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编制说明

边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编制说明
边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编制说明

边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编制说明

第一节编制说明

在充分研究本工程所有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的基础上,通过对工程现场和周围环境的考察,结合本公司人员、机械设备、技术条件等情况,我方编制了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我方认为根据本公司实力,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将可保证本工程优质、按时、安全地完成,并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旦进入正式施工阶段,我公司将随时根据最新情况及业主要求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进一步细化和优化,以达到业主和我公司的目标。

第二节编制依据

1.《某科技公司西侧边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

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

2.《某科技公司西侧边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报告》,西

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

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4.《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9.建设部JGJ46-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10.《建筑施工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11)

11.与建筑工程有关的国家及行业规范、规程及标准;

12.专家评审会意见;

13.我公司质量体系文件及长期积累的丰富施工经验和专业

技术能力。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原则

(1)充分考虑施工条件的艰巨性及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满足招标人对工程工期、质量要求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要求的原则;

(2)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

(3)满足与招标人、监理人、设计代表及有关单位协商施工的原则;

(4)充分利用现有工作面及我公司充足的施工机械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做到连续均衡生产、文明施工。

施工总体目标

(1)质量目标:坚持“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质量方针,确保工程施工达到一次交验合格率100%,争创优质样板工程。

(2)工期目标:根据计划在 120 天竣工。

(3)安全目标:杜绝伤亡事故,年度轻伤事故频率控

制在3‰以内。

(4)文明施工目标:创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

地质灾害详细勘查物探勘察报告

地质灾害详细勘查 物探勘察报告 惠州建安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2020年4月

1 绪言 1.1 目的任务 近几年来惠州市博罗县高莞镇丁村上袁屋多次发生岩溶地面塌陷,地面出现多处裂缝,其中一处房屋墙面塌落、多栋房屋墙面出现横向和纵向裂缝;灾害发生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立即赶赴现场进行了应急处理;受惠州市博罗县高莞镇人民政府委托,我公司对高莞镇丁村上袁屋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进行物探勘察工作。 本次探测的目的是通过地球物理方法(简称物探)探明高莞镇丁村上袁屋场地范围内的各种岩溶洞隙和土洞等不良地质作用的位置、规模、埋深、发育程度及规律;岩溶堆填物性形状;对居住房屋的影响;并提出治理建议。 本次探测要求: (1)探明该场地范围内不良地层的分布情况,如软弱地层的形状、大小和埋藏深度等; (2)探明该场地范围内岩溶(溶土洞)的发育状况、分布位置、形状、大小、埋藏深度、充填状况以及在空间的相互联系状况等。 1.2 勘查依据 本次勘察和室内资料整理工作,均执行如下规范、规程: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3)《公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 B02-2013);

(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6)《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50218-94); (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8)《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 (9)《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 0170-1997); (10《电阻率剖面法技术规程》;(DT/T 0073-1993); (11)《电阻率测深技术规程》(DT/T 0072-1993)。 1.3勘察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我公司于2018年4月10~21日采用高密度电法、地震反射波法对勘察场地范围进行物探勘察工作。完成实物工作量见表1-1。

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102省道(211国道)旬阳至小河公路改建工程第三合同段项目部 路基边坡滑坡地质灾害 应急抢险救援预案 文件编号 SRBG-XXLJ-03-2016安 拟制安保科 审核人 批准人 受控状态 发放编号 生效日期 2016年6月25日 路基边坡滑坡地质灾害 应急抢险救援预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一、编制依据 (2) 二、编制目的 (3) 第二章适用范围 (3) 第三章应急救援体系 (3) 一、组织体系 (3) 二、运行机制 (5) 三、应急响应 (7) 四、应急部门职责 (7) 第四章应急救援保障措施 (10) 第五章应急结束 (10) 第六章后置处理 (11) 第七章培训 (12) 一、培训 (12) 二、演习 (12) 三、奖惩 (12)

第八章预案管理 (13) 一、审查复审 (13) 二、预案管理 (13) 路基边坡滑坡地质灾害 专项、现场应急预案 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避免或尽可能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结合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旬阳至小河公路XXLJ-03项目部路基边坡滑坡地质灾害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专项预案。 第一章总则 一、编制依据: 《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监总应急[2007]88号文件》、《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法律法规。 二、编制目的: 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二章适用范围

