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下、外、脑内血肿护理常规完整

硬膜下、外、脑内血肿护理常规完整
硬膜下、外、脑内血肿护理常规完整

头部内伤(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脑内血肿)

中医护理常规

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脑内血肿是指头部遭受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如钝击、穿透伤、爆炸或下坠的间接损害所造成的。等。其特点是病情急、重、危、变化快。按损伤程度分轻、中、重三型。由于伤及中枢神经系统,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高。属中医的“头部内伤”范畴。

【临床表现】

1.较轻的病人可表现为神志清楚,能正确回答问题,轻度头痛、头晕、呕吐。

2.稍重者可有较剧烈头痛、头晕、反复呕吐、精神淡漠、不愿说话甚至嗜睡。

3.重者昏迷或深昏迷,严重躁动或完全不动,频繁呕吐,频繁或持续癫痫发作或去大脑强直发作,表现出运动区及脑干的损害;如有偏瘫或截瘫,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等,提示脑疝形成;严重损伤者对刺激完全无反应,接近或已进入脑死亡。

4.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如瘫痪、肌力减退、感觉障碍、病理征阳性。

【护理】

一、临证护理

(一)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肢体活动等情况,注意有无昏迷,昏迷时间的长短,有无中间清醒期,以及口、鼻、乳突部有无出血瘀斑、脑脊液漏,并注意有无合并其他脏腑、躯体损伤症状,有无呕吐及呕吐物的性状等。

2.病人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术前准备。

(1)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视力模糊、烦躁不安等。

(2)意识进行性障碍:如昏迷逐渐加重,或原发性昏迷,清醒后不久又进入昏迷。

(3)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对侧肢体瘫痪。

(4)脉搏洪大而缓,微细欲绝,呼吸深慢或浅促,血压骤升或骤降。

(5)使用甘露醇脱水后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血压、呼吸、尿量等变化。

(二)一般护理

1.按神经外科疾病常规护理。

2.保持环境安静、整洁、空气流通,室温宜22℃~25℃。

3.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声光等刺激。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和脑肿胀,降低颅内压。颅前窝骨折病人神志清醒时,采用半坐位,昏迷者抬高床头15℃~30℃,患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颅中窝、颅后窝骨折病人,采用患侧卧位。

4.安慰病人,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躁、恐惧等不良情志刺激。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呕吐及呕吐物、肢体活动等情况,做好记录。

6.保持呼吸道通畅:取下活动性假牙,呕吐时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血块。

7.持续吸氧,维持有效的呼吸功能。

8.严格控制入量:伤后早期宜禁食,控制补液量及补液速度,以免加重脑水肿或诱发急性肺水肿等,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9.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用力排便诱发脑出血,便秘时及时遵医嘱使用缓泻剂或采取相应措施帮助病人排便。

10.中枢性高热者,应给予物理降温,以减少脑部耗氧量,如戴冰帽及使用降温毯;采用冬眠低温疗法等。

11.有颅底骨折出现脑脊液漏者,应嘱病人勿挖鼻、抠耳,勿用力屏气排便、咳嗽、擤鼻涕或喷嚏等。严禁为脑脊液鼻漏者从鼻腔吸痰或放置胃管。 12.手术护理。

(1)检查头部皮肤情况,如有无破损、毛囊炎等。术前1d剃头,并清洁头部。术前2h再剃头。

(2)术后留置气管插管病人,自主呼吸恢复,病情基本稳定,没有威胁生命的并发症,血气分析没有呼吸性、代谢性酸碱失衡,使用呼吸机辅助的参数递减后呼吸能满足机体需要,可以考虑拔管。

(3)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有无发生颅内压增高、脑水肿或血肿等危险,有无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如渗血渗液较多,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换药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如术后留有引流管,保持引流管固定通畅,防止受压、扭曲、堵塞和脱落等。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是否通畅并做好记录。勿随意调节引流袋(瓶)的位置。脑室外引流:一般脑室引流入口处应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以维持正常颅内压。位置过高达不到引流的目的,过低则引流过快导致脑脊液压力过低。硬膜外、皮下引流:引流袋(瓶)与头颅平齐。硬膜下引流:术后病人取平卧位或头低脚高患侧卧位,注意体位引流,引流袋(瓶)应低于残腔30cm。创腔引流:术后早期引流瓶 (袋)高度与头部创腔保持一致,尤其是于顶枕部的创腔,术后48h内不可随意放低引流瓶(袋),48h后可将引流瓶(袋)略放低,创腔与脑室相通者,术后引流量多,应适当抬高引流瓶(袋)。外出检查应夹闭引流管,防止逆流感染。拔管前应夹闭引流管,如病人无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等症状,则可拔管。

(三)辨证施护

1.轻型。指单纯脑震荡、头皮损伤、轻微脑挫伤,无颅骨骨折或轻度头部裂纹骨折。伤后立即出现意识障碍,神志恍惚或完全昏迷,持续数秒,至半小时之内,清醒后不再昏迷,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失眠,耳鸣,心悸,记忆力减退,有逆行性遗忘。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变化,如出现瞳孔不等大、血压升高、脉搏减慢等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和手术准备。

(2)病人清醒时,向其解释头痛的原因及损伤性头痛的规律性,要求保持安静,避免因烦躁、恼怒导致头痛、头晕加重。

(3)观察呕吐性质、次数,呕吐物的色、质、量,若呈喷射状呕吐,或呕吐频繁,呕吐物呈血性,立即报告医生。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入气道,用双手拇指按压内关与膻中、天突穴,交替按压10~15min。

(4)若心烦失眠,睡前避免不良刺激保持情绪稳定,或用热水泡脚15~30min,指导病人自我按摩头部或耳廓、颈部、涌泉穴。遵医嘱针刺内关、三阴交等穴。

(5)中后期饮食宜养心安神、健脾益气生血之品,如猪心、瘦肉、鱼类、

桂圆、木耳、山楂等,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辛辣、煎炸之品,如辣椒、烧鹅等。

(6)中药宜分次温服。

2.中型。指轻度或中度脑挫裂伤,或有颅骨骨折,局部软组织损伤较重。伤后立即出现意识障碍、昏迷30min至12h,或有中间清醒期,头痛剧烈,呕吐频繁,痰多粘稠,烦躁不安,生命体征紊乱,眼眶青紫瘀黑,呈熊猫眼状,头皮血肿,瞳孔短暂散大(多为双侧)但很快恢复正常。

(1)保持病人情绪稳定,避免七情过极。

(2)绝对卧床,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

(3)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若神志朦胧,或出现浅昏迷,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

(4)注意头痛性质及程度,如头痛好转后又加剧,呕吐频繁,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提示可能有颅内血肿,及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

(5)观察病人颈部及四肢活动情况,有无颈项强直,或单侧肢体瘫痪或四肢抽搐等。

(6)保护眼睛:昏迷病人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应遵医嘱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或用眼膏涂眼后用凡士林纱布覆盖。

