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调文献综述

汽车空调文献综述
汽车空调文献综述

汽车空调系统

汽车空调系统是实现对车厢内空气进行制冷、加热、换气和空气净化的装置。它可以为乘车人员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降低驾驶员的疲劳强度,提高行车安全。空调装置已成为衡量汽车功能是否齐全的标志之一。

空调系统的功能、类型及组成

现代汽车空调有四种功能,其中任何一种功能都是为了是乘客感到舒适。(1)空调器能控制车厢内的气温,既能加热空气,也能冷却空气,一以便把车厢内温度控制到舒适的水平;

(2)空调器能够排出空气中的湿气。干燥空气吸收人体汗液,造成更舒适的环境;

(3)空调器可吸入新风,具有通风功能;

(4)空调器可过滤空气,排除空气中的灰尘和花粉。

汽车空调系统的类型

1、按驱动方式分为:独立式(专用一台发动机驱动压缩机,制冷量大,工作稳定,但成本高,体积及重量大,多用于大、中型客车)和非独立式(空调压缩机由汽车发动机驱动,制冷性能受发动机工作影响较大,稳定性差,多用于小型客车和轿车)。

2、按空调性能分为:第单一功能型(将制冷、供暖、通风系统各自安装、单独操作,互不干涉,多用于大型客车和载货汽车上)和冷暖一体式(制冷、供暖、通风共用鼓风机和风道,在同一控制板上进行控制,工作时可分为冷暖风分别工作的组合式和冷暖风可同时工作的混合调温式。轿车多用混合调温式)。

按控制方式分为手动式(拨动控制板上的功能键对温度、风速、风向进行控制)和电控气动调节(利用真空控制机构,当选好空调功能键时,就能在预定温度内自动控制温度和风量)。

3、按控制方式分为:全自动调节(利用计算比较电路,通过传感器信号及预调信号控制调节机构工作,自动调节温度和风量)和微机控制的全自动调节(以微机为控制中心,实现对车内空气环境进行全方位、多功能的最佳控制和调节)。

空调系统的布置

不同类型空调系统的布置方式有所不同。目前轿车广泛采用的是冷暖一体式空调系统。其布置型式是将蒸发器、暖风散热器、离心式鼓风机、操纵机构等组装在一起,称为空调器总成。

汽车空调系统的组成

现代空调系统由制冷系统、供暖系统、通风和空气净化装置及控制系统组成。

汽车空调控制器,属于一种汽车空调设备的控制装置。调节汽车空调系统,具有制冷通风换气、除霜功能.所有设备安装牢固,控制装置和操纵机构转动灵活,操作自如,性能安全可靠。

二空调系统常见问题

汽车空调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经常会闻到一股类似霉变、烟尘的气味;

制冷或制热时,从风口吹出来的空气不清新,人在车里待时间长了,就会感觉鼻腔、气管不适;

这些都是是汽车空调的异味产生后造成的,那么,为什么汽车空调会产生异味呢?

1、空调系统运转时,空气中的水汽在空调的冷凝蒸发器表面形成冷凝水,其中一部分水在空调关闭后会留在蒸发器和空调管路中。这些水份和空气中的微生物及污染物相结合,在潮湿、温暖和黑暗的空调系统中成为阴霉菌、曲霉菌、青霉菌、LP杆菌和螨虫滋生的温床。

2、驾乘者在车内吸烟产生的烟碱

3、车内橡胶、塑料及皮革发出的气味

4、外界空气中的烟雾、灰尘及废气进入车内。

这些异味不但会造成呼吸困难,免疫力下降,而且会使人产生烦躁感,降低人的判断力和记忆力,严重时会导致交通事故。从空调管路里吹出来的细菌、霉菌和病毒时刻威胁着驾乘者的身体健康,所以,汽车空调系统的清洗养护是非常重要的。

