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株系的问题

关于株系的问题
关于株系的问题

株系就是一个单株的后代形成的一群个体,是通过系谱选择法选择后形成的群体内性状一致的一个系统。打个比方:某植株基因型为HhRr,其自交后代可得很多种子,基因型有9种,表现型有四种,其中表现型为双显的个体的基因型有HHRR占1/9、HhRr占4/9、HhRR占2/9、HHRr占2/9,每一种基因型的种子种在一块田里就构成各自的株系。

株系与品种的关系是什么?

株系line是指又上一代单株繁殖而来的群体;品种cultivar是大面积推广,产业化的。这两个是育种上的概念

例题:

34.(14分)某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非等位基因A(a)和B(b)调控,A基因控制色素的合成(A:出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B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修饰效应出现,BB和Bb 的效应不同)。现有亲代Pl(aaBB.白色)和P2(AAbb.红色),杂交实验如图:

34题图

(1)若对粉红色的F1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那么育出的植株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2)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种,其中纯合体在F2中大约占。

(3)F2红花植株中杂合体出现的几率是。若对杂合的红花植株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那么形成的植株为倍体。

(4)为了验证花色遗传的特点,可将F2中粉红色花植株自交,单株收获所结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则理论上在所有株系中有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与题中F2相同;其余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34.(14分)(1)红色:白色=1:3 (2)5 3/16

(3)2/3 四(4)2/3 红色:粉红色:白色=1∶2∶1

31。(12分,2012唐山二模)已知某植物的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植株抗病(T)对感病(t)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以纯合的高杆感病品种为母本,纯合的矮杆抗病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实验。在无相应病原体的生长环境中,播种所有的F1种子,得到的F1植株自交,单株收获,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发现绝大多数株系都出现了高杆与矮杆的分离,而只有一个株系(A)全部表现为高杆。

(1)从理论上说,在考虑两对相对性状的情况下,上述绝大多数株系的基因型有种,表现型有种。

(2)据分析,导致A株系全部表现为高杆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母本自交,二是父本的一对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发生了突变。为了确定是哪一种原因,可以分析A株系的抗病性状,因此需要对A株系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是。如果是由于母本自交,该株系的表现为,其基因型为;如果是由于父本有一个基因发生了突变,该株系的表现型为,其基因型为。(3)正常株系中的高杆抗病类型分别与矮杆感病类型进行杂交,则产生的下一代表现型之比理论上为。

参考答案:(1)9(1分)4(1分)

(2)接种相应的病原体(1分)全部感病(1分)DDtt(2分)抗病和感病(2分)DDTT DDTt DDtt(2分)

(3)4:2:2:1(2分)

[解析]

(1)由题意可知:两亲本分别为♀DDtt和♂ddTT,子一代为DdTt,在隐相应策原体的生长环境中,子一代自交的子二代为棋盘格,故正常的情况下绝大多数株系的基因型有9种,表现型有4种。(2)有一个株全部表现为高杆,说明产生该株系的那棵子一代的基因型为DD__,即有可能是亲本中母本自交得DDtt,也可能是父本的一对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发生突变导致子一代出现了DDTt。(注:那有没有可能是子一代在自交时产生配子时基因由d突变成了D的原故呢?答案是没有的。如果那样这个株系就不可能产生全部的高杆了。)若A株系为DDtt产生的,后代全为DDtt,表现型为全部感病;若A株第为DDTt产生的,后代中有三种基因型:DDTT、DDTt、DDtt,表现型为抗病和感病=3:1。

(3)正常株系中的高杆抗病有四种类型:1/9的AABB、2/9的AABb、2/9的AaBB、4/9的AaBb,它们分别与矮杆感病类型杂交,即测交后代分别为:1/9AABB+2/9(1/2AaBb+1/2Aabb)+2/9(1/2AaBb+1/2aaBb)+4/9(1/4AaBb+1/4Aabb+1/4aaBb+1/4aabb)=(1/9+1/9+1/9+1/9)A_B_:(1/9+1/9)A_bb:(1/9+1/9)aaB_:1/9aabb=4:2:2:1。

2009年衡水模拟(一)31.回答下列问题(18 分)

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植物。下表表示5个玉米纯系的表现型、相应的基因型及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其中②—⑤品系均只有一个性状属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

(1)若通过观察和记录子代中茎的高度的长短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选作亲本的组合应是(填品系编号)

(2)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玉米种子都是杂交种。现有有棱角(A)非马齿型粒(b)和无棱角(a)马齿型粒(B)两个玉米杂合子品种,为了达到长期培育有棱角马齿型粒(AaBb)玉米杂交种的目的,科研人员设计了以下快速育种方案。以下方案中涉及到的育种名称有。

(3)某同学以有棱角非马齿粒的纯合品种作为父本,以无棱角马齿型粒的纯合品种做为母本,进行杂交实验,在母本获得的F1种子均表现为马齿型粒。播种所有的F1种子,长出许多F1植株,然后自交得到F2种子,以株为单位保留F2种子,发现绝大多数F1植株所结的F2种子都出现马齿型粒和非马齿型粒的分离,而只有一株F1植株X所结的F2种子全部表现为马齿型粒,可见这株F1植株控制粒型的基因是纯合的。

①请分析,导致X植株马齿型粒基因纯合的原因,

②如果以有棱角非马齿粒的纯合品种作为母本,以无棱角马齿型粒的纯合品种做父本,进行同样的实验,出现上述同样的结果,即F1中有一株植株所结的F2种子全部表现为马齿型粒,则这株植株的马齿型基因纯合的原因是,最可能的基因型为。

③如果需要选育无棱角非马齿型粒的种子,能否从播种F1植株所结种子中选到?为什么?

