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空间营造 知识汇总

植物空间营造 知识汇总
植物空间营造 知识汇总

植物空间营造知识汇总

植物空间的建造功能

植物对室外空间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室外空间形成的重要介质。在种植设计中建造功能是最先考虑的,其次才是观赏特性和其他因素。

1.室外空间形成

室外空间是由地平面、垂直面及顶平面单独或共同组合成的实际存在的或暗示性的范围围合。

地平面:以不同高度不同种类的地被和矮灌木来暗示空间。如:草坪和地被之间的交界虽然没有植物实体对视线的屏障作用,但却有空间范围的暗示作用。

垂直面:树干以暗示的方式形成空间分割,其空间封闭程度随树干的大小疏密及种植形式不同而不同,树干越多,围合感越强。如:自然界的森林、有行道树的道路、植篱和林地。

密林

行道树

绿篱

沼泽庭院-——西班牙苔藓

顶平面:植物的枝叶如室外空间的天花板,限制了向天的视线,影响着垂直面上的尺度和感受。季节、枝叶密度以及树木本身的种植形式会影响顶平面的形成效果。

2.植物形成的典型空间类型

开敞空间

覆盖空间

完全封闭空间:与覆盖空间相似,但空间的四周被中小型植物封闭,常见于森林中。光线较暗,无方向性,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和隐蔽性。

垂直空间:运用高而细的植物能形成一个方向直立、朝天开敞的室外空间,垂直感的强弱,取决于四周的开敞程度。这种空间的营造尽可能用圆锥形植物。

完全封闭空间

3.植物空间序列的形成

就像建筑中的通道、门、墙、窗,引导游人进出和穿越一个个空间。如植物改变顶平面,同时有选择性的引导和组织空间的视线,就能有效的缩小空间和放大空间。空间的节奏需在设计时进行控制。如: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等。

围合:完善由建筑和墙所构成的空间范围。当一个空间的2面或3面是建筑或墙,剩下的开场面可由植物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

连接:用植物将景观中其他孤立的因素连接成一个完整的室外空间,同时形成更多的围合面。连接形式多用线性的种植。当然植物也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山水、建筑的联系,使人工和自然要素统一在绿色中。

装饰和软化:沿墙面种植乔木、灌木或攀援性植物,以植物来装饰没有生机的背景,使其自然生动,高低疏密的植物形成变换的空间。

加强与消弱:植物与地形结合可以强调或消弱由平面上地形变化形成的空间。将植物置于凸地形或山脊上,能明显的增加凸地形的高度,随之增强了相邻凹地或谷底的封闭感。相反,若将植物种植在凹地形的底部或周围的斜坡上,将减弱或消除地形所形成的空间。

二、植物引导视线

障景:控制和安排视线,挡住不佳或暂时不希望被看到的景物。为了完全封闭视线可用乔木和灌木分层遮挡,形成屏障。若考虑季节变化,常绿植物能达到永久性屏障作用。

漏景:稀疏的叶子,较密的枝干能形成面,但遮蔽不严,出现景观的渗漏,其后景色隐约可见,形成漏景,形成一种神秘感,丰富景观层次。

通过树木枝干交织成的网络或稀疏的枝叶缝隙看园中的景物,将获得丰富的空间层次变化,增强景观的进深感。

网师园中的景色从池的一岸透过茂密的树丛,看到对岸的亭廊,从而使之变得更加含蓄。

部分遮挡及框景:部分遮挡,用来挡住不佳部分,露出较好部分或增加景观层次,若将园外的植物加以取舍借到院内,可扩大视野。若使用树干或两组树形成框景景观,可获得较佳构图。适合静态观赏,但要安排好视距。

控制私密性:常用于花园和别墅庭院设计中。

夹景:植物成行排列种植、遮蔽两侧,创造出透景空间,使人产生深邃的感觉。

三、植物景观表现时序变化

四、案例讲解——花港观鱼雪松大草坪

花港观鱼雪松大草坪面积约14080m2,是花港观鱼公园内最大的草坪活动空间,也是杭州疏林草地景观的杰出代表。

1.雪松大草坪以高大挺拔的雪松作为主要的植物材料,在体量上相互衬托,十分匹配。雪松单一树种的集中种植体现树种的群体美;

2.适当的缓坡地形,更强调了雪松伟岸的树形。

3.四角种植的方式,既明确限定了空间,又留出了中央充分的观景空间和活动空间,景观效果与功能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为强调公园的休闲性质、适当缓和雪松围合形成的肃穆气氛,设计者在本组雪松林缘错落种植了8棵樱花,春季景观效果突出。

1.该组植物结构简单、层次分明。

2.雪松深绿色的背景为盛开的樱花提供了极佳的背景,折线状自然种植的单排樱花恰似一片浮云,蔚为壮观。

3.其合理的间距与冠幅体现了整体性与连续性。由于樱花的观赏时间较短,故大多数时间仍以欣赏雪松群植的形体美为主。

4.樱花的平均高度约为雪松平均高度的1/3,上下层次清晰。樱花间距5~8m,为现有平均冠幅的1倍以上,三三两两的组合彼此呼应,体现了视觉上的连续性,并预留了较大的生长空间。

5.在平面图上还可以发现,8株樱花的疏密变化与12株雪松的组合颇为类似,中间紧,两头松,模拟自然界从密林至林缘的生长模式产生自然的景观效果,并以类似的组合方式使两种植物具有内在的联系,和谐统一。

该组植物为雪松大草坪的中心和主景,植物种类包括雪松、香樟、无患子、枫香、乐昌含笑、北美红杉、桂花、茶梅、大叶仙茅、麦冬等,是雪松大草坪中物种最为丰富的一组。

1.该组植物岛状点缀于草坪中央,自南侧主路望去,成为观赏的主景;自草坪东西两头望去,则划分了草坪空间,增加了长轴上的层次,延长了景深。无患子、枫香的秋色叶为整个草坪空间增加了绚烂的秋色,桂花的香味则拓展了植物景观的嗅觉层次。

