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诗、小说与戏剧

第18课诗、小说与戏剧
第18课诗、小说与戏剧

第18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课程标准: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教学流程:

导课:从学生最熟悉的一句话讲起。

投影:“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问:同学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当你读到这句话时,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特别是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听到这样一句话,你有什么强烈感受?

学生发表见解。(鼓舞、坚强的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

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一种什么精神?

结论:乐观主义精神。

了解雪莱吗?

一、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和拜伦

1、雪莱:出生富豪贵族家庭,他所进的学校也是专为培养贵族子弟而设的,1810进入牛津大学。雪莱对当时由教会所严格控制的大中学教育深感不满,广泛阅读课程以外的书籍,广泛的阅读对雪莱的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他具有追求真理、进步的思想。在牛津大学不过半年,因为散发自己所写的小册子《无神论的必要》而被学校开除。这激怒了他的父亲,家庭从此和他断绝了关系,只保留对他微薄的金钱接济。从此,雪莱就成了被上层社会排挤出去的流浪儿。

雪莱虽然出身贵族,但就是这样一个出身贵族的年轻人,却一直关注英国社会,同情穷苦人民。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到:“我看到了悲惨的景象。工人们处于饥寒中。我们的士兵被派到诺丁汉去了……若果他们是为了去杀死当地任何一个饥民的话,让上天去诅咒他们吧。”他到了爱尔兰的首府都柏林,他写道:“在这以前,我从没有想到人间的悲惨可以达到如此地步。都柏林的穷人确实是最不幸最悲惨的了。在他们那狭小的街上,仿佛有成千人在一起蜷伏着——简直是一堆活人的垃圾。这种情景多么巨烈地震动了我!”

1815年,在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下,雪莱的妻子投河自尽,英国法庭剥夺了雪莱对自己两个孩子教养权,迫于压力,他被迫离开祖国。

问题:生活的磨难、坎坷的经历、社会对雪莱的挤压和迫害,这些并没有使雪莱屈服,没有向旧势力妥协,没有因此颓废,而是拿起笔,用诗表达对社会的不满,表达了对明天的向往。

请同学们看他的代表作——《西风颂》。我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在他读的时候,同学们都思考:在首诗中,作者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

投影:雪莱的作品——《西风颂》。

1、

哦,狂暴的西风,秋之生命的呼吸!

你无形,但枯死的落叶被你横扫,

有如鬼魅碰到了巫师,纷纷逃避:

黄的,黑的,灰的,红得像患肺痨,

呵,重染疫疠的一群:西风呵,是你

以车驾把有翼的种子催送到

黑暗的冬床上,它们就躺在那里,

像是墓中的死穴,冰冷,深藏,低贱,

直等到春天,你碧空的姊妹吹起

她的喇叭,在沉睡的大地上响遍,

(唤出嫩芽,象羊群一样,觅食空中)

将色和香充满了山峰和平原。

不羁的精灵呵,你无处不远行;

破坏者兼保护者:听吧,你且聆听!

把我当作你的竖琴吧,有如树林;

尽管我的叶落了,那有什么关系!

你巨大的合奏所振起的音乐

将染有树林和我的深邃的秋意:

虽忧伤而甜蜜。呵,但愿你给予我

狂暴的精神!奋勇者呵,让我们合一!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

要是冬天已经来了,西风呵,春日怎能遥远?

问题: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一下)

学生:对生命的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的坚定信心。也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

问题:西风有生命力吗?在这首诗中,西风有生命力吗?这是一种什么文学风格。

学生谈体会:赋予西风以生命力——浪漫主义色彩。

问题:正如刚才我们所了解的那样,雪莱并没有因为生活的磨难、坎坷的经历、社会的挤压和迫害而屈服和颓废,而是拿起笔,用诗歌表达对社会的不满,表达了对明天的向往。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822年,雪莱遭遇海难离开了人世,他的朋友(拜伦)把他安葬在罗马,在他的墓碑上刻着雪莱二字,姓名底下还刻有这样两个拉丁词:众心之心。雪莱出身贵族,但心中装着劳苦大众,这是对雪莱一生最其实、最深刻的赞语。

问题:从雪莱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哪些优秀的品质?

