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泵安全操作规程

液压泵安全操作规程
液压泵安全操作规程

液压泵安全操作规程

1.检查减速器油箱,高压泵油位和乳化液箱的水位是否在规定的油位和水位上。

2.检查安全阀,压力表、电接点压力表、水位表、液位指示器是否灵敏、正确;压力表、安全阀每年校验一次,安全阀定期作排气试验,以防阀芯粘连和阀孔堵塞。

3.检查水泵各部位,各阀门、电磁阀、管道等是否良好,不得有漏水、漏气,漏油,检查电气接零(地)线是否牢固可靠,停泵一周以上时,要测量主电机绝缘是否良好;检查与水压机的联系信号是否正确可靠。

4.开泵顺序:

(1)检查所要开动的水泵、蓄水(气)罐和管道上的阀门、吸水阀、循环闸阀,是否全部在开启位置,打开高压泵的泵头放气阀和润滑油泵的冷却水阀;

(2)开动润滑油泵,运转1~2分钟,油压在0.15~0.2兆帕,待润滑油指示灯显示正常后,启动高压泵主电机;

(3)待泵头空气排尽后,立即关闭排气阀;

(4)高压泵运转正常后,合上循环阀电磁铁电源,插上打压电源插头,待水位升到4级以上后,合上最低液面阀电磁铁开关,水位升到7级时(根据泵房设计也可提前发出“可以工作”信号)给水压机发出“可以工作”信号,水压机开始工作。

5.启闭阀门时,—要站在阀杆侧面,缓慢旋转。

6.工作时不得离开工作岗位,严密监视控制仪表和水位指示灯是否正常,如出现假水位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并每10~15分钟对全部设备巡回检查一遍,每小时记录一次运行情况,油温、轴承温度不得超过50℃,乳化液温度不得超过60℃,冷却水温度不得超过40℃,电机温度不得超过额定温升。

7.发现超压,立即拔下打压插头,并切断总电源,待水位降到正常后,通知水压机停止工作。待修理恢复正常后,才能继续工作。

8.用肥皂水检查蓄水(气)罐、气阀、气管是否漏气,如有冷凝结霜(水)情况,说明漏气严重,应及时修理。如要化冻,禁用明火。

液压泵拆装实验

实验二液压泵拆装实验 一、CB型齿轮油泵拆装实验 (一)概述 齿轮油泵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工作可靠,制造容易、成本低以及对液压油的污染不太敏感,维护与修理方便等优点,因此已广泛地用在压力不高(一般在25公斤/厘米 2 以下)的液压系统中。齿轮油泵的缺点是漏油较多,轴承上载荷大,因而压力较低,流量脉动和压力脉动较大,噪音高,并只能作定量泵使用,故使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齿轮油泵在结构上采取措施后可以达到较高的工作压力。 CB型齿轮油泵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产品,工作压力为2.5MPa ,为了适应高压系统的需要,在结构上稍加改进(采用了浮动轴套结构即可自动裣轴向间隙),可使油泵出口压力达到7~14 MPa。 CB型齿轮油泵在结构上考虑并较好地解决了轴向间隙问题,径向压力不平衡问题,困油问题等。 (二)实验目的: 了解CB型齿轮类油泵的装配程序及结构特点。 (三)实验设备: 内六角扳手、固定扳手、螺丝刀、CB-B型齿轮泵一台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CB-B型齿轮泵结构图见图2—1 1.工作原理 在吸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从对方齿谷中退出,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增大,完成吸油过程。在排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进入对方齿谷中,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减小,实现排油过程。

图2-1CB-B型齿轮泵结构 2.装配要点及注意事项: (1)仔细清选零件; (2)各零件原规定的锐角处,应保持锐角,不可倒角修圆。 (3)滚针装在轴承座圈内应充满、不得遗漏,滚针轴承应垂直压入前后盖板孔内,滚针在轴承保持架内应转动灵活无阻。 (4)长、短轴上之平键与齿轮配合,侧向间隙不应过大,顶面不得碰擦,且能轻松推进,轴不得在齿轮内产生径向摆动现象。 (5) CB型齿轮泵径向间隙为0.13~0.16毫米,轴向间隙为0.03毫米。 (6)装配后旋转主动轴(长轴),保证用手旋转平稳无阻滞现象。 (7)对带有油压自动补偿侧板的各类高压齿轮油泵,应注意侧板开关和安 装位置。

液压传动实验报告.

《液压传动》实验报告 流体传动与控制研究所 编 流体传动与控制实验室 学院: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 二0 年月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等。 2.弄清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 二、实验内容: 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的拆装。 三、实验思考题 1.容积式泵工作的必要条件(泵工作三要素)是什么? 2.什么是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的困油现象?在结构上是如何解决的?实验报告要求 1.叙述齿轮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叙述叶片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叙述柱塞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换向阀、压力阀、调速阀等。 2.弄清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先导式YF型溢流阀、调速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二、实验内容 1.单向阀的拆装 2.换向阀的拆装 3.溢流阀的拆装 4.减压阀的拆装 5.顺序阀的拆装 6.节流阀的拆装 7.调速阀的拆装 三、实验思考题 1.对单向阀性能有那些要求? 2.对电磁换向阀性能有那些要求? 3.溢流阀有那些用途? 4.先导式溢流阀在工作中阀芯阻尼孔堵塞,会出现什么现象? 四、实验报告要求 1.叙述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叙述先导式YF型溢流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叙述调速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实验三、液压泵容积效率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液压泵的主要性能,熟悉实验设备和实验方法,测绘液压泵的性能曲线,掌握液压泵的工作特性。 二、实验器材 YZ-01(YZ-02)型液压传动综合教学实验台。 1台 泵站 1台 节流阀 1个 流量传感器 1个 溢流阀 1个 油管、压力表 若干 三、实验内容及原理 1. 液压泵的流量——压力特性 测定液压泵在不同工作压力下的实际输出流量,得出流量——压力特性曲线 ()p f q q =。 实验原理见图一。 实验中,压力由压力表4直接读出,各种压力时的流量由流量计7直接读出。实验中可使溢流阀5作为安全阀使用,调节其压力值为5MPa ,用节流阀6调节泵出口工作压力的大小,由流量计测得液压泵在不同压力下的实际输出流量。给定不同的出口压力,测出对应的输出流量,即可得出该泵的()p f q q =。 2. 液压泵的容积效率——压力特性 测定液压泵在不同工作压力下,它的容积效率——压力的变化特性()p f V V =η。 因为:() 0) ()()(q q q q V 空载流量输出流量理论流量输出流量理= = η 所以:理q q V = η 由于:)(p f q q = 则:)()(p f q p f V q V ==理 η 式中:理论流量 理q :液压系统中,通常是以泵的空载流量来代替理论流量(或者 nv =理q ,n 为空载转速,v 为泵的排量) 。 实际流量q :不同工作压力下泵的实际输出流量。

