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集合教案

中职数学集合教案
中职数学集合教案

第课时

教学内容: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的:理解集合、子集、空集的概念,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并能掌握相关术语和符号.

教学难点:集合的概念.

教学重点:集合的定义,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

1.集合

(1)集合的定义:某些指定对象的集在一起形成一个集合.

(2)集合的表示法:

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如{a,b,c};

描述法:把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格式为:{x| P},其中x 表示元素的一般形式,P表示元素满足的特定的条件.如:

===;

x y y y x y y

{,)

图示法:用文氏图表示题中不同的集合.

注:(I)要注意“且”、“或”的合理使用;

(II)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如}1

{2+

2

|

x

y

A;}1

=x

x

=

+

x

y

y

B;

=x

2

=

{2+

|

+

x

=x

y

C;{(1,2)}与{1,2}.

=

x

y

2

}1

+

|)

,

{(2+

如(1)用列举法表示集合{x|x2-1=0};(2)用描述法表示集合{1,3,5,7}.(3)性质(集合的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I)确定性:任何元素a要么在集合A中,记作a∈A;要么不在集合中A,记作a?A.如老年人不能构成一个集合.

(II)互异性:不写{1,1,2,3}而是{1,2,3},集合中元素互不相同,

(III)无序性:{1,2,3}={3,2,1}.

如下列对象可构成一个集合的是( )

(A)某班的高个子同学(B)年轻人

(C)其倒数很大的数(D)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实数

(4)集合的分类:

①按元素个数分: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②按元素特征分:数集、点集.如数集{y|y=x2},表示非负实数集,点集{(x,y)|y=x2}

表示开口向上,以y 轴为对称轴的抛物线.

如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轴上的点集可表示为 (D )

(A ){x=0,y=0} (B ){0 , 0} (C ){(x ,y)|x 2+y 2=0}(D ){(x,y)| xy = 0}

2.常见的几种数集的表示符号: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A a A a ∈?或

4.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①子集:若对任意A x ∈都有则A 是B 的子集.

记作:A B B A ??或 ; C A C B B A ????,

②真子集:若B A ?,且存在A x B x ?∈00,但,则A 是B 的真子集.

记作:A B[或“B A B A ≠?且”] A B ,B C

A C

B A ??A B A B

????=??≠ ③B A A B B A =???且

④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用φ表示

对任何集合A 有A ?φ,若φ≠A 则φ

A 注意:区别∈与、与?、a

与{a}、φ与{φ}、{(1,2)}与{1,2}、{0}与Φ 5.子集的个数

若12{,,,}n A a a a =,则A 的子集个数、真子集的个数、非空真子集的个数分别为2n 个,2n -1个和2n -2个. 如:{x |x ∈N 且x<4}有多少个非空真子集?

(二)主要方法:

1.解决集合问题,首先要弄清楚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

2.弄清集合中元素的本质属性,能化简的要化简.

(三)例题分析

例1 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 ):

(1)0 {0} ? {0} ? { x|x 2+1≤0 }

(2){ a } { a, b, c } {1} {x| x 2=1} 0.5 Q

(3)N * Q Q R R Z

例2 写出集合{1,2,3}的所有子集.

解:Φ、{1}、{2}、{3}、{1,2}、{1,3}、{2,3}、{1,2,3}.

例3 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 )φ={x|x+1=x+2} (B ) 如果A B ,则B A ?

(C )3∈Q + (D ){x|x>1}{x|x>2}

2.集A={(x,y)|x 2+y 2=1};集B={(x,y)|x 2+y 2≤1},则A 、B 的关系是 (A )

(A )A B (B )B A (C )A=B (D )A

3. 已知2{1}P y x ==+,

2{|1}Q y y x ==+,2{|1}E x y x ==+,2{(,)|1}F x y y x ==+,{|1}G x x =≥,则 (D )

()A P F = ()B Q E = ()C E F = ()D Q G =

解法要点:弄清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能化简的集合要化简.

例4 若M={x|x>3.14},m=π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

(A ){m}M (B )m ?M (C ){m}∈M (D ){m }< M

(四)综合应用:

例1 已知A={1,x 2},B={1,3, x}且A B ,求x 的值.

解 因为 A B , 所以x 2=3或x 2=x

当x 2=3时, x =3±;当x 2=x 时 , x=1或x=0

经检验得:x=0或x =3±满足是题意.

思考1、已知M={x|-2

思考2:已知集合{1,2}?A {1,2,3,4,5},求符合条件的集合A 的个数.

例2 设全集U=R ,M=11{|,}24x x k k Z =+∈,N=11{|,}42

x x k k Z =+∈,则M 与N 的关系是 (C )

(A )M=N (B )M N (C )M N (D )M

N =?

(五)归纳小结:

1.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2.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不要忘记“φ”的考虑;

3.子集个数问题;

4.含参问题常用转化思想或数形结合求解.

(六)同步练习:

1. 数0与空集φ的关系是 ( D )

(A )0φ∈ (B )0φ= (C ){0}φ= (D )0φ?

