阅读课文中的语段,回答问题。 1.按原文填空。 2.解释下列句子意思。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伯牙绝弦”这个故事赞扬了( ) 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 B.伯牙精湛的琴技和钟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力。 C.伯牙和钟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 4.伯牙善鼓琴,他的琴声除了表示峨峨高山、洋洋江河,还会表现什么动人场景呢?仿写句子。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志在____,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

【答案】 1.鼓琴善听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必得之世再无知音破琴绝弦 2.(1)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2)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3.A 4.明月皎皎兮若明月 注译: 绝:断绝 善:擅长,善于。 鼓:弹。 志在高山 :心里想到高山。 哉 :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啊"的意思。 峨峨 :高 兮 :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像~~一样。 洋洋:广大。 念:心里所想的。 必:一定,必定。 之:他。谓:认为。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乃:就。 复:再,又。 弦:在这里读作“闲”的音。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善鼓琴》习题集锦

《伯牙善鼓琴》考点梳理及习题集锦 一、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伯牙善鼓琴 ..()志.在高山() 峨峨 ..兮若江河()..兮若泰山()洋洋 伯牙所念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 ...()操.() 钟子期辄穷.()其趣 ..() 伯牙乃舍琴 ..哉()..()吾于何逃声 二、翻译句子 三、语段理解 1.本文言简意丰,结构紧凑,请分析文章开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2.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既是弹琴高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文中伯牙的“善弹琴”表现在哪些方面? 3.“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可见知音难觅,知己难求。请用原文说说当伯牙终于遇到能真正听懂他琴声的钟子期时有何表现? 4.言为心声,曲亦传情。请说说伯牙“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的原因。并谈谈伯牙所说的“吾于何逃声哉”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5.常言道:千金易得,知己难求。因此“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仍然被传为佳话。读了本文,你认为哪些地方表现了钟子期不愧为伯牙的“知音”?

6.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知音”一词的理解。 7.这篇古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8.(1)文中表现钟子期善听的句子是: 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高山流水】 (2)“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些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 9.难点探究。 本文是如何围绕“知音”安排结构的? ①“知音”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知音”表现在“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全文围绕这句话逐步展开。 ②“知音”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知音”表现在“伯牙所念,种子期必得之”,作者以这句话承接上下文。 ③由对“知音”的感慨(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抒发了作者对知音的渴求,突出文章主旨。 10.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他不但欣赏对方,而且从不吝惜表达自己的强烈赞美之情。情结合具体语句,从句式角度进行分析。【示例一:从语气上看,钟子期评价都用感叹句,如“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对伯牙的琴技高度赞美。示例二:从结构上看,钟子期的评价都用倒装句,先用“善哉”表达强烈的赞美,然后再以“洋洋兮若江河”具体描写琴技高超。】 11.写作特色 本文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总领全文,再通过具体的情景围绕“善”字一一铺陈,结构自然紧凑,让人读来有一气呵成之感。特别是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让这种自然而美的感觉越发明显,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