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复习资料

考古学复习资料
考古学复习资料

考古学复习资料汇编

第一章:考古学概论

1.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1986年《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

2.中国近代考古学开始的标志是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在仰韶村遗址的发掘。1926年,中国人开始自己独立主持考古发掘工地(李济在山西夏县西阴村的发掘)。

3. 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实物遗存,或简称遗存。所谓“遗存”就是过去遗留下来的、能够反映人类活动的实物。(遗存包括:遗迹、遗物、人本身遗存、与人类生存发展有关的自然遗物、用自然科学技术手段经实验室分析处理得到的资料和信息)

4.遗物是指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与其生成环境分离的、形体一般较小且可移动的各类物品。

5.遗迹是指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与其生成环境连为一体、不可移动的各类固定设施或迹象。

6.自然遗存:是指非人工原因形成的、但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类实物遗存。

7.遗址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连续分布的一群遗存,我们通常称它为遗址。遗址内包含遗迹、遗物和非人工遗存。

8.微遗存肉眼无法观察,包括人工遗存和自然遗存,如石器微痕、微量元素、遗传基因等。

9.金石学与考古学的关系:金石学的发展扩大为近代考古学的产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是金石学不等于近代考古学。原因是:一、金石学的研究对象为传世的青铜器、石刻等古物及其上面的文字,非发掘品。近代考古学俗称锄头考古,主要依靠田野发掘获取研究资料。二、金石学偏重于有文字的古物的著录和考据,而考古学则对一切发掘出土的遗物都要进行分析、研究。比如植物遗存、动物骨骼等。三、金石学不是建立在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之上,研究的只是孤立的表面现象,研究目的为补经证史。而考古学有严密的理论和方法论,研究的目的除了复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还要透过现象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10文献及其局限性:1、文献记载的时间范围有限,无法涉及史前历史。

2、文献记载的内容不够详细、完备。

①很少涉及历史时期社会生产生活的具体方面。

②年代越早,流传下来的文献越少。

③流传下来的文献有的因保存不好变得不完整(自然灾害、人为破坏)。

3、文献记载带有主观性。

文献是记录者主观活动的间接反映,受记录者本身眼界和观点的限制。

4、文献记载有些不可信。

①古史传说

②以讹传讹

③造假

11.遗存的特点与局限性特点:1、相对于文献而言,遗存具有以下特点或优势:

①广泛性:时间范围囊括史前,具体内容包罗万象

②客观性实物资料本身是客观的,没有主观强加的东西③无限性:地下有无法估量的实物资料,通过发掘可以在短时间内把这种史料增加几倍,而文献资料却很难再增加。

而且通过考古还可以重新发现许多埋在地下的文献资料。如甲骨文,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汉简等。局限性:①残缺性。

a,并非全部人类活动都能留下实物资料;

b,当时留下的遗存可能因自然和人为破坏未能保留至今;

c,保留至今的遗存未必会被发现。

②破碎性。

a,遗存本身形态上的破碎。

b,反映信息的片段、零碎。特别是在人物重大事件的连贯性上难以与文献史料相媲美。

③不可再生性。

④有些遗存不可信(伪造)

12.考古学在历史学研究中的作用:1、在没有文献记载或文献记载较少的时代和地区,考古学是研究历史的最重要手段,可以弥补和纠正文献历史的空白和错误。2、在有文献记载的历史时代,考古学在研究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文化技术以及基本的经济活动等方面具有文献史学不能替代的作用,可以为专门史研究提供实物史料。

3、与相关学科结合,在许多重大历史问题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13.考古学分支——按时代划分:史前考古学:有文字记载之前的考古学研究,时间最长,主要依靠考古学;原史考古学:文字刚出现的时代,有文字材料,但不能完全记录历史,有些历史记录未能流传至今,中国的夏商周时期;历史考古学:有文字记载的时期所进行的考古学研究,战国秦汉/魏晋隋唐/宋辽金元考古学;

14.考古学分支——研究专题分:美术考古从研究历史的角度,以古代艺术品为研究对象的考古研究。包括绘画、雕刻、画像石、造像、各种工艺品、石窟等。宗教考古以宗教遗存为研究对象的考古学研究。包括绘画、雕刻、壁画、石窟、经卷、一切精神领域的崇拜物。古钱学以古钱为研究对象的考古学研究。主要研究古钱的铸造年代、演变、质量、重量、文字以及某一种钱币的流通范围。古文字与铭刻学以铸刻或书写于遗迹、遗物上的文辞为研究对象的考古学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是识别文字、判读词句的意义、区别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字体。

15.考古学分支——按研究手段与方法分:田野考古学为了研究人类历史而进行实地考察、获取实物资料。航空考古学是指用卫星或飞机从空中向地面观察和摄影,通过对所得照片的观察、分析,判定遗迹和遗物的形状、种类和分布情况。水下考古学对淹没于江河湖海下面的古代遗迹和遗物进行调查、勘测和发掘.

17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历史学:历史学为考古遗存提供文献记载的种种解释,除直接的流行年代、分布空间和使用功能外,还可以提供政治组织、社会结构、经济制度以及精神意识方面的知识。民族学:根据民族学的材料,可知当时器物的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也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组织及婚姻制度等,在许多问题上,民族学可以为考古学提供最丰富、最可信的材料民俗学:根据民俗学的研究成果,可了解当时的生活特点、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婚丧制度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问题语言学:古代方言的区域划分对于理解

考古学文化和区域划分具有十分重要的帮助。

博物馆学: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科学理论和工作方法的科学。种类多,其中历史博物馆与遗址博物馆与考古学关系密切。

考古发现与研究可以为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提供大量具体有形的实物资料,考古学研究中的分期断代也是博物馆藏品按时代进行陈列的主要依据之一。考古发现的保存完好而又有典型意义的遗址,为遗址博物馆的建立奠定基础。

博物馆为考古发现的实物资料提供陈列和展览的场所,考古发现的实物资料只有通过博物馆的陈列和展览才能实现教育大众的社会功能。

动物学:对动物骨骼进行鉴定,可以作为研究家畜起源的直接依据,同时通过对野生动物和家畜、家禽在数量上对比研究,可以了解渔猎经济和家畜饲养业在经济生活中所占的比重。植物学:植物种子的发现,有助于研究农业的起源以及农业的发展水平。通过对花粉孢子的研究,可以推定当时植物的种类,了解当时的植被情况,并推断当时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状况。体质人类学:根据骨骼鉴定死者的年龄和性别,有助于研究当时的埋葬习俗、婚丧制度和社会组织形态,有助于研究氏族社会的发生、发展和解体。

18. 碳十四测年法原理:每隔5730年,死亡后的生物体内碳十四的含量减少一半,即碳十四的半衰期为5730年。即减少1/2代表距今5730年;减少1/4代表距今2865年;减少1/8代表距今1433年。

第二章: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

1.田野考古学是为了研究人类历史而进行实地考察、获取实物资料与信息资料的学科。其工作分为四个阶段:准备工作;野外工作(调查是在基本不破坏遗址或遗迹的情况下,发现和获取遗存资料。广义的调查包括地面踏查、钻探、航空勘查和地面物探与化探。狭义的调查仅指常规的地面踏查;发掘的基本程序有布方、挖掘、收集遗物、记录:清理是在遗存已经破坏的情况下对其残留部分进行抢救性发掘);室内整理;编写报告。发掘的基本原则:平剖面结合,根据土质土色区分堆积,确定早晚关系。先挖晚的,后挖早的。按原貌揭露遗迹。按单位收集全标本。及时客观全面做好记录。一般用方钻方凿,刻辞细小;横向发掘原则:主体隔梁关键柱。纵向发掘原则:按照土质、土色划分堆积,自上而下,先挖晚的,再挖早的,层层进行揭露

2.探方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以方格为单位分工发掘,这些正方格叫“探方”,这种发掘方法叫探方发掘法。划分正方格的过程叫布方

3.地层学关于区分遗址诸堆积并确定其先后次序的方法,也叫层位学。

4.遗址是由不同层次的堆积按照从早到晚的先后次序逐渐堆积而成。

5.堆积是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堆积起来的物质,在考古学上统称为堆积(地层堆积:不破坏原来地表而形成的大面积成层分布的堆积——三种形式生土层:在人类活动之前形成的纯天然堆积;熟土层:人类居住或进行长期活动在地表形成的大面积新的土层;间歇层:在熟土层之间出现的不含任何人工遗物的自然堆积层;遗迹堆积:低于地表的沟坑井墓葬与高于地表的城墙河堤等)