(7)饮食宜低盐、健脾,养心安神及补血益脑之食物,如莲子、百合、大枣、猪脑杞子汤,白芷川芎鱼头汤等。

(8)中药宜温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3.重型(包括特重型)。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伤、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局部软组织损伤严重。伤后即出现严重意识障碍,持续昏迷12h以上或更长时间,有短暂中间清醒期,出现谵妄烦躁,进行性剧烈头痛,呕吐,对侧肢体有不完全性瘫痪,抽搐,双侧瞳孔散大或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痰涎壅盛,二便失禁,血压不稳定,体温升高或高热,呼吸浅慢或浅促。

(1)保持病室安静,如条件允许,最好住单人病房或监护室,避免强光刺激,室温宜22℃~25℃,相对湿度约60%,空气清新。

(2)严密观察病人神志、瞳孔、呼吸、血压的变化,如有双侧瞳孔散大,各种反射消失,大汗淋漓者为临终征象,应立即进行抢救。

(3)脑干损伤的病人,要注意呼吸的频率、节律,是否出观颈项强直症状,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病人按气管切开常规护理。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按相应的护理常规护理。

(4)颅脑损伤后,若出现脑脊液漏及耳漏,禁止用纱条或棉球填塞,宜将耳鼻血迹擦净,忌用水冲洗耳道,观察漏出液的性状、量。如一侧耳道漏取患侧卧位,如双耳道漏,头应取中立位。严禁经鼻插胃管或经鼻吸痰,以免引起颅内感染。

(5)对胃肠道观察及护理:注意观察和预防胃肠道出血和腹泻,若呃逆、腹胀、随之出现咖啡色胃液及柏油样便,说明出现应激性出血,应遵医嘱用止血药及输血等,并记录出血量和颜色,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

(6)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或人工冬眠,保证有效供氧。采用亚低温治疗的病人则按相应的护理常规护理。

(7)瘫痪肢体置于功能位,并经常进行被动活动和按摩,以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8)早期应禁食,由静脉输入营养液,以后根据病情给予低盐、高蛋白、

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不能进食的病人,可鼻饲饮食。恢复期3w以后,可进食健脾、养心安神、补血益脑之品,如猪脑炖杞子汤,白芷川芎鱼头汤,莲子、百合、大枣鸡汤等。

(9)中药宜分次喂服,汤药每日一剂,每剂分两次或三次服,必要时可每隔4h左右服一次,补益药宜饭前空腹服,如呕吐者服药宜小量频服。

(10)昏迷病人注意保护眼睛,加强口腔、皮肤护理,翻身叩背,预防肺炎及压疮的发生。

【健康指导】

1.嘱病人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及精神过度激动,定期复查,若出现剧烈持续头痛应及时就诊。

2.若有颅骨缺损,按医嘱注意保护骨瓣减压窗,少去公共场所,外出戴安全帽。一般可在伤后半年作骨瓣修补术。

3.有外伤性癫痫的病人按医嘱定期服用抗癫痫药物,注意癫痫发作先兆,不能单独外出、不宜攀高、骑车、驾车、游泳等,以防意外。

4.继续进行功能锻炼。

(1)瘫痪肢体要经常进行被动活动和按摩,以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2)卧床期间在床上活动四肢,如直腿抬高、蹬腿等。恢复期可下床活动,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如扶床站立、行走、散步、做早操、打太极拳等,初期下床活动需有专人陪护,注意安全。

(3)并发失语者,可通过手势、书写等方式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恢复期积极进行语言训练,从简单发音开始,反复耐心练习。

硬膜外血肿护理常规

硬膜外血肿病人护理常规 概念:硬膜外血肿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30%,其中大部分属于急性血肿,次为亚急性,慢性较少。 【观察要点】 1、观察意识变化,有无中间清醒期或意识好转期。 2、观察颅内高压症状、肢体活动的变化。 【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 (2)病人出现头痛剧烈,躁动不安等时,通知医生,遵医嘱按时使用脱水剂。同时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如禁食、备血、备皮等。 2、安全护理:对躁动不安,去脑强直病人,注意防止意外损伤。 3.心理护理:消除对手术的顾虑和恐惧,树立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4.手术前晚保持良好的睡眠,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适当镇静剂。 5.手术前若病人发生异常情况,如女性病人月经来潮,体温异常(超过37.50)及时与医师联系。 6.手术区皮肤准备范围:开颅手术:术晨剃去全部的头发,洗净头部后予无痛碘消毒并戴上一次性消毒帽。 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情况,异常时及时汇报医生。 (2)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情况,保持伤口处敷料干燥。 2、饮食护理:神志清醒、无吞咽困难、呛咳等症状,术后第一天可进流质饮食,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为宜,第三天后予半流质,术后一周予以普食。 3、引流管护理:保持头部负压引流管通畅,每班记录引流量、颜色及性状。翻身及搬动时予以夹闭,防止脱落倒流逆行感染,一般引流管在术后24~48小时拔除。 4、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 1、术后一个月不宜洗头,可用温水毛巾擦拭,避免用手抓伤口,预防感染发生。 2、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戒烟、酒(如鱼、鸡蛋、瘦肉、水果、蔬菜类)。 3、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4、颅骨缺损者外出时戴帽,以防意外,出院后3~6个月来院行颅骨缺损修补。

硬膜下血肿与硬膜外血肿的CT表现和鉴别

1.硬膜下血肿与硬膜外血肿的CT表现和鉴别 A.形态:新月形,月牙形;;梭形,双凸镜形,内缘境界清楚。 B.分布范围:广,可越过颅缝;;较窄,不越过颅缝。 C.伴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较少见。 D.占位效应:明显;;范围大者较明显 2.肾癌的CT表现:表现为肾实质内缘不规则肿块,可向外突出,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癌肿多为不均匀强化,癌肿向外侵犯可致肾周脂肪消失 3.胃癌:早期X线表现:低张气钡双重造影,胃小弯和胃小沟破坏消失。中晚期:1.胃腔变窄,广泛受累时呈现“皮革”状胃 2.充盈缺损,呈现大小不等,边缘不规则的充盈缺损,与正常的胃壁分界清楚3.粘膜皱襞消失,破坏,结节状增粗 4.龛影,见于溃疡型,癌肿向腔内突出形成大而浅的不规则碟形溃疡 4.结肠癌:1,肠腔偏心性或环形狭窄,轮廓不规则2.粘膜皱襞破坏,消失和中断3.龛影较大,形状不规则,龛影边缘有尖角极不规则结节状充盈缺损 风湿性心脏病的二尖瓣狭窄的X线表现:左心房和右心室增大,肺淤血及肺循环高压征象,心底部可看见双心房影,非业内出现肺纹理增强,模糊,肺野透亮度降低,支气管分叉角度加大 5.二尖瓣关闭不全的X线表现:轻者心影大小形状无明显改变,或仅见左心房,左心室轻度增大,二尖瓣较重,左心房可明显增大,搏动增强,左心室也增大,主动脉结正常或略小 6.左心室增大见于高血压病,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