三空调系统的维护和保养

判断空调系统运作是否良好其实很简单,如果发现空调制冷不良,风量小,或者干脆不制冷等等问题,就需要检查各个部件是否正常运作,是否缺冷凝剂。冷凝剂一定要按照用车手册上的型号添加。这些在专业的店里都可以搞定。对于我们车主来说,比较值得注意的就是,定期要更换空调滤芯,一般在城市路况行驶,三千公里左右我们就需要更换空调滤芯,这样不仅可以让进气系统更加清洁,还可以避免因为空调滤芯堵塞造成制冷能力下降。

夏季车内外温差较大,在进入车内的时候,不宜马上将空调开温度调的过低,可以先用大风量自然风吹散轿厢内的热气,然后不要将车窗全部关闭,开启空调,等身体逐渐适应后,将空调调制需要温度,关闭车窗。这样我们的身体就不会由于外部突然降低的温度引发不适。

空调的温度,也并不是越低越好,人体最舒适的温度是摄氏23度左右,在夏季阳光充足的午后,空调也不宜过低,既能抵抗炎夏的阳光,又能保证人体所处的环境温度不至于过低,从而导致“空调病”,同时也响应了国家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号召。

在开启空调的时候,乘客最好不要在车内吸烟,由于空调开启时,车内空气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内循环,首先烟气不易散出,其次烟雾中的微小颗粒会附着在空调进气滤芯上,造成车内长久的异味。

定期进行专业的空调系统清洗和杀菌除异味养护

制冷原理简介

1) 用户按操作程序启动汽车空调系统之后,压缩机在发动机带动下开始工作,驱使制冷剂(R134a,一种环保型制冷剂,不会破坏臭氧层、无毒性、无刺激、不燃烧、无腐蚀性)在密封的空调系统中循环流动,压缩机将气态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后排出压缩机。2) 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经管路流入冷凝器后,在冷凝器内散热、降温,冷凝成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流出。3) 高温高压液态制冷剂经管路进入干燥储液器内,经过干燥、过滤后流进膨胀阀。4) 高温高压液态制冷剂经膨胀阀节流,状态发生急剧变化,变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5) 低温低压液态制冷剂立即进入蒸发器内,在蒸发器内吸收流经蒸发器的空气热量,使空气温度降低,吹出冷风,产生制冷效果,制冷剂本身因吸收了热量而蒸发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6) 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经管路被压缩机吸入,进行压缩,进入下一个循环,只要压缩机连续工作,制冷剂就在空调系统中连续循环,产生制冷效果;压缩机停止工作,空调系统内制冷剂随之停止流动,不产生制冷效果。

参考文献

汽车空调暖风机交换器的优化设计

摘要:提高汽车空调性能的主要方式是提高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由于汽车内部空间的限制,不能单纯依靠增加热交换器体积的方法来提高热效率,因此对热交换器结构优化设计将具有现实意义。利用Fluent求解和正交设计的方法对汽车暖风机热交换器进行优化设计.Fluent软件可以模拟热交换器的流动和传热过程,正交设计的方法可以建立回归方程,因此可以得到出口温度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定量地描述了翅片间距、翅片高度及水管间距对换热效率的影响。优化汽车暖风热交换器的结构,最后通过试验证明了优化设计结果的准确性.优化热交换器的结构参数:翅片间距为1.1mm,翅片高度为6.9mm,管距为5.2 mm根据F1uent模拟仿真得到出口温度的回归方程:y=307.308+2.333X1+O.667 X2+O.561 X3—2.501X1*X1,影响出口温度的因素依次为翅片间距、翅片高度和水管间距.模拟仿真和正交试验设计相结合的方法有助于产品结构分析和优化设计。

关键词:汽车;热交换器;优化设计

汽车空调原理及日常维护

摘要:汽车空调是现代汽车的必备装置,汽车空调使用环境比较恶劣,极易发生故障,为了确保汽车空调能良好运行,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日常维护和保养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日常维护、保养可以发现故障隐患,及时作出处理以保证空调系统正常工作运行。本文主要介绍汽车空调工作原理和日常使用中的维护保养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关键词:汽车空调;原理;维护

