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几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几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几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李 安(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北京 100871)

国外几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摘 要: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更促使其快速发展。本

文介绍了国外行之有效的几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总结了国外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经验,同时回顾了我

国在这方面的成就,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信息资源;开发研究/共建共享

Abstract:Join t cons truction and shar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develop ment of knowl edge based economy society,and is accelerated by the techniques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several foreign models of joint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sum marizes the experiences of foreign coun tries,reviews the achievements China has made in this field,and finally gives some suggestions

Keywords:information resources;development research/joint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现代社会,管理知识及其有效利用与创造知识同等重要,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这不仅体现在图书情报和信息服务领域,也体现在各行各业之中。

本文旨在介绍国外行之有效的几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并提出对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一些建议。笔者搜索了中国期刊网、重庆维普数据库、UMI数据库、UBSECO 数据库中有关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文献,特别注意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中国家的经验,介绍了4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1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

1 1 馆藏地域协作模式

地域协作模式主要指一个地区或全国范围内的不同地域的图书情报和信息机构之间的合作。共享的资源集中采购和存储在一个地点,这一个中心点的运作由各个成员馆、政府和私人机构共同资助。这一模式的实质在于创造一个新机构实施共享工作。这一模式的并不十分恰当的例子是大英图书馆。大英图书馆是非外借图书馆,当其他图书馆的资料无法满足读者需要时,读者可申请办证。凭借该图书馆在印刷、手稿、录音资料等举世无双的地位,大英图书馆一年接待读者100万人次以上,在阅览室使用书刊420万册次。但是向它借阅图书的图书馆则只是用户角色,并不是合作者。

1 2 馆藏主题协作模式

主题协作模式目标在于发展基于共享的专题馆藏。第一种模式可能会限制主题集中意义上的资源共享。主题协作模式能将同一主题的资源集中在一起,方便用户从专题角度查找文献。同第一种模式相类似的是,馆藏也需要集中采购,并存储在相关地点。

这一模式典型的例子是瑞典的联盟模式(Consorti um Model)。联盟模式包括瑞典6个主要科技图书馆,这一系统通过协调活动建设国内的科技文献资源。

印度在主题协作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在德里的全印科学文献中心(Indian National Scientific Documentation Center, INSDOC)建立的国家科技图书馆在科技信息服务领域主要进行以下工作:

1)收藏不同科技领域的信息资源。

2)为科技社团提供信息服务。

3)为印度和国外的信息系统和服务提供适当链接,并提供数据库检索入口。

4)发挥科技信息国家知识库的作用。

5)为信息科学和服务培训人力资源。

6)采用适当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信息网络和服务的质量与数量。

1 3 馆藏组织协作模式

组织协作模式旨在发展同一组织内部各机构的资源共享。印度科学和产业研究中心(Centre for Scientific and In dustrial Research,CSIR)及肯尼亚的医学信息共享均遵照这一模式。肯尼亚医学研究机构(Kenya Medical Research Insti tute,KE MRI)正在编制肯尼亚医学机构研究和使用的数据和目录。肯尼亚的医学专业协会也正在编制一本专业机构目录,以便彼此联系,共享资源。非洲医学研究基金会(African Medical and Research Foundation,AMREF)是一个私人

100

第27卷2004年第1期 在国外 ITA

的非政府组织,也在帮助建立医学信息共享。另外,肯尼亚还建立了健康网Healthnet,这是一个远程通信网络,专门提供医学信息。

1 4 协作采购制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成员图书馆共同协调采购工作,避免信息资源重复建设。成员馆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定对资源共享的支持程度和水平。印度在这方面有不少成功的经验。

印度理工大学(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IIT)各图书馆在1998年前多次召开信息资源共享讨论会议,1998年之后,所有分校图书馆达成信息资源共享协议,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发展信息资源共享的图书馆组成一个联盟(Consor ti um)。该联盟成员将有效馆际互借作为信息资源共享的措施之一。包括印刷型出版物和电子出版物。

2)每一个成员馆都作为一个供应者,提供一系列或某一个主题的期刊,并保持订阅这些期刊,没有协会统一协调和批准,不能擅自退订或自行处理。

3)每一个成员馆将提供自己馆藏的统一目录,并保证其他馆也能利用。

4)所有成员馆开辟一个E mail帐户,以发送在线电子文件。

德里图书馆网络(Delhi Library Network,DELNE T)是一个很好的例子,DELNE T的初衷在于通过建立图书馆间网络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它所做的工作除了为用户提供计算机化服务,协调馆藏发展,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复本订购外,还收藏、存储和发送有关信息。目前,DELNET已经建立了图书联合目录、现刊联合目录、光盘数据库、印度专家数据库、期刊论文数据联合目录、视频记录联合目录、乌尔都语数据库。DELNE T是印度第一个图书馆协作网络,现已有160多家图书馆作为成员馆加入,共享数据库也有很大发展。

另一个例子是印度的信息图书馆网络(Information Li brary Networking,INFLIBNE T)。该网络参与学术和研发机构的信息资源共享,协调6个主要成员馆之间的文献传递服务。同时,该馆还建立了图书、论文、连续出版物、专家、科研项目的联合数据库。这些数据库都提供网络检索途径。

2 对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启示

以上几种国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各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各个模式也不是互相排斥、非此即彼的。我国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历来给予高度重视,尤其是网络环境下,借助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CALIS系统于1998年启动以来,建立了文理、工程、农学、医学4个全国文献信息中心、7个地区中心和1个国防信息中心,以及一系列国内外文献数据库。联合目录数据库中包含了124个成员馆的115万条书目记录、260万条馆藏记录和5500种刊物的137万条中文现刊目次记录。开展了公共目录查询、信息检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网络导航等网络化、数字化文献信息服务。该系统通过CERNet把各高校图书馆连接成一个整体,改变了过去一校一馆孤立发展的模式,推动了高校图书馆的整体化建设。

