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的土地科学著作——倪绍祥著《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评介

面向21世纪的土地科学著作——倪绍祥著《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评介

the v ariation of the minimum temperature w as small and gentle,but the max imum was large.

In summer,the daily variation of the soil temperature at 40cm depth is also evident.Its variation is funda mentally a sine curve and consistent w ith solar radiation.How ever,its phase is lagged as the depth increase.T he transport direction of energy between surface and its below layer could change tw o times in summer.In w inter,although the soil temperature show ed relatively evident daily variation and play ed as sine curve,the temperature on surface w as alw ays below that of under layer.Even the surface could absorb the solar energy,but it w as too little.T he energy w as transported from low er layer to upper layer all the day in w inter.Key words:Northern Part of the Xizang Plateau;Soil temperature;Daily Variation

面向21世纪的土地科学著作

倪绍祥著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 评介

王守春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北京100101)

土地作为人类的一种资源,在20世纪后半期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是由于人口的增加、环境的污染、土壤侵蚀与土壤退化、城市与乡村建筑和道路建设等的发展、人类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土地资源的合理和可持续利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20世纪后半期,土地成为重要的科学研究对象,形成一门专门的学问 土地科学。而土地类型和土地评价研究,则是土地科学研究的核心。倪绍祥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的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 被作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是这一方面的权威著作。

该书是作者长期以来在土地科学方面研究和教学的系统总结。作者在80年代初留学英国,专攻土地科学,回国后从事土地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并编写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 一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新出版的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 一书,是作者在1992年版本基础上作了补充和改写。新版本反映了土地科学研究的新进展,如在土地类型方面,由单纯的土地类型研究发展到更为重视土地类型的结构、演替及其与土地规划关系的研究;在土地评价方面,已从过去倚重土地自然评价逐步演变为自然评价和经济评价相结合的土地综合评价,从传统的为农林牧业服务的土地评价逐步拓展到旅游地、城市建设用地等非农业用地的评价,属于城市土地经济评价的城市地价评价逐步拓展到旅游地、城市建设用地等非农业用地的评价,属于城市土地经济评价的城市地价评估不仅有大量开展,而且已积累了较成熟的经验;另外,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正在成为土地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所有这些新进展,在第二版中都得到体现。

值得指出的是,作者长期以来还从事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教学,积累了大量的成果和经验,这些使该书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上。同时作者又广泛吸收了国内外在土地类型和土地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使该书内容充实。

该书在土地类型和评价方面,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在理论和方法论方面,有自己的独创性。同时,该书中有丰富的具体实例和图表,其中有很大部分为作者自己的实际研究成果。

该书作为面向21世纪的教材和土地类型与评价的权威著作,对地理科学、农林、国土规划、城市建设、环境整治等诸多领域,都是一部重要的基础著作。期待该书在我国下一世纪的科研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作出贡献。574!!!!!!!!!!!!!!!!!!!!地!!理!!科!!学!!!!!!!!!!!!!!!!!!!!!19卷

政策解析-土地价值并入房产原值计房产税

简要分析地价并入房产原值征收房产税问题 2010年12月2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财税[2010]121号文《关于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城镇土地使用税等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121号文)规定:对按照房产原值计税的房产,无论会计上如何核算,房产原值均应包含地价,包括为取得土地使用权支付的价款、开发土地发生的成本费用等。宗地容积率低于0.5的,按房产建筑面积的2倍计算土地面积并据此确定计入房产原值的地价。 从121号文规定地价应计入房产原值计征房产税已有一段时间,现就结合各地企业在执行此规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对121号文进行简要分析总结一下: 1、不适用从租计算房产税的房产 121号文的规定是针对按照房产原值计税的房产,对于按照从租计算房产税的房产不考虑121号文的规定。 2、不适用房产原值已包含地价的房产 根据《关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2号)规定:对依照房产原值计税的房产,不论是否记载在会计账簿固定资产科目中,均应按照房屋原价计算缴纳房产税。房屋原价应根据国家有关会计制度规定进行核算。对纳税人未按国家会计制度规定核算并记载的,应按规定予以调整或重新评估。 对于按照国家有关会计制度规定进行核算,土地价值已经并入房产原值的房产在计算房产税时因已经将地价并入房产所以不考虑121号文规定。土地作为无形资产核算的需按照121号文的规定将地价计入房产原值计征房产税。 3、容积率的计算 容积率是指一定地块内,地上总建筑面积计算值与总建设用地面积的商。地上总建筑面积计算值为建设用地内各栋建筑物地上建筑面积计算值之和;地下有经营性面积的,其经营

2020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答案-21世纪的科学技术

21世纪的科学技术 单选题: 1. 在上个世纪的前15年完成了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理论。 A ?爱因斯坦 B. 牛顿 C 爱迪生 D.亚里士多德 我的答案:A V 答对 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因发现射线,成为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奖者。 D. R 我的答案:B "答对 3. 科学技术创新活动国际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其竞争也更加激烈,竞争的焦点是 (分) A. 人才 B. 知识 C 技术 D 制度 我的答案:A V 答对 4. 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分) A. 卫生和教育 B. 知识与技术创新 C. 政治和文化 D. 文化和卫生 (分) (分)