6.单位每一个地层堆积和每一个遗迹堆积,在考古学上被称为一个单位。如一个灰坑、一座墓葬、一个地层,都是一个单位。

7.层位关系是指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叠压或打破关系。确定层位关系的目的是为了弄清诸单位形成的先后顺序,即早晚关系。叠压关系是指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文化堆积自上而下依次叠压而形成的地层关系。打破关系是指晚期人类活动的遗迹打破早期的地层或遗迹而形成的地层关系。

8.地层学的基本内容——如何判断堆积的相对年代早晚(必考视图题):1.直接发生叠压或打破关系的堆积,一定是被叠压或被打破的堆积,在年代上早于叠压或打破它的堆积;2.任何遗迹堆积都是在某一时期的地层表面上形成的,因此确定遗迹堆积形成的年代,主要看它的基底或开口处位于哪个层面。3.有遗迹堆积的地方,不一定形成同时期的地层堆积;4.同一时期的堆积可以处于不同的水平深度,而同一水平深度的堆积在时代上可以相差很远(首先,地层堆积不是水平的,因为天然地表本来就有高低起伏,人类活动形成的地层也不是处处都一样厚。其次,自然力的作用有时可以使地层堆积发生局部的位移。再次,遗迹堆积具有打破前期堆积或突入后期堆积的特点。);5.遗迹的建造、使用和废弃是三个不同的时间概念;6.晚期堆积可以出早期遗物,早期堆积不能出晚期遗物(早期堆积形成时,晚期遗物没有出现;晚期堆积形成时,会破坏早期堆积,把早期遗物翻动到晚期堆积中;早期制造的物品流传到晚期,与晚期物品一起埋入较晚的堆积中。)7.一种堆积的年代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靠其中的包含物来确定,其中最晚的遗物代表了该堆积的形成年代。8.堆积有“原生堆积”和“再生堆积”之分,在区分堆积及其内含物早晚时一定要先判断堆积的性质。原生堆积指未因自然或人为作用,先后位置发生变动的堆积,顺序是早的在下,晚的在上;再生堆积是指由于自然力搬运或人为的作用而再次形成的堆积,有时会出现同原生堆积层序上下颠倒的倒装现象。

9考古类型学是通过对遗存形态的分类排比,研究遗存演化序列的学说。也叫标型学、形态学、形制学。相对年代:遗存之间的相对早晚关系。绝对年代:具体的年代:如距今多少年,公元多少年。分期:一般指把一定范围内的遗存划分为一个个发展阶段。断代:有时指每期的绝对年代范围有时指具体遗存应属哪一期;有时与“分期”同义。

10.类型学的原理:某些人工物品的形态是逐渐变化的;有些物品的渐变是有规律可循的。影响物品形态的因素有:用途、制作技术、生活方式与环境、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等。

11.类型学的分类概念:一般来说,划分为三个大的层次-----类、型、式。类:第一层次,根据质地、用途,用文字表示。如陶鬲、铜鼎、石斧等。型:第二层次,依据形态把各“类”器物划分成各型,用A、B、C、D表示。型下可分亚型,用a、b、c、d表示。式:第三层次,在每一型中区分出若干具有年代意义的式别。用Ⅰ、Ⅱ、Ⅲ、Ⅳ表示。12.类型学的应用以地层学为基础的类型学研究,即将地层学与类型学结合到一起进行研究——可以确定出器物的演变规律,即早晚序列的作用(可以确定出无层位关系或同一层位诸单位的相对早晚;可以把同一遗址不同层位的诸单位归为同一时期;可以串联不同遗址诸单位的相对早晚。无层位关系的纯类型学分析:在某一类器物的众多型式中,先设定其处在极端的型式,然后分析其他型式是否是极端型式之间的过渡型式。) 13.类型学的作用与局限性类型学的作用:1、可以解决一些地层学无法解决的年代学问题; 2、可以揭示遗存的发展过程,弄清某一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3、能够帮助划分考古学文化或确定遗存的文化性质; 4、能够研究遗存的传播以及不同文化或地区间的相互关系。类型学的局限

性:只能确定遗存出现早晚的逻辑序列,不能判定每式具体存在的年代;只能确定相对早晚,不能确定每式之间的时间间隔长短;只能对一部分遗迹、遗物进行排序,特异形态、突变形态不能用类型学方法研究;类型学分析属于不完全归纳法,排出的序列和总结出的规律有一定的假定成分。

14.考古学文化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且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群遗存。命名:以第一次发现的典型遗址的小地名为名(仰韶/红山/良渚文化);以地区和河流命名(河套/多瑙河文化);以遗址中存在的某一项内容命名(石棺墓/彩陶文化);用文字记录中的族名来命名(巴蜀/楚文化)。划分标准/方法:1、突出特征法:以一、两项显著特征作为划分标准。2.总体相似法:根据遗存群在总体上是否相似3、成群特

征法以固定的一群具体特征来界定;4、平行序列法把文化特征和历时性联系起来

第三章中国考古学简史

1. 考古学产生的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1、史学观念的变革(章太炎1900年,《中国通史略例》:“今日治史,不专赖域中典籍,凡皇古异闻,种界实迹,见于洪积石层,足以补旧史所不逮者。”梁启超1901年,《中国史叙论》,介绍汤姆森的三期说。石器、铜器、铁器时代,三大考古发现:甲骨文敦煌藏经洞居延汉简)2、疑古思潮的兴起;顾颉刚:“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观,为近代考古学的兴起铺平了道路。3、外国人考古活动的刺激

2.考古学的诞生与初步发展(1921-1948)

1、1921年,安特生主持的仰韶村发掘;2.1926年,李济在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进行发掘。第一次由中国学者主持的田野考古工作。

3、1931年,梁思永揭示出后岗三叠层;

4、1948年,苏秉琦发表《瓦鬲的研究》;评价;考古学初具规模,田野考古主要限于周口店、殷墟、新疆以及黄河流域和长江下游的史前遗址,存在较多的年代缺环和地区空白,未能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但终归开辟了自己的道路,摸索出一套适合中国特点的田野工作方法,积累了一批通过正规发掘获得的科学资料,有些学者对甲骨、金文、简牍、墓志等铭刻资料进行研究,取得了新的成就。

3.建国后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1、1959年,夏鼐发表《关于考古学上文化的定名问题》;

2、1975年,苏秉琦《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学术讲演;

3、1985年,苏秉琦发表《辽西古文化古城古国——试论当前考古工作重点和大课题》讲演。具体表现:1、考古队伍的迅速成长;2、田野考古工作的扩大和发掘水平的提高;3、现代自然科学方法的广泛应用

4、中国考古学体系的逐步建立

第五章新石器时代考古

1.新石器时代:法国考古学家提出,石器时代早期称“打制石器时代”,晚期称“磨制石器时代”。1865年,英国人约翰·卢伯克建议将这两个阶段分称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中石器时代:年代上介于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之间。特征:石斧制作技术的改进、细石器和复合工具的使用,经济生活:以渔猎为主,是否所有地区都经历“中石器时代”,尚有疑问。铜石并用时代:新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人们使用红铜工具,但石器仍然是主要的生产工具,铜器只用来制作小型的手工工具和饰物。

4.新石器早期(BC10000到6000<又分为前陶新石器时期和陶器的萌芽时期>)主要特点:1、石器仍以打制为主,出现少量刃部磨光的石器。出现农业生产工具和谷物加工工具。

如砍伐器、磨盘、磨棒等。2、陶器从无到有。火候较低,质地粗疏,吸水性强。器形多为简单的圜底器和平底器。3、农业推测属于一种“砍倒烧荒”式的“火耕农业”。特点:不翻耕,撒播或点播。4、居住方式,在南方主要是穴居,北方尚不清楚。未见大片的房屋和墓地。