此外,经科技部、中科院等5部委(院)的共同努力和积极筹备,虚拟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2000年6月12日在京成立,这标志着国家科技文献资源基础建设的启动,标志着科技系统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改革试点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

2002年4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正式启动,截至同年底,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20家省级分中心资源建设总量就达到200GB。在某一程度上说,虚拟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属于专题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领域。但是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在整体规划、团结协作、政策保障、技术支持等方面仍存在着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国外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参考。需要注意的是,我国有自己的国情,在借鉴外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经验的同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2 1 以地域协作模式为主

我国地域辽阔,图书情报和信息机构星罗棋布,分属不同层次和不同系统。因此建议我国采用地域协作模式为主的方式,建立国家中心、省级中心和市(地)中心,由三级中心组成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国家中心起领导作用,统一协调全国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省级中心接受国家中心的领导,协调国家与地方的信息供需,同时参与省级信息资源的规划、建设和实施;市(地)

中心在省级中

图1 信息资源组织结构图

心的指导和协调下开展工作。世界各地的信息可以在3个层次顺利通行。其组织结构见图1。

2 2 注意各个独立单位的特色(专题)资源

101

情报理论与实践

ITA 在国外

在三级网络协调工作的基础上,做好上文所提到的主题模式共享层面工作。各机构根据自身馆藏和地域优势,建设好特色或专题文献资源和数据库,包括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在共建共享的活动中,各图书情报信息机构既是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者和参与者,又是终端用户。只有突出特色,才能发挥参与者和建设者的作用,吸引广大用户。

在以地域协作模式为主的同时,在特色和专题共建共享资源达到一定规模时,应打破地域界限,建立特色或专题的共享网络。

2 3 在制度层面上推广图书馆联盟

国外的实践证明,图书馆联盟(Library Consortia)是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组织形式,图书馆联盟是图书馆之间为降低成本,共享资源而共同发起的联合体,有由政府主办的,也有自发组织的,有集中型的,也有分布式的。在网络环境下,联盟的重心在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通过集体采购或租赁方式,降低电子信息资源的价格,同时实行资源共享。联盟从事的工作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创建标准化的计划和服务项目。

2)改进获取文献资源的操作过程。

3)扩大有用的电子资源。

4)进行整体的设备规划及维护工作。

5)提供培训和咨询。

6)开展数字参考服务等。

1997年,国际图书馆联盟协会(International Coalition of Library Consortia,ICOLC)成立。至2000年9月,协会成员已遍及世界各地的150家图书馆联盟。由此可见,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成立图书馆联盟是一种趋势。这一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2 4 重视网络的作用

传统信息资源共享实践有:协作采购、联合编目、联合分类等,但是这类实践活动有时被诸如距离、语言、时间等因素所阻碍。网络则克服了这些困难。如今,计算机和网络已成为图书馆服务用户不可缺少的工具,只有重视与发挥网络的作用,共建共享才能真正实现并达到理想的境界。

印度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方面可以说是 网网合作 ,参与印度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和机构主要有INSDOC、DEL NET、INFLIBNE T、科学城(SCIENCE CITY)、国家科技信息系统(National Informati on System for Science and T echnology,NIS SAT)、加尔各答图书馆网络(Calcutta Library Network,C ALIB NET)等。他们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2 5 提供政策、机制保证与技术支持

建立资源共享政策和领导机制;支持统一信息资源检索入口;为公民信息检索提供无缝链接;免费提供数据库;联合编目;馆藏建设策略;采用国际标准进行信息处理等是国外信息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共同点。而我国在这些方面仍很薄弱。

2 6 与时俱进,调整战略

加拿大曾在1993 1994年实施加拿大信息资源共享战略,1998年为适应信息社会的需求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战略作了更新和调整。包括: 研究1994年以来的技术、组织、服务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并使得该战略能反映出这些变化; 调整加拿大国家图书馆在国家信息资源共享战略和框架中的作用; 建立对于加拿大网上国家联合目录的统一认识,并制定它的发展策略。社会在发展,高新技术更是日新月异,实现文献信息共建共享,必须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战略。

参考文献

1 Kaul S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 ng Model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

Net work Emerging from the World Bank Supported Environmental M an agement Capaci ty Building Project INSPEL,2001,35(1):9~26

2 Chandra H D oorways to Resource Sharing Among Indian Institutes of

Technol ogy Libraries for Creating21st Century Library&Information Services under Digi tal Envi ronment In:IA TUL Proceedings(New Series) Vol12,2002.Kans as City:Mis souri,2002 06 02

3 A Canadi an Informati on Resource Sharing Strategy http://www nlc

bnc ca/9/2/p2 0107 07 e html

4 程小澜等 图书馆的生命力:民主变化传递 图书馆研究与工

作,2002(4)

5 Mbatia E W Resources Shari ng for Healt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in

Kenya http://www icml org/sunday/user/mbati a htm

6 挖掘特色资源 弘扬传统文化 各省分中心2002年资源建

设概况 中国文化报,2003 01 29

7 于湖滨,张军 图书馆共享联盟的形成与发展 图书馆杂志,

2001(9)

8 吴建中主编 战略思考 图书馆发展十大热门话题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9 徐引篪,霍国庆 现代图书馆学理论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