④用柱形图表示:在②中理论上F1正常自交得到的F2种子的表现型及比例。

31.Ⅰ(1)①⑤(2)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

(3)①母本自交父本一对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基因发生了突变

②基因突变 AaBB

③能 F1两对基因都是杂合的,F2代能分离出无棱角非马齿型粒的类型

④略

32.(2011-2012第一学期河北省五校联盟模拟考试15分)生物的性状有的仅由一对基因控制,有的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荠菜(2N=32)是一年生植物,果实的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两种纯合类型的荠菜杂交,F1全为三角形,用F1与纯合卵圆形品种做了两个实验。

实验1:F1与卵圆形杂交,F2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三角形:卵圆形=3:1;

实验2: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三角形:卵圆形=15:1。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______ 可推知,荠菜果实的形状是由位于______ 对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 对基因控制的。

(2)实验2产生的F2中三角形荠菜的基因型有______种,其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

(3)让实验1得到的全部F2植株继续与卵圆形品种杂交,假设每株F2代产生的子代数量相同,则F3的表现型及数量之比为_____ 。

(4)从实验2得到的果形为三角形的荠菜中任取一株,用果形为卵圆形的荠菜花粉对其授粉,收获所有种子并单独种植在一起得到一个株系。观察这个株系的果形种类及数量比,理论上可能有______ 种情况,其中果形为三角形:卵圆形=1:1 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为______ 。

(5)所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31条的荠菜植株,称为单体荠菜。分析发现,形成这种单体莽菜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正常植株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___ 的异常分裂现象。

32.(15分)

(1)2 (1分)两(不同)(1分)两(1分)

(2)8 (2分) 1/5(2分)

(3)三角形:卵圆形=7:9(2分)

(4)3(2分) 4/15(2分)

(5)某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某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体分离后未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其他正确表述得分)(2分)

30.(2012衡水中学二调,14分,每空2分)果皮色泽是柑橘果实外观的主要性状之一。为探明柑橘果皮色泽的遗传特点,科研人员利用果皮颜色为黄色、红色和橙色的三个品种进行杂交实验,并对子代果皮颜色进行了调查测定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图一);图二为具有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

(1)根据实验可以判断出是隐性性状。

(2)上述柑桔的果皮色泽遗传受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定律。

(3)若柑橘的果皮色泽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实验丙中亲代红色柑桔的基因型是,其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则实验丁中亲代红色柑橘的基因型是,若单株收获其自交后代F2中红色果实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所有株系中,理论上有的株系F3果皮均表现为红色。

(4)若亲代所用橙色柑橘的基因型相同,则实验中亲代和子代的橙色柑橘的基因型共有种,即。

(5)图二若II-7为纯合子,III-10与III-9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若乙病患者在人群中的概率为1%,则II-7为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_____,III-10正常的的概率是_______。

30(14分,每空2分)

(1)乙(或丁)黄色(2)两对孟德尔遗传定律

(3)AaBb 红:橙:黄=9 :6 :1 AaBb 1/9 (4)3种 Aabb aaBb AAbb

(5)5/12 2/11;32/33

[解析]

(1)甲:黄色aabb╳aabb黄色→aabb黄色

乙:橙色Aabb╳Aabb橙色→AAbb:Aabb:aabb=3橙色:1黄色

丙:红色AaBb╳aabb黄色→AaBb :Aabb:aaBb:aabb=1红色:2橙色:1黄色

丁:橙色Aabb╳AaBb红色→AaBb :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

=3红色:4橙色:1黄色

(因为实验丁后代有8份,第一不会是一对基因控制的,因为一对基因控制的后代中最多只有4份的可能,没有8份或16份的可能;第二8=2╳4,可以推知两亲本中一对基因为杂合子自交后代有4份的可能,一对为杂合子测交后代有2份的可能,即Aabb╳AaBb或aaBb╳AaBb 实验丙和实验丁中亲代红色柑橘的基因型都是AaBb,其自交后代为:

红色AaBb╳AaBb红色→9A B:3A bb:3aaB:1aabb=9红色:6橙色:1黄色

其红色果实种子的基因型有四种,分别为:1AABB :2AABb:2AaBB:4AaBb。单独种植在一起得到的株系中,果皮均为红色即不出现性状分离的,在这四种基因型中只有AABB一种,故理论上占1/9。

(5)由亲代中1、2号和二代中的5号可知: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中生无女正常-常显);由亲代中1、2号和二代中的4号可知:乙凍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无中生有女患病-常隐)。9号既不患甲病也不患乙病,因此他的基因型为aabb;10号的基因型取决于6号和7号,而6号的基因型又取决于他的父母1、2号及他的姐姐4号,故6号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不患甲病,一定是aa了),分别占2/3(1/3╳1+2/3╳1/2=2/3)和1/3(2/3╳1/2=1/3),而Ⅱ-7为纯合子,所以她的基因型为aaBB,这样10号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的几率就分别变为1/3和2/3了。然后9号和10号所生后代正常孩子的几率为:1-患乙病=1-1/3╳1/2=1/6=5/6,男孩的几率又为1/2,故正常男孩的概率为5/6╳1/2=5/12。

又由乙病患者在人群中的概率为1%,知aa的基因型频率为1/100,可得出a的基因频率为1/10,A的基因频率为9/10,那么人群中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AA=9/10╳9/10=81/100,Aa=2╳9/10╳1/10=18/100,aa=1/10╳1/10=1/100,而7号为正常不患病,故在正常人群中为携带者的概率为18/(81+18)=18/99=2/11。10号正常的概率为:1-2/3╳2/11=1-1/33=32/33。