(1)、出生虽然高贵,但关心穷苦人民(心中装着人民大众),为美好明天而呐喊。

(2)、面对困难和坎坷,意志坚强,不向旧势力妥协,有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与雪莱同时代的还有一位伟大的年轻诗人——拜伦。

哪位同学阅读过拜伦的诗歌?哪位同学了解拜伦?

我们先读一下拜伦的诗歌吧,通过读他的诗歌,先来感受一下这位诗人。

投影:拜伦诗歌作品节选。

拜伦诗选之三——哀希腊

(《唐璜》第三章)

希腊群岛呵,美丽的希腊群岛!火热的萨弗在这里唱过恋歌;

在这里,战争与和平的艺术并兴,狄洛斯崛起,阿波罗跃出海面!永恒的夏天还把海岛镀成金,

可是除了太阳,一切已经消沉。

起伏的山峦望着马拉松,

马拉松望着茫茫的海波;

我独自在那里冥想一刻钟,

梦想希腊仍旧自由而欢乐;

因为,当我在波斯墓上站立,

我不能想像自己是个奴隶。

也好,置身在奴隶民族里,

尽管荣誉都已在沦丧中,

至少,一个爱国志士的忧思,

还使我在作歌时感到脸红;

因为,诗歌在这儿有什么能为?为希腊人含羞,对希腊国落泪。

十四

自由的事业别依靠西方人,

他们有一个做买卖的国王;

本土的利剑,本土的士兵,

是冲锋陷阵的惟一希望;

师:《唐璜》是一部长诗,是拜伦最辉煌作品,诗中描绘了西班牙贵族子弟唐璜的游历、恋爱及冒险等浪漫故事,揭露了社会中黑暗、丑恶、虚伪的一面,奏响了为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的战歌。

问题:读了拜伦的这部作品,你对这首诗最终直接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战斗的气息,追求个人幸福、自由。他的心中装着希腊人民,为希腊民族的自由而战斗,而且最终牺牲在希腊。(而他和雪莱一样,是一个英国贵族)。

问题:从哪里看出来的?

(马拉松、奴隶、利剑等)

解读“马拉松”(希腊联军与波斯之间的战争,希腊二五年为自由之战)

问题:拜伦的作品为什么具备这样一种斗争的精神呢?

学生:可能和他的经历有关。

引导学生从拜伦的生活经历分析。

出身非常显赫——拜伦家族的第六世勋爵,后来作为世袭贵族进入了英国的贵族院。拜伦天生跛一足,这常常使他感到自卑和痛苦。幼年时,每当他在街上走过,总会听到人们这样议论他:“啊,多么漂亮的孩子啊,可惜是一个跛脚。”这时拜伦马上就会脸红起来,认为说话的人侮辱了自己,就抹着眼泪,一边大声说:“不许你这样说我!”一边就向对方扑去。生理的残疾对他的性格产生了影响,也可能影响到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从小久具备了叛逆、反抗的性格。但天生的残疾这并没有影响到他对知识的追求,煤油使他颓废和一蹶不振。在剑桥大学期间,他广泛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和历史著作。但另一方面,也从事射击、赌博、饮酒、打猎、游泳、拳击等各种活动。(贵族生活的两面性)但他并没有走向堕落和颓废。

和雪莱一样,拜伦非常关注英国社会的变化。拜伦居住的诺丁汉地区,是当时英国的大工业中心,也是最重要的工人运动的发源地之一。拜伦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诺丁汉工人最初破坏机器进行罢工的情况,他亲眼目睹了由阶级矛盾激化所出现的各种工人暴动、农民起义和士兵哗变等事件。这些对拜伦的思想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拜伦敏感地意识到他是生活在社会变革与发展中的革命时代的人。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到:“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里,当一切都大规模地屈服于恶势力时,个人的

一切都似乎变得渺小了。”

从1809-1811,拜伦出国作东方的旅行,是为了要“看看人类,而不是只从书本上读到他们”。他游历西班牙、希腊、土耳其等国,受各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斗争鼓舞,此旅行对拜伦世界观和思想产生了进一步的影响,创作《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由于他的思想和他特殊的出身(贵族),迫于社会压力,拜伦在1816年4月永远离开了英国。后来拜伦参加了希腊人民反抗土耳其统治的武装斗争,1824年,拜伦忙于战备工作,不幸遇雨受寒,一病不起,4月19日逝世。他的死使希腊人民深感悲痛,全国志哀二十一天。

诗人这一经历对诗人的思想和诗歌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他的诗歌充满了战斗的气息,对自由的渴望。

问题:刚才我讲过,拜伦出身贵族,但最终为了希腊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献出了生命,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和品质?