社,1999

作者简介:李安,女,1978年生,硕士生。

收稿日期:2003 04 15

102

第27卷2004年第1期 在国外 ITA

学校资源共建共享激励制度

学校资源共建共享激励制度 一、行动目标 为了更好的促进学校的资源共建共享,有效整合学校教育资源,提高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二、主要措施 1、领导重视,完善机制 2、加强教研活动,继续坚持每周的听评课活动,实现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经验汲取。 3、学校大力宣传,提高学生和家长对资源共享的重视度,提高学生的兴趣。 4、建立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三、保障机制 (一)建立过程监督机制。制定详细的月活动计划,各相关责任部门要按照进度表严格执行。建立月检查评比制度,加强过程监督。定期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 (二)建立奖惩激励机制。此项工作纳入学校年度责任目标考核。 四、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内容和要求 1、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要求:认真探索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模式,提高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水平。 2、学校数字化环境建设

要求:认真研究学校信息化环境(包括硬件、软件、资源等)的建设及管理模式,使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做到科学化、规范化,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绩效。 3、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要求:认真探索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在学校教育教学及教研活动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效整合。 4、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在社区、家庭、农村教育中的应用 要求:认真探索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体系中的作用,研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教育、社区群众的终身教育等提供服务的途径与办法。 5、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和青少年科技教育中的应用 要求:认真探索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和青少年科技教育中的应用。 6、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要求:通过对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应用实验,认真研究信息技术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7、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及网络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要求:认真探索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及网络道德建设中的作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及网络行为的规范。

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经验与启示_王左丹

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王左丹 (华南师范大学党办,广东广州510631) 摘 要:在国际志愿服务大发展的背景下,志愿服务起源地美国、英国以及与我国地域文化相似的日本、韩国的志愿服务活动也在蓬勃发展,形成了参与全民化、管理体系化、运作市场化、教育课程化和研究阵地化的模式,探析以上四个国家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成功例案,为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国外; 大学生志愿服务; 经验; 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13)07-0095-03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p Voluntary Service Overseas WANG Zuo -dan (Party Committee Office,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Guangdong 610631) Abstract :Voluntary service has been flourishing in the USA and the UK )places of origin for voluntary service,and Japan and Korea )places si milar to China in regional culture.It has achieved greatly in citizen participation,managemen t systematism,marketization,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 m and research base.By analyzing some successful cases i n the above four countries,experience would be abstracted to provide enlighten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college students p voluntary service. Key words :overseas; college students p voluntary service; experience; enli ghtenment 收稿日期:2013-05-29 作者简介:王左丹(1962-),女,辽宁宽甸人,华南师范大学讲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的研究。 综观世界,第三部门的勃兴,减轻了政府的行政成本,发挥了很好的/补台0功用,推动社会健康有序发展。各国第三部门参与/社会管理0水平已成为国际社会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在中国,第三部门以志愿组织为主体,其成员又以高校青年大学生为生力军。为此,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水平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大学生志愿服务经验,主要有两条进路:一是借鉴志愿服务起源的欧美发达国家经验,二是借鉴地域文化相仿的亚洲发达国家经验。欧美发达国家推介美国、英国经验;亚洲发达国家推介日本、韩国经验。 (一)美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 美国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工作历史悠久,归结起来,美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16世纪中叶的萌芽发端期、工业革命后的形成确立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成熟发展期和目前的深化拓展期。 据5美国志愿者活动6报告(2008年7月7日由美国国家和社区服务社团公布)统计,2007年美国约6080万16岁 以上的人参与社区志愿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间约81亿小时,为经济社会创造价值超过1580亿美元,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志愿者大部分是在校大学生。 (二)英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 英国大学生志愿服务主要推动四方面工作:一是推动社区服务。英国的/做起来0、/千年志愿者0等计划皆以社区为单位,大力提倡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活动,为社区少年儿童提供课业辅导、专业咨询、假期或课后陪伴等活动。二是志愿服务和促进就业结合。例如, /马克社区0(Community Mark)积极推动就业劳工投入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行列,贡献个人经验与专业,协助解决社区面临的现实问题。三是推动服务弱势群体。部分大学生志愿组织主要以提升少数民族或弱势群体的志愿服务意识为目标,进而改善其志愿服务品质,并且为少数民族或弱势群体提供相关服务资源。四是发展志愿服务文化。大学生志愿者通过从事志愿服务活动,协助公共事务的开展,借此推动并发扬志愿服务文化。 (三)日本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在社会福利、环境保护、青少年教育、终身教育及国外援助等 第32卷第7期 怀化学院学报 Vol 1321No 172013年7月 JOURN AL OF HUAIHU A UNIVERSITY Jul .2013

创新体制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创新体制,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信息资源共享是一个地区实现信息化的关键问题。在当前电子政务推进过程中,如何解决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问题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现状与问题 2002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将12金工程、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四个国家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作为“十五”期间电子政务的主要任务。并且提出电子政务外网平台的建设要求,以解决政府各部门网络的互联互通,实现跨部门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数据交换、资源共享的目标。但长期以来,政府部门的条块分割,信息资源部门的现状,导致信息资源跨部门共享困难,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进展缓慢。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⑴长久以来形成的信息资源部门所有的惯例。政府部门由于职能赋予的权力所采集的信息资源成为独家垄断,有效的信息共享制度和机制未建立,在权力和利益问题作祟下,很难实现公开和共享; ⑵政府未明确总体协调和管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组织机构。现在一般都按政府部门业务条块来进行信息资源开发,在开发的规划、组织、资金和体制上都是条条块块、各自为政,而且目前突出的问题是纵强横弱;