柱塞泵工作原理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 柱塞装在柱塞泵缸体中,沿轴向圆周均匀分布。柱塞端部带有滑靴,由弹簧通过回程盘将其压紧在斜盘上,同时在弹簧力和工作油压力作用下,缸体被压向固定的配流盘。配流盘上有两个腰形配流窗和,一个与泵壳体的吸油口相连,称进油窗口;另一个壳体的排油口相连,称排油窗口。配流窗口之间的宽度应大于缸体底部通油口宽度,以防高低压腔串通。 轴向液压柱塞泵在工作中,主传动轴带动缸体转动。由于斜盘具有倾角,当柱塞泵缸体转动时柱塞就在缸体的柱塞孔内作往复运动,完成液压泵的吸油压油过程。 轴向柱塞泵工作原理 轴向柱塞泵工作原理 轴向柱塞泵中的柱塞是轴向排列的。当缸体轴线和传动轴轴线重合时,称为斜盘式轴向柱塞泵;当缸体轴线和传动轴轴线不在一条直线上,而成一个夹角γ时,称为斜轴式轴向柱塞泵。轴向柱塞泵具有结构紧凑,工作压力高,容易实现变量等优点。 图3.28a(动画)和图3.28b(动画)分别为斜盘式和斜轴式轴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图。工作原理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由传动轴1带动缸体4旋转,斜盘2和配油盘5是固定不动的。柱塞3均布于缸体4内,柱塞的头部靠机械装置或在低压油作用下紧压在斜盘上。斜盘法线和缸体轴线的夹角为γ。当传动轴按图示方向旋转时,柱塞一方面随缸体转动,另一方面,在缸体内作往复运动。显然,柱塞相对缸体左移时工作容腔是压油状态,油液经配油盘的吸油口a吸入;柱塞相对缸体右移时工作容腔是压油状态,油液从配油盘的压油口b压出。缸体每转一周,每个柱塞完成吸、压油一次。如果可以改变斜角γ的大小和方向,就能改变泵的排量和吸、压油的方向,此时即为双向变量轴向柱塞泵。 在图3.28b(动画)中,当传动轴1在电动机的带动下转动时,连杆2推动柱塞4在缸体3中作往复运动,同时连杆的侧面带动活塞连同缸体一同旋转。配油盘5是固定不

实验一,液压泵拆装实验

实验一、液压泵拆装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常用液压泵的结构特点 二、实验要求:通过对液压泵的拆装,加深对液压泵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的认识。 三、实验内容 (一)、齿轮泵拆装分析 1.齿轮泵型号:CB-B型齿轮泵 2.拆卸步骤: 1)松开6个紧固螺钉2,分开端盖1和5;从泵体4中取出主动齿轮及轴、从动齿轮及轴; 2)分解端盖与轴承、齿轮与轴、端盖与油封。此步可不做。 装配顺序与拆卸相反。 3.主要零件分析 1)泵体4 泵体的两端面开有封油槽d,此槽与吸油口相通,用来防止泵内油液从泵体与泵盖接合面外泄,泵体与齿顶圆的径向间隙为0.13~0.16mm。 2)端盖1与5 前后端盖内侧开有卸荷槽e(见图中虚线所示),用来消除困油。端盖1上吸油口大,压油口小,用来减小作用在轴和轴承上的径向不平衡力。 3)齿轮3 两个齿轮的齿数和模数都相等,齿轮与端盖间轴向间隙为0.03~0.04mm,轴向间隙不可以调节。 4.思考题 1)齿轮泵的密封容积怎样形成的? 2)该齿轮泵有无配流装置?它是如何完成吸、压油分配的? 3)该齿轮泵中存在几种可能产生泄漏的途径?为了减小泄漏,该泵采取了什么措施? 4)该齿轮泵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小泵轴上的径向不平衡力的? 5)该齿轮泵如何消除困油现象的? (二)、限压式变量叶片泵拆装分析 1.叶片泵型号:YBX型变量叶片泵 2.拆卸步骤: 1)松开固定螺钉,拆下弹簧压盖,取出弹簧4及弹簧座5; 2)松开固定螺钉,拆下活塞压盖,取出活塞11; 3)松开固定螺钉,拆下滑块压盖,取出滑块8及滚针9; 4)松开固定螺钉,拆下传动轴左右端盖,取出左配流盘、定子、转子传动轴组件和右配流盘; 5)分解以上各部件。 拆卸后清洗、检验、分析,装配与拆卸顺序相反。 3.主要零件分析 1)定子和转子定子的内表面和转子的外表面是圆柱面。转子中心固定,定子中心可以左右移动。定子径向开有13条槽可以安置叶片。 2)叶片该泵共有13个叶片,流量脉动较偶数小。叶片后倾角为240,有利于叶片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向外伸出。 3)配流盘图实验1-3所示,配流盘上有四个圆弧槽,其中a为压油窗口,c为吸油窗

