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习题解答分析

第6章习题解答分析
第6章习题解答分析

习 题 6

6.1 确定图中晶体管其它两个电流的值

β=200I

β

=100

β

=120

(a)

(b)

(c)

图6.1 习题6.1图

解:(a) I C =βI B =200×0.125=25(mA) I E =I B +I C =25.125(mA) (b) I B =I E /(1+β)=5/(1+100)=49.5(μA) I C =I E -I B =4.95(mA) (c) I B =I C /β=3/120=25(μA) I E =I B +I C =3.025(mA)

6.2 有两只工作于放大状态的晶体管,它们两个管脚的电流大小和实际流向如图6.2所示。求另一管脚的电流大小,判断管子是NPN 型还是PNP 型,三个管脚各是什么电极;并求它们的 值。

② ③

(a)

(b)

图6.2 习题6.2图

解:(a) ①-c ②-e ③-b NPN I E =I B +I C =4+0.1=4.1(mA) β=4/0.1=40 (b) ①-e ②-c ③-b NPN I C =I E -I B =5.1-0.1=5(mA) β=5/0.1=50

6.3 试判断图6.3所示电路中开关S 放在1、2、3哪个位置时的I B 最大;放在哪个位置时的I B 最小,为什么?

R b

VT

+V CC

+V BB

I B

图6.3 习题6.3图

解:在①时,发射极相当于一个二级管导通,此时I B就等于此导通电流。

在②时,三极管相当于两个并联的二极管,此时I B等于两个二级管导通电流之和,所以此时的电流最大。

在③时,发射极导通,集电结反偏,集电结收集电子,所以I B电流下降,此时电流最小。

6.4测得某放大电路中晶体三极管各极直流电位如图6.4所示,判断晶体管三极管的类型(NPN或PNP)及三个电极,并分别说明它们是硅管还是锗管。

图6.4 习题6.4图

解:(a) ①-e ②-c ③-b 硅NPN,(b) ①-b ②-c ③-e 锗PNP

(c) ①-b ②-e ③-c 锗PNP

6.5 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挡测得晶体三极管的各极对地电位如图6.5所示,判断这些晶体管分别处于哪种工作状态(饱和、放大、截止或已损坏)。

2.7V

(a)

(b)

-5V

-0.6V

(c)

(d)

9V

-6V

(e)

6V

0V

(f)

图6.5 习题6.5图

解:(a) 截止(b) 饱和(c) 放大(d) 饱和(e) 截止(f) 损坏

6.6 某晶体管的极限参数为I CM = 20mA、P CM = 200mW、U(BR)CEO = 15V,若它的工作电流I C = 10mA,那么它的工作电压U CE不能超过多少?若它的工作电压U CE = 12V,那么它的工作电流I C不能超过多少?

解:)

V

(

15

10

200

,

15

min

,

min

C

CM

(BR)CEO

CE

=

?

?

?

?

?

?

=

?

?

?

?

?

?

=

I

P

U

U

)

mA

(

67

.

16

12

200

,

20

min

,

min

CE

CM

CM

C

=

?

?

?

?

?

?

=

?

?

?

?

?

?

=

U

P

I

I

6.7 图6.6所示电路对正弦信号是否有放大作用?如果没有放大作用,则说明理由并将错误加以改正(设电容的容抗可以忽略)。

图6.6 习题6.7电路图

解:(a) 无放大作用。电容C 使得集电结反偏不成立。应将电容C 改为阻值合适的电阻。 (b) 无放大作用。V BB 使得交流输入信号无法加到三极管上。应在此支路串联一阻值合适的电阻。

(c) 无放大作用。PNP 三极管要求V C

(d) 无放大作用。发射极正偏不成立。将电阻R b 接地那一端改为接到V CC 。

6.8 确定图6.7所示电路中I CQ 和U CEQ 的值

图6.7 习题6.8电路图

解:(a) )μA (6.22500

7

.012b

BE(on)

CC BQ ≈-=

-=

R U V I

)mA (39.3BQ CQ ==I I β

)V (61.8139.312C CQ CC CEQ =?-=-=R I V U

(b) CC BE(on)

BQ b

80.7

20.3(μA)360

V U I R +-+=

=

≈-

CQ BQ 2.03(mA)I I β==-

CEQ CC CQ C 8( 2.032) 3.94(V)U V I R =-=---?=-

6.9 在图6.7(a) 所示放大电路中,假设电路其它参数不变,分别改变以下某一项参数时,试定性说明放大电路的I BQ 、I CQ 和U CEQ 将增大、减小还是基本不变。(1) 增大R b ;(2) 增大V CC ;(3) 增大β。

解:

6.10 图6.8所示为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晶体管均为硅管,判断它的静态工作点位于哪个区(放大区、饱和区、截止区)。

R b R b

R 100k Ω

(+12V)

300k 2k (a)(b)

(c)

图6.8 习题6.10电路图

解:(a) 发射结正偏导通,)μA (57.82

2011007

.05BQ =?+-=I

假设处于放大区

)mA (71.1BQ CQ =?=I I β,)V (56.15)(5e c CQ CEQ -=+-=R R I U

∴假设错误,三极管处于饱和区。 (b) 发射结正偏导通,)μA (2.325

.01013007

.012BQ =?+-=

I

假设处于放大区,)mA (22.3BQ CQ =?=I I β

)V (95.3)5.02(22.312CEQ =+?-=U ,∴假设成立,三极管处于放大区。

(c) 发射结反偏截止,所以三极管处于截止区。

6.11 画出图6.9所示电路的直流通路和微变等效电路,并注意标出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设所有电容对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

图6.9 习题6.11电路图

解:(a)

R R CC

I β

(b)

R R CC

o U +

(c)

R R CC

(d)

c

R R e

V CC

o

U +

6.12 放大电路如图6.10(a)所示。设所有电容对交流均视为短路,BEQ U = 0.7V ,50β=。

(1)估算该电路的静态工作点Q ;(2)画出小信号等效电路;(3)求电路的输入电阻i R 和

输出电阻o R ;(4)求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u A ;(5)若o

u 出现如图6.10(b )所示的失真现象,问是截止失真还是饱和失真?为消除此失真,应该调整电路中哪个元件,如何调整?

图6.10 习题6.12电路图

解:(1) )μA (7.37300

7

.012BQ =-=

I )mA (88.1BQ CQ =?=I I β )V (35.6388.112CEQ =?-=U

(2) )k (0.188

.126

51300be Ω=?

+=r R b R c

R L

r be

i

U o

U b

I b

I β+

+

R s

s

U R i

R o

(3) )k (0.1//be be b i Ω=≈=r r R R )k (3c o Ω==R R

(4) 600

.12//350'//be L be b L c b u -=?-=?-=-==r R r I R R I U U A i o ββ

(5) 此为截止失真,为减小失真,应减小R b 使Q 点上移。

6.13 将图6.10中的晶体管换成一个PNP 型晶体管,V CC = -12V ,重复题6.15。 解:(1) )μA (

7.37300

7

.012BQ =-=

I )mA (88.1BQ CQ =?=I I β )V (35.6388.112CEQ -=?+-=U

(2) )k (

.188

.126

51300be Ω=?