(我想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白求恩……不远万里……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问题:拜伦和雪莱共同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启示:出身很高贵,但关心社会公平与发展,关注下层人民的生活,这是一种高贵的品质。(人的出身不能选择,但人的品质可以塑造和选择)

追求知识与真理。

都是年轻的诗人,虽经历坎坷,都有一颗热烈的心;

都为人类的自由与平等而呐喊。

有着坚强的意志(面对各种困难,包括个人的不幸遭遇)。

这些都表现了他们崇高的人格和精神。

二、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杰出作品——《人间喜剧》

在法国,有一部伟大的作品,被赞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

问题:哪位同学读过巴尔扎克的作品?中学语文教材和读物上学过哪些?中心思想是什么?

问题:这部伟大的作品为什么得到如此高的荣誉?

阅读教材,得到答案。

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社会生活,尤其在揭露资本主义生活金钱和罪恶方面入木三分。

思考: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体会到:在19世纪,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盛行,为什么这一时期,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盛行呢?

学生思考。

提示:一定时期的文学作品,是一定时期社会的反映。这些文学作品创作于什么时代?拜伦、雪莱、巴尔扎克都生活在什么时期?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历史有什么特征?

工业革命正在进行,资本主义巨大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广泛确立。但另一方面呢?

投影图片和材料: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现象。

(在工业革命中)虽然按人口平均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地大于穷人。……拿手织机织工来说,他们在拿破仑战争的早期年代里(工业革命刚刚开始时)境况不错,可是后来无论是他们的工资还是就业机会都急剧恶化。

——A·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一看到不幸的丝织业工人,我心理就觉得难过。他们结婚成家靠的是工资,意料不到每5~6年就失业一次,于是他们只好在街头卖唱,用这种体面的方法行乞。

——司汤达《一个旅行者的见闻录》

上面这些图片、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然而并没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

投影材料阅读:

下面是1839年英国政府蓝皮书记载的斯皮特菲尔兹一个丝织工的证词。

问:“你有孩子吗?”

答:“现在没有了,以前有两个,都死了,谢上帝开恩!”

问:“你是说对孩子的死亡感到满意吗?”

答:“正是这样,谢谢上帝!我因此卸下了养育他们的重担;他们呢,可怜的东西,则免除了尘世间的许多苦难。”

从上述对话中,你能得出什么体会?

这位丝织工的回答反映了在工业时代初期英国工人的悲惨境遇和尖锐的社会矛盾。(工人工资低廉,无法承担养育子女和家庭的重任,处境更加悲惨。)

19世纪初期,工业革命正在蓬勃进行,社会正在经历一场伟大而深远的变革,资本主义制度接近最终确立,封建势力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但是,资本主义制度远非启蒙思想家描述的那么美好,启蒙思想家多所描述的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美好生活并没有实现。严重贫富分化现象,穷苦大众悲惨的生活,社会不平等等。幻想破灭,对现实的不满,对新生活、新社会的渴望,使人们对社会普遍感到不满和失望,反映到艺术领域中,浪漫主义、现实注意文学兴起。

三、20世纪现代荒诞派戏剧的盛行。

哪位同学读过贝克特《等待戈多》,或看过这出戏剧?

学生自由谈论。

荒诞的含义是什么?一个人举止荒诞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讨论。(空虚)

教师介绍《等待戈多》内容。

这是一部两幕剧。第一幕:主人公流浪汉爱斯特拉冈(简称戈戈)和弗拉基米尔(简称狄狄)出现在一条村路上,四野空荡荡的,只有一棵光秃秃的树。他们自称要等待戈多,可是戈多是谁?他们相约何时见面?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但他们仍然苦苦地等待着。为了解除等待的烦恼,他俩没话找话,前言不搭后语,胡乱的交谈,他们一会儿谈到忏悔,一会儿谈到应该到死海去度蜜月,一会儿又讲到《福音书》里救世主和贼的故事;还说这样一些话:“我觉得孤独”,“我作了一个梦”,“我很快活”——并且没事找事,做出许多无聊的动作:狄狄脱下帽子,往里边看了看,伸手进去摸,然后把帽子抖了抖,吹了吹,重新戴上;戈戈脱掉靴子往里边瞧,又伸手进去摸……可是戈多老是不来,却来了主仆二人,波卓和幸运儿。波卓用一条绳子牵着幸运儿,并挥舞一根鞭子威胁他。幸运儿拿着行李,唯命是从。狄狄和戈戈等啊等啊,终于等来了一个男孩,他是戈多的使者,他告诉两个可怜的流浪汉,戈多今晚不来了,但明天晚上准来。

