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开发方案

水资源开发方案
水资源开发方案

泾县水资源开发方案

一、水源的选择取水量的确定点位置的确定取水构筑物的选择

水源选择的原则:

(1)水源选择前,必须进行水源的勘察必须先对水源进行详细勘察和可靠性综合评价。应确定可利用的水资源量,避免与工农业用水及环境用水发生矛盾;兴建水库作为水源时,应对水库韵汇水面积进行勘察,确定水库的蓄水量

(2)水源的选用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考虑确定水源选择必须在对各种水源进行全面分析研究,掌握其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水源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关于水源的若干规定;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其他用水,应满足其工艺要求。确定水源时,要统一规划,合理分配,综合利用。

(3)用地表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时,其设计枯水流量的保证率,应根据城市规模和工业大用水户的重要性选定,一般可采用90%~97%。

(4)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使用

(5)确定水源、取水地点和取水量等,应取得水资源管理机构以及卫生防疫等有关部门的书面同意。对于水源卫生防护应积极取得环保等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

1,基本情况概述。泾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面积2054.5平方公里,人口34.7万。青弋江为境内主要县东南属黄山余脉,巍峰高耸;西南属九华山余脉,层峦逶迤,地势皆偏高;北东多为丘陵,地势偏低;中部为狭长河谷冲积小平原。黄山为最高峰,海拔1117米,全县平均海拔250米。全境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温度15℃,降水量1500毫米,日照2113小时,无霜期240天。雨量充沛,。河流全县共有全民工业企业28个(其中陈村电站属中央企业,其余皆县属),有职工5778人。以宣纸为龙头的造纸业、以电机为主导的机械工业、以生铁,化肥为主体的冶化工业形成了县里的支柱企业。1泾县地处山区,河流溪壑纵横交错,易旱易涝,水旱灾害频繁交替发生泾县是全国地震七度设防区。境内多山,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有三条较大断裂(江南深大断裂、木镇——孙家埠断裂、周王——汤口断裂)贯穿县境泾县多山,溪壑纵横,构成大小河流146条,全长695.5公里。江河面积2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1.07%。主要河流为青弋江,徽水。县境内流长75公里,河道宽150~250米,深2—10米。境内集雨面积2029平方公里。河床深潭为泥沙型,激水滩为卵石沙型。青弋江属雨性河流,水位、流量随降雨量变化而变据水文资料记载,最高水位34.63米,最低水位27.25

米,流量为5600立方米/秒,是泾县最大河流。徽河县内第二大河。位于县境南部,源出绩溪县徽岭、古川、黄石坑,经旌德县于本县浙溪乡入境北流,穿浙溪、榔桥、乌溪、黄村、丁桥、百园5乡1镇注入青弋江。境内流长51公里,集雨面积361.3平方公里。河道宽100—150米,水深1—5米。最大流量773立米/秒,最小流量0.2立米/秒。境内雨量充沛,地下水资源也较丰富泾县地处中纬度南沿,根据气象指标分类,属于北亚热带、副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资源丰富,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冬、夏季长,春、秋季短。有春来迟,秋来早的特点。年平均温度15.6℃,气温年极端最高值为40.7℃。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8.1℃;极端最低气温-14.7℃,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为2.8℃全县年平均降水量为1500毫米左右。因受地貌影响,各地降水分布不均。一般是山区多于平畈和丘陵区,南部多于北部。汀溪、爱民、陈村多在1600毫米左右,青弋江两岸1500毫米左右。榔桥和童疃年降雨量只有1400毫米左右。1970年最多为1334毫米,大旱的1978年,只有970.5毫米。一年中降水分布不均,降水多集中于5~8月汛期。6~8月占年降水量37%,3~5月次之,冬季最少,只占12%。在6~8月3个月中又以6月为最多,历年平均达216.8毫米,最多达361.1毫米(1975年)。7、8月因受台风影响,各年变化较大。如1965年8月份雨量达565.1毫米。1967年最少,只有2.7毫米。年际变化大,雨量最多的1983年达2270毫米。1954年次之,达2133.7毫米。特大旱情的民国23年降雨只有840.7毫米。1978年也是降雨最少的年份只有970.5毫米,仅占1983年降雨量的42.75%。泾县历年降水量,但年际变化大,雨量最多的1983年达2270毫米。1954年次之,达2133.7毫米。特大旱情的民国23年降雨只有840.7毫米。1978年也是降雨最少的年份只有970.5毫米,仅占1983年降雨量的42.75%。年蒸发量约1410毫米,最高年蒸发量为1958年达1602.5毫米,其中7月份蒸发量最高达359毫米。1980年最低年蒸发量为1147.3毫米。大风风向:缺乏历年完整记录资料,据1981—1985年泾县大风与风向规律纪录分析,5年共出现25个大风日。从每年看有三个特点:一是东北偏北,二是西北偏西,三是西南,而正北风和东到东南风从未出现过。从各季节看:春季以东北偏北和西南大风为主,并以西南大风次数最多;夏季则以西北偏西大风为主。秋冬两季则完全是偏北大风。泾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坳内次级单元沿江拱断褶带和皖南陷褶断带的过渡地带,它们之间以江南深断裂为界。纵观泾县区域地质演化历史,具有多旋回发展的特征。扬子准地台活动性较大,内部结构也较复杂,地属次级构造单元的下扬子台坳的基底,为长江以北地区类型和皖南地区类型之间的“过渡式”。前震旦纪主要为地槽发育时期,经皖南运动二幕(800Ma)基底最终固结,结束了地槽发展历史,形成准地台,开始进入准地台发展时期,自震旦纪以来形成坳陷区,震旦纪

至三叠纪接受稳定型地台的盖层沉积,但由于在其演变过程中,内部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岩相——建造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变化,震旦纪至志留纪都属次稳定——非稳定型建造类型,杂陆屑、硅质页岩、远陆源硅泥质碳酸盐较为典型,尤其是上奥陶世至下志留世形成了巨大的沉积厚度,反映出这一时期坳陷的活动性质较大。晚古生代仍表现为坳陷性质,但沉积中心已向北方向迁移。中世代叠纪以后,全部成陆,结束海洋环境的历史。经印支运动后,使准地台型盖层发生褶皱形成台褶带,结束准地台的发育历史,进入大陆边缘活动带地史发展的新时期。侏罗纪以来周王深断裂以南断块隆起,组成皖南山区,北侧下陷形成断陷盆地,接受了巨厚的中新生代陆相沉积。另外,沿江南深断裂发育有串珠状喜马拉雅早期断陷盆地。经历中新生代的演化,塑造了现代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青弋江水清澈,水质良好适合饮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采用地表水——青弋江作为供水水源(最高水位34.63米,最低水位27.25米流量为5600立方米/秒)

2,地表水取水位置的选择地表水取水构筑物位置的选择,应根据下列基本要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1)取水点应设在具有稳定河床、靠近主流和有足够水深的地段弯曲河段凹岸泥沙不易淤积,水质较好,较好的取水地段。

