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M的起源与发展

TPM的起源与发展
TPM的起源与发展

TPM是一种来源于生产现场的改善活动。全世界最好的工厂管理在日本,是因为改善活动在日本工厂无处不在,TPM活动就是其中最受关注而且最有成效的改善活动之一。TPM活动是从美国的PM活动(生产性维护或预防维护)演变过来的。20世纪50年代前后,美国设备制造业空前大发展,在设备制造业内广泛开展各类设备维护活动。

为了解决各类设备维护成本不断上升的问题,以及维护难度的加大,美国借助欧洲工业革命的成功,对设备维护经验进行了总结,将设备出现故障以后采取应急措施的事后处置方法叫做“事后维护(Breakdown Maintenance,BM)”,将设备出现故障以前采取对策的事前处置方法称为“预防维护(Preventive Maintenance,PM)”,将延长设备寿命的改善活动叫做“改良维护(Corrective Maintenance,CM)”,把爲了制造不出故障不出不良的装备的活动将制造不出故障易于维修的设备的活动称为“维护预防(Maintenance Prevention,MP)”,最后将上述BM、PM、CM、MP四种活动结合起来称为“生产维护(Productive Maintenance,PM)”,从此找到了设备管理的科学方法,这就是TPM的雏形。美国利用这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大大减少了设备故障,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20世纪60年代,日本从美国引入了PM活动,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充实其内容。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为了大力推广PM活动,设立了PM奖,以奖励那些在PM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的企业。其中,日本电装公司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日本电装公司是丰田汽车公司下属的一家关联企业,主要生产电气零部件,它于1961年导入了GE公司的美式PM生产维护,以此开始探索日本式的PM方式。经过不断的改进,日本电装公司终于创建了日本式的PM,即“全员生产维护(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TPM)”。

与此同时,由于日本电装公司在PM活动中取得的卓越成果,一举获得了当年的PM优秀奖。日本电装公司的成功,在企业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与会的教授和专家在考察了电装公司的现场后,发现制造部门的80%到90%的员工都参与了这项活动,于是在PM前面加了个T,正式将该公司的PM活动称为TPM,以区别于美国的PM活动。

1971年,日本设备管理协会(JIPE)正式认同了TPM活动,并且在日本企业全面推广这项活动。

TPM的定义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改进的过程。日本设备管理协会早在1971年就对TPM下了明确的定义。因为当时只有生产部门应用TPM,所以早期的TPM 定义可以说是“生产部门的TPM定义”。

早期的TPM定义是:

1.以追求最高的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

2.建立以设备为对象的维护系统。

3.由设备计划、使用和维护在内的所有部门人员的全面参与。

4.以自主小组活动的形式推进PM活动。

从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早期的TPM定义侧重于企业的生产部门,其全员参与的意义是有局限性的,设备的效率化是TPM的最主要目标。随着TPM的不断发展,日本设备维护协会在1989年对TPM定义进行了重新修订。新版TPM定义如下:

1.以建立健全生产系统效率化极限的企业体制为目标。

2.从生产系统的的整体出发,构筑能防止所有损耗(灾难、故障、不良等)发生的机制。

3.从生产部门开始,扩展到开发、销售和管理等所有部门。

4.从最高管理者到一线员工的全员参与。

5.依靠自主的小组活动,达到零损耗的目标。

新版的TPM定义在早期的TPM定义基础上实现了由生产部门向企业所有部门的扩展,活动的目标也由对设备效率的追求发展到对企业整个生产系统的追求上来。下面,对新版TPM的具体含义进行了阐述:

1.建立能持续追求更高生产效率和改进企业运行状况的机制,就是要通过持续高效的推进这项活动,不断的提升生产效率,使TPM活动成为企业整个管理活动的一部分。

2.构建防止所有损耗发生的机制本身既是达到改进企业管理机制的手段,也是改善活动追求的目标。为了实现目标,必须从现场入手,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到原因,然后进行改善和处理。同时,还要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杜绝事故的发生。

3.改善活动涉及到企业的所有部门和员工。自下而上的全员参与是指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到一线员工都积极参与改善活动。企业全员参与也是TPM活动追求的目标之一,其中重要的是企业的高层应该率先垂范,成为活动的倡导者和积极参与者。

4.重复的小组活动是指自主的和职务的小组活动,有时也叫做

PG(ProjectGroup)活动。TPM活动在强调自主活动的同时,也提倡有组织的职务活动(即将改善活动视为岗位职责和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有组织的职务活动对于推进活动是有很大帮助的。

TPM的发展

TPM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和扩充。在最初的阶段,TPM活动主要针对生产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经过一段时期,管理目标的提升要求TPM活动不再局限于设备管理的范畴,而是扩展到整个现场部门。再后来,TPM活动的内容进一步扩展,从生产部门扩展到整个企业范围内,形成全员参与的工厂全面改善活动。

TPM-全员生产维护

全员生产维修(TPM)管理的发展进程

战后日本的设备管理大体经历以下四个阶段:事后修理阶段;预防维修阶段;生产维修阶段和全员生产维修阶段。

1.事后修理(BM)阶段(1950年以前)

日本在战前、战后的企业以事后维修为主。战后一段时期,日本经济陷人瘫痪,设备破旧,故障多,停产多,维修费用高,使生产的恢复十分缓慢。

2.预防维修(PM)阶段(1950~1960年)

50年代初,受美国的影响,日本企业引进了预防维修制度。对设备加强检查,设备故障早期发现,早期排除,使故障停机大大减少,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在石油、化工、钢铁等流程工业系统,效果尤其明显。

3.生产维修(PM)阶段(1960~1970年)

日本生产一直受美国影响,随着美国生产维修体制的发展,日本也逐渐引入生产维修的做法。这种维修方式更贴近企业的实际,也更经济。生产维修对部分不重要的设备仍实行事后维修(BM),避免了不必要的过剩维修。同时对重要设备通过检查和监测,实行预防维修(PM)。为了恢复和提高设备性能,在修理中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随时引进新工艺、新技术,这也就是改善维修(CM)。

到了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始重视设备的可靠性、可维修性设计,从设计阶段就考虑到如何提高设备寿命,降低故障率,使设备少维修、易于维修,这也就是维修预防(MP)策略。维修预防的目的是使设备在设计时,就赋予其高可靠性和高维修性,最大可能地减少使用中的维修,其最高目标可达到无维修设计。日本在60年代到70年代是经济大发展的10年,家用设备生产发展很快。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他们的很多产品已实现无维修设计。

4.全员生产维修(TPM)阶段(1970年至今)

TPM (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又称全员生产维修体制,是日本前设备管理协会(中岛清一等人)在美国生产维修体制之后,在日本的Nippondenso电器公司试点的基础上,于1970年正式提出的。