5.新石器中期(BC6000-3000,可细分为BC6000-5000的前仰韶时代和BC5000-3000的仰韶时代)前仰韶时代主要特点:1.石器中磨制石器的比重增加,但通体磨制的石器仍然不多。农业生产工具的种类增加。开始流行石锄和石镰。2.陶器有所进步,但仍有一定原始性。器物均为手制,有泥圈套接、泥片贴塑和泥条盘筑三种。陶质多夹砂而少泥质,火候仍不高。器类除圜底器、平底器之外,出现了圈足器和实三足器。3.农业由“火耕农业”发展为“锄耕农业”。粮食颗粒发现较多,说明农业在生活来源中的比重显著增加。4.猪和狗成为重要家畜。5.出现大型定居性聚落,有了连片的墓地。(典型文化有: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老官台文化、后李文化、彭头山文化、兴隆洼文化等。)仰韶时代主要特点:1.石器中流行磨制石器。农业生产工具种类继续增多,出现了石耜、石刀等。钻孔技术比较发达。2.陶器制作技术明显进步。部分陶器的口沿经慢轮修整。器形规整,纹饰多样。彩陶发达。泥质陶的比重增加。造型上圈足器、三足器比较流行。在中原地区开始流行尖底器。3.农业和家畜饲养也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业。4.由居住址和墓地构成的大型村落比较常见。较晚的时期又出现了城及专门的祭祀中心和手工业中心。(典型文化有:半坡文化、庙底沟文化,大汶口文化早中期,河姆渡文化,大溪文化,红山文化等)

6.新石器时代晚期阶段(BC3000-2000),又称龙山时代,乃新石器文化的鼎盛时期,可细分为前后两期。龙山时代主要特点:1.石器磨制精细,加工精良,种类多样。农业生产工具中流行中耕用的石铲。玉器制作已经专门化。形成了几个玉器制作中心。2.陶器普遍经慢轮修整。快轮制作的陶器也开始流行。陶器器形规整,造型美观,灰、黑陶占主要地位,彩陶衰落。器形上出现了斝、鬲、甗、鬶等空三足器3.出现了少量青铜器。4.有的地区可能已步入犁耕农业阶段。5.在许多地区聚落已分化为中心聚落与一般从属性聚落的对立局面。部族冲突频繁,防御性的城堡增多。阶级分化严重,权利与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已初步具备了文明的基本特征。(前期典型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大汶口文化晚期、马家窑文化、屈家岭文化晚期、良渚文化早期、小河沿文化等;后期典型文化:客省庄文化、陶寺类型中晚期、王湾三期文化、后岗二期文化、山东龙山文化、良渚文化晚期、石家河文化等。)

第六章夏商周考古

1.青铜时代以青铜作为制造工具、用具和武器的重要原料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铁器时代指青铜时代以后,生产工具和武器以铁为原料的时代。

2.二里头文化的主要特征1、在大型遗址中出现了密集的夯土建筑基址,并有城墙围绕。

2、墓葬一般散见于遗址内各处,与居住区没有严格的区分,迄今尚未发现集中分布且长期沿用的墓地。

3、有比较发达的青铜器和青铜铸造业,共计出土青铜器172件。铜器种类有容器、乐器、武器、工具和礼仪用器

4、占卜使用牛、羊、猪、鹿肩胛骨,所有卜骨只有灼痕,无钻、凿痕迹。尚未发现可确认的卜甲。

5、发现数十件漆器,主要出土于墓葬

中,器形以觚最多,上髹红、黑、褐或白色漆,已经有精美花纹。6、发现车辙,证明二里头文化已经有双轮车,轨距1米至1.2米,与商代早期车辙大致相当。将我国双轮车的出现时间提早了约200年

3.二里岗文化的主要特征1、二里岗文化城址分两类,一类为都邑,一类为军事重镇和方国之都。2、二里岗文化墓葬以长方形土坑竖穴墓为主,一般使用木质棺椁为葬具,葬式以仰身直肢和俯身直肢为主。大中型墓葬的墓主腰部下挖建腰坑,腰坑内常见殉狗。高等级墓葬中有殉人和人牲。随葬品中青铜礼器以爵、斝最常见,陶器以盆、鬲数量最多。3、青铜器进一步流行,出现了许多新的容器、兵器和生产工具,青铜农具在农业生产中有了较多使用。4、杀牲、杀人为建筑物奠基;有专门的祭祀场。 5、发现刻划符号和文字。文字具有较多的原始性,以单体字为主,少见多字组成的词组或句子。6、卜骨有肩胛骨和龟甲两种,肩胛骨以牛骨为主,有灼有钻,但无凿。7、车子轨距约1.2米,与二里头文化大致相当,车轴两端开始使用青铜套件加以保护

3.殷墟文化文化特征1、高级别墓葬脱离族墓地,其他墓葬皆以族墓地形式存在。出现带墓道的墓葬。墓葬特征沿袭二里岗文化。随葬品以青铜礼器和陶器为主。青铜礼器以爵、觚最常见,陶器以觚、爵、豆、鬲为主。2、青铜铸造技术达到高峰,容器厚重端庄,种类繁多,纹饰精美;3、祭祀遗存数量更多,规模庞大,祭祀活动频繁。4、出现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共有单字5000多个,公认释出的字有1000多个。能完整记录语言,字形、造字原理、句子结构与汉字一脉相承。5、用牛肩胛骨和龟甲占卜,钻凿兼施,有些刻有文字。绝大多数为王室占卜的卜辞,也有非王卜辞,时代从武丁至帝辛。占卜内容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疾病、生育。6、车子轨距2.2-2.4米,发现60余座车子实物遗迹。发现车马坑,马车的用途分为战车和乘车两类。

4.西周文化特征1、西周都邑迄今未发现城墙;迄今未发现西周王陵。2、西周墓葬以仰身直肢葬为主,不流行腰坑殉狗和殉人等习俗,随葬青铜礼器以食器中的鼎、簋为核心,随葬陶器以鬲、罐为核心。墓葬中常见“毁兵”习俗,流行拆车葬,与马分开埋葬。3、青铜工艺衰退,造型和纹饰趋于简单化。但有铭铜器却增多。青铜酒器在西周中期以后大大减少;4、甲骨文发现不多,卜甲、卜骨一般用方钻方凿,刻辞细小;金文有了新发展,常见长篇铭文,有些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5 、建筑用砖、瓦。