(2)2)取水点应尽量设在水质较好的地段。①供生活用水的取水构筑物应设在城市和工业企业的上游,距离污水排放口上游100m以远,并应建立卫生防护地带。

②取水点应避开河流中的回流区和死水区,以减少水中泥沙、漂浮物进入和堵塞取水口。确定取水地点3)取水点应设在具有稳定的河床及岸边,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的地段,并有较好的地形及施工条件4)取水点应尽量靠近主要用水区5)取水点应避开人工构筑物和天然障碍物的影响6)取水点应尽可能不受泥沙、漂浮物、冰凌、冰絮、支流和咸潮等影响7)取水点的位置应与河流的综合利用相适应,不妨碍航运和排洪,并符合河道、湖泊、水库整治规划的要求;8)供生活饮用水的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位置,应位于城镇和工业企业上游的清洁河段。在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设计中,应遵守以下原则:1) 从江河取水的大型取水构筑物,在下列情况下应在设计前进行水工模型试验。①当大型取水构筑物的取水量占河道最枯流量的比例较大时;②由于河道及水文条件复杂,需采取复杂的河道整治措施时③设置壅水构筑物的情况复杂时④拟建的取水构筑物对河道会产生影响,需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时(2) 城市供水水源的设计枯水流量保证率一般可采用90%~

97%,设计枯水位的保证率一般可采用90%~99%。(3) 取水构筑物应根据水源情况,采取防止下列情况发生的相应保护措施①漂浮物、泥沙、冰凌、冰絮和水生生物的阻塞;②洪水冲刷、淤积、冰冻层挤压和雷击的破坏;③冰凌、木筏和船只的撞击。 (4) 江河取水构筑物的防洪标准不应低于城市防洪标准,其设计洪水重现期不得低于100年。5) 取水构筑物的冲刷深度应通过调查与计算确定,并应考虑汛期高含沙水流对河床的局部冲刷和“揭底”问题。大型重要工程应进行水工模型试验6) 在通航河道上,应根据航运部门的要求在取水构筑物处设置标志。7) 在黄河下游淤积河段设置的取水构筑物,应预留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总淤积高度,并考虑淤积引起的水位变化。选择固定式取水构筑物。岸边式,分建式,虹吸管式,湿式泵房集水井:是取水设施,一般由进水间、格网和吸水间三部分组成,顶部设操作平台,安装格栅、格网、闸门等设备的起吊装置。进水间前壁设有进水孔,孔上设有格栅及闸门槽,格栅用来拦截水中粗大的漂浮物及鱼类等。进水间和吸水间用纵向隔墙分开,在分隔墙上可以设置平板格网,用以拦截水中细小的漂浮物。当采用旋转格网时,应在进水间和吸水间之间设置格网室。水流经过装有格栅的进水孔进入集水井的进水间,再经过格网进入吸水间,然后由水泵抽走2)分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当河岸处地质条件较差,以及集水井与泵房不宜合建,宜采用分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由于将集水井和泵房分开建造,泵房可离开岸边,建于地质条件较好处,因此可使土建结构简单,易于施工;但吸水管较长,增加了水头损失,维护管理不太方便,运行安全性较差。在固定式取水构筑物中,一般包括集水井和泵房、取水头部和进水管等。下面分别对这几部分做简要介绍。1.集水1)集水井平台取水构筑物集水井平台上应设置便于操作的闸阀启闭设备和格栅、格网起吊设备;必要时还应设清除泥沙的设施。集水井有半淹没式和非淹没式两种(2)进水间进水间通常用隔墙分成可独立工作的若干分格,其分格数目应按水泵的台数和容量大小以及格网的类型确定,一般不少于两格。进水间的平面尺寸应根据进水孔、格网和闸板的尺寸及安装、检修和清洗等要求确定,同时应保证进水均匀、平稳。(3)进水孔取水构筑物的进水孔应设置格栅,栅条间净距应根据取水量大小、冰絮和漂浮物等情况确定,小型取水构筑物一般为30~50mm,大、中型取水构筑物一般为80~120mm。。(4)格栅的防冰措施在北方有冰冻的河流上取水时,为防止进水孔格栅堵塞,可采取下列措施①降低进水孔流速;②加热格栅;③利用废热

水;④其他如:机械清除、反冲洗、在进水孔上游设挡冰木排等(5)集水井的排泥和冲洗2.取水泵房取水泵房又称一级泵房或水源泵房,可与集水井、出水闸门井合建或分建。取水泵房常常建得较深,以保证枯水位时水泵能吸水,而洪水位时不被淹没。(1)取水泵房的平面形状泵房平面有圆形、矩形、椭圆形等。(2)取水泵房的平面布置泵房中取水泵的台数一般采用3~4台(包括备用泵)。泵房内除水泵机组外,还有变配电、控制、采暖通风、起重、排水等附属设备(3)取水泵房高程布②当泵房在江河边时,为设计最高水位加浪高再加0.5m3.取水头(1)取水头部设计的一般要求①取水头部应设在稳定河床的主流深槽处,有足够的取水深度;②选择合理的外形和较小的体积,以避免对周围水流产生大的扰动,同时防止取水头部受冲刷,甚至被冲走;③在可能的冲刷范围内抛石加固,并将取水头部的基础埋在冲刷深度以下④取水构筑物的取水头部宜分设两个或分成两格⑤取水头部应防止冰块堵塞和冲击,并防止船只、木筏碰撞。(2)取水头部的型式和构造①管式取水头部管式取水头部是一个设有格栅的金属喇叭管,安装在虹吸管、自流管或水泵吸水管上。4.进水管进水管有自流管和虹吸管两种。(1) 自流管自流管一般采用钢管、铸铁管或钢筋混凝土管。自流管管顶应在河床冲刷深度以下0.25~0.3m,不易冲刷的河床,管顶最小埋深应在河床以下0.5m(2)虹吸虹吸管宜采用钢管,以保证密封不漏气虹吸管的进水端在设计最低水位下的淹没深度应不小于1.0m,出水端应伸入集水井最低动水位以下1.0m。长沙市第八水厂是长沙市市政工程重点建设项是采用国内 <@( 方式筹集内配资金和利用日政府贷款建设的一座现代化水厂,设计供水总规 =4A64" B3 D,水厂出水水质按《城市给水规划规范》 ;<=4!>!5?> 附录 * 中的一级水标控制,工程总投资 746=3 万元人民币。整程由取水工程、净水厂、配水工程三部分组成。一期工程于 !444 年 ? 月底投产运行,运行期的产水量和出厂水水质均符合设计要求。取水工程水源:湘江;取水点:猴子石 8 位于市区上游,一级水源保护区内 9 ;设计洪水位: 3E2?!B