液压泵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液压泵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1.齿轮泵是依靠泵缸与啮合齿轮间所形成的工作容积变化和移动来输送液体或使之增压的回转泵。 外啮合双齿轮泵的结构。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和泵缸把吸入腔和排出腔隔开。齿轮转动时,吸入腔侧轮齿相互脱开处的齿间容积逐渐增大,压力降低,液体在压差作用下进入齿间。随着齿轮的转动,一个个齿间的液体被带至排出腔。这时排出腔侧轮齿啮合处的齿间容积逐渐缩小,而将液体排出。齿轮泵适用于输送不含固体颗粒、无腐蚀性、粘度范围较大的润滑性液体。 泵的流量可至300米3/时,压力可达3×107帕。它通常用作液压泵和输送各类油品。齿轮泵结构简单紧凑,制造容易,维护方便,有自吸能力,但流量、压力脉动较大且噪声大。齿轮泵必须配带安全阀,以防止由于某种原因如排出管堵塞使泵的出口压力超过容许值而损坏泵或原动机。 高真空齿轮泵工作原理:高真空齿轮泵依靠主从动齿轮的相互啮合把泵体分成吸油腔和压油腔。吸油腔由于相互啮合的轮齿逐渐脱开,密封工作容积逐渐增大,形成部分真空,因此油箱中的油液在外界大气压力的作用下,经吸油管进入吸油腔,将齿间槽充满,并随着齿轮旋转,把油液带到左侧压油腔内。在压油区一侧,由于轮齿在这里逐渐进入啮合,密封工作腔容积不断减小,油液便被挤出去,从压油腔输送到压力管路中去。 电动机运转时,推进装置随着主轴一起高速运转本推进装置相似于一轴流泵,其排空(抽真空)的速率远远大于齿轮啮合排空的速率,随着推进装置的推进作用,齿轮啮合的反泄露被阻滞,其形成的极限真空自然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处于较低位置的油液则被迅速吸入泵腔内,然后经排油腔被压入出口排出。 当油路中的阻力(压力)超过所设定的安全压力时,安全阀就启动,使排油腔的油回到吸油腔,从而保持压力不再上升,安全阀起过载保护作用 外齿轮泵有两根相同尺寸的啮合齿轮轴。驱动轴连接电机或减速机(通过弹性联轴器)并带动另一根轴。在重载型工业齿轮泵内,齿轮通常与轴为整体(一个部件),轴颈的公差很小。外齿轮泵的运行原理很简单。液体进入泵吸入端,被未啮合的齿间空穴吸入,然后在齿间空穴内被带动,沿齿轮轴外缘到达出口端。重新啮合的齿将液体推出空穴进入背压处。有三种常用的齿轮形式:直齿、斜齿和人字齿。这三种形式各有利弊,CB—B齿轮泵的结构,有不同的应用。直齿是最简单的形式,在高压工况下为最优应用,因为没有轴向推力,且输送效率较高。斜齿在输送过程中的脉动最小,且在较高速度运行时更加安静,不锈钢保温泵,因为齿的啮合是渐进式的。但是,由于轴向推力的作用,轴承材质的选用可能会造成进出口压差有限、处理粘度较低。因为轴向力会将齿轮推向轴承端面而摩擦,所以只有选用硬度较高的轴承材质或在其端面作特殊设计,才能应对这种轴向推力。为使齿轮泵的承压能力最大化,这些配合部件之间的间隙必须愈小愈好以

轴向柱塞泵工作原理

轴向柱塞泵工作原理 轴向柱塞泵中的柱塞是轴向排列的。当缸体轴线和传动轴轴线重合时,称为斜盘式轴向柱塞泵;当缸体轴线和传动轴轴线不在一条直线上,而成一个夹角γ时,称为斜轴式轴向柱塞泵。轴向柱塞泵具有结构紧凑,工作压力高,容易实现变量等优点。 图3.28a(动画)和图3.28b(动画)分别为斜盘式和斜轴式轴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图。工作原理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由传动轴1带动缸体4旋转,斜盘2和配油盘5是固定不动的。柱塞3均布于缸体4内,柱塞的头部靠机械装置或在低压油作用下紧压在斜盘上。斜盘法线和缸体轴线的夹角为γ。当传动轴按图示方向旋转时,柱塞一方面随缸体转动,另一方面,在缸体内作往复运动。显然,柱塞相对缸体左移时工作容腔是压油状态,油液经配油盘的吸油口a吸入;柱塞相对缸体右移时工作容腔是压油状态,油液从配油盘的压油口b压出。缸体每转一周,每个柱塞完成吸、压油一次。如果可以改变斜角γ的大小和方向,就能改变泵的排量和吸、压油的方向,此时即为双向变量轴向柱塞泵。 在图3.28b(动画)中,当传动轴1在电动机的带动下转动时,连杆2推动柱塞4在缸体3中作往复运动,同时连杆的侧面带动活塞连同缸体一同旋转。配油盘5是固定不动的。如果斜角度γ的大小和方向可以调节,就意味着可以改变泵的排量和吸、压油方向,此时的泵为双向变量轴向柱塞泵。 轴向柱塞泵的排量和流量 设柱塞直径为d,柱塞数为Z,柱塞中心分布圆直径为D,斜盘倾角为γ,则柱塞行程 泵的排量和流量分别为

式中,n一泵的转速;ηpv一泵的容积效率。 轴向柱塞泵的输出流量是脉动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表明,当柱塞个数多且为奇数时流量脉动较小。从结构和工艺考虑,柱塞个数多采用7或9。 表3.3流量脉动率与柱塞数Z的关系 Z56789101112 δq(%) 4.9814 2.537.8 1.53 4.98 1.02 3.45 轴向柱塞泵结构 图3.30 滑靴的静压支承原理图 1.柱塞 2.滑靴 3.斜盘 (1)斜盘式轴向柱塞泵 图3.29是一种轴向柱塞泵的结构简图。传动轴8通过花键带动缸体6旋转。柱塞5(七个)均匀安装在缸体上。柱塞的头部装有滑靴4,滑靴与柱塞是球铰连接,可以任意转动。由弹簧通过钢球和压板3将滑靴压靠在斜盘2上。这样,当缸体转动时,柱塞就可以在缸体中往复运动,完成吸油和压油过程。配油盘7与泵的吸油口和压油口相通,固定在泵体上。另外,在滑靴与斜盘相接触的部分有一个油室,压力油通过柱塞中间的小孔进入油室,在滑靴与斜盘之间形成一个油膜,起着静压支承作用,从而减少了磨损。滑靴的静压支承原理如图3.30(动画)所示。 这种泵的变量机构是手动的。转动手把1,通过丝杠螺母副可以改变斜盘的倾角,从而改变泵的输出流量。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结构特点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结构特点 外啮合齿轮泵由于轮齿脱开使容积逐渐增大,形成真空从油箱吸油,随着齿轮的旋转充满在齿槽内的油被带到 在 容积逐渐减小,把液压油排出 内 啮合齿轮泵转时,与此相啮合的内齿轮也随着旋转。吸油腔由于轮齿脱开而吸油,经隔板后,油液进入压油腔,压油腔由于轮齿啮合而排油