2、下列集合不能用列举法表示的是 ( A )

(A )不等式 | x | <1 的解集 (B ){x| x< 10且x ∈N }

(C ){(x,y)|x+2y=10且x 、y ∈N } (D )大于-10小于2的整数集

3、在下各式中:①1∈ {0,1,2} ②{1}∈{0,1,2} ③{0,1,2}?{0,1,2} ④φ

{0,1,2} ⑤{0,1,2}={2,1,0},其中错误的个数是 ( A ) (A )1 (B )2 (C )3 (D )4

4、下列集合,其中一个不同于其它三个的是 ( B )

(A ){1} (B ){x=1} (C ){x|(x-1)2=0} (D ){x| | x-1|=0}

5、以下集合中,元素恰为2个的集合是 ( A )

(A ){x|x 2-3x+2=0}(B ){ x 2-3x+2=0} (C ){x 2-3x+2}(D ){ x 2-3x+2>0}

6、设集合A={x|x>0},B={x|x<1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B )

(A ){0}A B (B )φA B (C )A B (D )B A =φ

7、非空集合A={x|2a+1≤x ≤3a -5},B={x|3≤x ≤22},则能使A ?B 成立的所有实数a 的集合是 ( B )

((A)){a|1≤a ≤9} (B ){a|6≤a ≤9} (C ){a|a ≤9} (D )?

8、若P={x|x ≤3},a=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

(A ){a}P (B )a ?P (C ){a}∈P (D ) a P

9、若集合B A ax x B x x A ?====若},1|{},1|||{,则实数a 的值是 ( D )

(A )1 (B )-1 (C )1或-1 (D )1或0或-1

10、M={1,2,3,4,5},P={x|x=ab ,a 、b M ∈且b a ≠},P 的真子集个数 ( B )

(A )210个 (B )210-1个 (C )25-1个 (D )25个

11、全集I={1,2,3,4,5},A={1,5},则I A 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 D )

(A )3 (B )6 (C )7 (D )8

12、设集合2{1,3,},{1,},,A x B x B A ==?若则实数x 允许取值个数有 ( C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3、已知A={x|-2

14、已知2{|2530}M x x x =--=,{|1}N x mx ==,若N M ?,则适合条件的实

数m 的集合P 为1{0,2,}3

-;P 的子集有 8 个;P 的非空真子集有 6 个 15、已知集合A 满足:{0,1}A ?{0,1,2,3,4},则符合条件的A 共有 7 个.

16、已知集合A ={-1,3,2m -1},集合B ={3,2m },若B ?A,则实数m = 1 智力题:

1 若集合A=2

{|10,}x x ax x R ++=∈,集合B={1,2},且A B ?,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 (1)若A φ=,则240a ?=-<,解得22a -<<; (2)若1A ∈,则2

110a ++=,解得2a =-,此时{1}A =,适合题意; (3)若2A ∈,则2

2210a ++=,解得52a =-,此时5{2,}2

A =,不合题意; (4){}1,2A =不可能. 综上所述,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2,2)-.

第 课时

教学内容:集合的运算

教学目的:理解子集、交集、并集、补集、全集的概念,掌握相关术语和符号. 教学重点:集合的运算

教学过程:

(一)集合运算:

1.有关概念

(1)交集:A ∩B={ x| x ∈A 且x ∈B}---公共部分

(2)并集:A ∪B={ x| x ∈A 或x ∈B}---所有部分

(3)全集:如果集合S 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通常用U 表示.

(4)补集:

U A ={ x| x ∈全集U 且x ?A}---剩余部分 (图表型)

A ?

B A ?B

U A 2.常用运算性质及一些重要结论

(1)A B B A A A

A A ===φφ (2)A

B B A A A A

A A ===φ

(3)U A C A A C A U U == φ

(4)B A B B A B A A B A ??=??= (5))()()()

()()(B C A C B A C B C A C B A C U U U U U U == (6))()()()(B A Card B Card A Card B A Card -+=

(二)方法:韦恩示意图, 数轴分析.

(三)知识应用:

1、基础题:

例1设U={1,2,3,4,5,6,7,8},A={3,4,5},B={4,7,8},求C u A ,C u B ,(C u A) (C u B),(C u A) (C u B),C u (A B) , C u (A B).

解:C u A={1,2,6,7,8};C u B={1,2,3,5,6}

(C u A) (C u B)= C u (A B)=1,2,6}

A B A B A

(C u A) (C u B)= C u (A B)={1,2,3,5,6,7,8}

例2 (1)已知A={(x,y)| 4x+y=6},B={(x,y)|3x+2y=7}求A ?B .

(2)已知全集U=R ,集合{|12},{|0}A x x B x x =-≤≤=>,求,A

B A B ,U A U B ,()U A B ,()U A B ;观察上述问题,可得出什么规律?

解(2)A B ={|1}x x ≥-,{|02}A

B x x =<≤ U A U B {|1}x =<-,()U A B {|1}x =<-,()U

A B ={|02}x x x ≤>或 注 德莫根法则---

U A U B =()U A B ,U A U B =()U A B 练习、已知A={x | x 2-4<0},B={x | x 2-4x+3≥0},且全集I=R ,求U A U B 、

()U A B . 分析:A={x|-4

2、综合题讲解

例1 设全集{}|010,U x x x N *=<<∈,若{}3A B =,{}1,5,7U A C B =,{}9U U C A C B =,则A ={}1,3,5,7,B ={}2,3,4,6,8.

解法要点:利用文氏图.

思考1、如图,U 是全集,M 、P 、S 是U 的3个子集,

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图表型)

(A )(M ?P )?U S (B )(M ?P )?U S (C )(M ?P )?S (D )(M ?P )?