8 !F6G 9 ;校核洪水位: 3>2=4B 8 !F4233G 9 ;设计枯水位: !32=4B 8 !F??G

9 ;设计枯水流量:!73B3 CH 8 !F?EG 9 。取水头部!"!取水头部设计规模为 =4A64" B3 CD,采用棱形,钢筋砼结构, "#$#%F6>2=4BA3244BA=26>B,置于湘江猴子石水流深槽,下部嵌入基岩,采用侧面进水方式,进水窗口设拦污栅条,缝宽 =4BB,栅缝与湘江水流方向成 "=I夹角,进水窗口上缘位于 ??G 保证

率枯水位下 !23=B,进水窗口下缘距河床面 42E=B。"# 原水自流管道原水自流管道采用 &6>!4A6" 钢管 ! 根,单根长 34B,管道设计流速 62!=BCH,采用预制吊装,水下管箍连接,沿河床铺设,管顶复卵石 42EB。取水泵房取水泵房临江边建设,土建设计规模为 =4A64" B3 CD,泵房筒体为圆形,钢筋砼结构,内径!#!$%,操作平台以下高度 !&%,泵房与吸水井合建。一期工程按 !"’()* %+ ,- 安装设备,用 * 台水泵,其中 ( 台大泵为 ./"$0($1,配 ()23 风冷式电机, !)))24, 台, ! 台中泵为+!560()7,配 ()23 风冷式电机, ()))24,台, ( 台小泵, !&560()1,配 ()23 风冷式电机, "$)24, 台。二期工程时将小泵 !&560()1更换为 ./"$0($1,届时装机容量达 $)))24,最大运行容量 *)))24。载重汽车可直接开进泵房内起重平台。原水输水管线原水输水管线采用 ! 根 !($)! 钢管,设计流速 (8"&%,9,一期工程铺设 ( 根,单根长 &")%。净水厂净水厂总设计规模为 ")’

大型取水口,取水泵房的设计。一前言。福州市已建有六座水厂,设计总规模为43,5万方米每天嘉定境内地面水源主要是通往长江的大小河流,因受长江水位影响,河水往复流动,输水能力很低。又因大量污水排入其中,河水水质较差。为了改善嘉定地区水环境状况,上海市水资源办公室、上海市水利局1992年10月对荔定地区河网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孺定科学卫星城水源地及引水工程规划,在原有河流基础上疏通开挖蜜沟河,堵坝10道,建间24座,总投资16027.5万元,现已基本完成。该工程全研《上海嘉定第二水建成后,特定期引入长江水,明显改善窃定区内水质状况、减少水质黑奥影响。同时提高区域内污水排放能力,增加嘉定卫星城防洪排涝能力。距另定地区20km的北面是滔滔长江,水量充沛,水质优良,均可作为地面水水源无论墅沟河水源或是长江水源,都有不同的特点,究竟墅沟河取水还是长江取水,如何获得最佳水泥水质,节约投资,乃是本工程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取水系统图见图1)。三、g沟河水温水质及取水方案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对墅沟河引水水结水排水u94X。,126I临R团t 巧定第二七广场6只统入好及嘉定宣来人公司取’畏二位置开展了专题究。研究结销认钉引,河水因倒流大量污染水涌入取水口 4.墅构河引水量越大,带入泥沙越多,淤积引水河道。引水工程规划要求灵活掌握有限开闸,特别是汛期,引水次数更少。显然,仅考虑墅沟河引水作为自来水水源水质保证率也较低。如果在

墅加河夯或其它利地方建造水库,调节水贸水且,可有效地弥补里沟河水厦变化舶彤响,故至构门水泥十调苫水库;rr案是警汐阿靶水的完整方案。戳、畏辽水源胶水方案塞定城区位于长江南岸,中间相隔上海宝山区,江苏太仓市部分乡镇约20km。长江受海水潮汛期汐影响,咸淡交答。成砌影响严重L雌m鹏“团t 巧定第二七广场6只统入好及嘉定宣来人公司取:畏二位置开展了专题究。研究结销认钉I.墅沟河引水闸在长江水位较高时有开启,距引水闸5km处取水,主要水质指标合x、I类地面水标准。.墅沟河引水闸每隔10一15天开启引水次,然后关闭,墅沟河水质围受沿途排放行影响而恶化,距引水闸5km处取水,取水量6万mI/d,则可维持I、m类水源标准4—7天.取水口距墅沟河引水闸越远水质越差如在距引水闸8km处取水60万m。/d.水质维持B类水源标准2—4天。结论:距墅沟河引水闸5km取水,取水不大于60万m’/d为宜。”戳、畏辽水源胶水方案塞定城区位于长江南岸,中间相隔上海市宝山区,江苏太仓市部分乡镇约20km。长江口受海水潮汛期汐影响,咸淡交答。成砌影响严重时,可上溯到江苏江阴段。据统计,l 974年1月至1990年3月的17年中,长江宝山段水中氯离子含量一天中有20h超过200”8/L的天数是:10天以上有4年,占22.5%,5天以上有9年,占52.9%53天以上有13天占76.5%。为避咸蓄淡”及“避成抢谈”,上海宝钢总厂,上海月浦水厂成功地建造了调蓄水库,调蓄时间分别为40天和20天左右。嘉定水厂耿用长江水源,理所当然也应该建造避咸调茵水库。经踏勘Pe江苏浏河口沿江东至宝钢,依次为石洞口电厂新灰库,宝钢水库,月浦水厂陈行水库,石洞口电广灰库,已由长江老堤向江心推进500—looom。该段既元在案定区内污水向东徘入长江后方可由西北方向从墅沟引水闸引进长江水,既考虑改善水质,又要考虑到航运防洪。因此引水周期,引入水量难以适应取水要求,如遇干旱年份,引水闸9L6江水位于墅沟河水位,将长时间无法引水。2t墅沟河平时引水仅能引入浏河口长江岸边水,与伸入长江取水相比,水质明显较差。3.长江水受海水影响时数日不迟,此时沟河引水闸开启将引进大量咸水,多日闭闸不立、qx不力桑Wql正根据上述分析,嘉定第二水厂一期工程水源应是地面水源的墅沟河水源或长江水源,于是便有以下5种设计方案,详见表1。以上5种取水方案应优先考虑取。05方案,在财力过于窘迫时可先行实施取—01方案逐步完善取—05方案。六、输水方案比较自墅沟河取水口至新建水厂,浑

水输水离14.5k队根据现有管材使用情况,我们提出

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

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 我国农业用水效率很低,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只有30%~40%,而发达国家为70%~90%,提高灌区的用水效率,对于缓解农业水资源危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2]。现将灌区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的措施总结如下。 1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 现有的灌区改造,在水源的设计上,应在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的基础上考虑引水。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在灌区改造中占有的重要地位。通过对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的合理调控,最大限度地把天然降水转化为农业可用的水源。此外,经过适当处理的工业和城镇生活排出的污废水以及具有一定矿化度的地下咸水等都是灌溉水源。在生态环境允许的范围之内,适当且充分利用浅层地下水,适当降低地下水位,有利于增加降雨入渗量,减少径流流失和潜水蒸发,不仅能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有利于旱涝盐碱的综合治理,而且能充分发挥地下水库的多年调节作用(干旱年适当多开采,多雨年得到补偿),提高农业用水的保证率。劣质水处理利用是增加灌溉水源和保护、改善环境的战略措施。劣质水包括工业和城镇生活污废水、地下咸水。污废水经过处理使之达到灌溉标准,不仅可以增加农业灌溉水源,还可防止污染环境,其充分利用还有一定的潜力可挖。 2井渠结合 井渠结合是地上水地下水联合运用的有效途径,其机理是调