⑶缺乏对信息共享负责的责任主体。信息共享说的较多,而落到实处的措施较少。到现在为止,并没有责任主体对实现数据共享的协调、运行和维护工作负责; ⑷缺乏政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法规和制度。如对政府信息资源公开与保密、采集、发布与储存、共享交换机制、监督机制等方面缺少相关法规和管理制度,或者原有的法规已不适应现在的情况,造成信息共享无法可依; ⑸投入与效益比低下。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信息资源多头采集、重复建设、浪费巨大;并且大部分数据库不共享或只在有限范围内共享,使用成本太高; ⑹缺少实现共享的工具。由于客观上信息的存在和分布是多行业、多部门、多地域的,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和储存是分布式的,形成资源分散、搜寻不易的问题,缺少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导航、检索和定位,共享困难。 二、信息资源共享的总体框架 信息资源的共享有诸多因素,但最基本的是管理体制和运行二个方面。 ㈠信息资源共享的管理体制 1.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组织体制 政府信息资源是继材料、能源后的又一重要现代战略资源,是重要的国有资产,应有专门部门负责管理。(如目前可授权自治区信息办负责自治区信息资源的管理工作,各级地方信息办负责地方对应的信息资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现状及发展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现状及发展 [摘要]文章通过对目前我国三大系统图书馆资源共享现状和文献信息共建概况的阐述,分析讨论了影响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因素,强调只有实现网络互联和资源互联,才是当今时代文献资源社会共享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21 世纪,人类社会已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一方面,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以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得到长足的发展,它们为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奠定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诸如文献信息资源量的激增与奖金匮乏的矛盾,用户信息需求的广泛性和层次性与信息服务机构个体能力有限,开发不足的矛盾,以及不同地域间信息资源发展的不平衡与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的矛盾等等问题的激化,迫使我们不得不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是信息社会化大环境下所有信息选择,更是现代图书馆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现状。长期以来,中国的文献服务机构由三大服务群体组成:科技系统(主要是中科院图书馆系统和情报所系统)、高校图书馆系统、公共图书馆系统。各群体在各自系统内,资源共享工作虽然开展得很有声色,但系统之间互联由于受隶属关系、群体服务等影响一直难有较大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献保障率低下,重复建设严重。据调查证实:在266 个学科和主题领域里只有27. 4%达到文献完备水平,基本完备的占47.4%,尚有25.2%的学科或文献类型实际处于空白或极其薄弱的状态;另据资料表明,目前全世界每年出版图书期刊约96 万种,其中可引进的约25 万种。而我国引进的约占13.5%。存在巨大空隙的同时,重复建设严重,总的重复订购率高达60%,专业覆盖面不到38%,急需的外文文献严重短缺,通过国际联机检索到的文献线索很多在国内找不到原始文献。 2.地区间文献信息资源发展不平衡。有资料表明,我国的文献资源总体布局不均衡,表现为:东———中———西,大城市———小城镇———乡村,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地区呈逐级递减的阶梯分布,北京和上海是两个文献信息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但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着文献信息

“共建共享教学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_开题报告

“共建共享教学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阜蒙县泡子学校课题组主持人:程文和 一、课题的提出 当今,人类社会正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的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之一。当然信息化在教育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INTERNET的诞生实现了全球化信息资源的共享,大到世界有名的顶尖高校,小到GPS无法定位的乡村小学可以共同分享先进的教学资源,最前沿的教学理念,实践探索性的教学模式,这对于我们这样的镇级中学来说无疑是个梦寐以求的事情,所以我们真的感谢互联网这个强大而神奇的信息平台,让我们想以前不敢想的,做从前不能做的,感谢它让我们又一次站在巨人的肩上,又一次插上智慧的翅膀,在教育教学的广阔天空中再一次超越自我的腾飞,但是对于以新生事物作为载体带给我们的新的知识和挑战,我们能不能完全面对和正确解读就显得尤为的重要,所以如何改变我们陈旧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所分享的新的资源匹配,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最重要的一个值得思索和急于解决的问题,质的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些内容无疑证明了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走进新课程中也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如何才能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呢?其一:《纲要》第十一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并对这种应用的立足点作了明确的阐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

城中村改造的国内外经验和启示

城中村改造的国内外经验和启示 时间:2010-04-24 作者:韩斌,李笠来源:资源网 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史,城市贫困和贫民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曾经或者正在面临贫民窟或者类似贫民窟问题的困扰。一个明显的规律是,发展中国家当前面临的贫民窟问题,很大程度上也曾在发达国家发生;同时,当今的发达国家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贫民窟问题,贫民窟并没有因为发达国家完成了城市化进程而消失。 正因如此,全球应对城市贫民窟挑战的政策具有了一定的延续性,并大致经历了几个“住房战略”演变阶段,即,住房供应和清除贫民窟→场地和服务→贫民窟的升级改造→使用权保障。 而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最早的“城中村”现象开始出现,而后,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城市用地急剧膨胀,需要通过征收周边农村的土地获得扩展的空间,农村土地逐步被 蚕食,大量实行集体所有制、农村经营体制的村落被城市建设用地所包围,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城中村”便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而随之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亦日益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健康和谐发展的痼疾。 在这个渴望和谐的时代,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城中村”作为与城市发展不和谐现象的缩影,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已成为我国城市健康和谐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 1 国外城中村(贫民窟)改造历史和经验 1.1 巴西 在巴西,相当数量的城市人口居住在非正式的或不合法的居民区中,常常占用公共土地。据统计,贫民区人口约占里约热内卢全部居民人口的25%。这些贫民区是一些外来打工者的家园,但是其卫生条件极差,常常遭受自然灾害和犯罪的侵扰。 1.1.1在社会政治以及地理上把贫民区纳入这些城市。 80年代初期,许多城市努力规范或把贫民区纳入到城市有机体内,从法律上认可它们。巴西在全国范围实行了新的规划措施,允许把某些居民区指定为“特殊社会利益居住区”,以便于规划和对各个区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要求。 1.1.2保证投资支持贫民区的改造 政府改变了过去反对贫民区的做法,无偿向居民提供建筑材料和资金。巴西应用经济学会1998年的一项研究表明,至少794个市政当局制定了贫民区或“非正规居民区”的改造计划,其中约506个市政当局的改造计划包括在不同形式上实现土地占有的规范化。

