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语文复习学案 《醉翁亭记》 一、文学常识 1.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2.题解: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耶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二、重点字词 【一词多义】 ①归云归而岩穴暝聚拢②霏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雾气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去若夫淫雨霏霏雨和雪繁密的样子 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 ③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坐落在高处④谓太守自谓称 临溪而渔靠近,在……旁边太守谓谁是 ⑤乐山水之乐乐趣 乐其乐以……为乐乐趣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快乐 ⑥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连词,表顺承关系。 朝而往,暮而归连词,表修饰关系 泉香而酒冽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连词,表顺承关系。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连词,表转折关系。 ⑦也环滁皆山也表肯定陈述。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表判断。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表解释。 ⑧乎颓然乎其间在⑨于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从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吗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在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到⑩之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助词,无实意⑾其其西南诸峰代滁州城名之者谁代指醉翁亭颓然乎其间代众宾 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太守之乐其乐他的,指太守的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乐趣醉能同其乐大家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助词,无实意 【词类活用】 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在山上。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醉翁亭记中考集锦(答案)

《醉翁亭记》阅读题中考汇编(答案) (一)阅读全文第一段 1、欧阳修自号“醉翁”的原因是。 答案:饮少辄醉,年又最高。 2、此段在总写滁州山景后,由远及近依次写了“西南诸峰”、“”、“”、“醉翁亭”等景物。答案:琅琊山酿泉 3、“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答案:写出醉翁亭得名的缘由,为下文写醉情山水,与民同乐做铺垫。 4、用自己的话说出醉翁亭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 答案:①在滁州西南方向的琅琊山;②沿山行六七里处的酿泉之上。 5、作者被贬滁州,自号“醉翁”。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答案:表达作者寄情山水(热爱自然),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答案: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宴酣之乐、乐人之乐。或: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与民同乐。 (二)阅读全文第二、三段 1、分别概括文章第二、第三段的内容要点: 答案:第二段:描写了山间朝暮变化、四季不同景色以及出游的乐趣。 第三段:写太守与滁人游乐、宴饮及醉归的场景。 2、文章第二自然段不仅写出了朝暮之景,还描绘了四时的景物变化。作者抓住了四时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山水之美?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答案:春天野花盛开,夏天树木茂盛,秋天风高霜洁,冬天水落石出。或者:野花、树木、风霜、水石。 3、作者为我们展示了风光绮丽的自然美景之后,又在第三自然段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幅图画,请体会作者为什么首先描绘“滁人游”这幅画面。 答案:滁州人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治理有方有关,写这些是为了引出下文的“太守醉”,为下文的“众宾欢”“太守醉”做铺垫。 4、结合第三段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醉能同其乐”中的“乐”包含的具体 ..内容。答案:①滁人游山之乐②众宾宴饮之乐③众宾游戏之乐 (三)阅读全文第四段 1、请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太守、游人和禽鸟的快乐之因。 答案:⑴太守快乐之因:琅琊风景优美;愿意与民同乐(或:看到游人快乐)。⑵游人快乐之因:跟随太守游玩(或:自由自在的游玩)。⑶禽鸟之乐因:游人离开,树林空旷。 2、用自己的话概括“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中的“人之乐”的内容。 答案:①滁人游山之乐;②宾客欢饮之乐;③太守与民同乐之乐。(共3分,每个要点1分)3、太守为什么会“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为山水之景陶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美丽的山景景色,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一、基础知识: 1、作家作品: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诗文改革的领袖,在散文、诗词及文学批评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2、生字读音: 环滁(chú)琅琊(láng yá)辄(zhé)林霏(fēi)开岩穴暝(míng)伛偻(yǔ lǚ)山肴(yáo)野蔌(sù)射者中(zhòng)觥(gōng)筹交错颓(tuí)然阴翳(yì) 3、重点词语解释: (1).环滁皆山也;环而攻之环:环绕。环:包围。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秀:秀丽。(3).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泻:飞泻。(4).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5).名之者谁名:命名。(6).饮少辄醉辄:就。(7).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寄托。(9).云归而岩穴暝归:聚集。(10).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回家。从:跟从。 (11).吾谁与归归:归依。 (12).太守谓谁谓:是。 (1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芳:香花。发:开放。秀:草木茂盛。繁阴:形成浓阴。(14).至于负者歌于途负者:背着东西的人。(15).休于树于:在。 (16).山肴野蔌肴:野味。蔌:菜蔬。(17).宴酣之乐酣:尽兴的喝酒。 (18).非丝非竹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19).弈者胜弈:下棋。 (20).觥筹交错觥:酒杯。筹:酒筹。 (21)颓然乎其间者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于。 (22).树林阴翳翳:遮盖。 (23).鸣声上下上下:指树林的上面和下面 4、重点句子翻译: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3)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译: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在出游啊。 (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5、古今异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意思或愿望。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 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 野芳发而幽香芳:古义:花朵今义:芳香 山间之四时也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6、一词多义: ①而:表顺接的连词,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8醉翁亭记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琅琊.(yá)酒洌.(lì)饮少辄.醉(zhé) B.林霏.开(fēi)伛偻.(lǒu)云归而岩穴暝.(míng) C.山肴野蔌.(sù)晦.明变化者(huì)林壑.(hè) D.树林阴翳.(yì)水声潺.潺(cán)觥.筹(gōng)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而深秀者() (1)蔚然 .. (2)伛偻 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 (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4)负者 歌于途() .. 而幽香()() (5)野芳发 .. (6)醉翁之意.不在酒() 3.下面加点的“而”字表修饰的一项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D.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按要求填空。 (1)《醉翁亭记》以“____”和“____”二字提挈全篇。结尾部分用“________________”一句就把二者统一起来,点明了全文主旨。 (2)从文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脱化出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10题。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

