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合集3套]上海市金山区2020届中考物理练兵模拟试题

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在甲、乙两地之间沿直线架设两条输电线,由甲地向乙地输电,两条输电线总电阻为10Ω,甲地电源的电压为220V 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地用户用电器上的电压仍为220V

B .若出现触电事故,应迅速直接用手拉开触电人员

C .在100s 的时间内,输电线上产生的热量为4.84×105J

D .当乙地用户消耗的总功率增大时,相同时间内输电线上产生的热量增多 【答案】D

【解析】B 、若出现触电事故,应迅速切断电源,然后实施救助,故错误; A 、乙地用户用电器上的电压U 用户=U 输-U 电线=220V-U 电线,小于220V ,故错误; C 、输电线的电流未知,不能计算输电线上产生的热量,故错误;

D 、乙地用户消耗的总功率增大时,电路中总电阻变小,根据2P I R = 可知,乙地用户电路电流I 增大,则根据2线Q I R t =

可知相同时间内输电线上产生的热量增多,故正确.

2.电动机通电后带动其他机器运转,一段时间后,电动机的外壳就会变得烫手,则下列关于能的转化和守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总的能量守恒

B .电能一部分转化为机械能,另一部分转化为内能,总的能量守恒

C .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内能守恒

D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和内能,机械能守恒 【答案】B

【解析】电动机工作时,消耗电能输出机械能,但根据电流的热效应,电机绕圈具有电阻,所以通过电流时会发热,即产生一定的热量,即电动机工作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和内能.根据能量守恒的定律,能量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在物体间转移,所以消耗的电能等于机械能加上内能.B 符合题意. 选B . 【点睛】

重点要理解电能向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时,除了超导现象以外,都会有内能的产生. 3.下列实验中,都采用了多次测量,其目的相同的是

①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需在不同的电路状态下多次测量 ②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需在不同的电压下进行多次测量

③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需改变力或力臂进行多次测量

④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时,需改变拉力方向进行多次测量

A.①③④B.②④C.②③D.①②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物理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寻找普遍规律,排除偶然性,二是把多个测量结果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①③④属于前者,②属于后者.

考点:实验探究方法

4.如图所示,一物体沿斜面向下匀速滑动.关于该物体的受力,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物体只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B.物体只受到重力和弹力的作用

C.物体同时受到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D.物体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答案】C

【解析】对物体受力分析可知,物体一定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由于两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因此二力不可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由于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则物体受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作用;故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及摩擦力的作用.根据弹力的定义可知,拉力、压力、支持力、推力都属于弹力,因此物体受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故C符合题意.

5.寒冷的冬天,室外的水缸、河面都结冰了,而腌咸鸭蛋的盐水却没有结冰.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下列几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又可进行探究的问题是()

A.为什么盐水的凝固点比纯水低

B.为什么盐水温度降低后也会结冰

C.盐水的凝固点和含盐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D.盐水中含盐量越高其凝固点越低

【答案】C

【解析】寒冷的冬天,室外的水缸、河面都结冰了,而腌咸鸭蛋的盐水却没有结冰,原因是水和盐水的凝固点不同,所以最有价值的问题是盐水的凝固点和含盐量之间有什么关系,选C.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速度越大越难停下来,说明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物体匀速转弯,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C.熟透的苹果落到地面,说明地球对苹果的引力大于苹果对地球的引力

D.竖直上抛的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此刻小球处于静止状态

【答案】B

【解析】A、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大小无关,物体速度越大,惯性不变,故A错误;

B、物体匀速转弯,其方向改变,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B正确;

C、地球对苹果的引力和苹果对地球的引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C错误;

D、竖直上抛的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只受重力,合外力不为零,不是平衡状态,此时小球不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故D错误。

7.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滑到b端的过程中

A.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减小

B.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增大

C.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增大

D.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减小

【答案】C

【解析】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

根据

U

I

R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根据U IR

=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小;

根据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故选C.

