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二、名词解释

1.成本价格

2.平均利润

3.商业资本

4.商业利润

5.借贷资本

6.利息

7.利息率

9.虚拟资本

10.级差地租

11.绝对地租

二、综合选择

1.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是:

A.价值率等于利润率()

B.价值率小于利润率()

C.利润率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D.率决定剩余价值率()

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内部竞争形成:

A.商品个别价值()

B.商品生产价格()

C.商品垄断价格()

D.商品社会价值()

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竞争形成:

A.平均利润率()

B.生产价格()

C.垄断价格()

D.商品平均价值()

4.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

A.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B.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没有变化,因此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C.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否定了价值规律()

D.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没有变化,生产价格规律代替了价值规律()

5.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市场价格

A.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B.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

C.以社会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D.以市场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6.利润率高低与资本周转速度的关系是:

A.资本周转速度快,利润率低()

B.资本周转速度快,利润率高()

C.资本周转速度慢,利润率低()

D.资本周转速度慢,利润率高()

7.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A.并不意味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B.并不意味着剩余价值的下降()

C.也不意味着利润量的减少()

D.也不意味着资本总量在不断增加()

8.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活动中,成本价格的作用是:

A.资本家衡量企业盈亏的标志()

B.决定资本家竞争胜败的关键()

C.掩盖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

D.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实质()

9.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A.商品售卖价格高于购买价格的余额()

B.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商业店员的劳动()

D.商业资本家的欺诈手段()

10.商业资本的利润率应:

A.高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

B.低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

C.相当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

D.与产业资本的获利水平无关()

11.商业资本中,能创造价值的有:

A.为购买商品而预付的资本()

B.商品的运输费、保管费、包装费()

C.广告费、簿记费、开办办事处的费用()

D.商业雇员的工资()

12.商业流通费可以区分为两大类:

A.生产性的流通费用()

B.运输费用()

C.簿记费用()

D.纯粹流通费用()

13.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借贷资本:

A.是从职能资本中游离出来的一种生息资本()

B.是高利贷资本()

C.是货币资本()

D.是职能资本()

14.股票价格是:

A.股息和利息率的比率()

B.利息和借贷资本的比率()

C.利息和预付资本的比率()

D.股息和利息的比率()

15.借贷利息的本质是:

A.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B.平均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

C.可变资本的特殊转化形式()

D.预付资本的特殊转化形式()

16.生息资本的两种形态是:

A.借贷资本()B.货币资本()C.高利贷资本()D.商品资本()

17.决定利息率高低的因素是:

A.平均利润率的大小()B.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

C.剩余价值率的大小()

D.可变资本量的大小()

18.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是:

A.土地所有者占有的农业平均利润(

B.土地所有者无偿占有的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

C.农业资本家在租期内投资的利息()

D.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19.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A.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C.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

D.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

20.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A.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B.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C.土地好坏的不同()

D.土地投资不同()

21.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的形成有两条道路:

A.法国式的道路()

B.英国式的革命道路()

C.美国式的革命道路()

D.普鲁士式的改良道路()

22.土地价格与地租、利息率的关系是:

A.土地价格与地租量成正比()

B.土地价格与地租量成反比()

C.土地价格与银行利息率成反比()

D.土地价格与银行利息率成正比()

23.资本主义地租的具体形式有:

A.级差地租()

B.绝对地租()

C.垄断地租()

D.矿山地租()

三、分析判断

1.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个别企业有机构成提高利润率就会降低,两者成反比。

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平均利润率呈现下降趋势,因此资本家所得的利润量必然减少。

3.商业利润表现为商品售卖价格高于购买价格差额。因此商业利润只能是商品价值以上的加价,是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

4.商业资本参加利润平均化降低了平均利润率,这对产业资本是不利的。

5.一切地租都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私有权而获得的一种剥削收入,所以,封建地租与资本主义地租没有什么区别。

6.只有垄断了优等地和中等地经营的资本家才能获得超额利润,并以此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级差地租。因此,级差地租是优等地本身创造的价值。

7.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以后,农产品就不再按商品价值而是按生产价值出售。

四、问题解答

1.利润是怎样转化为平均利润的?

2.怎样理解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为什么说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售,没有违背价值规律?

3.怎样理解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规律?

4.怎样理解资本主义商业资本的来源、地位和作用?

5.产业资本家为什么要让渡一部分剩余价值给商业资本家?

6.怎样理解资本主义信用的本质及其作用?

7.怎样理解虚拟资本及其作用?

8.级差地租的两种形态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9.试述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原因和源泉。

五、计算题

1.某资本家企业年预付资本12万元,其中可变资本5000元,原材料流动资本1.5万元,假定该企业的m’=200%,流动资本周转次数每年12次,试问:(1)该企业每月得到利润是多少?(2)利润率是多少?(3)年利润率是多少?

2.假定社会上有个工业资本家生产某种产品。预付资本100万元,其资本有机构成C:V=4:1,剩余价值率为100%,不变资本价值一年中全部转移完毕。平均利润率为15%。试求:(1)该年度生产该批产品不变资本多少?可变资本多少?(2)产品的成本价格多少?(3)工人创造剩余价值是多少?(4)得到的平均利润是多少?(5)产品的生产价格是多少?(6)单就此厂而言,在平均利润率形成之前,该批产品价值是多少?利润率是多少?

3.假定有一个纺织生产部门预付产业资本9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C:V=4:1,剩余价值率

m’=100%, 求:①年产品价值多少?②没有商业资本家参与时平均利润率是多少?③如果商业资家

为了销售产品而预付商业资本100万元,这时社会平均利润率是多少?④这时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家各得平均利润多少?

4.某银行资本家通过贷款业务获得利润15000元。如果他用此款项创办股份公司,以票面额100元一张发行股票,按股息率9%向外抛售。当时银行存款利息率为3%,试问:1)每张股票可以卖多少钱?2)通过抛售股票,银行资本家又可多得多少利润?

5.某资本家自有资本110万元,其中10万元用于经营银行业务费用,100万元用于贷款,吸收存款1075万元,同时把它全部贷出。已知其存款利息率为3%,贷款利息率为5%,求:1)该银行得利润多少?2)利润率为多少?

6.假定农业部门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相等,并且与工业部门的剩余价值率相同为100%,工业部门资本有机构成(C:V)为8:2,农业部门资本有机构成(C:V)为6:4,社会平均利润率为20%,投资情况如下(超额利润全部转化为地租)。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成本价格是指商品生产中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和,也称生产成本。它是经营者衡量企业盈亏的标志和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成本价格用K来表示。

2.平均利润是指各个生产部门的资本家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它是利润的转化形态,实质上仍然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只不过它是剩余价值总量在不同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而已。

3.商业资本是指专门经营商品买卖业务、以攫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它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的独立的资本形式。

4.商业利润是指商业资本家经营商品所获得的利润。它是产业工人所创造、由产业

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体现了商业资本家与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5.借贷资本是指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它是从职能资本运动中游离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它反映了职能资本家和借贷资本家之间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6.利息是指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利息的本质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转化形式。

7.利息率是指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与借贷资本量的比率,用公式表示: 利息率=利息量/借贷资本量×100% 它的高低取决于平均利润率的大小和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

8.股票价格专指股票在证券市场上买卖的价格。股票价格的高低取决于股息和利息率。用公式表示:股票价格=股息/利息率

9.虚拟资本是指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它与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真实资本相对而言,是有权凭有价证券取得一定收入的一种所有权资本。

10.级差地租是指农业中因土地肥沃程度不同或地理位置不同导致农产品实际成本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这种地租是同土地的等级相联系的,所以叫级差地租。因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和位置的优劣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而转化成的地租,称为级差地租第一形态;因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各次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而转化的地租,称为级差地租第二形态。

11.绝对地租是指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所勒索到的地租,称为绝对地租。它之所以称为绝对地租,因为它是绝对的,不依土地好坏为转移,租种任何一块土地都要缴纳的地租。

二、不定项选择题

1.C

2.D

3.A

4.A

5.B

6.BC

7.BC

8.ABCD

9.B 10.C 11.B

12.AD 13.A 14 A 15.A 16. AC 17.AB 18.D

19.A 20 A 21 CD 22.AC 23.ABCD

四、分析判断

1.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个别企业有机构成提高利润率就会降低,两者成反比。

这种观点不正确。因为:(1)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导致利润率下降的因素是整个部门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同量资本中可变资本所占比重小,生产的剩余价值少,从而使利润率降低。(2)如果从个别企业来说,则正好和部门的情况相反。个别企业率先改进技术,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就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个别价值就低于社会价值,从而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并使利润率提高。