汽车空调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摘要:对国内外车室内环境、汽车内的风道及汽车空调用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和制冷剂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进行了总结,阐述了车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概括了国内外汽车空调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趋势。

关键词:热环境;汽车空调;制冷剂

国外汽车空调系统技术发展趋势

摘要:近年来,环保和能源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影响汽车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各种替代能源动力车的出现,为汽车空调业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结合国际汽车空调学会(Macs)、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和美国环境保护机构(usEPA)对汽车空调业的有关政策,对国外汽车空调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向进行了讨论.以期为国内汽车空调制造业的同事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工程;环境保护;综述;汽车空调

汽车空调一些关键技术发展的展望

摘要:本文主要就汽车空调制冷剂、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汽车空调;制冷剂;压缩机

汔车空调系统的技术发展

摘要:近年来,随着环保和能源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与新科技技术的发展,为汽车空调业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本文结合企业空调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厦其汽车空调技术的发展里程.阐述了新技术在汽车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汽车空调技术;压缩机;冷凝器组件

Construction and testing of a wet-compression absorption carbon dioxide

refrigeration air conditioner

NiuYongming,ChenJiangping,ChenZhijiua,ChenHuanxin Cryogenic sand Refrigeration Institution,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0, China Hash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430074,China

Abstract:The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the Tran critical carbon dioxide (CO2)refrigeration cycle are considerable .But it supplications greatly challenged by the high operation pressure, which could be as high as 120bar. A wet-compression absorption (WCA) CO2 refrigeration cycle was constructed by adding non-volatile liquid in to a CO2 refrigeration cycle.CO2 is highly soluble in the liquid and easily absorbed and desorbed by it. In the WCA CO2 refrigeration cycle, the high side pressure was less than 35 bar, which was tremendously reduced compared to the Tran critical CO2 refrigeration cycle. In this paper, following a thermodynamic analysis of working fluid, a WCA CO2 refrigeration demonstrate or plant was constructed within the restricted physical and operational envelope fan existing vehicle refrigeration unit. This unique plant operated satisfactorily, delivering sustains able cooling for refrigerated vehicle. There lationship between system performance and the cycleratioand IHX(internal heat

exchanger)efficiencywastested.Thecomponentsusedinthedemonstratorwereentirelybased on existing components and not optimized and considerable potential exists for efficiency improvements. 2006 Elsevier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Keywords: Carbon dioxide; Compression–absorption cycle; Testing;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Experimental study on performance of automotiv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using R-152a refrigerant

S.-Y.YOO1)andD.-W.LEE2)*1)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Design Engineering, ChungnamNationalUniversity,Daejeon305-764,Korea2)Advanced Engineering Team, R & D Center, Halla

Climate Control Corporation, Deleon 306-203, Korea

Abstract:Recently, as climate changes have manifested worldwide, every country is making efforts to prevent zoned plutonian global warming.Intheautomotiveindustry,R-134arefrigerant is widely used i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because it has zero ozone depletion potential (ODP). Unfortunately, its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GWP) is high. Therefore, alternative refrigerants are needed as are placement forR-134a.R-152a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better alternative refrigerants due to zero ODP and low GWP. In this paper, the performance of an automotiv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using R-134a and one using R-152a are compared experimentally at the bench level.

System design and analysis of the trans-critical carbon-dioxide automotiv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MU jimg-yang, CHEN Jiang-ping, CHEN Zhi-jiu (Institute of Refrigeration,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0, China)

Abstract : As an environmentally harmless and feasible alternate refrigerant, CO2 has attracted world wide attention, especially in the area of automobile

air-conditioning(AAC).The thermal property of CO2 and it strains-critical refrigeration cycle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CFC or HCFC system. The detailed process of CO2 system thermal cycled signal optimization i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System prototype paned performance test bench were developed tonall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 2 AAC system.

Key words: Automotive air-conditioning (AAC), Carbon-dioxide, Trans-critical cycle.

