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运输管理标准(参考Word)

轨道运输管理标准

QG/XQ0313-09

一、制定依据

本标准依据以下标准(文件)的条款制定:《煤矿安全规程》、《永城煤电(集团)公司矿井运输系统安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永煤机电[2004]55号、《永城煤电(集团)公司矿用钢丝绳管理规定细则》永煤机电[2004]56号等标准(文件)。

二、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轨道运输的基础管理及质量标准化的实施与考核;适用于我矿轨道运输单位。

三、矿井轨道运输通则

(一)轨道运输设备设施的使用单位必须建立健全技术资料和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二)轨道运输设备设施包机到人,做到“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

(三)各运输区队必须每月最少组织2次巡道和2次运输安全隐患自查自纠,确保运输设备完好运行。

(四)无论平巷或斜巷轨道运输,所挂空车或重车数都要经过严格的计算,并写到安全技术规程和措施中。严禁超挂车辆运输提升。

(五)各种安全设施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严禁私改、私甩、私拆保护。“一坡三挡”或“一坡多挡”严格按公司统一要求设置齐全。

(六)轨道运输设备设施的主要试验项目由机电科负责组织实施,运输设备结构和性能有较大变化时,必须报分管矿领导批准。

(七)运输设备技术改造必须执行公司相关规定。重要技术改造必须经分管矿领导批准,并上报机电科。

(八)需要在轨道运输线路上施工和维修时,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作业。

1.在施工地点两端50m处设置警示信号,并指派专人指挥机车停运或慢行。机车确实需要通过时必须长鸣警铃,施工人员必须躲避到安全地点等待机车通过后方可继续进行施工。

2.在架线附近作业,必须停掉本分区架线电源,验电、放电、打接地线、挂牌并派专人看守后方可作业。

3. 措施批准后,必须发放到相关区队学习,并有学习签字记录。

(九)采掘工作面采用轨道运输时,其作业规程必须包括:

1.安全设施的安装位置和形式。

2.小绞车安装位置和安装方式;车房规格;提升车数和钢丝绳的选择计算。

3.临时车场断面图,信号硐室位置及规格要求。

4.行人台阶。

5.轨道中心线。

6.轨道铺设标准和方式。

7.斜巷的各项参数等。

(十)各运输区队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运输管理制度,并严格按制度执行和落实。各运输区队应制定的制度和存放的技术资料包括:

1.上级下发的各种文件、命令、指示和规定。

2.各项管理制度

(1)各级领导的岗位责任制。

(2)各工种岗位责任制及操作规程。

(3)各要害地点、岗位的现场交接班制。

(4)劳动组织管理制度。

(5)技术管理制度。

(6)设备、设施点检管理制度。

(7)安全管理制度。

(8)经济核算制度。

(9)各种会议制度。

3.各种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4.图纸资料

(1)矿井运输系统图。

(2)主要设备、设施的图纸及技术资料。

(3)主要运输巷道照明、信号、通信系统图。

(4)行车保护、漏泄通讯、“信集闭”等新技术资料与图纸。

5.试验报告

(1)电机车制动距离试验。

(2)矿车连接装置静拉力试验。

(3)钢丝绳连接装置静拉力试验。

(4)斜巷跑车防护装置试验。

6.其它资料

(1)各种运输设备台帐、检查、维修记录。

(2)电机车等重要设备运行记录。

(3)安全活动记录及事故分析报告。

(4)质量标准化检查、考核、评级资料。

(5)职工考核、奖惩、技术比武、劳动竞赛活动资料。

(6)职工培训计划、教案、点名册、提问、试卷、奖罚、评价及总结。

(7)上级文件贯彻执行情况记录。

(8)各项运输工程设计、施工资料。

(十一)采掘运输严格执行集团公司《矿井运输系统安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中相关规定。

四、平巷轨道运输管理

(一)巷道

1.运输大巷不得有脱皮、片帮、掉顶等冒落现象,发现上述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清除活矸掉碴。因大巷变形,巷道与轨道安全距离小于400mm时,必须对巷道进行刷帮处理,确保安全距离。