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平均利润率呈现下降趋势,因此资本家所得的利润量必然减少。

这种观点不正确。因为:决定利润量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利润率,一个是资本总量。如果资本总量不变,利润量会随利润率的高低而增减。如果利润率不变,利润量又会随资本总量的多少而增减。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资本总量也在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可变资本的相对量在减少,它的绝对量却会增加。所以,利润率的下降和利润量的增加可以同时发生,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并不意味着资本家所得的利润必然减少。

3.商业利润表现为商品售卖价格高于购买价格差额。因此商业利润只能是商品价值以上的加价,是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

这种观点不正确。因为:(1)在资本主义商品流通中,商业资本家按低于商品生产价格从产业资本家那里买进商品,再按照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从而通过价格差额来取得利润。但这种商业的加价仅仅表明商业资本价取得商业利润的途径,并不能说明商业利润的来源。同时,商业加价也决不是商品的价值以上的加价,商业资本家必须根据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按照生产价格出售商品,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也就是按照商品的价值总额出售商品。(2)资本不能在流通领域中自行增殖,商品的买卖只能使价值形式发生变化,使价值得以实现。商业利润不是来源于流通过程,而是来源于产业工人生产创造的、由商业劳动者在流

通中实现的剩余价值。

4.商业资本参加利润平均化降低了平均利润率,这对产业资本是不利的。

这种观点不正确。因为:(1)如果没有商业资本的活动而由产业资本家自行销售商品,他照样要为销售商品预付资本,从而减少用于生产领域的资本数量。在剩余价值率和资本有机构成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剩余价值就会减小,平均利润率同样会降低。(2)由于商业资本家专门从事商品买卖活动,比产业资本家更有条件熟悉掌握消费者的需求和各种复杂的销售渠道,因而可以缩短商品流通时间,加速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转化过程;商业资本周转的速度可以不受个别产业资本周转的限制,商业资本可以在产业资本的一次周转时间内完成若干次周转。总之,由商业资本家经销商品比起由产业资本家各自单独经营商业事务来,可以大大节省社会资本用于流通领域的数量,相应增加社会资本用于生产领域的数量,有利于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为产业资本扩大市场,使产业资本家能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这比由产业资本家自行经销商品时的平均利润率还要高,因而对产业资本家是有利的。当然,全部商业资本不能超出社会必要的限度。

5.一切地租都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私有权而获得的一种剥削收入,所以,封建地租与资本主义地租没有什么区别。

这种观点不正确。因为,地租虽然都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私有权而获得的一种剥削收入,但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地租的性质和体现的生产关系是不同的。资本主义地租和封建地租的区别在于:(1)二者存在的前提条件和体现的经济关系不同。封建地租存在的经济前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体现封建地主剥削农奴或农民的超经济剥削关系,资本主义地租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前提条件,体现大土地所有者阶级和农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经济剥削关系。(2)二者的数量不同。封建地租在数量上通常要包括农民的全部剩余劳动产品,甚至一部分必要劳动产品;资本主义地租在数量上通常不包括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而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是超过农业资本家所得的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3)二者的形态不同。封建地租有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三种基本形态;资本主义地租是以货币形态缴纳的。(4)二者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在封建社会经济中,地租是占支配地位的剥削形式,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占支配地位的剥削形式是利润,地租不是主要的剥削形式。所以,资本主义地租完全不同于封建地租。

6.只有垄断了优等地和中等地经营的资本家才能获得超额利润,并以此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级差地租。因此,级差地租是优等地本身创造的价值。

这种观点不正确。因为:(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表明,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而土地是生产资料,它仅仅是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物质条件。再优等的土地,本身也不会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2)土地自然条件的差别是形成级差地租的条件,而不是级差地租的源泉。级差地租是农业中的超额利润,来自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因为耕种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的劳动,是一种具有较高生产率的劳动,因而是一种加倍的劳动。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这种生产率比较高的劳动在相同的时间内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即能够创造出超额剩余价值或超额利润。(3)农业资本家把无偿获得的超额利润交给大土地所有者,这部分超额利润便转化为级差地租。

7.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以后,农产品就不再按商品价值而是按生产价值出售。

这种观点不正确。因为:(1)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以后,农产品仍然按商品价值出售。因为农产品如果不是按照价值而是按照生产价格出售,拥有劣等地的土地所有者就不可能取得绝对地租。在此情况下,土地所有者宁可让土地荒芜,也不会让农业资本家来经营,这必然会引起农产品的供不应求,从而使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到农产品的生产价格以上。其结果,农产品只能按高于生产价格的价值来出卖。可见,农产品之所以按价值出卖,是由资本主义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所决定的。(2)农产品价值高于农产品的生产价格,是因为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低于社会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这就有可能使同量农业资本推动更多的活劳动,使农业部门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高于它占有的平均利润,因而,农产品价值也必然会高于产品的生产价格。(3)农产品只有按照生产价格的价值出售,才有可能使经营劣等地的农业资本家取得平均利润,土地所有者获得绝对地租。所以,在资本主义农业中,农产品只能按照本身的价值出售。

四、问题解答

1.利润是怎样转化为平均利润的?

平均利润就是按照平均利润率所得到的利润。它是利润在不同的生产部门的平均化。利润之所以转化为平均利润,是由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决定的。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的条件是资本主义生产部门内部的竞争和部门之间的竞争。部门内部的竞争是指同一生产部门生产同种商品的各个资本家企业,为了争夺有利的生产、销售条件和获得超额利润而进行的竞争。竞争的结果使得各个企业生产同种商品得个别价值均衡为一个社会价值。即市场价值。部门内部得竞争,使各个不同部门生产的商品形成不同的社会价值和不同的利润率,成为部门之间竞争的基础。部门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各部门资本家为追求更有利的投资场所而进行的竞争。这种竞争一般是通过资本的转移而实现的。资本的转移,既包括原有资本在各个部门之间的流出或流入,也包括新资本向利润率较高的部门投资。竞争的结果使各个部门不同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了平均利润率。各个部门的资本按照平均利润率所取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2.怎样理解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为什么说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售,没有违背价值规律?

(1)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它由商品的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构成。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条件的,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就是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当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时,商品价值便同时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商品就不再是按照价值出售,而是按照生产价格出售。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市场价格不再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

(2)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售,并没有违背价值规律。恰恰相反,只有依照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说明。这是因为:1)从历史上看,商品价值先于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产物。再简单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商品是当作商品来交换的,这时商品交换是按照价值来交换的。而到了资本主义大工业产生和发展时期,具备了资本在部门之间自由转移的条件,商品就不是单纯当作商品来交换,而是作为资本的生产物来交换了。等量资本要求获得等量利润。这样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2)生产价格和平均利润是以价值和剩余价值为基础的。从各个生产部门看,生产价格会高于或低于商品价值,但从整个社会来看,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相等的,生产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的。虽然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会高于或低于本部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但从整个社会来看。整个资产阶级获得的利润总额和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却是相等的,这说明平均利润是以剩余价值为基础的。3)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取决于价值的变动。商品价值前两部分c和V的变动,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变动;而第三部分m的变动,会引起平均利润的变动。因此,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未破坏价值规律。

3.怎样理解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规律?

(1)平均利润率之所以呈现下降趋势,是因为资本家在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冲动和竞争压力下,必然进行资本积累,提高资本有机构成,使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下降,由可变资本带来的剩余价值总额与总资本的比率必然降低,进而使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这是不以资本家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2)平均利润率并不是直线下降,而是表现为一种下降的趋势,因为与利润率下降趋势同时并存的,还有阻碍利润率下降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1)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提高。资本家采用延长工作日、提高劳动强度、降低工资、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法,都可以增加剩余价值量,提高剩余价值率,从而阻碍利润率的下降。2)生产资料价值的下降。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机器、设备、材料等的价值不断下降,会使预付资本价值减少,延缓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从而阻碍利润率的下降。3)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由于相对过剩人口的大量存在,造成了劳动力价格的低廉,致使资本家对一些企业的生产采用手工劳动而不使用机器,从而阻碍了利润率的下降。4)对外贸易的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对外贸易,特别是对经济落后国家的贸易,输入廉价的原材料,高价输出大量商品,从而提高剩余价值率。同时,资本家还可以向国外进行直接投资,以榨取高额利润。5)股份资本的增加。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股份资本在迅速增加,股份资本的股息小于平均利润。所有这些都能阻碍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3)上述因素,只能阻碍和延缓利润率的下降,但不能阻止利润率的下降,它们不会取消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只会减弱它的作用,从而使这个规律只是作为一种趋势发生作用。

这一规律引起了资本主义社会一系列的不可克服的矛盾。

4.怎样理解资本主义商业资本的来源、地位和作用?