叶片泵心力和压力油的作用下,尖部紧贴在定子内表面上。这样两个叶片与转子和定子内表面所构成的工作容积,先由小到大吸油后再由大到小排油,叶片旋转一周时,完成两次吸油和两次排油 柱塞泵成,柱塞在缸体内作往复运动,在工作容积增大时吸油,工作容积减小时排油。采用端面配油 螺杆泵动螺杆相互啮合,三根螺杆的啮合线把螺旋槽分割成若干个密封容积。当螺杆旋转时,这个密封容积

液压泵工作原理及叶片泵 支红俊 授课时间:2学时 授课方法:启发式教学 授课对象:职高学生 重点、难点:泵和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叶片泵的符号 液压泵 引入: 问:人与液压传动有无紧密的联系。学生活动 归纳:24小时伴随人的活动。人的心血管系统是精致的液 压传动系统。 问:血液为什么能周而复始、川流不息地在全身流动?学 生活动 归纳:依靠人的心脏。二尖瓣 问:心脏是如何工作的?学生活动 归纳:如图所示: 当心脏舒张时左边的二尖瓣打开,右边的二尖瓣关闭,产生吸血。当心脏收缩时,左边的二尖瓣关闭,右边的二尖瓣打开,产生压血。 问:心脏工作的必备条件有哪些。 归纳:三条:1、内腔是一密闭容积;2、密闭容积能交替变化;3、有配血器官(二尖瓣)。 一、液压泵的工作原理 如图所示: 介绍结构及组成。 提问:找出液压泵与心脏工作 原理的共同点。学生活动 归纳:1、柱塞与缸形成密封容积; 2 3、单向阀起到配流作用。 提问:有什么不同点。学生活动 归纳:当密封容积增大时,产生部分真空,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产生吸油。 举例说明:如图所示: 将鸡蛋放到与其大小差不多杯口上,鸡蛋 放不进去,若将燃烧的纸先放到水杯里,接着 将鸡蛋放到瓶口上,鸡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迅速进入 水杯里。水杯

轴向柱塞泵工作原理

轴向柱塞泵工作原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轴向柱塞泵工作原理 轴向柱塞泵中的柱塞是轴向排列的。当缸体轴线和传动轴轴线重合时,称为斜盘式轴向柱塞泵;当缸体轴线和传动轴轴线不在一条直线上,而成一个夹角γ时,称为斜轴式轴向柱塞泵。轴向柱塞泵具有结构紧凑,工作压力高,容易实现变量等优点。 图3.28a(动画)和图3.28b(动画)分别为斜盘式和斜轴式轴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图。工作原理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由传动轴1带动缸体4旋转,斜盘2和配油盘5是固定不动的。柱塞3均布于缸体4内,柱塞的头部靠机械装置或在低压油作用下紧压在斜盘上。斜盘法线和缸体轴线的夹角为γ。当传动轴按图示方向旋转时,柱塞一方面随缸体转动,另一方面,在缸体内作往复运动。显然,柱塞相对缸体左移时工作容腔是压油状态,油液经配油盘的吸油口a吸入;柱塞相对缸体右移时工作容腔是压油状态,油液从配油盘的压油口b压出。缸体每转一周,每个柱塞完成吸、压油一次。如果可以改变斜角γ的大小和方向,就能改变泵的排量和吸、压油的方向,此时即为双向变量轴向柱塞泵。 在图3.28b(动画)中,当传动轴1在电动机的带动下转动时,连杆2推动柱塞4在缸体3中作往复运动,同时连杆的侧面带动活塞连同缸体一同旋转。配油盘5是固定不动的。如果斜角度γ的大小和方向可以调节,就意味着可以改变泵的排量和吸、压油方向,此时的泵为双向变量轴向柱塞泵。 轴向柱塞泵的排量和流量 设柱塞直径为d,柱塞数为Z,柱塞中心分布圆直径为D,斜盘倾角为γ,则柱塞行程 泵的排量和流量分别为

式中,n一泵的转速;ηpv一泵的容积效率。 轴向柱塞泵的输出流量是脉动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表明,当柱塞个数多且为奇数时流量脉动较小。从结构和工艺考虑,柱塞个数多采用7或9。 表3.3流量脉动率与柱塞数Z的关系 Z56789101112 δq(%) 4.9814 2.537.8 1.53 4.98 1.02 3.45 轴向柱塞泵结构 图3.30 滑靴的静压支承原理图 1.柱塞 2.滑靴 3.斜盘 (1)斜盘式轴向柱塞泵 图3.29是一种轴向柱塞泵的结构简图。传动轴8通过花键带动缸体6旋转。柱塞5(七个)均匀安装在缸体上。柱塞的头部装有滑靴4,滑靴与柱塞是球铰连接,可以任意转动。由弹簧通过钢球和压板3将滑靴压靠在斜盘2上。这样,当缸体转动时,柱塞就可以在缸体中往复运动,完成吸油和压油过程。配油盘7与泵的吸油口和压油口相通,固定在泵体上。另外,在滑靴与斜盘相接触的部分有一个油室,压力油通过柱塞中间的小孔进入油室,在滑靴与斜盘之间形成一个油膜,起着静压支承作用,从而减少了磨损。滑靴的静压支承原理如图3.30(动画)所示。 这种泵的变量机构是手动的。转动手把1,通过丝杠螺母副可以改变斜盘的倾角,从而改变泵的输出流量。

液压传动实验1

实验一、液压泵拆装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拆装液压元件的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掌握泵的拆装的步骤及其方法 了解常用液压泵的结构特点 二、实验要求: 通过对液压泵的拆装,加深对液压泵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的认识。 三、实验工具: 三爪拉马、六角扳手、活动扳手、皮锤等 四、实验对象 比如说齿轮泵(转向,型号、转速等) 五、实验内容 (一)、齿轮泵拆装分析 1.齿轮泵型号:CB-B20型齿轮泵 2.拆卸步骤: 1)松开6个紧固螺钉2,分开端盖1和5;从泵体4中取出主动齿轮及轴、从动齿轮及轴; 2)分解端盖与轴承、齿轮与轴、端盖与油封。此步可不做。 装配顺序与拆卸相反。 3.主要零件分析 1)泵体4 泵体的两端面开有封油槽d,此槽与吸油口相通,用来防止泵内