在前三个阶段,日本基本上是学习美国的设备管理经验。随着日本经济的增长,在设备管理上一方面

继续学习其它国家的好经验,另一方面又进行了适合日本国情的创造,这就产生了全员生产维修体制。这一全员生产维修体制,既有对美国生产维修体制的继承,又有英国综合工程学的思想,还吸收了中国鞍钢宪法中工人参加、群众路线、合理化建议及劳动竞赛的做法。最重要的一点,日本人身体力行地把全员生产维修体制贯彻到底,并产生了突出的效果。

TNPM是广州大学李葆文教授在TPM的基础上提出的新设备管理模式,即“全员规范化生产维修”的设备管理模式。

TPM与TNPM已经完全超越了传统设备管理的范畴,应该属于企业管理范畴。

为了使TPM更加适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李葆文教授提出了被命名为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即TNPM(Total Normalized Productive Maintenance)的设备管理模式。TNPM是以设备综合效率和完全有效生产率为目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修体系为载体,以员工的行为全规范化为过程,以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生产和设备系统的维护、保养和维修体制。

公司聘请以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全面生产维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葆文教授等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于4月13日~16日、5月22日~24日、7月3日~5日别进行调研、培训和检查指导工作。

为什么要TnPM?

引言

近年来,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TnPM)逐渐为企业接受并认真实践,全面生产维护委员会正致力于通过理念宣传、企业指导、体系建设、理论奠定等方面的工作为我国制造业设备管理水平提升做出贡献。在TnPM 管理模式推广过程中,许多设备管理人员向我们质疑:已有TPM,为什么还要提TnPM?TnPM讲是规范的TPM,难道TPM不规范吗?TnPM和TPM到底有哪些区别?等等。本文就上述问题做一统一说明。一、走中国的路

我们跟了外国人好多年,如今翅膀有点硬了,也该自己飞了。日本人学习美国的生产维护(PM),吸收鞍钢宪法的全员思想,后来创造了全员生产维护(TPM)。我们不少的企业喜欢日本人的TPM,也学了不少年,但总是学不好,问题出了不少。为什么?因为国情不同,风土人情不同,企业文化也不同,所以总是学不好。浅尝辄止或流于形式。纵观中国企业实际,结合国外各种设备管理模式,我们认为最适宜移植的还是TPM,但我们不能照抄,要加以改造,把TPM改造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TnPM,Total Normalized Productive Maintenance)。另外,日本维修协会就TPM商标在中国注册,未经允许不得用于培训、咨询和会议等方面,中国企业应对此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有长远考虑。

二、TnPM为什么要讲规范?

TnPM就是对TPM的规范。TPM强调三个全,即全员、全系统和全效率。其中全系统我们可以做,全效率我们也要追求,唯有这个全员难以操作。全员参与设备维修的困难和问题是:1)操作工人愿不愿意?2)制度上允不允许?3)素质上可不可能?

前两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只要我们把企业文化、行为科学、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搞上去,可以使操作员工由“要我做”转化为“我要做”。没有制度也可以制定配套的制度。第三个问题,原则上,人的素质也可以培养,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有一个过程。因此,我们只能依据企业的人员素质水平高低,依据企业的设备状况,用“规范”来调节“全员”参与的“度”和“法”。

TnPM除了涉及生产现场设备管理(即TPM的内容),还扩展到设备前期管理的规范化,设备备件管理和润滑管理的规范化,设备检维修模式设计(维修行为和维修决策规范化)、员工成长约束分析、五阶六维的评价指标体系等诸方面内容,这是TPM所没有包含的内容。

三、永远的继承和创新

就像TPM是对PM的继承和创新一样,TnPM是对TPM的继承和创新。彼得.圣吉告诉我们:传统+新思想=创新。科学的东西永远是踩着别人的肩膀向上爬。我们已经走出了闭关自守的过去,我们引进了技术,也引进了先进的管理思想。同时,我们要创造适于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竞争对手的新模式。

2.TPM没有国界

TPM自1970年代在日本诞生后很快被世界大多数国家引进。1980年代传到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199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

④维修预防--MP(Maintenance Prevention)

维修预防实际就是可维修性设计,提倡在设计阶段就认真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问题。从设计、生产上提高设备素质,从根本上防止故障和事故的发生,减少和避免维修。

爲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借助欧洲工业革命的成果把维护设备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将装备出现故障以後采取应急措施的事後处置方法称爲“事後保全(BreakdownMaintenance,)”,将装备在出现故障以前就采取对策的事先处置方法称爲“预防保全reventiveMaintenance,)”,将爲延长装备寿命的改善活动称爲“改良保全(CorrectiveMaintenance,CM)”,把爲了制造不出故障不出不良的装备的活动叫做“保全预防(MaintenancePrevention,MP)”,最後将以上BM、PM、CM、MP四种活动结合起来称之爲“生産保全(ProductiveMaintenance,M)”,从此找到了设备管理的科学方法。这就是TPM的雏形。美国的设备利用这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大大减少了设备故障,提高了生産效率,降低了成本,美国的经济因此蒸蒸日上。

TPM培训心得

http;//;838606900@https://www.360docs.net/doc/6c7011082.html,; TPM培训心得 在公司培训TPM对设备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了讲解。让我了解到TPM的活动内容:1设备管理;2现场管理与改善;3全面改善;也就是说要我们全员参与的全面生产管理活动,效益最大化的活动。 TPM的实行要具备两大 5道防线的概念:1全员参与;2预防维修;3快速抢修;4确保安全;5持续创新。 看了这所谓的5道防线,更加证明了无论那种模式,实际只是一种虚式,而是需要我们真真的、坚持不懈的把它做实。设备工作,无论说得如何天花乱坠,无非是每一个搞设备的人都耳熟能详的那些东西:全员参与,维护重于维修,定人定机,预防维修……等等等等。 培训的第一个意义,我们平时都很忙,可能都忙得天昏地暗,很少有时间坐下来静静地想一想,我们为什么那么忙,忙得是否有意义,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是穷于应付,还是忙得其所? 培训的第二个意义:既然获得了几天的寂静,我们就可以细细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想想是否在管理上需要更多地投入一些精力,去想一想解决那些在直接的故障之后一些更为根本的问题。 培训的第三个意义:象这位培训的老师这样,有多年的大型知名企业的管理经验,其眼界自然开阔,可以启迪我们的思路。 5.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我想至少有如下一些思路和方法可供借鉴:

1关于全员维护: 5.1.1在公司,一个极其突出的现象就是:很大一部分操作工存在野蛮操作的现象,因为设备坏了总有人来修,而他们只需要坐在操作室里等待机修工告诉他们泵修好了就行。于是一些操作工养成了一种极其恶劣的心态,认为设备坏了与自己毫无关系。以电机为例,至少有1/3的故障来自于操作人员的责任心缺乏,断料是家常便饭,风机因此被烧坏没有几个操作工觉得自己是有责任的。这种状况的改变,需要我们设备的管理者花很大的心思,想办法去说服、教育,想办法推进一些激励措施,想办法动员起企业高层、中层的力量,想办法形成一种氛围,务求克服熟视无睹、久已成习的不良习惯,如此才是我们这些管理者需要用心着力的地方。 5.1.3设备部门,完全可以将这些最基本的、最简单的,操作工瞄一眼、顺手就可以做到的事情,逐一筛选过滤,用目视化管理总结起来,形成看板,通过培训、抽查、采取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等,将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设备基础管理做好,做到位。 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所推行的工作,必须是简单、快捷、廉价、有效的。否则,推行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管理者的努力很快就淹没在基层员工的漠然当中。 重视备件管理来自于两个方面的需求,一方面是备件的短缺会造成生产的停滞,这种停滞往往对于生产来说是必故障本身更大的损失。另一方面,如果备件的储备不合理,备得多了或者不恰当地备,又将

道德的起源及历史发展 3篇汇总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以下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道德的起源及历史发展 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道德的起源及历史发展·1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 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但,德的本意实为遵循道的规律来自身发展变化的事物。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 “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 扩展资料 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方向。它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规范自己行为。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则称为道德绝对主义。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道德的起源及历史发展·2 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钱穆先生的注解“本者,仁也。道者,即人道,其本在心。”可见,“道”是人关于世界的看法,应属于世界观的范畴。 道德的起源及历史发展·3 道德起源、形成和发展归纳起来主要有

地图学的历史与发展

地图学的历史与发展 马京振29020142001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区或者地理环境中进行的,人们要使自己的活动获得成功,就必须认识和利用周围的地理环境。从远古时代起,我们的祖先就一直在寻找这种能描述和分析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工具,而地图便是这样一种最普通最常用的工具。从古代地图的起源与萌芽到近代地图的发展与传统地图学的形成,再到现代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而长盛不衰,并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仍然不可取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地图学一直处在不断的发展中并且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一、地图学的历史轨迹 1.地图学史 1.1古代地图 大约在距今1万至4万年之间的原始社会,出现了用小块石头、树枝在地上摆成的缩小模型,用来表示居住的位置及周围的通行路线。现在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地图是公元前 27 世纪梁流域的苏美尔人的地图,这幅古老的地图是雕刻在陶片上的。在我国,地图的萌芽可追溯到4000年前的夏代或者更早,在《左传》中记载的关于鼎地图的传说,后人称之为《九鼎图》;《山海经》也绘有山水动植物及矿物的原始地图。3000年前,西周为修建洛邑时绘制的洛邑城址地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幅具有实际用途的城市建设地图。《管子·地图篇》对当时的地图内容和地图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指出“凡兵主者,必先审之地图”,可见在当时地图在战争的作用已经很受关注。 古代地图从原始地图逐渐发展到具有相当绘制水平的地图,无论就地图的种类,地图的内容要素、地图测绘技术等方面来看,都反映了当时我国地图科学的蓬勃发展,但这时在制图的理论上还没有系统的阐述。从西晋到明末,这时期,裴秀创“制图六体”,奠定了制图的理论基础,中经贾耽、沈括、朱思本一直到罗洪先,终于形成在我国古地图中最有影响的《广舆图》体系。 1.2近代地图的发展 公元 14 世纪后,由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中国的罗盘、造纸、印刷等技术的西传,推进了当时欧洲探险的地理发现,也推动了地图的发展。从 16 世纪开始,出现了社会对新地图的需要,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地图学家,在东方是我国的罗洪先,西方就是佛兰德Flanders的墨卡托(Gerhardus,1512-1594)。墨卡托的《世界地图集》和我国罗洪先的《广舆图》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东西方地图学发展的历史成就。 十六世纪七十年代,在西欧各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国家三角测量和地形测绘,并先后测制和出版了大比例尺地图和中比例尺地图。我国是亚洲最早以政府名义统一进行地图测绘的国家,清朝乾隆皇帝期间就开始了全国规模的测绘工作,主要是测定全国的三角网,历经十年的艰辛,终于在1718年完成了《皇舆全览图》,后来又编成中国分省图。这些大规模的三角测量和地形测绘,奠定了近代地图测绘的基础。 1.3传统地图学的形成 大约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地图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科学形成。一方面,由

TPM课程列表

TPM样板打造实践暨TPM现场专家培养TPM快速改善(方法培训+现场辅导)样板工程项 目计划书(参考) 一、项目概要 ● 项目简介 为培养成功推行TPM活动的意志与自信心,选定样板设备,通过理论学习、案例研讨、方法实习、现场即改善活动,快速呈现TPM提升现场改善能力和效果,同时系统性地培养理解、实践、指导TPM具体方法的能力。 ? 系统性地学习体质改革5S活动、TPM概要、自主保全活动展开方法、计划保全活动展开方法、TPM小组活动展开方法等理论和方 法 ? 选择和确定若干活动小组和样板活动区域,学员到各活动区域进行实习和即改善活动,顾问现场指导 ? 高层及管理人员对小组活动成果进行现场诊断,及个人和小组活动成果发表会 ● 项目目标 ——培养优秀的TPM专家,并提供成功的培养模式 ? 系统性地学习从TPM导入到成功为止的整体流程 ? 学习TPM8大支柱的原理与具体推进方法 ? 重点学习自主保全、计划保全各阶段具体推进方法 ? 共享TPM成功企业的实践案例 ? 理解和学习作为TPM推进专家应起的作用 ? 培养作为TPM活动专家正确实践生产现场TPM小组活动的能力——TPM现场改善效果快速呈现 成功体验通过TPM活动创造P(Productivity)、Q(Quality)、 C(Cost)、D(Delivery)、S(Safety)、M(Morale)成果? 100%查找看得见的不合理,且通过即实践改善90%以上 ? 通过系统性的TPM活动,提高设备综合效率 ? 设备综合效率提高20%以上,MTBF延长30%以上,MTTR也缩短30%以上

