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阶段质量检测三B卷 版含解析

2018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阶段质量检测三B卷 版含解析
2018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阶段质量检测三B卷 版含解析

阶段质量检测(三)

(B卷能力素养提升)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新闻阅读(50分)

(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4题.(25分)

材料一:北京时间2015年10月5日17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连日来,屠呦呦获诺奖的喜讯传遍全国,振奋人心,也引起了媒体的极大关注。

新浪微博平台方面,10月6日“屠呦呦”的单日热词搜索峰值为36、8万,《人民日报》官微发起的微话题“2015诺奖屠呦呦”阅读数达70、9万,央视新闻发起话题“央视专访屠呦呦”阅读量已超过400万。搜索引擎方面,诺奖结果揭晓后,百度搜索“屠呦呦"关键词搜索量超60万,以“屠呦呦”为关键词新闻搜索全文返回数量高达47 700篇。截至10月7号24时,相关微信文章共计6 144篇,其总阅读量超1 149万人次。

(摘自2015年10月9日《中国中医药报》)

材料二:北京时间10月5日17时30分,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为在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上的贡献,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是我国科学家在本土进行科学研究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具有开创历史的意义。屠呦呦获诺奖是我国科学界一个里程碑事件。作为世界上知名度最高、最权威的一个奖项,诺贝尔奖的分量不言自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创新能力.这是一个不断释放沉睡活力的国家,这是一个不断走向更加开放的时代。我们希望,将来会有更多的诺贝尔奖向我们走来,不断刷新我们的创新高度。

(摘自2015年10月7日《深圳新闻网》)

材料三: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5日中午11时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当地的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揭晓,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的新疗法,与其他两位外国科学家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成为我国大陆本土科学家中斩获诺

奖的第一人。

疟疾,又称寒热病,是由恶性疟原虫引起的疾病,是经蚊虫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全世界每年有接近4亿人会得疟疾,几十万人死亡。20世纪50年代,国际消灭疟疾的尝试以失败告终之后,疟疾60年代再度肆虐。因为已有的抗疟疾药物如氯喹等由于使用的时间太长,疟原虫普遍对这些药物产生了抗药性。寻找新的抗疟疾药物就成为全球范围内非常迫切的任务.

屠呦呦,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被选拔为国家“523”项目500多名研究人员中的一员,走上了找寻疟疾新疗法的科研之途。“523”项目确立了寻找抗疟疾药物的研究方向,就是从中草药当中提取和分离抗疟有效成分.科研人员检验了无数的中草药治疗疟疾的成方、单方、验方、秘方,筛选了4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然而大量的人力物力投了出去,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屠呦呦经过系统地整理历代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整理出了《抗疟单验方集》,其中所包含的640多种草药中,就有后来提炼出青蒿素的青蒿。

青蒿,是一种菊科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古代多部中医药著作中皆有关于青蒿可以治疗疟疾的记载,很多地方老百姓的土药方也都用青蒿来对抗疟疾,并且收效显著.翻查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后,屠呦呦迸发出灵感:古人所用的不是常用的高温煎熬法,而用的是青蒿鲜汁。并且她还发现了一个关键点:传统提取方法里的加热步骤可能会破坏药物的活性成分,在较低的温度中提取才可能有助于保持青蒿的抗疟活性.在怀疑以前进行实验的方法都错了之后,屠呦呦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在60摄氏度下制取青蒿提取物.经过近200次的失败实验之后,1971年,屠呦呦终于证明了青蒿素提取物对伯氏疟原虫感染小鼠和食蟹猴疟原虫感染的猴子有着100%的疗效。为了证明实验的有效性,屠呦呦经常在自己身上做实验,在确认了青蒿提取物对人体安全的情况下,屠呦呦所在的课题小组在患有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的病人身上试验青蒿提取物的有效性。临床试验的结果激动人心:经治疗的患者疟疾症状迅速消失,这些症状包括高烧和血液中的寄生虫数量。而采用氯喹治疗的患者却没有这些临床效果。

屠呦呦所在小组的其他人很快就分离出了青蒿当中的有效成分,也就是后来被她叫做

“青蒿素"的东西。对于疟原虫有着良好抑制作用的青蒿提取物结晶,从此就被命名为“青蒿素”,并且很快通过临床验证,对于奎宁容易产生抗药的恶性疟疾等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成为新一代的抗疟神药。

(摘自2015年10月9日《工人日报》)

1.材料一使用了大量的数字,请简要分析其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让材料更真实、准确,增强说服力;②突出搜索点击的高频率,表现了社会对屠呦呦获诺奖的高度关注.