遮光和施肥处理对獐毛无性系实验种群表型可塑性的影响

遮光和施肥处理对獐毛无性系实验种群表型可塑性的影响 克隆整合(Clonal integration)和表型可塑性(Morphological plasticity)是克隆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以松嫩草地南部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甸内分布的匍匐茎型无性系植物獐毛(Aeluropus littoralis var. sinensis)为实验材料,在简易温室内对獐毛实验种群进行了三个光照梯度、三个施肥水平处理、遮光与施肥互作处理以及间隔子(Spacer)相连与断开处理的实验,观测了獐毛种群分株高度(Height of ramets)、平均叶长(Mean length of leaves)、分蘖数(Number of tillers)、总生物量(Total biomass)、根根冠比(Root biomass/shoot biomass )指标,并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平均数多重比较,阐明了獐毛种群对遮光及施肥处理的表型可塑性反应,通过同质和异质环境下相连分株和分离分株的生长反应的对比实验,讨论了整合作用是否存在及其调节分株对间表型可塑性中的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1)克隆植物獐毛实验种群的分株对在遮光影响下,无论是间隔子相连还是断开,遮光处理分株即被遮光的分株均发生了表型特征变化,尤其是分株高度和总生物量对遮光反应最为敏感。在低光照下獐毛分株平均叶长的增大、分株的高度增大,是有利于分株获取更多光资源的适应性反应。 (2)重度遮光(40%全光)更能引起獐毛分株对的表型可塑性反应,而相对轻度遮光处理则由于整合作用的存在消除了相连分株间的表型特征差异。与间隔子相连接的情况相比较,间隔子断开情况下处理分株有较多的表型特征发生了可塑性变化。 (3)在高光照(全光或60%全光)条件下,两处理分株间各项指标差异并不显著,而在40%全光的低光照条件下,相连分株对的处理分株更具有高生长、叶伸长

民国时期的武汉大学

民国时期的武汉大学 化院2009301040062 陈潇濛 摘要:武汉大学的创立、成长、发展的历史,直接地反映着中国高等教育创建与成长、发展的历史。1893年11月,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设自强学堂,本着“讲求时务,融贯中西,研精器数”之精神,设立方言、格致、算学、商务四个专业,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书院谈经论道的办学模式。之后,国民政府为了在国内重点兴办一些大学,决定改组武昌中山大学,组建国立武汉大学。 经百年风雨苍桑,辉煌是无法抹去的,虽然昔日武大的教授很多都转到其他名校,但是“一个教授成就一个系”的曾经却时常被提起。昔日在武大求学的学生,现在很多都是社会翘楚。这些年,武汉大学阅历履历了校长纳贿事件,老教授有病不被垂问事件等等,很多人在说武大在走滑坡路,也许是武汉这座都市在新时代的大潮中缓缓变了,但是曾经民国时期的武汉大学,仍然是历史上辉煌的存在。 1931年建成的国立武汉大学校门牌坊,位于武昌街道口大学路的出发点处,面朝武珞公路,背对珞珈山,与珞珈山校园相距约一公里;该牌坊由沈中清、缪恩钊计划,仿南方牌坊式样。为四柱三间重檐歇山式木组织,硫璃瓦顶,略施斗拱,油漆彩绘甚是别致。怅然在之后被微风吹跨。 武汉大学的前身是二十年代全国六大学区最高学府——中国早期的六所国立高等师范学校之一,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以及武汉第二中山大学。后来直至1928年5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后改为教育部)决定以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为基础建立国立武汉大学。7月24日,原武昌中大改建为国立武大。8月,武大成立以李四光为委员长的新校舍建筑设备委员会。1929年上任的王世杰校长认为,国立武汉大学“不办则已,要办就当办一所有崇高理想,一流水准的大学”以及“规模宏大”的万人大学。新校舍建筑设备委员会选定风景秀丽的武昌罗家山(又名“落驾山”)为武大新校址,并在此建造新校舍。后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首任院长闻一多将罗家山改名为“珞珈山”。 1935年6月7日,国立武汉大学发布法、工两研究所的"研究生招考规则"、"研究生研究工作规则"和"研究生招生简章"。1935年9月,方宗岱、邓先仁2人正式成为武汉大学的首届研究生,石瑛、李四光的理想和愿望得以实现,武汉大学从此进入研究生培养教育的新阶段。从1935年至1949年的14年中,共培养研究生77人。虽然规模不大,但成效显著。77名研究生之中,涌现出陈荣悌院士、方宗岱、邓先仁、余长河、刘涤源、甘士杰、曾启贤、万典武、文浩然、王名扬、缪琨、李格非、谭英华、郭守田、林应茂、焦庚辛、李培森、王焕葆、王燊等知名学科专家。 民国时期有几位著名的校长,对国立武汉大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王世杰校长。王校长认为,武汉大学就是要但其文化中枢的责任。 王世杰在1928-1933年任武汉大学校长,在此期间提出了一系列的办学思想和高等教学理念。1929年5月,在他就任武大校长的集会上讲:“我不是来维持武汉大学的,此行的目的是要创造一个新的武汉大学。”王世杰的讲话,不仅向人们表露了其打算和气魄,也给武大师生以鼓舞。而且,王世杰把“巨大的新校舍”是为办好武大的条件之一。给师生们带来了便利和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 2、王星拱校长。此位王校长的目标是努力使武汉大学不愧为全国知识的中心。作为化学家的王星拱1933年5月至1945年7月认武汉大学校长。他早在1929年就提出,我们要

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人和(或)动物的危害程度,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动物病原分为1至4类。 1类动物病原为外来的或导致地方性流行的、并列入官方控制的、实验室释放存在高危险性的病原微生物。 2类动物病原为外来的或导致地方性流行的、并列入官方控制计划的、实验室释放中有中等危险的病原微生物。 3类动物病原为外来或导致地方性流行的、并列入官方控制计划但实验室扩散风险低的致病微生物。 4类动物病原为可导致地方性流行、但不列入官方控制计划的病原微生物。 我国农业部于2005年颁布了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其中一类病原微生物危害最大,依次类推,四类最小。有少数寄生虫也列在名单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第 5 3号令公布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2005年5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部长杜青林签署第53号令,发布《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对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如下: 一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口蹿疫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猪水泡病病毒、非洲猪瘟病毒、非洲马瘟病毒、牛瘟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丝状支原体、牛海绵状脑病病原、痒病病原。