矿山地质勘查与勘查灾害防治

矿山地质勘查与勘查灾害防治 发表时间:2018-03-21T13:14:57.760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32期作者:刘宏宇 [导读]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 黑龙江龙煤鸡西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东山煤矿地测科黑龙江鸡西 158130 摘要: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还有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一定要开展,一定要联合管理者的想法、管理的技术和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全方面的减少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然后让矿山开采企业更加健康、规范的发展。本文对矿山地质勘查与勘查灾害防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矿山;地质勘查;勘查灾害;防治措施 矿山地质灾害是与人类工程活动息息相关,只要切实的做好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才能更好的实现矿山开采、建设平稳发展,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在进行矿山区域的建设性项目可行性研究时,需要做专项的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将矿山地质灾害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1 矿山地质勘查工作内容 1.1 矿山生产勘探 进行科学有效的生产勘探工作,是开展综合利用、减少贫化损失的重要保证。进行生产勘探可以查明矿体的开采技术条件,为矿山开采提供合理的开采方式及工艺措施,以保证矿山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采区范围内探寻主矿体上下盘及深边部的平行、分支或其他盲矿体,便于增加后背储量,使得矿山开采可持续发展; 加强矿产综合利用研究进行充分合理开采利用; 建立矿山企业自主投资开展接替资源勘查机制。激励企业吸纳社会资金进行地质勘查,这样可以逐步形成市场需求、矿业开发与矿产勘查互动的良性循环。 对矿山消耗资源储量与剩余资源储量进行跟踪分析,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做好矿产储量动态监测、资源损失贫化管理工作。首先矿山企业要建立矿产储量台账,采矿权人按要求定期报送矿产资源储量年度报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建立矿产资源储量档案并依法对资源储量进行登记、核销、统计及通报,最后建立矿山储量管理信息系统。 1.2 矿山关闭阶段的地质勘查 矿山地质灾害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是受开采技术和开采工艺的影响,导致地质灾害的出现,我国作为采矿大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比较大,但是由于开采设备的落后和先进技术的限制,以至于我国对矿山开采造成严重的地质环境污染和恶化。近几年来矿山地质灾害的事件频繁发生,不仅对社会的发展造成恶劣的影响,也会对开采技术人员造成人身安全问题。为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矿企应严格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做好矿山关闭和复垦时期的地质勘查工作,建立科学的矿山治理与环境保护体系,加大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勘查力度,降低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造成损害。 2 矿山地质灾害类型 2.1 地面与采空区的塌陷 在井巷开采作业矿山中容易出现塌陷。在采空区,如果矿柱不足,或矿柱受外力影响支撑能力缺失,使得地面出现塌陷。对于矿体掩埋较深的矿山,没有及时进行回填,采空区面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大面积塌陷。 2.2 采矿场边坡出现失稳、滑坡及岩崩 这种问题原因在于开采不合理。比如采剥失调、边坡角度太大,在露天非金属与建材等开采矿中比较常见。 2.3 矿体坑内岩爆 又可称为矿山冲击,在掘进爆破后2-3 小时内,受地壳应力作用,矿坑与顶板围岩出现的压缩比较严重,一旦作业中出现自由面,岩石内应力得到突然释放,导致岩石破裂并得到释放,进而引起地质灾害。 2.4 矿坑突水 这种灾害比较普遍,其突发性强、爆发规模大且造成严重后果,在开采中,如果没有准确估计矿坑涌水,老窿或暗河被打穿或穿透,大量地下水涌入井巷,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2.5 周边环境被污染 在矿山灾害中,环境被污染也是非常重要的,采矿中形成的引麦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江河,严重污染了环境,甚至引起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及盐渍化等问题,严重影响到采矿区环境及正常生产活动。 2.6 瓦斯爆炸与火灾 由于矿井通风不良,瓦斯长期集聚而引起爆炸,造成人员伤亡,损害矿井。部分硫化矿床中有这种情况,硫化物氧化产生的热量积聚到一定量,瓦斯浓度超过9.5%,就会引起爆炸,导致火灾。其危害非常大,损耗地下矿物资源,其损耗量难以估量,改变了气候环境,大量农作物与植物死亡,田地无法耕种,环境日益恶化。 3 矿山地质勘查灾害的防治措施 3.1 勘查矿山采空区的防治措施 (1)高密度电阻率法。依据岩土体导电性差异为基础的物探方法,主要针对较浅的采空区地下水系勘查。 (2)视电阻率法。这种物探方法与导体材料的性质相关,一般金属矿山属于块状的硫化物体,是一种良性导电体,其电阻率较低,而采空区多由空气充填构成,空气属于绝缘高阻,根据硫化物体电阻率和空气电阻率的差异,可明确找到采空区的位置。 (3)瞬变电磁法。该种物探方法具有探测速度快、深度高、分辨力强、信噪比高等特点,在运用不接地回线或者接地线源向下发送脉冲电磁场时,在一次脉冲电磁场的间歇期间,利用线圈或接地电极来观察地下半空间二次涡流场的变化情况,实现采空区的探测。 3.2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1)加强对矿山预测的能力,引用3S 技术。在矿山开发过程中离不了对矿洞的深挖及抽调地下水,长期的开采势必会影响地质环境,为了减少矿山开采造成的环境破坏和经济损失,矿山企业应利用GPS 准确的对矿山地质灾害发生地点进行定位,利用RS 技术实时掌握矿山的破坏程度的监控工作,利用GIS 技术对地质灾情做科学分析,利于相关勘查人员能及时掌握矿区的地质情况。 (2)完善矿山环境保护体系。矿山开采整个体系包括起初的矿山调查、地质勘查、矿井开发、后期评价和管理的过程,在整个开采过

