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农村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农村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设计总说明

一、概述本项目原有公路属于农村公路,路线沿山势展开,路线曲折,弯

道多、平曲线半径小, 1.1工程概况路基宽窄不一,平纵面线形局部达不到

重庆农村公路标准,存在超限问题。沿线大部分路段为路道。原民出行的主要通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级公路硬化工程是金峰镇青橙村村无边沟或排水沟,全线部分涵洞经疏通维修后能继续使用。原路防护工程大多为干砌片石,的群众堪,为当地人民不路等级较低,下雨时,路面泥泞面泥结碎石路,由于道部分不满足要求的重新翻修为浆砌挡墙。

势在必行。改碍。因此,该项目的建已运出行及物资的送造成极大阻1.4建设标准

1.2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本项目原则上按设计速度15km/h,部分路段依据

《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进行)受中开县金峰镇青橙我公司”公司(以下简称“公司重庆分通义乌市交设计有限设计。

村村委委托,对《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级公路硬化工程》进行设计。1.5 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

年于2014该项目由于任务紧张,我公司在接到委托任务后立即成立项目组开展工作,1.5.1 设计原则

月上旬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就项目建设方案与业主方主要负责人达

成一致:7在设计中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技术可行、标准合理、节约土

地、保护环境、保利用既有公路进行建设,路线平、纵面不作大的调整,局部地段改线,调整纵坡,完善排水证质量、注重安全”的原则,并按重庆农村公路建

设管理办法(渝文审(2011(25号))规定中“着设施,增设挡防设施的增设、错车

道的设置、安保设施的设置等工作。我公司项目组在接到重提高公路的路线技术标准,完善防护排水措施,增强晴雨通车能力”的方针进行设计,使任务后立即组织人员进驻现场进行勘察测量,采用现场实地选线,并结合实际地形地貌进行公路改建后,当地群众出行更便捷、更安全、更舒适,以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各作业组严格控制测量精度,对资调整,并据此再次对路线进行局部

优化调整。勘测工作中,体要求。

料认真进行自检、自查,确保各项资料的搜集齐全和完整。经详细的测量、实地

放线、细致1.5.2技术标准

的资料搜集、调查,外业勘测资料精度达到勘察测量规范规定的要求。整个外业勘测工作于公路等级:农村公路

月中旬完成,随后项目组全面展开内业设计,内业设计工作中,工程技术人员严

格20147年设计速度:15km/h困难段10km/h

把关,对项目通过认真、细致的设计,在确保结构物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尽量做到优化设计,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

10m

月下旬编制完成《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级公路使设计文件更加经济、合理,可行。

20147年一般最小平曲线半径:15m 硬化工程》设计,并交付业主。不设超高的最小平曲线半径:

150m

原路状况1.312%

最大纵坡:

最短坡长:40m 9、《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渝文审(2011)24号);

10、《开县村级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开县府发(2012100m )25号)

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

1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200m JTG D81-2006)凸

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12 100m 、其它相关的标准、规范、规程。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1.5.4旧路利用情况200m 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本次改建路线基本是按原路布线,设计中参照原有公路进行线形拟合,20m

在充分利用旧路,竖曲线最短长度:

同时对不符合线形要求的路线线形进行改善;同时增设了部分挡墙和涵洞,以增

强路基的稳4.5m 路基宽度:

定性,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行能力。水泥凝土路面20cm 路面结构类型:

2 路线起讫点、主要控制点及走向 1.5%单向坡路面横坡:

本项目位于开县金峰镇青橙村,绕公路中线旋转路线全长约5.598公里,其中主线起于谢家老屋接金峰镇超高方式:场镇道路,止于隔界梁接云阳县公路,长约4.154公里;支线一起点接主线桩号K2+505II 公路—级路汽车荷载等级:

线左边缘,终点接国胜村校村道,长约0.812公里;支线二起点接主线桩号

K2+625.5路线桥涵净宽:与路基同宽

左边缘,终点接生基榜村道,长约路基、小桥涵及小型排水构造物1/25 0.632公里。设计洪水频率:

3工程设计要点0.05g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3.1路线设计 1.5.3设计依据的标准、规范3.1.1平面设计原则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级公路硬化工程测设工作参照现行的交通部颁发的标准、规范、规在满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 按技术规范及业主要求进行线形设计。按照“尽量利用原路程和有关规定进行,主要有:,遵循利用与改造相结合,降低造价—(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的原则布线。路线基本走向不变。路线按直线—圆曲线—);直线基本型进行设计。路线技术标准按农村公路基本型标准设计,设计速度为;JTG D60-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2)15公里/小时,该项目平面线形基本能满足技术标准要求。局部路段不能满足以上要求时,则采用“)JTG D30-2004(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部颁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S”型曲

线或者)JTG D40-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4(“C”;型曲线。对于未部满足线型要求及技术标准的路段,采用交通

标志以满足行车安全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5 2004 JTGF80/1—3.1.2JTJ 034-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6(纵断面设计原则;)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自然区划标准》7)JTJ 003-86(;

尽量减少拆迁,尽量利用旧路,大部分路段均为原路面顶面新加铺路面结构层,避免大填大挖,减少水土流失,对于受限路段,采用技术指标下限,尽量不占用

有限耕地资源和;)JTG D20-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部颁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8.

诱发新的路基病害和地质次生灾害。路基压实度及填料强度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1、填方路基与构造物衔接处,路基压实度不小于94%尽量不破坏原有旧路结构层,使改建公路路基与原公路拟合,在满足最短坡长的前提2 。

路堤填料为一般砂粘土(普通土),应符合下,尽量缩短坡长,以减小工程量,减少工程投资。对旧路纵坡较大路段,本次改建时虽然《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的要求并符合上表压实度及强度要求。12%(部分坡度超过适当降低坡度,缩短坡长,尽量采用指标下限但部分坡度任然超过了4.3.2 路基边坡坡率13%),为保障行车安全,在长陡坡、高岩、陡坎等路段两端设置警告标志、波形护栏等安全

1 路堤设施。本设计段填方高度较小,边坡坡率均采用1:1.5。3.1.3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原则

2 根据公路技术标准、交通量、功能、服务水平等的

要求,结合本项目具体情况进行交通路堑

土质路堑边坡形式及坡率应根据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边坡高度、排水措施、施工15米时设置急弯标志,牢固、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力争做到醒目、实用。在平曲线半径小于方法,并结合自然稳定山坡及人工边坡的调查及力学分析综合确定。根据地质资料,结合本时设置陡坡标志和警示桩(警示桩中心间距15米

纵2米),在平曲线半径小于纵坡大于9%段挖方高度较小情况,土质路堑边坡采用(减速带设置在下坡方向距违规组坡大于9%的平纵组合并存在高坎处设置波形护栏和减速带1:0.75~1:1.25;石质路堑边坡采用1:0.3~1:0.75。清方地段采用顺层清方。。交通标志的设置应给道路使用者提供明确、10米路面全宽进行设置)220合米处按道间距4.3.3 准确、及时和足够的信息,使其通过交通标志的引导,顺利、快捷、安全地抵达目的地。路基防护工程措施

4.路基1 护肩路基:由于部分地段地面横坡较陡,路基设计时根据实地情况设置了多处护肩路基,采用M7.5砂浆砌 4.1路基设计标准MU40片石进行砌筑。护肩路基应置于坚实的土基上,每隔10~15米设置一道沉降缝。基础埋置深度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作适当调整。,在满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本路段路基宽度根据工程实地情况,征求业主意见后,采用

2 4.5米。路肩挡土墙

本路段设置路肩挡土墙地段,对既有路肩挡土墙根据受损程度,查明原因予以修复,遭个的通视条件好的路段设置错车道,设置错车道路段的路基宽度不5按每公里不少于受严重损毁无法修复的予以重建。路肩挡土墙采用M7.5砂浆砌

MU40片块石进行砌筑。护米。米,渐变段不小于米,错车道有效长度不小于小于6.5105肩路基应置于坚实的土基上,每隔10~15米设置一道沉降缝。基础埋置深度可根据实际情况, 4.2平曲线超高、加宽方式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作适当调整。米均应设置超高,超高渐变路基超高方式采用绕路基中心线旋转,圆曲线半径小于1504.4路面设计的要求。允许将超高率为15:。计算超高缓和段时最短应符合渐变率1/100110m且不小于4.4.1设计标准。本项目平曲线不加宽。6%缓和段部分插入曲线内。最大超高(1)标准轴载:BZZ-100,即双轮组单轴载100KN; 4.3 一般路基设计年。15)设计年限: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基准期为2(路基压实标准和压实度4.3.1