2.该组植物中的北美红杉据说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从美国带来赠送给中国的礼物之一,颇具历史文化价值。

3.为了使该草坪空间增加夏季景观,在东侧靠近翠雨厅附近的列植雪松间,增添了火棘球与紫薇的组合,丰富了季相景观。

该组植物为雪松纯林,植株较其他两组高大,主要是为了体现雪松的个体美和群体美,其中最大的一株雪松胸径达1800px,冠幅达16m;最高的一株雪松高达17m。

总体而言,雪松大草坪是非常成功的植物造景实例,设计者以大量的常绿针叶树种围合空间,奠定了雄浑的气势,体现出南方少有的硬朗,又在局部穿插具有本地特色的代表树种和观花树种,表现出刚柔并济的植物景观效果,不得不让人为设计师的匠心与植物的美所折服。

园林植物与空间营造

摘要:园林植物作为园林空间构成的要素之一,本文嗯探讨了运用植物材料营造的园林空间景观的基本类型,以及如何运用植物材料来进行空间景观艺术的塑造,提出了对园林植物在园林空间营造中的应用的展塑。用园林植物所打造的空间是现代景观设计中重要一环,也越来越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关键词:园林植物空间营造 园林植物作为园林空间构成的要素之一,其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在现代园林中,正在日益明显的表现出来,同时,植物要素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所占的比例,已大为提高。 植物实体容易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空间往往被人们忽略,所以在园林设计的方法中注重空间结构和景观格局的塑造,强调空间胜于实体的设计概念,对于我们的设计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人类社会、城市环境和文化水平的发展与提高,人们的艺术情趣和审美意识也在改变,园林植物以其既能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又能创造优美的境域空间,而被人们广为接收并逐渐成为造园的主体。因此园林植物这一构园要素在今后的园林空间营造中的也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人们的关注点多聚集在植物景观的生态特性和美学特性上,多以古典园林为切入点,对植物景观的空间营造理论研究力度不够,对景观规划和城市绿化工作缺乏指导意义。只有将我国传统的造景手法和现代园林的新理念相结合,才能创造出具有我国名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园林植物景观。 亨利*勒菲弗曾经提出:空间是历史和社会共同点产物,是社会生活的中介和结果,精神属性和物质属性在空间中是同时存在的。如果空间不存在,社会关系也不可能真正存在,人类在塑造空间的同时也饿被空间塑造。 植物在园林景观中出工观赏外,还存在着甚为重要的空间建造功能,即它与地形、水体、建筑等构园要素相同,能够充分构成、限制和组织园林空间的要素。有植物材料组成的空间一般是指由地面、立面、和顶面单独或者共同组成的具有实在性或暗示性的范围组合。这样的园林空间在地面上,以不同高度和各种类型的地被植物、矮灌木等来暗示空间便界。立面上则可通过树干、树冠的疏密和分支的高度来影响空间的闭合感。顶面亦是如此,不同高度、大小和疏密的树冠表现出不同的空间特色,同时植物的树冠也限制者人们向上仰视天空的视线。因此,合理利用植物丰富的造型与组合搭配,能够创造出各具特色的空间景观。 1 开放空间 以低矮的植被作为空间的的主要要素,人的视线高于四周的景物,实现无遮挡,空间开敞、外向、无私密性。常成为人们游戏活动场所。 2 封闭空间 在覆盖空间的基础上,用中小型植物封闭空间的垂直面,空间完全封闭,无方向性,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隔感。 垂直向上类植物枝干能够构成紧密的竖向的空间边界,,当此类植物和低矮的水平展开型植物配植时,人的视线被封锁严密,围合感更加强烈,二人高大的乔木作为上层覆盖整个空间时就形成了完全封闭空间。人在其中一方面感觉隐私受到保护,另一方面会觉得压抑。在设计时尽量不要把这种闭合空间设置在园林空间中人流多,交通便捷的地方,而是偏离中心区域、风景较好之处。因此,这种空间类型多建于风景游览区,森林公园,植物园及防护林带。 3 纵深空间 狭长空间的两侧被景物所挡,形成纵深空间,它具有方向感,将人的视线引向空间打的端点。由植物材料营造的的纵深空间在园林中很常见,道路两侧在中行道树亦能形成纵深空间,其韵律节奏能给人以前进向上的动感。 4 覆盖空间

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这些你必须遵守!

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这些你必须遵守! 1 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能使园林空间体现生命的活力,富于四时的变化。植物景观设计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花卉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供人们观赏。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现代的植物景观设计概念不但包括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还包含生态上的和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2 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对于城市及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端,其功能得不到满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更是无从谈起。尽管有许多研究者提出过这一方面的一些原则,但主要局限在科学性和艺术性等方面,不够全面,因此,有必要寻求一个正确、全面的思想行动准则,以便在各种情况下把握植物景观

设计的尺度。以下就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作一探讨。 2. 1 以人为本的原则 任何景观都是为人而设计的,但人的需求并非完全是对美的享受,真正的以人为本应当首先满足人作为使用者的最根本的需求。论文参考网。植物景观设计亦是如此,设计者必须掌握人们的生活和行为的普遍规律,使设计能够真正满足人的行为感受和需求,即必须实现其为人服务的基本功能。植物景观的创造必须符合人的心理、生理、感性和理性需求,把服务和有益于人的健康和舒适作为植物景观设之本,体现以人为本,满足居民“人性回归”的渴望,力求创造环境宜人,景色迷人,为人所用,尺度适宜,亲切近人,达到人景交融的亲情环境。 2. 2 科学性原则 植物是有生命力的有机体,每一种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利用植物进行景观设计时必须先满足其生态要求。论文参考网。如果景观设计中的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2. 2. 1适地适树。 乡土植物是在本地长期生存并保留下来的植物,它们在长期的生长进化过程中已经对周围环境有了高度的适应性,因此,乡土植物对当地来说是最适宜生长的,也是体现当地特色的