多选题: 1.相对论的意义体现在(分)) A. 对于揭示质量和能量的相互转换规律起了革命性的影响 B. 对于揭示时间、空间的心得概念起了革命性的作用 C对于揭示压力和浮力的关系起了重大作用 D?对于揭示压力和压强的关系起了重大的影响 2.,始终是信息科技追求的目标。(分)) A.效率 B.安全性 C可靠性 D.智能化 我的答案:CD X答错 判断题: 1?非极端条件下的生命和生态现象研究将可能揭示生命适应逆境、演化自身能力,并可能为发展抗逆农牧产品和人类健康开辟新的途径。(分) 我的答案:错误V答对 2. 在过去的100年中,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利用的能力,对自然资源利用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分) 我的答案:正确V答对 3. 计算机向超高速、超高速集成、并行处理、智能化方向发展,使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等功能实现更高效的系统集成。(分) 我的答案:正确V答对 4. 一项科学理论的更新往往引发资源的新发现,引发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类日常生活的改变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分) 我的答 案: 正确V答对

《土地规划学》

《土地规划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30089 学分: 3 总学时:51 大纲执笔人:何芳大纲审核人:石忆邵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土地规划学》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限修专业课。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体系、技术路线、编制方法及其各种具体的用地规划布局,培养学生从事土地规划设计的基本能力。 二、课程基本要求 1.了解土地规划学的研究对象、性质、特点、任务及内容体系。 2.熟悉土地规划的理论基础。 3.掌握编制土地总体规划的工作程序、方法模型及方案评价。 4.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各种具体的用地规划布局方法。 三、课程基本内容 (一)绪论 1.土地 2.土地利用 3.土地利用规划学 4.我国土地利用问题与土地利用规划任务 5.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和体系 (二)土地规划理论基础 1.土地规划的基本理论 2.土地利用规划方法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概述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和方法 (四)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意义及方法 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 (五)土地利用预测 1.土地利用预测概念、方法及内容 2.人口预测 3.农业用地预测 4.非农业建设用地预测 5.土地人口承载量 (六)土地利用分区 1.概述 2.土地利用分区原则和依据 3.土地利用分区方法

4.土地利用分区论述 (七)农业生产用地规划 1.农业生产用地结构 2.确定农业生产用地结构的方法 3.农业生产用地布局 (八)居民点用地规划 1.居民点概念及分类 2.居民点布局原则、体系类型和形式3.居民点用地选择与占地面积概算(九)交通运输用地规划 1.交通运输的概念及其方式 2.交通运输结构的确定 3.公路用地规划 (十)水利工程用地规划 1.水利工程用地规划的意义 2.水资源类型和水土资源平衡3.水利骨干工程用地规划 4.水利骨干工程用地面积概算 (十一)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1.概述 2.土地开发规划 3.土地整治规划 4.土地保护规划 (十二)规划方案评价和成果资料编制1.规划方案评价 2.成果资料编制 (十三)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 1.规划方案的行政手段 2.规划实施的技术、经济和法律手段 四、课程设计内容 规划案例实习。 五、前修课程要求 土地经济学、国土资源学等。

中国自然科学期刊影响因子

2008年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总排序 作者:ikisisy 日期:2009-6-9 10:46:00 序号排名代码期刊名称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 1 E139 地质科学1771 2 E309 岩石学报4079 3 E153 地球物理学报3565 4 X031 中国公路学报1564 5 V013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405 6 N033 光学精密工程1487 7 E130 地理科学2234 8 E146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830 9 E357 地学前缘3023 10 L031 石油勘探与开发2707 11 E106 矿床地质1361 12 E305 地理学报3621 13 E010 地质学报1876 14 E654 中国地质1156 15 L006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874 16 R040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9060 17 X672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861 18 C106 CHINESE PHYSICS 3547

19 R039 电网技术4632 20 E308 地球物理学进展1626 21 A108 中国科学D 3288 22 Z014 生态学报8368 23 E124 中国沙漠2592 24 E126 石油实验地质1418 25 Z012 自然资源学报2177 26 H012 土壤学报3315 27 E601 古地理学报636 28 E301 第四纪研究2224 29 E009 地质论评1981 30 S019 电力系统自动化5746 31 G121 中国药理学通报3205 32 E001 气象学报2138 33 E144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990 34 E024 地球化学1694 35 E142 地球科学2200 36 S011 软件学报3450 37 F009 植物生态学报3364 38 H890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71 39 E109 大气科学2175 40 E358 高校地质学报894 41 E310 地理研究1788

