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深静脉血栓形成得预防措施

一、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1、手术后如病情允许,建议抬高下肢20~30°(略高于心脏水平),鼓励患者早期

功能锻炼,指导督促病人定时做下肢得主动或被动运动,如足背屈、膝踝关节得伸屈、举腿等活动(每日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5分钟)。

昏迷或意识不清得患者,由护士给予由足跟起自下而上做下肢腿部比目鱼肌、腓肠肌挤压运动,使其沿静脉血流方向形成压力梯度,不少于3次/天,每次不少于5分钟,可加速下肢静脉得回流。病情允许时早期下床活动。

2、在确定无血栓形成得前提下,可利用肢体被动装置改善术后肢体血流淤滞,如

循序减压弹力袜(GEC)、患肢间断气囊压迫(IPC)、其作用就是阻止深静脉扩张,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增加静脉血液流速。

3、保持大便通畅,因80%DVT发生在左下肢,与乙状结肠宿便有关。

4、保持心情舒畅,手术后心情不佳,可引起交感、迷走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舒缩功

能失调。

5、鼓励患者深呼吸或有效咳嗽,以加速血液回流、

二、防止静脉内膜损伤:

1、提高静脉穿刺技能,穿刺时尽量缩短扎止血带得时间,减轻对局部与远段血管

得损害。

2、减少与避免下肢静脉得穿刺,因为下肢静脉血栓得发生率就是上肢得3倍,一

般情况下,没有上肢损伤,不在下肢穿刺。

3、长期静脉输液或经静脉给药者,可采用留置针,以减少静脉多次穿刺。

4、尽量避免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得药物,如必须注射各种刺激性强得药物及

高渗溶液时,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反复输注。

5、持续静脉滴注不要超过48小时,如发现局部炎性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重建

静脉通道,减少对血管内膜得损害、

6、造影剂使用注意事项:为避免高浓度碘液滞留激惹静脉内膜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甚至皮肤坏死,造影成功后注意先松止血带再注人20毫升肝素盐水,抬高患肢按摩3~5次后方可拔出静脉穿刺针。造影结束后将患肢抬高24小时,

及时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血肿、患肢温度、色泽、动脉搏动情况,鼓励病人多饮水加速造影剂排泄。

三、防止血液高凝状态:

1、对术后进行静脉穿刺发现回血差或采血后血液过快凝集现象时,提示有高凝状

态得倾向,建议进行必要得化验检查、

2、静脉补液:由于术前及术后禁食水、呕吐、大量出汗、补液量不足而处于脱水

状态致血液粘稠,需遵医嘱保证给病人补充足够得液体,纠正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血液浓缩。

3、平衡膳食:选择清淡低脂食品,实验与临床经验表明,低脂可以避免血液粘稠度

增加;多食含维生素较多得新鲜蔬菜与水果,如番茄、洋葱、蘑菇、芹菜、海带、黑木耳等,这些食品均含有丰富得吡嗪,它可使血小板下降50%以下,有利于稀释血液,促进血液循环,改变血粘稠度;每日饮水量>1500mL,保证足够得液体量,防止血液浓缩。

4、药物预防:目前证明对于高危手术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它可明显降低静脉血

栓并发症得发生,同时不增加术中出血倾向;低分子右旋糖酐也可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得预防措施(简化版)

1、饮食:清淡低脂食品,多食含维生素较多得新鲜蔬菜与水果。

2、抬高下肢20~30°(略高于心脏水平),鼓励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指导督促病人

定时做下肢得主动或被动运动,如足背屈、膝踝关节得伸屈、举腿等活动,也可行下肢腿部比目鱼肌、腓肠肌挤压运动。

3、鼓励患者深呼吸或有效咳嗽,以加速血液回流、

4、使用循序减压弹力袜(GEC)、患肢间断气囊压迫(IPC),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5、保持大便通畅。

6、保持心情舒畅。

7、减少与避免下肢静脉得穿刺、

8、保证给病人补充足够得液体,纠正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血液浓缩。

9、药物预防:应用低分子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可预防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 清淡饮食,忌食油腻、辛辣等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严格戒烟、

(2)注意患肢皮温、皮色、足背动脉搏动及肢体肿胀程度、如患肢高度肿胀、皮

肤苍白或呈暗紫色、皮温降低、消失,说明有发生股白肿或股青肿得可能,应立即通知医生紧急处理。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肢动态变化,每日行患肢定点周径测量(髌骨上缘上15cm,髌骨下缘下10cm,踝上5cm)。

2、体位疗法护理

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10~14天。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20~30°,以防栓子脱落引起肺栓塞、膝关节屈曲15°,使髂股静脉呈松弛不受压状态,并可缓解腘静脉牵拉。避免膝下垫枕,以免影响小腿静脉回流。

3、抗凝溶栓治疗得护理

(1)严格监测凝血指标:注意保持凝血活酶活化时间(APTT)就是对照值得1、5倍为理想。

(2)观察有无出血倾向:观察有无牙龈出血、鼻出血、伤口出血或血肿、泌尿道或消化道出血,特别注意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麻木等颅内出血得迹象。