Application of a multivariable adaptive control strategy to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s the application of a multivariable adaptive control strategy to a typical automotiv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An experimentally validated physical model forth air-conditioning (a/c) cycle is first presented and is subsequently used to choose are Levant model structure for indirect adaptive control. Recursive identification of this mode structure is carried out using amulet-in permute-output(MIMO) parameter estimation algorithm to obtain an equivalent discrete-tamest ate space model of the a/c system. Linear quad ratio regulator (LQR) design is implementer don the estimated model with the objectives of reference tracking and disturbance rejection. Simulation studies are presented to evaluate the advantages of using the electronic expansion valve and the air flow rate over the evaporator control the efficiency and the capacity of general automotive a/c unite sing this. Controller and motivate further research in this area.

Keywords: multivariable adaptive control; state space control; air conditioning Automotive Air-Conditioning Systems—Historical Developments, the

State of Technology, and Future Trends

RAMESH K. SHAH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epartment,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ombay,

India

Abstract: Automotive air-conditioning (A/C) or mobile air-conditioning (MAC) system s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human comfort and to some extent in human safety during vehicle driving in varied atmospheric conditions. It has become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vehicles of all categories worldwide. After discussing the basic operation of the A/C system, a brief summary is provided on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vehicular A/C system, with refrigerant history from the in caption of the A/C system to future systems: R12, R134a, andenhancedR134aA/Csystem, and next-generation refrigerants having no ozone depletion potential in the stratosphere and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less than 150. The discussion also include san enhanced MACsystemwithR134a, and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emissions from vehicles impacting global warming due to the use of the A/C system.

浅述汽车空调的现状及其发展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成为了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随之汽车空调的发展前景也随之产生。本文就汽车空调的一些关键性技术,关键结构,国内外汽车空调的发展状况、未来展望和日常生活中汽车空调的使用及维护给予了相关描述。

关键词:汽车空调;压缩机;制冷剂;通风口

Cond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literature review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car has become one of the necessary tools for people's life,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er generates a prospect. Based on some key technologies of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er, key structure,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er and future prospects and daily life of automobile air-conditioning use and maintenance, given related description. Keywords:Automotive air condition,compressor,refrigerants,vent

汽车空调系统作为影响汽车舒适性的主要总成之一.为汽车提供制冷、取暖、除霜、除雾、空气过滤和湿度控制功能。汽车空调系统已成为汽车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虽然目前轿车的燃油余热足够提供轿车内的采暖和除霜的需要。但近期研制的高效汽油、柴油发动机的余热会进一步减少,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则不得不牺牲驱动性能来提供采暖和制冷.因此必须通过提高汽车空调系统的效率来减轻汽车的动力负担。

1.汽车空调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1.1.汽车空调系统的组成

(1)制冷系统:对车内空气或外部进入车内的新鲜空气进行冷却,来实现降低车内温度的目的。f2)通风系统:通风系统一般分为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自然通风是利用汽车行驶时,根据车外所产生的风压不同在适当的地方开设出风口和进风口来实现通风换气:强制通风是采用鼓风机强制外气进入的方式。(3)空气净化系统:空气净化系统是由空气过滤器、出风口等组成。(4)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主要由电气元件、真空管路和操纵系统组成。

1.2.汽车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

汽车空调的基本原理与通常的制冷原理基本一致。利用水的蒸发、冷凝过程,通过外界输入功达到制冷目的。当然一般空调的涵义乃是包括冷气、暖气、空气净化三个内容,本文仅就主要部分一一制冷这一环节加以展开。从蒸发器来的低压制冷剂气体被吸入压缩机气缸后.经压缩变成相对高温高压气体。然后进入冷凝器。经冷却后变成相对高压、常温液体.再经过膨胀阈降温降压后成为相对低温低压液体,该液体在蒸发器中蒸发吸热汽化后再被吸人压缩机进行压缩。如此不断循环。则冷风得以源源不断地被送入车厢,由此获得致冷功效。