(1)资本主义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以榨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它不断处于流通领域中,是商品资本的转化形式。

资本主义商业资本从产业资本中独立出来,有一个发展演变过程,它的独立化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首先,从必要性来看,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在资本主义初期,由于企业生产规模小,产量少,市场范围不大,产业资本家一般都是自产自销。后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商品流通量增加,市场范围扩大,产业资本家用于商品销售的流通资本量日益增大。由于流通资本不能使价值增殖,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流通资本在产业资本中所占比重的提高,就意味着预付资本的利润率降低。此时,商品生产活动和商品交换活动便发生了矛盾,客观上要求把商品交换活动从产业资本中独立出来以利于生产的发展和利润的获得。其次,从可能性来看,是由资本运动的特殊性来决定的,这种特殊性表现在产业资本循环运动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各自完成特殊的职能。这就决定了商品资本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独立性,为商品资本从产业资本中独立出来成为专营商品买卖的商业资本提供了可能性。商业资本由此从产业资本中独立出来,执行商品资本从事商品销售、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职能,取得了独立运动形式。商业资本从产业资本中独立出来的标志有两个:一是商品资本最终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过程,由一种和生产者不同的、特殊的流通当事人去完成,并成为他的专门职能;二是专门从事商品流通的当事人要有独立的投资,预付货币资本。

(2)商业资本职能独立存在,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利润率的提高。由于商业资本家专门从事商业活动,它们所需要的资本比起产业资本家兼营商业活动所用的资本要少,从而相应地增加社会资本中用于生产领域的资本,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利润率。二是有利于缩短流通时间。由于商业资本家专门经营商业,对市场情况和流通渠道更加熟悉,就使得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过程加速了,相应地缩短了流通时间。三是有利于加快整个社会资本的周转。由于一个商业资本家能同时为许多产业资本家推销商品,从而加速了整个社会资本的周转速度。商业资本的积极作用,只有在它的数量不超过社会社会必要的限度内才会发挥出来,否则就会产生消极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商业资本人为地制造市场虚假需求,刺激生产盲目扩大、加深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从而促使经济危机的爆发。

5.产业资本家为什么要让渡一部分剩余价值给商业资本家?

(1)商业资本家从事商品买卖活动是以攫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但商业资本是在流通领域中独立发挥作用的资本,它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商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商业利润是由产业工人创造的、由产业资本家让渡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2)产业资本家之所以要让渡一部分剩余价值给商业资本家,是由商业资本家专营商业活动要比由产业资本家兼营商业活动节省流通资本和流通费用,缩短流通时间,加速资本的周转,最终归结为可以增加社会剩余价值总额。这样,产业资本家就不能独占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3)这种让渡是通过商业资本参加利润的平均化过程来实现的。商业资本参加利润平均化以后,商品的生产价格便分解为成本价格+产业利润+商业利润。产业资本家按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成本价格+产业利润)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再按十足的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于是商业资本家从这两种价格的差额中以商业利润的形式获得由产业资本家让渡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6.怎样理解资本主义信用的本质及其作用?

资本主义信用的本质就是以偿还为条件的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它体现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借贷资本的运动反映了贷出者和借入者之间的信用关系。由于借贷资本既可以采取商品形式贷出,又可以采取货币形式贷出,因而资本主义信用也就分为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两类。

商业信用是以赊帐方式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买卖双方彼此提供的信用。商品的赊销或赊购是有代价的,赊购价格一般要比用现金购买的价格高,二者的差额就形成赊购者向赊销者支付的利息。资本主义商业信用是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的需要而产生的。它的特点是:1)商业信用的对象是处在职能资本循环中待实现的商品,即商品资本。2)它是职能资本家之间在商品买卖中互相提供的信用。3)它的发展程度直接依存于资本主义生产和流

通的状况。资本主义商业信用的局限性表现在它的规模和期限要受个别资本家拥有的资本数量和资本周转状况的限制以及商品使用价值流转方向的限制。

银行信用是银行向职能资本家提供贷款而形成的借贷关系。其特点:一是银行能把社会上各种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巨额的借贷资本,因此,银行信用不受个别资本的数量和周转的限制。二是银行信用的对象是货币资本,而不是商品资本。银行以贷款方式提供的信用也就不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资本主义信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信用促进了资本的自由转移和利润的平均化,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信用加速了商品的周转,节省流通费用,扩大生产规模;信用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信用又加深另外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并使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更加频繁和深刻。

7.怎样理解虚拟资本及其作用?

虚拟资本是指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并能带来一定收入的所有权资本。

有价证券包括股票、公司债券、国家公债和一切不动产抵押证券等。因为有价证券是资本所有权的凭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它能带来一定的收入,所以人们都把它看作资本。其实,它不是实际的资本,马克思把他称之为虚拟资本,它与实际资本有明显区别。

从质上看。虚拟资本是一张纸,本身没有任何价值,也不能在生产过程中发挥资本的职能;实际资本(物质形态和货币形态)本身具有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挥资本的职能,是直接榨取剩余价值的手段。

从量上看。虚拟资本的总量即一切有价证券的价格总额,总是大于实际资本总量。因为,虚拟资本的总量取决于有价证券的发行量和价格水平。以股票为例,在商品价值既定条件下,股票价格的涨跌,引起虚拟资本总额的增加或减少,但不管虚拟资本数量如何变化,在资本主义实际经济运动中发挥作用的实际资本仍然一样多。所以虚拟资本的变化并不反映实际资本额的变化。

虚拟资本对资本主义经济的作用是:(1)它可以促使实际资本的集中。它通过银行和证券交易所,把社会资本集中于大资本家企业,便于资本集中和垄断。(2)虚拟资本的膨胀和增长,使资本的所有权与使用权进一步分离,加剧了投机、欺诈,从而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

8.级差地租的两种形态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之间的联系在于:①从本质上看,它们都是对土地投入等量资本具有不同劳动生产率的结果,它们的实体都是超额利润。②从逻辑上看,级差地租Ⅰ是级差地租Ⅱ的基础。因为级差地租Ⅱ的形成同样要以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为基础,只有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比劣等地的劳动生产率高,这种追加投资才能获得超额利润,提供级差地地租Ⅱ。

(2)级差地租两种形态的区别在于:①两种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不同。级差地租Ⅰ形成的条件是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和土地距离市场远近的差别;而级差地租Ⅱ是以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为条件的。②两种级差地租所体现的投资方法不同。级差地租Ⅰ主要表现为粗放经营;级差地租Ⅱ主要表现为集约经营。③作为级差地租实体的超额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的程度不同。级差地租Ⅰ的超额利润通常都是全部转化为地租,归土地所有者所有。而级差地租Ⅱ则不同,在租约有效期内,超额利润全部归农业资本家占有。但是到了租约期满重新订立新租约时超额利润以何种程度转化为级差地租,要取决于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的斗争。

9.试述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原因和源泉。

(1)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农产品的价值大于社会生产价格,农产品按价值出售,就可以在扣除成本价格何平均利润后有一个余额,因而有可能形成绝对地租。当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等于或高于社会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时,绝对地租则来自农产品的垄断价格。

(2)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垄断,阻碍了竞争和资本向农业部门的自由转移,因而决定了农产品价值超过社会生产价格的部分不参加利润的平均化,使农产品不是按社会生产价格出售,而是按价值出售。农产品价值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必须留在农业领域中,从而构成了绝对地租的实体。

(3)绝对地租的来源:是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农产品价值高于生

产价格的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但是,在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等于或高于工业资本有机构成的条件下农业资本就不能推动更多的劳动,农产品的价值只能来自农产品的垄断价格。这样绝对地租也就具有垄断地租的性质。

五、计算题

1.某资本家企业年预付资本12万元,其中可变资本5000元,原材料流动资本1.5万元,假定该企业的m ’=200%,流动资本周转次数每年12次,试问:(1)该企业每月得到利润是多少?(2)利润率是多少?(3)年利润率是多少?

解:(1)该企业每月利润P=0.5万元*200%=1万元

(2)该企业的利润率P ’=M/(C+V )

=1万元/(10万元+1.5万元+0.5万元)

=1万元/12万元

=8.3%

(3)年利润率=(m*n )/(C+V )=(1*12)/12=100%

2.假定社会上有个工业资本家生产某种产品。预付资本100万元,其资本有机构成C :V=4:1,剩余价值率为100%,不变资本价值一年中全部转移完毕。平均利润率为15%。试求:(1)该年度生产该批产品不变资本多少?可变资本多少?(2)产品的成本价格多少?