+=r R b R c

R L

r be

i

U o

U b

I b

I β+

+

R s

s

U R i

R o

(3) )k (0.1//be be b i Ω=≈=r r R R )k (3c o Ω==R R

(4) 600

.12//350'//be L be b L c b u -=?-=?-=-==r R r I R R I U U A i o ββ

(5) 此为饱和失真,为减小失真,应增大R b 使Q 点下移或者减小R c 使Q 点右移。

6.14 求解图6.11所示电路的静态工作点Q 。

图6.11 习题6.14电路图

解:(a) )V (77.2108.17.48

.1BQ =?+=

V

)mA (88.11

.17

.077.2e

BE(on)

BQ EQ CQ =-=

-=

≈R U V I I

)V (29.2)1.13(88.110CEQ =+?-=U

(b) )μA (6.186

1011.07

.012BQ =?+-=

I )mA (86.1BQ CQ =?=I I β

)V (26.7)63(86.1)12(12CEQ =+?---=U

6.15

图6.12所示NPN 三极管组成的分压式工作点稳定电路中,假设电路其它参数不

变,分别改变以下某一项参数时,试定性说明放大电路的I BQ 、I CQ 、U CEQ 、r be 和u

A 将增大、减小还是基本不变。

(1)增大R b1; (2)增大R b2; (3)增大R e ; (4) 增大β。

解:

R b1 ↑

R b2 ↑

R e ↑

β ↑

)7.0(1CC b2

b1b2

e BQ -+=

V R R R R I β ↓ ↑ ↓ ↓

)7.0(1CC b2

b1b2

e CQ -+=

V R R R R I ↓ ↑ ↓ 不变

e CQ CC CEQ R I V U ?-=

↑ ↓ 不变 不变

EQ

be 26)

1(300I r β++= ↑ ↓ ↑ 不变

be

c u

r R A β-= ↓ ↑ ↓ ↑

6.16 基本放大电路如图6.13所示。设所有电容对交流均视为短路,BEQ U = 0.7V ,

图6.12 习题6.15电路图

100β=。U CES =0.5V (1)估算电路的静态工作点(I CQ ,U CEQ );(2)求电路的输入

电阻i R 和输出电阻o R ;(3)求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u

A 和源电压放大倍数us A ;(4)求不失真的最大输出电压omax U 。

解:(1) )V (412603030

BQ =?+=V

)mA (65.12

7.04EQ

CQ =-=≈I I

)V (4.5)22(65.112CEQ =+?-=U

(2) )k (89.165

.126

101300be Ω=?

+=r

o

U +

U

)k (73.1////be b2b1i Ω==r R R R )k (2c o Ω==R R

(3) 55.7089.14//2100'//be

L be b L c b u -=?-=?-=-==r R r I R R I U U A i o ββ

73.68u

s

i i

us

-=+=A R R R A (4)

{}{}

{})

V (2.24//265.1,5.04.5min ',min ,min L CQ CES CEQ R F max o =?-=?-==R I U U U U U

6.17 放大电路如图6.14所示,设所有电容对交流均视为短路。已知BEQ 0.7V U =,100β=。

(1)估算静态工作点(I CQ ,U CEQ );(2)画出小信号等效电路图;(3)求放大电路输入电阻i R 和输出电阻o R ;(4)计算交流电压放大倍数u

A 源电压放大倍数us A 。

图6.13 习题6.16电路图 图6.14 习题6.17电路图

解:(1) )V (412201010

BQ =?+=V

)mA (65.12

.08.17.04EQ

CQ =+-=≈I I )V (4.5)2.08.12(65.112CEQ =++?-=U

(2) )k (89.165

.126

101300be Ω=?

+=r R c

R L

r be

i

U o

U b

I b

I β+

+

R s

s

U R i

R o

R b1

R b2

R e1

(3) )k (12.5])1(//[//e1be b2b1i Ω=++=R r R R R β )k (2c o Ω==R R

(4) 04.62

.010189.14//2100)1('])1([//e1be L e1be b L c b u -=?+?-=++?-=++-==R r R R r I R R I U U A i o ββββ

05.5u s

i i us

-=+=A R R R A

6.18 放大电路如图6.15所示。已知CC 20V V =,c 3.9k ΩR =,BEQ 0.7V U =,要使

CQ 2mA

I=

CEQ

7.5V

U=,试选择

e

R、

b1

R、

b2

R的阻值。

解:)

k(

35

.2

9.3

2

5.7

20

c

CQ

CEQ

CC

e

Ω

=

-

-

=

-

-

=R

I

U

V

R,取

e

2.2kΩ

R=

b2

BQ CQ e

b1b2

0.7 5.120

R

V I R

R R

=?+==?

+

b1

b2

14.9

2.92

5.1

R

R

?==

b2e

511(k)

R R

==Ω则

b1

33(k)

R=Ω

6.19 电路如图6.16所示,设所有电容对交流均视为短路。已知

BEQ

0.7V

U=,100

β=,

r ce可忽略。(1)估算静态工作点Q(I CQ、I BQ和U CEQ);(2)求解

u

A 、

i

R和

o

R。

图6.15 习题6.18电路图图6.16 习题6.19电路图解:(1) )

V

(4

12

60

30

30

BQ

=

?

+

=

V)

mA

(

65

.1

2

7.0

4

EQ

CQ

=

-

=

≈I

I

)

V

(7.8

2

65

.1

12

CEQ

=

?

-

=

U)

μA

(5.

16

CQ

BQ

=

=

β

I

I

(2) )

k(

89

.1

65

.1

26

101

300

be

Ω

=

?

+

=

r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多元统计分析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来研究解决多指标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2、回归参数显著性检验是检验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是否著. 3、聚类分析就是分析如何对样品(或变量)进行量化分类的问题。通常聚类分析分为 Q型聚类和 R型聚类。 4、相应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寻求列联表行因素A 和列因素B 的基本分析特征和它们的最优联立表示。 5、因子分析把每个原始变量分解为两部分因素:一部分为公共因子,另一部分为特殊因子。 6、若 () (,), P x N αμα ∑=1,2,3….n且相互独立,则样本均值向量x服从的分布 为_x~N(μ,Σ/n)_。 二、简答 1、简述典型变量与典型相关系数的概念,并说明典型相关分析的基本思想。 在每组变量中找出变量的线性组合,使得两组的线性组合之间具有最大的相关系数。选取和最初挑选的这对线性组合不相关的线性组合,使其配对,并选取相关系数最大的一对,如此下去直到两组之间的相关性被提取完毕为止。被选出的线性组合配对称为典型变量,它们的相关系数称为典型相关系数。 2、简述相应分析的基本思想。 相应分析,是指对两个定性变量的多种水平进行分析。设有两组因素A和B,其中因素A包含r个水平,因素B包含c个水平。对这两组因素作随机抽样调查,得到一个rc的二维列联表,记为。要寻求列联表列因素A和行因素B的基本分析特征和最优列联表示。相应分析即是通过列联表的转换,使得因素A