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对接指南(征求意见稿)

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对接指南 (征求意见稿)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2006年8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1目的 (1) 2内容概要 (1) 3适用范围 (1) 第二章市共享交换平台服务内容 (2) 1市共享交换平台定义 (2) 2市共享交换平台服务内容 (2) 第三章对接总体流程 (4) 1准备阶段 (4) 2登记阶段 (5) 3对接阶段 (5) 3.1目录管理节点对接模式 (6) 3.2应用系统节点对接模式 (6) 3.3前置交换节点对接模式 (6) 3.4部门平台节点对接模式 (6) 3.5不同对接模式对比说明 (6) 4运维阶段 (9) 第四章目录管理节点对接模式 (10) 第一步:注册目录管理节点,实现与市共享交换平台的对接 (10) 第二步:获取目录服务或注册核心元数据 (12) 第五章应用系统节点对接模式 (13) 第一步:注册应用系统,获取平台服务 (13) 第二步:利用平台服务进行信息资源共享交换 (15) 1)基础信息资源获取 (15) 2)信息交换 (16)

3)为其他部门用户提供应用系统访问服务 (18) 第六章前置交换节点对接模式 (21) 第一步:建设本部门前置交换节点,获取平台服务 (21) 第二步:利用平台服务进行信息资源共享交换 (23) 1)基础信息资源获取 (23) 2)信息交换 (25) 第七章部门平台节点对接模式 (28) 第一步:注册部门平台节点 (28) 第二步:通过接口方式获取服务 (29) 1)基础信息资源获取 (29) 2)信息交换 (30) 附件 (32) 附件一:市共享交换平台业务流程图 (32) 附件二:部门所需填写的申请表格 (38) 附件三:实施建议方案及工作单 (39) 附件四:前置交换节点服务器参考配置 (39) 附件五:名词解释 (39)

人人通教育云平台基于智能汇聚的资源共建共享平台解决方案修订稿

人人通教育云平台基于智能汇聚的资源共建共享平台解决方案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人人通教育云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库/基于智能汇聚的资源共建共享 平台解决方案 江苏焕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第1章概述 1.1平台背景 1.1.1现状分析 近年来,教育信息化被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成为推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选择。然而,发展至今仍然面临着一些深层次问题,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机制难以形成。例如,各校都十分重视自身优质资源的积累,但各校保留方式各异,分类繁杂,数据标准不统一,很难与其它学校直接进行沟通共享,逐渐形成了“信息孤岛”的现状;资源陈旧,上传更新不及时;优质资源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仍不够深入,老师使用率低等等。这些都阻碍了各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可见,教育信息化建设要从教育管理逐渐拓展到教学应用领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要定位到各类教育资源、各学科教学资源(包括网络课程和相关的学习资料)的建设以及各类教学应用模块的建设。在继续关注教育、教学部门的行政管理与教学管理应用的同时,教育信息化应用的重点要逐渐转向教育、教学领域,为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服务,为知识的创造和传播服务,用信息技术为教师、学生搭建创造和发现知识、存储知识、组织知识、交流知识、传播知识的平台。 1.1.2政策指导 针对教育信息化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早在2010年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提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在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教育部也指出:要重点推进“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育资源云平台、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建设,让广大师生共享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成果。2014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在《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中还提出了今年的阶段目标,“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丰富多样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实现包括基础性资源、个性化资源和校本资源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资源的普遍共享,并输送到全国具备网络教学条件的学校、班级,实现课堂教学的常态化、普遍性使用”; “建成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与国家数字教育资源中心,形成数字教育资源市场化的汇聚和共享机制“。 那么如何实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的四项工作方针指示,要“以人才培养、教育改革和发展需求为导向,开发应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构建信息化学习和教学环境,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开放合作机制”。《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中也提到要“完善国家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继续加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力度,探索在线开放课程应用带动机制,加强‘慕课‘建设使用和管理”。

信息资源建设_肖希明_第九章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

第九章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章的目的是理解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兴起的时代背景与意义,认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理解并掌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内容及具体含义,了解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形式——图书馆联盟的概念、功能、模式、运行机制与发展趋势。 第一节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现实背景和意义 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兴起的时代背景 (一)经济背景 1.信息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信息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活动广泛开展的根本原因。 2.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经济全球化在给各国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各国经济带了挑战。 (2)经济全球化使得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相互依赖、相互补充,以合作、协同为主要内容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将逐渐形成。 (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并不排除国与国之间经济的差异性和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特殊性。 (二)科学技术背景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学知识的门类不断增加,各门类的信息资源数量也在急剧增长,每个图书馆难以收齐所有的信息资源。各文献信息机构必须协调合作,实行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专业的细化和综合化趋势,使各学科的界限逐渐模糊,联系逐渐加强。用户的信息需求已经突破了本专业的限制,越来越多样化。显然,任何单个的图书馆不可能有如此大的信息资源保障能力。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建设飞速发展,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水平不断提高,使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成为可能。

