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写法

教学目标写法
教学目标写法

一、关于具体目标中行为动词的定义

1.涉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体验、意识

体验指学生在参与科学学习与探究活动中获得情绪感受,并融入自身的经验之中。它强调学生亲历过程,伴有情绪反应,并对原有经验发生影响。

意识指学生知道某一概念及其价值,并把它纳入判别标准,用于指挥或规范自己的行为。

2.涉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会、能够

会指学生知道规则、方法或程序,能正确操作,大多用于技能目标。

能够指学生掌握规则、方法或程序,胜任操作,大多用于科学探究能力的目标。

3.涉及知识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知道、认识、理解

知道指学生能说出、写出或识别所学的内容。

认识指学生在经历认知过程的基础上,对所学内容有一定程度的反应。

理解指学生懂得所学内容的道理,往往表现为可以举例、类比、解释、概括或应用。

教育目标分类

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结构: 知识 这是指对先前学习过的材料的记忆。它包括:具体的知识,即术语的知识和具体事实的知识;处理具体事物的方式方法的知识;学习领域中的普通原理和抽象概念的知识。这是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其所要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 领会 指理解所传授的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一般可借助转化、解释和推断三种形式来完成。转化: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话语来组织表达所传授的内容和知识;解释:对所交流的信息进行解释和说明;推断:通过目前的知识去推测未来的状况。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 运用 指能将习得的材料应用于新的具体情境,包括概念、规则、方法、规律和理论的应用。运用代表较高水平的理解。 分析 把复杂的材料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以便弄清各种观念的有关层次,或者弄清所表达的各种观念之间的关系。分析代表了比运用更高的智能水平,因为它既要理解材料的内容,又要理解其结构。 综合 把各种要素和组成部分组成一个整体。包括发表一篇内容独特的演说或文章,拟定一项操作计划或概括出一套抽象关系。它说强调的是创造能力,需要产生新的模式或结构。 评价 指对材料作价值判断的能力。包括按材料内在的标准(如组织)或外在的标准(如与目的适当性)进行价值判断。这是最高水平认知学习结果,因为它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并需要基于明确标准的价值判断。

(二)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结构: 接受(注意) 指学生愿意注意特殊的现象或刺激(如课堂活动、教科书、文体活动等)。从教师方面来看,其任务是指引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学习结果包括从意识一事物的存在的简单注意到学生的选择性注意。它是低级的价值内化水平。 反应 指学生主动参与。处在这一水平的学生,不仅注意某种现象,而且以某种方式对它作出反应(如自愿读规定范围外的材料),以及反应的满足(如以愉快的心情阅读),这类目标与教师通常所说的“兴趣”类似,强调对特殊活动的选择与满足。 价值化 指学生将特殊的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包括接受某种价值标准(如愿意改进与团体交往的技能),偏爱某种价值标准和为某种价值标准作奉献(如为发挥集体的有效作用而承担义务)。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果所涉及的行为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使得这种价值标准清晰可辨。价值化与教师通常所说的“态度”和“欣赏”类似。 组织 指将许多不同的价值标准组合在一起,克服它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并开始建立内在一致的价值体系。重点是将许多价值标准进行比较、关联和系统化。学习的结果可能涉及某一价值系统的组织。与人生哲学有关的教学目标属于这一级水平。 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指个人具有长时期控制自己的行为以致发展了性格化“生活方式”的价值体系。其行为是普遍的、一致的和可以预期的。这一水平的学习结果包括范围广泛的活动,但强调学生行为的典型性和性格化。这阶段的教学目标着重学生的一般适应模式(包括个人的、社会的和情绪的)。