(3)工人创造剩余价值是多少?(4)得到的平均利润是多少?(5)产品的生产价格是多少?(6)单就此厂而言,在平均利润率形成之前,该批产品价值是多少?利润率是多少?

解:(1)该企业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

C=100*(4/5)=80(万元)

V=100*(1/5)=20(万元)

(2)产品的成本价格:K=C+V=80+20=100(万元)

(3)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m=m ’*V=20*100%=20(万元)

(4)该企业获得平均利润:

=(C+V )* -p ′ =(80+20)*15%=15(万元)

(5)企业生产价格=100+15=115(万元)

(6)利润率平均化之前产品的价值和利润率:

产品的价值=80+20+20=120(万元)

利润率=m/(C+V )=20/100=20%

3.假定有一个纺织生产部门预付产业资本9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C:V=4:1,剩余价值率

m ’=100%, 求:①年产品价值多少?②没有商业资本家参与时平均利润率是多少?③如果

商业资家

为了销售产品而预付商业资本100万元,这时社会平均利润率是多少?④这时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家各得平均利润多少?

解:① 年产品价值:

∵ C + V = 900万元, C:V=4:1

V=C+V ——5 = 900 ——5 = 180 (万元)

C=900-180=720 (万元)

m ′=100% 则m =V ⅹm ′=180ⅹ100 % = 180 (万元)

∴ 年产品价值 W =C + V + m = 720+180+180=1080 (万元)

② 没有商业资本参与时得平均利润率

-p ′ 180 ——

900 = 2 0 % ③ 商业资本家投资100万元后,社会平均利润率 :

-p ′ = 180 ————900+100

= 18 %

④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各得平均利润:

产业资本家P=C·P′= 900×18 % = 162 (万元)

商业资本家P=C·P′= 100×18 % = 18 (万元)

产业资本家比原来少得利润: 180-162=18 (万元)说明商业资本家投资100万元,所得18万元利润,正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的。具体让渡的办法是:产业资本家以低于原产品价值(1080万元)18万元的出厂价格(1062万元),把产品卖给商业资本家。

商业资本家再以1080万元的生产价格把产品卖给消费着,获得18万元的商业利润。

4.某银行资本家通过贷款业务获得利润15000元。如果他用此款项创办股份公司,以票面额100元一张发行股票,按股息率9%向外抛售。当时银行存款利息率为3%,试问:1)每张股票可以卖多少钱?2)通过抛售股票,银行资本家又可多得多少利润?

解:1)每张股票价格

股息=100×9%=9(元)

股票价格=股息/利息率=9/3%=300(元)

2)15000元可以发行100元一张的股票150张,每张价格300元。

150张股票可以卖:300*150=45000(元)

所以,通过抛售股票,银行资本家又可以多得利润=45000-15000=30000(元)

5.某资本家自有资本110万元,其中10万元用于经营银行业务费用,100万元用于贷款,吸收存款1075万元,同时把它全部贷出。已知其存款利息率为3%,贷款利息率为5%,求:1)该银行得利润多少?2)利润率为多少?

解:1)银行所得利润:

P=(110-10)×5%+1075×(5%-3%)-10=16.5(万元)

2)银行利润率:

P′=银行利润/银行自有资本=16.5/110=15%

6.假定农业部门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相等,并且与工业部门的剩余价值率相同为100%,工业部门资本有机构成(C:V)为8:2,农业部门资本有机构成(C:V)为6:4,

(1)在存款利息率为3%的情况下,每亩土地价格是多少?

解:①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

优=(K+P)/7=(10+2)/7=12/7 (万元/千亩)

中=(K+P)/5=(10+2)/5=2.4 (万元/千亩)

劣=(K+P)/4=(10+2)/4=3 (万元/千亩)

追加投资:优=(10+2)/8=1.5 (万元/千亩)

中=(10+2)/6=2 (万元/千亩)

级差地租I:(R1)=(3-12/7)×7+(3-2.4)×5 = 12 (万元)

②级差地租II:(R2)=(3-1.5)×8+(3-2) ×6 = 18 (万元)

③绝对地租:[(10+4)/4 -3] ×(7+5+4)= 8 (万元)

④社会存款利息率为3%,每亩土地价格:

土地价格 = 地租/(利息率 + 亩数)= (R1 + R2 + R)/(利息率×亩数)

=(23 + 78 + 15)/(1%×1000)= 1500 (元/亩)

计算机图形学复习题及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模拟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 计算机图形学 一、名词解释 1.图形 2.像素图 3.参数图 4.扫描线 5.构造实体几何表示法 6.投影 7.参数向量方程 8.自由曲线 9.曲线拟合 10.曲线插值 11.区域填充 12.扫描转换 二、判断正误(正确写T,错误写F) 1.存储颜色和亮度信息的相应存储器称为帧缓冲存储器,所存储的信息被称为位图。() 2.光栅扫描显示器的屏幕分为m行扫描线,每行n个点,整个屏幕分为m╳n个点,其中每个点称为一个像素。―――――――――――――――――――――()3.点阵字符用一个位图来表示,位图中的0对应点亮的像素,用前景色绘制;位图中的1对应未点亮的像素,用背景色绘制。――――――――――――――――-()4.矢量字符表示法用(曲)线段记录字形的边缘轮廓线。―――――――――――()5.将矢量字符旋转或放大时,显示的结果通常会变得粗糙难看,同样的变换不会改变点阵字符的显示效果。―――――――――――――――――――――――――()6.在光栅图形中,区域是由相连的像素组成的集合,这些像素具有相同的属性值或者它们位于某边界线的内部。―――――――――――――――――――――――()7.多边形的扫描变换算法不需要预先定义区域内部或边界的像素值。――――――()8.齐次坐标表示法用n维向量表示一个n+1维向量。―――――――――――――()9.实体的边界由平面多边形或空间曲面片组成。―――――――――――――――()

10.平面多面体表面的平面多边形的边最多属于两个多边形,即它的表面具有二维流形的性质。―――――――――――――――――――――――――――――――()11.实体几何性质包括位置、长度和大小等。―――――――――――――――――()12.实体的拓扑关系表示实体之间的相邻、相离、方位、相交和包含等关系。―――()13.实体的扫描表示法也称为推移表示法,该表示法用一个物体和该物体的一条移动轨迹来描述一个新的物体。――――――――――――――――――――――――()14.如果投影空间为平面,投影线为直线,则称该投影为平面几何投影。――――-() 15.平面几何投影分为两大类:透视投影和平行投影。――――――――――――-() 16.当投影中心到投影面的距离为有限值时,相应的投影为平行投影。――――――()17.当投影中心到投影面的距离为无穷大时,相应的投影即为透视投影。―――――()18.在透视投影中,不平行于投影平面的平行线,经过透视投影后交汇到一个点,该点称为灭点。――――――――――――――――――――――――――――――()19.用DDA算法生成圆周或椭圆不需要用到三角运算,所以运算效率高。――――()20.主灭点的个数正好等于与投影面相交的坐标轴的个数,显然最多有四个主灭点。()21.透视投影按主灭点个数分为一点透视、二点透视和三点透视。―――――――()22.平行投影分为正(射)投影和斜(射)投影。―――――――――――――-()23.在正投影中,投影方向与投影面垂直。――――――――――――――――――()24.在斜投影中,投影线不垂直于投影面。―――――――――――――――――()25.当投影面与x,y和z垂直时所得到的投影分别称为正(主)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统称为三视图。―――――――――――――――――――――――――――()26.在斜投影中,当投影面与三个坐标轴都不垂直时,所形成的投影称为正轴测。-()27.投影面也称为观察平面。―――――――――――――――――――――――()28.观察空间位于前后裁剪面之间的部分称为裁剪空间或视见体。―――――――()29.找出并消除物体中的不可见部分,称为消隐。――――――――――――――()30.经过消隐得到的图形称为消隐图。―――――――――――――――――――() 三、填空 1.图形软件的建立方法包括提供图形程序包、和采用专用高级语言。 2.直线的属性包括线型、和颜色。