2020年电大《哲学引论》期末复习重要知识点

哲学引论期末复习题 1、宋明理学的主流形态包括:(ABD )。 A、道学 B、心学 C、佛学 D、气学 2、以下属于清代实学的代表人物有:(BCD )。 A、朱熹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3、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属于科学主义思潮的哲学家有:(AC )。 A、维特根斯坦 B、胡塞尔 C、罗素 D、萨特 4、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属于人文主义思潮的哲学家有:( B )。 A、维特根斯坦 B、胡塞尔 C、罗素 D、萨特 5、在近代中国直接译介西方思想并以此对中国社会产生影响方面,占有首屈一指的地位的人是:( D )。 A、利玛窦 B、钱钟书 C、林纾 D、严复 6、中国现代哲学包括哪三大思潮?(ABC )。 A、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B、中国化的科学哲学 C、现代保守主义哲学 D、现代激进主义哲学 7、《哲学引论》教材认为,本体论的三种主要形态是:(ABD )。 A、是论 B、在论 C、人论 D、道论 8、本体论的原初形式是:( C )。 A、人论 B、在论 C、是论 D、道论 9、属于中国哲学传统的本体论形态是:( D )。 A、人论 B、在论 C、是论 D、道论 10、在因果关系问题上,休谟认为:( B )。 A、因果关系是一种必然法则 B、因果关系是人们经验上的一种习惯 C、因果关系是一个知性范畴 D、因果关系是自然规律的客观反映 11、一般认为,哲学所关注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ABCD )。 A、认识论 B、形而上学 C、伦理学 D、美学 12、在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儒家哲学代表人物有:(ABC )。 A、孔子 B、朱 熹 C、孟子 D、慧 能 13、被公认为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位哲 学家是:( D )。 A、苏格拉底 B、柏拉 图 C、亚里士多德 D、泰勒 斯 14、以下属于近代经验论哲学的代表人 物有:(ACD )。 A、培根 B、笛卡儿 C、洛克 D、休谟 15、在古希腊哲学中,爱利亚学派的中 心思想是:( B )。 A、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一” B、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一” C、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多” D、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多” 16、发动了一场哲学领域的“哥白尼式 的革命”的哲学家是:( A )。 A、康德 B、黑格 尔 C、弗雷格 D、罗 素 17、在哲学史上,分析哲学诞生的标志 是:( C )。 A、“本体论转向” B、“认 识论转向” C、“语言的转向” D、“伦 理的转向” 18、大乘佛教所主张的“三谛说”是指: ( C ) A、真谛、世谛、俗谛 B、真 谛、义谛、胜谛 C、空、假、中 D、空、 假、真 19、从属于“非结果论”范畴的最重要 的代表性理论有:(CD )。 A、个人主义 B、功 利主义 C、圣谕论 D、义 务论 20、许多哲学家认为,后现代主义哲学 兴起的标志是:( A )。 A、《后现代状况》的发表 B、《词与物》的发表 C、《癫狂与文明》的发表 D、《新唯识论》的发表 21、中国先秦哲学的最主要特征是“百 家争鸣”。“百家”是言其多,其中最有 影响的当属:(ABCD )。 A、儒家 B、道 家 C、法家 D、墨 家 22、建立了中世纪最大、最全面的经院 哲学体系的是:( B )。 A、伊曼奴尔·康德 B、托马斯·阿 奎那 C、安瑟伦 D、洛色 林 23、以下属于近代唯理论哲学的代表人 物有:(ABD )。 A、笛卡儿 B、斯宾诺 莎 C、休谟 D、莱布尼 茨 24、英文“being”的涵义包括: (CD )。 A、人 B、物 C、是 D、在 25、逻辑推理的类型有:(AB )。 A、演绎推理 B、归纳 C、数学推理 D、物理推 理 26、奎因提出的“经验主义的两个教条” 是指:(BD )。 A、理想语言存在的教条 B、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区分的教条 C、“语言的意义就在于其用法”的教条 D、还原论的教条 27、从属于“结果论”范畴的最重要的 代表性理论有:(AB )。 A、个人主义 B、功利主 义 C、圣谕论 D、义务 论 28、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大致经历了哪 些发展阶段?(ACD )。 A、先秦儒学 B、唐 代儒学 C、宋明儒学 D、当 代新儒学 29、康德的重要哲学著作包括: (BCD )。 A、《形而上学》 B、《纯粹理性批判》 C、《实践理性批判》 D、《判断力批判》 30、哲学对思想文化的作用表现在: (BCD )。 A、对革命的直接参与 B、对日常意识的反思 C、对学科前提的批判 D、对自由意识的促进 31、心理事件与物理事件的区别是: (AD )。 A、心理事件无公开的可观察性, 物理事件有公开的可观察性 B、心理事件有空间上的位置,物 理事件无空间上的位置 C、心理事件有公开的可观察性, 物理事件无公开的可观察性 D、心理事件无空间上的位置,物 理事件有空间上的位置 32、经验的主要形式有:(ABC )。 A、感知 B、内 省 C、直觉 D、归 纳 33、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命题、被称 为“近代经验论之父”的哲学家是: ( D )。 A、笛卡儿 B、斯 宾诺莎 C、休谟 D、洛 克 34、提出“白板说”、被称为“近代哲 学之父”的哲学家是:( A )。 A、笛卡儿 B、斯 宾诺莎 C、休谟 D、洛 克 35、经验实在论最具代表性的理论形态 包括:(BCD )。 A、理性实在论 B、常识实在 论 C、新实在论 D、批判实在 论 36、就对中国历史的实际影响来说,中 国文化的主干包括:(ABC )。 A、儒家 B、佛 家 C、道家 D、墨 家 37、从伦理学家对道德本质所持的看法 来看,伦理学又被区分为:(BC )。 A、一般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 B、目的论伦理学和非目的论伦理学 C、结果论伦理学和非结果论伦理学 D、元伦理学和环境伦理学 38、功利主义通常被划分为两种基本的 形式,即:(CD )。 A、个人功利主义 B、道德功利主义 C、行为功利主义 D、规则功利主义 39、在关于美的本质问题上,客观论认 为:(ABD )。 A、事物的美是由客体自身的属性决定 的 B、审美判断具有普遍有效性 C、美不是源于事物的属性而是源 于人的心灵 D、美是客体的一种可以感觉到的特质 40、在艺术定义上提出“家庭相似论” 的哲学家是:( B )。 A、胡塞尔 B、维特根斯 坦 C、罗素 D、萨特 41、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是 者”概念的哲学家是:( D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巴门尼 德 42、在古希腊哲学中,毕达哥拉斯学派 的中心思想是:( D )。 A、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一” B、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一” C、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多” D、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多” 43、在传统认识论中,最为基本的认识 路线有:(BC )。 A、观念论 B、经验 论 C、唯理论 D、批判 论 44、在中西哲学交流史上,做出奠基性 的伟大贡献的人物是:( B )。 A、柏拉图 B、利玛 窦 C、莱布尼茨 D、伏尔 泰 45、在古希腊哲学中,伊奥尼亚学派的 中心思想是:( A )。 A、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一” B、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一” C、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多” D、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多” 46、以下属于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 有:(ABCD )。 A、杜威 B、皮尔 士 C、詹姆士 D、刘易 斯 47、在佛教看来,认识的成立所必备的 三个因素是:(ABD )。 A、根 B、境 C、空 D、识 48、儒家认为,认识的方法和途径包括: (AB)。 A、“自诚明” B、“自明诚” C、“为道” D、“为学” 49、牟宗三提出的儒学“三统说”指的 是:(ACD)。 A、道统 B、学

文化人类学期末复习资料

文化人类学期末复习资料 选择、填空、名词解释 1、文化人类学的三大支柱: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 2、体质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家有时也叫生物人类学家。体质人类学研究人的生物性:如人类的起源及演化的过程、灵长类动物的行为与适应、现代人类种族的体质差异、形成因素等等。于是体质人类学就分为两个主要的领域:一是古人类学;二是今人类学。 3、田野调查法:也称为田野工作,是一种对一个社会及其生活方式亲身从事的长期性的调查和体会工作。是文化人类学家了解人类行为和收集文化资料最常采用的基本方法。 4、参与式观察:指研究者生活于他所研究的人群之中,参加他们的社会生活,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 5、亲属称谓制度:人类的亲属关系表现在语言里就是人类学上所说的亲属称谓制度,这是社会文化中用来标明亲属关系的一套称呼系统。 6、泰勒:英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是古典进化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被称为人类学之父,他是大学教坛上讲授人类学的第一人。代表作《原始文化》的出版标志着人类学的开始。 7、文化(泰勒):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8、泰勒认为宗教的发展:泛灵论(万物有灵论)、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精灵崇拜、多神崇拜、一神信仰。 9、泰勒提出泛灵信仰。 10、摩尔根:美国杰出的人类学家,1877年《古代社会》问世。摩尔根的社会进化观点把社会分为三个阶段:蒙昧社会、野蛮社会、文明社会。 11、摩尔根认为社会的五个进化过程: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 12、博厄斯:美国民族学之父,代表作有《种族:语言和文化》、《原始艺术》、《人类学与现代生活》等。主要观点是文化相对论。 13、文化相对论:强调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特点,有自己的个性,在过去、现在、将来,任何文化在价值上都是平等的。即任何一个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各个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分,一切标准都是相对的。 14、文化相对论理论:博厄斯认为,各民族文化的价值是平等的,不能用高低等级加以划分。因此,评价一种文化的价值,不能以自己的文化为标准。不同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价值和功能,任何一种文化只能从该文化的内部去研究、去理解。 15、马格丽特米德:《来自南海》三部曲:《萨摩亚人的成年》(1928)、《新几内亚儿童的成长》(1930)、《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1935) 16、本尼迪克特:代表著作是《文化模式》(1934)、《菊与刀》 17、马林诺夫斯基:英国社会人类学家,经验功能主义的代表人之一,田野调查方法提出第一人。代表著作有《澳大利亚的土著家族》、《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原始社会的犯罪与俗》 18、《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作者马林诺夫斯基,1922年出版,本书主要描述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哲学引论 试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哲学引论试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的4个选理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号填入括弧之中。每1分,共10分) 1.一般认为,哲学所关注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A.认识论B.形而上学 C.伦理学D.美学 2.在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儒家哲学代表人物有:( ). A.孔子B.朱熹 C. 盂子D.慧能 3.被公认为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位哲学家是:( )。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D.泰勒斯 4.以下属于近代经验论哲学的代表人物有:( )。 A.墙根B. 笛卡儿 C. 洛克 D. 休谟 5.在古希腊哲学中,爱利亚学派的中心思想是:( )。 A.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一” B. 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一” C.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多” D. 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多” 6.发动了—场哲学领域的“哥白尼式的革命”的哲学家是:( ). A.康德B.黑格尔 C.弗雷格D. 罗索 7.在哲学史上,分析哲学诞生的标志是:( )。 A. “本体论转向” B.“认识论转向” C. “语盲的转向” D.“伦理的转向” 8.大乘佛教所主张的“三谛说”是指:( )。 A.真谛、世谛,俗谛B. 真谛、义谛,胜谛 C. 空、假、中D.空、假,真 9.从属于“非结果论”范畴的最重要的代表性理论有:( )。 A.个人主义B.功利主义 C. 圣渝论D.义务沦 10。许多哲学家认为,后现代主义哲学兴起的标志是:( )。 A.《后现代状况》的发表B.《词与物》的发表 C. 《癫狂与文明》的发表 D. 《新唯识论》的发表 二、辨析属(请辨别以下概念的异同,并筒述理由。任选其中两道题目进行回答。每题15分,共30分) 1.“宇宙论”与“本体论” 2.“决定论”与“宿命论” 3.“是”与“应当” 三、简答题(请结合教材和自己的体会,任选其中两道题目简要回答。每10分,共20分) 1.为什么说“是?是语言的逻辑界限”? 2.什么是结果论?它包括哪几种理论形式?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3.请说出两种在当代艺术哲学中最有影响的艺术定义,并简述其内涵。 4.请谈谈你对牟宗三先生“三统说”的理解。 四、分析题(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就所提问题进行分析,答案不求一致,凡能自圆其说、宫之成理者均可得分,尤其鼓励具有创新意识的分析和体会。宇数要求在800宇以上。满分为40