? 理论结合实际,提高设备管理能力 ● 参加对象 ? 经理、科长、主管、班长、小组组长 ? 样板设备小组与数量及选定方法 样板小组与设备数量:以下属单位学员为小组,共4个小组,各小组在本单位现场选择4~6台设备 样板设备选定方法:故障和不良最多,老化严重,位于工厂中心显眼位置的设备为好 ● 项目辅导方法及天数 ? 内部集中培训和现场辅导(TPM理论+实习+改善+发表会) ? 先进企业TPM推进优秀成功案例介绍 ? 实际天数:共5天,2天+2天+1天,详细见后述 ? 时间跨度:2周,原则上不超过20天 二、项目内容 第一模块 理解TPM的定义、目的、基本概念及推进计划 主要形式:理论学习、案例研讨 重点:● 学习设备管理的基本概念及TPM的诞生背景,认识企业现有PM 管理与TPM活动的差距 ● 了解TPM的定义与目的,通过与其他技法相比较认识TPM的特色 ● 通过TPM活动改善案例研讨,学习生产性、品质、成本、交付 期、安全、士气等有形效果创造和企业体质文化无形效果改善的 方法 内容: ? 设备管理概念及广义的设备管理与狭义的设备管理的差异? 设备管理的4个保全方式,设备的寿命管理及 Life Cycle Cost ? TPM的诞生背景,美国方式PM与TPM有哪些差异 ? 理解TPM的定义、目标、本质 ? TPM与其他革新工具的特色比较 ? 通过TPM创造6种有形效果(P、Q、C、D、S、M) ? 通过TPM创造无形效果(组织文化、工厂管理能力、设备技术能力提升等) ? TPM8大支柱的活动对象、目标、推进概要 ? TPM导入、实施、落实各阶段水准提升

第二章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第二章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一、道德的起源 道德是怎么产生的?根源何在?这就是伦理学关心的道德起源问题。在漫长的岁月中,古今中外的思想家们对道德的起源和演变问题进行了大量探索和猜测,提出了各式各样的答案,为伦理学的发展留下了丰富的思想资料。 (一)道德起源的几种观点 关于道德的起源,在马克思主义学说诞生以前有几种不同的见解: 1、神启论:道德来源于神的启示。 例如: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伦理学则认为,道德起源于“上帝”的“启示”。基督教教义《旧约》上讲的“摩西十戒”便是“上帝”耶和华启示摩西,摩西再把得到启示的教规和戒律传给教民。 2、天赋论:道德是人先天所具有的禀赋。 这种观点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类的“天性”或自然本性,是先天的,是人生来就有的。我国战国时代的孟子就说过:“仁义礼智,非由外说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3、进化论:道德观念起源于动物的“社会”意识或互助性。 进化论伦理学倡导者俄国的克鲁泡特金认为,生物进化的过程中,个体之间利益是互相调合的,彼此之间具有天然的同情心。人类是由动物进化来的,人类社会道德是对动物所“固有的”道德本能和道德情感的继承,甚至善与恶、最高的幸福等观念,也是在进化过程中从动物身上继承来的。 4、感觉欲望论:道德来源于人的自然本性的欲求。 感觉欲望论从人的自然本能出发来说明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的某种自然的感情或欲望。例如英国功利主义伦理学说创始人边沁提出:“自然把人放在痛苦和快乐这两个最高主子的统治下。只是他们指出我们应该做什么,决定我们将要做什么。正误的标准,因果的联系,都和苦乐分不开的。我们一切言行和思维都受苦乐的制约。”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属于社会上屋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必须而且只能从人类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本身去探讨道德的起源。 (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的产生有其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其客观条件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矛盾;其主观条件是指人的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开始意识到这种利益关系和矛盾需要加以调整。 道德赖以产生的这两个前提条件,都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劳动过程中获得的。 由于劳动,人才认识到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从而产生了各种意识。人的一切知识,包括道德意识和知识,都是从社会实践,首先是从社会生产实践中获得的。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人们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和交往联系复杂化了,就出现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于是便产生调整这种矛盾的要求和意识。这种要求和意识起初只是少数人的,以后经过总结和传播,逐步成为多数人的意识和要求,形成具有道德规范意义的风俗习惯,产生了履行这种风尚习俗的责任感和义务观念,这便是最初的道德现象。 在人类历史中,道德的产生与原始社会时期的各种“禁忌”、和生产、生活习俗是紧密相连的,道德就是从这些东西中演化而来的。 1、生产性的“性禁忌”。

TPM设备管理实例

TPM设备管理实例----设备点检管理制度 1.目的 点检是车间设备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目的是通过点检准确掌握设备技术状况,维持和改善设备工作性能,预防事故发生,减少停机时间,延长设备寿命,降低维修费用,保证正常生产。 2.范围 办法适用于机械动力部所辖维护设备,实行全员点检定修制度。 3.点检实施 3.1根据设备分类,制定详细的点检周期、点检内容。 3.2根据设备分类制定排污周期、润滑周期、润滑部位、给油脂种类等。 3.3制定设备卫生清扫周期及清扫标准。 3.4对点检的设备详细记录部位、运行情况,对发现的异常情况要详细,记录故障情况、处理过程、更换器件型号、种类、件数。 3.5点检工具、检测工具要携带齐全。 3.6对点检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无法处理的问题,要及时汇报。 3.7除做好点检记录外,日常检修也应详细记录。 4.点检内容及周期 4.1公共点检内容: 4.1.1对所辖区域内的设备进行点检,查看岗位生产记录,与岗位有关人员交换信息、收集设备运行状况并进行分析,掌握机件的劣化程度。 4.1.2根据点检情况,提出预防、改善设备性能的意见。 4.2仪表部分:

4.2.1对现场仪表的点检:(每日一次) (1)仪表要保持安装姿态,垂直水平。 (2)外观要保持完好、清洁、证牌齐全。 (3)仪表引线保持整齐,牢固无脱落、裸线。 (4)导压管保持安装姿态,无堵、漏、无扭曲。 4.2.2对现场管线的点检:(每日一次) (1)管线要保持安装姿态,垂直水平。 (2)线槽、线管无拖吊,导线无裸露,线槽盖板齐全完好。 (3)管路、接头、气源、保温是否有堵、漏、渗现象。 (4)阀门要完好,开闭灵活可靠,手轮齐全,丝杠无弯曲。 4.2.3对室内盘面仪表的点检:(每日一次) (1)外观完好、证牌齐全,部件无缺损。 (2)仪表内外保持清洁。 (3)显示准确,画线正常清晰,按钮开关灵活可靠。 (4)自动调节系统品质要保持良好。 4.2.4盘后布线的点检:(每日一次) (1)布线整齐规范,端子接线牢固,接触良好。 (2)改造线、临时线要进线槽,做到规范。 (3)照明要良好。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的起源

