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针灸十部位探讨

董氏针灸十部位探讨
董氏针灸十部位探讨

董氏針灸十部位探討

董氏針灸十部位探討二00九年五月二日王全民發表於明醫網董氏針灸中級培訓班

在一九七三年董師親著的《董氏針灸正經奇穴學》的導言裡,開宗明義即說:『董氏針灸正經奇穴學計設七百四十穴,分佈於手、臂、足、腿、耳及頭面等處,區分為十個部位,即:

一,手指部稱「一一部位」。二,手掌部稱「二二部位」。三,小臂部稱「三三部位」。四,大臂部稱「四四部位」。五,足趾部稱「五五部位」。六,足掌部稱「六六部位」。七,小腿部稱「七七部位」。八,大腿部稱「八八部位」。九,耳朵部稱「九九部位」。十,頭面部稱「十十部位」。除以上十個部位外,尚有「前胸部位」及「後背部位」,此胸背兩部位多以三稜針刺之,無需毫針深扎。』

從這段話,我們可以知道董氏針灸的主要部位,即一一至十十的十個部位。而最早談到這十個部位的資料,到目前為止,是陳渡人師兄的《景昌奇穴:針灸穴位及醫案》油印講義:『穴部區分:一部為十指,二部為掌手,三部為下臂,四部為上臂,五部為足趾,六部為足,七部為下肢,八部為大腿,九部為兩耳,十部為面頭,身上不取穴。』所謂身上不取穴,即胸背兩部不設穴,因為胸背兩部位『多以三稜針刺之,無需毫針深扎』之故。

董氏針灸這十個部位的設穴思維,基本上與《針灸甲乙經》將四肢穴位歸經,其餘依腧穴所在分為頭面部輸穴,胸腹部輸穴及背部腧穴,是相類同的。但問題是,為什麼要以一至十的數字來設定呢?筆者當年未曾當面問過董師,也一直提不出一個合理的答案來,直至最近,看了一本德國的針灸入門書及李建民的《發現古脈》後,找到一個合理的答案。

首先是這本德國的針灸入門書,Hans-Ulrich Hecker等四人合著的Practice of Acupuncture 英譯本(出版商:Thieme,2002年出版)談起。這是一本圖文並茂的針灸入門書,用了大量的彩色圖片來說明中國的針灸,其中第二十頁的三陽軸線(The Three Yang Axes)及廿一頁的三陰軸線(The Three Yin Axes)圖文很有意思,筆者把三陽軸線圖意譯為三陽經交接圖:

三陰軸線圖意譯為三陰經交接圖:

這兩個三陽經及三陰經交接圖,不知讀者注意到什麼圖片設計上的問題沒?相信眼尖的讀者,已發現,原書作者為求手部三陽經能與腳部三陽經順利交接,以及手部三陰經與腳部三陰經交接,手部掌面向下的位置非常的蹩扭,也就是交接的似乎不是很順暢。為什麼呢?

這裡涉及到一個古代針灸銅人及圖片的製作問題,即絕大多數的針灸銅人或圖片,銅人或圖片上人的站立,兩手都是向下垂的姿勢,這個姿勢對於十二條經脈的交接順暢與否,影響很大。而且兩手下垂的銅人或針灸圖,都只是牽就人的自然站立姿勢,但不是經脈流動姿勢,若我們將針灸銅人或針灸圖片上的人,雙手都向上伸,採兩掌面在頭上相對的畫法時,則陽經與陰經的交接將是十分流暢的。李建民的《發現古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引用了程紹恩編《經絡針灸心法》(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的『十四經脈氣血大循環

圖』,即以手向上延伸的概念,畫出了十四經脈氣血的大循環:

故從手走足的手三陽經,自然與自頭走足的足三陽經,串成縱式的一氣脈。而從足走胸腹的足三陰經,也自動地與從胸腹走手的手三陰經,也自然串成縱式的一氣脈。筆者因此也找到了一個董氏針灸十個部位的合理解釋:即由向上伸展的手來看,手指為一一部位,手掌為二二部位,小臂為三三部位,大臂為四四部位;而由足來看,自底下的腳趾為五五部位,腳掌為六六部位,小腿為七七部位,大腿為八八部位;然後是耳朵的九九部位及頭面的十十部位,合成整個的人體經脈氣血大循環了。這個解釋,尚屬粗略,還請讀者朋友們一起來討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