第二幕的内容仍然是狄狄和戈戈等待戈多,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场景的变化只是那棵树上长出了四五片叶子。他们继续等待戈多,为了打发烦躁与寂寞,他们继续说些无聊的话,作些荒唐可笑的动作。这时候,波卓和幸运儿又出现了,只是波卓的眼睛瞎了,幸运儿成了哑巴。最后又等来了那个男孩,他告诉狄狄和戈戈,今天戈多不会来了,但他明天准来。

投影:《等待戈多》的一段剧情,加强体会。

爱:咱们马上就上吊吧。

弗:在树枝上?我信不过它。

爱:咱们试试总是可以的。

弗:那就试吧。

爱:你先来。

弗:不,不,你先来。

爱:干嘛要我先来?

弗:你比我轻。

爱:正因为如此!

弗:我不明白。

爱:用你的脑子,成不成?

弗:我想不出来。

爱:是这么回事。树枝……树枝……用你的头脑,成不成?

弗:你是我的唯一希望了。

爱:戈戈轻——树枝不断——戈戈死了。狄狄重——对比树枝断了——狄狄孤单单的一个人。可是——

问题:戏剧《等待戈多》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荒诞无聊。

剧情特点:首先,戏剧的情节内容是荒诞的。没有开端高潮,也无结局。戈戈和狄狄从何而来,为何要等戈多,我们都一概不知。整个内容情节以人物无聊的小动作,语无伦次唠叨,含糊不清、支离破碎的讲述小故事和人物的杂耍来代替。脱下靴子,往里看看,伸手摸摸又穿上。抖抖帽子,在顶上敲敲,往帽子里吹吹又戴上,充满滑稽与无聊。戈戈和狄狄在一起等了一天,第二天见面时却互不相识。戏剧只展示了两个傍晚,但次日却是个不定数。戈多托小孩带来口信,说明天要来,却又总不来。失望的戈戈和狄狄想上吊,却没吊成,老说要走,但始终没付诸行动。杂乱的荒诞不经的内容与情节,表明了生活的荒诞,人生的荒诞。

其次,戏剧的语言是荒诞的。人物对话、独白颠三倒四,胡言乱语,充满了荒诞性,使戏剧显得滑稽而混乱。如一开场戈戈、狄狄各自喃喃述说自己痛苦,牛头不对马嘴,唠叨重复,文不对题。表明在这个非理性化、非人化的世界里,人既然失去了本质力量,他就没有自由意志,没有思想人格,语言当然也该如此。有时人物语言也偶显哲理,流露出人物对荒谬世界与痛苦人生的真实感受。

但就是这样一出没有情节,没有戏剧冲突,没有人物形象塑造,只有乱无头绪的对话和荒诞插曲的戏剧,1953年在法国演出,连演三百场,轰动法国。1957年11月9日,《等待戈多》在美国旧金山一所监狱——圣昆廷监狱演出,观众是1400名囚犯。演出之前,演员们和导演忧心忡忡,这一批世界上最粗鲁的观众,能不能看懂《等待戈多》呢?出人意料的是,它竟然立即被囚犯观众所理解,一个个感动得痛哭流涕。一个犯人说:“戈多就是社会。”另一个犯人说:“他就是局外人。”

思考:它为什么具有如此艺术魅力呢?人们为什么喜欢荒诞戏呢?荒诞的背后反映的是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

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人们对社会、生活的失望和内心焦虑。

荒诞派戏剧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达到了高峰。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的心灵留下了难以治愈的创伤,劫后余生的人们,抚摸着战争的伤疤,开始了痛苦的反思,对传统价值观念和现存的秩序持怀疑的态度。上帝不存在了,旧日的信仰坍塌了,美好的希望和理想破灭了。世界让人捉摸不透,社会令人心神不安,思想麻木。往日的精神支柱瓦解了,新的信仰尚未找到,这种精神上的空虚反映到文学艺术上,自然形成了一个“没有意义,荒诞,无用的主题”。空虚的心灵的反映。