人性靠法律还是道德约束 用马克思的道德观揭示人性的约束力 艺术学院课程与教学论(声乐)谭云波11040102025 第一部分论马克思的道德观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人性越来越冷漠,究竟什么才能约束人性,是法律还是 道德? 马克思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 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道德没有强制性,它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 习惯、传统和教育来起作用。道德是在人类社会的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产生,受人们的经济关系的制约,并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道德具有历史性。和原 始社会所有制相适应的是原始社会的共同道德,它以氏族成员之间平等互助的关系 和对民族的整体责任感为其行为的规范。在阶级社会里,道德具有阶级性, 统一的共同道德分裂为阶级的道德。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相适应,剥削阶级的道德 成为各社会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其共同的道德信条是:“剥削有理”、“压 迫有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与之相对立的是各社会的劳动者阶级的道德,它们提倡勤劳、勇敢、团结互助、反对剥削和压迫。以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为行 为准则的资产阶级道德是剥削阶级道德的典型和最后一个历史类型。以集体主义为 核心的无产阶级道德即共产主义道德是劳动者道德的最高类型,它根源于无产阶级 的阶级地位和经济条件,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 从总体看,道德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永恒的道德、超阶级的道德是没有的。但是,为了保证人们之间的正常交往,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需要有一些大家都能接受并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如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儿童,尊敬长辈,讲究卫生,反对流氓、盗窃行为等。尽管这些道德准则并非道德中最本质的方面,而且在阶级社会中也打上了阶级的烙印,但毕竟起着约束不同阶级人们行为的作用。道德具有历史继承性。一般说,剥削阶级的道德观念为以后的剥削阶级所继承, 而劳动人民的高尚品德则在劳动人民中世代相传。历史上先进阶级(包括一定历 史条件下的剥削阶级)道德中的某些积极内容,也可为后来的劳动人民所批判改 造而加以吸收,并赋予新的阶级内容。

TPM的基础认知

TPM的基础认知 TPM的基础认知 1. 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后保养时代特点的是:× A 即1951年以前的生产保养 B 会降低机器的使用寿命 C 平时不注重设备的保养和维护 D 直接丢弃那些出现故障的机器 正确答案:D 2. 以下对预防保养时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最先由美国人提出 B 保养内容为定期上油、清灰等 C 根据使用周期更换零件 D 属于简单保养 正确答案:C 3. 下列关于预知保养时代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有助于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B 有目的地对机器设备进行维护 C 提前预测机器故障的时间和原因 D 并不预测设备的报废情况 正确答案:D 4. 下列关于TPM广义定义的要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构筑防患于未然的机制 B 实现零损耗的目的 C 专业人员参与 D 追求效率极限化的目标 正确答案:C 5. TPM广义定义与狭义定义的区别不包括:× A 保养对象不同 B 参与人员与部门不同 C 活动方式不同 D 活动目标不同 正确答案:A 6. 下列有关自主保养体系的确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由生产部门来确立 B 需要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敬业精神 C 机器使用者即保养负责人 D 需要全体部门共同确立 正确答案:D

7. 企业内负责完成计划保养体系确立工作的人是:√ A 专业维修人员 B 全体员工 C 设备部门的领导 D 机器使用者 正确答案:C 8. 以下关于教育训练的表述,错误的是:× A 主要由人事部门负责完成 B 可以利用提案改善活动 C 培养员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效率的能力 D 应以实践教育为主 正确答案:D 9. 下列活动主要由研发部门负责完成的是:× A 建立品质保养体系ISO9000 B 预防与初级流动管理体制的确立 C 安全、卫生和环境的管理ISO14000 D 管理间接部门的效率化 正确答案:B 10. 关于TPM、TQM、5S三者的关系,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展5S是推行TPM的基础 B TPM与TQM在改良对象、手段方面存在本质区别 C TQM与TPM的目的一致 D 5S的推行与TQM没有关系 正确答案:D 判断题 11. 推行TPM是实实在在的生产活动,不需要进行意识变革。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12. 推行TPM应做好时间与活动的安排,注重循序渐进。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13. 企业在推进TPM活动时,各阶段目标应保持平行发展。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14. 推行TPM的有形效果比无形效果更有意义,对企业长期发展的影响更加深远。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15

第四章道德的起源及历史发展

第四章道德的起源及历史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旧伦理学的道德起源说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道德起源说,掌握不同历史类型的道德的特点以及道德发展的历史规律性,理解道德遗产的批判继承。 教学重点和难点: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说、道德的本质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道德的起源 一、历史上的“道德起源说” 在伦理思想史上,关于道德的起源问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各派伦理学都有自己的见解,众说纷纭,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起源说” 1、神启说 这种起源说企图从“神”、“上帝”或者“天”、“绝对精神”那里引申出道德。 在西方,古代希腊贵族奴隶主的思想家柏拉图就是这种观点代表,他认为道德是神把“善的理念”放进人的灵魂中去的结果,由于人的灵魂不同,等级不同,道德也就分为指挥、勇敢、节制、正义等不同德性。中世纪基督教的《旧约》,把道德规范说成“上帝”(神)耶和华对摩西的指示,然后通过摩西向教民们宣讲教规和道德戒律,即有名的《摩西十戒》。这十戒就是上帝在西乃山顶通过摩西向世人训示的宗教道德和法律条文。 在中国,汉代地主阶级思想家董仲舒把封建道德的“三纲五常”说成是“圣人”根据“天意”而制定的规矩。即所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也不变”。董仲舒把“天”看成是有意志的人格神,并通过对阴阳五行说的歪曲来论证他的观点,他认为天和阴阳五行说都是有道德的,而人又是天的副本,即“人付天数”。天按自己的模样塑造了人类,因此,天有什么,人就有什么,如天有五行,人有五脏,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昼夜,人有视(醒)暝(睡觉)等,天有道德,所以人有伦理,这就是天人合一,天人交感。这样封建道德被神化了,违背了封建道德也就触犯了天意,很显然,这种道德起源说是假借“神”或“天”的意志,把统治阶级的道德说教神圣化,以便欺骗、愚弄和统治被压迫阶级。

TPM-理论考试知识

TPM管理者培训测试 姓名: 1. TPM是从美国发明的PM逐步发展起来的以设备为着眼点的管理系统,其中的T代表 (全员),P代表(生产),M代表(维护管理)。 2. OEE被称为(设备综合效率),其担负着(设备损失分析)的作用,分成三率(时间利用 率),(设备性能率)和(产品合格率)分析和量化设备的效率和损失。 3. 被称为TPM三大工具的分别是(小组活动),(活动板)和(单点课),其中(小组活动) 是TPM成功实施的载体。 4. 设备发生故障是由于部件的劣化引起的。因错误操作,或没有遵守标准操作条件,或者没有 建立设备运行基本条件而造成对设备或部件的损坏被称为(强制劣化)。 5. AM自主维护是以生产部和操作员为主体实施的基础维护,而以维修部和专业人员开展的维 护则被称作(专业维护),其使用的维护方式通常以(预防)为主。 6. AM自主维护分为(D)个步骤开展。 A.3 B.5 C.6 D.7 7. AM自主维护第一步的内容为(B),要点是(D)。 A.建立暂行基准 B.初期清扫 C.污染源和困难部位的改善 D.变清扫为检查 8. AM自主维护第一步实施中广泛运用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是(不良点标签)。 9. AM自主维护第二步的内容是对于初期清扫中确认的(污染源)和(困难部位)寻找对策并 进行改善,其中大量运用的问题分析工具是(5why分析)。 10. AM实施的七个步骤中,第三步骤的主题是(制定暂行基准书)。自主维护基准书的制定是 围绕操作人员应该逐步承担的维持设备运行的基础状态的四个方面而制定的,即(清洁),(润滑),(紧固),(点检)。 11. 有人说TPM-AM就是操作员承担所有的设备维护工作,工厂不再需要维修员了。你是否同 意这种说法?TPM对于操作员进行的AM和维修人员进行的PM是如何进行设备维护的合作与分工的? 不同意,AM与PM均是TPM当中两个重要的维护闭环。操作人员进行的AM为自主维护,首 先从操作员工的设备清扫开始,清扫本身同时也是对设备关键点进行检查的过程,对设备进行力 所能及的基本保养,包含清洁、润滑、紧固等环节,然后回到最初的清扫环节。而操作人员在 AM闭环维护过程中,如果发现设备存在异常问题和隐患,操作人员自己无法解决,则通过专业 维修部门递交设备故障维修单的方式跳出自主维护闭环,进入专业维护闭环,由专业维修人员对 设备进行诊断维修,维修结束又回到正常的自主维护闭环。