(3)尽量集中采血,减少穿刺次数,穿刺后延长局部按压时间。

4、肿消散外敷得护理

用药期间注意加强皮肤护理,药袋浸湿后及时更换,防止药物沉积,可避免发生皮肤湿疹与皮肤压伤,外敷肿消散应有连续性,不能间断,以保证治疗效果。

5、置管溶栓得护理

将溶栓导管与微量注射泵连接,严格遵医嘱经溶栓导管泵入溶栓、抗凝药物,妥善固定导管,防止受压、折断及脱出 ,每日更换延长管,更换药液时严格无均操作,全身性应用抗生素,防止局部伤口感染与导管菌血症发生。

6、肺栓塞得观察

在血栓形成后得1~2周内及溶栓治疗早期,应绝对卧床休息,床上活动时避

免动作过大,禁止按摩患禁止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肺栓塞典型症状: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但有时肺栓塞症状并不典型。

对突然发生得呼吸困难、紫绀,高度提示肺栓塞,应立即使患者平卧,避免做深呼吸、咳嗽、剧烈翻动,同时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积极配合抢救。

7、恢复期下地活动时穿弹力袜或使用弹力绷带。

8、出院指导

(1) 清淡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2) 严禁吸烟,坚持服药、

(3)定期复查,穿医用弹力袜3~6个月。

(4) 每日适量运动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

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 一、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1、手术后如病情允许,建议抬高下肢20~30°(略高于心脏水平),鼓励患者 早期功能锻炼,指导督促病人定时做下肢的主动或被动运动,如足背屈、膝踝关节的伸屈、举腿等活动(每日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5分钟)。 昏迷或意识不清的患者,由护士给予由足跟起自下而上做下肢腿部比目鱼肌、腓肠肌挤压运动,使其沿静脉血流方向形成压力梯度,不少于3次/天,每次不少于5分钟,可加速下肢静脉的回流。病情允许时早期下床活动。2、在确定无血栓形成的前提下,可利用肢体被动装置改善术后肢体血流淤滞, 如循序减压弹力袜(GEC)、患肢间断气囊压迫(IPC)。其作用是阻止深静脉扩张,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增加静脉血液流速。 3、保持大便通畅,因80%DVT发生在左下肢,与乙状结肠宿便有关。 4、保持心情舒畅,手术后心情不佳,可引起交感、迷走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舒 缩功能失调。 5、鼓励患者深呼吸或有效咳嗽,以加速血液回流。 二、防止静脉内膜损伤: 1、提高静脉穿刺技能,穿刺时尽量缩短扎止血带的时间,减轻对局部和远段血 管的损害。 2、减少和避免下肢静脉的穿刺,因为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上肢的3倍,一 般情况下,没有上肢损伤,不在下肢穿刺。 3、长期静脉输液或经静脉给药者,可采用留置针,以减少静脉多次穿刺。 4、尽量避免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必须注射各种刺激性强的药物 及高渗溶液时,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反复输注。 5、持续静脉滴注不要超过48小时,如发现局部炎性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重 建静脉通道,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害。 6、造影剂使用注意事项:为避免高浓度碘液滞留激惹静脉内膜引起血栓性静脉 炎,甚至皮肤坏死,造影成功后注意先松止血带再注人20毫升肝素盐水,抬高患肢按摩3~5次后方可拔出静脉穿刺针。造影结束后将患肢抬高2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 作者:时德(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LDVT)就是临床常见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虽然近年来对DVT的诊断、治疗与预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发病率仍呈逐年上升的趁势[1]、 Aqulia报道[2]在美国各种疾病死亡的患者中,有DVT形成者占尸检的72%,每年因肺栓塞死亡的人数达50 000~200 000,在严重创伤的伤员中,60%并发下肢DVT。每年因患此病而丧失的劳动力大约200万人。Rathbun等[3]统计美国每年新增DVT患者超过60万人,其中DVT所致的死亡患者总数接近10万人。 Heit等[4]报道欧美国家对各自过去30年人口调查发现,每年DVT的发病率1、0~1、6/1 000人。我国目前尚无DVT相关发病率统计资料,但有资料显示,DVT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徐宝立等[5]报道髋部骨折术后DVT发生率达16、7%,吕厚山等[6]报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为47、1%。 DVT严重时可引起致命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7-8],Kahn等报道50%左右的DVT最终发展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可见DVT危害范围广且严重,因此,探讨LDVT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显得尤为重要[9]。 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危险因素 静脉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学主要包括三个相关因素,即Virchow提出的三要素:(1)血管壁损伤;(2)血流缓慢;(3)血液高凝状态。 LDVT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老、长期卧床、近期施行较大手术(尤其就是下肢、盆腔等手术时的长时间仰卧、长时间截石位、长时间肢体制动、长时间坐位)、脑中风、恶性肿瘤、骨折、肢体制动、妊娠、产褥期、各种慢性病、静脉曲张、肥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脓毒血症、口服避孕药、长时间乘座飞机、火车、汽车等。抗凝血酶、蛋白C与蛋白S的缺乏,以及Vleiden突变导致的抗活化蛋白C现象所致的遗传性促血栓因子。高半胱氨酸血症、某些维生素类如B12、B6或叶酸的缺乏。此外,纤溶系统异常、纤维蛋白原缺乏,因子II突变与因子VIII水平的增高也就是血栓形成的潜在原因。 在某一个体常就是以某一危险因素为主,也常有其她因素的参与,因而分析主要危险因素至关重要。成年人发生DVT要具备2个危险因素,而儿童则往往要具备4个以上的危险因素。Oger等[10]报道65岁以上,以前曾有静脉血栓史;高危情况(最近3个月内有外科手术史或下肢外伤史);恶性肿瘤以及静脉曲张等5个因子就是影响DVT发生的独立变量。