植物空间营造案列分析

1: 开敞空间 * 空间特点:园林植物形成的开放性空间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人的视线高于四周景物的植物空间,没有顶面限制。 *选用植物:一般用低矮的灌木、地被植物、草本花卉、草坪等。 *适用范围:开敞空间在开放式绿地、城市公园等园林类型中非常多见。 *空间感受:视线通畅,视野辽阔,心情舒畅、轻松。 2:半开敞空间 * 空间特点:半开放性空间就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四周围不全开敞,而是有部分视角用植物阻挡了人的视线。 *选用植物:高大乔木、中等灌木、草本植物。 *适用范围:需要抑制视线引导空间方向的区域,开敞空间到封闭空间的过渡区域。 *空间感受:豁然开朗,神秘、安全。 3:覆盖空间 * 空间特点:树冠与地面之间形成的围合空间。 *选用植物:分支点高的大乔木、攀援植物。 *适用范围:较大的活动空间和遮荫休息的区域。 *空间感受:安静、安全。 4:纵深空间 * 空间特点:空间的两侧被景物所档,形成狭长空间,具有方向感,将视线引向空间端点。*选用植物:树叶茂密的高大乔木。

*适用范围:河流、峡谷旁、道路边。 *空间感受:遮蔽感、纵深感强、绿化量大。 5:垂直空间 * 空间特点:植物封闭垂直面,中间空旷,开敞顶平面。 *选用植物:分支点低、树冠紧凑的中小乔木、高树篱。 *适用范围:纪念性园林、绿篱迷宫。 *空间感受:封闭感、隔离感。 6:封闭空间 * 空间特点:植物高于人的视线,使人视线受到遮挡。 *选用植物:分支点低的高大乔木、低矮灌木。 *适用范围:风景游览区、森林公园、植物园、防护林。 *空间感受:封闭、宁静。 案例分析——宝安高发西岸花园 景观设计特点分析 简约、现代的设计手法,新亚州酒店风情的设计风格,提供给人们的是最奢华、最舒适的景观环境:保证了景观与建筑额协调统一,曲折、自然、连续的水景设计,高低起伏的自然坡地,充满了浓郁的热带风情的植物设计,形式各异的景观小品,无一不体现出设计师对风格的准确把握和力求完美的设计理念。 植物种植策略 该植物景观区是邻水绿化类植物景观群落。此类绿地与周围环境的园路紧密相连,组织 路线,游人可以便利的到达水岸边,在岸边可以休息、游玩,增加人们的游赏乐趣。

植物细胞工程应用及发展前景

攀枝花学院 Panzhihua University 植物细胞工程应用及发展前景 院(系):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生物工程 班级:2009级生物工程 学生姓名:顿茹兰学号:20091020092007

植物细胞工程应用及发展前景 顿茹兰 200910902007 攀枝花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四川攀枝花617000 【摘要】植物细胞工程是一门以植物组织培养为基础,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的生物技术。目前根据人们的需要已经相继完善和发展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实用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植物细胞工程在人类现生活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植物细胞工程应用发展前景 植物细胞工程是一门以植物组织培养为基础,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的生物技术。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植物细胞工程已经在部分经济植物的育种和繁殖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根据人们的需要已经相继完善和发展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实用技术,包括植物细胞培养技术、无性快繁技术、制备转基因植物、单倍体育种及胚胎培养等[5]。这些技的发展和应用,使得植物细胞工程在人类的现代生活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并在经济植物快繁、植物新品种选育和有用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植物细胞工程的概念 植物细胞工程(plant cell engineering)是以植物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和人为操作,改变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从而改良品种加速繁育植物个体或获得有用物质的技术。植物体的细胞中,含有该植物所有的遗传信息。在合适的条件下,一个细胞可以独立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利用细胞的这种全能性,生物学家通过组培来繁殖名贵花卉、消灭果树上的病毒,以及通过对细胞核物质的重新组合,进行植物遗传改造等。 1、植物细胞工程的简要概述 在合适的条件下,一个细胞可以独立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利用细胞的这种

园林植物空间设计原理

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设计摘要:探讨了园林植物在营造园林空间中的作用,以及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的基本类型,提出了园林植物在园林空间设计中的构景手法。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设计 园林艺术是时间与空间的造型艺术,园林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不仅具有丰富的时序变化,而且也是构造园林空间的要素。园林空间通常由地形、水体、建筑、植物和小品等诸多要素共同营造,园林植物作为园林空间构成的要素之一,是空间的弹性部分,极富变化的动景,为园林增添了生机和野趣,丰富了景色的空间层次。 1、园林植物在园林空间营造中的重要性 园林的设计既是一种环境设计,也是一种空间设计。中国的古典园林非常重视空间的组合、营造。在现代园林中,空间营造非常重要。随着人类社会、城市环境和文化水平的变化、发展与提高,人们的艺术情趣和审美意识也在改变,园林植物既能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又能创造优美的环境空间,因此园林植物这一构成要素,在园林空间营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创造园林空间 园林绿地不同植物配置形式,能构成多样化的园林观赏空间,造成不同的景观效果。如果没有花草树木,园林中的山水、建筑以空阔的蓝天作为背景,会显得过分开敞、暴露,毫元园林情趣。用植物作为背景,限定某一个景区,则使其在建筑与山水周围产生尺度宜人,气氛幽静的空间环境。在园

林设计中,可根据设计目的和空间性质(开阔、封闭、隐蔽等),相应地选取各类植物来组合不同的空间。高大树木不仅创造了幽静凉爽的空间环境,还创造了富有变化的光影效果;浓郁的树木,可以形成建筑与山水的背景,而树冠的起伏层叠,又构成园林空间四周的丰富变化;层次深远的林冠线,打破或遮蔽了由建筑物顶部与园林界墙所形成的单调的天际线,使园林空间更富于自然情调。 、协调园林空间 园林植物可以充当园林空间的协调者,因为植物的基本色彩是绿色,它使园林形成统一的空间环境色调,在变化多样中求得统一感,也使人们在绿色的优美环境中感受到轻松与舒适。另外,园林空间无论是大是小,适当的运用植物材料往往能够使空间环境显得更为协调,如大空间选用体形高大的树种或以植物群体造景,小空间则选择体形相应较小的树种,便可满足空间比例、尺度协调的要求。 、丰富园林空间 植物多种多样的配置方式可满足园林不同空间风景构图的要求。采用三五成丛的自然式种植形式,有利于表现自然山水的风貌;采用成行成排的规则式种植形式,则宜于协调规整的建筑环境;宽阔的草坪,大色块、对比色处理的花丛、花坛可以烘托明快、开朗的空间气氛;而林木夹径,小色块、类似色处理的花境则更容易表现幽深、宁静的山林野趣。 2、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类型 由植物材料形成的空间一般是指由地面、立面和顶面单独或者共同组成的具有实在性或暗示性的范围组合。这样的园林空间在地面上,以不同高度