不全及部分先天性心脏病 7.右心室增大见于二尖瓣狭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狭窄,心房或心室间隔缺损以及法洛四联症 8.左心房增大见于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心室功能衰竭和某些先天性心脏病 9.中央型肺癌于周围型肺癌的X线,CT表现: 中央型肺癌:早期癌肿局限于黏膜内,可无异常发现,病变发展,癌组织从支气管黏膜表面像腔内生长或沿支气管壁浸润生长,使管腔狭窄CT表现为:肺门区分叶状肿块影或病变支气管腔内的结节及息肉样阴影,支气管关闭不规则增厚,引起支气管官腔的狭窄与截断 周围型肺癌:发生于肺段以下较小支气管的肺癌,由于管壁结构薄弱,易侵入肺内或经局部淋巴管播散在非小叶内生长,形成肿块 10.胸腔积液的X线表现:游离性积液;少量积液是,液体首先聚积与后肋隔角,立为表现为患侧肋膈角变钝、变平,透视下液体可随呼吸及体位改变而移动,中量积液时表现为患侧下肺野均匀致密影,肋隔角消失,隔面及心缘被遮盖,由液体形成的致密影其上缘呈外高内低的斜行弧线,大量积液是指液体上缘达第二前肋间以上,患侧肺野均为致密,有时仅肺尖透明,肋间隙增宽,纵膈向对侧移位 11.化脓性骨髓炎的感染途径和X线表现:血源性,外伤性,临近软组织或关节化脓性感染直接延伸所致。急性化脓性骨髓炎:1.软组织弥漫性肿胀2.骨膜增生3.骨质破坏4.死骨慢性:骨皮质增厚和骨干增粗,轮廓不整,骨髓腔狭窄或消失

硬膜外血肿护理常规精编版

硬膜外血肿护理常规精 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硬膜外血肿病人护理常规 概念:硬膜外血肿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30%,其中大部分属于急性血肿,次为亚急性,慢性较少。 【观察要点】 1、观察意识变化,有无中间清醒期或意识好转期。 2、观察颅内高压症状、肢体活动的变化。 【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 (2)病人出现头痛剧烈,躁动不安等时,通知医生,遵医嘱按时使用脱水剂。同时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如禁食、备血、备皮等。 2、安全护理:对躁动不安,去脑强直病人,注意防止意外损伤。 3.心理护理:消除对手术的顾虑和恐惧,树立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4.手术前晚保持良好的睡眠,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适当镇静剂。 5.手术前若病人发生异常情况,如女性病人月经来潮,体温异常(超过)及时与医师联系。 6.手术区皮肤准备范围:开颅手术:术晨剃去全部的头发,洗净头部后予无痛碘消毒并戴上一次性消毒帽。 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情况,异常时及时汇报医生。 (2)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情况,保持伤口处敷料干燥。 2、饮食护理:神志清醒、无吞咽困难、呛咳等症状,术后第一天可进流质饮食,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为宜,第三天后予半流质,术后一周予以普食。

3、引流管护理:保持头部负压引流管通畅,每班记录引流量、颜色及性状。翻身及搬动时予以夹闭,防止脱落倒流逆行感染,一般引流管在术后24~48小时拔除。 4、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 1、术后一个月不宜洗头,可用温水毛巾擦拭,避免用手抓伤口,预防感染发生。 2、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戒烟、酒(如鱼、鸡蛋、瘦肉、水果、蔬菜类)。 3、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4、颅骨缺损者外出时戴帽,以防意外,出院后3~6个月来院行颅骨缺损修补。

硬膜外血肿护理常规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硬膜外血肿病人护理常规 概念:硬膜外血肿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30%,其中大 部分属于急性血肿,次为亚急性,慢性较少。 【观察要点】 1、观察意识变化,有无中间清醒期或意识好转期。 2、观察颅内高压症状、肢体活动的变化。 【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 (2)病人出现头痛剧烈,躁动不安等时,通知医生,遵医嘱按时使用脱水剂。同时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如禁 食、备血、备皮等。 2.安全护理:对躁动不安,去脑强直病人,注意防止意外损伤。 3.心理护理:消除对手术的顾虑和恐惧,树立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4.手术前晚保持良好的睡眠,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适当镇静剂。 5.手术前若病人发生异常情况,如女性病人月经来潮,体温异常(超过37.5 0)及时与医师联系。 6.手术区皮肤准备范围:开颅手术:术晨剃去全部的头发,洗净头部后予无痛碘消毒并戴上一次性消毒帽。

术后护理1、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情况,异常时及时汇报医生。 (2 )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情况,保持伤口处敷料干燥。 2、饮食护理:神志清醒、无吞咽困难、呛咳等症状,术后第一天可进流质饮食,饮食以咼蛋白、咼热量、咼维生素食物为宜,第三天后予半流质,术后一周予以普食。 3、引流管护理:保持头部负压引流管通畅,每班记录引流量、颜色及性状。翻身及搬动时予以夹闭,防止脱落倒流逆行感染,一般引流管在术后24?48小时拔除。 4、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 1、术后一个月不宜洗头,可用温水毛巾擦拭,避免用手抓伤口,预防感染发生。 2、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戒烟、酒(如鱼、鸡蛋、瘦肉、水果、蔬菜类)。 3、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4、颅骨缺损者外出时戴帽,以防意外,出院后3?6个月来院行颅骨缺损修补。

慢性硬膜外血肿的护理常规

慢性硬脑膜外血肿护理常规慢性硬脑膜外血肿:是指伤后2~3周以上出现血肿者。一般而言,伤后13天以上,血肿开始有钙化现象即可作为慢性血肿的诊断依据。本病以青年男性为多,可能是因为硬脑膜在颅骨上的附着没有妇女、儿童及老人紧密,而易于剥离之故。好发部位与急性硬膜外血肿正好相反,即位于额、顶、枕等处为多,而颞部较少,究其原因,多系颞部血肿易致脑疝,故而病程发展较速。 【观察要点】 1.意识观察,病人受伤后的意识改变有以下五种类型:(1)伤后一直清醒;(2)伤后一直昏迷;(3)伤后清醒随即昏迷;(4)伤后昏迷随即清醒;(5)伤后清醒后,有一中间清醒期,随即又昏迷。颅内压增高,随着血肿的体积增大,病人常有头痛、呕吐加剧。出现库欣式征反应,如血压增高、脉搏减弱、呼吸变慢等。 2.瞳孔观察。 3.生命体征观察。 4.肢体观察。 【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协助做好CT等各项检查,注意有无中间清醒期的出现,如伤后头痛、呕吐加重,意识障碍逐渐加深,一侧瞳孔逐渐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对侧肢体瘫痪,应考虑有血肿形成,应立即通知医生。 2.凡需手术者,要立即做好术前准备,禁食、剃头、配血等,准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保持室内清洁、安静、温、湿度适宜,将患者置于空调房内,防止患者发热,以降低脑细胞的耗氧量。