微观第七章习题及答案

微观第七章习题 一、名词解释 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价格歧视博弈纳什均衡 占优策略均衡 二、选择题 1、对于垄断厂商来说,()。 A、提高价格一定能够增加收益; B、降低价格一定会减少收益; C、提高价格未必会增加收益,降低价格未必会减少收益; D、以上都不对。 2、完全垄断的厂商实现长期均衡的条件是()。 A、MR=MC; B、MR=SMC=LMC; C、MR=SMC=LMC=SAC; D、MR=SMC=LMC=SAC=LAC。 3、完全垄断厂商的总收益与价格同时下降的前提条件是()。 A、Ed>1; B、Ed<1; C、Ed=1; D、Ed=0。 4、完全垄断厂商的产品需求弹性Ed=1时()。 A、总收益最小; B、总收益最大; C、总收益递增; D、总收益递减。 5、完全垄断市场中如果A市场的价格高于B市场的价格,则() A、A市场的需求弹性大于B市场的需求弹性; B、A市场的需求弹性小于B市场的需求弹性; C、A市场的需求弹性等于B市场的需求弹性; D、以上都对。 6、以下关于价格歧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价格歧视要求垄断者能根据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对其进行划分; B、一级价格歧视引起无谓损失; C、价格歧视增加了垄断者的利润; D、垄断者进行价格歧视,消费者就必定不能进行套利活动。 7、垄断竞争的厂商短期均衡时,()。 A、一定能获得差额利润; B、一定不能获得经济利润; C、只能得到正常利润; D、取得经济利润、发生亏损和获得正常利润都有可能。 8、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点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处于(B)

A、上升阶段 B、下降阶段 C、水平阶段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9、垄断竞争厂商实现最大利润的途径有:(D) A、调整价格从而确定相应产量 B、品质竞争 C、广告竞争 D、以上途径都可能用 10、按照古诺模型下列哪一说法不正确,()。 A、双头垄断者没有认识到他们的相互依耐性; B、每一个寡头都认定对方的产量保持不变; C、每一个寡头垄断者都假定对方价格保持不变; D、均衡的结果是稳定的。 11、斯威齐模型是() A、假定一个厂商提高价格,其他厂商就一定跟着提高价格; B、说明为什么每个厂商要保持现有的价格,而不管别的厂商如何行动; C、说明为什么均衡价格是刚性的(即厂商不肯轻易的变动价格)而不是说明价格如 何决定; D、假定每个厂商认为其需求曲线在价格下降时比上升时更具有弹性。 12、在斯威齐模型中,弯折需求曲线拐点左右两边的弹性是()。 A、左边弹性大,右边弹性小; B、左边弹性小,右边弹性大; C、两边弹性一样大; D、以上都不对。 13、与垄断相关的无效率是由于()。 A、垄断利润 B、垄断亏损 C、产品的过度生产 D、产品的生产不足。 三、判断题 1、垄断厂商后可以任意定价。 2、完全垄断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就是它的供给曲线。 3、一级价格歧视是有市场效率的,尽管全部的消费者剩余被垄断厂商剥夺了。 4、寡头之间的串谋是不稳定的,因为串谋的结果不是纳什均衡。 5、垄断厂商生产了有效产量,但它仍然是无效率的,因为它收取的是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获取的利润是一种社会代价。 6、完全垄断厂商处于长期均衡时,一定处于短期均衡。 7、垄断竞争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是根据其相应的实际需求曲线得到的。 8、由于垄断厂商的垄断地位保证了它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都可以获得垄断利润。 四、计算题 1、已知某垄断者的成本函数为TC=0.5Q2+10Q,产品的需求函数为P=90-0.5Q, (1)计算利润最大化时候的产量、价格和利润;

梁前德《统计学》(第二版)学习指导与习题训练答案:07第七章 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 习题答案

旗开得胜 1 第七章 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 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用规范性的语言解释统计学中的名词。 1. 假设检验:对总体分布或参数做出某种假设,然后再依据抽取的样本信息,对假设是否正确做出统计判断,即是否拒绝这种假设。 2. 原假设:又叫零假设或无效假设,是待检验的假设,表示为 H 0,总是含有等号。 3. 备择假设:是零假设的对立,表示为 H 1,总是含有不等号。 4. 单侧检验:备择假设符号为大于或小于时的假设检验。 5. 显著性水平:原假设为真时,拒绝原假设的概率。 6. 方差分析:是检验多个总体均值是否相等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二、填空题 根据下面提示的内容,将适宜的名词、词组或短语填入相应的空格之中。 1. u , n x σμ0 -,标准正态; ),( ),(2/2/+∞- -∞n z n z σσααY 2. 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 3. 弃真,存伪 4. 方差

旗开得胜 2 5. 卡方, F 6. 方差分析 7. t ,u 8. n s x 0μ-,不拒绝 9. 单侧,双侧 10.新产品的废品率为5% ,0.01 11.相关,总变异,组间变异,组内变异 12.总变差平方和=组间变差平方和+组内变差平方和 13.连续,离散 14.总体均值 15.因子,水平 16.组间,组内 17.r-1,n-r 18. 正态,独立,方差齐

三、单项选择 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1.B 2.B 3. B 4.A 5.C 6.B 7.C 8.A 9.D 10.A 11.D 12.C 四、多项选择 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正确的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1.AC 2.A 3.B 4.BD 5. AD 五、判断改错 对下列命题进行判断,在正确命题的括号内打“√”;在错误命题的括号内打“×”,并在错误的地方下划一横线,将改正后的内容写入题下空白处。 1. 在任何情况下,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都不可能同时降低。( ×) 样本量一定时 2. 对于两样本的均值检验问题,若方差均未知,则方差分析和t检验均可使用,且两者检验结果一致。( √) 3

计算机图形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概念:计算机图形学、图形、图像、点阵法、参数法、 图形的几何要素、非几何要素、数字图像处理; 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机视觉的概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计算机图形系统的功能、计算机图形系统的总体结构。 第二章图形设备 图形输入设备:有哪些。 图形显示设备:CRT的结构、原理和工作方式。 彩色CRT:结构、原理。 随机扫描和光栅扫描的图形显示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图形显示子系统:分辨率、像素与帧缓存、颜色查找表等基本概念,分辨率的计算 第三章交互式技术 什么是输入模式的问题,有哪几种输入模式。 第四章图形的表示与数据结构 自学,建议至少阅读一遍 第五章基本图形生成算法 概念:点阵字符和矢量字符; 直线和圆的扫描转换算法; 多边形的扫描转换:有效边表算法; 区域填充:4/8连通的边界/泛填充算法;

内外测试:奇偶规则,非零环绕数规则; 反走样:反走样和走样的概念,过取样和区域取样。 5.1.2 中点 Bresenham 算法(P109) 5.1.2 改进 Bresenham 算法(P112) 习题答案

习题5(P144) 5.3 试用中点Bresenham算法画直线段的原理推导斜率为负且大于1的直线段绘制过程(要求写清原理、误差函数、递推公式及最终画图过程)。(P111) 解: k<=-1 |△y|/|△x|>=1 y为最大位移方向 故有 构造判别式: 推导d各种情况的方法(设理想直线与y=yi+1的交点为Q): 所以有: y Q-kx Q-b=0 且y M=y Q d=f(x M-kx M-b-(y Q-kx Q-b)=k(x Q-x M) 所以,当k<0, d>0时,M点在Q点右侧(Q在M左),取左点 P l(x i-1,y i+1)。 d<0时,M点在Q点左侧(Q在M右),取右点 Pr(x i,y i+1)。 d=0时,M点与Q点重合(Q在M点),约定取右点 Pr(x i,y i+1) 。 所以有 递推公式的推导: d2=f(x i-1.5,y i+2) 当d>0时, d2=y i+2-k(x i-1.5)-b 增量为1+k =d1+1+k

第七章 练习与答案

第七章练习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性质应该是()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变革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革 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江泽民指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是() A.改革是动力B.发展是目的 C.稳定是前提D.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3.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从根本上说是()()) A.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要求B.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D.生产社会化和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 4.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已初步形成() A.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对外开放格局 B.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C.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D.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是() A、互相帮助,互惠互利 B、公平、公正、公开 C、相互平等,合作共事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6、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一个全面阐述的是() A、马克思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7、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 A、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B、一项权宜之计 C、在现代化建设中实行的政策 D、实现现代化后就不必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8、把对外开放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在() A、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三大 9.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 A.1999年12月B.2000年12月C.2001年12月D.2002年12月10.改革的性质是() A.一场新的革命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11.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 A.改革的性质决定的B.改革的艰巨性决定的 C.改革的任务决定的D.改革的长期性决定的 (二)多项选择题 1.“改革是中国的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基本含义是( ) A.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深刻的变化E.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2.我们在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时,必须做到( )