(完整版)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 一、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1、手术后如病情允许,建议抬高下肢20~30°,鼓励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指导督促病人定时做下肢的主动或被动运动,如足背屈、膝踝关节的伸屈、举腿等活动。昏迷或意识不清的患者,由护士给予由足跟起自下而上做下肢腿部比目鱼肌、腓肠肌挤压运动,不少于3次/d;在病情允许时尽早下床活动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有效 2、利用肢体被动装置改善术后肢体血流淤滞,如穿弹力袜等 3、保持大便通畅,因80%DVT发生在左下肢,与乙状结肠宿便有关 4、保持心情舒畅,防止引起交感、迷走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舒缩功能失调 二、防止静脉内膜损伤(化学性、机械性及感染性) 1、提高静脉穿刺技能,静脉穿刺时尽量缩短扎止血带的时间,减轻对血管的损害 2、减少和避免下肢静脉的穿刺,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上肢的3倍。 3、长期静脉输液或经静脉给药者,可采用留置针,以减少静脉多次穿刺 4、尽量避免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必须注射时,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反复输注或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5、持续静脉滴注不宜超过48h,如局部出现炎症反应立即重建静脉通道 6、使用造影剂的患者,造影结束后将患肢抬高,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血肿,患肢温度、色泽、动脉搏动情况,鼓励病人多饮水加速造影剂排泄 三、防止血液高凝状态 1、术后进行静脉穿刺发现回血差或采血后出现血液过快凝集现象时,提示有高凝状态的倾向,建议进行必要的化验检查 2、静脉补液:由于术前及术后禁食水、呕吐、大量出汗、补液量不足而处于脱水状态致血液黏稠,需遵医嘱保证给予病人补充足够的液体,纠正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血液浓缩 3、选择清淡低脂食品,多食含维生素较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番茄、洋葱、蘑菇、芹菜、海带、黑木耳等,这些食品均含有丰富的吡嗪,有利于稀释血液,改变血液黏稠度;每日饮水量>1500ml,保证足够的液体量,防止血液浓缩。必要时用开塞露、芦荟胶囊等,避免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压增高,影响静脉回流 4、药物预防:低分子量肝素(LMWH)每日一次皮下给药;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包括各种引流管的引流量,以及有无手术切口的血肿、出血及皮肤青紫淤斑,齿龈出血、鼻出血和注射部位出血,尤其要注意有无颅内出血,女性患者应特别注意有无阴道出血;同时各种注射完毕后,要延长按压时间,确定止血后松开 四、其它 1、密切观察:注意患者双下肢有无色泽改变、水肿、浅静脉怒张和肌肉有无深压痛,重视病人主诉,若病人站立后下肢有沉重、胀痛感,应警戒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如有改变应及时通知医师 2、戒烟:由于烟中尼古丁刺激血管收缩,影响静脉回流,故应告知病人及时戒烟

预防“深静脉”及“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

预防“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静脉血栓栓塞是骨外科、妇产科等大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和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临床上轻者无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一、预防 外科、骨科、妇产科大手术患者需常规进行静脉血栓预防。 1.基本预防措施:(1)手术操作轻巧、精细、避免损伤静脉内膜;(2)规范使用止血带;(3)术后抬高患肢,防止深静脉回流障碍;(4)对患者进行预防静脉血栓知识教育,鼓励患者勤翻身、早期功能锻炼、下床活动以及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5)术中和术后适度补液,避免脱水而增加血液粘度。 2.物理预防措施:足底静脉泵(VFP)、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及梯度弹力袜(GCS),均利用机械性原理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避免血液滞留,降低术后下肢DVT发病率,与药物预防联合应用疗效更佳。单独使用物理预防适用于合并凝血异常疾病、有高危出血风险的患者。对于患侧肢无法或不宜采取物理预防的患者,可在对侧肢实施预防。建议应用前筛查禁忌。 二、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治疗措施 1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措施 DVT 的治疗目的可以归纳为3 个方面(1)预防肺梗死造成的死亡;(2)防止静脉血栓复发;(3)防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目前抗凝溶栓是DVT 的主要治疗方法。(1)抗凝疗法。 (2)溶栓疗法。溶栓疗法主要用药是尿激酶、链激酶及t PA。 2对急性肺栓塞的病人要注意全身情况,保持安静,绝对卧床,避免用力防止栓子再次落。严密监测呼吸、心率、血压、静脉压、心电图及血气的变化。给予吸氧提高PaO2,对合并严重呼吸衰竭可使用经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或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应避免气管切开,以免在抗凝或溶栓过程中局部大量出血,同时应维持心肺功能,抗休克和纠正心率失常。急性肺栓塞的治疗包括溶栓治疗、抗凝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等。常用的抗凝药物为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和华法令;常用的溶栓药物为尿激酶(UK)、链激酶(SK)和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