最简考古学概论—曹兵武

最简考古学概论 曹兵武著 (2014年版) 简介 在两万字篇幅内,本文试图让读者基本上能够了解考古学的发生和发展,考古发掘与研究的基本方法与程序,当代最新科技在考古学中的应用,以及考古学所描绘的早期中国的大致图景。 目录 第一节、考古学的定义与简史 (2) 延伸阅读:考古学文化、北京猿人、殷墟发掘 (4) 第二节、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6) 1.地层学与类型学 (6) 1.1地层学 (6) 1.2类型学 (7) 2.环境考古学与聚落考古学 (8) 2.1环境考古学 (8) 2.2聚落考古学 (8) 延伸阅读:考古发掘流程、公共考古学 (9) 第三节、现代科技与考古学 (10) 1.碳十四测年 (10) 2.热释光测年 (11) 3.古地磁测年法 (12) 4.孢粉分析研究古代植被 (12) 5.残存脂肪酸分析 (13) 6.其他 (15) 延伸阅读:水下考古学 (15) 第四节、考古学勾画的早期中国历史文化图景 (16) 延伸阅读:中国文明的起源 (19)

德国著名考古学史家西拉姆说:“人类要想看清未来的100年,首先需要了解过去的5000年”①。考古学就正是这样一门让人类回头去看自己过去5000年甚至更长的历史的学科,它通过发掘、记录、整理、分析和解释人类在过去生产与生活中留下的物质遗存,拼凑、复原和认识已经消失的古代社会、文化与历史。 第一节、考古学的定义与简史 考古学是通过田野调查与发掘获得的古代遗物与遗迹等遗存,研究和复原人类古代生活与社会文化及其发展演变的一门科学。 同样是复原和研究过去,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不同在于,历史学家主要依据历史文献的资料进行研究,而考古学必须经过野外调查和发掘,获得古代人类遗留的物质遗存,然后通过对这些物质遗存进行分类、比较、分析、综合,获得关于人类行为、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考古学的方法和理论一般被分为三个层次:处理资料的基础部分——考古学技术;从资料推测过去人类行为和复原历史的中间部分——考古学理论;推导社会和文化发展规律、得出的抽象的关于规律的考古学认识部分。 具体地说,所有的考古学工作都涉及到以下四个层次的目标: 1.发现、发掘、记录和保护过去人类的物质遗存,揭示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定位和相互关系,包括它们存在的物质性背景; 2.重建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的古代遗存所代表的人类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3.建立古代遗存的编年序列,进而建立一个特定地区的文化史; 4.提炼、解释由古代遗存所体现的人类行为和文化过程所所体现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人类对自己过去的兴趣由来已久,曾经尝试诸如神话传说、文献记载等多种方式记忆和认知过去。现代考古学发源于欧洲。希腊和罗马时代的学者与皇帝曾经尝试比较系统地搜集古代的文物,进行带有研究和教育性质的展示。从罗马帝国灭亡到中世纪这段时间里,对人类的过去感兴趣的人大大减少了,欧洲被认为是因为蛮族的入侵而进入了一个漫长的黑暗的中世纪,遥远的过去甚至希腊和罗马时代的辉煌,都被认为是一种传说,只在那些神话和英雄中留下了一些蛛丝马迹,《圣经》是当时人类的历史知识和历史体系的惟一来源。十五世纪中期肇始的文艺复兴运动重新唤起了欧洲人对古典时代希腊和罗马艺术的强烈兴趣,这种兴趣又反过来诱发了人们寻找和收藏古物的兴致。16世纪,一些人开始发掘意大利的罗马废墟,以为日益膨胀起来的古物市场输送原料。在16世纪的西欧和北欧,一些古代的仪式性建筑引起了当时学者的特殊兴趣,比如对史前的巨石遗迹特别是英国的斯通亨基(Stonehenge)的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一些人的研究甚至得到了王室的赞助。1709年之后,对被公元79年维苏里(Vesubius)火山的喷发所淹没的庞贝(Pompeii)古城的连续发掘,成为当时人类重新认识罗马时代人类文化成就的一扇窗口,当1千多年前的历史细节和惨剧以实物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时,那种心灵的触动和感应是无法用语言传达的。也是在这段时间里,欧洲的旅行者开始有意识地对《圣经》的发源地中东地区进行大量的考察,在满足自己宗教感情和寻根之欲外,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自己的历史和文明源头的了解。 ① [德] C. W. 西拉姆著,刘迺元译:《神祇·坟墓·学者——欧洲考古人的故事》,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

电大本科小学教育《哲学引论》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8-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哲学引论试卷 注意事项 一、将你的学号、姓名及分校(工作站)名称填写在答题纸的规定栏内o考试 结束后,把试卷和答题纸放在桌上。试卷和答题纸均不得带出考场o监考人收完 考卷和答题纸后才可离开考场。 二、仔细读懂题目的说明,并按题目要求答题o答案一定要写在答题纸的指 定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o 三、用蓝、黑圆珠笔或钢笔(含签字笔)答题,使用铅笔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题号填在答题纸上。每题1分,共10分) 1.根据苏格拉底的观点,具有以下哪种动机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人才属于哲学家? ( ) A.为了获得奖杯的人 B.虽无获奖势力,但想借此观摩运动会,以便下次登场的人 C.仅仅出于好奇而来参观的人 D.某个或某些运动员的崇拜者 2.在中国哲学史上,裂名的儒家哲学代表人物有( )。 A.孔子 B.朱熹 C.孟子 D.慧能 3.被公认为古希腊哲学史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泰勒斯 4.以下属于近代经验论哲学的代表人物有( )。 A.墙根 B.笛卡儿 C.洛克 D.休谟 5.在古希腊哲学中,爱利亚学派的中心思想是( )。 A.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一” B.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一” C.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多” D.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多” 6.写出了著名的“三大批判”的西方哲学家是( )。 A.康德 B.黑格尔 C.弗雷格 D.罗素 7.在哲学史上,分析哲学诞生的标志是( )。 A.“本体论转向” B.“认识论转向” C.“语言的转向” D.“伦理的转向” 8.大乘佛教所主张的“三谛说”是指( )。 A.真谛、世谛、俗谛 B.真谛、义谛、胜谛 C.空、假、中 D.空、假、真 9.从属于“非结果论”范畴的最重要的代表性理论有( )。 A.个人主义 B.功利主义 C.圣谕论 D.义务论 10.以下哲学著作的作者属于福柯的是( )。 A.《后现代状况》 B.《词与物》 C.《癫狂与文明》 D.《新唯识论》 二、辨析题(请辨别以下概念的异同,并简述理由。任选其中两遒题目进行回答。每题15分,共30分)