(三)文化背景 ?当代文化的性质从工业文化转向信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是信息文化的重要特征和必然要求。 ?当代文化主体从区域文化走向全球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意识将普遍加强。 ?当代文化发展由精英文化转向大众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具有更加广泛的用户基础。 ?当代文化由注重纵向传递转向加强横向交流,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将在文化横向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政治背景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 ?政治民主化成为时代潮流; ?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各国之间都在进行着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在内的广泛的信息交流活动。 二、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现实原因 (一)文献信息数量的激剧增长与图书馆有限收藏能力的矛盾加剧 (二)信息需求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与图书馆满足需求的能力形成强烈的反 (三)网络环境使信息资源建设的整体协调变得更为必要和迫切 (四)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合作藏书与资源共享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三、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意义 1.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有助于减少信息资源建设的重复和遗漏,形成各具特色的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提高整体信息资源系统的保障能力; h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馆藏建设模式,加强特色馆藏建设 h各馆资源优势互补,国家信息资源宏观体系整体功能增强 2.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有利于国家对信息资源建设的投入能够得到最优化使用; h经费能集中购买本馆分工采集的那些能够体现本馆重点与特色的学科与类型

关于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实施方案

关于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实施方案为了共同分享区内学校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携手推进我校素质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中小学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推进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为目的,搭建了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现制定本校实施方案,请遵照执行。 一、工作目标 通过互动性的网上课堂教学、教育研究平台,进一步优化我校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条件,有效聚合我校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多层次、多功能、交互式的教育资源服务体系,提高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实现我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化。 二、主要措施 (一)平台建设 建立“琴溪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视频直播(点播)平台”。主要栏目是:视频直播(点播)、相关新闻、最新直播课程预告等。 (二)体系建设及活动开展 以我校相关学校为依托,通过共享平台在全县中小学

校开展课堂直播、班队活动、教研活动、远程听课评课等形式为主的活动。 1. 课堂直播 向所有学校开放学科课堂教学常态课,进行现场直播或通过点播录像课等形式,实现师生间远程听课观摩交流。每天不少于4节课,其中 小学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科学; 中学科目: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 2. 班队活动 向所有学校开放以德育教育为主的班队活动,进行现场直播或通过点播录像课等形式,实现师生间远程听课观摩交流。 3. 教研活动 开展全县网络协作教研活动。一是通过链头学校带动其他学校直接参与优质教学研究活动,二是从教师教学实践共同问题出发,开展主题化网络研修活动。4. 远程听课评课 通过本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系统直接参与远程听课和评课活动。 三、保障机制

总结报告-国外的经验与启示 精品

国外的经验与启示 城市化,主要是指人口、非农产业向城市集聚,以及城市文明、城市地域向乡村 推进的过程。现代意义的城市化起于英国工业革命,伴随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化扩 散到欧美大陆。二次大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始城市化进程,而欧美发达国家则步入 郊区化发展阶段。至21世纪初,城市人口已占世界人口的近半数。联合国有关机构 预测,不远的未来,世界大多数人口将在城市居住。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城市化水平(这里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不断上升,并成为衡量一国或地区现代化水平 的重要指标。积极推进城市化有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当然,由于国情不同,各 国的城市化道路以及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但这些国家在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协调 发展方面的经验或教训,对我们来说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城市化的不同类 型及特点一国的城市化进程从属于该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过程。从世界范围来看,凡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城市化,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则会产生消极 的作用。以大都市区为特色的美国城市化。美国是一个在不断移民基础上建立 起来的城市化国家,其城市化进程脉络清晰完整,带有一定“原型”特征,同时又具 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建国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19世纪初才开始工业化进程,19世纪中期起工业化进程加速,其工业发达地 区也成为城市化发展最快的地区。1920年,美国近半数人口在城市居住,已进入 城市时代。第二阶段,20世纪20-70年代。其中50-70年代是美国城市化 进程最为迅猛的阶段。该时期城市化有两大特点。一是郊区化现象出现。郊区化在很 大程度上是罗斯福新政大规模推动公共工程建设的结果。高速公路的建设带动人口从 中心城市向郊区迁移,促使城市向郊区蔓延,由此出现了城市向大都市区的转化。二 是城市化发展的重点逐渐转向早先经济较为落后的西部和南部。大批新的城市中心在 新兴高科技行业以及国防工业的支撑下崛起。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美 国郊区化进程更加迅速,部分地区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即城市人口向农村迁移。 伴随郊区化的进程,大都市区的数量不断增加。1990年,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大都 市区数量达40个,人口占总人口的51.5%,美国成为一个以大型都市区为主的 国家。美国的郊区化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伴随人口郊区化,先后出现了制造业、零售业、个人服务业和办公业的郊区化。大量的就业岗位迁到郊区,形成现代化 的中心区。中心城市由于受到了周边郊区城市的有力挑战,人口不断减少,而产业的 转移又造成自身功能的衰落。到20世纪70年代,由郊区化导致的中心城市财政危机、失业、种族骚乱、贫困等问题持续恶化,衰落的中心城市成为美国社会问题的中心,造成很大的社会压力。从80年代起,一些老工业城市针对旧城衰落采取许多振 兴对策,部分城市如纽约通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或旧城的再开发,吸引中产阶级从郊 区回迁中心城区,使中心城区经济重新焕发生机,这种现象被称为“再城市化”或 “中产阶级化”。不过,人们对“中产阶级化”也有争议,反对者认为旧城改造往往 以少数民族或低收入阶层居住区为对象,这些弱势群体成为中心城区“中产阶级化” 的牺牲品。由政府引导的日本城市化。日本城市化开始于明治维新时期,但直