预防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指南

预防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指南 一、概述 1.骨科大手术:特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 2.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好发部位下肢深静脉,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可分为下肢近端和远端DVT,前者位于腘静脉或以上部位,后者位于腘静脉以下。肢近端DVT是肺栓塞栓子的主要来源。 3.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omboembolism,PTE):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疾病,是骨科围手术期的重要死亡原因。 4.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s thomboembolism,VTE):VT和PTE统称为VTE,因在发病机制上相互关联,两者为同一疾病为VTE在不同部位和不同阶段的两种重要临床表现形式。 5.骨科大手术后VTE流行病学:骨科大手术可造成静脉损伤、静脉血流停滞及血液高凝状态,如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术后患者容易发生VTE。 二、VTE的危险因素 1.继发性危险因素:手术、创伤、既往VTE病史、老年瘫痪、制动、术中应用止血带、全身麻醉、恶性肿瘤、中心静脉插管、慢性静脉机能不全等,其中骨科大手术是VTE的高危因素。 2.原发性危险因素:抗凝血酶缺乏症、因子vleiden突变、因子XII缺乏症、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高半胱氨酸血症、蛋白C缺乏症、蛋白S缺乏症等。当行骨科大手术患者伴有其他危险因素时发生VTE的危险性更大。 三、预防骨科大手术DVT形成的措施 骨科大手术患者需常规进行静脉血栓预防。 1.基本预防措施:(1)手术操作轻巧、精细、避免损伤静脉内膜;(2)规范使用止血带;(3)术后抬高患肢,防止深静脉回流障碍;(4)对患者进行预防静脉血栓知识教育,鼓励患者勤翻身、早期功能锻炼、下床活动以及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5)术中和术后适度补液,避免脱水而增加血液粘度。 2.物理预防措施:足底静脉泵(VFP)、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及梯度弹力袜(GCS),均利用机械性原理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避免血液滞留,降低术后下肢DVT发病率,与药物预防联合应用疗效更佳。单独使用物理预防适用于合并凝血异常疾病、有高危出血风险的患者。对于患侧肢无法或不宜采取物理预防的患者,可在对侧肢实施预防。建议应用前筛查禁忌。 以下情况禁用物理预防措施:(1)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或腿部严重水肿;(2)下肢深静脉血栓症、血栓性静脉炎或肺栓塞;(3)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和梯度压力弹力袜不适用于腿部局部情况异常(如皮炎、坏疽、近期接受皮肤移植手术)、下肢血管严重的动脉硬化或其他缺血性血管病、腿部严重畸形。 3.药物预防措施:有出血风险患者应权衡降低DVT的发生率与增加出血危险的关系。 3.1低剂量普通肝素

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 一、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1、手术后如病情允许,建议抬高下肢20~30°(略高于心脏水平),鼓励患者早期 功能锻炼,指导督促病人定时做下肢的主动或被动运动,如足背屈、膝踝关节的伸屈、举腿等活动(每日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5分钟)。 昏迷或意识不清的患者,由护士给予由足跟起自下而上做下肢腿部比目鱼肌、腓肠肌挤压运动,使其沿静脉血流方向形成压力梯度,不少于3次/天,每次不少于5分钟,可加速下肢静脉的回流。病情允许时早期下床活动。 2、在确定无血栓形成的前提下,可利用肢体被动装置改善术后肢体血流淤滞,如循序 减压弹力袜(GEC)、患肢间断气囊压迫(IPC)。其作用是阻止深静脉扩张,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增加静脉血液流速。 3、保持大便通畅,因80%DVT发生在左下肢,与乙状结肠宿便有关。 4、保持心情舒畅,手术后心情不佳,可引起交感、迷走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舒缩功能 失调。 5、鼓励患者深呼吸或有效咳嗽,以加速血液回流。 二、防止静脉内膜损伤: 1、提高静脉穿刺技能,穿刺时尽量缩短扎止血带的时间,减轻对局部和远段血管的损 害。 2、减少和避免下肢静脉的穿刺,因为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上肢的3倍,一般情况 下,没有上肢损伤,不在下肢穿刺。 3、长期静脉输液或经静脉给药者,可采用留置针,以减少静脉多次穿刺。

4、尽量避免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必须注射各种刺激性强的药物及高渗 溶液时,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反复输注。 5、持续静脉滴注不要超过48小时,如发现局部炎性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重建静 脉通道,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害。 6、造影剂使用注意事项:为避免高浓度碘液滞留激惹静脉内膜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甚 至皮肤坏死,造影成功后注意先松止血带再注人20毫升肝素盐水,抬高患肢按摩3~5次后方可拔出静脉穿刺针。造影结束后将患肢抬高24小时,及时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血肿、患肢温度、色泽、动脉搏动情况,鼓励病人多饮水加速造影剂排泄。 三、防止血液高凝状态: 1、对术后进行静脉穿刺发现回血差或采血后血液过快凝集现象时,提示有高凝状态的 倾向,建议进行必要的化验检查。 2、静脉补液:由于术前及术后禁食水、呕吐、大量出汗、补液量不足而处于脱水状态 致血液粘稠,需遵医嘱保证给病人补充足够的液体,纠正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血液浓缩。 3、平衡膳食:选择清淡低脂食品,实验和临床经验表明,低脂可以避免血液粘稠度增 加;多食含维生素较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番茄、洋葱、蘑菇、芹菜、海带、黑木耳等,这些食品均含有丰富的吡嗪,它可使血小板下降50%以下,有利于稀释血液,促进血液循环,改变血粘稠度;每日饮水量>1500mL,保证足够的液体 量,防止血液浓缩。