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猪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狂犬病病毒、绵羊痘/山羊痘病毒、蓝舌病病毒、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炭疽芽孢杆菌、布氏杆菌。 三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多种动物共患病病原微生物:低致病性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梭菌、气肿疽梭菌、结核分支杆菌、副结核分支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致病性链球菌、李氏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嗜水气单胞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腐败梭菌和其他致病性梭菌、鹦鹉热衣原体、放线菌、钩端螺旋体。 牛病病原微生物:牛恶性卡他热病毒、牛白血病病毒、牛流行热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病毒腹泻/粘膜病病毒、牛生殖器弯曲杆菌、日本血吸虫。 绵羊和山羊病病原微生物:山羊关节炎/脑脊髓炎病毒、梅迪/维斯纳病病毒、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 猪病病原微生物:日本脑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丹毒杆菌、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肺炎支原体、猪密螺旋体。 马病病原微生物: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马动脉炎病毒、马病毒性流产病毒、马鼻炎病毒、鼻疽假单胞菌、类鼻疽假单胞菌、假皮疽组织胞浆菌、溃疡性淋巴管炎假结核棒状杆菌。 禽病病原微生物:鸭瘟病毒、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小鹅瘟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减蛋综合征病毒、禽痘病毒、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副鸡嗜血杆菌、鸡毒支原体、鸡球虫。 兔病病原微生物:兔粘液瘤病病毒、野兔热土拉杆菌、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兔球虫。 水生动物病病原微生物: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马苏大麻哈鱼病毒、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锦鲤疱疹病毒、斑点叉尾鲴病毒、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毒、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真鲷虹彩病毒、白鲟虹

武汉大学培养方案 世界史专业(已查找)

历史学院世界历史专业(试验班)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060102 专业名称:世界历史(试验班)World History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视野开阔、知识面广、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分析问题能力,既能从事世界史专业研究,又能适应现代社会多层面需要的高级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世界历史专业(试验班)是武汉大学“国家基础学科(历史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和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共同开办的教学改革试验班。要求学生系统学习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和文化,精通外国语,其中英语通过国家六级证书考试,法语和德语达到借助字典阅读专业书籍的水平,掌握从事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善于思辩和写作,初步具备独立从事世界历史和外国问题研究的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学生修满154学分。 五、学位授予 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学科平台课:《中国通史(一)、(二)》、《世界通史(一)》 世界通史、中国通史、西方史学史、西方典籍导读、世界经济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国际关系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美国史、英国史、德国史、法国史。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讲授。 七、双语课程 1、《世界通史(二)(三)》《A History of the Modern World》 and 《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2、《英国史专题》《The Oxford History of Britain》 3、《法国史专题》《Histoire de La France》 4、《亚太地区史专题》《The Special Subject of the History of Asia-Pacific Region》 5、《美国社会文化》《The Society and Cul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

武汉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学科性质和学习意义 研究对象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自然界------科学技术----——人 (客体)(中介)(主体) 研究内容 自然观, 科技观, 科学技术方法论 学科性质 哲学 交叉科学(科技哲学) 学习意义 a科学地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需要 b探索中国科技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律的需要 c、提高哲学素养的需要 d、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e、提高科技意识的需要 2自主创新的形式和战略意义 自主创新是指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为宗旨,以我为主发展与整合创新资源,进行创新活动,提高创新能力的科技战略方针,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创新三个方面。 原始创新是科技创新中具有战略突破性的科学活动,是一种超前的科学思维或挑战现有科技理论的重大科技创新。 集成创新是指利用各种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与工具等,对各个创新要素和创新内容进行选择、集成和优化,形成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的动态过程。 消化创新是指在引进技术后,对先进技术进行研究再创新的过程。 自主创新的战略意义: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坚持自主创新 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必须依靠自主创新 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简述形象思维的特点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 形象思维是在形象地反映客体的具体形状或姿态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通过意象、联想和想象来揭示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思维形式。 形象思维的特点 形象思维的“细胞”是形象的意象, 形象思维的一般形式是运用意象进行联想和想象, 形象思维是用个别表现一般,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和鲜明性,具有美学价值。 在科学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 (1)可以形象直观地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科学研究仅依靠逻辑思维是不够的,应

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第八条地规定,对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如下: 一、一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口蹄疫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猪水泡病病毒、非洲猪瘟病毒、非洲马瘟病毒、牛瘟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丝状支原体、牛海绵状脑病病原、痒病病原.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猪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狂犬病病毒、绵羊痘山羊痘病毒、蓝舌病病毒、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炭疽芽孢杆菌、布氏杆菌.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三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多种动物共患病病原微生物:低致病性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梭菌、气肿疽梭菌、结核分支杆菌、副结核分支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致病性链球菌、李氏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嗜水气单胞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腐败梭菌和其他致病性梭菌、鹦鹉热衣原体、放线菌、钩端螺旋体.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牛病病原微生物:牛恶性卡他热病毒、牛白血病病毒、牛流行热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病毒腹泻粘膜病病毒、牛生殖器弯曲杆菌、日本血吸虫.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绵羊和山羊病病原微生物:山羊关节炎脑脊髓炎病毒、梅迪维斯纳病病毒、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 猪病病原微生物:日本脑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丹毒杆菌、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肺炎支原体、猪密螺旋体.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马病病原微生物: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马动脉炎病毒、马病毒性流产病毒、马鼻炎病毒、鼻疽假单胞菌、类鼻疽假单胞菌、假皮疽组织胞浆菌、溃疡性淋巴管炎假结核棒状杆菌.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禽病病原微生物:鸭瘟病毒、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小鹅瘟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减蛋综合征病毒、禽痘病毒、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副鸡嗜血杆菌、鸡毒支原体、鸡球虫.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兔病病原微生物:兔粘液瘤病病毒、野兔热土拉杆菌、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兔球虫. 水生动物病病原微生物: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马苏大麻哈鱼病毒、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医学教`育网整理、锦鲤疱疹病毒、斑点叉尾鮰病毒、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毒、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真鲷虹彩病毒、白鲟虹彩病毒、中肠腺坏死杆状病毒、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核多角体杆状病毒、虾产卵死亡综合症病毒、鳖鳃腺炎病毒、综合症病毒、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黄头病病毒、草鱼出血病毒、鲤春病毒血症病毒、鲍球形病毒、鲑鱼传染性贫血病毒.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蜜蜂病病原微生物:美洲幼虫腐臭病幼虫杆菌、欧洲幼虫腐臭病蜂房蜜蜂球菌、白垩病蜂球囊菌、蜜蜂微孢子虫、跗腺螨、雅氏大蜂螨.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其他动物病病原微生物:犬瘟热病毒、犬细小病毒、犬腺病毒、犬冠状病毒、犬副流感病毒、猫泛白细胞减少综合症病毒、水貂阿留申病病毒、水貂病毒性肠炎病毒.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四、四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是指危险性小、低致病力、实验室感染机会少地兽用生物制品、疫苗生产用地各种弱毒病原