××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行动方案

××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行动方案 ××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行动方案 为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全面提高我校信息化教学水平,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构建网络平台,完善资源数字化工作流程。 创造条件,力争用两年时间,以更高速率的宽带接入Inter,建立学校网站。争取上级支持,完善硬件设施,设立电子备课室,添加电脑设备,做到办公电脑教师人手一台。同时,要对资源进行分类。 1、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资源数字化,即包括学案、考试试题、教师上课的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学生作品等。 2、资源的分类整理,按学科建立文件夹进行分类保存,在校内共享。当资源网平台搭建起来后,全部资源都上传到校内资源网上。现阶段将资料上传到资源应用平台。 二、依托网络使用,充分发挥“班班通”在资源共建共享中的重要作用。 以课堂为主渠道,充分发挥“班班通”在资源共建共享中的作用,加大优质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力度。让学生学习变得主动起来,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对于资源应用与效果评价每个班应选一个网络教学协管员协助管理,课前为老师做

好准备、课后记录等。能真正地使用起网络并“把学生视为技术专家”,让学生参与到资源共建共享的设计和实践中。 三、加大安徽省教育教学资源应用平台的应用力度,发挥优质校本资源的作用。 ①帮助指导每一位教师建立自己的资源库,为今后将资源上传到校园网做好准备。 ②教师要搞好安徽省中小学教学资源应用平台的建设维护工作,及时上传下载资料,提高资源利用率。建设好个人空间。 ③建立一线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资源应用与评估体系,鼓励我们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并在应用中提出改进与提高的建设性的意见。 ④鼓励一线教师与学生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原生态的体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使优质的校本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 ⑤教导处要加大对平台的应用指导督查力度。 四、依托制度建设,建立资源建设与应用的长效机制。 制度建设是校本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有效保证。建立和完善了《校园信息网络管理条例》《师生网络资源建设奖励办法》《优秀课件评比办法》等规章制度。落实了优质校本资源人人建设的机制。 五、强化动力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教师的工作评价相结合、与教师的利益分配相结合、与资源应用的频率相结合、与学生的评价及效

环境保护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

附件 环境保护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 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推进环境保护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提高行政效能,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在深化改革、职能转变中的重要作用,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2016〕5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39号)、《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环办厅〔2016〕23号)等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政务信息资源,是指环境保护部机关各部门,各派出机构、直属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和获取,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文件、资料、图表、模型和数据等各类信息资源,包括直接或通过第三方依法采集的、依法授权管理的和因履行职责需要依托政务信息系统形成的信息资源等。环境保护部政务信息资源属于国家公共资源。 第三条本办法用于规范各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工作,以及与国家其他政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工作,包括因履行职责需要使用

或提供信息资源的行为。 第四条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各单位形成的各类政务信息资源应予以共享, 特殊情况下不予共享的,须提供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 (二)需求导向、无偿使用。因履行职责需要使用共享政务信息资源的单位(以下简称使用单位)提出明确的共享需求和信息使用用途,产生和掌握共享政务信息资源的单位(以下简称提供单位)应及时响应并无偿提供共享服务。 (三)统一标准、统筹建设。按照国家及环境保护部政务信息资源相关标准进行政务信息资源的采集、存储、交换和共享工作,统筹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共享交换体系。 (四)建立机制、保障安全。建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机制和信息共享工作评价机制,加强对信息采集、共享、使用全过程的授权管理和安全保障,确保共享信息安全。 第五条环境保护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以下简称共享平台),包括部政务内网共享平台(环境保护部电子政务综合平台)和部政务专网共享平台(环境信息资源中心),部政务内网共享平台按照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要求,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建设和管理,部政务专网共享平台按照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级要求,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和管理。环境保护部政务信息资源通过共享平台在部内实现共享,通过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共享平台)与国家其他政务部门实现共享。

资源共建共享行动方案

资源共建共享行动方案 通过梳理学校资源共建共享情况,对推动本校资源共建共享提出以下建议: 1.构建网络平台,完善资源数字化工作流程。 学校应考虑以更高速率的宽带接入Internet,并利用起学校网站。同时,要对资源进行分类。目前,我们将教学资源数字分为两大块:一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资源数字化,即包括学案、配餐、考试试题、教师上课的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学生作品等;二是资源的分类整理,按学科建立文件夹进行分类保存,在校内共享。当资源网平台搭建起来后,全部资源都上传到校内资源网上。 2.依托网络使用,做到把学生视为技术专家。 学校以课堂为主渠道,加大优质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力度。让学生学习变得主动起来,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对于资源应用与效果评价每个班应选一个网络教学协管员协助管理,课前为老师做好准备、课后记录等。能真正地使用起网络并“把学生视为技术专家”,让学生参与到资源共建共享的设计和实践中。 3.加大使用力度,发挥优质校本资源的作用。 一是把资源总体数量的富足性和个体用户的切实需求相结合,与教学活动相“捆绑”。二是建立一线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资源应用与评估体系,鼓励我们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并在应

