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白蛋白ALB测定

血清白蛋白ALB测定
血清白蛋白ALB测定

血清白蛋白ALB测定

1 检验目的

指导本室工作人员规范操作本检测项目,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2 实验原理

在pH值4.2时,白蛋白和溴甲酚绿染料结合产生蓝绿色复合物,在630nm处比色,颜色的深度与白蛋白浓度成正比。

pH4.2

白蛋白+溴甲酚绿--------------绿色化合物

3 标本采集

3.1 病人准备:应禁食抽血.

3.2 类型:血清

3.3 标本存放:留取标本后请尽快分离血清。在室温条件下(15~25℃)可以稳定一周,在冰箱保存的条件下(2~8℃)稳定一个月,-20℃保存至少可以稳定3个月。

3.4 标本运输:室温条件下运输

3.5 标本拒收标准:细菌污染的不能做测定。

4 实验材料

4.1 试剂: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ALB试剂盒(沪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2400166号 YZB/沪 1546-40-2014)4.1.1 试剂组成

溴甲酚绿 0.35mmol/L 丁二酸缓冲液 50 mmol/L

4.1.2 试剂准备:试剂为即用式。

4.1.3 试剂稳定性与贮存:试剂避光保存于2~25℃,若无污染,可稳定至失效期。试剂有效期为18个月。

4.1.4 变质指示:当试剂有浊度时,表明有细菌污染,不能继续使用。

4.1.5 注意事项:避免试剂与皮肤及粘膜接触。

4.2 校准品:使用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提供的ALB校准品对自动分析仪进行校准。

4.3 质控品:使用正常值、病理值复合控制品。

5 仪器

AU2700生化分析仪,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 西门子ADVIA-2400生化分析仪,东芝TBA-120生化分析仪

6 操作步骤

6.1 样品的准备:将标好号的样品离心后放到仪器规定的位置。

6.2 试剂的检测:仪器开机后,检查各种试剂的位置,体积等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测定。

6.3 项目基本参数:参见生化检验AU2700生化分析仪,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 西门子ADVIA-2400生化分析仪,东芝TBA-120生化分析仪项目测定参数。

6.4仪器操作步骤:参见生化检验AU2700生化分析仪,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 西门子ADVIA-2400生化分析仪,东芝TBA-120生化分析仪操作规程。

7 质量控制

在每一批标本中都应把非定值血清水平I与II质控做为未知标本进行分析,以2S为质控警告限,3S为失控限,绘制质控图,判断是否在控。

8 计算方法

以ALB复合校准品校准仪器后,在病人结果可报告范围内,仪器直接报告可靠的检测结果,以g/L报告

9 参考值范围

成人 37~53g/L

参考值因性别、年龄、饮食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别。根据好的实验室经验,每个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参考值。

我室的参考值:40-55 g/L

10 临床意义

白蛋白是血浆中多种物质重要的结合与运输蛋白,并是维持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组分。血清白蛋白可用于众多疾病的诊断。血清白蛋白升高通常见于脱水的。血清白蛋白降低多见于营养不良、肾脏疾病,肝脏疾病,感染性疾病,严重的烧伤和癌症。白蛋白的定量测定有助于对肝脏疾病如肝硬化的诊断与监视。此外,白蛋白量反映了个体的健康与营养状况,因此可用于营养不良的诊断及老年住院患者的预后评估。

11 操作性能

11.1分析灵敏度:4.0g/L样本的吸光度变化率(ΔA)应不小于0.040。

11.2 线性范围:试剂(盒)线性范围应覆盖[0~50]g/L。

a) 线性相关系数(r)应不小于0.990;b) [0~10]g/L 范围内,线性偏差应不超过±4.0g/L;[11~50] U/L 范围内,线性偏差应不超过±10%。

11.3 准确度:相对偏差(B)应不大于±10%。

11.4 精密度:(1)重复性: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5%;(2)批间差:相对极差(R)应不大于5%。

12 超出范围结果处理

本法线性上限为50g/L。如样品测定值超过上限时,应将样品用0.9%氯化钠溶液作1:1稀释,重新测定,结果乘以2。

13 病危报警值的处理

无警告/危急值

14 方法局限性

14.1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依赖于对所使用分析仪器校准、测定温度和测定时间的控制。

14.2高脂血清会引起测定结果假性升高,测定时应避免使用。

14.3 试剂启用后,在2~10℃避光的条件下可稳定30天。若试剂混浊,或以水为空白在波长630nm处的吸光度大于0.30时,则不能使用。

15 补救措施

当仪器发生故障时,迅速联系仪器厂家进行维修。

16 参考文献

16.1 叶应妩,王毓山,申子瑜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第四版)