二、术后护理 1、卧位:患者回病房后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6h后抬高床头15°~30°,头颈部枕冰枕或戴冰帽,以减轻脑水肿,降低脑细胞的耗氧量,减少头部伤口渗血。要保持头部敷料干燥,防止伤口感染。 2、病情观察:(1)定时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呕吐情况并记录。(2)全麻未清醒者应每15~30min观察1次,清醒后按医嘱每1~2h观察1次,神志、瞳孔、BP、P、R、定位体征及呕吐情况可反映颅内情况的变化。(3)患者神志清醒后又逐渐出现意识障碍并进行性加重,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对侧肢体偏瘫,血压代偿性升高,脉搏、呼吸变慢,呕吐逐渐加重,说明有继发性颅内出血或脑水肿的危险,应立即通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抢救。 3、呼吸道护理:(1)患者回病房后给予氧气吸入3L/min。(2)手术均在全麻插管下进行,清醒前患者易发生舌后坠、喉痉挛、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咳嗽、吞咽反射减弱,呕吐物易误吸而引起吸入性肺炎,因此,术后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3)昏迷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多,常发生通气不足而致低氧和高碳酸血症,动脉血PaCO2增高,缺氧致低谢性酸中毒,使脑脊液pH值下降,可使脑血管扩张,缺氧使脑细胞肿胀,从而使颅内压增高,使病情加重,必要时需行气管切开,气管切开术后应每日清洁、煮沸消毒内套管3~4次,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痰液黏稠不易吸出者,可用糜蛋白酶做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3次,保持气管切口处敷料的清洁干燥,严格无菌操作。 4、引流管护理:经常保持头部引流管的通畅,发现不畅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引流袋与头颅平齐,每日更换1次,认真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色及量,保持头部引流管的固定,防止脱落及扭曲。 5、营养:(1)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清醒患者术后1~2天给流质,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鉴别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鉴别 急诊经常遇到颅脑损伤的病人,脑外伤经常伴有硬膜外血肿或硬膜下血肿,如何区分呢?看看下面的图片你就知道了! 硬膜下血肿是常见的颅内血肿之一,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种。 硬膜下血肿与颅脑外伤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急性和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多在伤后数 小时或数日出现临床症状。慢性硬膜下血肿常在伤后两周以上出现症状。部分病人无明显外伤史,部分病例可因剧烈咳嗽,血管本身缺陷,凝血过程障碍引起。 急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与外伤有密切关系,常不易误诊。慢性硬膜下血肿常不能及 时诊断,贻误病情。 硬膜下血肿临床表现以颅人压增高为主,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意识障碍等。 年龄不同的硬膜下血肿病人,其临床表现可各有特点。青壮年由于血肿的压迫,使脑 静脉回流发生障碍,引起脑水肿,产生颅高压症状。而老年患者,因脑萎缩颅人间隙相对增大,颅高压症状相对较轻。动脉硬化患者,容易出现神经及精神症状。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常将轻微的头部外伤史遗忘,临床上仅以颅人高压增高为主,局 限性脑功能障碍出现较晚,因此,诊断常造成一定困难,易误诊为脑肿瘤。 硬膜下血肿的治疗主要是消除血肿,摘除囊壁,以利于受压脑组织复位。因此手术愈 早脑组织受压愈轻,脑功能恢复则愈快,因而,早期诊断硬膜下血肿至关重要。

硬膜外血肿发生于硬膜外腔内,颅骨和硬脑膜之间。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40%左右,主要以急性发生为主,占86%左右,有时并发其他类型血肿。一般发生在着力点及其附近,经常伴有骨折。常见于青壮年,﹥60岁或﹤2岁的人群发生率较低。由于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引致硬膜外血肿占3/4,其次是损伤静脉窦、板障静脉、导静脉而导致血肿。因此可根据骨折线通过脑膜血管和静脉窦的部位来判断血肿部位。故此,硬膜外血肿最好发部位为颞顶区,其次为额顶矢状窦旁,可单侧或双侧,多为单发,多发者少见。 一般常有明显外伤病史,伴有颅骨骨折损伤血管而出血,尤其是动脉性出血,因此病程多为急性或亚急性,慢性极少,故伤后昏迷较深,持续时间较长。有明显颅内压增高改变和生命体征表现,如头痛、恶心、呕吐,呼吸、脉搏缓慢,血压升高。同时,神经系统定位征一般较明显,如出现中枢性面瘫、失语、肢体瘫痪等,如不及时清除血肿,会出现脑部症状、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等,严重危及病者生命。 一般常有明显外伤病史,伴有颅骨骨折损伤血管而出血,尤其是动脉性出血,因此病程多为急性或亚急性,慢性极少,故伤后昏迷较深,持续时间较长。有明显颅内压增高改变和生命体征表现,如头痛、恶心、呕吐,呼吸、脉搏缓慢,血压升高。同时,神经系统定位征一般较明显,如出现中枢性面瘫、失语、肢体瘫痪等,如不及时清除血肿,会出现脑部症状、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等,严重危及病者生命。

【实用】-慢性硬膜下血肿护理常规

慢性硬膜下血肿护理常规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颅内出血血液积聚于硬脑膜蛛网膜之间血肿,出血三周以上出现症状者。好发于老年人。 【护理评估】 1.病史:重点询问有无外伤史,受伤的原因、有无糖尿病、高血压病史,损伤的部位,发病到就诊的时间等。 2.评估意识状态,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肢体活动情况。 3.评估有无明显的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症状。 4.观察头痛、呕吐的严重程度。 5.心理社会反应: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反应,对功能恢复的疑虑,家属对病人的支持能力及程度。 【护理问题】 1.头痛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2.自理缺陷与出血压迫神经引起的失语、肢体瘫痪等症状有关。 3.潜在并发症:脑疝。 4.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准备,备皮,禁食水。 2.心理护理:安慰病人,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听取不适主诉。 4.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应遵医嘱定期给予缓泻药物,并嘱病人排便时勿用力过猛。 术后护理 1.术后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2.体位:术后24~48小时宜采取头低脚高位,卧向患侧,其目的是利于引流,促使脑组织膨胀,消除死腔,使受压组织回弹。 3.引流管护理:术后注意保持引流的通畅,正确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

4.补液原则:禁用脱水剂,鼓励患者多饮水或适当补充低渗液体,但注意补液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影响心肺、肾脏的功能。 5.功能锻炼:术后即应指导患者肢体功能的锻炼,术后拔除引流管后,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对于活动应给予指导并在旁陪伴,注意患者安全。 6.心理护理: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调节其负面情绪,使其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8.饮食与营养:应给予易于吸收、富于营养的饮食,进食上采取少食多餐。 【健康指导】 1.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为宜,适量进食水果粗纤维蔬菜,保持大便通畅,防止颅内压增高。 2.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 3.按医嘱服药,不得擅自停药,出院后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4.加强功能锻炼,必要时可行一些辅助治疗,如高压氧等。 【护理评价】 1. 患者主诉头痛减轻,病人的舒适感增强。 2. 患者未出现脑疝。 3. 患者情绪乐观,能积极面对各种治疗及康复锻炼。

硬膜下与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的CT鉴别 2010-05-23 1、硬膜和颅板结合及其紧密,分离及其困难,在颅缝结合处尤其密切,不能分开,所以硬膜外的血肿必定是动脉出血,多是脑膜中动脉的分支,因为只有动脉破裂才能有足够的压力分离硬膜和颅板。那么也只有颅板骨折才能造成动脉管壁的撕裂,所以A、硬膜外血肿几乎都伴有骨折。B、如果骨折不跨越颅缝,那么血肿肯定不跨越颅缝。C、梭型。 D、急性时都是高密度。 2、硬膜下的血肿,多来源于桥静脉的出血。静脉的压力低,出血量可以多,可以少,可以慢性,由于位于硬膜下,所以跨越颅缝很常见,尤其是老年人的慢性出血。密度可以高,可以低,可以由于反复发作,高低不均,可以有液-液平。新月形多见,尤其慢性出血,多数没有外伤史,即使外伤,也多是先出血压迫造成自己摔倒;急性的外伤少量出血时,可以局部呈梭型,但是吸收很快,而硬膜外很难自行吸收。 3、如果骨折同时撕裂了硬膜,当然可以出现硬膜外、硬膜下同时出现血肿的,但此时必定有骨 折。