21世纪的科学技术 考题答案

21世纪的科学技术 1.是李四光先生倡导的理论。(10.0分) A.狭义相对论 B.“陆相成油”理论 C.地质力学 D.原子能理论 我的答案:C√答对 2.是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形成的关键时期。(10.0分) A.22世纪初 B.20世纪初 C.21世纪初 D.19世纪初 我的答案:C√答对 3.在上个世纪的前15年完成了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理论。(10.0分) A.爱因斯坦 B.牛顿 C.爱迪生 D.亚里士多德 我的答案:A√答对 4.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10.0分) A.卫生和教育 B.知识与技术创新 C. 政治和文化 D.文化和卫生 我的答案:B√答对 1.运载工具的现代化带来的变化包括(10.0分)) A.改变了人类活动的时空观 B.拓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

C.开启了无污染的绿色交通时代 D.奠定了全球化经济的基础 我的答案:AB×答错(ABD) 2.,始终是信息科技追求的目标。(10.0分)) A.效率 B.安全性 C.可靠性 D.智能化 我的答案:ABCD√答对 1.通信工具的发展,把整个世界连接成为一个整体。(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2.在物质科学、生命科学、认知科学等的带动下,21世纪,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新材料将成为对人类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最有影响力的技术领域。(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3.计算机向超高速、超高速集成、并行处理、智能化方向发展,使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等功能实现更高效的系统集成。(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4.动物基因组图谱项目的成功,标志着人类对自身的了解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迎来了科学技术的新纪元。(10.0分) 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土地规划学(高起专)阶段性作业1

土地规划学(高起专)阶段性作业1 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分钟 单选题 1. 人们通常把_____,由泥土与砂石堆成的固定场所称为土地。(4分) (A) 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 (B) 整个地球表面 (C) 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D) 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 您的回答:D正确 2. 采用技术经济方法综合论证与分析各项供选方案,以确定其系统的合理性和实施的可能性,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是土地利用规划程序中的_____阶段。(4分) (A) 系统综合 (B) 系统评价 (C) 系统优化 (D) 系统分析 您的回答:B正确 3. 关于马克思主义地租和地价理论,正确的是_____。(4分) (A) 地租分为契约地租和经济地租两种形式 (B) 土地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 (C) 土地价格是地租资本化的比率 (D) 级差地租是指利用较肥沃的土地产生的超额利润 您的回答:B正确 4. 著名的“孤立国”模式是_____的观点(4分) (A)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B) 廖什的工业区位论 (C)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D) 韦伯的市场区位论 您的回答:A正确 5. 单位土地资金集约度是指_____与土地总面积的比值(4分) (A) 土地产出总值 (B) 土地投入总值 (C) 土地总投资 (D) 粮食总产值 您的回答:C正确

6. 土地供给可分为_____。(4分) (A) 国家供给和政府供给 (B) 弹性供给和无弹性供给 (C) 自然供给和经济供给 (D) 潜在供给和实际供给 您的回答:C正确 多选题 7. 关于土地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4分) (A) 土地不等同于土壤,土地只是土壤的一部分,土地等同于国土 (B) 土地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又有平面和立体之别,同时又综合组成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 (C) 土地由气候、土壤、地貌、水文与植被、人类活动等要素共同构成,各构成要素具有不可替代性 (D) 土地具有养育、承载、生态等多种功能,集中表现为土地的有用性 您的回答:B,C,D正确 8. 土地利用规划和相关规划的关系是_____。(4分) (A) 土地利用规划是以农业区划成果为基础,进一步在土地上落实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与布局 (B) 城市规划、集镇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要相互协调 (C) 区域规划是土地利用规划的上位规划,是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依据 (D)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靠国土规划来落实 您的回答:A,B,C正确 9. 因地制宜原则体现在_____的协调上。(4分) (A) 土地功能 (B) 土地利用 (C) 土地特性 (D) 用地要求 您的回答:C,D正确 10. 土地利用规划后评价包括的内容有_____。(4分) (A) 目标评价 (B) 效益评价 (C) 影响评价 (D) 守法评价 您的回答:A,B,C,D正确 11. 我国的土地适宜性分为_____。(4分) (A) 土地适宜类 (B) 土地适宜等

农村土地资源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经营管理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4年9月2日到2015年1月28日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目的:主要从农村土地现状及经营规模、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研究当前影响农村农业经济的因素及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现状,包括主要做法和措施等,提出正确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经营、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及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的意见和建议。 众所周知,土地是人类进行各种生产生活的载体,同时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资产和资源,农村土地尤其耕地是粮食的母亲,它浓缩了千千万万农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和保障权。依据《宪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是一种集体所有制形式。按用途可划分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农村土地管理就是依照《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行使对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等行为的管理,对土地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行政职能。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管理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根据调查,我认为普遍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一、“空心村”现象严重,农村新建住房缺乏规划,管理很不规范。 二、矿洞开采破坏土地、污染环境。 三、农村集体土地管理是一种静态管理,没有建立土地市场机制,土地缺乏流动性,土地的资产价值不能显化,土地利用效率很低。 四、农村土地的产权制度不够完善,由此诱发了大量土地违法行为,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当如何才能有效的加强农村土