思考:剧名叫《等待戈多》,在这里,“等待”是什么含义?“等待”背后又揭示了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

说法一:等待死亡。

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象征着战后生活在苦难中的人类,在畸形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里,特别是在战后的西方社会里,已经到了无法生存下去的地步;社会的罪恶和灾难,使得人格丧失,个性毁灭。社会已成为一个不适合于人类居住的世界。他们只不过生活在荒野中的一棵没有枝叶的枯树下,“生活在空虚之中!”他们处在一种生死不能的尴尬难堪的境地。明明知道戈多不会来,还是要等待,在等待中死去、消亡。

说法二:等待明天。

是人对生存在其中的世界,对自己的命运一无所知。无论戈多将会是谁,从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出,他的到来,将会给剧中人带来希望,戈多是不幸的人对于未来生活的呼唤和向往。是当今社会人们对明天某种指望的代表,象征着“希望”、“憧憬”。

问题:通过对上面内容的学习,你对文学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有什么认识?

讨论:文学艺术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同样,文学艺术对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能够对人的心灵产生重大的影响,影响到社会。

拜伦、雪莱的诗歌给人们以精神鼓舞,唤醒了人们的斗争精神。而巴尔扎克的文学让人们思考社会。

这就好比我们唱歌一样,一首积极向上的歌曲,会使你心情愉悦;而一首低沉的歌曲,也会使你的心情压抑。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我有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感受:亡国之痛,悲哀。

《黄河大合唱》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梁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 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 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感受:奋起抗争,斗志。

四、阅读与思考:

英国著名作家高尔斯华绥曾说:“如果要举出一部符合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我就要推选《战争与和平》。”阿拉贡也称赞它是“人们曾写过的小说中最伟大的小说”。《战争与和平》是托尔斯泰于1863年至1869年,用了七年时间写成的巨著,长达130余万字,列宁称这部著作为“俄国社会的一面镜子。”这部作品包括了两个互相交错的内容。即俄国的卫国战争和俄国社会贵族家庭生活。这两部分说明了两个中心:“战争”与“和平”。

一部用七年时间完成的文学巨著,显然是我们用一节课无法描述的。所以,我布置一个作业,留给同学们一个问题去思考:

问题:为什么称这部著作为现实主义文学巨著?

如果有时间,希望同学们可以读一下。我是在很早的时候读过,已经忘的差不多了,如果有时间,我会再读这部著作的。送给同学们一句话:读书使人智慧。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课程标准】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教学重点】19世纪以来诗歌、小说、戏剧的主要成就及产生的背景和文学价值。【教学难点】什么是荒诞派、怎样理解《等待戈多》的思想内涵。从文学艺术作品中透视历史的发展变化。 【知识梳理】 一、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家——拜伦和雪莱(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 1.背景: (1)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的欧洲,是_________的年代。 (2)革命或改革后欧洲各国没有出现学者们所描绘的美好景象,人们普遍感到失望。 2.代表: (1)拜伦 ①地位:英国诗人。 ②作品:《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和《》,其中后者被成为“” 的百科全书。 ③作品特点:具有和反叛精神,揭露和资本主 义丑恶现象,塑造追求的“拜伦式英雄”。(2)雪莱: ①代表性作品:《》 ②作品特点:充满幻想和憧憬,体现真正的精神。 3.特点: ①表现出“文学上的自由主义”,渴望解放,揭露丑恶现实,憧 憬美好未来,体现追求; ②想象力丰富,意通过描写揭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 ③对寄予深切同情,极富感召力。 【特别提示】浪漫主义文学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历史现实,它揭示了“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一原理。 二、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 1、背景: (1)随着的普遍确立,,拜金主义泛滥。 (2)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尖锐,促使人们对社会现实进行冷静、深刻的审视和批判。 2