和因素B 具有对等性,从而用相同的因子轴同时描述两个因素各个水平的情况。把两个因素的各个水平的状况同时反映到具有相同坐标轴的因子平面上,从而得到因素A 、B 的联系。 3、简述费希尔判别法的基本思想。 从k 个总体中抽取具有p 个指标的样品观测数据,借助方差分析的思想构造一个线性判别函数 系数: 确定的原则是使得总体之间区别最大,而使每个总体内部的离差最小。将新样品的p 个指标值代入线性判别函数式中求出 值,然后根据判别一定的规则,就可以判别新的样品属于哪个总体。 5、简述多元统计分析中协差阵检验的步骤 第一,提出待检验的假设 和H1; 第二,给出检验的统计量及其服从的分布; 第三,给定检验水平,查统计量的分布表,确定相应的临界值,从而得到否定域; 第四,根据样本观测值计算出统计量的值,看是否落入否定域中,以便对待判假设做出决策(拒绝或接受)。 协差阵的检验 检验0=ΣΣ 0p H =ΣI : /2 /21exp 2np n e tr n λ???? =-?? ? ???? S S 00p H =≠ΣΣI : /2 /2**1exp 2np n e tr n λ???? =-?? ? ???? S S

ArcGIS专题操作之-空间分析建模

实验五、空间分析建模:Model Builder土壤侵蚀危险性建模分析专业年级:地信071 姓名:王媛媛学号:06407024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实验目的 空间分析建模是指运用GIS空间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其过程包括:明确问题、分解问题、组建模型、检验模型结果和应用分析结果。模型生成器(Model Builder)是ArcGIS所提供的构造地理处理工作流和脚本的图形化建模工具。在模型中,分别定义不同的图形代表输入数据、输出数据、空间处理工具,它们以流程图的形式进行组合以创建高级的空间分析功能和流程,加速复杂地理处理模型的设计和实施。 通过对本次练习,我们可以认识如何在Model Builder 环境下通过绘制数据处理流程图的方式实现空间分析过程的自动化,加深对地理建模过程的认识,对各种GIS分析工具的用途有深入的理解。 2.实验要求 (1)确定目标,加载数据 (2)创建模型 (3)认识Model Builder操作界面 (4)编辑模型 (5)执行模型,查看结果:土壤侵蚀危险性分布图 (6)设置参数,保存模型 二、实验原理 利用 Model Builder 进行空间分析建模,实现土壤侵蚀危险性分析。 三、实验数据 矢量数据:研究区界线(Study Area)、植被(Vegetation); 栅格数据:土壤类型栅格(Soilsgrid)、elevation.dem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 确定目标,加载数据 (1)明确问题 目标:获取《土壤侵蚀危险性分布图》 土壤侵蚀影响因子确定:坡度(由DEM生成,权重50%)、土壤类型(权重25%)、植被覆盖(权重25%)。 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对土壤侵蚀危险性的影响力,给各种土壤类型赋值(1表示土壤侵蚀危险度较低,9表示较高):Bedrock(基岩)1、Sandy loam(砂壤土)3、Clay(粘土)5、Clay loam(粘壤土)9。 根据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侵蚀危险性的影响力,给各种植被类型赋值(1表示土壤侵蚀危险度较低,

第三次学业水平测试质量分析

灵台二中2017-2018学年度 初一级第三次学业水平测试质量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学业水平测试,参考学生252人,三科合格119人,合格率47.2%,整体成绩较差。本次考试试题由各备课组负责命制,三科试题贴近中考试题,难易适中。 二、班级质量分析: 1.班级整体情况 本次学业水平测试合格率六班(56.1)、二班(51.2)较高,三班(37.2)、五班(40.5)较低,与最高的二班相差18.9、15.6。班级质量得分也形成了比较大的差距,二班279.2、一班274.6较高,而五班253.6、六班263.2较低,与最高的一班相差25.6、16分。 2.班级奋斗目标: 班级合格人数、合格率、一科两科不及格学生统计表

可实现合格人数187,合格率73.9%。 3.薄弱学生分析: 基础薄弱学生人数(200分以下):一班7人、二班6人、三班8人、四班8人、五班8人、六班7人,三班、四班、五班人数较多。全年级共计44人,比率17.5%。 三、学科质量分析: 语文学科人均分最高的1班(97.2分)与人均分最低的4班(87.7分)相差9.5分,数学学科人均分最高的4班(99.3)与最低的5班(83.5分)相差15.8分,英语学科人均分最高的1班(112)与最低的5班(94.3分)相差17.7分, 单科影响合格情况: `语文数学英语

四、下一阶段教学工作建议: 1.加强工作纪律性,按时到职下班。 2.继续保持严谨执教,严格管理,质量意识第一的优良作风。 3.作业教案要批阅及时,备写认真,注重面批,对于一科不合格的学生要加大培养力度。 4.对学生教育要注重方式方法,春风化雨,不可硝烟弥漫,让学生畏之如洪水猛兽。 5.安全教育要常抓不懈,毛毛雨经常下。 6.夏季卫生疾病预防工作要提前作好。 7.各班级对本次考试要通过下周班会再进行总结,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 8.学生习惯养成和学风学纪要持续发力,不断强化。 9.能过一切途径要教育学生全面发展,不可认为只考三科,其它

聚类分析练习题20121105

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练习题 一、选择题 1.需要在聚类分析中保序的聚类分析是( )。 A.两步聚类 B.有序聚类 C.系统聚类 D.k-均值聚类 2.在系统聚类中2R 是( )。 A.组内离差平方和除以组间离差平方和 B.组间离差平方和除以组内离差平方和 C.组间离差平方和除以总离差平方和 D.组间均方除以总均方。 3.系统聚类的单调性是指( )。 A.每步并类的距离是单调增的 B.每步并类的距离是单调减的 C.聚类的类数越来越少 D.系统聚类2R 会越来越小 4.以下的系统聚类方法中,哪种系统聚类直接利用了组内的离差平方和。( ) A.最长距离法 B.组间平均连接法 C.组内平均连接法 D.WARD 法 5.以下系统聚类方法中所用的相似性的度量,哪种最不稳健( )。 A.2 1()p ik jk k x x =-∑ B. 1p ik jk k ik jk x x x x =-+∑ C. 21p k =∑ D. 1()()i j i j -'x -x Σx -x 6. 以下系统聚类方法中所用的相似性的度量,哪种考虑了变量间的相关性( )。A.2 1()p ik jk k x x =-∑ B. 1 p ik jk k ik jk x x x x =-+∑ C. 21 p k =∑ D. 1()()i j i j -'x -x Σx -x 7.以下统计量,可以用来刻画分为几类的合理性统计量为( )? A.可决系数或判定系数2R B. G G W P P -