16.2 钱士匀主编.临床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5版

16.3 府伟灵,徐克前主编.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5版

16.4 试剂说明书

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的分析测定-盐析法

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的分析测定-盐析法 [目的与原理] 掌握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测定的原理和方法,并用盐析法测定水产动物血清中白蛋白和球蛋白 的含量。 血清中含有多种不同成分的蛋白质,主要为白蛋白和球蛋白。用盐析法沉淀血清中球蛋白,用 双缩脲法测定上清液中白蛋白,同时测定血清总蛋白。血清球蛋白的量从两者的差值求得。[试剂与器材] 试剂: 1、球蛋白沉淀剂:称取硫酸钠(Na2SO4)208g,及亚硫酸钠(Na2SO3)70g,加入蒸馏水约900ml,并加入浓硫酸2ml,使蒸馏水酸化。不停搅拌,待完全溶解后将溶液移入1L容量瓶内,用蒸馏水稀释至1L刻度。保存于25℃以上的温度中。 2、双缩脲试剂:溶解1.50g硫酸铜(CuSO4.5H2O)和 6.0g酒石酸钾钠(NaKC4H4O6.4H2O)于500ml蒸馏水中,在搅拌下加入300ml 10%氢氧化钠溶液,用水稀释到1000ml,贮存在内壁涂以石蜡的瓶中,此试剂可长期保存。 3、标准血清:将待测样品用0.05mol/L氢氧化钠配制成适当浓度的溶液(使测定值在标准曲线范围内),学生实验中可用酪蛋白配制或用血清样品稀释10 倍,冰箱存放待用。。 4、乙醚 器材: 可见分光光度计,离心机,试管若干及试管架,旋涡混合器,塑料试剂瓶,1L容量瓶,烧杯2个,吸管若干支,滤纸,擦镜纸。 [实验步骤] 1、准确吸取血清样本0.2ml,置于10×100mm试管内。以5ml刻度吸管加入球蛋白沉淀剂 3.8ml,塞住管口,反复倒转混和10次(不宜过多)。以1ml 刻度吸管吸取悬液1ml (相当于血清0.05ml),置于另一试管内,作为“总蛋白测定管”。剩余的混悬液另加乙醚约2ml,揿住管口,在约20 秒钟内颠倒混和40 次,然后经每分钟2500 转的速度离心沉淀 5 分钟。此时试管内分成三层:上层为乙醚,中层为球蛋白,下层为澄清的白蛋白溶液。将试管斜置在桌面片刻或轻击试管,待蛋白块自管壁分离后,将1ml吸管插入白蛋白溶液中并吸取此溶液1ml(小心,准确,且不可触及球蛋白块片)。取出吸管,用滤纸拭去管尖可能附着的球蛋白沉淀,将白蛋白溶液加入另一试管内,作为“白蛋白 测定管”。在另一试管内加入标准血清0.2ml及球蛋白沉淀剂 3.8ml,混和后准确吸取混悬液1ml,加入一试管中作为“标准管”。再取一试管加球蛋白沉淀1ml,作为“空白管” 2、每管中各加入双缩脲试剂4毫升,充分混和后置室温暗处30分钟,用540nm或绿色滤光片进行比色,以空白管校正光密度到0点,读取各管光密度读数。 3、计算 将所测得的光密度读数按下列公式计算出白、球蛋白含量及其比值: (1)总蛋白测定管光密度/ 标准管光密度×标准血清蛋白浓度(g/100ml)=血清总蛋白g/100ml (2)白蛋白测定管光密度/标准管光密度×标准血清蛋白浓度(g/100ml)=血清白蛋白g/100ml (3)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g/100ml (4)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 4、标准曲线绘制:同血清(浆)总蛋白测定双缩脲法见《血清(浆)总蛋白测定》。

人血白蛋白的合理临床应用

人血白蛋白的合理临床应用 中国医学论坛报自1940 年开始应用白蛋白制剂以来,有关白蛋白应用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现在,世界各国已逐渐规范了白蛋白的使用指征。但我国在白蛋白应用上仍存在许多“误区”,临床滥用现象相当普遍。今年,我国更出现了严重的白蛋白短缺。因此,规范白蛋白的使用在我国有其紧迫性和重要性,值得大家思考和讨论。 临床误区:白蛋白作为营养制剂 误区一:纠正低白蛋白血症: 营养不良在手术和创伤病人中非常普遍,此类病人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目前,临床上应用白蛋白的误区之一是将白蛋白作为营养补品用于手术后病人、营养不良患者、恶性肿瘤病人或危重病人中。 事实上,外科病人术后处于高代谢状态,表现为蛋白分解代谢加速,合成代谢下降,造成持续的负氮平衡。另一方面,外科手术创伤早期,机体存在全身性炎性反应,大量的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直接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增大,通透性增加,产生全身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SCLS),部分白蛋白渗漏到组织间隙中,导致术后早期的低蛋白血症。因此,外科手术病人术后早期的低蛋白血症并非全是营养不良或蛋白质分解的结果。 此时输注外源性白蛋白若不能改善患者本身的营养状况,其原因可能为:①外源性蛋白质进入人体后,首先水解为氨基酸,然后再被机体组织细胞所利用,合成所需的各种蛋白质。由于各种组织细胞内蛋白质有其特殊性,是由组织细胞自身来合成的,因此外源无法提供。白蛋白的分解产物内缺乏合成其他蛋白质的色氨酸,故营养价值低。②从代谢的角度看,以白蛋白作为营养补充并不恰当,白蛋白的半衰期约为21 天,人体仅能利用降解生成的氨基酸,而当日输入的白蛋白并不能发挥营养作用。③输注外源性白蛋白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由于氮供应不足所致的各个组织器官蛋白质合成不足的问题。 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只是一个现象,从营养角度看,它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热卡和氮的摄入不足所致。因此,要改善外科病人术后高分解代谢、负氮平衡和低蛋白血症,应该从根本上解决营养不良的问题,应该提供合适的能量和营养底物。营养底物中,氮的供给应选择平衡型的氨基酸制剂,而非白蛋白。 误区二:促进伤口愈合: 传统观点认为,即使对手术后病人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时,静脉输注白蛋白可提高或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术后组织水肿,促进伤口特别是吻合口的愈合。受上述观点影响,目前临床上许多外科医生仍喜欢应用白蛋白,这是造成术后白蛋白制剂应用普遍的另一原因。事实上,偱证医学研究表明,尽管输注白蛋白可提高血清白蛋白的水平,但并没有改善病人原发病的治疗效果,也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或改善临床预后。由于目前医用白蛋白的来源为献血者的血浆经血浆分离和灭菌处理后配置而成,当前我国血源紧张,所以白蛋白价格昂贵,术后输注白蛋白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社会的负担。因此,常规应用白蛋白来改善病人的低白蛋白血症是不值得推荐的。 误区三:提高机体免疫力: 临床上应用白蛋白的另一误区是将白蛋白作为“强身剂”,用于提高机体免疫抵抗力,这就更错误了。因为白蛋白不但不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而且其中的某些成分(如制剂中的微量α-1酸性糖蛋白)反而可使 机体免疫力下降。此外,给白蛋白含量正常患者输注外源性白蛋白还可抑制机体自身白蛋白的合成,加速白蛋白的分解,并可使循环负荷过重、血钠增高等副作用。 循证医学:白蛋白不适用于体液治疗 液体治疗是外科基本问题,特别是在手术后早期或外科危重病人,其目的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维 持充足的体循环和微循环,保证良好的组织灌注和氧供,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目前,临床上许多医生将白蛋白用作一线容量扩充剂用于体液治疗。但是,在一些病理情况下(如严重创伤、手术、感染或ARDS