3、特点:注重 描写,通过真实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剖 析社会问题的 。 4、影响:露被金钱扭曲的丑恶灵魂,抨击社会现实,提供了认识 的镜子。 【特别提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相当明显,它对于社会人生的思考和批 判是冷静而深刻的,但批判之后对于如何改造社会,如何寻找出路的思考又是不 够的。 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品——《母亲》 1、背景:19世纪中叶以后,国际 运动风起云涌。 2、作者:俄罗斯作家 。 3、内容:描写 的生活和斗争,刻画工人阶级坚持斗争的大无畏精 神。 4、地位:是 文学的奠基之作。 四、现代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 1、现实主义文学: (1)背景: 和 等社会危机的冲击,使人们深深陷入怀疑、 迷惘和苦闷之中。 (2)特点:反 ,反 ,强调作家个人 ,手法夸张怪 诞,渲染人的精神创伤。 (3)影响:给文学艺术领域带来冲击和震撼,丰富了创作理念和手段,促进欧 美文艺的多元发展。 2、荒诞派戏剧: (1)、兴起: 20世纪50—60年代的欧美 (2)、特点:以 描绘人类受难图画。 (3)、代表作: 。 ①作者:法国作家 。 ②地位:是开山之作,也是 ,是世界戏剧史上的一座不可忘 却的里程碑。 【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浪汉在等待一位叫“戈多”的神秘人士的情况,至于戈多是谁,为什么等待,剧 情都没有交代,唯一的主题就是等待,但戈多最终也没出现。剧中两个流浪汉是 被社会挤扁了的“非人”,他们卑微、低贱、肮脏;他们迷离恍惚,浑浑噩噩,没 有自我,也没有尊严,只是胆战心惊地向奴隶主乞讨吃剩的骨头;他们糊涂到连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青州三中高二历史导学案编号:17 教学课题课型主备教师把关教师使用教师使用时间、班级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新授李学顺高二历史组高二级部高二级部 学习目标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学习重点19世纪以来诗歌、小说、戏剧的主 要成就及产生的背景和文学价值。学习难点从文学艺术作品中透视历史的发展变化。 教学过程 预习学案 (一)自学指导: 一.浪漫主义诗歌: 1、背景:对现实的失望和不满(★记忆) 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_________相继成功后的欧洲各国并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___、___、___、___的美好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社会现象,使人们普遍感到失望。 2、特点:(1)浪漫主义作家表现出“______________”,他们渴望冲破阻碍____的思想藩篱,在揭露_______的同时,憧憬着____,体现了_____的追寻。 (2)浪漫主义作家想象力丰富,注意通过_____揭示________。 3、代表及作品: (1)拜伦:A、思想倾向:创作了大量具有_______和_______的诗篇 ①、激烈抨击________与_________的丑恶现象 ②、塑造出一些追求_____、______、_____的人物 B、代表作:①《____________》 ②《_____》:被誉为“”的百科全书 (2)雪莱:A、思想倾向:①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 ②、诗中充满,体现出一种真正的 B、代表作(《》)体现乐观精神的浪漫杰作 4、评价:他们的作品对_____寄予深切同情,尽管用_________去改变世界的愿望流于空幻,但却极富_____,给人以巨大的鼓舞。(★记忆) 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背景:随着___________普遍确立,冷酷无情的______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最高准绳。________日趋尖锐的矛盾,促使人们对社会现实进行冷静、深刻的审视与批判,在文学领域中也兴起了批判现实主义的潮流。(★记忆) 2、代表及作品 (1)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法国司汤达的《_______》、巴尔扎克的《______》、英国狄更斯的《_______》和俄罗斯托尔斯泰的《_________》。 A、巴尔扎克:代表作:《》 ①展示了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 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被誉为“”。 B、托尔斯泰:代表作:(《》描写俄国人民的战争场景,赞扬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 3、特点:注重________,通过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__________,剖析___________。 4、意义:作品揭露_____________格外犀利,抨击___________更具震撼力,提供了____________,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记忆)教学设计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作业 岳麓版必修3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随堂检测] 1.恩格斯指出:“和启蒙学者的华美预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这段话描述的历史情境催生了( ) A.批判现实主义文学B.浪漫主义文学 C.无产阶级革命文学D.现代主义文学 解析:选B。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是当时人们对理性王国的失望,提取有效信息,故B项正确;现代主义文学是在两次大战和经济危机影响下产生的,故D项错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产生于无产阶级革命,故C项错误;19世纪中期,西欧资本主义普遍确立,拜金主义盛行,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文学领域中兴起了批判现实主义,故A项错误。 2.英国作家萧伯纳在剧作《人与超人》中有一句名言:“自由意味着责任,这就是多数人害怕自由的缘故。”这表明他( ) A.具有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B.认为享受自由是人的天性 C.对现实采取了逃避态度 D.采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 解析:选A。“自由意味着责任,这就是多数人害怕自由的缘故”这句话反映了社会上一些人的想法。要自由就要负起相应的责任,这是一种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故排除C、D 两项。B项所述与题目无关,排除。本题选A项。 3.下列文学作品中,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具体场景的是( ) ①《西游记》②《红楼梦》 ③《人间喜剧》④《等待戈多》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解析:选C。“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具体场景”体现的是现实主义的特点。《西游记》属于浪漫主义小说,故①错误;《红楼梦》属于现实主义小说,故②正确;《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小说,故③正确;《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荒诞派戏剧,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4.1957年,著名小说《在路上》在美国出版,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发问:“……你的道路是什么,老兄?——乖孩子的路,疯子的路,五彩的路,浪荡子的路,任何的路。到底在什么地方、给什么人,怎么走呢?”下列作品与《在路上》风格一致的是( ) A.《西风颂》B.《等待戈多》 C.《人间喜剧》D.《十日谈》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从时间和创作风格来看,语言风格悖离传统应该属于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B。 5.工业革命不仅极大改变了英国和世界的经济面貌,也对人类社会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英国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曾对工业革命作过这样的总结: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随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正是这种利弊共存的双重特性,激发着那个时代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编写刘顺同陈红星司海霞审核刘顺同NO 26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1)了解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特点 (2)知道上述文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 A1、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欧洲文学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人们对社会现实的不满B、资本家对工人的奴役C、欧洲的革命与改革成功后的社会现状D、资产阶级的残酷统治 A2、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欧洲浪漫主义诗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拜伦和雪莱B、拜伦和巴尔扎克C、雪莱和贝克特D、托尔斯泰和巴尔扎克 A3、欧洲浪漫主义诗篇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专制B、有力地支持了法国大革命后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C、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D、体现了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 A4、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是A《唐璜》B《人间戏剧》C《战争与和平》D《等待戈多》 A5、《西风颂》的作者是A、拜伦B、雪莱C、巴尔扎克D、托尔斯泰 B1、展示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社会生活的作品是A人间喜剧B等待戈多C欧也妮·葛朗台D战争与和平 B2、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是A战争与和平B欧也妮·葛朗台C《等待戈多D人间喜剧 B3将俄国1805-1820年的历史过程记录下来的著名作品A人间喜剧B等待戈多C欧也妮·葛朗台 D战争与和平C1、“拿破仑用剑没有办到的,我要用笔来完成”此话出自A雪莱B拜伦C巴尔扎克D托尔斯泰 C2、下列对《人间喜剧》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③激烈抨击封建专制的罪恶④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A①②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④ C3、下列对《战争与和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出现的种种问题 B、描写了俄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战争场景C 、具有浪漫主义色彩D、注重体现鲜明的民族风格 C4、20世纪60年代欧美盛行的喜剧流派——荒诞派,其开山之作是 A人间喜剧B等待戈多C欧也妮·葛朗台 D战争与和平 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2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梯度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影响。 理解掌握:知道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风格特点,了解现代荒诞派戏剧产生的背景及艺术特点。 综合运用:文学艺术是如何反映社会现实的。 新知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家 情景激疑 “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是雪莱著名的诗篇《西风颂》的名句。表达了他对人类未来充满乐观主义的信念。这是天才的预言, 也是那个时代的呐喊。浪漫主义文学取得了哪些成就?产生了怎样的影 响? 新知解惑 1.形成时间:18世纪后半叶至①_________世纪中叶 2.时代背景 (1)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相继成功后的欧洲各国并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 (2)资本对工人的奴役,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统治,以及私欲横流的社会现象,使人们普遍感到失望。 3.代表人物 (1)拜伦 a.作品风格:具有②________思想和反叛精神,激烈抨击封建专制与③__________社会的丑恶现象,塑造出一批人称“拜伦式英雄”的人物。 b.代表作:叙事长诗《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和《④__________》——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2)雪莱 a.作品风格:诗中充满幻想和憧憬,体现出一种真正的⑤___________精神。 b.代表作:《⑥____________》。 4.作品特色:浪漫主义作家想象力丰富,注意通过⑦____________揭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 5.文学地位:他们的作品对下层劳动群众寄予深切同情,尽管用⑧__________道德感化去改变世界的愿望流于空幻,但却极富感召力,给人以巨大的鼓舞。 自我校对 ①19 ②民主③资本主义④唐璜⑤乐观主义⑥西风颂⑦心理描写⑧人道主义 重点探究 同为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和雪莱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①经历相似:都曾积极参加过欧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把诗歌的创作和革命活动联系起来。②影响相同:都为人类文明史增添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有力地支持了法国大