2。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说明他们各自传递的信息有哪些异同.(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相同点:两者都报道了屠呦呦获诺奖的消息。不同点:①材料一重在介绍屠呦呦获奖后的社会反应;②材料二重在评价屠呦呦获奖的社会影响及意义.(意思对即可)

3.阅读材料三,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全球范围内新的抗疟疾药物的迫切需要;②大量人力物力投入,没有进展;③走访老中医,在翻查古方中获得灵感;④历经近200次的实验失败,仍不放弃;⑤经常在自己身上试验,有牺牲精神;⑥具有团体协作精神。(意思对即可)

4.材料三在报道新闻事件后介绍了哪些背景材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背景资料:①介绍了疟疾对人类的威胁及抗疟疾药物的研究情况;②介绍了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历程。(意思对即可)

作用:①丰富新闻内容,增强可读性;②深化新闻主题,展示新闻价值。(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5分)

材料一:近日,一则社会新闻划出“U型"转弯。成都女司机被男司机逼停遭暴打,行车记录仪却显示,女司机违规变道在先。面对这样的场景,大家都有基本的文明观,对错的边界不会模糊,一些根本性的判断不会出错:不管有理没理,打人不仅是文明问题,更是法律问题.

不过,现实也绝不是非黑即白的文明判断题.暴打司机的视频足以激发很多人的义愤,但

看了双方此前你争我抢的斗气,不少人也转变看法表示“无法同情女司机”。新闻本身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如果只是看到结尾就匆忙下结论、做断语,难免会失之偏颇,进而产生道德迷失.

部分舆论的反转启示我们,在追寻社会文明时,需要更多“省视的目光".如果不幸成为当事人,可以更多反躬自省,掐断不断恶化的因果链条。有人曾提出“踢猫效应”:父亲被老板批评,回家骂孩子;孩子心里窝火,去踹路边的猫;猫逃到街上,司机避让时撞伤了路过的老板。放在“女司机被打事件”中,如果双方都能冷静下来,换位思考,或许就能打破“坏情绪传导闭环”,让事情向着不同方向演变了。

而对于更多围观议论的人,或许也可以多看一面、深想一点。不管你是开车还是走路,是游客还是导游,不用急着站队,更不用忙着挥舞“道德棒"、当起“键盘侠”。甚至有人采用人肉搜索、电话骚扰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立场态度,这又是走到另一个不文明的极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华文化中推己及人的道德观念,也正是从自我审视开始的。有了“同理心”,才能更深刻地体会他人的处境、分析事件的背景、思考道德的要求,也才能在现实语境中理解一种生活化的德行、一种可感可触的文明。

唯有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令,才让人越思索而越敬畏。这是康德被广为引用的名言,其中所谓“沉思”,绝不仅仅是重视,而是一种更深沉的审视与反省。唯有如此,才能让道德成为责任、文明成为习惯,才能让我们身处其中的社会真正走向和谐。

(摘自2015年5月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近日,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网络上出现了海量评论.违规变道显然不是打人的理由,男司机的行为自然会由法律予以处置;但女司机违规变道,并在接受采访时认为自己变道是没问题的,值得我们深思,因为这涉及在公路等公共场所的基本行为规范。

从制度层面看,人的公共意识虽然体现了道德水准,但其形成和固化有赖于法律的约束和引导。此次成都事件中女司机随意变道,双方极端“路怒",完全不顾及对他人及社会的影响,显示了公共意识的极度缺乏。交通规则要求,公路上的变道以不影响他人为前提。虽然随意变道、强行超车等现象平常较为多见,大家似乎见惯不怪,但无论作为一种交通规则还