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及预防 -11

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及预防 一、概念 静脉血栓栓塞症(VET):是指血液静脉在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所致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 深静脉血栓塞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所致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 肺运动血栓栓塞症(PE):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肺循环功能障碍性疾病。 二、DVT形成机制 (一)静脉血流滞缓手术中脊髓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手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了收缩功能,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其他原因如患者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而其可能是DVT的首要因素。 (二)静脉壁的损伤:1、化学性损伤 2、机械性损伤 3、感染性损伤 (三)血液高凝状态是引起静脉血栓的基本因素之一,各种大型手术可引起高凝状态和血小板黏聚能力增强;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酶二者的抑制剂水平均升高,从而使纤维蛋白溶解减少。而开放性创伤患者大剂量应用止血药物止血,也可使血液呈高凝状态。 下肢DVT的类型: 1、中央型:血栓局限于髂股静脉,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和局部沿静脉行程的压痛,可有静脉曲张。 2、周围型:血栓局限于小腿深静脉丛,表现为小腿肿胀疼痛和压痛,Homans(+),即将足背屈使腓肠肌紧张时可激发疼痛。 3、混合型:血栓弥漫于整条深静脉系统,表现为患肢明显肿胀、疼痛和压痛,沿股静脉行程可摸到其条索状肿块,病人行走较困难。 三、现代护理的发展方向——防治结合 预防在先,加强评估,及时处理深静脉血栓重在预防 (一)预防DVT首先正确评估病人,评估对象:大手术后、各种卧床病人。 评估内容:1、询问患者的健康史,既往有无疾病、手术等诱因 2、评估测量双下肢大、小腿同一部位周径,了解患肢色泽、温度、感觉、脉搏强度,了解有无肺栓塞症状。 3、询问患者已卧床时间,如入院时已卧床一段时间,需经相关检查确诊是否发生DVT,无DVT者,采取预防措施,已形成深静脉血栓者,执行DVT护理措施。 (二)DVT的辅助检查:1、血浆D二聚体 2、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 3、静脉造影:是DVT诊断的金标准 4、放射性核素血管扫描检查 5、螺旋CT静脉造影 (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风险评估表 四、观察要点——观察是重点。

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预防及护理_规范标准

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预防及护理规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embolism,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DVT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肺栓塞发病急、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且发病症状不典型,易漏诊、误诊,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可有效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医疗质量。参考中华医学会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委员会制定的《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管理建议》和欧洲心脏病学会的《急性肺栓塞诊断和管理指南》,特制定我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预防及护理规。 一、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预防 1、发生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包括(深静脉血栓Autar评分中包括的危险因素) 深静脉血栓Autar评分

能走动0 运动受限(需要辅助工具) 1 运动严重受限(需他人协助) 2 轮椅 3 完全卧床 4 口服避孕药:评分20-35岁 1 >35岁 2 激素替代治疗 2 怀孕及产褥期 3 易栓症 4 2、对重点科室重点病人实施住院病人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风险评估细则 风险评价:使用深静脉血栓评分表《深静脉血栓Autar评分》,医生对每位入院患者入院24小时应进行VTE风险评估。同时强调针对每

一位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应动态评估VTE风险和出血风险。如发生脱水、感染等病情变化,侵入性操作:接受手术、腰穿和硬膜外脊髓麻醉之前4 h和之后12 h等 3、根据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风险评估层级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1)低危:无须特殊处理,鼓励尽早活动; (2)中危:预防措施:①基本预防或②物理预防或③药物预防 ①基本预防:告知风险。健康宣教(戒烟、多饮水、控糖降脂控体重等)。下肢无血栓形成可做被动、主动活动:卧床、麻醉未醒按摩下肢腓肠肌,10-30分/次,3次/d;术后清醒做足踝背伸跖曲每次10秒*10次1组,q1h或6组/d;足踝关节外翻、旋转。并多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术后抬高患者时,不要在腘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 ②物理预防:间歇充气压力泵30分/次,2-4次/d;下床活动穿抗血栓弹力袜。 ③药物预防:遵医嘱药物抗凝。 (3)高危:预防措施: ①基本预防+②物理预防+③药物预防 (4)超高危:预防措施:①+②+③+④; ④实施三级高危随访监控

住院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栓塞)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XXXX医院 住院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栓塞)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根据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决定,进一步落实我院“住院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栓塞)”专项整治活动,确保医疗质量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组织。 为加强管理,成立我院预防静脉血栓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预防治疗深静脉血栓专家库,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专家库人员名单: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疗部。 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负责落实的预防静脉血栓(栓塞)专项整治各项相关工作措施,加强对预防深静脉血栓(栓塞)工作的检查、督导。 二、定期开展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培训 1、医疗部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让全院医师对静脉血栓的防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以提高全院医师静脉血栓的防治水平。 2、科室结合实际工作中的典型案例进行预防深静脉血栓(栓塞)的理论学习,解析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确实提高对预防静深脉血栓的认识和应对办法。 三、落实措施 医疗部确定《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表》,对极

高危患者应有两名以上专家库人员会诊处理,并在医疗护理文书中记录清楚。 四、定期开展预防静脉血栓现场检查与考核。 医院预防静脉血栓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将定期到科室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内容进行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采取干预措施,并将检查结果计入医疗质量考核,逐步改进和规范我院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各项工作。对缺风险评估表者每例扣病历考核分10分,内容不全,每例扣病历考核分2分,对极高危患者无两名及以上专家库人员会诊,每例扣医疗质量考核分0.2分。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措施