控地下水埋深在适宜的状态,通过降雨入渗地下形成土壤水和地下水。井渠并用、优化调度水资源,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的方式:一是春灌。地下水位回升到最高,返盐盛期,采用群井汇流,井渠间灌,防止返盐;二是夏灌。以井为主,降低地下水位,预防渍涝;三是冬灌,河水充足,渠灌可用于洗盐补淡。 3灌区水资源统一管理 目前,水资源管理为政及多部门争权现象普遍,在上游地区,大引大排,大水漫灌,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还导致渍涝灾害加重和土壤盐碱化蔓延;而下游地区则由于河道来水供不应求或枯竭,不得不掠夺性地开发利用地下水,以致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诱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灌区水资源必须统一管理,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等多种水源的统一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在制订灌区改造规划时不能忽略。灌区水管理机构给各地区和各部门分配的水资源,要以这些地区和部门合理开发利用当地水资源为前提。 4工程统一规划 一是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有机地结合。非工程性节水措施,包括管理措施和农业节水技术措施。灌区管理主要是理顺供水和用水机制,灌区优化配水节水技术主要根据灌区的可供水量、作物的需水量和生产函数以及各级输配水渠道的技术参数,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制订灌区水量调配方案。节水灌溉制度是把有限的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精)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 水资源是人类及其他生物赖以生存及发展的必要物质, 很难想像, 地球上没有了水会是怎样的一种光景, 同时, 水资源也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它的作用包括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种类有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水资源的特点有以下几点:时程变化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 循环性、有限性及分布的不均一性 ; 利用的多样性。水资源对于人类的发展如此重要, 但是水资源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此外, 基于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这样的基本国情, 人均水量相当有限,我们更改懂得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 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水资源(water resources一词虽然出现较早,随着时代进步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但是水资源的概念却既简单又复杂, 其复杂的内涵通常表现在:水类型繁多,具有运动性,各种水体具相互转化的特性;水的用途广泛,各种用途对其量和质均有不同的要求; 水资源所包含的“量”和“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变; 更为重要的是,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受经济技术、社会和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 人们从不同角度的认识和体会, 造成对水资源一词理解的不一致和认识的差异。目前, 关于水资源普遍认可的概念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既具有数量要求和质量前提的水量,包括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水资源开发利用, 是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一个方面, 其目的是发展社会经济。最初开发利用目标比较单一,以需定供。随着工农业不断发展,逐渐变为多目的、综合、以供定用、有计划有控制地开发利用。现在各国都强调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必需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很广,诸如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生活用水、水能、航运、港口运输、淡水养殖、城市建设、旅游等。防洪、防涝等属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另一方面的内容。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在以下一些问题上,还持有不同的意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水电开发率

浅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水电开发率

————————————————————————————————作者:————————————————————————————————日期: 2

浅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水电开发率 · 近期一些媒体在谈及水电开发时往往引用国际公认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或警戒线,也许是非专业的原因,产生引用错误。把水电开发的程度等同于水资源利用,由此,一些人士在议论水电建设时往往以为我国水电开发已经过度,实际上是混淆了两个不同概念。作者较长时间从事水资源开发利用统计分析计算工作,对此,将从此观点的来源出处和权威性解释,比如从中国人大网对于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解释,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以及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是供用耗水的利用程度、特别是水资源利用中的耗水程度,而不是水力资源的开发程度。我国现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为25%,国际上公认的一个流域或国家的水资源利用程度的警示界线是40%,从全国而言,不完全一样,南方特别是西南,水资源丰富而利用量少,利用程度低,而北方尤其是西北干旱地区,利用程度高,其中一些北方河流水资源利用程度有些年份高达80%,甚至更高。 1.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概念 水资源利用程度的主要指标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通常从水资源规划利用角度,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供水能力(或保证率)为75%时可供水量与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比值,是表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一项指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体现的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 水资源开发利用又可分为河川径流(简称地表水)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一般以河流为单元只统计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流域为单元时综合统计,或分别统计,但不特别指出时(如综合利用率),也仅只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比如一条河流的开发利用就是指该河流的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关于“水资源综合规划名词解释”中与此相近的有:地表水资源开发率是指地表水源供水量占地表水资源量的百分比,水资源利用消耗率是指用水消耗量占水资源总量的百分比。 从水资源利用统计分析计算的角度,水资源利用率的计算更多是采用实际耗水量与总的水资源量之比,体现的是水资源量被耗用即消耗利用的程度,与上述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差异在于一个是水量被利用程度、一个是水量被消耗程度,这样就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那么我们如何来节能利用水资源,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呢? 由于河流来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又有丰水年、枯水年和平水年之分,所以在计算当年实际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时,随着水量的变化又有所不同。如黄河断流最严重的1997年利津入海径流量只有18.6亿m3,当年地表水资源利用率高达80%,当然这里指的是消耗程度,也就是说80%的水被耗用掉,那么当年的利用程度可能就要高一些,因为利用量中有一部分并没有被消耗。 2.水法释义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国际上公认的40% 2002年10月1日修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下简称新《水法》),从法律上确定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重要地位,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规定水利部是全国水资源的行政主管部门。

4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4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4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4.1水资源状况 4.1.1水资源分区 水资源分区采用区域区划的有关规定和方法,在高级分区中以水 资源中地表水的区域自然形成(流域、水系)为主,在低级分区中,考虑供需系统及行政区域,水资源分区与行政区域有机结合,保持行政区域和流域分区的统分性、组合性与完整性,适应水资源评价、供需分析、合理配置、节约保护、综合治理和科学管理等工作的需要。 根据贵州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分区成果,石阡县全境属于长江流域一级水资源分区;二级水资源分区包括乌江和洞庭湖水系;三级分区包括乌江思南以上和洞庭湖水系的沅水浦市镇以上;四级分区为思南以上的余庆河~石阡河、沅江浦市镇以上的施洞以上四级分区。结合石阡县河流分布状况,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特点,综合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今后规划等因素,将石阡县划分为6个水资源五级区:直汇乌江区、余庆河区、本庄河区、黑滩河区、石阡河区、汇入沅江流域区。石阡县全县面积为2165.49km2,其中境内乌江流域面积为2070.51 km2,占全县面积的95.6%,境内洞庭湖水系流域面积为94.98 km2,占全县面积的4.4%。石阡县河流水系及水资源分区见图 1和图2。各水资源区面积见表4.1.1-1。 表4.1.1-1石阡县水资源分区表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分区面 积 (km2) 长江乌江思南以上 余庆河~石阡 河 直汇乌 江 36.84

