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比例尺应用题

六年级比例尺应用题
六年级比例尺应用题

六年级比例尺应用题

1. 一种精密零件长5毫米,画在纸上长10六年级比例尺应用题

2.六年级比例尺应用题长1900km六年级比例尺应用题是5cm。这幅地图的

比例尺的多少?

3.匕星瓢虫的实际长度是5mmo

■出右图匕星瓢虫的长度*求这幅

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4、地图的比例尺是'■7 … :北京到天津某地的距离画在

该地图上是4.8厘米,求两地的实际距离多少?

5.兰州到乌鲁木齐的铁路线人约K: 1900km.在比例尺是

1 : 40000000的地图上,它的K:是慕少?

6?在-幅比例尺是1 : 5000000的地图上,昼得上海到杭州 的距离是

3.4cm fl 上海到杭州的实际距离是%少?

庄…幅比例尺是1 : 2000000的地图匕 量得甲.乙两 个城市之间髙速公路的距离足5.5cm 0化另-幅比例尺 是1 : 5000000的地图上,这条公路的图上距离是匕少?

画多少厘米?

12.5cm 。一辆汽车以平均每小时 80km 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

8. 一种精密零件长 5毫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

12: 1的零件图上,长应

9.在一幅比例尺是 1 8000000 的地图,量得甲、乙两城之间的路长

需多少个小时才能到达?

10.小明家正西方向500m是街心公园、街心公园正北方向300m是

科枝馆,科技馆正东方向1km是动物园,动物扇正南方向400m 是医院a先确定比例尺―弭画出上述地点的平面图竹

?小明家

11篮球场长28m?宽15m…用1 : 500的比例尺在下面画出它的平面图(只福出边界).

12.在一幅比例尺是1: 50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段公两个修路队,路

长16.8厘米。把修筑这段公路任务按3:5分配给甲、乙两个修路,这两个队各要修多少米?

13.一个圆画在1:100的图纸上,直径是2厘米, 求这个圆实际直径和面积各是多少?

14.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 的地图,量得甲、乙两城之间的公路长5厘米。一辆汽车以平均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 需要多少小时才能到达?

15.小明家上个月用了12吨水,水费是30元,小红家用了15吨水, 小

红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用比例解)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教案

《比例尺》教学设计 杨炳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出比例尺。难点是从不同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感受比例尺 1、看中国地图,初步感知比例尺(幻灯1) 2、同学们课前我们量了教室的长和宽,(长大约10米,宽大约7米。) 如果我们要绘制教室的平面图,若是按实际尺寸来绘制,需要多大 的图纸?可能吗?怎么办?(同学回答) 这个一定的比,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知识:比例尺(板书) 二、动手操作,认识比例尺 1、刚才我们知道教室的长大约10米,如果要把这10米画到纸上, 师:会遇到什么问题了,纸不够长吧,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2、排位讨论,汇报交流,动手操作,讨论好了,那按要求画一画(幻灯2)。 (提问3个同学) 3、汇报操作情况 (1)你在图上画了几厘米?代表实际长度多少?(提问3个同学)

师:实际上你画在图上的10厘米就是图上距离,它代表的实际长度10米就是实际距离(板书: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现在请你们写出自己画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汇报计算结果) 你们算出的这个比就是比例尺。 那书上是怎样定义比例尺这个概念的呢? 三、结合实际,理解比例尺 1、揭示比例尺的意义(同学们看书53页,看书要求)(幻灯3) 让学生看书,汇报看书情况(出示幻灯4、5) 2、线段比例尺的改写(看图)(幻灯6) “我们再看一下北京地图上的这个线段比例尺,这里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厘米:50千米, 你会把整个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吗?” 说明:这两个数量的单位不同,所以先要把它们化成相同单位,再化简。 “是把厘米化作米,还是把米化作厘米?为什么?”(因为把米化作厘米后实际距离仍是整数,计算起来比较方便,所以要把米化作厘米。) “50千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教师把50千米改写成5000000厘米。 “现在单位统一了,是多少比多少,怎样化简?”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5000000 (教师板书) 3、那比例尺按形式分,可以怎样几类? 4、出示地图(幻灯7) “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在图纸上。下面就是一个弹簧零件的制作图纸学生看图,“你知道比例‘2:1’表示什么意思吗?这也是一个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2:1,看一下这个比例尺与前面看到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