U S 思考2、已知全集U={0,-1,-2,-3,- 4 },集合M={0,-1,-2},N={0,-3,-4},

则 {-3,- 4}= (数字型) (A )M ?N (B )M ?N (C )M ?N (D )M ?N 思考3、集合M={x| 0

(A ){x|0≤x<1} (B ){x|0

思考4、已知全集I=N ,集合A={x| x = 2n,n ∈N},B={x| x= 4n,n ∈N},则有( )

(A )I=A ?B (B )I=A ?B (C )I=B ?A (D )I=A ?B (关系型) 一般性结论:如B ?A ,则有U=B ?A

例2 知全集32{1,3,2}S x x x =--,A={1,21x -}如果}0{=A C S ,则这样的实数x 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x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分析: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符号}0{=A C S 是两层含义:A S ?∈00且

解:∵}0{=A C S ∴A S ?∈00且,即322x x x --=0,解得1230,1,2x x x ==-= 当0=x 时,112=-x ,为A 中元素;当1-=x 时,213x S -=∈;当2x =时,213x S -=∈.∴这样的实数x 存在,是1x =-或2x =.

另法: ∵}0{=A C S ∴A S ?∈00且,3A ∈,∴322x x x --=0且213x -=,∴1x =-或2x =.

(四)归纳小结:

1.用数轴、文氏图解题;

2.可与不等式、方程、几何结合.

(五)同步练习:

1、已知A={(x,y)| 4x+y=6},B={(x,y)|3x+2y=7}求A ?B . 答案: {(1,2)}

2、已知全集U={x|x<2},A={x| -1

U A .答案:{|112}x x x ≤-≤<或 3、已知全集U=R, {|02},{|11}A x x B x x =≤≤=-<<,求,A B A B ,U A U B ,()U A B ,

()U A B 答案:{|12},{|01}A B x x A B x x =-<≤=≤< U A U B =()U A B ={|12}x x x ≤->或,()U A B ={|01}x x x <≥或

4、设全集U={-2,-1,0,1,2,3,4 },M={-2,0,2,4},P={0,1,4},U P U M = ( C )

(A ){-2,-1,1,2,3} (B ){-2,0,1,2,4} (C ){-1,3} (D ){0,4}

5、已知集合=?<--=<=N M x x x N x x M 则集合},032|{},4|{22 ( C )

(A ){2|-x x } (C ){21|<<-x x }(D ){32|<

6.已知集合{}|31A x x =-≤≤,{}2B x =≤,则A B =确良 ( A ) (A){}|21x x -≤≤ (B){}|01x x ≤≤

(C){}|32x x -≤≤ (D){}|12x x ≤≤

7、设U 为全集,B A U ,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C )

(A )U A U B (B )B B A = (C )U A B φ=()

(D )U A B φ=() 8、设M N ,则必为空集的是 ( A ) (A ))(N C M U (B )()

U C M N (C ))()(N C M C U U (D )N M

9、设全集U={1,2,3,4,5},A 、B 为U 的子集,若}2{=B A ,(A U )B={4},

(A U ) (B U )={1,5},则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C )

(A )B A ??3,3 (B )B A ∈?3,3 (C )B A ?∈3,3 (D )B A ∈∈3,3 10、不等式组??

?>+>03,42a x x 的解集是{x |x >2},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B )

教案1集合与元素李世劲

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教案 美容美发专业高一年级数学科目任课教师李世劲教案序号 1 课题名称 1.1.1集合与元素首次教学 日期 2010.9.5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及其关系 2.并进一步掌握常用数集的字母表示 3.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力目标 德育目标 教学重点集合与元素的概念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对集合的描述,判断对象能否组成集合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手段板书,多媒体辅助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一、新课导入 二、学习新课 介绍中职阶段学习数学的 必要性,数学的学习内容、学习 方法、学习特点等等. 教师介绍说明,逐渐引导学 生认识集合。针对学生特点,举 出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 形象地认识集合。 问题: 实训基地最近进了一批货, 包括:洗发水、护发素、面膜、 润发精华素、按摩膏、粉底霜、 护发啫喱、洗面奶、眼霜、日霜、 晚霜.那么如何将这些商品放在 指定的位置? 集合的描述:由某些确定的对 象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简称 学生自己举例,让学生们感受数学在现实 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领会、了解。逐渐体会学习数学的 重要性与实用性。 让学生阅读书上对集合引入的文字,让学生 对集合有一定的认识,并根据老师举出的实 例,进行回答。 认真听老师所讲的例子,并对相应的问题进 行思考、回答。 学生把美容与美发进行分类,并放在指 定的位置。显然, 归纳 洗发水、护发素、润发精华素、护发啫喱、 烫发水、染发膏属于美发用品 要树立学生的数 学学习信心。感受 数学的乐趣以及数 学的应用与价值。 引入教学内容从实 际事例使学生自然 的走向知识点,启 发 学生体会集合概念 从实际事例使学生 自然的走向知识点

高中数学-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

高中数学-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 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 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学习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即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课堂探究: 一、引入课题 大家对“集合”这个词陌生吗? 初中时学过的自然数集,有理数集等.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 简称集. 2.思考1:课本P3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对学 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3.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 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A(举例). 5.重要数集及其记法 自然数集(或非负整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6.随堂练习 ∈或填空. 用符号? (1) 3.14__Q;(2)π__Q;