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7.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负/者歌于途 B.已而夕阳/在山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庐陵/欧阳修也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9.选文第①段描写了什么内容?有何用意? 10.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怎样的?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阅读两则文言文,完成第11~13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醒心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题)

(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12题。(13分) (甲)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测;山看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日“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⑥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⑦《醒心亭记》注释: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伛偻提携伛偻: (2)泉香而酒洌洌: (3)杂然而前陈者杂然: (4)则必即丰乐以饮即: 10.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临溪而渔则必即醒心而望 B.行者休于树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C.以见夫群山之相环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D.醒能述以文者君子深造之以道(《孔孟论学习》 11.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12.(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2分) (二)(13分) 9.(1)驼背,指老年人。(2)清。(3)错杂的样子。(4)就,靠近,到。 (4分。每小题1分) 10.B(3分)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1 《醉翁亭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1 《醉翁亭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朗读并背诵课文。说一说第1段是如何由远及近,一步步“推出醉第亭的,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参考答案: 文章第1段,采用移步换景的方式,先以“环滁皆山也”总起,作为全景镜头,然后再逐层拉近,渐次推出“西南诸峰”、琅琊山、山行之路、酿泉之水,最后定格在“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这样如层层剥笋,最后亮出主景,既准确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又给人一种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课文第2、3、4段开头的“若夫”“至于”“已而”等词语有什么作用?这三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参考答案: 课文第2、3、4段开头,分别用了“若夫”“至于”“已而”等表示转接的词语,起到了标记语意转变的作用。“若夫”是表示转接的连词,含有假设的意思;“至于”同样表示转接,却含有递进的意思,表示描写的进一步深入;“已而”是表示时间的副词,是时间短暂的诗意表述,表示时间的推移、暗示场景的转换。第2段写山中朝暮、四季景物变化之美,第3段写滁人游、太守宴,第4段写游归,主要探讨了几种乐的境界,点明太守是谁,收束全文。这三段是按照写景——写人——写“乐”的顺序写的,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三、本文多处提到“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志趣? 参考答案: 作者的“乐”归納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而喧哗”,太守“颓然乎其间”;三是“乐人之乐”,故作文以叙其事。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四、本文用了21个“也”字,有的表示判断,有的表示陈述。朗读下列语句,结合上下文体会“也”字表达的语气。 1.环滁皆山也。

八年级语文下《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语文下《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文学常识。本文出自《欧阳文正集》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 生字 环滁林壑琅琊饮少辄醉 岩穴瞑伛偻酒洌山肴野簌 觥筹射者中弈者胜颓然阴翳 重点解词 环滁:环绕着滁洲城。环,环绕。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霏,雾气。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负,背。临于泉上者:靠近。 泉香而酒冽:泉水甜,酒儿清。冽,清。山肴野簌:野味野菜。簌,菜蔬。 杂然而前陈者: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杂然,错落的样子。陈,陈列、摆开。 觥筹光错:觥,酒杯。筹,酒筹。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的意思。醉翁之意:情趣。深秀者:秀丽。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 佢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個偻,驼背,这里指老人。 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暝,昏暗重点语句翻译 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酿泉也, 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 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并寄托于酒。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译: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 这是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 益阳市(09湖南省) 1、选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D (2分) A.环滁/皆山也 B.而乐/亦无穷也 C.负者/歌于途 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命名 (2)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晦:暗 (3)行者休于树于:在 (4)临溪而渔渔:捕鱼 3、用现代汉浯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于山水之间啊。(2分,准确译出“意”的含义记1分,语句通顺记1分。)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2分,准确译出“乐其乐”的含义记1分,语句通顺记1分。) 4、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2分) 表达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各1 分。) 燕山区(09北京市)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1分) A.临溪而渔身临其境 B.山间之朝暮暮色苍茫 C.杂然而前陈推陈出新 D.觥筹交错一筹莫展