(完整版)六年级比例尺练习题

六年级比例尺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一种精密的机器长5毫米,画在图纸上长是4厘米,这幅图纸的比例尺 ()。 2、在一幅比例尺是1:1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北京与深圳之间的距离是26厘米。北京与深圳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千米。 3、A、B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600千米,把它们画在一幅比例尺是1:1000000的地图上,它们之间的图上距离是()厘米。 4、解放军训练,从甲地到乙地,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40厘米。要求在 4小时内到达,平均每小时要行军()千米。 5、一张精密零件的图纸的比例尺是10:1,在图纸上量得这个零件的长是6厘米。这个精密零件的长度是()毫米。 6、一幅图的比例尺是,那么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实际距离50千米在图上要画()厘米;如果量得图上距离为4.5厘米,实际距离为()千米。把这个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二、选择: 1、第三实验小学新建一个长方形游泳池,长50米,宽30米。 选用比例尺()画出的平面图最大;选用比例尺()画出的平面图最小。 A、1∶1000 B、1∶1500 C、1∶500 D、1:100 2、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20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它们之间的距离是20厘米。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 A、1:1000000 B、20:200 C、1:10 D、20000000:20 3、北京到上海的距离大约是120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间的距离是20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A、 1200:20 B、60:1 C、 6000000:1 D、1:6000000 4、扬州到南京的路程大约是10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之间的距离是10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A、10:1000000 B、100:10 C、1:1000000 D、1000000:1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教案

比例尺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4例6相“练、一练”,完成练习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一幅平面图或地图的比例尺、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互相转化 2.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初步的抽象和概括等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人 谈话: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陆地总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但这么辽阔的地域,人们却可以在一幅并不是很大的地图上表示出来。 出示大小不一的中国地图,谈话:想知道这些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一一比例尺。(板书课题:比例尺) 【设计说明:通过話凸显我国陆地总面积与中国地图大小的悬球,进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索和学习比例尺的愿望。】 二、自主探索 1.探素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出示例6,让学生说一说题中日.东件和同题,着重理解“把这块草坪按一定的比例缩小”以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意思,并对题中的条件进行整理。 提问:你能分别写出长方形草坪长、宽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吗?自己先试一试,再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反馈:你是怎样写出草坪长、宽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的?在写比时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可能有部分学生不能主动想到先进行单位换算,或写出比后不进行化简,要通过讲评,明确:题中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先要把它们换算成统一的单位,写出比后要进行化简。 让写错的学生再按正确的方法写一写,其他同学換一种方法再写一写。 谈话:请大家比较写出的两个比,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刚オ同学们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作这幅图的比例尺。比例尺是绘制平面图或地图的标准,也是我们阅读平面图或地图的重要依据。 提问:这幅长方形草坪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启发:可以怎样求这幅图的比例尺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 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 =比例尺 提问:我们知道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你认为,还可以怎样理解这个比例尺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呢? 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明确:比例尺1:1000。表示图上距。际距离的1000 1,:也可以说成实际距离 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还可以说成图上1厘米的距离表示实际距离1000米:等等。 【设计说明: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尝试写出草坪长、宽的国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开在写比的过程中主动发現要先统一単位再写出比

最新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例尺》单元综合测试题.doc

第六单元测试卷 时间:80分钟 班级 姓名 一、填空。 1.把下面的长方形各边放大到原来的3倍,放大后长方形的长 是( )厘米,宽是( )厘米。如果把各边缩小到原来的2 1,缩小后长方形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 2.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一样大时,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 3.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100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 4.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2000。比例尺的含义是图上1( ) 表示实际距离( )米。 5.比例尺一般分为( )比例尺和( )比例尺。 二、判断,正确的在( )里打“√”,错误的打“×”。 1.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 ) 2.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可以用数值比例尺,也可以用线段比例尺。 ( ) 3.地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300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1:300。( )

