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类文阅读附参考答案-5 七律·长征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类文阅读附参考答案-5 七律·长征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类文阅读附参考答案-5 七律·长征

类文阅读-5 七律·长征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解释词语。

天翻地覆:

2.诗句中的“霸王”指的是。

3.这首诗的前四句着重于,后四句主要是,颈联是全诗的。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形容变化巨大。

2.项羽

3.叙事议论主旨和灵魂

4.诗人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部编本六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第5课《七律_长征》类文阅读含答案(2020年)

类文阅读-5 七律·长征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解释词语。 天翻地覆: 2.诗句中的“霸王”指的是。 3.这首诗的前四句着重于,后四句主要是,颈联是全诗的。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形容变化巨大。 2.项羽 3.叙事议论主旨和灵魂 4.诗人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 “沁园春”是,“长沙”是。 2.用“”画出诗句中“看”到的景色。 3.解释诗句。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4.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 【参考答案】 1.词牌名标题 2.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3.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 4.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上阕从岳麓山、湘江、天空、水底选取实景,远近结合,动静映照,用文字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下阕通过对战友和战斗生活的回忆和追述,以及不惧怕当时的大军阀敢于反抗,表现了在革命运动中也可以激流勇进,完成革命,主宰中华大地。

部编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5 七律·长征 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5 七律·长征 课时1 一、读拼音,写词语。 wǔ lǐnɡ ní wán pánɡbóyǘn yátiě suǒ ()()()()()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诗句。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三、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共八句、四联,其中第二联,第三联对仗(对偶)。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中的“腾细浪”写水,“走泥丸”写山,都采用夸张手法。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联写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 D.《长征》写于1935年10月,作者是毛泽东。 四、给下列诗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填空。 1.《长征》是一首律诗,作者是,写于1935年10月,即。 2.作者不仅是一位家、家,还是一位伟大的。这首诗生动地描述了 在途中战胜的过程,热情地歌颂了红军战士的 精神。 3.“三军过后尽开颜”中三军古代指:后来通常用“三军”指。 4.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的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分别有。 六、写出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课时2 一、课文理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金沙水拍,大渡桥横。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 1.先将诗句补充完整。 2.诗句中用“细浪”来比喻;用“泥丸”来比喻。这两个比喻句歌颂了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 3.诗句中“暖”和“寒”是一对反义词。“暖”字表达了红军“寒”字表现了。 4.诗句中告诉我们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前的最后一个难关是:;“”一词表达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时的喜悦之情。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至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在12个月中,每日天上有几十架飞机在侦察、轰炸,地上有几十万大军在围追堵截,路上遇到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它们的走狗蒋介石等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1.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长征是,长征是。 2.我们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余里,纵横个省。 3.红军长征大约经历了1年的时间。 4.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5.找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并且仿照写一句话。 三、将《七律·长征》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小记叙文。 参考答案 课时1 一、读拼音,写词语。 wǔ lǐnɡ ní wán pánɡbóyǘn yátiě suǒ (五岭)(泥丸)(磅礴)(云崖)(铁索)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诗句。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三、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B)。 A.《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共八句、四联,其中第二联,第三联对仗(对偶)。