考古学名词解释

1.考古学:是主要根据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实物遗存研究当时人们的生活及其社会的状况并进而解析人类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探索其发展变化的背景原因和规律的一门科学。考古学属于广义历史学的一部分与文献历史学共同承担着研究人类历史的任务。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和遗物,由于它是以研究人类的文化和社会为目的,故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又由于获取和研究这些遗迹和遗物需要利用纤中自然科学的技术手段,而通过这些遗存解释过去人们的意识行为以及社会状况还需要运用各种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因此,考古学属于最大的一个交叉学科。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考古层位学和考古类型学分别来自地质学的地层学和生物学的分类学。其基本的研究步骤为:考古调查、考古发掘、调查发掘所获田野资料的整理,各种标本测试分析,编写考古调查或发掘报告、进行专题研究或综合研究,撰写学术论文或专著。考古学可分为多个分支学科。如根据其研究的物质遗存的时代特征可分为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青铜时代考古、铁器时代考古、近代考古等;根据其研究的地域可分为欧洲考古、美洲考古、东亚考古、地中海考古等;根据其研究的国度可分为埃及考古、印度考古、中国考古等;根据其研究的领域和方法可分为田野考古、环境考古、农业考古、冶金考古、动物考古、社会考古、认知考古、航空考古、水下考古等。考古学并非只是研究过去的学问。它还可以通过研究阐述人类所走过的道路、所积累的历史经验,为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重大问题提供历史经验的借鉴参考。例如,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同文化和观之间的相互交流、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与保护人类文的保护等。 2.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考古学是一门涉及面极广的科学,与其他许多学科都有关系,必须得到这些学科的支持和协助,才能完成各项研究任务。与考古学有关的学科,大体上可以分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三大方面。①在自然科学方面,自然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和生态学等学科,主要是协助研究遗址所在地区的地史和天然资源,从各个方面复原当时的自然环境。生物学(动物学和植物学)和体质人类学,主要是用以鉴定发掘出土的植物遗存、动物和人类的骨骸,并判定它们的年代。物理学和化学则应用于对遗迹的勘探,对遗物成份和性质的分析,并测定它们的年代。②在工程技术科学方面,建筑学和土木工程学应用于对遗址的发掘、测量、制图,对发掘出来的遗迹进行复原或在现场加以保存等。采矿冶金学、陶瓷学和染织学应用于对工场址、矿址、窑址等遗迹的考察,对铜器、铁器、陶瓷器、玻璃器、纺织品等遗物的分析和研究。造船学则专门应用于对发掘出来的造船工场遗址和船舶的遗物进行考察和研究。③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学、宗教学、经济学、政治学和法学等,都是分别就遗迹和遗物所提供的有关各该学科的资料,进行研究和解释。美术史学和建筑史学主要是研究发掘出来的美术品和各种建筑物遗存,就其样式、风格、年代、建筑技术以及保存方面的问题,作出判断和说明。历史学除了为发掘出来的种种遗迹和遗物提供文献上的解释并帮助判断它们的年代以外,还广泛地就古代的政治组织、社会结构、经济制度以及涉及精神文化方面的各种问题提供文献上的资料,作出详细的说明,以补考古学在这些方面的欠缺和不足。 3.遗物:指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可移动的古代遗存,包括各种生产工具、武器、日用器具及装饰品等。也包括墓葬的随葬品和墓中的画像石、画像砖及石刻、封泥、墓志、买地券、甲骨、简牍、石经、纺织品、钱币、度量衡器等。遗物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因而它们能够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当时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情况。由于地域、时代与民族的不同,各种遗物的用材(石、木、陶、金属──青铜与铁等)、制作方法及其形制、风格亦各不相同,在当时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考古学对人类所遗留下来的各种遗物的研究,不应仅限于类别、类型的研究及年代的鉴定和用途的确定,而是要通过对遗物的研究去了解人类古代社会的社会生活、生产技术水平及文化面貌。 4.文物: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是指具体的物质遗存,它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必须是由人类创造的,或者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

考古人类学复习资料

考古学研究 选择、填空、判断: 19世纪末日本学者从中国古代吕大临《考古图》的书名得到启发,译名考古学 英国考古学家皮戈特将考古学定义为一门研究垃圾的科学 总体而言,考古学可以分为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两段 我国的历史考古学始于秦汉 中国考古学之父是李济 当代科学考古学的目标大致分为三个方面:研究文化历史、重建人类的生活方式和阐明社会演变的规律 认识人类古老性的三个阶段:神学或神话解释阶段、哲学解释阶段和科学解释阶段 均变论的代表人物:赫顿、赖尔,而赖尔的著作《地质学原理》是均变论与灾变论的斗争转折点 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出版,为人类古老性的确立扫除了最后的障碍 1784年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对其庄园内土墩的发掘是考古学史上的第一次科学发掘 金石学到宋代达到鼎盛期 金石学的基本功能:考订、文章、艺术 创造出一种不求助文字记载的年代学方法是考古学区别于古物学的主要标志之一 丹麦哥本哈根国家博物馆馆长汤姆森的著作《北方考古指南》确立了三期论,汤姆森的三期论核心定义立足于切割工具与武器,并从墓葬和窖藏这些封闭状态出土器物的共生关系来建立相对的年代早晚 沃尔塞于1849年出版的《丹麦远古古物》为三期论提供了考古学实物证据 石器时代被英国史前学家卢伯克爵士分为新、旧石器时代 类型学代表人物:汤姆森、皮特?里弗斯、约翰?伊文思、蒙特柳斯、弗林德斯?皮特里爵士,其中英国埃及学家弗林德斯?皮特里爵士创立了序列断代法,英国考古学家惠勒爵士发明了著名的布方系统,称为惠勒的方格 原生堆积:未受重大扰动的堆积,次生堆积:堆积的地层受到水流的搬运的堆积 埃及的重大考古发现:罗塞达碑、书吏坐像、图坦卡蒙陵墓,罗塞达碑的文字解读最后由法国学者商博良完成,英国埃及学家皮特里为埃及考古学带来科学方法论变革,赖斯纳对赫特普赫若斯陵墓以及卡特对图坦卡蒙陵墓的发掘标志埃及考古学最后的成熟 对玛雅遗址的科学研究始于1883年英国学者艾尔弗雷德?莫兹利 1903年刘鹗出版了中国第一部研究甲骨文的著作《铁云藏龟》 世界考古学转向的三个原因:欧洲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涨、欧洲19世纪下半叶的工业化发展导致的地下文物大量出土、人文地理学和人类学的研究 考古学研究转向对民族和人类群体的研究与德国考古学家古斯塔夫?科西纳的工作有关,古斯塔夫?科西纳是第一个明确提出考古学文化概念的人,也是第一个用考古学文化来研究区域文化历史的人 真正将考古学文化概念普及的是英国考古学家戈登?柴尔德 文化历史考古学最重要的分析概念或单位是考古学文化 丹尼尔的世界考古学的四个重要变化:史前考古学成为世界性的学科;美洲考古学空前繁荣;科学技术方法成为考古学家的辅助手段,并且成绩不俗;原始时期和历史时期的考古学得到发展和确立,历史学和考古学受益匪浅 美国化学家威拉德?利比发明并于1949年公布了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技术(简称碳十四方法)