是公共场所的规则,不对他人产生消极影响是最基本出发点.而“路怒"的双方把公共领域作为争斗的场所,当他们开始在马路上竞逐时,已经不是民事纠纷的双方,而是严重的违法者.这种行为的危害公共安全属性非常明显,法律应该予以严惩。

公路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公路上存在的问题,在社会其他领域也会存在.社会的正常运作需要规则,规则需要被遵循,在与他人交往或交易时,如果不能产生安全预期,社会的运行成本必然高昂。而缺乏公共意识的行为目前并不少见,如公共场所高声喧哗,广场上集体扰民,马路上随意变道、“路怒”行为等。一些人仅关注一己私利,把公共场所视为私域,无视他人存在,不尊重他人权利,这是公共场所纠纷频发的重要原因。为维护公共场所最基本的秩序,我们随时需要回答:在公共场所,自己的行为是否对他人产生了消极影响?是否给予了他人规则会被遵循的安全预期?

在塑造国民的公共场所行为规范方面,制度应该更有作为。需要强调,公共场所的行为不影响到他人,这是每个人的责任.

(摘自2015年5月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调查发现,近半驾驶员有“路怒”倾向。调查中不少驾驶员表示,开车途中会出现很多令人气愤的事。比如:晚上会车,你明明换成了近光灯礼貌相让,对方却牛气十足地开着亮得刺眼的远光灯直冲过来;你在公路上正常行驶,个别车竟压着中线高速与你擦肩而过,导致你忙不迭地闪避。这时,驾驶员们难免有“路怒”的情绪,按喇叭、骂脏话,甚至想打人。

随着私家车快速增多,在交通阻塞的情况下,因开车压力与挫折所导致的情绪冲突也越来越多。近日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引发的“路怒症”备受关注,究其原因,竟是两车互别,导致男司机车内的孩子受到惊吓。其间,双方都有互相喊话的举动,疑似斗气,最终男司机被彻底激怒。这位男司机的举动,可以说是典型的“路怒症”。

对于现在很多司机存在的“路怒症”现象,这与逐渐加快的生活节奏、工作节奏有很大关系。人们在生活工作中有压力,开车中还遭到其他车辆的“欺负”,火气便不由自主地发泄出来。“怒”字,上面一个“奴”、下面一个“心”,控制不了怒气,也就成了情绪的奴隶。结果是:耐心少了,急躁多了;理性少了,冲动多了;包容少了,计较多了;礼让少了,争抢多了。

路怒于人于己都不是件好事,“路怒”是心疾,不利于驾驶人的身心健康,不仅会对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影响,也会威胁到其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很多人一发怒,想着更快点,这样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有时情绪控制不住还会引发一些冲突,甚至大打出手,由此扰乱了交通秩序,危害了交通安全。为了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出行安全,请司机朋友们自觉克服“路怒",文明行车;路遇“路怒”理性平和,不开斗气车。如果人人都能按规范文明驾驶,那么,我们就会远离“路怒症",共享和谐交通.

(摘自2015年5月20日《浙江文明网》,有删改)

材料四:原本一个简单的打人事件,最终却变成网络舆论的混战,起因是4号披露的张姓司机行车记录仪视频.

西安外国语大学教授王天定毫不讳言媒体在此次事件中起到的负面作用。在行车记录仪视频公布后,有些媒体开始使用“挑衅”“挑事”等措辞,王天定说,措辞的变化对舆论的影响可能是非常明显的,而现在的媒体,往往是过分注重可读,语言刺激,而对报道可能对一个人造成的伤害,却可能不会去做太多考量。

卢某及其家人在接受媒体采访后,几乎所有回答都会被挑出来当作再次攻击的“把柄"。王天定称,要求一个普通人有应对媒体的能力,太过强求:“我们时刻得记着,媒体有基本的社会责任;我们时刻得想到,新闻传播里边有最基本的人文关怀,你要把人当人,我们报道的是人,不是一个桌椅板凳,不是山川草木,这个人是有感受,这个人是有情感的,他是会痛苦的.而现在很多媒体,我觉得非常可怕,它们在面对一个新闻人物的时候,往往没有把他当成一个人,只看成一个话题。这是非常冷血,非常残忍的事情。”