慢性硬膜下血肿CT图片硬膜外出血CT图片 硬膜下血肿:呈新月形. 急性硬膜下血肿在脑表面呈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区。而慢性硬膜下血肿在颅骨内板下可见一新月形、半月形混杂密度或等密度阴影,中线移位、脑室受压。 硬膜外血肿CT:呈梭形.硬膜外血肿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30%,其中大部分属于急性血肿,次为亚急性,慢性较少。硬膜外血肿的形成与颅骨损伤有密切关系,骨折或颅骨的短暂变形,撕破位于骨沟的硬脑膜动脉或静脉窦引起出血或骨折的板障出血,90%的硬脑膜外血肿与颅骨线形骨折有关。

硬膜外血肿的护理查房

时间: 地点: 主持人:参加人员: 内容:对314室肛1床胡典彬《左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左颞叶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 血》的病人进行护理查房。 目的:预防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刘筱芳发言: 今天下午我们对314室肛1床胡典彬《左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左颞叶脑挫裂伤蛛网膜 下腔出血》的病人进行护理查房。 首先我们热烈欢迎邹总护士长和各科护士长的到来,希望大家在听取责任护士汇报病情及看到患者后能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 邹总护士长发言: 首先非常感谢大家的到来,今天我们在外科查房,主要是对314室肛1床胡典彬《左侧额颞 顶部硬膜下血肿左颞叶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进行护理查房。 其主要目的是针对患者现有的护理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提出护理措施,以预防并发症的 发生,下面由责任护士朱燕介绍病情。 姓名:胡典彬性别:男年龄:26岁职业:农民 民族:汉婚姻: 已婚籍贯: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入院诊断:左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左颞叶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 主诉:跌倒外伤致头晕头痛2小时。 现病史:患者本人及家属共述缘于入院2小时前,在家2楼不慎跌落,约5分钟后清醒,醒后不能回忆事发经过,出现头晕头痛,伴呕心,呕吐胃内容物;量多,伴全身多处皮肤挫伤;少许渗血; 由当地医院送入我院进一步诊治,行头部CT示1左侧颞叶脑挫裂伤2左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3蛛网膜下腔出血4右侧顶部头皮血肿;门诊摄片后拟“ 1左侧颞叶脑挫裂伤2左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3蛛网膜下腔出血4右侧顶部头皮血肿”收住院治疗,患者自起病以来精神一般诉头部疼痛,有恶心;呕吐1次,无发热,二便通畅。 既往史:既往曾有外伤颈椎术病史,否认肝炎病史,无结核及心脏病病史,无高血压史、无糖尿病史。有输血史。无食物中毒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出生于本地,原籍生长,无长期外地居留史,无血吸虫病流行区疫水接触史,无烟酒 嗜好史,无性病冶游史

硬膜下、外、脑内血肿护理常规完整

头部内伤(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脑内血肿) 中医护理常规 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脑内血肿是指头部遭受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如钝击、穿透伤、爆炸或下坠的间接损害所造成的。等。其特点是病情急、重、危、变化快。按损伤程度分轻、中、重三型。由于伤及中枢神经系统,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高。属中医的“头部内伤”范畴。 【临床表现】 1.较轻的病人可表现为神志清楚,能正确回答问题,轻度头痛、头晕、呕吐。 2.稍重者可有较剧烈头痛、头晕、反复呕吐、精神淡漠、不愿说话甚至嗜睡。 3.重者昏迷或深昏迷,严重躁动或完全不动,频繁呕吐,频繁或持续癫痫发作或去大脑强直发作,表现出运动区及脑干的损害;如有偏瘫或截瘫,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等,提示脑疝形成;严重损伤者对刺激完全无反应,接近或已进入脑死亡。 4.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如瘫痪、肌力减退、感觉障碍、病理征阳性。 【护理】 一、临证护理 (一)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肢体活动等情况,注意有无昏迷,昏迷时间的长短,有无中间清醒期,以及口、鼻、乳突部有无出血瘀斑、脑脊液漏,并注意有无合并其他脏腑、躯体损伤症状,有无呕吐及呕吐物的性状等。 2.病人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术前准备。 (1)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视力模糊、烦躁不安等。 (2)意识进行性障碍:如昏迷逐渐加重,或原发性昏迷,清醒后不久又进入昏迷。 (3)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对侧肢体瘫痪。 (4)脉搏洪大而缓,微细欲绝,呼吸深慢或浅促,血压骤升或骤降。 (5)使用甘露醇脱水后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血压、呼吸、尿量等变化。 (二)一般护理 1.按神经外科疾病常规护理。 2.保持环境安静、整洁、空气流通,室温宜22℃~25℃。 3.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声光等刺激。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和脑肿胀,降低颅内压。颅前窝骨折病人神志清醒时,采用半坐位,昏迷者抬高床头15℃~30℃,患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颅中窝、颅后窝骨折病人,采用患侧卧位。 4.安慰病人,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躁、恐惧等不良情志刺激。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呕吐及呕吐物、肢体活动等情况,做好记录。 6.保持呼吸道通畅:取下活动性假牙,呕吐时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血块。

硬膜外血肿护理常规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 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矢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硬膜外血肿病人护理常规 概念:硬膜外血肿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30%,其中大 部分属于急性血肿,次为亚急性5慢性较少。 【观察要点】 1、观察意识变化,有无中间清醒期或意识好转期。 2、观察颅内高压症状、肢体活动的变化。 [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 (2)病人出现头痛剧烈,躁动不安等时,通知医生,遵医嘱按时使用脱水剂。同时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如禁 食、备血、备皮等。 2.安全护理:对躁动不安,去脑强直病人,注意防止意外损伤。 3.心理护理:消除对手术的顾虑和恐惧,树立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4.手术前晚保持良好的睡眠,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适当镇静剂。 5.手术前若病人发生异常情况,如女性病人月经来潮,体温异常(超过37.5 °)及时与医师联系。 6.手术区皮肤准备范围:开颅手术:术晨剃去全部的头发,洗净头部后予无痛碘消毒并戴上一次性消毒帽。