教学目标的四要素和三维度

课堂教学目标“四个要素”和“三个维度” 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这方面,我们研究得还真是很不够。我们制定教学目标常常没有自己的思考,往往将教学参考用书上的“教学要求” 一抄了之,“教学目标”的制定便“大功告成”了。如果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不甚了了,教学活动中自然也就没有了“灵魂”,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容易迷失“方向”。 一、课堂教学目标“四个要素” 规范的课堂教学目标应该包含下列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 3.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 4.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二、课堂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 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目标设计的,课程目标应贯穿和体现于教学目标之中,因此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与课程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具体可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和技能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又叫结果性目标。这 种目标一般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学懂、学会、能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程序和具体做法,是过程中的目标, 又叫程序性目标。这种目标强调三个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反思。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学生对过程或结果的体验后的倾向和感受,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主观经 验,又叫体验性目标。他的层次有认同、体会、内化三个层次。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基础;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其他目标有重要的促进和优化作用。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的教师认为,这三维的课程目标只是个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多大用处,所以不必堂堂呈现,堂堂落实。 其实三维的课程目标不是三个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如同一个立方体都有长、宽、高三个维度—样,课程目标也有三个维度: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运用—定的方法,不管是好方法还是不好的方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不管是主动探究还是消极接受。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不管是敷衍的态度还是认真的态度;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不管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所以说,三维的课程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 对于“知识与技能”我们并不陌生,过去我们一直强调的“双基”教学,就是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知识与技能”,与过去教学大纲指导下的“知识与技能”没有多大差别。其实在过去的教学中也客观存在。所谓“过程与方法”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

教学设计思路分析―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思路分析——教学目标 一、知识分析 在语文的教学设计中,主要考查阅读课和识字课两大类型,我们主要介绍阅读课的解题思路。在教师资格考试中,阅读课的考题中主要出现过以下几项考查内容:文本分析、教学目标、导入、课堂提问、课堂练习、板书设计。本文我们将对考频最高的教学目标部分进行讲解。 二、知识讲解 新课改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语文的教学设计上,知识与技能目标可以改为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XXX等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XXX等5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小学低年段) 学生能够认识XXX等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XXX等5个生字;理解文中XXX 的基本含义(能够理解文中XXX的内容;能够利用XXX造句);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小学中、高年段) 【注意】在小学阶段,任何年级的知识与能力目标都要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即会认、会写、会读,中年段、高年段除了这三方面外,可以再从理解词或句的含义、理解文章内容、组词造句等方面挑选一到两点加入目标中。 【例】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读写“拮、据、寐、驰、馈、惑、捎”7个生字,理解这些字词的基本含义;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提高分析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 【注意】在实在不会写或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套用模板,但是很明显,这样的模板比较死板,不够切合课文。要想提高切合度,可以再结合文章添加一些内容。如下:

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掌握文中XX的修辞手法(理解文中XX的重要内容/体会文中XX的情感),提高分析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 【例】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文中大白鹅叫声、吃相、步态方面的特点,提高分析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到文章表达的XX(大好河山的秀美,大自然的美,环保意识,人格魅力)的思想感情;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阅读习惯。(小学通用) (2)激发学生探索XX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高年段) 【例】学生通过学习,体会作者对海底世界的赞美之情,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表述的“四要素”

教学目标表述的“四要素”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关键一环,它关系到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与环境的合理组合和运用及对教学结果的评价,也关系到生物课程目标的实现和国家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落实。而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而一些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的描述上往往出现了笼统、模糊、大而空。即“行为主体混乱、行为动词不具体、行为条件不明确、行为表现程度不确切”等现象,那么怎样才能正确表述教学目标? 一、行为主体 表述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如“使学生……”“让学生……”“提高学生……”及“培养学生……”等描述,需要改变为“能认出……”“能解释……”“能设计……”“能写出……”“对……作出评价”或“根据……对……进行分析”等描述,要清楚地表明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二、行为动词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具体目标应采用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的行为动词来描述。而传统应用的“了解”“掌握” 等几个笼统、含糊的,难以观察到

的,仅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动词,往往难以测量,无法检验。而“认出”“说出”“描述”“解释”“说明”“分析” 等词则是意义明确、易于观察、便于检验的行为动词。三、行为条件 需要表明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或什么范围内完成指定的学习活动,如“用所给的材料探究……”“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讨论,制定……”“通过自行设计小实验,体验……”等。 四、表现程度 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表现水准,用以测量学生学习的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能准确无误地说出……”“详细地写出……”“客观正确地评价……”等表述中的状语部分,便是限定了目标水平的表现程度,以便检测。

