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引思

让学引思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c8245306.html,

让学引思

作者:许海英

来源:《文理导航》2019年第14期

【摘要】让学引思是新课程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也是目前各个学科在教育教学当中争先运用以及贯彻落实的全新教学方案。考虑到初中数学学科的特殊性,想要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以及自主权,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也让教师的教学指导效果得以保障。本文把让学引思作为研究核心探究如何将其变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让学引思;新课程;初中;数学;有效途径

初中阶段的数学内容和小学阶段相比,不管是在难度还是数量今年都大幅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初中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大幅降低,再加上教师选用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让不少学生失去了对数学的好感。要重新唤醒学生的热情以及兴趣需要经历漫长过程,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略,而让学引思就是能本身良好教学效果的法宝。从本质上看,让学引思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让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将这样的教学理念作为指导思想,积极落实到教学活动当中。

一、新课程下初中数学让学引思的原则

将让学引思落到实处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这些原则能够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指引和方法支持,也能够促进师生角色的转化,促进初中数学教与学的优化调整。让学引思落实到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原则主要表现为:第一,以学定教原则。以学定教强调,教师在数学教学当中结合学生的进度情况、知识需求状况等来设计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策略,以便更好的把教师的教学思路与学生想法进行密切整合,把课堂真正交还到学生手中。就拿二次函数性质的教学来说,教师可先检验学生对二次函数最值的掌握水平,之后再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好接下来的教学安排。第二,为学设教原则。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应该在课堂上占据中心地位,这也是让学引思落实的基础条件。为学设教原则要求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得教师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明确要学习的内容以及如何学习,让学生把课堂变成主场,从教师教学生学习到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第三,顺学而引原则。顺学而引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并结合学生的状态,找寻最恰当的教学指导机会,使得学生收获成就感以及成功的学习体验,更好发挥让学引思的优势。

二、新课程下初中数学让学引思的要求

让学引思构建新的课堂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让学引思构建新的课堂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今暑期培训期间,县教育局教研室魏加华主任提出了“让学引思”这个概念,并详细讲解了有关内容。我们学校李旭校长具体部署实施,从今年秋学期开始“让学引思“走进课堂,改变原来的课堂模式,整体提高全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让学引思”呢我的解释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我们怎么做呢主要是为了激发儿童的精神动力,努力让教学迸发智慧光芒的课堂,是推动儿童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创新发展的有益改革。要坚持以学定教、为学设教、顺学而引的实施原则,目标让学生定、问题让学生提、活动让学生做、规律让学生找、收获让学生讲,课前引导主动学、课上引领互动学、课后引发灵动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指导思想 为了每位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我们要走近学生,研究课堂,丰富符合儿童特点的课程资源,选择适合儿童的学习方式,实施激励儿童健康成长的评价方式,重视回归童心、回应童心、引领童心,探索和设计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让课堂充满童趣,荡漾童心,丰盈儿童心灵,触动儿童灵魂,满足儿童成长需要,促进儿童自主发展、健康向上,享受成长,促进儿童由好学转变到乐学的理想教育境界。 二、理念解读

1.“让学”是一种教学理念,它直抵教学的核心和本质。“让”是位置的变化,是重心的转移,把位置、时间、场所、机会,尽可能地让位给学生,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创造地学习、幸福地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享受成长的快乐,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2.“引思”:即通过“引思”达到“引学”之目的,其核心是为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引思”的方法在于点拨、引导、启发、唤醒,在聚焦学生思维能力、价值形成、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自觉迁移,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 3.“让”与“引”的关系:“让”与“引”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一体。“引”是为了“让”,“让”才能实现“引”。“引”的智慧决定着“让”的深度,“让”的深度反映着“引”的智慧。最终目的是通过“让学引思、引学激思”,从而让学生达到“乐学爱思,会学善思”教学的理想境界。 三、实施原则 1.以学定教:把课堂还给学生 以学定教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需求和意愿,确定合适的目标、内容、方法,把教师的思路与学生的思路动态地融合在一起,使教学内容与方法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2.为学设教:把学习还给孩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是为了“学”,“教”应服务于“学”。