8.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3V,灯L1标有“6V 6W”,灯L2标有“3V 3W”,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S2断开,S1接b,L1可以正常发光

B.S2断开,S1接a,L2实际功率为3W

C.S2闭合,S1接b,L2更亮

D.S2断开,S1接a,L2更亮

【答案】C

【解析】S2断开,S1接b时,电路中只有灯泡L1工作;S2断开,S1接a时,两灯泡串联;S2闭合,S1接b 时,两只灯泡并联;根据电功率的公式得到两个灯泡的电阻,再利用公式P=I2R比较两只灯泡的实际功率.

【详解】L1的电阻

22

1

1

1

(6

)

6

6

U V

R

P W

===Ω,L2的电阻

22

2

2

2

(3)

3

3

U V

R

P W

===Ω;

A、S2断开,S1接b,电路中只有灯泡L1工作,L1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为3V,小于灯泡L1的额定电压,L1不能正常发光;故A错误;

B、S2断开,S1接a,两只灯泡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两只灯泡两端的电压都小于3V,所以L2实际功率小于3W,故B错误;

C、S2闭合,S1接b时,两只灯泡并联,两个灯泡两端的电压相等,因为R1>R2,由

2

U

P

R

=可得,L2的实际功率更大,所以更亮,故C正确;

D、S2断开,S1接a,两只灯泡串联,因为R1>R2,根据公式P=I2R可知L1的实际功率更大,所以更亮,故D错误.

故选C.

9.夏天天气炎热,为了防止食物腐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运输车辆上放干冰,利用干冰汽化吸热给食品降温

B.把食材放在冰块上,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

C.给放食材的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升华吸热给食材降温

D.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冷凝剂液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

【答案】B

【解析】A.干冰在常温常压下很容易由固态直接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在运输车上放干冰,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给食品降温.故A错误;

B.冰块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所以把食材放在冰块上,是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故B正确;C.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给放食材的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汽化吸热给食材降温.故C错误;

D.汽化吸热,液化放热.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的是冷凝剂汽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故D错误;

故应选B.

10.建筑工人用如下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600 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4 m,所用的时间为5 s,所施加的拉力大小为150 N,物体受到的摩擦阻力为重力的0.4倍,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体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为240 N

B.工人拉力所做的总功为1 800 J

C.工人做的有用功的功率为192 W

D .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答案】B

【解析】A .地面对物体的摩擦阻力为:f=0.4×600N=240N ;故A 正确;

B .拉力F 通过的距离:s=2h=2×4m=8m ;拉力F 所做的功为:W 总=Fs=150N ×8m=1200J ;故B 错误;

C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 有用=fh=240N ×4m=960J ;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P=W t

有=960J

5s =192W ,故C 正确; D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W W 有总

×100%=

960J

1200J

×100%=80%.故D 正确.

二、填空题

11.雪在外力挤压下可形成冰,表明雪的密度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冰的密度.小丽利用冰的密度,使用如下方法来估测积雪的密度:利用平整地面上的积雪,脚向下用力踩在雪上,形成一个下凹的脚印,然后测量脚印的深度140mm 和积雪的深度150mm ,就可以估测出积雪的密度______________.

【答案】小于 0.9g/cm 3×

21

2

t t t - 【解析】雪在外力挤压下里面的空气被排出,剩下的就是冰,同样质量的雪和冰,由于雪里还有一定体积的空气,所以,体积一定比冰大一些,所以由ρ=

m

V

可知ρ雪<ρ冰.; 根据公式ρ=mV ,由于脚用力踩在雪上,所以脚踩住的雪部分被压实(我们把这部分压实层近视看成冰层) 设脚印的面积为s,深度t 1,积雪厚度t 2.冰层厚度=积雪厚度与脚印深度之差=t 2?t 1,冰的密度0.9g/cm 3,脚印面积部分的积雪在脚踩压前后的质量相同,设雪的密度ρ

故有ρst 2=0.9g/cm 3

×s ×(t 2?t 1),可得雪的密度ρ=0.9g/cm 3

×21

2

t t t -. 12.小明每天上下学都要经过一个加油站, 当他靠近油站时就闻到一股“汽油味”,这是_____现象,它表明分子在不断地做________________;并且小明发现夏天这股“汽油味”比冬天时要浓烈些,说明了这一现象的快慢与__________有关.