最新地质灾害报告

地质灾害报告 前言 受某水利水电投资有限公司委托,某省有色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承担了某省省某县某河流阿一山水电站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本工程评估主体为阿一山水电站引水枢纽、引水隧洞和发电厂房等建设场地,评估的目的和要求是阐明工程建设场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建议;对建设场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价。具体任务是: 1、研究评估区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地质条件与地质灾害的内在联系; 2、查明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模、稳定程度及危害对象、危害程度等,对各灾种分别进行危险性现状评估; 3、结合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及工程类型、规模,分析预测水电站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及建成使用后,地质环境与工程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其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灾害的类型及危险性; 4、分析评价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5、对工程建设场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价; 6、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建议。 评估工作的主要依据有: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 (2)《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及其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3)某省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甘国土资环发[2004]15号); (4)《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5)某省省国土资源厅2003年颁布的《某省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技术要求》; (6)《某省省某县某河流阿一山水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某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7)《某省省某县某河流阿一山水电站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某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第二分院)。 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 第一节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 第二节一、工程概况 某县位于某省省某自治州。全县辖3镇、11乡,总人口7.78万,其中藏族占72%;2002年全县国民生产总产值为2.28亿元,农牧民人均收入1450元,某县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县。

地质灾害勘查设计资质标准

一、勘查: (一)甲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五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五十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三十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十名;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中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有优良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大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二)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三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三十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五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五名;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小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中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三)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一百万元以上; 2单位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二十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三名; 3具有与承担小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二、设计: (一)甲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二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三十名,其中岩土工程设计、结构设计、工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五名且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八名; 3近三年内承担过五项以上中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任务,有优良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大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相适应的设计、测试、制图与文档整理设备。 (二)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一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二十名,其中岩土工程设计、结构设计、工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名且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五名; 3近三年内承担过五项以上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任务,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中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相适应的设计、测试、制图与文档整理设备。 (三)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五十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十名,其中岩土工程设计、结构设计、工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五名且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三名;

边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目录 第一章工程说明 第二章施工总体布置 第三章材料、劳动力、机械 第四章施工总体设想 第五章组织机械 第六章施工进度计划 第七章施工方案 第八章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第九章工期保证措施 第十章安全施工措施 第十一章文明施工措施 第十二章环境保护措施 第十三章廉政建设保证措施 附: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一 劳动力计划表二 施工形象进度计划表三 临时用地表四 项目管理班子配备情况表五 项目经理简历表六 项目技术负责人简历表七 项目管理班子配备情况辅助说明资料表八

第一章工程说明 浙江跃马交通设施有限公司厂区后边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位于淳安县千岛湖坪山工业园区内:6472平方;边坡总长约213m,最大高度约42米,坡度55~70度,坡向80~190度,处于欠稳定状态,受岩层面、节里面及坡顶松散层的影响,坡体中上部岩体叫破碎,在强降雨等不利条件下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为确保脚道路及过往行人构成较大威胁,故有必要及时进行治理设计及施工。因此,受浙江跃马交通设施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公司承担本边坡治理施工任务。 本工程主要工作内容:脚手架搭设、锚杆、挂网、喷浆。 本工程主要工程量为:边坡治理锚杆喷浆6472平方。 工程质量标准:合格。 合同工期:2013年月日至2013年月日,工程施工总工期为100天。 第二章施工总体布置 本工程开挖工期教紧。施工总体布置的原则:是集中统一指挥,合理布置施工工作面,在接到中标通知书后,利用七天时间进行施工准备工作。 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是在业主提供的招标文件规定的项目占地范围内进行布置。尽量节约施工用地,符合施工现场卫生及安全技术要求,力求施工管理方便合理布置。 一、临时设施的搭建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周边空地搭建临时生活区,生产区附近

