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课件第二章.抗原

基础免疫学原理

得分阅卷人免疫学原理 三、名词解释(10题,每题3分,共30分) 、半抗原:仅具备抗原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不完全抗原,又称半抗原。半抗原与载体结合后,可成为完全抗原。 、细粘附分子:是众多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分子的总称。根据其结构特点可分为整合素家族、选择素家族等。、补体: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不耐热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细胞因子:是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质,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作用。 、抗体亲和力成熟:随着抗体应答的不断进行,B细胞产生的抗体亲和力不断提高的现象。与体细胞高频突变有关。 、ADCC: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指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可通过其表面表达的Fc受体识别结合于靶抗原上的抗体Fc段,直接杀伤靶抗原。 、PRR:模式识别受体。主要是指存在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的一类能够直接识别结合病原微生物或宿主凋亡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主要包括MR,SR, TLR。 、超敏反应: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所致。 10、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包括骨 髓和胸腺。 四、问答题(25分) 1、简述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过程(6分) 答: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 ⑴识别阶段:抗原与抗体(IgM、IgG)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激 活C1。C1是由C1q、C1r、C1s组成的多聚体复合物。当两个以上的C1q 头部被抗体结合固定后,其构象发生改变,依次激活C1r、C1s,并裂解为大小片段。

免疫学 抗原 试题

抗原 一、单项选择题 1.不以抗原决定簇与抗原受体结合的是 A.完全抗原 B.超抗原 C.半抗原 D.TD-抗原 E.TI-抗原 2.抗原特异性取决于抗原分子的 A.物理性状 B.分子量大小 C.异物性 D.结构的复杂性 E.表面的特殊化学基团 3.兄弟姐妹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物质属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自身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细菌感染 4.许多抗原称为胸腺依赖性抗原,是因为它是 A.在胸腺中产生的 B.相应抗体是在胸腺中产生的 C.仅存在于T细胞上 D.只能产生体液免疫 E.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需要T细胞辅助 5.半抗原 A.只有与载体偶联才能与抗体分子结合 B.只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 C.是大分子 D.是小分子物质 E.具有免疫原性 6.半抗原 A.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B.能与相应抗体结合

C.是抗原与载体结合物 D.不能作为变应原 E.不能与相应抗体结合 7.TD-Ag A.胸腺产生的抗原 B.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 C.引起免疫应答需T细胞辅助 D.引起免疫应答不需T细胞辅助 E.以上均不对 8.属于同种异型抗原的物质是 A.甲胎蛋白 B.ABO血型物质 C.细菌毒素 D.甲状腺球蛋白 E.类毒素 9.下列哪组物质中存在异嗜性抗原: A.大肠杆菌O86与人血型B物质 B.大肠杆菌O14型的脂多糖与人血型B物质 C.大肠杆菌O14型的脂多糖与人血型A物质 D.肺炎球菌14型与人血型B物质 E.SPA与人血型A物质 10.ABO血型系统基因型父亲为AB,母亲为BO,在他们所生的孩子中,不可能有哪种血型: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E.以上均不对 11.抗原的两大基本性能是: A.异物性和特异性 B.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 C.抗原性和异物性 D.理化复杂性和特异性 E.异物性与免疫反应性 12.HLA是人类的: A.同种异体抗原 B.异嗜性抗原 C.自身抗原 D.肿瘤抗原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 1、免疫(Immunity):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一切抗原异物以保持自身稳定的生理反应,如果免疫系统失调,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都将对机体造成损害。 2、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se):免疫防御指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和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分子,此功能就是机体的抗感染免疫。但异常情况下,免疫反应过强可引起超敏反应,而免疫功能过低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等。 3、免疫自稳:(immune homeostasis):免疫自稳指机体对自身成分的耐受,对自身衰老和损伤细胞的清除,阻止外来异物入侵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4、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免疫监视是指监督机体内环境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并予以清除。若此功能失调,体内突变细胞失控,可导致肿瘤发生,若病毒感染不能及时被清除,而出现病毒持续性感染状态。 5、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 ):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淋巴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6、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的淋巴细胞,可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淋巴细胞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可穿越HEV,并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7、抗原(Antigen,Ag):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1.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2.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并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失调会导致肿瘤发生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3.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或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4.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1.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 2.淋巴细胞归巢: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包括淋巴细胞再循环和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3.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第三章:抗原 1.抗原(Ag):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识别并结合,激活T、B细胞,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效应应答的物质。 2.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当半抗原与应答效应产物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半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3.抗原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 4.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6.独特型抗原:TCR、CER或Ig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型,可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7.超抗原: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且不受MHC限制,故称超抗原。 8.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称佐剂。 10.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11.胸腺依赖性抗原: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需要Th细胞辅助的抗原,简称TD 抗原。 1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h细胞辅助的抗原,简称TI 抗原。 第四章:免疫球蛋白 1.抗体(Ab):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或记忆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6.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杂交瘤细胞所产生的、只作用于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均一的特异性抗体。 7.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抗体的Fab段结合靶细胞表面的

医学免疫学 课件重点完整版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1、机体的免疫功能:①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超敏反应/免疫缺陷病);②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由基因突变而发生的肿瘤细胞以及衰老、凋亡细胞(恶性肿瘤);③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自身免疫病)。 2、根据免疫应答识别的特点、获得形式以及效应机制,可分为固有免疫(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3、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比较 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 获得形式固有性(或先天性)获得性无需抗原激发需要接触抗原 发挥作用时相早期、快速(数分钟~4天)4~5天后发挥效应 免疫原识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的是病原 体相关模式分子) 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由于细胞发 育中基因重排产生多样性) 免疫记忆无有,产生记忆细胞 举例抑菌、杀菌物质,补体,炎症 因子(效应分子:补体,溶 菌酶,细胞因子)吞噬细胞(单 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粒细胞,NK细胞,NK T细胞 T细胞(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等) B细胞(体液免疫-抗体) 4、适应性免疫应答可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T细胞和B细胞分别通过TCR和BCR精确识别抗原,其中T细胞识别的抗原必须由抗原提呈细胞(APC)来提呈;②活化增殖阶段:识别抗原后的淋巴细胞在协同刺激分子的参与下,发生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效应细胞(如杀伤性T细胞)、效应分子(如抗体、细胞因子等)和记忆细胞;③效应阶段:由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清除抗原。 5、适应性免疫的三个主要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 6、关系:固有免疫往往是适应性免疫的先决条件;适应性免疫的效应分子可大大促进固有免疫应答。 7、免疫: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 第二章免疫器官组织 1、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中枢外周膜型分子分泌型分子骨髓脾脏干细胞系TCR 免疫球蛋白胸腺淋巴结淋巴细胞BCR 补体分子 法氏囊(禽类) 黏膜相关相关分子 单核巨噬细胞CD分子细胞因子 其他APC(树突状细胞、内皮细胞) 粘附分子 皮肤相关淋巴组织 MHC 其他免疫细胞(粒细胞、肥大细 胞、血小板、红细胞等) 其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