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主要途经,因此新课程改革必然是教学理念的改革与教学策略的革新。教师是否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并将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实 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主动 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实施和谐策略,营造宽松的学习空间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过程。师生以什么样 的心境进入课堂,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益的前提。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和谐 的课堂教学氛围,要放下尊严和架子,与学生做朋友,要通过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 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方式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使学生在课堂上处入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实践证明,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才能使学生张扬个性、激活潜能、敏捷思维、高效学习。 二、实施体验策略,关注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不能被传递的,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 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学生只有充分地参与,体验才会深刻,发展才会快速。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真正的活动中 学习数学,让学生去真体验、真经历、真操作、真交流,从而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真知灼见。 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先让学生观察课件的动态演示,猜想:长方形的面积与 它的什么有关系?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用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任意的长 方形,看有几种拼法。拼好后引导学生思考:(1)这些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2)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3)你发现每个长方形的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 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经过观察、讨论,很快便推导出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学生在重新建构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有时知识的处理与转换容易发生障碍,造成思路受阻, 教师不要急于评判,硬将学生的思路往自己的教学思路上牵,而应及时给予启迪引导,要多给 学生一些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让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三、实施合作策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 的机会。实践证明,合作学习能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不仅可以 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 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不仅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也 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 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推导方法后,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然后让小组通过合作的方式,充分利用手中的学具(剪刀和纸)进行探究、交流。课堂气氛 非常热烈,小组成员边操作边讨论,一会儿功夫就呈现出了四种推导方法: (1)把纸对折,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纸片,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用平行四边形的面 积公式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用纸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把两个直角梯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用长方形 的面积公式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先剪一个梯形,再沿着两个对角剪成两个三角形。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梯 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让学引思课堂教学的得失

让学引思课堂教学的得失 让学引思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时代性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学引思的课堂里面。从2016年开始全面落实。经过经过三年的时间,在这三年中,我们不断将这改革深入教学,在教学中用让学引思的理念,在备课中想着如何使用让学引思,在课堂上想着如何用让学引思来教。 开始使用让学引思课堂手段时,要克服陈旧的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部分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就想让学生大胆的表达,课堂开始学生很沉闷,不知怎么说,后来说的习惯了,学生就任意了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还会离奇的说。这种情况下就反思是不是让学引思的理论错了,发现问题是我们让的多了,没有让出技术性更忘记了引的内涵。我们要让出时间引发引导引领学生参与课堂参与问题的思考。 课堂上的让不是盲目的让,没有方向的让。而是要在合理的问题串的引领下,有效地让学生进入理性的探索活动,设计问题要贴近不同层次的学生认知度能使学生的参与度更广。使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让学生感到这个问题,我也会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更要让学生能够聆听别人的见解,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在课堂上能听到学生说老师我有不同的看法,那是多么精彩的时刻,当学生找出自己的理论来反驳别的学生的理论时,其实是对自己已知知识的重新认识,要指出别人的错误所在,还要保证自己的理论正确,如果自己理论的错误就会重新认识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这样的一个过程能让学生用辩证的思维,深刻理解数学本质,使数学知识相互间能够融会贯通。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专家型的学者。 让学引思教学手段能否更好地发挥有两个重要因素。一,学生素养问题,1如何改善学生心理状况,树立自己的信心。2怎样开启学生智慧大门,提高学习效率。3如何减轻学生负担了,培养个性发展特长。二教师的专业素养。1教师能够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符合国家教育方针;2教师专业知识不能只仅限于课本,要更广泛的吸收知识的延展,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3教师对课堂节奏的把握拿捏要准确,形成自己教学风格。

让学引思心得体会3篇

让学引思心得体会3篇 5月19日上午,盐城师范学院教科院的顾俊琪教授给我们讲了《让学引思课堂教学的本质回归》,首先,顾教授给我们阐述了课堂教学为什么要“让学引思”,基于对现实课堂的反思,基于对课堂改革典型的甄别,顾教授说: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不应只是课堂教学模式由此及彼的变换,而应该是意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有效学习的多样实践。 我是一名幼儿园老师,听完顾教授的讲座,我有一些感悟:“基于儿童立场”的课堂是基于尊重儿童的美好天性,是为了激发儿童的精神动力,努力让教学迸发智慧光芒的课堂,是推动儿童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有益改革。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自由和探索是儿童的天性和本义,基于儿童立场就是顺应这种天性,坚守这一本义,引领并促进他们进一步去探索和发现。儿童是基础教育的对象,“现实的儿童”是其对象,“可能的儿童”也是其对象。基础教育不仅要关注现实中儿童的生存状态,关心他们的生活方式,关怀儿童的生活质量,而且要关怀儿童未来应该怎样活着,关怀其理想的可能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基于儿童的教育不仅仅要观照儿童的情感、兴趣和学习状态,更要把儿童看作完整而具有丰富可能性的人,作为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关注儿童的生命成长和精神发展,由内而外彰显儿童本质的、自然的文化意蕴。对于教育者来说,从作用于儿童的可能性出发,进行儿童教学