中职数学_集合测试题

15春客服(1、2)班数学期末测试题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把正确选项写在表格中。 1.下列对象能组成集合的是( ); A.最大的正数 B.最小的整数 C. 平方等于1的数 D.最接近1的数 2.S ={0,1,2,3,4},M={0,1,2,3} ,N={0,3,4},M ? ( N)=( ); A.{2,4} B.{1,2} C.{0,1} D.{0,1,2,3} 3.I ={a,b,c,d,e } ,M={a,b,d },N={b },则( )?N=( ); A.{b } B.{a,d } C.{a,b,d } D.{b,c,e } 4.A ={0,3} ,B={0,3,4},C={1,2,3}则(A ?B) ?C= ( ); A.{0,1,2,3,4} B.φ C.{0,3} D.{0} 5.设集合M ={-2,0,2},N ={0},则( ); A.φ=N B.M N ∈ C.M N ? D.N M ? 6、如果a>b ,下列不等式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bb+c C. ac 2>bc D. ac 2≤bc 2

7、| x |?3<0的解集为()。 A. (-3,3) B. (-∞,-3) ∪(3,+∞) C. (-∞, -3) D. (3, +∞) 8、设集合A={4,5,7,9},B={3,4,7,8,9},全集U=A U B,则集合(A∩B)中的元素共有() A. 3 个 B. 4 个 C. 5 个 D. 6 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已知集合A={1,3,5,7,9}、B={7,9,11},则 A∩B=______________,A∪B______________。 12.{m,n}的真子集共3个,它们是; 13.如果一个集合恰由5个元素组成,它的真子集中有两个分别是B={a,b,c},C={a,d,e},那么集合A= ; 14.已知全集U=R,A={x|x<3},则A=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48分. 解答应写出推理、演算步骤. 15.(10分)已知集合A=.{ x=| 0

1.1集合与元素 高教版中职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电子教案

【课题】1.1集合与元素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的概念及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2、掌握集合的构成原则,能准确判断一些对象能否构成集合; 3、了解集合的分类和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教学重点】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元素与集合之间“属于”、“不属于”关系的区分 【教学设计】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集合与元素的概念; 2、引导学生自然地认识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不计其数的物品,通过对这些物品的分类,能够加强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好地解决问题。例如:超市中货物的分类摆放能让顾客准确有效地找到想要的东西。 对分类后的事物,我们该用怎样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题——1.1集合与元素 ?创设情景兴趣导入 问题:某商店进了一批货,包括:面包、饼干、笔、橡皮、果冻、薯片、尺子、本子。那么如何将这些商品放在指定的篮筐里? 解决:显然,面包、饼干、果冻、薯片放在食品篮筐;笔、橡皮、本子、尺子放在文具篮筐。 归纳:面包、饼干、果冻、薯片组成了食品集合,也是食品集合的元素;而笔、橡皮、本子、尺子组成了文具集合,它们是文具集合的元素。 ?动脑思考探索新知

概念:一般的,由某些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一般采用大写英文字母A ,B ,C ,…表示。 集合中的每个确定的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小写英文字母a ,b ,c ,…表示集合的元素。 拓展: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下列特点: 1、互异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都是互不相同的; 2、无序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排列无顺序; 3、确定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不能确定的对象,不能组成集合。 例如:某班个子高的同学,不能组成集合,到底多少身高才算高个子,没有确定的标准; 某班个子高于180cm 的同学,可以组成集合。 关系:元素a 是集合A 的元素,记作a A ∈(读作“a 属于A ”);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记作a A ?(读作“a 不属于A ”)。 例题讲解:书上P3,例 集合类型: 由有限个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由无限个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 由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数集。方程的解集与不等式的解集都是数集。 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数集,记作N ;(最小的自然数0) 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 或+ Ζ; 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 所有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 (书上常用数集的表示要记住,做题的时候经常会遇到) ?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书P4,练习和习题 ? 课后作业 一点通P4,课堂检测单和课后巩固单

三年级上数学《集合》教学设计

三年上册数学《数学广角—集合》设计教案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非常有趣的数学活动,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本单元主要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借助集合圈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集合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试图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思考问题的意识。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几何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 ?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老师先给大家出一道脑筋急转弯: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每人都得买一张票),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

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猜测各种可能性,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高见。师:大家的猜测都有自己的道理,但答案到底是什么呢暂时老师还不想告诉你们,我想通过下面的活动,大家一定能自己找到答案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爱的脑筋急转弯引入,激发了学生无限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大胆地猜想,让学生在猜测中学会思考,在争论中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整合。】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三、1、教学例1. 1.方法一:激趣探究 师:学校准备从每个班中选几名热爱运动的学生参加体育训练,为下学期的校运动会做准备。下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出示第104页表格) 师:数一数,参加跳绳的有几位同学参加踢毽的有几位同学 生:参加跳绳的有9人,参加踢毽的有8人。 师:那么,参加体育训练的一共有几位同学你会计算吗学生可能回答;一共有17人,9+8=17(人)。可是,参加这两项活动的没有17人呀。我发现有的人两项活动都参加了。应该是一共有14人参加了,算式是9+8=14(人)。…… 师:到底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有人说一共是14人呢为什么要减去3呢

中职数学----第一章--集合--习题

中职数学----第一章- -集合--习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节集合的概念 1 .下列对象能否组成集合: (1)所有小于10的自然数;(2)某班个子高的同学; (3)方程210 x->的所有解x-=的所有解;(4)不等式20 2.用符号“∈”或“?”填空: (1)?3 N,0.5 N,3 N; (2)1.5 Z,?5 Z,3 Z; (3)?0.2 Q,πQ,7.21 Q; (4)1.5R,?1.2 R,πR. (5) 0 ?; 0 N;3 R; 0.5 Z; (6) 1 {1,2,3}; 2 {x|x<1}; 2 {x|x=2k+1, k∈Z}.