怎样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物理教学准备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上好一节课,使学生的学习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教师必须事先明确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做什么,学习哪些内容,学习这些内容达到什么知识层次和能力水平;在教学活动中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会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等。这就同作战之前要制定作战计划一样重要。 长期以来对教学起导向作用的是教学大纲,而教学大纲所提出的要求是笼统抽象的。它不可能对每一教学内容(知识点)提出很具体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之前制定出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一、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作用及其特点 (一)作用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物理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 可见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对教与学的双方都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控制作用。 (二)特点 物理教学中的教学目标与原来常用的教学目的是不完全相同的,而且存在很大差异。 教学目的是指通过物理教学使学生达成某一质量规格的总的规定。它指明了学生应在物理知识、能力和物理素质方面所要达到的水平。教学目的的确定主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其着眼点是教师的教。因此它是一个一般性原则。 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有计划的物理教学过程与学生活动所要实现的教学成果。它是制定物理教学计划、课程编制、教案设计以及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教学目标的确定除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外,更主要的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注意教师教的同时,更着眼于学生这个主体。因此它更具体,深广度更明确,操作性更强。 可见,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比较起来具有:整体性——概括整个教材,教学理论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合理性——根据当地或班级学生的实际水

教学目标的确定

什么是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 挥棒”,是所有教学行为的“指路明灯”。二、教学目标的设定应符合新课标教学目标的设定首先应符合新课标。在一堂课中, 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实际,努力使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有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教学陷入了追求形式的误区,低效率是这种课的致命伤。 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依据。任何与教学目标无关的行为都会制约教学目标的达成,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目标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标尺。没有具体的、可测量的目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永远是本糊涂帐。教学目标不同于教学目的。“目的”比“目标”更基本、更宽泛;“目标”比“目的”更具体、更明确。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形式。教学目的具有政策性、概括性;教学目标则具有策略性、具体性。教学目的是对教学活动的总体要求,它对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在表达方式上,一般用比较概括性的术语表达。而教学目标只是对特定的教学活动起指导作用。如某门学科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对这门学科起指导作用。某门学科中某一课题或某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就只对实现某一课题、某一单元的教学活动起指导作用。 目前,备课中关于教学目标的设计,存在如下问题:1、照抄教参。教师很少进行自己的思考。导致目标和行为不对路,甚至没有目标,凭经验、凭感觉。2、指向错误。由教师行为目标代替学生目标。3、缺乏可测量性。名为目标,实际上没有标准,如“提高学生写作技能”“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等,教师无法观测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4、目标表述形式死板,机械地分为三维目标,导致教师无法操作。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认知)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三维目标。 1、认知目标主要是发展学生的学科知识。可简单地分为三个层次:记忆、理解、运用。记忆是指学生对知识的储存和回忆;理解是指学生对课文意义的建构,学生能用与课文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自己的方式)表达课文的意义;运用是指学生将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相似或不同的情境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是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方法)。最基本的学习策略有三个:粗加工、精加工、深加工。粗加工策略是指对知识进行重复记忆,一遍遍地诵读、抄写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长时间地记忆知识;精加工策略是指对知识补充细节、解释意义、举出例子、作小结或使之与有关的观念形成联想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知识的提取提供更多的途径,增强学习和记忆效果。例如:“考拉”一词,由于它是两个汉字组成的无意义词汇,我们只能采取机械的方法进行记忆。如果有人告诉你,这是澳大利亚特有的一种动物名称,记住它的可能性就更大一些。如果你能看到关于考拉的体形特征、生活习性等录像,则有可能深深地记住考拉是什么。关于某一事物的信息越多,我们对它回忆也更容易;深加工策略是指找出知识之间的层次结构关系,以帮助记忆和理解。如列提纲、画结构图、进行纵向梳理、横向比较等。