浅谈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方法 潘小慧

浅谈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方法潘小慧 发表时间:2018-11-05T15:50:00.75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8期作者:潘小慧 [导读] 尤其是矿山滑坡的问题更是屡见不鲜。因此我们要反省自己,不要在灾害发生后才去采取措施,我们要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矿山的地质环境、有效预防灾害的发生,实现矿产开采的可持续发展。 潘小慧 广西坤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广西 530200 摘要:人类对矿产资源的过分开采导致矿山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尤其是矿山滑坡的问题更是屡见不鲜。因此我们要反省自己,不要在灾害发生后才去采取措施,我们要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矿山的地质环境、有效预防灾害的发生,实现矿产开采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 引言 作为人类生存以及发展的物质基础,对矿产资源的保护极为必要。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对矿产资源的开发中疏于对其保护,所以矿山地质问题频出。针对这一情况,必须要明确这些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主要地质灾害的特征以及选择可以的勘察方法来进行处理,从而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以期为相关勘测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1矿山地质灾害概况 1.1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形式 崩塌滑坡是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形式,在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中往往产生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对于露天开采的崩塌滑坡主要体现在矿边坡的滑落,地下开采则是由采空区坍塌所导致。矿区自然环境、地质条件及人类活动通常是造成采空区山体滑坡的主要因素。 1.2矿山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 (1)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这类矿山工程地质灾害是因为矿山地质环境改变后,一些偶发因素造成突变性的灾难性后果。主要有瓦斯爆炸、地热、煤层自燃以及矿山火灾等。(2)矿山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灾害:矿坑突水涌水是地下水位变化所致的常见地质灾害,也是危害较大的一类地质灾害[1]。地下水位的改变会引起坑内溃沙涌泥,这是伴随着矿坑突水发生的灾害,如果在采矿的时候突然遇到蓄水溶洞,溶洞中除了水之外,还有大量的泥沙和石屑,溶洞中的泥沙和石屑也会和水一起涌入到坑内;除此之外,透水断层以及地裂缝的存在也会把一些沉积物涌入到坑内,导致大量的泥沙将坑堵塞,采矿人员以及采矿机械都会被泥沙所埋,最严重的时候甚至可以毁灭矿山。 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法 2.1地质环境治理思路 目前,我国的能源部门在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作业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保障矿区、人与自然和谐目标的实现。在这样的理念影响下,技术人员需要进一步完善、更新环境治理理念,并拓宽矿山环境治理的措施,对此笔者总结如下。一方面,能源部门对于已经停采的矿区,可以将其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相结合,从而由此实现旅游资源的合理化开发,并以此带动矿区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湿地景观旅游体系的构建,促进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实现生态、经济效益的取得。另一方面,有关单位需要实现矿山绿色植被的种植,从而由此实现矿区水土资源的巩固。此外,部分矿山采煤塌陷区会出现雨水、地下水汇集的状况,故而形成了该地区的积水区域较大。在这样的状况下,工作人员可以实现养殖业的开展,并创建生态蔬菜种植基地,借助因地制宜的方法实现治理,促进更高的经济效益的取得。 2.2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合理规划矿山开采工作 为积极带动矿山地质灾害工作的科学处理,各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在矿山开采之前做好边坡参数的合理化设计工作,并由此实现对于矿区边坡状况的及时了解,防止在开采作业时出现同岩石变形等问题。不仅如此,能源开采部门还需要合理的开展矿石的开采准备工作,诸如合理的设计边坡与弃渣方量,及时做好拦渣以及挡墙准备,规避相关问题导致的损失。除此之外,矿区的管理人员需要加大巡视作业力度,并对施工人员的行为进行科学的规范,禁止乱弃,并对矿山中原发生过灾害的区域进行全面的防护工作,做好坑道的支护工作,避免塌陷现象发生。 2)完善地质安全防护体系 为进一步降低塌陷、边坡失稳等地质灾害的出现,开采单位需要依据实际的地质状况合理的开展边坡参数设计工作,并在矿区设置排水沟,实现边坡排水工作的科学开展。除此之外,开采管理人员还需要在重要地段安置拦挡岩石碎屑的措施,防止开采作业在推行的过程中出现滚石现象。最后,开采单位还需要促进现场管理工作的稳步开展,并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其能够重视矿山开采的安全性,并在开采作业结束后做好填平工作,降低开采导致的环境破坏。 2.3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 目前,我国的开采作业在推行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矿区塌陷的问题。关于塌陷区环境治理的具体措施,笔者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没有积水的治理模式 目前,我国的矿山在开采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没有管理好,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塌陷问题。基于此,为保护矿山环境,工作人员需要就此采取必要措施。目前,矿山的塌陷区地质状况普遍存在渗透性能好、土质疏松、蒸发性强、降水少、气候干旱的特点,而在该类型的状况下开展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进行树木的种植,并对治理范围内的工作量进行明确,随后再以此为基础实现回填工作的稳步开展,确保塌陷区逐步发展成为耕地。 2)有积水的治理模式 事实上,该模式主要运用在降水量大、地表渗透性较差区域。由于该类型的矿区普遍存在严重的积水问题,所以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