3.指出下列各集合中,哪个集合是空集? (1)方程210 x+=的解集. x+=的解集;(2)方程22 4.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由大于4-且小于12的所有偶数组成的集合; (2)方程x2=1的解集. (3)方程x2=9的解集; (4)方程430 x+=的解集; (5)由数1,4,9,16,25组成的集合; (6)所有正奇数组成的集合. 5.用描述法表示下列各集合: (1)不等式2x+1>3的解集; (2)所有奇数组成的集合; (3)由第一象限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 (4)大于3的实数所组成的集合; (5)方程240 x-=的解集; (6)大于5的所有偶数所组成的集合; (7)不等式253 x->的解集. 4 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x+5=0的解集; (2)不等式3x-7>5的解集; (3)大于3且小于11的偶数组成的集合;

人教版高中数学集合教案

1.1.1 集合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的概念和性质. 2、了解元素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3、熟记有关数集. 4、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概念、性质 教学难点:集合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1、定义: 集合: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 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由此上述例中集合的元素是什么? 例(1)的元素为1、3、5、7, 例(2)的元素为到两定点距离等于两定点间距离的点, 例(3)的元素为满足不等式3x-2> x+3的实数x, 例(4)的元素为所有直角三角形, 例(5)为高一·六班全体男同学. 一般用大括号表示集合,{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则上几例可表示为…… 为方便,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 ,B={1,2,3,4,5} 2

(1)确定性;(2)互异性;(3)无序性.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隶属关系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 也可表示为 )两种。 如A={2,4,8,16},则4∈A ,8∈A ,32 A.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A 记作 a ∈A ,相反,a 不属于集A 记作 a ?A (或a A ) 注:1、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P 、Q ……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p 、q …… 2、“∈”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 ∈A 颠倒过来写。 4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 。Q 、Z 、R 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 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 请回答:已知a+b+c=m ,A={x|ax 2+bx+c=m},判断1与A 的关系。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教学目标:1.理解子集、真子集概念; 2.会判断和证明两个集合包含关系; 3 . 理解 ”、“?”的含义; 4.会判断简单集合的相等关系; 5.渗透问题相对的观点。 教学重点:子集的概念、真子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间区别、描述法给定集合的运算 教学过程: 观察下面几组集合,集合A 与集合B 具有什么关系? (1) A={1,2,3},B={1,2,3,4,5}. (2) A={x|x>3},B={x|3x-6>0}. (3) A={正方形},B={四边形}. (4) A=?,B={0}. ∈?∈

集合的表示法-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设计

学习内容::集合的表示法 学习目标: 1、知道集合的两个表示法—列举法和描述法 2、能根据给出的实例,选用适当的方法表示元素的集合 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表示法 难点:正确选用两个表示法来表示集合 一.学前预习、体验感悟 1.什么是列举法?什么是描述法? 2.列举法和描述法的特点是什么? 3.你会选用这两个表示法吗? 预习疑难摘要: . 二.合作探索、建构数学 问题1:对于下列给定的对象所组成的集合,分别指出它们的元素是哪些? (1)1,4,7,10 (2)小于5的正整数; (3)江苏省的地级市。 怎样表示这些集合呢?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要注意些什么? 思考:用列举法表示那类集合最方便? 问题2:对于小于3的所有实数组成集合,你能用列举法表示吗?在数轴上怎样表示呢?

如果x是上述集合中的元素,x具有怎样的特征呢? 三.合作交流、应用数学 例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由1,2,3,4,5,6组成的集合; (2)方程x-1=0的解组成的集合; (3)小于10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例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大于6的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 (2)不等式2x-3<0的解组成的集合; (3)所以三角形组成的集合。 例3: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x|x=2k+1,k∈N}; (2){x| x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3){x| x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内角的度数}。 例4: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大于-1且小于3的整数组成的集合; (2)不等式4x-5<3的解集; (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上的点组成的集合。例5:用“∈”或“?”填空:

高中必修第一册《1.1 集合的概念》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集合的概念》教案 教材分析 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是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此外,集合理论的应用也变得更加广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感受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对待不同问题,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预习,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请分析以下几个实例: 1.正整数1,2,3, ; 2.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3.2018足球世界杯参赛队伍;

4.《水浒》中梁山108好汉; 5.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二)研探新知 1.集合的有关概念 (1)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set)(简称为集). 思考:上述5个实例能否构成集合?如果是集合,那么它的元素分别是什么? 练习1:下列指定的对象,是否能构成一个集合? ①很小的数②不超过30的非负实数③直角坐标平面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的点④π的近似值⑤高一年级优秀的学生⑥所有无理数⑦大于2的整数 ⑧正三角形全体 (2)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a)确定性:设A一个给定的集合,对于一个具体对象a,则a或者是集合A的元素,或者不是集合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b)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c)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顺序关系的,即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一样,我们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跟顺序无关. (3)思考1: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答案:(a)把3-11内的每一个偶数作为元数,这些偶数全体就构成一个集合.(b)不能组成集合,因为组成它的元素是不确定的.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a)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 (b)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A 例如:A表示方程x2=1 的解.2?A,1∈A (5)集合的表示方法 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还常用列