玉米的历史和发展

玉米[2]原产地在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鲁一带,人类栽培玉米的历史大约有七千多年,从野生状态改造成栽培类型约四、五千年。但是,玉米的起源问题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因为一直未找到玉米的野生祖先。1954年巴洪的报道,揭露了一点秘密。在墨西哥城的70米以下的岩芯中(据判断约为八万年以前地层),发现了九千年前的玉米花粉化石。另外还发现了约七千年前的玉米果穗标本。这个玉米果穗,穗长3.5厘米,’穗粗0.7厘米,轴色和粒色为淡褐色,籽粒有黍粒大小,粒行整齐,齿窝很深,两个籽粒平行地连在一起,两排平行籽粒之间,有一较宽的间隙。据此发现,可认为玉米的祖先是一种野生玉米,且可断定玉米起源于拉丁美洲的可能性很大。 玉米崇拜,被认为是墨西哥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古印第安神谱中,有好几位玉米神,例如辛特奥特尔玉米神、西洛嫩女神、科麦科阿特尔玉米穗女神等等,他们都象征着幸福和运气。墨西哥民间有许多关于玉米的神话和传说,都将人类的起源与玉米的发现连在一起。纳华印第安人的传说认为,在远古时代,以克特萨尔科阿特尔和特兹卡特里波卡为主的诸神在反复争斗中创造了世界和人类,在第五个太阳普照大地的时候,人类才从吃树木果实和植物发展到食用玉米。在玛雅人的神话中,人的身体就是造物主用玉米做成的,因为这样的人比原来用泥和木头做的人要好许多,不容易损坏,最重要的是有心脏,因而有情感,能够赞美和颂扬造物主。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把土著人称为“玉米人”,危地马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斯图里亚斯的长篇小说《玉米人》,写的就是玛雅人在现代社会的遭遇。 玉米属于禾本科玉米属,学名玉蜀黍,俗称棒子、玉茭、苞米。玉米,又叫御麦、金豆、玉菱、苞谷等多种名称。历来人们都把玉米称为“杂粮”。起源于美洲大陆,原产地是墨西哥或中美洲,是禾本科草本植物玉蜀黍的种子。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把玉米带到了西班牙,随着世界航海业的发展,玉米逐渐传到了世界各地,并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来有的国家把玉米奉为“国宝”。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作物之一,从北纬58度到南纬35—40度的地区均有大量栽培。北美洲种植面积最大,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次之。从栽培面积和总产量看,玉米仅次于小麦和水稻居第三位。 1492年哥伦布在古巴发现玉米,以后直到整个南北美洲都有栽培。1494年把玉米带回西班牙后,逐渐传至世界各地。到了明朝末年,玉米的种植已达十余省,如吉林、浙江、福建、云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距今大约已有460年的历史。发展到现在,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玉米在我国分布很广,南自北纬18度的海南岛,北至北纬53度的黑龙江省的黑河以北,东起台湾和沿海省份,西到新疆及青藏高原,都有一定面积。 在7000多年前,中国先民们就从事着农业生产,并在很早就认识到种子的重要性。《诗经·大雅·生民》中就提到“嘉种”(良种),说明中国先民很早就认识到种子质量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性;公元前3世纪《吕氏春秋》一书中就有关于种子选育加工的记载;16世纪的《天工开物》中记载的选种用风车。

“外国历史世界历史”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

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是历史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内容为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世界历史学科的主要任务是以世界全局的观点,综合考察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历史,运用相关学科如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的成果,研究和阐明人类历史的演变,揭示演变的规律和趋向。 在中国,约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主要由于历史专业的分工,人们习惯于把中国史和世界史对举,几乎把世界历史作为外国历史的代称。实际上,世界历史绝非把中国历史排除在外的域外史,而中国历史也和所有其他国家历史一样,是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全过程的组成部分。 关于世界历史的分期,至今还没有完全一致的意见。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就已有了把历史分为“古代”、“中世纪”和“近代”的说法。这种主要基于欧洲历史的分期,在西方史学界长期沿用。有不少史学家又在三时期之后加上“当代”或“现代”,从而形成四阶段分期法。马克思主义史学也采用四阶段分期法,其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理论,与以政治兴替或其他“重大事件”为分期标准者有本质的不同。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对世界史的分期,一般都以“古代”相当于原始社会及奴隶社会阶段,“中世纪”相当于封建社会阶段,“近代”相当于资本主义社会阶段,而“现代”则是指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为开端的一个新的时期。有的学者认为“中世纪”一词只适用于西欧历史,没有世界历史上的普遍意义,所以改用“中古”一词标示“古代”和“近代”之间的阶段。这种分期法从理论上说是完全可行的。但是人类历史的发展并不平衡,世界各不同地区进入某一社会经济形态有早有迟,在某一社会经济形态中经历的时间也有长有短。特别是自历史进入文明时期以后,很少看到绝对纯粹属于这一阶段或那一阶段的社会经济形态,也很少看到绝对整齐的、单一发展的由低级