地质灾害报告

地质灾害报告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地质灾害报告 前言 受某水利水电投资有限公司委托,某省有色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承担了某省省某县某河流阿一山水电站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本工程评估主体为阿一山水电站引水枢纽、引水隧洞和发电厂房等建设场地,评估的目的和要求是阐明工程建设场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建议;对建设场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价。具体任务是: 1、研究评估区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地质条件与地质灾害的内在联系; 2、查明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模、稳定程度及危害对象、危害程度等,对各灾种分别进行危险性现状评估; 3、结合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及工程类型、规模,分析预测水电站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及建成使用后,地质环境与工程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其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灾害的类型及危险性; 4、分析评价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5、对工程建设场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价; 6、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建议。 评估工作的主要依据有: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

(2)《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及其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3)某省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甘国土资环发[2004]15号); (4)《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5)某省省国土资源厅2003年颁布的《某省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技术要求》; (6)《某省省某县某河流阿一山水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某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7)《某省省某县某河流阿一山水电站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某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第二分院)。 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 第一节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 第二节一、工程概况 某县位于某省省某自治州。全县辖3镇、11乡,总人口万,其中藏族占72%;2002年全县国民生产总产值为亿元,农牧民人均收入1450元,某县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县。 阿一山水电站位于某省某县的某河流干流桑科~土门关的达麦乡段,是某河流梯级开发的第六座小水电工程,本水电站采用引水式方案开发,枢纽建筑物挡水高度为,正常蓄水位,最大净水头,最小净水头,保证出力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要点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要点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总体原则: 查明病因,分析病理,对症下药。 (1) 查明病因是基础——强调地质分析和地质认识; (2) 弄清病理是关键——注重坡体稳定性分析; (3) 对症下药是目标——设计方案应具有针对性。 主要内容: 一、施工图设计思路 二、施工图设计基本要求 三、施工图设计各图件应表达的基本内容 四、主要工程构筑物施工图设计应注意事项 一、施工图设计思路 遵循初步设计方案进一步复核: 工程治理的有效性:控制灾害体,保护对象 构筑物结构的安全性:工程等级,设计标准 工程造价的合理性:主体工程、辅助费用 施工可行性:施工工序、工艺、机械。 以初步设计图纸为基础进一步深化、细化设计 深化设计:综合考虑工程有效性、安全性、造价、施工可行性、完善设计方案,使治理方案能够落地。

细化设计:工程间的衔接、工程分部结构、特殊部位、施工做法、不同地段开挖断面、外观要求等。 二、施工图设计基本要求 (一)施工图设计现场踏勘复核要求 施工图设计人员必须进行现场踏勘,复核与设计有关的工作。 1、现场复核: 地质灾害治理范围、灾害体基本特征、明确保护对象; 治理工程布置地段和位置、工程结构形式; 评估治理工程施工可行性和治理预期效果。 复核基准点、地形图、剖面图与实地的吻合性,必要时应修测或补测。 对存在异议或疑问的应及时与勘查(可研、初设)成果编制人员沟通。 2、施工图设计定测: 现场查看工程布置位置的施工可行性,对各工程构筑物中轴线两端点、中心点等固定工程位置的测量关键点必须打桩标识(埋木桩或水泥桩并编号、补测其坐标、高程); 测桩和测量数据表作为设计交底资料之一。 补测施工图设计所需的各分部工程、结构变化部位、连接处等控制部位的大比例尺地形地质断面图。 3、施工条件复核: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永久和临时占地、施工用电、用水、原材料来源、施工弃渣堆放及相关费用、价格等进行调查,并与当地国土资源局、当地乡镇政府沟通、会商、协调,形成《施工图设计踏勘会商记录表》(附表),记录表附在施工图设计文件扉页后,作为施工图设计成果送审的要件。 (二)施工图细化深化设计 在初步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施工图设计应充分考虑施工现场条件、环境限制因素、原材料来源及实际价格因素,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工艺,合理安排工序及工期。 (三)施工图设计文件组成 由施工图设计说明(或设计报告)、施工图纸、设计计算书(另册装订)、施工图预算书(另册装订)等四部分内容组成,不得缺项。 施工图设计说明(或设计报告)与施工图纸可合订,扉页责任栏签字齐全,加盖公章,并附设计资质证书、委托书、勘查可研专家评审意见及修改说明、本单位专家组内审意见、施工图设计踏勘会商记录表等。