《统计学》-第7章-习题答案

第七章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1.答:函数关系是两变量之间的确定性关系,即当一个变量取一定数值时,另一个变量有确定值与之相对应;而相关关系表示的是两变量之间的一种不确定性关系,具体表示为当一个变量取一定数值时,与之相对应的另一变量的数值虽然不确定,但它仍按某种规律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 2.答:相关和回归都是研究现象及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方法。相关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相关的方向和相关的程度,但不能确定变量间相互关系的具体形式,也无法从一个变量的变化来推测另一个变量的变化情况;回归分析则可以找到研究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形式,并可变量之间的数量联系进行测定,确定一个回归方程,并根据这个回归方程从已知量推测未知量。 3.答:单相关系数是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总体相关系数 ,样本相关系数 。复相关系数是多元线性回归分 析中度量因变量与其它多个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的指标,它是方程的判定系数2R 的正的平方根。偏相关系数是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度量在其它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两个变量之间真实相关程度的指标,它反映了在消除其他变量影响的条件下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 4.答:回归模型假定总体上因变量Y 与自变量X 之间存在着近似的线性函数关系,可表示为t t t u X Y ++=10ββ,这就是总体回归函数,其中u t 是随机误差项,可以反映未考虑的其他各种因素对Y 的影响。根据样本数据拟合的方程,就是样本回归函数,以一元线 性回归模型的样本回归函数为例可表示为:t t X Y 10???ββ+=。总体回归函数事实上是未知的,需要利用样本的信息对其进行估计,样本回归函数是对总体回归函数的近似反映。两者的区别主要包括:第一,总体回归直线是未知的,它只有一条;而样本回归直线则是根据样本数据拟合的,每抽取一组样本,便可以拟合一条样本回归直线。第二,总体回归函数中 的0β和1β是未知的参数,表现为常数;而样本回归直线中的0 ?β和1?β是随机变量,其具体数值随所抽取的样本观测值不同而变动。 5.最小二乘法是在根据样本数据估计样本回归方程时,采用残差平方和作为衡量总偏 差的尺度,找到使得残差平方和最小的回归系数0 ?β和1?β的取值的估计方法。根据微积分中

计算机图形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习题答案 3.1 计算机图形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一个计算机图形系统应具有计算、存储、输入、输出、交互等基本功能,它们相互协作,完成图形数据的处理过程。 1. 计算功能 计算功能包括: 1)图形的描述、分析和设计;2)图形的平移、旋转、投影、透视等几何变换; 3)曲线、曲面的生成;4)图形之间相互关系的检测等。 2. 存储功能 使用图形数据库可以存放各种图形的几何数据及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快速方便地实现对图形的删除、增加、修改等操作。 3. 输入功能 通过图形输入设备可将基本的图形数据(如点、线等)和各种绘图命令输入到计算机中,从而构造更复杂的几何图形。 4. 输出功能 图形数据经过计算后可在显示器上显示当前的状态以及经过图形编辑后的结果,同时还能通过绘图仪、打印机等设备实现硬拷贝输出,以便长期保存。 5. 交互功能 设计人员可通过显示器或其他人机交互设备直接进行人机通信,对计算结果和图形利用定位、拾取等手段进行修改,同时对设计者或操作员输入的错误给以必要的提示和帮助。 3.2 阴极射线管由哪些部分组成?它们的功能分别是什么? 答:CRT主要由阴极、电平控制器(即控制极)、聚焦系统、加速系统、偏转系统和阳极荧光粉涂层组成,这六部分都在真空管内。 阴极(带负电荷)被灯丝加热后,发出电子并形成发散的电子云。这些电子被电子聚集透镜聚焦成很细的电子束,在带正高压的阳极(实际为与加速极连通的CRT屏幕内侧的石墨粉涂层,从高压入口引入阳极高电压)吸引下轰击荧光粉涂层,而形成亮点。亮点维持发光的时间一般为20~40mS。 电平控制器是用来控制电子束的强弱的,当加上正电压时,电子束就会大量通过,在屏幕上形成较亮的点,当控制电平加上负电压时,依据所加电压的大小,电子束被部分或全部阻截,通过的电子很少,屏幕上的点也就比较暗。所以改变阴极和 控制电平之间的电位差,就可调节电子 束的电流密度,改变所形成亮点的明暗 程度。 利用偏转系统(包括水平方向和 垂直方向的偏转板)可将电子束精确定 位在屏幕的任意位置上。只要根据图形 的几何坐标产生适当的水平和垂直偏转磁场(或水平和垂直偏转板静电场),图 2.2CRT原理图

第7章图习题和参考答案解析

第7章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无向图中定义顶点的度为与它相关联的()的数目。 A. 顶点 B. 边 C. 权 D. 权值 2.在无向图中定义顶点 v i与v j之间的路径为从v i到达v j的一个()。 A. 顶点序列 B. 边序列 C. 权值总和 D. 边的条数 3.图的简单路径是指()不重复的路径。 A. 权值 B. 顶点 C. 边 D. 边与顶点均 4.设无向图的顶点个数为n,则该图最多有()条边。 A. n-1 B. n(n-1)/2 C. n(n+1)/2 D. n(n-1) 5.n个顶点的连通图至少有()条边。 A. n-1 B. n C. n+1 D. 0 6.在一个无向图中,所有顶点的度数之和等于所有边数的 ( ) 倍。 A. 3 B. 2 C. 1 D. 1/2 7.若采用邻接矩阵法存储一个n个顶点的无向图,则该邻接矩阵是一个 ( )。 A. 上三角矩阵 B. 稀疏矩阵 C. 对角矩阵 D. 对称矩阵 8.图的深度优先搜索类似于树的()次序遍历。 A. 先根 B. 中根 C. 后根 D. 层次 9.图的广度优先搜索类似于树的()次序遍历。 A. 先根 B. 中根 C. 后根 D. 层次 10.在用Kruskal算法求解带权连通图的最小(代价)生成树时,选择权值最小的边的原则是该边不能在 图中构成()。 A. 重边 B. 有向环 C. 回路 D. 权值重复的边 11.在用Dijkstra算法求解带权有向图的最短路径问题时,要求图中每条边所带的权值必须是()。 A. 非零 B. 非整 C. 非负 D. 非正 12.设G1 = (V1, E1) 和G2 = (V2, E2) 为两个图,如果V1 ? V2,E1 ? E2,则称()。 A. G1是G2的子图 B. G2是G1的子图 C. G1是G2的连通分量 D. G2是G1的连通分量 13.有向图的一个顶点的度为该顶点的()。 A. 入度 B. 出度 C. 入度与出度之和 D. (入度﹢出度))/2 14.一个连通图的生成树是包含图中所有顶点的一个()子图。 A. 极小 B. 连通 C. 极小连通 D. 无环 15.n (n>1) 个顶点的强连通图中至少含有()条有向边。 A. n-1 B. n n(n-1)/2 D. n(n-1) 16.在一个带权连通图G中,权值最小的边一定包含在G的()生成树中。 A. 某个最小 B. 任何最小 C. 广度优先 D.深度优先 17.对于具有e条边的无向图,它的邻接表中有()个结点。 A. e-1 B. e C. 2(e-1) D. 2e 18.对于如图所示的带权有向图,从顶点1到顶点5的最短路径为()。 A.1, 4, 5 B. 1, 2, 3, 5 C. 1, 4, 3, 5 D. 1, 2, 4, 3, 5

统计学第七章、第八章课后题答案

统计学复习笔记 第七章参数估计 一、思考题 1.解释估计量和估计值 在参数估计中,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量称为估计量。估计量也是随机变量。如样本均值,样本比例、样本方差等。 根据一个具体的样本计算出来的估计量的数值称为估计值。 2.简述评价估计量好坏的标准 (1)无偏性:是指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期望值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 (2)有效性:是指估计量的方差尽可能小。对同一总体参数的两个无偏估计量,有更小方差的估计量更有效。 (3)一致性:是指随着样本量的增大,点估计量的值越来越接近被估总体的参数。 3.怎样理解置信区间 在区间估计中,由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称为置信区间。置信区间的论述是由区间和置信度两部分组成。有些新闻媒体报道一些调查结果只给出百分比和误差(即置信区间),并不说明置信度,也不给出被调查的人数,这是不负责的表现。因为降低置信度可以使置信区间变窄(显得“精确”),有误导读者之嫌。在公布调查结果时给出被调查人数是负责任的表现。这样则可以由此推算出置信度(由后面给出的公式),反之亦然。 4.解释95%的置信区间的含义是什么 置信区间95%仅仅描述用来构造该区间上下界的统计量(是随机的)覆盖总体参数的概率。也就是说,无穷次重复抽样所得到的所有区间中有95%(的区间)包含参数。 不要认为由某一样本数据得到总体参数的某一个95%置信区间,就以为该区间以的概率覆盖总体参数。 5.简述样本量与置信水平、总体方差、估计误差的关系。 1. 估计总体均值时样本量n 为 (z 2 )2 2其中: E z n n E22 其中: E z 2 n 2. 样本量n 与置信水平1- α、总体方差、估计误差E之间的关系为与置信水平 成正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置信水平越大,所