第5课 七律·长征

5 七律·长征 (一)草地夜行 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 向远方。 干粮早就吃光了,皮带也煮着吃了。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挨地向 前走着。背上的枪和子弹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唉,就是在这稀泥地上躺 一会儿也好啊! 迎面走来一个同志,冲着我大声嚷:“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三年也走 不到陕北!” 他这样小看人,真把我气坏了。我粗声粗气地回答:“别把人看扁了!从大别山走到 这儿,少说也走了万八千里路。瞧,枪不是还在我的肩膀上吗?” 他看了看我,笑了起来,和我并肩朝前走。他比我高两头,宽宽的肩膀,魁梧的身材,只是脸又黄又瘦,两只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小同志,你的老家在哪儿?”他问我。 “金寨斑竹园!听说过吗?” “啊,斑竹园!有名的金寨大暴动,就是从你们那儿搞起来的。我在那儿卖过帽子。” 一点儿不错,暴动前,我们村里来过几个卖帽子的人。我记得清清楚楚,爸爸还给我 买了一顶。回家后掀开帽里子一看,里面有张小纸条,写着“打倒土豪劣绅”。真想不到,当年卖帽子的同志竟在这里碰上了。 我立刻对他产生了敬佩的感情,就亲热地问他:“同志,你在哪部分工作?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呀?” “我嘛,在军部,现在出来找你们这些掉队的小鬼。”他一边说,一边摘下我的枪, 连空干粮袋也摘了去,“咱们得快点儿走啊!你看,太阳快落山了,天黑以前咱们必须赶 上部队。这草地到处是深潭,掉下去可就不能再革命了。” 听了他的话,我快走几步,紧紧地跟着他,但是不一会儿,我又落下了一大段。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来吧,我背你走!”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下他 可火了:“别磨蹭了!你想叫咱俩都丧命吗?”不容分说,他背起我就往前走。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西城中心小学肖林海毛泽东的诗词艺术风格独具匠心,用词凝练,对仗工整,截取了长征途中几个重点的场面,寥寥五十六个字,却概括了长征二万五千里的伟大征程,读罢让人感慨万千。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带领学生学习后,我反思纵观我的课堂,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了解背景 教学前,我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作业:1.查找关于长征的资料,如: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长征的基本路线和行程时间有多长?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长征途中有哪些可歌可泣的故事?2.查找关于伟人毛泽东的资料;长征途中毛泽东还创作了哪些诗词? 自己也阅读了大量的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无论是巧夺金沙江还是飞夺泸定桥,还是过草地、爬雪山等等。都有一个比较宽广的探寻。为带领学生学习做了一个比较好的先前学习。 二、整体把握 《长征》这首诗,首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统领全文,下面的诗句都是具体表现。因此,在整体把握之后,扣住“远征难”和“只等闲”,运用简背景资料、音频视频等资源让学生在创设好的情境中直观体验,从而达到与文本对话的目的,生发出对红军

战士豪迈、乐观情绪的赞叹。 三、配乐朗读能为语文学习创设好情境。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领读、轮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配乐读……各种形式的朗读贯穿在课堂上,能使一节语文课增色不少。音乐在课堂上的运用,使得文章的感情得以深化,学生的感情得以升华。 于是,在《七律长征》这首诗的教学上,我尝试了配乐朗读。学生激越的音乐中,领悟了红军长征的乐观主义和英雄气概。这节课上,我体验到配乐朗读在语文教学上得好处。 配乐朗读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读代讲。不同的音乐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让人产生各异的遐想,而阅读也是因人产生不同的想象,因此,恰当的音乐与同类的文本相结合,可以促使读者更容易、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在学习《七律长征》这节课,我以《长征》主题曲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朗读,使学生仿佛置身于逶迤的五岭,好像在翻越乌蒙。在这样的音乐下朗读,比老师单一的讲解更能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以读代讲的效果显而易见。配乐朗读可以升华情感。 悠扬的音乐让人舒畅,激昂的音乐催人奋进,悲怆的音乐让人酸楚。当有的文章的感情震撼人心,直达中心的时候,配乐朗读就可以起到烘托、渲染、升华的作用。配乐朗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

最新部编版七律长征随文阅读含答案(六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随文阅读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5、七律·长征 6、狼牙山五壮士 7、开国大典 8、*灯光 口语交际:演讲 习作:多彩的活动 语文园地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解释词语。 天翻地覆: 2.诗句中的“霸王”指的是。 3.这首诗的前四句着重于,后四句主要是,颈联是全诗的。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 “沁园春”是,“长沙”是。 2.用“”画出诗句中“看”到的景色。 3.解释诗句。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4.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

【参考答案1】 1.形容变化巨大。 2.项羽 3.叙事议论主旨和灵魂 4.诗人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参考答案2】 1.词牌名标题 2.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3.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 4.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上阕从岳麓山、湘江、天空、水底选取实景,远近结合,动静映照,用文字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下阕通过对战友和战斗生活的回忆和追述,以及不惧怕当时的大军阀敢于反抗,表现了在革命运动中也可以激流勇进,完成革命,主宰中华大地。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教案

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内容。 2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感情。 3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人博大的胸怀与豪迈的气概,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4背诵课文,默写《清平乐·六盘山》。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红军长征中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学生: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抗日战争时期,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工农红军创下了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前所未有的奇迹。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毛泽东当时亲自率领红军长征,在胜利时回顾红军战士经历的千山万水,千难万险,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了一首气势雄伟、情感激昂的壮丽诗篇。