4.图纸上20厘米表示实际1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20:1 ( ) 5.因为“1:100= 1001”,所以比例与分数的意义相同。 ( ) 三、选择符合要求的答案,把题号填在括号里。 1.把一段20厘米长的线段,扩大4倍。扩大后的长度是( )。 ①5厘米 ②10厘米 ③20厘米 ④80厘米 2.用一个放大5倍的放大镜看一个20°角,这个角的度数是( )。 ①20° ②40° ③80° ④100° 3.李老师把一张照片按下面的比例分别画下来,按第( )个比例画出的像最小。 ①1:2 ②2:1 ③1:3 ④3:1 4.把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各边放大( )倍后得到长24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 ①2 ②4 ③6 ④8 5.把手表上的一个零件按10:1画出的图形,图形一定( )。 ①比零件大 ②比零件小 ③和零件一样大 四、画一画。 1.在下面的方格纸上把三角形放大3倍,把平行四边形缩小到原来的21 。

六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教学设计与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 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反比例的内容是前面学习“变化的量”、“正比例”等比例知识的深化,是以后学习函数的基础,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比例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 以《新课改标准》为依据,综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意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感知生活中的事例,认识理解并掌握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初步的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2、能力目标:学生在互动、探究的合作交流活动中,培养观察、思考、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反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的各种分析和设想,我将按照以下环节进行课堂教学: (一)故事导入,导课揭题:

讲《财主和帽子的故事》,引出新课。 如果总布量一定,每顶帽子用布量和帽子的数量之间会怎样变化呢,变化又有什么规律呢?这两种量又成什么关系呢? (板书课题:反比例) (设计目的:以故事导入课题,让学生通过故事初步感受反比例的意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导,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加法表”和“乘法表”, 认识加法表中和是12的直线及乘法表中积是12的曲线。初步感知理解两个量的变化关系的不同。 设疑:这两种量是不是今天我们所学的反比例呢?这个问题放在后面再解答,同学们先看下面的题目。 2.王叔叔要去游长城。不同的交通工具所需时间如下,请把下表填完整。 [提示] a.说一说你的结果是根据什么来填的? b.观察速度与时间这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 c.你还发现了什么? 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再指名学生口答讨论的结果。 板书速度×时间 = 路程(一定) 3、出示“分果汁”的情境

六年级上册数学 认识比例尺 教案

《比例尺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P77的内容,并完成课后练习P78的练习题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上册的《比例尺》,它是学生学完“图形的放缩”后安排的内容。比例尺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好它很有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上学期的学生,对于各种图形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讲解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同学们会很有兴趣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知道比例尺的种类,能读懂不同种类的比例尺。 (2)根据比例尺的含义,会正确的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2)在实际应用中感受数学、亲近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和比例尺的求法。 教学难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脑筋急转弯引出地图; 2、师问: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为什么可以画在这么一张小小的图纸上呢?(缩小以后画出来的) 3、那你还能举出一些生活中像这样余姚将实际尺寸缩小以后画在图纸上的例子吗?(学生举例) 4、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是的,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工程师在设计桥梁或房屋时,都要将原物体缩小以后画在设计图上;其实生活中还有需要将原物体扩大以后画在图纸上的例子,比如手表零件图,电脑芯片图等。那么今天老师也想请大家当一回小小设计师。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比例尺的含义 1、设计画出教室的占地平面图; 设计要求: 2、小组内交流自己时怎么设计的?重点交流你是怎么确定图上距离的。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具体情境,启发学生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进一步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比和比的基本性质,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学习了比例、正反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些都为比例尺的学习提供了基础。在小学品德与社会中学生也接触了比例尺的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对比例尺已不再陌生,并能较容易的掌握本课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接触过地图,对地图上的比例尺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比例尺的学习提供了资料,带来了方便。 重点难点 1、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疑诱趣,引入新知: 很多同学都喜欢脑筋急转弯,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目,让同学们猜猜:北京到天津的距离大约是1200千米,可是一只蚂蚁从北京到天津只用了3秒钟,这是为什么?(蚂蚁可能在地图上爬。) 对了。蚂蚁爬的是从北京到天津的图上距离,而人们坐车所行的是从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那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二、动手操作,认识比例尺: 1、操作计算。 (1)画线段。 让我们先来做个最简单的游戏——画线段游戏。我说物品的长度,你用线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 意义 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能力目标: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情感目标: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难点: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周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那么,你们对国旗都有哪些了解呢?(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说明你们都很热爱我们的国家,希望你们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五星红旗是庄严而美丽的, 并且它与我们数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比例(板书课题:比例) 二、新授(课件出示不同大小的国旗图案) 师:画面上出现了三幅不同大小的国旗,请同学们任选两面国旗来算一算它们各自长与宽的比值是多少?然后观察结果,你能发现什么? (板演,观察到比值相等,教师板书:两个比相等) 师:那我们就可以将这两个比用等号连接。(教师板书生汇报的两个相等的比)教师边指着这组相等的比一边说:好,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把定义补充完整)。这就是比例的意义(把课题板书完整)请同学们齐读。