术后护理1、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情况,异常时及时汇报医生。 (2 )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情况,保持伤口处敷料干燥° 2、饮食护理:神志清醒、无吞咽困难、呛咳等症状,术后第一天可进流质饮食,饮食以咼蛋白、咼热量、咼维生素食物为宜,第三天后予半流质,术后一周予以普食。 3、引流管护理:保持头部负压引流管通畅,每班记录引流量、颜色及性状。翻身及搬动时予以夹闭,防止脫落倒流逆行感染,一般引流管在术后24?48小时拔除。 F迷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 1、术后一个月不宜洗头'可用温水毛巾擦拭,避免用手抓伤口,预防感染发生。 2、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戒烟、酒(如鱼、鸡蛋、瘦肉、水果、蔬菜类)。 3、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4、颅骨缺损者外出时戴帽,以防意外,出院后3?6个月来院行颅骨缺损修补。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鉴别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 肿鉴别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鉴别 急诊经常遇到颅脑损伤的病人,脑外伤经常伴有硬膜外血肿或硬膜下血肿,如何区分呢看看下面的图片你就知道了! 是常见的之一,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种。 与颅脑外伤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急性和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多在伤后数小时或数日出现临床症状。慢性硬膜下血肿常在伤后两周以上出现症状。部分病人无明显外伤史,部分病例可因剧烈咳嗽,血管本身缺陷,凝血过程障碍引起。 急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与外伤有密切关系,常不易误诊。慢性硬膜下血肿常不能及时诊断,贻误病情。 硬膜下血肿临床表现以颅人压增高为主,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意识障碍等。 年龄不同的硬膜下血肿病人,其临床表现可各有特点。青壮年由于血肿的压迫,使脑静脉回流发生障碍,引起脑水肿,产生颅高压症状。而老年患者,因脑萎缩颅人间隙相对增大,颅高压症状相对较轻。动脉硬化患者,容易出现神经及精神症状。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常将轻微的头部外伤史遗忘,临床上仅以颅人高压增高为主,局限性脑功能障碍出现较晚,因此,诊断常造成一定困难,易误诊为脑肿瘤。 硬膜下血肿的治疗主要是消除血肿,摘除囊壁,以利于受压脑组织复位。因此手术愈早脑组织受压愈轻,脑功能恢复则愈快,因而,早期诊断硬膜下血肿至关重要。 发生于硬膜外腔内,颅骨和硬脑膜之间。约占外伤性的30~40%左右,主要以急性发生为主,占86%左右,有时并发其他类型血肿。一般发生在着力点及其附近,经常伴有骨折。常见于青壮年,﹥60岁或﹤2岁的人群发生率较低。由于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引致占3/4,其次是损伤静脉窦、板障静脉、导静脉而导致血肿。因此可根据骨折线通过脑膜血管和静脉窦的部位来判断血肿部位。故此,硬膜外血肿最好发部位为颞顶区,其次为额顶矢状窦旁,可单侧或双侧,多为单发,多发者少见。 一般常有明显外伤病史,伴有颅骨骨折损伤血管而出血,尤其是动脉性出血,因此病程多为急性或亚急性,慢性极少,故伤后昏迷较深,持续时间较长。有明显颅内压增高改变和生命体征表现,如头痛、恶心、呕吐,呼吸、脉搏缓慢,血压升高。同时,神经系统定位征一般较明显,如出现中枢性面瘫、

-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护理常规

硬膜外血肿清除术 麻醉方式: 1、全身麻醉 2、患者病情危重时可选用局部浸润麻醉。 物品准备: 1、手术器械开颅基础器械包1个、干持物钳1套。 2、敷料基础敷料包1个,大腹包1个、手术衣4~6件。 3、一次性物品骨蜡、切口、止血纱布、明胶海绵、面片、小纱布、缝针、丝线若干。 4、药品常用生理盐水、平衡液、双氧水、止血用生物胶。 5、仪器双极电凝器1套、开颅电钻1套、中心吸引1套。 手术体位: 1、仰卧位使用于额顶部血肿 2、侧卧位适用于顶颞及枕后部血肿。 手术步骤: 1.皮肤消毒 常规1%聚吡咯酮碘皮肤消毒,铺无菌巾,贴无菌切口膜 2.头皮切口和止血 2.1在切口两侧铺以干纱布块,沿切口线分段切开皮肤及帽状腱膜层,整个皮瓣可分为3~4段完成。每切开一段,即用头皮夹夹住内、外缘以达到止血的目的。大的出血点可以电凝止血。 2.2钝性或锐性分离皮肤-腱膜瓣与其下的疏松组织层。

2.3止血满意后,将皮肤-腱膜瓣翻向颅底侧,并在其下垫以纱布团,使皮肤-腱膜内的血管不致因屈曲过度而闭塞,然后以盐水纱布覆盖其上。用双2-0丝线或皮肤固定勾将皮瓣翻起固定,充分显露术野 3.骨瓣成型 3.1切开头皮和肌肉后,按骨瓣形状弧形切开骨膜,以骨膜剥离器分开骨膜及颞肌。 3.2设计骨孔,通常一个骨瓣共钻孔5~6个,空间距离6~7cm。3.3将电钻与颅骨表面垂直钻透颅骨。钻孔完成后,以小刮匙或脑膜剥离器刮尽孔内边缘残留的内板碎片,将线锯导板插入相邻的两个骨孔之间,用线锯将骨瓣各边一一锯开。 3.4若用气动或电动钻时,可换上铣刀进行切割。 3.5最后,沿颅骨锯开线插入骨膜剥离器至骨瓣下方,翻起骨瓣将骨窗下缘附着的肌肉稍向下推开以咬骨钳将骨折线两侧骨瓣修齐,并用骨蜡涂塞止血。 3.6取下的骨瓣可放入双氧水中浸泡 4.清除血肿 4.1用一窄脑压板或神经玻璃子由颅顶部向颅底侧逐渐清除血块,出血点电凝止血或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 4.2将骨窗周围硬脑膜用6*17圆针3-0丝线悬吊于附近的骨膜或帽状腱膜上,放猴子硬脑膜剥离形成新的血肿。 4.3如因脑膜从颅骨内面分离而有渗血时,可在颅骨与硬脑膜之间垫一明胶海绵,6*17圆针3-0丝线再次悬吊,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也可用双氧水小纱布压迫片刻做止血用 5.探察 彻底止血后,用11号刀片在硬脑膜表面切开0.5cm做探察,检查颅内无异常,6*17圆针3-0丝线缝合硬脑膜

神经外科病历考核硬膜外血肿标准.