【答案】扩散 无规则运动 温度

【解析】经过加油站时,就能闻到汽油味,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所以在夏天时,扩散现象更为严重,故夏天这股“汽油味”比冬天时要浓烈些.

13.用铝壶烧开水,壶中的水蒸气将壶盖顶起来,这是消耗水蒸气的_____能对外做功,将水蒸气的_______能转化成壶盖的_______能. 【答案】内 内 机械

【解析】水烧开以后,水蒸气对壶盖做功,把壶盖顶起来,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水蒸气

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14.著名的_____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存在且很大.大气压强的数值会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逐渐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拦河大坝设计成上窄下宽则是因为水的_____越大,水对大坝的压强越大.

【答案】马德堡半球 减小 深度

【解析】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与高度的变化规律是: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由于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所以拦河大坝设计成上窄下宽则是因为水的越往深处的压强越大的缘故.

15.置于水平桌面上的容器底部放有一个边长为10cm ,密度为0.9×103kg/m 3的正方体物块,如图1所示,此时物块对容器底的压强为_____Pa ,当逐渐向容器内倒入某种液体(物块与容器底未紧密接触,液体未溢出),记录物块所受浮力F 浮与容器内液体的深度h 关系如图2所示,则液体密度为_____kg/m 3;当h =10cm 时,物块处于_____(选填“漂浮”、“悬浮”或“沉底”)状态。(g =10N/kg )

【答案】900 1.0×103 漂浮

【解析】正方体物块的体积:V =L 3=(0.1m )3=1×10﹣

3m 3,由m

V

ρ=

可得,正方体的质量:m V ρ= =0.9×103kg/m 3×1×10﹣3m 3=0.9kg ,正方体的重力:G mg ==0.9kg×10N/kg =9N ,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此时物块对容器底的压强:()

229N =900Pa 0.1m F G p S L =

== ;由图可知,容器内水的深度为9cm 时,正方体受到的浮力为9N ,正方体排开液体的体积:2排V Sh L h ==

=(0.1m )

2

×0.09m =9×10-4m 3,由F gV 浮排ρ= 可得液体的密度:

排3

43

浮31.010kg/m 10N/kg 99N 10=m

液F gV ρ-???=

= ;由图可知,容器内液体的深度大于9cm 后正方体受到的浮力不变,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且此时物体没有浸没(h 浸<L ),所以当h =10cm 时,物块处于漂浮状态。

16.体积为7×103m 3的潜水艇悬浮在海水中时,所受的浮力是_____N(g=10N/kg ,ρ海水=1.03×103kg/m 3);把水舱中的水排出一部分后,潜水艇将上浮,在未露出水面之前,潜水艇所受的浮力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潜水艇上浮的原因是_____.

【答案】7.21×107不变浮力大于重力

【解析】潜水艇在海水中所受浮力F=ρgV=1.03×103kg/m3×10N/kg×7×103m3=7.21×107N;将水排出一部分后,潜水艇上浮,在未露出水面之前,潜水艇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以潜水艇受的浮力不变;潜水艇之所以能上浮是因为将水舱内的水排出后,潜水艇自身的重力减小,浮力大于重力,故上浮。

17.学校的路灯经常烧坏,更换十分不便,电工师傅用“挑担灯’’解决了这个问题,即将“220V 100W”和“220V 60W”的甲乙两盏规格相同的白炽灯串联接入照明电路.上述两盏灯相比较,灯丝较粗的是____灯,两灯工作时,较亮的是____灯.(填“甲”或“乙”)

【答案】甲乙

【解析】两灯额定电压相同,则由功率公式P=

2

U

R

可判出两灯的电阻大小关系,由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可知灯丝的粗细程度;因两灯串联,则可知电流相等,则由P=I2R可知功率大小,则可知哪一盏灯要亮.

由P=

2

U

R

得:

灯丝电阻R=

2

U

P

则可知额定功率越大的灯泡,电阻越小;

即甲灯电阻要小,因灯丝长度差不多,由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可得,甲灯的灯丝要比乙灯的粗;

两灯串联时,通过两灯的电流相等,则由P=I2R可得,乙灯的实际功率要大,故乙灯要亮.