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比例的意义,思考:想要组成比例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生回答,等式;有两个相等的比) (教师再强调:一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师:你还能从三面国旗中找出哪些比例?(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汇报。教师板书) 师:我们在学习比的时候,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比如:60:40=60/40,那比例也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吗?怎么写?(口答) 师: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联系,那么比就是比例吗? 从形式上区分: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 从意义上区分: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三、拓展应用 总结:小强3分钟走了180米,小刚1小时走了3.6千米。小强说他们各自所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能组成比例,小刚说不能组成比例。请问:谁说的对? 四、作业布置 完成做一做。 【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 2.4 :1.6=60 :40 60 = 40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反比例》试题 (含答案)

6.2反比例 第一课时 1.填空题。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一定,这两种量就叫作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作(),关系式是()。 2.选择题。 (1)把一堆化肥装入麻袋,麻袋的数量和每袋化肥的质量()。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2)一条路的长度一定,已经修好的部分和剩下的部分()。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3.六年级同学都在读《草房子》这本书,下表是一班4名同学的读书情况。从表中看,已读额页数和没读的页数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第二课时 1.选择题。 (1)长方形的(),它的长和面积成正比例。 A.周长一定 B.宽一定 C.面积一定 (2)出勤率一定,应出勤人数与实际出勤人数()。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2.判断 (1)一堆煤的总量不变,烧去的煤与剩下的煤成反比例。() (2)油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用油量和用油的天数不成比例。()3.食堂每天用大米的质量和用的天数如下表: (1)食堂在用大米的过程中,哪个量没有变化? (2)每天用大米的质量和用的天数有什么关系? (3)如果食堂每天用大米25千克,那么这些大米可以用多少天?

第一课时答案 1.乘积反比例 xy=k(一定) 2.(1)B (2)B 3.不成反比例关系,因为已读的页数和没读的页数的积不是一定的。 第二课时答案 1.(1)B (2)C 2.(1)×(2)× 3.(1)总质量(2)每天用大米的质量和用的天数乘积一定,每天用大米的质量和用的天数成反比例关系。 (3)这些大米可以用4天。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练习题(最新整理)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练习题 一、填空。 1. 在比例尺是1:4000000 的地图上,图上距离 1 厘米表示 实际距离()千米。也就是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 2. 一幅图的比例尺是,那么图上的 1 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实际距离50 千米在图上要画()厘米。把这个线段比例尺 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3. 一种微型零件的长 5 毫米,画在图纸上长20 厘米,这幅 图的比例尺是()。

4. 实际距5 毫米,图上距10 厘米,比例尺是()。 5. 把一个长方形1:3 进行缩小,就是把长方形的长(), 宽()。 6.在一幅比例尺是30 :1 的图纸上,一个零件的图上长度 是12 厘米,它的实际长是()。 二、选: 1、第二实验小学新建一个长方形游池,长50 米,宽30 米。选用比例尺()画出的平面图最大;选用比例尺()画出的平面图最小。 A、1∶1000 B、1∶1500 C、1∶500 D、1:100

2、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200 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它们 之间的距离是20 厘米。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 A、1:1000000 B、20:200 C、1:10 D、20000000:20 3、北京到上海的距离大约是1200 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间的距离是20 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A、1200 :20 B 、60:1 C、6000000 :1 D、1:6000000 4、扬州到南京的路程大约是100 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 两地之间的距离是10 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A、10:1000000 B 、100:10 C、1:1000000 D、1000000:1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 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什么是比?什么叫比值?怎样求比值?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3/4:1/8 4.5:2.7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情境图。(不出现国旗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

②图中有什么相同之处? (2)这几面国旗的形状一样,但长和宽却各不相同。请大家算一算它们长和宽的比,看看能发现什么? (3)(指教室里的国旗)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60:40=3/2 操场上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与这面国旗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长、宽比值。 2.4:1.6=3/2 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2.4:1.6=60:40 也可以写成:2.4/1.6.=60/40 (4)找比例。 师: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等式?如:5:10/3=15:10 5:10/3=2.4:1.6 15?10=2.4/1.6 15/10=60/40 (5)什么是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6)1:2是是比例吗?你能把它组成一个比例吗?