C.()/(1) /() G G W P G P n G -- - D.() G W P W - 8.以下关于聚类分析的陈述,哪些是正确的() A.进行聚类分析的统计数据有关于类的变量 B.进行聚类分析的变量应该进行标准化处理 C.不同的类间距离会产生不同的递推公式 D.递推公式有利于运算速度的提高。D(3)的信息需要D(2)提供。 9.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所要求统计数据的不同是() A.判别分析没有刻画类的变量,聚类分析有该变量 B.聚类分析没有刻画类的变量,判别分析有该变量 C.分析的变量在不同的样品上要有差异 D.要选择与研究目的有关的变量 10.距离判别法所用的距离是() A.马氏距离 B. 欧氏距离 C.绝对值距离 D. 欧氏平方距离 11.在一些条件同时满足的场合,距离判别和贝叶斯判别等价,是以下哪些条件。 () A.正态分布假定 B.等协方差矩阵假定 C.均值相等假定 D.先验概率相等假定 12.常用逐步判别分析选择不了的标准是() A.Λ统计量越小变量的判别贡献更大 B.Λ统计量越大变量的判别贡献更大 C.判定系数越小变量的判别贡献更大 D.判定系数越大变量的判别贡献更大 二、填空题 1、聚类分析是建立一种分类方法,它将一批样本或变量按照它们在性质上的_______________进行科学的分类。 2.Q型聚类法是按_________进行聚类,R型聚类法是按_______进行聚类。 3.Q型聚类相似程度指标常见是、、,而R型聚类相似程度指标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 、。 4.在聚类分析中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以消除不同量纲或数量级的影响,达到数据间

ARCGIS空间分析操作步骤

ARCGIS空间分析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基于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基本空间分析的原理和操作。 2. 掌握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间的相互转换、栅格重分类(Raster Reclassify)、栅格计算-查询符合条件的栅格(Raster Calculator)、面积制表(Tabulate Area)、分区统计(Zonal Statistic)、缓冲区分析(Buffer) 、采样数据的空间内插(Interpolate)、栅格单元统计(Cell Statistic)、邻域统计(Neighborhood)等空间分析基本操作和用途。 3. 为选择合适的空间分析工具求解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实验准备 预备知识: 空间数据及其表达 空间数据(也称地理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空间数据是指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经济景观数据,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表格和数字等。它是GIS所表达的现实世界经过模型抽象后的内容,一般通过扫描仪、键盘、光盘或其它通讯系统输入GIS。 在某一尺度下,可以用点、线、面、体来表示各类地理空间要素。 有两种基本方法来表示空间数据:一是栅格表达; 一是矢量表达。两种数据格式间可以进行转换。 空间分析 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的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空间信息或者从现有的数据派生出新的数据,是将空间数据转变为信息的过程。 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空间分析能力(特别是对空间隐含信息的提取和传输能力)是地理信息系统区别与一般信息系统的主要方面,也是评价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指标。 空间分析赖以进行的基础是地理空间数据库。 空间分析运用的手段包括各种几何的逻辑运算、数理统计分析,代数运算等数学手段。 空间分析可以基于矢量数据或栅格数据进行,具体是情况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空间分析步骤 根据要进行的空间分析类型的不同,空间分析的步骤会有所不同。通常,所有的空间分析都涉及以下的基本步骤,具体在某个分析中,可以作相应的变化。 空间分析的基本步骤: a)确定问题并建立分析的目标和要满足的条件 b)针对空间问题选择合适的分析工具 c)准备空间操作中要用到的数据。

(完整版)三年级语文学业水平测试质量分析

三年级语文学业水平测试质量分析 上良中心小学白春艳 一、试题分析 本次试卷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识字写字部分,第二部分积累应用部分,第三部分阅读,第四部分作文。考试范围为1—17课的所有内容。 基础知识64分,综合了所学课文内的字、词、句等知识,还考察了学生对名言警句、古诗的识记背诵情况,题量适中,题型较难。阅读与写作共36分,学生得分普遍得分率都比较高。 二、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部分第一小题看拼音写词语。本题共10分,满分15人,占总人数34.1%,5分以下的10人,占总人数的22.7%,三年级要求会写的生字逐渐增多,虽然每天都进行听写,可是从答题情况仍能看出,有部分学生对生字的书写掌握不结壮,不是多一笔就是少一笔,还有的同学拼错拼音。 第一部分第二小题辩一辩再组词。本题共10分。除了个别同学在所组的词语中出现错别字外,完成的都比较好,其中32名学生都得了满分,占总人数的72.7%,其余12个学生得分都在6分以下,占学生总人数的27.3%。 第一部分第三小题我填的词语最恰当。本小题共8分。这种类型的题在平时作业中多次做过,但涌现出来的问题是遗忘现象比较危机,对括号里填的词是是而非,导致大多数学生失分危机,得6分30人,占学生总人数的68.2%,其余学生都是4、5分,占有学生总人数的31.8%,本小题没有得满分的学生。 第二部分积累运用部分第一小题补充词语。本小题9分。主要考察学生对语文园地里面出现的四字词语的掌握程度,其中有16名学生得了满分,占学生总人数的36.4%,得7、8分的学生22人,占学生总人数的50%,6分以下的学生6人,占学生总人数的13.6%。 第二部分第二小题照样子写词语。本小题9分。主要考察学生对ABB式、AABB式、ABCC式词语的考察,从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对ABB式

聚类分析的案例分析(推荐文档)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 ——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聚类分析的案例分析 摘要 本文主要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运用系统聚类法和K均值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实现聚类分析及其运用。利用聚类分析研究某化工厂周围的几个地区的 气体浓度的情况,从而判断出这几个地区的污染程度。 经过聚类分析可以得到,样本6这一地区的气体浓度值最高,污染程度是最严重的,样本3和样本4气体浓度较高,污染程度也比较严重,因此要给予及时的控制和改善。 关键词:SPSS软件聚类分析学生成绩

一、数学模型 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是认为各个样本与所选择的指标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 似性。可以根据这些相似性把相似程度较高的归为一类,从而对其总体进行分析和总结,判断其之间的差距。 系统聚类法的基本思想是在这几个样本之间定义其之间的距离,在多个变量之间定义其相似系数,距离或者相似系数代表着样本或者变量之间的相似程度。根据相似程度的不同大小,将样本进行归类,将关系较为密切的归为一类,关系较为疏远的后归为一类,用不同的方法将所有的样本都聚到合适的类中,这里我们用的是最近距离法,形成一个聚类树形图,可据此清楚的看出样本的分类情况。 K 均值法是将每个样品分配给最近中心的类中,只产生指定类数的聚类结果。 二、数据来源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第一版164 页第6 题 我国山区有一某大型化工厂,在该厂区的邻近地区中挑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 8 个大气取样点,在固定的时间点每日 4 次抽取6 种大气样本,测定其中包含的8 个取样点中每种气体的平均浓度,数据如下表。试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取样点及 大气污染气体进行分类。 三、建立数学模型 一、运行过程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习题解答_第五章