用中提出改进与提高的建设性的意见。三是鼓励一线教师与学生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原生态的体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使优质的校本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 4.依托制度建设,建立资源建设与应用的长效机制。 制度建设是校本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有效保证。我校建立和完善了《校园信息网络管理条例》《师生网络资源建设奖励办法》《优秀课件评比办法》等规章制度。落实了优质校本资源人人建设的机制。 5.强化动力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教师的工作评价相结合、与教师的利益分配相结合、与资源应用的频率相结合、与学生的评价及效果相结合。将教师建设与应用信息资源的情况作为教师工作评价的内容,与工作量和工作绩效挂钩,与教学质量和学生对教师应用的情况评价相衔接。 6.提供行动保障,实现资源建设最优化的目标。 要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工作重要意义,把信息化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整体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大举措,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程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水平纳入学校办学目标体系和督导评估体系。

国外几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国外几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作者:李安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北京,100871 刊名: 情报理论与实践 英文刊名:INFORMATION STUDIES:THEORY & APPLICATION 年,卷(期):2004,27(1) 被引用次数:29次 参考文献(9条) 1.徐引篪;霍国庆现代图书馆学理论 1999 2.吴建中战略思考--图书馆发展十大热门话题 2002 3.于湖滨;张军图书馆共享联盟的形成与发展[期刊论文]-图书馆杂志 2001(09) 4.挖掘特色资源弘扬传统文化--各省分中心2002年资源建设概况 2003 5.Mbatia E W Resources Sharing for Healt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in Kenya 6.程小澜图书馆的生命力:民主变化传递[期刊论文]-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02(04) 7.A Canadian Informafion Resource Sharing Strategy 8.Chandra H Doorways to Resource Sharing Among Indian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 Libraries for Creating 21st Century Library & Information Services under Digital Environment 2002 9.Kaul S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 Model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 Network Emerging from the World Bank Supporte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apacity Building Project 2001(01) 引证文献(29条) 1.于春莉高校图书馆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服务组织模式探索[期刊论文]-图书馆界 2010(5) 2.黄筱玲新世纪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回顾[期刊论文]-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0(11) 3.魏闻潇基于信息资源共享的我国图书馆联盟发展探讨[期刊论文]-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12) 4.范亚芳.卞丽.徐瑞洁我国图书馆联盟共建共享相关问题研究[期刊论文]-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0(12) 5.刘娟萍近5年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综述[期刊论文]-图书馆 2009(2) 6.章红国内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探析及启示[期刊论文]-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9(6) 7.科学数据共建共享模式探讨[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9(29) 8.袁曦临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及其理论基础研究[期刊论文]-图书情报工作 2008(9) 9.朱晓琴.员立亭.郭锦芳西部欠发达地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初探[期刊论文]-商洛学院学报 2008(4) 10.FANG Xiao-xun.刘小琳.SHI Yin.刘启强.XIE Han-tian.陈恩强.HUANG Yi-fu.周虹广东省科技文献共享模式研究[期刊论文]-图书馆论坛 2008(4) 11.张会兰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层次及实现途径[期刊论文]-保定学院学报 2008(3) 12.彭琰.朱红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咨询单位信息资源共享现状研究[期刊论文]-医学信息学杂志 2007(6) 13.章红信息资源共建要求与方法初探[期刊论文]-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7(3) 14.陈世银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探析[期刊论文]-情报探索 2007(3) 15.区旭坤高校图书馆为企业自主创新服务[期刊论文]-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7(5) 16.夏淑萍.谷斌构建高校图书馆与企业间资源共享平台[期刊论文]-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6(4) 17.吴静.伍硕我国大学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1)

小学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施方案

小学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施方案 为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施办法》以及《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施方案》,解决我校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我校教育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效益,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信息化助推学校软实力均衡发展”为战略目标,进一步优化我校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软硬件环境,建立资源共建共享的工作机制,调动教师运用信息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建设适合新课改需求的丰富的教学资源体系,并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让共享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实现网络资源交流共享与面对面师资培训的优势互补,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以及教育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益。 二、工作目标及主要措施 (一)加大我校教育教学资源网的应用培训力度,提高本土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要把教师信息资源应用能力的培训和提高纳入校本培训的内容,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开发队伍的培养。首先对全校一线教师开展“宝安教育教学资源库”使用的全员培训,使100%的教师熟练利用“宝安教育教学资源库”,100%的教师在“宝安教育教学资源库”中注册有自己的帐号,平均每天至少有1小时参与共建共享。 其次,加强教育学校行政对教育信息化的认同度,提高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意识以及基本操作技能。组织学校行政参加区教育信息化专题讲座以及网络信息资源搜索与利用的专项培训。要求主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校长、教学处每天登陆“宝安教育教学资源网”检查督促

本校教师共建共享教学资源。 (二)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宝安特色教学资源库”与“宝安优质视频教学资源库”等本土资源以及专题网站资源的建设。 1.组织信息科组给一线教师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培训。 2.发动一线教师积极参与“宝安特色教学资源库”以及“宝安优质视频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传原创的课件、素材、课堂教学录像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不少于1件。 3.要求教学处每学期至少要录制5节学校优秀课例,主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校领导严格把关,组织学科骨干教师进行认真审核,尊重知识产权,质量并重,有计划地上传资源。 4.鼓励教师建立专题学习站点。 (三)充分发挥我校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认真做好结对帮扶工作。 1.加强对帮扶学校的教师信息教育技术水平的培训。 2.加强与帮扶学校教科研活动的交流。 (四)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学校校园网的建设,不断地更新、充实本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具体要求见学校校园网建设和维护方案) 三、组织与分工: 组长:蒋坚城负责策划、监督工作 副组长:刘小江负责后勤保障工作 余文雄负责方案的实施工作 组员:何锦冰刘佼廖俊才涂序卓各科组长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四、保障机制 (一)建立过程监督机制。制定详细的年度推进计划,各有关责任部门要按照进度表严格执行。建立月检查评比制度,加强过程监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