实践的系统研究,体现了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性目标,体现了教育对儿童人生价值及其实现的建构意义。 为了每位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我们要走近儿童,研究儿童,根据儿童的成长特点,研究儿童的成长需求,丰富符合儿童特点的课程资源,选择适合儿童的学习方式,实施激励儿童健康成长的评价方式,重视回归童心、回应童心、引领童心,探索和设计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让课堂充满童趣,荡漾童心,丰盈儿童心灵,触动儿童灵魂,满足儿童成长需要,健康向上,享受成长,促进儿童由好学转变到乐学的理想教育境界。 让学引思心得体会 今天的讲座精彩耐人寻味。顾琪俊教授以“让学引思课堂教学的本质回归”为题,从课堂教学为什么让学引思;让学引思的内涵;如何让学?如何引思等几个方面向我们诠释了“让学引思”的深刻内涵。他理论联系实际,从当代课堂现状,到“让学”与“引思”的关系,多角度对“让学引思”进行了详尽阐述。 顾教授讲到“让学”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习活动真实发生和正常展开。“引思”就是引发、引导、引领学生思考,保证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入进行,养成思考的习惯,提升思维的品质,实现学习者和思想者的统一。其实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这一理念跟顾教授提出的“让学引思”是相 一致的,问题就出在我们一进课堂就把握不好主导与主体的度。今天

让学引思教学设计

《明天不封阳台》教学设计 ——“让学引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线索; 2、引发“人与自然”问题的思考,明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3、体会简洁而传神的描写。 (设计思想: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要求出发,努力构建“让学引思”模式,让学生在愤悱、顿悟、建构的心理体验中学会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创造地学习、幸福地学习。教师通过点拨、引导、启发、唤醒,在聚焦学生思维能力、价值形成、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自觉迁移,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体会简洁而传神的描写和形象化的议论这一写作手法在文中的作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二)难点 学习本文不能让学生过多地停留在对动物的喜爱和同情上,要让他们把这种情感上升为对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在仔细研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通过自主学习、相互探讨、交流 品味来把握课文的主旨,“引思”——引起学生对人类残害动物的事实的思考,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和采取实际的行动。)

四、教学流程 (一)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1、教师引导: (1)创设情境,图片导入。 (2)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3)研习课文,把握主旨。 (4)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5)联系生活,引发思索。 2、学生活动: (1)走进情境,激发兴趣。 (2)朗读课文,理清线索。 (3)边读边思,理解课文。 (4)边读边品,体会感情。 (5)联系生活,倾吐真情。 五、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欣赏图片。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 课件展示一组鸟类图片。 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它们以美妙的声音和优美的姿态给人类带来了很多欢乐。如果你们家忽然飞进了一只小鸟,你会怎么对待它呢? 生:1、善待它,不关阳台的窗户,让小鸟来去自由。

2020年让学引思心得体会

摘要学校充分宣传“让学引思”课堂教学实践的成功经验和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树立“让学引思”课堂改革实践的典型示范。以下是带来的让学引思心得体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让学引思心得体会(一) 我有幸成 为盐城市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中的一员,通过这几个月的培训与学习,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对“让学引思”这一教育理念有了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让学”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习活动真实发生和正常展开,“引思”就是引发、引领、引导学生思考,保证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入进行,养成思考的习惯,提升思维的品质,实现学习者和思想者的统一。 在实施“让学引思”的课堂教学的路上,我有这样的体会: 一、了解学生的想法 了解学生的想法,这需要在课下花很多时间,必须找着学生存在差异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比如,针对“疑似学习”的学生,我们上课的时候我们更多的关注他,对他多提问,多一些表扬,让他获得成功感,这样以后上课肯定会认真听讲,针对“学困生”,我们要更多地关心与爱心。 二、尊重学生的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用同一把尺子衡量学生,让学生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较找出进步,指出亮点,为学生点燃希望之灯,树立自信心。从而实现自我教育,以利于学生自我进步。 三、小组合作,共同发展 我觉得“让学引思”更需要小组合作,在农村教育教学中,尤其需要小组合作,因为乡村这一块家庭教育比较薄弱,留守儿童居多,所以更多的学习是在学校,需要学校做这个大家庭来帮助他,所以我认为要想“让学引思”理念很好地运用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尤为重要。 让学引思心得体会(二) 我怀揣梦想走进了响水县第一小学,参加了“盐城市小学数学课堂“以生定教,关注常态课堂;让学引思,聚焦有效教学”观摩研讨暨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共节数学课,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其感想如下三个方面: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体现了生本课堂。