(2070.51km 2 ) 余庆河 336.11 本庄河 171.23 黑滩河 79.24 石阡河 1447.09 洞庭湖水系 沅江浦市镇以上 施洞以上 (94.98km 2) 汇入沅江 94.98 4.1.2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 4.1.2.1 降雨的时空分布特点 根据石阡县境内站网布设状况,选择石阡气象站、石阡水文站、石固雨量站、坪山雨量站、聚凤雨量站、本庄雨量站、白沙雨量站、扶堰雨量站、甘溪雨量站、中坝雨量站、尧寨雨量站等站进行分析,依据各站实测资料,并以石阡气象站为参证站,对各站降雨资料进行插补延长,计算各站多年平均降雨量成果见表4.1.2-1。 表4.1.2-1 石阡县境内雨量站情况表 站名 降雨量均值(mm ) Cv 观测项目 备注 石阡气象站 1103.3 0.16 降雨、蒸发、气温等 Cs=2Cv 石阡水文站 1093.4 0.16 降雨、径流等 石固雨量站 1016.9 0.19 降雨 坪山雨量站 1191.4 0.21 降雨 聚凤雨量站 1069.0 0.18 降雨 本庄雨量站 1145.6 0.17 降雨 白沙雨量站 1141.2 0.18 降雨 扶堰雨量站 1150.2 0.21 降雨 甘溪雨量站 913.6 0.17 降雨 中坝雨量站 1051.0 0.16 降雨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 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相关部署,科技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海洋局共同制定了《国家水安全创新工程实施方案(2015-2020年)》,统筹部署水安全科技创新工作。根据国家水安全创新工程总体安排,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及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主管部门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本专项紧密围绕水资源安全供给的科技需求,重点开展综合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科学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应用,培育和发展水安全产业,形成重点区域水资源安全供给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及配套技术装备,形成5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当量效益,远景支撑正常年份缺水率降至3%以下。 根据重点专项总体安排,基于“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本专项2018年度指南主要支持实施方案提出但在2016年和2017年指南未覆盖的任务,持续围绕综

合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开展科研部署。 本专项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年。2018年拟支持不超过20个项目,国拨经费约3.2亿元。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对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如指南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对于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6个,项目参与单位不超过10个。 本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综合节水理论与关键技术设备 1.1 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技术及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不同供用水模式下的公共建筑供水系统效能评价方法及基准指标体系;甄别公共建筑节水关键环节与用水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综合节水集成技术与系统供水设计技术方法;研发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技术设备产品,并开展示范推广。 考核指标:建立公共建筑水系统节水效能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形成公共建筑节水集成技术和节水系统设计方法,开发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技术设备产品5台(套)以上,

(完整版)地热水、矿泉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提纲

地热水(矿泉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编制要求 一、地热水、矿泉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要求 1.矿区概述 1.1矿区位置及交通 矿区行政区划,距(区)县城方位及距离,矿区中央地理坐标,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矿区面积,开采标高,矿区交通情况(附矿区交通位置图〕。 1.2自然地理 矿区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经济概况。 1.3矿业权单位概况 矿业权单位性质,简述矿业权单位的基本情况。 1.4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已利用的地热井,简述地热井开发利用情况(开采井、泉位置、成井时间、批准取水量、现状开采量、取水用途等),地热尾水处理及排放情况,水质、水温及水位变化情况。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 1.5编制依据及设计原则 1.5.1编制依据 (1)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有关法律、法规、政府部门规章及行业规范、规程、技术标准; (2)《矿区地热水或矿泉水资源评价报告》及其评审意见书、备案证明; (3)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基础性资料。 1.5.2设计原则

(1)遵循合理开发、有效保护、综合利用的原则; (2)发挥资源优势、设备优势、人力优势的原则; (3)利用先进技术和设备,达到高效、节约的原则; (4)坚持依法幵采、安全环保的原则; (5)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2.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2.1市场需求 简述市场供需概况,适当预测近期市场需求态势。 2.2产品价格 简述产品价格及市场前景。 3.地热水或矿泉水资源概况 3.1地层 地层岩性特征、厚度、分布及岩浆活动情况。 3.2地质构造 介绍工作区所处的大地构造单元位置、附近及区内的断裂、褶皱发育情况、断裂的水文地质特征及其对地热田形成的影响等。区内新构造运动、地震活动及区域地壳稳定性;分析其对地热田形成的影响。 3.3区域水文地质 包括区域地下水类型、水文地质单元划分、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等分析以及地下水的化学特征、动态变化等内容。 3.4地热水或矿泉水形成条件 3.4.1地热水 (1)地热田(带)基本特征

大中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

大中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 节水评价篇章编制指南 (试行) 一、总则 (一)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指导大中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开展节水评价工作,明确节水评价篇章的编制内容和深度要求,制定本指南。 (二)本指南适用于具有水资源开发利用任务的大中型水利建设项目立项阶段节水评价篇章的编制。 (三)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程规范要求;坚持以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核心,统筹协调好节流与开源、不同用水对象的用水需求,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严守红线、控制总量,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相关规划中的节水指标要求。 (四)节水评价范围主要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的供水区域。必要时应结合工程的规划范围适当扩大节水评价范围。 (五)本指南引用的主要标准和文件包括: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国办发﹝2013﹞2号) 《水资源规划规范》(GB/T51051)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GB/T35580)

《城市节水评价标准》(GB/T51083)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 《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SL429) 《调水工程设计导则》(SL430) (六)节水评价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 1.开展供水区现状供用水节水水平(用水效率)、现状节水潜力等分析评价。 2.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提出切实可行的节水目标和指标。 3.从需水预测合理性、可供水量预测合理性、缺水状况分析、水资源配置方案合理性等方面,对建设项目立项阶段提出的水资源配置方案进行节水符合性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节水角度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4.从水源方案、输水环节、工程总体布局等方面,分析建设项目工程节水的符合性,并从节水角度分析评价建设项目工程规模的合理性。 5.从建设项目节水措施三同时要求、监控计量设施方案设计、水价形成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设项目的节水保障措施。 6.进行节水效果评价,提出主要评价结论与建议。

(完整word版)“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 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紧密围绕水资源安全供给的科技需求,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开展综合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科学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应用,培育和发展水安全产业,形成重点区域水资源安全供给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及配套技术装备,形成5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当量效益,远景支撑正常年份缺水率降至3%以下。 2016年2月,科技部发布了“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围绕“十三五”水资源安全保障急迫的、基础的和涉及重大战略布局的重点流域水利调度、水沙调控、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和城乡水安全等研究任务,设计19项内容,资助31个项目。根据重点专项总体安排,基于本专项实施方案,2017年将持续围绕综合节水等六大方面开展科学技术研究。 本专项2017年度指南拟支持项目约覆盖专项实施方案任务的1/3。要求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执行期3-4年。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对于典型应用示范类任务,中央财政资金不超过该专项中央财政资金总额的30%,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如指南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对于