(7)完成教材“做一做”。 第1题。 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 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检验各自所写的比例。 第2题。 学生独立写比例,看谁写得多。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 3.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比例? (2)一个比例式可以改写成几个不同的比例式?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六第1~3题。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复习环节发现部分学生对求比值出现知识遗忘。特别是对于如何求两个小数或两个分数的比值,而这部分知识是本课判断能否组成比例的关键,所以在复习中必须舍得花时间,夯实基础后才能继续推进新授学习。 在总结比例概念的时机上,我对教材稍做修改。因为仅从一个例子就

小学六年级比例尺练习题

一、填空。 ⑴比例尺分为()和()。 ⑵在一幅地图上,用3厘米的线段表示18千米的实际距离,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⑶一幢教学大楼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200,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 ⒉脑筋转转转,答案全会选。 ⑴一个电子零件的实际长度是2毫米,画在图纸上的长度是4厘米,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 A. 1:20 B.20:1 C. 2:1 D.1:2 二、解决问题。 ⑴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重庆到上海的距离是24厘米,重庆到上海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⑵在比例尺是1/1000的地图上,量得一间房屋地基长8厘米,宽5厘米。这间房屋实际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⑴实际距离240千米,画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⑵一个长方形操场,长160米,宽120米。如果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4000的地图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 三、判断。 ⑴实际距离一定比图上距离大。() ⑵在比例尺是10:1的图纸上,2厘米的线段表示零件实际长度是20厘米。() 四、灵活多变,解决问题。 1、在比例尺是1/5000的地图上,量得一所学校的平面图长6厘米,宽4厘米。这所学校实际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下面是某学校教学楼的地基占地平面图,请量出图上的长和宽,再算出教学楼地基实际的长和宽和教学楼的占地面积。(图形显示不出,故给出图形信息长为3cm,宽为1.5cm,比例尺1:1500) 五、一题多变化,动脑解决它 1、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如果把南京到北京的距离画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应该画多少厘米? 2、在一幅地图上,用5厘米的距离表示实际距离1500千米。在这幅地图上量得A、B两地的距离是3.5厘米,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一条640千米的高速公路,在这幅地图上是多少厘米? 六、身边数学 ⒑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沈阳和重庆两地相距6厘米。如果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出发,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2千米。几小时后两车能相遇?

(完整版)六年级比例尺知识

六年级比例尺要点 1、比例尺的意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如何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注意:换算单位。常用的单位换算有: 1m=100cm 1km=100000cm 例如:图上距离2.4厘米,实际距离9.6千米,求这幅图的比例尺。过程: 2.4厘米:9.6千米=2.4厘米:960000厘米=24::9600000=1:400000 先换单位再化简。 ⒈认真审好题,填空不困难。 ⑴比例尺分为()和()。 ⑵在一幅地图上,用3厘米的线段表示18千米的实际距离,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⑶一幢教学大楼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200,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 ⒉脑筋转转转,答案全会选。 ⑴一个电子零件的实际长度是2毫米,画在图纸上的长度是4厘米,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 A. 1:20 B.20:1 C. 2:1 D.1:2 ●求实际距离 ⒊知识点点通,答案我知道。 ⑴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重庆到上海的距离是24厘米,重庆到上海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⒋我是小法官,对错我来判。 ⑴实际距离一定比图上距离大。() ⑵在比例尺是10:1的图纸上,2厘米的线段表示零件实际长度是20厘米。() ●求图上距离 ⒌知识小擂台,数我最精彩。 ⑴实际距离240千米,画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灵活运用】活用知识点,展现你风采! ●例5变变变,动脑练一练 ⒍在比例尺是1/5000的地图上,量得一所学校的平面图长6厘米,宽4厘米。这所学校实际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⒎下面是某学校教学楼的地基占地平面图,请量出图上的长和宽,再算出教学楼地基实际的长和宽和教学楼的占地面积。(图形显示不出,故给出图形信息长为3cm,宽为1.5cm,比例尺1:1500)