高一数学集合课程教案

1.1.1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标】 1. 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2. 初步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教学重点】 集合的基本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集合的概念. 【教学过程】

新 课 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 4. 集合的分类. (1)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2)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5.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1) 自然数集:非负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N; (2) 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合,记作N+或N*; (3) 整数集: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Z; (4) 有理数集:有理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Q; (5) 实数集:实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R. 注意:(1)自然数集合与非负整数集合是相同的集合,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含0; (2)自然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或,其他数集{如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内排除0的集,也可类似表示,,; (3)原教科书或根据原教科书编写的教辅用书中出现的符号如,,…不再适用. 例1 判断下列语句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并说明理由. (1) 小于10 的自然数的全体; (2) 某校高一(2)班所有性格开朗的男生; (3) 英文的26 个大写字母; (4) 非常接近1 的实数. 练习1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 (1) 由2,2,3,3构成一个集合,此集合共有4个元素; (2) 所有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无限集; (3) 周长为20 cm 的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有限集; (4) 如果a ∈Q,b ∈Q,则a+b ∈Q. 2.选择题 ⑴以下四种说法正确的( ) (A) “实数集”可记为{R}或{实数集} (B){a,b,c,d}与{c,d,b,a}是两个不同的集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集合word教案

技工学校教案 教 师 科目数学班级系部 课题 第一章集合 §集合与元素 课型理论课 时 间 地点 教学目标1. 感受集合的含义,懂得集合的作用 2. 会根据已知条件构造集合 3. 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重点难点1. 集合的特征性质 2. 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需要的集合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 动 学生活动 1. 集合的基本概念 (1)集合的含义 所谓集合,是有限个或无限个事物的总体,这些事物 或者被直接选定,或者以某种特定的属性予以界定;构成 集合的每一个具体事物叫做该集合的元素. 例如: ①由一个苹果、一本书、一台电脑构成的集合; ②由数0,1,9,11,40构成的集合; ③由数字字符‘0’, ‘2’, ‘7’, ‘9’, ‘5’构 成的集合; ④一个星期的七天的名称构成的集合; ⑤构成水分子的元素构成的集合; ⑥构成单词“GOOD”的字符构成的集合; ⑦方程x2-3x+2=0的根构成的集合; ⑧所有可以被2整除的整数构成的集合. (2)集合构成的基本原则 确定性原则 互异性原则 无序性原则 (3)有限集和无限集

2. 集合的表示 (1)集合的标识符 集合的标识符一般采用大写的西文字符A,B,C等;集合内元素的标识符则一般采用小写的西文字符a,b,c等 给定了一个集合,我们就可以判定具体事物是否是该集合内的元素. 如果某事物是集合的元素,就叫该元素属于集合,用记号‘∈’表示;否则就叫该元素不属于集合,用记号‘?’表示. 例1 用记号‘∈’, ‘?’连接下面的事物和集合: (1)A是构成水分子的元素集合,化学元素He,C,O,Cu; (2)A是能被3整除的正数集合,数a=-15,b=-6,c=9,d=15,e=31,h=1023; (3)B是由你所在学校全体学生、教师构成的集合,a 表示你校校长,b表示班某位同学,c表示你校的门卫,d 表示在你班借读的某位学生,h表示你的班主任. 解 (1)He?A,C?A,O∈A,Cu?A; (2)a?A,b?A,c∈A,d∈A,e?A,h∈A; (3)a∈B,b∈B,c?B,d?B,h∈B. (2)集合构成的表示法 ①列举法 表示形式:集合标识符={以逗号隔开的全部元素}. 适用范围:直接给出元素或以属性界定元素的有限集.②描述法 表示形式:集合标识符={元素属性描述}, 或集合标识符={元素通用标识符 | 元素属性描述}. 所谓元素通用标识符是指可以表示集合中一般元素的符号. 适用范围:以属性来界定集合元素的集合. ③维恩(Venn)图表示法 表示形式:在一个封闭的平面几何图形(一般是一个不讲究的圆或矩形)内,写出用逗号隔开的集合内元素或写出集合的标识符. 练习:1.. 写出下列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的含义: (1)A={x|x是整数,x>0}; (2)B={y|y∈本校, y不是教职工}; 2. 用带有元素通用标识符的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你家里拥有的电气用具的集合;教师 讲解 学生思考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教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1.1.1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⒈定义: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 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或成员)。 2.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号{ }或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而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 ⑴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 ⑵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5.常用的数集及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N内排除0的集. 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 6.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⑴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那么任何一个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 如:“地球上的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可以构成集合,其元素具有确定性;而“比较大 的数”,“平面点P周围的点”一般不构成集合,因为组成它的元素是不确定的. ⑵互异性: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 如:方程(x-2)(x-1)2=0的解集表示为{1,-2},而不是{1,1,-2} ⑶无序性:即集合中的元素无顺序,可以任意排列、调换。 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人教版)全套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人教版)全套教案 目录 第一章集合 (3) 1.1.1 集合的概念 (3) 1.1.2 集合的表示方法 (7) 1.1.3 集合之间的关系(一) (11) 1.1.3 集合之间的关系(二) (15) 1.1.4 集合的运算(一) (18) 1.1.4 集合的运算(二) (23) 1.2.1 充要条件 (26) 1.2.2 子集与推出的关系 (30) 第二章不等式 (33) 2.1.1 实数的大小 (33) 2.1.2 不等式的性质 (37) 2.2.1 区间的概念 (41) 2.2.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45) 2.2.3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一) (49) 2.2.3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二) (52) 2.2.4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56) 2.3 不等式的应用 (59) 第三章函数 (62) 3.1.1 函数的概念 (62) 3.1.2 函数的表示方法 (67) 3.1.3 函数的单调性 (71) 3.1.4 函数的奇偶性 (75) 3.2.1 一次、二次问题 (80) 3.2.2 一次函数模型 (83) 3.2.3 二次函数模型 (87) 3.3 函数的应用 (92) 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95) 4.1.1 有理指数(一) (95) 4.1.1 有理指数(二) (99) 4.1.2 幂函数举例 (104) 4.1.3 指数函数 (108) 4.2.1 对数 (113) 4.2.2 积、商、幂的对数 (116) 4.2.3 换底公式与自然对数 (120) 4.2.4 对数函数 (123) 4.3 指数、对数函数的应用 (127) 第五章三角函数 (130) 5.1.1 角的概念的推广 (130) 5.1.2 弧度制 (134)