血清总蛋白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血清总蛋白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1.测定方法血清总蛋白测定一般采用双缩脲比色法,它是目前首先推荐的蛋白质定量方法。此法的原理是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在碱性条件下与二价铜离子(Cu2+)作用生成蓝紫色的化合物,这种颜色反应强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经与同样处理的蛋白标准液比较,即可求得蛋白质含量。此反应的优点是清、球蛋的反应性相近,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干扰物质少,为首选的常规方法,其缺点是灵敏度较低。 2.临床意义血清总蛋白生理性波动。直立体位由于体液分布原因,血液相对浓缩,而长久卧床者血液较直立体位稀。因此长久卧床者血清总蛋白比直立活动时约低3~ 5g/L。新生儿血清总蛋白可比成人低5~8g/L。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比成人低2g/L。血清总蛋白增高:(1)血液浓缩,导致总蛋白浓度相对增高:严重腹泻、呕吐、高热时急剧失水,血清总蛋白浓度可明显升高。休克时,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中水分渗出血管。血液可发生浓缩,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患者,由于丢失钠的同时伴随水的丢失,血浆也可出现浓缩现象。(2)血浆蛋白质合成增加:主要见于球蛋白合成增加,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总蛋白降低:(3)血液稀释,导致总蛋白浓度相对降低:如静脉注射过多低渗溶液或因各种原因引起的钠、水潴留。(4)摄人不足和消耗增加:食物中长期缺乏蛋白质或慢性胃肠道疾病所引起的消化吸收不良,因患消耗性疾病,如严重结核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均可造成血清蛋白浓度降低。(5)蛋白质丢失:严重烧伤时大量血浆渗出,大量失血,肾病综合征时大量蛋白尿,溃疡性结肠炎时肠道长期丢失一定量的蛋白质,这些病理改变均可使血清总蛋白浓度降低。

血清前白蛋白测定标准规程

血清前白蛋白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1 检验申请 单独检验项目申请:血清前白蛋白(缩写PAB)测定,组合项目申请:血生化中肝功能项目测定。临床医生根据需要提出检验申请。 2 标本采集与处理 2.1标本采集 2.1.1常规静脉采血约2 ml,不抗凝,置普通试管中。或采用含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检查体液乳酸脱氢酶的体液标本应用肝素抗凝。 2.1.2检验申请单和血标本试管标上统一且唯一的标识符。 2.1.3急诊标本采集后,在检验申请单上填写标本采集时间。 2.1.4标本采集后与检验申请单一起及时运送至检验科。专人负责标本的接收并记录标本的状态,对不合格标本予以拒收。 2.1.5下列标本为不合格标本 2.1.5.1标本量不足:少于0.3ml的全血标本,或少于0.1ml的血清或血浆。 2.1.5.2对反应吸光度有干扰的标本,包括严重溶血、严重浑浊的标本。 2.1.5.3无法确认标本与申请单对应关系的。 2.1.5.4其他如标识涂改、标本试管破裂等。 2.2标本保存 2.2.1接收标本后在30min内将标本离心分离出血清。 2.2.2标本保存时间:室温(15~25℃)下可稳定8h,普通冰箱中(2~8℃)稳定24h。-20℃保存稳定30天。为避免标本中水分挥发使血清浓缩,对保存时间超过1天的标本均加塞密闭或覆盖湿巾。2.2.3已完成测试的标本保持完整的识别号,置4~8℃冰箱内保存7天。

2.3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2.3.1采血前使受检者保持平静、松弛、避免剧烈活动,24h不饮酒和12h以上禁食空腹状态。 2.3.2注意有无应用影响测试项目的药物。 2.3.3可以使用肝素抗凝的血液标本。 3 方法原理 人血清PA与其相应抗体在液相中相遇,立即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形成一定浊度。该浊度的高低在一定量抗体存在时与抗原的含量成正比。通过与同样处理的校准比较,计算未知样品的PA含量 4 试剂及其他用品 4.1试剂:前白蛋白试剂盒,由北京利德曼生化技术有限公司出品。 4.2试剂盒保存:未开瓶的试剂储存在2~8℃可稳定至有效期。试剂开瓶后,在仪器冰箱试剂仓中可保存28天。开盖后避免污染。当试剂变混浊,或者未开盖的液体有沉淀,或起始吸光率>0.8时,表明试剂已变质,不能继续使用。 4.3试剂盒准备:液态双试剂型,即开即用,无特殊准备。 4.4试剂盒主要成分:

人血白蛋白的使用

人血白蛋白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天然血液制品。按照《中国生物制品规程》标准制造和检定的产品,是 由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健康人的血浆或血清,经低温乙醇法分离纯化,并经60℃10小时加温灭活病毒后制成,白蛋白含量在96%以上,含适宜稳定剂,不含防腐剂和抗生素,供静脉输注。随着我们对危重病人病理生理过程的进一步深入了解,临床中使用白蛋白引起越来越多的争议。白蛋白具有很多生理学功能,在临床中应用的范围很广。在1998年世界范围内白蛋白的用量为300-400吨,很多医院白蛋白的用量占药房营业额的30%强。现在随着药物经济学的发展,对这种昂贵药物不加限制的使用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1. 蛋白的代谢血浆蛋白是血浆中主要固体物质,约占血浆总量的6-8%。可以分为白蛋白和球蛋白二大类。白蛋白含584个氨基酸,平均分子量69000道尔顿,易溶于水,表面带负电荷。血浆中白蛋白总量约为120g,浓度为40-50g/L。除了分布在血浆中,白蛋白还存在于组织液中,组织液中的白蛋白约为160g,浓度比血浆中的要低,为血浆中白蛋白浓度的一半。正常人体肝脏每天生成9-12g 白蛋白,其生成的速度受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的影响。严重的蛋白缺乏症会降低白蛋白的生成。另外一些药物如胰岛素,可的松等会刺激白蛋白的生成,但生长激素对白蛋白的合成没有影响。正常情况下,白蛋白在体内还存在一个循环过程,在血浆中白蛋白通过毛细血管壁间隙进入 组织液中,然后通过淋巴系统重新进入血浆中,白蛋白的循环半衰期为16小时。外源性白蛋白进入人体后,有一个快分布期,从血浆中迅速消失进入组织间隙,分布半衰期约为15小时,之后是一个缓慢的消除过程,消除半衰期约为19天。白蛋白的分解代谢主要发生在血管内皮中,代谢速率为9-12g/天,约为总量的4%。影响白蛋白代谢的主要因素为血浆中白蛋白浓度,人体热量和蛋白的不 足也会加速白蛋白的代谢。感染,外伤,或手术引起炎性级联反应进会释放出许多炎性介质活化白细胞,这一过程引起了血管内表皮细胞的损伤,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中的成分包括白蛋白渗透到组织中去,这加速了白蛋白的泄漏,炎性介质还会抑制了白蛋白的合成,促进了白蛋白的分解,因此从总体上降低了白蛋白的含量。 2. 白蛋白的生理作用 2.1 扩血容作用 每克白蛋白可结合18ml水,能阻止液体从血管内向血管外扩散。但是白蛋白的扩血容作用并不一定 与理论值相等,还与患者的血容量,蛋白水平,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等有关。白蛋白还能聚集到血管水肿孔隙较大的地方,阻止液体的扩散。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毛细血管通透性明显增大的病人,白蛋

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测定实验方案

血清中总蛋白和白蛋白测定的实验方案 血清总蛋白的测定: 实验原理 血清(浆)中蛋白质的肽键(-CO-NH-)在碱性溶液中能与2价铜离子作用生成稳定的紫红色络合物。此反应和2个尿素分子缩合后生成的双缩脲(H2N-OC-NH- CO-NH2)在碱性溶液中与铜离子作用形成紫红色的反应相似,故称之为双缩脲反应。这种紫红色络合物在540nm处有明显吸收峰,吸光度在一定范围内与血清蛋白含量呈正比关系,经与同样处理的蛋白质标准液比较,即可求得蛋白质含量。实验器材分光光度计 实验试剂 1.6mol/L NaOH溶液称取NaOH 240g,溶于新鲜制备的蒸馏水约800ml中,定容至1L,贮于有盖塑料瓶中。 2.双缩脲试剂称取硫酸铜结晶(CuSO4·5H2O)3g溶于新鲜制备的蒸馏水500ml 中,加入酒石酸钾钠(NaKC4H406·4H2O),用以结合Cu2+,防止CuO在碱性条件下沉淀)9g和KI(防止碱性酒石酸铜自动还原并防止Cu2O的离析)5g。待完全溶解后,在搅拌下加入6mol/L NaOH溶液100ml,并用蒸馏水定容至1L,置塑料瓶中盖紧保存。此试剂室温下可稳定半年,若贮存瓶中有黑色沉淀出现,则需要重新配制。 3.60~70g/L蛋白质标准液可用定值参考血清或标准白蛋白作标准。 实验操作 取试管3支,混匀,置25℃30min或37℃10min,在波长540mm处比色,用空白管调零,测各管吸光度。 参考范围 60~80g/L。 注意事项 1.黄疸血清,严重溶血,葡萄糖,酚酞及溴磺酞钠对本法有明显干扰,故用标本空白管来消除。但如标本空白管吸光度太高,可影响测定的准确度。

2.高脂血症混浊血清会干扰比色,可采用下述方法消除:取2支带塞试管或离心管,各加待测血清0.1ml,再加蒸馏水0.5ml和丙酮10ml,塞紧并颠倒混匀10次后离心,倾去上清液,将试管倒立于滤纸上吸去残余液体。向沉淀中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及双缩脲空白试剂,再进行与上述相同的其他操作和计算。 方法评价 1.双缩脲显色反应仅和蛋白质中肽键数成正比关系,与蛋白质的种类、分子量及氨基酸的组成无明显关系,各种蛋白质的显色程度基本相同。 2.本法重复性好,RCV为4%,CCV为 3.9%;线性范围为0~140g/L;本法干扰少,并且大多可以避免;使用单一的稳定试剂,操作简便、快速,既适于手工操作,也便于自动化分析,已被推荐为 测定血清总蛋白的参考方法。 3.唯一的缺点是灵敏度较低,比酚试剂法低约100倍。但本法的检出限为0.2~1.7g/L,这相当于70g/L的血清3~24μl,已能满足临床生化检验的需要。 4.本法是临床测定血清总蛋白质首选最方便、最实用的常规方法。 5.临床上常见的血清蛋白定量法主要有双缩脲法、临床折射计法、染料结合法、BCA法和免疫比浊法。 临床意义 血清总蛋白浓度受到血容量变化的影响,脱水时蛋白浓度相对增加,水潴留时则降低。在生理情况下,体位、运动等也可使血蛋白浓度发生轻微变化。 1.血清总蛋白浓度升高 (1)各种原因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如呕吐、腹泻、烧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传染病、急腹症等。 (2)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等; (3)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 (4)慢性传染病:如结核、梅毒等 2.血清总蛋白浓度降低 (1)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清蛋白丢失或摄入不足:如肾病综合征、营养不良、消耗增加;

药物小分子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毕业设计(综述) 药物小分子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申请学位:学士学位 院系:药学院 专业:药学 姓名:梅艳飞 学号:122120213 指导老师:闫苗苗 二〇一三年六月一日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前言 . (1) 1蛋白质与小分子物质 (2) 1.1蛋白质的定义及概述 (2) 1.2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2) 1.3血清白蛋白 (3) 1.3.1血清白蛋白的结构 (3) 1.3.2血清白蛋白的生理功能 (4) 1.4小分子物质 (5) 2药物小分子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7) 2.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法 (7) 2.2荧光光谱法 (7) 2.3圆二色光谱(CD)法 (9) 2.4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法 (9) 2.5其他研究方法 (10) 3药物小分子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的主要内容 (11) 3.1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的确定 (11) 3.2结合位点的确定 (12) 3.3作用力类型 (12) 3.4药物小分子对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 (13) 4研究意义及展望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8)