单片机的历史和发展

单片机的历史和发展 一.单片机的发展史 (1)第一阶段(1976-1978):单片机的控索阶段。以Intel公司的MCS–48为代表。MCS –48的推出是在工控领域的控索,参与这一控索的公司还有Motorola 、Zilog等,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这就是SCM的诞生年代,“单机片”一词即由此而来。 (2)第二阶段(1978-1982)单片机的完善阶段。Intel公司在MCS–48 基础上推出了完善的、典型的单片机系列MCS–51。它在以下几个方面奠定了典型的通用总线型单片机体系结构。①完善的外部总线。MCS-51设置了经典的8位单片机的总线结构,包括8位数据总线、16位地址总线、控制总线及具有很多机通信功能的串行通信接口。②CPU外围功能单元的集中管理模式。③体现工控特性的位地址空间及位操作方式。④指令系统趋于丰富和完善,并且增加了许多突出控制功能的指令。 (3)第三阶段(1982-1990):8位单片机的巩固发展及16位单片机的推出阶段,也是单片机向微控制器发展的阶段。Intel公司推出的MCS–96系列单片机,将一些用于测控系统的模数转换器、程序运行监视器、脉宽调制器等纳入片中,体现了单片机的微控制器特征。随着MCS–51系列的广应用,许多电气厂商竞相使用80C51为内核,将许多测控系统中使用的电路技术、接口技术、多通道A/D转换部件、可靠性技术等应用到单片机中,增强了外围电路路功能,强化了智能控制的特征。 (4)第四阶段(1990—):微控制器的全面发展阶段。随着单片机在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发展和应用,出现了高速、大寻址范围、强运算能力的8位/16位/32位通用型单片机,以及小型廉价的专用型单片机。 二.单片机的未来趋势 作为一个炙手可热的产品,单片机未来的走势会是怎么样的呢?作为一种应用型产品无外乎就是节省快速两个方面。在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节能成为所用产品不可避免的话题,所以低功耗是未来单片机的一个重要方向。这是一个效率社会,所以提速也是未来单片机应该考虑的问题。 1.低功耗CMOS化 MCS-51系列的8031推出时的功耗达630mW,而现在的单片机普遍都在100mW左右,随着对单片机功耗要求越来越低,现在的各个单片机制造商基本都采用了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象80C51就采用了HMOS(即高密度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和CHMOS(互补高密度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CMOS虽然功耗较低,但由于其物理特征决定其工作速度不够高,而CHMOS则具备了高速和低功耗的特点,这些特征,更适合于在要求低功耗象电池供电的应用场合。所以这种工艺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单片机发展的主要途径 2.微型单片化 现在常规的单片机普遍都是将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取数据存储(RAM)、只读程序存储器(ROM)、并行和串行通信接口,中断系统、定时电路、时钟电路集成在一块单一的芯片上,增强型的单片机集成了如A/D转换器、PMW(脉宽调制电路)、WDT(看门狗)、有些单片机将LCD(液晶)驱动电路都集成在单一的芯片上,这样单片机包含的单元电路就更多,功能就越强大。甚至单片机厂商还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量身定做,制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单片机芯片。此外,现在的产品普遍要求体积小、重量轻,这就要求单片机除了功能强和功耗低外,还要求其体积要小。现在的许多单片机都具有多种封装形式,其中SMD(表面封装)越来越受欢迎,使得由单片机构成的系统正朝微型化方向发展。 3.主流与多品种共存 现在虽然单片机的品种繁多,各具特色,但仍以80C51为核心的单片机占主流,兼容其

什么是TPM

什么是TPM TPM是英文TotalProductiveManagement的缩略语,中文译名叫全面生产管理。其具体含义有下面4个方面: 1.以追求生产系统效率(综合效率)的极限为目标; 2.从意识改变到使用各种有效的手段,构筑能防止所有灾害、不良、浪费的体系,最 终构成“零”灾害、“零”不良、“零”浪费的体系; 3.从生产部门开始实施,逐渐发展到开发、管理等所有部门; 4.从最高领导到第一线作业者全员参与。 TPM活动由“设备保全”、“质量保全”、“个别改进”、“事务改进”、“环境保全”、“人才培养”这6个方面组成,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改进。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日本,TPM已在汽车、 半导体、家电、木工、机械等硬件产业以及钢铁、 化工、食品、医药品、造纸、印刷、石油、燃气等流程型材料产业中实施。 推行TPM可期待的有形效果包括:设备综合效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市场投诉的减少;各种损耗的降低;生产周期的缩减;间接部门效率的提高。 推行TPM可期待的无形效果包括:企业得到革新;企业充满活力;企业有公信力,能让顾客信赖。

OEE的定义 一般,每一个生产设备都有自己的最大理论产能,要实现这一产能必须保证没有任何干扰和质量损耗。当然,实际生产中是不可能达到这一要求,由于许许多多的因素,车间设备存在着大量的失效: 例如除过设备的故障,调整以及设备的完全更换之外,当设备的表现非常低时,可能会影响生产率,产生次品,返工等。 OEE是一个独立的测量工具,它用来表现实际的生产能力相对于理论产能的比率。国际上对OEE的定义为:OEE是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全局设备效率)的缩写,它由可用率,表现性以及质量指数三个关键要素组成,即: OEE=可用率X 表现性X质量指数。 其中: 可用率=操作时间/ 计划工作时间 它是用来考虑停工所带来的损失,包括引起计划生产发生停工的任何事件,例如设备故障,原料短缺以及生产方法的改变等。 表现性=理想周期时间/ (操作时间/ 总产量)=(总产量/ 操作时间)/ 生产速率 表现性考虑生产速度上的损失。包括任何导致生产不能以最大速度运行的因素,例如设备的磨损,材料的不合格以及操作人员的失误等。 质量指数=良品/总产量 质量指数考虑质量的损失,它用来反映没有满足质量要求的产品(包括返工的产品)。 利用OEE的一个最重要目的就是减少一般制造业所存在的六大损失:停机损失、换装调试损失、暂停机损失、减速损失、启动过程次品损失和生产正常运行时产生的次品损失。下面表格是六大损失的说明及其与OEE的关系: 六大损失类别OEE损失类别事件原因注释 停机损失有效率刀具损坏设备突发故障原料短缺等表示设备因为一些大的故障,或者突发事件所引起的停工。 换装调试损失有效率改变工具设备预热等因改换工具,生产线调试等准备工作而造成的损失,一般位于工位安排,生产布置这一阶段 暂停机损失表现性不通畅的生产流导轨阻塞清洁,检查一般指停工5分钟以下,并不需要维护人员介入的停工 减速损失表现性低于设计产能运行设备磨损员工技术因素等任何阻止设备达到设计产能的因素 启动过程次品损失质量指数报废、重工等设备预热,调节等生产正式运行之前产生的次品 生产过程次品损失质量指数报废、重工等生产稳定进行时产生的次品 表一六大损失与OEE的关系 OEE计算实例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OEE的计算方法: 设某设备某天工作时间为8h, 班前计划停机15min, 故障停机30min,设备调整25min, 产品的理论加