建设工程场地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建设工程场地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市国有林区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工程二标段 建设工程场地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及落实整改情况 编制单位:某某建筑公司 编制日期:2 8月8日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名称为**市国有林区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工程,工程地点位于楚雄市三家塘混气站旁,建设单位**市白依河林场,本项目总建

筑面积19969.17㎡,建筑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建筑结构类别为丙类、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二、地质灾害防治基本情况 本工程地点位于**市三家塘混气站旁,近年来极端气候不断出现,洪涝、旱灾、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致使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大量增加。我州出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持续干旱和连续地震,地质条件受到破坏,一旦进入雨季,发生大面积多发性、严重单点性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极大。 三、做好防治工作的部署 1、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 2、加强对建筑及周边地质环境的监测观察,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情况; 3、对存在有地质灾害的区域设立警示标志; 4、发放明白卡和宣传单,增加施工人员的防灾意识和救灾能力。 四、明确相关责任单位和人员职责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一、应急组织体系 (一)应急领导小组 成立紧急情况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 组员:** *** (二)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负责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进行应急任务的分配和人员 应急资源设备调度,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对事故现场的应急行动;在第一时间向上级领导报告,及时反馈后续紧急情况的处理负责收集地质灾害隐患的监测资料,及时分析,定期上报,随时了解降雨及各地质灾害隐患变形发展的情况,指导和监督监测工作,按防灾预案中确定的监测时间及监测方法进行监测,分析监测结果及地质灾害隐患点变化情况,按紧急避让条件,发出预警信号报警,通知人员撤离。 1、救援结束后,小组全体成员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发 现的问题,及时对预案提出调整、修改和补充意见,安全员负责收集意见并修订预案。 2、安全部门、施工部门负责组织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三)应急领导小组分组及职责 项目值班人员一旦收到紧急情况信息,应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地把情况报告应急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担任总指挥,按以下分组进行救援工作,过程中人员可协调。 1、组长:(**) (1)紧急情况发生后,负责紧急救援现场的总指挥工作,批准本预案 的启动与终止;统一部署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并对应急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按防灾预案中确定的监测时间及监测方法进行监测,分析监测结果及地质灾害隐患点变化情况,按紧急

地质灾害勘查方法及预防思路探讨

地质灾害勘查方法及预防思路探讨 摘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的勘查,有助于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来防治。本文首先对矿山开采引发的各种地质灾害类型进行了分析,其次探究了主要的地质灾害特征及其控制措施,包括泥石流,崩塌和滑坡,最后,指出了矿山地质灾害的勘探方法,包括地球信息技术,水文地质和岩土测试方法,地球物理调查方法,以作参考。 关键词:地质灾害;灾害勘查;勘查方法 1地质灾害问题与防治措施 1.1山体塌陷 在开采矿石期间,矿山的开采人员不断从地下挖掘矿石,并将其通过工具运输至地上。长此以往,采矿区与地面之间的顶板岩层失去了矿层的支撑力,矿石覆盖层的重力不断向下施加压力,导致表层下沉弯曲,产生拉应力。当应力增加到岩石层无法承受的范围时,表层将逐渐产生裂纹,直至其破裂并坠落,从而顶部的覆盖层彻底失去岩石层的支撑。随着采矿的持续进行,采矿区的面积逐渐扩大,从地表开始,相继出现一个又一个的崩塌盆地,并且越来越大。虽然矿山在采矿后造成了地质灾害,但如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补救措施,还有可能对其进行修复。地面沉降主要是由于采矿企业的缺少科学的计划,并且在采矿过程中手段不够规范。长期以来,采矿企业对矿山的盲目开采导致一个又一个采空区的形成,这对采矿人员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因此,采矿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确保人员的安全,这需要采矿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与操作规范,与此同时能够正确使用采矿设备,尽可能避免人员伤亡。 1.2泥石流 这种灾害发生的非常突然,且危害性较大,发生之后会使整个矿区无法正常运行,对人们的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一般来说,为了控制采空区的坍塌,人们会利用现场的矿床使地表堆积更松散的物料。此外,采矿业中更多的废石堆积在矿区,为水流的聚集提供了机会与场所,此外,矿井下的水源可能也会在施工过程中不慎被挖掘出来,长期聚集形成泥石流。采矿过程中矿山地形的变化也会导致泥石流的发生,例如在长期的采矿过程中改变了山体的结构,令原本平缓的山体坡度变得陡峭,从而引发泥石流。对于泥石流的防治措施,人们普遍会采取生物控制措施。此外,相关企业还会开展工程控制,有效控制并规范各项采矿作业,认真调查对工程开展对环境的影响,并针对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尽量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1.3山体滑坡 通常情况下,往往是各类因素交织在一起,引发山体滑坡灾害,多数情况下都是在暴雨气候中发生。因为矿井长期暴露在外,矿井的外部往往会露出很多岩石,岩石成分不同,材质有所差异,风化程度也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密度较大的岩石比较突出,因此在空气和水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它不断进行风化反应,内部结构发发生变化,强度逐渐降低,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它会因自重而断裂和掉落。此外,矿区的地质环境如果发生变化,其结构也会发生变化,较大的岩石分裂成几个部分,导致矿井周围失去了原有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极有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此外,人为因素也可能导致山体滑坡。对于这些地质灾害,如若想