在卢某的个人信息被人肉曝光后,四川日报官微以“你认为合适吗?"提问,却附带了很多卢某个人信息的截图.王天定痛批,所谓主流媒体在社会责任、社会担当甚至格调方面完全表现不出和大众化媒体的区别,甚至有时候是打着批判的幌子,反而带来了很多负面的作用。

王天定认为,此次事件本来是非常清楚的,但演变成为舆论混战,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网民缺少有效的公民训练,不习惯对公共问题进行高质量的讨论,反映在网络上就是进一步放大非理性,“中国的网络空间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公共领域,要能理性地讨论一个公共话

题,可能还需要很长的过程。”

他在接受采访时,毫不掩饰自己的失望:“有很多其他非常重要的问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反而是普通人之间的矛盾,媒体也好,网络也好,就像是狂欢一样地投身进去,一波一波地来来回回地炒作。或许媒体没有太多空间去监督、批评、制约公权力,那能不能少干一点把琐碎事情放大、炒作的事呢?"

(摘自2015年5月9日《凤凰网热追踪》,有删改)

5.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家媒体都对“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进行了报道,概括说明它们各自传递的信息有哪些相同之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两则材料的共同点:①都关注了成都女司机被男司机暴打事件;②都探讨了这一事件背后隐藏的公共道德缺失问题;③都对公共道德意识的养成提出了建议。

6。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两则材料中记者报道的侧重点有哪些不同。(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则材料侧重谈道德水准的提升需要的是更深入的自我审视与反省,立足于个人道德修养。第二则材料侧重谈公共道德意识水平的提升更需要法律的约束与引导,立足于社会公共利益.

7.根据材料三,谈谈作者认为“路怒症"有哪些表现与危害。(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路怒症”表现为:驾驶者在道路上行驶时,因生活压力、交通阻塞、不文明行驶等情况导致的愤怒情绪和过激行为。其危害有:不利于驾驶人的身心健康;对驾驶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影响;易引发交通事故,威胁到其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8.材料四对这场“网络舆论混战”进行了深入解读,导致这场“网络舆论混战”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四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导致这场“网络舆论混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媒体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为提升关注度,媒体肆意夸大、炒作此次新闻事件,缺乏最基本的人文关怀,起到的是负面作用。②网民缺少理性思辨能力。不能够对新闻事件进行理性分析,甚至有人采用人肉搜索、电话骚扰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立场态度,走到了另一个不文明的极端.③当事者缺失基本道德素养.在面对不文明驾驶行为时,采取以暴力回应的手段;在面对自己的过错时,采取极力逃避自身责任的态度.④法律制度层面缺少约束引导。在制度层面没有有效的作为,缺乏对舆论的合理规约和正确导向.

二、语言文字运用(20分)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场暴雨过后,田地里的菜苗全都被水冲走了,妈妈的辛苦又荡然无存

....了。

B。城镇化是涉及全国的社会进程,是各族人民携手推进现代化的一场波涛汹涌

....的实践。

C。卢忠肃、吴阿衡虽为难兄难弟,但一是放火之人,一是救火之人,两人不可等闲视

...之.。

D.他曾祖是有名的大商人,接着他祖父继承丰厚的家业,又开启了筚路蓝缕

....的创业之途。

解析:选D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A 项,荡然无存:空荡荡的什么东西也不存在了.B项,波涛汹涌:形容水势盛大,奔腾起伏。C项,等闲视之:当作平常的人或事物看待。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明年上海春季高考将探索一名考生同时被两所高校录取的招生,但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到其中一所高校进行录取确认,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平行志愿录取模式有所区别。

B。“一号文件”再次吹响了集结号,让我们举全国之力富裕农民、惠及农村、强化农业,坚持做到思想不放松,政策不减弱,改革不停顿,奋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C.延迟退休或实行弹性退休制、改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等重大变革,对广大群众来说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愉快接受的,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D。针对近期多地城市污水无法全部处理的现状,不少行业专家建议,应从加快处理规模扩建、提升排放标准、完善监测惩处等采取有效措施,为城市地表水质“减负"。

解析:选C A项,成分残缺,可在“招生”后加“模式”.B项,语序不当,应为“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D项,成分残缺,可在“等”后面加上“方面"。