201x-201X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课时作业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一、选择题 1.“湖畔派”是出现在18-19世纪英国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诗作一般远离社会斗争,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或自然风景;常通过缅怀中古时代的“纯朴”来否定丑恶的城市文明。从其创作的内容理解,下列作品和其不属于同一风格的是( ) A.《西风颂》B.《唐璜》 C.《战争与和平》D.《巴黎圣母院》 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和对“湖畔派”的诗作内容分析,该派别应该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流派。A、B、D都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只有C选项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 2.英国诗人雪莱在脍炙人口的诗篇《西风颂》中,豪迈地预言:“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恩格斯赞美他是“天才的预言家”。对这句名言的正确理解是( ) A.它反映了一种自然现象,冬天来后,春天不久也将到来 B.与“失败是成功之母”意思相近,在经历失败的冬天后,成功的春天也到来了 C.相信丑恶的现实总会转瞬即逝,真、善、美会永存 D.在经历了资本主义社会后,社会主义社会一定会到来 解析:选C。作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雪莱设想自己是新世界的传播者、歌颂者、号召者,他以美丽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描绘了这个新世界的绚丽画面,因此恩格斯称他为“天才的预言家”。 3.某作家声称:“我所创造的形象,有许多都是从人类心灵活动,或是它们表现在外面的行为中吸取来的。”他要使“读者们细致的头脑里,记住一些高尚美丽的理想”。下列作品中,与此艺术风格相一致的是( ) A.《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B.《格尔尼卡》 C.《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D.《老人与海》 解析:选C。本题考查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与材料中“从人类心灵活动……吸取来的”相对应。浪漫主义文学追求自由平等,弘扬真、善、美,对应材料“记住一些高尚美丽的理想”,故选C;A是现实主义作品,排除,B、D是现代主义作品,排除。 4. 雨果在赞扬某位文学家时说:“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这位文学家是( ) A.雪莱B.海涅 C.贝克特D.巴尔扎克 解析:选D。本题考查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从材料“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可判断该文学流派为批判现实主义,选择D项。 5.经历急剧的变革后,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借历史题材和异国情调来抒发主观情感”,而是希望通过对社会现实生活“真实、客观和准确的描绘来展现自己的社会理想”。这样一种新的文艺思潮登上历史舞台。下列作品体现这一思潮的是( ) ①《唐璜》②《红与黑》③《高老头》④《巴黎圣母院》 A.①④B.②③