职高数学《集合》练习题

(一)集合及表示方法 1、“①难解的题目;②方程012 =+x ;③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四象限的一些点;④很多多项式”中,能 组成集合的是 ( )。 A .② B .① ③ C .② ④ D .① ② ④ 2.下列选项中元素的全体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 ) A.学校篮球水平较高的学生 B.校园中长的高大的树木 C.2007年所有的欧盟国家 D.中国经济发达的城市 3、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为…………………( )。 (1)很小两实数可以构成集合; (2)}1|{2-=x y y 与}1|),{(2 -=x y y x 是同一集合 (3)5 .0,21,46,23,1-这些数组成的集合有5个数; (4)集合},,0|),{(R y x xy y x ∈≤是指第二、四象限内的点集;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4.集合{(x ,y)|y =2x -1}表示 ( ) A .方程y =2x -1 B .点(x ,y) C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D .函数y =2x -1图象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5.已知集合}{,,S a b c =中的三个元素是ABC ?的三边长,那么ABC ?一定不是 (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6.设集合M ={x ∈R|x≤33},a =26,则( ) A .a ?M B .a ∈M C .{a}∈M D .{a|a =26}∈M 7.方程组? ?? x +y =1 x -y =9的解集是( ) A .(-5,4) B .(5,-4) C .{(-5,4)} D .{(5,-4)} 8.方程组20{=+=-y x y x 的解构成的集合是 ( ) A .)}1,1{( B .}1,1{ C .(1,1) D .}1{ 9.下列集合中,不同于另外三个集合的是( ) A .{0} B .{y|y 2 =0} C .{x|x =0} D .{x =0} 10.由实数x ,-x ,x 2 ,-3x 3所组成的集合里面元素最多有________个. 11.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1)? }01{2=-x x ; (2){1,2,3} N ;

高中数学教案——集合-集合的概念 第一课时

课题:1.1集合-集合的概念(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罗华的手稿1831年1月伽罗华在 教具:多媒体个结论,他写成论文提交给法国科、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当时的数学家S.K.泊松为了理 1.集合是中学数已证明的一个结果可以表明伽罗华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议科学院否定它1832年5月30日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忙写成后,委托他的朋友薛伐里叶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造福人类1832年5月31日离开了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他死后14年,法国数学家刘维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于刘维尔主编的《数学杂志》上本章学习的基础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 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试题~《集合与不等式》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集合与不等式测试题 姓名:______得分:__________ 选择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小题50分) 1、已知集合{ }{}8,4,2,5,4,3,2,1==N M 。则=?N M ( ) A 、{}2 B 、{}5,2 C 、{}4,2 D 、 {}8,4,2 2、不等式21≤≤x 用区间表示为: ( ) A (1,2) B (1,2] C [1,2) D [1,2] 3、设{}|7M x x =≤,4=x ,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 A 、M x ∈ B 、x M ? C 、{}x M ∈ D 、{}M x ? 4、设集合{}{}1,1,1,0,1-=-=N M ,则( ) A 、N M ? B 、N M ? C 、N M = D 、M N ? 5、若a >b, c >d ,则( )。 A 、a -c >b -d B 、 a +c >b + d C 、a c >bd D 、d b c a > 6、不等式22--x x <0的解集是 ( ) A .(-2,1) B .(-∞,-2)∪(1,+∞) C .(-1,2) D .(-∞,-1)∪(2,+∞) 7、设U={0,1,2,3,4},A={0,1,2,3},B={2,3,4},则(A C u )?(B C u )= ( ) A 、{0} B 、{0,1} C 、{0,1,4} D 、{0,1,2,3,4} 8、设甲是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乙是丙的充要条件,丁是丙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则甲是丁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9、已知全集U = {0,1,2,3,4},集合M= {1,3}, P= {2,4}则下列真命题的是( ) A .M ∩P={1,2,3,4} B .P M C U = C .=?P C M C U U φ D .=?P C M C U U {0} 10、10.设集合M = {x │x+1>0},N = {x │-x+3>0},则M ∩N =( )。 A 、{x │x >-1} B 、{x │x <-3} C 、{x │-1<x <3} D 、{x │x >-1或x <3}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集合教案