让学引思

“让学引思”让化学课堂活起来 响水实验初级中学钱青林 摘要:新课标强调教学要“以人为本”,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学生掌握知识手段的转变。本文通过对“让学引思”教学理论的阐述,结合一节化学教学案例从师生交流、小组讨论、问题设计等三个方面谈“让学引思”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及课后的反思。探讨“让学引思”在初中化学课堂的应用,践行“让学引思”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让学引思 一、“让学引思”的理论基础 “让学引思”是盐城市教育局对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出的总体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不是书本的奴隶,不是教师的“应声虫”,而是具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因此,真正的教学应该从关注学生的实情,了解学生的需要开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目标的制定、方法的选择、过程的安排、氛围的创设。“让学引思”教学理念真正体现了这些! “让学”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的教学理念,它直抵教学的核心和本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让”的解释有这样一个义项: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由此可见,“让学”就是把学习的方便或好处给学生,使学生觉悟、聪慧。简单从字面理解:“让学”,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它强调的是一种开放的、多元的、互动的教与学的形式。 “引思”即学生遇到问题,发现困难时,老师根据学生的问题给予点拨、引导、解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过程。“引思”的方法在于点拨、引导、启发、唤醒,在聚焦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形式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自觉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通过“引思”达到“引学”之目的。 “让”与“引”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一体。“引”是为了“让”,“让”才能实现“引”。所谓“学习”,一般定义为“基于经验的行动变化,即便当事人未经觉察或并无学习意图,但在一定的经验前后在行为方式上发生了某种程度的持续性变化”。然而这种界定缺乏对于学习者的整体把握,也缺乏奠定学习者学习能力的视点。死记硬背的“学习”无助于学习者智慧的发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而“让学引思”教育理论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二、“让学引思”的教学实践 下面以《二氧化碳的制取与研究》一课为例,谈“让学引思”的教学理念在师生交流和小组讨论两个方面的实践过程。 1.从师生交流看“让学引思” 在师生交流的环节中,学生先列举自己知道的气体制取方法,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的方向和内容,这充分体现了“让学”的教育理念。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认真倾听,并不断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确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成功点与障碍点,为教师接下来的“引思”做好准备,使教师的教恰如其分,讲到点子上。

高中思想政治和谐课堂的构建策略

高中思想政治和谐课堂的构建策略 和谐课堂构建的模式多种多样,可以展开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教师需要从具体的知识内容出发,结合知识点的特质,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实施过程,并且参照具体的教学目标,构建各种学生乐于参与的学习活动。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标签:高中;思想政治;和谐课堂;构建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中,推动和谐课堂的构建,这不仅会让整个学习过程更加轻松有趣,也会让课堂上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会变得不再那么乏味,学生会更愿意投入知识学习和问题探究中,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活力都会得到激发。和谐课堂构建的模式多种多样,可以展开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教师需要从具体的知识内容出发,结合知识点的特质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实施过程,并且参照具体的教学目标构建各种学生乐于参与的学习活动。这些都会让课堂的整体氛围更加放松,会让和谐课堂的构建真正得到实施,并且让学生可以在课堂学习中有更多实质性的收获。 一、充分彰显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构建和谐课堂时,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充分彰显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激发,参与问题讨论的热情更高。普遍来讲,学生对于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不高,这和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程的难度在进一步加强,很多内容理论抽象不容易理解有直接关联。不仅如此,很多教师在组织和展开教学实施过程时,采取的方法不够合理。课堂上教师的口头讲解是教学实施的主导,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并不多,这会让整体的教学气氛非常沉闷,学生也难以在这样的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因此,教师要积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要不断进行教学模式的优化,将和谐课堂的构建作为教学的依托。教师要丰富课堂上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同时,教师要建立和学生间的良好师生关系,多给予学生鼓励性的学习评价,并且积极和学生展开问题讨论,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思维上的引导,促进学生知识的良好吸收。这样的背景下打造的课堂不仅轻松愉快,学生也会更加放松,思考问题的主动性会更强,这才是和谐课堂构建应当发挥的效果。 在充分彰显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建立和学生间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比如,在课堂上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多加鼓励学生;在学生分析问题与陈述观点时,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这样,教师积极正面的形象就会在每一个细微的动作中得到展现,这除了表达教师对于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外,还能给学生以无言的激励。在好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氛围中,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或者知识分析的主动性会更高,学生也会真正随着教师的引导,层层深入地探究问题,这些都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依托。 二、营造轻松愉悦的整体课堂氛围