家乡的历史和发展

家乡的历史和发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行走的城市重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初步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与发展概况,对家乡某一方面的文化有较深入的认识。 2、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3、能知道传统文化之美与现代文化之美都是家乡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课前准备:分小组收集家乡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的具体例子。教学环节: 一、导入。 视频导入《重庆的宣传片》 提问: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学生回答......解放碑,朝天门等)出示相对应的图片,并适时提问:想看看XX年前他的样子么? 二、揭题

过渡语:从97年直辖以来,重庆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悬挂在联合国大厅的世界地图上,仅仅标出了中国四个城市的名字,其中一个就是重庆。巍峨的高山,低回的河谷,承载着重庆三千年的文明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发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行走的城市重庆 揭题: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行走的城市重庆 三、新授 1、传统的重庆 过渡语:重庆,简称巴、渝。地处长江,嘉陵江交汇之处。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贸易、交通重地。上千年的文明史留给我们许多宝贵的传统文化,关于它们,你都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合作吧课前的资料综合后,上台介绍) 暂定学生介绍:磁器口、綦江农民版画、铜梁龙灯、重庆火锅、山城名特小吃(出示相对应的照片) 老师介绍:乌江船工号子(配图。配上船工号子的歌曲) 【乌江船工号子】乌江江险浪高,上水时,通常是10余条船成群出发,每遇大滩,需集中各船人力共同拉纤,船工们巨大的号子声扎实铿锵,高亢激昂,能压过咆哮的江水声,远传数十里外。其中以"夺夺号"最为典型,它没有弱拍,没有领唱,也没有歌词,分三组五声部以衬腔呼应。整个号子均以和声式进行,宫调原位和弦、转位和弦交替出现,透视出声部,明亮而强烈。

分享一个设备管理TPM案例

分享一个设备管理TPM案例 随着科技进步和自动化的快速发展,高精尖设备、自动化生产线、柔性生产设备等已广泛应用于企业,传统的单纯依靠设备修部门来做好设备管理工作,已很难适应企业实际发展的需要。如何提高设备综合利用率,减少各种故障损失成为企业改善经营效益,增强竞争实力所关注的问题。以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以设备的时间、空间全系统为载体,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全员生产维修体制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全员生产维修(TPM)是日本企业在美国生产维修基础上,吸收了英国综合工程学、美国后勤学、我国鞍钢宪法中的群众路线的做法而提出的现场设备管理模式。这一设备管理模式从20世纪70年代诞生至今已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成为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的利器。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TPM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它必须与企业整体运作系统相匹配。 TPM概括起来讲就是全效率、全系统、全员参加,而全员参加是实施TPM的基础,是TPM管理理念的精髓所在,是实施TPM的切入点和重心。要想成功引入TPM,就必须从“全员参与”精神的培养人手,海尔就是实施TPM成功的一个典型例子。 一、OEC管理法 海尔独创了一套管理理论—OEC管理,O(Overall)意为“全面的”;E(Everyone,Everything,Everyday)意为“每个人、每件事、每一天;C(ControlandClear)意为“控制和清理”。其含义是全方位地对每个人每一天所做的每件事进行控制和清理,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今天的工作今天必须完成,今天的效果应该比昨天有提高,明天的目标要比今天的目标高。 具体地讲就是企业每天的事都有人管,做到控制不漏项;所有的人均有管理、控制的内容,并依据工作标准对各自的控制项目,按规定的计划执行,每日把实施结果与预定的计划指标进行对照检查、总结、纠偏,达到对事物全系统、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事事控制的目的,确保事务向预定的目标发展。 OEC管理法由三个基本框架构成,即目标体系、日清控制体系和有效激励机制。这三个体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首先由目标体系确定目标,然后由日清体系来保证完成目标的基础工作,为了使基础性的工作能朝着对企业有利的方向运动,必须对日清的结果进行正、负激励,这便是有效激励机制所要达到的目标。 OEC管理法强调对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将对结果的管理转变为对瞬间状态的控制。通过日清管理法把所有的目标分解到每个人身上,每个人的目标每天都有新的提高,这样就可以使整个工作有条不紊地、不断地增长。海尔每个员工都有一张“三E卡”(Everyone、Everyday、Everything)。每个员工干完当天的工作后填写卡片,填写完之后,其收人就跟这张卡片直接挂钩。这张日清卡使海尔把整个的工作大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个人身上。比方说海尔的冰箱共有156道工序,545个责任区,这都落实到每个人;海尔的冰箱仓库共有1964块玻璃,每一块玻璃都有责任人,这就使得整个质量得到了保证。所以,在海尔全员参与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变成实实在在的行为,变成了效益。海尔的OEC管理,是海尔的基础管理,为海尔营造了严、细、实、恒的管理风格,使海尔上下形成一个有机的积极向上的系统。 二、员工的市场链理念与设备管理 在OEC管理的基础上,海尔又辅以市场链这一有效调节机制。所谓市场链,主要是指把市场经济中的利益调节机制引人企业内部,围绕海尔集团的战略目标,把企业内部上下流程、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的业务关系由原来的单纯行政机制转变成平等的买卖关系、服务关系和契约关系,通过这些关系把外部市场订单转变成一系列内部市场订单,形成以“订单”为驱动力、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相互咬合、自行调节运行的业务链。在这个业务链中互为“客户”,本岗位、本客户不接受上一道工序传来的缺陷,同时自己也不能产生失误和差错,如果产生失误和差错,下一个工位或者说客户有权拒绝缺陷。市场链就是要把外部市

道德起源问题演示教学

道德起源问题

道德起源问题 道德起源问题是伦理学中极为重要的问题,是伦理道德存在的基础。伦理学思想史上,各学派对此问题众说纷纭。总的来说有四种旧伦理学道德起源学说:神启说、天赋说、情感欲望说、动物本能说。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学说是在旧伦理学道德起源学说之上建立的历史唯物主义道德起源说,它观点与以往伦理学家的论述存有一定差异。 一、马克思主义道德起源学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人所特有的。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并不是从来就有的。社会劳动是道德起源的基础。 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的社会关系首先是一种劳动关系,是劳动活动推动了人的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是劳动把本来孤立的个体联系起来,形成相互依赖,相互协作的关系。这就是最初的社会关系。孤立的个人是不存在什么道德问题。 其次,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当个人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利益,而且也意识到他人和整体的存在和利益,道德才会产生。 再次,劳动是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统一的社会条件在劳动过程中,人们建立起了比较经常而固定的各种社会关系,并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了包括道德意识在内的各种意识。 最后,社会分工是道德从萌芽到生成的关键条件。随着生产和分工的发展,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及其相互交往复杂了。产生了每个人的个人利益和与之相交往的人们的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从而产生了从道德意识上约束人的行为,调整各种利益矛盾,维系社会秩序的必要性。日久天长便形成了一些最简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这就是最初的道德准则。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最早的道德观念萌发于人类早期的劳动和简单交往。而道德则形成于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断定,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这就是对道德的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