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除有特殊要求外,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8个,项目参与单位不超过15个。 本专项2017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综合节水理论与关键技术设备 1.1现代灌区用水调控技术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灌区用水多过程调控理论,研究灌区用水实时调配技术与产品,开发灌区用水测控技术与设备,构建现代灌区高效用水调控技术集成模式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提出现代灌区高效用水系统解决方案与配套技术,典型示范面积6万亩以上,与当前国内最好水平相比,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率提高10%以上。 1.2农田节水减排控盐技术及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农田灌排协同排水控盐理论,研究农田水盐诊断预测及排水再利用评估技术,研发农田排水调控工程技术与产品,建立农田节水减排控盐技术集成模式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提出农田节水减排控盐系统解决方案与标准体系,典型示范面积2万亩以上,排水再利用率提高20%以上,作物增产10%以上。 1.3生活用水新型实用节水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不同生活用水对象,研究节水技术集成应用以及用水终端、水系统设计、水系统全流程影响,研发城镇各类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麦积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摘要:通过对麦积区水资源现状分析,要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管好用好水资源,要突出水资源的节约、 保护和配置,加强工程管理,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资 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1、水资源现状 麦积区位于天水市东北部,区内人口57.57万人,其中城市人口为12.18万人,土地面积518.1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75.27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2亩/人,本区以西秦岭为界,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528mm,且年内分配不均,65%的降水集中在6—9月份;区内季节变化明显,蒸发量较大,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00mm。岭南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包括党川、利桥两乡,境内流域面积1279km2,主要河流有白家河、花庙河、红崖河,多年平均径流量均在1亿m3左右,且水源稳定性较好;岭北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境内流域面积2180km2,主要河流有:渭河及支流藉河、牛头河、颖川河、东柯河。根据水文资料,渭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2.7亿m3,最大为30.43亿m3,最小为5.26亿m3,且随季节变化十分明显,丰水季节流量骤增,最大为

4920m3/s,枯水季节流量突减,最小仅为0.34m3/s,而且含砂量大,多年平均含砂量为73kg/m3。 由于近年来连续干旱,部分河流出现连年干旱断流现象。如葫芦河98年断流时间为120天,99年、2000年断流均为84天;藉河97年断流长达330天,此后基本长年断流,仅在雨洪季节有短时洪水流过。 经现状分析,区内水资源量、需水量,可供水量在不同保证率p=50%(平水年),P=75%(枯水年),P=95%(偏枯年)时分别为:(见下表) 附表一单位:亿m3 续表单位:亿m 从上表可以看出,区内水资源从总量上看虽然相对较多,但其中地表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地表水资源在区内利用率很低,造成的原因是:降雨量虽然较大,但年际变化也大,大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

我国水资源危机成因分析及其 全面解决方案 王占文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摘要:本文从分析中国水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入手,指出造成现有水资源危机的自然、人为原因,水资源数量有限和分布极不均衡是水资源危机产生的自然原因 , 社会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危机的程度.并最终提出解决中国水资源危机的根本之道在于水体保护和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关键词:水资源危机;原因;解决方案;水资源优化配置 1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的面危机 1.1中国水资源现状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社会对水的需求量迅速增长,加之人类活动造成水污染,使得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水资源危机, 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 中国年均降水总量为61889 亿m3,平均降水深度648 mm ,年均地表水资源为27115 亿m3 ,扣除重复利用量以后年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 亿m3,居世界第四位。中国用世界上7 %的水养活了世界上22 %的人口。按1999 年人口统计,中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约2232 m3,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8840 m3的1/4 ,排在世界121位,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水资源供需状况不容乐观,长期以来,社会经济发展受缺水困扰,水资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 ,缺水遍及各个流域 , 成为全国性的问题。进入21世纪 , 我国的水资源矛盾进一步加剧 ,城市中的生活用水与工业用水需求加大 ,虽然节水和重复利用水源使需水定额增长趋势变缓 , 但由于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 将导致工业用水量迅速增加。2000 年工业用水达655 亿m3,2010 年达929 亿m3,2030 年将达1899 亿m3,2050 年将为3436 亿m3,生活用水将由2000 年的189 亿m3增加到2050 年的730 亿m3。由此可见,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如果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没有大的突破,水资源将难以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水资源危机将成为21 世纪最为棘手的难题,甚至将威胁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1.2水资源危机 近年来,由于人口的增长、工农业需求增加、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

重庆市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

重庆市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以万州为例 内容摘要:介绍了重庆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并以万州为例,从万州水资源 实际情况和开发利用现状出发,针对水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其中涵盖了万州及重庆的水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为重庆市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土流失;环境保护;对策;万州 一、绪论 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意义 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虽然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不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重庆市人均占有当地水资源量约为1600m3,仅为全国平均数的2/3/,不足世界平均数的1/6,随着重庆经济的发展,缺水将更加突出。近年来,由于人类对水资源的破坏性利用,水危机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万州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的研究分析,目的在于让人们正确的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以更好的解决水资源不足和水资源严重污染的问题,力求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宏观政策上研究较多,节约用水主要从采用节水技术、倡导人们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入手。而且国家已经出台了实行阶梯水价的政策,但目前具体研究阶梯水价实施办法的不多,真正实施阶梯水价的城市也较少。 二、正文 1、重庆市水资源现状及利用 重庆市地跨105°17′—107°14′E、28°22′—30°26′N,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的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口处,东西长约470km,南北宽约450km,幅员面积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一)当地水资源量 按1956~2003年48年地表水资源量系列计算成果,衡水市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总量为6.13亿m3,其中地下水资源量5.71亿,地表水资源量0.73亿m3,重复计算量0.31亿m3,水资源可利用总量4.4亿m3。 衡水市人均水资源量148 m3,仅为河北省省人均水平319 m3的48%,全国人均2238 m3的6.6%,世界人均7300 m3的2%;亩均水资源量76 m3/亩,远低于农灌需水量,是河北省省乃至全国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衡水市大规模地兴建引蓄水工程开始于1958年,经历了“63.8”洪水的衡水人民开始大规模开挖排沥河道、兴建除涝工程。进入七十年代后,相继修建了大量闸涵和排灌扬水站,增加了蓄水能力,减少了自然灾害。截止2012年,初步形成了以衡水湖为中心的引、蓄、供、排、灌工程框架体系,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建成卫千引水、中线引黄、中线引江、岗黄应急引水等调水线路;形成了以衡水湖为主的蓄水体系,全市主要河道及较大支流河道上共有主要闸涵199处,其中各河主要闸涵37处,小型闸涵47处,分干渠道以上的闸涵115处。全市支渠以上河渠总长度5739 km,正常蓄水面积约86 km2,蓄水能力可达到3亿m3;全市3亩以上坑塘6018处,蓄水