病历考核标准:硬膜外血肿(颅脑外伤) 一、病史询问要点 颅脑损伤病人入院时大多存在意识障碍,在不能直接向病人询问病史的情况下应尽量向陪同人员了解情况: (1)确切致伤时间; (2)致伤原因; (3)受伤部位; (4)伤后意识状态的变化;有无典型的中间清醒期。 (5)伤后出现的症状和体征; (6)在伤后至入院前一段时间曾受过那些处置,使用过那些药物; (7)病人的既往史,特别是有无高血压、糖尿病、排尿性晕厥、心脏病及精神病史等。二、体格检查要点 颅脑损伤病人的体格检查原则是迅速、准确、有重点的检查,其要点为: (1)生命体征的检查(呼吸、血压、脉搏和体温); 生命体征改变:当硬膜外血肿形成时,由于产生脑压迫,脑水肿及颅内压升高,随着颅内压的增高,病人常有头疼,呕吐加剧,躁动不安,早期即可出现Cushing 氏反应:四曲线,表现血压升高,尤以收缩压升高较明显,脉压差增大;体温上升;心率及脉搏缓慢;呼吸缓慢,严重时且不规则等代偿性反应,等到衰竭时,则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及呼吸抑制。(2)意识状态的评估根据GCS(Glasgow-Coma Scale)评分方法记录意识障碍的程度; 意识障碍:由于原发性脑损伤程度不一,意识变化可有三种不同情况: (a)原发性脑损伤较轻,伤后无原发昏迷,至颅内血肿形成后,始出现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及意识障碍;往往因伤员可自己到医院看病或回家,也就是说伤员原发脑伤很轻微,头皮也可能无明显伤痕,颅骨平片无骨折,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发现,误诊机会较多,应予以重视。 (b)原发性脑损伤略重,伤后曾一度有短期原发昏迷,以后逐渐有意识好转或完全清醒,但不久又再次陷入昏迷状态,这类病人即所谓典型病例,容易诊断。 (c)原发性脑损伤严重,伤后持续昏迷,且有进行性加深表现,颅内血肿的征象常被原发性脑挫裂伤或脑干损伤所掩盖,较易误诊; 也可以在原发脑伤较重的基础上,继发颅内血肿,这病例易误诊为脑挫裂伤,而采用非手术治疗,当出现脑疝时,始想到颅内血肿的存在。上述第(a)(b)种意识改变的特点在硬膜外血肿比较常见,而第(c)种多为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为多。 (3)瞳孔大小的检查,双侧是否等大等圆以及对光反应情况; (4)对头颅的检查应注意有无开放性伤口,伤口范围、深度及有无异物残留,颅骨有无凹陷,眼、耳、鼻及口腔有无出血和脑脊液样液体溢出; (5)对处于休克状态的病人特别注意有无合并伤的存在 (6)神经反射的检查确定生理反射消失与否,病理反射是否出现,有无锥体束征; 神经系统废损体征:单纯的硬膜外血肿,早期较少出现神经废损体征。仅在伴有脑挫裂伤或因血肿形成压迫功能区时才出现相应的阳性体征。如果病人伤后立即出现面瘫,偏瘫或失语等症状和体征时,应归咎于原发性脑损伤。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的神经体征更较少,小脑体征偶尔可见。 当颅内压增高的程度超过其代偿能力时,位于天幕上的硬膜外血肿即可表现颞叶钩回疝的症状.其典型表现:1)进行性意识障碍加重。2)生命体征紊乱。3)患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光反射消失。4)对侧偏瘫,常呈硬瘫,肌张力增加,病理反射阳性。 不典型者:因出血速度快,血肿量大,造成急性脑干移位,扭曲,致使对侧的大脑脚嵌压在小脑幕切迹缘上,而引起同侧肢体瘫痪,和对侧瞳孔散大的相反体征,使血肿的定位诊断发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鉴别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鉴别 令狐采学 急诊经常遇到颅脑损伤的病人,脑外伤经常伴有硬膜外血肿或硬膜下血肿,如何区分呢?看看下面的图片你就知道了! 硬膜下血肿是常见的颅内血肿之一,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种。 硬膜下血肿与颅脑外伤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急性和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多在伤后数小时或数日出现临床症状。慢性硬膜下血肿常在伤后两周以上出现症状。部分病人无明显外伤史,部分病例可因剧烈咳嗽,血管本身缺陷,凝血过程障碍引起。 急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与外伤有密切关系,常不易误诊。慢性硬膜下血肿常不能及时诊断,贻误病情。 硬膜下血肿临床表现以颅人压增高为主,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意识障碍等。 年龄不同的硬膜下血肿病人,其临床表现可各有特点。青壮年由于血肿的压迫,使脑静脉回流发生障碍,引起脑水肿,产生颅高压症状。而老年患者,因脑萎缩颅人间隙相对增大,颅高压症状相对较轻。动脉硬化患者,容易出现神经及精神症状。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常将轻微的头部外伤史遗忘,临床上仅以颅人高压增高为主,局限性脑功能障碍出现较晚,因此,诊断常造成一定困难,易误诊为脑肿瘤。 硬膜下血肿的治疗主要是消除血肿,摘除囊壁,以利于受压脑组织复位。因此手术愈早脑组织受压愈轻,脑功能恢复则愈快,因而,早期诊断硬膜下血肿至关重要。 硬膜外血肿发生于硬膜外腔内,颅骨和硬脑膜之间。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40%左右,主要以急性发生为主,占86%左右,有时并发其他类型血肿。一般发生在着力点及其附近,经常伴有骨折。常见于青壮年,﹥60岁或﹤2岁的人群发生率较低。由于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引致硬膜外血肿占3/4,其次是损伤静脉窦、板障静脉、导静脉而导致血肿。因此可根据骨折线通过脑膜血管和静脉窦的部位来判断血肿部位。故此,硬膜外血肿最好发部位为颞顶区,其次为额顶矢状窦旁,可单侧或双侧,多为单发,多发者少见。 一般常有明显外伤病史,伴有颅骨骨折损伤血管而出血,尤其是动脉性出血,因此病程多为急性或亚急性,慢性极少,故伤后昏迷较深,持续时间较长。有明显颅内压增高改变和生命体征表现,如头痛、恶心、呕吐,呼吸、脉搏缓慢,血压升高。同时,神经系统定位征一般较明显,如出现中枢性面瘫、失语、肢体瘫痪等,如不及时清除血肿,会出现脑部症状、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等,严重危及病者生命。

硬膜下血肿与硬膜外血肿的CT表现和鉴别电子教案

硬膜下血肿与硬膜外血肿的C T表现和鉴 别

1.硬膜下血肿与硬膜外血肿的CT表现和鉴别 A.形态:新月形,月牙形;;梭形,双凸镜形,内缘境界清楚。 B.分布范围:广,可越过颅缝;;较窄,不越过颅缝。 C.伴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较少见。 D.占位效应:明显;;范围大者较明显 2.肾癌的CT表现:表现为肾实质内缘不规则肿块,可向外突出,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癌肿多为不均匀强化,癌肿向外侵犯可致肾周脂肪消失 3.胃癌:早期X线表现:低张气钡双重造影,胃小弯和胃小沟破坏消失。中晚期:1.胃腔变窄,广泛受累时呈现“皮革”状胃2.充盈缺损,呈现大小不等,边缘不规则的充盈缺损,与正常的胃壁分界清楚3.粘膜皱襞消失,破坏,结节状增粗 4.龛影,见于溃疡型,癌肿向腔内突出形成大而浅的不规则碟形溃疡 4.结肠癌:1,肠腔偏心性或环形狭窄,轮廓不规则2.粘膜皱襞破坏,消失和中断3.龛影较大,形状不规则,龛影边缘有尖角极不规则结节状充盈缺损 风湿性心脏病的二尖瓣狭窄的X线表现:左心房和右心室增大,肺淤血及肺循环高压征象,心底部可看见双心房影,非业内出现肺纹理增强,模糊,肺野透亮度降低,支气管分叉角度加大 5.二尖瓣关闭不全的X线表现:轻者心影大小形状无明显改变,或仅见左心房,左心室轻度增大,二尖瓣较重,左心房可明显增大,搏动增强,左心室也增大,主动脉结正常或略小 6.左心室增大见于高血压病,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及部分先天性心脏病 7.右心室增大见于二尖瓣狭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狭窄,心房或心室间隔缺损以及法洛四联症