简述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word版本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 (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 (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5)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6)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试述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1)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适的目标 (3)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4)训练归因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内部因素有哪些 (1)需要与目标结构 (2)成熟与年龄特征 (3)性格特征与个别差异 (4)志向水平与价值观 (5)焦虑程度 结合实际,论述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适的目标 (3)控制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4)表达明确的期望 (5)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 (6)合理运用外部奖励 (7)有效地运用表扬 (8)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 (2)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引发学生兴趣 (3)引导学生将广泛兴趣与中心兴趣结合起来 (4)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通过积极的评价是学生的兴趣得以强化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目标-泰山护理职业学院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遗传学授课班级:授课人:教案编号: 授课题目: 分子病及代谢性缺陷授课类型:讲授授课时数: 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分子病和先天性代谢缺陷的概念。 2.熟悉:常见的分子病和常见的先天性代谢缺陷的发病机制。 3.了解:常见分子病和先天性代谢缺陷的临床表现。 能力目标:能知道代表性的分子病及先天代谢缺陷的发病机制及遗传特点 情感目标:进一步理解现象和本质的辨证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分子病和先天性代谢缺陷的概念。 2.常见的分子病和常见的先天性代谢缺陷的发病机制。 难点: 2.常见的分子病和常见的先天性代谢缺陷的发病机制。 三、教学资源 教材:《医学遗传学》第1版王英南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教具:多媒体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1.理论讲授为主,结合人类常见的分子病和先天性代谢缺陷的典型案例,提高学生对遗传病的认识。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使学生掌握分子病和先天性代谢缺陷的发病机理和遗传特点。 学法:1.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分析分子病和先天性代谢缺陷的遗传,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做一些相关的课后练习,通过做练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发现薄弱环节及 时查缺补漏,增强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单基因病的概念的主要类型。 (二)导入新课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7年第02期陈扶持、蔡达煌报道了一个病例。一名汉族6岁男孩第3胎足月顺产,出生后即发现尿布黑染,年长后发现尿呈酱油色,放置时间较长渐变黄褐色,最后变黑色,新鲜尿液色泽正常,吃肉类、蛋类食物变黑较快,吃清淡食物则尿色浅,感冒时尿色加深。伴身体矮小,智能发育正常。你想知道男孩得的是什么“怪病”吗?这个男孩长大后还会有哪些变化?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将找到答案。(三)讲授新课(板书设计) 第七章分子病和先天性代谢缺陷 基因突变引起基因所编码的多肽链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引起蛋白质在质和量上发生改变。如果蛋白质的改变是无害的,这种改变只会形成人体遗传的差异性;如果蛋白质的改变是异常的,就会引起各种疾病。根据缺陷蛋白对机体所产生的影响不同,通常把这类疾病分为分子病(molecular disease)和先天性代谢缺陷(inborn error of metabolism)两大类。

教学目标的分类方式

布卢姆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中,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的目标序列,其中,在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最为大家所熟悉。 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道、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知道: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材料的回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回忆。例如,能够叙述牛顿三大定律。 ?理解: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可借助三种形式来表明: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所学的内容。例如,说出一个词的同义词 或近义词、对一个抽象概念举例、古文或外文的翻译等。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 (如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或概括。例如,对数学公式含义的说明、对文章大意 的概括等。三是推断,即预测发展的趋势。例如,让学生判断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 小球受到一个推力作用时将如何运动等。 ?运用: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例如,运用运算法则解题、运用所学的电学知识安装电路电灯、法语教学中运用造词法写出一个单词不同词性的系列词汇等。 ?分析:把复杂的整体材料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的能力。例如,分析数学定理所给出的条件和结论、外语中复合句的构成成分、记叙文构成要素分 析等。 ?综合:将所学知识的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例如,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归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公式;外语教学中,引导学生 通过所学的词汇归纳造词法等。 ?评价:对材料(如论文、小说、诗歌、研究报告等)做价值判断的能力。例如,能判断自己所证明的几何题目的正确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学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它在指引教学方向、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以及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语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正确表述课堂教学目标。首先,要仔细研读、深刻领会语文课程标准和省学科指导意见,弄清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提出了哪些目标要求。其次,要理解教学目标分类的理论知识,学会如何正确表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第三,目标要全面、明确。既要反映教育对人全面发展的要求,又要较好地体教学目标表述的“四要素”。第四,难度要适中。目标太高,学生经过努力无法完成,会使学生产生畏学心理。目标太低,学生不需努力就能完成,目标对学生起不到发展作用。第五,要有弹性。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目标应有所侧重;二是可有一些隐性目标或者预期目标,如“愿意……”“乐于……”“认真阅读一部小说,写出详细的读后感”等,就不能当堂课完成,可作为预期目标。 现结合《我有一个梦想》一文,举例说明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正确表述。①知识与能力:借助有关参考资料,能熟练地说出作者生平、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②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初步学会运用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表现力的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看马丁?路德?金演讲时的历史画面,结合文本阅读,深刻领悟马丁?路德?金生命不息、为民请命的献身精神。 目标引领,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目标是必须把握的,难点可以不突破,重点应该把握。教学重难点是教学目标之中较难突破但是又比较重要的内容。教学重点是课堂要求掌握的知识要点。教学难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要点。因而教学要求掌握的知识要点并不一定都存在教学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学重点往往包含了难点。教学上要求重点突出,难点详讲。