1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现代化初期,人们总是试图利用科技手段来定位并控制风险,通过进一步发展技术来规避风险,消除不确定性,认为只需要掌握更好的技术、知识、方法,并且更准确地重建联系和模型,就可对一切事情应付自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事实证明,为追求客观性和确定性而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却会引起更大、更长期的不确定性

②然而这种复杂性可能会将更多、更大的不确定性带入这个人类世界,可能会导致更大范围、更大程度的混乱无序,甚至会导致更为迅速、更为彻底的瓦解和崩溃

③尤其在技术资本主义时代,这一问题变得更为突出

④可以说,技术风险的存在,既体现了人类智慧的高度和理性力量,同时也暴露了理性的弱点和限度

⑤事实上,这种认知往往会带来更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使我们真正置身于后果严重的“风险社会”中

⑥为了执行和完成难度很大的确定性判断,各种门类的专业系统程序自身设计超乎寻常的复杂

A.①③⑤⑥②④

B.⑥②④⑤①③

C。⑤③⑥①②④ D.⑤①③⑥②④

解析:选D先通读语段,根据横线前面的内容可知,后面应该是对前面内容的转折,所以首句应该是①或⑤,又因为⑤中的“这种认知”正是指横线前人们的想法,应紧接其后,故排除A、B两项;通过分析,②中的“这种复杂性”是针对⑥中所说的“复杂”,所以应该是⑥②,可排除C项。

12。根据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限15字以内)(5分)

《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昨天在该杂志“2015年十大流行语”发布现场又出“大招”,指出在新版的一百元人民币上存在错字,“壹佰圆”的“圆”字系错用.“我们有《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辅币是角、分。我们的规范用字就是元。过去用圆是历史造成的,因为过去有银圆,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有法了,在这个情况下,你新发行的人民币怎么能用字不规范呢?你这个圆字从法的角度来看有根据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新版百圆人民币上有错字?

13.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25字以内)(6分)

新华网拉各斯11月25日电(记者张保平、张远军、姜恒)蒙罗维亚消息:中国政府援建的利比亚埃博拉出血热诊疗中心25日在利首都蒙罗维亚正式交付使用。在绝大部分物质、设备等需要从国内携运的情况下,仅用一个月时间建成100张床位的现代化传染病医院,充分体现了中国速度、中国标准。利比亚总统约翰逊·瑟利夫在启用当天的启用仪式时表示,衷心感谢中国的无私援助,这一诊疗中心是利中友好的见证,她期待利中两国能在更多领域进行合作。约翰逊·瑟利夫在当天还参观了诊疗中心,对诊疗中心的科学流程、高效配置表示赞赏,称赞这的确是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医院,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中国援建利比亚埃博拉诊疗中心正式交付使用。

三、写作表达(50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条在微信圈流传的“稻草定律”说:路边的一根稻草如果没人搭理,它永远只是一根稻草;卖白菜的人用它捆绑了白菜,它的价值就与白菜一样了;卖螃蟹的人拿去捆绑螃蟹,它就与螃蟹的价值一样了.人的价值有时也像一根稻草,与自身无关,就看你与谁在一起。但也有人觉得“稻草定律”并非人生宝典,稻草什么时候都是稻草,螃蟹什么时候都是螃蟹。螃蟹的美味是稻草永远不会散发的,稻草不要以攀龙附凤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价值;稻草的价值在于它是稻米成长的母本,它孕育的米香也是螃蟹所不具备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材料介绍了“稻草定律”和人们对“稻草定律”的看法。“稻草定律”的内涵是人的价值与自身无关,就看与谁在一起.但也有人对“稻草定律"存在看法,即稻草本身有着自己的特长,稻草没有必要攀附别人。从“稻草定律”的角度分析,立意有:①环境决定事物(人)的价值,②如何增加人的附加值。从稻草能够卖到螃蟹价格但不具有螃蟹的价值的角度分析,立意有:①看问题要看本质,②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从有的人的看法的角度分析,立意有:①依附他人不可取,②人的价值取决于自我品质.从综合的角度分析,立意有:①什么是价值,②人的价值由什么决定,③人的价值怎样体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