景观园林植物的空间分类

景观园林植物的空间分类 园林植物的分类空间 在园林的构成要素中,建筑、山石、水体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然而,缺少了植物,园林就不可能从宏观上作整体性的空间配置。利用植物的各种天然特征,如色彩、形姿、大小、质地、季相变化等,本身就可以构成各种各样的自然空间,再根据园林中各种功能的需要,与小品、山石、地形等的结合,更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变的植物空间类型。这里,就从形式和功能两个角度出发并结合实例对园林植物构成的空间作具体分类。 从形式上分: (1 )开敞空间 园林植物形成的开敞空间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人的视线高于四周景物的植物空间,一般用低矮的灌木、地被植物、草本花卉、草坪可以形成开敞空间。在较大面积的开阔草坪上,除了低矮的植物以外,有几株高大乔木点植其中,并不阻碍人们的视线,也称得上开敞空间,但是,在庭园中,由于尺度较小,视距较短,四周的围墙和建筑高于视线,即使是疏林草地的配置形式也不能形成有效的开敞空间。开敞空间在开放式绿地、城市公园等园林类型中非常多见,像草坪、开阔水面等,视线通透,视野辽阔,容易让人心胸开阔,心情舒畅,产生轻松自由的满足感。 (2) 半开敞空间 半开敞空间就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四周围不全开敞,而是有部分视角用植物阻挡了人的视线。根据功能和设计需要,开敞的区域有大有小。从一个开敞空间到封闭空间的过渡就是半开敞空间。它也可以借助地形、山石、小品等园林要素与植物配置共同完成。半开敞空间的封闭面能够抑制人们的视线,从而引导空间的方

向,达到“障景”的效果。比如从公园的入口进入另一个区域,设计者常会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在开敞的入口某一朝向用植物小品来阻挡人们的视线,使人们一眼难以穷尽,待人们绕过障景物,进入另一个区域就会豁然开朗,心情愉悦。 (3) 覆盖空间 覆盖空间通常位于树冠下与地面之间,通过植物树干的分枝点高低,浓密的树冠来形成空间感。高大的常绿乔木是形成覆盖空间的良好材料,此类植物不仅分枝点较高,树冠庞大,而且具有很好的遮荫效果,树干占据的空间较小,所以无论是一棵几丛还是一群成片,都能够为人们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和遮荫休息的区域,此外,攀援植物利用花架、拱门、木廊等攀附在其上生长,也能够构成有效的覆盖空间。 (4)封闭空间 封闭空间是指人处于的区域范围内,四周围用植物材料封闭,这时人的视距缩短,视线受到制约,近景的感染力加强,景物历历在目容易产生亲切感和宁静感。小庭园的植物配置宜采用这种较封闭的空间造景手法,而在一般的绿地中,这样小尺度的空间私密性较强,适宜于年轻人私语或者人们独处和安静休憩。 (5)垂直空间 用植物封闭垂直面,开敞顶平面,就形成了垂直空间,分枝点较低、树冠紧凑的中小乔木形成的树列、修剪整齐的高树篱都可以构成垂直空间。由于垂直空间两侧几乎完全封闭,视线的上部和前方较开敞,极易产生“夹景”效果,来突出轴线顶端的景观,狭长的垂直空间可以引导游人的行走路线,对空间端部的景物也起到了障丑显美、加深空间感的作用。纪念性园林中,园路两边常栽植松柏类植物,人在垂直的空间中走向目的地瞻仰纪念碑,就会产生庄严、肃穆的崇敬感。 (6)天时空间

植物造景中的空间营造

1.植物构成的不同空间类型以及对视线的影响 (后期结合地形,画出具有代表性的局部剖面,分析植物搭配类型,就其形成的空间类型结合实际对空间特点及视线进行重点分析) 1.1园林植物空间的构成:基面,垂直分割面,覆盖面,时间 2.1植物构成的空间的不同形式 2.1.1开敞空间人的视平线高于四周景观,空间外向无私密性,视线开阔 2.1.2半开敞空间视线时而通透,时而受阻,富于变化 2.1.3覆盖空间顶面覆盖,立面为空透的空间,视线不受限制 2.1.4垂直空间空间是向心的,人的视线被限定在内部,向上视线不受限制,能集中人们的瞻仰视线 2.1.5封闭空间立面上植物具有相当的高度和浓度,人的视线被植物围合遮挡,视线封锁严密

3.1时间维度对空间的影响(可以就时间对植物空间营造这一方面重点研究) 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变化生长、发育到成熟的生命周期,形成了一个在叶片、花朵颜色、香气、枝条、株型和一系列的颜色和形态上的变化,构成了四个不同的季节变化。植物的这种季相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景观空间的组成,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可选择的空间类型。当落叶植物围合植物空间的时候,围合程度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春天到夏天,枝繁叶茂的树可以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秋冬季节到来时,伴随着植物叶片的凋零,人的视线可以突破限制,逐渐延伸到外部空间。其次,季相变化中的颜色变化也非常明显,通常来说,叶子和花朵的颜色在一年四季中都有着丰富的变化。园林植物营造的景观是一种动态的,富有生命力的景观。 2.不同种类植物营造的空间效果

3.以人的感受为标尺看空间的尺度(可结合D/H植对植物围合空间进行定量分析)