学本思维课堂的提出

“学本思维”课堂的提出 为了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向课堂要效益要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以新课改精神和理念作指导,结合学校实际转变教学方式开展“学本思维”课堂的实践研究活动,力争在一至两年的时间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由以前的一支粉笔一本书到现在的多媒体教学方式,由过去老师讲学生听接受式学习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一切都在不停地变化着。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如何构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学本思维课堂一直是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教学问题 (一)教师方面: 1. 学情把握不够。在备课和教学中教师不能做到认真分析学情,以学生为出发点,往往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导致学生难学、畏学、厌学。 2. 重教轻学。课堂以教师为中心,重视如何教,忽略如何学。在教学过程中以“灌输”为主,不敢放手或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大大束缚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遏制了学生的天性。 3. 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能力高低由学生考试成绩决定。为此,教师将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唯一的教学目标,而对能力的培养却无暇顾及。 (二)学生方面: 1. 学习主动性差,依赖性强。传统“问答式”课堂,思维懒惰,遇到问题不愿意动脑,坐等老师解答。学生等待、依靠、拿来的思想明显。 2. 学习缺乏兴趣,无创新意识。老师一言堂,学生上课走神,喜欢耍小动作,怕写作业,谈不上学习的兴趣。课堂中缺乏实践,缺少思维碰撞,自然而然无创新意识。 3. 学习习惯差,不懂学习方法。缺乏学习方法,不会自主预习、不懂合作探究学习。

让学引思心得体会

“让学引思”之我见 响水县实验相初中钱青林 盐城市今年提出了新的教改方案——让学引思。通过暑假的学习,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深刻的感受到课堂教学模式改变的重要行和紧迫性。现在把我的学习和实践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一.要注重体现生本课堂 传统的课堂往往是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效率往往不高。新的课堂形式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追求学生身心进步的真实发生,追求学生学习状态的真诚回归,追求学生核心素养的真正养成。 例如在新授课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读书,自己寻找答案,这样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阅读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学生有问题不懂,这时教师不要忙着讲解,应让学生互相进行讨论,使他们各抒己见,相互交流,明辨是否,以求正确的结论。改变过去课堂上那种严肃死板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这样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比教师直接讲解效果要好。充分发挥课本的示范作用和学生间的相互作用,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二.“让学引思”是一种手段 “让学引思”是一种方法,体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让”和“如

何引”两个方面,追求“让”与“引”的最大效益。小组合作是“让学引思”倡导的基本组织形式。启发式是“让学引思”倡导的基本教学法。问题解决式是“让学引思”倡导的最基本课型。 我们教师要把握好“让”的时机和“引”的技巧,从微观层面保证学生“学”得有效,“思”得深入。最终目的是通过“让学引思、引学激思”,从而让学生“乐学爱思、会学善思”。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以问引思、以理导想”启发思考、灵活讲授,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还必须充分运用辅导和辅助等手段诱导学生认真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动手、动口、动脑、独立思考、交流反馈,只有这样,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学习质量获得进步。 三.如何真正让学 陶行知先生提出“六大解放”:1.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 2.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 3.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 4. 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讲;5.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社会;6.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的东西。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应该像牵牛,更应该像牧羊。书本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见解让学生讲,实验让学生做,重难点让学生议,思路让学生悟,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收获让学生说。这样合理的利用课堂时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对学生的行为适当的加以点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盐城市中小学“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方案(2016—2020年)

盐城市中小学“让学引思”课堂《盐城市中小学“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方案 (2016—2020年)》教学改革行动方案 为深入推进我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切实转变教学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终身发展必备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我市拟在全市中小学开展“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行动。现制定《盐城市中小学“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方案(2016-2020年)》,并予以颁布。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为总体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重点,以促进学思结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主旨,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推进“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切实解决我市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构建规范有序、优质高效的教学管理机制,形成以生为本、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生态,使教学活动更富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全市中小学教学质量稳步持续提升。 二、基本内涵 “让学引思”是市教育局对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出的总体要求。“让学”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生学习活动正常展开和学习行为真实发生。要切合学生实际创设具体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操作以及完成真实情境中的任务等活动学会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掌握充分的自主学习资源,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引思”就是要引发、引导、引领学生思考,在形式和本质上保证学生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要贴近学生认知水平设计科学、合理、有价值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体验、建构及内化等过程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要指导学生在系统的学科学习中,养成思考习惯,增强思维品质,提升思想境界。 “让学”与“引思”是辩证统一的整体。教师要在“让”与“引”上多研究,做到能让会引,确保让引并重;学生要在“学”与“思”上下功夫,做到善学真思,确保学思结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把“让学”与“引思”有机融合起来,“让学”要让得有度,让得到位;“引思”要引得得法,引得充分。