2.汽车空调系统的技术创新

2.1.压缩机

压缩机是汽车制冷系统的心脏.是推动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不断循环的动力源.变排量压缩机还起着根据复合大小调节制冷剂循环量的作用,其动力来源于汽车主发动机或辅发动机。压缩机的设计正朝着减少重量和体积、降低噪音和增加振动稳定性的方向发展。目前周外压缩机仍以斜板式、旋叶式和漩涡式压缩机为主。为减少离合器频繁闭合产生的嗓音和获得更佳的控制效果,外部控制式变排量压缩机逐渐成为世界车用空调压缩机的主导方向.它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和节省能源的优点。以日本电装DENSO的变排量压缩机为例。它采用了树脂离合器.体积小,质量轻。而其中的新型控制阀能实现扭矩的估计和控制。另外,随着世界各国的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电动压缩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它能满足混合燃料电池车用空调的需要。DANFoSS。DENSO,ZEXEL等国际性公司已进人二氧化碳压缩机小批量生产阶段。同时在节能方面。日本电装公司开发的~种外部电控变排量压缩机.排量叮从0—100%之间变化.压缩机的开停可完全不受离合器控制。因而这种压缩机取消r电磁离合器,使机组重量大为减轻。

汽车空调非常有潜力的压缩机—数码涡旋式压缩机数码涡旋式压缩机突出的优点是具有“轴向柔性”这一独特的性能,这可使定涡旋盘在轴向上有少量位移,使定涡旋盘与动涡旋盘之间始终用最佳力共同加载,实现无级的能量调节,非常适合汽车空调使用。数码涡旋压缩机工作原理是:压缩机容量是通过涡旋盘的周期性啮合与脱开来改变的。当外部电磁阀关闭时,数码涡旋象标准型压缩机一样工作,容量达到100%。当外部电磁阀打开时,两个涡旋盘稍微脱离。此时压机无制冷剂被压缩,从而无容量输出。所以在一个10秒钟的循环中,如果涡旋盘加载2秒钟,卸载8秒钟,其平均容量就是20%。加载时间占循环周期的比例可以在10%一100%输出容量的范围内任意改变引3。当数码涡旋压缩机在车上的安装工艺及驱动等问题解决后,将是汽车空调最有前途的压缩机。

2.2.冷凝器组件

冷凝器组件的特点是储液干燥器作为整体焊接在冷凝器的一侧,从而取消了现今的连接管和两个螺栓.而用集流管和与集流管平行布置的储液干燥器之间的开口代替。为减少安装空间.储液干燥器相对于冷凝器表面非对称布置。现今一般汽车空调的方法是对制冷装置进行一定量的过量充注而得到过冷.从而使制冷功率得到改善.通过制冷剂向冷凝器的倒流使一部分传热面用于过冷。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过冷度在不同的行驶状态下将有很大的变化;在制冷剂有较小损失的况下,过冷度很快就没了。除了由此产生的功率损失外.液体管中饱和状态的液态制冷剂在接收到较少的热量或有较少的压力损失时马上沸腾。产生的蒸气使得膨胀阀达到其调节范围的极限.这导致蒸发器出口处制冷荆的过热度提高从而使蒸发器传热面积的利用率下降。冷凝器组件避免了上述缺点,储液干燥器下部的液态制冷剂通过开口进入冷凝器的过冷段以得到进一步的冷却。通过选择过冷器的面积町以从结构上确定一个需要的过冷度的值。

2.3.制冷剂

汽车空调制冷剂经历了从CFC到HFC一134a再到C02的过程。目的是提高制冷效能。减少重量和成本。C0:汽车空调系统的好处是全球温室系数仅为HFc—134a系统的l,1300.无毒、非燃烧性天然物质.不需要其它制冷剂的生产工序。能直接从化工厂排放物中提取。美、日、欧都已相继研制成功了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系统并装车试运行。但是这也仅仅停留在试运行阶段,下面我们也将详细介绍新一代的环保、廉价制冷-CMR-05。