油液从泵体与泵盖接合面外泄,泵体与齿顶圆的径向间隙为0.13~ 0.16mm。 2)端盖1与5 前后端盖内侧开有卸荷槽e(见图中虚线所示),用来消除困油。端盖1上吸油口大,压油口小,用来减小作用在轴和轴承上的径向不平衡力。 3)齿轮3 两个齿轮的齿数和模数都相等,齿轮与端盖间轴向间隙为0.03~ 0.04mm,轴向间隙不可以调节。 4.思考题 1)齿轮泵的密封容积怎样形成的? 2)该齿轮泵有无配流装置?它是如何完成吸、压油分配的? 3)该齿轮泵中存在几种可能产生泄漏的途径?为了减小泄漏,该泵采取了什么措施? 4)该齿轮泵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小泵轴上的径向不平衡力的? 5)该齿轮泵如何消除困油现象的? (二)、限压式变量叶片泵拆装分析 1.叶片泵型号:YBX型变量叶片泵 2.拆卸步骤: 1)松开固定螺钉,拆下弹簧压盖,取出弹簧4及弹簧座5; 2)松开固定螺钉,拆下活塞压盖,取出活塞11; 3)松开固定螺钉,拆下滑块压盖,取出滑块8及滚针9; 4)松开固定螺钉,拆下传动轴左右端盖,取出左配流盘、定子、转子传动轴组件和右配流盘;

液压传动实验

《液压传动》课程实验指导书 流体传动与控制研究所 编 流体传动与控制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 二00三年三月

实验一液压泵拆装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等。 2.弄清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 二、实验内容: 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的拆装。 三、实验思考题 1.容积式泵工作的必要条件(泵工作三要素)是什么? 2.什么是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的困油现象?在结构上是如何解决的? 实验报告要求 1.叙述齿轮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叙述叶片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叙述柱塞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实验二液压阀拆装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换向阀、压力阀、节流阀等。 2.弄清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先导式YF型溢流阀、节流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二、实验内容 1.单向阀的拆装 2.换向阀的拆装 3.溢流阀的拆装 4.减压阀的拆装 5.顺序阀的拆装 6.节流阀的拆装 7.调速阀的拆装 三、实验思考题 1.对单向阀性能有那些要求? 2.对电磁换向阀性能有那些要求? 3.溢流阀有那些用途? 4.先导式溢流阀在工作中阀芯阻尼孔堵塞,会出现什么现象? 四、实验报告要求 1.叙述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叙述先导式YF型溢流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叙述调速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实验三基本回路实验 行程开关控制的油缸往复自动换向回路(1) 一、实验目的 熟悉用行程开关和电磁换向阀控制的油缸往复自动换向回路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内容 用液压油泵、油缸及电磁换向阀等液压元件组成往复换向回路,操作用行程开关与电磁换向阀控制的往复运动液压回路。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1.按图2所示用电磁换向阀、油缸、行程开关等元件组成液压基本回路 2.空载启动液压油泵,运行3分钟,系统压力调0.5 MPa 3.按下油缸自动控制开关,电磁换向阀电磁开关通电。油缸自动往返工作。 四、实验报告内容 1、绘出行程开关控制的油缸往复自动换向回路图。 2、叙述回路工作原理。 图1

液压泵拆装实验指导书

实验二液压泵的拆装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及了解各零件在液压泵中的作用,进一步理解常用液压泵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2)初步认识液压泵的加工及装配工艺; 3)掌握正确的拆卸、装配及安装连接方法。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 SCY14-1B 型斜盘式轴向柱塞泵、YB1 型叶片泵、内六角扳手、螺丝刀、螺丝刀、卡簧钳等。 三、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 (一)SCY14-1B 型斜盘式轴向柱塞泵 结构图如下图2-1: 图2-1 SCY14-1B 型斜盘式轴向柱塞泵 1-中间泵体2-内套3-定心弹簧4-镶套5-缸体6-配流盘7-前泵体 8-传动轴9-柱塞10-套筒11-轴承12-滑履13-轴销14-压盘 15-斜盘16-变量活塞17-螺杆18-手轮19-螺母20-钢球

其工作原理为:当电机带动油泵的传动轴8 旋转时,缸体5 随之旋转,由于装在缸体中的柱塞9 的球头部分上的滑靴12 被回程盘压盘14压向斜盘15,因此柱塞9 将随着斜盘15的斜面在缸体5 中作往复运动。从而实现油泵的吸油和排油。油泵的配油是由配油盘6 实现的。旋动手轮18改变斜盘15 的倾斜角度就可以改变油泵的流量输出。 拆装步骤及注意事项 1、拆解轴向柱塞泵时,先拆下变量机构,取出斜盘,观察、分析其结构特点,搞清各自的作用。 2、轻轻敲打泵体,依次取出柱塞、压盘、钢球、套筒、弹簧、缸体,注意不要损伤与遗失部件(特别是弹簧和钢球!),取掉螺栓分开泵体为中间泵体和前泵体,注意观察、分析其结构特点,搞清楚各自的作用,尤其注意配流盘的结构、作用。 3、拆卸过程中,遇到元件卡住的情况时,不要乱敲硬砸,请指导老师来解决。 4、装配时,先装中间泵体和前泵体,注意装好配流盘,之后装上弹簧、套筒、钢球、压盘、柱塞;在变量机构上装好斜盘,最后用螺栓把泵体和变量机构连接为一体。 5、装配中,注意不能最后把花键轴装入缸体的花键槽中,更不能猛烈敲打花键轴,避免花键轴推动钢球顶坏压盘。 6、安装时,遵循先拆的部件后安装,后拆的零部件先安装的原则,安装完毕后应使花键轴带动缸体转动灵活,没有卡死现象。 主要零部件分析 1)缸体5 缸体用铝青铜制成,它上面有七个与柱塞相配合的圆柱孔,其加工精度很高,以保证既能相对滑动,又有良好的密封性能。缸体中心开有花键孔,与传动轴8相配合。缸体右端面与配流盘6相配合。缸体外表面镶有钢套4并装在滚动轴承11上。 2)柱塞9与滑履12 柱塞的球头与滑履铰接。柱塞在缸体内作往复运动,并随缸体一起转动。滑履随柱塞做轴向运动,并在斜盘15的作用下绕柱塞球头中心摆动,使滑履平面与斜盘斜面贴合。柱塞和滑履中心开有直径1mm的小孔,缸中的压力油可进入柱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结构特点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结构特点