8.左心房增大见于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心室功能衰竭和某些先天性心脏病 9.中央型肺癌于周围型肺癌的X线,CT表现: 中央型肺癌:早期癌肿局限于黏膜内,可无异常发现,病变发展,癌组织从支气管黏膜表面像腔内生长或沿支气管壁浸润生长,使管腔狭窄CT表现为:肺门区分叶状肿块影或病变支气管腔内的结节及息肉样阴影,支气管关闭不规则增厚,引起支气管官腔的狭窄与截断 周围型肺癌:发生于肺段以下较小支气管的肺癌,由于管壁结构薄弱,易侵入肺内或经局部淋巴管播散在非小叶内生长,形成肿块 10.胸腔积液的X线表现:游离性积液;少量积液是,液体首先聚积与后肋隔角,立为表现为患侧肋膈角变钝、变平,透视下液体可随呼吸及体位改变而移动,中量积液时表现为患侧下肺野均匀致密影,肋隔角消失,隔面及心缘被遮盖,由液体形成的致密影其上缘呈外高内低的斜行弧线,大量积液是指液体上缘达第二前肋间以上,患侧肺野均为致密,有时仅肺尖透明,肋间隙增宽,纵膈向对侧移位 11.化脓性骨髓炎的感染途径和X线表现:血源性,外伤性,临近软组织或关节化脓性感染直接延伸所致。急性化脓性骨髓炎:1.软组织弥漫性肿胀2.骨膜增生3.骨质破坏4.死骨慢性:骨皮质增厚和骨干增粗,轮廓不整,骨髓腔狭窄或消失 12.退行性骨关节病:1.四肢关节间隙略变窄,关节边缘唇状骨质增生,骨性关节面硬化致密,关节面下方可见小圆形透光区,其边缘硬化,可见关节内游离体,构成关节的诸骨端一般无明显骨质疏松2.椎间隙变窄,椎体关节面骨质硬

硬膜外血肿的护理查房

时间: 地点: 主持人: 参加人员: 内容:对314室肛1床胡典彬《左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左颞叶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进行护理查房。 目的:预防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刘筱芳发言: 今天下午我们对314室肛1床胡典彬《左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左颞叶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进行护理查房。 首先我们热烈欢迎邹总护士长和各科护士长的到来,希望大家在听取责任护士汇报病情及看到患者后能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 邹总护士长发言: 首先非常感谢大家的到来,今天我们在外科查房,主要是对314室肛1床胡典彬《左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左颞叶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进行护理查房。 其主要目的是针对患者现有的护理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提出护理措施,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下面由责任护士朱燕介绍病情。 姓名:胡典彬性别:男年龄:26岁职业:农民 民族:汉婚姻:已婚籍贯: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入院诊断:左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左颞叶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 主诉:跌倒外伤致头晕头痛2小时。 现病史:患者本人及家属共述缘于入院2小时前,在家2楼不慎跌落,约5分钟后清醒,醒后不能回忆事发经过,出现头晕头痛,伴呕心,呕吐胃内容物;量多,伴全身多处皮肤挫伤;少许渗血;由当地医院送入我院进一步诊治,行头部CT示1左侧颞叶脑挫裂伤2左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3蛛网膜下腔出血4右侧顶部头皮血肿;门诊摄片后拟“1左侧颞叶脑挫裂伤2左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3蛛网膜下腔出血4右侧顶部头皮血肿”收住院治疗,患者自起病以来精神一般诉头部疼痛,有恶心;呕吐1次,无发热,二便通畅。 既往史:既往曾有外伤颈椎术病史,否认肝炎病史,无结核及心脏病病史,无高血压史、无糖尿病史。有输血史。无食物中毒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区别在哪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区别在哪要说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区别,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了解,硬膜下血肿是常见的颅内血肿之一,会出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的症状,对患者的生命是会产生很大威胁的。 1、硬膜下血肿与颅脑外伤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急性和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多在伤后数小时或数日出现临床症状。慢性硬膜下血肿常在伤后两周以上出现症状。部分病人无明显外伤史,部分病例可因剧烈咳嗽,血管本身缺陷,凝血过程障碍引起。急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与外伤有密切关系,常不易误诊。慢性硬膜下血肿常不能及时诊断,贻误病情。 2、硬膜下血肿临床表现以颅人压增高为主,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意识障碍等。

年龄不同的硬膜下血肿病人,其临床表现可各有特点。青壮年由于血肿的压迫,使脑静脉回流发生障碍,引起脑水肿,产生颅高压症状。而老年患者,因脑萎缩颅人间隙相对增大,颅高压症状相对较轻。动脉硬化患者,容易出现神经及精神症状。 3、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常将轻微的头部外伤史遗忘,临床上仅以颅人高压增高为主,局限性脑功能障碍出现较晚,因此,诊断常造成一定困难,易误诊为脑肿瘤。 4、硬膜下血肿的治疗主要是消除血肿,摘除囊壁,以利于受压脑组织复位。因此手术愈早脑组织受压愈轻,脑功能恢复则愈快,因而,早期诊断硬膜下血肿至关重要。 5、硬膜外血肿发生于硬膜外腔内,颅骨和硬脑膜之间。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40%左右,主要以急性发生为主,占86%左右,有时并发其他类型血肿。一般发生在着力点及其附近,经常伴有骨折。常见于青壮年,﹥60岁或﹤2岁的人群发生率较低。由于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引致硬膜外血肿占3/4,其次是损伤静脉窦、板障静脉、导静脉而导致血肿。因此可根据骨折线通过脑膜血管和静脉窦的部位来判断血肿部位。故此,硬膜外血肿最好发部位为颞顶区,其次为额顶矢状窦旁,可单侧或双侧,多

颅脑外伤护理常规

颅脑外伤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严密观察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及肢体活 动,注意有无偏瘫、失语、癫痫等。 2.严密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并注意观察低血钾 征象。 3.合并颅底骨折者注意耳、鼻腔有无液体流出。 4.开放性颅脑外伤病人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并注意保持局 部清洁。 护理措施 1.按神经外科护理常规。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血压、意识、瞳孔等,观察72h,稳定后再酌情根据医嘱观察。 3.颅底骨折耳鼻腔有液体流出者,用消毒纱布覆盖,切忌用棉花填塞。 4.保持呼吸道通畅,准备好吸痰用具,随时准备做好气管切开的配合和护理。 5.注意口腔内有无动摇牙齿,如有应拔去。若有假牙应取下交给家属保管。 6.躁动患者应加保护性约束。 7.外伤性癫痫患者按癫痫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

1.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瘦肉、鸡蛋、蔬菜、水果等)为宜。 2.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可适当的进行户外活动(颅骨缺损者要戴好帽子外出,并 有家属陪护,防止发生意外)。 3.告之患者颅骨缺损的修补,一般需在脑外伤术后的半年后。4.按医嘱服药,不得擅自停药,出院后一个月门诊随访。 5.加强功能锻炼,必要时可进行一些辅助治疗,如高压氧等 四、颅内血肿清除术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血压、意识、瞳孔等,观察72h,稳定后再酌情根据医嘱观察。 2.保持呼吸道通畅,准备好吸痰工具,随时准备做好气管切开的配合和护理。 3.严密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并注意观察低血钾征象。 4.注意引流装置妥善固定,防止脱落。保持引流管通畅。 护理措施 1.同神经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引流管周围敷料干燥,如有外渗或切口处皮下肿胀,及时通 知医师。注意引流液颜色及量的变化。 3.颅内压增高清醒及手术后清醒者取头高位(15一30度),昏迷者头偏向一侧,休克者平卧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