地管理呢? 1.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工作的监督 农村土地权流转工作是对现有农村生产关系适应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局部调整,是对农村家庭承包制的进一步完善,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管理,是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工作的延续和发展。这些必然要求县、乡(镇)相关的政府部门把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纳入工作范围内,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对土地流转管理,规范我县农村土地管理工作。首先是确立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具体范围、原则,规范流转的形式,明确流转的操作程序,规定对违规失范行为的处理办法;第二是规范流转合同,参照农业部第47号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加强土地流转合同的指导、签订;第三是农经部门要恢复、覆行农业承包合同的签证、仲裁职能。 2.积极探索,不断提升土地流转的开发档次 一是以“三个有利于”原则,探索土地流转形式的多元化。即只要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农户的增收,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管怎么样的土地流转形式,都可以运用并推广。二是面向市场,努力提升土地流转的开发档次。坚持以土地流转为载体,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积极将流转的土地区域办成结构调整的“示范园”,办成应用推广新科技的“试验区”,办成财政增长的新型社区。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土地利用规划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90 中国土地科学 2013年6月 第6期[2]樊华.基于资源池的资源聚合关键技术研究[D] .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 [3]武枫,胥悦雷.基于UDDI的服务注册中心的研究与优化[J] .现代电子技术,2011,34(12);1 - 4. [4]许朝晖,陈荣国,谢炯.WMS的自定义地图服务聚合技术研究[J]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1,28(3):223 - 226. [5]王永太.面向Web服务的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D] .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6. [6]ESRI.ArcGIS Server Help[M] .USA:ESRI,2006. [7]黄雁,李黎.多源空间信息服务集成方法研究[J] .城市勘测,2011,(4):50 - 53. [8]唐宇.空间信息栅格(SIG)系统框架、服务体系与服务聚合技术研究[D] .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 [9]唐宇,何凯涛,陈荦,等.空间信息栅格体系与服务聚合技术[J]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5,(2):46 - 51. [10]余鹏.LE-OLAP中多维数据模型及聚合算法的研究[D]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1. [11]张珊,吴健平,胡志明,等.一种基于REST的分布式地理资源聚合系统[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28(6):131 - 134.[12]王阳,左毅.一种基于树的服务聚合算法研究[J]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11,(Z1):5 - 8. (本文责编:仲济香)“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土地利用规划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5月31日,《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和《土地科学动态》编辑部在北京召开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土地利用规划研讨会”。 编辑部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严金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农村与农业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教授、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冯长春教授、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教授、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张曙光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土地科学技术学院院长白中科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方创琳研究员、北京市国土资源局规划处杨挺经济师、《中国土地科学》执行主编冯广京研究员等专家学者以及清华大学等高校的师生共30余人参加研讨。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土地利用规划主题,针对(1)土地利用规划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2)现有土地利用规划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挑战、(3)土地利用规划如何更好地保障和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有关专家的研讨发言近日将刊登在《中国土地科学》网站和《土地科学动态》2013年第3期上。 (蒋仁开)

土地价值评估报告

土地价值评估报告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 号宗地 土地价值评估报告 公司 ####年##月##日 目录 1.0 研究结论 1.1宗地基本情况 1.2地价范围 1.3 地块投资价值 2.0 研究方法 2.1 剩余法求地价 2.2 运用《建设项目投资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进行宗地的财务评价 2.3 研究依据 3.0 宗地最佳利用方式构思 3.1 宗地总体规划方案设计 3.2 最佳开发建设方案设计 4.0 宗地地价测算 4.1 地价之外的成本测算 4.2销售收入测算 4.3地价成本测算 5.0 项目财务评价 5.1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5.1.1 税金计算 5.1.2 损益表

5.1.3 宗地现金流量表与动态盈利分析 5.2 项目不确定性分析 5.2.1 项目盈亏平衡分析 5.2.2 敏感性分析 5.2.3 概率分析 6.0 项目综合经济评价与建议 6.1 项目综合经济评价 6.2有关说明及建议 附表、附图 附表一宗地地价测算表 附图一项目概率分析图 1.0研究结论 1.1 宗地基本情况 1.1.1宗地编号为 ###### , 1.1.2地块地址 1.1.3土地用途为 1.1.4用地面积 1.1.5建筑容积率 1.1.6可建设总建筑面积为: 其中:住宅面积 高层住宅: 多层住宅 低层住宅 商业面积 公建面积 社区管理中心 幼儿园 垃圾站 变电房

1.1.7土地使用年期、起止时间 1.1.8地价结算方式 1.1.9涉及物权转让税费及承担方式 1.2 地价范围 经测算,本地块的正常地价范围应在元至人民币之间,其中市场正常价位点应在元,扣除土地转让契税%,则得竞标报价范围应在万元人民币之间,市场正常竞标价位点在万元人民币。 对应市场价位点万元,则得相应楼面地价为元/平方米. 1.3 地块投资价值 对应以上地价范围,测得相应的投资财务效果指标如表1-1所示。 表1-1 宗地投资财务效果指标 综上,当地价在万元人民币之间时,属于投资安全区;当地价在万元人民币之间时,即进入投资风险区;超过万元后,将进入高风险区,投资者需慎重考虑。 2.0 研究方法 2.1 剩余法求地价 运用剩余法来确定宗地的最高限价,其基本思路为: 地价= 房地产建成价格-(建筑费+专业费+租售费用+税费)-利润 该方法的操作程序如下:

土地规划学

1、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1)明确任务(2)组织班子(3)收集资料(4)明确问题(5)总体构想(6)系统分析(7)系统综合(8)系统优化(9)系统评价(10)系统运行(11)系统更新 2、区位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包括: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廖什的市场区位论。 3、系统工程: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应用分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组织管理技术,是以大型的复杂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并有目的地对其进行规划、研究、设计和管理,以期达到总体最优的效果。一般可分为开发、研制、运用三大阶段。 4、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1)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原则(2)因地制宜原则(3)综合效益原则(4)逐级控制原则(5)动态平衡原则(6)集约利用原则(7)公众参与原则。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整体性、长期性、战略性、控制性。 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1)是政府调节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2)能够有效地解决土地利用中的重大问题(3)是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依据。 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总目标: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明显改善,土地产出率和综合利用效益有比较明显的提高,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1)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2)土地利用的合理组织(3)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 1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1)摸清家底,规划基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2)明确土地利用的潜力(土地供给量预测)(3)土地利用调整的依据(土地需求量预测)(4)规划的方向(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5)规划的核心内容(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6)土地用途的管制依据(土地利用分区)(7)规划实施的保障(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主要经过准备、编制和审批三个阶段。 12、土地供给量预测的方法:定性预测、定量预测、综合预测。 13、城市化水平预测的方法:(1)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2)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3)基本建投资规模预测法(4)农业人口转化预测法(5)多指标综合预测法

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资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资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化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越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这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中农村土地资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土地资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为更好的了解农村土地资利用状况,优化农村土地资的利用,为新农村建设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暑假期间,我对××村的土地资利用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分析研究,并总结归纳如下。 调查目的:通过对××村土地资利用状况的实地调查,以小见大,比较客观地把握农村土地资使用的现状,主要是找出当前土地使用过程中的弊病,从而为优化土地资配置,提高土地资利用率,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 调查时间:2009年8月9日——1日 调查人员:××× 调查地点:××××

调查方法:实地考察、访谈、查阅资料 调查内容:土地资使用状况(包括土地类别、有效使用情况、土地规划现状等等) 一、××村土地资使用状况及特点 ××村是一个土地资相对匮乏的村庄(在当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人口712人,拥有土地面积近80亩,其中耕地面积641亩,林地约0亩,建设用地(包括道路、桥梁、河滩等)19亩。 经调查,××村的土地使用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1耕地面积少,地少人多 该村耕地共分三等,分别为 一等(平整黄土地)、 二等(洼地、沙土地等)、三等(岭地、拓荒地等),(注:图不一)各类土地都比例如下图所示。全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9亩/人,且三等地占了近1/4的比例,良田面积偏少,再加上一些不当经营状况,住房挤占耕地,使耕地面积越发紧张。 单位:亩 2 地块多,单块面积小,缺乏集约性 虽然人均耕地面积很少,但地块较多,平均每户耕地多于块,这就使得单块耕地面积太小,不适合农机的推广使用,集约性差,严重束缚了劳动力。