2020年中小学教师让学引思教学课堂改革心得体会

让学引思心得体会(一) 常言道,凌寒傲雪报春梅。时值初冬,哪来梅香?是的。但您也许知道,江苏省东台中学有“赶早”的习惯,人勤春早啊。这不,月下午,东中校园的三枝“梅”迫不及待绽放了!是红梅、白梅还是腊梅?哈哈,不是。她们可是崔梅、王梅和许梅媚老师! 这三位女老师只因同步“登录”语、数、外三场研讨课,聚焦“让学引思”向全市高三年级对应学科的备课组长、骨干教师进行示范,引起江苏省教育评估院邱白丽主任的格外“关注”,她笑称其为东中的“三枝梅”。 学科的研讨、教师的研训是省教育评估院对东台市教师发展中心评估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实地督查各学段学科教师研训工作的开展情况。东中作为全市教师发展中心的实践基地之一,承担了—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周高中教师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研训活动。出席评估验收的还有南通市教师发展学院院长、党委书记鞠九兵。东台市教育局副局长曹本全、韩卫标副主任陪同参加了本组活动。 邹施凯校长对省级评估验收组莅临东中十分高兴。他介绍了东中组织本次研训活动所作的精心安排,特别介绍了高三团队语文、数学、英语备课组作为实践基地的主力,在聚焦让学引思,推进课堂转型等教学策略上进行的引领性探索,其核心成员崔梅、王梅和许梅媚老师在此策略下对高效课堂的目标追求,形成的风格与特色。 鞠九兵院长、邱白丽主任在曹本全副局长、韩卫标主任陪同下,巡视了三个录播教室的授课情况,并随堂听课。课后,他们全程参与围绕“三枝梅”示范课而展开的“高三一轮复习课堂教学的研讨”。授课者教学设计的交流、参研教师的精彩点评、让学引思的理念碰撞、优化复习的策略互动等等丰富的内容,让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崔梅、王梅和许梅媚老师的示范课得到验收组专家的高度评价,各学校老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研训产生的叠加效应畅所欲言。大家纷纷感慨,今天的“让学引思”已氤氲出醇厚的梅香,教师培训的实践,“干货”很多! 研讨中,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分别由特级教师程韵荣、杨晓翔和高级教师许学宽主持。各学科预设分钟的研训一再延长,仿佛“梅香”久久不能散去…… 伴着“梅香”,全市近多位高中教师共赴了这场“让学引思”的群英会。 让学引思心得体会(二) 为进一步推进“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近日,响水中心小学开展了“让学引思”语文专题研讨活动。 活动首先观摩了由响水中心小学几位语文教师执教的写作课。几位老师凭借对新课标理念以及对“让学引思”的独特理解,以他们深厚的教学功底、新颖的设计、灵活的教法,给参加活动的老师展示了语文课的精彩与精妙。观摩课结束后,几位老师对此次执教的课进行了小结反思,其他教师对这几节课进行了当场点评以及对“让学引思”在课堂教学中的心得体会进行了交流。最后,潘竹玲校长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尤其是几位老师的课堂教

构建和谐课堂的策略

构建和谐课堂的策略 和谐课堂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学校的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以创造良好和谐的教学场景为保证,以师生间平等、民主、融洽、合作的和谐关系为前提,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居于主体地位,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师生在双边活动中能充分交流、默契地协调与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从而使学生身心、智力与非智力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和谐课堂实际上是教学中在各方面所追求的一种平衡。那么,怎样构建和谐的课堂呢?我觉得和谐课堂至少要是老师与学生、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学生与学生、课内与课外等方面的平衡、统一,它应该是一种自然、开放、创新的课堂。 (一)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基础。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是保证社会机体协调发展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关系如何,便是构成了课堂这个“小社会”能否和谐的主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教学的基础。 和谐的课堂应是师生心灵融通、情感共振的绿洲。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应“以自然的坦率代替了做作的尊严”,应“保持像木匠、管道工一样普通的本色”(马斯洛语),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1、尊重信任的教育理念。 真正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应把教育对象当作一个大写的人来看待,他也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给学生平等和尊重,应当首先落实到对学生个体生命的尊重。但在我们的教育中,学生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例如我们总是把自己发现的经验当宝贝让孩子接受而剥夺他们发现的乐趣;当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要求孩子尊重老师的劳动,认真纠正作业,可另一方面我们自己却不能控制情绪在孩子的作业本上、试卷上留下重重的笔迹;当孩子和我们说话时,我们总是一边批作业一边点头……只有给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我们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实现师生间的心灵互动。 2、欣赏激励的教学态度。 欣赏是给人的最高奖励。欣赏每一个学生,哪怕是一个屡犯错误的学生,是对他的最大的肯定。孩子们的学习不能只靠趣味性来支持,我们更应该欣赏的是顽强的学习态度、执着的探索精神。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对学生的良好学习态度给予肯定,使学生的学习由浮躁走向沉静、由感性走向理性、由表面走向本质,