一集合(§1.1.1 集合)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课题:§1.1.1 集合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的概念和性质. 2、了解元素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3、熟记有关数集. 4、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概念、性质 教学难点:集合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尝试指导 教具准备:投影片(3张) 教学过程: (I)引入新课 同学们好!首先,我祝贺大家能升入苍梧第一高级中学进行高中学习。下面我想初步了解一下同学们的情况。请来自××中学的同学站起来。依次询问他们的名字,并板书。同样询问来自另一学校学生情况。××同学你为什么不站起来?来自××中学的三位虽然性别不同,年龄有差异,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性质——来自××中学。所以,在数学上可以把他们看作为有3个元素的集合(板书课题:集合,并将其姓名用{ }括起来),同样,××中学的二位同学也可看作有2个元素的集合。显然,刚才抽到的××同学如果作为一个元素就不属于上面这两个集合了。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系统地研究集合的一些概念。讲四个问题:(1)集合和元素;(2)集合的分类;(3)集合的表示方法;(4)为什么要学习集合的表示方法? (II)复习回顾 师生共同回顾初中代数中涉及“集合”提法. (Ⅲ)讲授新课

通过以上实例,教师指出: 1、定义: 集合: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 师:进一步指出: 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由此上述例中集合的元素是什么? 生:例(1)的元素为1、3、5、7, 例(2)的元素为到两定点距离等于两定点间距离的点, 例(3)的元素为满足不等式3x-2> x+3的实数x, 例(4)的元素为所有直角三角形, 例(5)为高一·六班全体男同学. 师:请同学们另外举出三个例子,并指出其元素. 生:略.(教师给予评议)。 师:一般用大括号表示集合,{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则上几例可表示为…… 为方便,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 ,B={1,2,3,4,5} 2 生:在师指导下一一回答上述问题. 师:由以上四个问题可知, 集合元素具有三个特征: (1)确定性;(2)互异性;(3)无序性.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隶属关系 ∈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也可表示为)两种。

最新中职数学第一章集合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集合单元测试题 (时间100分钟,分数120分)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 1、P={x/x ≤3},a=3,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 p a ? B.p a ? C.{}p a ? D.{}p a ? 2、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构成集合 ( ) A 、自然数的全体 B 、与10接近的实数全体 C 、班里个子高的男生 D 、著名的科学家全体 3、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 ) A 、0∈? B、{0}=? C、?≠?{0} D 、?{}0∈ 4、不等式01>-x 的整数解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 ( ) A 、{}N x x x ∈>,1 B 、{}R x x x ∈>,1 C 、{}Q x x x ∈>,1 D 、{}1>x x 5、已知集合M={}1,x ,N={}2,y ,且M=N ,则y x += ( ) A 、3 B 、2 C 、1 D 、不能确定 6、设集合A {} ,2,32=≤=a x x 则 ( ) A 、≠?a A B 、a A ? B 、C 、{}A a ∈ D 、{}a ≠?A 7、“92=X ”是“3=x ”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8、设集合{}{}7,6,5=>=N x x M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 、M N ∈ B 、N M ∈ C 、M N = D 、M N ? 9、已知集合{}{ }5,3,1,3,2,1,0==N M ,N M P ?=,则P 的子集共有 ( ) A 、2个 B 、4个 C 、6个 D 、8个 10、如果p 是q 的充分条件,s 是q 的必要条件,那么 ( ) A 、p 是s 的充分条件 B 、s 是p 的充分条件 C 、q 是p 的充分条件 D 、p 是s 的必要条件 二、填空题(共5题,共20分) 11、在ABC ?中,“∠B=∠C ”是AB=AC 的_______条件(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或“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12、已知集合{ } a a a -2 ,2,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 13、已知集合{}{} ,03,4≤+=≥=x x B x x A 则?R(B A )=____ 14、已知集合{}{ }5,3,1,3,2,1,0==N M ,N M P ?=,则P 的子集共有____ 15、设集合{}a M ,5,3,2=,{ }b N ,4,3,1=,若{}3,2,1=N M ,则a-b=____ 三、解答题(共6题,共60分) 16、已知集合A={}5/>x x ,B={}2/

中职数学《集合与元素》说课稿~江苏教育出版社

【省中职数学骨干教师培训】 《集合与元素》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县职业中专的老师,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集合与元素》.下面我将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反思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集合与元素》是江苏教育出版社,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集合以及与集合有关的概念,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初中数学课本中已出现了一些数和点的集合,如:自然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不等式解的集合,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到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但学生并不清楚“集合”在数学中的含义. 集合是一个基础性概念,也是高中数学的开篇,是我们后续学习的重要工具,如用集合语言表示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方程与不等式的解集,曲线上点的集合等.通过本章的学习,能让学生领会到集合语言的简洁和准确,帮助学会用集合语言描述客观,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及上述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集合以及与有关的概念; 2.初步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元素与集合关系的表示方法; 能力目标: 1.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会借助实例分析、探究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理性和严谨. 三、重点和难点 根据上述对教材的分析,确定的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为: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认知能力,教学难点定位为集合的含义。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入手,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概念、结论的逐步形成过程,达到化难为易,突破难点。 四、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走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之迅速发展. 心理方面:高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表现的欲望,也有探索原理、明白方法的理性愿望,他们希望平等交流研讨,厌烦空洞的说教.对刚进入中职的学生来说,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他们还没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推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法与学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