2出示诗题《七律·长征》。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自学生字词;初读感知诗歌内容。三、再读诗歌,读悟结合,理解诗意, 指导背诵。 (一)出示学习提示: (1)悟:看注释、结合资料及预习情况,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用诗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2)说:与小组同学交流学习成果。 (3)读: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试着用朗读表现出来。 (二)合作交流学习 1.同桌合作学习 2.交流理解,读中悟,悟中读 (1)这首诗写了什么,能不能用诗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2)请大家大胆展示自己,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 3.交流,预设以下几个环节: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说说自己的理解。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有语气朗读,并试着背一背。 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什么?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展示南岭山脉和乌蒙山的图片,理解“逶迤”和“磅礴”。 在红军的眼中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却像什么?指导、练习朗

小学五年级语文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五年级语文教案 ●一、设计意图: 《长征》是一首七律诗。全诗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56个字却是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七律诗,距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在内容的理解上结合注释并不困难,而诗的背景,赞颂红军的精神则是重点和难点。基于此,本课有机地与课外相结合,努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文本形成共鸣,活跃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同时也深刻地领悟出毛主席豪迈的诗风,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增强读书的兴趣。 ●二、学习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只等闲、逶迤、磅礴、万水千山”的意思;并且体会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2、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3、指导学生能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课前准备 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准备有关红军长征巧渡泸定桥的录像。

3、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朗诵材料《七律·长征》。 四、教学流程: (一)揭题,通过课内外资料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谈话揭题,读通诗歌: 同学们,今年我们迎来了伟大的祖国母亲60华诞。其实大家都知道,新中国的建立,是多少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它为新中国的建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那么同学们你们了解长征嘛? 这首气壮山河、豪情壮志的诗歌正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所作。 认识诗人---毛泽东 (出示毛泽东图片以及他的相关资料) 师小结:介绍并出示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线图。 现在让我们一起领略这首气魄宏伟的七律诗:长征。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走进毛泽东,去感受伟人风采。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这首诗,能够把这首读通、读准。(让学生自由地读3分钟) 检查识字情况及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朗读字词以及诗句. 2、根据资料,再读诗歌: 3、请同学们根据投影以及书中的相关资料,再次感知诗歌内容,说说诗人为我们呈现了哪几组长征画面?

七律长征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第1课七律长征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逶迤 ..()()磅礴.()岷.山()云崖.()2.律诗中总有两联诗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使得句式整齐对称,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这两联诗句是() A.首联和颔联 B.颔联和颈联 C.首联和尾联 D.颈联和尾联 3.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请你以对联的形式结合《七律长征》写出如下对联的下联。 上联:腾越五岭跨乌蒙,千山踏破 下联: 4.夸张的巧用,是这首诗显著特点之一。“细浪”“泥丸”把巍峨绵延的大山写得微不足道,而“逶迤”“磅礴”又把山写得高大无比。这种艺术化的缩小或夸大,不仅仅是技巧,更是诗人巨人般的眼光、伟大的胸怀、英雄的气魄及奇特想象的自然流露。请你选出下面以“山”为描写对象,夸张正确的一句() A.这山好像有几十万年的生命 B.这山好像比那山高 C.这山要把天刺破了 D.这山像个大葫芦 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云崖”,原作是“悬崖”,后改为“云崖”。你觉得这个修改好吗?为什么? 二.阅读理解及分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6.在《七律长征》上用“/”划分出朗读节奏,并注意朗读重音。 7.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逶迤——

磅礴——开颜—— 8.这首诗的中心句是 9.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动宾短语概括),你最欣赏哪一幅图画,说说理由。 10.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诗。1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写得极有气势。在结构上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在内容充分显示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时也为全篇定下轻快豪迈的感情基调。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紧承首联的“千山”一词,先具体描写山,形象地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无数座崇山峻岭。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诗的尾联,是全诗的高潮,“喜”包含了越过岷山,就最后脱离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雪山草地,开始了新局面的欣喜,也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 三、阅读探究、写作 12.将你了解的有关知识填写在提示语后的横线上。 关于毛泽东: 关于长征: 13.“山”在毛泽东的诗词中显得高峻雄奇,抒写的是勇于克服困难的凌云壮志。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说说这首诗中作者是怎样写山的,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14.毛泽东的这首诗洋溢着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无不体现这种精神,“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在他们的眼里,弯曲绵延的五岭像小河里的鳞波细浪,在他们的脚下,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像滚动的泥丸。 发挥你的想象,写一个片断描写,表现红军战士趟细浪、走泥丸时的精神风貌。 .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5课七律长征 人教部编版 有答案