构建和谐课堂课题开题报告

《构建和谐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开题报告《构建和谐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组 吉化第三小学 一、课题名称及其界定: 课题名称:构建和谐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 概念界定: 1.和谐的含义:《吕氏春秋》里介绍了?和?的含义:?和?即?正六律,和五声,达八音,养耳道也?;?谐?是形音字,从言,皆声。《尔雅》中说?谐,和也?。把?和?与?谐?连在一起构成的?和谐?,就是指存在差别的各个成分可以相互协调地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和谐的最初含义表明:首先,和谐以承认个体的差异为前提;其次,和谐的目标是各部分之间的协调。 和谐指事物或现象各方面的协调、配合与多样性的统一。现象本身合乎规律的过程。在哲学上,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事物最佳的表现形态,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现代心理学认为,和谐是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它通过感知在人的情感和理智中产生积极的反应,在心理机制上使人愉快、满足,并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2.和谐教育。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 3.和谐课堂。根据?和谐?的概念,我们对?和谐课堂?做如下的界定。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平等,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等呈现出协调、配合与多样性的统一。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入学习的状态中。从而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提高,潜能得以发挥,能力得到锻炼,个性得以优化。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构建和谐课堂是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迫切需要。 当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它使学生厌学,心理负担过重,也使学生近视率不断上升,影响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这又严重危及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尽管复杂,但课堂的不和谐是关键的因素之一。不和谐的课堂里,不可能有高效率的教学,也不可能有高效率的学习,因而教学任务很难完成,这就必然会把课堂教学的任务留至课后;教师一般很难做到清楚、透彻地传授新知识、讲解新问题,这又往往造成学生的一知半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好在课余花大量的时间去弄懂本该在课堂 内弄懂的问题,去完成本该在课堂内完成的学习任务。在和谐课堂里,能够实现高效率的教学和高效率的学习:不仅课堂纪律良好,师生关系和谐,而且学生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听课专心;教师能够恰当点拨和积极引导,学生往往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师生配合默契。可以说,构建和谐课堂是解决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顽症的有效途径。 2.构建和谐课堂是实现教育目标、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必然要求。 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不仅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要求,而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人的体能、技能、智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是人的生理与心理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是人之自然性、社会性、精神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是人之知识、技艺、能力、智慧、德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在不和谐的课堂里,受教育者很难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学生会因为课堂的不和谐而产生心理的过度紧张和情绪的焦虑或人格的分裂,也会因为课堂的散漫而变得对人、对事漫不经心,形成冷漠、孤僻的性格。由此可见,和谐课堂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重要手段;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有赖于和谐课堂的构建。 3.构建和谐课堂是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一些感悟 今年五月,我有幸来到古都西安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主办的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的进修培训,聆听了专家教授的主题报告,受益匪浅,特别是山东即墨二十八中李志钢校长的报告——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策略,令我感触颇深。之后,我又买了和谐互助教育品牌解读——《活力课堂》,回来后,认真拜读,为即墨二十八中的这种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所深深吸引。细细研究之下,得出几点感悟。 一、“和谐互助”课堂教学策略可以培育学生互助友爱的民族精神 其和谐互助高效课堂策略源于即墨二十八中的学雷锋活动中蕴含着深刻的雷锋精神,这恰是我们所要培养的一种互助友爱的民族精神,是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和谐是一种状态,互助是一种品质,“和谐互助”是一种至高的课堂学习境界,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的课堂价值追求,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良好品德行为等方面得到培养和发展,真正实现了智育和德育并举的理想“高效课堂”。师友在互帮互助中,很容易找到成就感、归属感。师友互助的学习范围往往会超出课堂,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的多种能力都发生了质的飞跃,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发展。同时师友互助有利于学生借用他人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进而从中获取社交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别人,热心互助,真诚待人等良好品德。 二、“和谐互助”课堂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 我们新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在于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和谐互助”的课堂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在关键的地方讲解点拨,课堂上,教师的因势利导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不再拘束于单纯的“听、学”,而是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主动采取多种形式实现共赢,真正成为了教育教学的主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应用,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例题由学生自己去解读体悟,作业由学生自己去布置选择。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内容,教师不讲。教师所讲,只是那些学生费尽心思而学不会的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自主探索精神,整个课堂以学生自学互助为主,完全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使全体学生都有所提高。 “和谐互助”的意义不仅是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享共赢,更重要的是个性的张扬互补和人格上的相互影响的共同发展。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学生自主学习,互助交流,启动思维,使学生会自学了,会主动思考了,质疑创新能力强了,动手实践能力棒了,会主动亮出自己表达了,练就了自信,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互助还有利于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花费时间少而收获明显,能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成功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兴趣、意志等良好品质的培养。“和谐互助”教学让每个孩子都能分享到合作的乐趣,都能在和谐的空间之上挥动思维的翅膀,从而乐在其中,收获颇丰。 三、“和谐互助”课堂教学策略可以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达到高效学习,课外实现为学生减负 “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把课内与课外、老师集体讲解和学生一对一讲解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点对面与点对点的结合,极大的增加了课堂有效学习时间,将一个老师关注全班每个学生,演变成了全班一半的师傅关注另外一半的学友。由一位老师变成一半多的老师在关注学生,效果显然十分显著。并且师友在课外联系也很密切,由知识传授扩展到学法指导,由习惯规范扩展到兴趣培养。这种课堂的效果具备了实时效果、累积效果。尤其从学生的学习状态看:师友互助能真正动起来,能够通过互助解决问题,并能将新知识纳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可以说,“和谐互助”的高效课堂实现了“时间+策略==高效”的目标,使课堂真正达到