第五章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有何区别 答:即根据一定的判别准则,判定一个样本归属于哪一类。具体而言,设有n 个样本,对每个样本测得p 项指标(变量)的数据,已知每个样本属于k 个类别(或总体)中的某一类,通过找出一个最优的划分,使得不同类别的样本尽可能地区别开,并判别该样本属于哪个总体。聚类分析是分析如何对样品(或变量)进行量化分类的问题。在聚类之前,我们并不知道总体,而是通过一次次的聚类,使相近的样品(或变量)聚合形成总体。通俗来讲,判别分析是在已知有多少类及是什么类的情况下进行分类,而聚类分析是在不知道类的情况下进行分类。 试述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 答: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是:距离相近的样品(或变量)先聚成类,距离相远的后聚成类,过程一直进行下去,每个样品(或变量)总能聚到合适的类中。 对样品和变量进行聚类分析时, 所构造的统计量分别是什么简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构造 答: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时,用距离来测定样品之间的相似程度。因为我们把n 个样本看作p 维空间的n 个点。点之间的距离即可代表样品间的相似度。常用的距离为 (一)闵可夫斯基距离:1/1 ()() p q q ij ik jk k d q X X ==-∑ q 取不同值,分为 (1)绝对距离(1q =) 1 (1)p ij ik jk k d X X ==-∑ (2)欧氏距离(2q =) 21/2 1 (2)() p ij ik jk k d X X ==-∑ (3)切比雪夫距离(q =∞) 1()max ij ik jk k p d X X ≤≤∞=- (二)马氏距离 (三)兰氏距离 对变量的相似性,我们更多地要了解变量的变化趋势或变化方向,因此用相关性进行衡量。 将变量看作p 维空间的向量,一般用 2 1()()()ij i j i j d M -'=--X X ΣX X 11()p ik jk ij k ik jk X X d L p X X =-=+∑

GIS空间分析复习提纲及答案

空间分析复习提纲 一、基本概念(要求:基本掌握其原理及含义,能做名词解释) 1、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的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 2、空间数据模型:以计算机能够接受和处理的数据形式,为了反映空间实体的某些结构特性和行为功能,按一定的方案建立起来的数据逻辑组织方式,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表达。分为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 3、叠置分析:是指在同一地区、同一比例尺、同一数学基础、不同信息表达的两组或多组专题要素的图形或数据文件进行叠加,根据各类要素与多边形边界的交点或多边形属性建立多重属性组合的新图层,并对那些结构和属性上既互相重叠,又互相联系的多种现象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或者对反映不同时期同一地理现象的多边形图形进行多时相系列分析,从而深入揭示各种现象要素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空间分析方法。 4、网络分析:网络分析是通过研究网络的状态以及模拟和分析资源在网络上的流动和分配情况,对网络结构及其资源等的优化问题进行研究的一种空间分析方法。 5、缓冲区分析:即根据分析对象的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它们周围一定距离的带状区,用以识别这些实体或主体对邻近对象的辐射范围或影响度,以便为某项分析或决策提供依据。其中包括点缓冲区、线缓冲区、面缓冲区等。 6、最佳路径分析:也称最优路径分析,以最短路径分析为主,一直是计算机科学、运筹学、交通工程学、地理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这里“最佳”包含很多含义,不仅指一般地理意义上的距离最短,还可以是成本最少、耗费时间最短、资源流量(容量)最大、线路利用率最高等标准。 7、空间插值:空间插值是指在为采样点估计一个变量值的过程,常用于将离散点的测量数据转换为连续的数据曲面,它包括内插和外推两种算法。,前者是通过已知点的数据计算同一区域内其他未知点的数据,后者则是通过已知区域的数据,求未知区域的数据。 8、空间量算:即空间量测与计算,是指对GIS数据库中各种空间目标的基本参数进行量算与分析,如空间目标的位置、距离、周长、面积、体积、曲率、空间形态以及空间分布等,空间量算是GIS获取地理空间信息的基本手段,所获得的基本空间参数是进行复杂空间分析、模拟与决策制定的基础。 9、克里金插值法:克里金插值法是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建立在半变异函数理论分析基础上,对有限区域内的区域变化量取值进行无偏最优估计的一种方法,不仅考虑了待估点与参估点之间的空间相关性,还考虑了各参估点间的空间相关性,根据样本空间位置不同、样本间相关程度的不同,对每个参估点赋予不同的权,进行滑动加权平均,以估计待估点的属性值。 二、分析类(要求:重点掌握其原理及含义,能结合本专业研究方向做比较详细的阐述) 1、空间数据模型的分类? 答:分为三类: ①场模型:用于表述二维或三维空间中被看作是连续变化的现象; ②要素模型:有时也称对象模型,用于描述各种空间地物; ③网络模型:一种某一数据记录可与任意其他多个数据记录建立联系的有向图结构的数据模型,可 以模拟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网络。

(完整版)学业水平考试高质量分析报告报告材料实用模板

****** 学期末 学业水平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年,******组织小学***年级、初中***年级进行统一的学业水平考试,抽调***年级数学、英语两科试卷集中批阅。根据阅卷组的反馈和测试成绩评价,我们对此次考试进行了认真分析,形成了本次考试的质量分析报告。 一、***年级成绩评价结果统计及情况分析: (一)考试科目及参考人数 本次***年级学考科目共有语文、数学、英语、生物、地理、政治、历史***科,总分共计分。全***参加考试人数人,成绩核算时,按照******考核规定和随班就读筛选鉴定小组核定结果,剔除随班就读人(其中,*** 人,***学校人,***中学人,*** 中人,***中学人),参评人数为人。 (二)***与***年度考试成绩对比分析: 1. ***与***年度全***考试成绩对比分析 全******年级学考***科平均分为分,去年***科均分分,较去年提高分,分以上百分率为,较去年的提高了个百分点,分的百分率为,较去年的提高了个百分点,分的百分率为,较去年的降低了个百分点,以上数据说明,我******年级优秀学生数量明显提升,良好学生人数大幅提高,可以肯定一点的说,这一年来,学校培优工作和后进生转化工作成绩显著。

2.城区学校考试成绩对比分析: 城区所中学和去年成绩相比较,成绩稳步提高。*** 成绩评价***项总得分为分,较去年***项总得分高分,***学校***项总得分为,较去年***项总得分高分。从校总得分极差(最大值-最小值)分来看,校成绩还存在差距。具体分析:分以上学生所占比例*** ,***学校,相差个百分点,分学生所占比例*** ,***学校,相差个百分点,分学生所占比例*** ,***学校,相差个百分点,从以上数据对比不难看出,两校优秀生所占比例相差不大,*** 后进生转化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 农村中学考试成绩对比分析: 农村所中学和去年成绩相比较,农村中学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中学成绩评价***项总得分为分,较去年***项总得分高分,*** 中***项总得分为较去年***项总得分分高分,***中学***项总得分为,较去年***项总得分分高分。从分数段分析:***中学分以上学生较去年多人,涨幅个百分点,分学生数较去年多人,涨幅个百分点,*** 中分学生数较去年多人,涨幅个百分点。***中学分以上学生较去年多人,涨幅个百分点。分学生数较去年多人,涨幅个百分点。 ()***与***年度***年级***科考试成绩对比分析: 全***语文分学生所占比列有所下降(或为0)。从去年中