2020年电大国际私法案例期末重要知识点

一、2006年11月20日下午,某大学工人陈强在该校校园内骑自行车向右拐弯时,未打手势示意,被从后面超车的该校留学生杰克骑自行车撞倒。经检查,陈强右内踝关节挫伤,他的自行车前轮被撞坏,造成经济损失约140元。学校曾为双方进行调解,但双方在杰克应付给陈强的赔偿储额上未能取得一致意见。于是陈强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受理了本案。 请问: 1.法院对本案应如何适用法律? 2.假如本案的当事人双方都是外国人,法院由该如何适用法律? 答:1.本案中被告杰克的行为构成侵权。根据侵权行为适用侵权行为地法的原则,应以侵权行为地法为准据法。本案侵权行为的加害行为发生地和损害发生地是一致的,都是中国,所以法院应适用中国法。我国《民法通则》也是这样规定的。 2.依照《民法通则》第146条第1款的规定:“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律。当事人双方国籍相同或者在同一国家有住所的,也可以使用当事人本国法律或者住所地法律。”所以,如果本案的当事人双方都是外国人,并且都具有同一国籍或者在同一国家有住所,可使用他们的国籍国法或者共同的住所地法;如果双方具有不同的国籍或者不在同一国家有住所,则应适用侵权行为地法。 二、日本神户发生强烈地震,造成3名中国留学生在地震中死亡,其中留学生钱某在日本死亡后留有遗产。钱某的妻子赴日在日本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继承遗产。日本法院受理案件后,根据日本《法例》第25条“继承依被继承人本国法”的规定,本案应适用中国法律。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49条规定:“遗产的法定继承,动产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根据中国的法律规定,日本法院适用了日本的实体法对这一案件进行了审理。 请问:日本法院选择法律时采用了什么制度?请解释一下该制度。 答:日本法院选择法律时采用了反致制度。反致是指对某一涉外民事案件,受理案件国家的法院根据本国的冲突规范应该适用外国法,而根据该外国的冲突规范该案应该适用受理案件国家的法律,如果受理案件国家的法院适用了本国的实体法,则构成反致。 三、某英国公民家生前立下了7份遗嘱文件,其中包括1份遗嘱和6份遗嘱附录书。遗嘱和2分附录书是按比利时实体法规定的形式作出的,其他4份遗嘱附录书虽未按这种规定的形式作出,但符合英国遗嘱法的规定。按照英国法,甲死亡时的住所在比利时,而依比利时法律关于外国人在比利时设立住所必须经政府许可的规定,甲死之时其住所仍在英国,因为它为获得这种许可。英国法院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该英国公民甲所立遗嘱是否有效? 审理此案的英国法官按英国冲突法的指引,对上述问题的解决适用了比利时法,承认依比利时法律作成的遗嘱和2份附录书在形式上具有有效性。但同时指出:英国法官审理此案应该像比利时法官一样去适用法律。由于比利时冲突法规定:“未在比利时合法设立住所的外国人所立遗嘱的有效性依当事人本国法确定”,因此,比利时法官会适用英国发起确定其余4份附录书的有效性。于是,英国法官将最终适用英国法确定其余4份附录书在形式上也有效。 请问:1.当英国冲突法规则在本案指向比利时的法律时,英国法官适用的是比利时的实体法还是冲突法?2.英国法官适用法律的做法有无道理?为什么? 答:1.这是英国法院最早采用反致的案例。所谓反致,是指对于某一涉外民事关系,甲国(法院国)根据本国冲突规范的指引,以乙国的法律作为准据法,而依乙国的冲突法规定却应适用甲国法作为准据法,结果甲国依据乙国的法律判决案件。 本案中,在确定遗属及2份附录书的有效性时,所依据的是比利时的实体法;而在确定其余4份附录书的有效性时,英国法官适用的是比利时的冲突规范。 2.对于反致,各国立法和实践的态度不一。英国法官适用比利时冲突规范的做法,其目的是为了避开英国冲突规则关于“遗嘱的形式要件只能以依遗嘱人最后住所地确定”的苛刻规定,以尽可能地确认反映当事人意愿的遗嘱在形式上的有效性。而当时,与英国相邻的欧洲国家,都规定遗嘱的形式要件依遗嘱人属人法(包括本国法和住所地法)或依遗嘱制作地法皆可。因此,从这一层面上看,英国法官的做法应具有合理性。 四、一个在英国有住所的阿根廷人在英国死亡,在日本留有遗产,遗产为不动产。为继承遗产,死者的儿子为继承遗产在日本法院提起诉讼。根据日本的冲突规范,继承应该适用被继承人的本国法律,即应该适用阿根廷的法律。阿根廷的法律规定,继承应该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的住所地法律,即应该适用英国法。而英国的冲突规范规定,不动产继承应该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即应该适用日本法。 请问:如果日本法院适用日本实体法审理案件,则构成国际私法上的何种制度?请解释一下该制度。 答:如果日本法院适用日本实体法审理案件,则构成国际私法上间接反致制度。该制度是指对某一涉外民事案件,甲国法院根据本国冲突规范的指定应该适用乙国法律,而乙国的冲突规范规定应该适用丙国法律,丙国的冲突规范规定应该适用甲国法律,甲国法院根据丙国冲突规范的规定适用甲国的实体法为案件的准据法。 五、W是美国居民,1956年,在沙特阿拉伯逗留期间,因其驾驶的轿车被美国石油公司雇员Z驾驶的卡车撞翻,W身受重伤。之后,W在美国石油公司营业执照领取地纽约起诉,请求法院判决美国石油公司做出侵权赔偿。初审法院根据“侵权行为适用侵权行为地法”的冲突规范,确定本案应适用沙特阿拉伯法律,要求当事人提供并证明有关沙特阿拉伯法律,结果原告未能提出或证明支持其诉讼请求的沙特阿拉伯法律,被告也未能提出或证明支持其答辩的沙特阿拉伯法律。法院最后以原告诉讼请求的证据不足为有驳回诉讼。原告不服,提起上诉。 请问:1.什么是外国法的确定?外国法的确定一般有几种方式? 2.在外国法不明时,如何解决法律适用的问题? 答:1.外国法的确定也称外国法的查明,是指一国法院根据本国冲突规范指定适用外国法时,如何查明该外国法的存在和内容。 由于各国对外国法究竟是事实还是法律有不同的主张,因此外国法的查明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把外国法看作事实,由当事人举证证明; (2)把外国法看作法律,由法官负责查明; (3)基本把外国法视为法律,原则上由法官负责查明,必要时也可要求当事人予以协助。 2.在外国法不明时,如何解决法律适用的问题,各国也有不同的学说和实践。但各国的立法和实践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法来解决:(1)以法院地法取代应该适用的外国法; (2)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或抗辩。 国际私法案例分析--国际私法案例研究 1、2006年11月20日下午,某大学工人陈强在该校校园内骑自行车向右拐弯时,未打手势示意,被从后面超车的该校留学生杰克

国家开放大学期末形考任务《哲学引论》标准答案

《哲学引论》形考任务标准答案 形考一 哲学:哲学一词源自英文“Philosophy”,意为爱智,或智慧之学。从词源学的角度上看,反映了古希腊人对哲学的性质和功能的某种特定的理解意向或期盼。这就是,哲学以智慧为研究对象,而不以实际的功利或功用知识为研究对象,是一种为知识而知识,为学问而学问,纯粹穷理尽职的学问。 形而上学:出自《周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英文形而上学的原意是物理学之上、之先的意思。就广义的用法而言,形而上学一词主要被用于表示关于存在者的最一般规定的学问,即讨论关于宇宙和事物存在的终极本质和永恒原理的学问。在这个意义上,形而上学也被称为本体论;就狭义的用法而言,则只有与非感性的、超验的对象有关的那些才属于形而上学。 魏晋玄学: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有王弼、嵇康、阮籍、郭象等,他们所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名教就是“名分教化”,是指古代社会的礼乐制度和道德规范;自然意思是自然而然、自然无为,它是道的特性和法则。从道家的观点来说,名教属于有为的范畴,自然属于无为的范畴,二者是相对的。所谓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是纲常礼法与自然无为的关系。玄学家大多崇尚老庄的自然无为,又不能完全背弃名教礼法,于是名教与自然的矛盾就成为他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他们或偏重于自然,或偏重于名教,或将二者调和起来,于是形成各种不同的观点,这就是所谓“名教与自然之辩”。