完整word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题

六年级数学练习试卷。30 一、想一想,填一填。,0.2 如果a∶0.5=8∶)∶(5a=4b(b≠0),那么a∶b=()1、如果)那么a=( 3.4 1.5∶3=( )∶2、8∶2 =24∶()1,则另一个内项是3、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 6 )。()千米,把它改写、右边的比例尺表示图上41厘米相当于地面实际距离 ( 。成数值比例尺是()∶())。(、35、 用2、、4、6写出两个不同的比例式:() 放大,它的面积为原来的()倍。36、一个正方形如果按∶1 )。∶b=()∶(,那么、如果72a=3b(a、b≠0)a )等。)或(10×15可写出的比例有(58. 根据30×= 5 a : 5=( ) : ( )。,9. 如果a : b = 那么9????????。10 0.75= %:???724?1611、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按3:1的比放大后,得到的图形与放大前的图形的面积比()。 212、A:5= 中,两个外项积是()。91把一个.图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6倍,就是把这个图形按():)的比例放大(.2.把一个图形的每条边缩小到原来的1/4,就是把这个图形按照

():()的比例缩小。 3.把一个边长15厘米的正方形按1:3的比缩小后,正方形的边长是() 4.在8:14=28:49中,8和49是比例的(),14和28是比例的() 5.如果a×5=b×8,那么a:b=() 6.从6,24,20,18与5这个五个数中选出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 7.如果a:b=c:d,那么b:a=():(),b×c=()×() 8.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是4和3,组成比例的两个比的比值是8,这个比例是() 9.在比例中,如果组成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2.4,那么另一个外项是() 10.如果a:b=c:d,那么a:c=():() 11根据4a=7b,(ab都不为0)可知a:b=():()。12.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比是2:7,已知分子比分母小25,这个分数是() 13.根据7.5×2=3.75×4,在能组成的比例中,比值最大的比例式是() 14.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完整版)1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练习题

1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练习题 一、对号入座。 1.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千米。也就是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 2.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那么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实际距离50千米在图上要画()厘米。把这个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3.一种微型零件的长5毫米,画在图纸上长20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4.实际距离5毫米,图上距离10厘米,比例尺是()。 5.把一个长方形按1:3进行缩小,就是把长方形的长(),宽()。 6.在一幅比例尺是30 :1的图纸上,一个零件的图上长度是12厘米,它的实际长度是()。 四、解决问题。 1.一幅地图上,测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是12厘米,已知甲乙两地实际距离是480千米。 (1)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2)在这幅地图上量得A、B两城的图上距离是4厘米, 求A、B两城的实际距离。 2.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5厘米,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3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2:3,求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千米? 3.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5.在一张图纸上, 量得学校操场的长是12厘米,宽是8厘米。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1:200,这个操场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甲、乙两城市间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比例尺1∶4000000的地图上,这两个城市间的图上距离是多少? 5、某建筑工地挖一个长方形的地基,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 :2000的平面图上,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这块地基的 实际面积是多少? 6、在比例尺是1: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济南到青岛的距离是4厘米。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地图上,济南到青岛的距离是多少厘米? 7、甲乙两地相距10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测得距离为5 厘米。乙丙两地在这幅地图上测得距离为8厘米,则乙丙 两地实际相距多远?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习题 第4单元比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组成一个比例是:()1、用0.4、1.2、1.5和 2 答案提示:(答案不唯一) 1 1.2:0.4=1.5: 2 第4单元比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2013年5月22日,中华鲟纪念币和白鳍豚纪念币的价格比是2:3,每枚中华鲟纪念币的价格是50元,每枚白鳍豚纪念币的价格是多少元? 答案提示: 75元。 解题思路: 解:设每枚白鳍豚纪念币的价格x 元。