教学目标、知识类型和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的分类 ——知识领域 一、记忆 心理学认为记忆是人对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产生的反映。具体到生物教学领域来说,记忆就是指学生对学习过的各种生命现象在头脑中产生反映的过程。 也就是说,是指对各种事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发展变化过程的回忆;对学科中的普遍原理、基本理论、基本规律的回忆;对研究学科问题的各种方法的回忆;对事物与周围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回忆。 1、再认 是指对当学习过的学科知识再次呈现到自己面前时,能够正确地辨别出这些知识,这类行为(这种水平的心理活动)就叫做对这些学科知识的再认。 2、再现 是指当学习过的学科知识没有呈现在自己面前时,能够在头脑中正确地回忆出这些知识。这类行为(这种水平的心理活动)就叫做对这些学科知识的再现。 二、理解 是指学生对各种关于学科语言或文字的信息中所表达的含义的把握;对其中所表达的外显行为的内在体验;并且能将其中所表达的含义正确传递出来的行为。(即能够在心理和行为上反应相关生物学的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含义)这种水平的心理活动就叫做理解。 1、转化 是指个体能把交流内容转化为其他术语,或转化为另一种交流形式。 2、解释 是指对学习内容的说明或总括,即个体能在头脑中对交流材料重新排列、重新整理或用新的形式进行描述。 3、推断 是指根据对已有知识理解的基础上,从已知的知识中经过推理推测出新的知识。 三、运用 是指学生能在某些特定的或具体的情景中,(学生对于从没有见过的客观现象或问题,能够采用不曾使用过的方式、方法)使用所学过的各种学科知识,解释客观现象产生的原因;解决在个人生活或生产中遇到的与某学科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行为。 “运用”的标志是:在没有说明为解决的模式的情况下,学生能正确地运用相关的学科知识于相应的情境中,对产生现象的原因做出解释,或者使问题得到解决。 “运用”就是使所学过的知识达到了“迁移”水平。 1、解释与学科相关的现象 是指用所学过的知识(形态结构、功能、关系、概念、原理规律等),经过推

三维目标怎么写

三维目标到底怎么写? “三维”指课堂教学目标的三大板块。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知识与技能就是学生该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应该培养的能力。技能是在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技巧,能力。而知识与技能又是在情感、态度的动力支持下形成的产物。学生的知识越丰富,对于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欲望就越高。从而获取的知识与技能就越多。 知识包括学科知识、意会知识、信息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技能分为基本技能、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自我认知技能。是掌握和运用某种专门技术的才能,它是由知识经过实践和训练转化而成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外显,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常说“这个人知识丰富,懂得多!”,“这个人本事大!”,都是“这个人”知识和技能外显的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载体。重视知识的获取经历,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有效的学习来自于学生对知识获取全过程的有效参入。而参入的程度又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情感有着直接关系。学生对学习的爱好,学习动机,自信心,意志……都将直接影响着知识的获取结果。学生的情感、

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智力开发。影响到学生获取知识深度与宽度。因此情感、态度、价值观又是落实过程与方法的前提。 过程和方法,实质就是智力和能力。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因为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课堂上没有生气,很大的程度都是教师的语言枯燥所引起的。风趣幽默的语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武器;抑扬顿挫的语调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利剑;快慢适度的语调能使学生听得轻松,学的快乐;饱含深情的语言会引起学生情感的砰发;此外潇洒的气度也能很好的表达教师的情感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巧设机关,使学生产生柳暗花明之感……提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主动学习。因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落实“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前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最简分数的含义,理解什么是约分,掌握约分的方法并能用这个方法正确地约分。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约分的方法并能用这个方法正确地约分。 教学难点掌握约分的方法并能用这个方法正确地约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 总课时 导学策略 (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批注 一、复习准备 1?口答:什么是公因数?什么是最大公因数? 2?写出28和42的公因数,并指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什么是互质数?在3和8、12和18这两组数中,哪组数是互质数? 4?说说分数的基本性质。你能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48化成分母是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吗?