聚类分析实例分析题

5.2酿酒葡萄的等级划分 5.2.1葡萄酒的质量分类 由问题1中我们得知,第二组评酒员的的评价结果更为可信,所以我们通过第二组评酒员对于酒的评分做出处理。我们通过excel计算出每位评酒员对每支酒的总分,然后计算出每支酒的10个分数的平均值,作为总的对于这支酒的等级评价。 通过国际酿酒工会对于葡萄酒的分级,以百分制标准评级,总共评出了六个级别(见表5)。 在问题2的计算中,我们求出了各支酒的分数,考虑到所有分数在区间[61.6,81.5]波动,以原等级表分级,结果将会很模糊,不能分得比较清晰。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细化等级。为此我们重新细化出5个等级,为了方便计算,我们还对等级进行降序数字等级(见表6)。 通过对数据的预处理,我们得到了一个新的关于葡萄酒的分级表格(见表7):

考虑到葡萄酒的质量与酿酒葡萄间有比较之间的关系,我们将保留葡萄酒质量对于酿酒葡萄的影响,先单纯从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对酿酒葡萄进行分类,然后在通过葡萄酒质量对酿酒葡萄质量的优劣进一步进行划分。 5.2.2建立模型 在通过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对酿酒葡萄分类的过程,我们用到了聚类分析方法中的ward 最小方差法,又叫做离差平方和法。 聚类分析是研究分类问题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所谓类,通俗地说,就是指相似元素的集合。为了将样品进行分类,就需要研究样品之间关系。这里的最小方差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将一个样品看作P 维空间的一个点,并在空间的定义距离,距离较近的点归为一类;距离较远的点归为不同的类。面对现在的问题,我们不知道元素的分类,连要分成几类都不知道。现在我们将用SAS 系统里面的stepdisc 和cluster 过程完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最终确定元素对象的分类问题。 建立数据阵,具体数学表示为: 1111...............m n nm X X X X X ????=?????? (5.2.1) 式中,行向量1(,...,)i i im X x x =表示第i 个样品; 列向量1(,...,)'j j nj X x x =’,表示第j 项指标。(i=1,2,…,n;j=1,2,…m) 接下来我们将要对数据进行变化,以便于我们比较和消除纲量。在此我们用了使用最广范的方法,ward 最小方差法。其中用到了类间距离来进行比较,定义为: 2||||/(1/1/)kl k l k l D X X n n =-+ (5.2.2) Ward 方法并类时总是使得并类导致的类内离差平方和增量最小。 系统聚类数的确定。在聚类分析中,系统聚类最终得到的一个聚类树,如何确定类的个数,这是一个十分困难但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分类本身就没有一定标准,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不同的分类。在实际应用中常使用下面几种方法确定类的个数。由适当的阀值确定,此处阀值为kl D 。

SPSS教程-聚类分析-附实例操作

各地区各行业工资水平的分析(2009年数据) 小组成员:张艺伟、赵月、陈媛、邹莉、朱海龙、曾磊、胡瑛、候银萍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研究背景 工资水平是指一定区域和一定时间内劳动者平均收入的高低程度。生产决定分配,只有经济发展才能提供更多的可分配的社会产品,因此一个地区的工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经济发展的水平。 1.2 研究意义 1. 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究一个地区的工资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内在联系。 2. 将平均工资水平划分为3类,分析哪些地区、哪些行业的工资水平较高,可以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宏观上的方向指引。 2.数据来源与描述 2.1 数据来源——《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0》 (URL:https://www.360docs.net/doc/6c2440442.html,/Navi/YearBook.aspx?id=N2011010069&floor=1###) 主编单位: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 出版社:中国统计出版社 简介:《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0》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经济情况的资料性年刊。本刊收集了2009年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有关劳动统计数据。本书资料的取得形式主要有国家和部门的报表统计、行政记录和抽样调查。 2.2 数据描述 本数据集记录了全国31个省市(港、澳、台除外)的工资状况,各省市分别记录了其23个主要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这23个主要行业包括:企业、事业、机关、金融业、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农林牧渔业等等,具体数据格式参见图-0。

图-0 3.分析方法及原理 3.1 通过描述统计分析方法,判断哪些行业平均工资水平较高 描述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是从基本统计量(诸如均值、方差、标准差、极大/小值、偏度、峰度等)的计算和描述开始的,并辅助于SPSS提供的图形功能,能够把握数据的基本特征和整体的分布特征。 在本案例中,通过比较不同行业(诸如企业、事业、机关、建筑业、制造业……)工资的均值、极大/小值,可以从总体上判断哪些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较高,哪些行业的较低。 3.2 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判断哪些地区平均工资水平较高 聚类分析是依据研究对象的个体特征,对其进行分类的方法,分类在经济、管理、社会学、医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聚类分析能够将一批样本(或变量)数据根据其诸多特征,按照在性质上的亲疏程度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进行自动分类,产生多个分类结果。类内部个体特征之间具有相似性,不同类间个体特征的差异性较大。 在本案例中,我们将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聚类分析:一种是系统聚类法,另一种是K-均值法(快速聚类法)。 3.2.1系统聚类法 系统聚类法的基本原理:首先将一定数量的样本或指标各自看成一类,然后根据样本(或指标)的亲疏程度,将亲疏程度最高的两类进行合并,然后考虑合并后的类与其他类之间的亲疏程度,再进行合并。重复这一过程,直到将所有的样本(或指标)合并为一类。 系统聚类分为Q型聚类和R型聚类两种:Q型聚类是对样本进行聚类,它使具有相似特征的样本聚集在一起,使差异性大的样本分离开来;R型聚类是对变量进行聚类,它使差异性大的变量分离开来,相似的变量聚集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在相似变量中选择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变量参与其他分析,实现减少变量个数、降低变量维度的目的。 在本例中进行的是Q型聚类。 类与类之间距离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最短距离法(Nearest Neighbor),是指两类之间每个个体距离的最小值; (2)最长距离法(Farthest Neighbor),是指两类之间每个个体距离的最大值; (3)组间联接法(Between-groups Linkage),是指两类之间个体之间距离的平均值;

学校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学校质量分析 陈侃学校 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辛勤努力下,在学生家长的积极支持理解中,圆满完成了上学期教育教学任务,为了在新的一年中能更上一层楼,现将成绩分析如下: 一、教学工作情况分析 1、成绩分析 我校历年考试居全镇中下游水平,从“三率”来看,我校优秀学生较少,学困生较多,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学科问题日益突出,从各校对照情况来看:我校科学、高年级数学、英语是弱科,整体水平急待提高。 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工作上进心不强 一些同志工作实绩平平,主观不努力,却一味的找客观,只怨学生基础差,家长不配合,教学条件不好,生活福利不高等,未以一个人民教师的姿态和标准去要求自己,不去想方设法改变和创造条件来搞教学。 (2)部分教师对教学方法研究不多。 部分教师不读书、不看报,不注重积累和总结,不想请教老教师,对教学不甚了解,几年讲的是总是一个话题,教学思想僵化,上课采用一字教学法,文科是“背”,理科是“做”,没有学法指导,没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3)教学管理不够规范 (4)班级管理不够到位,学风不够浓厚 3、今后工作打算: 加强备课管理,提高备课质量