50: x = 2: 3 2x=50×3 2x= 150 x=75 答:每枚白鳍豚纪念币的价格是75元。 第4单元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 3、一堆西瓜,西瓜的数量和总价如下表: 西瓜的数量与总价成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答案提示: 答:不成比例。 解题思路: 虽然西瓜的数量增加,总价也随着增加,但是总价与数量的比值(单价)是变化的,所以不成比例。 第4单元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 4、李刚和王红做同样多的数学题,两人做题的效率比是5:8,

两人做题的时间比是多少? 答案提示: 答:8:5 解题思路: 做题的总数量一定,做题的效率和时间成反比例关系,因此是8:5。 第4单元比例——比例的应用 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个城市之间高速公路之间的距离是5.5cm。在另一幅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这条公路的图上距离是多少? 答案提示: 解:设甲、乙两城高速公路实际距离x厘米。 1: 2000000=5.5: x

x=2000000×5.5 x=11000000 11000000cm=110km 设高速公路在1: 5000000地图上图上距离为y cm。 1: 5000000=y: 11000000 5000000y=11000000 y=2.2 答:这条公路的图上距离是2.2厘米。 解题思路: 根据比例尺1: 2000000求出甲乙两城高速公路实际距离,再根据比例尺1: 5000000求出该地图上这条公路的图上距离。 第4单元比例——比例的应用 明明量得公园的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57米,他想把它画在平面图上,请你帮忙画一画。(比例尺根据纸张的大小和圆规的大小确定。)

天津市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6.3比例尺

天津市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6.3比例尺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们,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收获怎么样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吧! 一、填空。 (共5题;共5分) 1. (1分)放大或缩小后跟原图相比,________改变了,但________不变。 2. (1分)根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①把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是________. ②量得AC的长是________厘米,AC的实际长度是________米. ③量得∠B=________度.(精确到整数位) ④在图上画出从B点到AC边的最短路线.________ ⑤求出△ABC的图上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3. (1分) (2019六下·法库月考) 甲、乙两地相距48km,画在一幅地图上的长度为6cm,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________. 4. (1分) (2020六上·达川期末) 有一个机器零件长5mm,画在设计图纸上长2cm。这幅图的比例尺是________。 5. (1分) (2019六下·端州期中) 北京到井冈山的实际距离是1470千米,在一幅中国地图上长21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________. 二、选一选。 (共4题;共8分)

6. (2分) (2019六下·莲湖月考) 比例尺1:800000表示() A . 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B .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00倍 C . 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比为1:800000 7. (2分)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A . 1∶8000000 B . 1∶2000000 C . 1∶4000000 8. (2分)一种精密零件长2.5毫米,画在图纸上长25厘米。这幅零件图的比例尺是()。 A . 10:1 B . 2.5:25 C . 1:100 D . 100:1 9. (2分)(2018·海安) 有一种手表零件长5毫米,在设计图上的长度是10厘米,这张设计图的比例尺是()。 A . 1:20 B . 20:1 C . 1:2 D . 2:1 三、解决问题。 (共4题;共30分) 10. (5分)把平行四边形各边缩小。

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比例》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比例》知识点整理 第三单元:比例 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2:1=6:3 2、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3、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例如:由3:2=6:4可知3×4=2×6;或者由x×1.5=y×1.2可知x:y=1.2:1.5。 4、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例如:3:x=4:8,解:4x=3×8 x=6。 4、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y/x=k(一定)例如: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因为:路程÷时间=速度(一定)。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因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一定)。圆的面积和半径不成比例,因为:圆的面积÷半径=圆周率和半径的积(不一定)。 y=5x,y和x成正比例,因为:y÷x=5(一定)。每天看的页数一定,总页数和天数成正比例,因为:总页数÷天数=每天看页数(一定)。 5、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x×y=k(一定)例如: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因为:速度×时间=路程(一定)。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因为:单价×数量=总价(一定)。长方形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成反比例,因为:长×宽=长方形的面积(一定)。40÷x=y,x和y成反比例,因为:x×y=40(一定)。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烧的天数成反比例,因为:每天烧煤量×天数=煤的总量(一定)。6、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例如:图上距离2cm,实际距离4km,则比例尺为2cm:4km,最后求得比例尺是1:200000。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比例尺;例如:已知图上距离2cm和比例尺,则实际距离为:2÷1/200000=400000cm=4km。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完整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反比例的内容是前面学习“变化的量”、“正比例”等比例知识的深化,是以后学习函数的基础,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比例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 以《新课改标准》为依据,综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意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感知生活中的事例,认识理解并掌握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初步的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2、能力目标:学生在互动、探究的合作交流活动中,培养观察、思考、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反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的各种分析和设想,我将按照以下环节进行课堂教学: (一)故事导入,导课揭题: 讲《财主和帽子的故事》,引出新课。