景观设计中的空间设计

景观设计中的空间设计 The Design Space in Landscape Design ■ 史红岩 ■Shi Hongyan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感性与理性的认识在景观设计过程中也逐渐成熟。而作为集艺术、工程、生态、人文、社会为一体的学科,景观设计也越来越纷繁复杂。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是空间设计,空间带给人不同的感知与体验。不同场所的空间特性,也传达给人们不同的情感。景观的活动功能在被使用中形成了空间的流动性,形成了视觉变化中的愉悦。本文主要介绍了,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做好空间设计。 [关键词] 景观 空间设计 场地定位 感知 功能 植物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gress and economic, the emotional and rat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e lan- dscape design process is gradually mature. While as a combin- ation of art, engineering, ecology, humanities and social discip- leine, the landscape design is increasingly diverse and complex.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landscape design is the space desi- gn because space brings people a different perception and exp- erience.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places convey to people different emotions. [Keywords] landscape, space design, venue positioning, perc- eption, function, plant design 一、 契合场地定位 场地定位是对场地的性质、功能、区域文化、周边环境和所服务人群等特质的综合。设计中对场地定位的契合决定了景观要表达的思想和展现的风格,这就是景观空间的性格。景观设计的目标在于,对场地中的实质景观环境与所承载表达的文化内涵的整体设计。只有通过现场踏察,才能对场地及其环境有透彻地理解。从而把握场地的感觉,把握场地与周围区域的关系,全面领会场地状况。场地的性质可分为公共的和私密的、传统的和现代的、庄严的和休闲的、商业的和非商业的等类型,而场地的功能、区域文化、周边环境和所服务人群又是和场地的性质密不可分的。不同的场地性质决定了不同的景观空间性格,而不同的空间性格更是由各种景观元素在不同的尺度、不同的文化特征、不同的搭配方式等千变万化的组合中呈现出来的。因此,在进行景观空间设计时,只有先契合场地定位,才能为后续设计确立一个适合的方向,并在提供合理的功能、适宜的服务、承载和表达区域文化以及融入周边环境方面,能够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程度。 二、 空间带给人的感知与体验 景观带给人的感知和体验是多方位的,有壮美、有细腻;有浅显、有深邃;有庄严、有亲和;有沉静、有活跃等。不同的场地定义了不同的性格,我们的景观空间设计则更应该带给人和场地性格相适宜的感知与体验。 1. 视觉感知 通过构图、色彩、层次、竖向等设计手法的营 造,使空间给人们带来美好的视觉感知。如图1所 示,这是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的采石工业遗址, 它通过水平的湖面与壁立的悬崖带给人视觉的震 撼。镜湖的宁静、水润,与斑驳的崖壁、裸露粗犷 的矿坑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条木栈道打破了湖面形 成构图的均衡。设计师通过这一系列设计手法,以 东方式的山水文化令这个废弃的采石场得到了重 生。 图1 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的采石工业遗址 2. 人文感知 景观设计旨在创造一个现代人物质生活和精神 生活的合理空间,一个以社会群体部落为形象的活 动舞台,一个与地貌、人种、文脉、生态有着千丝 万缕联系的人的生存与思考空间。如2所示的美国 华盛顿越战纪念碑,设计师创建了这样一个场所。 远处方尖碑直冲天际,蓝天白云、现实中人们的面 孔和代表着逝去生命的名字一同倒映在这面如同镜 子一样的墙上。它模糊了时空的界限,承载了每个 人对越战的追忆、思考、悼念与哀痛,完成了从一 个景观场所到一个人文空间的升华。 图2 美国华盛顿越战纪念碑 3. 环境氛围感知 植物造景、地形处理是现在绿地景观设计中运 用最多的手法。北京植物园北园,就通过地形塑造 带给了人截然不同的空间感受。如月季园,建成后 宛如地中海风格的台地式庄园。不同色相、不同高 度的月季植株,分层植于台阶状的条形环状地带上。 中间的旱喷泉音乐广场、周边的花架和高大的乔木 与围合的半封闭空间,营造出了一片和谐安宁的气 氛,给人以安全、舒适、亲切的愉悦感。 4. 活动体验感知 活动体验感知是景观与使用者最为密切的互 动,也最容易增加人们的快乐感和满足感。如巴黎 拉维莱特公园,不仅以风、水、植物等多种景观元 素诠释了结构主义现代城市公园的设计理念。设计 师同时又在生态与自然中植入了丰富且新颖的活动 体验。景观因为人的参与而充满了生机,这就是活 动体验感知带来的魅力。 三、 满足使用功能 景观的使用功能可分为:生态功能、观赏功能、 活动功能等。(1)生态功能主要是靠植物与水体完 成的。当水、风、沙、尘、热等自然能量流穿越景 观时,景观设计可以从保护生态系统的角度,通过 空间设计选择性地发挥传输和阻碍两种作用。今天, 人为造成的空气、水、土地污染日益严重。挽救地 球生态系统迫在眉睫,景观设计未来在这一领域将 会发挥巨大作用。(2)观赏功能是指景观带给人美 的享受。美有各种各样的形式,设计师应该通过不 同的空间设计反馈给人们不同美的感受。(3)活动 功能指人们与景观产生的有益互动,继而得到全身 心的放松,并从中受益。当设计者在满足游戏、娱 乐、体育锻炼等功能的同时,景观空间也随之呈现 出丰富的形态。 四、 通过植物设计营造空间 植物像其它建筑一样,具有构成空间、分隔空 间、引导空间变化的作用。由于植物材料的多样性 和本身形态特征的影响,植物造景在空间上的变化, 呈现出了明显的多样化、时序性和生命力。 1. 植物空间形态的设计 构成植物空间的形态要素有:基面、垂直面、 顶面。正是这三种要素的组合和变化,形成了形式 多样的植物空间。 (1)基面 基面形成了最基本的空间范围暗示,保持着空 间视线与其周边环境的通透与连续。园林植物空间 中,常常用草坪、模纹花坛、花坛、低矮的地被植 物等作为植物空间的基面。 (2)垂直面 垂直面是园林植物空间形成中最重要要素,形 成了明确的空间范围和强烈地空间围合感,在植物 空间形成中作用明显强于基面。它主要包括绿篱和 绿墙、树墙、树群、丛林、格栅和棚架等多种形式。 (3)顶面 天空是园林植物空间中最基本的顶面构图因 素。另外,由单独的树木林冠、成片的树木、攀援 植物结合的棚架等也能形成植物空间的顶面。顶面 的特征与枝叶密度、分枝点高度以及种植形式密切 相关,并且存在着空间感受的变化。夏季枝叶繁茂, 遮荫蔽日,封闭感最强烈;而冬季落叶植物则以枝 条组成覆盖面,视线通透,封闭感最弱。 (下转第219页) 210