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演绎推理的逻辑形式对于理性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对人的思维保持严密性、一惯性有着不可替代的矫正作用。这是因为,演绎推理保证推理有效的根据,并不在于它的内容,而在于它的形式 经验论:人的一切认识最初都来自经验,更确切地说是来源于人的感觉。人所知道的东西,至少就其作为常识的部分来说,绝大部分是来自于人的感觉经验的。在这个意义上,一些经验论哲学家声称,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根据或来源。 批判论:是一种力图调和经验论和唯理论之间的对立,运用对立统一的方法对经验和理性的认识作用加以分析和解决的认识论理论。该理论认为,现实的认识活动是人的先天的理性与后天的感觉经验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认识的形式是先天的理性赋予的,另一方面,认识又不能脱离经验,因为超出经验范围的认识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离开对理性和经验的综合统一,就不可能正确解释和说明认识的起源和基础问题。 哲学所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在对哲学概念所作的历史考察中,我们不难发现,认识论(研究认识问题,讨论人类认识的起源、本质和界限以及认识经验与认识对象的关系)、形而上学(研究实在问题,解释关于宇宙的最高原则并根据这些原则对宇宙作最一般的思考)和伦理学(研究伦理、道德活动的价值判断,讨论与人的行为方式有关的价值问题)等三个方面,始终是哲学家的兴趣所在和他们的思想兴奋的焦点。如果把哲

中央电大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哲学引论试题

中央电大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哲学引论试卷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题号填入括弧之中。每题1分。共10分) 1.在下列的哲学著作中,其作者属于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的著作是( )。 A.《纯粹理性批判》 B.《实践理性批判》C.《辩证理性批判》D.《判断力批判》 2.在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儒家哲学代表人物有( )。 A.孔子 B.朱熹C.孟子 D.慧能 3.中西文化的接触和交流源远流长,但西方文化之正式传人中国,其奠基工作一般认为 是由以下哪位人物人华开始的?( ) A.汤若望 8.柏拉图C.伏尔泰 D.利玛窦 4.以下属于近代唯理论哲学的代表人物有( )。 A.培根 B.笛卡儿C.斯宾诺莎 D.莱布尼茨 5.在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中,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中心思想是( )。 A.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一” B.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一”C.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多” D.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多” 6.在经验实在论的各种理论表现形式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形态是( A.常识实在论B.新实在论C.批判实在论D.唯物实在论

7.在哲学史上,分析哲学诞生的标志是( )。 A.“本体论转向”B.“认识论转向”C.“语言的转向”D.“伦理的转向” 8.在庄子看来,“为道”比“为学”更重要,其中“体道”的正确方式是( A.自诚明 B.自明诚C.心斋 D.坐忘 9.从属于“非结果论”范畴的最重要的代表性理论有( )。 A.个人主义 B.功利主义C.圣谕论 D.义务论 10.许多哲学家认为,后现代主义哲学兴起的标志是( )。 A.《后现代状况》的发表B.《词与物》的发表 C.《癫狂与文明》的发表 D.《新唯识论》的发表、 二、辨析题(请辨别以下概念的异同。并简述理由。任选其中两道题目进行回答。每题l5分。共30分) 1.“观念论”与“实在论” 2.“是”与“应当” 3.“表现”与“表达” 三、简答题(请结合教材和自己的体会。任选其中两道题目简要回答。每题l0分。共20分) 1.如何理解哲学是人类的一种思想探索性活动? 2.什么是经验?什么是理性?两者在认识中各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3.什么是结果论?它包括哪几种理论形式?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考古学通论复习资料

《考古学通论》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考古学概论 遗迹是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不可移动的文化遗存;通常分为房屋、水井、陶窑、村落、运河、墓葬等人工建筑和设施。 考古学中的地层学最初来自地质学,是指地层堆积和遗迹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即在考古发掘中判明地层和遗迹的相对年代关系;考古地层学主要有先后关系和共存关系两种基本情况。 人类居住在一地,一般都会在原来的天然堆积或沉积的生土上面,堆积起一层熟土,这种熟土常夹杂着人类无意遗留下来的或有意抛弃的器物;这种包含文化遗物的熟土层,考古学上称为“文化层”。 考古学文化是指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群遗存。 判断考古遗存年代的方法可分为“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前者是指各种遗迹和遗物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后者是指它们的作成距今已有多少年。断定相对年代,通常是依靠地层学和类型学的研究,地层学断代的要旨,是先确认各文化层次序的先后以断定它们的相对年代,然后再以各层所含的遗物断定各层的绝对年代;类型学断代的要旨,是将遗物或遗迹按型式排比,把用途、制法相同的遗物(或遗迹)归成一类,并确定它们的标准型式(或称标型),然后按照型式的差异程度的递增或递减,排出一个“系列”,从而体现了它们之间的相对年代。断定绝对年代,在历史考古学的领域内,主要是依靠文献记载和年历学的研究;无文字记载的史前考古学的绝对年代的断定,则借助于自然科学的方法,如放射性碳素断代、热释光断代、树木年轮断代等。 利用死亡生物体中碳-14不断衰变的原理进行断代的技术称为放射性碳素断代;一般适用的年代范围是5万年以内;美国芝加哥大学W.F.利比是该方法的创始人。 我们将以青铜作为制造工具、用具和武器的重要原料和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叫做青铜时代。 利用航空摄影和航天摄影探寻到的遗迹大体可分为三类:根据土色明暗判别的,如坑穴、壕沟、道路等;阳光斜射阴影显示的,如堤坝、坟丘、城墙等;植物的绿色深浅差异判断,如村落、都市、运河等。 金石学:形成于北宋时期,是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正经补史的目的。

《哲学引论》第四章习题并答案

《哲学引论》第四章认识论习题 一、填空题: 1、心理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实证科学从哲学中分离出去之后,哲学认识论研究转向了重视对作为认识成果的知识的研究。 2、传统认识论强调理性、知识的本质的作用;现代认识论则重于研究和意义。 3、近代哲学观念论在黑格尔的哲学中达到了顶峰。 4、现代观念论的研究大都是从与心理主义决裂开始。 5、传统哲学意图探究宇宙的奥秘和真理;分析哲学认为,以现代逻辑为基础,方可与传统哲学划清界限。 6、儒家哲学在知识问题上的主要倾向是实践理性。 7、道家的认识论强调,运用人和理性和直觉,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8、老子认为人的认知活动分为“为道”和“为学”,对现象的一切事物的知识需“为学日益”而对万物之宗,宇宙生命之源即至高无上的大道,需“减少”知识走“为道”之路,走到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境界。 二、选择题: 1、在传统认识论研究中,人们首先关注的核心总是或首要问题就是 C 。 A、本体论 B、经验论 C、认识路线 D、伦理学 2、通常存在于逻辑和数学证明中是 B 。 A、逻辑推理 B、演绎推理 C、归纳推理 D、理性推理 3、任何理性认识活动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要求是 B 。 A、因果关系 B、合乎逻辑 C、符合感知 D、经验 4、直觉最普遍、最典型的形式是A A、直感预感 B、内省 C、经验 D、白板说 5、提出“白板说”被称为“近代经验之父”的哲学家是B。

A、笛卡尔 B、洛克 C、斯宾诺莎 D、休谟 6、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命题,被称为近代哲学之父的哲学家是A。 A、笛卡尔 B、斯宾诺莎 C、休谟 D、洛克 7、发动下一场哲学领域的“哥白尼式的革命”的哲学家是C。 A、罗素 B、黑格尔 C、康德 D、泰勒斯 8、建立了系统的观念理论并确定观念研究心理学传统,成为心理学重要理论先驱的哲学家是 C 。 A、康德 B、黑格尔 C、洛克 D、笛卡尔 9、儒家对于人类认识可能性的理想是 A 。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一阴一阳” C、“自然之天”与“道德之天” D、“穷理”与“尽性” 10、儒家认识的方法与途径是 A 。 A、“自诚明”与“自明诚” B、“继善成性” C、性命之理 D、“德性之知”与“实践理性” 11、以下属于近代经验论哲学的代表人物有 A B C。 A、培根 B、休谟 C、洛克 D、泰勒斯 12、儒家的人格理想是 C 。 A、“格物致知” B、“继善成性” C、仁知会合 D、性命之理 13、逻辑推理的类型有 C D。 A、数学推理 B、物理推理 C、归纳推理 D、演绎推理 14、经验的主要形式有 B C D 。 A、归纳 B、直觉 C、内省 D、感知 15、历史上最早最具影响的观念论是A。 A、柏拉图的“理念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