如果总布量一定,每顶帽子用布量和帽子的数量之间会怎样变化呢,变化又有什么规律呢?这两种量又成什么关系呢? (板书课题:反比例) (设计目的:以故事导入课题,让学生通过故事初步感受反比例的意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导,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加法表”和“乘法表”, 认识加法表中和是12的直线及乘法表中积是12的曲线。初步感知理解两个量的变化关系的不同。 设疑:这两种量是不是今天我们所学的反比例呢?这个问题放在后面再解答,同学们先看下面的题目。 2.王叔叔要去游长城。不同的交通工具所需时间如下,请把下表填完整。 [提示] a.说一说你的结果是根据什么来填的? b.观察速度与时间这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 c.你还发现了什么? 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再指名学生口答讨论的结果。 板书速度×时间 = 路程(一定) 3、出示“分果汁”的情境 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方法,自己完成本题,仔细想想你

(完整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练习题

一、 填空 1、在一幅地图上标有 把它写成数值比例尺的形式是( ) 2、把地面15千米的距离用3厘米的线段画在地图上,那么,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3、一幅地图,图上10厘米表示实际距离30千米,那么,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 4、在照片上刘翔的身高是4厘米,实际上刘翔的身高是1.88米。这张照片的比例尺是( )。 5、在比例尺为1∶2000的地图上,6厘米的线段 代表实际距离( )米,实际距离180米在图上要画( )厘米。 6、一幅地图,图上用5厘米的长度表示实际距离20千米的距离。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 如果两地实际距离相距126千米,那么在这幅地图上应画( )厘米。 7、在一幅比例尺是5000 1的学校平面图上,量得校门口到高年级教学楼的距离是2.5厘米,校门口到高年级教学楼的实际距离是( )米。 二、选择 1、在一幅地图上,用20厘米的线段表示30千米的实际距离,那么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A.1∶1500 B.1∶15000 C.1∶150000 2、在一个比例尺是200︰1的图纸上,量得一个零件的长是2厘米,这个零件实际长( ) A.1米 B. 0.1毫米 C. 0.4毫米 3、要建一个长40米、宽20米的厂房,在比例尺是1:500的图纸上,长要画( )厘米。 A 、5 B 、8 C 、7 D 、6 4、第三实验小学新建一个长方形游泳池,长50米,宽30米。 选用比例尺( )画出的平面图最大;选用比例尺( )画出的平面图最小。

A、1∶1000 B、1∶1500 C、1∶500 D、1:100 三、解决问题 1、在一幅比例尺是1 :3000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的距离是7.5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2、※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如果把南京到北京的距离画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应该画多少厘米? 3、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20厘米,两列火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几小时后相遇?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教案苏教版

课题:比例的意义和性质1 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二册 主备教师:钱建兵备课时间:2008/3/12 浏览人数:2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 43 “练一练”和练习十的1~4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设计理念:本课时设计,在“项”以及“内项”和“外项”的认识的设计上, 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理解比例的有关知识,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在本课时 第二大块内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本课时设计中,为学生提供开放真实 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收集信息,尝试探索规律,引导学生写出不同比例,在此基 础上放手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新 导入新课 1、找找比比: (判断下面的比,哪些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5 18:30 0.4:0.2 1.8:0.9 5/8:1/4 7.5:3 2:8 9:27 学生独立完成,重点说说判断过程。 2、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比例的有关知识。 学生回顾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二、认识比例 探索规律 1、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2) 3 :5 = 18 :30 学生尝试起名。 师介绍:比例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 :5 = 18 :30 内项 外项 (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还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出示:3/5=18/30 (4)已经知道了比例各部分名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 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2、教学例4 (1)理解题意,信息搜索: 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 (2)、学生写不同比例: 引导学生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并逐一板书,同时说出它们的内项和外项。 引导思考:仔细观察写出的这些比例式,你能否发现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