师:这节课就用我们学过的这些知识来探讨一个新的问题——约分。(板书课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 师:彩色卡片占全部卡片的几分之几? 生:占全部卡片的3050。 师: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说出把全部卡片平均分成50份,彩色卡片占其中的30份。 师:现在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比较大,你能把这个分数化成分子、分母都比较小,但分数大小不变的分数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可以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子和分母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 师:为什么要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呢? 使学生理解:“缩小”是为了使分子、分母变小,“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是保证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请同学们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看能把3050化成哪些分子、分母都比较小,但分数大小不变的分数。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然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 学生化出的分数可能有:30/50=30÷2/50÷2=15/25 30/50=30÷5/50÷5=6/10 30/50=30÷10/50÷10=3/5 师:这些结果都符合老师的要求吗?你还有哪些发现?

教学目标的分类培训资料

教学目标的分类 教学目标分类是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在当代教学理论领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并就此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对教学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国外教学目标分类研究 国外教学目标分类研究的理论观点很多,其中以下几种较具代表性: (一)布卢姆等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布卢姆于1956年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个把分类学的理论运用于教学领域。在他的推动下,教学目标分类研究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一个专门的领域,对指导当代教学目标设计影响深远。布卢姆及其合作者们遵循的分类原则主要有: (1)教育的原则。各类别之间的主要区分应大体上反映教师对学生行为所作的区分。 (2)逻辑的原则。分类学应编制得合乎逻辑,并保持内在的一致性。 (3)心理的原则。分类学应与我们目前了解的心理现象相一致。 (4)中立的原则。分类应该是一种纯粹描述性的体系,能以比较中立的态度来表述每一种教学目标。布卢姆等人认为,教学目标可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布卢姆本人提出了认知目标的分类,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分类是由克拉斯沃尔(David Krath-wohl)和哈罗(Anita Harrow)分别于1964年和1972年提出来的。其分类结果如下图: (二)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在其《学习的条件》一书中,认为学习的结果,或者教学活动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形成学生的五种能力: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运动技能和态度。又将智力技能分出五个附属范畴(亚类),并按其复杂程度排列为:鉴别作用、具体概念、为概念下定义、规则和高级规则。如下图: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课外阅读,深入了解马克·吐温及相关背景知识,以及熟悉文学相关词汇,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品格和跨文化意识; 2)理解剧情内容,掌握备课出现的重点单词、短语以及表达请求、点餐的句型; 3)了解戏剧语言特点以及戏剧创作基本要素。 2.能力目标: 1)通过运用关键词分析、挖掘剧中人物的性格来培养学生思维品质,通过朗读剧本,培养学生欣赏英美文学的能力; 2)学习模仿剧本台词中的自然语言。 3.情感目标: 1)通过阅读和表演,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通过对话讨论与短剧表演,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协作精神,锻炼学生大胆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思想,从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人生观,批判金钱至上的错误思想和行为。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内容是根据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改编的戏剧剧本,也是学生在高中必修阶段接触的第一个剧本,戏剧体裁在顺序选修阶段的其他模块还会出现,因此,在教学本课堂时,不仅要启发学生理解故事的思想内涵,还要引导学生通过戏剧情节的发展,了解英语戏剧的特色和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戏剧冲突、戏剧语言等。同时还可利用剧本的朗读和表演帮助学生改进语音、语调。 Using language部分中的reading and acting介绍了第一幕的第四场。这一场生动地讲述了衣衫褴褛的流浪汉Henry Adams到餐馆用餐先遭冷遇,而后由于拿出了一张百万英镑的大钞又备受关照的有趣故事。作者用诙谐的笔调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拜金主义者的丑陋嘴脸。 为了让学生从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感受戏剧,我对教材进行了删减和整合,改变传统阅读课照本宣科的模式为视听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让学生模仿英语戏剧,感受原汁原味的语言材料。同时小组抢答问题,小组讨论等不同活动设计,以化解难点突出重点。 三、教学对象分析: 高一学生学习主动性比较强,正处于高中英语学习的热情期,并且通过一个半学期的高中拔高程度的训练,已初步具备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但是仍缺乏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常识型了解,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对文学类文章的阅读量较少,很难做到准确分析和深入挖掘文学语言和深意,所以鉴赏力欠缺,文学素养的熏陶迫在眉睫。处于青春期的年纪,正是树立成长必备的合作精神和正确人生观、金钱观的最佳时期,每一门学科都应该利用学科文化育人为本,育人而后教书,而教书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育人。因此,在此单元话题以及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上,更要突出培养学生批判性、灵活性的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从而影响学生正确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读前通过各种信息预测阅读材料,激发阅读兴趣, 有效且必要的背景知识是做出预判的根本依据; 2. 五、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四要素