知识拓展:植物细胞工程

植物细胞工程 知识拓展 1.什么是细胞全能性? 细胞全能性(cell totipotency)比较权威的定义是1984年国际组织培养协会做出的:“细胞全能性为细胞的某种特征,有这种能力的细胞保留形成有机体所有细胞类型的能力”。这个定义比一般所说的概念“一个细胞中包含着这种生物的全部遗传信息(基因),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发育成一个完整的生物体”更基本和全面。它不但包含了培养细胞再生成植株的情况(分化成各种类型的细胞,并以一定形式构建成植物),同时也包含了培养细胞生产次生代谢物的情况(不分化或只分化成某种类型细胞,但仍留着分化为其他细胞类型的能力)。前者成为组织培养和转基因植物需要进行植株再生的理论基础,后者成为像微生物发酵一样培养细胞,生产人们所需要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理论基础,如通过红豆杉的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技术和理论是一对孪生兄弟,相辅相成,技术手段的发明会促进理论的创新,理论的创新又会指导技术的实践活动。植物组织培养也是如此。 早在1902年,哈伯兰特(Haberlandt)提出高等植物的器官和组织可以不断地分割,直至单个细胞的观点,预言植物体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力,提出了植物细胞全能性的设想,并且用植物细胞组织进行了培养实验。他虽然未能获得再生植株,却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开创者。1902年他发表了著名论文《植物细胞离体培养实验》,论文中提出的植物细胞全能性的理论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从哈伯兰特提出植物细胞全能性的理论,到1958年斯图尔德(F.C.Steward)等人第一次用胡萝卜根的韧皮部细胞证实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用了整整56年。56年中许多科学家做的事情归纳起来都是在探索哈伯兰特提出的“植物细胞在适宜条件下,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力”中的适宜条件。 20世纪60年代以后,植物组织培养进入了迅速发展阶段,并逐步走向生产应用,如快繁脱毒、单倍体育种、种质资源保存、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等,也为人工种子、细胞融合、转基因植物等奠定了基础。 3.怎样制备胡萝卜培养基(供参考)?

植物景观与植物景观在各种空间中的运用

植物景观,主要指由于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观传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植物景观一词也包括人工的即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植物造景,就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也包括把植物整形修剪成一定形体)来创作植物景观。 一、植物造景的种植设计 如果所选择的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也就不能达到造景的要求;如果所设计的栽培植物群落不符合自然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也就难以成长发育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所以顺洁自然,掌握自然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其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等是搞好植物造景的基础。不同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植物种类。本书认生态角度论述环境因子中温度对植物的生态作用、物候的景观变化以及各气候带的植物景观;水分对植物的生态作用而有水生、湿生、沼生、中生、旱生等生态类型及其各种景观;光照对植物的生态作用则有阳性、阴性。耐荫植物的生态类型;土壤对植物的生态作用,不同基宕、不同性质的土壤有不同的植被和景观。以上是就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等环境因子对植物个体的生态作用,形成其生态习性,这是植物造景的理论基础之一。 植物遣景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为题材来创作景观的,就必须从丰富多彩的自然植物群落及其表现的形象汲取创作源泉,植物造景中栽培植物群落的种植设计,必须遵循自然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本书论述了自然植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外貌、季相,自然植物群落的结构、垂直结构与分层现象,群落中各植物种间的关系等。 这些都是植物造景中栽培植物群落设计的科学性理论基础。植物遣景的艺术性方面,好养护就造型艺术的基本原则,即多样统一,对比调和,对称均衡和节奏韵律,结合植物组景实例进行了阐述,而且对广州、杭州、北京等地植物造景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艺术的评价。例如,广州部分,从分析鼎湖山的自然群落类型及其丰富的植物资源(包括长期引种驯化的植物)开始,然后对广州各公园的植物景观,在科学性和艺术性两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评价。杭州部分,以分析西湖山区次生自然群落类型及其植物资源开始,进而对杭州园林中植物造景的特色进行了详尽分析,对其科学性和艺术性水平作了高度评价。北京部分,作者分析了北京北部和西部山区自然群落类型和北京园林中植物造景特色后,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其科学性、艺术性水平的建议。风景或景观中,除了自然界的山水、日月、生物外,还有人工的建筑物。街道,广场等,都是景观构成的要素。 但童山秃秃,无景可言,只有披上了绿装,才有山林之美。一泓池水,晃漾弥渺,虽然有广阔深远的感受,但若在池中,水畔结合植物的姿态、色彩来组景,使水景频添几多颜色。园林中士山若起伏平缓,线条圆滑,种植尖塔状树木后,就改变了对地形外貌的感受而有高耸之势。高层建筑前种植低矮圆球状植物,对比中

园林植物空间调查和分析

园林植物空间调查和分析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园林植物空间调查和分析以杭州太子湾公园为例 吴仁武包志毅WU Ren-wu BAO Zhi-yi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1530<2018)02-0102-08 收稿日期:2018-10-02 修回日期:2018-12-13 摘要:植物空间营造是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选择杭州太子湾公园4个植物空间作为案例,通过实地调查、数据采集、整理和分析,比较其共性和个性,探索植物空间营造的一般性规律,并总结植物空间的数量特征,得出杭州地区公园绿地植物空间营造的一般规律,为营造高质量植物空间提供了基本依据。关键词:风景园林;绿地空间;研究;种植设计;园林植物