武汉大学培养方案_哲基

哲学学院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创建于1922年。始建时的名称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哲学系,后来用过的名称依次为武昌大学哲学教育学系、武昌中山大学哲学系、国立武汉大学哲学教育学系和武汉大学哲学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武汉大学哲学系曾一度并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56年由著名哲学家、武汉大学前校长李达同志主持重建,1996年成立武汉大学哲学学院,1999年并入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2003年恢复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学院现设有哲学系、宗教学系、心理学系、美学与艺术史系(筹)等4个系,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科技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心理学等9个教研室,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科技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等8个研究所,并有1个心理学实验室和1个图书分馆。学院为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国家文科基础学科(哲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所属学科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哲学和外国哲学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学院与历史学院、文学院联合成立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为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并有“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中心”、“基督宗教与西方宗教文化研究中心”等2个校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院现有教职工74人,含专任教师60人、行政资料人员14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32人、副教授15人、讲师13人。 学院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科技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等8个博士点;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科技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心理学等9个硕士点;设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哲学、宗教学、比较哲学国际,国学试验班及心理学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学试验班为哲学学院与文学院、历史学院联合开办专业)。

武汉大学近代史整理

1. 毛泽东思想基本内容: 1926年前后,以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为主要标志,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其条件,总结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多方面得到展开,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 抗日战争胜利后,党和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新的经验,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系统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指出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发展与成熟。 (以上为PPT上的,以下为网上找到资料) 1.在党的创立和国民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初步结合。 毛泽东思想萌芽(1921-1927共产党创建&国民革命)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实行土地革命思想的提出 代表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反对大资产阶级,支持民族资产阶级)毛泽东于1927年3月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 告》,在报告中,毛泽东充分估计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建立农民革命政权和革命武装的重要性,分析了农村各阶级的阶级地位及其对革命的态度,指出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重要性,这些观点是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民问题的重要理论成果。 人民的内部矛盾是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12月,毛泽东则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创造性地将中国资产阶级划分为买办阶级和中产阶级,提出买办阶级是革命的对象,中产阶级主要指民族资产阶

无性系育种

无性系育种 一、无性系育种的概念和现状 无性繁殖(vegetative propagateion)是指没有精子或卵子直接参与的繁殖过程。由树木母体的一群细胞、一部分组织或器官,通过体细胞的有丝分裂,而分化发育成各种组织和器官,直到长成完整的植株。 无性系(clone)是指某一原始母株通过无性繁殖所产生的一群个体的总称 无性系育种(clonal breeding)是相对于有性选育过程而言的。对于易于无性繁殖的树种,从普通林分、人工林分或杂种群体中选出的优良单株,用无性繁殖形成无性系,按育种目标和要求对各无性系进行比较鉴定,评选出最优无性系,最后推广应用于生产。这整个过程较无性系育种。 70年代以来,树木的无性繁殖应用在林木遗传改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开辟了无性系林业的新阶段。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几十个国家都开展了林木树种无性繁殖和无性系造林的研究。 在阔叶用材树种中,已在人工林和园林绿化中应用无性系的树种有:杨树、柳树、桉树、泡桐、木麻黄、柚木、刺槐、悬铃木、杜仲、榆树、鹅掌揪等。经济林树种有油茶、油桐、漆树、核桃、板栗、枣等 杨树、柳树无性系的应用,在林业生产中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森林树种无性系应用最早取得成效的实例。分析其原因,一是因为这类树种易于种间杂交,容易获得杂种;二是容易扦插繁殖。通过种间杂交,使显性、超显性和加性遗传效应共同作用,产生杂种优势,利用无性繁殖,固定这些优势,获得最大的遗传增益,并使生产群体的性状稳定一致,以利于提高产量和便于经营。 据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的统计,当前全世界杨树人工林面积约140万hm2,这个统计尚不包括中国的数据。中国杨树人工林面积已居世界首位。在用材树种中,杨树无性系育种和无性系造林开展的最早,规模最大,也最有成效。这些人工林所使用的无性系,大多起源于黑杨派,即美洲黑杨、欧洲黑杨和它们的杂种一欧美杨。 自80年代初大规模推广杨树无性系造林以来,在我国黄淮、江淮平原营造工业原料人工林50万hm2,已具有工业利用规模,使这些原本缺林少村的地区,成为了我国特有的工业原料林基地。 桉树具有速生、丰产和用途广泛等优点,是世界上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要人工造林树种,造林面积约占世界人工林总面积的15%,近20年来被广泛用作纸浆原料,经济效益显著,人工造林面积迅速扩大,推动了林木遗传改良事业的发展。 桉树同一亚属内的种间杂交容易,在赤桉亚属内,已有一些优良的种间杂交组合,并已出现一批具有杂种优势的杂种,加之它们大多易于无性繁殖,故枝树的无性系育种和无性系造林在近20多年有了快速的发展,在巴西、南非、刚果和我国南方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巴西阿拉克鲁兹公司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纸浆生产成本,提高单位面积木材产量,他们建