5七律?长征 一、给下列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难:①nán ②nàn 灾难.( ) 难.题( ) 难.分难解( ) 2.磅: ①bàng ②páng 磅.秤( ) 磅.体重( ) 气势磅.礴( ) 二、读拼音,写生字。 大dù( )河的两岸都是悬yá( )峭壁,河水像瀑布一样奔腾而下,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 三、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颜:①脸;脸上的表情。②体面;面子。③颜色。 五颜.六色( ) 和颜.悦色( ) 无颜.见人( ) 三军过后尽开颜.( ) 2.尽:①完。②达到极端。③全部用出。④所有的。⑤死亡。 同归于尽.( ) 山穷水尽.( ) 尽.人皆知( ) 取之不尽.( ) 人尽.其才( ) 四,、读句子,用“\"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词语。 1.红军越过(万代千秋万水千山千沟万壑),历尽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了万里长征的胜利。 2.优美(逶迂逶移逶迤)的山岭,蜿蜒盘旋,犹如一条正在酣睡的巨龙。 3.雄伟壮观的故宫,气势(磅礴喷薄滂沱),那是祖国文化与历史的永恒经典。 五、根据语境,默写《七律?长征》中的诗句。

1.老师经常用“,”鼓舞我们克服困难。 2.读了《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这句诗。 3.《抢渡金沙江》这个故事,让人联想到的诗句是“”。 六、把《七律?长征》补充完整,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不怕远征难,。 逶迤腾细浪,磅礴走泥丸。 水拍云崖暖,桥横铁索寒。 更喜千里雪,过后尽开颜。 1.首联两句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的英雄气概,“”一词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2.颔联运用和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蔑视一切困难的豪迈气概。 3.颈联既写了红军巧渡后的喜悦,又写了飞夺的惊心动魄,表现了战斗的惊险激烈和红军的神勇无敌。 4.尾联描述了,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 5.本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 和精神。 七、读文章,完成练习。 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diān)边界的深山峡谷间,江面宽阔,

五年级语文:《七律·长征》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小学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案例分析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情怀。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写作背景首先介绍有关长征的资料,使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课文中注释,从字里行间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由于学生从未学过有关红军长征的相关课文,我就在课前让学生收集一些红军长征的资料,课前正好赶上军博举办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展览,我就鼓励学生利用休息日到军博参观,对红军长征有一个系统地了解。这样,对于理解这首诗奠定了基础。 课上我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高声朗读课文,领会和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是很讲究炼字炼句的具有音乐美的一种语言艺术。因此,读诗对语言要进行咀嚼,反复地深入地体会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有所表现的丰富的内涵,还要通过吟诵,体会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逐步培养欣赏和朗诵诗歌的能力。 第2页共5页

七律长征阅读答案

七律长征阅读答案 七律长征阅读理解,以供同学们阅读、练习和参考,希望七律长征阅读答案对大家的练习有所帮助! 二.阅读理解及分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6.在《七律长征》上用“/”划分出朗读节奏,并注意朗读重音。 7.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逶迤—— 磅礴——开颜—— 8.这首诗的中心句是 9.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动宾短语概括),你最欣赏哪一幅图画,说说理由。 10.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诗。 1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写得极有气势。在结构上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在内容充分显示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时也为全篇定下轻快豪迈的感情基调。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紧承首联的“千山”一词,先

具体描写山,形象地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无数座崇山峻岭。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诗的尾联,是全诗的高潮,“喜”包含了越过岷山,就最后脱离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雪山草地,开始了新局面的欣喜,也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 【参考答案】 6.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7.等闲:寻常,平常。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开颜:欢悦。 8.红军不怕远征难9.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勇抢大渡(飞夺泸定)、喜踏岷山 只要贴合文意,言之成理就行。10.抒情七律11.C

小学五年级语文:七律·长征

小学五年级语文:七律·长征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课前准备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初步感知诗歌中较难理解的词语 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1935年9月红军长征经此.