《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

《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 版权转让授权书 1 提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我们要求我们的投稿人签订所投文稿的版权转让授权书,并坚持此版权授权书是投稿人所投文稿的要件,或者说,如果投稿人不同时签订版权授权书,即表示投稿人并不希望我们出版其文稿,若此,我们希望投稿人放弃向我们投稿。 如果您是我们的投稿人,我们要求您将所投文稿的版权转让给《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更明确的要求是:我们要求您将您所投文稿的在世界各地的全部有效期内(50年)各种介质的版权全部转让给《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 这样的原则,是在充分保护投稿人的利益前提下,保护《中国土地科学》杂志能够可持续发展利益的要求。 2 要约 如果同意我们的上述原则,您务必对您所投文稿向《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做出如下明确的担保: 2.1 您是所投文稿的唯一作者,若不是的话,您必须有文稿上所列其他作者的版权同意转让给《中国土地科科学》编辑部的授权证明。 2.2 您或者您和其他作者合作所投此文稿在签订此授权书前没有向《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之外的第二个出版人或单位投稿,并保证签订此授权书后有效期内不向《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之外的第二个出版人或单位投送此文稿。保证没有任何人有权阻止《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以各种介质方式出版您或者您和其他作者合作所投的此文稿。 2.3 您或者您和其他作者合作所投的此文稿中的所有事实都是真实和准确的,保证没有虚假和臆造。 2.4 您或者您和其他作者合作所投此文稿的内容完全是您或者您和此文其他作者合作的原创;如果不是的话,保证对不是您或者您和此文其他作者合作原创的内容获得了版权所有人许可的有形证明。 2.5 您或者您和其他作者合作所投此文稿中没有可能对其他任何人负有义务的、破坏保密责任的内容,没有任何诽谤和猥亵的内容。 2.6 您或者您和其他合作的作者保证对所投此文稿上述担保的真实性,并保证对由此而引起的所有纠纷和责任负有全部法律责任。 2.7 您投往《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的稿件我们有权根据内容刊发在编辑部下辖的任一期刊上,即《中国土地科学》或《土地科学动态》上。 我们请您仔细研究上述担保条款的内容和法律责任(此授权书自您签字时即开始生效),在此基础上完整地填写下面的内容并以书面形式寄给《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在收到您投送的文稿和此授权书后起,我们的审稿期限为六个月。如超过六个月您未收到刊用通知,您可以自行处理此文稿,本授权也即自动终止。 3 授权 文稿题目: (1)我是唯一作者: (2)我是第一作者,并作为其他作者指定的代表人。其他作者的签名如下(姓名后请附签名日期): (3)代表我自己和上述其他作者,我将此文稿在世界各地的全部有效期内(50年)的各种介质的版权全部转让给《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 (4)我对上述要约中所列2.1~2.7条要求做出明确的担保。 (5)我认识到并遵守此授权书对于我和上述列名的其他作者的约束,这一约束也泽及我和上述列名的其他作者的继承人及后代。 签名: 日期: 以上全部内容代表我自己和上述列名的其他作者。 (注:本授权书属于《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专有,禁止他人引用、使用、转载和发表。)

土地开发价值研究与分析

土地价值的研究与分析 成功的房地产投资在于土地价值的发现。价值和金钱都是一种观念,价值处于波动之中,房地产也处于波动之中。对房地产开发产品而言,对土地价值的认识尤为关键。不同的价值观以及不同的产品设计方向赋予土地不同的灵魂,就会导致房地产价值的不同。所以说,对土地价值的挖掘,即是对金钱和价值的认识。也就是说,土地价值的发现是成功的房地产投资的关键。 一、对土地价值的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分析 1、宏观分析即土地SWOT(深层次)分析 1)项目地块的优势; 2)项目地块的劣势; 3)项目地块的机会点; 4)项目地块的威胁及困难点。 此分析包括该土地的性质、权属关系、测绘情况、土地契约限制、在城市整体综合规划中的用途与预计开发计划是否相符等。 2、微观分析即是项目土地性质调查,包括: 1)地理位置; 2)地质地貌状况; 3)土地面积及红线图; 4)土地规划使用性质; 5)七通一平现状; 6)与产品定位的关联性。 二、土地价值的影响因素对开发商的启示: 1、城市性质对地价的影响 城市的性质指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与所起的作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反映。城市性质的差异,是决定城市地价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城市性质制约着城市的经济、人口结构、规划结构、城市风貌、城市建设特别是土地使用的构成等各个方面,而不同性质的土地使用在经济效益上是有很大差异的,一个城市的职能越多,越能强化城市发展的聚集效益。现代城市职能中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越大,如金融贸易、信息展览、经营管理、旅游服务、商业零售业越发达,地价水平越高。因此,开发商在研究土地价值时首先应该结合城市性质加以分析,并考虑城市性质与所开发产品的契合程度,契合度越高则产品前景越好,土地也就越有价值。

21世纪的科学技术(2020)

21世纪的科学技术(2020) 卷1 1.“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这个观点的提出者是(10.0分)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2.1901年,德国科学家W.C.伦琴因发现射线,成为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奖者。(10.0分) A.Y B.X C.Z D. R 3.上个世纪下半叶在材料方面最重大的成就是(10.0分) A.钨材料的利用 B.铝材料的利用 C.铁材料的利用 D.硅材料的利用 4.维格纳提出了。(10.0分) A.宇宙大爆炸理论

B.大陆板块漂移学说 C.海底扩张学说 D.板块构造理论 1.中国致力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包括(10.0分)) A.知识创新 B.技术创新 C.体制创新 D.政治创新 2.干细胞生物技术的进展将为带来革命性进展。(10.0分)) A.医学上的器官移植、人类生育与脏器的再生 B.工业上的流程再造、技术更新 C.农业上的优良家畜育种、繁殖 D.商业上的利益增收机制、产业模式 1.通信工具的发展,把整个世界连接成为一个整体。(10.0分) 2.非极端条件下的生命和生态现象研究将可能揭示生命适应逆境、演化自身能力,并可能为发展抗逆农牧产品和人类健康开辟新的途径。(10.0分) 3.在物质科学、生命科学、认知科学等的带动下,21世纪,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新材料将成为对人类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最有影响力的技术领域。(10.0分)