让学引思课题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标签:分类:课题申报“让学引思”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改革课题 1、研究思路 本课题以让学引思理论为指导,“让学”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习活动正常展开和学习行为真实发生。课堂教学中要让时间、让空间、让机会、让活动。要让得主动,切合学生实际创设具体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操作以及完成真实情境中的任务等活动学会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要帮助学生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掌握充分的自主学习资源,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引思”就是要引发、引导、引领学生思考,在形式和本质上保证学生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要贴近学生认知水平设计科学、合理、有价值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体验、建构及内化等过程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要指导学生在系统的学科学习中,养成思考习惯,增强思维品质,提升思想境界。把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理念贯穿于研究过程这中,通过开展开课题与教学实践、研究与交流、检查与指导等活动,推动整个课题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 2、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从多角度地开展对资料的比较研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2)调查法:深入课堂了解现状,发现存在的共性问题,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现实依据。(3)行动研究法。通过行动研究法发现探究教学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行动中落实与调整方案,进行观察与反思,提出基于意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有效学习的多样实践教学应用研究。 (4)经验总结法。积累有价值的个案,并上升推广。 3、技术路线 (1)以发现问题—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入手,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立足解决一线教学中暴露的问题,坚持理论构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分析与模式建构相结合,综合运用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学校的教科研水平,一要引发思考。努力创设易使学生思维产生冲突的情境和事件,让学生主动发问。二要引导思维。遵循思维规律,提出问题,带领学生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沿着清晰的路线拾级而上。时刻明确“在哪里?去哪里?怎样去?”三要引领思想。教师要站在思想高处,启发学生领悟真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从而有效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 (2)汇总教学设计、课件、反思、评课、论文、视频等资料,为教师在实践层面促进教师自主发展,提升教师参与有效教学实践与研究的水平,提供一个训练的平台,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4、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6年10月——2016年11月)调查研究教学现状,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阶段达成目标: 基于课堂教学的症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缺失。没有了考试就没有了教学,没有了作业就没有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疑似学习的过程,甚至是伪学习的过程。学生是在学习吗?学生真的学了吗?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没有热情,没有兴趣,没有参与,没有投入。学生的思维水平根本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不只是课堂教学模式由此及彼的变换,而是意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有效学习的多样实践;一是工作内驱力缺失,进取意识不强,畏惧和拒绝改革;二是思想认识存在偏差,认为课堂改革会影响中考和高考成绩;三是学科素养跟不上要求,对本学科基本知识和教学知识掌握不牢固;四是有效组织课堂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