教学过程 诵读品悟,领略诗境 ◆听一听《长征组歌》中的段落,谈一谈你所了解的长征.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初步渗透相关的诗歌知识 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考虑.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 讨论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不怕两字,回答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七律长征》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语文《25、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了解七律诗歌体裁特点,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并会当堂背诵。 2、理解“逶迤”、“磅礴”、“暖”、“寒”词语的意思,理解诗意(难点)。 3、了解写作背景,感受毛主席及其工农红军的革命斗争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重点) 二、教学方法:情境朗读、自主学习、以读促悟 三、教学准备:PPT 四、教学设计: (一)诵读《声律》,激趣导入: 师:大家喜欢读诗吗我们先来看这首小诗歌,咱们大家一起来读一下! 我们可以采用边拍掌边诵读的方式。 师生一起有节奏的诵读。 师:诵读完之后,我们发现这一小段诗歌,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学生总结出诗歌的两个特点——对仗、押韵。 (此环节激发学生诵读诗歌的兴趣,并总结诗歌特点,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二)学习体裁,感知特点: 师:那我们再来看这一首,请你先大声读一读,读完之后数一数,这首诗有几行,每行有几个字,开始读吧。 读完后指生回答。 师:我们不难发现,这首诗共有八行,每一行七个字,所以我们把这样的诗歌称为七言律诗,简称为七律。 相机板书——七律。 师:那么,七律是诗歌的体裁,而长征——(相机板书)是我们今天所学诗歌的题目,中间用间隔号隔开,所以朗读题目时也要注意停顿,谁能来读一读题目。 学生朗读题目。 师:读完题目,我们再来读诗,这次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注意诗中的生字词,把诗读准确。学生自由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一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指生朗读。 师:再读之后,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引导学生发现《长征》一韵到底的特点。 齐读诗歌。 (此环节让学生整体感知《长征》的诗歌特点,并能做到将诗歌读准确。) (三)了解诗人,读出节奏。 师:我们知道这首诗的诗人是——(毛泽东),谁能为我们介绍一下诗人 学生介绍。 师:没错,同学们,毛主席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领袖,还是一位了不起的诗人,今天我们就跟随毛主席一起走近第25课,齐读课题。 师:读诗歌啊,不仅读得流利,更要读得有韵律,请你再次朗读诗歌,争取读出它的节奏美。学生自由朗读。 师:谁来为我们读一读 学生朗读,并找同学进行点评。 教师课件出示节奏停顿,并范读 再指生诵读,然后齐读。 (此环节让学生了解作者,并且将诗读得有韵律,再次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美。) (四)深入学习,理解诗意。 1、了解长征背景。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把诗读正确,读流利了,但要想真正读好一首诗,还得读明白。 读明白我们就要了解长征。 谁能来当小老师,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长征的背景呢 出示PPT。 师:你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学生根据搜集自由补充。 师:这就是长征路线图,工农红军历时两年,走过两万五千里,穿过11个省,翻过12座大山,跨过24条长河,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难(相机板书) 2、学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那么哪里体现出了“难”呢我们先跟随诗人的步伐去五岭山和乌蒙山去看看。 出示图片。 师:诗人是怎么形容五岭的又是怎么形容乌蒙山的 生:逶迤、乌蒙。

25《七律长征》1+1群文阅读

《七律·长征》1+1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 单元主题:走近毛泽东 课型:精读课 课时:共两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马宪法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掌握本单元“礴、丸、岷”等生字。读读写写“远征”等词语,丰富词语的积累。不懂的词语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 解读:“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对学生朗读习惯的培养,“体会词句”是让学生知道词句在文中的表达意图,既理解文本内容,又能理解语言,继而积累语言。 2.教材分析 作为本册第八组第一篇课文,《七律?长征》这首诗就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全诗生动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诗歌的能力,但是长征距离他们比较遥远,在理解和情感上需要一定的引导。 学习目标 1.会在脱离语言环境的情况下通过认读字卡和书写练习,正确认读“礡、丸、岷”三个生字,正确读写“逶迤”“磅礴”“岷山”等词语。并积累运用。(第一课时目标) 2.把握诗词的朗读节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课时目标) 3.通过交流资料、看视频,展开想像,大体把握诗意。(第二课时目标) 4.抓住关键词句,反复品析诗句,读出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的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毛泽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诗句意思。 (2)了解诗的比喻、夸张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 (1)品评作品中的诗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让学生通过诗句展开丰富的想像。 3.情感与态度: 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感悟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烘托氛围,导入新课 1.导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途中红军所战胜的艰难险阻,作者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2欣赏歌曲《七律长征》 3.了解七律。 七律,诗体名,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行,每行七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偶句末押韵。 3.读课题 二、朗诵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整首诗,自由读,指名读,把诗读正确。 2、听范读,指名读,再全班齐读。 3、这篇课文是围绕哪一句写的?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三、精读课文,品悟诗情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译)①质疑: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A、万水千山 B、等闲 答疑:A、万水千山:千、万都是泛指,形容经历的山水非常多,路途遥远艰难。 B、等闲:平平常常。 (连)②请同学翻译诗句的意思,同桌互相说。