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分) (1)云归而岩穴暝暝:昏暗 (2)佳木秀而繁阴秀:滋长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翻译:早晨到这里游玩,傍晚回去,欣赏四季不同的景色,乐趣是无穷尽的啊。 8、用简洁的语言归纳第②段的段意。(2分) 答: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温州市(09浙江省)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名之者谁取名(命名、题名、起名(2)野芳发而幽香香花(花) (3)朝而往,暮而归傍晚(黄昏、晚上)(4)弈者胜下棋 10、下列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C ) A、作亭者谁(的人) B、山间之四时也(的) C、行者休于树(从) D、颓然乎其间者(他们,他们的)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1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3分) 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宴酣之乐、乐人之乐。 或: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与民同乐。 綦江县(09重庆市)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就

九年级语文上册 我看11-15

【丰润】(肌肤等)丰满滋润。 【沉醉】比喻深深地沉浸在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 【忧戚】忧伤烦恼。 【枉(wǎng)然】白白地。 【飘逸(yì)】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 【摇曳(yè)】摇荡,晃动。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 绿潮;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 像季节/ 我看 穆旦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1、初读第一节,思考:第一节包含的意象有哪些?表现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特点?明确: 春风、青草。 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美丽生动。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2、这一节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地比作“绿潮”,写出了绿草像“潮水”一样涌动,给人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揉过”“低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吹过草地,小草随风摇曳的情景。

钢丝绳吊索具https://www.360docs.net/doc/6c3868257.html,

《醉翁亭记》复习知识点1解析

《醉翁亭记》知识汇总 一、文学常识: 作者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是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著名的散文家,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 二、按课文原句填空: 1、醉翁名号的由来:。 2、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 3、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 4、点出太守之乐,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 5、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千古名句是:。

三、解释词语: (一)一词多义: 乐:①不知太守之乐其乐:(第一个乐)以……为乐:(第二个乐)乐趣 ②山水之乐: 乐趣 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快乐 归:①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 ②云归而岩穴暝: 聚拢 谓:①太守自谓也:称呼 ②太守谓谁?:是

(二)重点词语: 1. 环滁: 2. 皆: 3. 林壑: 4. 尤: 5. 蔚然: 6. 深秀: 7.山: 8. 峰回路转: 9. 翼然: 10. 临于泉上:11. 作: 12 名: 13 谓: 14. 辄: 15. 号: 16. 意: 17. 得: 18 寓: 19. 开: 20. 云归:21. 芳: 22 佳木: 23. 秀: 24四时: 25 负: 26 伛偻: 27 提携: 28山肴: 29 野蔌: 30.杂然: 31陈: 32. 酣: 33 觥: 34.苍颜: 35. 颓然: 36阴翳:翳: 37鸣声上下:上下: 38乐其乐:第一个乐,第二个乐, 39谓:

四、翻译句子: 1、环滁皆山也。——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 2、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山谷格外秀 美,远远望过去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3、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沿着山路走六七里路,渐渐听到潺潺 的水声,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4、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个亭子四角翘起,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5、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建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一个叫智仙的和尚。 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给亭子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7、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太守和客人到这里饮酒,喝 不了多少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最大的,所以自己取名号叫醉翁。