药物小分子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梅艳飞 摘要:蛋白质是一切生物体内最基本的生命物质,在生物体内发挥着各种与生命活动有关的重要作用。蛋白质是遗传性状的直接表达者。因此,对蛋白质的各种研究是当前生命科学、医药学、化学等领域的前沿和热点。蛋白质是药物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运输载体。药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不仅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而且还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与排泄方式,研究药物与蛋白质的结合为药物分子结构与药效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利的信息。基于研究生物大分子与药物小分子相互作用的重要意义,本文对前人就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以期从中找出未来研究的突破口,从而进一步丰富生物大分子与药物小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 关键词:药物小分子;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浅析我院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

浅析我院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2-03-19T09:13:23.8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期供稿作者:杨显丽[导读] 在美国的《白蛋白临床应用指南》中指出不合理的临床应用为:补充营养、肾病综合症、慢性肝硬化。 杨显丽(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医院云南大理 672600)【中图分类号】R9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0127-02 【摘要】目的分析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情况,以促进其正确合理应用。方法从我院2010年6—9月应用人血白蛋白的住院患者病例中,每月随机抽15例,对共计90例患者的年龄、住院科室、所患疾病、人血白蛋白的适应症、不良反应、禁忌等内容统计分析。结果 90例患者中,以内科、外科分布较多,老年人偏多,联合用药品种多为抗菌药、扩容药、利尿药等,主要用于脑水肿及脑损伤引起的颅内压升高36例,低蛋白血症31例,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8例,营养支持12例等。结论我院人血白蛋白在使用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只有准确掌握人血白蛋白的相关资料,本着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原则,才能获得最佳的疗效[1]。【关键词】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人血白蛋白是从健康的新鲜血浆或保存期不超过2年的冰冻血浆中提取的,可直接静脉注射到病人体内,主要用于失血创伤、烧伤引起的休克、脑水肿及脑损伤引起的颅内压升高,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低蛋白血症、癌症术后恢复等方面的治疗,是临床急救的一种特殊药品。本文通过对我院2010年6月—9月临床应用人血白蛋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促进其临床合理用药。 1 资料与方法 从我院2010年6月—9月住院病人应用人血白蛋白中每月随机抽取15例,共计90例。对90例患者的性别、年龄、所患疾病、人血白蛋白的应用指征、用法、用量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等内容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的基本情况 90例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38例;最大的87岁,最小的6岁,平均住院天数为30d,最长的101d,最短的为1d;治愈41例,好转34例,未愈的7例,死亡的8例。 2.2 用法用量 90例患者中,人血白蛋白的使用方法均为静脉滴注,每日最小用量为10g,1次d-1,最大用量为30g,分2次滴注。用药时间在1—20d 内,平均用药时间为3.6d,其中用药1d的有20例,2d的有20例,3d的有17例,4—10d的有25例,>7d的有8例。 2.3 临床应用指征 90例患者人血白蛋白的临床使用指征情况见下表:临床指征例数百分比% 脑水肿及脑损伤引起的水肿或腹水 36 40 低蛋白血症 31 34 营养支持 12 13 胸腹水或肝腹水 8 9 其它 3 3 2.4 联合用药情况 在90例应用人血白蛋白的患者中未见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在人血白蛋白使用过程中,联合用药最多达17种,最少1种,联合用药品种类多为抗菌药,扩容药、利尿药、营养药、调节血糖和电解质平衡药。 3 分析与讨论 3.1 人血白蛋白用量分布 从应用人血白蛋白的科室分布来看,我院人血白蛋白的使用以神经外科、大内科最多,共67例,占总例数的70.4%,因我院是小型综合医院,以神经外科、大内科为主,技术力量雄厚,患者来源广,而且病症从颅脑损伤、颅内疾病为多,手术时间长、病情严重,故用量较大。 3.2 疗程因病情而定 近年来,多项临床和基础研究都证实人血白蛋白用于脑水肿及脑损伤引起的颅压升高方面优于甘露醇等其它脱水剂,其优势在于半衰期长,约为15—19d,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脱水作用,且作用温和,不易渗漏到脑循环外或因突然停药出现反跳。但由于脑水肿可在脑损伤后1—14d内呈渐进发展,故尽早和持续应用人血白蛋白至关重要,但单次大剂量人血白蛋白治疗脑损伤疗效欠佳。 3.3 老年患者用药 在90例应用人血白蛋白的患者中,平均为57a,以老年患者偏多,这与我国老年人口日益增多和老年人随年龄增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减弱有关,此外老年人高血压、心脏代偿减弱、脑血管发病率离并发症多,因此联合用药亦增多,故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高,所以老年人患者用药值得注意。 3.4 单纯营养支持应用不合理 在美国的《白蛋白临床应用指南》中指出不合理的临床应用为:补充营养、肾病综合症、慢性肝硬化。我院90例应用人血白蛋白的患者中,用于单纯营养支持的有12例,人血白蛋白的分解产物内缺乏合成其它蛋白质的重要氨基酸之一的色氨酸,而且人血白蛋白的半衰期长,人体仅能利用降解而成的氨基酸,当日输注的白蛋白并不能发挥作用;目前,已有多种氨基酸制剂和肠外营养疗法可供选用,另外,人血白蛋白不但不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而且其中的某些成分可使机体免疫力下降,输注人血白蛋白还可抑制机体自身白蛋白的合成,加速其分解,并可引起循环负荷过重,血钠增高等不良反应,所以把人血白蛋白作为营养补品,用于癌症或把人血白蛋白作为强身剂,用于提高免疫力的用法是错误的。 3.5 合理应用人血白蛋白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与血清前白蛋白联合检测的分析