4.X射线的发现,揭开了20世纪物理革命的序幕。(10.0分) 卷2 1.维格纳提出了。(10.0分) A.宇宙大爆炸理论 B.大陆板块漂移学说 C.海底扩张学说 D.板块构造理论 2.上个世纪下半叶在材料方面最重大的成就是(10.0分) A.钨材料的利用 B.铝材料的利用 C.铁材料的利用 D.硅材料的利用 3.2001年2月,美、日、法、德、英、中六国科学家联合公布了(10.0分) A.体细胞的克隆过程 B.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分析结果 C.干细胞生物技术的应用 D.人体基因芯片

西南大学《土地规划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1:[论述题]城镇体系 参考答案: 指区域内一系列规模不等、职能各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简言之,是一定空间区域内具有内在联系的城镇集合。 2:[论述题]土地用途管制规则 参考答案: 是在划分土地利用区,明确各区的土地用途的基础上,对土地使用和用途变更作出的限制、许可或限制性许可的条款,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直接依据。 3:[论述题]土地用途分区 参考答案: 土地用途分区依据土地资源的特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上级规划要求,按照统一的土地利用管制规则划分土地用途区。 4:[论述题]田间调节系统 参考答案: 又称为田间工程,包括毛渠、毛沟、输水垄沟、灌水沟等,一般是临时的灌溉渠道,依据农业和机械作业情况随时填挖。 5:[论述题]指标对比分析法 参考答案: 实际上就是利用相同的指标体系,从纵向(同一个地区,不同时间)或横向(不同地区)进行分析比较衡量社会经济指标的高低好坏及变化的快慢情况。这种方法通常也是采用语言来表述对比分析,或者列表对比和图形对比等几种方法进行分析。 6:[论述题]弹性理论 参考答案: 指某一物质对外界力量的反应力,经济学中指当经济变量间存在函数关系时,一变量对另一变量变化反映的灵敏程度。建立在不确定性思想和非理性思想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7:[论述题]规划 参考答案: 是一种服务于社会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实现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系统所确定的长远目标,提供未来系统空间发展的战略,并借助合法权威通过对系统行为及其变化的控制,来调整和解决系统发展中的特定问题的职业性活动过程,是公共管理的一种形式。

8:[论述题]契约地租 参考答案:土地承租人和土地出租人通过契约的形式,规定佃户按期交给物主的租金款额。9:[论述题]土地 参考答案:从本质上来说是由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成果组成的一定范围内的空间,更简单的说是一定范围的空间,这个空间的组成要素是土壤、大气、光照、岩石、水文、动植物以及人类活动成果。 10:[论述题]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刚性 参考答案: 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战略指导思想、任务和内容、规划指标的数量和结构、用途分区及用途管制规则、重大项目用地布局和规划管理程序等方面所具有的固定性、法定性、权威性、严肃性和指令性。 11:[论述题]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参考答案: 指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全局性、根本性的谋划。是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国民经济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要求,合理地确定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方针,是规划中首先要加以解决的问题。 12:[论述题] 土地利用规划 参考答案: 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13:[论述题] 土地利用 参考答案: 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即通过一些措施加于土地的行为)来发挥土地的某些功能来满足利用者的需要(包括达到预期的效用和相应的目的)。 14:[论述题]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参考答案: 是在一定规划范围内,政府从长远利益出发,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

国土资源部将下发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办法

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优质服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除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外,还要设立基本农田整备区,加大区内土地整治的资金投入,引导建设用地等其他地类逐步退出,将零星分散的基本农田集中布局,形成连片的、高标准粮棉油生产基地 对需要流转的农用地,要尽快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工作,并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做好登记发证衔接;对需要流转的集体建设用地,要重点开展集体所有权和使用权确权登记,特别要开展集体经营性用地的认定和确权,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提供条件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万村整治”示范工程建设,以村为单位,按照“农民自愿、权属清晰、改善民生、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总要求,开展土地整治活动,实行“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部重点抓好1000个国家级示范点,各省(区、市)开展9000个省级整治示范工程建设 各地在集体建设用地出让转让等流转活动中,要按照“初次分配基于产权、二次分配政府参与”的原则,出台和试行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收益分配办法。部将研究建立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有关税费征缴和分配办法,保障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在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和流转等活动中的土地权益 各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在省级下达的农村建设用地指标中,单列宅基地指标,保障农村居民住宅建设用地 凡未使用建筑材料硬化地面或虽使用建筑材料但未破坏土地并易于复垦的畜禽舍、温室大棚和附属绿化隔离等用地,以及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用地,均可作为设施农用地办理用地手续,由市、县政府审批,报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不纳入农用地转用范围,不占建设用地指标