概率第七章习题答案

第七章 参数估计习题参考答案 1.设,0 ()0, 0x e x f x x θθ-?>=?≤?,求θ的矩估计。 解 ,0 dx xe EX x ?+∞ -=θθ设du dx u x x u θ θ θ1 ,1 ,= = = 则0 0011 1()0()u u u EX ue du ue e du e θθθθ+∞+∞--+∞--+∞ ????==-+=+-??? ?????=θ 1 故1EX θ= ,所以x 1?=θ 。 2. 设总体X 在[]b a ,上服从均匀分布,求a 和b 的矩估计。 解 由均匀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知 1 ()()2 E X a b =+ (1) 21()()12 D X b a =- (2) 由(1)解得a EX b -=2,代入(2)得2)22(12 1 a EX DX -= , 整理得2)(3 1 a EX DX -=,解得 ()()a E X b E X ?=-?? =?? 故得b a ,的矩估计为 ??a x b x ?=??=+??其中∑=-=n i i x x n 1 22 )(1?σ 。 3.设总体X 的密度函数为(;)! x e f x x θ θθ-= ,求θ的最大似然估计。 解 设)!)...(!)(!(),()(2111n n x n i i x x x e x f L n i i θ θ θθ-=∑===∏,则

1 1 ln ()()ln ln(!)n n i i i i L x n x θθθ===--∑∑ 11 ln ()11?0, n n i i i i d L x n x x d n θθθθ===-===∑∑ 4.设总体X 的密度函数为 , 其中 (θ>0), 求θ的 极大似然估计量. 解. 设(X 1, X 2,…, X n )是来自X 的一样本. 由极大似然估计原理,参数θ的似然函数为: , 上式两边取对数 似然方程为 解似然方程得θ的极大似然估计量是 . 5.设总体X 的密度函数1(,)()(a a x f x a x e a θθθ--=已知),求参数θ的最大似然估计。 解 1 1121 ()(,)(...)n a i i n x n n a i n i L f x a x x x e θ θθθ=--=∑==∏ 1 1 ln ()ln ln (1)ln n n a i i i i L n n a a x x θθθ===++--∑∑ 1 ln ()0n a i i d L n x d θθθ==-=∑ 解得 ∑==n i a i x n 1 1θ。

计算机图形学

计算机图形学 姓名:李倩倩 班级:硕研10-14 学号: 第一题: #include <> #include <> void MidpintLine( HDC hDC,int x0,int y0,int x1,int y1,unsigned long color) { int a,b,delta1,delta2,d,x,y; a=y0-y1; b=x1-x0; d=2*a+b; delta1=2*a; delta2=2*(a+b); x=x0; y=y0; SetPixel(hDC,x,y,color); while(x0) xinc=1; else xinc=-1; if(dy>0) yinc=1; else yinc=-1; dx=abs(dx);dy=abs(dy); int x=xs,y=ys; int i=0; if(dx==0&&dy==0) SetPixel(pdc,x,y,color); SetPixel(hDC,x,y,color); else if(dx==0) { for(i=0;i

统计学第四版第七章课后题最全答案

第七章 练习题参考答案 (1)已知σ=5,n=40,x =25,α=, z 2 05.0= 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 σ x =n σ= 79.0405 = (2)估计误差(也称为边际误差)E=z 2 α n σ =*= (1)已知σ=15,n=49,x =120,α=, z 2 05.0= (2)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 σ x =n σ= =4915 估计误差E= z 2 α n σ=* =4915 (3)由于总体标准差已知,所以总体均值μ的95%的置信区间为: n x z σ α 2 ± =±*=±,即(,) (1)已知σ=85414,n=100,x =104560,α=, z 05.0= 由于总体标准差已知,所以总体均值μ的95%的置信区间为: n x z σ α 2 ± =±* =100 85414±.144即(,) (1)已知n=100,x =81,s=12, α=, z 1.0= 由于n=100为大样本,所以总体均值μ的90%的置信区间为: n s x z 2 α±=±* =100 12±,即(,) (2)已知α=, z 2 05.0= 由于n=100为大样本,所以总体均值μ的95%的置信区间为: n s x z 2 α±=±* =100 12±,即(,) (3)已知α=, z 2 01.0= 由于n=100为大样本,所以总体均值μ的99%的置信区间为:

n s x z 2 α±=±* =100 12±,即(,) (1)已知σ=,n=60,x =25,α=, z 05.0= 由于总体标准差已知,所以总体均值μ的95%的置信区间为: n x z σ α 2 ± =±* =60 .53±,即(,) (2)已知n=75,x =,s=, α=, z 02.0= 由于n=75为大样本,所以总体均值μ的98%的置信区间为: n s x z 2 α±=± =75 9.823±,即(,) (3)已知x =,s=,n=32,α=, z 2 1.0= 由于n=32为大样本,所以总体均值μ的90%的置信区间为: n s x z 2 α±=± =32 74.90±,即(,) (1)已知:总体服从正态分布,σ=500,n=15,x =8900,α=,z 2 05.0= 由于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所以总体均值μ的95%的置信区间为: n x z σ α2 ±=±* =15 500±,即(,) (2)已知:总体不服从正态分布,σ=500,n=35,x =8900,α=, z 2 05.0= 虽然总体不服从正态分布,但由于n=35为大样本,所以总体均值μ的95%的置信区间为: n x z σ α2 ±=±* =35 500±,即(,) (3)已知:总体不服从正态分布,σ未知, n=35,x =8900,s=500, α=, z 1.0= 虽然总体不服从正态分布,但由于n=35为大样本,所以总体均值μ的90%的置信区间为: n s x z 2 α±=±* =35 500±,即(,) (4)已知:总体不服从正态分布,σ未知, n=35,x =8900,s=500, α=, z 2 01.0= 虽然总体不服从正态分布,但由于n=35为大样本,所以总体均值μ的99%的置信区间

计算机图形学答案,第七章

习题 2.试证明下述几何变换的矩阵运算具有互换性: (1)两个连续的旋转变换;(2)两个连续的平移变换; (3)两个连续的变比例变换;(4)当比例系数相等时的旋转和比例变换; (1)证明:设第一次的旋转变换为: cosθ1 sinθ1 0 T1= - sinθ1 cosθ1 0 0 0 1 第二次的旋转变换为: Cosθ2 s inθ2 0 T2= - sinθ2 cosθ2 0 0 0 1 则因为 T1*T2 = cosθ1 sinθ1 0 cosθ2 sinθ2 0 - sinθ1 cosθ1 0 - sinθ2 cosθ2 0 0 0 1 0 0 1 = cosθ1 cosθ2+sinθ1 sinθ2 cosθ1 sinθ2+ sinθ1 cosθ2 0 - sinθ1 cosθ2- cosθ1 sinθ2 -sinθ1 sinθ1+ cosθ1 cosθ2 0 0 0 1 Cos(θ1+θ2)sin(θ1+θ2) 0 = - sin(θ1+θ2) cos(θ1+θ2) 0 0 0 1 cosθ2 sinθ2 0 cosθ1 sinθ1 0 T2*T1 = - sinθ2 cosθ2 0 - sinθ1 cosθ1 0 0 0 1 0 0 1

cosθ1 cosθ2+ sinθ1 sinθ2 cosθ1 sinθ2+ sinθ1 cosθ2 0 = - sinθ2cosθ1- cosθ2 sinθ1 -sinθ1 sinθ1+ cosθ1 cosθ2 0 0 0 1 Cos(θ1+θ2)sin(θ1+θ2) 0 = - sin(θ1+θ2) cos(θ1+θ2) 0 0 0 1 即T1*T2= T2*T1, 两个连续的旋转变换具有互换性 (2)证明:设第一次的平移变换为: 1 0 0 T1= 0 1 0 Tx1 Ty1 1 第二次的平移变换为: 1 0 0 T2= 0 1 0 Tx2 Ty2 1 则因为 T1*T2 = 1 0 0 1 0 0 0 1 0 0 1 0 Tx1 Ty1 1 Tx2 Ty2 1 1 0 0 = 0 1 0 Tx1+Tx2 Ty1+Ty2 1 而 T2*T1 = 1 0 0 1 0 0 0 1 0 0 1 0 Tx2 Ty2 1 Tx1 Ty1 1 1 0 0 = 0 1 0