四经验交流四肝硬化患者血小板与血清前白蛋白联合检测的分析 戴宏华 ?摘要?一目的一分析肝硬化患者血小板与血清前白蛋白检测的意义三方法一采用日本光电MEX- 7222K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82例来自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传染科肝硬化患者血小板 4项参数(PLT二MPV二PDW二PCT),用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白蛋白(PA)并与7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比 较三结果一肝硬化患者的PLT二PCT和PA较正常对照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1?;MPV及 PDW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三并且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增加PLT,PCT及PA 降低程度更加明显三结论一血小板4项参数对评估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及出血倾向有重要意义,血清前白 蛋白PA异常变化可反映肝脏损伤程度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二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三 ?关键词?一肝硬化;一血小板;一血清前白蛋白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platelet test and the elevated serum PA for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一DAI Hong-hua.一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urong,Jiangsu,212400, China ?Abstract?一Objective一To analys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latelet and PA test for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Methods一Levels of platelet(PLT),mean platelet volum(MPV),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 plateletcrit(PCT)for82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those who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from June2010 to June2012in our hospital,were tested by using Japanese photoelectric MEK-7222K automatic five classification blood analyzer.The level of serum prealbumin was detected by transmissionimmunoturbidimetry method.And compared the levels with the control group.Results一The levels of PLT,PCT,PA of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the levels of MPV,PDW of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P<0.01).The levels of PLT,PCT,PA of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s the Child-pugh degreeraised.Conclusions一The detection of PLT,PCT,PA had great significance for evaluation of cirrhosis severity and bleeding tendency.And levels of PA in serum could reflect the condition of liver damnification,and helpful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 for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Key words?一Liver cirrhosis;一Platelet;一PA 一一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二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的慢性肝病三该病后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障碍,直至出现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脑病而导致死亡三我国肝硬化发病率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1%左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三血小板参数为临床肝硬化患者出现不良进展如出血及预后的主要指标[1]三本研究通过Child-Pugh各级与PLT四项参数及血清前白蛋白(PA)关系的研究,探讨在不同程度肝脏功能的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减少及血清前白蛋白下降的情况三对防止可能出现的出血二指导治疗及其预后都具有预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作为肝功能损害程度评估的一项参考指标三现报道如下三 一二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传染科门诊及住院的肝硬化患者82例,男性51例,女性31例三全部患者均符2009年版‘传染病诊断标准汇编“的诊断标准三全部病例排除自身免疫病二血液病二血小板疾患二重要脏器病变二未使用对血小板有影响的药物三将患者分为三组:肝硬化A级组(41例),肝硬化B级组(25例),肝硬化C级组(16例)三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无肝病 一一作者单位:212400江苏,句容市中医院检验科及血液系统疾病,均为体检健康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1例,女29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为45岁三 2.方法:PLT参数采用日本光电MEK-7222K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清晨空腹静脉血1~2ml,加入EDTA-K2抗凝管内,混匀按仪器操作要求进行测定,得到PLT二PCT二MPV二PDW相应的结果三血清前白蛋白(PA)采用免疫比浊法仪器为VITALAB selectra E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由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三所有标本于2h内测试完毕三 3.统计学处理:用SPSS13.0统计软件三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用t检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二二结果 肝硬化组PLT二PCT两项指标和PA值降低,MPV二PDW 两项指标升高与健康成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三如表1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增加PLT及PA下降程度越来越加重(P<0.01)三见表2三 一一讨论一本研究结果显示82例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改变,而且随病情的进展和加重及严重出血,血小板的4项指标都会发生明显变化三血小板4项指标的变化表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不但数量减少,而且功能也存在异常三肝硬化患者变化更为显著,特别是PLT和PCT二者 万方数据

白蛋白和生理作用

白蛋白及生理作用 □公司医学顾问李南华 众所周知,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基本材料,包括毛发的角蛋白、血液中的白蛋白,血红蛋白、球蛋白、骨组织中的骨胶原蛋白等,约占人体干重的一半。在这个庞大的蛋白质家族中有一种蛋白质尤为重要,常被说成是蛋白质家族中的老大,这就是血清白蛋白。 白蛋白,亦称清蛋白,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血液、淋巴、肌肉中。人体白蛋白是由氨基酸在肝细胞内合成并被分泌进入血液循环的,血浆白蛋白是血浆中数量最多、功能最复杂的一种蛋白质,它的生理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血容量、酸碱度的恒定。 由于血清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多,分子最小、溶解度大、功能较多的一种蛋白质。因此它所提供的胶体渗透压约占血浆总胶体渗透压的80%,此外,血清白蛋白表面有大量负电荷可吸引大分子聚集于表面,对保持血容量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具有组成弱酸及其相应的盐,形成缓冲对的作用,所以也有直接维持血浆和间接维持身体各部酸碱度相对稳定的作用。因而,当人体血清白蛋白降低时,就可引起组织水肿,血容量下降,血压下降,循环障碍、酸碱紊乱等系列病症。 二、运载功能 由于白蛋白分子表面带有较多的负电荷,使它可依靠静电引力与带正电荷的物质相结合,也可依靠非共价键,如氢键、疏水键等与带负电荷的物质相结合,成为这些物质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形式,如钙、锌、铜、胆红素、尿酸、脂肪酸等代谢产物;组胺、甲状腺素以及青霉素、链霉素、阿斯匹林、磺胺等药物。从而间接地起到消除黄疸,减轻痛风,降低血脂及防治动脉硬化,抗过敏,减轻甲亢症状及充分提高药效等作用。 三、营养功能