为切实保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的贯彻落实,日前出台的《国土资源部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要为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坚持严格规范管理,依法依规办理农业和农村各类用地手续。 《意见》要求,切实保护耕地,为农业稳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一要严格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考核和审计,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各地要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下称《纲要》)确立的耕地保护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落实,作为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协同审计、监察等部门,尽快建立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 二要稳定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实行永久保护。各地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调整好基本农田布局,对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和农户,采取特殊保护措施,实行永久保护。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除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外,还要设立基本农田整备区,加大区内土地整治的资金投入,引导建设用地等其他地类逐步退出,将零星分散的基本农田集中布局,形成连片的、高标准粮棉油生产基地。 三要积极探索建立基本农田经济补偿机制,调动各方保地养地种粮的积极性。国土资源部将及时总结各地经验,配合财政部门尽快开展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试点,研究和建立约束和激励并行的基本农田保护新机制。 《意见》强调,加快土地确权登记,全面建设与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制度要求相适应的土地产权制度。一是明晰农村土地产权,依法确定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要根据法律规定,加快明确农民集体土地的主体。以此为前提,推进集体土地的登记发证。二是按照急需优先原则,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对需要流转的农用地,要尽快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工作,并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做好登记发证衔接,确

土地价值评估案例

基地价值及开发市场价值分析 2.1 基地价值计算 2.1.1基地价值计算原则和方法 现行国内通用的土地使用权评估方法有市场比较法、收益还原法、剩余法(假设开发法)、成本逼近法、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等。估价方法的选择应按照地价评估的技术规程,根据当地地产市场发育情况并结合估价对象的具体用途特点、估价目的以及掌握的资料情况等,选择适当的估价方法。 在遵循土地估价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地价评估的技术规程,结合现场勘查、调查、收集的有关资料,决定对该地块价格的评估采用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和市场比较法进行。 2.1.2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计算地价 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是利用城镇基准地价和基准地价修正系数表等评估成果,按照替代原则,就待估宗地的区域条件和个别条件等与其所处区域的平均条件相比较,并对照修正系数表选取相应的修正系数对基准地价进行修正,进而求取待估宗地在估价期日价格的方法。 公式为:待估宗地价=宗地所在区域的评估基准日级别基准地价×(1±各因素修正系数值) 2.1.3基准地价的确定如下表 现行昆明市城区各类用地基准地价表表2-10

住宅用地基准地价拟涨35% 2.1.4综合用地士地级别分布范围及基准地价 图2-15 级别:I级基准地价:4186元/平方米(279万元/亩) 分布范围:1区域:北起华山西西路与华山南路的交叉点,沿华山南路向西延伸至盘龙江,盘龙江向南至得胜桥,得胜桥沿金碧路向西至靖国路,靖国路向北至五一路与人民中路的交叉点,此交叉点沿华山西路与华山南路的交叉点所围成的区域; 2区域:由东风东路与尚义巷的交叉点,沿尚义巷至尚义巷与尚义街的交叉点,此交叉点沿尚义街向西至北京路,北京路向南至金碧路,金碧路向西至盘龙

《科学与技术》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版

科学与技术复习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自然界中一切物体的相互作用,都可能归结为四种基本的相 互作用,即引力、弹力、电磁力和(C)相互作用。A.地磁力B.分子力C强力D.结合力 2.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D)的最小功能单位。 A .细胞 B .蛋白质 C .氨基酸 D .遗传物质 3.1996年,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面世,这 是世界上首次利用(A)技术而培养出的克隆动物。 A. 细胞核移植 B .细胞融合C.细胞培养 D .细胞膜嫁 接 4.由无数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称为(A) 。 A.星系 B .星空 C .星云 D .星际 5.光纤通信利用光纤来传送(C),它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 A.电 B .声 C .光 D .机械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6.科学是技术发展的__理论__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他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7 .我国863计划中,被评选列入该纲要的8个技术群是生物技 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 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 8 .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是以__信息技术为先导的。 9.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__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 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的。 10.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一份 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 发展”的概念。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1.核能是在原子核变化过程中,从变化前后原子核质量亏损的质量 差转化来的能量。 12. 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lo-g 米),再用这种超细微粒子制造的材料。 13. 地球外部圈层结构指地球外部离地表平均800千米以内的圈 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14 .物质生产力一(劳动者十劳动资料十劳动对象十管理 +??) 高科技。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5.简述科学认识发展的动因。 (1)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动因(8分) 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越来 越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的主要动力”。 一般地说,在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是落后于生产和技术的, 它的发展是在生产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而从19世纪下半叶以后,科学理论研究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还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现代科学产生了空前的先行作用,科学变成了超越一般技术进步的因素。 (2)科学认识发展的内部动因(7分) 科学作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有其自身的矛盾运 动和继承积累关系。科学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是它的内部动力。它表现为:1)新事实和1日理论的矛盾。2)各种不同观点、假说和理论的矛盾。 16.简述新材料发展的方向。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总是不断地对材料提出新的要求。当今新材料的发展有以下几点: (1)结构与功能相结合。即新材料应是结构和功能 上较为完美的结合。(3分) (2)智能型材料的开发。所谓智能型是要求材料本身具 有一定的 模仿生命体系的作用,既具有敏感又有驱动的双重的功能。(3 分) (3)少污染或不污染环境。新材料在开发和使用过 程中,甚至废弃后,应尽可能少地对环境产生污染。 (3分) 18世纪中叶产 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