2.4.二层式送风系统

现在一般采用的空调系统,冬季使用宅调时.由于车外新鲜空气比车内空气干燥.为防止风窗结雾,空调回风是采用外循环方式,即全部导入车外新鲜空气。有等量的热空气排出车外,造成比较大的热量损失f换气损失)。为减少热量损失,近来新提出了两

层式空调送风系统概念。这是指将空调送、回风系统分为上、下两层.冬季使用空调时.将加热的新鲜李气从车室上半部送向风窗除雾,然后,就从上部导出车外:吹向足部的暖风则采用内循环方式在车室下半部流动。这样可减少一半的换气热损失。由于我国地域差异性大,例如夏季某些型号的轿车在我国的南方地区达不到所需要的制冷量,除霜效果不好,风量分配不均造成室内舒适性差等一些问题。同济大学的尚明?等在中心风道处加两个导流板,并用CFD软件进行了分析,改进后风量分配为左31.1%,左中央22.9%,右中央27.6%,右18.4%,风量分配有了明显的改进。朱娟娟旧等在原除霜风道的基础上对两种修改方案进行比较:其一采用拱形边并增加导流板;其二采用反拱形边并增加导流板。拱形风道的风量分配比直边风道更差,相比之下反拱形风道能满足风量分配均匀的目的。以上文献从风道的结构人手,直接改变左、右送风口的截面面积或在风道内加导流板,从而改变进入车室内的送风速度,进而改变室内气流分布。2.5.采暖系统

一般汽车的暖气热源都是来自于发动机冷却水的废热,由于发动机的高效率化。废热减少,使得冬季取暖的热源成问题。新时期很多汽车公司都发明与采用一些补充的或新的采暖方法。f1)增加辅助电动水泵一发动机停转时,用电动水泵将发动机热水送向暖风芯子,此办法适用于混合动力车发动机停转时间不会太长的场合;(2)采用热泵式空调系统一由于热泵系统冬季采暖效率较低,而且系统较复杂,一般只用于电动车、燃料电池车等车辆。CO:的压缩热很大,若采用C02热泵式空调系统,则冬季采暖效率较高;(3)利用摩擦热取暖一一对于高效率的柴油机,其废热较少。冷却水温度较低,采暖热源不够。必须要发动机额外做功其中的一个方法就是增加一个Vis.COU$加热器。Viscous加热器是利用一个与发动机转轴相连(可通过皮带1的圆盘在旋转时与高黏度的发动机机油摩擦而产生热,吸收r这部分摩擦热而升温的机油被送向车内的热交换器.供车内辅助采用.在热交换器中被降温了的机油又重新被抽回发动机。

以上我所介绍的几种汽车空调结构中的核心是压缩机系统,然而压缩机中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是制冷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破坏,环保,经济的新型制冷剂成为各大厂家和科研机构的奋斗目标。

我国2002年前生产的汽车空调几乎都是R12系统。R12制冷剂是导致臭氧层被破坏和产生温室效应的重要凶素。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的要求,将逐步淘汰包括R12在内的CFCs和HCFCs等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的制冷剂。另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要求,必须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尽量使用低GWP值的制冷剂。选择替代制冷剂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oDP和GWP为零或尽可能小;与原有制冷剂的热力性质相近或相似,不改变现有设备或只做很少改动;制冷性能好,具有较高的COP值;传热特性好,溶油性好;化学性质稳定,无毒,无刺激性气味;价格低廉,易于生产[13。目前,R12的替代制冷剂有R134a、R600a及其混合物等;C02也是一种重要的替代制冷剂。另外由两种或者多种制冷剂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形成的混合制冷剂也是替代现有制冷剂的重要方法。例如R22的替代制冷剂主要为混合制冷剂R407C和R410A。混合制冷机可以分为共沸制冷剂和非共沸制冷剂两种。大部分混合制冷剂是非共沸制冷剂,只有极少数制冷剂是共沸制冷剂。如果混合制冷剂的组分及比例选择适当可以直接替代现有的制冷剂,而不需要对现有设备做出较大的改变,故混合制冷剂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CMR-05是由HF℃_152a,HF℃_-227ea和HFC-125 3种成分按某比例混合而CMR_05是1种无色透明挥发性液体和蒸气(环境温度下为气体)[3|,有乙醚清新气味(微弱的)。HFC-152a具有可燃性限制了它的使用,但由于HFC-227ea具有优秀的阻燃性,HFC-125是不燃的,因此相对于其它混合制冷剂,CMR-05属非易燃性物质。CMR-05的3种组分的ODP 值均为0(Rll为1),不仅对于臭氧层没有破坏作用,而且CMR-05温室效应系数只有R134a