白蛋白是人体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它在血浆中也不断地进行着代谢更新,血清白蛋白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可用于合成组织蛋白、氧化分解供应能量或转变成其它含氮物质。许多急慢性疾病都可引起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如果不是应急需要,可采用口服型白蛋白营养液代替输注品,其中最佳首选是紫薇星白蛋白营养液。 紫薇星白蛋白营养液 紫薇星白蛋白营养液是由广东汕头紫薇星保健品厂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高等医药院校、研究机构、医疗单位等多方协作研制成功的白蛋白(活力生命肽)。经数年广泛的临床使用和市场供应,大量反馈信息表明:紫薇星白蛋白营养液具有激发调动人体自身合成血清白蛋白和其它组织蛋白,酶类等功能,因而能起到改善血清白蛋白运输多种物质(营养物、代谢物、药物等)至靶器官,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提高细胞活力,增强体质及抗病能力的作用。 紫薇星白蛋白营养液是国家卫生部批准为“健”字号的营养保健食品。(批文:卫食健字[1997]第447号)曾于1998年10月获得“改革开放二十年中国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展”的百项成果奖,并于10月18日进入人民大会堂进行了新闻发布会,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新闻”栏目、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等多家媒体相继给予了报导,于99年12月26日在香港荣获第二届全球华人医学大会“华佗创新发明金奖”。紫薇星白蛋白营养液何以能获得以上殊荣?其最主要的特点是: 一、细分子化,容易吸收。 日常蛋白质的来源无非是鸡、鸭、鱼、肉、蛋类食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须转变为肽及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进入血液循环被人体利用,许多年老体弱、幼儿及患者,由于消化功能障碍,对这些食物中的蛋白质吸收率较低,而紫薇星白蛋白营养液是根据卵清白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氨基酸相同、含量相近,利用高科技酶解而成,富含18种氨基酸和多种活性多肽,吸收率近达100%。特别适宜消化功能障碍者服用。 二、安全无毒,使用方便。

人血白蛋白多聚体测定法

人血白蛋白多聚体测定法 本法系用分子排阻色谱法测定人血白蛋白多聚体含量。 照分子排阻色谱法(附录Ⅲ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亲水硅胶高效体积排阻色谱柱(SEC,排阻极限300kD,粒度10μm),柱直径7.5mm,长60cm;以含1%异丙醇的pH7.0 0.2mol/L磷酸盐缓冲液[取0.5mol/L磷酸二氢钠200ml、0.5mol/L磷酸氢二钠420ml、异丙醇15.5ml及水914.5ml,混匀]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 ;流速为每分钟0.6ml。取每1ml含蛋白质为12mg 的人血白蛋白溶液20μl,注入色谱柱,记录色谱图,人血白蛋白单体峰与二聚体峰间的分离度应大于1.5,拖尾因子按人血白蛋白单体峰计算应为0.95~1.40。 测定法取供试品适量,用流动相稀释成每1ml约含蛋白质12mg的溶液,取20μl,注入色谱柱,记录色谱图30分钟(色谱柱长30cm)或60分钟(色谱柱长60cm)。 按面积归一法计算,色谱图中未保留(全排阻)峰的含量(%)除以2,即为人血白蛋白多聚体含量。 人血白蛋白 Renxue Baidanbai Human Albumin 本品系由健康人血浆,经低温乙醇蛋白分离法或经批准的其他分离法分离纯化,并经60℃ 10小时加温灭活病毒后制成。含适宜稳定剂,不含防腐剂和抗生素。 1 基本要求 生产和检定用设施、原料及辅料、水、器具、动物等应符合“凡例”的有关要求。 2 制造 2.1 原料血浆 2.1.1 血浆的采集和质量应符合“血液制品生产用人血浆”的规定。 2.1.2 低温冰冻的血浆保存期应不超过3年。 2.1.2 组分Ⅳ沉淀为原料时,应符合本品种附录“组分Ⅳ沉淀原料质量标准”。 2.1.3 组分Ⅳ沉淀应冻存于-30℃以下,运输温度不得超过-15℃。低温冰冻保存期不得超过1年。 2.1.4 组分Ⅴ沉淀应冻存于-30℃以下,并规定其有效期。 2.2 原液 2.2.1 采用低温乙醇蛋白分离法或经批准的其他分离法制备。生产过程中不得加入防腐剂或抗生素。组分Ⅳ沉淀为原料时也可用低温乙醇结合柱色谱法。 2.2.2 经纯化、超滤、除菌过滤后即为白蛋白原液。 2.2.3 原液检定 1

人前白蛋白(PA)检测试剂盒(透射比浊法)

人前白蛋白(PA)检测试剂盒(透射比浊法) 简介: 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相对分子量54000万,由肝细胞合成,电泳时迁移在白蛋白之前,故得此名。测定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大多采用免疫化学技术,常用的方法有免疫单扩散法、散射比浊法、透射比浊法。免疫单扩散法虽然简便易行不需要特殊设备,但费时,精密度和准确性不佳。散射比浊法灵敏度高,但需要特殊蛋白分析仪。 Leagene 人前白蛋白(PA)检测试剂盒(透射比浊法)其检测原理是PA 与抗PA 抗体在液相中反应生成PA 抗原抗体复合物,使反应液呈一定浊度。当一定量抗体存在时,浊度与PA 的含量呈正比,利用透射浊度法与相同处理的PA 标准比较,求得样本中PA 的含量。本试剂盒专门用于人血清、血浆、组织样本中的前白蛋白含量测定,特别适用血清和血浆样本。本试剂盒仅用于科研领域,不宜用于临床诊断或其他用途。 组成: 自备材料: 1、 分光光度计或酶标仪 2、 离心管、小试管或96孔板 3、 恒温箱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 TP 测定操作:分光光度计手工或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按下表依次加入试剂: 2、 混匀,孵育。 3、 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以空白管调零,读取标准管和各待测管的吸光度。 编号 名称 TC068550T Storage 试剂(A): PA 标准液(400mg/L) 0.2ml -20℃ 试剂(B): PA 抗体工作液 50ml -20℃ 试剂(C): PA 生理盐水 1ml RT 使用说明书 1份 空白管 标准管 待测管 PA 生理盐水(μl) 20 PA 标准液(400mg/L)(μl) 20 待测样本(μl) 20 PA 抗体工作液(ml) 1.0 1.0 1.0