(一)规范教师个人备课行为 1、教师必须在每学期开学两天内制定完成学期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包括:①本学期教材的基本内容、系统、重点、难点;②具体的教学目的要求;③课时分配和教学进度;④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⑤重大的教学活动安排等基本内容。 2、每位教师所授的所有科目都必须提供符合新课标精神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必须严格按照三步导学进行。每课要有教学反思。 3、教师的备课进度应比实际授课进度最少提前1—2节。 4、教学设计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杜绝教师不备课上课或抄袭教案应付检查的现象。 二规范教师上课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堂教学纪律要求 1、严格按课表上课,不私自调课;准时上课,不早退,一般不拖堂; 2、上课时不抽烟、不坐讲、不会客,不说与教学无关的话,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不中途离开课堂,不把手机等通讯设备带进课堂; 3、上课衣着整洁,举止文明大方,教态自然; 4、尊重学生人格,不体罚或侮辱学生; 5、杜绝酒后进课堂。 (二)课堂教学方法要求 1、教师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按照学期教学计划有步骤科学合理组织教学,杜绝漫不经心和随心所欲。 2、要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实践能力; 3、处理好讲练关系,坚持讲练结合,精讲多练;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习题解答-聚类分析

第五章 聚类分析 5.1 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有何区别? 答:即根据一定的判别准则,判定一个样本归属于哪一类。具体而言,设有n 个样本,对每个样本测得p 项指标(变量)的数据,已知每个样本属于k 个类别(或总体)中的某一类,通过找出一个最优的划分,使得不同类别的样本尽可能地区别开,并判别该样本属于哪个总体。聚类分析是分析如何对样品(或变量)进行量化分类的问题。在聚类之前,我们并不知道总体,而是通过一次次的聚类,使相近的样品(或变量)聚合形成总体。通俗来讲,判别分析是在已知有多少类及是什么类的情况下进行分类,而聚类分析是在不知道类的情况下进行分类。 5.2 试述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 答: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是:距离相近的样品(或变量)先聚成类,距离相远的后聚成类,过程一直进行下去,每个样品(或变量)总能聚到合适的类中。 5.3 对样品和变量进行聚类分析时, 所构造的统计量分别是什么?简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构造? 答: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时,用距离来测定样品之间的相似程度。因为我们把n 个样本看作p 维空间的n 个点。点之间的距离即可代表样品间的相似度。常用的距离为 (一)闵可夫斯基距离:1/1()()p q q ij ik jk k d q X X ==-∑ q 取不同值,分为 (1)绝对距离(1q =) 1 (1)p ij ik jk k d X X ==-∑ (2)欧氏距离(2q =)

21/2 1 (2)() p ij ik jk k d X X ==-∑ (3)切比雪夫距离(q =∞) 1()max ij ik jk k p d X X ≤≤∞=- (二)马氏距离 (三)兰氏距离 对变量的相似性,我们更多地要了解变量的变化趋势或变化方向,因此用相关性进行衡量。 将变量看作p 维空间的向量,一般用 (一)夹角余弦 (二)相关系数 5.4 在进行系统聚类时,不同类间距离计算方法有何区别?选择距离公式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 设d ij 表示样品X i 与X j 之间距离,用D ij 表示类G i 与G j 之间的距离。 (1). 最短距离法 21()()()ij i j i j d M -'=--X X ΣX X 11()p ik jk ij k ik jk X X d L p X X =-=+∑ cos p ik jk ij X X θ= ∑ ()() p ik i jk j ij X X X X r --= ∑ ij G X G X ij d D j j i i ∈∈= ,min

GIS空间分析考试资料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期末复习资料 说明(注意):以下部分黑色粗斜体题干表示该题可能是未知题目具体所问,或者未知遗漏还是多出要求,或者表示答案不明确等。所以仍需进一步检查核实。欢迎大家改修补充。 第一章地理空间数据分析与GIS 1、什么是地理空间数据分析? 它是通过研究地理空间数据及其相应分析理论、方法和技术,探索、证明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揭示地理特征和过程的内在规律和机理,实现对地理空间信息的认知、解释、预测和调控。 2、什么是地理系统数学模拟?其模拟的一般过程是? 建立地理系统数学模型的过程称为地理系统的数学模拟(简称地理模型)。 地理系统数学模拟的一般过程是:①从实际的地理系统或其要素出发,对空间状态、空间成分、空间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建立地理系统或要素的数学模型;②经验检查,若与实际情况不符,则要重新分析,修改模型;若大致相符,则选择计算方法,进行程序设计、程序调试和上机运算,从而输出模型解;③分析模型解,若模型解出错,则修改模型;若模型解正确,则对成果进行地理解释,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3、地理空间数据挖掘的体系结构? 地理空间数据挖掘是数据挖掘的一个研究分支,其实质是从地理空间数据库中挖掘时空系统中潜在的、有价值的信息、规律和知识的过程,包括空间模式与特征、空间与非空间数据之间的概要关系等。 地理空间数据挖掘的体系结构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1)图形用户界面(交互式挖掘); (2)挖掘模块集合; (3)数据库和知识库(空间、非空间数据库和相关概念); (4)空间数据库服务器(如ESRI/Oracle SDE,ArcGIS以及其他空间数据库引擎)。 4、什么是地理空间数据立方体? 地理空间数据立方体是一个面向对象的、集成的、以时间为变量的、持续采集空间与非空间数据的多维数据集合,组织和汇总成一个由一组维度和度量值定义的多维结构,用以支持地理空间数据挖掘技术和决策支持过程。 5、地理空间统计模型的分为几类,它们的定义分别是什么? 地理空间统计模型大致可分为三类:地统计、格网空间模型和空间点分布形态。(1)地统计:是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为基础,以变差函数为主要工具,研究空间分布上既具有随机性又具有结构性的自然现象的科学。它可以根据离散数据生成连续表面,通过空间自相关进行空间预测。 (2)格网空间模型:用以描述分布于有限(或无穷离散)空间点(或区域)上数据的空间关系。 (3)空间点分布形态:在自然科学研究中,许多资料是由点(或小区域)所构成的集合,比如,地震发生地点分布、树木在森林中的分布、某种鸟类鸟巢的分布、生物组织中细胞核的分布,太空中星球的分布等,称之为空间点分布形态,其中点的位置为