2.主要运输大巷不得有积水、淤泥、杂物,水沟盖板上面

不得有流水现象。若水沟设计在人行道侧,盖板必须齐全、平直、稳固,管线、电缆必须按标准敷设,人行

道上禁止堆放物料,无浮矸和杂物。出现地鼓、水沟断面发生变形的,立即处理。

3.运输巷道两侧(包括管、线、电缆)与运输设备最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要求:新掘运输巷道的一侧,从巷道道碴面起1.6m高度内,必须留有宽0.8m以上的人行道,管道吊挂高度不得低于1.9m,巷道另一侧距巷帮的宽度不得小于0.5m。对已有巷道人行道的宽度不符合上述规定要求时,必须在巷道的行人侧设置躲避硐室,2个躲避硐室之间的距离不得超过40m,躲避硐宽度不得小于1.2m,深度不得小于0.7m,高度不得低于1.8m ,硐内严禁堆积物料、杂物。

4.在人车停车地点的巷道上下人侧,从巷道道碴面起1.6m 高度内,必须留有宽1m以上的人行道,管道吊挂高度不得低于1.9m,离架空线横挡线的距离不得少于0.2m。

5.主要大巷要设置巷标,弯道和道岔处要设参数牌板,弯道、道岔、风门、巷道口及硐室等处均应设置警示。

6.与主要大巷连通的各轨道巷口,要安设阻车器防止车辆自行溜放,阻车器安装位置必须在巷道口以内。各单位不经允许不得将车辆从车场推到大巷轨道上,大巷轨道上严禁存放闲杂车辆。

(二)轨道

1.矿井轨道必须按照设计标准和公司要求进行铺设,主要运输大巷、车场的轨道、架线必须达到优良品,其它地点达到合格。

2.主要巷道及车场的扳道器应有壁龛,人行道上禁止安设扳道器。道岔、扳道器必须齐全完好,转动部分必须用专用的销子并加开口销闭锁,大巷内必须使用司控道岔,严禁使用简易道岔。

3.在双轨运输巷中,2列车最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对开时不得小于0.3m,采区装载点不得小于0.7m,矿车摘挂钩地点必须在1m以上。

4.主要运输巷道轨道的铺设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扣件必须齐全、牢固并与轨型相符。轨道接头的间隙不得大于2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

(2)直线段两条钢轨顶面的高低差,以及曲线段外轨按设计加高后与内轨顶面的高低偏差,都不得大于5mm。

(3)直线段和加宽后的曲线段轨距上偏差为+5mm,下偏差为-2mm。

(4)在曲线段内设置轨距拉杆。每根道轨接头两侧设置轨距拉杆。

(5)轨枕的规格及数量应符合标准要求:间距为700mm,偏差不超过50mm。焊接轨道接头距离两侧轨枕:30kg/m轨道为470mm,22kg/m轨道为440mm。轨枕与轨道垂直。轨枕下捣实,轨道和轨枕不得有悬空现象,轨枕应露出三分之一。道碴的粒度为20mm~30mm,厚度不小于100mm。

(6)同一线路必须使用同一型号钢轨。道岔的钢轨型号,不得低于线路的钢轨型号。

(7)采用长轨焊接轨道接头时,必须保证每隔200m有一个未焊接的接头。长轨与道岔的连接不得采用焊接。

(8)轨道必须保持水平、圆顺,轨道道岔严禁高于或低于其连接的长轨。

(9)大巷内应尽量使用司控道岔。

(10)轨道使用期间专人维护,定期检修。

(11)每半月对轨道及轨枕各部螺栓滴油一次。道床、道岔应经常清理,无杂物、无浮煤、无积水。

5.架线电机车运行的轨道线路应符合下列要求:

(1)线路上所有轨道接缝处,必须用断面不小于50㎜2的导线或采用轨缝焊接工艺加以连接;连接后的每个接缝处的电阻不得大于0.00019欧姆。

(2)两平行钢轨之间,每隔50m必须连接一根断面不小于50㎜2的铜线或其它具有等效电阻的导线。

(3)不回电的轨道与架线电机车回电轨道之间,必须加以绝缘。第一绝缘点必须设在2种轨道的连接处;第二绝缘点设在不回电的轨道上,其与第一绝缘点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1列车长度。绝缘点处必须保持干燥并且通风良好,不得有积水、积煤。必须每月进行一次二级绝缘电阻测试,测试结果报机电科备案。

(4)各绝缘点接头位置下面必须铺设枕木,以防绝缘连接

件因轨头跳动而损坏。各绝缘点必须悬挂标志牌、责任牌,并设置在无积水、淤泥的地点,经常维护与测试,确保绝缘可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