八年级语文下册24《醉翁亭记》教学设计语文

《醉翁亭记》 ●教学设想: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以极其生动的笔触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该文脍炙人口,底蕴丰厚,享誉后世。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拟定此文的教学目标为:积累文言词语;了解作者、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主旨;学习本文的艺术特色,理解乐为主线的结构;体会散中有整、错落有致的句式。课堂教学从朗读入手,以“读”贯穿全课,并本着启发式原则,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突破重点难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把握作品内涵及艺术风格,并学以致用,提高写景状物的能力。具体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语;了解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能力目标: 1、体会文中“也”字的作用及传达出来的作者情感; 2、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 3、学习本文乐为主线,前呼后应的结构。 4、品味散中有整、错落有致的句式,提高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和其积极意义。 2、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 3、学习本文的艺术特色,理解乐为主线的结构。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语:滁州的琅琊山不算高,却有“东晋千秋胜地,南谯第一名山”的称号;琅琊山上的醉翁亭不算大,却位于中国四大名亭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亭”。而真正让琅琊山和醉翁亭名垂千古的,却是欧阳修的一篇400多字的短文——《醉翁亭记》。今天就让我们漫步琅琊山,走进醉翁亭,去感受脍炙人口的名篇。 【资料助读】 南谯第一名山——琅琊山 琅琊山自古享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的美誉。它是天然的植物园,1985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森林公园,1988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琅琊山不但林壑优美,风景如画,而且还有许多人文景观。全山现已发现从唐到明朝的摩崖石刻300多处,及多处亭台楼阁。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集锦(基础题)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集锦 一.比较《醉翁亭记》和《楼记》 8.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居.庙堂之高则忧居.十日,扁鹊复见 C、不以.物喜以.天下之所顺 D.宴酣之.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9.[甲]文中的“进”是指“”,“退”是指。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 11.《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岳》文着眼于“”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文则寄情山水,将统一起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12.从《楼记》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 二.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时_________ _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答: 3.“乐亦无穷”在选文第1段中指何而言? 答: 4.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三.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太守自谓也”句中的“太守”指的是谁?请写出人名:。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醉翁亭记》课文翻译(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醉翁亭记》课文翻译 环滁皆山也 环绕都是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许多,各个尤其 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幽深秀丽 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 山行六七里, 名词作状语,在山间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 飞淌下来的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像鸟的翅膀一样靠近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修建 造亭子的人是谁呢?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取名,命名 给它起名字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就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稍微喝一点儿就醉了,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称呼 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情趣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寄托 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第二段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雾气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 云归而岩穴暝, 聚拢昏暗 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暗 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野芳发而幽香, 花 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 佳木秀而繁阴, 茂盛 美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 风霜高洁, 即风高霜洁 天气高爽,霜露洁白。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朝而往,暮而归,早晨上山,傍晚返回,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背着东西的人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 脊梁弯曲,这里借指老人 牵扶,这里借指小孩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答应,老人弯着腰,小孩有大人抱着领着,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间断 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啊。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捕鱼 到溪边来捕鱼,溪水深鱼儿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水(酒)清 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 荤菜蔬菜摆开 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

醉翁亭记-知识点整理

醉翁亭记知识点整理 一、段落大意与内容主旨: (一)全文四个自然段。 第一段,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形势,以及命名的经过,解释“醉翁”的含义,表现作者寄情山水寻找乐趣的心情。 第二段,写亭外山间景物的美丽可爱,山中早晚以及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千变万化,美妙无比,使人感到乐趣无穷。 第三段,写滁州人的游乐和作者同宾客游宴的欢乐情景,表现作者寄情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的欢快心情。 第四段,写作者游醉回归和愉快心情,进一步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同时交代归来后写了这篇《醉翁亭记》。 (二)内容主旨: & 全文以“乐”字贯穿,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自己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二、理解默写 1.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乐”字贯穿全文。 2.文章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①、醉翁亭命名的缘由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 $ ④、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 ⑤、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 ⑥、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 ⑦、写秋景的句子是:风霜高洁; ⑧、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 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⑩、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太守之乐其乐也。 > ⑾、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⑿、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1)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2)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答:由远到近。 (3)“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答: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八年级语文下《醉翁亭记》知识梳理

八年级语文下《醉翁亭记》知识梳理 环(围绕)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尤其)美。望之蔚然(茂盛的样子)而深秀(幽深秀丽)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飞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曲折、迂回。)路转,有亭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起名字,命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就)。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情趣)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寄托)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雾气)开(这里指消散),云归(聚拢)而岩穴暝(昏暗),晦(昏暗)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香花)发(生长、开放)而幽香,佳木秀(繁荣滋长)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季节)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背)者歌于(在)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驼背,这里指老人)提携(古义:搀扶,带领。今义:多指提拔。),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清澈);山肴(荤菜)野蔌(菜蔬),杂然(纷纷地)而前陈(陈列,摆放)者,太守宴也。宴酣(尽兴地喝酒)之乐,非丝非竹(丝,弦乐器。竹,管乐器。丝竹指音乐。),射者中,弈(下棋)者胜,觥(酒杯)筹(酒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然(原意时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指醉醺醺的样子。)乎(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不久)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回家)而宾客从(跟从)也。树林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鸣声上下(上:树的上部。下:树的下部),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记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是)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