能力可达3亿m3。9条骨干排沥河道按照正常水位蓄水能力可达1亿m3左右。机井保有量总数达7.5万眼,咸淡混浇井组12500组,地下防渗管道达27000 km。 按统计,近三年年平均供水总量为17.42亿m3,其中地表水供水2.87亿m3占16%,地下水开采量13.95亿m3(其中浅层地下水3.95亿m3,深层地下水10亿m3)占80%,微咸水0.6亿m3占4%。全市近三年年平均总用水量17.42亿m3,其中城乡工业生活用水2.34亿m3,农田用水14.2亿m3,河道外生态用水0.08亿m3,河湖坑塘生态调蓄补给0.8亿m3。农业用水比重较大,占总用水量的82%。

《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后题

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后作业 第5章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及工程 5.1 地表水资源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中,哪些对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有利?哪些不利? 答: 特点: 1、多为河川径流,因此流量大,矿化度和硬度低 2、受季节影响较大,水量时空分布不均 3、较为充沛,能满足大流量的需水要求 4、水质易受到污染,浊度相对较高,有机物和细菌含量高 5、采用地表水源时,在地形、地质、水文、卫生防护等方面均较复杂。 有利特点: 1、流量大。有利于满足各种用水的水量要求,可以大量取水而不会对河流的生态造成太大的影响。 2、矿化度和硬度低。有利于减少工业用水对水质处理的投资,同时对于农田灌溉有利于减少农田盐碱化的风险。 3、有机物和细菌含量高。有利于利用天然河水发展养殖业,同时用于灌溉时可以提高土壤肥力。 不利特点: 1、特点2。这加大了人类利用水资源的成本,而且对用水可靠性产生较坏的影响。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需要修建水利工程,如拦河坝等,这一方面对流域生态造成了影响,令一方面增大了投资。 2、水质易受到污染,浊度高。这降低了用水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加大了水处理的投资。 3、特点5。 5.2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有哪些各自具有哪些特点? 答: 1、河岸引水工程。 根据河流种类、性质和取水条件的不同,分为无坝引水、有坝引水和提水引水。 无坝引水的优点是可以去的自流水头;缺点水引水口一般距用水地较远,渗漏损失较大,且引水渠通常有可能遇到施工较难地段。 有坝引水适用于天然河道的水位、流量不能满足引水要求是,需抬高水位以便于自流引水的情况。 提水引水利用几点提水设备等,将水位较低水体中的水提到较高处,满足引水需要。 2、蓄水工程 包含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引水建筑物三类基本建筑物。它具有径流调节作用,可根据年内或多年河道径流量,对河道内水量进行科学调节,以满足灌溉、发电或城市生活、生产用水等要求。 3、扬水工程 主要指泵站工程,根据泵站在水系统中的作用,泵站可以分为取水泵站、送水泵站、加压泵站和循环泵站。泵站的设计需要有一套合理的机电设备及相应的建筑物。 4、输水工程

水资源规划及管理复习总结

1.可持续发展:指“人类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能源开发中,以确保它满足目前的需要而不破坏未来发展需求的能力”。 2.水资源利用可持续度:指表示水资源对于发展的支持程度,是水资源对于发展用水量的满足程度,可供给的水资源总量与发展用水总量的比值。 3.水资源利用可持续指数:是表示区域发展持续可能性的大小,是水资源利用的产出与用水量的比值,即表明发展的程度,又表明水资源利用的节约程度。 4.水资源规划:水资源规划是以水资源利用、调配为对象,在一定区域内为开发水资源、防治水患、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而制定的总体措施计划与安排 5. 水平年:指在规划设计水资源过程时,以未来某一年的需水量作为规划设计需水量,未来的那一年就是我们的设计水平年。设计水平年是相对于现状年而言,现状年也叫基准年。 6. 设计代表年:常常从长系列的水文资料中选择一些代表年或代表期的径流资料调节计算,供规划方案比较。 7. 最大供水能力:是指区域供水系统能够提供给用户的最大供水量的大小。 8.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指灌溉面积上田间所需净水量与渠首引进的总水量的比值。 9. 生态环境需水:是指为了维持生态环境系统一定功能所需要保留的自然水体或需要人工补充的水量。 10.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指维持河流生态系统一定形态和一定功能所需要保留的水量。 11. 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指保护、修复或建设给定区域的生态环境需要人为补充的水量。 12.供水预测:是以现状情况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为基础,以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为控制条件,通过经济技术综合比较,制定出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从而进行可供水量预测,为水资源的供需分析与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13. 可供水量:指在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情况下,考虑可利用水资源量,河道外需水量及工程供水能力三者组合条件下工程设施可提供的水量。 14. 库容系数:库容系数β =V/W 水库兴利库容除以本级水库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15. 灌溉制度:在一定的自然气候和农业栽培技术条件下,为使作物获得高产、稳产,在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插秧前)和整个生育期内对农田进行适时适量灌水的一种制度。 16. 工业需水弹性系数:指工业需水量增长率与工业年产值增长率的比值。 17. 生态基流:指维持河床基本形态,防止河道断流、保持能力和避免河流水体生物群落遭到无法恢复的破坏二保留到河道中的最小水面。 18. 河道输沙需水量:是指保持河道水流泥沙冲淤平衡所需水量。 19. 系统网络图:需水工程、分水点、计算分区 20. 水资源一、二、三次供需平衡分析 答:一次供需分析:考虑人口自然增长、经济发展、城市化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需水预测的基本方案;按供水预测的“零方案”,即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格局和发挥供水工程潜力的情况下,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若有缺口,则二次供需分析:考虑强化节水、合理提高水价、调整产业结构等合理抑制需求措施, 以及污水处理再利用、挖潜配套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增加供水措施,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若仍有较大缺口,则三次供需分析:进一步加大调整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及节水力度,具有跨流域调水可能的,应考虑实施跨流域调水。 21.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指一定区域内水资源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状况,一般用被开发量与水资源量的比值表示。 22.投入产出分析:是同时将“投入”与“产出”放在一起进行分析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投入”指社会生产过程中对各种生产要素的消耗和使用;“产出”指的是社会生产的成果被分配使用的去向, 如用于生产消费、生活消费和积累等。 23.投入产出表:用棋盘式表格反映经济系统中各部门间的联系。