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人和(或)动物的危害程度,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动物病原分为1至4类。 1类动物病原为外来的或导致地方性流行的、并列入官方控制的、实验室释放存在高危险性的病原微生物。 2类动物病原为外来的或导致地方性流行的、并列入官方控制计划的、实验室释放中有中等危险的病原微生物。 3类动物病原为外来或导致地方性流行的、并列入官方控制计划但实验室扩散风险低的致病微生物。 4类动物病原为可导致地方性流行、但不列入官方控制计划的病原微生物。 我国农业部于2005年颁布了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其中一类病原微生物危害最大,依次类推,四类最小。有少数寄生虫也列在名单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第53号令公布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2005年5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部长杜青林签署第53号令,发布《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对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如下: 一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口蹿疫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猪水泡病病毒、非洲猪瘟病毒、非洲马瘟病毒、牛瘟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丝状支原体、牛海绵状脑病病原、痒病病原。 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猪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狂犬病病毒、绵羊痘/山羊痘病毒、蓝舌病病毒、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炭疽芽孢杆菌、布氏杆菌。

三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多种动物共患病病原微生物:低致病性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梭菌、气肿疽梭菌、结核分支杆菌、副结核分支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致病性链球菌、李氏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嗜水气单胞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腐败梭菌和其他致病性梭菌、鹦鹉热衣原体、放线菌、钩端螺旋体。 牛病病原微生物:牛恶性卡他热病毒、牛白血病病毒、牛流行热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病毒腹泻/粘膜病病毒、牛生殖器弯曲杆菌、日本血吸虫。 绵羊和山羊病病原微生物:山羊关节炎/脑脊髓炎病毒、梅迪/维斯纳病病毒、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 猪病病原微生物:日本脑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丹毒杆菌、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肺炎支原体、猪密螺旋体。 马病病原微生物: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马动脉炎病毒、马病毒性流产病毒、马鼻炎病毒、鼻疽假单胞菌、类鼻疽假单胞菌、假皮疽组织胞浆菌、溃疡性淋巴管炎假结核棒状杆菌。 禽病病原微生物:鸭瘟病毒、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小鹅瘟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减蛋综合征病毒、禽痘病毒、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副鸡嗜血杆菌、鸡毒支原体、鸡球虫。 兔病病原微生物:兔粘液瘤病病毒、野兔热土拉杆菌、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兔球虫。 水生动物病病原微生物: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马苏大麻哈鱼病毒、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锦鲤疱疹病毒、斑点叉尾鲴病毒、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毒、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真鲷虹彩病毒、白鲟虹彩病毒、中肠腺坏死杆状病毒、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核多

武汉大学的优势学科和高分专业

【江苏高考志愿讲堂2020--走近985】 武汉大学的优势学科和高分专业 武汉大学一直受江苏省考生的青睐,悠久的办学历史,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厚的人文积淀,都吸引着众多高分考生,所以在江苏省,武汉大学的分数和实力实至名归。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理论经济学、生物学、水利工程、测絵科学与技术、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金融学、环境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史、世界史、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无线电物理、分析化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口腔基础医学、社会保障。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文学、法语语言文学、空间物理学、内科学(心血管病) 双一流建设学科 理论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口腔医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武汉大学投放江苏省的计划人数较多,专业门类齐全,所有的优势学科都有,这也是吸引江苏省考生的原因吧。 文史类(斜体加粗为优势学科,下同) 人文科学试验班-弘毅学堂 包括:汉语言文学、哲学、历史学 哲学类 包括:哲学、宗教学 历史学类 包括:历史学、世界史、考古学 文理兼收类 社会科学试验班 包括:图书馆学、档案学、编辑出版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 经济学类 包括:经济学、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保险学 金融学类-弘毅学堂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试验班 包括:金融学、经济学 新闻传播学类 包括: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

理工类 工科试验班--动力与机械类 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化学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 工科试验班--弘毅学堂 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类(先进制造)、土木类(国际工程) 理科试验班--弘毅学堂 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 理科试验班--资源与环境类 包括: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土地资源管理 数学类 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

杉木第三代无性系种子园建园材料选择-福建光泽华桥国有林场国家

杉木第三代无性系种子园建园材料选择和建园技术研究 福建省杉木种苗科技攻关项目组 摘要:我国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对杉木进行了系统的遗传改良研究,截止“八五”攻关结束,已经完成了第二代的遗传改良工作,目前第三代遗传改良和第三代种子园建设的任务摆在了我们面前。项目组通过对杉木第二代子代测定林、两水平双列杂交试验林、分组群状多系杂交试验林和全国优良家系区域试验林等四种类型基本群体的总结,分析了杉木第二代选择的成效、亲本群体起源对选择效果的影响、第三代育种的选择系统等问题,对第三代遗传改良和种子园建设的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 1 杉木主要生长性状受显著的加性效应控制,通过多世代的轮回选择,可以达到改良的目的。 2 杉木分布区域广泛,生态环境多样,家系和地点间存在着显著的交互作用,采取分亚区的育种策略是杉木改良的合理途径。 3 第二代选择具有较高的增产效果,材积生长量比第一代种子园后代平均增产11.83%。 4 疏伐第二代种子园中最差的20%无性系,选择最好的10%无性系采种,是提高种子园遗传增益的有效遗传管理措施,既可以维持该种子园较广的遗传多样性,又能保证有较大的遗传增益。 5 亲本群体的起源对选择效果影响不大。在杉木的多世代选育中,除了要加强杂交测定外,还应从各种起源的群体中选择优树,包括超级苗试验林、种源试验林、优树子代测定林、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林。 6 在杉木的育种程序中,对于已经过一般配合力测定的材料,应进一步做杂交试验,以发现特殊配合力强的组合;而对于未经过一般配合力评定的材料,一般配合力的评选比特殊配合力的评选更重要。 7 在杉木的后代测定中,采用分组不连续全双列交配设计,既能减少工作量又能同时估计一般配合力效应、特殊配合力效应、正反交效应和自交效应的大小,还有利于高级世代的选择。 8 开展了第三代育种从生长量和适应性方面进行了选择。选出的263个优树中,逆向选择(backward selection)有70个,占26.6%,平均入选率为13%;前向选择(forward selection)的家系有193个,占73.4%,平均入选率变动在1/100~1/1000间,预期第三代的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7.65%以上。 9 选择出的第三代育种群体中的优树在洋口国有林场进行嫁接,并连续多年对嫁接植株进行生长、结实等性状的调查、观测,从中选择生长、结实性状兼优的第三代种子园建园材料,提出了第三代种子园的建园技术。 关键词:杉木,第三代,遗传改良,育种群体,子代测定,遗传增益,选择,种子园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是我国特有的重要用材树种之一,生长快,材质好,产量高,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秦岭以南的广大地区。我国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对杉木进行了系统的遗传改良研究。1965年,在福建省洋口林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杉木初级种子园,至1986年第第一代杉木遗传改良结束,改良种子比普通林分材积增益大10%~25%以上。1986年,又在福建省官庄国有林场建成了我国第一个第二代杉木种子园。截止“八五”攻关结束,已经定砧嫁接第二代示范性种子园11处,共100公顷,其中投产26公顷,营建第二代种子园测定林212公顷。1996年开始,着手进行第三代改良的工作,为了迎接这一新的建设任务的到来,必须做好技术、物质等各方面的准备。 本项目在总结杉木现有的遗传改良基础上,借鉴国外多世代育种的方法和经验,试图对杉木的第三代遗传改良技术和第三代种子园的建设技术展开系统研究。 一多世代遗传改良研究综述 多世代改良的主要目标是在单位时间获得最大增益。为了达到这样一个目标,林木育种工作一开始就要对改良林木群体进行管理,使每一世代都能得到最大增益,同时又保持丰富的遗传变异,保证继续实施长期改良计划。其主要技术关键是育种群体的划分和管理、选择适当的交配设计及加速育种世代。 1 三个类型群体的划分 在多世代育种中没有提到议事日程的时候,参与育种过程的所有群体都没有区划,当然也谈不上