5 筑路材料及施工要求组合构4.4.2路面结5.1路面各层材料要求该路段按改建公路设计路面结构为:20cmC25厚水砼面层+5cm碎石调平层;

路面各结构层材料宜满足以下几点要求:。详见路面结构图。砼路面弯拉强度不小于4.0MPa1 4.4.3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对沙、石材料的要求,分批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以保证项目质量。路基设计洪水频率为1/25。排水系统由路面排水、路基排水、边沟和桥涵排水共同组成。2)宜就地取材、购材,以节约造价;排水设计原则:公路改建后,尽量做到不干扰,不改变农田原有的水利设施和排灌系统,5.2 施工要求以确保

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排水设施应作到排水通畅,便于维修、养护,确保行车安全、

5.2.1路面施工美化路容;公路还建地段起终点段的排水系统应和既有公路的排

水设施连为一体形成一整体

项目路面施工时,宜路肩路面整体浇筑,简化施工工序。排水系统。

5.2.2挡土墙施工1 路基排水

1 墙身材料采用M7.5挖方路基两侧设置边沟,其纵坡不小于3‰,边沟水经桥涵或排水沟引至路基以外。水泥砂浆砌片石,石料不应低于MU40,墙面应选用较大和较平整的片石砌筑并勾缝,墙身高出地面部分,每隔2,沟底纵坡不小于边沟:采用梯形断面,底宽0.4m,深0.4m0.3%的浆砌片石边沟。~3m上下左右交错设置泄水孔(采用¢5.59cmPVC管),墙背一律设置砂卵石反滤层厚30cm。为使墙后积水不渗入基础,在最底

2 路面排水

排泄水孔设置粘土隔水层,墙身沿路线方向每隔10~15m,设置伸缩缝一道,缝宽0.02m 1.5%,路面通过路面横坡排水采的单向横坡排除路面积水。,4.6桥涵缝内沿顶、内、外、三边填塞沥青木板,其深度不小于0.15m。

2 4.6.1设计标准:挡土墙应分段(2~5m)跳槽开挖,随挖随砌,当基坑开挖较深且边坡稳定性较差时,应采取必要的临时支护措施,切实保障施工及人身安全。Ⅱ设计荷载:公路1 -级

3 墙背填料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及规定的压实度要求。。设计洪水频率:小桥及涵洞为2 1/25

5.2.3 边沟施工0.15Mpa ]σ[3 地基承载力:≥

边沟设计施工应严格控制沟底纵坡,以满足排水要求。边沟结构形式见边沟设计图。桥涵分布情况4.6.2

5.2.4 18本工工程共设计安全设施施工道,由于本项目区域8道,新建涵洞10道涵洞,其中利用原有涵洞全线安全设施因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布置安全设施及标志标牌,以满足行车安全性。米钢筋混凝土圆管涵。1-0.75雨水量较大且便于涵洞疏通,新建涵洞均为

5.2.5 4.

6.3涵洞施工桥涵设计要求

1桥梁、涵洞布置原则是在不改变原水系分布的情况下,尽可能设置于地基较好

的地段,)利用原有涵洞时,应疏通原涵洞堵塞部分,并完善涵洞进出口结构设施;

施工注意事项6 前后与原水系顺接,甚至开沟排出。在填挖分界处和地

质变化大处应设沉降缝。.

6.1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时必须做好施工组织设计,以保证施工期间的交通运输和施工作业不受到干扰。由于施工单位尚不能明确,现仅从设计角度对影响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的有关问题提出建议,使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时,予以重视。

6.2注意事项

(1)、为满足施工作业的机具的通行要求,应全线统一协调安排、组织。(2)、建议选用专业化施工队伍,确保工期和质量。

(3)、施工时前对现场作业人员组织施工安全教育,施工现场应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措施。

(4)、边坡开挖和路基填筑施工时,应注意沿线房屋不能对其有所影响。施工前

应作好充分的准备,研究稳妥可靠的施工方法,尤其在路基高边坡路段施工时,要作好必要的防护工作,确保施工安全。

(5)、加强交通管制,必要时采用分段施工,确保施工期间车辆,行人安全通行。

(6)、施工中应严格制定可行的安全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工程质量。(7)、未尽事宜,应参照交通部现行公路施工技术规范执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