液压泵工作原理及叶片泵 支红俊 授课时间:2学时

授课方法:启发式教学 授课对象:职高学生 重点、难点:泵和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叶片泵的符号 液压泵 引入: 问:人与液压传动有无紧密的联系。学生活动 归纳:24小时伴随人的活动。人的心血管系统是精致的液 压传动系统。 问:血液为什么能周而复始、川流不息地在全身流动?学 生活动 归纳:依靠人的心脏。二尖瓣问:心脏是如何工作的?学生活动 归纳:如图所示: 全靠心脏节律性的搏动,通过舒张和收缩来推动血液流动。 当心脏舒张时左边的二尖瓣打开,右边的二尖瓣关闭,产生吸血。 当心脏收缩时,左边的二尖瓣关闭,右边的二尖瓣打开,产生压 血。 问:心脏工作的必备条件有哪些。 归纳:三条:1、内腔是一密闭容积;2、密闭容积能交替变 化;3、有配血器官(二尖瓣)。 一、液压泵的工作原理 如图所示:

介绍结构及组成。 提问:找出液压泵与心脏工作柱塞 原理的共同点。学生活动单向阀归纳:1、柱塞与缸形成密封容积; 2、当偏心轮旋转时,密闭容积可以交替变化; 3、单向阀起到配流作用。 提问:有什么不同点。学生活动 归纳:当密封容积增大时,产生部分真空,在大气压的作用 下产生吸油。 举例说明:如图所示: 将鸡蛋放到与其大小差不多杯口上,鸡蛋鸡蛋放不进去,若将燃烧的纸先放到水杯里,接着 水杯里。水杯 问:液压泵的工作的条件有哪些。学生活动 归纳:1、应具备密封容积且交替变化。 2、应有配油装置。 3、吸油过程中油箱必须与大气相通。 一、叶片泵 可分为:单作用和双作用叶片泵。 1、单作用叶片泵 (1)结构和工作原理。

液压泵性能实验实验报告

液压泵拆装实验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实验目得 1、深入理解定量叶片泵得静态特性,着重测试液压泵静态特性。 2、分析液压泵得性能曲线,了解液压泵得工作特性。 3、通过实验,学会小功率液压泵性能得测试方法与测试用实验仪器与设备。 二.实验设备与器材 QCS014型液压教学实验台、定量叶片泵、椭圆齿轮流量计、秒表、节流阀、 溢流阀。 三.实验内容 1。本实验所采用得液压泵为定量叶片泵,其主要得测试性能包括:能否在 额定压力下输出额定流量、容积效率、总效率及泵得输出功率等。 2、测定液压泵在不同工作压力下得实际流量,得出流量-—压力特性曲线 q=f(p)。实验中,压力由压力表读出,流量由椭圆齿轮流量计与秒表确定。 3、实验中用到得物理量: (1)理论流量:在实际得液压系统中,通常就是以公称(额定)转速下得空载(零压)流量来代替。 (2)额定流量:就是指在额定压力与额定转速下液压泵得实际输出量。

(3)不同工作压力下得实际流量:通过某种方式给液压泵加载,可得对应压力下得对应流量。 4、计算数据用到得公式: (1)液压泵得容积效率 : (2)液压泵得输出功率 : (3)液压泵得总效率: 四.实验步骤 1、首先熟悉QCS014 液压教学实验台液压系统得工作原理及各元件得作 用,明确注意事项。 2、实验装置液压系统原理图: 图2—1 液压泵性能实验液压系统原理图 3、操作步骤 (1)将节流阀开至最大,测出泵得空载流量q 空,并测出其相应得转速 n 空 .

(2)调节节流阀得开度,作为泵得不同负载,使泵得工作压力分别为记录表中所示得数值,并分别测出与这些工作压力p相应得泵得流量q。 (3)调节节流阀得开度,使泵得出口压力为泵得额定压力,测出泵得额定流 量q 额,并测出相应得转速n 额 。 4、实验注意事项 (1)节流阀每次调节后,运转1~2分钟后再测有关数据。 (2)压力P,可由压力表P2-1(P6)读出; (3) 流量q,在t时间间隔内,计算通过椭圆齿轮流量计油液容积累计数之差Δv,可由流量计读出在t时间内(可取t=1 分钟)累积数差(L /min);由此得: q=Δv/t*60(升/分) [t得单位为秒,Δv得单位为升] (4)容积效率ηv: ηv=实际流量/理论流量=q/qt [q得单位为升 /分,qt得单位为升/分] 在生产实际中,q 理论 一般不用液压泵设计说得几何参数与运转参数计算得,而就是以空载流量代替理论流量。 (5)扭矩M,采用电动机平衡法测量。 (6)转速n,可由光电转速表直接读出。 5、记录数据并填于下表 实验条件:油温19°C。n空=1447转/分n额=1447转/分

液压泵齿轮泵的拆装

液压泵、齿轮泵的拆装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液压泵的拆装可加深对泵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范围的了解,理解选择液压泵的原则和主要拫据。 二、实验仪器 齿轮泵、叶片泵、内六角扳手、固定扳手、螺丝刀等拆装工具。 三、实验内容齿轮泵的拆装 在各类容积式液压泵中,齿轮栗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容易制造、成本低、工作可靠、维修方便等特点,因而广泛应用于中低压系统中。它的缺点是容积效率低、轴承载荷大,此外,流量脉动、压力脉动和噪音都比较大。 叶片泵的拆装 叶片泵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运转平稳、输油量均匀、噪音小、寿命长等优点,因此,在中低压系统中应用非常广泛。随着结构、工艺材料的改进,叶片泵正向中高压和高压方向I发展。它的缺点是结构复杂,吸油性能较差,对油液的污染较敏感。 柱塞泵的拆装(没做) 柱塞泵分为径向柱塞泵和轴向柱塞泵两种:(1)径向柱塞泵性能较稳定、工作较可靠,但自吸能力差、径向尺寸大、结构复杂、价格髙。(柱塞数多为奇数)(2)轴向柱塞泵性能稳定、工作可靠、结构紧凑、径向尺寸小、惯性小、容积效率高,但轴向尺寸较大、轴向作用力也大,结构复杂、价格高。柱塞泵多用于需要高压大流量和流量需要调节的液压系统中。 四、实验步骤 利用提供的拆装工具,按顺序拆装液压泵,并记录拆装顺序。 了解完泵的结构后,按顺序将泵装配复原。 检查装配完的泵,零件不可多一件,也不可少一件 齿轮泵: 拆装步骤如下: (1) 拆解齿轮泵时,先用内六方扳手在对称位置松开紧固螺栓,之后取掉螺栓,取掉定位销,掀去前泵盖,观察卸荷槽、吸油腔、压油腔等结构,弄清楚其作用,并分析工作原理 (2) 从泵体中取出主动齿轮及轴、从动齿轮及轴;_ (3) 分解端盖与轴承、齿轮与轴、端盖与油封; (4) 装配步骤与拆卸步骤相反。 齿轮泵工作原理:在吸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从对方齿谷中退出,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增大,完成吸油过程。在排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进入对方齿谷中,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减小完成排油过程。 (二)双作用叶片泵: 拆装步骤及注意事项: (1)拆解叶片泵时,先用内六方扳手对称位置松开后泵体上的螺栓后,再取掉螺检,敲打使传动轴和前泵体及泵盖部分从轴承上脱下,把叶片分成两部分; (2)观察后泵体内定子、转子、叶片、配流盘的安装位置 (3)取掉泵盖,取出传动轴,观察所用的密封元件 (4)拆卸过程中,注意仔细观察发现进油出油路线,分析液压泵原理,多多请教指导老师 (5)装配时,遵循先拆的部件后安装,后拆的零部件先安装的原则,正确合理的安装,注: 配流盘、定子、转子、叶片应保持正确装配方向,安装完毕后应使栗转动灵活,没有卡死