教学设计四要素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实施之前,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行的决策,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施工蓝图”。一般认为,教学设计以下列四个要素为主要内涵。 1、教学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 教学是学校实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师实行的任何教学活动都应让学生在教养、教育、发展几个方面都有所得,日积月累才能达到育人的整体目标。所以,教学设计首先要在育人总体目标的规范下,对每一项教学内容和活动确定所要达成的具体目标,即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前,期望学生在知识、水平、智力、情感、品德、行为等方面发生怎样的变化。这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和归宿。 2、如何组织教材借以达成预期目标? 教材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之一,教材中所反映的知识体系是人类智能活动的最基本的成果。教材不但具有发展学生理解水平的价值,而且还具有促动学生情感、性格、意志等方面发展的价值。一般来说,教材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有着差别和矛盾。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缩小这种差别,解决面对的矛盾,把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还要让学生在解决这个矛盾过程中养成探究和创造的精神。教师只有充分理解和发掘教材蕴含的教养、教育、发展的因素,做到既不脱离教材另搞一套,也不照本宣科,合理组织和表现教材,才能借以达成预期的目标。 3、选择何种认知策略,指导学生有效学习掌握教材? 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智能。但是只靠死记硬背获得知识是无助于发展的。学习的本质是学生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是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教材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教学的认知活动总要受学生理解规律的制约。教学设计必须考虑学生的理解规律,从教材特点和班级学生认知水平出发,对最适合于当前教学条件的认知策略作出抉择,以组织和引导学生的认知活动,使教材的知识结构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统一起来,使所教的内容转换为学生所能理解、乐意接受的形式,才能发挥学生认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取得预期的效果。 4、如何评价教学目标是否有效达成? 任何教学活动总伴随着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即使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施工蓝图”,但实际上教学不可能全凭设计好的“蓝图”实行。因为教学的对象----学生是各具个性特点的学习主体,教学过程常会出现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教学设计时不能不考虑采取适当的评价手段,以便在教学活动中持续获取反馈信息,检查目标的达成度,即时采取措施加以补救甚至调整原设计的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青春期教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2)列举青春期的卫生保健; (3)区别人体的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 2、能力目标: (1)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2)通过对资料的讨论、分析、描述等活 动,培养交流、表达、思维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良好的青春期卫生保健习惯; (2)学习青春期的生理特点,了解到这个时期是学习的最佳时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 (3)通过讨论和交流关注自己和同学的身心 变化,促进青春期的健康发育。 二、教学重点: 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和卫生保健。 三、教学难点: 1、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2、青春期的心理卫生。 四、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刚晋级三级达标的学校,在硬件设施上比较完善。有电子备课室和阅览室,方便老师学生查找资料,有多媒体教室方便学生上多媒体课,这为本节课的成功完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就生源来讲,我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比较不开放,对青春期的知识毫无了解,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力求从基础出发,进一步深化、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可开放地对学生进行性知识的讲授,帮助学生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五、设计思路 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这节的教学内容,真正是我们自己的事,了解这些知识有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因此本节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较多,采取互动式教学。 1、导入新课:以“猜照片”的游戏引入,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快乐地学习。展示一些学生从出生到现今的照片,最好是从小到大差异较大的学生照片,这样一步一步揭开谜底的同时,也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出发感受一下青春期男孩女孩身体的变化。教师适时小节并提出问题“青春期的我们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让学生讨论,分别请一位男生和女生谈谈自己身体的变化。 2、展示课前对全年段380名学生所做的问卷调查及统计结果,让学生直观地从数据上获取青春期身体及心理变化的信息。教师适时提出问题“男生和女生发育哪个早些?”进一步让学生讨论,最后师生归纳青春期发育特点之一、身高和体重突增;二、第二性征发育。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关身体不同部位生长速度的曲线图,师生归纳出青春期整个身体、大脑、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特征。进一步让学生讨论“根据青春期大脑发育的特点,想一想怎样使自己变得更聪明?”最后师生归纳青春期发育特点之三、脑和内脏的功能趋于完善。