2013年《醉翁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

中考试题·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三(一)文言文阅读回答10—14题。(11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⑴翳()⑵念() 11.翻译下面语句。(2分) 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2.【甲】段写太守日暮醉归,这一段有描写、叙事、更融入了和两种表达方式,表现出全文主旨。(2分) 13.【乙】文中画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并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 14.【甲】【乙】两文都是作者在被贬期间所写,请比较其在思想感情上异同。(3分) 【答案】10.⑴翳:遮盖⑵念:考虑、想到 11.⑴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⑵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12.抒情议论 13.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积水空明”比喻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比喻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庭中月下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出作者陶醉于这种清幽宁静的月夜之中。 14.示例:相同:面对贬谪不沉沦,在大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表现出旷达情怀。不同:苏轼情感复杂,既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又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欧阳修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以宽和仁爱之心“与民同乐”。 【湖南省长沙市】二(二)醉翁亭记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2019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11首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11首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作者: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里比得上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月夜忆舍弟 作者: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长沙过贾谊宅 作者: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译文】你被贬于此寂寞地住了三载,万古留下你可居楚地的悲哀。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天时不如地利》教案长版

《天时不如地利》教案 【教学目的】 1.在熟读的基础上,讨论“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的轻重关系,体会孟子的思想。 2.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3.集体朗诵和个人朗诵相结合,体会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 【重点】 1.在熟读的基础上,讨论“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的轻重关系,体会孟子的思想。 2. 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难点】 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朗读文言文 2.查字典、看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之前学的《论语八则》是出自哪本书?由何人编纂? 2.《论语》是哪个学派的著作? 师:今天我们就一同学习另一位儒家代表人物——孟子 (文学常识参考: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存在〈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3.解题。 回答预习题问题: (参考: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论述了战争中民心背向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三、初读课文、翻译疏通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要注意正音,读得顺畅) 2. 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解释重点加点字: 天时不如地利: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不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比不上。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孟子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有利于作战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一:【注释】1.. 环:环绕。2. 蔚然:茂盛的样子。3.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4. 回:回环,曲折环绕。5. 临:居高面下、由上看下6.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7. 辄:就。8. 意:情趣。9. 得:领会。10. 寓:寄托。11. 云归:烟云聚拢。12. 暝:昏暗。13. 芳:香花。14. 秀:茂盛,繁茂。15. 穷:穷尽。16. 负:背着。17.休:休息。18. 渔:捕鱼,名词作动词。19. 前:在前面。20. 陈:摆开,摆放。21.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22. 颓然:指醉醺醺的样子23. 从:跟随。24. 翳:遮盖。25. 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26.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第一个乐,以……为乐。第二个乐,欢乐27. 述:记述28. 谓:为,是 【词类活用】(1)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3)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4)杂然而前陈者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5)翼然临于泉上(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二:内容理解 1、用自己的话说出醉翁亭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4分) 答案:①在滁州西南方向的琅琊山;②沿山行六七里处的酿泉之上。 2.“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常用来表示什么?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3、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___和___。美丽的山间景色,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 4、读了上文,你认为太守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4分) 不胜酒力;与民同乐;陶醉山水;自得之意。(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5.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2分) 6.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 7、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3分) 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回答即可。 8、“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3分) 答: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宴酣之乐、乐人之乐。或: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与民同乐。 9、联系课文说说作者在文中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答: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被贬之后的抑郁心情,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10、写太守宴前先写滁人游的意图是什么? 答: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体现政治清明,治理有方,为太守宴前创设欢乐氛围,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表现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 1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微露主旨,为全文奠定抒情基调。 12.表明全文线索的句子是什么?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3.写朝暮之景的句子和四时之景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四时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14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呼应前文什么话?饮少辄醉,而年又最 高。 15、全文的主旨句(将“醉”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什么?醉能同其乐。 16、本文写景之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心情和与民 同乐的旷达胸襟。 三.问答题部分。 17、“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风景让人 体会到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你认为作者再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表现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及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画面,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以上三种答案已用符号隔开,可用其中任意一种来回答这个问题) 共同之处? 两人有都被贬的政治遭遇,但“不以己悲”,都具有“忧民”及“与民同乐”的思想,具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 。 为官者要树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像欧阳那样,抛弃个人荣辱,胸襟阔达,时刻以人民疾苦为念,“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百姓是否同意、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自己业绩的标准,以高尚的人格和行为解决人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人民谋福利,创造出人民满意的业绩。 得到的启示。 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回答即可。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临,靠近)。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3)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游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 (5)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写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呀!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