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措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体腔内不正常的凝结,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血栓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甚至致残。未被诊断和治疗的DVT 引起的肺栓塞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死率极高。由于手术相关的DVT 大多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易被忽视。因此,了解DVT 的相关知识可帮助护理人员提高对DVT 的警觉,对于围手术期的患者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减少DVT 和肺栓塞的发生,降低患者住院日,医疗费用和病死率。 一围手术期患者DVT 的发生机制 要预防DVT, 就必须认识其危险因素。血流滞缓,血管内膜损伤,高凝状态是引起静脉血栓的 3 个重要因素。 导致高凝状态的遗传性因素 抗凝因子川(AT川)缺乏、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蛋白C活性抵抗、V因 子和R5.6Q条带突变、高半胱氨酸血症、凝血素基因突变(2021A)、纤维蛋白溶酶原不足和血纤维蛋白溶酶原异常。 导致获得性高凝状态的因素 吸烟、肥胖、妊娠、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抗磷脂综合征、恶性肿瘤、抗恶性肿瘤药物、骨髓移植综合征、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和炎性肠病。 评价术中术后DVT 的易感倾向,应了解病人年龄、手术方式、既往DVT 史和继发诱因。继发诱因包括长时间制动、瘫痪、恶性肿瘤、肥胖、静脉曲张和使用雌激素等。根据上述因素,可将DVT 的危险因素分为高、中、低三级。 二DVT 基本预防原则是早期运动和使用抗凝药物。 1. 手术前: 术前准备常嘱病人禁食、禁水、洗肠并行胃肠减压。如补水不足常致病人 处于“脱水”、血容量不足状态,致使血液浓缩,继而导致血液高凝状态。 2. 手术中: (1)病人卧床、下肢制动(捆扎,压迫静脉)均会使下肢静脉血流缓 慢、郁滞,组织缺血并导致细胞代谢障碍,使局部凝血酶聚集和纤维蛋白溶 解,致局部静脉血栓形成。卧床、下肢肌肉的泵血功能减退,加之捆扎,甚至压迫后,静脉回流障碍,最终发生下肢DVT。 (2)麻醉导致周围血管扩张,肌肉麻痹、张力减退,泵血功能减退,静脉回流减少、郁滞。 (3)术中使用牵引器、压迫,术中器械直接损伤,甚至是手术时误伤、误切、误扎静脉,静脉阻塞、静脉外伤或者是静脉管壁和内膜损伤,均可激活凝 血

深静脉血栓(DVT)预防知情同意书

骨科深静脉血栓(DVT)预防知情同意书 1.这是一份有关于深静脉血栓(DVT)预防治疗的告知书。目的是告诉您有关医生建议您 进行的深静脉血栓(DVT)预防相关事宜。请您仔细阅读,提出与本次治疗有关的任何疑问,决定是否同意进行治疗。 2.由于已知或未知的原因,任何深静脉血栓(DVT)预防都有可能:不能达到预期结果; 出现并发症、损伤甚至死亡等。您有权知道治疗的性质和目的、存在的风险、预期的效果或对人体的影响。在没有给予您知情并获得您签署的书面同意前,医生不能对您施行预防措施。在预防治疗实施前的任何时间,您都有权接受或拒绝本次治疗。 3.您的主诊医生:____________________你的经管医生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前主要诊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深静脉血栓预防方案及相关风险: 4.1 基本措施: 术前:宣教改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控制血糖血脂,避免容量丢失;加强术前功能锻炼(股四头肌和臀中肌收缩练习,膝关节伸缩练习及下肢直腿抬高练习) 4.2 物理预防措施: □间断充气压力装置(IPCD) □ CPM机锻炼 □术后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 □术后功能锻炼(股四头肌,臀中肌收缩练习,膝关节伸屈锻炼及直腿抬高锻炼)无出血风险建议与药物联合应用(对于存在充血性心衰、肺水肿或下肢严重水肿、下肢存在缺血性疾病及既往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病史或肺栓塞等,禁用物理预防措施)4.3 药物预防措施: 药物类别:□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维生素K拮抗剂(使用药物预防需注意药物应用的禁忌及药物的相互作用,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禁用药物预防),因为各种难以预测的因素,药物抗凝预防可能会导致出血危险) 4.4 预防性治疗后果: 疗效:①疗效可因人而异;②仍旧无法避免发生深静脉血栓(DVT)危险可能风险: 1)出血:牙龈、鼻子出血;伤口渗血、血肿;泌尿道、消化道出血;脑出血致瘫痪; 大出血死亡等。 2)肺动脉栓塞:轻者可引起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重者可导致死亡。 3 ) 发热:甚至寒战、高热。 4)血小板减少等。 5 ) 过敏、皮疹等。 5.针对上述情况将采取的防范措施 基于深静脉血栓(DVT)防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我们将根据现代医疗规范,采取及时、有效、科学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病人安全,使治疗过程顺利完成。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下肢血管内血栓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继发于心脏病、糖尿病、脉管炎、手术后、久病卧床及长期站立等因素。由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所致静脉炎称为血栓性静脉炎,常见于下肢浅静脉,可由药物静脉注射,或由大,小隐静脉曲张的并发症或脉管炎的伴发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部分而存在着。由于久病卧床,外伤或骨折,较大的手术,妊娠,分娩,长途乘车或飞机久坐不动,或长时间的静坐及下蹲等可使血流缓慢,淤滞,促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需注意以下内容,请看具体介绍: 1、在邻近四肢或盆腔静脉周围的操作应轻巧,避免内膜损伤,避免术后在小腿下垫枕,以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 2、鼓励病人的足和趾经常主动活动,并嘱多作深呼吸及咳嗽动作,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 3、必要时下肢穿医用弹力长,袜特别对年老癌症或心脏病患者,在胸腔腹腔或盆腔大于手术后,股骨骨折,后以及产后妇女更为重视。 4、应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下肢的主动活动并作深呼吸和咳嗽动作;能起床者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促使小腿肌肉活动增加下肢静脉回流。 5、早期拔除静脉插管能有效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6、对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倾向而又须手术者,可在术前采用小剂量肝素、口服华法林预防。血栓高危病人术后6小时可以开始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 7、已有小腿静脉血栓的患者,形成时也应尽早处理,以防血栓向股静脉延伸或发生血栓脱落。 8、血栓高危病人应穿着抗血栓袜预防血栓。深静脉血栓治疗后病人应长期穿着医用弹力袜预防深静脉血栓后遗症。 温馨提示: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包括:在邻近四肢或盆腔静脉周围的操作应轻巧,避免内膜损伤,避免术后在小腿下垫枕,以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鼓励病人的足和趾经常主动活动,并嘱多作深呼吸及咳嗽动作,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必要时下肢穿医用弹力长袜;特别对年老癌症或心脏病患者,在胸腔腹腔或盆腔大于手术后,股骨骨折,后以及产后妇女更为重视。此外有几种预防方法:其中机械预防方法是最常见的,也就是国外采取的跳板装置,或充气长统靴,或电刺激化使静脉血流加速,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全发病率。