地质灾害勘查报告的编制

地质灾害勘查报告的编制 一、编制基本要求 (一)基本规定 1. 勘查成果原始资料应真实可靠。 2. 最终勘查成果应满足可研、初设及施工图设计要求。(二)勘查报告书编制的基本要求 1. 勘查报告对危害对象要进行描述与评价:包括威胁人员及可能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的数量等。 2. 勘查报告对地灾体要进行分析与评价:主要对地灾体的基本要素、变形特征、稳定性、危险性、危害性、发展趋势等进行认真的分析与评价。 3. 勘查报告对勘查成果要作出明确的结论,并对下一步工作要提出合理的建议。 4. 各类勘查报告文字部分应满足“勘查报告编制提纲”基本格式要求。 5. 图件及附件应满足相应的要求。 (三)勘查报告成册基本要求 1. 资质证书正本 2. 内审意见及内审专家签到表 3. 扉页相应人员签章签字 4. 勘查报告标题应与省厅下达文件的项目名称一致。

(四)勘查报告基本文件组成 1. 勘查报告文本 2. 勘查报告附图 3. 勘查报告附件 4. 勘查费用决算书 5. 项目规模大的分册装订,其余的合订成册 二、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勘查报告编制要求 (一)对危岩描述与评价的基本要求 注意危岩带与危岩块体(单体)的划分,若危岩规模较大,或分布较分散,可考虑按区域划分为危岩带,再在危岩带中细分危岩块体(单体);一般情况下,除了千枚岩、板岩及地震震裂了的岩石形成破碎带(危岩带)外,其它岩石形成危岩,基本上是以块体(单体)形式存在的。 (二)对危岩块体(单体)的描述与评价的具体要求: 1. 编号、坐标(含顶底标高) 2. 所处区域的岩层产状、岩性 3. 斜坡倾向、斜坡结构类型 4. 顶底宽、高、厚、体积 5. 危岩前缘倾角、崩落方向 6. 控制危岩的结构面特征及组合 7. 危岩形态及变形特征、破坏方式 8. 危岩稳定性评价、危险性预测

XX用地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样例200608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级证书: 国土资地灾评资字第()号 XXXXXXXXXXX用地边坡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XXXXXXXXXXX 二○○六年八月

XXXXXXXXXXX用地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XXXXXXXXXXX 二○○六年八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节评估任务来源 (1) 第二节评估工作依据 (1) 第三节评估工作主要任务和要求 (3) 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 (4) 第一节地理位置及交通 (4) 第二节边坡概况 (4) 第三节以往工作程度 (6) 第四节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7) 第五节评估范围及级别的确定 (8) 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 (11) 第一节气象水文 (11) 第二节地形地貌 (12) 第三节地层与岩石 (12) 第四节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16) 第五节水文地质条件 (21) 第六节工程地质条件 (23) 第七节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24) 第三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25) 第一节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25) 第二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28) 第四章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31) 第五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41) 第一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 (41) 第二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42) 第三节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适宜性评估 (44)

第四节防治措施 (45) 结论与建议 (47) 附件: 委托书 照片 附图: XXXXXXXXXXX用地边坡地质灾害分布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比例尺1:4000) 地质雷达剖面图

地质灾害勘查设计资质标准完整版

地质灾害勘查设计资质 标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一、勘查:(一)甲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五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五十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三十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十名;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中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有优良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大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二)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三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三十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五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五名;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小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中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三)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一百万元以上; 2单位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二十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三名;