1 引言园林植物是园林景观中的重要因素,在公园绿地中所占的数量最多,面积最大,是改善和保护环境的主体,也是对游人影响最大的造园要素之一,它与园林中其他要素如地形、水体、建筑等构成形态各异的园林空间。园林中以植物为主体,经过艺术布局组成各种适应园林功能要求的空间环境,称为园林植物空间[1]。本研究结合空间、植物群落理论与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手法,深入调查、分析成功案例中植物要素的关系,以期对今后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起指导和借鉴作用。 2 调查地简况杭州太子湾公园<图01)是20世纪80-90年代西湖景区新建公园之一,它遵循在传承西湖风景园林艺术的同时有所发展的原则,延续花港观鱼公园所开创的中西合璧、以“中”为主的艺术风格基础上,展示自己的特色[2]。公园位于苏堤春晓、花港观鱼南部,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西部,置身密林,背山面湖,总体规划面积共80.03hm2,因与庄文、景献两太子有关,故名太子湾[3]。历经20多年的时间考验,公园内已形成特色鲜明、结构稳定、变化丰富的植物空间。其植物空间类型主要包括半开放型和覆盖型两种,开放型、完全封闭型和垂直型等植物空间不多[4]。 3 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多次实地考察,参考园林专业人士、游人、摄影爱好者等的喜好,选取公园内望山坪、逍遥坡、琵琶洲和珠帘壁东侧4个典型植物空间作为案例进行实测与分析。借鉴生态学植物群落结构的研究方法,总结植物空间数量特征,探讨植物空间与群落结构的关系。盖度是植物群落学上一重要指标,是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

植物景观空间的营造

植物景观空间的营造 长久以来,植物配置存在着两个误区:其一是把植物仅仅当作“建筑材料”,不看重其生物学特性;其二是把植物配置当作单纯的艺术创作,仅仅关注于细节之美。但若想塑造出完整而连贯的植物空间,则任何造园要素都不能被单独考虑,应从空间与结构入手塑造丰富的植物空间环境。 1 植物景观空间概述 1. 1 植物景观空间中“可变”与“可意象”的统一 尤纳?佛莱德曼( Yona Friedman) 在1956 年现代建筑大会提出“可变”概念:“城市存在的真实原因是满足人们日益频繁的休闲活动,建筑师必须允许一定的自我建造,并使这种建造尽可能的…可变?[1]。”正如纽约中央公园一样,Olmsted 将植物空间简单地分为两类:“友好的”和“群体的”,而这种“可变”的植物空间能在任何时期适用于人们的多种用途。“可意象”是指“从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出发,对这种潜藏认知结构的一种量化的描述”。分析显示,秩序规整的平面,其几何形式虽清晰可辨,但可理解度可能较低,如果没有地图指引,人们在其中很容易迷路,而某些古镇的迷宫式变形网格平面却具有较高的可理解度,其中集成度高的地方往往与更多的街巷相连,即使陌生人也只需稍加走动,便能来到集成度较高、人们活动较集中的少数空间中,因而不会迷路。因此空间中“可变”与“可意象”相统一的关键之处在于:如何在设计之初建立一个完备的结构体系。 1. 2 植物空间的三个组成部分 1. 2. 1 水平层面 水平层面界定区域的边界,包括不同种类、高度、色彩和质地的地被植物和低矮灌木,它们暗示着空间的地平面边界。 1. 2. 2 垂直层面 垂直层面分为“结构构件”和“可变构件”两类。“结构构件”类似于建筑物的框架结构,它们支撑着整个空间,为空间氛围定性,使得空间“可意象”,提高其“可理解度”。“可变构件”相当于室内的家具或围隔结构,为空间提供更为适宜的功能,需结合园林中其他造园要素,单就植物而言,可以采用耐修剪的绿篱、垂直绿化等。隔离树丛的树种,常选用分枝点低的常绿乔木,或枝叶发达、浓密,枝条开展度小的灌木类。 1. 2. 3 顶层面 植物同样能限制、改变一个空间的顶平面。植物的枝叶犹如室外空间的天花板,并影响着垂直面上的尺度,当树木树冠相互覆盖、遮蔽阳光时,其顶平面的封闭感最为强烈。 2 植物景观空间营造实例 2. 1 宏观层面:植物景观空间的结构 2. 1. 1 米勒庄园 丹?凯利(Dan Kiley) 将米勒庄园分为花园、草地和树林三部分,它们之间的衔接一气呵成,关系清晰而准确———翠绿的常春藤搭在挑檐之上,迷离的花影打碎了建筑的边界;花园西边界的皂荚树林荫道不但挡住了西晒,将斑驳的树影撒进房间,而且成为了花园和草地之间一道透明的屏障。顺着花园南侧的小台阶走到草地旁边的树丛中,虽然草地呈现出被树林围合的长方形,但因为一直走在树影中,所以会觉得草地和树林是连为一体的,并不像凡尔赛大草坪那样由整形的树丛加以勾边从而突出“控制”的力度。站在树林回望住宅,会发现住宅恰似轻放在绿丝绒上的白色宝石,略显人工气息的绿篱、道路因透视而消失。在这里,植物所塑造的空间平静而宁和,在这种“隐藏的均衡”之中我们得以全身心放松,投入诗意的

植物细胞工程与动物细胞工程的比较(生物论文)

植物细胞工程与动物细胞工程的比较 莱阳市第九中学 生物组 范海霞 植物细胞工程的技术手段主要有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其中植物组织培养是植物细胞工程的基础;动物细胞工程的技术手段主要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胚胎移植和核移植,其中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动、植物细胞工程的原理和技术手段有相似之点,但也存在不同之处,现对两者的主要技术手段加以分析比较: 一、植物细胞的组织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 1.过程 ⑴植物组织培养 ⑵动物细胞培养 2.两者的比较 二、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制备) 1.过程 ⑴植物体细胞杂交: 细胞悬浮液 10代细胞 50代细胞 …… 细胞株 细胞系 原代培养 传代培养 再分化 激素、光 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 脱分化 营养物、激素 愈伤组织 根、芽 植物体 胚状体 人工种子 人造胚乳和种皮 发育