③(悟) A、你从哪里读出了长征的艰难?(万水千山远征难) B、从哪里读懂了红军战士不怕难呢?(只等闲) C、体会出红军的什么精神?(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 ④(诵)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要读出红军不怕难的语气,语气要坚决,充满信心) 2、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呢?(颔联、颈联) 3、学生运用刚刚我们学习第一句诗的方法(译-连-悟-诵)自主学习颔联和颈联。 4、交流、汇报成果。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艰难? A、五岭逶迤 B、乌蒙磅礴 “乌蒙磅礴”,你看到了怎样的山?(板画帮助学生理解。) 你能读出这种气势雄伟感觉吗? ②那你又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 A、腾细浪逶迤的五岭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只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B、走泥丸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滚动的泥丸。 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翻腾的细浪、滚动的泥丸,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藐视困难) 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前部分要读出气势,后半部分要读出不怕难的平淡) ③教师补充: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偶 同学们,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仅仅是这两座山脉吗?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了18座这样巨大的山脉,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何等艰难,可红军的回答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 A、云崖 B、大渡桥横铁索寒 那冰冷的铁索,那湍急的水流只要看一眼,就已经让我们不寒而栗,更何况对面还有凶狠的敌人,用机枪疯狂地扫射着!那红军又是怎样对待的?想看看那激烈的战斗场面吗? 看视频,谈感受。(飞夺泸定桥) ②你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 暖 ①(出示金沙江图) ②面对这样险峻的金沙江,为什么给红军感觉是暖的? ③听故事,谈感受?《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1935年5月,红军主力在毛主席率领下,浩浩荡荡向云南进发。到达金沙江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金沙江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滚滚的江水飞溅起层层浪花,撞击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发出轰轰的巨响。敌人为了阻挠红军北上,封锁了各处渡口,并且抢去了江面所有的渡船。面对汹涌的江水、狡猾的敌人,红军战士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扰乱敌人视线,同时又俘获了敌人的两只船,结果我军不费一枪一弹,俘虏敌人六十多个,夺取了金沙江的主要渡口。很快,红军大

七律长征的阅读答案

[标签:标题] 篇一:七律长征阅读精选(含答案)2014、11、28 【译诗】 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 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五座大山蜿蜒荡起细小的波浪, 高峻的乌蒙山也如脚下流动的泥丸, 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 大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 最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 三军将士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一、根据注音书写词语 1.wēi yí________ 2.páng bó________ 三、翻译“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 磅礴——逶迤——云崖——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6.默写一首毛泽东描绘长征的其他诗词。 1、看拼音,写词语。 wēi yípáng bóníwán wūméng(逶迤)(磅礴)(泥丸)(乌蒙)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只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云崖暖: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铁索寒: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只剩下十三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3、诗人在诗中以点带面,写出了红军长征经历的“万水千山”,“万水”是以金沙江和大渡河为代表,而“千山”则是以五岭和乌蒙山为代表。 4、在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两件大事(请用短语概括):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字表现了红军的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整句诗表现了红军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小学五年级语文:七律长征

小学五年级语文:七律长征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教学用具:中国地图;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教师简介历史背景: 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

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 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二)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范读、教读。 1.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5.七律·长征同步练习(附答案)

丸崖岷 基础区。 一、读拼音写词语。 wēi yípánɡbódàdùqiáo qiān lǐxuětiěsuǒhán zǒu níwán 1、红军不怕远征难.( nán nàn ),万水千山只等闲.( xi? xián )。 2、更喜岷.( mínɡ mín )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 jìnɡ jìn )开颜。

三、组词。 岷()崖()博()傍()度() 眠()涯()礴()磅()渡() 四、给多音字组词。 h?nɡ() bànɡ() 横磅 hanɡ() pánɡ() 五、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尽:A完;B达到极端;C全部用上;D用力完成;E全、所有的。 1、三军过后尽.开颜。() 2、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3、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闲:A平平常常; B不在使用中;C闲空儿;D与正事无关的。 4、万水千山只等闲.。() 5、爸爸忙里偷闲.,为我编了蝈蝈笼子。() 6、老师们在办公室里闲.谈着,正巧,校长进来了。() 7、家搬了以后,有了一间闲.房,正巧给我做书房。() 六、判断下列诗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七、判断下列诗句是属于什么季节。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阅读区。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全诗是围绕哪一句诗来写的?用“”在文中画出来。 2、诗中写到了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圈出画横线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说说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