静脉血栓预防指南

静脉血栓预防指南 静脉血栓栓塞症在骨科大手术中发生率较高,是围手术期最主要的死因之一,也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对骨科大手术患者采用各种方法预防VTE不仅可明显降低其发生,如方法得当也是安全的。为提高中国骨科VTE预防水平、规范预防方法,特制订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预防指南。本指南中提到的“骨科大手术”特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1]。本指南仅为学术性指导意见,实施时仍须根据患者以及具体的医疗情况而定。 一、概述 (一)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lolism, VTE)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2]包括两种临床类型,即DVT 和PTE (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的静脉,以下肢深静脉多见,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下肢近端(腘静脉或以上部位)DVT是肺栓塞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 (三)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疾病[2-4],是骨科围手术期的重要死亡原因。 (四)骨科大手术后VTE流行病学:骨科大手术患者容易发生VTE[1](表1)。 我国等亚洲国家的骨科大手术后DVT的发生率(经静脉造影证实)也很高,在一项亚洲7个国家19个骨科中心的407例全髋、全膝关节置换及髋关节骨折手术AIDA研究[6]表明,在完成静脉造影的278例患者中,发生DVT 120例,占43.2%。邱贵兴等[7]报告,关节置换术后DVT 的发生率增高,未预防组为30.8 %(16/52),预防组为11.8 %(8/68)(P<0.05)。余楠生等[8]报道,2001至2005年间髋关节置换术后DVT 发生率为20.6%(83 / 402),膝关节置的术后为58.2%(109 / 187)。吕厚山等[9]报告,1997至1998年间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为47.1%(24/51)。陆芸等[10]报告,股骨干骨折的患者DVT发生率为30.6%,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为15.7%。 二、VTE危险因素 任何可引起静脉损伤、静脉血流停滞及血液高凝状态的原因都是VTE的危险因素,其中骨科大手术是VTE的高危因素[11,12] ,其他常见继发性危险因素包括:老年、创伤、既往VTE 病史、肥胖、瘫痪、制动、术中应用止血带、全身麻醉、恶性肿瘤、中心静脉插管、慢性静脉机能不全等。其他少见的原发性危险因素有如抗凝血酶缺乏症等,危险因素越多,发生VTE 的风险就越大,当骨科大手术患者伴有其他危险因素时发生VTE危险性更大。骨科手术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分度情况见表2[13]。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 人在生病、受伤卧床后,就可能会发生很多并发症,也就是说手术前、手术后或者存在风险的患者卧床时间久了又出现了其他的问题。这些问题就会影响手术或延长病程,比如延长手术的等待时间,或者是影响术后的康复等。其中在临床中最常见的就是下肢的深静脉血栓。 如果把遍布人体全身纵横交错的血管看做一条条河流,那么血栓就是影响这条河流动的障碍物。它们能够像塞子一样堵塞身体各部位血管的通道,使相关脏器血液供应减少或中断,造成人出现各种急性症状甚至突然死亡。 正常情况下这些障碍物并不存在,它们的出现与我们身体的凝血与抗凝血功能有关。 凝血功能对维持正常人体机能起着重要作用。比如,平时身体出现了伤口,血管中具有凝血功能的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在局部形成血栓形式的血块,以保护伤口。待血管壁修复完好,血液不再外流,形成血栓的这些血块就会慢慢降解并消失,这就是抗凝功能。