第十七课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近现代)[课标要求]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出现背景及影响。 难点:通过分析作品特点体味时代背景 【知识梳理】【自主学习】 一.浪漫主义诗歌(18世纪末~19世纪初) (一)背景: 1、欧洲革命或改革成功后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美好景象(自由、平等、博爱) 2、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反映到文学领域 (二)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1、在揭露丑恶现实的同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体现着理想主义的追寻。 2、想象力丰富,注意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 3、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 (三)、代表及作品(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异同点) 1、拜伦(英) (1)思想倾向:创作了大量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的诗篇 ①激烈抨击封建专制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 ②塑造出一些追求个人幸福、爱情、自由的人物 (2)代表作:叙事长诗 ①《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一夜醒来竟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 ②《唐璜》: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3)不同点: ①更具有忧郁的气质,作品常流露出忧郁的情绪 ②表现了对罪恶社会的深刻憎恨和坚定反抗及脱离群众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孤独和 忧郁 2、雪莱(英) (1)思想倾向 ①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普遍的爱 ②诗中充满幻想和憧憬,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 (2)代表作《西风颂》——以西风扫落叶象征革命力量扫荡反动统治(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恩格斯赞美他是“天才的预言家”) (3)不同点 ①作品热情洋溢地展现了作者对于胜利的信心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②鲜明表现了作者在革命运动处于低潮时期的光明、乐观的信念。 (四)影响: 1积极:对下层劳动群众寄予同情、极富感召力、给人鼓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