的一半而且在相同制冷量的情况下,CMR-05的充注量(质量)约为R134a的75%;在价格方面,CMR-05 3万元/t左右,R134a为3.2万元/t左右,故使用CMR-05的成本较低。所以CMR-05成为了目前比较理想的制冷剂。

其实汽车空调的合理使用不仅能较少对环境的破坏而且可以增加其使用寿命。与此同时又节约了资源,增加了环保。所以我们要对汽车空调机进行合理的使用和很好的保养,以维持其最佳工作状态。

3.汽车空调的正确使用

1.夏季使用车内空调时小要把温度调到24℃以下。一般车厢内外温差在10摄氏度以内为宜。既舒适又不影响健康的室温应该是26℃一27℃。当外界环境温度较适宜时.不必打开空调系统,使车内保持空气清新。

2.根据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开冷气时将出风口向上,开暖气时将出风口向下。

3.在炎热的夏天,若车在烈日下停放时间较长,由于车内的温度比车外温度高,所以刚进入车内的时候.应该先开窗通风,并开启外循环,把热气都排出去。等车厢内温度下降之后,再换成内循环。不应频繁开启和关闭空调,以防损坏空调系统。

4.开空调时,最好不要在车内吸烟。吸烟时需将空调的通风控制调到“外循环”位置。5.空调使用时会吸进很多灰尘,定期开大风能将空调风道内表面的浮尘吹出来,这是保持宅调清洁的一种简单的方法。另外.也要用专用的风道清洗液进行杀菌、清理和除异味。

6.长时间使用空调会使冷凝器压力过大,这会对制冷系统造成损耗,而且制冷过程中,压缩机的运转将会消耗发动机功率并影响燃油消耗,所以为了带来更好的动力和更经济的油耗,应该尽可能减少压缩机的运转时间。如果车内温度已经达到舒适的温度,就可以把空调关掉,隔一会儿再开。

7.在停车前几分钟关掉冷气。稍后开启自然风,使空调管道内的温度回升,消除与外界的温差.保持空调系统的相对干燥。避免因潮湿造成大量霉菌的繁殖。

8.发动机大负荷时,应暂时关闭空调。否则,发动机一旦过热。既影响汽车行驶.也会影响空调的使用。

9.每次停车后应先关闭空凋再熄火,而且也应该在车辆启动两三分钟、发动机得到润滑后。再打开空调。

10.停车时要避免以怠速工况在夏日高温下长时间使用空调。由于空调无法得到有效冷却,容易因系统温度和压力过高而损坏。长时间停车开空调对乘员的生命安全也有威胁,因为汽车排出的废气有可能使人中毒。尤其躺在开着空凋的停驶车里睡觉,可能会因为发动机排出的一氧化碳渗漏导致生命危险。

再次是对汽车空调的维护保养

4.汽车空调的保养.

所谓汽车空调的保养,即是通过汽车空调系统定期检查和调整,以维护其最佳工作状态性能。

4.1.压缩机的维护与保养

(1)在停用制冷系统后,每两周起动压缩机工作5分钟。这样做有以下好处:a.将冷冻机油输送到轴封上,防止轴封干枯,降低密封作用。b.压缩机是精密部件,长时间不用,其精密的配合表面会产生“冷焊”现象。c.制冷荆和冷冻机油会产生化学变化,压缩机长期不工作.易在配合表面形成蚀点.破坏零件的光洁度和精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