武汉大学培养方案_哲基

武汉大学培养方案_哲基

哲学学院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创建于1922年。始建时的名称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哲学系,后来用过的名称依次为武昌大学哲学教育学系、武昌中山大学哲学系、国立武汉大学哲学教育学系和武汉大学哲学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武汉大学哲学系曾一度并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56年由著名哲学家、武汉大学前校长李达同志主持重建,1996年成立武汉大学哲学学院,1999年并入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2003年恢复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学院现设有哲学系、宗教学系、心理学系、美学与艺术史系(筹)等4个系,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科技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心理学等9个教研室,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科技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等8个研究所,并有1个心理学实验室和1个图书分馆。学院为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国家文科基础学科(哲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所属学科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哲学和外国哲学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学院与历史学

院、文学院联合成立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为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并有“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中心”、“基督宗教与西方宗教文化研究中心”等2个校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院现有教职工74人,含专任教师60人、行政资料人员14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32人、副教授15人、讲师13人。 学院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科技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等8个博士点;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科技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心理学等9个硕士点;设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哲学、宗教学、比较哲学国际,国学试验班及心理学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学试验班为哲学学院与文学院、历史学院联合开办专业)。

武汉大学历史相关资料(超详细)

目录 前言 (2) 珞珈百年 3 自强学堂和方言学堂 武昌高师到武昌中大 国立武汉大学 乐山时期 建国后的武汉大学 新武汉大学 珞珈人(英杰) 筚路蓝缕 力耕三尺 北溟化鹍 珞珈(风)物 飞檐香榭(历史的见证) 珞樱流影 珞珈精魂 铭 神 忆 情 百年沧桑 武汉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百年名校,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清

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奏请清政府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它诞生于清末救亡图存的时代洪流之中,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真正由中国人自行创办和管理的新式高等专门学堂。从此,这一叶小舟,便承载着无数志士仁人的强国之梦,在风雨飘摇中启航。 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数易其名,最后于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跻身于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综合性大学之列,并且在短短数年之内迅速发展成为“民国五大名校”之一,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20世纪30年代初,著名学者胡适先生曾在北平对一位来华游历的美国外交官说:“你如果要看中国怎样进步,去武昌珞珈山看一看武汉大学便知道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院系调整,武汉大学成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的文理综合性大学,其综合实力在全国重点大学中一直位居前列。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率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整体实力明显上升,被誉为“中国高教改革的试验区”。1995年,美国Science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 武汉大学的历史,既是一部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也是一部满怀理想、气势恢弘的发展史,并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百余年的辉煌校史,汇集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众多的精彩华章,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培育了“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大学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珞珈学人,在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世纪征途上,豪情满怀,继续阔步前进。 自强学堂和方言学堂(1893-1911) 武汉大学的历史溯源于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11月29日奏请光绪皇帝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真正由中国人自行创办和管理(中国人自己担任校长)的新式专门学堂。 自强学堂位于湖北武昌三佛阁大朝街口,开办之初,设方言、算学、格致、商务四门。由此揭开了近代湖北高等教育的序幕。张之洞的得力助手蔡锡勇为学堂首任总办。此后,张斯枸、钱恂、汪凤瀛、程颂万等先后任总办和提调,姚锡光为总稽察。

生态学复习题总汇2011年

第0章绪论部分 0-1概念 生态学 生物环境 资源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生物圈 0-2. 问答题 1.什么是生态学?你认为生态学区别其它学科的特点是什么? 2.经典生态学研究分为哪几个组织层次?这些层次在生态学不同发展时期各有哪些偏 重?各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哪些?各时期的研究对象有什么特点? 3.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三大类?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在研究方法上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1章生物与环境 1.生态环境与生境 2.生态因子 3.密度制约因子 4.非密度制约因子 5.内稳态 6.生态幅; 7.最小因子定律 8.限制因子定律 9.耐受性法则与驯化。 1.2 问答题 1. 生态因子相互联系表现在哪几方面? 第2章能量环境 2.1概念: 春化现象、 气候驯化、 冻害与冷害区别、 阴地植物 阳地植物 光合作用 光合有效辐射 黄花现象