液压泵工作原理及控制方式

现在的挖掘机多为斜盘式变量双液压泵,所谓变量泵就是泵的排量可以改变,它是通过改变斜盘的摆角来改变柱塞的行程从而实现泵排出油液容积的变化。变量泵的优点是在调节范围之内,可以充分利用发动机的功率,达到高效节能的效果,但其结构和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安装调试比较负责。按照变量方式可分为手动变量、电子油流变量、负压油流变量、压力补偿变量、恒压变量、液压变量等多种方式。现在的挖掘机多采用川崎交叉恒功率调节系统,多为反向流控制,功率控制,工作模式控制(电磁比例减压阀控制)这三种控制方式复合控制。

调节器代码对应的调节方式

调节器内部结构 各种控制都是通过调节伺服活塞来控制斜盘角度,达到调节液压泵流量的效果。

大家知道在压强相等的情况下,受力面积的受到的作用力就大。 调节器就是运用这一原理,通过控制伺服活塞的大小头与液压泵出油口的联通关闭来控制伺服活塞的行程。在伺服活塞大小头腔都有限位螺丝,所以通过调节限位螺丝可以调节伺服活塞最大或最小行程,达到调节液压泵的最大流量或者最小流量的效果。

向内调整限制伺服活塞最大和最小行程及限制最大流量和最小流量 要谈谈反向流控制,就必须要弄明白反向流是如何产生的。在主控阀中有一条中心油道,当主控阀各阀芯处于中位时(及手柄无操作时)或者阀芯微动时(及手柄微操作时)液压泵的液压油通过中心油道到达主控阀底部溢流阀,经过底部溢流阀的增压产生方向流(注当

发动机启动后无动作时液压回路是直通油箱,液压系统无压力)。 所以方向流控制的功能是减少操作控制阀在中位时,泵的流量,使泵流量随司机操作所属流量变化,改善调速性能,避免了无用能耗。

液压传动实验报告

液压传动实验报告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液压传动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液压传动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实验一液压泵拆装 一、实验目的 液压元件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液压泵的拆装可加深对泵结构及工作原理的了解。并能对液压泵的加工及装配工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实验用工具及材料 内六角扳手、固定扳手、螺丝刀、各类液压泵、液压阀及其它液压元件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拆解各类液压元件,观察及了解各零件在液压泵中的作用,了解各种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按一定的步骤装配各类液压泵。 四、思考题实验报告作业 1.齿轮泵为什么不能输出高压油 首先要明白一个原理:压力取决于负载,再次判断你的系统:1.系统空负载2.溢流阀卡死而不 能加载3.泵内泄过大,建立不起压力。齿轮泵由于泄露较大(主要是齿轮泵端面密封长度变短, 端面泄露约占齿轮总泄露的75%-80%)同时因存在径向不平衡力,所以一般齿轮泵压力不易提高。 2.叶片泵与齿轮泵相比,有何特点 叶片泵本身的缺点就是吸油不良好,没有齿轮泵吸油性好。但是叶片泵压力要比齿轮泵要 高,还有比齿轮泵输出的油液平稳,脉动小。叶片泵对油的要求也要比齿轮泵要高,一般进口 的泵都是用机油的。齿轮泵、叶片泵、最大的区别是结构特点不一样。齿轮泵的优点结构简单,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相对于其余两种泵抗污染能力强。叶片泵的优点结构紧凑,运动平稳,流量均匀,噪音小。齿轮泵一般应用于工作条件较恶劣的工程机械、矿山机械、起重运输机械、建筑机械、石油机械、农业机械以及其它压力加工设备中。叶片泵一本应用于机床设备比较广泛。 实验二液压阀拆装

齿轮泵工作原理和结构

齿轮泵工作原理以及结构 齿轮泵 齿轮泵是液压系统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液压泵,它一般做成定量泵,按结构不同,齿轮泵分为外啮合齿轮泵和内啮合齿轮泵,而以外啮合齿轮泵应用最广。下面以外啮合齿轮泵为例来剖析齿轮泵。 液压齿轮泵主要包括:高压定量齿轮泵,高压双联齿轮泵,润滑泵,化工泵,双向齿轮马达,齿轮泵附调压阀,齿轮泵附升降阀。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如图3-3所示,它是分离三片式结构,三片是指泵盖4,8和泵体7,泵体7内装有一对齿数相同、宽度和泵体接近而又互相啮合的齿轮6,这对齿轮与两端盖和泵体形成一密封腔,并由齿轮的齿顶和啮合线把密封腔划分为两部分,即吸油腔和压油腔。两齿轮分别用键固定在由滚针轴承支承的主动轴12和从动轴15上,主动轴由电动机带动旋转。 图3-3 外啮合型齿 轮泵工作原理 CB—B齿轮泵的结构如图3-4所示,当泵的主动齿轮按图示箭头方向旋转时,齿轮泵右侧(吸油腔)齿轮脱开啮合,齿轮的轮齿退出齿间,使密封容积增大,形成局部真空,油箱中的油液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经吸油管路、吸油腔进入齿间。随着齿轮的旋转,吸入齿间的油液被带到另一侧,进入压油腔。这时轮齿