聚类分析案例

SPSS软件操作实例——某移动公司客户细分模型 数据准备:数据来源于telco.sav,如图1所示,Customer_ID表示客户编号,Peak_mins表示工作日上班时期电话时长,OffPeak_mins表示工作日下班时期电话时长等。 图1 telco.sav数据 分析目的:对移动手机用户进行细分,了解不同用户群体的消费习惯,以更好的对其进行定制性的业务推销,所以需要运用聚类分析。 操作步骤: 1,从菜单中选择【文件】——【打开】——【数据】,在打开数据窗口中选择数据位置以及文件类型,将数据telco.sav导入SPSS软件中,如图2所示。 图2 打开数据菜单选项 2,从菜单中选择【分析】——【描述统计】——【描述】,然后在描述性窗口中,将需要标准化的变量选到右边的“变量列表”,勾选“将标准化得分另存为变量”,点确定,如图3所示。

图3 数据标准化 3,从菜单中选择【分析】——【分类】——【K-均值聚类】,在K-均值聚类分析窗口中将标准化之后的结果选入右边“变量列表”,客户编号选入“个案标记依据”,聚类数改为5。点击迭代按钮,在迭代窗口将最大迭代次数改为100,点击继续。点击保存按钮,在保存窗口勾选“聚类成员”、“与聚类中心的距离”,点击继续。点击选项按钮,在选项窗口勾选“ANOV A表”、“每个个案的聚类信息”,点击继续。点击确定按钮,运行聚类分析,如图4所示。 图4 聚类分析操作

由最终聚类中心表可得最终分成的5个类它们各自的均值。 第一类:依据总通话时间长,上班通话时间长,国际通话时间长等特征,将第一类命名为高端商用客户。 第二类:依据其在各项指标中均较低,将第二类命名为不常使用客户。 第三类:依据总通话和上班通话时间居中等特征,将第三类命名为中端商用客户。第四类:依据下班通话时间最长等特征,将第四类命名为日常客户。 第五类:依据平均每次通话时间最长等特征,将第五类命名为长聊客户。 由ANOVA表可根据F值大小近似得到哪些变量对聚类有贡献,本例题中重要程度排序为:总通话时长>工作日上班时期电话时长>工作日下班时期电话时

ArcGIS空间分析教程之 网络分析

ArcGIS空间分析教程之网络分析 创建网络数据集 数据在https://www.360docs.net/doc/6c2440442.html, 中下载 1. 单击开始>所有程序> ArcGIS > ArcCatalog 10.1启动ArcCatalog。 2. 启用ArcGIS Network Analyst 扩展模块。 a. 单击自定义>扩展模块。 将打开扩展模块对话框。 b. 选中Network Analyst。 c. 单击关闭。 3. 在标准工具工具条上,单击连接到文件夹按钮。 将打开连接到文件夹对话框。 4. 导航到含有 Network Analyst 教程数据的文件夹。 教程数据的默认存储位置是C:\ArcGIS\ArcTutor\Network Analyst\Tutorial。 5. 单击确定。 文件夹的快捷方式将添加到目录树的文件夹连接下。 6. 在目录树中,展开...\ArcTutor\Network Analyst\Tutorial > Exercise01 > SanFrancisco.gdb。 7. 单击Transportation要素数据集。 要素数据集包含的要素类将列于ArcCatalog 的内容选项卡上。 8. 右键单击Transportation要素数据集并单击新建>网络数据集。

9. 将打开新建网络数据集向导。 注: 要在地理数据库中打开新建网络数据集向导,右键单击包含源要素类(如Streets)的要素数 据集并选择新建>网络数据集。对于基于shapefile 的网络数据集,右键单击Streets shapefile 本身,而不是包含shapefile 的工作空间,并选择新建>网络数据集。 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地理数据库网络允许您使用要素数据集中存储的多个源来创建多方式 网络,而基于shapefile 的网络数据集只能够处理单个源要素类。 10. 输入网络数据集的名称Streets_ND。 11. 保持选择网络数据集的版本设置为最新版本。 如果需要与使用较旧版本ArcGIS 的用户共享网络数据集,此选项会非常有用。当您选择的ArcGIS 版本号小于或等于这些用户的版本时,这些用户就可以打开您创建并共享的网络数据集。然而,这样做的缺陷是您将无法纳入更高版本的ArcGIS 中引入的任何新增网络数据集功能,因为将禁用新建网络数据集向导中用于添加功能的控件。如果无需共享网络数据集,或者共享的用户与您使用相同的ArcGIS 版本,则选择最新版本将是最佳方案。 12. 单击下一步。 13. 选中Streets要素类并将其作为网络数据集的源。 14. 单击下一步。 15. 单击是在网络中构建转弯模型。 16. 选中RestrictedTurns以将其选作转弯要素源。应已选中<通用转弯>;这样您就能够添加默认 转弯惩罚值。 17. 单击下一步。 18. 单击连通性。 将打开连通性对话框。可在此处为该网络设置连通性模型。

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质量分析

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质量分析 白水二中李媛媛 2014 年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是我市统一命题、统一印制试卷、组织评卷的学科结业水平考试,是贯彻落实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4年云南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的精神,促进我市中学地理教育向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发展,是检查、评价初中地理教育观念和教学质量的依 据。下面对我市2014 年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一、试卷评价 (一)试卷基本情况 1、本次考试采用笔试、闭卷的考试方式,试卷8 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 分钟。试卷题型为两大题: 选择题25题(50 分)、综合题8题(50分)。 2、试题的内容结构,基本是按《2014 年云南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说明》规定的内容: 其中地球、地图和世界地理约占45%,中国地理50%乡土地理占5% 3、试题难度分析 考查的知识点基本覆盖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大部分内容,基本能考查 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但试题难度适中。 (二)试卷特点: 1、紧扣课程标准 试题紧扣课标,落实课标倡导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1 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培养地理学习能力”的基本理念,体现了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以往考题受制于教材的现象。试题没有出现教材中的原题,而是注重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地理学

习技能的累积情况,以基本技能来解决新题,抛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侧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探究。 2、整套试题灵活、开放,覆盖面较广,考试内容比例合理。 从整套试卷看,题目出得较灵活,很少有一看就得出的答案,考查的知识点很全面,基本覆盖了四册书的内容,各章节内容都考查到。 地球、地图和世界地理约占45%,中国地理50%,乡土地理占5%,与考试说明上考试内容要求相吻合,考试内容比例上很合理,这是最值得借鉴的地方。 3、内容上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 本次考试以云南省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为依据。主要考查地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现象和基本规律,考查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空间规律、相互关系、发展变化和形成过程等内容。强调地理学科研究的基本问题、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要求。 4、注重科学性,图文并茂,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特点。 地理考试不能没有图,没有图就不是地理考试了,试卷上图形文字都很清晰,即注重考查了学生学习地理必备的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又注重考查了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图文并茂,真正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2 5、结合乡土特色、考查乡土地理。 地理课程标准中规定,“乡土地理”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考试中必考的内容。因为“乡土地理”可以引导学生关心家乡建设、关注家乡发展,引导学习学以致用。 (三)对地理教学方面的建议 通过本次测试,反映出了学生双基不扎实、学习方法单一、答题不灵活等诸多问题,实质上也反映出初中地理教学水平偏低,为了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我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