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指标的常见意义

血常规指标的常见意义
血常规指标的常见意义

一、血常规指标的常见意义

(一)白细胞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当病菌侵入体内时,白细胞会快速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如果体内的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细菌感染了。

(二)白细胞分类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单核细胞。

1.中性粒细胞主要作用是吞噬细菌,所以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数量上

升。

2.淋巴细胞主要作用是吞噬病毒,所以淋巴细胞比例升高表示受到了病毒

感染。

注意:对于满月到3岁的宝宝,正常情况是淋巴细胞占比为40-70%,中性粒细胞占比是20-40%,这一点跟成人刚好相反,在综合性医院的血常规检查报告单上,参考值一般都是成人标准,必须注意区分辨别。

3.嗜酸性细胞如果反复有打喷嚏、流鼻涕、反复咳嗽、荨麻疹、湿疹等现

象,很可能是过敏反应,此时嗜酸性细胞数量上升。

4.单核细胞单核细胞是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对病毒和细菌都有作用,不管

是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还是支原体感染,吞噬细胞就会第一个出现。体温越高,细胞的吞噬作用就越强。同时,单核细胞越高,说明孩子这次发热的程度越严重,发烧持续的时间也会越长。所以当看到这个值升高,大家就不必惊慌于孩子持续的发烧了,这是免疫细胞战斗的反应。

(三)红细胞系列红细胞主要作用是运送氧气。红细胞的多少与贫血和血液类疾病有关。这里重点介绍一下怎么看缺铁性贫血。因为这个太普遍,也太容易被医生和家长们忽略。但对孩子生长发育、智力发育、性格形成及免疫力的影响非常大。

1.血红蛋白降低为贫血。

2.平均红细胞体积

(1)血红蛋白低,这个值也低,多表示缺铁性贫血。请注意如果血红蛋白不低,但是平均红细胞体积已经低了,也表明孩子缺铁了。此时孩子缺铁的症状一般都比较明显了,但这种情况,是最容易被医生和家长忽略的,

所以一定要重视。

(2)血红蛋白低,平均红细胞体积升高,多为巨幼细胞贫血,一般是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排除溶血性贫血)。

(3)血红蛋白低,平均红细胞体积正常,可能同时存在铁、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指常见原因)

(四)血小板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等反应中有重要作用。血小板增多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等,孩子感染的次数越多,血小板数量越高。

(五)C反应蛋白这个值可以判断孩子是不是细菌感染,它比白细胞反应更快。也就是说当细菌感染早期,白细胞还没来得及升高时,C反应蛋白已经高了。所以可以跟白细胞综合在一起,判断是否为细菌感染。建议>15以上再考虑细菌感染。

二、血常规与常见疾病

(一)感染与过敏典型血常规指标变化见下表,其中发烧和过敏仅标识了特异性指标,如果是细菌或病毒引起的,其它相应指标也会有明显变化

(二)常见贫血

三、血常规报告单举例

看上面这份检查报告,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说明有细菌感染,单核细胞升高表示细菌感染造成了发烧。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容积)和平均血红蛋白(MCH)明显偏低,血红蛋白处在下限边缘,血小板超出上限,这些均显示缺铁性贫血(虽然血红蛋白并未低于正常值)

四、了解这些的意义

(一)感染与使用抗生素

细菌和病毒都是感染源,但二者是明显不同的,前者可以使用抗生素。但是病毒感染如果用了抗生素则有害无益。

了解到提高体温是人体增强自身免疫力的手段,所以在病毒、细菌感染引起发烧时,并不急于退烧,否则病期会延长,甚至向更严重的方向传变,如上呼吸道感染可能会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炎。小儿推拿也是协调身体组织器官功能,增强免疫力的有效方法,并能够通过自然调节的方法

控制体温。(建议跟随每日一穴栏目好好学习)

(二)缺铁性贫血可引起食欲不佳、免疫力低下

缺铁性贫血会导致儿童食欲不佳,性情急躁,易发火,免疫力低下,容易反复感染生病。通过调节饮食结构或者使用营养补充剂解决缺铁问题,宝宝吃饭香了,不爱发火、爱生病了,而且还能够提高宝宝智力。只有从病因上解决问题才能从“感染生病->打针吃药->免疫力降低->感染生病->”的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