【点睛】

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串联电路的特点,能用功率公式分析灯泡的功率变化

18.道交法规定汽车过隧道不能超车,是因为超车过程中两车之间的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变_____,容易发生事故;小张驾驶一辆汽车匀速通过隧道,汽车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为30kW,行驶的速度为20m/s,则汽车受到的阻力为_____N.汽车发动机的转速为2400r/min,则每秒做_____次功.

【答案】变小150020

【解析】两辆汽车在隧道内行驶时不能超车,因为并排行驶时,两车之间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变小,而两车外侧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在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容易发生碰撞事故;v=20m/s,

则根据P=W

t

=

Fs

t

=Fv可得,汽车的牵引力F=

P

v

=

3

3010

20m/s

W

=1500N;

因为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所以汽车受到的阻力:f=F=1500N;

四冲程汽油机的飞轮转速为2400r/min,则该飞轮每秒钟转40圈。

因为一个工作循环飞轮转2圈,完成四个工作冲程,做功1次,所以飞轮转40圈,共20个工作循环,共

做功20次。

19.如图表示白炽电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内能的大致比例,由此可以计算出白炽电灯的发光效率为_______,若节能灯的发光效率为30%,它只要有_______W的功率就可以达到60W的白炽灯的亮度。

【答案】10%20

【解析】白炽灯的总功是消耗的100J的电能,有用功是10J的光能,发光效率η=

10J

=

100J

W

W

=10%,节

能灯的发光亮度要和白炽灯相同,就需要让两者的有用功相同,

W白炽灯有用功=W节能灯有用功,W白炽灯总功η白炽灯=W节能灯总功η节能灯,P白炽灯tη白炽灯=P节能灯tη节能灯,60W×10%=P节能灯×30%,P节能灯=20W。

三、作图题

20.根据图中的折射光线画出相应的入射光线.

(________)

【答案】见解析所示

【解析】解答: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以后平行主光轴射出,由此可以画出其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点睛:根据有关凸透镜的特殊光线找出相应的入射光线即可.

21.图中,A′B′是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光屏上得到最清晰像时的位置.请你在图中画出其所对应的物体AB的大致位置.

【答案】

【解析】根据凸透镜的特殊光线,结合光路可逆的特点作图:

因为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所以连接A’、光心O,再延长,得出一条光线;

平行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过焦点,所以过A’向凸透镜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此光线过凸透镜左侧的焦点,两条光线相交处为物体端点A的位置,因为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故从两条光线相交位置竖直向下作出到主光轴的箭头,即为所对应的物体AB 的大致位置,如图:

四、实验题

22.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实验时应选用颗粒_____(选填“较大”或“较

小”)的冰块做实验.图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冰属于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____.图丙中第3min时,物质处于_____态.

【答案】较小晶体冰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固

【解析】(1) [1]应选用较小颗粒的冰块做实验,较小的冰块受热均匀;

(2)[2][3]由图象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冰是晶体;

(3)[4]由图象知,图乙中第3min时,物质还没有熔化,因此物质处于固态;

23.在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如图所示的图象.图象中_____段(选填“AB”或“BC”)表示水沸腾的过程,水的沸点是_____℃,这是由于实验时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选填“高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若停止加热,则水_____(选填“能”或“不能”)继续沸腾.

【答案】BC 99 低于不能

【解析】分析:(1)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并且液体的沸点受水面上方大气压强的影响,压强越大,沸点越高;压强越小,沸点越低.

(2)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吸热热量.

解答:(1)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从图中可以看出,水的沸点为99℃.BC段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BC 段表示水沸腾的过程;水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为100℃,当水面上方大气压强低于1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就会降低,即沸点低于100℃;

(2)在水沸腾过程中,若停止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

故答案为BC;99;低于;不能.

【点睛】此题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水沸腾时的特点及沸点的概念,同时考查了沸点与气压之间的关系,是一道基础性题目.

五、计算题

24.【答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