如何叙写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

如何叙写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 当我们在设计教案和学案时,是否深入地思考过这样的问题:教学目标来源于什么?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有何关系?应该怎样准确地描述?我们设计的学案设计能否让学生清晰地知晓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于是,我们展开了《课程标准》与文本之间关系的学习与研究。 一、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关系。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标准。教学目标中包含着学生的学习目标,而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应该是教学目标的一部分,二者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而设立的。但是,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而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最终实现的。教师在备课时,应该设定教学目标,并以此来调控自己的教学过程,同时制定学生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胸中有数,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学习,直至最终实现学习目标。其实,“教学目标”本身就包含了“教的目标”和“学的目标”,“教的目标”关注的是“输入”,“学的目标”关注的是“输出”,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无论我们关注的是“教的目标”,还是“学的目标”,都是对同一过程基于两个角度的描述,都是对目标达成的一种预设和期望,二者应该是等值的,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教学目标”是由教学参考书的编写者或者执教者制定,面向的是教师和执教者本人,是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服务,主要是指导教师的教学过程。“学习目标”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出发点是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学习目标”是根据学情制定的,面向的是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目标”的确定可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科学地评价学习效果,从而

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科学高效。 二、制定教学(学习)目标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不管是教学目标还是学习目标在制定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三维目标”的整体化:在三维度目标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它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中而实现,没有“过程和方法”目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难以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由此可见:三个维度目标虽各具内涵,但又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用“渡河”来说明三维目标间的关系:我们到河的彼岸去,河的彼岸就是知识与能力目标,要达成这个目标(到达彼岸),就必须选择过河的方法,方法的选择和到彼岸去的路程就是过程与方法,如何更快地达成目标(到达彼岸),要借助一定的动力系统,这动力系统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见,“三维目标不是三个板块,而是一个整体。它们之间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事实也是如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总是有一个态度、情感倾向,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我们教师如何将消极变成积极,让学生热爱学习,甚至有可能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自己职业的习惯化。因此,三维目标有机地整合课堂教学,是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简介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简介 要在教学实践中科学地确定和实施教学目标,除了了解教学目标的内涵与功能,还应了解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几种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以便从中得到借鉴。 1.布卢姆等的教学目标分类简介 (1)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认知领域的目标是指知识的结果,包括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知识: 是指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材料的回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回忆。 理解: 是指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可以通过三种形式来表明对知识材料的领会,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所学的内容。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如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预测发展的趋势。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 运用:是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它包括概念、原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运用的能力以知道和领会为基础,是较高水平的理解。 分析:是指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的能力。它包括部分的鉴别、部分之间关系的分析和认识其中的组织结构。例如,能区分因果关系,能识别识别史料中作者的观点或倾向等。分析代表了比运用更高的智力水平,因为它既要理解知识材料的内容,又要理解其结构。 综合:是指将所学知识的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它包括发表一篇内容独特的演说或文章,拟定一项操作计划或概括出一套抽象关系。它所强调的是创造能力,即形成新的模式或结构的能力。 评价:是指对材料(如论文、观点、研究报告等)作价值判断的能力。它包括对材料的内在标准(如组织结构)或外在的标准(如某种学术观点)进行价值判断。例如,判断实验结论是否有充分的数据支持,或评价某篇文章的水平与价值。这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因为它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综合多方面的知识并要基于明确的标准才能作出评价。 在上述布卢姆的分类系统中,第一层次是“知道”,以后的五个层次都是智力技能。“知道”只要求对信息作简单的记忆,不需要对原输入的信息作多大改组或加工。而以后的五种智力技能与"知道"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是加工知识的方式,需要学习者在心理上对知识进行组织或重新组织。这个分类系统为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考框架。阐明学习目标应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