河海大学水资源规划及利用复习知识点

河海大学水资源规划与利用复习资料 一、 水资源特点:流动性,可再生性,多用途性,公共性,利与害的两重性 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同时满足几个部门的需要,并且将除水害和兴水利结合起来统筹解决,这种开发水资源的方式,称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防洪与兴利矛盾:疏浚河道有利于防洪、航运等,但降低了河水位,可能不利于自流灌溉引水;若筑堰抬高水位引水灌溉,又可能不利于泄洪,但却降低了水电站的水头,使所发电能减少。 二 1水资源评价的涵义与任务 水资源评价是对某一地区或流域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开发利用条件、开发利用现状和供需发展趋势作出的分析估价。它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水资源的基础工作,为水利规划提供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国水法》《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 水资源评价的容: 水资源评价的背景与基础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水资源综合评价 2、中国水资源评价分区 10个一级区——按流域水系划分,以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和西北诸河 80个二级区——一级区以下划分二级区,基本保持河流水系完整性; 3、水平年、典型年和系列法 ●水平年 基准年:为现状情况,又称现状水平年,是指进行水资源评价工作的现状情况,以某一年为标准——力求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近期水平年:为近期情况,一般为基准年以后的5~10年——要求有一定的精度——供需分析时应进行平衡的调整 中期水平年:为远景情况,一般为基准年以后的15~20年——精度要差一些——供需分析时也可不作调整平衡 远期水平年:一般为基准年以后的30~50年——精度将会更差一些——仅侧重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宏观分析 ●典型年法 典型年法又称代表年法 首先根据对已有水文气象资料进行频率分析的成果,确定平水年和枯水年等不同典型年的雨情和水情,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各水平年的水资源供需情况进行分析 我国规定,平水年保证率P=50%,枯水年保证率P=75%,特枯水年保证率P=90%(或95%) 典型年选择 一般选水利年或水文年,合理确定年总水量和年分配 同一年各分区的保证频率不同时——上、中、下游或各分区的协调 降雨和径流的频率不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确定:供水主要靠河川径流、而且有较强水库调蓄能力的情况,也应按径流系列选择;河川径流供水相对较少且调节能力差的区域,应按降雨系列选择 ●系列法

关于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调查

关于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调查 “” 科技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实施教育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精神,以践行“人本教育”理念为宗旨。学校特举行八、九两个年级全员参加的“关于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的调查”大型科技活动。旨在通过这项活动使学生全面认识到“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就是资源积累”、“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生命线”。让他们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彰显他们个体的生命价值。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和自然资源调查的意识; 2、力求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达到提高全民对水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的认识,让节约用水的思想深入人心; 3、力求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使当地居民都能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达到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的至高境界。 4、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全面了解过去及现在当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与治理措施,以便于为当地政府提

供这方面的资料,为今后本地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及防治保护提供可行性依据。 〔活动方法〕: 一、调查走访; 二、实地调查; 三、交流与合作。 〔活动步骤〕: 为确保本次活动的实效,现将活动的实施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各小组学生向当地长期居住的老人或村委会干部了解当地过去及当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状况,要求每位组员在调查中作好笔录,以利于后期资料整理; 第二阶段:各小组按本村或本组的实际情况作好出行安排,分步骤有序地开展目前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的实地调查,要求每位组员在调查中作好详细记载(地点、水源水质、污染程度及污染原因等),以确保后期的资料整理; 第三阶段:学生将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形成各有特色的且富有一定价值的个体调查报告; 第四阶段:材料汇总,由指导教师进行分类整理,通过整理形成能代表共性的可行性报告,并向当地政府如实呈报,为当地今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污染治理提供可行性依据。 〔活动总结评价〕: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与供需平衡分析

(2015届) 菏泽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 与供需平衡分析 学院: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 学生姓名: 班级:水文一班学号: 指导老师:职称:副教授 2015年6月

摘要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是节水灌溉项目中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项目区的水资源状况及供水保证率的分析评价,来确定项目是否可行及拟采取的治理措施,它是节水灌溉项目前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本文通过对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概念、内容及一般原则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对菏泽市的水资源进行了供需平衡分析,主要内容可以分为: 1.从分析的范围考虑,可划分为:(1)计算单元的供需分析;(2)菏泽市整个区域的供需分析;(3)菏泽市河流流域的供需分析 2.从可持续发展观点,可划分为:(1)菏泽市现状的供需分析;(2)菏泽市不同发展阶段的供需分析 3.从供需分析的深度,可划分为:(1)菏泽市不同发展阶段的一次供需分析;(2)菏泽市不同发展阶段的二次供需分析 4.按用水性质,可划分为:(1)河道外用水的供需分;(2)河道内用水的供需分分析 在对菏泽市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后,分析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编制节水灌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具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本文还进行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学习,并设计了一个模型,增进了自己对水资源优化的认识。 关键词: 供需平衡分析,菏泽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目录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2 研究范围、水资源分区及水平年 (1)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方法 (1) 第2章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3) 2.1 自然地理概况 (3) 2.2 社会经济概况 (3) 2.3 水资源量分析 (4) 2.3.1 降水量 (4) 2.3.2 地表水资源量 (4) 2.3.3 地下水资源量 (5) 2.3.4 水资源总量 (5) 2.3.5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5) 2.3.6 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 (7) 2.3.7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8) 2.4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水环境质量 (10) 2.4.1 地表水开发利用情况 (10) 2.4.2 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 (26) 2.4.3 现状供水工程情况及实际用水量 (27) 2.4.4 水环境质量 (29) 第3章水资源供需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 (30) 3.1 供水预测 (30) 3.2 需水预测 (31) 3.2.1生产需水预测 (31) 3.2.3生态环境需水预测 (40) 3.2.2 总需水量预测成果 (43) 3.3 供需平衡分析 (45) 3.3.1 分析原则与方法 (45) 3.3.2现状供需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3规划年供需分析 (46) 第4章水资源优化配置 (48) 4.1 水资源优化配置概述 (48)

xx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资源是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水资源综合规划是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内容涵盖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等各个方面,涉及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等领域,是建立初始水权制度和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的基础,是贯彻落实《水法》、国家新时期治水方针、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治水新思路的体现。 为了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陇东煤电化基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为政府加强水资源的宏观调控与管理提供基础和依据,根据华亭县人民政府有关文件,结合《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配置阶段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XXXX年X月受华亭县水务局的委托,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承担了《甘肃省华亭县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开展基础资料收集,于XXXX年X月初完成了初稿,交华亭县水务局征求意见,X月初完成送审稿。 编制本规划报告的技术路线、调查评价方法、技术标准主要以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标准,甘肃省的有关文件及技术报告为依据,以收集现有的气象、降水、蒸发、径流、泥沙、水质、生态和环境等方面的基本资料为基础,以XXXX年为基准年,调查收集了华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利工程现状、经济社会各部门需水量等基本数据,整理统计水文站实测的径流资料,计算了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及纳污能力。评价成果涵盖了水资源数量及多年变化趋势、水资源质量、水污染现状,完成了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

价、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水资源管理与保障、规划工程总体布局、效益评价等相关内容,并对远期(XXXX年)经济社会各部门需水量做出了趋势分析和预测。 规划报告的编制过程中,对华亭县水资源进行了重新调查评价,对全县各类现状供水工程的供水能力、规模等指标进行复核,具体分析了各规划水平年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及变化规律,通过节水潜力分析,确定节水目标,提出节水措施和节约用水计划;以水功能区划为基础,提出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的目标与具体措施和计划;通过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及其方案技术经济性比较,提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案;依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对水资源的需求和区域内水资源条件进行分析,协调生活、生产及生态用水,提出区域内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 本次规划在进一步查清全县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以需水总量、节水、水污染防治为控制目标,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根据需求对全县水资源进行了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为全县未来产业布局、能源发展规模和布局提供了以水定发展的决策依据。 在报告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华亭县水务局和统计局等单位的大力协助和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时间短、工作任务大及基础资料的局限性,报告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谨请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 二X一二年九月十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