光合能力 发育阈温度 有效积温 贝格曼规律 阿仑规律 适应性低体温 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 温周期现象 2.2 问答题 1. 光在时空上的配置对植物和动物产生哪些影响?它们又是如何适应这些变化的? 2. 低温和高温对生物会产生哪些影响?为什么温度能够限制生物的分布? 3. 生物是如何适应极端温度条件的? 4、在引种驯化中应该注意光照和温度的哪些因素? 5、简述火对生物的影响和作用。 第3章物质环境 3.1概念: 3.2 问答题 1. 空气中CO2的浓度升高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什么影响? 2. C3和C4植物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有何不同? 2. 土壤的生态学意义。 3. 土壤的性质对生物的影响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生物是如何适应的? 4. 盐碱土对植物生长有哪些不利影响?盐碱土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有哪些? 5. 陆生植物如何适应干旱环境? 6.趋同与趋异适应、生活型与生态型概念?试举例说明。 7.陆生植物按生长环境潮湿状态可分为那三大类? 第4章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4.1概念: 单体生物 构件生物 无性系分株 种群生态学 植物建筑学结构 同生群 世代时间 内禀增长率Rm 净增殖率R0 种群平衡

(完整word版)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

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 农业部令2005年第53号 颁布时间:2005-5-24发文单位:农业部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对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如下: 一、一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口蹄疫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猪水泡病病毒、非洲猪瘟病毒、非洲马瘟病毒、牛瘟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丝状支原体、牛海绵状脑病病原、痒病病原。 二、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猪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狂犬病病毒、绵羊痘/山羊痘病毒、蓝舌病病毒、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炭疽芽孢杆菌、布氏杆菌。 三、三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多种动物共患病病原微生物:低致病性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梭菌、气肿疽梭菌、结核分支杆菌、副结核分支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致病性链球菌、李氏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嗜水气单胞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腐败梭菌和其他致病性梭菌、鹦鹉热衣原体、放线菌、钩端螺旋体。 牛病病原微生物:牛恶性卡他热病毒、牛白血病病毒、牛流行热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病毒腹泻/粘膜病病毒、牛生殖器弯曲杆菌、日本血吸虫。 绵羊和山羊病病原微生物:山羊关节炎/脑脊髓炎病毒、梅迪/维斯纳病病毒、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

猪病病原微生物:日本脑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丹毒杆菌、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肺炎支原体、猪密螺旋体。 马病病原微生物: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马动脉炎病毒、马病毒性流产病毒、马鼻炎病毒、鼻疽假单胞菌、类鼻疽假单胞菌、假皮疽组织胞浆菌、溃疡性淋巴管炎假结核棒状杆菌。 禽病病原微生物:鸭瘟病毒、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小鹅瘟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减蛋综合征病毒、禽痘病毒、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副鸡嗜血杆菌、鸡毒支原体、鸡球虫。 兔病病原微生物:兔粘液瘤病病毒、野兔热土拉杆菌、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兔球虫。 水生动物病病原微生物: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马苏大麻哈鱼病毒、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锦鲤疱疹病毒、斑点叉尾(编者注:此字左边为鱼,右边为回)病毒、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毒、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真鲷虹彩病毒、白鲟虹彩病毒、中肠腺坏死杆状病毒、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核多角体杆状病毒、虾产卵死亡综合症病毒、鳖鳃腺炎病毒、Taura综合症病毒、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黄头病病毒、草鱼出血病毒、鲤春病毒血症病毒、鲍球形病毒、鲑鱼传染性贫血病毒。 蜜蜂病病原微生物:美洲幼虫腐臭病幼虫杆菌、欧洲幼虫腐臭病蜂房蜜蜂球菌、白垩病蜂球囊菌、蜜蜂微孢子虫、跗腺螨、雅氏大蜂螨。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心理学考研复试经验贴

18武大哲院心理学复试经验贴 一、时间安排 ●口语面试(10',全程英语) ●专业面试(10'+10') 二、口语面试流程及内容 ●英文自我介绍(2-3分钟) ●抽签决定阅读英文原版心理学教材(如《心理学与生活》)的某个 段落(五分钟时间阅读,段落不长,我的阅读速度比一般人快,读了三遍左右) ●导师要求复述段落大意(不能再看课本) ●导师根据阅读段落提相关的问题——导师要求考生根据所读段落 自由表述观点。 ●具体:我抽到的段落讲的是经典条件反射除了可以影响行为和想 法,也可以影响免疫系统。 具体是:把能引起某种免疫反应的药物与某种特殊口味的液体进行配对,之后单纯让被试饮用液体就可以引起相应的免疫反应。 然后导师问我读了这段话有什么感想,我说经典条件反射很有用,比如面试之前通过把某种糖果和放松训练配对,那么当面试时吃同样的糖果,就可以缓解紧张。 然后问了经典条件反射的代表人物,我答巴甫洛夫,然后面试结

束。) 三、专业面试流程及内容 ●两轮,两个教室。先进其中一个,再进另外一个。每个教室三个 导师(两轮面试是平等关系,没有顺序要求)。 ●自我介绍(我们都是一个中文介绍用两次,因为两轮专业面试是 分开的,所以没关系) ●导师根据自我介绍、提交的简历、提交的各种材料(获奖证书、 发表的论文等等,具体哲学学院官网有)等进行提问(不同专业提问的内容也不同,心理学专业一般会问到做的毕设的相关问题,如有的人就被问到spss的某个操作怎么实现等等。所以心理学专业的同学复试前务必要把自己的毕设搞清楚。跨考的一般不会问到毕设,提问多半根据前面说的那些内容来,形式比较随意,主要是为了挖掘你的优缺点。) 四、建议 1、面试越早准备越好,准备晚了非常影响心态,进而影响表现,你懂的。武大哲院专业面试这一块每年情况貌似都不一样,去年问了专业问题,今年没问。武大没有提供复试参考书单,准备面试时以统考312参考书为主进行复习即可。初试完可以适当玩一下,但是每天要花一点时间记专业词汇、练口语和读英文文章,我用的是扇贝口语和扇贝阅读,每天只需花十几分钟,贵在坚持(这部分是为英语面试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