血清白蛋白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血清白蛋白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1 检验申请 单独检验项目申请:血清白蛋白测定(缩写ALB);组合项目申请:血生化中肝功能测定项目组合。临床医生根据需要提出检验申请。 2 标本采集与处理 2、1标本采集 2、1、1常规静脉采血约2ml,不抗凝,置普通试管中。或采用含分离胶得真空采血管. 2、1、2检验申请单与血标本试管标上统一且唯一得标识符。 2、1、3急诊标本采集后,在检验申请单上填写标本采集时间。 2、1、4标本采集后与检验申请单一起及时运送至检验科。专人负责标本得接收并记录标本得状态,对不合格标本予以拒收。 2、1、5下列标本为不合格标本 2、1、5、1标本量不足:少于0、3ml得全血标本,或少于0、1ml得血清或血浆。 2、1、5、2对反应吸光度有干扰得标本,包括严重溶血、严重浑浊得标本。 2、1、5、3无法确认标本与申请单对应关系得。 2、1、5、4其她如标识涂改、标本试管破裂等。 2、2标本保存 2、2、1接收标本后在30min内将标本离心分离出血清。 2、2、2标本保存时间:室温(15~25℃)下可稳定一周,普通冰箱中(2~8℃)稳定一个月。为避免标本中水分挥发使血清浓缩,对保存时间超过1天得标本均加塞密闭或覆盖湿巾。 2、2、3已完成测试得标本保持完整得识别号,置4~8℃冰箱内保存7天。 2、3标本采集得注意事项 2、3、1采血前使受检者保持平静、松弛与空腹状态。

2、3、2不建议采集抗凝血标本,如果必须使用血浆,推荐得抗凝剂就是肝素。 3 方法原理 血清中得白蛋白与溴甲酚绿在PH=4、2得条件下结合生成绿色复合物,溶液由黄色变为绿色,其颜色深浅与白蛋白浓度成正比,通过在630nm处测定其吸光度可得出白蛋白得含量。 PH=4、2 白蛋白 + 溴甲酚绿-—---——-------- 绿色复合物 4试剂及其她用品 4、1试剂:溴甲酚绿法测定白蛋白试剂盒,由北京利德曼生化技术有限公司出品. 4、2试剂盒保存:保存于2~8℃,不开盖情况下至标签得失效期.开盖后放于仪器得冰箱中至少稳定14天。开盖后避免污染。变质指示:当试剂有浊度时,表明有细菌污染,不能继续使用。 4、3试剂盒准备:液态单试剂型,即开即用,无特殊准备 4、4试剂盒主要成分:缓冲液(pH 4、2)50 mmol/L,溴甲酚绿0、25 mmol/L,其中含有稳定剂与保护剂〈0、1%. 5 校准品与校准模式 5、1校准品: Beckman—Coulter SYNCHRON LX MULTI 校准液(P/N 442600),其白蛋白浓度值可溯源至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标准参考材料。 5、2校准类型与校准点数目:线性模式,1个校准点。 5、3校准周期:校准间隔时间不限。但在:①更换试剂批号或出现质控漂移时;②仪器进行全面保养后;③仪器得重要零件更换后;均须进行一次校准。 5、4校准液重建方法:Beckman-Coulter SYNCHRON LX MULTI 校准液即开即用,无需特殊准备. 6 质控品与室内质控规则

前白蛋白测定试剂盒(免疫比浊法)标准化操作规程

前白蛋白测定试剂盒(免疫比浊法)标准化操作规程 1 目的 规范实验室操作,保证检验工作顺利有效进行特制定此规程。 2 授权操作人经培训且考核通过的实验室检验人员。 3 适用范围本试剂适用于体外定量检测人血清中前白蛋白的浓度。 4 检验方法 本试剂盒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人血清中前白蛋白的浓度。 5 检验原理 样本中前白蛋白与抗体结合产生免疫复合物的浊度,根据浊度的高低与样本中前白蛋白的含量成正比。在340nm处测定吸光度的变化值,即可计算出样本中前白蛋白的含量。 6 标本要求 6.1标本类型: 新鲜血清标本,避免溶血。 6.2标本运输: 室温条件下运输。 6.3标本保存: 若不能及时测定,请尽快置于-20℃保存,避免反复冻融。 7 试剂及配套品 7.1试剂来源 长春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白蛋白测定试剂盒 7.2试剂组成 7.3试剂的稳定性与贮存 在2℃~8℃条件下,干燥、避光、密封贮存,有效期12个月;启用后在2~8?C可稳定30天,试剂不可冰冻。 8 实验仪器及性能指标 8.1 实验仪器 迪瑞CS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8.2试剂性能指标 8.2.1 空白吸光度:A≤0.30。 8.2.2分析灵敏度:测试30 mg/dL被测物时,吸光度变化△A≥0.015。 8.2.3 线性范围:11mg/dL~56mg/dL,线性相关系数r值≥0.9900;[11,19] mg/dL

区间内,线性绝对偏差应不超过±3.36mg/dL;(19,56] mg/dL区间内,相对偏差不超过±15%。 8.2.4 准确度:相对偏差应在±20%范围内。 8.2.5 测量精密度: 重复性:CV≤7.0%。 批间差:R≤8.0%。 8.2.6空白限≤11.00mg/dL。 9 校准 9.1校准品 前白蛋白校准品 9.2校准品存贮及使用注意事项 参见前白蛋白校准品使用说明书。 9.3 校准程序 建议使用试剂盒配套的校准品:进行5点校准测定,测定后仪器自动拟合成校准曲线。当试剂批号更换或质控失控时,需要重新校准。 10 质量控制 10.1质控品 前白蛋白质控品 10.2质控品存贮及使用注意事项 参见前白蛋白质控品使用说明书。 10.3质量控制 建议使用迪瑞公司质控品,进行质量控制。实验室应自行建立质控区间和限值,若质控值失控,应采取纠正措施。 11操作程序 11.1试剂配制 试剂1和试剂2均为液体试剂,可直接使用。 11.2 项目参数: 11.3 样本测试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