但事情总有例外。比如凝血因子病变或一些其他原因导致血块形成和降解过程出现问题,就会导致高凝状态——血管伤口愈合了,但血块却没有随之消失,这就形成血栓异常或过量血栓阻塞血管。 一般认为,血栓性疾病包括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病变。近些年的研究发现,静脉血栓隐秘性强,不易诊断,发病和死亡率高,被医学界誉为“最隐秘的危险杀手”。“长期上网猝死”,“打一晚上麻将突发疾病送医院”,类似这样的新闻,往往是静脉血栓惹的祸。 其发病原因有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血流缓慢。血液比较粘稠容易发生血栓。血管壁损伤,血管的内膜不光滑了,也就容易发生血栓。血流缓慢,打个比喻,如果河流里的水流速比较快,水面上的浮萍就不容易在河的两边集聚,水流速慢了,浮萍是不是就容易留到了河的两边。这是一个道理。

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

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 随着深静脉血栓DVT发病率的增加,其危害性之大已被人们逐渐认识。在美国,DVT的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居第三位。我国DVT总检出率为21.7%,年龄在70~79岁的病人检出率最高,74.5%DVT病人无症状。 DVT与肺栓塞PE密切相关,致命性肺栓塞是导致住院内科患者突然死亡的主要原因,几乎50%近端DVT病人存在无症状PE,同时80%的PE病人被发现患有DVT(包括无症状DVT)。PE猝死率极高,43%的病人于发病后2小时内猝死,其中10%在1小时内猝死,36%在2~24小时内猝死,发病后1个月死亡病例仅占21%。因此预防DVT也是预防PE。 在西方国家DVT高危病人接受预防性治疗的比例占17%,而亚洲国家仅为6%。由于静脉系统存在大量的侧枝循环,早期的血栓形成并不会妨碍静脉血的顺利回流。只有血栓蔓延到一定长度,堵塞侧枝循环近远端开口的时候,才在临床上表现出下肢肿胀。所以说,一般临床上出现下肢肿胀才得到诊断的病例,往往发病时间已经超过数天。通过仔细的体检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的。比如,挤压小腿肚子时深部出现疼痛往往提示小腿静脉血栓形成(医学上称为Homan征)。这是因为静脉血栓形成时周围组织无菌性炎症的缘故,同样道理,大腿根部压痛往往提示股静脉血栓形成。当然,一旦有怀疑深静脉血栓,就尽早检测血液D2聚体,B超探测深静脉以明确诊断。这样,大部分的深静脉血栓病例就可以得到早期诊断。 一、发现高危人群: 深静脉血栓多见于以下几类人群: ●吸烟、年龄>40岁 ●手术时间>60分钟 ●先前有DVT或肺栓塞 ●恶性肿瘤、化疗病人 ●下肢、下腹、骨盆骨科手术 ●广泛多发损伤,严重骨折 ●肥胖、静脉曲张、糖尿病 ●妊娠、产后、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 ●心衰、心梗、脑卒中 ●长时间制动、卧床者,如术后、偏瘫、截瘫病人 二、一般生活预防: ●低脂、高纤维清淡饮食,多饮水,特别运动大汗后注意补水,预防血液粘稠; ●增加活动量,早期下床,在床上主动屈伸下肢。避免长时间肢体下垂; ●预防便秘、适当服用缓泻剂; ●衣着舒适,避免穿着紧身衣。

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1 / 5 深静脉血栓形成得预防措施 一、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1、手术后如病情允许,建议抬高下肢20~30°(略高于心脏水平),鼓励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指导督促病人定时做下肢得主动或被动运动,如足背屈、膝踝关节得伸屈、举腿等活动(每日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5分钟)。 昏迷或意识不清得患者,由护士给予由足跟起自下而上做下肢腿部比目鱼肌、腓肠肌挤压运动,使其沿静脉血流方向形成压力梯度,不少于3次/天,每次不少于5分钟,可加速下肢静脉得回流。病情允许时早期下床活动。 2、在确定无血栓形成得前提下,可利用肢体被动装置改善术后肢体血流淤滞, 如循序减压弹力袜(GEC)、患肢间断气囊压迫(IPC)。其作用就是阻止深静脉扩张,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增加静脉血液流速。 3、保持大便通畅,因80%DVT发生在左下肢,与乙状结肠宿便有关。 4、保持心情舒畅,手术后心情不佳,可引起交感、迷走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舒 缩功能失调。 5、鼓励患者深呼吸或有效咳嗽,以加速血液回流。 二、防止静脉内膜损伤:

1、提高静脉穿刺技能,穿刺时尽量缩短扎止血带得时间,减轻对局部与远段血 管得损害。 2、减少与避免下肢静脉得穿刺,因为下肢静脉血栓得发生率就是上肢得3倍,一般情况下,没有上肢损伤,不在下肢穿刺。 3、长期静脉输液或经静脉给药者,可采用留置针,以减少静脉多次穿刺。 2 / 5 4、尽量避免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得药物,如必须注射各种刺激性强得药物 及高渗溶液时,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反复输注。 5、持续静脉滴注不要超过48小时,如发现局部炎性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重建静脉通道,减少对血管内膜得损害。 6、造影剂使用注意事项:为避免高浓度碘液滞留激惹静脉内膜引起血栓性静脉 炎,甚至皮肤坏死,造影成功后注意先松止血带再注人20毫升肝素盐水,抬高患肢按摩3~5次后方可拔出静脉穿刺针。造影结束后将患肢抬高24小时,及时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血肿、患肢温度、色泽、动脉搏动情况,鼓励病人多饮水加速造影剂排泄。 三、防止血液高凝状态: 1、对术后进行静脉穿刺发现回血差或采血后血液过快凝集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