⑵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制备):

三、胚胎移植与核移植 1.哺乳动物的胚胎移植:指在体外完成受精作用和早期的胚胎发育,然后将早期的胚胎转移到母体的子宫发育。试管动物是指的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生物。试管牛的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 2.核移植:核移植是动物克隆技术的基础。鲤鲫移核鱼的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克隆多莉羊是把来自高度分化的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形成的重组细胞培育而来的; 【例释1】某同学在学习“细胞工程”时,列表比较了动植物细胞工程的有关内容,你 A .0 B .1 C .2 D .3 解析:动物的组织块剪碎后只能用胰蛋白酶处理,而不能用胃蛋白酶处理;植物的原生质体的促融方法可用物理法或化学法,而不用生物法;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的糖用的是蔗糖,而不用葡萄糖。 答案:D 【例释2】如图是“白菜—甘蓝”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示“白菜—甘蓝”植株不能结籽 B .愈伤组织的代谢是自养需氧型 C .上述过程中包含着有丝分裂,细胞分化和减数分裂等过程 D .“白菜—甘蓝”杂种植株具有的性状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解析:白菜和甘蓝都是二倍体,它们的体细胞杂交后培育的“白菜—甘蓝”植株中有两个染色体组来自白菜,两个染色体组来自甘蓝,因此“白菜—甘蓝”属于异源四倍体,是可育的,能产籽;愈伤组织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型状态的薄壁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动物→排卵→体外受精??→?培育胚胎??→?移植 母牛子宫→试管牛(激素处理) (激素处理) (兼有鲤鱼、鲫鱼特点,具有正常生殖能力) 重组细胞→鲤鲫移核鱼 ? ? ? 鲤鱼:囊胚细胞核 鲫鱼:去核未受精卵

景观植物配置设计图文表格

景观植物配置设计的主要内容 ㈡设计说明 本册设计图为XXX景观工程设计中的植物设计部分。 1、设计依据 ⑴建设单位提供的地形图以及相关的测量数据; ⑵现有地形的实际状况; ⑶建设单位认定的景观方案; ⑷国家现行的园林行业标准; 2、设计范围 XXX景观工程设计范围内。 3、设计内容 ⑴设计工程苗木的品种及质量要求。 ⑵不同景观区内的植物配置形式及施工要点. 4、苗木要求: ⑴工程苗木应具备生长健壮、枝叶繁茂、冠形完整、色泽正常、根系发达、无病 虫害。枝干、根系造成机械损伤的,应在伤处截枝截根,以防病菌感染。 ⑵乔木类苗木:具主轴的应有主干枝、主枝分布均匀,干径应满足设计中规定的 最小尺寸;作景观树阵栽植的乔木分枝高度应相对一致,具有3-5个主枝,干径应满足设计中规定的最小尺寸。除主景树和特大乔木外,其他植株高度应严格遵照设计所定范围,以避免破坏设计所构成的空间高低关系。 ⑶灌木类苗木:丛生型灌木要求灌丛丰满、主侧枝分布均匀、主枝数不少于5枝, 至少有3枝以上灌高达到规定标准;匍匐型灌木要求至少有3枝以上主枝达到规定标准长度;绿篱用灌木要求灌丛丰满、分枝均匀、干下部枝叶无光秃,树龄2年以上。 苗木表中所定的灌木规格为灌木栽种修剪后的实际规格而非苗木采购规格。 ⑷地被类苗木:样板区及重要景观区域的地被苗木应选用盆苗,避免栽植后稀疏 露土严重。如苗木实际规格达不到设计要求,应知会我司设计师进行品种替换或栽植密度调整。 5、种植要求: ⑴种植土必须质地疏松,保水保肥力好。栽种前应整理场地,清除碎石瓦砾,如有 条件可进行土壤消毒。种植土壤厚度:乔木土层厚度不少于100cm,灌木不小于50cm,地被不少于30cm。 ⑵乔木应带土球栽植、土球直径应为基径的6-8倍,土球厚度应为土球直径的三分 之二以上。 ⑶高度大于5M以上的大树定植后应搭支架支撑,园区内支架高度及支撑形式应统一。 ⑷灌木、草花植为绿篱或花带时应密植。 ⑸主要景观大树、骨架乔木请参照我司提供的苗木规格表及苗木选型图片进行采 购,施工方应提供苗木实际照片与我司设计师确认树形后购买及栽植。 ⑹如因苗圃供应情况、售楼时机等情况需变更植物品种,施工方应与我司设计师 确认替换品种。

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设计

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设计 摘要:园林艺术是时间与空间的造型艺术,园林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不仅具有丰富的时序变化,而且也是构造园林空间的要素。园林空间通常由地形、水体、建筑、植物和小品等诸多要素共同营造,园林植物作为园林空间构成的要素之一,是空间的弹性部分,极富变化的动景,为园林增添了生机和野趣,丰富了景色的空间层次。本文就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设计的手法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园林植物;空间设计;简洁;秩序;手法 Abstract: the garden art is the modelling of time and space art, garden plan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landscape, and as the only vi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scape, not only have rich sequential change, but also constructs the elements of garden space. Landscape space are usually made of terrain, water body, architecture, plants, and sketch, and many other factors to build, garden plant as one of the elements of garden space composition, is the elastic part of the space, the stroboscopic of extremely rich change, to add to the the vitality and the delight of the garden, enrich the scenery of dimensional administrative levels. In this paper, the technique of garden plant landscape space design in detail in this paper. Keywords: the botanical garden plants; Space design; Concise; Order; methods 园林植物景观空间概念及特点 (一)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的概念 其实构筑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的主体就是各种植物材料,而它们与人的相互关系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植物景观空间。 (二)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的特点 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的主要构成材料是“植物”。它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运动性 植物环境是活的生灵,每时每刻都在发展变化,植物空间随时间变化的程度是其它任何人为环境不能比拟的。植物材料本身规定了其空间具有强烈的运动性,它所表现出来的灵活性、延续性和复杂性,与人为的硬质环境有着明显的差别。 色彩季相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