进入啮合,使密封容积逐渐减小,齿轮间部分的油液被挤出,形成了齿轮泵的压油过程。齿轮啮合时齿向接触线把吸油腔和压油腔分开,起配油作用。当齿轮泵的主动齿轮由电动机带动不断旋转时,轮齿脱开啮合的一侧,由于密封容积变大则不断从油箱中吸油,轮齿进入啮合的一侧,由于密封容积减小则不断地排油,这就是齿轮泵的工作原理。泵的前后盖和泵体由两个定位销17定位,用6只螺钉固紧如图3-3。为了保证齿轮能灵活地转动,同时又要保证泄露最小,在齿轮端面和泵盖之间应有适当间隙(轴向间隙),对小流量泵轴向间隙为 0.025~0.04mm,大流量泵为0.04~0.06mm。齿顶和泵体内表面间的间隙(径向间隙),由于密封带长,同时齿顶线速度形成的剪切流动又和油液泄露方向相反,故对泄露的影响较小,这里要考虑的问题是:当齿轮受到不平衡的径向力后,应避免齿顶和泵体内壁相碰,所以径向间隙就可稍大,一般取0.13~0.16mm。 为了防止压力油从泵体和泵盖间泄露到泵外,并减小压紧螺钉的拉力,在泵体两侧的端面上开有油封卸荷槽16,使渗入泵体和泵盖间的压力油引入吸油腔。在泵盖和从动轴上的小孔,其作用将泄露到轴承端部的压力油也引到泵的吸油腔去,防止油液外溢,同时也润滑了滚针轴承。 图3-4 CB—B齿轮泵的结构 1-轴承外环 2-堵头 3-滚子 4-后泵盖 5-键 6-齿轮 7-泵体8-前泵盖 9-螺钉 10-压环 11-密封环 12-主动轴 13-键 14-泻油孔15-从动轴 16-泻油槽 17-定位销 齿轮泵存在的问题 1、齿轮泵的困油问题 齿轮泵要能连续地供油,就要求齿轮啮合的重叠系数ε大于1,也就是当一对齿轮尚未脱开啮合时,另一对齿轮已进入啮合,这样,就出现同时有两对齿轮啮合的瞬间,在两对

液压节流调速性能实验报告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________________ 实验报告 辅导有意见: 实验名称液压元件拆装实验 机电工程学院系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 班第实验小组 作者学号 同作者 辅导员实验时间年月日成绩签名 实验一液压元件拆装实验 一、实验目的: 液压动力元件一一液压泵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液压泵的拆装实训以达到下列目的: 1、进一步理解常用液压泵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2、掌握的正确拆卸、装配及安装连接方法。 3、掌握常用液压泵维修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用液压泵、工具及辅料: 1、实验用液压泵:齿轮泵2台、叶片泵2台、轴向柱塞泵1台 2、工具:内六方扳手2套、固定扳手、螺丝刀、卡簧钳等。 3、辅料:铜棒、棉纱、煤油等。

三、实验要求: 1、实习前认真预习,搞清楚相关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对其结构组成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针对不同的液压元件,利用相应工具,严格按照其拆卸、装配步骤进行, 严禁违反操作规程进行私自拆卸、装配。 3、实习中弄清楚常用液压泵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零件、组件特殊结构的作用。 四、实训内容及注意事项: 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拆解各类液压泵,观察、了解各零件在液压泵中的作用,了解各种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按照规定的步骤装配各类液压泵。 1、齿轮泵 型号:CB- B型齿轮泵。 结构:泵结构见图1-1及图1-2。 ①工作原理 在吸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从对方齿谷中退出,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增大,完成吸油过程。在排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进入对方齿谷中,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减小,实现排油过程。 进油n 图1-1外啮合齿轮泵结构示意图

马恩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指导书

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指导书马恩李东如姜萌 南阳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目录 一、液压元件拆装实验┈┈┈┈┈┈┈┈┈┈┈┈┈┈┈┈┈┈┈┈┈┈┈┈┈ 1 二、液压增速回路实验┈┈┈┈┈┈┈┈┈┈┈┈┈┈┈┈┈┈┈┈┈┈┈┈┈ 19 三、顺序动作回路实验┈┈┈┈┈┈┈┈┈┈┈┈┈┈┈┈┈┈┈┈┈┈┈┈┈ 23 四、同步动作回路实验┈┈┈┈┈┈┈┈┈┈┈┈┈┈┈┈┈┈┈┈┈┈┈┈┈ 27

实验一液压元件拆装实验指导书 实验注意事项 预习是做好实验的前提。在实验之前,应仔细阅读实验讲义《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指导书》、教材《液压与气压传动》,为了能充分地发挥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参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必须了解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掌握基本原理和主要实验步骤,视条件可在此实验前先拟定好方案,写好预习报告。 必须熟悉所用液压元件正确的装拆顺序、方法和使用场合,因为液压元件都是金属制成的,元件本身又有液压油,所以要求同学们两只手去拿液压元件,较轻液压元件的一个人两只手拿住,较重的需要两个人四只手同时拿牢,一定要注意安全,既不能伤着自己,又不能伤着别人。拆零件时如有疑问就先看教材,同学们之间进行讨论,之后再问老师。在操作过程中仔细的观察,如实而有条理地记录,并且不放过可能出现的一些反常现象。操作要胆大心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克服一有问题就问教师的依赖思想。 实验完毕,把所用的液压元件、工具等放回原处,关好电气开关,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一、实验预习 ⒈复习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的结构和原理。 ⒉复习液压马达、液压缸的构造。 ⒊复习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的结构原理性能及特点。 二、实验目的 ⒈了解液压元件的内部结构,组成,配合关系。 ⒉通过元件拆装实验,加深对各元件基本原理的理解 三、实验用液压元件、工具及辅料 ⒈实验用液压泵:齿轮泵2 台、叶片泵2 台、轴向柱塞泵 2 台、液压马达2 台、液压缸1个。 ⒉实验用液压阀:方向控制阀5个、先导式溢流阀5个、减压阀5个、顺序阀5个、节流阀5个。 ⒊工具:内六方扳手5套、固定扳手、螺丝刀、卡簧钳等。 ⒋辅料:铜棒、棉纱、煤油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