3具有与承担小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二、设计: (一)甲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二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三十名,其中岩土工程设计、结构设计、工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五名且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八名; 3近三年内承担过五项以上中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任务,有优良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大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相适应的设计、测试、制图与文档整理设备。 (二)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一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二十名,其中岩土工程设计、结构设计、工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名且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五名; 3近三年内承担过五项以上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任务,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中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相适应的设计、测试、制图与文档整理设备。 (三)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五十万元以上;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最新版)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最新) 为做好我市X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以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以下简称《防治方案》)。 一、地质灾害现状与特征 (一)地质灾害基本情况。根据各县(市、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和汛前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结果,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1754处,其中滑坡1323处、崩塌413处、泥石流8处、地面塌陷10处,威胁户数约1.12万户7万人。经各地核对统计,全市确定385处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及高陡边坡隐患点分布情况详见附件1、附件2),潜在威胁人员约6.2万人。 (二)地质灾害主要特征。我市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地区,点多面广、突发性强、危害性大。从以往发生情况看,规模多为小型,影响范围限于灾害点附近区域,主要威胁周边居民、房屋、行人、车辆等安全。地质灾害主要特点:一是受气候差异影响。二是与台风和强降雨关系密切。三是山区多于平原。四是小型山体滑坡多。除自然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如工程建设、切坡建房等。 二、地质灾害态势预测 (一)降雨及台风趋势分析。根据气象预测:X年雨季雨量略多,其中5月雨量正常、6月雨量略多。降水相对高峰期出现在5月下旬

中前期、6月中旬中前期,这期间部分县(市)易发生地质灾害。夏季雨量略少,其中7月份偏少、8月份正常、9月份略多。预计夏季影响我市的台风(或热带风暴)约5~6个(属略少),其中有1~2个较强台风明显影响我市。 (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根据全市地质环境特征、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结合X年地质灾害灾情、隐患点稳定状况和市气象局对X 年全市降水量趋势初步预测,今年全市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相当于常年,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三)地质灾害威胁对象和范围。地质灾害的主要威胁对象和影响范围主要有: 1.山前地带的房前屋后因工程建设和人为削坡引发的小型零星滑坡崩塌灾害,主要威胁边坡前后建筑物内的人员及财产等安全。 2.公路沿线边坡所引发的滑坡、崩塌灾害,除堵塞交通、毁坏公路及附属设施等外,主要威胁通行车辆和过往人员的安全,特别是较高陡的边坡危害范围甚至延伸至公路外部或下部。 3.采矿工程引发的地质灾害威胁矿山周围的人员和建筑物的安全,如采空区引发的地面塌陷灾害,开采地下水诱发的地面塌陷或水文地质环境问题等。这类灾害往往造成地表房屋开裂、公路变形、矿坑塌陷等影响,部分矿山塌陷直接影响采矿安全,局部还会发生区域性地表蠕动,造成地表建筑物下沉或变形等危害现象。

地质灾害勘查特点及注意事项的分析

地质灾害勘查特点及注意事项的分析 摘要:地质灾害勘查工作是了解地质灾害分布、了解灾区经济条件、掌握受灾情况及抗灾能力的重要活动,是我国现代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保障人民群众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是降低和减少地质灾害破坏的重要勘查活动通过地质灾害勘查工作的开展,还能够帮助政府部门及时了解受灾情况,为制定救灾措施及方案莫定基础根据地质灾害勘查工作的重要性,本文就地质灾害勘查特点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地质灾害;勘查;特点;注意事项 我国国土资源部调查指出,2012年1月至10月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4203起,造成290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52.3亿元。针对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我国加强了地质灾害的防治及地质灾害勘查工作。通过地质灾害勘查了解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地质情况,为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勘查工作的开展实现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灾害防治目标,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地质灾害勘查工作起步较晚,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以及相关勘探勘查技术的引人、研发等工作,我国地质灾害勘查能力有了大幅提升。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地质灾害勘查工作是科学制定灾害防治方案、提高救灾能力的基础,因此,掌握地质灾害勘查特点及注意事项是提高勘查工作质量、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的关键。 1、地质灾害勘查工作现状与需求 在我国城镇化建设及西部开发脚步不断加快的今天,加强地质灾害勘查工作是减少地质危害、降低地质灾害损失的重要措施。在国土资源部的统计调查中指出,我国每年地质灾害都将造成几十亿元的损失。在我国经济建设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活动中,重视地质灾害勘查是发展经济与保护地质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是减少和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关键,针对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需求,我国地质灾害勘查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的增加、勘查企业的经营发展等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针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地质勘查工作质量的需求,现代地质灾害勘查企业应明确勘查工作的特点与注意事项二以地质灾害勘查特点、注意事项的明确,保障地质灾害勘查质量、促进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 2、地质灾害勘查特点及注意事项的分析 2.1地质灾害勘查特点二受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求,地质灾害勘查工作具有自身的特点。地质灾害勘查不同于建筑、水利等工程勘查工作,其勘查过程中应针对地质灾害防治需求开展勘查工作。通过强化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的勘查,为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详实、准确的信息,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的编制提供准确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地质灾害勘查工作还应强化灾害地质结构的勘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