第7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7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命名下列化合物。 ^ OH OH OH O C H 3CH 3 Ph CHCH 2CH 2CH 3OH C 2H 5OCH 2CH 2O C 2H 5 (7) (8) (9)(10) CH 3OH NO 2 O CH 2OH CH 3O CH 2CH 3 CH 3 CH 3 H O H O CH 3(11) (12) (13) (14) 解:(1) 4-丙基-4-庚醇 (2) 2-甲基-3-戊炔-2-醇 (3) 3-氯-2-溴-1-丁醇 (4) (E )-2,3-二甲基-4-溴-2-戊烯-1-醇 (5) (2R ,3R )-3-甲基-4-戊烯-2-醇 (6) (E )-2-丁烯-1,4-二醇 (7) 4-环戊烯-1,3-二醇 (8) 3-甲基-5-甲氧基苯酚 (9) 1-苯基-1-丁醇 (10) 乙二醇二乙醚 (11) 2-硝基-1-萘酚 (12) 4-甲氧基环己基甲醇 (13) 1,2-环氧丁烷 (14) (2S ,3R )-2,3-二甲氧基丁烷 ~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 (1) 3,3-二甲基环戊醇 (2) 肉桂醇 (3) 环戊基叔丁基醚 (4) 3-环己烯基异丙基醚 (5) 顺-1,2-环己二醇 (6) 2,3-二巯基-1-丙醇 (7) 4-丁基-1,3-苯二酚 (8) 二苯并-18-冠-6 解: CH CH CH 2OH OH C H 3C H 3(1) (2) O O C(CH 3)3 CH(CH 3)2 (3) (4) ~ SH SH CH 2CH CHOH (5) (6) OH OH C(CH 3)3 O O O O O (7) (8) 将下列化合物按沸点降低的顺序排列成序。 (1)丙三醇,乙二醇二甲醚,乙二醇,乙二醇单甲醚 (2)3-己醇,正己醇,正辛醇,2-甲基-2-戊醇 解:(1)丙三醇>乙二醇>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二甲醚 (2)正辛醇>正己醇>3-己醇>2-甲基-2-戊醇 将下列各组化合物按与卢卡斯试剂作用的速率快慢排列成序。 (1)1-丁醇,2-丁烯-1-醇,3-丁烯-2-醇,2-丁醇 , (2)叔丁醇,正丁醇,环己醇 (3)对甲氧基苄醇,对硝基苄醇,苄醇 解:(1)3-丁烯-2-醇>2-丁烯-1-醇>2-丁醇>1-丁醇 (2)叔丁醇>环己醇>正丁醇 (3)对甲氧基苄醇>苄醇>对硝基苄醇

计算机图形学作业答案

计算机图形学作业答案 第一章序论 第二章图形系统 1.什么是图像的分辨率? 解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每单位长度(如英寸)所包含的像素点的数目。 2.计算在240像素/英寸下640×480图像的大小。 解答:(640/240)×(480/240)或者(8/3)×2英寸。 3.计算有512×512像素的2×2英寸图像的分辨率。 解答:512/2或256像素/英寸。 第三章二维图形生成技术 1.一条直线的两个端点是(0,0)和(6,18),计算x从0变到6时y所对应的值,并画出结果。 解答:由于直线的方程没有给出,所以必须找到直线的方程。下面是寻找直线方程(y =mx+b)的过程。首先寻找斜率: m =⊿y/⊿x =(y 2-y 1 )/(x 2 -x 1 )=(18-0)/(6-0) = 3 接着b在y轴的截距可以代入方程y=3x+b求出 0=3(0)+b。因此b=0,所以直线方程为y=3x。 2.使用斜截式方程画斜率介于0°和45°之间的直线的步骤是什么? 解答: (1)计算dx:dx=x 2-x 1 。 (2)计算dy:dy=y 2-y 1 。 (3)计算m:m=dy/dx。 (4)计算b: b=y 1-m×x 1 (5)设置左下方的端点坐标为(x,y),同时将x end 设为x的最大值。如果 dx < 0,则x=x 2、y=y 2 和x end =x 1 。如果dx > 0,那么x=x 1 、y=y 1 和x end =x 2 。 (6)测试整条线是否已经画完,如果x > x end 就停止。 (7)在当前的(x,y)坐标画一个点。 (8)增加x:x=x+1。 (9)根据方程y=mx+b计算下一个y值。 (10)转到步骤(6)。 3.请用伪代码程序描述使用斜截式方程画一条斜率介于45°和-45°(即|m|>1)之间的直线所需的步骤。

第7章习题及解答

本章解答只给出算法描述,1~7题略。 ⒈一棵度为2 ⒉对于图2所示的树,试给出: ⑴双亲数组表示法示意图; ⑵孩子链表表示法示意图; ⑶孩子兄弟链表表示法示意图。 ⒊画出下图所示的森林经转换后所对应的二叉树,并指出在二叉链表中某结点所对应的森林中结点为叶子结点的条件。 (3题图) (4题图) ⒋将右上图所示的二叉树转换成相应的森林。 ⒌在具有n(n>1)个结点的各棵树中,其中深度最小的那棵树的深度是多少?它共有多少叶子和非叶子结点?其中深度最大的那棵树的深度是多少?它共有多少叶子和非叶子结点? ⒍画出和下列已知序列对应的树T: 树的先根次序访问序列为:GFKDAIEBCHJ; 树的后根访问次序为:DIAEKFCJHBG。 ⒎画出和下列已知序列对应的森林F: 森林的先序次序访问序列为:ABCDEFGHIJKL; 森林的中序访问次序为:CBEFDGAJIKLH。 ⒏对以孩子-兄弟链表表示的树编写计算树的深度的算法。 typedef struct TreeNode{ datatype data; struct TreeNode *child, *nextsibling ; }NodeTtpe , *CSTree; int high(CSTree t ) { if ( t= =NULL ) return ( 0 ) ; (2题图)

else { h1=high(t->child ) ; h2=high(t->nextsibling ); return(max(h1+1,h2)); } } ⒐对以孩子链表表示的树编写计算树的深度的算法。算法略 ⒑对以双亲链表表示的树编写计算树的深度的算法。typedef struct{ datatype data; int parent ; }NodeType; int high(NodeType t[ ], int n) { maxh=0; for (i=0 ;imaxh)

07第七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单元测试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单项选择题 1.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 A.商品市场B.劳动力市场 C.金融市场D.要素市场 2.一般说来,当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的制约时,为促进经济增长,可以采用的经济措施有()。 ①减少税收,增加财政支出②降低存贷款利息率,增加货币供应量 ③扩大就业,降低失业率④提高税率,增加税收,增加财政收入 A.①②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2010年“两会”提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是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充裕;二是优化信贷结构;三是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四是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①属于经济手段②是运用“看不见的手”进行宏观调控 ③属于行政手段④是为了经济增长、物价稳定 A.①④B.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4.2010年“两会”提出,要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要继续提高农民收入、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部分优抚对象待遇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增强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下列措施能够起到扩大消费需求的是()。 ①提高存贷利率②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 ③提高外汇汇率④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 A.①④B.②④ C.①③D.③④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 A.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B.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D.社会主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体系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和市场属于()。 A.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B.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 C.不同的经济制度的范畴D.不同的生产关系的范畴 7.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是()。 A.公有制B.现代产权制度 C.公司制 D.股份制 8.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产权明晰,其产权关系表现为()。 A.出资者享有的财产所有权和企业拥有的法人财产权相分离 B.出资者享有的财产所有权和企业拥有的法人财产权相统一 C.出资者享有的法人所有权和企业拥有的财产所有权相分离 D.出资者享有的法人所有权和企业拥有的财产所有权相统一 9.在现代企业制度中,负责管理日常具体事务的机构是()。 A.股东会B.董事会 C.经理层C.监事会 10.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 A.合伙制B.业主制 C.公司制D.合作制 11.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或目标)是()。 A.统一、开放、竞争、有序B.统一、开放、合作、有序 C.宏观、自主、法制、有序D.统一、独立、竞争、无序 12.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的主体是()。 A.银行 B.企业 C.政府 D.市场 13.社会主义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目标是()。 A.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B.建设和谐社会 C.保证劳动者的充分就业 D.实现共同富裕 14.社会保障体系中覆盖面最广、社会意义最大也是最主要的保障形式是()。 A.社会保险 B.社会福利 C.社会救助D.优抚安置 二、多项选择题 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的特性,是指作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具有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